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2023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精选推荐】

2023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30 19:24:02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精选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2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

  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倾听幼儿的心声。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二、学会交流沟通。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3

  “老师,我妈妈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学校办板报,能借您的电话用一下吗?”“老师,我和芳芳把咱们班的图书弄丢了,我们打算共同买一本赔偿给班级,您看可以吗?”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交流时,我都会在心里为他们的独立能力暗暗惊叹,没有人告诉他们,可他们在面临问题时总会通过思考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们的父母。

  拿自己的童年和他们相比,我只能自惭形秽,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中长大的,听到了太多“不被允许”的要求。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到邻居家借东西,妈妈都会一字一句教我到邻居家该怎么说,并要我在家对她演习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才会让我去借,回来后还要我将借东西的过程再重复一遍。现在看来,妈妈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觉得我年龄太小,不会说话,担心我办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这样的“保护”带给我的最终影响是我极其惧怕人际交往,害怕自己说错话,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在我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亲戚到我家,我也会快速地跑到屋里去,害怕和人家对话。

  当然,今天重提往事,绝没有埋怨妈妈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在我当时生活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至多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好上学”的层次。

  所以,当我读完由美国*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一书时,我马上想到要将此书推荐给我的家长和身边的朋友们。这本书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沟通问题,透过书中所罗列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独到的教育见解。

  就拿本书的“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一个章节来说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观点就旗帜鲜明:“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试问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有这样的高瞻远瞩?我们常常是恨不得将孩子时刻拴在我们身边,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孩子才出生没多久,就开始计划为孩子存钱,以备将来上学、结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经过来来往往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身边,听到最多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记得喝水”、“上体育课不要脱了衣服”“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儿”之类的交代和叮嘱。

  我们什么时候思考过: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遇到问题他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可能都会说,能操一天心是一天吧!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自己能操心的时候多为孩子做一些事,等自己看不到了,管他如何呢!说到底,经不起这番磨炼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这本书中,搜集了许多父母培养孩子自主独立能力的鲜活例子,并将这些方法加以分类,让学习者便于操作。比如第一种,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他们已经不愿意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有些时候还会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不妨多给一些选择。

  比如,需要孩子在当天晚上练琴,你本来是想让他现在就练的,但他正在看电视,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你是打算现在练琴呢?还是在晚饭前练,或者在晚饭后?孩子知道自己要练琴,但又不愿意放下正看着的动画片,就会给出一个自己的选择。如果父母强硬地让孩子当即就去练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第二种方法是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父母问题越多,孩子的话就越少。举个例子来说,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孩子放学后问:“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表扬你了吗?”这话看起来只是很*常的询问,却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他会感觉自己上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父母,如果自己表现不好,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失望,还要面对父母的失望。

  除了不要问孩子太多问题外,父母也不应太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此外,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并不完全依赖于我们,家庭之外的世界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决定他的人生,一切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帮他树立这样的观念,就能让孩子和自己都从中*出来。

  上周给班里的孩子一次“无作业日”的机会,后来调查发现,有部分孩子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得充实、快乐;部分孩子却因为一下子失去了约束而变得无所适从,一个晚上匆匆过去自己却什么也没做;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遭到父母反对,从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家庭“内战”。同样一件事情,孩子们却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当中,反映出的不正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吗?

  令我感兴趣的还有“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出来”一个章节。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需要更正自己的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不要用语言去暗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总是这么软弱,难怪比人爱欺负你”、“他吃饭总是很挑,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给他吃才好”、“你就是不细心,每次作业都有错题”、“你这么倔,说什么你才肯听呢?”等,类似的话我想不少父母一定对孩子说过。一旦你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他就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了。

  有的父母会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可是,哪怕仅仅在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比如,当孩子看到你在玩儿拼图时,想要过来和你一起玩儿,你会怎么说。也许你会说:“好,先看看我是怎么拼的,然后我让你试一块儿。”也许你会说:“小心点,别把我拼好的弄坏了。”或者,你还会说:“好的,拉个凳子过来,看看这块儿带云彩的拼图该摆在什么地方。”三种不同的交谈方式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感受呢?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还是一个破坏力很强的人,或者是一个可爱、有能力的人呢?这写标签不仅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也许,孩子一辈子都可能扮演这个大家眼中“固定”的角色了。

  一定要把孩子从那些固定角色中*出来。书中用提问、评论、故事、图画、提纲等形式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找机会向孩子展示他的新形象(你虽然很想在家玩儿电脑,但还是陪着妈妈去姥姥家,你的“让步”让妈妈很感动。);创造机会让孩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妈妈不在家,由你负责喂狗和遛狗好吗?);让孩子旁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今天多亏儿子把锅盖扔到锅上,把火扑灭了);为孩子树立榜样(我很想去看电影,但既然答应陪你打球了,就到下周再看电影吧!);回忆孩子的突出事例(小时候你是咱们小区第一个学会骑两轮自行车的小孩)等。相信自己,不要低估自己这些做法对孩子一生产生的影响。

  除此之外,书中还安排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如何夸奖孩子”等专题,真正帮助父母解决了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项专题都大量列举父母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并以图画、案例、提纲的形式给出解决方法,可读性极强,实效性极强。在近一天的尽兴阅读之后,将此书推荐给所有的父母、教师和即将为人父母者。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4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的作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自1980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已获得世界上无数父母亲的称赞和盛誉,“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我们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细阅读。

  近日中央电视台《我们》节目中有人就推荐了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荣登《*》亲子类畅销书排行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迄今为止已风行美国近三十年;20多种文字版本广泛传颂,为全球父母所盛赞的亲子沟通法则;*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杨文倾情推荐。书中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书中还配上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好让性急的父母们可以看一眼漫画就能很快复习一遍。

  你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挫折,失望,愤怒等)吗?你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你的愤怒,但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吗?你知道有哪些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方式吗?你知道如何避免说“不”吗?身为美国*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及孩子母亲的两位作者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忠实于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不要再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的信念,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亲子沟通中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从而令孩子学会这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方法。

  看来,听和说都是一门学问,都是一种艺术。只有学会了听、说,才能更好地做。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期待学会说,能让孩子会听;懂得听,能让孩子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5

  这段时间,两周岁半的女儿脾气暴躁,动不动哭闹,而这个时候大人的劝慰和安抚也不能丝毫缓和她的情绪,反而越哭越大声,甚至拉扯我的衣服和头发。当时我就特别的无助、愤怒和焦虑,甚至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个小不点儿说明白,让她能接受我的建议并且停止哭闹。

  正是忧心重重又焦躁不安的时刻,无意间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推荐的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像遇救星似地到一到手就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自己内心柔软的一面开始被渐渐地打开,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与书对照现实,发现并审视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同时也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个不能用*思维来衡量的小小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亲子沟通的宝典。它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除此之外,作者提供了三十个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通过翔实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给读者大量的模拟情景练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通过阅读本书的六个原则和三十个技巧,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亲子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01、蹲下身来,*视孩子

  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与孩子“*起*坐”,除了保持父母必须的权威性之外,更多的父母都只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不独立的个体。尽管我们能做到对孩子呵护有加,但以“爱”的名义居高不下的关心则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

  一个妈妈喜欢牵着三岁孩子的手一起逛商场,但是他每次都不高兴。妈妈很不解,外面比家里热闹有趣多了,为什么孩子反而大哭大闹呢?有一次,孩子又哭了了,妈妈无奈地蹲下身子打算拉起在地上打滚的孩子时才发现,原来小小的他根本看不到什么花花世界,瞥见的只是路人的小腿和鞋子。这时,妈妈赶紧抱起孩子,深情又抱歉地擦掉了孩子眼角的泪珠。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开心、委屈和无理取闹的表现,都是他们对在自己视角下看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表达。如果父母能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也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蹲下身来,*视孩子”是把孩子当作*等的个体来对待,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爱。这是本书中,所有原则和技巧运用的前提。

  02、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滔滔不绝者多,擅于倾听者少。在很多场合,我们看到的都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劝慰或者训斥,而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甚至还会招来更猛烈的反抗。

  让孩子能听进去,首先要父母去“听”孩子怎么说。本书作者指出: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有时候,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和孩子做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的女儿,经常会讲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有一次,她正和我讲一件事,这个时候来了个电话我就顺手接了,她一看妈妈出去接电话了就急得大哭。等我回来就哭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模样,怎么也哄不好了,还引来一群好心的邻居大婶过来瞧事。邻居大婶见状也纷纷拿出自己多年来育儿的招数,可就是怎么也降服不了她。于是,女儿“乌拉精”(宁波方言中形容孩子很会哭的意思)的大名从此就传遍了街坊。

  其实,她的确比较委屈。人家才两周岁半,当她用自己现阶段的认知水*和逻辑组织成语言,讲给妈妈听的时候,而妈妈却漫不经心地跑出屋外接电话。她当时明显感受不到妈妈的真诚,觉得失落和委屈,只是还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情绪,所以只能通过哭来发泄和表达对妈妈的不满。

  对于女儿经常性地哭闹行为,以前我也觉得是孩子脾气不好而从未想过父母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大人不仅在她的讲话的时候接电话,还漫不经心地回应并且误解的她的意思,甚至有时还会经常打断她的话。这些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感受的行为。

  亲子沟通是双向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给孩子,而更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03、孩子的行为,需要具体描述

  无论是对孩子的赞赏还是批评,我们*很容易犯几个错误:

  1、空泛的评价式语气

  “孩子你真棒”、“完美”、“你真聪明”……“你好自私”、你好调皮”。

  2、贴标签

  “拖拉鬼”、“不爱叫人的姑娘”、“胆小鬼”。

  这些话,经常从我们大人口中说出。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怎么夸孩子表现得好,他们依旧不领情;再严厉地批评,他们也不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给孩子贴上了某个标签,原本是警示他们的,结果他们反而往负向的“期望”而走。

  班里一个体育生,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也会讲几句空话,但成绩居然还不错。各任课老师经常批评他,“WJH,你真懒”。等考试考完后,又会说“要不是你脑袋瓜好使,就你这态度早就不及格的了”。在班上他还有个大名叫“王懒懒”。所以,王同学在过去一年的确变成了“王懒懒”。

  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都在使用是空泛的评价式语气,同学也给他贴上了一张“懒惰”的标贴。一年来他也从未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地偷懒。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校的案例,类似的情景也会出现在家庭里。

  作者在书中就“如何恰当赞赏孩子”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描述性的赞赏”是培养自信而又有爱心的孩子的强有力的法宝。虽然作者是以“赞赏”这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犯错的行为评价。

  作为老师,我们都要反思该如何更好的评价一个学生?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反思怎样更好地评价我们的孩子?

  真正有效地评价,是长者客观地描述孩子当时的行为,是不带以往偏见地描述自己当前的感受。我们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和其他*是就事论事的,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真诚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善意。

  总的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是一本参考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育儿书籍。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倾注了两位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她们帮助我们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我们在劳累、愤怒、苦恼、沮丧的时候,仍能把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坚持下去。所以,你在育儿中遇到了沟通障碍时,可以尝试拿起这本书翻一翻,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6

  这段时间,两周岁半的女儿脾气暴躁,动不动哭闹,而这个时候大人的劝慰和安抚也不能丝毫缓和她的情绪,反而越哭越大声,甚至拉扯我的衣服和头发。当时我就特别的无助、愤怒和焦虑,甚至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个小不点儿说明白,让她能接受我的建议并且停止哭闹。

  正是忧心重重又焦躁不安的时刻,无意间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推荐的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像遇救星似地到一到手就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自己内心柔软的一面开始被渐渐地打开,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与书对照现实,发现并审视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同时也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个不能用*思维来衡量的小小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亲子沟通的宝典。它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除此之外,作者提供了三十个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通过翔实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给读者大量的模拟情景练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通过阅读本书的六个原则和三十个技巧,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亲子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01、蹲下身来,*视孩子

  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与孩子“*起*坐”,除了保持父母必须的权威性之外,更多的父母都只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不独立的个体。尽管我们能做到对孩子呵护有加,但以“爱”的名义居高不下的关心则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

  一个妈妈喜欢牵着三岁孩子的手一起逛商场,但是他每次都不高兴。妈妈很不解,外面比家里热闹有趣多了,为什么孩子反而大哭大闹呢?有一次,孩子又哭了了,妈妈无奈地蹲下身子打算拉起在地上打滚的孩子时才发现,原来小小的他根本看不到什么花花世界,瞥见的只是路人的小腿和鞋子。这时,妈妈赶紧抱起孩子,深情又抱歉地擦掉了孩子眼角的泪珠……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开心、委屈和无理取闹的表现,都是他们对在自己视角下看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表达。如果父母能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也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蹲下身来,*视孩子”是把孩子当作*等的个体来对待,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爱。这是本书中,所有原则和技巧运用的前提。

  02、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滔滔不绝者多,擅于倾听者少。在很多场合,我们看到的都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劝慰或者训斥,而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甚至还会招来更猛烈的反抗。

  让孩子能听进去,首先要父母去“听”孩子怎么说。本书作者指出: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有时候,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和孩子做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的女儿,经常会讲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有一次,她正和我讲一件事,这个时候来了个电话我就顺手接了,她一看妈妈出去接电话了就急得大哭。等我回来就哭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模样,怎么也哄不好了,还引来一群好心的邻居大婶过来瞧事。邻居大婶见状也纷纷拿出自己多年来育儿的招数,可就是怎么也降服不了她。于是,女儿“乌拉精”(宁波方言中形容孩子很会哭的意思)的大名从此就传遍了街坊。

  其实,她的确比较委屈。人家才两周岁半,当她用自己现阶段的认知水*和逻辑组织成语言,讲给妈妈听的时候,而妈妈却漫不经心地跑出屋外接电话。她当时明显感受不到妈妈的真诚,觉得失落和委屈,只是还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情绪,所以只能通过哭来发泄和表达对妈妈的不满。

  对于女儿经常性地哭闹行为,以前我也觉得是孩子脾气不好而从未想过父母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大人不仅在她的讲话的时候接电话,还漫不经心地回应并且误解的她的意思,甚至有时还会经常打断她的话。这些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感受的行为。

  亲子沟通是双向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给孩子,而更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03、孩子的行为,需要具体描述

  无论是对孩子的赞赏还是批评,我们*很容易犯几个错误:

  1、空泛的评价式语气

  “孩子你真棒”、“完美”、“你真聪明”……“你好自私”、你好调皮”……

  2、贴标签

  “拖拉鬼”、“不爱叫人的姑娘”、“胆小鬼”……

  这些话,经常从我们大人口中说出。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怎么夸孩子表现得好,他们依旧不领情;再严厉地批评,他们也不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给孩子贴上了某个标签,原本是警示他们的,结果他们反而往负向的“期望”而走。

  班里一个体育生,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也会讲几句空话,但成绩居然还不错。各任课老师经常批评他,“WJH,你真懒”。等考试考完后,又会说“要不是你脑袋瓜好使,就你这态度早就不及格的了”。在班上他还有个大名叫“王懒懒”。所以,王同学在过去一年的确变成了“王懒懒”。

  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都在使用是空泛的评价式语气,同学也给他贴上了一张“懒惰”的标贴。一年来他也从未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地偷懒。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校的案例,类似的情景也会出现在家庭里。

  作者在书中就“如何恰当赞赏孩子”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描述性的赞赏”是培养自信而又有爱心的孩子的强有力的法宝。虽然作者是以“赞赏”这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犯错的行为评价。

  作为老师,我们都要反思该如何更好的评价一个学生?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反思怎样更好地评价我们的孩子?

  真正有效地评价,是长者客观地描述孩子当时的行为,是不带以往偏见地描述自己当前的感受。我们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和其他*是就事论事的,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真诚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善意。

  总的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是一本参考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育儿书籍。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倾注了两位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她们帮助我们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我们在劳累、愤怒、苦恼、沮丧的时候,仍能把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坚持下去。所以,你在育儿中遇到了沟通障碍时,可以尝试拿起这本书翻一翻,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7

  对基础差、习惯不良的学生,我会有种怜惜。他们也想学习好、头脑聪明、人见人爱,可是学习上却比别人慢一拍;他们也想及时完成作业,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气,可是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头脑。病症表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实际在家长身上。想到这些家长,我脑海里浮现最多的就是一张张焦急、无奈、恨铁不成钢的面孔。交流时,往往我还没说几句,家长们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唠叨孩子的不是,最后以老师,您使劲打结束。遇到这样的,我就推荐他们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这本书内容非常具体,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场景组成的,通过正反两种互动方法的对比,让家长懂得如何做、怎样说才是有效的。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长要了解,孩子说一些话时,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话会伤害激怒孩子,什么样的话能让孩子有安全感*静下来。例如对于一些爱发脾气的孩子,对家长提到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会得到安慰与理解,沟通更容易进行。书中有小练习,可以训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等。现实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忍不住掺杂发泄的情绪,想到哪,说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说。与后进生家长交流时,我总是一再强调:回家不要打骂孩子,关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辅导孩子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如果觉的要发火了,赶紧走出去,缓和情绪。书中多次提到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去体验家长用不同态度说的一些话,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影响。孩子虽小,但他们是有喜怒哀乐、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适用于与所有人之间的交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8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

  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倾听幼儿的心声。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二、学会交流沟通。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9

  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读了200多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编写。技巧很容易运用,语言也十分得体。

  作者写到了怎么增进和孩子的亲情,怎么和孩子分享感觉,怎么给孩子以有效的表扬和一系列类似的话题。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是有用的,对任何和孩子接触的人都十分有用。运用书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我们和孩子关系之间的改进。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判断,但是我已经兴奋得不亚于发现一桶金子。

  我儿子快5岁了,当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他是越来越难沟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也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做点什么来扭转乾坤,但是它依然是个烦。

  举个小例子,让我儿子收拾东西一直以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很喜欢用尖刀,然后总是把剪完的碎纸屑搞得屋子很乱。昨天我看她在一张纸上剪了一个圆,然后把那个带着圆洞的纸防在了桌子上,把那个圆拿来给我看。照着*时,我肯定会忍不住先皱一下眉,然后开始叨叨你可千万别剪得那都是。这回我看完书,我止住了。我先赞美了一遍她剪的圆,然后说"我注意到你把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洁。"他笑着跑回桌边。他看到地上还有一些纸屑。她把它们捡了起来放回到桌子上。这是他从来都没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着他反复的说!这回他甚至没有往后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

  现在他看上去更轻松,更快乐和更自信了。我甚至发现每天早上我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主动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别人来找他。这在过去我总是很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但现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点哽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原来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举个例子,过去我也总是想着要理解孩子,类似的例子,我总是看到他做对了事情就表扬他,但是这本书还是教给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扬方法,有一些小细节你要是没做好的话,表扬的效果其实更糟,还有如何能不批评。

  觉得这书真的太好了,所以上来写这么长的一段的评论,希望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

  读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扩展阅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扩展1)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

  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倾听幼儿的心声。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二、学会交流沟通。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2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有很多的期待与兴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管理班级时每次遇到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时真的会令人焦头烂额的。我带着愉悦的心情翻来这本书,书的目录中涉及了这几个方面:如何去理解孩子们的感受、与孩子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欣赏孩子、学会融会贯通等。 翻开第一章的内容,学会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孩子马上就要步入三年级了,但是有的学生还是没有学会独立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那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他们如何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去判断。 书中的每一章都是以漫画的形式开展故事情节,清晰的图片,简洁的对话。漫画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家长或者老师不懂得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另一种则是家长和老师如果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看着那一幅幅的对话,看到那些错误的做法,那些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关心的家长或者老师们,他们的做法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脆弱的心灵。所以才看到的却是孩子那一张张满脸沮丧的面孔。孩子的内心是需要我们去呵护的,需要我们去理解与关怀的。看到这,内心不由的被震惊,以前有些做法或者说辞一定伤透了孩子的心,现在的我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做孩子真正的朋友。 读了这章,我学会了如何弯下腰去认真听从孩子的见解,或者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加油!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4

  本章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肯定孩子的感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孩子刚睡醒起来,对你说:“妈妈,我好累啊!”你的反应会是什么?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说:“才刚睡醒起来,怎么又累?”或者“哪儿那么累啊?是猪啊,刚睡醒又累?”那么,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通常对话下来都是大人孩子都不开心。

  我们总是反对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给孩子一个暗示:不要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那到底要相信谁的?为什么自己的感受都不能相信了?他们会感到痛苦、感到孤单、感到不被理解与认同。这种情感越积压越积压,一旦爆发,将会是悲剧。让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肯定他的感受试试看会有什么效果。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有人偷了我的铅笔。

  家长:哦?

  孩子: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它还在课桌上呢。

  家长:嗯。

  孩子:我已经是第三次弄丢铅笔了。

  家长:噢!

  孩子: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在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家长:是这样啊!

  当然,这是国外的教育方法(文字都是英文直译来的),也许并不适合*家长。当然,并不是让家长去照本宣科,而是从中汲取经验,去肯定孩子的感受而已。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去应孩子的话,孩子也许会觉得我们在敷衍他们。

  可能一般情况下,家长如果刻意去做的话还是能认同孩子的,但是如果孩子突然说出一句对我们来说是大逆不道的话,比如:我不喜欢爷爷/奶奶。家长肯定会大发雷霆。但如果我们一句简单的“哦?”孩子可能就会讲出不喜欢的原因。然后再共同解决问题。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作者说得好:“不管怎样,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着各自的只是感受,没有对错之分。”但常常是,我们做家长的都会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备受压力,让他们很不开心。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常常抱怨父母不理解他们的原因吧?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5

  一直在飞翔,一直在找寻,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前行。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因职业的关系,我接触到了很多小孩子,这些孩子的个性不相同,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都不一样。从中看到很多失败的教育例子,也看到很多很好的教育瞬间。对如何跟孩子沟通心中也有了很深的疑问。

  在网上购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的书,读完一遍,感慨甚多。我想老师们和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吧,而作为尚未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回想自己并不太遥远的童年,也能发现书中所列出的或对或错的场景。

  看完后,真的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通篇用丰富、实用的案例,生动的漫画以及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等形式来表现,将孩子与父母的错误对话和正确对话进行对比展示,当你看到那些错误的对话方式时,你会不自觉联想到:原来之前我也是如此对待孩子的.,那我以后应该如何与他交流呢?旁边就是告诉你正确的对话方式。本书共分了六个实用章节,我只拿第一章来简单说说自己归纳的重点,大家看了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啦: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答案: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精彩对话举例:错误方式:孩子:我的小乌龟死了,今天早上它还好好的。父亲:不要这么伤心,宝贝。孩子伤心的哭。父亲:不要哭,不过是一只小乌龟嘛,我明天再去给你买一只来。

  孩子哭倒:我不要另外一只!父亲:不许不讲道理。正确方式:孩子:我的小乌龟死了,今天早上它还好好的。父亲:噢,不会吧?太让人震惊了!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父亲: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孩子:我还教它怎么玩把戏呢。父亲:你们在一起玩得很高兴。孩子:我每天喂它。父亲:你对那只小乌龟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离开你,也不想看到你这么伤心,所以你要开心,它也会开心的!

  总结: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边(不论我们说得多么亲切),孩子似乎越伤心。很多时候,家长们通常都不会像第二种方式那样回答孩子,他们担心一旦把这种感情点明了,情况会更糟。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当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时,他会深感安慰,因为有人认可了他的内心感受。

  关于这段对话,我有个同事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她将这两种错误和正确的对话方式都念给孩子听,并且告诉孩子,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他也有可能会得到这两种回答,这是每个人的思维差异所决定的,也要孩子谅解爸爸和妈妈教育方式的不同。她的用意是,让孩子也能从这边书的案例中去了解对方的感受。

  可以说,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家长看的,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这本书的案例,即时与孩子互动。其实我单单看完第一章,已经从内心认可了这本书的魅力,也完全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会被称作“破译父母与孩子交流密码的神奇语言”。相信更多朋友看到了,也会与我有一样的感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6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

  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倾听幼儿的心声。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二、学会交流沟通。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7

  “老师,我妈妈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学校办板报,能借您的电话用一下吗?”“老师,我和芳芳把咱们班的图书弄丢了,我们打算共同买一本赔偿给班级,您看可以吗?”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交流时,我都会在心里为他们的独立能力暗暗惊叹,没有人告诉他们,可他们在面临问题时总会通过思考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们的父母。

  拿自己的童年和他们相比,我只能自惭形秽,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中长大的,听到了太多“不被允许”的要求。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到邻居家借东西,妈妈都会一字一句教我到邻居家该怎么说,并要我在家对她演习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才会让我去借,回来后还要我将借东西的过程再重复一遍。现在看来,妈妈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觉得我年龄太小,不会说话,担心我办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这样的“保护”带给我的最终影响是我极其惧怕人际交往,害怕自己说错话,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在我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亲戚到我家,我也会快速地跑到屋里去,害怕和人家对话。

  当然,今天重提往事,绝没有埋怨妈妈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在我当时生活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至多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好上学”的层次。

  所以,当我读完由美国*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时,我马上想到要将此书推荐给我的家长和身边的朋友们。这本书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沟通问题,透过书中所罗列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独到的教育见解。

  就拿本书的“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一个章节来说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观点就旗帜鲜明:“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试问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有这样的高瞻远瞩?我们常常是恨不得将孩子时刻拴在我们身边,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孩子才出生没多久,就开始计划为孩子存钱,以备将来上学、结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经过来来往往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身边,听到最多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记得喝水”、“上体育课不要脱了衣服”“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儿”之类的交代和叮嘱。

  我们什么时候思考过: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遇到问题他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可能都会说,能操一天心是一天吧!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自己能操心的时候多为孩子做一些事,等自己看不到了,管他如何呢!说到底,经不起这番磨炼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这本书中,搜集了许多父母培养孩子自主独立能力的鲜活例子,并将这些方法加以分类,让学习者便于操作。比如第一种,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他们已经不愿意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有些时候还会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不妨多给一些选择。

  比如,需要孩子在当天晚上练琴,你本来是想让他现在就练的,但他正在看电视,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你是打算现在练琴呢?还是在晚饭前练,或者在晚饭后?孩子知道自己要练琴,但又不愿意放下正看着的动画片,就会给出一个自己的选择。如果父母强硬地让孩子当即就去练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第二种方法是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父母问题越多,孩子的.话就越少。举个例子来说,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孩子放学后问:“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表扬你了吗?”这话看起来只是很*常的询问,却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他会感觉自己上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父母,如果自己表现不好,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失望,还要面对父母的失望。

  除了不要问孩子太多问题外,父母也不应太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此外,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并不完全依赖于我们,家庭之外的世界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决定他的人生,一切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帮他树立这样的观念,就能让孩子和自己都从中*出来。

  上周给班里的孩子一次“无作业日”的机会,后来调查发现,有部分孩子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得充实、快乐;部分孩子却因为一下子失去了约束而变得无所适从,一个晚上匆匆过去自己却什么也没做;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遭到父母反对,从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家庭“内战”。同样一件事情,孩子们却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当中,反映出的不正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吗?

  令我感兴趣的还有“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出来”一个章节。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需要更正自己的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不要用语言去暗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总是这么软弱,难怪比人爱欺负你”、“他吃饭总是很挑,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给他吃才好”、“你就是不细心,每次作业都有错题”、“你这么倔,说什么你才肯听呢?”等,类似的话我想不少父母一定对孩子说过。一旦你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他就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了。

  有的父母会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可是,哪怕仅仅在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比如,当孩子看到你在玩儿拼图时,想要过来和你一起玩儿,你会怎么说。也许你会说:“好,先看看我是怎么拼的,然后我让你试一块儿。”也许你会说:“小心点,别把我拼好的弄坏了。”或者,你还会说:“好的`,拉个凳子过来,看看这块儿带云彩的拼图该摆在什么地方。”三种不同的交谈方式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感受呢?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还是一个破坏力很强的人,或者是一个可爱、有能力的人呢?这写标签不仅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也许,孩子一辈子都可能扮演这个大家眼中“固定”的角色了。

  一定要把孩子从那些固定角色中*出来。书中用提问、评论、故事、图画、提纲等形式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找机会向孩子展示他的新形象(你虽然很想在家玩儿电脑,但还是陪着妈妈去姥姥家,你的“让步”让妈妈很感动。);创造机会让孩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妈妈不在家,由你负责喂狗和遛狗好吗?);让孩子旁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今天多亏儿子把锅盖扔到锅上,把火扑灭了);为孩子树立榜样(我很想去看电影,但既然答应陪你打球了,就到下周再看电影吧!);回忆孩子的突出事例(小时候你是咱们小区第一个学会骑两轮自行车的小孩)等。相信自己,不要低估自己这些做法对孩子一生产生的影响。

  除此之外,书中还安排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如何夸奖孩子”等专题,真正帮助父母解决了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项专题都大量列举父母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并以图画、案例、提纲的形式给出解决方法,可读性极强,实效性极强。在近一天的尽兴阅读之后,将此书推荐给所有的父母、教师和即将为人父母者。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8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是美国作家阿黛尔法伯与伊莱恩玛兹丽施合作编著。旨在通过实用的技巧与事例练习,教会广大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问题。

  本书包过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技巧篇,包含如何感受、寻求合作、替代惩罚、如何赞赏与愤怒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二板块是案例解答,包含了众多的读者来信以及作者的解答方案。

  看完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非常适合新手父母,以及迫切想要解决亲子相处中的各种问题,但苦于不知采取何种方式的父母。相较于《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更加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只有简单明了的观点,漫画版的技巧演示,由浅入深的事例练习。如果照着此书去练习,成为情绪管理型的父母,便不再是难事。

  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书中的观点和技巧:

  1、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即使父母此时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技巧:倾听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在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2、父母们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的时候,孩子通常很难合作。

  技巧:描述当时的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自己希望对方做的事情。

  3、评价式的赞赏,如聪明、漂亮、完美之类的词,不仅不会让孩子关注到自己失误的地方,更会让他们灰心丧气,不再继续努力尝试。

  技巧: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孩子努力,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结果。

  4、如果我们告诉自己,不要理会自己的感受,只能增添愤怒和绝望,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要明白如何适当的表达我们无法遏制的愤怒来释放自己,同时又不伤害到孩子。

  技巧:愤怒时,对孩子说我非常生气,非常非常生气,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在和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描述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希望对方做出的改变)。

  以上是本书的重点,也是精华之所在,供需要学习的父母参考。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亲子关系中的困惑与经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9

  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读了200多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编写。技巧很容易运用,语言也十分得体。

  作者写到了怎么增进和孩子的亲情,怎么和孩子分享感觉,怎么给孩子以有效的表扬和一系列类似的话题。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是有用的,对任何和孩子接触的人都十分有用。运用书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我们和孩子关系之间的改进。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判断,但是我已经兴奋得不亚于发现一桶金子。

  我儿子快5岁了,当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他是越来越难沟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也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做点什么来扭转乾坤,但是它依然是个烦。

  举个小例子,让我儿子收拾东西一直以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很喜欢用尖刀,然后总是把剪完的碎纸屑搞得屋子很乱。昨天我看她在一张纸上剪了一个圆,然后把那个带着圆洞的纸防在了桌子上,把那个圆拿来给我看。照着*时,我肯定会忍不住先皱一下眉,然后开始叨叨你可千万别剪得那都是。这回我看完书,我止住了。我先赞美了一遍她剪的圆,然后说"我注意到你把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洁。"他笑着跑回桌边。他看到地上还有一些纸屑。她把它们捡了起来放回到桌子上。这是他从来都没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着他反复的说!这回他甚至没有往后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

  现在他看上去更轻松,更快乐和更自信了。我甚至发现每天早上我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主动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别人来找他。这在过去我总是很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但现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点哽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原来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举个例子,过去我也总是想着要理解孩子,类似的例子,我总是看到他做对了事情就表扬他,但是这本书还是教给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扬方法,有一些小细节你要是没做好的话,表扬的效果其实更糟,还有如何能不批评。

  觉得这书真的太好了,所以上来写这么长的一段的评论,希望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

  读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扩展2)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

  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

  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

  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读了200多页。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编写。技巧很容易运用,语言也十分得体。作者写到了怎么增进和孩子的亲情,怎么和孩子分享感觉,怎么给孩子以有效的表扬和一系列类似的话题。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是有用的,对任何和孩子接触的人都十分有用。运用书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我们和孩子关系之间的改进

  。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判断,但是我已经兴奋得不亚于发现一桶金子。我儿子快5岁了,当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他是越来越难沟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也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做点什么来扭转乾坤,但是它依然是个麻烦。

  举个小例子……,让我儿子收拾东西一直以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很喜欢用尖刀,然后总是把剪完的碎纸屑搞得屋子很乱。昨天我看她在一张纸上剪了一个圆,然后把那个带着圆洞的纸防在了桌子上,把那个圆拿来给我看,照着*时,我肯定会忍不住先皱一下眉,然后开始叨叨你可千万别剪得那都是。这回我看完书,我止住了。我先赞美了一遍她剪的圆,然后说“我注意到你把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洁。”(一定要很具体的描述欧!)他笑着跑回桌边。他看到地上还有一些纸屑(之前她都是随地乱丢的)

  。她把它们捡了起来放回到桌子上。这是他从来都没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着他反复的说!这回他甚至没有往后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现在他看上去更轻松,更快乐和更自信了。我甚至发现每天早上我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主动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别人来找他。这在过去我总是很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但现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点哽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原来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

  举个例子,过去我也总是想着要理解孩子,类似的例子,我总是看到他做对了事情就表扬他,但是这本书还是教给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扬方法,有一些小细节你要是没做好的话,表扬的效果其实更糟,还有如何能不批评(现在我意识到我批评的次数是多么的多)。觉得这书真的太好了,所以上来写这么长的一段的评论,希望和大家分享。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

  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2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教师和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教师和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九、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十、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3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本“育儿经”,我对它的期待也只是在看完之后或许会更理解孩子的世界,更容易与孩子沟通,或许对*时与学生们的接触中有些帮助。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仅于此。这是一本能够给我们许多与人交往的沟通技巧,因为它在对待孩子时是将孩子们放在一个与我们*等的位置上。

  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沟通的技巧,如在面对孩子的感受时,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在我们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时,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或者是用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来代替评论等,在孩子和我们的成年朋友或同事身上都同样适用。在*时和同事的相处中,需要我们与对方产生像书中所说的共情,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但有时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偶尔忘记那么一两次,以致产生同事们间的不愉快。这本书提醒了我,不管面对的是谁,我们在交往时都需考虑对方的感受,彼此间态度真诚,才能收获真正的情谊。

  当然,我们在与成年朋友相处时,自然会将对方放在和我们同等的位置上。但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会忘了,其实她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孩子们还小,还不足以产生一些类似我们大人有的一些感受。于是,我们总是走不进孩子的世界。还好,这本书适时出现了。它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对孩子们的错误的看法。它在如何赞赏孩子,如何鼓励孩子自立,如何让孩子和我们合作等方面给我提供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描述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对孩子的行为的评论。例如,我们看到一学生很自觉的把教室的卫生打扫干净了,为了表扬他,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看的或自己的感受:今天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让我一走进来心情就非常好,我非常感谢xx同学。这样可能比简单的说:xx同学做得很好的效果来得更好!又如,在我们面对孩子们的负面情绪时,有时坦然的接受比通过否定以让他们摆脱感受更有效果,因为当我们越想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越沉浸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的接受他们不好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有这种感受时,他们越容易摆脱烦恼。

  这本书中有很多实用的建议以及一些来自家长们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出一些与孩子甚至是人际交往中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的一本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4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的作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自1980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已获得世界上无数父母亲的称赞和盛誉,“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我们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细阅读。

  近日中央电视台《我们》节目中有人就推荐了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荣登《*》亲子类畅销书排行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迄今为止已风行美国近三十年;20多种文字版本广泛传颂,为全球父母所盛赞的亲子沟通法则;*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杨文倾情推荐。书中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书中还配上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好让性急的父母们可以看一眼漫画就能很快复习一遍。

  你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挫折,失望,愤怒等)吗?你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你的愤怒,但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吗?你知道有哪些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方式吗?你知道如何避免说“不”吗?身为美国*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及孩子母亲的两位作者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忠实于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不要再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的信念,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亲子沟通中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从而令孩子学会这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方法。

  看来,听和说都是一门学问,都是一种艺术。只有学会了听、说,才能更好地做。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期待学会说,能让孩子会听;懂得听,能让孩子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5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的作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自1980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已获得世界上无数父母亲的称赞和盛誉,“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我们自身”——非常值得父母仔细阅读。

  近日中央电视台《我们》节目中有人就推荐了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荣登《*》亲子类畅销书排行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迄今为止已风行美国近三十年;20多种文字版本广泛传颂,为全球父母所盛赞的亲子沟通法则;*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杨文倾情推荐。书中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另外,书中还配上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好让性急的父母们可以看一眼漫画就能很快复习一遍。

  你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挫折,失望,愤怒等)吗?你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你的愤怒,但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吗?你知道有哪些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方式吗?你知道如何避免说“不”吗?身为美国*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及孩子母亲的两位作者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忠实于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博士“不要再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的信念,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亲子沟通中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从而令孩子学会这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方法。

  看来,听和说都是一门学问,都是一种艺术。只有学会了听、说,才能更好地做。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期待学会说,能让孩子会听;懂得听,能让孩子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6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暑期培训的时候,河南同事孙丽娜提到的,当时我就好想看看这本书,后来图书馆就新进这本书了,就急忙借回来,如饥似渴地品读一翻。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

  本书一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第六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第七章:融会贯通。通过这几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都是围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遇见并为之头疼的事情。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案例,给与解答。拿起这本书,随便翻看,就会发现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书中有很多漫画插图。每一部分的漫画,就解决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常见的问题,非常有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首先要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比如孩子把湿毛巾放到你的床上,但是你肯定很生气,如果按我们正常的习惯就会对孩子大喊:“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湿毛巾放到床上,你怎么就没记性呢?快点拿走。”这时孩子肯定会很不高兴,但是,本书却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事情,比如:床上有一块湿毛巾。孩子就会领悟你的意思,就会把毛巾拿走了,无需大喊,无需生气,就解决了一个问题。还可以用提示的方式: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或者用简单的词语表达:“毛巾!”。也可以说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代替惩罚的方法:

  其实,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情节是把问题写出来的办法。遇见一个问题,父母并不是去急着怎样惩罚孩子,而是要心*气和地坐下来,和孩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接受的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写在纸上,父母并不要急着否定孩子的观点,之后互相把解决的办法都写出来,之后再进行分析,哪项可行,哪项不可行,这样孩子就会心服口服,也会遵守自己的诺言。

  赞赏孩子的方法:

  用描述代替评论,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孩子把屋子打扫的很干净,父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还赞赏孩子,可以描述你所看见的。“地板很干净,床很*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也可以描述你的感受,最后要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你把笔都分类,彩笔、钢笔都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这样,孩子就知道原来有条理就是这样的啊,那我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有条理。

  其实真正喜欢这本书,并且希望更多人知道这本书,还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的另外的震撼,我原本“求学”的目的是出于好奇和对教育知识的渴望,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书上的真谛其实不只是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确切地说,它是在告诉你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它让我们把孩子当个“人”尊重,在乎他的思想,在乎他的立场,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长”,而是和孩子能沟通交流的“好朋友”,基于这些,从而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确地传达你对他的爱,也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如何珍惜爱。

  也许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方法有可能对*的孩子不是太适用,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摸索出来适合自己孩子的东西。

  这本书不能提供所有的答案,有些问题单凭沟通技巧是不能解决的。但是,相信这本书会为父母们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以各种策略来应对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感;用明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设立界限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实用的技巧来维系亲情,面对外部的负面影响,让父母用充满爱心的语言来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7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

  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倾听幼儿的心声。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二、学会交流沟通。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8

  上学的时候,我总是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害怕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不喜欢跟陌生人聊天,害怕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导致冷场。“说话”变成了我的负担,成了我不自信的来源。

  师范毕业,我成了一名教师,成了一名每天都要用嘴巴说来工作的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每一节课上我都能讲清楚要教给孩子们的知识重点,我都能讲明白孩子们遇到的知识难点。但是,每节课维持课堂纪律占据了课堂的不少时间。我认为,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必须时不时地来提醒;我认为,我有责任在看到他们没有认真听的时候进行提醒……总之,我认为,我是一个称不上很优秀,但也算得上差不多优秀的教师!可是,看到那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的时候,我又变回了那个不自信的我。

  这不是一本启发教师如何在课堂讲课的书。它在书中讲了很多家长和孩子间发生的小故事和小例子。确切地说它就是一本帮助妈妈爸爸教育孩子的教科书。刚刚拿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的很长时间我根本就没有打开,我那会儿还没有孩子,看它干嘛!那天中午为了帮助我快速午睡,我才第一次翻开了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刚开始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觉得挺有意思:看着书中画得小漫画就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小人书;看着画中小孩子的无理取闹和野蛮行径就想着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这样折腾自己的爸妈。

  可是,每个反面故事之后的解决版故事中那些父母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让孩子转变无力取闹的行为,成了听话、理解父母的好孩子。这让我觉得非常神奇。原来,适时适事的语言策略既能避免孩子与*之间的隔阂又能轻松有效的解决那些看似繁琐复杂的问题。

  那时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一大群各样习性的孩子们渡过。静思我的课堂,我也曾像原始版父母那样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也曾用反问的语气近似讽刺的指责孩子不懂得动脑筋思考。静思我的课堂,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课堂的纪律,提醒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静思我的课堂,每当我训斥学生之后,他们静默的眼神应对着我满腔的怒火和略略后悔自责的心。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那么我的课堂将是多么的民主高效!

  那时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所有的人就像不同阶段的“大孩子”。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同事开心快乐的相处。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朋友永远坦诚相待。静思我的生活,我想和我的爱人永远甜蜜无间。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我的生活将是多么的幸福美满。

  现在我终于带上了“妈妈”的光环。未来在陪伴我的孩子成长的岁月中,我和我的孩子可能也会出现各种矛盾和烦恼。倘若我能学会“如何说”,那么也许我在“妈妈”这条道路上会走得更加轻松通畅。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9

  一直在飞翔,一直在找寻,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前行。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因职业的关系,我接触到了很多小孩子,这些孩子的个性不相同,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都不一样。从中看到很多失败的教育例子,也看到很多很好的教育瞬间。对如何跟孩子沟通心中也有了很深的疑问。

  在网上购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书,读完一遍,感慨甚多。我想老师们和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吧,而作为尚未成为父母的年轻人,回想自己并不太遥远的童年,也能发现书中所列出的或对或错的场景。

  看完后,真的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通篇用丰富、实用的案例,生动的漫画以及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等形式来表现,将孩子与父母的错误对话和正确对话进行对比展示,当你看到那些错误的对话方式时,你会不自觉联想到:原来之前我也是如此对待孩子的,那我以后应该如何与他交流呢?旁边就是告诉你正确的对话方式。本书共分了六个实用章节,我只拿第一章来简单说说自己归纳的。

  重点,大家看了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啦: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答案: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精彩对话举例:

  错误方式:

  孩子:我的小乌龟死了,今天早上它还好好的。

  父亲:不要这么伤心,宝贝。孩子伤心的哭。

  父亲:不要哭,不过是一只小乌龟嘛,我明天再去给你买一只来。

  孩子哭倒:我不要另外一只!

  父亲:不许不讲道理。

  正确方式:孩子:我的小乌龟死了,今天早上它还好好的。

  父亲:噢,不会吧?太让人震惊了!

  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父亲: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

  孩子:我还教它怎么玩把戏呢。

  父亲:你们在一起玩得很高兴。

  孩子:我每天喂它。

  父亲:你对那只小乌龟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离开你,也不想看到你这么伤心,所以你要开心,它也会开心的!

  总结: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边(不论我们说得多么亲切),孩子似乎越伤心。很多时候,家长们通常都不会像第二种方式那样回答孩子,他们担心一旦把这种感情点明了,情况会更糟。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当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时,他会深感安慰,因为有人认可了他的内心感受。关于这段对话,我有个同事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她将这两种错误和正确的对话方式都念给孩子听,并且告诉孩子,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他也有可能会得到这两种回答,这是每个人的思维差异所决定的,也要孩子谅解爸爸和妈妈教育方式的不同。她的用意是,让孩子也能从这边书的案例中去了解对方的感受。

  可以说,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家长看的,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这本书的案例,即时与孩子互动。其实我单单看完第一章,已经从内心认可了这本书的魅力,也完全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会被称作“破译父母与孩子交流密码的神奇语言”。相信更多朋友看到了,也会与我有一样的感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

  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读了200多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编写。技巧很容易运用,语言也十分得体。

  作者写到了怎么增进和孩子的亲情,怎么和孩子分享感觉,怎么给孩子以有效的表扬和一系列类似的话题。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是有用的,对任何和孩子接触的人都十分有用。运用书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我们和孩子关系之间的改进。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判断,但是我已经兴奋得不亚于发现一桶金子。

  我儿子快5岁了,当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他是越来越难沟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也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做点什么来扭转乾坤,但是它依然是个烦。

  举个小例子,让我儿子收拾东西一直以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很喜欢用尖刀,然后总是把剪完的碎纸屑搞得屋子很乱。昨天我看她在一张纸上剪了一个圆,然后把那个带着圆洞的纸防在了桌子上,把那个圆拿来给我看。照着*时,我肯定会忍不住先皱一下眉,然后开始叨叨你可千万别剪得那都是。这回我看完书,我止住了。我先赞美了一遍她剪的圆,然后说"我注意到你把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洁。"他笑着跑回桌边。他看到地上还有一些纸屑。她把它们捡了起来放回到桌子上。这是他从来都没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着他反复的说!这回他甚至没有往后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

  现在他看上去更轻松,更快乐和更自信了。我甚至发现每天早上我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主动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别人来找他。这在过去我总是很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但现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点哽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原来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举个例子,过去我也总是想着要理解孩子,类似的例子,我总是看到他做对了事情就表扬他,但是这本书还是教给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扬方法,有一些小细节你要是没做好的话,表扬的效果其实更糟,还有如何能不批评。

  觉得这书真的太好了,所以上来写这么长的一段的评论,希望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

  读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扩展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3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

  这本书买了一年半,一直沉沉的睡在我的办公桌下,这次重新拿出来感觉豁然开朗,都是我现在每天正在面临的挑战和烦恼,里面大量的例子,就是我每天和孩子或者家人的对话,而且特别让我舒服的一点是,书中还随时体谅读者的感受,做不到怎么办、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人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有压力。

  第一章,“帮你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主要讲的是共情,共情句式在学习正面管教时学过“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不过做起来真是不容易,很多时候套不进去,所以慢慢的我就不用了,后来慢慢体会,发现共情其实更重要的是感觉,而非语言,你get到对方的感受了,自然就达到共情了,对方自然能体会到,就像书中说的“比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体会到要点后,我发现自己跟孩子很容易产生共情,我能体谅他的感受,他能体会到我理解他,所以我说的话他总能听进去。但对于朋友或者老公,我就很难达到共情,总是不自觉的给建议和讲大道理,甚至有时候觉得对方毫无道理,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很讨厌我自己,总是讲大道理,一不小心就上纲上线的把自己从书里看的东西搬出来,讲得自己都烦了。通过这一章让我知道了,如果没办法共情、说出对方感受,那就全神贯注的听,或者就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然后试着去感受对方,聆听…这是我接下来要改进和修炼的。

  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中的“提示”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是我最常用的,对孩子,我不喜欢啰啰嗦嗦、絮絮叨叨,因为小时候的一个亲戚就是个唠叨的妈妈,我看到他的孩子从小对他说的话就当耳边风,所以我有孩子以后就尽量避免唠叨。

  “描述事实”和“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用的不好,因为总感觉掌握不好,就容易变成指责对方,这个还需要继续修炼。

  今天看到孩子把床上弄了一堆纸屑,本想说他,可是话到嘴边忍住了,变成:我看到床上有很多纸屑…结果儿子居然乖乖的把纸屑收拾到了垃圾桶…

  周末午睡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每次他都不睡折腾很长时间,我哄他哄得很困,又被他折腾的睡不着,最后我发火,他才委屈的乖乖趴下睡着,而我已经没有困意。今天我只是告诉他,我很困要睡觉了请不要打扰我,然后我就趴下睡了,他把门关上去外面玩了会,又进来床上玩了会,最后趴到我旁边,我搂过他,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这时候我也睡醒了,起来写作业。

  “写便签”还没用过,打算用在不解风情的老公身上,提醒他我容易炸毛的事情,比如“我抱怨时,请静静的听就好,不需要建议!”

  发现这些方法,我用在孩子身上都比较容易,用在其他人身上就难了点,特别是老公,很难控制住自己,需要不断修炼,刻意练习。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2

  非常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收获非常大!缘于之前上了任亚老师的《新时代父母》,所以对这本书特别容易理解,也让我有一个更好的吸收!此书讲的都是一些非常落地的方法,可以使已经做父母还是以后要做父母的更好的学习和使用,建议一定要看,不要在还没有学习怎么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都长大了,后悔莫及!

  此书就围绕着怎么说和怎么听两个话题来讲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有一颗同理心,"全神贯注的倾听,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说出他们的感受,用幻想他们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特别有个故事讲到用这些技巧救了孩子的命,看看同理心有多重要!我们原来一直都是以说教的方式,有时候在不经意间说的话都被孩子学到了,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在同理心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那个度!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描述问题,提示而不是指责,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感受!注意语言的能量,负面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绝对的尊重孩子!我们要树立一个榜样,相互尊重的*台上与人沟通,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受用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找到一些代替惩罚的方法!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超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父母使用惩罚,是因为没有人交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

  鼓励孩子自立,帮助孩子看到自己是个独立的,有责任感的,有能力的人我们倾听他们的感受,分享我们的感受,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尊重孩子的努力,不问太多问题,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学会赞赏孩子,*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孩子的自尊心很重,我们作为家长的通过自身的学习帮助孩子把自己看成一个有价值的人,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机会自己做选择,或者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赞赏孩子的方法,描述所看见的,描述感受,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去责骂,而是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为!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非常实用的“万能”短语就是:“等他准备好”!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以身作则,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书中最后写到的不说"但是"感触很深,把但是改为"问题是",去掉但是改为“尽管你知道”!还有学习不可以埋怨别人,要什么可以直接说!

  书中最后的一个故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朋友弄伤之后,他们因为非常害怕受到惩罚,忘记把他送到医院,结果这孩子死了!因为害怕惩罚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啊!

  我们作为父母,必须要通过学习一些技巧和方法,做到智慧的培养,教育一个心智健康,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孩子,关注下一代的成长!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3

  尊重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长是自己推测孩子的感受,代替孩子做决定。比如最简单的孩子吃饭的问题,总是自己认为孩子应该没吃饱吧,不断的要求孩子多吃饭。所以这样的家长不是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真正尊重孩子的感受,需要信任孩子,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解决问题,或者家长引导孩子思考,多尝试让他自己解决问题。

  表扬孩子具体的表现。家长们总是喜欢这样表扬:你真乖、真懂事!你真聪明!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听到这样的话之后是没什么触动的,对之后的行为没有什么本质的影响,我们表扬孩子,是希望他在经后的行动中不断成长进步。应该通过表扬孩子具体什么地方做的好,也就是二级反馈的方式来鼓励他。比如孩子之前等电梯的时候一直吵闹,今天等电梯的时候不吵不闹,你就可以通过二级反馈表扬他,“宝宝真棒,今天你等电梯的过程就叫耐心”。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扩展4)

——少年*说读后感10篇

少年*说读后感1

  通过学习少年*说后,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有了许多感想。

  少年*说的作者是梁启超在清*败落时写下的,当时的*败落无能,没有强大的力量,外国人攻击我们制造舆论,污蔑*是“*”,“老大帝国”。梁启超思想主义为依据,我看到这篇文章,霎时,心中波涛汹涌,愤愤不*。

  文中,梁启超以奔放的热切心情,大声呼吁,激励*少年奋发图强,保卫祖国,守护家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整篇文章都富有极大的感染力。文章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去深深思考,*过去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没有人去反抗?为什么会被欺负,会被侮辱?不就是因为没有人才吗?没有先进的技术,*就不会发展,只会永远的落后。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有责任让祖国变得富强起来,所以,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只要有文化,我们强大了,祖国就能强大。

  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就,那*就不会受他国的欺负了,最后只想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骄傲,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加油*,加油少年。

少年*说读后感2

  今天我们进行了晨会,晨会的主题恰巧和今天要学的少年不谋而合,“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少年说里面的内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今天我就来回首少年。

  我们少年是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奋勇向前充满生机的精神特点,志向远大、大有作为的前途特点,少年如东升的太阳,光芒万丈,耀眼夺目,啊,我们的祖国正如风华正茂的少年,朝气蓬勃,前途正如大海一样浩瀚无垠。因此我们因努力学习知识,拥有卓越的才智和雄于地球的风貌,我们也将与祖国一起万古流芳。

  今天,晨会的展示则把少年的精神品质,全部给通过节目来充分具体的描写了出来,很想知道内容?好,就听我给你们唯唯到来吧!

  早晨,随着晨会音乐的的节奏,我们发着整齐的步子,走向操场,转身立定,一切都准备就序后,主持人的一句话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又是*少年说,没错,这次晨会就是说我们少年充满气质不甘示弱的,并且赞美少年的品行,随后校长来宣布开学典礼的开始,和充满那鼓励的语言,震奋人心,同时也指出了我们的缺点。对我们的开学挺有帮助,最后一首国家道出了少年的心声,男女对唱的巨大魅力Hoid住全场,至今还令人回味无穷,让人难忘。

  *少年,一条奔腾的巨龙,在世界的东方巍巍而立!

少年*说读后感3

  少年,多么美好的时光!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时段。

  从上周末开始,洪老师让我们回家背《少年*说》,在学校也背了好几遍这篇节选,直到默写为止。《少年*说》,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雄壮的名字!这是梁启超从欧洲回到*后写的一篇散文,人们把责任放在了少年上,而外国人则相反,他们把责任给放在了壮年人生上。清朝乾隆中叶末,清朝开始渐渐衰弱,外国人也来攻打*了,外国人非常富有,当时梁启超正是在少年时代,他写的散文非常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这句话里有多么大的雄壮和悲壮的"情感在里面!这样让人感到雄壮的句子,真的能使*的少年振奋不已,从红日初升,到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锵发硎、天戴其苍、纵有千古,多么令所有的*少年惊心动魄啊!“美哉”“壮哉”这两组词语,真的使少年雄壮许多,而后面的“与天不老”“与国无疆”更看出了少年人年轻和奉献的精神。

  现在正好是*富有时期,我们*少年必定学习,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为*做贡献,()并坚持努力和*现实社会来做坚持主义奋斗,让*所有少年为我们国家出一份力。

  现在我正好是在少年时代,我也要埋头苦干以及坚持不懈地为新*来做贡献,并与新*一起来奋斗。

  少年,不仅是一个要好好珍惜的美好时光,还要为社会做伟大贡献。《面包狼》读后感第一百号海龟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少年*说读后感4

  近日,我读了梁启超的文章《少年*说》,对梁启超先生萌发出一种崇敬之意,遂也了解了一下梁启超先生的生*,收获颇多。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少年*说》就是其中出色的一篇。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把封建古老的*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梁启超把古老封建的*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看了忍不住咬牙切齿,他把*之所以被外国人称为“老大者”,是由于“则以握*者皆老朽之人也”,然后又深刻地描绘了那些“老朽之人”丑陋自私的嘴脸,他们只管守着自己的利益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完全不理人民的生死,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极其大胆的。由此可见这篇文章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强烈的批判性。

  文章中多处体现出作者的先进思想,例如文中“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有服从,人人皆*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这一段阐述了国家的概念,在当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封建统治帝国无疑是当头一棒。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民来说是对民主概念的启蒙教育,它大大地激发了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追求自己权益的思想。

  然后文章进一步把对象范围缩小为*少年,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段下来,让*少年顿时醒悟,心中生出一种使命感,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肩负着一个时代的责任。

  最后结尾句“少年*”“与天不老”,而“*少年”则“与国无疆”,表现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歌颂为创建少年*的*少年,赞美有着无限壮丽前景的少年*。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推进,饱含感情,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因此,在*近代历史上,梁启超不仅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的卓越的宣传家,而且是赋予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以新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杰出的文学家。

  梁启超的文章语言风格被誉为“新文体”,其特点是自由运用语言,为了晓畅地表达思想,作者使用词语无所顾忌,务求说得详尽,不嫌反复强调,感情充沛。本文便是如此,作者为了表达他那奔纵的思想感情,他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反复、重叠的修辞法,文章酣畅淋漓,热情洋溢奔放,如第二段运用重叠排比层层推进的手法,从正反两面加以反复阐发;又如结尾部分也是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写法。

  诚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梁启超的思想,不免有一些偏颇之处,如作者把国民按老年、少年来区分并加以否定和肯定,把少年人全部看成先进,老年人全部斥为保守,并且把旧*的衰弱仅仅归根于官僚的老朽,这些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并且他并没有指出一条具体的道路,虽然让人激动澎湃也感觉难以作为。 但是,作为维新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启超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他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是非常值得当今时代的少年学习和缅怀的。他的呼喊穿越时空,依旧深深地激励着当今的*少年。

少年*说读后感5

  最近,我读完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写的《少年*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如果全国的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们*将成为新兴的国家,它的发展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国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们*就像过去一样仍然是落后的国家,它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祖国的新一代的肩上。我们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我们富有,国家就富有;我们强盛,国家就强盛;我们独立,国家就独立;我们自由,国家就自由;我们进步,国家就进步;我们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我们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

  这篇文章使我非常震撼,也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过去为什么落后?为什么会被欺负、被侮辱?不就是因为没有有用的人才吗?没有有用的人才,*就不会发展,只能落后。清*的腐败,我们都知道,国家落后,就只能挨打,所以*的未来就靠我们。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有义务让祖国便的更强大,所以,作为华夏儿女,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策略,有文化。只有我们变得强大,*才会变得强大。

  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成就后,那*就在世界上称霸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就完全不是我们的对手了,就不会嚣张跋扈了。那时候,我们都可以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最顶点上自豪的喊一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少年*说读后感6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自打我从记事起,妈妈就经常叫我念。只不过我当时太小了,根本听不懂。直到现在长大了点,我才知道这激昂洒脱的文字来自于梁启超爷爷的《少年*说》,是一篇具有时代意义的.佳作。

  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文字如同利剑一样深深地插入了我的脑海。

  当我读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感受到我们少年就如同初升的红日,正在倾尽身上所有的光芒,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当我读到:“鹰隼试翼,风尘吸张。”我感受到我们就是振翅翱翔的雄鹰,在历史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

  每次诵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心就特别激动,因为它被赋予了激情。我的眼睛是明亮的,因为它被赋予了希望。

  是,我们就是那乳虎,我们就是那朝阳。至今,我国尽管已发展成了不弱之国,但是我们还得继续向小康社会发展,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我们既然是乳虎,我们就要努力成长,发奋读书;我们既然是朝阳,我们就要发挥出自己的热量,谱写精彩的人生!

  *要想强盛,就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气的少年;*要想发达,就需要一代又一代有梦想的少年。我们作为*少年的一份子,就绝不会忘记国耻,而是牢记国耻,借历史之鉴,行大国之风!

  少年如同振翅之鹰,在天地间咆哮;少年如同绽放之花朵,在丛林间芬芳一生。

  我们是*新少年,就应该胸怀梦想;我们是*新少年,就应该奋发图强。我们要用这双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新世界,真正地做到: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说读后感7

  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小至蝼蚁大到宇宙,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发展。愚昧变文明,落后变先进,弱小变强大。没有变,历史岂能前进?没有变,*的革命怎能发展到今天?变,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今日的*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发展着,她正在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飞跃。五湖四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史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已经竖立了,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少年的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梁启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个“少年*”的少年,怎样做才不至愧对这光荣的称谓和这美好的时代呢?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已经五千年了。作为“少年*”的少年,我们应该为她光辉的史册添上灿烂的一页!我们一定要树立*的远大理想,立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是我们每一个*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理想并不是说你想成功就会成功的,他要求你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巨大的代价。实现理想需要力量,力量来自知识,我们要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就要有文化。今天的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将是明天实现理想的基础。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从一加一学起,孜孜不倦、勤勤恳恳,而且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这样,知识才会在我们的脑子里扎下根,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少年还要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是初升的太阳,他是才华发源的长河,他是一团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烈火!少年是与世界有缘份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想凭自己的本事改造它们,有时对一切都感到不顺心,不满意,总想凭自己的意志使一切都顺从于自己。

  虽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争强好胜!他像是那目射神光、长啸生风的初下山的乳虎;又像是那奋鬣扬蹄、控制不住的新驹。他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源泉,雄心壮志的出发点!在改革的年代,我们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古人云: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是的,时间过得很快,就好像鸟飞一样,一去便无踪迹了。所以,作为“少年*”的少年,我们要珍惜光阴,加倍努力。要知道“少年衰老与花同”,“流光容易把人抛”呀!现在的*,一切都在快节奏、高效率地行进。生活在这样一个飞跃的时代,我们少年人更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识、实践和创造去开拓生活,主宰世界!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曾经造就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其中有不少是颇有作为的少年。王勃,“唐初四杰”之一,著名的诗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他七岁能诗,十几岁就中了进士,可谓少年才子,春风得意了。然而他不是屡遭贬斥,颠沛流离,年近28岁就郁郁而终了吗?这说明旧时代的有为少年缺乏用武之地,只能空负才华,含恨九泉。*历史上那些少年皇帝们,从小继承皇位,称孤道寡,不可一世,但是他们有哪一位是真正为人民造福的?他们只不过是封建社会中的畸形产物而已,他们不是一个个的给人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吗?

  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才是历史新纪元的开创者,才是未来历史的主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少年*”的少年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我们将把“少年*”建设得更富有,更强盛!

少年*说读后感8

  以前的*是弱小的,时常无法抵制外来侵略者,特别是在清朝末年,国势衰弱,外国侵略者由此讥讽我们*为“*”,“老大帝国”。梁启超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为依据,愤然加以批驳。我看到此文时,内心波涛汹涌,夜不能寐。我想当时这篇文章一经问世,必震惊世界,如迅雷吼鸣,骇人心魄……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极深远的影响吧!

  文章中,梁启超以奔放的热情,大声疾呼,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整篇文章读来,回肠荡气,富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文章中几次提到*少年要以“国强”为己任,这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文章中的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令人折服,我们作为当今的*少年也应该多学习这种精神。

  我看过很多议论文,但这篇文章中却用了大量的抒情,抒情与议论结合,情理交融,感人肺腑……

  看完这篇文章,我们谁能不热血沸腾?谁能不对祖国的美好明天充满希望?*是要腾飞的,是要变得更强大的。*的希望是在我们青少年身上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少年*说读后感9

  少年,多么美好的时光!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时段。

  从上周末开始,洪老师让我们回家背《少年*说》,在学校也背了好几遍这篇节选,直到默写为止。《少年*说》,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雄壮的名字!这是梁启超从欧洲回到*后写的一篇散文,人们把责任放在了少年上,而外国人则相反,他们把责任给放在了壮年人生上。清朝乾隆中叶末,清朝开始渐渐衰弱,外国人也来攻打*了,外国人非常富有,当时梁启超正是在少年时代,他写的散文非常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这句话里有多么大的雄壮和悲壮的情感在里面!这样让人感到雄壮的句子,真的能使*的少年振奋不已,从红日初升,到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锵发硎、天戴其苍、纵有千古,多么令所有的*少年惊心动魄啊!“美哉”“壮哉”这两组词语,真的使少年雄壮许多,而后面的“与天不老”“与国无疆”更看出了少年人年轻和奉献的精神。

  现在正好是*富有时期,我们*少年必定学习,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为*做贡献,并坚持努力和*现实社会来做坚持主义奋斗,让*所有少年为我们国家出一份力。

  现在我正好是在少年时代,我也要埋头苦干以及坚持不懈地为新*来做贡献,并与新*一起来奋斗。

  少年,不仅是一个要好好珍惜的美好时光,还要为社会做伟大贡献。

少年*说读后感10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自打我从记事起,妈妈就经常叫我念。只不过我当时太小了,根本听不懂。直到现在长大了点,我才知道这激昂洒脱的文字来自于梁启超爷爷的《少年*说》,是一篇具有时代意义的佳作。

  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文字如同利剑一样深深地插入了我的脑海。

  当我读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感受到我们少年就如同初升的红日,正在倾尽身上所有的光芒,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当我读到:“鹰隼试翼,风尘吸张。”我感受到我们就是振翅翱翔的雄鹰,在历史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每次诵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心就特别激动,因为它被赋予了激情。我的眼睛是明亮的,因为它被赋予了希望。

  是,我们就是那乳虎,我们就是那朝阳。至今,我国尽管已发展成了不弱之国,但是我们还得继续向小康社会发展,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我们既然是乳虎,我们就要努力成长,发奋读书;我们既然是朝阳,我们就要发挥出自己的热量,谱写精彩的人生!

  *要想强盛,就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气的少年;*要想发达,就需要一代又一代有梦想的少年。我们作为*少年的一份子,就绝不会忘记国耻,而是牢记国耻,借历史之鉴,行大国之风!

  少年如同振翅之鹰,在天地间咆哮;少年如同绽放之花朵,在丛林间芬芳一生。

  我们是*新少年,就应该胸怀梦想;我们是*新少年,就应该奋发图强。我们要用这双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新世界,真正地做到: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扩展5)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10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1

  你,听到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片片小雪花手拉着手,一齐跳跃在大地上,“啪-啪”…悄然落下。你,听到过小草唱歌的声音吗?她一遍遍哼唱着:“我是一株小小小小草,我要跳出最美丽的舞蹈!”轻轻唱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我,也可以听到一种别人听不到的声音,那就是我自己的心跳。

  我常常感受到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富有规律有力的跳动声,深深震撼着我,这时我才会发觉:我,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我的生命不属于任何人,只有我自己,才能听到,才能感受到,我的心跳带给我的震撼,带给我的力量,带给我的活力,以及它给予我的一切。这心跳塑造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我,听!“怦、怦、怦、怦—”一下又一下,坚强而有力。

  常常,在深深的黑夜里,在嘈杂的人群中,在所有令我感到不安的地方,我都会尽力让自己*静下来,双手按着胸脯,一下,两下……静听心跳,让这有节奏的跳动*复我的慌乱与不安,给我力量,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自信,给我……爸爸有力的大手,妈妈温柔的怀抱。生命是属于我的,静听心跳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我要紧紧,紧紧握着它。

  你,感受过自己的心跳吗?只需轻轻把手扶在胸口,你便能感受到,静听心跳,静静感受生命的存在,珍爱生命,绽放光彩。当你感受到这一切带给你的欢乐时,你,开始微笑,大笑,直到震耳欲聋的笑。这时,你会听见小鸟在跟你笑,大树在跟你一起笑,小溪也在跟你笑,直到……

  这整个世界,都在跟你笑。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2

  读了《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我深受启迪。

  文中写了一些我们身边不太留意的声音,也写了生活中常有的,需要我们细细去听,去想象的声音。作者重点指出了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那些人在听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他们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一切都会让聪明人的生活更充实,获得更多知识和乐趣。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用心听,不会选择该听什么的人。那些人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就像木头人一样,只会盲目地跟着别人。这样的人便使自己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

  这篇文章让我陷入了深思,作者说得没错:当我们熟悉了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便会在我们耳边消失。甚至一些重要的话也会被我们忽略,要真是那样的话,将会发生十分可怕的事情。

  我们的耳朵应该也有过滤功能,听该听的,反对不该听的。在班上,一些同学经常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打上“封条”,而对课外的声音时时刻刻留意。一声鸟叫,一次蝉鸣,都会让那些同学的头不由自主地转向窗外,成为不折不扣的“窗边族”。因此,一些同学很容易神游,不认真听课,不听自己该听的。也正因为这样,教室里飞进一只马蜂,一只鸟儿,一片雪花,都会引起那些同学的过度反应。

  我认为,小学生应该听自己该听的东西,杜绝对我们没有益处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3

  你听过杨树唱歌的声音吗?你听过小猫走路的声音吗?你听过小雨滴淅淅沥沥的落到地上的声音吗?

  也许你会说:“这都是想象出来的,怎么会听出来呢?”那么我再说得清楚一些。

  你总听见过开铅笔盒的声音吧?当游人们欢笑,当吵闹的喊声在你的身边,当狂风吹到窗户当闹钟在你的床头响起,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走路的声音吧?当妈妈穿这高跟鞋走在地板上,当你不听得上楼下楼,当你在踢毽子,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只要你的耳朵能够听,从你出世的那一天起,你就开始在听了。你听见妈妈开窗户的声音,爸爸冲咖啡的声音,爷爷说话的声音,听见开灯、接水、削苹果、电话铃的声音。你很快就会懂得,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会不断的成长。

  但是,当你一天天的长大,当你熟悉了这些声音后,不知不觉中,你就会逐渐失去对听的兴趣,你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用心得去听身边的各种响声了。有一些声音你没有听见,就好像他们发出是你的耳朵关闭了似的。

  别让你的耳朵关闭,在寂寞的时候听一听音乐,在尽情的夜里听一听窗外有什么声音发出;在无聊的时候,看一看你从来没有看过的电影或短片……

  你还可以做一些声音的游戏,吃几个硬硬的糖果,唱一首美妙的歌曲,冲一杯好喝得高乐高,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用手拍拍桌子、铅笔盒或台灯,那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用心去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你会感叹:我们的这个世界多么丰富多彩呀!多么美妙!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4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小品文,它里面蕴含着很多美的东西,如“理趣美”、“内容美”及“结构美”等。但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以亲切自然流畅有趣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我们身边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首先,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体现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拿拟人来说吧,风儿怎么会梳头呢,蒲公英怎么会有金黄色的.头发呢,蚂蚁怎么会小跑步、排列做操呢,还有孤灯怎么会有面颊,而小雪花怎么又会感到满足表现出温柔呢?这就是拟人的好处,把这些动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路灯都人性化、情感化。小朋友们读来更觉趣味顿生。

  其次,说道趣味,这也是本文语言美的一大方面即趣味性。在描写动物的声音时,作者这样写道:“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泼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吧?”这一段写得太妙了,不仅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还准确的用动词“啃”、“泼”等动词刻画出小狗、小金鱼等动物们可爱淘气的情态,而老猫吵架的情景也不禁使人捧腹大笑。

  排比句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的运用在文中多处出现,比如在描写风吹的声音时“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这里我们还会发现词语搭配的妙用,“微风”用“吹”,“清风”用“拂”,而“狂风”用“扫”,“台风”则用“横越”,不得……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5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小品文,它里面蕴含着很多美的东西,如“理趣美”、“内容美”及“结构美”等。但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以亲切自然流畅有趣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我们身边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首先,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体现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拿拟人来说吧,风儿怎么会梳头呢,蒲公英怎么会有金黄色的头发呢,蚂蚁怎么会小跑步、排列做操呢,还有孤灯怎么会有面颊,而小雪花怎么又会感到满足表现出温柔呢?这就是拟人的好处,把这些动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路灯都人性化、情感化。小朋友们读来更觉趣味顿生。

  其次,说道趣味,这也是本文语言美的一大方面即趣味性。在描写动物的声音时,作者这样写道:“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泼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吧?”这一段写得太妙了,不仅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还准确的用动词“啃”、“泼”等动词刻画出小狗、小金鱼等动物们可爱淘气的情态,而老猫吵架的情景也不禁使人捧腹大笑。

  排比句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的运用在文中多处出现,比如在描写风吹的声音时“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这里我们还会发现词语搭配的妙用,“微风”用“吹”,“清风”用“拂”,而“狂风”用“扫”,“台风”则用“横越”,不得……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6

  你,听到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片片小雪花手拉着手,一齐跳跃在大地上,“啪-啪”…悄然落下。你,听到过小草唱歌的声音吗?她一遍遍哼唱着:“我是一株小小小小草,我要跳出最美丽的舞蹈!”轻轻唱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我,也可以听到一种别人听不到的声音,那就是我自己的心跳。

  我常常感受到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富有规律有力的跳动声,深深震撼着我,这时我才会发觉:我,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我的生命不属于任何人,只有我自己,才能听到,才能感受到,我的心跳带给我的震撼,带给我的力量,带给我的活力,以及它给予我的一切。这心跳塑造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我,听!“怦、怦、怦、怦—”一下又一下,坚强而有力。

  常常,在深深的黑夜里,在嘈杂的人群中,在所有令我感到不安的地方,我都会尽力让自己*静下来,双手按着胸脯,一下,两下……静听心跳,让这有节奏的跳动*复我的慌乱与不安,给我力量,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自信,给我……爸爸有力的大手,妈妈温柔的怀抱。生命是属于我的,静听心跳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我要紧紧,紧紧握着它。

  你,感受过自己的心跳吗?只需轻轻把手扶在胸口,你便能感受到,静听心跳,静静感受生命的存在,珍爱生命,绽放光彩。当你感受到这一切带给你的欢乐时,你,开始微笑,大笑,直到震耳欲聋的笑。这时,你会听见小鸟在跟你笑,大树在跟你一起笑,小溪也在跟你笑,直到……

  这整个世界,都在跟你笑。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7

  你听过雨滴的声音吗?当雨滴滴在屋檐上的时候;当雨滴落在花瓣上;当雨滴打在汽车前面的风挡玻璃上时,你听过这些声音吗?

  你听过鸟啼的声音吗?当清晨小鸟在枝头用美妙的歌声把你从睡梦中叫醒;当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鸟点头向你问好;当你从忙碌中抽出时间放松小鸟在窗沿向你诉说一天的美好,你听过这些声音吗?

  你听过蚂蚱跳起又落下的声音吗?当一只蚂蚱从路边跳起又落到树下时,那轻快的脚步声;当它从一片树叶跳到另一朵花上时,那愉快的步伐;当它从一只鞋上蹦下时,那放松的心跳,你听过这些声音吗?

  不管你听没听过那些声音,你都一定听过婴儿哭泣的声音吧?有时他是饿了,那急切的哭声让人记得心里也急;有时他是渴了,那渴望的哭声让人觉得心里痒痒;也有时他是有些无聊,想找个人陪他,那郁闷的哭声让人想笑。

  你也听过小狗汪汪叫的声音吧?有时它是找到了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好奇的用大眼睛盯着直看,还在呼噜呼噜的叫着;有时它是困了,它疲倦的声音让人心疼;也有时它是发现了“敌情”,却因打不过而急得汪汪直叫。

  这些声音你也听过吧?

  有些声音是不起眼的,但却不难发现,可有些声音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就是最难发现和听见呢?只要生活中处处留心,我相信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8

  这篇文章先以熟悉的声音为例,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声音的美妙;接着通过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的描写让我们感觉到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然后介绍声音的产生以及在声音中成长的你;最后写用心听,用心看,是声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耳朵能听见什么?声音。声音是什么?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你曾感觉到?愉快动听的声音,总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心旷神怡;嘈杂无聊的声音,总会让我们难受,感到痛苦。在声音中,我们逐渐成长。想必你也听过,“左耳进右耳出”。聪明的人,他听进的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益;愚蠢的人,他不用心听,人家说什么,他也盲目地跟着说什么。对于他来说,无论多美妙的音乐,也不过是乐器的组合罢了。这样的人,“充耳不闻”,对外界的一切可以算上无知了。我认为,声音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例如音乐,音乐可以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悲伤,音乐更可以给人带来一个奇妙的世界。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耳朵和大脑,推开想象的大门,那么,声音就会变得有趣了。例如:把风声想象成蒲公英梳头,把动物的声音想象成蚂蚁跑步,这不是很好吗?用自己的耳朵,把一切声音完善加以轻微的改变,让自己的耳朵无时无刻地听到最美的声音。

  正如文中所说,“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这个巨轮也跟着你微笑。”大海的呼吸,风的微笑,雨的歌唱,大自然的舞蹈,你听过吗?看过吗?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吧!让我们用心聆听声音,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9

  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听过雨滴的声音吗?当雨滴滴在屋檐上的时候;

  当雨滴落在花瓣上;当雨滴打在汽车前面的风挡玻璃上时,你听过这些声音吗?

  你听过鸟啼的声音吗?当清晨小鸟在枝头用美妙

  的歌声把你从睡梦中叫醒;当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鸟点头向你问好;当你从忙碌中抽出时间放松小鸟在窗沿向你诉说一天的美好,你听过这些声音吗?

  你听过蚂蚱跳起又落下的声音吗?当一只蚂蚱从

  路边跳起又落到树下时,那轻快的脚步声;当它从一片树叶跳到另一朵花上时,那愉快的步伐;当它从一

  只鞋上蹦下时,那放松的心跳,你听过这些声音吗?

  不管你听没听过那些声音,你都一定听过婴儿哭

  泣的声音吧?有时他是饿了,那急切的哭声让人记得心里也急;有时他是渴了,那渴望的哭声让人觉得心里痒痒;也有时他是有些无聊,想找个人陪他,那郁闷的哭声让人想笑。

  你也听过小狗汪汪叫的声音吧?有时它是找到了

  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好奇的用大眼睛盯着直看,还在呼噜呼噜的叫着;有时它是困了,它疲倦的声音让人心疼;也有时它是发现了“敌情”,却因打不过而急得汪汪直叫。

  这些声音你也听过吧?

  有些声音是不起眼的,但却不难发现,可有些声音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就是最难发现和听见呢?只要生活中处处留心,我相信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一定会听见的读后感10

  读了《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我常常也会想,大自然的声音好听吗?这篇课文让我感到,大自然非常的美妙。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作者桂文亚在这篇课文中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比喻。她把蒲公英的绒毛比作金黄色的头发,而风就在帮蒲公英梳头;把小蚂蚁们在树叶上的

  它们在做体操,又把从树上掉落的小酸果比作令蚂蚁们害怕的炸弹。雪花落到了路灯上,可是作者换了一种写法:小

  雪花落到了路灯的脸颊上。“微微一阵地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的融化了”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美丽温和……

  后来作者又“问”,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是的,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我们总能听到些什么。动物的声音我们也常常听见啦!

  作者说的很对,自从我们初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听,就不得不听。这些随时在我们身边发出的响声,我们怎么会听不到呢?

  我其中最喜欢的句子是: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风起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这一句中,我觉得那“她”字用的特别传神。当然,文章还有许多好句,我只是最喜欢这一句。

  这篇课文很长,但它收尾时收得特别好:你开始微笑时,轻轻的笑,大声的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这个世界,都在跟着你欢笑。

  课文虽长,可写得特别有趣好玩儿。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扩展6)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3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1

  今天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看过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书,面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专家、学者们总是侃侃而谈,长篇大论。且不管书里提到的方法是否可行,耐着性子看完脑细胞先就累死了一大半。而本书的写作条理清晰、对症下药,其简洁有力的写作风格让我甚是喜爱。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肯听你的话,并总想跟你对着干吗?原因可能在于:你说话的方式不对;你讲的内容太多。如果你是一个不懂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你的说话语气一定不会太好,另外你讲的内容可能涉及的信息太多,孩子一时抓不到你的话语重点。

  如此一来,你的教导之言自然到不了孩子的心里去。糟糕的沟通结果是这样的,他可能会认为你只是在仗着大人的威权压制他,他会自动让你的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他不会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告诉你,因为他认为你根本不会在乎和重视他的任何想法和感受。

  要达到理想的亲子沟通效果,你需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揣摩并能明确说出孩子的感受是赢得孩子信任的第一步。在父母眼里完全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可能事关重大,千万不要以*的眼光去判断所谓孩子们的“芝麻小事”,小心你那不经意的冷漠眼神或话语,伤了孩子的心,从此懒得理你!

  你想让孩子按照你说的去做,他们却对你的提议置之不理。先别愤怒,看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语气和语言。孩子需要鼓励才乐意跟你合作,别以为你的指责、辱骂、威胁和命令很有气势,通常这些“恐怖政策”在家庭教育中不起正面作用,尤其在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用能够让你和孩子都感觉舒服的话语准确表达孩子需要做的事,才能让你们之间愉快合作。

  大多数家长认为,惩罚犯错的孩子是极为必要的。你真的认为孩子只能通过受到惩罚而长记性、不再犯错吗?事实上,受到惩罚的孩子会产生如下想法:强烈的报复心理,下次还会这么做但要避免被发现,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是坏孩子……无论哪一种想法,都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家长们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代替惩罚而能起到教育效果的方法。

  你需要做的是与孩子一起坐下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倾听孩子的感受与需要,中途先别评论他说的一切,鼓励孩子把所有感受都表达出来。等孩子说完,你要先总结孩子的观点,再发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然后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你们的想法。最后挑出你们一致同意的条款去计划执行。

  千万别以为你是家长,比孩子见得多、看得远,就能为孩子制定出明智的做法,你所谓的明智可能在孩子看来很可笑和不值一提,所以,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吧,导致他犯错的原因远不是外人评价的生性顽劣这一点,而有可能是很多的外部因素。

  你把孩子带到世上,就要为他的健康成长和愉快生活负责。是做一个让他感到舒服、可信赖的家长,还是做个粗暴严苛、让他老想躲着的家长,你自己说了算。如果想做前者,可以好好参考本书中讲到的方法。

推荐访问:才会 读后感 孩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0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200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