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心得体会 > 最新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4篇)【完整版】

最新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4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30 17:48:01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4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最新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4篇)【完整版】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一

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造型独特,呈金字形,远远望去像一座宏伟的金字塔。

步入馆内,一座巨大的雕像——“华豫之门”矗立在大厅中央,旁边由四个展厅。展厅内有许多古代的玉器、瓷器、铜器等等,每件作品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听导游说,这里共收藏了13万件文物,分二十七类。我听了不仅乍舌,哇,这么多!我们的祖先5000多年来,不停地探索自然界、征服自然界,他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缔造了一个文明国度,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展出的这些文物当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三件作品:象牙白菜、曾侯乙墓编钟和古代磨面用具。

象牙白菜是用象牙雕刻出来的一棵白菜,整件作品惟妙惟肖,非常逼真。白菜上面爬着一只鼓着大肚子的蝈蝈,仿佛正在品尝美味的白菜,看,把肚子都撑得胀了起来,还露出满意的笑容。靠近些侧耳倾听,好像还能听到蝈蝈的叫声呢!白菜上不仅仅只有满意的胖蝈蝈,还有一只米粒大小的七星瓢虫伏在白菜上一动不动,瓢虫边上还有一朵鲜嫩的小花静静的开放着。这棵象牙白菜因这些显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看着它,我仿似看到了田园美好的风光,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菜园里,孩子们在尽情嬉戏,农人们在田间辛勤的忙碌着,他们共同勾勒出一幅舒适、恬静的生活画卷。

象牙白菜展现出的精湛技艺,让人叹服!而曾侯乙墓编钟则让我们惊讶于古代人们高超乐音的造诣。曾侯乙墓编钟制造于约2420xx年前,它纹饰精美、造型独特、音域宽广。它共有65个大小编钟组成,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钟竟可以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不知道祖先用的什么技术制造出如此神奇的编钟!导游说,曾侯乙墓编钟不仅代表着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也证明我们祖先在音高标准的选定和音乐思维的成熟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水平。以前我总认为在音乐领域我们一直逊色于欧洲国家,可没想到我们的祖先可是遥遥领先的呀!

刚刚赞叹了曾侯乙墓编钟悠久、神奇,又一个看似平常而又简陋的石磨用具,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是什么?导游说,这是去壳用具。它距今约7000—8020xx年,是原始人用来把粮食去壳碎粒工具。该磨盘平面呈椭圆形,底部有4个矮足,琢制而成。看着这魔棒与磨盘,我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粮食被一点一点的去壳、碾碎。远古的人类没有高科技的水平,竟然发明出来粮食去壳的工具,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青花瓷的美丽、甲骨文的神奇、莲鹤方壶的别致……这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珍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研究。

河南博物院里有太多的宝贝,每一件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精致华美,为今天我国考古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二

5月26日,我们集体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马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通风设施好,装饰古朴典雅,给人凝重、舒畅、清新之感。整个陈列分为序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序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黄河巨幅彩照,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的20xx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专题展览厅位于序厅西侧,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展厅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组)。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选取这个陕西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横断面,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五个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铜器260件(组),整个青铜器展室给人一种厚重凝炼的感觉。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时间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余光明媚为主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类,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个大的展览厅中,可以感受到陕西汹涌、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馆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一举跨越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现代社会。通过一件件的文物,我们无声的与古人默默对话,感受着几千年甚至数千年劳动技术结晶所带来的冲击。思想接受着历史大浪的冲刷,历史推着我们的好奇发笑。通过这次活动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文化也会有新的体验和理解。

如今的中国,已经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仍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让我们每一个参观的同学怀着对中国璀璨文化历史的感受和理解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学习和实践,继续革命前辈们奋斗终身的事业,积极发挥现代大学生团员的特色,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5月26日,我们集体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马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充分感受了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通风设施好,装饰古朴典雅,给人凝重、舒畅、清新之感。整个陈列分为序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序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黄河巨幅彩照,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它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厅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的20xx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地展现了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专题展览厅位于序厅西侧,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推出的两个专题展览。展厅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组)。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选取这个陕西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横断面,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五个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铜器260件(组),整个青铜器展室给人一种厚重凝炼的感觉。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时间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余光明媚为主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类,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个大的展览厅中,可以感受到陕西汹涌、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馆的几个小时中,我们一举跨越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现代社会。通过一件件的文物,我们无声的与古人默默对话,感受着几千年甚至数千年劳动技术结晶所带来的冲击。思想接受着历史大浪的冲刷,历史推着我们的好奇发笑。通过这次活动相信同学们对历史文化也会有新的体验和理解。

如今的中国,已经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仍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让我们每一个参观的同学怀着对中国璀璨文化历史的感受和理解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学习和实践,继续革命前辈们奋斗终身的事业,积极发挥现代大学生团员的特色,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篇三

6月30日上午,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此刻我感觉到时间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 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手枪大刀可是真家伙。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现在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间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义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能力,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内容,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今天参观的过程,好像把这一过程浓缩在了一天,让我有了独特的感受,起床即刻将这感悟记在这张博物馆的创刊号上,以为记:

于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

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篇四

上周周末,我们班的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一块儿参观了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感触很深。国家博物馆是原历史博物馆向四周扩建后重新命名的。站在国家博物馆的门前,一种宏伟、庄严的气氛就笼罩在我身上。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与整个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和谐辉映着,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

走进国家博物馆,我的心陡然沉静下来,长安街上喧嚣的车流仿佛都化成了无声的岁月之河。

首先参观的便是复兴之路主题馆。主题馆通过展出“复兴之路”大型图片、雕塑,结合声光电,借助珍贵历史文物,向人们阐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才真正走向独立,改革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大国、强国

在《复兴之路》展览中,我从首厅到尾厅,认真听取专家的讲解,认真观看每一个阶段的陈列,认真阅读展览中流动的沉重而恢弘的历史。我仔细阅读着每一件珍贵文物背后的含义,仔细聆听着每一个讲解背后的深远意义。从鸦片战争到党的成立,从党的成立,到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到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筚路蓝缕,终于取得现在的伟大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艰苦而又豪迈的过程。

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入侵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由于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衰退,积贫积弱。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我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家四分五裂,不断被割地赔款,国之不国,人民苦不堪言。1920xx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挽救落后的中国,中国被北洋军阀分割得四分五裂。就在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1920xx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新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0xx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从此,历史的巨大重担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而奋斗。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胜利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从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提出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从一国两制方针的构想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提出,中国根据国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针策略,为民族复兴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当时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勇敢而理智地应对一切。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时刻都清醒地意识到该朝哪里奋斗,用正确的航标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

时至今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原来的温饱到现在达到小康,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个芯片的诞生,中国在科技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香港,澳门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都表现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经融危机,局部战争,恐怖主义,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然而中国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了不惧困难沉着应对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使中国渡过了难关,走到了最后的胜利。

在取得了如此多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提出了要戒骄戒躁,保持事实求是、认真务实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用清醒的头脑向着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沉着而稳重地前行。

中国的历史象一个幻灯,它在一片黑暗的背景上,放映出明亮的片子,展示那些造福的善人和天才的勇士们在怎样走着荆棘路。这些闪光的图片把各个时代、各个阶层都展示给我们看。每张片子只映几秒钟,但是它却代表中华民族的一段漫长历程——充满了斗争和胜利的历程。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必将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盛。

这次参观国家博物馆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伟大的祖国让我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博物馆 最新军事 最新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4篇) 最新军事博物馆心得体会(4篇) 军事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