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16篇)

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16篇)

时间:2022-11-25 18:06:02 对照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16篇)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对标“六个坚持、六个表率”专项行动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单位:职位:姓名:  按照教育局要求,深入学习贯彻陈全国书记在市委常委专题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16篇),供大家参考。

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16篇)

篇一: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对标“六个坚持、六个表率”专项行动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单位:职位:姓名:

  按照教育局要求,深入学习贯彻陈全国书记在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学转促”专项活动,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做如下报告:一、学习及认识

  2017年10月1-8日,我校全体教职工进行了集中学习,10月14-15日我参加了单位全体教职工政治学习大会,会上高校长、马书记等领导传达了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作了专项行动的动员,同时对本次专项行动的时间安排、步骤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解读,会后,通过对本次行动内容的研读与学习,对专项行动有了深刻认识。

  二、问题清单(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四个意识”强的表率

  方面1、遵守政治纪律不够严格。对照党章的要求和党的政

  治纪律十不准,发现自己在有些方面做得不够或不好。2、党性意识淡薄了、思想麻痹了,不能明辨是非,对

  一些不良倾向和不良作风习以为常,逐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3、对陈全国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认识不足,只顾学习,不能及时实践。

  4、理想信念有所弱化。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特别是民族宗教政策有时认识不够深、理解不

  够透。就个人来说,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第二次中央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视察新疆时和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治疆方略学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二)坚持正确的祖国观,作维护祖国统一的表率方面1、在社会上存在着是非不明,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

  现象,没有足够认识和坚持原则。2、在反分裂斗争中存在着认识含混,不敢发声,不敢

  冲锋在前,作为教师,不能发挥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坚持正确的民族观,作巩固民族团结的表率方面1、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新疆民族工作的深刻阐述认识不

  深,落实力不够。具体表现:8小时之外,与单位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活动少。

  2、对习总书记关于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指示理解不够深刻,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思想重视不够,深度融合、时效性尚有欠缺。具体表现:意识上不够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重视力度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结对子”认亲活动中,需加强实践力度。

  (四)坚持正确的宗教观,作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方面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完善加强对清真寺和宗教活动的公共服务,切实培养保护关

  爱爱国宗教人士,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依法打击

  非法宗教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蔓延。

  (五)坚持正确的文化观,作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表率方面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对辨别政治上的“两面人”缺乏敏感性,鉴别力不强,认为自己亲朋好友中不存在参与暴力恐怖、宗教极端、民族分裂的问题,离反恐维稳战线上的两面人很远,在揭批“两面人”方面,有事不关己的局外人思想。例如,起初对于揭批“两面人”的要求,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嗤之以鼻,认为仅仅是走走形势而已。

  (六)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作聚焦总目标的表率方面毫不动摇地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为总纲、核

  心任务、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都要围绕总目标、服从服务总目标,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以稳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三、原因剖析

  一是学习观念偏差,政治理论修养不够。长期以来视野不宽,学习观念上存在“业务当先,兴趣导向”的惯性偏差。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的自我要求,即使学了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

  学习不够系统,理解不够深入,对新疆工作总目标理解不够到位,对自治区各项举措理解不够全面、落实不够彻底。

  二是政治观念不强,政治敏锐性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政治观念、党性意识应该是一生的必修课。然而我对政局及形势分析少,对社会现象很少从政治高度考量是非对错,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宗教信仰、民族感情搞渗透破坏活动,警惕性不高、敌情观念不强。对宗教极端现象不敏感,对政治上的“两面人”缺乏鉴别力。三是大局意识欠缺,眼界胸怀不高。仅埋头自己身边的事务,没有很好的从大局出发,导致对中央治疆方略、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认识不深、领会不透,不能始终站在围绕自治区“总目标”的高度想问题,出现重工作,轻政治的本位主义行为。四是理想信念淡化,担当精神衰减。按部就班多,主动创新少,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未能时刻保有教师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缺乏主动迎上去,誓与“三股势力”作殊死斗争的精神,导致主动发生亮剑不够。四、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限(一)明确政治方向,提升“四个意识”。常怀学习之心,切实提升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坚持学习常态化,除了每月参加中心组学习之外,每周保证不少于10个小时自学时间。完成时限:长期坚持。(二)树牢正确祖国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坚决开展反分裂斗争,在反分裂斗争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今后我在任何

  时刻都要勇于发声亮剑,并且冲锋在前。完成时限: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

  (三)树立正确民族观,维护民族团结。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我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不仅要按时探望亲戚,同时凡遇节日都要走亲戚,在探望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完成时限: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四)确立正确宗教观,推动宗教和谐。今后我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同时深入学习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和政策,了解民族团结本质和内涵。对于少数民族做礼拜等宗教信仰要充分尊重。完成时限: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五)坚持正确文化观,反分裂将忠诚。今后我将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思想深处重视“两面人”的肃清工作,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一是对社区和派出所开展的“三清”工作积极主动配合,按要求在手机上安装“净网卫士”。二是在今后不管任何场合,只要有妄议和不适宜的言论,我会义不容辞的站出来予以制止。完成时限:立即整改。(六)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作聚焦总目标的表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加强学习,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认真聚焦总目标,围绕总目标开展好工作。二是我会无条件维护

  好班级团结,协助各部门做好分管工作。完成时限: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

  通过认真对标“六个坚持,六个表率”,我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达标的情况。自身虽然查找了一些问题,但可能还不够全面,也希望同志们能够给我指出更多的不足,我也会虚心接受和改正。今后我会仅仅围绕党中央新疆工作总目标要求,不折不扣坚决践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为新疆的稳定值班站岗!作为乌鲁木齐市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为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尽职工作,从小事做起,时时刻刻记着自己肩上所担着的担子,以身作则,将自己作为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发挥起来。

篇二: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作用

  构建和谐宗教促进社会和谐

  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把宗教关系列入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五大关系之一,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在认识上的升华。贾庆林同志也指出:希望宗教界以自身的和谐来推动社会的和谐。由此,和谐宗教关系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靖安实际,我县近年来主要从培养引导爱国爱教人士,带领宗教界在构建和谐宗教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作用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实现各宗教内部信徒之间的和睦,不同宗教间的和敬,宗教与社会各领域的和谐,从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初步形成良好局面。一、靖安宗教基本情况和信徒特点(一)全县概况靖安县地处江西西北部,辖5镇6乡7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4.3万。境内有马祖归骨之地江南名刹宝峰寺和江西省唯一僧众佛学院,佛、道、基三教及民间信仰场所27处;有各类教职人员132人,信徒748人,信教群众近

  1

  8000人;有省重点佛教道场宝峰寺和双林寺2座;有宗教团体2个,全县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开展。可以说,靖安虽小县,但宗教地位重要,尤其佛教禅宗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二)信徒结构表一:

  年项目教别30岁以下人数佛比例57%52%全部男性散居道士3730-50岁50岁以上26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4617/1不含居士龄文化男女比例备注

  83

  24

  76

  人数道比例

  0

  0

  3

  2

  1

  人数基比例

  9

  133

  456

  436

  148

  14

  3/7

  76.3%62.9%

  就整体结构而言,佛教与道教、基督教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佛教信徒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文化程度偏高。二、宗教界代表人士结构组成情况

  2

  表二:

  项目政协委员教别佛道基总计611816021人大代表国家1省4市3县201020①政协委员和团体任职为重复计数。②道、基团体任职为拟任。团体任职备注

  另我县还为省市及兄弟县市培养输送了多名宗教代表人士,如原宝峰寺的班首、现省佛协副会长释妙安法师,省青联理事释佛音法师,湖南洗心寺住持释悟僧等。宝峰寺现任方丈一诚大师,现任中佛协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在我们的引导和一诚大师的引领下,佛、道、基三教代表人士团结全县各教信徒和信教群众,在自觉抵制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弘扬优秀宗教文化、开展公益事业方面,为我县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一)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夯实宗教促进和谐社会的基础1、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广大宗教界代表人士共建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谐宗教的首要心愿和任务。谐宗教的首要心愿和任务。宗教界代表人士都是宗教场所

  3

  的负责人和主要教职人员,他们在融入共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实际行动中,首先表达了创建和谐宗教场所的愿望。试想一下,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弄不好,又怎么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所以我们积极引导他们的这种意愿,并使之成为他们共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首要任务,加强场所软硬件建设,创建和谐寺观教堂。2、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宗教界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动的具体体现。动的具体体现。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建设,有助于吸引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内的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建设和谐宗教促和谐的有效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建设和谐宗教促和谐的有效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促和谐载体。载体。寺观、教堂即是开展宗教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表达宗教感情的重要载体,联系着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一座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本身是和谐宗教的最重要的体现,还能带动和促进周围地区和信教群众的和谐。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持续组织开展了创“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的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配合下,宝峰寺、双林寺等一批寺观、教堂的房地产和山林产权得到明晰,制度日益健全,管理规范民主,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三级“五好”寺观、

  4

  教堂称号。事实证明,开展这样一种活动,宗教界受益匪浅,无论是环境设施还是人员素质都得到了加强,包括宝峰寺、双林寺、长灵寺在内的很多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基督教堂从无到拥有中心教堂、耶稣堂、爱心堂3座全新的教堂。这些实实在在的创建活动得到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同时,必将让每一个宗教活动场所,成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坚实基础。(二)强化宗教界“三服务”意识,筑牢和谐宗教的路径。“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服务发展”这是贾庆林主席对宗教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提出的要求。这一思想的提出基于中国的各宗教的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并且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各宗教本身就具有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优良传统,得到广大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忠心拥护。关键是如何具体地去强化宗教界这种意识,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践行这一思想的落脚点应归结于关爱人群、推进慈善利民行动来实现。这几年,我们组织引导宗教界人士关爱人群,回报社会,开展了系列扶贫济困、救灾、助学、募捐、建校、修路等社会公益活动。如连续四年开展了“宗教界爱心助学”活动,

  5

  受益的大中小学生近160人;连续三年开展“佛学院师生每日捐”活动,并成立基金会;连续八年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节日献爱心”活动,受益人数达2000人次。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县宗教界人士共向社会捐款逾百万。这些慈善活动在宗教界代表的带头表率和引领下办得很成功。同时,针对社会群体对佛教认识的模糊及自我修行的无知,宝峰寺代理主持衍真法师等,主动走入社会开展晚间居士授课讲法活动,或受邀到北京、广州等大学进行讲学,在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足以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中,宗教界一定大有作为。(三)抓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提供和谐宗教的有力保障。构建和谐宗教人才队伍是关键、是保障。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教育、政治引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了就能起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通过宗教界代表人士团结和带领更多的信教群众共建和谐社会。我们的做法是围绕三句话,打造三种培养平台。三句话就是:就是: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政治上靠得住,共18个字。这是培养目标,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代表人士的问题。三种平台:一是讲经说法。一方面是上讲台说,要求三种平台:三种平台

  6

  这些代表人士刻苦钻研本教经典,定期上讲台现身说法;另一方面是请进来听,协助宗教团体邀请专家学者、高僧大德来授业,开拓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视野;二是选调轮训。有计划的选派代表人士到各级研修班深造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三是政治安排。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安排部分代表人士到各级人大、政协和宗教团体中任职,拓展他们的政治生活参与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近三年来宗教界代表人士通过人大、政协提合理化建议和提案共63件,立案、采纳共58件,解决了许多事关我县民生、生态、社会稳定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见表二),为构建和谐宗教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建设者、组织者、实践者。(四)发挥宗教文化的独特优势,开创宗教促和谐的新空间。当前,引导宗教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是促进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主旋律。而各宗教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思想:如道教的平和无私、佛教的和平和美、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等,也正是和谐社会的要义。从这个角度讲,宗教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倡导下,我们在

  7

  发挥宗教文化优势服务和谐社会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探索。一是举办宗教文化研讨、对话和节庆活动。一是举办宗教文化研讨、对话和节庆活动。我县先后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禅宗文化研讨会和禅宗文化诗画展活动、马祖文化节活动、靖安佛教界与基督教界对话活动、以“和谐宗教”为主题的第一届诗词吟唱会活动,宝峰寺的冬夏禅七和夏季禅修营活动更是名气日增,尤其是夏季禅修营自2005年创办,已连办37期,网上报名人数超过2万人。如今,以宝峰寺为龙头的宗教朝觀是靖安三爪仑国家4A级风景区的主打品牌之一,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二是积极做好禅宗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二是积极做好禅宗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组织佛教界人士抢救性修缮佛教文物遗迹17处;《宝峰寺》编著、《宝峰寺的传说》《宝峰传奇》、;由佛教界代表人士整编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香花和尚舞》《庙会》分别列入省、县非、特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人文遗迹和文化艺术都是构建和谐靖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特质。三是发挥佛学院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三是发挥佛学院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省佛学院平台作用自2000年迁入我县宝峰寺复办,不但培养了五届共293名“爱国爱教,信仰纯正,发挥‘六和’精神”的合格僧才,而且在文化的交流交往上在全市及全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

  8

  地位,发挥了作用。近五年来,先后有心定长老、性空长老、诫谛腊长老、空海法师、圣严长者、佛印大和尚等海内外山宗高僧来院讲经说法。和印度那烂陀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尼泊尔、缅甸的佛教学院及国内的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教授有着广泛的学术及文化交流。还与国内的中国佛学院、上海、福建、苏州、灵岩山和栖霞山等一流的佛学院建立了长期地友好交往关系。2006年中印友好年,宝峰寺释明贤法师作为大陆唯一的佛教界代表人士参加了中佛协举办的“重走玄奘西行路”活动,既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又展示了我国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素质和风采。四、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几点启示宗教界代表人士不仅是构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重要力量,更是宗教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培养这支队伍,有四点粗浅意见。1、转变模式,广交朋友。要在转变宗教事务管理模式转变模式,广交朋友。上下功夫,做到“三少三多”:即少发命令多下基层,少行政干预多交流引导,少官僚主义多人本主义。总之要与宗教界人士广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和宗教情感,把宗教事务管理转变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一般性事务。2、多做实事,改善服务。要多为宗教界办实事办好事,多做实事,改善服务。

  9

  尤其要为代表人士解决政治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主动沟通,改善服务,以情感人,最大范围地把宗教界人士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积极发展并引导好他们的良好动机,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出力。3、慈善先行,重在引导。要善于发扬宗教界人士的爱慈善先行,重在引导。国爱教、服务人群、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情感动力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多做慈善利民、回报社会的好事。同时,把这种引导纳入长期机制,规范管理,做到不伤害他们的情感。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宗教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各宗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培训教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首先要宗教团体严把进口关,加强队伍和自身建设;首先其次是各级各类宗教学院要严把出口关,培养出真正符合本其次教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第三是主管部门要善于发现并有目第三的、有计划地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为他们搭台阶、创条件。这样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学术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政治上靠得住”符合时代需要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10

篇三: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宗教和谐:宗教关系新境界-

  20210808105039

  我们所处的时代,宗教多元不断发展,宗教冲突时有发生,宗教关系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次研讨会把主题确定为“宗教多元与宗教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的发言主要阐述这样一个观点:促进宗教和谐,是处理宗教关系的新境界。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社会动荡频仍,地区冲突不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但社会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一些矛盾开始显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对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共建和谐世界,不仅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也反映了人类的共同愿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宗教的和谐状况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共建和谐世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提出宗教和谐,顺应时势,实属必然。

  在阐述宗教和谐之前,有必要先谈谈与宗教和谐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首先是宗教信仰自由。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经济自由必然要求思想自由,思想自由必然要求冲破政教合一造成的思想束缚。宗教信仰自由的提出,使人类开始抛弃宗教的歧视与迫害,实现宗教的平等与自由。如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

  项基本人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需要提出的问题是,在宗教信仰自由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因宗教差异引发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宗教多元趋势也带来隔阂、不容乃至敌视。我们必须承认,宗教信仰自由虽然解决了人们如何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却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宗教和解。也许,人们在获得自由、享受权利之后,迷失了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继续寻求化解宗教冲突之道。

  其次是宗教对话。化解宗教冲突,实现宗教和平,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宗教对话和跨宗教文化交流,作为化解宗教矛盾的新尝试,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议题,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各种各样的尝试也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宗教对话对增进各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淡化唯我独尊产生的排他倾向,从而减少宗教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对话虽然非常有益,但其作用毕竟是有限度的,一旦涉及宗教的核心部分或者敏感问题,就很难进一步深入。更为重要的一点,宗教对话只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而不是目标本身。我们必须确立一个普遍能够接受的、值得各方面去努力去追求的共同目标,才能使宗教对话保持正确方向,不断产生可持续的合力。

  中国古代先哲对和谐有着深刻的洞解,是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处理当代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我们主张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宽容、在交流中求共识。宗教和

  谐,就是在承认宗教的多样性、自主性、平等性、和平性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宗教内部、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达至彼此尊重、和睦相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具体而言,宗教和谐应该包含四个层面:(1)宗教自身的和谐——教义教理中悲天怜悯的大爱精神得到充分阐扬,教规戒律的规范作用得到充分运用,宗教内部各种关系协调而又和顺。(2)宗教之间关系的和谐——不同宗教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多元共存、和谐相处。(3)宗教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宗教组织和个人的宗教实践既符合本宗教教义又不违背世俗法律和公序良俗,各宗教的发展既秉承优良传统又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4)政教关系的和谐——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为前提,以政教分离原则为基础,以政教和谐为价值取向,形成良性互动的政教关系。

  宗教和谐与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矛盾,没有宗教信仰自由就不可能成就宗教和谐,宗教和谐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基础和前提。可以说,宗教和谐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为正确处理宗教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从宗教信仰自由到宗教和谐,体现了由保障自由和权利到倡导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升华。宗教和谐也不排斥宗教对话,宗教对话是实现宗教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宗教和谐又为宗教对话提供了正确而清晰的目标指向。

  促进宗教和谐是各宗教的责任和义务。各宗教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宗教和谐的理念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自身做起。当前,

  尤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要防止宗教狂热、偏执和极端主义。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追

  求和平、摒弃暴力、爱人如己、向美乐善的教义,这就为宗教和谐的必然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真理和谬误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宗教信仰也容易走向狂热、偏执和反常,陷入极端主义。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猖獗,在世界各地肆虐作乱,对所在国家的安全、所在地区的稳定、世界的和平构成日益严重的现实威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各宗教必须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中积极向善、慈爱和平的思想资源,共同反对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

  二要反对利用宗教达到其他不良目的。在当今国际话语中,宗教与“人权”、“民主”一样,似乎总是代表着“政治正确”和普世价值,只要打出宗教旗号,似乎就能获得同情和理解。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正是看中了宗教的这种特点,利用宗教达到其不良目的。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挑起地区冲突;一个组织可以利用宗教从事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一个个人可以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各宗教都有自己的正信正传、正知正觉,必须联合起来捍卫信仰的纯洁性和神圣性,共同反对以宗教名义从事各种亵渎宗教本义和本意的行为。

  三要推动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隔阂助长偏见,偏见比谬误更远离真理。宗教对话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在差异性中达成一致性,减少不同宗教传

  统上的歧见和误解,从而为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打造共同基础。宗教对话不是灵丹妙药,但肯定有益无害;宗教对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开展宗教对话,需要政党和政府的鼓励、学术界的理论支持和宗教界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较好成效。

  四要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紧密的关联,宗教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作为母体的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和谐既是当代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这就要求各宗教要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既要致力于自身的和谐发展,也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践行和见证信仰。当前,我们面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各宗教可以在扶贫济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制止战争、反对恐怖主义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做出积极贡献。通过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事业采取共同行动,反过可以进一步促进各宗教之间合作和共融。

  宗教和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宗教关系的新图景。我们深知,宗教植根于现实社会,关乎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宗教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促进宗教和谐,仅有宗教界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设计合理制度安排,提供交流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和谐理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在不同的时代,总能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精神魅力。在中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已经成为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新话语,成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目标。在国际社会大家庭里,宗教和谐也是世界和谐的重要源泉,可以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为特有的贡献。

篇四: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妥善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问题

  龚学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保持宗教领域的稳定,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宗教问题的主要特点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还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各民族信教人数总计有1亿多人,而且分布很不平衡。汉族人口最多,但信仰宗教的人数所占比例却很小。而信仰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伊斯兰教的20多个民族的群众,至今基本上仍是大多数信教。多宗教的国情决定了由各种宗教内部产生的问题、由不同宗教之间产生的问题、由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构成了社会上十分关注的宗教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的宗教来讲,基本上是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控制和剥削阶级利用的宗教,是爱国守法并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是以合法宗教活动满足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的宗教,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妥善处理好宗教问题

  当前我国宗教问题呈现出的状况和特点是由国内国际的形势决定的。从国内的情况看,目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会更复杂、更突出。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宗教领域中来。从国际情况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中民族宗教问题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仍时起时伏,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相当活跃。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和的图谋没有改变。这都会对我国的宗教问题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宗教方面的问题。作为处理宗教问题的主体,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维护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的方针,努力提高处理宗教问题的水平。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予以纠正。

  国家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强化用法律手段处理宗教问题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26号令,发布了《宗教事务条例》《条(该例》已于3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推进依法治国,在宗教法制建设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今后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依据,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保障,必须坚决执行。

  要善于采取不同办法处理宗教问题中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宗教问题中的人民

  内部矛盾要善于采取不同办法:如对于利益矛盾,须用经济方法处理;对于管理矛盾,须通过依法加强管理处理;对于思想认识问题,须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对于对抗性矛盾,须及时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处理。要十分重视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宗教的人民内部矛盾有时是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别有用心的坏人搅和在一起,这就增加了复杂性。正确地识别和处理此类问题,必须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损害人民利益、践踏法律尊严,都是不允许的,都必须坚决制止。

  妥善处理因宗教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在处理因宗教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中,要争取民心,取信于民。党政领导要作出表率,注意树立好的形象,使群众看到领导真正能体察民情民意,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要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宗教方面往往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往往具有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群众情绪比较激烈、矛盾可能趋于激化的时候,由他们站出来说话,群众比较能够听得进去。因此,平时要注意做好这些代表人物的培养、联络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

  稳准狠地打击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的敌对势力在坚持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对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破坏活动决不能手软,必须采取高压手段,坚决加以打击;对利用宗教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加以惩治。在打击利用宗教的敌对势力的斗争中,要认清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掩盖自己罪恶活动的本质,注意掌握政策,不要触及正常的宗教活动,不要伤害爱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宗

  教感情,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全面提高党政干部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宗教领域的问题错综复杂,能否处理妥当,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党政干部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大体涉及提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把握宗教工作正确方向的能力;提高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的能力;提高掌握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规律,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提高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渗透的能力;提高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高组织、宣传、服务群众,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特别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宗教理论;熟悉并能自觉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不断总结处理宗教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勇于实践,在不断参与处理宗教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转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篇五: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六个坚持”“六个表率”对照检查材料

  乌鲁木齐市第127中学教师张帅强

  一、“六个坚持、六个表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四个意识强”的表率。存在对党的教育和理论学习在上思想上没有重视,平时的学习不深入,会后缺少深入思考,理解不透彻。(二)坚持正确的祖国观,作“维护祖国统一”的表率。存在对发声亮剑的重大意义在认识上不到位,行动上不积极,没有带领家人或亲属主动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三)坚持正确的民族观,作“巩固民族团结”的表率。存在对“三个离不开”思想认识不深入。在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四)坚持正确的宗教观,作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存在对党的宗教政策、工作基本方针没有深入学习和思考,没有主动联系服务信教群众,宣传好党的宗教政策。(五)坚持正确的文化观,作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表率。没有主动在师生中宣传推广中华文化,对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流于形式。(六)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作聚焦总目标的表率。在思想和行动上没有聚焦总目标,没有把学校的维稳值班工作放到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认识。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一)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四个意识强”的表率上,思想意识松懈,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平时放松了理论政策的学习,主观上认为学习理论政策对提升业务能力没有多大帮助,对理论的学习抓得不紧、学得不透、悟得不深。(二)在坚持正确的祖国观,作“维护祖国统一”的表率上,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缺乏。没有深刻到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对发声亮剑活动缺少重视,行动上敷衍应付,致使自己没有带领家人、亲属主动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三)在坚持正确的民族观,作“巩固民族团结”的表率上,对民族团结工作思想上没有重视。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时,当自己的教学工作同学校安排的任务交织在一起时,深感任务重、头绪多,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有图“完成任务”尽快“交差”的观念。(四)在坚持正确的宗教观,作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上,缺乏在党言党、为党分忧的自觉性。自身的党性意识不强,只认识到提升业务的重要性,把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普及宗教知识,联系服务信教群众当成工作以外的事,更没有上升到民族团结的高度去看待。(五)在坚持正确的文化观,作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

  表率上,缺少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推广中华文化,感觉困难重重,回避矛盾。对学生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宣传教育没有抓细抓实。(六)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作聚焦总目标的表率上,政治

  敏锐性不高。没有深刻认识到自治区党委出台的维稳“组合拳”是基于当

  前严峻的反恐形势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做出的决定,没有把学校的维稳工作放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认识。

  三、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周认真学习一次党和政府关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方面的理论政策,及时阅读党报刊物,增强自身的政策理解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二)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每周认真、系统地学习新疆“三史”一次,深刻认识新疆处于“三期叠加”的严重态势。积极带领家人亲属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扩大其影响。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每月入户走访民族家庭一次,辅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重视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增进与民族群众的感情。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四)增强在党言党、为党分忧的自觉性。

  每两周认真学习一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主动联系信教群众,自觉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者。

  (五)宣传好中华文化,加强对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积极主动宣传中华文化,让各族群众认识到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两周开展一次爱党、爱国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班会,不断增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六)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意识。聚焦总目标,严格按照学校的维稳要求,做好维稳值班工作。每月一次家校联系,引导广大家长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的行动中来。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

  2017年10月10日

篇六: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的帮助指导下我乡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省州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推动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4年“两个共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暨民族宗教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乡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我乡近年来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的帮助指导下,我乡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省、州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推动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情况:榆林乡现辖8个行政村,93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15677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东乡族2个民族8278人,占总人口的52.8%;农业人口15337人,占总人口的97.83%;耕地面积16010亩,都是山旱地,人均占有耕地1.02亩。201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50元,粮食总产量为5704吨,人均占有粮363.78公斤。全乡现有宗教场所37个,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6个(伊黑瓦尼清真寺10个、格底目清真寺16个),道教活动场所11个。具体工作情况: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常抓长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民族宗教工作。。任务,突出抓好宣传法律政策、了解教情民意、规范依法管理、协调服务等重点工作。同时认真开展了“123”征求意见活动和六个一”活动;利用主麻日在各清真寺举办政治理论宣讲活动5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520多份。三是合理安排,扎实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按时组织各寺管会负责人及宗教界人士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培训班;选派4名宗教界人士到北京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四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去冬今春全面完成了宗教场所银行专户的开设和“五证”办理工作,同时,全家岭大寺被评为先进集体,布置会议室,购置了会议桌,做到了各项制度上墙。五是认真开展“双百双联”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宗教界人士深入村社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心愿,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及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六是在各宗教场所开展了“比贡献、比规范、比和谐、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三比一促”活动和以“讲尊重、讲包容、讲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活动,有力促进了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七是积极开展反恐防暴工作,大力宣传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并积极开展了以反对“达瓦”宣教团为核心内容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座谈会,有力促进了我乡宗教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二)重点项目实施情况一是积极衔接县国土局、发改局等部门,对全岭王家咀地质滑坡点进行整体易地搬迁47户惠及240多人,投资188万元,此项目正在实施中。二是积极争取整村推进和危旧房改造项目,在窑湾易地搬迁点后续修建20户,惠及100多人,投资38.8万元。三是投资300多万元的榆林农贸综合市场年底投入使用,彻底改变榆林集镇肮、乱、差的现状,力争全乡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整体上再有一个新的变化;四是今年正在向省民委争取窑湾易地搬迁点特色村寨项目,计划投资100多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014年,乡上采取多元化投资的形式,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实施了一批交通、扶贫、农牧、发改等项目,有效改善全乡基础设施条件,乡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一是投资到450多万元,硬化东沟村道路5公里;榆丰村道路3.6公里;窑湾新农村巷道硬化1公里;榆河村何家观道路0.6公里;榆林村尕新庄道路1.7公里。二是群众自筹及整合其他投资165万元,危旧房改造86户526人,有效改变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三是协调县教育部门在榆丰小学开设学前班,解决部分幼儿“上学难”问题。四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投资9万元在榆河、窑湾、联合成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留守老人“生活难”问题。(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今年以来,我乡主要涉及的惠农资金是五个方面:第一、涉农补贴资金。粮食补贴97.6万元、农机补贴41.8万元、能繁母畜补贴0.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29.4万元。第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农村低保资金381.2万元、五保补助金25.1万元,退伍军人定期补助金6.7万元,孤儿生活补助金7.7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0万元,计生两户参合金补助4.9万元、计生奖励补助7.1万元,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41.8万元,残疾人补助及残疾人燃油补助9.2万元,巧姑布鞋补助金0.2万元,高龄补贴0.7万元。第三、扶贫资金。特困户保障资金1.1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资金57.9万元。第四、防灾救灾资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万元。第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事一议资金55万元。2、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我乡农民收入倍增我乡八个村成立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截至目前,共计发放互助金贷款(借款)560多万元;双联贷款410多万元,极大的帮助了群众,促进了全乡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加快了农民的致富路。3、带动种植业纵深推进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围绕县上给我乡下达的1.5万亩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任务,其中顶凌覆膜1.3万亩,其中示范面积6600亩,推广面积6400亩;秋覆膜2000亩工作任务,确定榆丰、榆林村为秋覆膜示范点,八个村川台地为顶凌覆膜示范点,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和技术人员包社包农户方式,扎实开展了旱作农业种植工作。我乡集中在联合、夏湾村2500亩啤特果基地补植补栽苗木1万株,榆丰村发展庭院经济300亩,裁植核桃树1万株,荒山造林共计2000亩,栽植速生柳6万株,窑湾新农村绿化点栽植云杉树1000株,较好地完成了今年春季植树造林任务。

篇七: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specificationgb503112007systemgroundingsafetyrequirementsgb1405093securitymonitoringdigitalvideoaudioencodingdecodingtechnologygbt257242010securityengineer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gb503482004specificationvideomonitoringsystemgb50395207designcodeindustrialtelevisionsystemgbj115codesecuritygat3082001codeelectronicinformationsystemengineroomintelligentbuildingdesignstandardgbt503142006specificationelectricaldesigncivilarchitectureintelligentcode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jgjt1692gb503002001gb503392006architectur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approvalunificationstandardconstructionelectric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approvalstandardgb503032002codeheating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gb500192003generalspecificationelectroniccomputerfieldcriteriongbt28872000industrialcontrolsoftwaregbt134231992interconnec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standardsisoiec1180195automationinstrumentationengineeringspecificationsgb500932002automationinstrumentationengineeringqualityinspectionevaluationstandardsgbj13196specificationengineerin

  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作用

  构建和谐宗教促进社会和谐

  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把宗教关系列入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五大关系之一,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在认识上的升华。贾庆林同志也指出:希望宗教界以自身的和谐来推动社会的和谐。由此,和谐宗教关系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靖安实际,我县近年来主要从培养引导爱国爱教人士,带领宗教界在构建和谐宗教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作用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实现各宗教内部信徒之间的和睦,不同宗教间的和敬,宗教与社会各领域的和谐,从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初步形成良好局面。一、靖安宗教基本情况和信徒特点(一)全县概况靖安县地处江西西北部,辖5镇6乡7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4.3万。境内有马祖归骨之地江南名刹宝峰寺和江西省唯一僧众佛学院,佛、道、基三教及民间信仰场所27处;有各类教职人员132人,信徒748人,信教群众近

  1

  8000人;有省重点佛教道场宝峰寺和双林寺2座;有宗教团体2个,全县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开展。可以说,靖安虽小县,但宗教地位重要,尤其佛教禅宗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二)信徒结构表一:

  年项目教别30岁以下人数佛比例57%52%全部男性散居道士3730-50岁50岁以上26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4617/1不含居士龄文化男女比例备注

  83

  24

  76

  人数道比例

  0

  0

  3

  2

  1

  人数基比例

  9

  133

  456

  436

  148

  14

  3/7

  76.3%62.9%

  就整体结构而言,佛教与道教、基督教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佛教信徒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文化程度偏高。二、宗教界代表人士结构组成情况

  2

  表二:

  项目政协委员教别佛道基总计611816021人大代表国家1省4市3县201020①政协委员和团体任职为重复计数。②道、基团体任职为拟任。团体任职备注

  另我县还为省市及兄弟县市培养输送了多名宗教代表人士,如原宝峰寺的班首、现省佛协副会长释妙安法师,省青联理事释佛音法师,湖南洗心寺住持释悟僧等。宝峰寺现任方丈一诚大师,现任中佛协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在我们的引导和一诚大师的引领下,佛、道、基三教代表人士团结全县各教信徒和信教群众,在自觉抵制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弘扬优秀宗教文化、开展公益事业方面,为我县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一)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夯实宗教促进和谐社会的基础1、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广大宗教界代表人士共建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谐宗教的首要心愿和任务。谐宗教的首要心愿和任务。宗教界代表人士都是宗教场所

  3

  的负责人和主要教职人员,他们在融入共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实际行动中,首先表达了创建和谐宗教场所的愿望。试想一下,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弄不好,又怎么去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所以我们积极引导他们的这种意愿,并使之成为他们共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首要任务,加强场所软硬件建设,创建和谐寺观教堂。2、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宗教界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动的具体体现。动的具体体现。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建设,有助于吸引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内的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建设和谐宗教促和谐的有效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建设和谐宗教促和谐的有效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促和谐载体。载体。寺观、教堂即是开展宗教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表达宗教感情的重要载体,联系着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一座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本身是和谐宗教的最重要的体现,还能带动和促进周围地区和信教群众的和谐。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持续组织开展了创“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的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配合下,宝峰寺、双林寺等一批寺观、教堂的房地产和山林产权得到明晰,制度日益健全,管理规范民主,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三级“五好”寺观、

  4

  教堂称号。事实证明,开展这样一种活动,宗教界受益匪浅,无论是环境设施还是人员素质都得到了加强,包括宝峰寺、双林寺、长灵寺在内的很多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基督教堂从无到拥有中心教堂、耶稣堂、爱心堂3座全新的教堂。这些实实在在的创建活动得到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同时,必将让每一个宗教活动场所,成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坚实基础。(二)强化宗教界“三服务”意识,筑牢和谐宗教的路径。“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服务发展”这是贾庆林主席对宗教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提出的要求。这一思想的提出基于中国的各宗教的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并且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各宗教本身就具有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优良传统,得到广大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忠心拥护。关键是如何具体地去强化宗教界这种意识,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践行这一思想的落脚点应归结于关爱人群、推进慈善利民行动来实现。这几年,我们组织引导宗教界人士关爱人群,回报社会,开展了系列扶贫济困、救灾、助学、募捐、建校、修路等社会公益活动。如连续四年开展了“宗教界爱心助学”活动,

  5

  受益的大中小学生近160人;连续三年开展“佛学院师生每日捐”活动,并成立基金会;连续八年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节日献爱心”活动,受益人数达2000人次。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县宗教界人士共向社会捐款逾百万。这些慈善活动在宗教界代表的带头表率和引领下办得很成功。同时,针对社会群体对佛教认识的模糊及自我修行的无知,宝峰寺代理主持衍真法师等,主动走入社会开展晚间居士授课讲法活动,或受邀到北京、广州等大学进行讲学,在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足以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中,宗教界一定大有作为。(三)抓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提供和谐宗教的有力保障。构建和谐宗教人才队伍是关键、是保障。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教育、政治引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了就能起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通过宗教界代表人士团结和带领更多的信教群众共建和谐社会。我们的做法是围绕三句话,打造三种培养平台。三句话就是:就是: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政治上靠得住,共18个字。这是培养目标,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代表人士的问题。三种平台:一是讲经说法。一方面是上讲台说,要求三种平台:三种平台

  6

  这些代表人士刻苦钻研本教经典,定期上讲台现身说法;另一方面是请进来听,协助宗教团体邀请专家学者、高僧大德来授业,开拓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视野;二是选调轮训。有计划的选派代表人士到各级研修班深造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三是政治安排。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安排部分代表人士到各级人大、政协和宗教团体中任职,拓展他们的政治生活参与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近三年来宗教界代表人士通过人大、政协提合理化建议和提案共63件,立案、采纳共58件,解决了许多事关我县民生、生态、社会稳定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见表二),为构建和谐宗教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建设者、组织者、实践者。(四)发挥宗教文化的独特优势,开创宗教促和谐的新空间。当前,引导宗教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是促进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主旋律。而各宗教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思想:如道教的平和无私、佛教的和平和美、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等,也正是和谐社会的要义。从这个角度讲,宗教文化的展示和交流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倡导下,我们在

  7

  发挥宗教文化优势服务和谐社会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探索。一是举办宗教文化研讨、对话和节庆活动。一是举办宗教文化研讨、对话和节庆活动。我县先后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禅宗文化研讨会和禅宗文化诗画展活动、马祖文化节活动、靖安佛教界与基督教界对话活动、以“和谐宗教”为主题的第一届诗词吟唱会活动,宝峰寺的冬夏禅七和夏季禅修营活动更是名气日增,尤其是夏季禅修营自2005年创办,已连办37期,网上报名人数超过2万人。如今,以宝峰寺为龙头的宗教朝觀是靖安三爪仑国家4A级风景区的主打品牌之一,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二是积极做好禅宗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二是积极做好禅宗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组织佛教界人士抢救性修缮佛教文物遗迹17处;《宝峰寺》编著、《宝峰寺的传说》《宝峰传奇》、;由佛教界代表人士整编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香花和尚舞》《庙会》分别列入省、县非、特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人文遗迹和文化艺术都是构建和谐靖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特质。三是发挥佛学院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三是发挥佛学院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省佛学院平台作用自2000年迁入我县宝峰寺复办,不但培养了五届共293名“爱国爱教,信仰纯正,发挥‘六和’精神”的合格僧才,而且在文化的交流交往上在全市及全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

  8

  地位,发挥了作用。近五年来,先后有心定长老、性空长老、诫谛腊长老、空海法师、圣严长者、佛印大和尚等海内外山宗高僧来院讲经说法。和印度那烂陀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尼泊尔、缅甸的佛教学院及国内的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教授有着广泛的学术及文化交流。还与国内的中国佛学院、上海、福建、苏州、灵岩山和栖霞山等一流的佛学院建立了长期地友好交往关系。2006年中印友好年,宝峰寺释明贤法师作为大陆唯一的佛教界代表人士参加了中佛协举办的“重走玄奘西行路”活动,既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又展示了我国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素质和风采。四、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几点启示宗教界代表人士不仅是构建和谐宗教促和谐的重要力量,更是宗教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培养这支队伍,有四点粗浅意见。1、转变模式,广交朋友。要在转变宗教事务管理模式转变模式,广交朋友。上下功夫,做到“三少三多”:即少发命令多下基层,少行政干预多交流引导,少官僚主义多人本主义。总之要与宗教界人士广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和宗教情感,把宗教事务管理转变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一般性事务。2、多做实事,改善服务。要多为宗教界办实事办好事,多做实事,改善服务。

  9

  尤其要为代表人士解决政治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主动沟通,改善服务,以情感人,最大范围地把宗教界人士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积极发展并引导好他们的良好动机,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出力。3、慈善先行,重在引导。要善于发扬宗教界人士的爱慈善先行,重在引导。国爱教、服务人群、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情感动力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多做慈善利民、回报社会的好事。同时,把这种引导纳入长期机制,规范管理,做到不伤害他们的情感。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宗教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各宗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培训教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首先要宗教团体严把进口关,加强队伍和自身建设;首先其次是各级各类宗教学院要严把出口关,培养出真正符合本其次教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第三是主管部门要善于发现并有目第三的、有计划地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为他们搭台阶、创条件。这样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学术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政治上靠得住”符合时代需要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10

篇八: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全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广元市推动民族宗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杨东河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年(卷),期】2013(000)007【摘要】广元市是少数民族散杂聚居区,是全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全市有32种少数民族,1.37/余人,有流动少数民族人口l万余人;五大宗教齐全,有合法宗教活动场所161处,宗教教职人员298人,信教群众23.68万余人。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认识,立足市情和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抓管理,促和谐,促进了广元市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和社会稳定。【总页数】2页(P33-34)【作者】杨东河【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13【相关文献】1.解放思想创新务实努力推动大理州民族宗教工作迈上新台阶[J],官兴祖2.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文山州民族宗教工作五十年回顾[J],陆庆怀3.推动"十四五"时期云南民族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1年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任会议召开[J],王铖4.尤权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J],新华社5.红河州民族宗教委“五联系双提升”推动民族宗教工作上新台阶[J],红河州民族宗教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九: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宗教和谐:宗教关系新境界

  我们所处的时代,宗教多元不断发展,宗教冲突时有发生,宗教关系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次研讨会把主题确定为“宗教多元与宗教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的发言主要阐述这样一个观点:促进宗教和谐,是处理宗教关系的新境界。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社会动荡频仍,地区冲突不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但社会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一些矛盾开始显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对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共建和谐世界,不仅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也反映了人类的共同愿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宗教的和谐状况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共建和谐世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提出宗教和谐,顺应时势,实属必然。

  在阐述宗教和谐之前,有必要先谈谈与宗教和谐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首先是宗教信仰自由。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经济自由必然要求思想自由,思想自由必然要求冲破政教合一造成的思想束缚。宗教信仰自由的提出,使人类开始抛弃宗教的歧视与迫害,实现宗教的平等与自由。如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需要提出的问题是,在宗教信仰自由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因宗教差异引发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宗教多元趋势也带来隔阂、不容乃至敌视。我们必须承认,宗教信仰自由虽然解决了人们如何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

  却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宗教和解。也许,人们在获得自由、享受权利之后,迷失了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继续寻求化解宗教冲突之道。

  其次是宗教对话。化解宗教冲突,实现宗教和平,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宗教对话和跨宗教文化交流,作为化解宗教矛盾的新尝试,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议题,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各种各样的尝试也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宗教对话对增进各宗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淡化唯我独尊产生的排他倾向,从而减少宗教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对话虽然非常有益,但其作用毕竟是有限度的,一旦涉及宗教的核心部分或者敏感问题,就很难进一步深入。更为重要的一点,宗教对话只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而不是目标本身。我们必须确立一个普遍能够接受的、值得各方面去努力去追求的共同目标,才能使宗教对话保持正确方向,不断产生可持续的合力。

  中国古代先哲对和谐有着深刻的洞解,是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处理当代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我们主张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宽容、在交流中求共识。宗教和谐,就是在承认宗教的多样性、自主性、平等性、和平性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宗教内部、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达至彼此尊重、和睦相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具体而言,宗教和谐应该包含四个层面:(1)宗教自身的和谐——教义教理中悲天怜悯的大爱精神得到充分阐扬,教规戒律的规范作用得到充分运用,宗教内部各种关系协调而又和顺。(2)宗教之间关系的和谐——不同宗教之间彼此尊重、相

  互包容、多元共存、和谐相处。(3)宗教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宗教组织和个人的宗教实践既符合本宗教教义又不违背世俗法律和公序良俗,各宗教的发展既秉承优良传统又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4)政教关系的和谐——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为前提,以政教分离原则为基础,以政教和谐为价值取向,形成良性互动的政教关系。

  宗教和谐与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矛盾,没有宗教信仰自由就不可能成就宗教和谐,宗教和谐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基础和前提。可以说,宗教和谐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为正确处理宗教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从宗教信仰自由到宗教和谐,体现了由保障自由和权利到倡导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升华。宗教和谐也不排斥宗教对话,宗教对话是实现宗教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宗教和谐又为宗教对话提供了正确而清晰的目标指向。

  促进宗教和谐是各宗教的责任和义务。各宗教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宗教和谐的理念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自身做起。当前,尤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防止宗教狂热、偏执和极端主义。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追求和平、摒弃暴力、爱人如己、向美乐善的教义,这就为宗教和谐的必然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真理和谬误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宗教信仰也容易走向狂热、偏执和反常,陷入极端主义。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猖獗,在世界各地肆虐作乱,对所在国家的安全、所在地区的稳定、世界的和平构成日益严重的现实威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各宗教必须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中积极向善、慈爱和平的思想资源,共同反对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

  二要反对利用宗教达到其他不良目的。在当今国际话语中,宗教与“人权”、“民主”一样,似乎总是代表着“政治正确”和普世价值,只要打出宗教旗号,似乎就能获得同情和理解。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正是看中了宗教的这种特点,利用宗教达到其不良目的。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挑起地区冲突;一个组织可以利用宗教从事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一个个人可以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各宗教都有自己的正信正传、正知正觉,必须联合起来捍卫信仰的纯洁性和神圣性,共同反对以宗教名义从事各种亵渎宗教本义和本意的行为。

  三要推动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隔阂助长偏见,偏见比谬误更远离真理。宗教对话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在差异性中达成一致性,减少不同宗教传统上的歧见和误解,从而为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打造共同基础。宗教对话不是灵丹妙药,但肯定有益无害;宗教对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开展宗教对话,需要政党和政府的鼓励、学术界的理论支持和宗教界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较好成效。

  四要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紧密的关联,宗教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作为母体的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和谐既是当代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这就要求各宗教要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既要致力于自身的和谐发展,也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践行和见证信仰。当前,我们面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各宗教可以在扶贫济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制止战争、反对恐怖主义等领域发

  挥积极作用,做出积极贡献。通过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事业采取共同行动,反过可以进一步促进各宗教之间合作和共融。

  宗教和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宗教关系的新图景。我们深知,宗教植根于现实社会,关乎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宗教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促进宗教和谐,仅有宗教界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设计合理制度安排,提供交流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和谐理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在不同的时代,总能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精神魅力。在中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已经成为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新话语,成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目标。在国际社会大家庭里,宗教和谐也是世界和谐的重要源泉,可以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为特有的贡献。

篇十: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那个时代不能不着重揭露剥削阶级利用宗教的麻痹作用从精神上奴役劳动群众并用以维护剥削制度到建国时我们党明确信教群众是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宗教信仰自由明确写进宪法到改革开放初期肯定宗教界也有很大的进步提出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到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血肉联系一直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那么,信教群众是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宗教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我们对宗教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不同的侧重点、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那个时代不能不着重揭露剥削阶级利用宗教的麻痹作用、从精神上奴役劳动群众并用以维护剥削制度,到建国时我们党明确“信教群众是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宗教信仰自由”明确写进宪法,到改革开放初期肯定“宗教界也有很大的进步”,提出“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到2019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血肉联系”,一直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个对宗教问题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既隐含着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又展现出一条清晰变化的轨迹。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统一。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的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实践

  第1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活动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千方百计把人民群众团结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周围,引导群众为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这些基本要求,无不贯穿、渗透于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之中。例如,马克思讲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只要读一读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提到这句话的那篇原著,读一读与这句话紧紧相连的前言后语,就不难看到,马克思立意的着重点并非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而是特定时代条件下“受鸦片麻醉的人民”,是哀其不幸――“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促其奋斗――“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也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慰藉的那个世界的斗争”,“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需要明确指出宗教不仅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这种“二因素论”重要观点的提出,也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群众观的统一,是从宗教的群众性说起的,于是就有了《江泽民文选》第三卷《论宗教问题》中那段深刻的阐述:“宗教的存在,是以大量群众信奉为前提的。……由于宗教的这种群众性,宗教往往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破坏作用。关键看能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宗教,减少宗教中的消极因素,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而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

  第2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依靠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信教群众也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宗教工作中的必然贯彻,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致性的一贯体现。一条清晰变化的轨迹,是在革命时代不能不比较突出地揭示宗教的消极作用,到客观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的两重性,再到更多地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看待宗教、注重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一命题的提出,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深思熟虑,不是一般口号而是科学命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政策,不是简单一说而有丰富内涵。它的提出,既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据,也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首先,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乃是立足于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的“四个全面认识”――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有了这“四个全面认识”,才能深刻地把握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宗教既然在我国社会将

  第3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其次,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乃是统筹于“正确处理五大关系”这一驾驭我国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考。胡锦涛总书记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并且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要客观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角度,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为前提,改变过去有的同志只习惯于从消极方面着眼、过分强调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的思维定势,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致力于促进建立和谐关系;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化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三,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乃是着眼于“两个最大限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强调“四个全面认识”,“处

  第4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理五大关系”,绝不是要瞻前顾后、无所作为,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立足于“四个全面认识”,统筹于“处理五大关系”,着眼于“两个最大限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宗教问题上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崭新的时代命题——“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就必然应运而生了。坚持以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为指导“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以正确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六中全会决定中有一段完整的阐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们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的基本前提。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努力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

  第5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共识,增强党在信教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使信教群众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二是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我们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要提倡信教,也不是要人为扩大宗教影响,更不是说宗教活动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必须依法予以管理。我们的工作原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宗教活动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不得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这些年来,我们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在制定、实施宗教方面的两个单项法规和若干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相提并重,说明我们党对宗教问题既重视政策指导,又重视依法管理。中央十分重视并推动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把“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我们党依法执政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从而使我们在管理宗教事务方面,从以往较多以

  第6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政策调整为主,全面过渡到以政策调整和依法管理并行并重。三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是我国信教群众的自主选择,是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和控制的重要保障。要指导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团体自觉坚持这个原则,帮助和支持他们结合各自宗教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四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既然在我国社会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美国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宗教是一种很难定性、不易评判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它与人类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联系,并造就出众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具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伟人;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偏执、社会的罪恶、种族的仇视中,也经常能看到宗教的阴影,宗教又常常成为社会动荡、冲突、甚至战争的助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我国宗教界“造就出众多……具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伟人”。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宗教界爱国人士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加大培养力度,努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

  第7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保证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建设和谐文化坚决抵御渗透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就要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发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我们并不认同将宗教完全等同于文化的观点,但也不否认若干宗教经典、教义,宗教道德、艺术中所积累着的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渗透着的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所孕育着的民族优秀文化因素,所镌刻着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固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其中就包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在这里,宗教就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和贡献。例如,去年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在中华“和”文化的海洋中浸润两千年,深受中华“和”文化影响的中国佛教就认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于是提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口号,成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响亮的主题。世界佛教论坛结束以来,佛教界又在积极探索“和谐世界”究竟如何“从心开始”?有的提出“从心开始”要从佛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以戒为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开始。有的从佛

  第8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教的教义、教理,强调要以提倡“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这些都是很有智慧的见解。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可以也应该为和谐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总之,我们常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宗教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应该和各个方面一起努力,使我们人民的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全民族创造精神充分发挥,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蓬勃不息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还要注意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一是要在扩大开放中抵御渗透。我们必须善于抵御借助信息化、全球化而不断加剧的渗透,必须善于在长期周旋中抵御渗透,必须面对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二是要在全面贯彻党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宗教政策中抵御渗透。把爱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筑成抵御渗透的铜墙铁壁。三是要在抓好落实中抵御渗透。抵御渗透容易喊得很响,落得很空;看得很重,却无计可施;不是“内紧外松”,反倒成了“外紧内松”。要切实把抵御渗透落实到宗教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四是要通过加强依法管理来抵御渗透。抵御渗透并不是简单地在境内

  第9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外宗教往来中竖起一堵“墙”,而是要加上一道网——法律之网,过滤之网,使有害的被拦住,无害的通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等联合国人权文书、公约明确规定,“表示自己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仅只受法律所规定的以及为保障公共安全、秩序、卫生或道德、或他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所必需的限制。”依法制止、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与这些人权文书、公约的精神是一致的。五是要加强专业工作队伍建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法处理各种非法传教活动和渗透活动,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目前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主体,其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与所承担的任务要求差距很大,亟待充实和加强。六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社会变革中群众精神生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文化的自信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纵览世界风云,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东来”的,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而生长、而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气”;“西送”的,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呼唤、而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和风”。在一个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社会中,中国宗教为增进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第10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也就是在为这个不安宁的世界,增一分和谐与安宁,添一分理解与感动。

  第11页

篇十一: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P>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是一个简明朴实,却有着丰富内涵和体现时代要求的新提法。能不能发挥、如何发挥这个积极作用,需要从世界到中国、从历史到现实,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反复观察、思考,积极探索、实践。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这三个特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我们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必须时刻注意并充分估计宗教的这些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正是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立足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的敏锐、准确的把握,立足于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而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的社会变革,同时又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的鲜活实践,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对宗教问题要有“四个全面认识”: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只有做到“四个全面认识”,才能为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发挥

  第1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宗教到底是和谐因素还是冲突因素,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宗教问题却成为热点问题,对世界发生着重大影响。有的冲突、战争,直接因宗教引发。有的冲突,又因宗教因素而加剧、扩大,变得扑朔迷离。在国际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各方都在争夺宗教这面旗帜,因为这面旗帜下汇集着数量可观的群众。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为拉选票,争相拉拢靠近宗教。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他们仇视的主权国家兴风作浪。邪教不是宗教,但它往往冒用或盗用宗教的名义,散布精神麻醉的病毒,实施精神控制的邪术,欺骗群众,危害社会,触目惊心。对邪教,国际社会纷纷采取多种方法防治、果断措施严惩。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曾经预言,随着科学的不断胜利,宗教将很快被逐出历史舞台。但两个多世纪以来的情况并非如此。在生产力空前发展、科技飞速进步、人类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本来应该有更多的人能够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再也不需要向虚幻的神的世界去寻求精神寄托。但现实是,宗教不仅没有消亡,影响却还在增大,在一些地方颇有升温之势。宗教大都主张仁爱、慈善、和平,但在当代世界,主张和平、宽容的

  第2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宗教不幸被一些人歪曲、利用。他们或是借口宗教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或是打着宗教旗号制造暴力恐怖,进一步挑起隔阂、猜疑和仇视,引发紧张、冲突和对抗。纯洁的宗教也被亵渎,神圣的宗教也遭践踏。2019年《世界宗教与精神领袖千年和平大会宣言》愤慨地指出:“我们的世界被暴力、灾难、战争和各种毁灭行为所破坏,而这些行为常常被说成‘以宗教的名义’。”当今世界因宗教问题引起的冲突,其背后往往有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但在社会经济、政治矛盾的运动中,宗教的作用为什么总是被突出出来呢?这是因为,宗教领袖在信教群众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往往会成为整个宗教共同体团结的核心;宗教凝聚和控制着众多的群众,在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时,甚至可以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掀起巨大的风暴。实际的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便常常从宗教“借光”、“借力”,披上宗教的神圣外衣,也就是“这些行为常常被说成‘以宗教的名义’”。而宗教一旦卷入冲突之中,就不仅仅是一个“名义”问题,冲突会因之而变得更加复杂尖锐。一方面,冲突会以宗教感情爆发出来而不可收拾;另一方面,冲突又会以心理积淀深埋下去,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西方有宗教学者认为,“宗教是一种很难定性、不易评判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它与人类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联系,并造就出众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具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伟人;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偏执、社会的罪恶、种族的仇视中,也经常能看到宗教的阴影,宗教又常常成为社

  第3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会动荡、冲突、甚至战争的助力。”一部世界宗教发展史反复表明,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宗教又可以引发社会冲突。二邓小平同志说:“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这段话含义深刻,也涉及“社会主义与宗教”这一重大问题。“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就是对宗教事务的行政管理、制定宗教事务管理的行政法规,要特别慎重、十分严谨、考虑周密。但如何既充分地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又防止“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宗教方面搞狂热”?对这个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党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正在出色地破解“社会主义与宗教”这个难题。(一)理论建树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明确江泽民同志1993年提出了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即“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十六大报告在“三句话”的基础上,加了一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四句话”的基本方针。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重申了

  第4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这个基本方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的明确,立论于对宗教“三性”简明扼要的认识,即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并正确估计宗教的这三个特点带来的影响。这是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正确回答宗教究竟是冲突因素还是和谐因素、是消极因素还是积极因素的问题的理论基础:——强调宗教问题的“关键是群众性”:我们要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宗教问题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维护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就必须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渗透;——强调宗教存在的“根本是长期性”: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调动、凝聚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面进步,就必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5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因此,我们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认识宗教问题基本特点的“三性”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为主要内容,可以构成一部“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这是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兴国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妥善解决“社会主义与宗教”的政治难题的科学理论。(二)法制建设和《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实施一般说来,信仰是个人内在的、深层次的思想追求,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是否信仰宗教、信仰什么宗教,是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政府没有必要去管理。政府管理的不是“宗教信仰”或宗教本身,而是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宗教事务”。因为宗教不仅仅是个人信仰问题,也是具有社会组织(宗教团体)、社会设施(寺观教堂)和社会活动(有广大信教群众参与的宗教活动或其他活动)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与社会整体之间必然产生若干的宗教事务或社会事务,因而必须有社会规范或社会制约,并由此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宗教法制。今天,中国的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适应”最重要、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宗教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但同时宗教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办事,而不

  第6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能同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相冲突。这既关系到宗教能否为社会所容纳、所接受并得到应有的尊重,又关系到社会能否与宗教和睦相处。我们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但作为宗教的社会实体及由此产生的宗教事务,必须接受法律的规范。只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享有真正的、具体的、充分的自由。因此,强调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强调作为社会实体的宗教在自由活动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是现代法制社会对人类文明的一个贡献。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本身就是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面对宗教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对宗教事务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过去主要运用政策手段,转变为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行并重。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把党对宗教的方针政策具体化为行政法规,为我们依法管理涉及宗教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宗教工作面临深刻的转变,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基本政策,又要善于按法律去体现基本政策;要善于执法,在执行中加深对《宗教事务条例》的理解。我们的工作方式要转变,工作水平要提高,工作队伍要加强。总之,要通过学习和贯彻《宗教事务条例》,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我国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宗教法制建设的重要进展,既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解决好“社会主义与宗教”的问题,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尊重宗

  第7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教信仰自由是深刻的、真诚的、一贯的和牢固的。这是一个主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无神论)的政党,一个贯彻政教分离原则的政府,在维护宗教方面人权的问题上,为世界做出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贡献。三在我国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宗教法制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之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个新的时代命题的提出,既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据,也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立足于“四个全面认识”。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宗教的影响力和宗教问题的复杂性也就有可能随之增强。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对宗教问题的认识和宗教工作的把握上,少一点片面性,多一点全面认识和客观、科学的分析。胡锦涛同志强调对宗教问题要有“四个全面认识”,有了这“四个全面认识”,才能把握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统筹于处理“五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必须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对于我们广泛团结社会力量,妥善解决社会矛盾,都具有重要意义。将宗教关系列入五大关系之一,

  第8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将信教群众作为可以主动发挥作用的一方,更多地从积极方面来看待宗教,肯定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有积极作用,表明我们共产党人对宗教问题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虽不信仰宗教,但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充分的自信,能带领信教群众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着眼于“两个最大限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两个最大限度”再一次表明,我们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依靠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信教群众也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宗教工作中的必然贯彻。四宗教的群众性使宗教往往构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关键要看能否有效地对其加以管理和引导,减少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肯定宗教中的积极因素,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宗教,而是要努力使已经存在的宗教,多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正确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另一面,就是要恰当地抑制其消极作用。宗教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帮忙”而不是“添乱”。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群

  第9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众问题,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其中应该包括做好特殊群众——信教群众工作的本领。近几年,我国宗教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深化。我国颁布实施了《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开展了新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在抵御境外各种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方面的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制。宗教领域的对外友好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化,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宗教团体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一些宗教团体的办公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我国宗教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佛教界倡导人间佛教,发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道教界倡导“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界深入开展“解经”,强调“两世吉庆”、“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天主教界开展民主办教,强调“爱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界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倡导建设“伦理型、服务性宗教”。最近,宗教界经过深入探讨又进一步提出: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

  第10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人人共享。宗教要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宗教自身、宗教内部就要和谐。一个“和谐的宗教”而不是一个“冲突的宗教”,才是宗教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释放消极作用的基础。因此,我国五大宗教的负责人发出了郑重倡议:“发挥优势,共建中国和谐宗教;五教同光,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佛教基于自身“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的理念,在去年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上提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道教则基于自身“知和曰常”、“太和万物”、“心物和谐,不为物役”,以及“道”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理念,在今年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上提出“和谐世界,以道相通”。这些,都是在挖掘各自教义中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独特的、积极的探索。宗教界还本着关爱人民、慈善助乐、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扶贫救灾、捐资助学、公益事业等活动。我国五大宗教都积极投身于反邪教斗争,“用慈悲之心,感化冥顽,拯救迷者;以正义之举,除恶反邪,去伪匡正”,发挥了独特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由于有正确的理论、方针作指导,有必要的法律、法规作规范,有我国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和睦作基础,有大量成功的实践作见证,我们对“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充分的自信。在当今世界因“宗教发热”、“文明冲突”而困惑的时候,中国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不信神”的执政党把“信神”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自己现实美好的幸福生活上来,全中国

  第11页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人民一起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是当今中国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每天都在发生着的又一“奇迹”。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在党和政府正确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指引下,可以为促进社会和谐,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国和平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为天下太平、人类幸福,做出独特贡献。

  第12页

篇十二: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P>  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县部分回族青年知识分子伊斯兰教界人士在中共陇南地下党徽县工委的领导下以红川清真寺为中心利用宗教活动作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和支前工作为陇南的解放谱写了一部艰难曲折的斗争史诗

  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典型材料

  多措并举抓创建维护稳定促和谐--成县红川清真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材料成县红川清真寺坐落于红川镇西柳村~占地面积1161?~建筑面积650?~现有信教群众170多户800余人~属哲赫忍耶门宦~是一处历史悠久~富有红色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清真寺。近年以来~红川清真寺在县民宗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高举“四个维护”的伟大旗帜~积极弘扬伊斯兰教“和平、中道、团结、宽容”的和谐理念~不断加强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维护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4年获得全县首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抓宣传强教育~筑牢团结进步思想的基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县部分回族青年~知识分子~伊斯兰教界人士~在中共陇南地下党徽县工委的领导下~以红川清真寺为中心~利用宗教活动作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和支前工作~为陇南的解放谱写了一部艰难曲折的斗争史诗。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激发民族爱国热情~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打牢民族宗教界爱国主义基础。2014年以来~在县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对红川回族红色历史料实进行了挖掘、搜集、整理~顺利完成了近11万字的《红川清真寺与中共成县地下党》初稿~修缮并设立了红川清真寺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重修了古建风格的宣礼楼。并积极创造条件将红川清真寺创建为具有伊斯兰文化、红色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相融合的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和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

  步发挥宗教场所服务社会的功能。二是在“5.12”汶川地震、“8?7”舟曲特大泥石流和“8.12”成县暴洪等灾害发生后~清真寺管委会班子成员积极响应县民宗局的号召~深入发动群众~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1.2万元,坚持每年“斋月”期间~走访慰问穆斯林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三年来~累计走访慰问穆斯林贫困户30多户~购买价值4000多元慰问品。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化~导致群众之间以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以及在乡村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群众诉求日益复杂。面对这种形势~寺管会班子成员和阿訇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光引导信教群众履行宗教活动~而且配合镇村两级引导群众发展经济~勤劳致富~主动服务全镇发展。红川清真寺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小组~建立了开学阿訇和寺管会成员为村级工作协调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两员”制度~有效发挥了宗教人士的作用~积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清真寺不光调解回族群众内部的矛盾纠纷~而且还配合村社及时调处民事纠纷。近年来~该村从未发生一起民族纠纷~从而出现了修建清真寺过程中汉族群众捐款捐物投工投劳的感人场面。

  三、抓管理重规范~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近年以来~红川清真寺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穆斯林群众爱国爱教、知法守法的意识~更进一步促进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一是严格执行重大宗教活动“三级审批”制度~凡举办“尔买力”活动都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村、镇、县民族宗教部门审批。特别是历任阿訇的聘任、辞退都按照《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规定程序~事先申请报批。同时~在重大活动中围绕活动事宜、安全措施、饮食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制定预案~确保了重大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且多年来未发生过跨地区宗教活动。„

篇十三: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P>  做实统战工作彰显宗教和谐

  青云;张芮菱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党的十七大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必须把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和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相结合,加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引导工作,使之融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青云;张芮菱

  【作者单位】宜宾市委统战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开创宗教工作新境界——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宗教关系和谐的重要论述[J],毛国庆2.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开创宗教工作新境界——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宗教关系和谐重要论述的体会[J],毛国庆3.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峨眉山市加强和谐宗教建设成效凸显[J],郑跃4.构建和谐宗教关系发挥宗教积极作用——“宗教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综述

  [J],孔陈焱5.浅谈加强基层统战工作促进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J],赵芮彬[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四: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P>  创和谐清真寺促社会和谐

  ——官庄清真寺创建“平安宗教场所”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屏山街道发明村委会官庄村清真寺位于禄劝县城北面,距县

  城7公里,官庄村山清水秀,建有两座清真寺,村里的老寺是三间瓦房,建于1984年,现在每天礼拜学习在老寺进行。新寺离村约800米,村里遇到重大节庆,全村信教群众都聚集在新寺参加宗教活动。清真寺管委会有管理人员3人,主任一人,副主任2人,分别兼任出纳、会计。官庄村有62户238人,全村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能坚持长期按时礼拜的人数约20人,占总人口的10%。每个星期五为聚礼日“主麻日”参加人数约80人,占总人口的34%。聚礼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现实政策,法律法规等演讲称“虎图白”。有部份卖玉石的缅甸穆斯林参加,有新疆在禄劝卖烤羊肉的人参加。

  近年来,官庄清真寺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创建“平安宗教场所”、“五好宗教场所”、“和谐寺观教堂”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与社会稳定、街道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发挥好宗教人士维护社会稳定、宣传信教群众的积极能动作用,增强信教群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使清真寺成为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煽动和破坏的重要阵地,创建和谐宗教场

  -1-

  所取得实效。一、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做民族团结的表率按照屏山街道综治办、民宗办的安排和要求,官庄清真寺建

  立了管委会成员学习制度,每周都要组织一次管委会成员学习《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昆明市全民普法教育读本》、《昆明市惠农政策和实用法律法规问答》、《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穆斯林的道德标准》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同时要求管委会成员,不但要知道法律法规内容,还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做给信教群众看。“3·01”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清真寺带头在星期五的主麻日向信教群众进行宣讲,带头表态发言,阐明立场,声讨这一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的丑恶行径。同时,通过主麻日,教育广大教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自觉地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积极引导辖区内广大教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努力促进各民族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以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发展经济发家致富上,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家乡的面貌。

  二、管理有序,运转规范透明

  -2-

  没有方圆,就没有规矩。一个团体要正常的运转承担起它的职能,就必须有一整套完善,合理合法、易操作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团体的运转。规范团体成员的行为,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我们宗教场所的教职人员更应当模范性的带头遵守。官庄清真寺管委会在充分认识到构建设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是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是建设和谐宗教场所的主体。在县综治办、民宗局、街道综治办、民宗办的协助下,建立了《清真寺财务管理制度》、《清真寺爱国卫生防疫制度》、《清真寺值班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度的建立加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化解了矛盾,消除了误会、增进了彼此的信任。

  作为街道唯一的清真寺,参加主麻日的信教群众多,为了保障信教群众的安全,每年清真寺管委会都要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人员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并特别关注“开斋节”等庆典活动时的安全。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确保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规范宗教活动,建设和谐宗教活动场所一个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本身是和谐宗教的具体体现,还能促进和带动周围的村庄和信教群众的和谐。宗教教职人员的讲经、讲道、宗教仪式和宗教理论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家庭等。清真寺又是一个讲经布道、宣传党的政策的场所。在宣传教育活动中,结合《古兰经》对宗教教

  -3-

  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向广大教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使广大教民积极投身于“三热爱”活动之中。官庄清真寺每年举办党的政策、宗教知识宣讲活动10余次,年受教育人数达2000多人次。通过学习教育,促进了正常宗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近几年,村内民事案件逐年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都与官庄清真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立足信仰,服务社会宗教活动场所不是独立的社会细胞而是社会的一部分,广大的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官庄清真寺自觉把寺院的工作与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近几年开展的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重点工作中,清真寺都能够理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为了全街道群众的利益,是为全街道发展做出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一些工作,得到了官庄清真寺的支持,通过在主麻日上的宣传动员,许多难题得到了化解,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几年前,村里的人在外面跟别人起矛盾,打架、吵架。大家一听说就会不问青红皂白前去参加,有理无理帮忙了再说,帮亲不讲理,一点法律意识都没有。现在就不同了,不管村里是谁在外面跟别人起矛盾,首先要问明情况,分析是自己不对还是别人不对。就是有理也要让人三分,无理坚决不帮忙,有矛盾由阿訇、

  -4-

  哈吉去调解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坚决不让矛盾扩大化,村里的问题就在村里解决。努力创造构建和谐社会,在任何情况下不做损害国家利益、损害民族团结和损害宗教的事。

  各位领导,以上是官庄清真寺作的一些点滴事情,在此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将倍加珍惜现在的和谐幸福生活,倍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坚决服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积极协助政府工作,坚决抵制境外宗教渗透,坚决抵制邪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努力建设平安和谐清真寺,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作出我们穆斯林的积极贡献。

  2015年1月3日

  -5-

篇十五: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P>  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熊胜祥(云南省宗教事务局局长)

  同志们:我今天向大家讲授的题目是: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围绕这个主题,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讲一讲: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那么,信教群众是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宗教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二)主客观原因造成人们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众所周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人们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一些看似简单明了的逻辑、朴实无华的真理,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探索、认识的艰难统一。同样,我们对宗教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不同的侧重点、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那个时代不能不着重揭露剥削阶级利用宗教的麻痹作用、从精神上奴役劳动群众并用以维护剥削制度,到建国时我们党明确“信教群众是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宗教信仰自由”明确写进宪法,到改革开放初期肯定“宗教界也有很大的进步”,提出“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到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血肉联系”,一直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宗教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三)新世纪中存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各种矛盾错综复

  1

  杂,各种力量激烈较量。“世界在发烧,宗教也在发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宗教领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在许多场合、通过多种形式,从各自宗教的角度,就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保护、消除贫困、社会公正、世界和平等问题,发出中肯的呼吁,采取积极的行动。但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以来,宗教越来越被视为引起世界不安宁的一个因素,成为当今世界无法回避的一个困惑。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分别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中去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并寻找力量的源泉,去“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吓唬别人”“文明的冲突”。乃至“文明的崩溃”论不绝于耳。尽管宗教大都呼吁和平、追求和平,但我们看到当前的世界景象,乃是有的宗教在若干时候,主要起着加剧动荡和冲突的消极作用。在这“乱世”“乱象”之中,中国却要、还宗教呼吁和平、追求和平的本意,进而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后出现的问题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的社会变革,同时又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快速发展引起“双重紧张”(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人与人的关系紧张);高度紧张造成“双重焦虑”(社会“失范”的焦虑,文明“冲突”的焦虑)。宗教可以为紧张增加紧张,为焦虑增加焦虑。“发展之年”往往有“多事之秋”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管航程多险阻,只要发展了,就可以“轻舟已过万重山”;又要谨慎地对待“多事”,正确地处理“多事”“多事”之中最好不。要多宗教的事。“多事”中的很多事,其实并不是宗教的事。即使与宗教沾边的事,比较聪明的办法,是尽量从宗教中拉出来处理。即使就是宗教本身的事,也要“怨气宜解不宜结,矛盾宜疏不宜堵,群众宜散不宜聚”。我们既不能把宗教问题提升到它不应有的首要位置,又不能不看到“宗教无小事”。要善于驾驭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规律,未出事“防患于未然”,出了事也能迅速有效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之,在当前这个我国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为发展“帮忙”;而不是释放消极作用,在矛盾中“添乱”。

  2

  我们肯定宗教中的积极因素,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宗教,而是要努力使已经存在的宗教多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祖国统一服务。(五)宗教不仅存在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需要明确指出宗教不仅存在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论宗教问题》中明确阐述:“宗教的存在,是以大量群众信奉为前提的。由于宗教的这种群众性,宗教往往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关键看能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宗教,减少宗教中的消极因素,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而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依靠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信教群众也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宗教工作中的必然贯彻,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致性的一贯体现。因此,“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据,也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六)宗教也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首先,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是立足于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首先,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宗教的“四个全面认识”宗教的“四个全面认识”——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有了这“四个全面认识”,才能深刻地把握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宗教既然在我国社会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促进我国宗教界和信教

  3

  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其次,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是统筹于“正确处理五大关系”其次,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是统筹于“正确处理五大关系”这一驾驭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考胡锦涛总书记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一驾驭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考。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考领域,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并且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要客观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角度,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为前提,改变过去有的同志习惯于从消极方面着眼、过分强调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的思维定势,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致力于促进建立和谐关系;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化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再次,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是着眼于“两个最大限度”——再次,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是着眼于“两个最大限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二、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教义蕴涵着厚重“和”的理念(一)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1.“和”的思想“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向量、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古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

  这些“和”,强调的都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的苟同,而是强调“和而不同”,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而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和而不同”则是儒学所肯定、倡导和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同之辩”古已有之。孔子就曾加以总结,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见,他对“和”与“同”不同态度,便是君子和小人的分野。儒学追求的“2.儒学追求的“和”以“和而不同”为主线,儒学追求的“和”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第一层面:以“和”对多,集散成大。和,以多为基础;多,以对多,集散成大和为归属;在静止无涉的状态下,多而不和,其多不多(寡也);并且,多而不和,必分必离;唯有以和对多,方能多其多也,变多为利,多多益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任何形式的“孤立主义”或“分裂主义”都与儒学思想中的“和论”相悖。第二层面:,平衡互补第二层面:以“和”制“合”平衡互补。在众“多”之“合”不可回避的境况下,合而无序,会造成失衡、混乱,产生碰撞与冲突,乃至引起伤害和战争。对此,儒学的基本态度是“和合”,即以“和”制“合”。也就是说,“和”,并非简单的相加,亦不是硬性的拼凑,更不是强行的并吞;而是和谐相济、合而不乱、协调平衡。第三层面: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礼记·中庸·第二十》道:“,第三层面: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阴阳和合,刚柔相济,一切相辅相成,万物方得以生生不息;而唯有依照世界的本来面貌,以多为美,以和为用,人类社会才可能在相互依存中发展。否则的话,“同而不济”不仅于事无补,反会抹

  5

  杀世界的多样性,使危机潜伏,导致纷争与冲突,引发霸权与对抗;唯有“和而不同”,才是符合人类发展的现实法则与理想之路。“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乃至一种民族性格。即使是历史上的剥削制度、专制政体,也不能掩其光芒。例如,中国在历史上对内注重“为政以德”“礼主刑辅”,对外注重“讲信修睦”“化、干戈为玉帛”,表现出和平大国的泱泱气度。汉唐开辟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从来都是和平友谊之路、经贸文化之路,没有发生掠夺和战争。明代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一流舰队出使南洋各国,宣扬中国文明,在各地秋毫无犯,体现出和平外交的优良传统。今天,世界上总有些人要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中国的和平外交,总要鼓吹“中国威胁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们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繁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和影响。这既是现实的政治承诺和传统使然,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使然。丰富内涵可为今用。发掘儒学之丰富内涵,有助于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即:泛爱万物,树立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协和万邦,树立天下一家的人类观;政通人和,树立以民为本的政治观;厚德载物,树立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和文化观;诚信正直,树立义利统一的道德观;慈孝恩义,树立家道和顺的家庭观;成己成物,树立崇德广业的人生观。(二)宗教教义也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源泉宗教教义也蕴涵着丰富的“细细品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宗教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源泉,是一座包含“和”的智慧的宝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就要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发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固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其中就包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在这里,宗教就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和贡献。1.佛教佛教是讲“和合众缘”的宗教。佛教的“六和敬”强调六个,“和”,佛教

  6

  为世人所敬仰。即:僧和同住、口和无铮、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加速,我们也需要六个“和”。这就是:“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人间和美、世界和平。”例如,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在中华“和”文化的海洋中浸润两千年,深受中华“和”文化影响的中国佛教就认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于是提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口号,成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相连主题。2.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道教以“道”为最高境界,倡导人们信道、修道、道教行道,一切以道为事。而道之最根本的属性,就是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3.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拥有积极进取和谋求“两世吉庆”的人生观,拥有宽容、伊斯兰教中道和与人为善的道德观,拥有知足安命的文化观。4.天主教和基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都出自《圣经》,在《圣经》中“和天主教和基督教谐”又常被称为“和好”“和睦”“和平”、、。从上可以看出,这些宗教,都以“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等来体现和谐理念。因此,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他们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根源。总之,我们常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宗教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应该和各个方面一起努力,使我们人民的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蓬勃不息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宗教领域和宗教工作尚存诸多不和谐因素和谐并非没有矛盾。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中的统一。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7

  宗教和宗教工作也是如此。不仅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而且有的不和谐因素还很严重。从我省情况看,当前宗教领域和宗教工作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是:(一)境外利用宗教渗透日趋严重。当前,境外以旅游观光、文境外利用宗教渗透日趋严重化交流、经贸合作、兴办企业、慈善救济等合法外衣为掩护,通过非宗教渠道对我进行宗教渗透;或是以派遣专家和教师,以授课、学术研讨、聚会等形式,在我大专院校甚至中小学师生中秘密传教和发展教徒;或是以资助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著作、设立研究基金和教学研究机构的形式,对我教育和学术领域施加影响等现象日益突出。宗教领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群体性上访事件(二)宗教领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和跨省区群体性活动时有发生。宗教封建特权有死灰复燃之势。伊斯兰教教主继承放口(三)宗教封建特权有死灰复燃之势唤、放阿訇等宗教封建特权,解放后就已被党和国家明令禁止。但是近年来,我省“某些教派势力”仍然千方百计地推行这些封建特权,已成为伊斯兰教领域的严重隐患。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活动猖獗。尤其是打着基督教旗号(四)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活动猖獗的“东方闪电”“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在我省部分地区活动猖獗。、民族民间宗教信教群众滥建庙宇问题突出。云南省有多(五)民族民间宗教信教群众滥建庙宇问题突出种民族民间宗教。如白族的本主崇拜,彝族的土主崇拜等。由于这些民族民间宗教未纳入宗教事务部门管理范围,导致大量未列入登记的农村小寺小庙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因而乱建滥建寺庙问题十分突出。据查,仅某州滥建庙宇就多达3711处。(六)宗教人才断层问题严重。宗教人才是指在政治上热爱祖宗教人才断层问题严重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宗教界有一定影响、地位和深厚学识,在信教群众中有广泛代表性并能联系和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的人才。他们同信教群众在精神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政治倾向、言行品德、宗教修养等对信教群众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注重对宗教人才的培养。我省宗教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文革”期间受到很大冲击,以致于如今出现“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现象,严重影响宗教领域的稳定。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

  8

  1.从历史传统层面分析,1.从历史传统层面分析,中国历来有“穷算命、富烧香”“太从历史传统层面分析平盛世寺庙多”之说。2002年全省五大宗教正式登记的信教群众为358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2003年为384万余人,8.9%,占增加了26万余人;2004年为406.2万余人,9.3%,占增加22万人。未登记的信教群众数则难以估计。信教群众的增多必然带来寺观教堂数量也随之增多。2.从社会改革层面分析2.从社会改革层面分析,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从社会改革层面分析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它不可避免地会对民众的生活产生震荡,为宗教的扩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具体表现为:其一,个人生活的不稳定感,产生宗教需要。其二,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和不良社会现象,人们企求从宗教中寻求慰藉和解脱。其三,一部分成功人士企图从宗教中得到终极关怀。3.从政治斗争层面分析3.从政治斗争层面分析,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是西方敌对从政治斗争层面分析势力的一项长期战略,其由来已久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认为,“宗教牌”是实现其战略的“最佳武器”,通过传教可以使中国由思想多元化演变为政治多元化,使中国形成一股自下而上的强大压力,最终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从而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新世界”。4.从宗教自身层面分析4.从宗教自身层面分析,虽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面在从宗教自身层面分析不断扩大,但是不相适应的因素仍旧存在。宗教的社会作用始终具有两重性。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且还会受到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和国际上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天主教、基督教虽然摘掉了“洋教”的帽子,但西方传教士的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仍旧存在。又如,基督教发展快、活动乱,也是与其自身的扩张性分不开的。基督教强调“信徒人人皆可为祭司,都有传教的义务;信教人数越多,理想天国就能愈早降临人间”。三个人就可建立教会,一千多年来家庭聚会作为教会生活的补充流传至今,这就是中国教会家庭聚会多、私设聚会点多的宗教渊源。四、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9

  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二O二O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就我们省而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要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要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建设和谐文化,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就我省而言,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那就缺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云南4400余万各族群众的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包括400余万信教群众在内的小康社会,才算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云南的小康社会;要实现云南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必须包括实现400余万信教群众聚居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才算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云南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也只有确保云南400余万信教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才能确保云南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我省改革发展越深入,我国、我省的社会各层面越需要和谐稳定;我国、我省改革发展越深入,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社会稳定工作越需要加强而不能削弱。因此,我们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来为构建和谐平安云南服务。那么,怎样“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里,我从宏观和具体两个层面讲授。

  10

  1.从宏观上发挥宗教的作用观上讲,应抓住两个重点:(一)坚持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以正确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有一段完整的阐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因此,可以说,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的基本前提。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努力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增强党在信教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使信教群众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二是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对管理事务进行管理,是政二是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责,是推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

  11

  行的监督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按照1991年中央6号文件的界定和阐述,具体来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即: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制造混乱、违法犯罪,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而不是去干预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就是说,我们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要提倡信教,也不是要人为扩大宗教影响,更不是说宗教活动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必须依法予以管理。我们的工作原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宗教活动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不得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相提并重,说明我们党对宗教问题既重视政策指导,又重视依法管理。中央十分重视并推动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把“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我们党依法执政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从而使我们在管理宗教事务方面,从以往较多以政策调整为主,全面过渡到以政策调整和依法管理并行并重。三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是我国信教群众的自主选三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择,是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和控制的重要保障。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这是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我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是我国信教群众作出的自主选择,为我国社会各界所欢迎,并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宗教组织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我国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12

  是指我国的宗教事务由我国的信教公民(包括宗教教职人员)自主办理,由我国的信教公民自己的组织(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进行管理,我国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在组织上、经济上依赖或依附于外国宗教势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44号令)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国人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不得干涉中国宗教团体对宗教教职人员的选任和变更;不得干涉和支配中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其他内部事务;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宗教培训班;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制作或者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散发宗教宣传品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等。另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并不排斥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宗教组织和人士进行交往,开展宗教学术文化的交流。宗教具有国际性,开展国际间的宗教往来是宗教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四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我国宗教在历史过程中的正确方向。通观我国和世界的宗教历史,可以发现一条共同的规律,就是宗教都要适应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才能存在和延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活动的,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的客观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同各族人民一道反对

  13

  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美国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宗教是一种很难定性、不易评判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它与人类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联系,并造就出众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具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伟人;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偏执、社会的罪恶、种族的仇视中,也经常能看到宗教的阴影,宗教又常常成为社会动荡、冲突、甚至战争的助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我国宗教界“造就出众多……具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伟人”。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宗教界爱国人士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加大培养力度,努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保证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总之,只有贯彻好党的宗教工作“四句话”的基本方针,才能保护和发挥宗教方面的积极因素,化解宗教方面的消极因素;才能使广大信教群众的正当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心情舒畅、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才能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成为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做好宗教工作,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靠认识的清醒、理论的成熟、政策的正确、法制的完备和工作的落实。要始终把握基点,打牢基础,脚踏实地,心中有数。无论问题怎样错综复杂,工作怎样千头万绪,情况怎样千变万化,都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打牢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功底;都要深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二)建设和谐文化,坚决抵御渗透建设和谐文化,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方法与途径,在为增进社会和谐服务的过程中,促进宗教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和谐;需要进一步研究宗教服务建设、服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自觉地把宗教工作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14

  紧密结合起来,把广大信教群众最大限度地团结进来,力所能及地替国家分忧,全力以赴地为发展出力。当前需要特别强调的两个重点,是如何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中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就要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发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我们并不认同将宗教完全等同于文化的观点,但也不否认若干宗教经典、教义,宗教道德、艺术中所积累着的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渗透着的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所孕育着的民族优秀文化因素,所镌刻着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还要注意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西方国家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良政”的旗号,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大肆推销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加紧对别国进行文化渗透,侵蚀别国民族文化根基,加剧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和意识形态斗争。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如何应对?一是要在扩大开放中抵御渗透。我们必须善于抵御借助信息化、一是要在扩大开放中抵御渗透全球化而不断加剧的渗透,必须善于在长期周旋中抵御渗透,必须面对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二是要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宗教政策中抵御渗透。把爱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筑成抵御渗透的铜墙铁壁。三是要在抓好落实中抵御渗透。三是要在抓好落实中抵御渗透抵御渗透容易喊得很响,落得很空;看得很重,却无计可施;不是“内紧外松”,反倒成了“外紧内松”。要切实把抵御渗透落实到宗教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四是要通过加强依法管理来抵御渗透。四是要通过加强依法管理来抵御渗透抵御渗透并不是简单地在境内外宗教往来中竖起一堵“墙”,而是要加上一道网————法律之网,——过滤之网,使有害的被拦住,无害的通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等联合国人权文书、公约明确规定,“表示自己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仅只受法律所规定的以及为保障公共安全、秩序、卫生或道德、

  15

  或他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所必需的限制。”依法制止、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是与这些人权文书、公约的精神是一致的。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是要加强专业工作队伍建设。五是要加强专业工作队伍建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法处理各种非法传教活动和渗透活动,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目前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主体,其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与所承担的任务要求差距很大,亟待充实和加强。六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社会变革中群众精神生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问题。高扬引导中国社会前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文化的自信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对我宗教进行以西方国家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化渗透,妄图从根本上改造中国文化。文化的渗透要靠文化的力量来防御。我们只有以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作为人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才能顶住西方强势文化的攻势;只有我们有了自身的文化自觉,建立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文明依托,建立起自己的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才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抵御思想文化的渗透。2.发挥宗教作用的具体工作从具体工作来讲,我认为,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至少做十个方面:(一)在“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宗教工作大有可为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认真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是我们党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切实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更好地发挥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前提,对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二)在“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宗教工作大有可为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国务院于2004年12月颁布、已经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宗教事务条

  16

  例》,是我们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依据。全面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面和途径。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工作做好了,对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重要的贡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三)在“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宗教工作大有可为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体制,是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的重要方面,对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基本工作,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两项工作,就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四)在“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宗教工作大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有可为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讲到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内背景时指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他谈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其中有许多看起来与宗教无关,但却很有可能反映到宗教中来,甚至可能通过宗教而爆发;而有的则直接与宗教问题和矛盾有关,属于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做好宗教工作,避免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通过宗教而爆发,妥善处理宗教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特殊贡献。(五)在“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宗教工作大有可为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做好宗教工作,保持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抓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与敌对势力的斗争。要始终警惕和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

  17

  颠覆活动,始终警惕和反对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分裂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宗教,但我们搞宗教工作的人都很清楚,其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宗教直接相关。做好宗教工作,保持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六)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宗教工作可以有所作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方面,我们党有许多重要的工作可做,但宗教工作也不是无所作为。宗教虽然属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有神论,但其中包含着许多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胡锦涛同志强调,“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迈出新步伐”,就是给我们在这方面提出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宗教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七)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宗教工作可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有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方面,宗教教义和思想中有许多积极因素可以挖掘和发扬。应该承认,我国五大宗教,每一种都有不少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其中尤以我国传统的民族宗教————道教的——内容最丰富,最具有群众基础。特别是我国道教和佛教还有保护寺观内部及周围生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传统。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努力挖掘和弘扬这些思想和传统,让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广大信教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贡献力量。(八)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中宗教工作可以有所作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有一亿多人,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18

  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上来。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重要方面。(九)在“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宗教工作可以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所作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主要靠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但宗教工作也不是无所作为。从总体上看,我国一亿多信教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处于相对劣势,是我们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关心广大信教群众的生活,搞好各宗教团体和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好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文化,抑制宗教中的消极因素对广大信教群众和社会的危害,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工作。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在扶危济困、救助弱势群体等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作用,对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也很有意义。此外,宗教文化中有大量关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想,发掘和弘扬这些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十分必要。(十)在“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中宗教工作也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可以有所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在这方面,宗教工作似乎一筹莫展。其实不然。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好过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我国一亿多信教群众,绝大多数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宗教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在农村。做好广大农村地区的宗教工作,是宗教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高我国各宗教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整体素质,维护农村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调动

  19

  广大信教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0

篇十六: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P>  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要服务于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就必须在创新理念上抢抓机遇上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上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推动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更加主动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

  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要服务于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

  东城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国际化、现代化城区背景下,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关系到我区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要载体,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国内交流中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使东城区成为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从东城区的基本现状看:户籍人口62万,其中回、满、蒙、朝鲜等46个少数民族成分,36000余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6%。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散杂居的城区。有三个爱国宗教团体: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有10处天、基、佛、伊宗教场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主日进寺、堂、庙人数约为2万人(外宾占有一定数量),重大节日约7万人(外宾占有一定数量)。——从东城区的文化底蕴看:它是全市历史文化遗存最为密集的地区,融合了以“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雍和宫、孔庙、国子监等为代表的皇室、佛教、儒家、国学等多元文化,集中体现了古都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风貌。——从当前东城区民族文化开展情况看: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以悄然升起,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我区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突出优势。委员们是否还记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

  年、展示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增进民族大团结,在有着“中华第一商街”的王府井大街上举办了《中华全家福1949—200956个民族共同走过》大型摄影展,引起了数万游客及观众的共鸣。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更是一路前行的各族人民。数百幅涵盖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民族发展变迁的脉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些老照片与各民族生活现状的照片相互对照,更能见证今天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在2010年元旦期间,还是在我们的王府井大街上的东方新天地内,由导购员身着56个民族服装做引领,服务于游客和顾客,再一次给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市民族重点街道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充分利用文体中心开设巧娘工作室。用传统手工艺展示民族民俗风采,深受海内外宾客赞叹和喜爱。2009年国庆前又开展了“乐和社区”在行动活动。“乐和社区”理念的提出,旨在通过内生的、可持续的社区生态改善,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豆瓣社区依照“乐和保健”理念,连续举办了两届社区民族体育文化节,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的体育设施、场地,广泛发动社区各民族兄弟姐妹,组织大家积极参加适宜的运动项目。六条社区把“乐和伦理”的观念融入到“军民联欢”、“人口文化节”、“民族民俗趣味运动会”、“老年人联欢会”等活动中,既注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注意保护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乐和社区的构想已经逐步在现实化,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着民族团结、进步、文明和谐

  2

  的氛围。市民族重点街道和平里街道在创新民族团结活动中有极大的创意,把56个民族5、6数字拆开确定每年5月6日为和平里街道民族团结节日,以数支民族歌舞团队为载体,以民族民俗体育项目为依托,以辖区资源单位和居民为基础,充分体现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日。为此,《中国民族报》用整版篇幅给以报道。交通社区内有28个民族成分,多年来,始终坚持为这些民族过节日,生活在交通社区的居民把每个民族节日都看成自己的节日,以实际行动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示范作用。——从对宗教文化的认识看: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前,我国现有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中的教规教义、宗教道德、戒律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劝人为善、远离邪恶、互助互济、乐善好施的思想,这些思想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是相适应的。各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许多古老的文化和艺术又通过宗教这个载体传承至今。就东城区10处宗教场所而言,建筑风格有哥德式、罗马式、中西结合式、皇家寺庙式、北京古建筑等,具有百年建筑史的有5—6处,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的有4处,这些足以说明它的文化价值与保护价值。——从文化层面讲:近几年由文化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从2006年开始以连续4年在王府井教堂

  3

  (天主教东堂)举办音乐会,特别是在2006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纪念日之时,中国爱乐乐团在此举行专场音乐会,受到各驻华使节和友人的赞赏,据说类似的音乐会在上海的徐家汇教堂、广州的天主教堂均举行过,但对北京王府井教堂的反响为最佳,因为它是开放型的,整体环境可与国外相比较。又如,为宗教场所和旅游景点的雍和宫,人们往往关注它的佛事活动,而忽视了它的宗教文化。如庙内珍藏品唐卡的艺术与文化,文明上香的制定与推广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完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要服务于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就必须在创新理念上,抢抓机遇上,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上,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推动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更加主动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几点建议:1、要积极开展对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3、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及与海外华人华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的交流。4、要积极努力将蕴含深厚的文化及文物保护与宗教文化妥善开发利用。

  4

推荐访问: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对照材料 表率 对照 宗教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