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读本》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读了《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这本书。叶圣陶先生笔下文章优美,使人感慨万千。 这本书写的都是叶圣陶美丽的童话、诗歌和散文。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篇童话是《小黄猫的恋爱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读了《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这本书。叶圣陶先生笔下文章优美,使人感慨万千。
这本书写的都是叶圣陶美丽的童话、诗歌和散文。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篇童话是《小黄猫的恋爱故事》。
《小黄猫的恋爱故事》讲了一只小黄猫喜欢上了一只鹅,它们天天在一起愉快的玩耍。后来,鹅深深的爱上了小黄猫。小黄猫说爱它的洁白的羽毛、美丽的眼睛、头顶的鹅冠,鹅全部给了它。可是,鹅不见了。小黄猫疯狂的寻找。后来,鹅又出现了,跟小黄猫说它们还是做朋友好。这件事从此不了了之了。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小黄猫是代表了一些爱慕虚荣,贪婪索取的人,而它这种不好的品质被善良的鹅发现了,满足它的`欲望后离开了。这篇文章用童话来嘲讽现代人们的贪婪,无知。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1)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读后感400字3篇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读后感400字1
今天,我读了《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这本书。看了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到:‘‘爱,生趣和愉快’’是‘‘世界的精魂’’。在叶 老先生的文字里,我发现了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世界,以及对于人生的幻想、憧憬和动力。
这本书由42个长短不同的故事编成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聪明的野牛》。它讲的是一群野牛收到了城里的牛的邀请,于是野牛群选了一头最聪明的野牛去城里。
如果城里好的话就写一封信寄给野牛群,让它们搬到城里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如果城里不好的"话,它就回到野牛群去。那头聪明的野牛到了城里,发现人类给它们白吃白住,其实是要杀掉它们,吃它们的肉,于是聪明的野牛想了一个办法,准备带城里的牛逃出去,可是城里的牛对野牛说:“人手上有鞭子,我们不敢逃出去。”野牛想了想说:“要保卫自己的生命,我们就要勇敢起来,团结起来,我们往四面八方逃散,人类就不知道要追哪头牛了。”
最后它们终于逃离了城里,来到了自由的丛林里,过起了无忧无虑的野地生活。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眼前的舒适与满足,兴许就潜伏着一种危险。聪明的野牛有一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它对城里的牛说:“你们一定要住在房子吗?树林里的生活才痛快呢。你们不要以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生活,世界上都是咱们生活的地方。”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挑战,勇于创新,不要贪图享受安逸的生活。
我喜欢叶老先生写的这本书,它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索。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本书吗?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读后感400字2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难以忘怀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小学生叶圣陶读本》。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篇叶圣陶的佳篇名作,而然他让我觉得最有道理的一篇就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这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青石和小黑石在岸滩上已经有一年光景了,一天,青石觉得不耐烦了,对小黑石说:“唉,这里太安静了,在我们周围都有很多的小石子成为了珍珠,玛瑙,它们不都是去了城里的珠宝店吗?”
小黑石却不以为然,几天后,果然有一些工人把它们铲走,不过,小黑石却跌落在了草丛中。在城市里,有许多青石都被工人们和泥一起搅拌,最后,它成为了一条路上的一颗石头。许多年过去了在小青石上面,有很多人走过这条路,小青石为自己可以为别人奉献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件物品,它的性质是天生就稳定不动的,就像文中的青石,他最后成为了小路上的一部分,而它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因为,它帮助了大家,如果这一条路上缺了青石,可能人们走起路来就没有那么顺畅,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你乐于助人,心里就会比吃了蜂蜜还要甜。
青石是石头,珍珠,玛瑙也是石头,同样是石头,它们的待遇就不一样,如果你是石头,你愿意成为哪一种呢?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2)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读后感1
这本书花了我四五天的空余时间才把它看完的,这本《小学生叶圣陶读本》里有许多叶圣陶老爷爷的童话、散文、诗歌等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稻草人》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田野里立着一个稻草人,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 ,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田野里的一切情形他都尽收眼底。他亲眼看见老妇人的稻子被飞蛾吃的只剩下光杆,渔妇在寒冷的夜里捕鱼而无暇照顾自己病重的孩子,不仅心如刀割,可又无能为力。
通过稻草人的心灵和眼睛,叶圣陶描写出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农村的飘摇之态,同时也对劳动人民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这本《小学生叶圣陶读本》中的《小白船》、《鲤鱼的遇险》等故事我也喜欢。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品读这本书。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读后感2
这本书花了我四五天的空余时间才把它看完的,这本《小学生叶圣陶读本》里有许多叶圣陶老爷爷的童话、散文、诗歌等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稻草人》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田野里立着一个稻草人,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 ,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田野里的.一切情形他都尽收眼底。他亲眼看见老妇人的稻子被飞蛾吃的只剩下光杆,渔妇在寒冷的夜里捕鱼而无暇照顾自己病重的孩子,不仅心如刀割,可又无能为力。
通过稻草人的心灵和眼睛,叶圣陶描写出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农村的飘摇之态,同时也对劳动人民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这本《小学生叶圣陶读本》中的《小白船》、《鲤鱼的遇险》等故事我也喜欢。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品读这本书。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难以忘怀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小学生叶圣陶读本》。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篇叶圣陶的佳篇名作,而然他让我觉得最有道理的一篇就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这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青石和小黑石在岸滩上已经有一年光景了,一天,青石觉得不耐烦了,对小黑石说:“唉,这里太安静了,在我们周围都有很多的小石子成为了珍珠,玛瑙,它们不都是去了城里的珠宝店吗?”小黑石却不以为然,几天后,果然有一些工人把它们铲走,不过,小黑石却跌落在了草丛中。在城市里,有许多青石都被工人们和泥一起搅拌,最后,它成为了一条路上的一颗石头。许多年过去了在小青石上面,有很多人走过这条路,小青石为自己可以为别人奉献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件物品,它的性质是天生就稳定不动的`,就像文中的青石,他最后成为了小路上的一部分,而它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因为,它帮助了大家,如果这一条路上缺了青石,可能人们走起路来就没有那么顺畅,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你乐于助人,心里就会比吃了蜂蜜还要甜。
青石是石头,珍珠,玛瑙也是石头,同样是石头,它们的待遇就不一样,如果你是石头,你愿意成为哪一种呢?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3)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 (菁选3篇)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1
这本书花了我四五天的空余时间才把它看完的,这本《小学生叶圣陶读本》里有许多叶圣陶老爷爷的童话、散文、诗歌等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稻草人》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田野里立着一个稻草人,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田野里的一切情形他都尽收眼底。他亲眼看见老妇人的稻子被飞蛾吃的只剩下光杆,渔妇在寒冷的夜里捕鱼而无暇照顾自己病重的孩子,不仅心如刀割,可又无能为力。
通过稻草人的心灵和眼睛,叶圣陶描写出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农村的飘摇之态,同时也对劳动人民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这本《小学生叶圣陶读本》中的《小白船》、《鲤鱼的.遇险》等故事我也喜欢。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品读这本书。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2
寒假期间,我读了《小学生叶圣陶读本》这本书。叶圣陶先生笔下文章优美,使人感慨万千。
这本书写的都是叶圣陶美丽的童话、诗歌和散文。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篇童话是《小黄猫的恋爱故事》。
《小黄猫的恋爱故事》讲了一只小黄猫喜欢上了一只鹅,它们天天在一起愉快的玩耍。后来,鹅深深的爱上了小黄猫。小黄猫说爱它的洁白的羽毛、美丽的眼睛、头顶的鹅冠,鹅全部给了它。可是,鹅不见了。小黄猫疯狂的寻找。后来,鹅又出现了,跟小黄猫说它们还是做朋友好。这件事从此不了了之了。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小黄猫是代表了一些爱慕虚荣,贪婪索取的人,而它这种不好的品质被善良的鹅发现了,满足它的欲望后离开了。这篇文章用童话来嘲讽现代人们的贪婪,无知。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难以忘怀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小学生叶圣陶读本》。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篇叶圣陶的佳篇名作,而然他让我觉得最有道理的`一篇就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这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青石和小黑石在岸滩上已经有一年光景了,一天,青石觉得不耐烦了,对小黑石说:“唉,这里太安静了,在我们周围都有很多的小石子成为了珍珠,玛瑙,它们不都是去了城里的珠宝店吗?”小黑石却不以为然,几天后,果然有一些工人把它们铲走,不过,小黑石却跌落在了草丛中。在城市里,有许多青石都被工人们和泥一起搅拌,最后,它成为了一条路上的一颗石头。许多年过去了在小青石上面,有很多人走过这条路,小青石为自己可以为别人奉献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件物品,它的性质是天生就稳定不动的,就像文中的青石,他最后成为了小路上的一部分,而它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因为,它帮助了大家,如果这一条路上缺了青石,可能人们走起路来就没有那么顺畅,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你乐于助人,心里就会比吃了蜂蜜还要甜。
青石是石头,珍珠,玛瑙也是石头,同样是石头,它们的待遇就不一样,如果你是石头,你愿意成为哪一种呢?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4)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5篇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童话,《富翁》。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小村庄里,大家过着**淡淡生活。一位石匠给富翁打工,无意发现一个巨大的金库。叫乡民们来搬运金子。几乎在一日之间,各个都成为了富翁,都挖到了数不清的金子。他们都不在做工,也不再耕地。结果,最后没有人做衣服,没有人种粮食,也没有人种大粮。最后,大家都饥肠辘辘,肚子饿的受不了了,有的还吃金子,最后一个一个都饿死了。
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我们不要向他们一样,考虑不到事情的结果,各个都想成为富翁,都贪图享乐,不再去做工。以为这样才是过上了富翁的生活。把他们自己葬送在懒惰之中。
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像他们一样,想着不劳而获,我们要想着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的收获。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做每一件事情。
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把不会的题要多读多问。把每到不会的题都弄懂。不怕困难,弄懂每道题。
我们从小就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不去做不现实的事情,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2
每个人都想过衣食无忧的生活,每个人都想自己能够拥有很多钱,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必须玩金钱的游戏。
金钱似乎就像推磨的毛驴前面吊着的萝卜,你永远努力地向前走,要抓到它,却总也得不到你想要的那么多!
读叶圣陶的《富翁》之后,真是会让人恍然大悟。当你现在还在做着富翁梦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成了富翁,那将是什么样子呢?当所有的人手里只剩下金钱的时候,我们所必需的吃穿将不复存在,也就是人类灭绝的时候。
金钱真是一个好东西,让人们有了工作的动力,有了活着的信念。工人之所以不怕劳累,努力工作,美其名曰是为了祖国的建设,但其实也是人谋生所必需的工作。世界上的人,谁愿意干又脏又累又苦的活呢?谁又不想自由地享受生活?一只猫每天给它充足的食物,他就渐渐失去了捕鼠的能力;一只狗成为主人的宠物后,便不再行驶狗的职责。同样,一个人如果从小给它好的环境,要什么有什么,他便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叶老的文章是那么有深意。为什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从小缺衣少食,他们向往好的生活,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来一点一点的争取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而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处在优越的地位,他们目空一切,习惯了俯视别人,当有一点他们与别人相*时,他都会受不了,造成更严重的挫伤。叶老是在教育我们的家长们,千万不要对孩子的要求事事满足,这样其实是在消磨孩子上进的动力。为什么很多富二代的父母不惜把孩子扔出去,让他白手起家,让他摔打,经受挫折,其实是让他们有自己生存的能力。
看来每个人还是要继续玩我们的金钱游戏,在游戏中获得活着的快乐。如果真有一天成了富翁,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呀!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3
这个暑假,我读了叶圣陶的《稻草人》。我最喜欢里面的故事——《富翁》,《富翁》讲的是有一处地方,孩子还睡在摇篮里,长辈就要教训他们说:“孩子,你们要克勤克俭过日子,专心一意想法子弄到钱。钱越多越好,装满你的钱袋,装满你的箱子,装满你的仓库,你就成为富翁了。世界上最尊贵的是富翁,他们有一切的权利。世界上最舒泰的也是富翁,他们什么事都不必做,需要什么,花钱去买就是了。孩子,你开头要勤俭,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了!”他们那里的人遵照教训实行非常坚决,所以在那个地方,富翁就非常之多。富翁什么事儿也不用干,他们要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只要拿出钱去就成。可是,问题也来了,服装铺的老板成了富翁不再卖衣服了,纺织厂也没人上班,裁缝成了富翁也不再做衣服了;粮食店的老板也去买粮食,可是连农夫也不再种粮食了,大家都是富翁了,都想只要花钱就行。最后,所有的富翁都饿的不成样子了,头还枕着装满金子的口袋。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的道理。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4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叶圣陶先生写的《富翁》一文。这篇具有讽刺性的童话进述了在一个地方的人从小就被长辈们灌输了要成主富翁才能尊贵,才能舒泰的意念,因此,这个地方的富翁非常多。有一天,所有的人因为挖金掏一下子都成了富翁。但是成为富翁的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干活了,而是都想我成了富翁,我已富有了,最后他们的子孙们因好逸恶劳都没饭吃而饿死的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这个地方的人真是被金子冲昏了头脑,以为有了金子,成了富翁就能享受清福了,真的很愚昧。金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永远耗之不尽的,贪徒安逸的富翁后代之所以被饿死,是前辈留给他们的因果。在我们的现实中也不有这样的事吗?大家都认为有了钱就能掌控一切,有些人甚至为了钱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地位。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其实上天已经给了他们财富,给了他们一双手,就可以劳动,就可以靠这双手创造财富,给了他们明亮的双眼,聪明的头脑,就可以学文化,把知识转化为财富。这些都是我们自身的财富并不一定要有了金子,现钞才是富翁。其实只要我们勤劳地工作,踏实地做人,我们人人都是富翁。因为劳动就是财富。
如果我们人人都有了万贯资产,都成为了富翁,都不劳而获,那么你靠什么来成为富翁呢?即使你今天满促了物质上的需求,你能满促精神上的需求吗?
因此,金钱不是万能的,只有勤劳才是众人富有的财富。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富翁》,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有一个地方,孩子们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家长就教育道:“孩子,你们要克勤克俭过日子,专心一意想法子弄到钱,钱越多越好,装满你的钱袋,装满你的箱子,装满你的仓库,你就成为富翁了。世界上最尊贵的是富翁,他们有一切的权力。世界上最舒泰的也是富翁,他们什么事也不必做,需要什么,只要花钱去买就是了。孩子,你开头要勤俭,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了!凡是拿这一番话来教育孩子的家长,大家都一致称赞是好家长。孩子们从吃奶开始就坚决接受这样的教育,所以在那个地方,富翁就十分之多。
成为富翁的人呢,一想起家长们的教训,就觉得十分有道理,眼前的事实证明,一切权力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了,他们要又高又大的房子,自然有人来给他们造,他们要去什么地方,自然会有人抬着轿子、拉着车子把他们送去。他们什么事都不用干,今天跳舞,明天聚餐,好不快乐!而那些没有成为富翁的人就在不断努力成为富翁。有一个石匠在开山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金库。从此,那里的人都成了富翁。可是后来,富翁们的粮食吃完了,粮食店的老板也不卖粮食了,农夫也不种菜了,那里的人陷入了饥饿的恐慌之中。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为故事中的人们感到可笑。金钱是很重要,富翁的确很好,但是有些人活到世上就是为了钱钱钱,这样的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只为了钱,反而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认为这样的人是最最搞笑的人!
叶圣陶先生用童话的角度讽刺了那些只为了金钱而迷失自己的人,《富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富翁》也教育我们: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5)
——论语读本读后感5篇
论语读本读后感1
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我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应如何度过自我性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我的人生。其实,这正是咱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钟爱和投入,与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我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形象直接关联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咱们教师的职责。教师的爱与众不一样,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们一齐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咱们的职责,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蓝天!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种*和的心态。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正因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因此能够安于贫穷,正是正因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愉悦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愉悦。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我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我心灵的安稳和愉悦,正因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我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
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静,要能够体味到*凡生活的愉悦,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论语》关注的是所有*凡人的*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愉悦,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咱们每个人在领悟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领悟的,也是咱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正因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咱们去用心感悟。
论语读本读后感2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孔子眼中一个可以称为君子的人一定要有一颗宽容待人的心。蔺相如以宽容之心对待廉颇的刁难,展现了君子的博大胸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由古至今的名人雅士,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君子们哪一个是没有宽容坦荡的胸怀呢?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君子还应讲求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当然,作为君子还应当有很多别的品质,比如善于反省,敏而好学,虚心求学,不耻下问。还要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要注重礼仪,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等等。尽管并非孔子的所有思想观念都与我们现代社会相符合,但是在《论语》一书中所讲的做人道理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学习。
论语读本读后感3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典籍之一。“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建立统一王朝的两千多年里,以前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于传统的*人具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概念已经融入了咱们日常语词。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表述清晰准确,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透过文字,咱们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论语读本读后感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读本读后感5
我小的时候没有读过《论语》,只是在课本中背过几个句子。最熟悉的自然是《学而》篇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而也就技止此耳!
真正开始读《论语》是和儿子一起学习的时候。在让儿子背完《三字经》后,我觉得应该让这个小子背些更加高级的东西,于是买了一本《论语》让他背。而自己居然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读完才发现原来《论语》涵盖的范围比我想象得更广。虽然其中某些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但确实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并且还很实用,很接地气。并不是仅仅让儿童有口无心地念着打瞌睡用的。
如果说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哪个部分,那就莫过是《以德报德》篇了。“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我做一个好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怎么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个例子告诉我,就是要对别人好,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那么如果别人对你不咋的呢?当然还是要对人好。否则怎么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呢?我国古来的圣贤和当代的英雄楷模莫不如此。
然而,我发现这样做很困难。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人是五花八门的。好人固然多,坏人也不少。对好人好,没有问题。可是对坏人呢?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坏人,只是好贪些便宜,或多或少侵害了你的利益却以为理所当然的那类人。难道我还要对这样的人好吗?难道真的要象基督一样,别人打了你左脸,你还要将你的右脸送过去吗?就像*俗话说的:只许你不仁,不能我不义。我明白我做不到。于是,我的内心很纠结,心头也很迷惑,但是,并没有人来给我答疑解惑。
结婚以后,一次在和太太聊天的时候讲到如何与人相处。太太说:“很简单啊!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忙和太太打听出处,却原来是孔夫子的名言。
这正是《以德报德》篇的内容,说的是:一个人问孔子:“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对别人很好,以德来报怨,您觉得怎么样?我是不是很高尚?”孔子说:“你以德来报怨,那我问你,那些对你好的人,你怎么来报答别人呢?如果不管别人对你是好,还是不好,你一律对别人好,那让那些对你好的人情何以堪呢?倒不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对你不好,你该怎样就怎样。别人对好你也对别人好。岂不恩怨分明,轻松潇洒呢?”
我当时只恨自己读书太少,怎么没有早点读到这么精辟的人生道理。另外,我也觉得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德育过于简单和抽象,不切实际,而且没有很好地与*的传统相结合,所以才弄得象我们这样读书少的人常常存了疑惑在心间,纠结于道德困境中。
*的经典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沉淀了几千年的思想无一不让我们在读到的时候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正如民间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非缪也!
这句话体现出了孔子认可的道德的原则,也就是互惠原则。我们知道,人不能独立生活在世界上,作为社会动物,必然需要互相依靠,互相帮助才能生活得更好。所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而人又是自私的。为了解决这对矛盾,道德出现了。道德就是人们之间的互惠机制,保证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你有恩于我,我也要有恩于你,这样我们才能长久地合作下去。现实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经常说,要互利共赢,要双赢。只有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才能把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如果合作的双方只有一方有好处,这种合作是进行不下去的。但是在我们的世界里,也确实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样的人如果不让他们碰壁,岂不会变本加厉,把这个世界搞得乌烟瘴气?对这些人如果你总是以德报怨,我知道结果一定不会好。就像养虎为患、惯子不孝的道理一样。这种不好的结果不仅是对你,对对方也是这样。因为这个社会基本运行的法则就是这样。你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对方培养成一个不懂得道德秩序的人,一旦离开你庇护,这些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所以,你觉得是在爱他,其实是在害他。正如一只奶牛可以*给人喝,但要喝奶的人总要给牛一把青草吃吧。如果牛自己连青草也不要,别人要多少奶,就挤多少奶,我不知道这头奶牛可以活多久,可以挤多少奶。而那个人是否有能力去挤另一头奶牛的奶。
也许你会寄希望于这个人在你的感召下幡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但我相信更多的人只会得寸进尺,直到将你弄得无德可报,也把自己逼向绝路。*有太多的故事说一个好人的行为最后是如何感动了一个无赖,让他成为好人。但从道德的互惠机制来看,这逻辑有些不通。不说这事情的成功率有多高,最后好人赔了夫人又折兵,获利的只是那些厚颜无耻的小人。即使偶尔能够成功,成本也太高,完全不值得。有这样的资源,为什么不去惠及更多的人呢?
中华民族从来是都是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只谈奉献,不谈索取,这已经成了我们传统道德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我们也有很多这样的楷模。而要做这样一个好人,一个纯粹的好人,就意味着自我牺牲。而自我牺牲得越多,就越好。到了最后自然比的不是谁更好,而是在比谁更惨了。这样的道德对于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到底有什么益处?或者只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中自私自利的人太多,不得不树立一些道德楷模来顶礼膜拜,作为迷雾中可望不可及的灯塔,让芸芸众生有努力的人生方向,虽然这方向完全不切实际。所以私底下大多数人都不是这么做的,因为这做不到。只是这样的道德困境会让很多人迷惑,从而对道德原则加以怀疑,滑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我们应该重读一下老夫子的话,让他的思想启迪我们智慧,去除掉我们心中的迷惑,从而更加清楚道德的必要性。J·P·蒂洛认为:坚守道德原则,能使人们尽可能生活得和*、幸福、充满创造性和富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道德的目的。道德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高大上的东西,是完人才能具有的品质,这些都是对道德的曲解,而且对人类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向老夫子那样脚踏实地,接地气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吧。
最后,想到到了梁山上的好汉,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快意恩仇,岂不痛快!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6)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3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1
曾经有人问过我关于《叶圣陶教育名篇》相关内容,如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什么,都说过哪些教育名言,师从何人等,面对这些问题,先是大脑一片空白,接着有似曾相识之感,于是乎一些自己所知的教育名言便脱口而出,问者微笑摇头,答者则羞愧无语。
对我而言,大家的作品,读来甚是艰涩,一直不愿意去读,更何况书中之乎者也甚多。但因有曾经的尴尬,于是我再次捧起《叶圣陶教育名篇》,沉下心来,细细翻阅,不觉一颗稚嫩之心在文中慢慢得以滋养。
被誉为“一代宗师”的叶圣陶,在语文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教是为了不教”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如甘露一般滴入而今教育的大河之中,缱绻洇开。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这个词儿,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却又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涵义。“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而这“一辈子受用的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做一名不忠诚于初中生这帮“大朋友”的人心的朋友,来伴同他们成长。
好的习惯不仅仅指学习习惯,还有生活中的各种文明行为的习惯。轻手关门窗,离开教室将凳子放在桌下,坐有坐姿站有站相等等,这些好的习惯的背后又蕴藏着更多的心思:不打扰别人,确保学习环境的整齐有序,有一副更好的精神面貌。
致力于习惯的培养,艰巨却也同时很具成就感的一项工程,我将努力,同时也将继续潜心研读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并积极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2
陶行知是20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陶行知的这种教学思想不正是为我们指出了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老师把“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实际上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了教学的活动,强调了教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手续程序在过程中学习,学生自然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失败、成功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掌握学习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伴随着学生学习的价值观。
再想想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这正是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7)
——《教师人文读本》优秀读后感3篇
《教师人文读本》优秀读后感1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之后,我真正的.感到我们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就更加坚定了我教书育人的信念。
《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排的。每篇文章都在写我们教师。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文章中讲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名师,从一些琐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凡老师的不*凡之处。这几位老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书中有一篇《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教育——关于阳阳的故事》的文章,在很多教育文章中我都曾经看到过。不禁让我想了很多。在自己短暂的教学之路上,也碰到过不少象阳阳这样很有个性的孩子。他们中大多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认可。而我们则往往被他们的调皮、丰富的想象力给吓到,不愿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甚至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对他们往往是很严厉的。而阳阳的老师总是鼓励他、提醒他、点拨他……他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心里话都愿意和老师说,同时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阳阳变得非常优秀。我不禁感叹,阳阳遇到了一位好教师。
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等的对待。记得我刚参教时,为了鼓励那些后进生我偶尔会在他们的作业、考卷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后来学校要求实施激励性评语,“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肯定行!”、“老师会支持你的,加油!”这些看似*常的话却给那些孩子带来了信心。当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主动问我问题、上课时积极的举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时上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喜欢叫学习困难的同学回答问题,虽然回答的不一定正确。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等的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包围着他们。
教师要以“四真”赢得学生,而不是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四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猜测和武断地下结论最容易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用心灵走进心灵,这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更懂得了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8)
——情感读本读后感 (菁选3篇)
情感读本读后感1
最近,我有幸读到罗金远主编的《情感读本》(精选本),其中一篇篇“真情叙述”,一颗颗“情天凡心”,一个个“心动细节”,撞击着我的心扉,震撼着我的心灵;走进“情感现场”,徜徉“友情花园”,漫步“情感话廊”……满是让人眼睛热、鼻子酸、心弦颤的真情故事。书中那人性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灵天空,*的春意充盈了我的精神家园,让我明白“至爱无价”、“滴水含情”。
情感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是化解和消融一切坚冰的最有利武器,是回归心灵最直接的桥梁,是构建和谐最牢固的基石。
只有生活中这种令人魂牵梦萦的真情,才能打开人的心扉;只有这种心灵深处刮起的旋风,才能激荡人的心海;只有这种真诚美丽的情感文字,才能涤荡人的心灵。
最近,我每日都将自己的心灵浸泡在这浓酽的情感之杯里,我用心感悟和品味着这人间真情,我享受着读好书的快乐与幸福。我把《情感读本》推荐给学生,与学生共读,师生一起在阅读中感动,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
愿《情感读本》中的真情文字像一只只和*鸽,飞入你我的心灵天空,愿每个人心灵的天空更加广袤,更加晴美,更加澄澈!
情感读本读后感2
每次读完一期《情感读本》,留给我自己的不仅仅只是感动不仅仅只是心灵的震撼,也不仅仅只是在情感故事中那星颤般的泪光……更多的是追寻。
初读,我认定你是感性的,然而,现在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对你的看法了。你不仅有动人的情节叙述,还有对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对人生的充满理性的哲思的深层展示。
是你,给了我一双翅膀,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尽情的翱翔;是你给了我神奇的穿越时空的魔力;让我穿过不同时间不同国度去感受不同的爱与责任;是你给了我一双慧洁的眼睛,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绵绵不竭的爱的延续。
我永远记得那一篇篇被泪水打湿过的文章。如《最美的爱》、《补丁里的爱》、《1:10000的结局》……每一篇,都会让我学会什么是坚强。
从你的“真情叙述”里,我读懂了母爱,读出了忏悔;从你的“深情浅露”里,我读懂了感恩,读出了珍惜;从你的“滴水含情”里,我读出了感悟,读出了启示,更重要的是,我还读出了一本杂志的良知与责任。
“5.12”汶川大地震,全国皆伤,你在“情感现场”拍摄下了许多感人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的无私与广博;从你的痛楚中,我们也读出了你对死者的祭奠与祈祷;从你的鼓励中,我更鲜明地读出了对生者的安慰和祝福。你收留了我的泪水,又唤醒了我的微笑,你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和人心的温暖。
你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关爱,你就像我的一位良师,教给了我很多很多值得珍惜和珍藏的东西
情感读本读后感3
《情感读本》是一本可以感动人心的小说,里面记载着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个个让你真心感受到爱的故事。
里面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爱……
其中有一刊是关于偏远山区里的孩子没法读书,却渴望读书,里面说的基本都是山村里的孩子,上学时要走的路、上学的刻苦、和对生病父母的照顾。这些故事,都是*常见过很多的,但用特别的手法写出来,会有不同的感受。
还有一篇故事让我特别感动:一天一位外校的老师去一个学校上课,但当她喊“上课”时,同学们只回答了“老师好”,但并没有站起来,下课是也一样,下课后那位老师问校长为什么,校长告诉她因为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在班里面,因为他失去了双腿,同学们站起来时,他尽管很吃力,但是还不能和同学们同样高度,便安排整个年级都不用站起来了。
就为了将尊严留给他。
看完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后我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爱也被爱、学会豁达与宽容!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9)
——《慈善读本》读后感
《慈善读本》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慈善读本》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慈善读本》读后感1
慈善,慈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慈善就是把自己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之前,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但在我看完“慈善读本”这本书后,我对慈善的看法改变了。
慈善不是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就可以了,慈善是一颗心,一颗温暖,无私的爱心。你是否注意过,有的捐助人喜欢和受助者一起举起红包合影,可你是否知道,此时的受助者脸上总是带着尴尬的神情;有的学校在食堂专门辟出向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的窗口,但在这个窗口前往中出现几个躲躲闪闪的身影;有的老师会在班里为家中突发意外的同学组织现场捐款,而那位受助学生却低着头一声不吭。这些善行确实给予了受捐者一定的帮助,但我们是否注意到他们脸上露出的不是开心的笑容,而是尴尬的表情。在这时,我们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他们的心里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关爱。
慈善,是给予别人尊重。慈善不仅是给别人捐助钱,它更是一种尊重。也许在受助人的心中,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 而不仅仅是手中没有温度的物质,在他们的心中,只要你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他们的心中就会感到无比温暖。
慈善是无限的,慈善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慈善是分享、是给予、是尊重,慈善是一颗爱心,让我们一起尊重慈善,认识慈善!让慈善在我们之间传递下去吧!
《慈善读本》读后感2
看了《慈善读本》,我不禁思索: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到底做什么才算是“慈善”呢?我想,慈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有需要,只要付出了爱心,互助友爱,就是慈善。例如以下的小事:
每逢寒暑假,妈妈都会带着我或者和班里的同学一齐,去探望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家庭,给老爷爷、老奶奶们送上一些日常用品包括米、食用油等,送上自已的一点心意,我也会跟老人家亲切地聊上几句,送上问候和祝福。看到老人家笑开了怀,我们也非常开心。这些让老人家快乐、我们也快乐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做,今年的寒假我会继续让妈妈帮忙,去探望老人家。我想,这算是小小的善事。
放假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去探望“星星儿童”,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和“星儿”的玩耍接触,我知道了什么叫自闭症,以后除了会经常来看望他们之外,还对自闭症朋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这样是一种快乐。我想,这也算是小小的善事。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当中,我们也经常互相帮助。有一次,我班一位同学,不小心被撞倒了,坐在地上哭。我和另一位同学看到了,马上把她扶起来,扶到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也很快帮忙处理伤口,涂了一点红药水,我们再把这位同学扶*室里。这也是一件小小的善事。
同学们也帮助我,有一次,我心爱的一支红色圆珠笔找不到了,我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几位同学走过来,问了我什么事情,然后就说:“不要担心,我们帮你找!”最后还是大家帮我找到了,是我大意放在一个不易看见的角落了……同学们真好!
身边的好人好事,几乎时刻都在发生。我相信,只要大家互助友爱、关怀付出,我们就会更加开心,更健康地成长!
《慈善读本》读后感3
有了爱心,就有了慈善,就会去关爱别人;而当你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也有人来关爱你、帮助你。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慈善,我们感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公正,懂得珍惜生命,爱护地球,关爱别人。这就是爱心慈善的魅力。晚上,我捧着一本《慈善读本》,看得眼角湿润了。
爱有很多种,如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爱,我看了一篇文章《记住,我爱你》,是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一位女性死在大地震中,而她是双膝跪着,双臂着地支撑着身体死的。女人的身体底下,有一位小孩还活着,被包在一条红色带黄色的小被子里,只有三四个月大。在母亲庇护下,孩子毫无损伤。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是母亲给孩子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
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泪眼模糊。没有人不会被这一幕所感动,因为我们都知道母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但是,我不但不领情,还怨恨……有一次,我踩单车过马路,妈妈突然说:“下车,过马路要下车!”我没有听妈妈的,以为妈妈要跟我抢跑,就怨恨她的自私。结果,我差点就撞人了,是妈妈拉住我,不然……
爱是生命的源泉,是关怀和爱护,是让我们感到温馨和希望的家园。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爱是一位无言的精灵,有一颗美丽而善良的心。我们都是爱的种子,等待春风吹醒、甘露来滋润。
《慈善读本》读后感4
认真阅读了《慈善读本》后,我才知道:付出爱,其实很简单。或许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许是一个关爱的眼神:或许是一句微不足道的关心话语……
《慈善读本》里有一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故事大意是:一个神学院的教授为未来的牧师演讲。他安排让每个学生到每一个班级巡回演讲。其中,一条走廊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走廊上坐着一个面黄肌瘦的乞丐。教授规定的时间之短让学生们都行色匆匆,对乞丐视而不见。教授对他们这种对乞丐漠不关心的态度大为不满,说:“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出去的援手!”是啊,善良不是空话,而是实际的行动!
这篇故事让我想起在和几个朋友一起逛街时,遇到的一个老人。那天很冷,空中还飘着小雨。我们都穿的很暖和,有说有笑地走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瑟瑟发抖的老人。他盖着一片薄布,头发蓬乱,眼窝深陷,面前放着一只小碗,里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枚硬币。我们纷纷解囊相助,毫不犹豫地把一元的硬币或五元的纸币放进小碗里。这时,一个朋友拉着我们,说:“肯定是骗人的,不要上当呀!”我说:“天气这么冷,他那么老了,又没有工作能力,不管他是不是骗人的,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嘛!”她十分赞同我的话,将自己仅剩的五元钱也放进了小碗里。接着,我们向前走去,我不住的回头看,看到一个学生给了老人一点钱,一个白领也放了一些进去,一个妇人……小碗里装的难道仅仅是钱吗?不!还有助人为乐的爱心! 《慈善读本》的“爱心故事”还有很多,它们给我的启发正如那首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伸出慈善之手,献出一份爱心,幸福之花就将处处开遍!
《慈善读本》读后感5
最近我看了一本引入入胜的书一一一《慈善读本》,书中精美的插图和感人的故事向我展现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张图片上,有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趴在前往事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而就在不远处,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的盯着这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大餐。看到这张图片,我才知道,非洲难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相比起来,我们的生活简直如天堂一般。
*常大家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可是,当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看看我们的同龄人吧,那些风雪中的露天课堂站着上课的孩子;一个为了背一筐蔬菜去卖,要翻过两座大山的8岁小女孩;因为残疾而无法上学的小朋友……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关心。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公益活动,筹办植物标本展,为地震灾民到街头义卖筹款,为贫困学校募捐图书,还可以收集爱心图片,拍摄爱心图片,办一个爱心图片展,让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爱!
千万别小瞧我们现在所做的点点滴滴,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试想我们小小年纪就能把爱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长大了,就可以将爱心事业办得轰轰烈烈。
从我们出生以来,就享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不仅是我们的家人,还有我们的邻居,小区、学校、商店、大自然……现在,就让我们把爱心传递,让“爱”生生不息,越来越多。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慈善,我们才能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公正。愿爱心之根种在心间,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慈善读本》读后感6
寒假中,我阅读了老师发的一本《慈善读本》的书,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爱心故事,许多名人的慈善事迹让我很感动,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天下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贫穷付不起学费,有的生活条件差的连饭都吃不饱,有的没有了爸爸妈妈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他们需要我们伸出一双双充满爱心的手去帮助他们。
慈善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是幸福给予受施的人,也同样将幸福给予施与的人。
记得国庆节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贵州山区看望村里的"小朋友,我把自己亲手做的香皂和一大堆文具用品都赠送给了他们,而且我们还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学习做贵州特色美食——滋吧,香喷喷的滋吧做完后,我们就开始在村口的景点义卖,胆小的我居然卖力地吆喝,还一次一次地拉客“推销”。看着“顾客”给我钱,还直夸味道不错,我心里乐开了花,义卖结束后,我们把钱放进“爱心箱”里,交给小学校长,让那里的小朋友能过上更加快乐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慈善吧!回来后的第二天刚好是我的生日,本来每年我都会去挑个漂亮的生日蛋糕,但这次我把用来买蛋糕的钱买了很多水彩笔和水彩颜料寄给贵州苗族侗族自治区从江小学的小朋友们。因为我喜欢画画,所以也希望在山区里的小朋友们也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画,让全国的小朋友们都能看到那里的美丽风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
《慈善读本》读后感7
只要献出一点爱,生命因你而精彩。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有很多方式。亲人朋友的爱,陌生人无私奉献的爱。没有爱就没有这个和谐的家园,也没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一个生命的成长获得过多少爱吗。爱是一种循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分享和交流,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这本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名叫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个生命诞生感人的故事。5·12汶川地震后,盛传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场大地震后,大地一片狼藉。救援人员在搜救时,在垮下来的房子下发现一具女性遗体,而她死亡的姿势,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臂支撑着身体。她死了。救援人员绝望时,队长发现女人身体下有一个孩子包在一条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孩子毫发无伤,静静地睡着。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他根本不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孩子的包裹里发现一部手机,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从哪里来,爱从你父母那里来,爱和你的的生命一起来。爱是生命的源泉,是关怀和爱护让我们感到温馨和希望的家园。
一些和我们同样大的孩子,因为家中没钱,因为家人的去世,他们只能放下学习。为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我国在1981年设立了救助失学儿童专项基金。基金会成立以来。获得了很多爱心人士的捐赠,至今以帮助了1200万儿童圆上上学梦。这是陌生人的爱,我们不曾相识,但我们共有一颗心,那就是爱心。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话;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是呀!爱是一位无言的精灵,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我们是爱的种子,等待春风来吹醒,甘露来滋润。
《慈善读本》读后感8
*人把“慈”的本意为父母之爱,后引申为“爱别人”而“善”的本意是“吉祥”、“美好”,而后来人们把慈善并用为一词,指怜悯帮助他人。
今天,我在《慈善读本》中读到一个故事,它的名子叫,《点亮心烛》,本文讲述了二战期间,英国小说家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墓地拜访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临行前去看到的墓碑上写着一句话:“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这句话就如同火柴一样点燃了罗伯期,他开始奋笔疾书,并发表文章。故事传开后,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了胜利而拟着前近的脚步。N年后,读大学的布雷克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且读出了它的神随,在他毕业后,放弃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去非洲扶贫。无论亲朋好支怎么劝说,他都坚定的回答:“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心中的蜡烛。布雷克去了非洲,并且用他们的烛光照亮了天空,并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久久不能*静,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去往那贫困的非洲呢?是什么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非洲呢?……一个一个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仅仅是因为罗伯斯的那篇文章,不,这仅仅是一部分,那因为布雷克心中有着慈,有善;更有着怜悯之心,罗伯期的文章只能算作一个引子,一把火柴,而布雷克的怜悯之心就如同干柴,把它点燃了,正是因为有慈善怜悯作为布雷克精神支柱。让他有勇气魄力,踏上了这块充满着危险,贫穷的土地,最终获得了“扶贫大使”的称号。
我敬佩他,因为他有勇气去非洲,我学习他,因为他是千万个扶贫人的缩影,我赞美他,因为他在为我们人类造福。
《慈善读本》读后感9
我骑在马上越过祖国的山川冰河,穿过大街小巷。收集了一马车的爱心,迎来春天送走冬天,我继续前行……
马儿越跑越慢,我的行囊就像喷泉一样快要溢出来了,下面我将这些沉甸甸的爱分发到世界各地。
他们需要关爱,在读本中看到这一系列的专题。我看到了贫苦孩子们的废弃不堪的学校,只能作为简单躲避的地方,风雨交加的日子,同学们只能在泥泞不堪的教室聚集,看着他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他们需要关爱。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的感动*20xx的那位驻守大山36年的乡村教师支月英。她将所有的爱和精力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同学们。为她这样坚持无私奉献鼓掌。
在我们身边就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慈善事迹。从新闻上得知宁波一位匿名的慈善家—顺其自然,他在近十七年内陆续捐赠金额六百多万,每一次捐赠者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将这些金额全部捐给贫困地区的同学们。
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心中萌发了慈善的种子。*时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捐赠物品给贫困山区的同学们,比如:书籍、玩具、衣物……走进大山深处,和大山的同学交朋友,在学习上要多帮助他们。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很多,我们的年纪还小,只要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有爱的事,我相信有红领巾的地方就会有光芒。
《慈善读本》读后感10
慈善,慈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慈善就是把自己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之前,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但在我看完《慈善读本》这本书后,我对慈善的看法改变了。
慈善不是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就可以了,慈善是一颗心,一颗温暖无私的爱心。你是否注意过,有的捐助人喜欢和受助者一起举起红包合影,可你是否知道,此时的受助者脸上总是带着尴尬的神情;有的学校在食堂专门辟出向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的窗口,但在这个窗口前往往出现几个躲躲闪闪的身影;有的老师会在班里为家中突发意外的同学组织现场捐款,而那位受助学生却低着头一声不吭……这些善行确实给予了受捐者一定的帮助,但我们是否注意到他们脸上露出的不是开心的笑容,而是尴尬的表情。在这时,我们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他们的心里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关爱。
慈善,是给予别人尊重。慈善不仅是给别人捐助钱,它更是一种尊重。也许在受助人的心中,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仅仅是手中没有温度的物质,在他们的心中,只要你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他们就会感到无比温暖。
慈善是无限的,慈善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慈善是分享、是给予、是尊重,慈善是一颗爱心,让我们一起尊重慈善,认识慈善!让慈善在我们之间传递下去吧!
《叶圣陶读本》读后感3篇(扩展10)
——《慈善读本》读后感(10篇)
《慈善读本》读后感(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慈善读本》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慈善读本》读后感1
慈善,慈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慈善就是把自己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之前,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但在我看完“慈善读本”这本书后,我对慈善的看法改变了。
慈善不是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就可以了,慈善是一颗心,一颗温暖,无私的爱心。你是否注意过,有的捐助人喜欢和受助者一起举起红包合影,可你是否知道,此时的受助者脸上总是带着尴尬的神情;有的学校在食堂专门辟出向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的窗口,但在这个窗口前往中出现几个躲躲闪闪的身影;有的老师会在班里为家中突发意外的同学组织现场捐款,而那位受助学生却低着头一声不吭。这些善行确实给予了受捐者一定的帮助,但我们是否注意到他们脸上露出的不是开心的笑容,而是尴尬的表情。在这时,我们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他们的心里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关爱。
慈善,是给予别人尊重。慈善不仅是给别人捐助钱,它更是一种尊重。也许在受助人的心中,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 而不仅仅是手中没有温度的物质,在他们的心中,只要你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他们的心中就会感到无比温暖。
慈善是无限的,慈善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慈善是分享、是给予、是尊重,慈善是一颗爱心,让我们一起尊重慈善,认识慈善!让慈善在我们之间传递下去吧!
《慈善读本》读后感2
看了《慈善读本》,我不禁思索: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到底做什么才算是“慈善”呢?我想,慈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有需要,只要付出了爱心,互助友爱,就是慈善。例如以下的小事:
每逢寒暑假,妈妈都会带着我或者和班里的同学一齐,去探望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家庭,给老爷爷、老奶奶们送上一些日常用品包括米、食用油等,送上自已的一点心意,我也会跟老人家亲切地聊上几句,送上问候和祝福。看到老人家笑开了怀,我们也非常开心。这些让老人家快乐、我们也快乐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做,今年的寒假我会继续让妈妈帮忙,去探望老人家。我想,这算是小小的善事。
放假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去探望“星星儿童”,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和“星儿”的玩耍接触,我知道了什么叫自闭症,以后除了会经常来看望他们之外,还对自闭症朋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怀,这样是一种快乐。我想,这也算是小小的善事。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当中,我们也经常互相帮助。有一次,我班一位同学,不小心被撞倒了,坐在地上哭。我和另一位同学看到了,马上把她扶起来,扶到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也很快帮忙处理伤口,涂了一点红药水,我们再把这位同学扶*室里。这也是一件小小的善事。
同学们也帮助我,有一次,我心爱的一支红色圆珠笔找不到了,我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几位同学走过来,问了我什么事情,然后就说:“不要担心,我们帮你找!”最后还是大家帮我找到了,是我大意放在一个不易看见的角落了……同学们真好!
身边的好人好事,几乎时刻都在发生。我相信,只要大家互助友爱、关怀付出,我们就会更加开心,更健康地成长!
《慈善读本》读后感3
认真阅读了《慈善读本》后,我才知道:付出爱,其实很简单。或许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许是一个关爱的眼神:或许是一句微不足道的关心话语……
《慈善读本》里有一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故事大意是:一个神学院的教授为未来的牧师演讲。他安排让每个学生到每一个班级巡回演讲。其中,一条走廊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而这条走廊上坐着一个面黄肌瘦的乞丐。教授规定的时间之短让学生们都行色匆匆,对乞丐视而不见。教授对他们这种对乞丐漠不关心的态度大为不满,说:“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出去的援手!”是啊,善良不是空话,而是实际的行动!
这篇故事让我想起在和几个朋友一起逛街时,遇到的一个老人。那天很冷,空中还飘着小雨。我们都穿的很暖和,有说有笑地走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瑟瑟发抖的老人。他盖着一片薄布,头发蓬乱,眼窝深陷,面前放着一只小碗,里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枚硬币。我们纷纷解囊相助,毫不犹豫地把一元的硬币或五元的纸币放进小碗里。这时,一个朋友拉着我们,说:“肯定是骗人的,不要上当呀!”我说:“天气这么冷,他那么老了,又没有工作能力,不管他是不是骗人的,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嘛!”她十分赞同我的话,将自己仅剩的五元钱也放进了小碗里。接着,我们向前走去,我不住的回头看,看到一个学生给了老人一点钱,一个白领也放了一些进去,一个妇人……小碗里装的难道仅仅是钱吗?不!还有助人为乐的爱心! 《慈善读本》的“爱心故事”还有很多,它们给我的启发正如那首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伸出慈善之手,献出一份爱心,幸福之花就将处处开遍!
《慈善读本》读后感4
*人把“慈”的本意为父母之爱,后引申为“爱别人”而“善”的本意是“吉祥”、“美好”,而后来人们把慈善并用为一词,指怜悯帮助他人。
今天,我在《慈善读本》中读到一个故事,它的名子叫,《点亮心烛》,本文讲述了二战期间,英国小说家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墓地拜访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临行前去看到的墓碑上写着一句话:“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这句话就如同火柴一样点燃了罗伯期,他开始奋笔疾书,并发表文章。故事传开后,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了胜利而拟着前近的脚步。N年后,读大学的布雷克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且读出了它的神随,在他毕业后,放弃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去非洲扶贫。无论亲朋好支怎么劝说,他都坚定的回答:“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心中的蜡烛。布雷克去了非洲,并且用他们的烛光照亮了天空,并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久久不能*静,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去往那贫困的非洲呢?是什么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非洲呢?……一个一个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仅仅是因为罗伯斯的那篇文章,不,这仅仅是一部分,那因为布雷克心中有着慈,有善;更有着怜悯之心,罗伯期的文章只能算作一个引子,一把火柴,而布雷克的怜悯之心就如同干柴,把它点燃了,正是因为有慈善怜悯作为布雷克精神支柱。让他有勇气魄力,踏上了这块充满着危险,贫穷的土地,最终获得了“扶贫大使”的称号。
我敬佩他,因为他有勇气去非洲,我学习他,因为他是千万个扶贫人的缩影,我赞美他,因为他在为我们人类造福。
《慈善读本》读后感5
只要献出一点爱,生命因你而精彩。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有很多方式。亲人朋友的爱,陌生人无私奉献的爱。没有爱就没有这个和谐的家园,也没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一个生命的成长获得过多少爱吗。爱是一种循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分享和交流,这样才能生生不息。
这本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名叫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个生命诞生感人的故事。5·12汶川地震后,盛传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场大地震后,大地一片狼藉。救援人员在搜救时,在垮下来的房子下发现一具女性遗体,而她死亡的姿势,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臂支撑着身体。她死了。救援人员绝望时,队长发现女人身体下有一个孩子包在一条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孩子毫发无伤,静静地睡着。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他根本不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孩子的包裹里发现一部手机,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从哪里来,爱从你父母那里来,爱和你的的生命一起来。爱是生命的源泉,是关怀和爱护让我们感到温馨和希望的家园。
一些和我们同样大的孩子,因为家中没钱,因为家人的去世,他们只能放下学习。为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我国在1981年设立了救助失学儿童专项基金。基金会成立以来。获得了很多爱心人士的捐赠,至今以帮助了1200万儿童圆上上学梦。这是陌生人的爱,我们不曾相识,但我们共有一颗心,那就是爱心。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话;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是呀!爱是一位无言的精灵,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我们是爱的种子,等待春风来吹醒,甘露来滋润。
《慈善读本》读后感6
有了爱心,就有了慈善,就会去关爱别人;而当你需要关爱和帮助的时候,也有人来关爱你、帮助你。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慈善,我们感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公正,懂得珍惜生命,爱护地球,关爱别人。这就是爱心慈善的魅力。晚上,我捧着一本《慈善读本》,看得眼角湿润了。
爱有很多种,如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爱,我看了一篇文章《记住,我爱你》,是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一位女性死在大地震中,而她是双膝跪着,双臂着地支撑着身体死的。女人的身体底下,有一位小孩还活着,被包在一条红色带黄色的小被子里,只有三四个月大。在母亲庇护下,孩子毫无损伤。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是母亲给孩子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
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泪眼模糊。没有人不会被这一幕所感动,因为我们都知道母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但是,我不但不领情,还怨恨……有一次,我踩单车过马路,妈妈突然说:“下车,过马路要下车!”我没有听妈妈的,以为妈妈要跟我抢跑,就怨恨她的自私。结果,我差点就撞人了,是妈妈拉住我,不然……
爱是生命的源泉,是关怀和爱护,是让我们感到温馨和希望的家园。罗曼·罗兰曾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爱是一位无言的精灵,有一颗美丽而善良的心。我们都是爱的种子,等待春风吹醒、甘露来滋润。
《慈善读本》读后感7
寒假中,我阅读了老师发的一本《慈善读本》的书,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爱心故事,许多名人的慈善事迹让我很感动,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天下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有的贫穷付不起学费,有的生活条件差的连饭都吃不饱,有的没有了爸爸妈妈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他们需要我们伸出一双双充满爱心的手去帮助他们。
慈善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是幸福给予受施的人,也同样将幸福给予施与的人。
记得国庆节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贵州山区看望村里的小朋友,我把自己亲手做的香皂和一大堆文具用品都赠送给了他们,而且我们还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学习做贵州特色美食——滋吧,香喷喷的滋吧做完后,我们就开始在村口的景点义卖,胆小的我居然卖力地吆喝,还一次一次地拉客“推销”。看着“顾客”给我钱,还直夸味道不错,我心里乐开了花,义卖结束后,我们把钱放进“爱心箱”里,交给小学校长,让那里的小朋友能过上更加快乐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慈善吧!回来后的第二天刚好是我的生日,本来每年我都会去挑个漂亮的生日蛋糕,但这次我把用来买蛋糕的钱买了很多水彩笔和水彩颜料寄给贵州苗族侗族自治区从江小学的小朋友们。因为我喜欢画画,所以也希望在山区里的小朋友们也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画,让全国的小朋友们都能看到那里的美丽风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
《慈善读本》读后感8
最近我看了一本引入入胜的书一一一《慈善读本》,书中精美的插图和感人的故事向我展现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张图片上,有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趴在前往事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而就在不远处,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的盯着这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大餐。看到这张图片,我才知道,非洲难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相比起来,我们的生活简直如天堂一般。
*常大家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可是,当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看看我们的同龄人吧,那些风雪中的露天课堂站着上课的孩子;一个为了背一筐蔬菜去卖,要翻过两座大山的8岁小女孩;因为残疾而无法上学的小朋友……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关心。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公益活动,筹办植物标本展,为地震灾民到街头义卖筹款,为贫困学校募捐图书,还可以收集爱心图片,拍摄爱心图片,办一个爱心图片展,让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爱!
千万别小瞧我们现在所做的点点滴滴,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试想我们小小年纪就能把爱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长大了,就可以将爱心事业办得轰轰烈烈。
从我们出生以来,就享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不仅是我们的家人,还有我们的邻居,小区、学校、商店、大自然……现在,就让我们把爱心传递,让“爱”生生不息,越来越多。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慈善,我们才能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公正。愿爱心之根种在心间,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慈善读本》读后感9
我骑在马上越过祖国的山川冰河,穿过大街小巷。收集了一马车的爱心,迎来春天送走冬天,我继续前行……
马儿越跑越慢,我的行囊就像喷泉一样快要溢出来了,下面我将这些沉甸甸的爱分发到世界各地。
他们需要关爱,在读本中看到这一系列的专题。我看到了贫苦孩子们的废弃不堪的学校,只能作为简单躲避的地方,风雨交加的日子,同学们只能在泥泞不堪的教室聚集,看着他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他们需要关爱。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的感动*20xx的那位驻守大山36年的乡村教师支月英。她将所有的爱和精力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同学们。为她这样坚持无私奉献鼓掌。
在我们身边就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慈善事迹。从新闻上得知宁波一位匿名的慈善家—顺其自然,他在近十七年内陆续捐赠金额六百多万,每一次捐赠者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将这些金额全部捐给贫困地区的同学们。
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心中萌发了慈善的种子。*时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捐赠物品给贫困山区的同学们,比如:书籍、玩具、衣物……走进大山深处,和大山的同学交朋友,在学习上要多帮助他们。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很多,我们的年纪还小,只要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有爱的事,我相信有红领巾的地方就会有光芒。
《慈善读本》读后感10
慈善,慈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慈善就是把自己的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之前,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但在我看完《慈善读本》这本书后,我对慈善的看法改变了。
慈善不是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就可以了,慈善是一颗心,一颗温暖无私的爱心。你是否注意过,有的捐助人喜欢和受助者一起举起红包合影,可你是否知道,此时的受助者脸上总是带着尴尬的神情;有的学校在食堂专门辟出向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的窗口,但在这个窗口前往往出现几个躲躲闪闪的身影;有的老师会在班里为家中突发意外的同学组织现场捐款,而那位受助学生却低着头一声不吭……这些善行确实给予了受捐者一定的帮助,但我们是否注意到他们脸上露出的不是开心的笑容,而是尴尬的表情。在这时,我们是否知道他们的心里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他们的心里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关爱。
慈善,是给予别人尊重。慈善不仅是给别人捐助钱,它更是一种尊重。也许在受助人的心中,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仅仅是手中没有温度的物质,在他们的心中,只要你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他们就会感到无比温暖。
慈善是无限的,慈善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慈善是分享、是给予、是尊重,慈善是一颗爱心,让我们一起尊重慈善,认识慈善!让慈善在我们之间传递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