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红军长征贵州(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 1 -
【党课讲稿】红军长征在贵州
同志们: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今天,我围绕“红军长征在贵州”的革命历史,给大家上党课,目的是通过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党的革命经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凝聚干事创业、担当奋进的强大动力,争当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表率。
一、红六军团西征(1934 年 8 月至 10 月) 1934 年 7 月下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令红六军团撤出湘赣根据地西征。此举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8 月 7 日,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江西遂川开始西征。
潭溪战斗: :1934 年 9 月 20 日,红六军团从湖南靖县新厂、平茶一带分两路向黎平进军,在潭溪与敌遭遇,发生激战,击伤敌副营长卢彬,歼敌 70 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1934 年 9 月下旬,红六军团在清水江流域击溃黔军周芳仁旅,并在当地苗族、侗族群众的帮助下,用木船、木排、门板搭成浮桥,从剑河南加里格渡口、锦屏河口渡口,顺利渡过清水江。
- 2 - 大广坳战斗: :1934 年 9 月 26 日,红六军团在剑河大广地区遭桂敌覃联芳师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军团主力冲出重围,得以安全转移,虽给桂军以重大打击,但付出了巨大代价。其中五十四团损失最重,团长赵雄和两个营长壮烈牺牲,全团阵亡 150 余人。
甘溪、困牛山战斗: :1934 年 10 月 7 日,由于敌情不明,红六军团在石阡甘溪陷入湘、桂、黔敌 24 个团的包围之中。红军与桂军廖磊第十九师发生遭遇战,经过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四十九团两个团部及机枪连等 400 余人冲出敌人包围圈,军团主力在任弼时、王震的率领下向石阡、镇远边境转移。在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接应下,红六军团主力突出重围,胜利与红三军会师,但遭受重大损失。五十团、五十二团先后与主力失去联系,五十二团在后来的转移途中又陷入敌军包围,全部壮烈牺牲(1934 年 10 月 16 日,为掩护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带领下,在石阡困牛山与敌激战三昼夜,多次打退敌进攻,最后弹尽粮绝,后路被敌截断,与主力失去联系,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领 200余人突出重围,团长田海清阵亡,其余 100 多名红军战士,临危不惧,集体跳下悬崖,壮烈牺牲),红十八师师长龙云被俘,后在长沙英勇就义。
- 3 -
木黄会师: :1934 年 10 月 24 日,突出重围的红六军团主力在印江木黄与前来接应的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10 月 26 日,两军在四川酉阳南腰界召开会师大会。
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两军团都直属中革军委领导。
两个军团的负责人:贺龙(1896-1969),红三军军长,木黄会师后任红二军团军团长;任弼时(1904-1950),红六军团中央代表,木黄会师后任红二军团政治委员;萧克(1908- ),红六军团军团长;王震(1908-1993),红六军团政治委员。
1934 年 10 月 28 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黔东,向湘西转移。11 月发起湘西攻势,至 1935 年 1 月,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红六军团西征的胜利,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为此后形成红军新的战略力量创造了条件。
(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至 1935年 10 月) 湘江战役4 (1934 年 年 0 10 月 月 7 27 日- -2 12 月 月 1 1 日) ) 1934 年 10 月中旬,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福建长汀、宁化开始长征。
当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抵达湘黔边境时,国民党当局调集近 40 万大军对红军进行前堵后追。1934 年 11 月25 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
- 4 -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从 11 月 27 日至 12 日 1 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由于机关及非战斗人员过于庞大,行动迟缓,红军也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从长征开始,特别是经过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多人。
转兵贵州4 (1934 年 年 2 12 月 月 1 1 日- -1 1 月 月 1 1 日) )
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当局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便在沿途布下重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博古、李德仍然坚持按原计划前进。这使中央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向西,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1934年 12 月 12 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但是李德等人拒不接受正确意见。会后,博古、李德仍坚持到湘西去。
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进入贵州黎平县境(首先进入黎平县三省坡),1934 年 12 月 14 日,在潭溪击溃黔敌周芳仁旅第七团,同日,攻占黎平县城。
1934 年 12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王稼祥、刘少奇等,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向贵州西北进
- 5 -
军的主张,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即黎平会议决议。指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决议》还规定“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 黎平会议讨论了红军的整编方案,决定撤销红八军团建制,将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军委第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连克锦屏、剑河、台江、镇远、施秉、黄平、余庆 7 座县城,12 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今瓮安草塘)。1934 年 12 月 31 日晚至 1935 年 1 月 1 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下司村宋家湾豪绅宋泽生的住宅举行会议,史称“猴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德、博古、伍修权(翻译) 。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即猴场会议决议,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
- 6 - 建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转兵贵州,使中央红军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取得了主动权。
猴场会议决议(原名《关于野战军通过乌江后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议提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是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会议作出的最重要的是一条决定,是“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这条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突破乌江4 (1934 年 年 1 1 月 月 2 2 日- -6 6 日) ) 猴场会议后,中央红军向乌江挺进。乌江又名黔江,是贵州第一大江,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江中有许多暗礁,自古就有天险之称。1935 年 1 月 2 日、3 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师第四团先后在乌江回龙场渡口和江界河渡口强渡成功。1 月 5 日,红三军团第十团在茶山关渡口渡过乌江。至 1 月 6 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把国民党“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1 月 7 日,红军占领遵义。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分新城和老城两部分,当年人口有 5 万多人,位于重庆与贵阳之间,南临乌江,北倚娄山关,是四川、贵州两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5 年 1 月 7 日,红军占领遵义城,到 1 月 19日离开遵义北上。
- 7 -
遵义会议5 (1935 年 年 1 1 月 月 5 15 日- -7 17 日) )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主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接着,张闻天作反报告,毛泽东、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经过激烈争辩,多数人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的报告和意见,认为博古的总结报告是不正确的。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议还决定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在遵义鸭溪、苟坝一带,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引
- 8 - 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的内容: :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扎西会议5 (1935 年 年 2 2 月上旬) )
1935 年 2 月 5 日,中央红军转战到川滇黔交界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今威信)地区连续召开几次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议还讨论了中央红军的进军方向、部队缩编、苏区中央分局和红二、红
- 9 -
六军团的战略方针及组织等问题。会议的决议以中共中央书记处名义发布,张闻天、毛泽东、陈云等分别到军委纵队和各军团干部会议上传达。扎西会议是继遵义会议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贯彻遵义会议精神,实现党和红军的战略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渡赤水4 (1934 年 年 1 1 月中旬- -3 3 月中旬) )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命令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泸州上游北渡长江,到四川西北部创建新根据地。因四川军阀调集重兵追堵,北渡长江已无可能,中革军委于是决定改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
1935 年 1 月中旬到 3 月中旬,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先后 4 次渡过赤水河:1 月 29 日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一渡赤水河。2 月 18 日至 21 日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 2000 余人,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3 月 16 日至 17 日,由茅台及其附近地区三渡赤水河。3 月 21 日至 22 日由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四渡赤水河。接着,红军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一渡赤水: :
- 10 - 1935 年 1 月 19 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分三路向北疾进。1 月 28 日,中革军委组织红三、红五军团、干部团向土城青杠坡尾追之川敌郭勋祺部发起攻击。由于地形不利,敌情有误,红军主动撤出战斗。中央政治局在土城召开会议,决定暂时放弃原定在泸州上游北渡长江的作战计划,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
1935 年 1 月 26 日中央红军向赤水前进途中,在复兴场、黄陂涧与川敌发生激烈战斗。
1935 年 1 月 29 日,中央红军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一渡赤水河。
1935 年 2 月 5 日,中央红军转战到川滇黔交界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今威信)地区连续召开几次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二渡赤水: : 1935 年 2 月 18 日至 21 日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1935 年 2 月 24 日红军攻占桐梓县城,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1935 年 2 月 25 日,中央红军采取正面进攻,两翼包围的战术夺取娄山关。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毛泽东写下著名的《忆秦娥• 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啼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 11 -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1935 年2 月 26 日,夺取遵义。1935 年 2 月 28 日,中央红军在遵义城南红花岗、老鸦山与由乌江南岸赶来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激战,将敌击溃。红军乘胜直追,直到乌江南岸,胜利结束遵义战役。整个遵义战役共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 2000 多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1935 年 3 月 5 日,在遵义鸭溪,中革军委成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朱德任前敌总司令,毛泽东任前敌总政治委员。3月 12 日,在遵义苟坝,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贵州 【党课讲稿】红军长征在贵州 红军长征在黔东南史实讲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