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供大家参考。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终 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借助预学单能连起来说说故事内容。
3. 借助思维导图,理解两小儿联系生活经验说明观点的方法,多种形式朗读中感受文言文乐趣。
片头语:亲爱的同学们,当种子遇见好雨,会萌发勃勃的春意;当明月遇见柳梢,会滋生绵绵的深情;而我期待和你这场特殊的“空中遇见”,会有无数美好的收获……
一、 对答孔子名言,释题揭“辩”
1. 对答名言
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师生对对碰,我说你碰,全部答对,就可以获得这位名人的印章哦!(点击)
(点击)学而时习之——后半句是(点击)不亦说乎? (点击)温故而知新——(点击)可以为师矣。提高点难度 (点击)学而不思则罔——下句是(点击),思而不学则殆。太棒了 (点击)见贤思齐焉——(点击)Bingo,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点击)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都出自孔子之口。
如果你全部答对了,(点击)你就可以获得一枚“孔子印章”。看看这节课,你能获得多少枚孔子印章哦!
今天这位被世人尊称为“圣贤”的孔子,遇到了两小儿,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遇见呢?(1s)
2. 释题质疑
(1)(点击)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本文选自《列子·汤问》。(点击)请看资料。
(点击)《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 134 则,我们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愚公移山”、“伯牙鼓琴”等都出自这本书呢!每篇文字蕴含哲理,每个人物都特点鲜明。
(2)解题 (点击)请同学们读题。(1s)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s)
我们发现题目中有一个生字,(点击)辩。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点击)——说明是非或真假,争辩,和说话有关。所以“辩”中间部分是言字旁。(点击)请你拿出笔在旁边写一遍,写的是时候“辛”在左,竖变撇;“言字旁”在中间,要变短;“辛”在右,竖要直。
(点击)同样读辩的,还有辨别的辨,中间是点、撇;同学们可要辨别仔细哦!那么题目意思——(点击)就是两个小孩儿在辩论太阳的问题。
(3)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 是啊,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问题?怎么辩论的?结果又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文言文。
二、聚焦预学困惑,读文知“辩”
(一)辨音断句,读通课文
学习活动一:大声朗读文言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
(点击)首先,让我们大声地读一读文言文吧!(停顿 2s)
1、读正确 (1)明确“知”读音。
师:朗读的过程中,在字音上有疑问吗?诶,我们班的小朋友有话说(点击)
杨芷琳 1 录音:老师,有一个字,我跟妈妈意见有分歧,“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点击),我认为读第一声,妈妈说读第四声。
同学们,该读第几声呢?这位同学也有话说?
赵敏琪 1 录音:我从课文注释中发现,“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同智(点击),是“智慧”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点击)这让我想起《论语》中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也读第四声,所以你妈妈说的是正确的。
总结:真会读书。像这样的字,它的读音就他相同的字一样。
(点击)比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所以读悦; (点击)比如《西江月》中“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所以读现。
文中还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字,你发现了吗? 是的,(点击)这里的“为”同“谓”,说的意思,(点击)所以读第四声。
(2)明确“为”读音。
(点击)诶,那文中这两个/相同的字该怎么读呢?
我们来看看字典中/它不同读音/所代表的意思, (点击)你能根据字典的意思,判断他们的读音吗? 是的,这两个字在这里都表示因为的意思,所以念(点击)“为”(第四声),你读对了吗? 总结:
看来,我们可以通过(点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从字义的角度来判断读音。
(3)读正确读流利 (点击)接下来,请你按下暂停键,大声地朗读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哦!(停顿 2s)
(4)师范读断句 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节奏。请你仔细听老师读,边听/边用断句符号,在文章中标一标。【范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点击)你都标对了吗?如果有错误,赶紧改过来吧!(点击,停顿 1s)
好,请你按下暂停键,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点击)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节奏。如果 3点都做到了,恭喜你,就可以获得 3 枚孔子印章哦!(2s)
(二)方法迁移,读懂文意
学习活动二: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故事内容
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点击)还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小妙招吗?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方法。(点击)
1. 回顾学习方法 是呀,对照注释、组词理解、勤查字典、结合文意等等,都是读懂文言文的妙招。(点击)
2.学生交流句子 课前完成预习单时你是否用到了这些方法呢?咱们来看一看。
【图文对照】句子: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杨芷琳 2: (点击)我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对照注释,(点击)车盖就是古时车上圆形的篷盖,像雨伞一样; (点击)盘盂是盛(cheng)物的器皿,圆的是盘,方的是盂。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了这样一大一小的物体。
(点击)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中午就像碗盘一样小,这不是距离我们远看起来小,而距离我们近,看起来大吗?” 师:真厉害!先对照注释,读懂“车盖、盘盂”的意思;再进行图文对照,形象地知道了车盖的大,盘盂的小。这样理解句子,真不错。(点击)
【组词理解】句子:孔子不能决也 赵敏琪 2: (点击)我理解了“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
虽然课文中没有决的注释(点击), 但是我通过组词,决有决定、决断、判决,再结合上下文,(点击)就知道“决”是判断的意思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点击)是孔子不能判断。
真好。灵活运用我们以往理解文言文的妙招——“组词理解” (点击),再结合上下文辨别,这样就读懂句子了。
你还读懂了哪些句子呢?能再说一说吗?(点击)
陈若言 2:没问题,对照注释(点击)“苍苍凉凉”是寒凉的意思; (点击)“汤”是热水的意思,“探汤”就是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点击),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感觉寒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距离近感觉热而距离远才感觉凉吗?
诶,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汤”在这里指是热水,但在现代汉语中,(点击)“汤”往往表示“ 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这是怎么回事呢?(2s)
这其实啊,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个字的古义和现代意思是不同的。(点击)比如说“赴汤蹈火“固若金汤”中的汤也表示热水的意思哦。
(点击)文中还有一个字跟“汤”字的用法也一样,同学们知道是哪个字吗?(1s)
(点击)对,“去”在现代汉语中往往表示“到、往”的意思。
(点击)我们来查查字典。你觉得在这篇文章中该取哪种意思?(1s)对了,在这里表示“距离。” 现在你能说说整句话的意思吗?对了,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点击)——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查找资料】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通过同学们的预习单,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对于(点击)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s)
是啊,孔子东游可不是在东边游玩。
(点击)结合资料,那是孔子/当时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去游学、游历。
(点击)所以这里指孔子向东游学。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 (点击)
就是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孩子在争辩,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师:看来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点击)通过查找资料,不仅能懂得文意,还能知道故事的背景,这又是一个好办法。
4.说说故事,疏通文意
运用上面的方法,剩下的几句相信一定难不倒你们。(2s)
(点击)现在你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请你按下暂停键,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们听!顺利完成任务,那就可以获得 1 枚孔子印章哦!(点击)
三、联系生活经验,赏文品“辩”
学习活动三:填思维导图,读懂两小儿辩斗
(一)感受辩之有理有据
师:两小儿针对太阳,展开了辩论。(点击)两小儿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理由又分别是什么呢?请你默读文言文,在文章中画出关键句子,并完成下图。(2s)
1. 抓关键词句,明“辩”之理由
(点击)两小儿分别都提出什么观点呢?(点击)这是一位同学的答案。你跟他一样吗?(1s)
(点击)同一生活现象 太阳刚升起时,(点击)一儿认为距离我们近,另一儿认为远; 在中午的时候,(点击)一儿认为距离我们远,另一儿又认为近。
有什么发现?(1s)是啊,两个人的观点竟然截然不同。(点击)
2. 联生活经验,悟“辩”之原因
(1)解释辩日观点。
我们接着看思维导图,这是一位同学的答案。(出示答案)
我们来听一听她是怎么想的。(点击)
【录音】杨芷琳 3(1):因为平时我们观察同一物体,离我们近看上去大,离我们远看上去就小,又因为早上看到的太阳大,中午看到的小;所以他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录音】杨芷琳 3(2):因为平时我们感知热的物体,离我们近感觉热,离我们远感觉就凉;又因为早上我们感觉冷,中午感觉热;所以他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1s)
(2)揭示现象原因。
同一种生活现象,这两个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理有据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那你知道两小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1s)
是呀,一儿是从大小,视觉(点击)的角度看事物,另一儿是从温度,触觉的角度(点击),感知事物,他们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点击),所以得出的观点也不同。如果你已经明白了,那就可以获得 3枚孔子印章哦!(1s)
(3)联系经验说观点 (点击)假如你也在现场,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吗?现在让我们按下暂停键,来一场三小儿辩日吧,当然你也可以跟其中一儿的观点一样,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s)
总结:
(点击)我猜或许有同学跟两小儿的观点一样;也可能有一些同学,说明的角度不同,从光线明暗来说明(点击),因为近者亮而远者暗也,又因为日初出昏昏暗暗,及其日中亮亮堂堂,也说明了日初出远,日中近。当然,身为 21 世纪的我们(点击),相信有同学会从科学角度来告诉两小儿,无论是早上还是中午,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可能还会有其他不同角度(点击)。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只是选取的角度不同。(2s)
3. 多形式朗读,感“辩”之乐趣
(点击)两小儿站在各自的角度激烈的争辩,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这就叫(点击)——对,辩斗。请你按下暂停键,让我们一起读一读。(2s)
(点击)有两位小儿也来了一场辩斗,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视频)
你觉得他们辩得怎么样?是的,有声有色还有形。
(点击)那我们也来辩一辩,请你按下暂停键,一人分两个角色做到语言有声,表情有色,动作有形,做到 1 点就可以获得 1 枚孔子印章,如果 3 点都做到,那就获得 3 枚孔子印章哦。
(三)想故事情景,赏“辩”之人物
1.探究小儿形象
(点击)同学们,在这激烈的辩斗中,你仿佛看到了两个怎样的孩子? (2s) 师:是啊,他们天真烂漫(点击),对生活保持着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待同一个问题,不人云亦云,保持着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的辩斗,这样的坚持和独立真值得我们学习。(1s)
2.探究孔子形象 (点击)两个孩子的辩论,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点击)
孰为汝/多知乎?” (点击)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会怎么回答?请你按下暂停键,拿出课堂作业本/展开想象写一写,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挑战用文言文写。(2s)
【课堂作业本《两小儿辩日》阅读第 3 题】
出示学生答案 (点击)是啊,他可能会说——孩子啊,每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观点也会不一样,这是没办法判断的; 也可能坦诚地告诉两小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吾不能决也。学,然则无止境也。
也可能会被两小儿对于生活的好奇与探索而震撼:汝幼小/遇事好奇,且言观点,论道理,甚聪惠也。
四、 总结学习方法,自读拓“辩” 1.拓展《口鼻眼眉争辩》。
(点击)今天我们看到了两小儿辩日;如果,你的脸上的口、鼻、眼、眉也来了一次争辩,你觉得他们会争辩什么呢?推荐大家一篇文言文,你可以结合今天学习的方法,走进《口鼻眼眉/争辩》。
来挑战自己吧!
(点击)一枚章挑战: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点击)二枚章挑战: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意思。
(点击)三枚章挑战:在《口鼻眼眉争辩》中,口眼鼻眉的观点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点击)同学们,请你按下暂停键,快数一数,这节课,你一共获得了多少枚孔子印章呢?(2s)
祝贺每一位有收获的同学。
2.总结文言文方法。
亲爱的同学们,文言典籍里还藏着无数的瑰宝等着我们去发现。
(点击)借助字义、迁移运用字词我们可以把文言文读正确; (点击)通过对照注释、组词理解、勤查字典、图文对照等方法可以把文言文读明白; (点击)再深入地理解探究,可以懂得文言文中的智慧。
让我们多读文言文,爱上文言文,每一位同学都能遇见更美好更有趣的灵魂。
(点击)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推荐访问:小儿 公开课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 《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