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3篇(2023年)

《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3篇(2023年)

时间:2022-12-31 10:54:03 读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1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半点泄气,不能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立即得到回报就心生绝望,不能因为看到孩子没精打采、冷漠、消极、被动就觉得挫败,更不能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3篇(2023年)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1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半点泄气,不能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立即得到回报就心生绝望,不能因为看到孩子没精打采、冷漠、消极、被动就觉得挫败,更不能相信孩子有天赋或没有天赋这类迷信的想法。”

  这是我第二次翻开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时与家长们共勉的一段话。很早就听过这本书的名字,也有一位学过心理学的家长向我推荐过这本书,但我却一直没有阅读。在与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同仁的共同学习下,这一次我终于认真阅读了这本为人父母、为人师长必读的儿童心理宝典。

  说实话,由于知识储备浅薄,对这样一本内容丰富而深刻的心理学理论著作,我的领悟是极为有限的。有的章节内容我的理解也比较浅显。但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首先说说“人格”一词,开始我通俗地理解为性格与道德品质,而在心理学上应为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时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要从童年着手。显然,对儿童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格外重要。“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作为班主任,要多读一些教育著作,多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一定要读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的心理生活非常奇特。无论我们接触到他们生活的哪一点,都会十分着迷,都会感觉引人入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碰到过特别爱笑的学生,也一定遇见过沉默寡言的孩子;我们教过自觉、积极向上的学生,也碰见了调皮、消极颓丧的孩子……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他们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了解他们完整的生活经历。”儿童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完整人格的表达,不了解儿童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正在做的事情。这就是儿童人格的统一性。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想我们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绝对不能孤立地看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某一件事,不要轻易地惩罚学生的出错,应尽量了解孩子的整体人格,探寻背后的原因,或许问题就能得到更轻松地解决,也会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书的第三章到第六章谈及了两大重要内容,即自卑感与追求优越感。儿童对于希望图景的追求,还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即人的自卑感。“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追求优越感。”自卑感与优越感是同一基本事实的两面,难以截然分开。阅读完这几章内容以及结合同仁们相关的阅读感悟,我想到了爱的教育和赏识教育。我想,自卑感理论以及追求优越感的教育意义在某一层面上的具体衍生就是爱和赏识。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一句赞美,可能就在他的心里开出一朵花,给予他巨大的力量和勇气。在《银河补习班》里,开设的最重要的一节课不就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吗?奠定马飞人格底色的是父亲马皓文对他真正的爱,即理解和欣赏。真正的爱让马飞超越了自卑而以正确的方式追求优越感,获得人生的成功。当然,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每个儿童都会追求优越感,这是来自对自卑感的补偿作用,健康的儿童通过正当的途径追求优越感,问题儿童则用不正当的畸形的方式来追求优越感。我们在爱孩子,鼓励孩子,发现他们闪光点,并给他们更正确的指引的同时,应努力做到从整体人格入手,帮助他们*衡自卑感和优越感,从而健康成长。

  “教育者最神圣的职责,或者说最应该去做的,就是确保每个孩子不会丧失勇气,并且让那些已经丧失勇气的学生通过正确的教育重新获得自信心。”这应该是所有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不忘初心,给学生良好的教育,踏踏实实做老师,认认真真地努力做个好老师,做个幸福的班主任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2

  在近几周的家校共读活动中,自己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朋友们共同阅读并讨论了著名的教育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感触颇多。

  书中最主要的观点是“自卑而超越”,这其实和我之前对于孩子教育方法的认知有着不小的区别。但在进一步的阅读和讨论中,我明白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区别,感受到了“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于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在作者阿德勒看来,自卑感是追求卓越的一种动力和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卑感”的两面性,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自我反省,并且引导孩子。

  一、积极的自我认识。

  书中提到“孩子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这一点很重要,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我们要能够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努力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积极的对待困难。

  人生在世,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是我们最应该努力培养和保护的。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我们应该谨记这一认知,尽量深入的去搞明白如何正确的运用“自卑感”去“追求优越”。

  三、积极的对待他人。

  在孩子进入学校后,有纪律的集体生活,也是培养孩子的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在这种积极有效的`环境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能够培养出孩子对社会、对他人、对环境的关心。孩子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会更容易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同时,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以“同理心”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

  四、积极的认知性别。

  家长要理性客观的给孩子建立适度的性别观念,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对同性和异性保持正确的认知,不排斥异性。同时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正确适度的接触,能深刻的帮助孩子理解和认知性别。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建立了一些初步的帮助孩子成长的理论体系,随着孩子的继续长大,我们家长也在共同成长,庆幸孩子的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非常有用的心理学著作。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1)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3篇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

  《儿童的人格教育》,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开始觉得这是一本很枯燥的理论性书籍,慢慢读来,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全书一共十三章,不单单是理论性的陈述,还有典型事例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概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预防自卑情结,并通过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去阐述,在不同环境下,自卑情结的儿童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预防矫正。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追求优越感。”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自卑的种子,只是有些人能够通过展示优越感,把它深深掩埋,而有的人却让它生根发芽,高高举着自卑的旗帜,埋头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通过成功地追求优越感,我们才能克服自卑感。“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确保追求优越感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神经症和精神错乱。”

  阿德勒在书反复地强调:一个被剥夺了对未来信心的孩子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在生活中无益和无用的方面追求一种补偿。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总是给自己找借口,“题目太难了”“要背的内容太多了”“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也不迟”……慢慢地堆积,堆积得越来越多,最后干脆放弃吧!于是,就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作业次次要补,考试屡屡失败……不仅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他自己也会很沮丧。

  身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自卑感,追求优越感,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我们七年级上册学习的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这样写道:“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回头看时,不禁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莫顿·亨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制定一个小目标,等他完成之后,再制定下一个小目标,直到他完成大的目标。就像我们背诵一篇文言文,先背诵一段或者几段,分次背诵,这样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背诵完全篇。

  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成功,把成功当作他们获取更多知识的垫脚石。记得网课期间,早读视频会议检查背诵,抽查时间比较短,不能及时检查每一位同学,潘同学课下发了自己的背诵视频给我,我接着在上课的时候表扬了她的做法,称赞她学习积极主动,并且告诉大家可以随时给我发背诵的视频,如果有疑问也可以随时给我发消息。之后,不少同学给我发来了背诵的视频,还有同学针对上课学习的内容频频发问,我们在网络上的互动也多了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起来。我们的学生需要的就是这一个个小小的垫脚石,帮助他们走向更大的成功。

  要想清除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个地方种上庄稼。要清除我们心灵的杂草,就必须追求优越感,树立自信,我们作为一名园丁,就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一粒种子,让他们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2

  再一次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感悟颇深,但又不知从何写起。谨以此文,记下阅读感受。这本书的作者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这本《儿童人格教育》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教育问题,贯穿其中的几个关键词是“人格的统一性”、“优越感和社会情感”、“自卑感”、“外在环境”等,对这几个词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读懂其核心观点。

  其实,在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体在追求优越感和社会承认时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个人在四五岁的时候,生活风格就大体上定型了。阿德勒提出了四种主要的生活风格。

  1、支配—统治型,这种人比较不会顾及别人的利益,他们追求优越的倾向过于强烈,甚至不惜利用或者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索取型,这种人很少自己努力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总是依赖别人的照顾;

  3、回避型,这种人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试图通过回避困难避免任何可能的失败;

  4、对社会有益型,这种人能够面对生活,与别人合作,为他人和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四种生活风格又与个体所受的教养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所以,当我们发现一个学生问题行为的时候,首先会做的是去追溯他的成长环境,比如,在书中举到了“二胎”问题的一个例子,这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现象,由于二宝的降临,大宝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磨人的小妖精”。其实,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迹象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种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要注意它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另一个转向,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正如苏格拉底说到的:“认识自己是多么地困难!”诚如大师所言,如果一个孩子可以充分、客观的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那么他的整个精神成长将会非常的积极正面,但是事实就是认识自己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因为孩子一入学被设置的“障碍”太多了。其实,所有的孩子(弱智儿童除外)都具备取得学业成功的能力的,只是我们的教育给他们设置了很多的障碍。而,这些人为的障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学校把抽象的学业成绩,而不是把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社会目的作为评价标准。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但,其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一种种树的情怀,我们应该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放、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而不是简简单单、冷冰冰的数字。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3

  读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让我对儿童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每一个儿童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对美好的热切期待——追求优越。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成全儿童的期待,把他们对优越的追求,纳入一个能保证他们今后人生幸福的轨道。

  儿童各种人格品质的形成,是由于其家长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带来的教育结果。学校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中间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偏差,让每一个儿童经过适宜的教育,成为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儿童步入正轨呢?

  阿德勒为我们开出了如下良方,其一,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环境,用关心、理解的态度对待儿童,“认真与他谈话,给他新的勇气,而不是削弱和打压他所剩无几的信心。”只要让儿童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他们就会令人吃惊地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其二,始终给儿童以鼓励,在鼓励中给他一些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使他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其三,在儿童面前要极具耐心,无限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而不是立竿见影的技术。

  我们体会到在教育儿童的时候,要更多的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细微地体察儿童所处的环境,细心地思考矫正的方法。爱心加上教育艺术手法的运用,相信儿童会成长地更好。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2)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3篇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1

  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素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就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被称为心理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我非常欣赏他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心理这一研究方向。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包括引论、十三章具体内容、附录和关键词汇表。全书以“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综合全书来看,作者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为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包括培养社会情感、克服自卑、追求正确的优越感等三方面。

  首先,关于社会情感。作者认为“儿童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或增强孩子的社会团结意识”。作者在“引论”中说“父母或监护人不能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否则,孩子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做好与他人接触的准备,那么孩子入学时就会感到形单影只,十分孤独。”人是群居动物,具有天生不能孤独的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结交朋友和与人交往,还包括友谊、同伴情谊、诚实、真诚等抽象素质。有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引论、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中做了详细论述。

  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围绕追求优越感展开。分别论述了“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作者认为追求优越感是人格心理发展的源泉之一,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当教师从孩子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入手,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再其他领域获得同样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变得容易得多。

  作者在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阐述了儿童的自卑情结,以及如何防止自卑情结。在作者看来,我们每个人身上,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或者说神圣的职责是,要确保不要让孩子在学校里失去勇气,同时,要确保那些进校已经丧失勇气的孩子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重拾信心。而对没有信心,感到极度自卑的孩子,我们要用一种同情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用友好的关系来鼓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想方设法使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能量产生信心,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我非常喜欢本书中的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不犯错误,那么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作为教育者,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2

  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素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就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被称为心理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我非常欣赏他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心理这一研究方向。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包括引论、十三章具体内容、附录和关键词汇表。全书以“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综合全书来看,作者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为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就包括培养社会情感、克服自卑、追求正确的优越感等三方面。

  首先,关于社会情感。作者认为“儿童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或增强孩子的社会团结意识”。作者在“引论”中说“父母或监护人不能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否则,孩子就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做好与他人接触的准备,那么孩子入学时就会感到形单影只,十分孤独。”人是群居动物,具有天生不能孤独的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是结交朋友和与人交往,还包括友谊、同伴情谊、诚实、真诚等抽象素质。有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引论、第一章“人格的统一性”、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中做了详细论述。

  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围绕追求优越感展开。分别论述了“追求优越感及其对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作者认为追求优越感是人格心理发展的源泉之一,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当教师从孩子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入手,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再其他领域获得同样的成功,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变得容易得多。

  作者在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阐述了儿童的自卑情结,以及如何防止自卑情结。在作者看来,我们每个人身上,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或者说神圣的职责是,要确保不要让孩子在学校里失去勇气,同时,要确保那些进校已经丧失勇气的孩子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重拾信心。而对没有信心,感到极度自卑的孩子,我们要用一种同情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用友好的关系来鼓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想方设法使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能量产生信心,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我非常喜欢本书中的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不犯错误,那么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作为教育者,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3

  一直在内心就有一个想法,要想教育好孩子、学生,必须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与他们相知相伴,相向而行,所以对于心理学方面比较关注。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也读了一些,但是这本《儿童人格教育》最让我感到震撼,也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觉得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阿德勒的观点和*的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应该是不约而同,共同说明了儿童时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对于儿童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都意识到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但还是在继承上一辈人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要么相信“严师出高徒”要么“宠爱有加”。我们在精力和金钱上大把的投入,哪怕是委屈了自己,也要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不曾想过放下师长的家长走进他们的内心;我们在孩子犯错时总是觉得他们不乖,大发雷霆,却不知回望错误来时的路。

  现在越发觉得很多问题自己懂得太晚,转念一想过去的已经过去任我怎样追悔都无法重来,而我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现在,使自己在后来的日子里能走进孩子和学生的内心,然后一路阳光!

  首先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把姿态放低,把智力放低,低到和孩子们一样的高度,那样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才能精准的进行我们理想的教育。作为*我们有生活的经历和经历过后的经验,所以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要按照我们已有的经验去学习和行事。这样以来孩子是很难达到我们的要求的,于是我们便容易“愤怒”,由此带来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其次,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原来犯了好多的错误,也“冤枉”了一些人!有些现象和事情值得我好好反思和回味。

  1. 有些一年级的学生不愿意到学校来,原来给家长支招就是“强制”到校,慢慢就习惯了。学习之后,才发现孩子上学时竟然会经历人生最早和最困难的考验,如若失败他们会失去信心……,解决的办法是家长、老师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寻求帮助。

  2. 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有生理缺陷的;管教过于严厉,缺少关爱的;被溺爱的。以后工作过程中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力争用自己的努力,避免问题的发生。

  3. 面对自卑的孩子,作为教师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自立;面对过分雄心的孩子同样要密切关注及时引导,这样也能避免许多悲剧的上演。

  ……

  再次,任何理论要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生机无限。有幸结识“儿童人格教育”这本书,他给了我全新的理念,给了我更加广阔的视角,也给了我更加深邃的目光。这些对以后的工作是个很好的指导,我也要在工作中灵活的加以运用,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完善,以求更好的服务与孩子们的成长。

  每读一本书,就是开启了一次全新的旅程,她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也引领我的思考更加的深入,这应该是人生一大幸事。此书读罢,心生一句:香悠远,意未尽!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3)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菁选3篇)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1

  在近几周的家校共读活动中,自己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朋友们共同阅读并讨论了著名的教育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感触颇多。

  书中最主要的观点是“自卑而超越”,这其实和我之前对于孩子教育方法的认知有着不小的区别。但在进一步的阅读和讨论中,我明白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区别,感受到了“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于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在作者阿德勒看来,自卑感是追求卓越的一种动力和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卑感”的两面性,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自我反省,并且引导孩子。

  一、积极的自我认识。

  书中提到“孩子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这一点很重要,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我们要能够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努力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积极的对待困难。

  人生在世,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是我们最应该努力培养和保护的。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我们应该谨记这一认知,尽量深入的去搞明白如何正确的运用“自卑感”去“追求优越”。

  三、积极的对待他人。

  在孩子进入学校后,有纪律的集体生活,也是培养孩子的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在这种积极有效的环境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能够培养出孩子对社会、对他人、对环境的关心。孩子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会更容易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同时,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以“同理心”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

  四、积极的认知性别。

  家长要理性客观的给孩子建立适度的性别观念,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对同性和异性保持正确的认知,不排斥异性。同时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正确适度的接触,能深刻的帮助孩子理解和认知性别。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建立了一些初步的帮助孩子成长的理论体系,随着孩子的继续长大,我们家长也在共同成长,庆幸孩子的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非常有用的心理学著作。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2

  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有的经常不完成作业;有的故意扰乱课堂、在课堂上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屡屡惹是生非,惹得同学反感;有的屡屡违反校纪校规,小错不断等等。这些学生就是人们常说的问题学生。遇到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感到很棘手。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我的时间花在这些问题学生身上了,而那些学生却一点都没有改变。”是啊,这些问题学生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打破班级宁静、吸引老师和学生的眼球,挑战校规校纪。这让很多班主任心中时刻都绷着一根弦,生怕这些学生又整出什么“幺蛾子”。

  据观察,每当这些问题学生“犯事”的时候,老师的处理方式动辄是一顿“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或者是一通冗长的简单说教。说实话,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让老师们痛苦和困惑的是,这种做法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有时这个学生今天刚被批评完,很快第二天又犯了别的错误。如此循环往复,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这让老师们叫苦不迭,也是很多老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老师们言辞激烈的批评、苦口婆心的教导对于问题学生无济于事呢?读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儿童的许多行为,只是在探索超越自卑的道路。每个儿童都会追求优越感:健康的儿童通过正当的途径追求优越感,问题儿童则用不正当的畸形的方式追求优越感。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惩戒对这些问题学生没有用,就能明白仅仅通过一两次谈话很难改变这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就能懂得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教育者要有足够的智慧。所以,如果老师还徘徊在问题学生心灵的外围,只见其种种不良现象,却没有探寻到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就很难真正引导问题学生的成长。对此,阿德勒指出,“任何一个未能精通人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人,要想把人教育好,都一定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他完全只是在表面上操作,而且会错误地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孩子”。

  “他(问题学生)的错误的优越性追求和由这种追求而形成的生活风格和感知图式才是问题的根源。”作为教育者,懂得了这一点,才算是揭开了问题学生内心诉求的神秘面纱。

  因此,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要防止简单的训诫和长篇累牍的道德说教,应该从儿童的整体人格入手,检查儿童理解事实以及做出反应的方式。优秀的教师会洞察儿童追求优越感的方式,引导孩子反思并改变错误的方式,逐渐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3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说“许多教师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或给较低的分数来对待那些他们认为没有表现出足够雄心的学生,希望以此来唤醒他们沉睡的雄心。如果这些孩子仍然还有某些勇气的话,这种方法也可能短时间奏效。不过,这种方法不宜普遍使用。那些学习成就已经跌近警戒线的孩子会被这种方法弄得完成不知所措,会因此而堕入明显的愚笨状态。”现实生活中,普通老师往往采取的都是非常严厉的方法。

  阿德勒接着说“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温和、关心和理解来对待这些孩子,他们则会令人吃惊地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以这种方式转变过来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更大的雄心,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很害怕回到原来的状态。他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无所作为成为警示信号,不断地鞭策着他们前行。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像着了魔似的,完全变了个样子;他们夜以继日,饱尝过度工作之苦,但却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这让人非常惊愕,我觉得老师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遇到的渣子学生,却有这样一条路改变学生的一生,甚至造就孩子的人生云泥之别。

  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说“鼓励,关心,理解,宽容”。就像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视的“内在”,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我想起我们家两岁多一点的小萌之前的一件事情,就是小萌学会了用自己的小马桶,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怎么也不坐了,尤其是她爸爸给倒完的时候,后来我留心观察,发现说涮完小马桶的时候,马桶上有水滴,我都是用干毛巾给擦干,但是,她爸爸没有,所以,就因为这样几滴水残留在小马桶上,小萌坐了之后,就拒绝再坐,于是,我告诉她爸爸,之后,这个事情就解决了。假设当初发生问题的时候,只是一味要求小萌,或者说严厉地斥责小萌,事情不但不能解决,反而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我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要像对待荷叶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正如阿德勒所说“学校处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它可能矫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不良影响。”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掌握着学生的命运,而且还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

  总之,从读完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再遇到问题,就要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引导孩子说出来,了解全面了,谨慎选择处理方法,会更稳妥。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4)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10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1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对朝鲜发起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人民志得到祖国的命令救援朝鲜人民,。在这场浩大的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而不畏牺牲、奋勇杀敌,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书中最感动我的是:松鼓峰战斗。讲的是有一支志愿军队伍为了阻挡敌军逃跑,而和敌军展开殊死拼搏,面对敌人浩大的装备那一支志愿军队伍没有一点胆颤,要知道他们才十几个人啊!可是最后他们还是失败了。但是英雄的志愿军们直到自己的身体上被火烧得直冒火苗,也都没有屈服,反而去用身体抱住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胜利。读完后,我的心灵被彻底的被震撼了,这种精神,这种勇气是多少人都没有的啊!

  要是你问我:“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那就是伟大的志愿军们。想一想他们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一声声誓言要保护祖国,保护人们的声音,那一个个为了祖国而变得焦脆的身躯,谁又能不承认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个可爱的`志愿军们他们所付出的一切是为什么呢?都是为了要保护我们的祖国啊!

  我不得不再赞扬他们:*人民志愿军战士们你们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可爱的人,你们的精神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2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当你舒坦地坐在食堂里吃饭时,当你舒展四肢躺在床上懒懒地打了个呵欠时,你有没有觉得这是一种幸福?或许你会漫不经心地说:“天天都这么过,多单调!”

  当然,在没读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伟大著作前,我也会口无遮拦地这样说,但读过了这著作,我的幸福感陡然上升了十倍,当然还有自豪感。

  “谁是最可爱的人”七个富有感情的字,吸引着我去阅读全文:文章写的是作者在与士兵们接触的故事,表现的是这些*凡的战士们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性格、淳朴谦逊的品质和美丽宽广的胸怀——甚至于我无力于用语言描述文章的精彩。

  在松鼓峰战役里,三连勇士为了阻击敌人,与之激战八小时,当勇士们的子弹用光,浑身着了火时,他们没有选择逃跑,而是与一个个敌人们环抱在一起同归于尽——当掩埋烈士遗体时,由于他们把敌人抱得太紧,手指都断裂了,怎么也不能把他们和敌人分开——那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气概呀——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不被侵略,身上还流着青春热血就这么过早地长眠于异国他乡!他们可爱,他们无悔。

  文章中写到一位战士,他是这么说的:“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纯朴而不带任何造作的话,印在纸上,印在我的瞳仁里,渐渐模糊却留下永恒的清晰——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祖国的人民!亲爱的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一句句*淡却澎湃的话时,你不认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祖国应为有这样的英雄而值得骄傲吗?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在一个豁亮的小屋子里,吹着空调,捧着杯茶,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的时候;当你行走在光亮亮的马路上,想骑车就骑车,亦或边走边说话有时候,请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英雄的痛苦之上的,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驻守边陲的可爱的战士辛苦操练之上的!朋友,请在享受幸福的同时,深深爱着我们可爱的战士吧!他们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3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虽然不长,却给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年朝鲜战争爆发,战士们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他们不仅是为自己祖国而战,也是为朝鲜人民而战,这股子国际主义热情首先感动了我。他们看似*凡、简单,没什么高深的文化,也看不出有什么丰富的感情,而魏巍不这么认为,他说: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品质,意志,气质,胸怀,谁还能说他们还缺少什么呢!?他的一字一句,生动且深刻,那一幕幕仿佛就在我眼前: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人说,考场如战场,而真正与这个充满硝烟的战场比起来,考试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在战场吃的是雪,因为这样,祖国的人民就可以坐在宽敞的椅子上,泡一壶茶;他们在战场蹲防空洞,因为这样祖国的人民就可以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他们在战场面临枪林弹雨,因为这样祖国的人民就可以在节日的夜晚,观赏天空的烟火。

  战士们有的不仅是一种为国为人民的献身精神,有的更是一种荣誉感。他们从不畏惧敌人的炮火,却担心打不倒敌人没脸回家见乡亲们;他们不要什么物质上的`奖励,却只要一枚“朝鲜*纪念章”,别在胸脯上。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团结意识似乎在渐渐消退,所谓的集体荣誉感,也慢慢被自我优越感掩盖。牺牲小我,保全大我的观念,似乎已经只存在课本上,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否已被近年来一直追求的物质发展所腐蚀?时时有听到这样的新闻,有人被抢劫,而周围的人却只是冷眼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此刻,你是否只是心中一阵沉痛!

  但是,那些最可爱的人,他们可爱的言语,可爱的精神,从鸭绿江边,流传到长江南岸,飘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们骄傲的气息。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人们的生活如何安逸,当提到这些,人们都会向他们致敬。或许,我们不需要去打仗,但如今驻守在边疆的战士们,他们却时刻为打仗准备着,准备着面对更先进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作为人民的守护者,他们,我们的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4

  上世纪50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 家喻户晓。小时侯就羡慕当兵的人,后来我真的当了兵,这和那个年代对军人的崇拜不无关系。那些描写军人的作品令我们心驰神往,志愿军喝水的茶缸上印着:“赠给最可爱的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2004年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位老志愿军,他就拿了一个掉了瓷的志愿军茶缸。现在的茶杯可以好过那个老瓷缸不知多少倍,但是老人还是舍不得丢弃它,50多年过去了,还在使用它,爱护它,珍视它,就是因为那几个通红的大字一段难忘的记忆联系在一起。

  老人达观开朗,尽管是因为生了癌症要去哈尔滨看病,但是从他脸上看不到任何痛苦的表情,谈论自己的病就像谈论发烧感冒一样轻松,或许经过残酷激烈的战争考验,让他有权利蔑视一切。他已经70多岁了,死亡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与他的相遇更让我加深了对志愿军的了解,我用照相机给老人拍了几张照片,要了地址,以后又放大邮寄给他。不久,他非常高兴的给我写了回信,并邀请我去他远在大兴安岭深山老林里的家。当然,在此之前老人一直以为我是个骗子。

  我是从语文课本上认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 ,那个时候它几乎是我能见到的最好的文章了。当时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在以后写文章的时候也有意无意进行了模仿,尤其是结尾一段,“当你坐上早晨的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不知道有多少作品类似这样的开头或者结尾。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部由作家魏巍创作的反映抗美援朝散文集, 出版于1951年10月,应该说,按当时的条件,效率是非常高的 ,因为魏巍的文章大都是1951年初写的,当年10月就出了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经数十次重印,尤其是1954年和1958年再版时,两次增补篇目,1959年又增加2篇,从初版的9篇增加到17篇,我对照自己收藏的1952年版和1973年版本,从中发现,包括《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在内都有较大修改。

  2005年夏天,忘了是在哈尔滨的什么地方,很偶然,我淘到了一批使用过的贺年片,回来看时,竟有一张是魏巍的亲笔。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5

  每段历史,都如同人的`一段记忆,或许满载荣耀,又或许遍布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大部分逐渐被淡忘,直至湮于尘埃。

  然而,总有些历史是值得被铭记的,就像总有些记忆是值得被深刻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向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以一种时代特有的写作方式,简洁却有力。

  处于和*年代久了,人们便容易忘记战争年代的苦难和伤痛,甚至忘记那个时代。今天的孩子们往往不耐烦听爷爷讲述那老掉牙的援朝故事;今天的作者笔下,“可爱”这个词大多指活泼漂亮的男孩女孩,而非满身血污的士兵。

  曾经的苦难和伤痛必须忘记,因为不放下沉重的过去就无法开创崭新的未来。但战争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魏巍用文字展示给我们后人的,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里,什么是珍贵的、值得被铭记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负着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沉甸甸的使命和信任,奔赴异国,浴血沙场;他们身处异常艰苦的生存环境而毫无怨言,乐观向上;他们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依然心系故土,热爱祖国。他们就是“我们的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群最可爱的人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和灵魂。如果有什么是不必刻在石碑上也能不朽的,我坚信——是他们。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6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的是:在朝鲜战场上,我们那些可爱的战士宁可自己身亡,枪摔碎,也不让敌人把自己俘虏,缴枪。

  在松骨峰战役中,我们的先头部队全部阵亡,他们为了切断敌人的逃路而阵亡。然而,敌人为了逃命,动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发起集团攻击。敌人不断地向我军投汽油弹,而我军毫不退缩。后来,我军的弹药用完了,敌人一窝蜂拥上了我军所在的山冈。我军将枪一摔,冲上去,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姿势:有的抱住敌人的头,有的抱住敌人的腰,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把敌人摁在地上死在一起;有一个战士手里还拿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涂满了脑浆: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这一段最让我感动。因为,我们这些可爱的战士不但在国内表现得很勇敢,而且在国外遇见了洋鬼子也不怕。从这一段看出,我军伤亡很大,但是敌人的伤亡更大。我军虽然兵力很少,但是战士们顽强拼搏,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和敌人奋战到底,决不屈膝投降。

  读了这一段,我联想到了朝鲜战场上的另一件事:我军在抢夺一个山冈的时候,遭遇敌军机枪的猛烈扫射,我军怎么也冲不上去。这时,一名叫黄继光的战士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大部队过去了,黄继光却牺牲了。他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这些志愿军战士是可爱的,黄继光是可爱的,他们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向这些可爱的人,向这些勇敢的战士敬礼!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7

  魏巍老先生走了,他带着满足和希望安祥地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红色经典和一份永久的缅怀。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思绪在历史和现实的通道中穿行,在思想与情感的阡陌中逡巡。这篇中学时期令我无数次感动过的作品,又把我重新带回到那让人心潮澎湃、壮志凌云的年代。“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

  朗朗的读书声在教室中经久回鸣,一股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生第一次真正读懂了谁才是最可爱的人,第一次那么感性地领略了残酷战争中的*军人,在还不算成熟的思想中,烙上了永不退色的印记,伴随着时间流逝、空间转移,直到现在依然那么清晰。因此,当兵成为我最初的理想,到目前为止军人还是我最崇敬的偶像。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课堂,一篇好文章胜过千百次演讲。作为一名军旅作家,魏巍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服膺于真理的特有色泽,为我们塑造了松骨峰战斗中的群体形象,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鲜活、生动如秋天田野里一株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的名字,正是这样一些普通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的一个传奇,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成了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与其它作品中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和宏大完美的叙事方法不同,《谁是最可爱的人》以散文诗样的抒情方式,为残酷的战争穿上了闪耀人性光辉的外衣,给予革命英雄主义以温煦的和风拂面,直击读者心灵,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深层次触动并感染了如我等几代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沐浴在革命英雄主义的和风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是站在英雄的肩膀上才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感谢魏巍为我们塑造了鲜活的英雄形象,感谢魏巍为我们树立了心中的楷模,在我的心中,魏巍如同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样同样是令我们崇敬的英雄。

  *滚滚向前,时代不可避免地重新洗牌。如今的年轻人不可能理解那个时代的英雄情结,取而代之的是对个性的张扬和偶像的崇拜,对此我并不觉得惋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毕竟《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等这些弘扬崇高、伟大、理想的作品已经成为热播剧,同样在年轻人心中占有一片天地。

  时过境迁,产生隔膜感在所难免,但无论如何,《谁是最可爱的人》依然是我心目中的最爱,魏巍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红色作家的光辉在我心目中永远不会泯灭。

  谨以此文缅怀魏巍老先生。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8

  星期六,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边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看完以后,我觉得这些志愿军战士很勇敢,不畏牺牲,为朝鲜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9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读完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描写了在抗美援朝期间,发生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身上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为了围堵将要逃跑的敌人,先头连的战士们在子弹打光之后,就用身上、帽子上的火苗,抱着敌人,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有一个从黑龙江来支援的战士不顾个人的安危,把失去父母的孩子从大火中抢救了出来;还有就是在异常艰苦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在那里吃雪,正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他们在那里蹲防空洞,是为了祖国人民不蹲防空洞……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当你舒坦地坐在食堂里吃饭时,当你舒展四肢躺在床上懒懒地打了个呵欠时,你有没有觉得这是一种幸福?所以,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努力学习,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10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了*人民志愿军英勇杀敌,守护疆土,帮助他人的事迹。表现了*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友好、善良、大无畏以及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的喜爱、赞美、敬佩的感情,战士们就是那“最可爱的人”。

  这本书里讲的是关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的国家情怀,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的章段是第7章。这章细节描述了惨烈的松骨峰战斗,在战斗中,志愿军的其中一支部队猛插向敌人后方,切断了军隅里敌人的.路,敌人为了逃命,出动了重兵,用当时的高端武器猛烈攻击志愿军。飞机上抛下炸弹,志愿军的血肉把整个山头都染红了。战士们打光了子弹便把武器毁坏掉为了不落入敌人手中,最后他们用石头木头顽强的和敌人拼死一搏,哪怕是牺牲,他们也毫不畏惧,就连重伤员也没有退缩,一直在战斗,只要阵地上还有一名战士都要战斗到最后!

  我们的战士真勇敢,伟大这个词都不足以描述,舍小我护大家,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真汉子,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儿郎,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竭尽全力,这不就是最可爱的人吗?我向他们表示致敬!在现在这样一个和*年代,不需要我们去战场厮杀,但还有很多无烟的战争,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用科学去发展我们的国家!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5)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5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这篇报告文学让我心情激荡,深深的感动了我。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作者亲眼目睹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的英雄气魄和英雄事迹。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热爱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面对“蜂拥上来的敌人”,战士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顶,还有嘴里衔着敌人半块耳朵的……这证明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激发了他们要压倒敌人而不屈服的革命英雄精神。

  年仅二十一岁的马玉祥冲入熊熊大火中抢救朝鲜妇女和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还有作者和战士们的谈话,“我们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只要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从这些普普通通的话语里,让我看到了战士们那美好的心灵,和为祖国献身的高尚品质!这些*凡而伟大的战士,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流泪了,我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打败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神圣边疆!才有了我们伟大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有了我们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向他们致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战士,祖国的护卫者,他们永远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松骨峰战斗;第二件,火中救婴儿;第三件,一口炒面一口雪。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三件事,那是作者魏巍在防空洞里见到的,他看到战士们吃一口炒面吃一口雪,便问:“你们不觉得苦吗?”战士们说:“不苦,因为我们在这里蹲防空洞,吃一口炒面一口雪,可祖国的人民就不用蹲防空洞,可以走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冬天到了,也不用一口炒面一口雪,他们可以围在炉子前,煮点饭。”看到这里我不禁流泪了,我们的战士是多么伟大呀!他们默默的奉献着从来不求什么回报。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伟大的"战士,他们在前线战斗,付出了许多许多,甚至是生命,却一心只想着祖国人民,他们是多么伟大啊!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却不求一点回报,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们。 我在这想对最可爱的战士们说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这篇报告文学让我心情激荡,深深的感动了我。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作者亲眼目睹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的英雄气魄和英雄事迹。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热爱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面对“蜂拥上来的敌人”,战士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顶,还有嘴里衔着敌人半块耳朵的……这证明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激发了他们要压倒敌人而不屈服的革命英雄精神。

  年仅二十一岁的马玉祥冲入熊熊大火中抢救朝鲜妇女和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还有作者和战士们的谈话,“我们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只要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从这些普普通通的话语里,让我看到了战士们那美好的心灵,和为祖国献身的高尚品质!这些*凡而伟大的战士,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流泪了,我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打败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神圣边疆!才有了我们伟大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有了我们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向他们致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战士,祖国的护卫者,他们永远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4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本催人泪下的书,也是一本十分感动人的书,书中篇篇文章都使我感动许久。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对朝鲜发起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人民志得到祖国的命令救援朝鲜人民,。在这场浩大的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而不畏牺牲、奋勇杀敌,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书中最感动我的是:松鼓峰战斗。讲的是有一支志愿军队伍为了阻挡敌军逃跑,而和敌军展开殊死拼搏,面对敌人浩大的装备那一支志愿军队伍没有一点胆颤,要知道他们才十几个人啊!可是最后他们还是失败了。但是英雄的志愿军们直到自己的身体上被火烧得直冒火苗,也都没有屈服,反而去用身体抱住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胜利。读完后,我的心灵被彻底的被震撼了,这种精神,这种勇气是多少人都没有的啊!

  要是你问我:“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那就是伟大的志愿军们。想一想他们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一声声誓言要保护祖国,保护人们的声音,那一个个为了祖国而变得焦脆的身躯,谁又能不承认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个可爱的志愿军们他们所付出的一切是为什么呢?都是为了要保护我们的祖国啊!

  我不得不再赞扬他们:*人民志愿军战士们你们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可爱的人,你们的精神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松骨峰战斗;第二件,火中救婴儿;第三件,一口炒面一口雪。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三件事,那是作者魏巍在防空洞里见到的,他看到战士们吃一口炒面吃一口雪,便问:“你们不觉得苦吗?”战士们说:“不苦,因为我们在这里蹲防空洞,吃一口炒面一口雪,可祖国的人民就不用蹲防空洞,可以走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冬天到了,也不用一口炒面一口雪,他们可以围在炉子前,煮点饭。”看到这里我不禁流泪了,我们的战士是多么伟大呀!他们默默的奉献着从来不求什么回报。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伟大的战士,他们在前线战斗,付出了许多许多,甚至是生命,却一心只想着祖国人民,他们是多么伟大啊!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却不求一点回报,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们。

  我在这想对最可爱的战士们说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3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1

  寒假里,我翻阅了张明红编著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它共分为三大篇,分别是:语言功能篇、语言发生发展篇、语言教育实践篇。最后的语言教育实践篇,我认为与自身的幼教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我进行了重点阅读此篇。本书通篇行文流畅优美,清新明快,富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意义,让人有一饮而尽的渴望和酣畅淋漓的期盼。

  在这一书中,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大量阐述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语言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另类思考。阅后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所描绘的语境里。透过文字,我在共鸣的同时进一步感悟着作者的心灵,为之打动。站在教育的圈子里,看整个世界,我们心怀教育者的真诚,担负教育者的责任,世界在我们眼里,缩成了一道风景。为了这美丽的风景,我们才对教育如此痴迷、寄予厚望。

  书中阐述了许多理论知识,提升了我的理论学习。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这段时期幼儿的相应语言能力将得到怎样的发展,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掌握语言的关键,幼儿的一切活动都是教育,作为老师必须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注重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使其语言能力在良好语言训练和培养中健康成长。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础,幼儿生活的各方面与幼儿的语言教育息息相关。贯穿幼儿一切活动都是教育这个理念,因此我们不光着重集体语言教育活动,而应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儿来园、饭前、饭后等分散时间,或者区域活动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和幼儿进行交谈。鼓励幼儿多和小朋友交流,多和家长联系,多带孩子外出郊游,丰富孩子的视野,也就是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基础。

  此外,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例如:在进餐时,教幼儿说出菜谱的名称,读书时简单说出故事、进区活动说出内容等。教师还应利用师生间交往,有意提供示范,通过动画让幼儿观察、学习、模仿。通过师生间、小朋友间交往,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在幼儿时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应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教育是一门陶醉的艺术;教育是一曲激昂的乐章;教育是打开心智之门的金钥匙;教育是塑造灵魂之窍的雕刻刀。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高尚的人在对话,读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书,完全有此功效,在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去进行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读后感2

  如何上好一节语言课是我一直有所困惑的事情,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最近我仔细的阅读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深,使我认识到自己*时在语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认识到自己在语言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对我的帮助很大。

  语言是逻辑的基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多学一种语言思维就复杂一倍。因此语言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兴趣。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顺利地发展

  书上通过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环境材料、领域渗透、日常生活、发展评价七个方面的内容向我们介绍了教师应该如的.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由于书上介绍的范围很广,我就专门针对我读了该书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两方面内容,来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书上指出语言教育可细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听说游戏活动则是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而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目的是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智慧,其次再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教学就是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并让他们学会讲这些故事和儿歌。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语言教育教学理念,幼儿的语言是靠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把自己原有的经验转化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我认为为了快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许多老师应该对正确的开展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以及早期阅读活动花些心思。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就是我这次看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后的一些感想,我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使自己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有所提高。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3篇(扩展7)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教你怎样做人的一本书《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哈桑是一个长着兔唇的男孩,他善良、诚实、很单纯,他*打得很好,还很会追风筝。阿米尔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没有责任感的人,但写故事写的很好。在一次追风筝比赛时,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的风筝被别的孩子打了。因为害怕,阿米尔没有帮助哈桑。阿米尔害怕哈桑知道自己没有帮助他,害怕哈桑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后来诬陷哈桑,逼走了他。阿米尔一直感到自责,感到对不起哈桑,感到自己是一个坏人。

  因为战乱,阿米尔和爸爸一起逃亡到美国。在美国阿米尔结婚,爸爸去世。后来,在阿米尔爸爸的朋友拉辛汗的"告知和劝说下,阿米尔知道了哈桑和自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帮助哈桑的儿子(也是阿米尔的侄子)为了让自己从新做回一个好人,阿米尔决定回到故乡。经过种种磨难阿米尔救出索拉博,并把他带回到美国。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做人要做正直、善良、诚实的人,不然你的一生都会生活在痛苦中。只有做一个好人你才能快乐。

推荐访问:读后感 人格 儿童 《儿童人格教育》读后感3篇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1 《儿童的人格教育》优秀读后感100字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