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调查报告(精选文档)

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调查报告(精选文档)

时间:2022-06-20 15:54:02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调查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调查报告(精选文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

一、背景情况

近期,XX市以革除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出台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自《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群众纷纷为XX市委市政府的移风易俗点赞,向陈规陋习说不。

省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赴XX市各县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思考。

走访期间发现,XX市之所以出台《意见》,源自于XX境内一直以来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远高于收入水平的彩礼,给当地群众造成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甚至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婚致贫、因婚返贫。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追求高标准、大排场,一场红白喜事庞大的送亲或送葬队伍中,豪华车队、乐队等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XX当地独有的XXX更是红白喜事的必备节目,每一场花费都至少在万元以上。三是薄养厚葬事后“孝子”。老人生前无人照料,子女不闻不问,老人过世后子女却一反常态,以体面和热闹的葬礼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所谓“孝心”,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四是炫富攀比盲目成风。请客不以自身实际来定,认为请客人数多、宴席价格高、仪式规模大才有面子,导致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五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桌宴席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部分农村地区流水席一般至少要连摆三天,为儿女办一场婚事,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六是随礼由头数不胜数。满月酒、生日宴、圆锁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种类繁多,例如在XX市XX县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部分群众每年随礼的人情消费金额高达5—8千元,占到去年XX县个人年平均收入的10%—15%左右。

XX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客观上提供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二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XX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讲究礼尚往来,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收过的人情就一定要还回去,从而造成了人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三是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农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仅靠说服教育等为数不多的手段来进行纠正,且一直以来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造成了此类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推动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惠泽万家、弘扬新风的好事。回顾近年来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过程,能够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虽然荆棘载途,但同时也民心所向:困难在于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已存在成百甚至上千年,在农村根深蒂固;
移风易俗涉及面广,XX全市范围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陈规陋习现象;
相关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整治标准不明且操作性不强,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XX市的XX县、XX县、XX县等县区已经有了良好的移风易俗实践探索基础,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婚丧嫁娶礼金早已不堪重负,拥有强烈的改革意愿。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XX市《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屏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XX在行动。今年以来,XX市委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列为XX改革发展重点课题之一,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自《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期以来,聚焦歪风陋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操办的种类降下来、把彩礼和随礼的标准降下来这“两大关键举措”,把“婚丧事宜简办不办”与“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这“两大任务”,把“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落细落地落实,XX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渐显,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人情支出负担逐步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

1.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XX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XX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X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X余个。

3.提供参考依据。XX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XX万元;
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XX元,其他人不超过XX元;
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

4.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XX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XX市XX县XX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5.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台以来,XX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XX市XX县一对新婚夫妇响应号召,在新婚典礼时,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以及鞭炮齐鸣的隆重仪式,新郎坐着公交车娶回新娘,往返只花了2元的公交车票钱,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祝福。

(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

    XX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群众移风易俗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1.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

2.完善殡葬设施。XX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XX全市运营的殡仪馆XX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XX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XX具,可满足未来XX市20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XX年底XX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XX现有经营性公墓XX个,农村公益性公墓XX个,XX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

3.大力倡导火葬。XX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XX市XX区XX、XX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3000-5000元奖励。

4.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源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XX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灵车等配套服务。

5.留住美好乡愁。 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

(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村民自治柔性引导,突出有法可依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党员干部将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意见》。XX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3.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XX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XX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

4.强化监督约束。XX市文明办向XX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XX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
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各单位在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
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
纪检部门加强了对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xxxxxx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

三、经验启示

XX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新路子。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XX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XX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依法依规是遵循。“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XX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四)教育引导是手段。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XX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

(五)因地制宜是关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必须与本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本地习俗和接受程度,这是移风易俗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考虑到本地实际的“一刀切”政策,不仅会阻碍工作开展,更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XX市《意见》出台前,就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充分论证,其中的随礼参考标准也仅作为参考,各县(区)结合各自县(区)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更加贴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增添了群众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