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教师培训对照材料6篇

教师培训对照材料6篇

时间:2022-11-25 11:00:04 党建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教师培训对照材料6篇教师培训对照材料  .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几位新教师加入到我们洪畴小学这个大家庭来,你们通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培训对照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培训对照材料6篇

篇一:教师培训对照材料

  .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几位新教师加入到我们洪畴小学这个大家庭来,你们通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成功的进入到教师的队伍,即将走上神圣的讲台。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六年前我带着几许青涩、忐忑、热情和憧憬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曾遇到许多的问题。可是今天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那些曾阻挡着我的困难和问题,因为它们,我才会不断地成长逐渐地成熟。其实今天是一场培训讲座,不如说是一种交流,借这个机会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能够有所帮助。人们常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我觉得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接下来我就从课前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和作业布置批改等几方面来介绍一些常规知识。备课课前要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为了让课堂如金秋一样丰厚、深广,如青瓷一样温润、透彻,又如陈年的酒,清香而悠长。XX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的。她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于漪老师说:"坚持三年,必成名师。"是否成为名师不重要,如果真能这样做,肯定会有大的进步。可见,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备好一节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一、脑中有"标"〔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源头、方向、方法。读课程标准,就象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因此,有效备课应先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明确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与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各学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能

  1/7

  .

  力与情感考查要求。熟悉所教学科、学段、年级的要求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二、胸中有"本"〔教材〕备课时我们应潜心钻研教材,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想,通览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前后联系。

  那么具体我们可以如何操作呢?针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备课时首先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

  "走近文本"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遇到新词或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字典,弄个明白。第二步是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活",读得身临其境、读得如痴如醉。

  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即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领悟文章谋篇之法。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除此之外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并亲自做一做。比如,要求背诵的,老师先背;要求回答的问题,老师先答一答;要求写的字,老师先写一写,看每个字应注意什么,哪儿起笔,哪儿收笔。

  第三要"走出文本"。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得书面材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和精神上所获得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出来。因此老师授课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思想闸门,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进行备课时我们只有经历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三、目中有"人"〔学生〕教师备课时,如果只考虑自己怎样传授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那么,即使吃透教材,有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方案,也不过像教师拿一双精制的鞋子在学生中找脚。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明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衡量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只有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才能掌握教学深度和相应难度,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来。了解和把握学生必须做到三个"摸清"。要摸清思想基础,摸清文化基础,摸清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课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清楚学生的需

  2/7

  .

  求,掌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落实巩固情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达到"教学相长"。

  四、心中有"数"〔目标〕目标就是方向,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教学,就谈不上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我们在备课时不能被"参考资料"所奴役,不盲目"追风",要做课案开发的主人,要恰当做到剪裁取舍,不但要备教什么,更要备怎么教,还要备学生怎么学。要做到两个"心中有数"。

  1.把握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备课时,拿到一篇课文,在自己多遍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教什么"绝不是指课文内容,而是指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老师们试想,连"教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一切奇妙思维、精美设计,是否也都是肤浅、空洞、华而不实的?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老师们拿到课文应考虑:凭借这篇课文要"教什么",在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培养学生的一种什么语文能力。当然这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功力。在短时间内,老师们是很难历炼出这样的能力的,但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有这种意识和想法,并且努力尝试去这样做。如果总也不去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这种能力是永远不会具备的。如果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常常注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学生学完一篇篇课文,仅仅知道了课文的内容,而他们得到的语文能力几乎是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会得到培和发展。2.取舍教材、确定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合理地裁剪,大胆地取舍,确定适度的重难点,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体现。在这方面很多老师存在的问题是:课文的重难点还可以根据"教参"来确定,但对教材的裁剪、取舍能力就比较弱,甚至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备课时一般是随课文的内容情节走,遇到知识点就掰开来细讲、细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只会"加"不会"减",生怕有一点遗漏。这种看似细致、深刻,却给人以琐碎、繁杂、浮躁之感的做法,最后只能是什么也抓不住,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明确教什么,为谁教,怎样教,只有这些都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五、手中有"法"〔方法〕要因课、因学生制宜,设计好教法和学法。要选择灵活适度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方法也

篇二:教师培训对照材料

  新教帅如何备课

  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

  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

  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

  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函囹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

  4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

  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

  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

  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

  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

  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

  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

  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

  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

  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

  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

  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

  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

  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

  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新教师如何备课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

  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

  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

  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

  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

  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

  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板书问题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

  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

  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

  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

  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特别是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最好能作一二次课前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堂课内的讲授和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课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讲课中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教帅如何说课

  一、说课的意义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对于了解、研究和评价一节课,对于专题研究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二、说课的特点1、简易性与操作性。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又不牵涉到学生,简便易行。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2、理论性与科学性。在备课中,虽然教师对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处理是浅显的感性的。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教材,就有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就迫使教师去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思考问题。这是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的过程。说课还需要教师写讲稿和演讲,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3、交流性与示范性。说课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人员都会在评议说课,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尤其对说课者是最贴切的指导。当然,说课也有局限性。首先,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处理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这自然在评议上就有局限性。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说得好,但教得不好,或者教得好而说得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看待教师说课的好与坏。要把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篇三:教师培训对照材料

  教师培训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老师:

  XX年9月,我带着领导的重托和厚望,有幸参加了“陕西基层人才队伍援助投资计划”项目培训,这次职业培训采取在校研修和外出考察相结合这次的方式进行,历时共60天。其中在校研修间隔为45天,主要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可行性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其余15天时间前往南京,深入课堂,观摩学习。两个月来的五个学习和跟岗研修,我聆听了南京市鼓楼区第29中的xxx及西安市第26中的xxx、90中的庄立等省内外教育专家的常规教学示范和专题报告。教授们的讲座,都渗透着都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每一讲之中都有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东西,使我感受最深刻最最的是课程标准下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规划,使我从中领略到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深受了深刻的启发,这其中既有教育理念上为的洗礼,也有教育理论上的提高,更有外语教学技能上的提升。培训课程下面我就培训年后所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做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立足课堂,在实践中大幅提升自身价值

  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在教学中,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才能提升和实现社会价值。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气氛,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以学生为主,才能引导出学生的兴趣,师生关系才能融洽,才能充分体现造就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的高中学生责任。同时实现这些新的观念,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聊天室互动,共同促进,转变学习的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最能体现个性的学习。小学教师不能单纯的讲授,应心志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投身于面。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率作用主体作用,就要较少教师在授课中的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准确地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时,扬学生之所长,癖其之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亲和力。比如对一些胆小的学生,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就应表扬。对于班中一些理解,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就要关注培养他们的交流和能力。只有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不同要求,提升才能让他们切实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提高,才能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然,当每个学生回答完症结后,教师还应即使对他的发言予以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切实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减低,才能达到创业精神的目的。

  二、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新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有八个年头,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跨出很小的一步,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无论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有所提高和改观。可中考、高考征选功能没有变化,应试教育的势头还相当强大,这势必阻碍新课改前进的加速,甚至出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异现象,为此,马晓雄、石洛祥、李彩娜、操林英、张立昌等五位专家就“学习新理念,践行新课程”作了专题报告,反复强调较大我们一定要转变理念,其要求我们要从过去生命的塑造者转变为生命的赞赏者和呵护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从过去学习成果裁判者转变为学生心理的促进者和鼓励者;从过去独立的劳动者转变为教学共同团体的合作者;从过去和任务的完成者转变为教学科研的研究者教学反思者。听了高芬教授《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进展趋势》的报告,我明白了教师的外语教学为什么要适合进展趋势,因为现代教

  学不是直观传授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科技快速进展,要求辅导员有更高的其要求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变革,基础教育教师要运用早期技术改善教育,作为教师,要有不断进修意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钻研,成为研究型,自我进展型的教师。更值得一提的是培训此次培训注重了本体论联系实际,在提高理论的基础上,回归课堂,老师们为我们搭建教学实践普及教育平台,组织我们深入开展说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各种形式,切实提升了我的教学平水,使我难忘的是在南京鼓楼区胜利路第29中学跟岗研修中听了吴琳老师上的公开课:“what’syourfavouritesports?”这节课使我受益非浅,很有触动,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差距及差异,他们的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课堂上灿烂学生灿烂的剪影告诉我们他们在享受课堂的乐趣,他们以优美的语调跟老师及伙伴自由的交流,真是学得愉快,活得自由自在。课后我们与南京的老师或进行杭州交流,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并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才是新课改的剔透所在。三、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授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由于这种接受式的钻研只重视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寡,对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否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普遍关心不够;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兴趣、情感等因素,教师也投入不够;对于学习的方法论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够的重视。由于这样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等不正常的现象。而新课改则其要求教师以教师学生为本、鲜明培养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原始数据能力、获得上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赵克礼教授的《新课程下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的报告给我很大的收获,他典范强调了新课标的五个基本理念和“任务型教

  学”。六个基本理念:1.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2.在学习原核细胞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

  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时序运用能力灵活运用的进步。3.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现参与现代外语教育理念着重于语言教学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整个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4.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使用语言,在所用语言过程演化过程中进展语言能力。5.任务型教学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6.任务型教学是双边的交互式活动,在活动中所学的语言是实际的工具,其价值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它有较明确的具体本意,有利于激励学习积极性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从全面出发,观察、控制课堂的进展。江苏杨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就是典型,他们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转变过去的、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手段,溶入到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中,并取得新一代了新课程标准的显著成绩。。

  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由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元的学习方式服务化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均,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接受式学习”。教与学本来是相互联系的,但传统的那种被动接受传统式的学习方式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教条了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由于这种单一学习方式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学习层次低,知识的获得也十分被动,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生研究、探索的成分较少,实践能力、创新很好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发挥学生学习潜能,难以已经形成学习内驱力。因此,必须转变学生的研读方式,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单一新课改要求学生从实体的学习方式向多元的学习方式转变。这就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促进学生学习这种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要大胆提问,勇于质疑、主动探索、深入研究,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进行谈判等多种手段,关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应该深刻的意识到教学应面向教学活动全体学生,交流也应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让课堂教学从单相交流变为多向交流,学生从静听变为互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倾听交流学生发言的能力,还能刻苦钻研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评价等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价值取向的交往性的学习。相对于全班覆盖面积的交往,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人数较少的小组里,学生间互动的频率比全班性的师生互动频繁,同时对每个学生学生的主体可以参与情绪,主体互动水平,主体可以参与参与效度会产生少脉的影响,因而可以高频率有效地促使学生二是间高频率,高水平的交往交互。课堂教学还可以分为四到八人不等的学习研读小组,每组既有优生,又有潜能生,组长由卫生保健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不要终生制。一方面是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是他们“正人先正己”,学困生当上小组之后,他自己也会搞得很好,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智,良,中三个不固定的,由教师自己掌握的动态管理等级。发现某个学生进步之前,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不断变化的学生,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课后,学生要善于总结,自主反馈、及时获取信息、找错补差,重新认识、塑造自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促进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关于课堂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现在崇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打渔的方法。

  五、热爱教育对象是教育发展壮大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育人最终目标的目的

  在南京见习期间,和老师们谈论学生,他们挂在嘴边的词是:我的那些孩子,静心思考这句话,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感悟心里抒发出来的感情,才能打动父母的心房,只有爱孩子的人,才有可能教育好孩子。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这些所谓的“差生”应该加倍的博爱和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一下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的、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内部管理,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孩子的自信,使孩子感到温暖,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用29师范学校校训的校训来总结就是我们要让“优秀的更优秀,让普通的变优秀,一个都不能少”,我相信如果我们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学生,我们的世茂教育一定是另外一番新天地。

  六、智慧不是靠灌输得到的,成功构建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之上。

  通过培训,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获:

  1、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在培训过程中,我从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身上不光学到了光学仪器教学、教研的本领,而且使我深切察觉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出发点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育目的、活动、方法的指导者、探索者、实践者,学生成长进展的领路人,教师应具有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美德,是教师的天职。中学教师对教育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钟爱学生等于塑造等于一个学生,鄙视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完全符合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能源需求,是持久而深厚的教育之爱。我们知道师生交往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交往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家长学习态度。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好坏的关键,一位我们每所以老师只要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让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那我们每一位老师即使不去强调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他们也解题会格外自觉地把每节课学好,

  教育的真谛是爱,最终有限元目的是促进学生最优化的进展,爱心、责任是师德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此次骨干班的全体学员几乎都来自教学第一线。通过开始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严格遵守中所遵循客观规律、角色变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3、更加教育教学理论显现出来得更为系统:教师的专业素养想得到进展和进展进步多少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逐步反思提炼总结。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深刻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制订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兼顾

  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成功进行实地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那也许只是一年教育工作的20次重复。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来到陕西师大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记了厚厚的笔记,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深感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两个月的学习,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清晰明确更加明晰;对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网络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更加细化;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4、合作学习、共同成长: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正式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不凡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回来工作之后,我们目前仍然互通信息,保持联系,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争取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努力实现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大胆中会的在课堂中引进新思路、新方法解决课上的风险问题。课堂上及时根据课

  堂调整教学环节与教学思路,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其保持相较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形成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做到简洁明了,课堂回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爱好。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由教师教学变为学生乐学、愿学、自学,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为了不断进步自己的专业水平,我将积极参与各级的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这次培训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暗合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同学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反倒也有许多领悟。在今后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篇四:教师培训对照材料

  一、如何看待教师专业及专业发展

  如何理解教师专业或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注重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即技能熟练模式。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的,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这样,教师专业建设和发展也就注重于教师职业的理论、原理、技术的知识基础。另一种模式是反思性实践模式,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加以保障的.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五个方面:其一,它是依存于情境的经验性知识,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却是一种鲜活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其二,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传承的;其三,它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其四,它是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其五,它是一种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反思过程才得以形成的.同其他专业相比,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情境性,要求针对情境作出灵活应变的决策.这样,教师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也就注重于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案例知识,并且通过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

  二、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定义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技术纳入到他们的课堂。随着这种现象的增加,人们不能不开始关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耗资不菲的技术投入发挥它们的作用了吗?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投资产生回报了吗?要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至少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教师必须具备将技术用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换句话说,必须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怎样使用这些技术。这一点,可以说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共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知识在增长、条件在改变,教师不可能凭着多年前掌握的知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去的话题,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都必须更新。许多学校也正在这样做着。特别是信息时代,当技术大量地涌现,涉及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如果一定要将专业发展分成是“专业知识”的发展和“实践性知识

  "的发展,那么,在信息时代,实际上这两方面都将涉及关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将技术用于教学的实践。

  但是,综观目前流行的专业发展的实施情况,这样一个问题浮现了出来: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技术方面的专业发展培训的时候,所关注的,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也就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实践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做得很少,甚至全然漠视。实际上,“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之间的矛盾不是现在才有,只不过在信息时代,这一矛盾更加凸显了出来。掌握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能用好技术了吗?

  和专业发展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培训的方法,这也是目前流行的专业发展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满足专业知识更新需求的那种学习方式,对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有效吗?沿用传统的专业知识更新模式的培训方法,产生的专业发展实施模式就成为这样一种我们常见的形式:组织一个短期的培训,学习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或者,组织所谓“洗脑"式的创新教学理念的灌输,试图改变教师运用技术革新教学的模式。但是,技术的培训很难满足我们对教师运用技术的期望,他们往往很难将技术移用到课堂上;“洗脑”的作用更是缺乏连接实践的机制,新的技术还是只能停留在学校主要教学生活的外围,或者停留在新瓶装旧酒的程度,技术的作用远未得到发挥。

  这两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从广泛的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领域出发,站在一个从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人员的角度,在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究竟应该是什么?怎样定义?如何实施?采用什么方法实施?其效果究竟怎样?存在什么问题?信息时代的专业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条件,或许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把握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发展所具有的问题。当然,上述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实际上,这是笔者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信息化”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目是十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子课题,因为笔者相信,教育的信息化能够得以实现,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本文只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性问题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给信息时代的专业发展下一定义:专业发展是一个超越了“培训”的概念,涵盖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法,而且是教师出于自身的需要主动的、自觉的行动.不仅学习新的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形成新的结合了技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对自己的

  教学实践产生新的认识,探究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新的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信息时代的专业发展,还注重对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供支持。比如随着教师对技术理解的深入,开始尝试利用技术来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正是专业发展所要帮助解决的。

  三、超越通行的培训范式

  早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文献所关注的专业发展方法是一种培训范式:短期的,标准化的,传递的内容是离散的技能和技巧.培训范式适合于“专业知识”层面的专业发展,在合理的条件下,这种培训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甚至某些教学技巧,例如,关于组织学生作品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评估的方法,或者关于一些如何使用技术的方法,比如学习一些软件包的使用、学会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培训的方法被抬高到一个不应有的程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范式。而实际上,许多领域中这种方法是难以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对于“实践性知识”层面的专业发展,比如,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怎样综合到教师的专业实践中?学校改革的那些实践又怎样综合到教师专业实践中?技术所带来的教育关系的改变,怎样才能在教师的专业实践中体现出来?……利特尔(Little)认为,专业发展的构成,必须包括这样一些活动:深化讨论、开放论争、丰富各种行动的可能性.从教学行为的本质上看,就是使教师能够从机械运用课程和技术的方法中摆脱出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

  和培训范式形成对照的是,强调成长和实践的专业发展方法,将教师看作是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专业共同体成员,作为一种专业人员,他们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基础,形成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实践性知识。因此,近来的专业发展项目更多地开始关注这些方面:多使用尝试法、开放性地讨论问题、共同理解、形成共同体,更加强调在学校里形成一种新的专业发展文化,体现为教师们在教学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和同事进行合作,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的革新,同样自然而然地参加到学校的改革中来。

  四、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作为教育信息化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必然要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教师专业发展,考虑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要素。有效的专业发展项目,必然是和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密切联系的,在一种良好的学校专业文化氛围中,教师会对教学进行反思,会合作地开展行动。

  学校的生力军是教师,学校的各项工作,像课程,像教学创新,像技术整合到教学这样的努力,都得依赖于教师共同体的统一行动,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共同体能够综合广大教师共同的智慧和才能,这种综合的、高度的智慧成为推动学校改革的动力.好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努力方向的教师共同体,在教师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下,将技术带进课堂、改进传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这一复杂任务才可能完成。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能够带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反过来,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改变人,文化也能被人改变.作为系统中的要素,专业发展必然涉及系统当中全方位的人员,从校长到各级主管,到行政管理及资料人员,包括学校的和行政区域的,教师当然更不用说了。而笔者所关心的限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不管怎么说,教师在设计、指导和开展每天的课堂教学活动,技术整合到学校教学中还得依靠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能够找到合理的方法以利用技术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另外,我们认识到技术是支持探究学习的有力工具,是关注理解的学习,是和外部真实世界建立联系的学习,是支持元认知技能的学习,是为终身学习做准备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学习。技术不仅具有支持学生探究学习的作用,同样具有支持教师学习的作用。为了给学生创造探究的环境,教师是否自己先得有这样的探究学习的体验呢?只有经过内化了的方法和理念,才会自然地转移到他们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五、专业发展的实施:方法策略

  1.建立一个技术的愿景

  一个愿景是共同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目标.所谓技术愿景,是对技术所拥有的作用的期待,技术能实现什么?建立一个技术的愿景,将技术看作是一种技能工具,是一种能够为学习

  提供支持、提供服务的工具,而不要停留在技术本身.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帮助教师成为更有效的专业人员,让教师能够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了解技术能够给他们提供怎样的作用,包括对他们的教学和专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教师所学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对他们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有价值的,而不要停留在学习技术本身。

  那么,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才有可能支持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真正地利用技术呢?首先,当然需要足够的技术基础,才能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技术;另外,教师需要了解有哪些教学实践是运用技术的革新教学,他们还需要对各种可能的革新教学实践进行评价筛选,需要对技术条件下越来越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还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仅相互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向更广泛的“外部世界”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使得技术成为真正为自己所用的工具.这些,都应该是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所提供的内容.

  许多学校的专业发展项目着重于让教师掌握技术操作。技术当然是重要的,是用来支持日常教学的基础,但是技术操作绝对不应该是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专业发展,教师需要学会决定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技术,为了不至于将注意力停留在技术上,专业发展实施过程中可以展开对话,讨论技术能够帮助做什么;能够促进什么,能够解决什么。

  美国曾经做过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调查教师和技术之间如何进行连接,除了技术的操作以外,还指出了许多需要掌握的方面,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这一研究,也能够给我们制定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技术能够做些什么?对此,希望获得更广泛的了解,比如说有哪些方法可以支持课堂教学实践。

  ·希望能有一定的时间对技术的某些方面,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自学。

  ·怎么样在一个技术支持的环境中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学生?希望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如何利用技术进行教学?或者如何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以便能够最合理地使用技术?

  专业发展项目还需要能够帮助教师将技术整合到他们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去。利用技术支持探究的学习,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进行调整,成为学生探索的顾问,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学生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部分);教师需要发展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行使与传统的知识传递方法所不同的角色,并且要把自己看作是如弗莱雷所说的学生的合作研究者.

  2.建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的反思性实践

  如果说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知识”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话,那么,信息时代更为迫切需要的,则是关于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而这方面最有前途的形式,是教师能够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实践都能发生明显的改变。

  新的思想,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必然以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思想和新的实践的反思也同样如此。教学是一种高度的智力活动,包括提问、观察、经验之间的连接,根据学生需要和课堂情况形成不同的方法,以及对实践的反思总结。

  行动中的反思,是从业者与复杂的问题情境的有意识的交互,这种交互过程有对话,有试验。反思能够导致深思熟虑的行动,这是反思的主要特点.形成了反思的习惯以后,我们的经历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经验。我们会开始留意那些以前熟视无睹的情境,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以前所熟识的情境。反思,就是重新阐明已经被阐明了的,重新假设那些已经被假设了的,重新考虑那些已经考虑过了的可能性。

  对于教师,需要进行反思的方面有很多,比如,需要对课程的整合进行反思,作为教师能够为课程的整合做些什么?需要对学科领域进行反思,需要对日常教学生活进行反思.为了开发学生的个人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相互关系的模式,教师需要对当前的课堂进行反思,需要对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具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否超越当前的课堂实践?需要对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权威的角色受到动摇了吗?如何改变?需要对学校教学的意义和目标进行反思,是为了知识的教学吗?为了学生的发展?还需要对学生、课堂实践、学校结构和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这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3.体现新的学习理念

  专业发展应该给教师提供的是“与一些新的思想、新的学习材料、共同体成员进行智力、交际和情感方面的碰撞"。教育方面的改革体现为新的学习理念,也就是将学习看作是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建立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因此,从这一思路出发,最好的专业发展,是体现探究、合作和对话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教师需要通过活动,通过与共同体成员的深入的交互,通过这些机会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他们需要尝试,可能还会冒一定的风险;他们需要在一个能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尊重和支持的环境当中从事他们的学习.

  通过探究、通过尝试不断地寻求知识,正是专业发展的核心。专业发展不可能是将“发展”手把手地交给教师,而是鼓励教师能够“发现并阐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专业发展中,利用技术,并在技术的支持下,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构建理论、进行阐明。专业发展不应该是一种知识的消费过程,而应该是知识的生产过程,是支持教师生成自己的个性化的实践知识的过程,并对共同体成员所生成的知识进行评价的过程。

  通过专业发展,教师需要得到的最重要的能力或许是:技术导致各种关系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情况,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以及日常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作出明智的回应?如何利用技术支持提高课堂学习?如何利用更有效的评价方法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教学怎样才能调和多样的学习需要,包括智力发展、文化、性别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怎样调和?这些都是当前学校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能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分析、阐明.

  当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展、形成更深入的理解也是专业发展必然要涉及的方面。

  教师也是学习者——实践的学习者.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他们能够讨论新的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怎样的意义。仅有理论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来自经验的行动知识,这些行动知识是他们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

  这对任何学科领域都是如此,如果自己能成为学科的积极的学习者,他们就能够对自己教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自己探究的

  过程,他们能够了解到哪些内容是能吸引学生的。同样,通过参与合作,教师也能够体会合作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到每个参与合作的人员都能为集体的智慧贡献自己的一部分。通过与同事之间的相互的交流,共同的研究,教师开始认识到对话对于理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认识到一个倾听者对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对共同体集体智慧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机会,这个机会,是来自于专业发展所蕴含的学习精神——一种探究的精神,对教学实践的探究,对学习的探究,对更广泛的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探究。有了这种探究的精神,学习必然能够是终其一生的.

  4.认识到行动和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理念和行动必然是密切关联着的。对于学习者来说,有些喜欢从概念开始,掌握了概念以后再转向经验;有些则相反,从实践开始,然后才转向理念的总结。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对于专业发展项目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机会必须都能够提供。

  随着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经常会遇到行动和理念相抗衡的情况.许多情况下,不管理念有多强,不管和理念有多少冲突,还是能够沿着合理的轨道开展实践,实践的经验会给理论以新的意义,激发对理论的新的理解。同时,在实践中,也需要不时地回过头来审视实践的意义,修正实践的方向,建立新的观念,建立自己的独特方法.

  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方面的改变,总是在他们实施了改革,见到了改进学生学习的成效以后。实施改革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掌握了一种新的基本思想要素,才能真正抓住革新的内在意义,才能领会这些更新思想如何体现在真正的实践中。

  5.重视和培养学习者共同体

  如果教师能够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交互地进行决策和行动,共同地进行探究,一个学习者共同体就能够建立起来,这样一种共同体的建立不仅对教师有益,也能使学生受益.在这种学习者共同体中,教师能够在一起对他们的教学进行讨论,其结果,绝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尤其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有力的、更为一致的教学。

  近年来的研究也在关注教师共同体对于学校改革的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的反思填补到共同体中,共同体也能够反过来丰富个人对实践的反思。在一个有着丰富的共同体文化的学校里,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实践进行交流,而且进行“详细的,理论上的以及实践意义上的交换”。他们和同事共同进行计划、准备,评价教学的一些话题、方法和材料从共同体成员

  的课堂上获得有价值的观察结果,特别是形成了“长期的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相互提供支持。

  六、小结

  以上的方法策略,都是成功的专业发展项目的基础。成功的专业发展项目,是教师出于自身的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投入的行动,是教师在共同的愿景基础上组成学习者共同体,结合革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高专业水平。这些方法策略超越了技术,使教师获得成长,而且;这些方法策略最突出的,是超越了培训的概念,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教师积极参与的自觉的、主动的行为。

  教师职业是否是一个专业?据说,一种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专业包括12个指标,而教师职业只符合其中的4个。教学作为一种不确定的职业,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在信息时代,这种发展和变化更显得迫切。争论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或许没有实际的意义,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专业的称号是争取来的。

篇五:教师培训对照材料

  当然在维持课堂纪律时特别是对低年级孩子有的时候我们沉默他并没有太多感觉这个时候你不妨用眼睛看着表现好的某位孩子然后大声的表扬某某某做得可真端正手交义放着一动不动身体挺得直直的眼睛一看着我相信他一定听的很认真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几位新教师加入到我们洪畴小学这个大家庭来,你们通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成功的进入到教师的队伍,即将走上神圣的讲台。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六年前我带着几许青涩、忐忑、热情和憧憬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曾遇到许多的问题。可是今天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那些曾阻挡着我的困难和问题,因为它们,我才会不断地成长逐渐地成熟。其实今天是一场培训讲座,不如说是一种交流,借这个机会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能够有所帮助。人们常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我觉得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接下来我就从课前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和作业布置批改等几方面来介绍一些常规知识。

  备课课前要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为了让课堂如金秋一样丰厚、深广,如

  青瓷一样温润、透彻,又如陈年的酒,清香而悠长。

  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的。她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于漪老师说:“坚持三年,必成名师。”是否成为名师不重要,如果真能这样做,肯定会有大的进步。可见,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备好一节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1

  一、脑中有“标”(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源头、方向、方法。读课程标准,就象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因此,有效备课应先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明确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及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各学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及情感考查要求。熟悉所教学科、学段、年级的要求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二、胸中有“本”(教材)备课时我们应潜心钻研教材,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想,通览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前后联系。

  那么具体我们可以如何操作呢?针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备课时首先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

  “走近文本”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遇到新词或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字典,弄个明白。第二步是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活”,读得身临其境、读得如痴如醉。

  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即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领悟文章谋篇之法。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除此之外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并亲自做一做。比如,要求背诵的,老师先背;要求回答的问题,老师先答一答;要求写的字,老师先写一写,看每个字应注意什么,哪儿起笔,哪儿收笔。

  第三要“走出文本”。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得书面材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和精神上所获得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出来。因此老师授课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思想闸门,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进行备课时我们只有经历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三、目中有“人”(学生)教师备课时,如果只考虑自己怎样传授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那么,即使吃透教材,有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方案,也不过像教师拿一双精制的鞋子在学生中找脚。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明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衡量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只

  2

  有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才能掌握教学深度和相应难度,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来。了解和把握学生必须做到三个“摸清”。要摸清思想基础,摸清文化基础,摸清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课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清楚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落实巩固情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达到“教学相长”。

  四、心中有“数”(目标)目标就是方向,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教学,就谈不上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我们在备课时不能被“参考资料”所奴役,不盲目“追风”,要做课案开发的主人,要恰当做到剪裁取舍,不但要备教什么,更要备怎么教,还要备学生怎么学。要做到两个“心中有数”。

  1.把握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备课时,拿到一篇课文,在自己多遍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教什么”绝不是指课文内容,而是指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老师们试想,连“教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一切奇妙思维、精美设计,是否也都是肤浅、空洞、华而不实的?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老师们拿到课文应考虑:凭借这篇课文要“教什么”,在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培养学生的一种什么语文能力。当然这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功力。在短时间内,老师们是很难历炼出这样的能力的,但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有这种意识和想法,并且努力尝试去这样做。如果总也不去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这种能力是永远不会具备的。如果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常常注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学生学完一篇篇课文,仅仅知道了课文的内容,而他们得到的语文能力几乎是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会得到培和发展。2.取舍教材、确定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合理地裁剪,大胆地取舍,确定适度的重难点,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体现。在这方面很多老师存在的问题是:课文的重难点还可以根据“教参”来确定,但对教材的裁剪、取舍能力就比较弱,甚至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备课时一般是随课文的内容情节走,遇到知识点就掰开来细讲、细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只会“加”不会“减”,生怕有一点遗漏。这种看似细致、深刻,却给人以琐碎、繁杂、浮躁之感的做法,最后只能是什么也抓不住,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

  3

  学效果。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明确教什么,为谁教,怎样教,只有

  这些都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五、手中有“法”(方法)要因课、因学生制宜,设计好教法和学法。要选

  择灵活适度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方法也一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使用的时间上,都应该是不同的。

  以上讲述的是我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想法,与大家共勉,接下来我将结合我们学校对本校教师的备课要求做一些阐述。每个学期教导处会不定期地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与反馈。

  (出示备课要求,具体讲述)老师们可以看看,在抄写教案的过程中可结合“洪畴小学教师备课要求”。

  上课课堂,阳光地带,我们心动的舞台,学生“热乎乎”的盛宴。让我们智慧的花朵在学生的灵魂里绽开,让我们人格的魅力在学生的生命里芬芳。关于课堂教学的方法,我借用北师大教授林崇德的说法“教无定法,选有定则。”这意思是鼓励每位教师去探索、创造自己的教法,因为别人的教法,对甲教师可能是适用的,对乙教师就可能是不适用的,而对丙教师则可能成为教学的负担或起阻碍作用。所以,我认为不应提倡固定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育、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大家就要不断地探索这些规律。首先我认为要上好课,就得讲究讲课的艺术。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这就是讲、写、作、画、演。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当教师的正是用温馨而铿锵的话语,规整而有力的板书,期待而优美的动作,娇艳而多变的画面,直观而科学的演示,为学生心灵之夜点燃明灯,为高足理想之路知识航向,引导弟子勇敢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扶植贤隶茁壮地在智能大地上成长。比如说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形象思维,需要更

  4

  加有趣的画面或是夸张的动作来帮助他们记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配合精美的课件和夸张有趣的动作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

  其次我个人认为是课堂上一定要掌控课堂的纪律,即使你的课再精彩,如果在下面的孩子一点都没有听,那么你所做的就是无用功。所以在每一次上课的时候你第一件就是让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安静下来,等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手放好,人坐端正,眼睛都看向你,你再开始讲课。相信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没几分钟又开始吵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再一次闭上嘴,等孩子安静。这个时候你或许会问,那这样一堂课的任务完成不了,教学进度跟不上怎么办?如果你坚持一个星期一般孩子的听课效率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你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这个时候我想应该不存在教学进度问题。

  当然,在维持课堂纪律时,特别是对低年级孩子,有的时候我们沉默,他们并没有太多感觉,这个时候你不妨用眼睛看着表现好的某位孩子,然后大声的表扬“某某某做得可真端正,手交叉放着,一动不动,身体挺得直直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相信他一定听的很认真。”这时一定有很多孩子会立刻坐好。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点名批评一下“某某某,手上拿着玩具,歪着头和同桌说话,这样可不能学到知识。”

  最后,新教师在刚入职时,因为所受教育理念关系,对孩子会特别的好。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很会察言观色,如果一旦让孩子知道你好欺负,他们可是一群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角色。所以当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尺度与原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有商量的余地,做不到那么就重新做,严厉的目光和要求的严格,让孩子明白你可不是好糊弄的。在平时,我们就可以和他们开开玩笑,多留意他们的举动,及时地给予帮助,在他们的心里留下老师虽然要求严格,但是他还是很关心我,那么孩子就原意亲近你听你的。

  很多新教师认为,把课讲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真正把课堂落到实处,课后还有很多工作要求我们去做,比如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根据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找学生谈话,把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掉。通过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地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优化自己的课堂。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其实它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很多弱课生,他们不是不学,也不是学不好,是他们的态度不端正,他们从心理上不重视该科学习,所以对他们做工作关键是从心态上纠正他们,让他们知道该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沟通,相信一定会取得一些积极的效果。

  5

  在这里我穿插一些学校关于教师课堂行为规范的要求(出示教师课堂行为规范)。相信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够更加的规范、课堂教学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是一幅画,教师就是一位画师,我们要努力让这幅画山水相间,天地分明,有色彩,有层次,有远近,让学生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课后一、课后要认真反思教学得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就要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1.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目”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一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二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以教师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只要我们立足于平时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我们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层次,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6

  2.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教学反思,“思”什么?“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四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或多或少的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五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再教预设,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目”、思之有“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

  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轻负高质”的背

  7

  景下,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少而精。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大多是写生字、抄课文、做习题,这种形式的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不能从中得到快乐。因此,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使学生喜欢上作业,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具体见PPT)

  上面说到学校在检查备课教案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这里可以结合学校教室作业批改要求进行操作(出示作业批改要求)

  总之,教学质量之基础在于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之高度在于教学智慧。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基础做起,认认真真落实好每一项教学常规。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都能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用坚实的脚印走出一片美丽的风景,一道灿烂的辉煌!

  最后,祝大家学习开心,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8

篇六:教师培训对照材料

  教师培训材料: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

  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

  ——上海市中小学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概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德育项目部

  从去年起,上海市中小学各个学科开展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这是我们对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追求,是我们对学科教学目标认识的深化。

  一.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依然不少。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升学考试学科,轻视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重视课堂和书本学习,轻视学生在社会中的实践体验;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研究学科知识传授与育人价值的内在关系等现象,还未能有效克服。

  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科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科教学与育人是什么关系?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德性成长过程能够分隔开吗?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认识和破解这些难题,促使基础教育从内涵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开展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背景

  开展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是我们试图破解上述一些难题的尝试.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还必须更深入理解这项工作的背景。

  1.解决育人问题是当务之急

  国际竞争,本质上是青少年成长的竞争。3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日前公布.首次参加PISA测试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但是,学生的负担也是比较重的。要看到,所测试的内容并不代表学生全面的身心素养。测试结果引起的国际反响,则表明教育在国家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巨大。

  民族振兴,从根本上要依靠教育的振兴。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是民族持续发展的根基。

  教育现状,并不令人很满意.中小学教育存在一些亟需克服的现象:老师在学科教学中,育分重于育人,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让学生有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体验,缺乏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条件,缺乏鱼水交融的师生关系。

  社会导向,在一些方面让人迷茫。社会存在一些让人揪心的现象: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准则是应该推崇的,什么样的生活是应该向往的,什么样的人物是应

  该崇拜的,在青少年乃至于成年人中间,困惑多多.

  2.学科教学要回归育人的本质在学校教育中,主体力量是学科老师.学科老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科老师,眼中要有活生生的学生,要把学生视作自己的亲人;要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使学科老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是我们当前亟需破解的一个教育难题

  3.学科教学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经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科学习对于其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校中,约80%时间花费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学科知识是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的各学科独有的学习方式对其素养形成有重大影响;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对其素养形成有重大影响;与学科老师接触最多,受其影响最大.

  4.学科教学是学生德性成长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观点认为,在学科教学中,除了一些德育显性课程,德育在许多学科中是渗透.其实,在学科教学中,学科知识本身和学科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学科教学方式、学科教师为人处事方式,对学生的德性成长都有作用。从这些角度看学科教学,德育就不是渗透,而是题中之意了。

  三.值得研究的课题:学科育人的价值

  1.研究学科知识本身对学生成长的作用要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逻辑力量、学科知识独特的呈现形式美感、学科知识形成过程的意趣和艰辛。要让学生在对学科知识欣赏和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科知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研究学科知识传递方式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学科知识的传递方式,要让学生有兴趣盎然的倾听过程,有静下心来的思考过程,有同学合作的探究过程,有质疑和反思过程,有参与社会的体验过程,有修身养心的自我约束和调节过程。

  3.研究学科知识传递者为人处事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师者,人之榜样.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术的不断追求;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热爱学生,视学生为亲人;有富于感染的表达能力,有观赏性的书写能力,有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能力;有修养,注重道德自律,性格开朗,待人处事大度豁达,最好还有一些学科知识外的特长。

  学科育人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但育什么样的人,怎么样育人,则很有必要从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传递方式、学科老师为人处世准则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四、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科知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要弄清楚学科知识为什么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如何才能使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科素养的过程,成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做准备的过程。

  2.研究学科育人现状

  审视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育人的理念、内容、途径等方面,是否需要调整和完善;

  审视学科教学在育人方面的现状,以实证方式揭示问题,提炼经验.

  审视学科教师素养的现状,对现在的学科教师队伍,通过调查做出基本评析。

  3.研究学科育人发展性要求

  (1)在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层面,提出加强育人功能的措施

  要从学科育人价值角度审视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内容等。要进行的工作,包括修订课程标准和修订教材。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修订,要在育人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和举措。

  (2)在学科课堂教学层面,提出加强育人功能的措施

  要研究和总结学科教学规律,提炼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要重视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地学;重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力量;重视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让学生感受知识对个人发展的意义;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感受到对社会的责任。

  (3)在学科教师素养方面,提出学科教师品行标准

  要研究学科教师应有的素养,对学科教师的品行提炼出一些基本要求,以此引导教师的自律和成长.

  要提出提高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举措。如要通过加强教研组建设和市区级教学研究活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要通过引导教师自学和专业进修提高学科理论素养;要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和专家咨询组织,能够让教师有业务咨询和解惑的平台等。

  五.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成果要求

  1.形成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各个学科都要形成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

  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须清晰阐述学科知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实事求是分析学科教书育人的现状,深刻分析问题和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和加强学科育人功能的措施。

  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报告,要特别重视反映本学科教书育人的优秀事例,揭示这些事例的重要意义。

  2。总结和提炼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案例

  各个学科都要认真总结和提炼学科育人的案例.学科育人案例,包括以文本实录形式呈现的学科育人教学片段;以叙事形式体现的教师学科育人事迹;以课堂教学录像形式体现的学科育人经典课例。

  3.汇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理论文章

  各个学科都要求发动骨干教师撰写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论研究文章,形成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氛围。

  4。推出学科育人的优秀教师

  各个学科都要重视发现和培育学科育人的优秀教师,总结这些教师教书育人的经验,宣传这些教师的事迹。

  5.制定学科育人指导意见

  各个学科都要制定学科育人指导意见。学科育人指导意见,着重对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以及学科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素养和品行等方面的育人价值,提出导向性意见。

  六.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概况

  上海市中小学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于2010年3月启动,预计于2012年9月完成。

  该项工作在上海市中小学各个学科全面展开。

  该项工作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德育项目部主持,由各个学科教研员领衔组织课题组具体承担.

  七.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愿景

  开展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我们的愿景是:促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学科育人的机理,认清所承担的教书育人具体任务,唤起每个教师自觉育人的责任心,形成学校育人的良好氛围。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使学生的文化学习过程成为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统一的过程;使教学内容中的学科知识,成为学生精神和德性发展升华的智力基础;使教学组织和形式对学生形成合作、互动的心理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所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对真理与正义不懈追求的品性;使教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和人生准则,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工作,我们是边探索,边推进,边完善。诚挚地欢迎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