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1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写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集合了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我们正心修生,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4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1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写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集合了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我们正心修生,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的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能坚强的"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
《菜根谭》这本书分为前集和后集,其中我最喜欢的的一则是: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功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则告诉了我,如果自己对别人有所恩惠,切不可念念在心,计较回报,长此以往只会加重自己的名利之心。相反,对别人的恩情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自己犯的错,要时时刻刻以此为鉴,改过自新。别人犯错时,如果你不断指责并不能让他改正已犯的错误,相反只能使他对你产生怨恨,而当你为他辩护,他则会反过来检讨自己,积极的修正错误。
阅读《菜根谭》,能让你从容的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时刻拥有一份内心的*静与安宁,对人生有新的体味,对心智也有一个新的提升。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阅读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1)
——菜根谭的读后感3篇
菜根谭的读后感1
有句话叫:“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菜根谭》是我国古代学者洪应明所撰写的一部关于人生体验的奇书。
记得妈妈给我买得那一天晚上,由于缺乏亲身体会,我还以为《菜根谭》就像人们所说的天书一样难以理解。但在我认真阅读以后才知道,这真的是一本教育意义深刻的书。上面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它把我引入了一个新天地。从我阅读得第一天起,我就把它当成了最好的朋友。
而里面的故事更是让你如痴如醉,回味无穷。里面有名扬千古、无欲则钢的王安石;有两袖清风的于谦;有铁面无私的青天包拯……他们的清正廉明是我久久不能忘记的。里面还有人人皆知的磨杵成针、凿壁偷光、孟母三迁……它们都是鼓励我前进的航标灯。
看了这本书会让你感悟人生,拥有赤情侠心,还能让你返朴归真。作为一名小学生,你难道不应该阅读这本书吗?
从《菜根谭》的开始,经历了几百年世事沧桑,但《菜根谭》将永远谱写着它那永垂不朽的文化。正如学者洪应明所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菜根谭的读后感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我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我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的读后感3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封建社会中人读此书,可以远避祸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闲逸。今天,时代的发展很迅速,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名利观都有了一些改变,读此书仍受一些启迪,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开导自己,怎样看待人生百态和自然万物。天人一体,天人相应这点古今是相同的,我们既要读书,领会书中要旨,又不能拘泥于书,被书遮掩了耳目,要学用惟时,就像书中所说的: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
涉世无段圆滑机趣,乃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人心虚,义理来居;人心实,物欲莫入。鸿蒙未辟便分了阴阳,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经世有个一分为二的态度,有个瞻前顾后的眼光,有个大肚能容的雅量,有个得失互转的思想,心乐,便是个福地天堂。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2)
——菜根谭读后感700字
菜根谭读后感700字1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菜根谭》本书融汇了儒家自强不息、佛家宽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深得广大读者的喜欢。恰逢学校领导布置老师每月摘录两篇读书笔记,我就捧起此书细细品读了一番并摘录了期间的12篇,感觉收获颇多,读后心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想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近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3)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1
读《菜根谭》,我受益匪浅。它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智慧书。有时,书里一句简单的话,给我带来了足足几天的思考与感动。它用散文诗化的手法从从修养,处事,学习,心境等方面给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作了积极的指引。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出世的思想,所以品读《菜根谭》,让我在体悟人生的真谛时,也让我对*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了进有进一步的深化。
在《菜根谭》的五大章内容里,我最喜欢它提升心境的诗句。一行“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过疏竹,风停而竹不留声”,我的思绪在这唯美字句间飞扬:大雁飞过寒潭,不会留下痕迹;风从稀疏的林子里穿过,声音却不会因此而停留。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光明,也绝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误而毁灭,得与失往往只有一瞬间,如果难以承受考验,我们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会立刻倒下。读到那句熟悉的“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别有一番感受。大学之前是为了考试而盲目背诵,而今天它却深深地撞击了我的心扉。*静处事,冷眼观事,不以物喜,不以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有力的心里基石。
其次,使我感兴趣的要数它关于充满禅意关于佛学的`领悟了。它推从的*淡是真,一切随缘,返璞归真,清心寡欲等,这些,对于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极有帮助的。紧张的生活导致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人们放纵了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权衡好现实理想的关系,能够在忙碌的时候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空想的时候能够多思考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之中了。如果我们能够“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静;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那么我们就不会遭遇如此多的苦难了。
“人生贵在随缘,一切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切随缘,真正实施起来却大相径庭了,为了达到目标,有时宁可扭曲自己的想法,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出错误的行为,又用错误的行为继续错误的理论,自己还会沾沾自喜,执迷不悟。
《菜根谭》关于为人处事的知识方面也给予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一点上,它主要继承了《论语》的中庸思想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也即方圆出世。它提倡我们宽容,谦和,退让以及帮助和理解等等。它甚至完全推崇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的道理,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隐藏自己的有点长处,宁可有理也饶人等等,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做法是否过于保守了呢?如果每个人都不偏不倚,那还指望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矛盾里进步,每一个公民在不断的受挫之中取得进步么?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菜根谭》关于中庸思想的倡导,过分的中庸毫无意义,就我个人而言,和出风头闹事一样愚昧。
翻阅《菜根谭》,我愚昧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感化,在辩证思考与理性批判中,我成长着。我把它置于床前,利用每天睡眠之前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读,执笔做一些小小的摘抄,尽情的享受这样的读书时光。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4)
——菜根谭读书心得10篇
菜根谭读书心得1
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心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上至治国、*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处世之道,先在于为人,后显于行事。《菜根谭》以简练明隽,兼采雅俗的文字,如云端之飞鸟,似清溪之流水,让我们在陶醉于其间之时,留以人无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灵上的洗涤。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菜根谭》用最赋予生命的言语,向芸芸众生阐释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万千智慧。
修身,乃人之始也。书中有言: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生命的底限与高度,在于生,在于立。唯有生存,万物方可拥有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直立,万物才能顶天立地,尊严地追求更高的境界。善待
周围的事物,善待生活中的你我,以一颗质朴的善心去看待世间的一草一木,去享受人与人之间纯美的情感,一个人才能树立起敢为天下担当的气概,去承担天下为公的责任。
养性,人之升华也。“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这更是一种崭新的境界。“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生活并不缺少喧嚣浮华,我们所缺少的,是漫漫红尘中,那一份心灵的淡定与坚持。现代社会,处处弥漫着物质财富的欲望和地位名望的渴求。忙碌的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吧!*静喧哗的灵魂,回首曾经的过去;放下沉重的负担,重新定位未来的道路。在利欲熏心的社会中要想在心中独留一份清新,糊涂中则必须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人生需要寂寞。独守一份宁静,甘受一份寂寞,却是新的人生启程。
正确地对待世间万物,自古是人们的最高追求。“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天地之间最妙之境,非荣华富贵,非*厚禄,亦非梦想成真。自然万物之所美,入之以眼,感之以肤,悟之以心。此刻的美丽,定然不是最美的。但是如果我们保持一颗感悟的心,一颗真诚的心,一颗享受美的心,我们就能在大千世界中领略到无尽的美,享受更迷人的美。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不单单的是一种觉悟,心头
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今夜,再坐灯旁,用心来品味那一份人生的表白。
菜根谭读书心得2
我很庆幸大学这几年看了几本书,可惜教材没看好,所以说到学习,我不得不惭愧,一脸难过。后悔已经晚了,但是我的坏习惯很难改变。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压力下爱上了《菜根谭》,于是赶紧换掉了之前的床头书。越看越觉得有趣,舍不得放下。然而,由于考试的压力,我不得不抽出时间来享受一下。《菜根谭》是学生用书,当然只能慢慢看。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古代这样的书太多了,因为*人,尤其是古人,特别注重自省,要求“我住三省,我住自己身”,做人很重要。在众多的书籍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籍是很难穷尽的。
比如儒家《中庸》,其实早就有人说《中庸》要求人不要走极端,不是一边倒,但它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孙子兵法和后世的求索之术都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没有好坏之分的书。但是,有些人坚持用一些阴谋来拿定主意,把别人当成地狱。这恐怕已经不稀罕了。
那些企业的老板把这些书当宝贝,花大价钱去听国学讲座,就是为了赚钱更好的修身养性。至于那些有幸听了那些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的人,很难让人信服,但还是有很多人热情高涨,离修养越来越远。
《菜根谭》不好说,全是儒释道。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禅意也贯穿其中。这样的书也有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啃其菜根。
就生活而言,如果你读到“人的缺点,就应该把它弯成裂缝;如果是暴力的,那就是又短又短。人是固执的,要善于教学;生气生病,就是固执。”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机智的弥补别人的缺点。然而,当有争议和冲突时,人们往往喜欢取笑别人的缺点。用短暂的攻击来暴露对方的缺点并不少见。
当然,人也有固执的时候,尤其是年少年老的时候。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容易固执。当他们老了,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的时候,也容易固执,越老越容易固执。学生的顽固错误必须受到老师的愤怒指责和批评。至少我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但是结果不理想。好的引导对固执的老人和没有经验的青少年是对的。但是,缝完之后,舌头和舌头有了争执,或者遇到一个没有道理的人,就偷偷告诉自己,不能短视,不能固执。那就是智慧。
再比如读“害人之心不可少,防人之心不可少。这个戒指不小心;被人欺骗总比被别人欺骗好。这个警察伤害了督察。第二语言共存很聪明,很有朝气。虽然大家都希望时代的人是善良的,但那时候绝对有可能。所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颗防御的心。毕竟最美的是人性,最邪恶的是人性。所以,善良的人需要提防别人,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被忽悠,后半句明显有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不需要被欺骗
再比如读书:“君子要洗眼,小心不动心。”无论发生什么,他都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仔细观察。不要轻易发火。否则,他不会解决问题,而是取自己的姓。社会再复杂,一个人的内心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双冰冷的眼睛更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们来说,有勇气草率行事并理解“艰苦的战斗”是明智的。
书中有无数美好的东西,美好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人际交往。但是,读者在一本书里喜欢什么或感觉到什么警醒,是与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相一致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偏好。
在谈论生活和与人打交道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几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人的情感大部分是在需要和被需要中产生的。当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的,可以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然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很容易产生快乐的感觉
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菜根谭读书心得3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书心得4
读《菜根谭》,我受益匪浅。它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智慧书。有时,书里一句简单的话,给我带来了足足几天的思考与感动。它用散文诗化的手法从从修养,处事,学习,心境等方面给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作了积极的指引。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出世的思想,所以品读《菜根谭》,让我在体悟人生的真谛时,也让我对*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了进有进一步的深化。
在《菜根谭》的五大章内容里,我最喜欢它提升心境的诗句。一行“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过疏竹,风停而竹不留声”,我的思绪在这唯美字句间飞扬:大雁飞过寒潭,不会留下痕迹;风从稀疏的林子里穿过,声音却不会因此而停留。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光明,也绝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误而毁灭,得与失往往只有一瞬间,如果难以承受考验,我们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会立刻倒下。读到那句熟悉的“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别有一番感受。大学之前是为了考试而盲目背诵,而今天它却深深地撞击了我的心扉。*静处事,冷眼观事,不以物喜,不以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有力的心里基石。
其次,使我感兴趣的要数它关于充满禅意关于佛学的领悟了。它推从的*淡是真,一切随缘,返璞归真,清心寡欲等,这些,对于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极有帮助的。紧张的生活导致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人们放纵了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权衡好现实理想的关系,能够在忙碌的时候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空想的时候能够多思考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之中了。如果我们能够“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静;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那么我们就不会遭遇如此多的苦难了。
“人生贵在随缘,一切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切随缘,真正实施起来却大相径庭了,为了达到目标,有时宁可扭曲自己的想法,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出错误的行为,又用错误的行为继续错误的理论,自己还会沾沾自喜,执迷不悟。
《菜根谭》关于为人处事的知识方面也给予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一点上,它主要继承了《论语》的中庸思想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也即方圆出世。它提倡我们宽容,谦和,退让以及帮助和理解等等。它甚至完全推崇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的道理,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隐藏自己的有点长处,宁可有理也饶人等等,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做法是否过于保守了呢?如果每个人都不偏不倚,那还指望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矛盾里进步,每一个公民在不断的受挫之中取得进步么?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菜根谭》关于中庸思想的倡导,过分的中庸毫无意义,就我个人而言,和出风头闹事一样愚昧。
翻阅《菜根谭》,我愚昧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感化,在辩证思考与理性批判中,我成长着。我把它置于床前,利用每天睡眠之前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读,执笔做一些小小的摘抄,尽情的享受这样的读书时光。
菜根谭读书心得5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资料。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凡超脱的生活梦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十分强的教育意义。
过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我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本事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此刻,我明白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凡,然而我的精神应当是欢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欢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仅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欢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坚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应对生活,应对工作,应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期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书心得6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坚持喜悦的心境,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坚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
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所以,我们应当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欢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读书心得7
我很庆幸大学这几年看了几本书,可惜教材没看好,所以说到学习,我不得不惭愧,一脸难过。后悔已经晚了,但是我的坏习惯很难改变。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压力下爱上了《菜根谭》,于是赶紧换掉了之前的床头书。越看越觉得有趣,舍不得放下。然而,由于考试的压力,我不得不抽出时间来享受一下。《菜根谭》是学生用书,当然只能慢慢看。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古代这样的书太多了,因为*人,尤其是古人,特别注重自省,要求“我住三省,我住自己身”,做人很重要。在众多的书籍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籍是很难穷尽的。
比如儒家《中庸》,其实早就有人说《中庸》要求人不要走极端,不是一边倒,但它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孙子兵法和后世的求索之术都是从中发展出来的,没有好坏之分的书。但是,有些人坚持用一些阴谋来拿定主意,把别人当成地狱。这恐怕已经不稀罕了。
那些企业的老板把这些书当宝贝,花大价钱去听国学讲座,就是为了赚钱更好的修身养性。至于那些有幸听了那些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的人,很难让人信服,但还是有很多人热情高涨,离修养越来越远。
《菜根谭》不好说,全是儒释道。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禅意也贯穿其中。这样的书也有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啃其菜根。
就生活而言,如果你读到“人的缺点,就应该把它弯成裂缝;如果是暴力的,那就是又短又短。人是固执的,要善于教学;生气生病,就是固执。”每个人都有缺点,要机智的弥补别人的缺点。然而,当有争议和冲突时,人们往往喜欢取笑别人的缺点。用短暂的攻击来暴露对方的缺点并不少见。
当然,人也有固执的时候,尤其是年少年老的时候。他们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容易固执。当他们老了,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的时候,也容易固执,越老越容易固执。学生的顽固错误必须受到老师的愤怒指责和批评。至少我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但是结果不理想。好的引导对固执的老人和没有经验的青少年是对的。但是,缝完之后,舌头和舌头有了争执,或者遇到一个没有道理的人,就偷偷告诉自己,不能短视,不能固执。那就是智慧。
再比如读“害人之心不可少,防人之心不可少。这个戒指不小心;被人欺骗总比被别人欺骗好。这个警察伤害了督察。第二语言共存很聪明,很有朝气。虽然大家都希望时代的人是善良的,但那时候绝对有可能。所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颗防御的心。毕竟最美的是人性,最邪恶的是人性。所以,善良的人需要提防别人,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被忽悠,后半句明显有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不需要被欺骗
再比如读书:“君子要洗眼,小心不动心。”无论发生什么,他都需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仔细观察。不要轻易发火。否则,他不会解决问题,而是取自己的姓。社会再复杂,一个人的内心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双冰冷的眼睛更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们来说,有勇气草率行事并理解“艰苦的战斗”是明智的。
书中有无数美好的东西,美好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人际交往。但是,读者在一本书里喜欢什么或感觉到什么警醒,是与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相一致的,当然也有不同的偏好。
在谈论生活和与人打交道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几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人的情感大部分是在需要和被需要中产生的。当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的,可以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然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很容易产生快乐的感觉
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菜根谭读书心得8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冲刷、洗礼,留下一颗瑰丽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评价这本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乍一看这本书,感觉都是一些常见的经常听的建议,但经过仔细阅读,让我越来越着迷,这些道理往往被我们*时忽视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尝就有它的独特。
这是古往今来前人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例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由于他善于出谋划策,这最终使他成为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获得了千古一帝的称号。
楚怀王死在异乡也因为不听屈原的劝告,置屈原的劝告于不顾,最后陷入了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成功与失败的对比,这无疑是对这句名言最好的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劝我们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轻易展示自己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锋芒,只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还把话说了出来,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你说杨修聪明?他很聪明,但是他为什么会死呢?这是他的愚蠢,因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却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只是觉得自作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因为他不知道才招妒。
因此,智慧似乎是愚蠢的,伟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们从生活的规则中吸取教训。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流传千古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变化的人生哲理,充满诗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人生准则。
菜根谭读书心得9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菜根谭读书心得10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5)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3篇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1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_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2
《菜根谭》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洪应明,是一套完整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系的经典之作。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注释,辅以新解,规整为处世篇、修持篇、养身篇和闲适篇,各篇章自有小节六十到八十不等,在此分享摘抄及感悟。
1、“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一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则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闲时吃紧,忙里悠闲,我们也常说未雨绸缪,忙里偷闲,大抵是一个意思,闲时不能一味放任自己蹉跎岁月,要保持一定危机感,去学习去储备知识和能力,忙时,也要停下来小憩一会,听曲品茶、观鱼赏花、煲剧撸猫亦或涮个火锅都未尝不可。
2、“栽花种竹,心境无我: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栽花种竹对于多数人而言并不难,但能在养花护竹的过程中,摒弃俗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怕是很难。我现在能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衡欲望,避免沦为欲望的奴隶。在这联想到李子柒,她在视频中呈现的物我两忘的生活打动了无数陷在格子间的社畜们,我也是社畜之一,转念一想,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颜色,大可不必通过否定某种生活去追捧另一种生活,关键是人,人有趣,不困于俗欲,即使是单一的调色板,也能画出乐趣来。
3、“真诚为人,圆转涉世: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活成事事皆虚的花子,还是毫无情趣的木人,全凭个人品性。在生活中,也许是自己本身缺少了点情趣,就偏爱灵动有趣的人,与油嘴滑舌之人不同,有趣之人具有真性情,并能真诚待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多去结交有趣之人吧,他们总能给你带来欢喜,让你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美。
《菜根谭》推荐给你,床头读本,闲时忙时,随意翻上几页,品上几段,可细品可泛读。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3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下,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颗。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自古以来多少前人成功与失败所得到的结论,就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因他能够进忠言,最后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开创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号。(而楚怀王客死异乡的收场也终因其不能听进忠言,无视屈原的忠言,最后落得客死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相比可以说是成与败的对比,无疑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名言的最好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在劝戒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锋芒过露,只会招人嫉妒,因为树大招风。杨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为聪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却又到处宣扬,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说杨修聪明吗?他确实聪明,但是又为何会死呢?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却猜不透曹操的为人性格。曹操内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为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这个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准则。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6)
——菜根谭读后感10篇
菜根谭读后感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菜根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菜根谭读后感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读后感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我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我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读后感3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初看此书,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这些道理在*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让人涉足于世,顿感轻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为人做事能视荣辱如花开花落般*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和、淡泊自然。现今的我们有时候感觉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看来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可心态*和,恬然自得,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警世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诸君心态*和,笑看人生吧!
菜根谭读后感4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读后感5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我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我、改变自我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后感6
这本书我看过两遍,第一遍是在大学的时候,有个比我低一级的安徽籍师弟推荐给我看的,那是20xx年。我和那位师弟谈的颇来,他的思想挺有深度的,我们会偶尔地聊聊天,谈人生谈理想。某次,他说,师兄,我给你推荐两本书,我觉得很值得看看,其一就是《菜根谭》,其二是曾国藩的传记。当时这两本书都看了,曾国藩的传记在图书馆借的,版本不是很好,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等遇到好的版本,曾国藩还是需要重新读读的。那位师弟本科毕业去美国留学了,读完了硕士现在读博士。他现在还会每个月把他在美国的感悟和经历写一写,挺好的。第二次看这本书是去年了,买了一本,放在床头,没事就翻一翻,获益很多。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对我的性格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书是唐德刚写的《胡适口述自传》。这两本都使我改掉了性格里的急性子和比较苛刻的部分,教会我更加淡定从容和更加包容的品质。虽然,我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我还在努力。这本书也许还需要再多看看。因此很想推荐给大家看看。这本书中都是一些几乎没有逻辑不连贯的一些人生哲思。下面就挑选几句和大家分享吧。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在书中是在比较靠后的地方,但是我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因为这句话即使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你也一定在别的地方看到过。还有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句子。它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强调一种态度——冷眼旁观。生活上或是工作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与其整天抱怨懊恼,真是不如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去接受,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冷眼旁观的沉静。我是不太喜欢让自己的情绪随着生活中的琐事而改变,我追求一种内心的*静,不喜欢自己处于一种大喜大悲的状态,我讨厌那种情绪像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那不仅于事无补,还很有害健康。记得20xx年时,高三班会有位同学在班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就算是跌倒也好豪迈的笑”。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姿态。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这句话是在教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与老子的那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是一个意思。《菜根谭》的这句话我觉得说的更具体,在我们得意的时候别轻易忘形,因为太多的人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所以他建议我们早回首,这一点其实我不太认同,因为我觉得这稍微有点悲观,我们只需要在胜利的时候继续保持冷静,及时认清形势,应该还是可以的。后半句则是说在失败的时候或许还会转败为胜呢,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这一点是我觉得很有道理的。对于我现在读研究生而言,其实五六年,甚至是六七年而言,做的实验何止千百个,只要有十个实验成功了,那我也就顺利毕业了。说的通俗一点,其实我们这一辈子,机会有很多,错失一两个机会有算的了什么呢?甚至,只要你抓住一两个机会,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我总觉得,失败教给我们的东西更多。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衍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成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这让我想起来了流行很久了的两个词“靠谱与不靠谱”,做一个靠谱的人就要事事靠谱,只要你有一件事情不靠谱就会被说为不靠谱,这样子做一个靠谱的人何其难啊!顺着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于朋友和家人,也许我们该多一点包容,允许周围的人犯一些错误,只要次数不多,不是很严重,我觉得是可以原谅的。不然的话,那就没法和别人交往了。就我引述的这句话,总的来说我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他提倡君子尽量保持沉默和不要轻易浮躁,宁可做一些笨拙且保险的事情,也不要冒险取巧。这让我想起来了高中数学老师的那句话“吃亏在于不老实”。在拙与巧之间,大家自己取舍吧。
之前我以为《菜根谭》是一本禅学意味很浓的书,但是我刚才看书的编者序言,说这本书是融合儒、释、道三家的行为处事道理。不过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的是关于禅学的句子,比如刚才我介绍的第一句话,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对于第二句和第三句,我就会有点异议,因为我觉得有点悲观和保守。忍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原本还准备多介绍几句我喜欢的句子的,但是我不想把一篇读后感写的太多冗长,我们讲求的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你们大概看看喜不喜欢这本书,而不是可以给你讲一本书。
《菜根谭》的隐喻是“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什么意思呢?咬菜根好比是很枯燥很落寞的生活,如果在那样的状态里你都扛得住,那么你就可以应对很多其他事情了。有点逆境出人才的意思。我自己不喜欢太热闹和太复杂的生活,总觉得那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我们没必要刻意去咬菜根,但是我们得具备咬菜根的能力。
菜根谭读后感7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大意: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的。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把好处让三分给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人在世间行走,难免会遇坎难,当坎难过不去的时候,常会用“退一步海阔天空”来慰人慰已,但常人往往是想到而难以做到。只有意志坚定、独有风骨的人,才会面对现实,不畏缩,不退后,最终突破难关。古之蔺相如虽位在廉颇之上,不与之相争。当廉颇扬言说: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时,蔺相如不愿与他争位次高下,出门时远远看见廉颇,就调转车子避开他。当蔺相如的门客不理解要离开时,蔺相如挽留他们说: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现在如果两虎相争,势必两败俱伤。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也正是因为蔺相如以国为重,以退为进,以让为先,才演绎出将相和这千古流传之美名,也才有负荆请罪之典故。
极具盛名的李嘉城可以说是当今时代“退一步、让三分”的典范,据说李嘉城每次去谈生意时,都非常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磋商,可以说是分毫计较,然而在生意谈成时,他却让利给对方,大大出乎对方的意料。由于他把好处与合作方分享,找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成为首富。李嘉诚固然是名人,离我们很远,在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人。
我以前曾与一位长者共事,他非常的稳重厚道,工作能力也非常强,考虑问题也很周密,工作上遇有急难之事,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们接受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时,时间紧任务重出了问题政治影响大,但是在人力、物资等多方面都出现很大的空缺。这个时候这位长者主动找到我,出谋划策、多方调配资源,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工作。在总结评比会上,大家一致推选他为先进,但他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最后也没有接受先进的称号。像他们这样真正能做到把到手的名利拱手相让的人才会福泽极具盛名的李嘉城可以说是当今时代“退一步、让三分”的典范,据说李嘉城每次去谈生意时,都非常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磋商,可以说是分毫计较,然而在生意谈成时,他却让利给对方,大大出乎对方的意料。由于他把好处与合作方分享,找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成为首富。李嘉诚固然是名人,离我们很远,在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人。我以前曾与一位长者共事,他非常的稳重厚道,工作能力也非常强,考虑问题也很周密,工作上遇有急难之事,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们接受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时,时间紧任务重出了问题政治影响大,但是在人力、物资等多方面都出现很大的空缺。这个时候这位长者主动找到我,出谋划策、多方调配资源,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工作。在总结评比会上,大家一致推选他为先进,但他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最后也没有接受先进的称号。像他们这样真正能做到把到手的名利拱手相让的人才会福泽久远。
相较之下,反躬自省,我在“退一步、让三分”的处世之学方面还没有做到,总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心态去面对,从没有想过退一步会怎样。在面对荣誉时也常会动心,常会以此为荣耀而夸夸自谈。追根溯源还是心里有个小“我”在作怪,“我”心太重则不愿退一步,凡事都要争个分明;“我”心太重则不愿让三分,把取得的名利与大家分享;“我”心太重则会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心太重则使自己陷于贪欲不能自拔。对治“我”心最要紧的还是要从小事开始舍“我”,比如说以前我给人家的讲课课件都是只读版,而现在把对方当做自己想,如果自己拥有了这份课件,我会减少查阅相关资料的时间,对我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因此我想拥有一份可修改的课件原版,这样想就可以逐渐对治小“我”了。
我想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去对治,就能逐渐养成退步礼让的习惯,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扩大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厚重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下,反躬自省,我在“退一步、让三分”的处世之学方面还没有做到,总是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心态去面对,从没有想过退一步会怎样。在面对荣誉时也常会动心,常会以此为荣耀而夸夸自谈。追根溯源还是心里有个小“我”在作怪,“我”心太重则不愿退一步,凡事都要争个分明;“我”心太重则不愿让三分,把取得的名利与大家分享;“我”心太重则会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心太重则使自己陷于贪欲不能自拔。对治“我”心最要紧的还是要从小事开始舍“我”,比如说以前我给人家的讲课课件都是只读版,而现在把对方当做自己想,如果自己拥有了这份课件,我会减少查阅相关资料的时间,对我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因此我想拥有一份可修改的课件原版。这样想就可以逐渐对治小“我”了。我想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去对治,就能逐渐养成退步礼让的习惯,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扩大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厚重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菜根谭读后感8
偶然之间,我遇见了洪应明先生写的《菜根谭》,就像沙滩上玩耍的小孩偶拾得一明珠。菜根谭,这样低调的名字却蕴含着深刻的真理——谭者,谈也。或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是用菜根喻人生之根本。只有根基稳了,人生才会有价值。
假期里,在这个像按下了快进键的小城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在互联网上快速的浏览各种信息以获取琐碎的知识,是《菜根谭》让我“慢”下来,走出“一目十行”的快节奏。因为它是文言文体裁,在读时不得不慢下来翻译一遍,在这样逐字逐句反复翻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慢阅读的好处——慢下来才有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再者,洪应明先生写的可谓句句金言。读书其实是获得知识的最快捷径,我在读《菜根谭》中,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我着迷其中,一遍又一遍念着晦涩的文言文……
《菜根谭》中提到“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意思是做人要超凡脱俗,但是不要有故意违反世俗人情的心思,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做事要顺应时局,不能有一点刻意的趋炎附势的想法。在读到这句话之前我以为“脱俗”与“应世”是对立的,现在才懂得“脱俗”是指内心高的素质和涵养而不是主观意识的摆脱世俗,它是一种从容;如果刻意标榜自己的清高是比世俗更低级的。真正懂的出世的人更懂得入世。这让我想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利万物而不争。”我想,人最好的德行应该就像水一样养育万物,却没有与万物去争夺。修德是人的根基,人的素质和涵养提高了才能更从容面对生活的苟且。
洪应明先生又提到“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反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意思是,古人闲适之时,今人却忙忙碌碌过了一生。古人实受之时,今人又恍恍惚惚虚度一生。总是沉溺于虚空,追逐妄想。看不破自身,认不清时事。闲的是什么?忙的是什么?看破什么?认清什么?这是我初读时的疑问,也是我着迷于此的原因之一——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往往比别人直接告诉你的更深刻。这句话是洪应明先生对明朝中后期奢靡享乐的社会现象的感叹,同时也适用于现代,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看破虚幻的欲望,认清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享受生命。停下逐妄的脚步,看看自己拥有的,珍惜眼前。毕竟房子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但舒适便好;钱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但够用就好。一昧去追求换房换车换名牌就容易忽略父母家庭孩子朋友,有些东西失去了便不可挽回,徒留遗憾。
很多道理是身边的人不能告诉你的,在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下,我们需要从大量阅读中获得。“少壮者,事事当用意尔意反轻徒泛泛作水中凫而已,何以振云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为辕下驹而已,何以脱缰锁之身?”(翮,鸟羽根也,泛指鸟翅膀)你品,你细品。我们现在是不是有“当用意而意反轻”的情况。还记得*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吗?我们青少年就应当有鸿鹄之志,有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有奋斗拼搏的勇气!而不是*静的像吹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失血于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为巢于幕上,可怜燕燕之偷安。意思就是说:把自己的鲜血流在了酒杯中,猩猩嗜酒真令人可笑;为贪一时安逸把自己的窝搭在人的帐幔之上,燕子的苟且偷安真是可怜。青少年应当时刻有危机感,大的方面:当今世界仍不和*,发展靠青年,我们自己要发展要拼搏,国家大业才能完成。小的方面:大多数人都有中年危机,这最是要钱的时候,很多人会后悔青年没奋斗或没攒钱,现在我们就要把专业学精,工作后管理好金钱,但学习只是大学的冰山一角,很多人脉关系,口才,修养都是从大学积攒的。
闲暇之余,我还是会细细读几页《菜根谭》即使重复也不觉乏味,因为不同时期读同一句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不一定要有多么深刻的感悟,只求*静心灵,拨开云雾。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也可以看看《菜根谭》得到自己的理解。
最后,我想将洪应明先生的这句话分享给大家——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猛然转念哉!转变的是思想,改变的是人的修养境界。每个人都有积攒财货的方法,何不把它用于积攒学问,要知道知识是通往财富的重要桥梁。像经商需要营销策略要有金融知识,一份轻松的工作需要经过专业考核。让我们以积财货之心积学问,重视阅读。
菜根谭读后感9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凡而不*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后感10
欣喜的是大学这几年读了几本书,但遗憾的是没有好好读教材,于是说到学习就只好灰头土脸,一脸懊丧的表情,悔之晚矣,但又恶习难改。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重压下又喜欢上了《菜根谭》,于是迅速的取代了我的前一本床头读物,越读越觉得书中妙趣横生,不忍放手,但迫于考试的重棒只好忙里偷闲不能尽兴,《菜根谭》既是一本修生之书,当然只能慢慢读,人生嘛像极了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这样的书在*古代太多了,因为*人特别是古人特别强调内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将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烟海的书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难以穷尽。如儒家的《中庸》,其实说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极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后世的兵法和谋术就是里面发展而来的,书本无好坏,但有人硬要用些阴谋阳谋,视他人为地狱,这样的恐怕也不再少数。那些企业的老板们对这些书奉为珍宝,花着大价钱去国学讲座,就为更好的修身求财。至于有幸曾听了那些贩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难以服人,但还是很多人热情不减,与修身越走越远就不用说了。
《菜根谭》一书难以说是哪一家之言,糅杂着儒释道三家的东西,里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同样禅宗的思想也贯穿其间,这样一本书同样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处世而言,如读到“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愤而疾之,是以顽济顽。”人都有短处,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婉转的替别人补救,但人有个毛病往往喜欢拿人家的短处来取乐,一旦有纷争冲突更是互相揭对方的短处,以短攻短一点都不少见。当然人都有顽固的时候,而且在年少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经世事,所以容易顽固,等到老了自以为经验很多,也容易顽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顽固。一个学生顽固的犯错老师肯定愤怒的责备和批评,至少我曾经那些老师都是这样的,但结果并不理想,善意的引导对顽固的老人和不经世事的少年才是对的。但缝以后有口舌之争,或碰到讲理讲不通的人,暗暗告诉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顽助顽,那才是智慧。
又如读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尽管人人都希望时间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时绝对可能的,因此有一颗善良的心,还得有防人之心,毕竟最美美不过人性,最恶恶不过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颗防人之心,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上当,而后半句明显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书上说的那样宁受人欺骗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当就可以了。
又如读到:“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不要动不动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无论社会怎么复杂,一个人心肠是不可少的,但是一双冷眼更不可少。我们要有拍案而起的胆量,还得懂“韧的战斗”,这才是明智之举。
书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更好的处世是为了更好的人际更好的沟通。但凡一本书内读者自己喜欢部分或觉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的,当然就有不同偏好。说道处世,与人打交道,就不该忽略几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数情绪都产生于需要和被需要当中,当我们需要被满足同时也被需要而且能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7)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1
选择《菜根谭》这本书作为本年度第5本书籍,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可能是与最近的心情及生活状态有关。这段时间有期待、苦涩、泪水、更有珍惜当下,活在当下,选择这本书也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内心吧,就是想沉淀*复一下心情。
这本书基本上来说人生、遇人、做事、感恩等。全部都是处事方式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引用古人经典事情来阐述和论证该观点。这样的人生大道理需要人去经历,光看书是不能深刻体会,反而容易使人感觉疲劳,乏味。这样的书籍可以看看,拓宽知识面,或者建立价值观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天天看这样的书籍。就好比人天天吃山珍野味,也会吃腻的,只有偶尔品尝一下才感觉那种香甜。读后感所以,这本书我并没有看完,有些书可以看完,有些看一半,这个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来看,经历了才会知道,虽然有感同身受这个词,但是这也是一个安慰人的词,任何人都不能去体会当事人的心情,也体会不到,同理心在这里不起作用,任何人对待同一事情会做出各种独自的见解,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对于他来说。
说到现在,突然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也是我看过的书最短的读后感把,不过还是有帮助的,我就是这么个人,我还是我,不管从基因的角度还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说。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2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近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3
《菜根谭》是明代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它勉励人们在*淡乏味的菜根中体验人生的滋味,进而充实自己,发愤图强。
《菜根谭》提倡“抱朴”,即有一颗朴素的赤子之心。要经得起各种考验“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特别提倡“家和万事兴”,没有“三纲五常”的死板说教,却可以处处感受到作者为保持家庭和谐而涌动的爱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功德,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学问”
菜根谭劝告人要脚踏实地。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有一股傻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需要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任天机。”
在处世方面,菜根谭主张处世应该高立一步,有一种大局观。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要求大家不要刻薄。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是一种觉悟,心有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是一双透视人间的慧眼,在他那份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鞭策下,必有新的体会。
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遮住眼睛,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的到极大地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关于菜根谭的读后感4
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上至治国、*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处世之道,先在于为人,后显于行事。《菜根谭》以简练明隽,兼采雅俗的文字,如云端之飞鸟,似清溪之流水,让我们在陶醉于其间之时,留以人无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灵上的洗涤。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菜根谭》用最赋予生命的言语,向芸芸众生阐释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万千智慧。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8)
——洪应明的《菜根谭》读后感
洪应明的《菜根谭》读后感1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教育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的读后感400字3篇(扩展9)
——菜根谭处世经典名句
菜根谭处世经典名句1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大意】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3、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大意】
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你若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指责;即使十次设计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会奖赏你,可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埋怨责难之声就会纷纷而至。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宁可保持沉默寡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都不随便说;尤其在做事方面,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能自作聪明。
4、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大意】
攲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因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过分美满。
5、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大意】
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6、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大意】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苦贫困的环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药物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都治好;反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良好环境中,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摆满了刀枪等*的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的路途。
7、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大意】
一个伪装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无恶不作的邪僻小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改变自己所操守的名节,他的品格还不如一个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8、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大意】
假如上天不给我许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又能对我如何呢?
9、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大意】
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嚣环境中还能保持*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10、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大意】
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以后的事情作一些准备,等到忙碌起来就会有受用不尽之感;当*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日后担任艰巨工作作些准备,等到艰巨工作一旦到来就会有应付自如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没有任何人看见的地方时,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坏事,如此才能使你在众人面前受到人们的尊敬。
11、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大意】
当你心中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的念头一产生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后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轻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12、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大意】
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1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大意】
清廉纯洁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有能当机立断的魄力,聪明睿智而又有不失于苟求的态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这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地甜,海产的鱼虾虽然淹在盐里却不过分地咸,一个人要能把持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作美德。
14、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大意】
追求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标准。
15、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大意】
在困苦时能坚持原则把握方向,当问题解决时自然能得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只有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有过分狂妄的言行,往往会因此而跟他人结下冤仇,种下日后发生祸患的悲剧根苗。
16、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大意】
当政治清明天下太*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应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民大众应宽严互用。
17、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大意】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18、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大意】
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19、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20、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大意】
为人处事以遇事都要让一步的态度才算是最高明的人,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的人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