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心得体会 > 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11-17 18:54:02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1时代楷模李桓英观后感精选四篇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2021年1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篇一: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1时代楷模李桓英观后感精选四篇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2021年1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

  情医院进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悄悄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毁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情医院、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讨论员,世界闻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诞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高校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高校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讨论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果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高校推举担当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很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扩散作出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困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1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盼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今,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很多次的亲情呼唤,都不能转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许多人问过我,当时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迟疑地告知他们:由于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诞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决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具体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

  2

  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赤诚

  爱国之心。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似乎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

  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

  效药,唯一的方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

  组织正在讨论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

  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

  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

  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退病人的恐惊心理。此后,

  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

  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

  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摸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

  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似乎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

  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始终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

  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脚印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

  3

  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领先在国内开展"消退麻风特殊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21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安慰,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20世纪70年月,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惊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熬煎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怜悯。她暗下决心:肯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并急躁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同学考上了高校,并成为一名老师。李桓英说:"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安慰,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2021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4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认真捋顺两鬓的头发,庄重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今,她最终幻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气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讨论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很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毁灭麻风病的目标供应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讨论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讨论,取得了不少制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旧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毁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毁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叮嘱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旧在奋力前行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2021年2

  "假如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

  "这一年来,我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恳切地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请党组织审查。'

  5

  2021年12月26日下午,96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红色的围巾。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回国不懊悔,干麻风病防治工作不懊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仔细向党组织汇报着预备期的心声。声音中饱含岁月打磨过的笃定,颈间的红围巾和党旗相互衬托,艳丽无比。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21年年初,她静静打包,预备再次动身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

  一如她2021年对着党旗承诺:"假如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决跟党走,为医学事业连续奋斗!'

  1921年诞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高校,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7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很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困落后地区的扩散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37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安排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讨论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

  6

  等。当时试验室设备简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

  抗原(PGL)提取胜利。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楚可见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皮肤和四周神经,历来是备受卑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时回国就是为了关心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打算,攻克麻风病。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情医院、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任讨论员。从今,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讨论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毁灭麻风病的特殊行动方案,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1996年,李桓英又领先在国内开展消退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许多人问过我,当时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迟疑地告知他们,由于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

  7

  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

  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惊、卑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熬煎。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卑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熬煎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念,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非常焦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惊的,我走遍世界,恐惊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退大家对麻风病的卑视,不断向人们证明:

  8

  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行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

  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脚

  印

  。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

  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

  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

  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

  麻风病防治特殊行动方案的报告》,报告结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2021年3

  那时,旁人谈"麻'色变,李桓英却勇往直前,是少有的敢与麻风

  病人零距离接触的医学专家。下乡不叫苦,翻车不叫苦,生活从不搞

  特别,李桓英用一生的奉献诠释了"我的生活就是适应国家的需要',

  百岁依旧坚持工作,感觉自己"活了两辈子'。

  1979年改革开放,在李桓英58岁接近退休的年华,接到了新任

  务,以第一批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考察麻风病的防治方法。在思想守

  旧的年月,她突破精神枷锁,不畏麻风病魔,与病人面对面沟通,克

  服路途艰险,坚持一线调研,解救了成千上万患病麻风病熬煎的患者。

  几十年过去,如今,她已是一位百岁老人。但在与麻风病争战的

  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她照旧坚守奋战在最前线,坚持麻风的宣扬、

  现场调查讨论,为的就是早日让全世界彻底毁灭麻风病。孑然一身的

  9

  她,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麻防事业,取得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成果。入党时,李桓英说:"我觉得自己现在可能合格了,但还不能放

  松,还要连续奋斗。'敬佑生命方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方能大爱无疆。李桓英,与党和国家同行,与人民为伴,坚守医者初心永恒探究、无私奉献,书写了敬佑生命的动人篇章,标注了医者仁心的精神坐标。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2021年4

  李桓英,一位98岁的老人,在麻风病防治的道路上,还在连续前行。

  1958年,李桓英拒绝世卫组织续签5年的合同,瞒着定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到国内。"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诞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情医院、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任讨论员。从今,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讨论工作。用一个"拼'字来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风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曾经是深受卑视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苦痛,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惊。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争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为病人诊治,从不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讨论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

  10

  开头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纳终身服药的方法,医学界普遍

  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云南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拓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快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觉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阅历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头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确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殊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当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退社会对麻风病的卑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掌握和毁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毁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供应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讨论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2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21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21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情愿以党员

  11

  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重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北京友情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喜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

  以上是我为您讲解的2021时代楷模李桓英观后感的相关内容,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假如你想了解更多作文信息,请持续关注我这里。

  12

篇二: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1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1李桓英,一位100岁的老人,在麻风病防治的道路上,还在继续

  前行。1958年,李桓英拒绝世卫组织续签5年的合同,瞒着定居美国的

  父母,毅然回到国内。“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个“拼”字来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风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曾经是深受歧视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惧。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争——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为病人诊治,从不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办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

  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云南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验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16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

  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

  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2“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

  人”“这一年来,我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

  自己……我诚恳地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请党组织审查。”2017年12月26日下午,96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红色的围

  巾。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回国不后悔,干麻风病防治工作不后悔……我想把有限的日

  子,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认真向党组织汇报着预备期的心声。声音中饱含岁月打磨过的笃定,颈间的红围巾和党旗相互映衬,鲜艳无比。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17年年初,她悄悄打包,准备再次出发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一如她2016年对着党旗承诺:“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定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7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37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等。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晰可见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帮助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决定,攻克麻风病。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篇三: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19时代楷模人物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

  通过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懂得了使命的伟大,下面是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李恒英用近鲐背的年龄、用瘦弱的身躯、用她的先进事迹在向我们诠释什么叫奋斗、什么叫人生、什么叫精彩。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9时代楷模人物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19时代楷模人物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什么才叫“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似乎已成为千古命题,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间或者寂寞时追问人生、探索前路。其实,“活着”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价值。当你全心全意地为他人、为自己灵魂思想而工作时,不再感受时间的存在,时间已然“停止”,生命也将永恒。生命哪有什么长短?年龄哪有什么”老“?它不过是生命长河里的一个“刻度”。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就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且看,张富清95岁毅然在伏案学习、为民服务,李恒英98岁依然是“上班族”,要努力工作到100岁,赵慕鹤105岁从不把“老”当回事儿,坚持终生学习等等。他们珍惜“活着”的一分一秒,他们忘记年龄、忘记小我,只为心中的目标与理想在战斗。退休永远不是他们工作事业的终点,只要“活着”,“敬业奉献”的脚步就永不停止。鹤骨霜鬓,伶仃瘦骨,隐藏不住你那颗赤诚之心。每每看到新闻报道里刊载的张富清老人伏案学习的身影、李恒英老人那瘦弱的身躯、赵慕鹤老人那瘦骨嶙峋的面容,内心感动、敬佩而又十分心疼。即使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条件恶劣,你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么样突破自己、怎样在余生之年发光发热,如何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出贡献。“95岁入党,不入党我将后悔”,“学到老哪里够啊”,平凡而普通的话语间,透露的是你们对党的忠肝义胆、诠释的是你们对人

  1——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民的牵挂与爱恋,彰显的是你们对人民事业的赤诚与担当。他们即使皱纹布满、沟壑纵横,却依然从不忘本来承诺与誓言,毅然扛起时代使命与职责,让有生之年发光发热,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衣锦昼行,功成身退,绝不是你担当作为的终点。虽然2014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李恒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到了退休那一刻,估摸大多数人都欢呼“终于轻松了”,但对她来说,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退休也绝不是她担当作为的终点。当他们按部就班地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的心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这就是因为那份深深根植于内心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们努力、奋进、坚持。这无愧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一种魄力、一种精神,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罗曼罗兰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得过且过、聊以卒日、懒散拖沓的工作状态没有任何意义价值可言,只有珍惜有生之年一时一刻、一分一秒,才能真正诠释“活着”的意义。

  鲐背期颐,迟暮之年,阻却不住你那奋斗之劲。年近鲐背之年的赵慕鹤在看到小孙子考试落榜自暴自弃,自告奋勇与之一同学习备考,用了四年时间考上大学,成为年龄最大的大学生;李恒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98岁的李恒英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他们却不甘于平凡、不愿无聊卒日,用奋斗、坚持、努力、担当书写着不一样的晚年生活,做出了许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甚至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丰功伟绩,人民都尊称他们为时代楷模、英雄人物。赵慕鹤说“年龄对我来说从来只是一个数字”,年龄之“老”从未阻却他奋进的脚步,反而变成他努力与坚持的动力。他们这般年老体衰却依然不停止奋进、努力的脚步,追逐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为国为民奉献余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不是混沌度日,不是享福享受,而是忍受磨练,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接受挑战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近百岁老人退而不休,还在努力奋进地发挥余生余热,我们身处这最美好的青年岁月,且思且问自己在怎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2019时代楷模人物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李恒英,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虽然2014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

  2——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今年98岁的她到现在还是一名“上班族”,每天都会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上班,她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李恒英却毅然放弃“小我”的修养生息,为麻风防治事业贡献余生的力量,实属侠之大者,忧国忧民,令无数人敬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青涩懵懂的青葱岁月到朝气蓬勃的青年时光,从血气方刚的盛年时代到老骥伏枥的迟暮之年,年轮虽抵挡不住岁月的冲刷,生命芳华却因时间而沉淀。即便岁月洪流再猛烈,也冲不走你那颗拳拳赤子之心、你那份敬业担当的执着和永不止步的奋斗之劲。再看百年光辉岁月,流走的是年轮,不变的是你“赤诚无私”的情怀。

  从国外辗转回到国内的“坚决”中,有你的忠肝义胆、家国情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能够成就一生伟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家”,都不失拥有一颗赤诚之心。在当时,29岁的李恒英已经就任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性病专家,但七年任期结束后,她决然地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瞒着家人、经过几经周折,回国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为的是报效祖国、为国奉献。记者在采访李恒英“为什么回到祖国?”李恒英说:“我不忘本、我应该回,正当其时。”正是那根植于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为国为民的忠肝义胆,才让她始终不忘当初努力的初心与立下的誓言,才让她义无反顾地放弃外国高薪,也要为国家、为人民履职尽责,这无疑是一种魄力、一种担当、一种奉献。在大家都不愿从事的事业领域,她担起了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当大家在瓶颈于温饱线周围、陷入健康危机之时,她挺身而出、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寨,为病人送去药品与医疗技术;就这样,在一步一步的走访、调研、研究和论证中,研制出了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带领国人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李恒英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情怀的背后,彰显的是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对人民的惦记与关怀,令无数人感动至极。

  从群众到共产党员的那份“虔诚”中,有你的赤胆忠心、执着坚定。“我回国不后悔,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党旗飘飘,我们始终敬畏那片红色理想;拳拳誓言,我们始终向党致敬靠拢。从南湖红船启航,经历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进行革命建设、托起筑梦底盘,走过改革开放、创造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来源于伟大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李

  3——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恒英深深知道并时常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坚定向党靠拢、跟党走,始终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精神,虔诚地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从群众到共产党员的“路上”,她执着坚守着那份虔诚,她始终用一言一行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担当作为中不断诠释着对党的忠肝赤诚与坚守挚爱,终于在95岁成为光荣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它不止给予我们荣誉自豪,更是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我们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者、推动者,要锤炼坚强党性,培植党性修养,永保共产党人的先锋本色,用忠诚、担当、无畏向党感恩献礼。

  从退休到重回岗位的那份“坚持”中,有你的笃定担当、恪尽职守。李恒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98岁毅然回到工作岗位,要努力工作到100岁。这质朴而又坚定的言语间,我们深深感受你对工作的挚爱和对理想的那股执着。试想,98岁的你会在干什么?也许大多数人都是安享余生岁月,并不会像李恒英这般地伟大,即使接近期颐之年,心中想的不是自己的健康、不是自己安乐的晚年,而是家国责任和使命担当。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恒英要将岁月年华都抛洒在“工作”中,要将一生都奉献给“人民”,这是多么伟大的担当与情怀。处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要学习李恒英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要善于在艰苦环境、基层一线中磨练、拼搏、奉献,牢牢揣紧内心的承诺与誓言,扛起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只为干好本职工作而诠释自己的赤诚。

  心中有初心,人生有使命。这个初心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丈量,这份担当使命需要一生的执着去坚守。只要生命还未真正殆尽,守初心担使命的征程就依然待续……

  2019时代楷模人物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恒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恒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恒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4——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2019时代楷模人物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人世间,贪婪的人最渴望金钱,世俗的人最倚重权力,不羁的人最看重自由。但是我想,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健康,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而李恒英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来为麻风患者捍卫健康,成为麻风患者的守护神,如今她已将98岁高龄,依然奋战在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拼搏鼓舞着身边的人。其实,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生命的活力也在于拼搏,生命在拼搏中获得存在与发展,生命在拼搏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李恒英老人曾这样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可以说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离开人类而独自生存的。要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就得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人类的发展中去。鹰击长空,搏容乃大!如果没有拼搏的勇气,没有向往蓝天的心愿,鹰就不能在天空翱翔,一展雄姿!

  5——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当然,拼搏意味着代价,不拼搏则意味着平庸。人因为拼搏而成功,也因为拼搏而充实。归根结底,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会出于本能的需求而不停的拼搏。当进入了老年的时候,回首往事,留在脑海中的是因为拼搏而显得珍贵和难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苦心人,天不负。李恒英的实绩得到了国际麻防界的高度赞誉。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生的事业却是无限的。人生也只有每一分钟都去拼搏才能获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才能在拼搏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2019时代楷模人物学习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经常听到这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龄大的人都在奋斗,你凭什么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98岁的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李恒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是什么让鲐背期颐,迟暮之年的李恒英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我想这就是深深根植于她内心的那份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努力、奋进、坚持。而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应该向其学习吗,我们不应该学习她那一份决心和毅力吗。基层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有些也许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觉得升职无望,已经厌倦了这样的工作,开始存在懈怠、得过且过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说,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岗位数不胜数、环卫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城市环境卫生,他(她)们是平凡的,确也是亮丽的,因为他(她)们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也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面对的群体也是单一的,但是他(她)们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们成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是平凡的,确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我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要时刻回想自己最初进入这个岗位的那一份执着与坚持。是的,在一个岗位干一年容易,可是在一个岗位干几十年缺不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年轻人那一份冲劲,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而不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初心。努力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的工作态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生命的意义不只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

  6——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而在于我们走过的路程,如何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关键。作为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为群众干事,就算岗位在平凡,它终将会绽放光彩,基层干部们,努力起来吧。

  7——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篇四: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

  2022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

  推荐文章2021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热度:最新李桓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022热度:李桓英感人事迹学习心得2022热度:2022李桓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热度:2022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心得热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李桓英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专注和拼搏,看到了乐观和大爱,她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范文,欢迎阅读!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篇1】“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

  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

  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16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2016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力前行……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篇2】“这个奖是我碰巧‘撞’上的”和李桓英老师的初次见面,约在了她位于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

  所的办公室。当时,在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伏案认真研读一摞英文文献。一时间,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耄耋老人和享誉世界的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联系在一起。直到老人抬起头,中气十足地问道:“你是记者吧?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除了靠在门口的一根拐杖和桌子上的一个玻璃杯是李老师的私人物品外,其他空间全都被各种各样的资料文件所“挤占”。记者注意到,在书架下几有个透明的大整理箱,其中一个箱子里塞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状,被堆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唯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奖状被端正地挂在墙上。

  面对无数荣誉,这个与麻风病菌打交道数十载,一生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的老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淡然的心。“这个奖是我碰巧‘撞’上的。”看着墙上的奖状,李桓英笑着说,当年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刚好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取得了最大的治疗效果。“没有这些机遇,也就没有这个奖。”

  如今,已经年近九旬的李桓英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工作习惯,每天清晨就来到办公室,先看看国际上最近的麻风病文献,再指导研究人员做实验,中午累了就在办公桌旁一个简陋的单人沙发里靠一会儿。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在全世界实施联合化疗10余年后,原麻风病高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新病人发现下降缓慢。我国的云、贵、川三省,尽管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半数。“当前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很多病人因此而躲进山沟里,贻误了治疗。”李桓英忧心地说,“现在,我国每年仍有1500多例麻风病新发病例,其中有近30%的人在发现时已经造成残疾了。”2007年4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来自河南新蔡县的麻风病患者马强,他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5人患麻风病。由于延误治疗长达10余年之久,病情已造成家中多名患者发生爪形手、垂足等不可逆残疾。为了争取解除病人疾苦,保护患者免于歧视,热研所在李桓英教授的带领下无条件地接收了这一家五口患者在京的免

  费治疗。一次,这一家人来到热研所复诊时,李桓英看到患者的手已溃烂感染,并得知一家人生活艰难窘迫后,着急又心疼,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生活补助捐给他们。同时还将自己的拐棍送给马强,不断叮嘱他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李桓英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如今,李桓英教授年岁已高了,虽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常年战斗在防麻第一线,但她仍然坚持每年到麻风村调研。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我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精力充沛,只要不是工作的累赘,就应该为消除麻风瘟神而奋斗。”本世纪以来,云南省发现数又占我国年总发现数的四分之一。红河州地势山峦起伏,53%为少数民族,多为哈尼族和彝族,居住分散,发现工作极为不便。为了促进麻风病的早期发现,防止残疾发生,李桓英又开始计划对新确诊麻风患者及其家内接触者血清学诊断研究。今年2月6日,88岁高龄的李桓英亲自率队再赴云南3县,行程2000多公里,深入到麻风病村现场,挨家挨户给全村村民体检和取血,开展调查研究。这究竟是李桓英第多少次走进麻风村?连老人自己都记不清了。曾经数次翻车、翻船的遇险经历,膝关节膑骨软化手术后需拐杖行走的困难,都没能挡住这位老人的足迹走遍云贵川17个地州、59个县的麻风病高发区。对此,老人只是朴实而坚定地説:“人就应该带着目标去学习和工作,确定了一个方向,就应该胸有成竹地走下去,无论途中遇到多少困难。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篇3】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桓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

  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桓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桓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篇4】近日,媒体报道了李桓英的事迹。李桓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工作,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治愈了国内万余例麻风病患者。直到现在,98岁高龄的李桓英仍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为了国家的抗麻风事业,她放弃了国外定居与家人相

  伴的机会,在云南艰苦环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车祸、骨折。回顾自己的选择时,李桓英却说:“下乡我从来不叫苦,翻车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李桓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们组工干部们也是如此。

  都知道组工干部的辛苦,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继日,但是也选择了另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异。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李桓英式的幸福,或许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钉钉子”中创造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一次次翻山越岭走进麻风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风病的事业之中,多次车祸伤了筋骨,却没有挫伤她的工作干劲,她在别人不敢问津的领域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开展新研究,最终帮助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木匠钉钉子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里韧劲的坚持,都需要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组工干部,要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应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一锤一锤接着敲,一点一点接着学,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钻研的过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长,在“钉钉子”的过程创造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啃硬骨头”中守护李桓英式幸福。98岁高龄的李桓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工作到100岁:“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学雷锋”中体悟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说,“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98岁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

  记着尚未的麻风病发病机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麻风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对于自己的幸福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我们组工干部学雷锋不仅仅是学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悟这种幸福。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无私奉献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份自觉,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践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劳累,但奉献的果实却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获得就在这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篇5】经常听到这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龄大的人都在奋斗,你凭什么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98岁的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李桓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是什么让鲐背期颐,迟暮之年的李桓英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我想这就是深深根植于她内心的那份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努力、奋进、坚持。而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应该向其学习吗,我们不应该学习她那一份决心和毅力吗。基层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有些也许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觉得升职无望,已经厌倦了这样的工作,开始存在懈怠、得过且过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说,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岗位数不胜数、环卫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城市环境卫生,他(她)们是平凡的,确也是亮丽的,因为他(她)们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也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面对的群体也是单一的,但是他(她)们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们成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是平凡的,确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我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坚守自己的初

  心,要时刻回想自己最初进入这个岗位的那一份执着与坚持。是的,在一个岗位干一年容易,可是在一个岗位干几十年缺不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年轻人那一份冲劲,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而不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初心。努力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的工作态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生命的意义不只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而在于我们走过的路程,如何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关键。作为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为群众干事,就算岗位在平凡,它终将会绽放光彩,基层干部们,努力起来吧。

篇五: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8篇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篇一

  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担任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蔓延作出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

  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此,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无数次的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定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赤诚爱国之心。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

  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16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纪70年代,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在日常诊疗中,她总是用微笑告诉人们:麻风病人不可怕。每当遇到穷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捐钱捐物,从不吝惜。

  2007年3月,一名来自河南的麻风病患者前来就诊。经了解,这家人中竟有5名新发麻风病患者,平时以捡拾垃圾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患者的生活补助。

  2009年5月,一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当时他手部已感染,发生了隐匿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随后,她联系了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李桓英又

  亲自帮忙联系,找到了能做手术的机构和医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1993年,云南省文山县有一名高三女学生,临近高考前被诊断为麻风病。此时,李桓英正好来到文山,立即仔细为她检查,并耐心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篇六: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月20日,医院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各团支部、各科室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深入开展了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活动。观看了《时代楷模》李桓英,感触颇深。李教授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投身到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中。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无畏风雨,一路前行,百岁高龄仍然心系麻风防治事业。她用忘我的工作来诠释生命的意义。

  李桓英是执着奋斗的科学家,主持研究的麻风病防治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9年国庆节前夕,她被国家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李桓英是具有人民情怀的公共卫生专家,敢于面对麻风病、用科学判断麻风不可怕,接触病人,增进战胜病人信心,消除歧视,用人间大爱,使麻风病人和社会营造了科学战胜疾病的力量;

  李桓英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95岁入党,她说”回国不后悔、治麻风不后悔,如果不入党会后悔,这回我该够格了吧?!”;

  李桓英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践者,把国外的先进医学知识带回祖国,更把中国防治麻风的方案贡献给世界,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做出了特殊贡献。

  向“时代楷模”李桓英同志学习,要学习李桓英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生命至上、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求真务实、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党性修养;我们应当从李桓英

  身上感悟信仰的力量,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扎实的工作业绩确保医院“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XX建设贡献力量!

推荐访问:李桓英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同志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