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心得体会 > 最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本(9篇)

最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本(9篇)

时间:2023-01-06 08:42:02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本(9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本(9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好语文的先导。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精心诱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

1、再现情境诱趣。

心理学研究说明: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兴趣。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一个互动互助的势态,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2、感情朗读生趣。

感情朗读是最高档次的朗读训练。那介入角色的朗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而且使学生生趣添乐,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

崔峦同志说,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中,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教学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使学生在自始至终的参与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在学会中悟法,在会学中用法,自己去猎取知识,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三、精心设计提问和课堂练习,启导学生全员参与。

课堂提问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着眼于全体学生,多为中下生着想。一般要体现下面的特性:(1)目标性——提问要围绕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努力使提问真正成为达标的阶梯;

(2)层次性——为了照顾中下生,提问要从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大问题中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使小问题成为大问题的铺垫;(3)渐进性——提问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可思考可接受,围绕目标逐步推进,分步到位;(4)灵活性——教师的提问若中下生接受不了,这要以学生的学出发,及时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提问,顺学而导。

心理学家认为: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观内部状态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思维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应当符合这种需要,不断满足每一层次学生新的需求。

课堂练习的设计在体现知识变为能力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好中差,启导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存在的,中下生越多,差异性就越大。作为一个教师,要承认差异,多想办法,因材施教,分步到位,唤起中下生的良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就能使他们从厌学—好学—勤学—优学,逐步跟上队,获得大面积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五月,我有幸参加了木洞片区首次语文教研活动。教师们扎实深厚的基本功,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课堂: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刻意地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引起了我对教学的思考:

一、以读为主,读中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可结果并不是很成功。这次听了冉老师的课,她用“三读”的方法,让学生以读为主,自读自悟,结果学生既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又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轻松而愉快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原来冉老师为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提出了正确、合理的阅读要求: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大概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读:默读课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玻璃家族哪些新成员,他们各自神奇的地方在哪里?边读边勾画,找关键词概括他们的神奇之处。(既阅读的任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有学法指导,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三读: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对话)2、提示:找到角色,合理分工,抓角色神态、表情、动作,注意角色语气。(在阅读要求中默默地交给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技巧)。三次阅读带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层层递进。正因为有了冉老师的正确引领,学生们才能在短时间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给学习方法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又一处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课堂教学中都默默地渗透着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题目的理解、诗意的理解、课题的质疑、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等方面都交给了学生方法。其中连老师对“题”字的理解给我很深的启发。平时我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学生说出了字的意思,我只会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后就予以表扬,并没有继续让学生寻找更多的理解字词的方法。而连老师却为孩子们归纳了看注释、查字典、善于提问、上网查资料、多读等多种理解字词的方法,供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运用。

三、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及时、准确的激励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冉老师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很会发现”、“真会观察”、“真细心”、“找的很准确”、“要是在朗读时加上动作,就够好了”……不仅仅是学习好的同学能等到她的表扬,几乎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孩子都能等到她准确的称赞。正因为如此,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是那么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是那么的活跃。可见,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可真不小!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优点指导我今后的教学,他们的不足之处也提醒着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是不虚此行!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众所周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孩子们到三年级下期已经掌握了20xx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学法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过渡性的一个阶段,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步的渗透,课标中也未将其列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鉴于语文课程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坚持“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滚动提高的特殊性。教学中我牢固坚持以词句教学法为重点,以生字,阅读、写作教学为依托,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互为促进,滚动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 ,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感到有一点要特别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坚持把握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我们现在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书中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比如本册有一个单元即“特产”。我们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地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编排一些本地的特产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心得,以此向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局限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色方面,其实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还必须要注重“读”的训练。因为,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也正是阅读教学中由学生读中理解语言的有效方法。

一、尝试性朗读 尝试性朗读一般在刚接触课文时进行,很多学生阅读文章,往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这样,就要注意教给学生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1、 学会寻找关键词语。 学会寻找关键语句,是一种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永远的歌声》一文时,教师提问:课文从哪几件事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开始,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概括。教师提示说:你们能否从课文中找出能揭示问题的关键词语吗?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很快把答案找出来。课文主要从学生为老师“采药”和“捉鱼”两个方面体现了学生爱老师的特点。

2、 学会寻找中心语句。 中心语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点题作用,有的起总结作用。学会寻找中心语句,也是一种摄取、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的感悟?学生们带着问题,很快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的语句信息。 在阅读中学会寻找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有利于增强学生摄取、筛选信息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二、理解性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要轻易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要动辄就要“朗读”让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象征性地让学生读一读,使“读书”通常成为一堂课的补白。我们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读”出情,“读”出韵,“思”出义,“思”出神,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蓬勃生机。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边思边议,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课文感情。如学《明天更辉煌》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位,我把这一课,进行三次导读:第一遍指名读,让学生注意速度和重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教师范读,让学生知道注意适当的停顿,能使人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时能加深理解具体语句的意思;第三遍学生轻声读,品味文章的意蕴,深层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通过朗读加深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只有把握文章主体意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感情。

三、感受性朗读。 真情实感是朗读的灵魂。指导学生进行感受性朗读时,要把理解思想感情和朗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时,可以作示范朗读,要诱导学生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课文的思想感情。如教《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结合文中插图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图画美,让学生在边看边读边想中,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基础上,再有感情地引导学生朗读,这样会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四、品味性朗读。 传统语文教学特别重视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学生学习课文,不是靠教师去分析教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品味,加上教师讲解、点拔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仍要继承这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让学生进行品味性朗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通过品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领悟课文所表露出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当然,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读,漫无目的地读,这又陷于简单、机械的操作。我们强调要“熟读”的同时还要“精思”。古人注重“多读”,更重“自悟”、“精思”,重视在熟读中感悟。一篇文章,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或是思想内容,或是写作技巧,或是语言运用,或是艺术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正确地加以理解、感悟,让学生在品味感悟中对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有更高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是阅读的精品和典范,语言风格各异,思想内容丰富,表现技巧不同。因而,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读”的训练,恰当地指导学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从书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六

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七

依附诚信的承诺

有这样的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使他拥有了7个背囊,分别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在过河的时候,风浪很大,小船不堪负重,险象环生。船公告诉他,必须丢掉一个背囊,年轻人思考了一会儿,把诚信这个背囊丢掉了.........

人生总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有时为了某种原因而舍弃一些珍贵的东西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十分愚笨,为了一些荣华富贵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舍弃了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诚信!他们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过他可曾知道,"诚信"是人生的支柱?难道他没有听说过"人无信不立"这句古训吗?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逐渐减小,处处都充满了"欺骗"这两个字眼.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中国有5千年的文明历史,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曾十分注重诚信,经常要求他的学生要讲信诺.......可是现在呢?一切都在改变我们的内心深处发出深深的呼吁:诚信,我们需要诚信!

据说,信用危机已位居腐败之后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啊!当有人敲你家的门,你不敢开,怕是坏人;当你走在街头,看到有人行乞,你不敢帮助,怕是设下的骗局;当你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你犹豫再三不敢买,怕是过期食品;当你.........这样的例子当然是不可盛数的,尤其是商家之间的欺诈,更是最为可怕,虽然表面上是商家之间的斗争,但是真正受害的还是我们消费者,比如:食品厂家,他们为了增加盈利,而不惜出卖消费者的健康,生产一些不卫生的产品,或者是其中掺杂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且还盖着打着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卫生产品”的旗号来蒙骗消费者,结果呢?大家都可想而知了。据报道,每年因食品中毒而死亡的人都就有数百万之多呢!可见得诚信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

守信,就是诚信守诺,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的结合体,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待人诚恳真挚,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为社会服务,知识一味的打着经济算盘,为自己捞到更多的利益,即使捞到一些好处,也是一种短视行为,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信誉扫地,而使企业萎缩,甚至破产。

背弃了诚信,一滴小小的露水,可以冷却一个生命;背弃了诚信,一片小小的水花,可以冻结整个世界;背弃了诚信,一个小小的蚁穴,可以摧毁一座长堤。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诚信,内诚于心,外诚于人。缺乏诚信,往小了说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往大了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格。如果让外国人耻笑我们中国人不讲信用的话,将对我国经济和形象带来多大的影响啊!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我们不能让这种不和谐之音继续下去。让我们身披一袭灿烂文化的风衣,心系着执着的彩带,带着诚信上路,与诚信同行,踏出一路辉煌行程,让诚信永驻你我心中,为营造出和谐社会,让我们牵手共同努力!

老师的评价:抛弃诚信的那个人最后是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一点非常重要,而后才能接着叙述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我们把人最基本的信念和人格都失去的话,那么将给自己带来的是人们的唾弃和朋友的得不理睬。讲诚信的人并不是"傻"而是具有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样的人"傻"也会受欢迎的。而那些所谓聪明的人并不会有好下场。但有些讲诚信的行为也就在我们身边。

星期天,我去书店看书,是为了下星期要写的文章准备的,当我选好一本准备在里面看的时候,进来一个穿得很花哨的青年人,他要买一本书,可是没带够钱,所以他希望书店可以想让他那座因为这本书对她也很重要,因为他要给一位在车站马上就要走的朋友带去。书店的老板还很通情达理,一开始他也不是很愿意给那个人,也许因为他的大阪不是让人那么相信的,但又看他一连的诚恳就答应了他。他很高兴的飞奔出书店,我猜他一定是向车站奔去了。但是过了很久他还是没有回来还钱,老伴有些按耐不住了,借得自己可能上当了。嘴里一直骂自己:“这是笨呀,就不该轻易相信了他,一看他就不是什么好人,哎~~~~,好糊涂呀!”边上有人劝老板,“还是打110吧!”老板也是犹豫不决,他不想把事情弄得那么大。就说:“再等等吧。”结果那青年真的回来了,他满脸大汗,身上的t-恤也被汗打湿了一大半。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板,对不起我朋友遇到些麻烦我帮着大弄来这,请您别生气。”“没事的小伙子你是个守诚信的人,我刚刚还有些误会你,还想打110,应该我说不好意思才对。”小伙子和老伴都笑了,而且很开心。旁边的人看到这场景也很欣慰地笑了。在一旁看着车场面,也不禁觉得:诚信真的是很重要呀,也许是认识的人很快就建立起了互相相信的概念。如果素不相识那么给人以诚信的信心还真的很难。但是这正体响了人与人之间不一定都是利益关系,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相信的东西,不是吗?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相信自己才会让别人也相信你。而相信自己的前提是:你就是个讲诚信的人。

但生活中也不是没有不讲诚信的人。比如说约好在第二天上学的两个人总会有的因为去得早就不等了或出来的很晚不守时间观念。还有约好看电影的人,也许因为某件事就不去了,可有不同之别人一下,让人在那里傻等,如果是一次两次也就不在意了,可是一个错范很多次,此人还会有谁相信呢?也许你是个小气的人或是有些小毛病的人,有也许你是个很贪吃或很懒,但这些都没有你不讲诚信重要,因为有诚信的人往往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而你没有诚信那你将寸步难行呀!其实这些事都太小了,可是小事也有它的意义所在,而且往往小事才会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价值,所以不要让一件小小的事,让你在别人的心里、嘴里都成了一个不讲诚信的人,这样的话你怎还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呢?所以还是让我们信守诚信的观念吧!因为他对一个人的人格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得惯以诚信的事情,我们更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也给自己一个警告。

人生似舟,承诺是推动舟向前的波澜。人生如瓶,承诺是装点瓶美丽的花朵。在生活中,只有有了承诺,才会使我们不断实现目标;在实现中,我们才能找到生的意义和伟大,所以我们需要承诺。

承诺需要诚信,就像孩子需要母亲的关怀一般。诚信之中,“诚”是由“言”与“成”组成,“信”是由“人”与“言”组成,这就是说“人只有说到做到,才能成功”。古往今来,就有很多这类的事例。

我先讲一个“立木为信”的故事吧!秦国人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他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10两。”可没人相信这是真的,也自然就没人去扛。几天后,商鞅将赏金加到了50两,终于有人动心了。扛完木头,便真的领到了50两黄澄澄的金子。于是,百姓议论纷纷,说他的命令不含糊。后来商鞅的变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秦国由此渐渐强盛起来。

商鞅说到做到,取信于民!而同是以黄金作为赏物。前者是“取信而强国”,后者则是“失信而丧国”了。

周幽王宠爱一美女曰褒姒。可她进宫以后,一直闷闷不乐,从未开口一笑。幽王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于是就悬赏千两黄金换取佳人一笑。后来,为了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居然“烽火戏诸侯”,褒姒见到自己戏弄了那么多的人,便真的笑了,可这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笑。诸侯们奋勇入城,灭了周幽王和这妖姬。

这“千金一笑”,亡了国……那烽火本是外敌入侵时报警的信号,这样一来,那信号也就无“信”了。

就像泰戈尔说的:“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的镜子再不能重圆。”

历史迁移至今日,现在的社会更需要诚信。

在商业的交易中,必须要有诚信,才能使企业蒸蒸日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要有诚信,才能使人际日益密切。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个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闻知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到:诚信才是最高的学位!

如果没有依附诚信的承诺,怎么会有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深交?又怎么会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如果没有依附诚信的承诺,怎么会有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又怎么会有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中华大国?

所以,我们需要承诺,需要诚信,需要依附诚信的承诺。不仅是现在,更是在将来。只有所有的人都讲究诚信,把它当作自己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诚信的社会里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八

在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 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以今年的新生为例,他们对朗读的要求知道得更多,表现得也更好些。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希望小学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对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因为只有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篇九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范本 小学语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本(9篇) 最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9篇)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