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科学点火人”研习营心得体会范本4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点火人”研习营是一种科学教育项目或培训活动,旨在培养和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科学点火人”研习营心得体会(最新四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2023“科学点火人”研习营心得体会
这个夏天,很荣幸在担当者的邀请下,我县科学教师11人与五湖四海的老师相聚在美丽的鹭岛,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乡村儿童“科学点火人”研习营活动。我们有幸遇见、有幸听见、有幸看见,专家老师们的每一次分享,都精彩纷呈。在交流合作中成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加深理解,也开启了我五天的“充电赋能”之旅。
8月2日下午,以“看见、探索、创新”为主题的第五届“科学点火人”研习营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观看好玩的科学秀、聆听专家老师的分享、研究科学老师们的案例,此时在我们的心中已种下了科学的因子,我们不约而同地呐喊:看见、探索、创新,我们都是科学点火人!
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仔细听取了来自舟山南海实验学校校长周燕娜进行了《三生三实:理想的小学科学课堂之所思所行》主题分享,周校长先从教师、学生、教材、评价与资源设备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课堂的相关因素。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及基于实验、测量,资料收集与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
“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常常是因为不喜欢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价值。在科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科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科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科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做一个“乐知者”,是我们每一个科学老师责无旁贷的。作为科学老师更应该不断探索,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教学,科学合理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快乐的接受知识。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安吉县第二小学的蒋颖老师提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将“做与思”有效结合起来,要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目前多数小学的科学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核内容,都侧重于理论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察较少。而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使原本比较有趣味性的课程变得枯燥,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很容易出现逆反情绪甚至抵触心理。所以,小学科学教学“做与思”有效融合的具体方法: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如课堂实验、多媒体展示、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科学教学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案例等形式展示相应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做”与“思”的有机融合,较大限度发挥课堂效用。丰富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选取巧妙的角度切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热牛奶的情境,让学生讨论“这节课要研究什么”,教师适时做出引导,并对学生认知给出相应的评价,将教学很自然地过度到教材的学习中。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快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习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
2、加强教学互动
要想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将“做”与“思”有机融合,教师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则是加强教学互动的重要选择。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相应的科学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从实验中引发了思考,从思考中形成了对科学理论的认知,实现了“做”与“思”的有效融合。
3、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的实践性较强,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增强科学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生活认知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如在讲解《运动与摩擦力》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大米、筷子、杯子、书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摩擦力,讨论生活中那些情况下需要增大摩擦力,那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进而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总之,教师要深度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积极探讨“做”与“思”融合的具体策略,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对自我的重新认识。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2、对科学课堂全新的认识。科学课堂强调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一大段过程,没有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一句空话。
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并获得答案。
3、今后科学教学的思路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恰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课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遇见担当,遇见美好,不经意间,在我的心中已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篇二:2023“科学点火人”研习营心得体会
2023年8月1日至8月5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了担当者公益组织举办的第五届“科学点火人”教师研习营活动,活动主题为“看见、探索、创新”。活动中,我聆听了专家讲座、优秀教师说课和专题报告,获益匪浅。通过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许多日常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在一位位老师的分享中我坚信:在科学路上只要勇于探索、创新,成功定会属于我们。
一、阅读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看见科学之光
科学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重要的探究平台,其意义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儿童时期接受科学启蒙意义非凡,所有的儿童都具有学习语言、数学和科学的智力,并具有一定的因果推理能力。而且,儿童有着与科学家一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也非常喜欢体验新鲜事物。在所有的课程领域中,科学可能是表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重要性的最为显而易见的一个领域。科学对儿童来说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因为可以从生活与自然中很巧妙地利用孩子们内在的好奇心和生活经历来了解周围世界。
科学不仅包含科学实验还包含科普阅读。科普阅读不仅可以拓宽青少年的知识面,更能保护和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同时对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也大有裨益。王平老师以《中国第一代航天人:梁思礼的故事》《揭开黄土的奥秘:刘东升的故事》等绘本为例,给参训的老师展现了科学阅读教学的示例,也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在现代科学教育之下,要以科学阅读作为核心去引导孩子们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
科学阅读,这不仅事关儿童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与儿童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密切相连。特别是通过科学阅读,儿童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能得到滋养和发展,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智力基础。
二、实验培养探索能力,让学生触摸科学之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的课改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学要积极地顺应新的教育形势,由传统教育模式转换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然而,由于受学生学识水平的限制,仅仅看到了一些皮毛,所以在日常学习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条条框框,达到思考与探索的发展。
杨君老师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器材优化的意义;小学科学实验器材优化的思路;小学科学实验器材优化的成效。杨老师首先肯定了科学课堂器材的重要性,他说:“一套好的器材可以成就一节好课,而一整套好的器材可以成就一门好课程,孩子的科学探究需要合适的科学器材!”科学教学一定要创设一个好的情景开展实验,以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以强烈的探究欲投入实验活动,述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新知识。这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
实验中器材的选取尤为重要,杨老师以岩石、沙和黏土为例证,说明了即使是同样的物质,选取这些实验材料也仍然有着其影响实验结果的差异性。在小学科学实验器材优化的思路中,杨老师给出了众多科学器材示例,通过8个实验器材的材料展示,让老师们知道了这些器材的可得性,往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与此同时,杨老师也通过对新技术、新材料等的解读,让老师们明白,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好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三、创新提升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科学价值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做学生科学探索的支持者。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只有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才能让学生形成敢于探索、乐于挑战、独立自信的创新人格。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开放、平等、自由的探索空间,做学生探究实践活动的合作者。注重探究实践是此次科学课程的一大亮点,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思。此时的科学探究,不是一种“对照菜谱做菜”的流程,而是一种把科学知识与推理、思维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整个探究过程是动态、不可预测、充满挑战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上可通过创设真实的、跨学科的复杂生活情境,陪伴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思想言行上做学生的引领者。
在科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科学活动。
这次培训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学期,我会将此次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学工作中大放光彩。我们,即将开启新的旅程。
篇三:2023“科学点火人”研习营心得体会
“这是我读书的窗口,每天都有诗飞出小窗,窗下听诗的牵牛花开放了,窗下听诗的星星草闪亮亮。一朵白云飘下来,挂在窗口不飞了,一阵微风飞过来,停在窗口不回来了……”一段稚嫩而清亮的童声朗诵拉开了培训的序幕,她像第一缕越过海面的阳光,壮丽、绯红、五彩斑斓,给人以无限的希冀。在这里我看到了力量和担当,看到了睿智与深邃,看到了热情与热爱,看到了乡村孩子内心的丰盈与无限想象,看到了乡村老师坚守与坚持……
两天的阅读交流冲击着我对阅读的认知,三天的研习营活动更让受益匪浅,让我知道:
一、科学可以这样去玩
科学研习营活动中,余赢老师用一个个泡泡点燃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奇妙的空气(空气炮)、大象牙膏、摩擦力等科学秀节目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中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为我们的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灵感。体验式的科学游园会,让我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去闯关,去体验、去探索现象之后的秘密。余老师科学秀让我们知道,科学原来也可以这样去玩。
二、科学课可以这样去教
周燕娜老师在《三生三实:理想的小学科学课堂之所思所行》的主题分享中从教师、学生、教材、评价和资源设备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影响科学课堂的因素。从课堂现状、课堂逻辑、课堂实践、课堂愿景四个方面解读了新课标下课堂的改变:我何为?周老师告诉我们,常态课中,教师要用课标指导教学,要精准定位,吃透目标,落实重难点,把教材与生活相联系,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用综合知识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能力。分享过程中,周老师从《斜面》、《仰望星空》、《电和磁》等多个经典课例解说了如何用常态课实现三生三实的课堂教学。即:1。以生为本,让常态科学课实现真实学习;2。生动活泼,助常态科学课探究扎实进阶;3。走向生活,促常态科学课链接现实需求。总之,周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慢下来,尊重每一个人自然的成长规律,不违背教育基本常识扎扎实实去做,理解教育、理解自己、理解学生。用教育的力量改变世界,让社会更美好。安吉县第二小学的蒋颖老师分享的《实践、理解、迁移——科学素养导向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从科学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进行解读,通过《电磁铁》、《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运动与摩擦》等多个经典案例和我们一起从不同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方案)中对比探讨基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课型,如何通过实践、理解、迁移三个维度将科学素养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蒋老师指出,学生的活动设计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学习的中心,让学生主动的听、看、想、做,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要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话语,把时间留给学生,要把学习任务整合成学习单,驱动学生观察、思考、记录和小组交流,让交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场。
三、科学实验可以这样去做
杨君老师在《小学科学实验器材优化的实践探索》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实验器材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的探究需要合适的科学器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实验器材的缺失与教学目标的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就需要教师积极优化实验思路。杨君老师展示的多个自制或改进的实验器材让我们明白实验器材不是制约科学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善于利用常见生活用品、新技术、新材料去完成实验教学是考验教师能力的重要方面。分享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季星空》这节课,我们上课时多半是通过视屏让学生了解星座,好一点的会让家长晚上带着孩子去观察星座,但杨老师引导我们在纸杯底上打出星座图样的小孔,然后用手电筒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桌面上,让我们在不出教室就能感受到星座之美。不一样的思路让培训的老师都啧啧称赞,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哪?提到《八颗行星》这节课,杨老师提到了实验建模,我们可以按照比例做出八颗行星,给星行排序后就能直观的比较各个星行的大小。在《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这节课,杨老师用网红产品双饮杯让实验操作难度一下子简单了许多。总之,杨老师的分享让我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原来科学实验还可以这么去做。
四、科学绘本可以这样去读
王平老师分享的《浅谈科学阅读的组织与带领》让我找到了阅读的灵感。王老师从你怎么教?我怎么教?你还有什么问题、疑惑、建议、评论?三个问题入手,带我们了解了如何带着学生阅读《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乘着一束光》和《揭开黄土的秘密》这三本科学绘本的方法。王老师告诉我们科普阅读是一个读者、作者、作品以及环境之间的互动,一个绘本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去教学,教师要聚焦教学目标,设计各种问题、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孩子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慢慢地养成学习、体验和形成提问的习惯,有了问题就会驱动孩子去寻找答案,这就是科学的真谛。总之,我觉得科学阅读的范围更广,不受课标、年级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自由选择,更能体现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科学老师的故事还可以这样去讲
一人一故事这个节目应该是最令人感动的,厦门猫儿岛戏剧的演员们把老师们的故事一个个呈现出来,老师的困难和彷徨、无奈和无助、追寻与坚持、爱与不舍、理想与信念重新回荡在耳边,展现在眼前,我看到有老师沉思了,有老师哭了,但更多的是眼神中流露出的坚定,那一刻,我们被整个夜晚的故事感动着,因为故事中有你、有他,也有我……
篇四:2023“科学点火人”研习营心得体会
题记:星芒渺小,宛如萤火之光。我要向着心中的夜空,用行动描绘出繁星闪烁,我相信,只要沐光而行,砥砺前进,这束光定会照亮黑暗里的路,引着我向前而去而不止于前,且不止于此!
__月底,接到了县教育局的通知,我们全县二十几个人受担当者的邀请要到__进行为期五天的培训,刚开始对于这件事我是比较排斥的,丝毫没有想去的意思,想着好不容易盼来的暑假,就想安安静静的呆在家中陪陪家人,但后面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去一趟吧,或许会有收获呢,最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来到了__,当看到美丽的鹭岛时,心里一顿,这趟似乎没有来错,当五天的培训下来之后,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自己:这趟确实没有来错!幸亏来了,要不然我会错过好多,好多……
在__,我遇到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他们有的是专家,有的是教授,有的是一线的老师,还有的是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个个都那么优秀,个个都发着光,在他们的光照下,我感觉自己都被照亮了,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也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通过本次培训,我有以下体会:
一、科学教师要有自制教具的能力
杨君老师他为了做实验,一次次地自制教具,一次次地改进实验器材,真的很令人佩服,科学学习是以探究活动为中心,开展探究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实验材料。就地取材、巧妙设计,教师自制教具做科学实验,既破除了乡村学校科学实验材料匮乏的困境,又丰富了科学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师自制教具的行为本身,对学生而言也是一堂有价值的示范课,无形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科学课焕然一新、妙趣横生,做到了真正接地气、开眼界。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兴趣。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具,教师让学生经历一次有价值的探究和实践过程,通过精心设问、恰当引导等方式,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从而提升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实现科学教育的初衷。
二、科学课堂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就像周燕娜老师说的一样,我们的老师总是说我的课上得很用力啊,也在教材上给学生指出了重点,并且进行了勾画,还让他们背诵了,为什么他们还是理解不了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课堂不会联系实际,一味的靠灌输,靠想象,则必然会导致学生上课时对所学的知识不知所云,学得慢,学得肤浅,学得枯燥,更学得吃力,所以上课时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熟悉的感性知识入手,迁移知识,这样才能学得快,理解得透。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作为一线的老师,一定要基于当地的资源,结合教材内容,把科学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杠杆这一课,我们可以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打水用的辘轳,还有小朋友爱玩的跷跷板,这些都是可以用来进行杠杆原理教学的。
三、要重视科普阅读
重视科普阅读,这是王平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具体的知识,更是要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形成价值判断能力。为此,孩子们需要的科普阅读不仅仅是传递科学知识,更应该注重介绍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孩子更深刻、辨证地理解科学,给孩子留下思考质疑的空间。给孩子选择科普读物,在保证知识准确性的同时,要注重趣味性,引发兴趣,让孩子乐在其中。保证读物趣味性的好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读物。孩子的兴趣时常会变化,比如家里养了宠物就会对宠物很感兴趣,这时可以买一些介绍动物方面的书籍;或者参观了天文馆对天文发生兴趣,那么天文方面的读物可以及时跟上。有些书籍从形式上看似乎并不吸引孩子,但如果恰好是孩子兴趣点所在,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时候跳着读,有时候反复读,有时候深入一个点找其他相关的书来读,只要尊重、配合孩子的兴趣,孩子就会在兴趣的引领下爱上阅读,逐渐深入阅读。
四、要择优进行学习活动设计
听了蒋颖老师的科学素养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之后,我深受启发,两种不同学习活动的设计,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好的活动设计,老师上起课来会觉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会很快乐,最主要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发展,所以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一定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听、看、想、做,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话语,把时间留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任务整合成学习单,驱动学生观察、思考、记录和小组交流。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作为科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由扶到放的学习活动,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也让我对同行们丰富的知识感叹。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这次培训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教育路上,我一定充满热情,满怀教育梦想,相信只要坚持学习,不断成长,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光彩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