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7篇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7篇

时间:2022-11-04 11: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7篇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充分激发社会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7篇,供大家参考。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7篇

篇一: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一是增加简政放权含金量,充分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贯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开市场准入,扩大“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联合图审”、“极简审批”,细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缩减项目审批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二是提高办事服务效率,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方便办事群众。优化政务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完善“不见面审批”事项,促进部门之间协同作战,集成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解决互相推诿、流程模糊等问题。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制度,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管理。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的监管体系,科学确定多部门联合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强化对行政执法依法履职情况的监测、评价和

  考核,促使执法监管工作更加公平、科学、高效。四是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完善中介服务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机构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快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信息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

  三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四是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三)推动金融业多层次高效率发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一是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产品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做好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要求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公(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资金等,更好地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助推扶持更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四是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各类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管理,建立金融机构定期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确保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加强金融诈骗防范宣传与教育,提升全民金融诈骗防范意识与能力。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建立企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红、黑”名单制,实现部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完善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诚信企业和个人在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招投标、贷款等过程中给予“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减少检查”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限制、禁止或惩戒,提高失信成本。

  四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披露信用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诚信文化宣传,组织

  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专题教育,普及社会信用法律法规政策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提升全民诚信文明素养。

  (五)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两轮驱动”,突破智力支撑不足瓶颈。一是选对人才,用好人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注重“岗位”“实干”意识,不为“虚名”“学历”所累。二是对现有人力资源,加强教育培训,着重培养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适应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同时围绕X的需求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优先引进本地缺乏和急需的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拓宽人才招聘渠道,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四是加快干部队伍的交流,分批次选派更多优秀青年骨干到先进地区挂职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学习先进经验,借鉴优秀做法,提升创新意识。五是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网络通信等城市配套设施建

  

  

篇二: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

  ____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这些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不断完善,这是可喜的现象。

  一、我市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全市现有私营企业××万余户,从业人员×万余人,近五年年均增长×;注册资本(金)×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这表明,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得到了较好落实。我们素来有尊商、爱商、亲商、护商的氛围,尤其是以“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让企业享有更快审批服务;坚持“亩产论英雄”,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好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二、当前我市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一是政策优化落地不够。由于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不平衡性,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也有高低,某些需要申报才能获取的奖励,部分企业会由于错过信息而享受不到。有些以奖代补的政策资金,兑现难度大,申报材料要求高、过程长,存在推、拖现象;某些政策缺少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差,影响政策兑现;有些政策力度小,如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企业,能享受的政策优惠远低于周边城市,且兑现周期长,设有奖励上限,不利于优秀企业入驻。

  二是“精准服务”尚待加强。企业引进人才存在缺乏后续发展支持等问题,土地供给等优惠政策主要针对新引进企业,对辖区内企业扩建或搬迁等少有政策支持,导致优质生产企业发展受限,容易外流。部门间重复布置工作任务,从内容雷同的报表多头上报到强制摊派业务,以及为应付检查或验收所做的各项准备等,都给企业增加了人力或财力上的负担。

  三是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还不到位。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打循环。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得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很不方便。有些市县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一些已进驻的单位仍然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全市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

  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推动惠企政策优化落地。要立足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梳理优化政策,确保政策契合实际;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及时知晓;要强化督查,吸收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破解政策落实难问题;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等,事先倾听企业家意见,让政

  策跟得上企业创新步伐。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最多跑一次”事

  项扩面。厉行“减次数、减时间、减材料、减费用”,切实降低企业项目投资的时间成本、制度成本。要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内容,包括在一些专业领域比如针对涉外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给予企业急需的帮助。要以企业关注为切入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篇三: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

  一、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改进政务服务环境是深化改革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尤其是在当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聚焦市场主体关切,进一步强化服务市场主体理念,更大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推动我市形成公平、高效、便捷、开放的营商环境,营造更好的聚商、重商、安商、扶商的磁力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及责任人,严格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明确的重点工作要求,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二、协同配合强化责任。

  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方案》要求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协同配合,及时掌握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合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牵头单位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各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迅速行动,将各自承担的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三、主动衔接密切沟通。

  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照《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方案》中承担的重点任务,主动与省对口部门和单位沟通对接,创新工作思路,务必按照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完成时限等要求,科学施策、统筹推进;要灵活采取更多的改革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强化服务市场主体,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形成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篇四: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1968年发表的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构架一文中提出了评价投资环境的冷热分析法该方法从投资国及投资主体的立场出发以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成长状况文化一元化程度法令性障碍实质性障碍地理及文化的差异七个投资环境因素对投资国进行评价并由热投资环境优良到冷投资环境不佳逐排序

  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张威【摘要】〔摘要〕营商环境是制约投资行为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的明确性、要素供给的支撑性、政府服务的便利性、法治体系的完备性、要素资源的流动性、市场体系的公平性及市场准入的统一性。当前我国的营商环境仍存在很多不足: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透明度不足,执行不一致;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供给数量下降,获得贷款便利性差;政府与市场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贸易管理及外汇管理仍不便利等等。优化我国的营商环境,必须合理放宽束缚企业经营发展的制度性限制,全面改进政府职责中的短板、障碍与不作为,努力降低企业要素成本与税费负担,牢牢守住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的底线。【期刊名称】理论学刊【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13【关键词】〔关键词〕营商环境;要素环境;企业税费负担;服务型政府

  一、营商环境及其指标构成

  关于营商环境的具体概念,学术界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从不同角度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例如有学者认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或国家推动和限制商业活动的法律法规,由监管程序的复杂程度、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政府的透明度构成;又有学者将气候、地理、经济政策、历史经济条件等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多种因素都纳入营商环境的概念之中,把营商环境归纳为自然的、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以及政府的影响力*朱芮:《营商环境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意愿的影响研究》,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16年。。虽然对于营商环境的具体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将营商环境公认为是制约投资行为的客观条件,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最早对营商环境评价进行专门研究的是美国学者依西阿·里特法克和彼得·班廷,他们在1968年发表的《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构架》一文中提出了评价投资环境的“冷热分析法”,该方法从投资国及投资主体的立场出发,以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成长状况、文化一元化程度、法令性障碍、实质性障碍、地理及文化的差异七个投资环境因素,对投资国进行评价,并由“热”(投资环境优良)到“冷”(投资环境不佳)逐一排序。此后,美国学者斯托博构建了评价一国营商环境的“等级尺度法”,以资本外调、外商股权、歧视和管制、货物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金的可供程度、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这八个指标来评估营商环境*吴建安:《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研究》,对外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目前全球最著名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出自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2002年,世界银行着手对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189个经济体以及所选地方城市的营商法规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世界银行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各经济体在不同时期的营商监管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以实现对内资中小企业的较全面考察,评估在企业生命周期内的适用法规。为了充分体现出开设和经营一个企业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选取了十个指标:开办企业、申请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注册财产、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和办理破产。构建一国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首要前提是对一国经济形势和发展阶段有明确

  的认知,这决定了哪些营商环境指标是重要的,哪些则是作用较小的。当前,我国经济正逐步由过去30多年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换。从整体上看,到2020年为止,中国经济将处于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阶段*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机遇》,《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1期。。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将不断得到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将逐步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此,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确定营商环境的构成如下:1.经济政策的明确性。一是政策的稳定性,即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有着一套完善的程序,有着系统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化框架,新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有一个过渡期,大体能够保持一个连续稳定,而不是频繁推出朝令夕改的政策。二是政策的透明度,即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有着预告和论证过程,采用标准的信息发布渠道(如网站等),公布和推出与政策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具有及时澄清和解释的经常机制。三是政策的合理性,即政策具有公平性,政策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正常要求。其中,尤其是确保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执行不会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造成不公平的差别待遇。四是政策的执行性,即所有已推出的政策,配套有相关实施细则,以及关键领域的详细规定和指南,确保相关政策在各地能够真正被落实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保持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统一性。2.要素供给的支撑性。一是要素的可获取性,即企业能否通过当地市场,获取经营行为所必需的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电力、水等。二是要素获取的便利性,即企业获取上述要素所需要的步骤和时间,包括所需向相关机构办理的程序总数和所需的总天数等。三是要素获取的成本,即土地、资金、劳

  动力、电力、水等要素的价格,以及企业为获取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四是基础设施配套,即配套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包括厂房、仓库、办公设施,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民航、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等。五是税费成本,即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企业综合税负成本,以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企业所需缴纳的政府费用。3.政务服务的便利性。一是企业设立和注销的便利性,企业从注册到正式运营以及从启动注销程序到正式注销所需完成的步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包括企业所需办理的程序总数、所需的总天数、所花费的费用等。二是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便利性,企业从申请项目开工到正式获批所需完成的步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包括企业所需办理的程序总数、所需的总天数、所花费的费用等。三是企业日常经营行为的便利性,企业各类日常经营行为,包括获取相关经营许可证、缴纳税费、缴纳社保等所需要经过的环节、面临的前提条件、花费的时间和所需的相关费用。4.法治体系的完备性。一是商事法律制度的完善性,包括商事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是否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特别是商事合同纠纷司法效率是否高效、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是否健全。二是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包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法权力机构框架是否顺畅,执法部门是否采用统一标准,是否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三是创新活动的保护力度,包括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的司法政策体系是否完善,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的司法惩处力度,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的维权成本,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司法救济的时效性。

  5.要素资源的流动性。一是资金进出的便利性,经常项目是否可兑换,真实合规的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股息、红利等对外支付和转移等)能否正常进行,以及进行资金支付转移所涉及的费用、环节和时间。二是人才进出的便利性,外籍人才及团队、家属、家政服务人员申请签证及出入境所涉及的费用、环节和时间,相关签证的有效期,永久居留准入标准及审批期限,工作签证的人员范围等。三是货物进出的便利性,不仅包括企业进出口贸易装运货物所涉及的费用、环节和时间,而且包括企业跨境调拨研发设备和研发物资所涉及的时间和手续等能否满足其研发需要。四是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一国的信息是否是开放的,各类型企业能否公平获取相关信息资料,获取信息是否存在人为阻碍。6.市场体系的公平性。一是标准的公平性,标准化体系、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制度是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原则,是否能够保证所有主体平等的准入权利,是否实行透明的检验检测认证和监管,是否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信用体系的有效性,全社会征信体系是否健全,信息公示系统中归集的信息是否正规完整翔实,个人企业能否便利获取相关信息,失信惩戒体系和守信激励体系是否完备。三是优惠政策的平等性,各类市场主体能否享受相同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科技创新、就业、土地、人才、资金等优惠政策,各类产业扶持举措是否面向所有市场主体。7.市场准入的统一性。一是市场准入的明确性,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是否提前以清单方式列明;针对民资的禁止进入领域,是否提前以法律法规明确。二是市场准入的一致性,在明确外资和民资禁止或限制进入的领域之外,是否对进

  入市场的企业在包括注册资本、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控制污染和卫生标准、经营条件、结算办法等方面规定相应的资格条件和取得资格的程序上保持一致。三是市场准入的透明性,民资和外资的市场准入是否存在隐性障碍,准入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有地方限制性条款,准入审批是否有内部规则,相关操作过程是否透明。

  二、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从政策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贸易环境、投资环境等六个大的方面来分析。(一)政策环境1.政策稳定性有待提升。我国政策的出台往往是由于新情况出现而作出的临时性对策,是应急性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既无法保证政策的科学性,也降低了政策的可信度。从国际对比情况看,中国“政策不稳定性”影响因素指标有一定波动,与国际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相比更不稳定(见表1)。2.政策透明度有待提升。根据《美国对中国履行WTO承诺评估报告2015》,在中国投资的外国公司对实施措施的透明度不足表示担忧。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政策制定透明度指数从2013年的全球第46位上升到2016年的全球第40位,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2016年我国政策制定透明度指数为4.6,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见表2)。3.政策执行存在不一致。根据中国美国商会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2017》,受访企业表示法律法规解释和执行不一致仍然是其面临的

  最大挑战,超过半数受访企业感觉长期以来对外资和内资企业的政策执行不一致,外资企业遭受不公平待遇。(二)要素环境1.劳动力成本上涨,供给数量下降。一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2006年至2015年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在10年间增长了3.6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20856元增长到62029元。通过对比工资总额指数和GDP指数可以看出,在2000—2015年间,工资总额指数从2000年开始一直高于GDP指数,表明我国工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二是劳动力供给数量有所下降。据联合国人口司预测,中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经历建国后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后,在2015年前后达到顶点,此后将逐渐下降。《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参与率在2007年达到峰值后开始趋于下降。人口以及劳动参与率这种变化的后果就是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从1980年的3.22%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0.26%*耿德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3期。(见图1)。2.土地供给数量下降,价格提高。一是土地供给数量呈下降趋势。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2013年之前为逐年提高,但是在2013年出现拐点,呈现逐年下降的发展态势。2014和2015年我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分别下降18.8%和12.5%(见图2)。二是土地价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土地成本来看,我国土地综合地价水平值呈现持续上涨态势。2007—2016年,我国主要城市平均综合地价由1751元/平方米增长到3826元/平方米,年均增速达到9.6%。

  图22010—2015年我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3.获得贷款便利性差,融资成本高。一是获取资金不够便利。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6—2017》显示,2016年中国获得贷款便利性指数为4.5,在调查的138个国家中排名第36位,高于韩国,但低于新西兰、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说明企业在中国获得资金支持的便利性偏低(见表3)。二是融资成本高。根据《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融资问题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66%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资金压力紧张”。从间接融资成本来看,2016年中国的贷款利率是4.3%,高于美国的贷款利率3.64%;从直接融资成本来看,以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为例,中介机构服务收费中,券商承销费用一般在800万至1600万元之间,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审计费一般在80万至150万元之间,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费用一般在70万至120万元之间,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费用一般在10万至50万元之间,保荐机构的保荐费用一般在200万至400万元之间。总计上述费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的综合融资成本大约占融资总额的5%至8%。4.电力获取时间长,电价高。据埃森哲与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2015》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资源环境成本高达GDP的12.3%,能源安全、水资源保障、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电力获取时间长。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指数,中国在获得电力这一分项指标中排名97位,与前沿水平的距离为68.73,获得电力程序为5.5个,获得电力时间为143.2天,落后于相关国家(见表4)。二是工业用电价格约为美国的两倍。电力价格方面,多数省份的工业用电在0.7元/度~0.8元/度的范围内(2015年4月

  数据)。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美国工业平均电价6.67美分/千瓦时,换算之后是0.45元人民币/度,约为中国工业电价的一半。5.整体税费负担重。一是税负结构中非税收负担重。从税收负担来看,我国企业宏观税负结构中,小口径下企业税负*小口径企业税负主要指企业所缴纳的各类税收;中口径的企业税负将企业缴纳的专项收入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也纳入其中;大口径的企业税负是在中口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也纳入进来。占企业整体税费负担的比重相对较低,但是以非税收形式存在的企业“费负”负担较重。从2010—2015年的平均数来看,在企业宏观税负结构中,税收负担占企业整体税费负担的55.3%,仅为一半左右,专项收入、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占企业整体税费负担的33%,社会保险费占11.7%(见图3)。二是综合税负高于其他经济体。从企业税负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企业税负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基本持平,低于以间接税为主的发达经济体,但若加上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中国的企业税负则全面超过其他各类经济体,即便把企业社保负担计算在内,中国企业的税负水平仍然高于其他经济体(见表5)。(三)政务环境1.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理顺。根据《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欧盟对研发支持的重点是私营领域、高校及政府研究实验室,寻求技术突破的路径应该由私营领域、高校及政府研究实验室来选择,欧盟的科研项目,比如“地平线2020”计划,对全球各国各地区的申请者开放。与此相反,中国的习惯做法是规定具体的技术路径,要求创新活动按照规定路径实现,并对设立的多项专项资金制度设置申请限制。

  2.部门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我国对行业管理来自于功能主义和专业分工,这种条条分割使得各个部门在治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部门利益,同时由于职责交叉、权限不明,部门治理之间也缺乏相对清晰的边界与明确的责任归属。以中介服务业为例,不同部门对从业人员和机构有不同的资质要求,并且要求机构专营,一些中介机构不得不设立多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分别取得不同的资质许可来完成业务组合。而根据国际经验,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等城市,是综合执业还是专项执业,由中介服务机构自行选择。3.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从服务型政府打造来看,简政放权有待进一步推进,政府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仍然存在着办事效率较低和相互推诿的情况,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有真正实现从“管控”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一是企业设立退出机制有待完善。随着简政放权和相关制度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已有很大改善,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改善空间。根据《2017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在新开展业务难易程度的排名中,中国排名第127位,办完各项手续大约需要四周,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平均耗时为9天(见表6)。另外,企业退出市场机制的便利化仍存在严重不足,由于地方政府考虑到就业、政绩和社会稳定等原因,破产难仍是营商环境中政务环境建设的重要薄弱环节。在企业办理破产难易程度排名中,中国位列第53位,落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破产平均时间为1.7年,破产成本为资产价值的22%(见表7)。二是审批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中国行政审批决策时间长,行政审批效率低。2016年,中国商业获批手续个数为11个,排名第122位(见表8);商业获批天数为31.4天,排名第121位(见表9)。(四)法治环境

  1.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根据《美国对中国履行WTO承诺评估报告2015》,在互联网相关服务领域,中国还没有制定有利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法律框架,识别“电子签约”工具的有效性并强调在线隐私和安全重要性的法律已经提出但尚未发布。根据《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5/2016》,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新增加了有关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管理规定,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2.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在知识产权具体保护方面仍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特别是在商业秘密、专利、著作权、职务发明的奖励和报酬以及商标等领域,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根据《中国美国商会2016年度白皮书》,由于中国在产品审批时要求披露的信息较多,损害了商业秘密的价值,妨碍了跨境技术转让,抑制了研发方面的投资。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售假问题依然严重,电子商务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仍是未来重要挑战。(五)贸易环境1.贸易管理仍不便利。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15年,在189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98位,较2013年下降了30个位次。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全球排位中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海关文件比较繁琐。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5年,出口平均需要8个文件,需耗费21天,出口一个集装箱需要花费823美元,而进口平均需要5个文件,需耗费24天,进口一个集装箱需要花费800美元(见表10)。2.人员流动仍存障碍。从我国对人员流动的实际管理来看,自然人流动过程中面临经济需求测试、签证制度和执业资格认证等壁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员

  流动的难度,损伤了经济体的开放度与活跃度。一是对自然人流动的市场准入限制,目前在我国申请就业证的外国自然人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二是签证制度,目前我国法律法规的七类签证中仅有两种与自然人流动直接相关,造成实践中比如实习生等合理的自然人流动找不到对应的签证类型等问题。与一些国际组织及自由贸易协定、自由港的人员流动做法相比,我国的人员流动自由度明显较弱。3.外汇管理仍不便利。我国一直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从世界范围来看,外汇管制阻碍着自由多边结算体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正常进行,限制资本外流和限制投资收益回流的做法也会影响外商对该国投资的积极性。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每天每人只能换等额5万人民币的美元和其他外币,同时,如果跨境汇款1万美元及等值外币也都需要上报。相比较来看,美、德等发达国家资金自由更加便利,外汇管制对商业投资的阻碍更小。(六)投资环境1.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目前,我国在若干领域仍存在诸如出资规模限制、设立主体限制、软硬件标准等方面的政策门槛,具体包括增值电信、医疗机构银行服务、保险业、保险经纪、水上货物运输、律师服务、资信调查、演出经纪、娱乐场所、电影院等。从第一、二产业来看,我国对第一、二产业的平均限制程度高于日本、韩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和印度等。从第三产业来看,与美国相比,除航空领域外,我国在第三产业的其他领域的限制程度高于美国。目前,美国在分销、批发、零售、地面、酒店餐饮、其他媒体、保险、商业服务、法律、会计审计、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等领域完全取消限制。我国在

  第三产业的所有领域的限制程度均高于日本。目前,日本在酒店餐饮、其他媒体、金融服务、银行、保险、商业服务、法律、会计与审计、建筑、工程、房地产投资等领域已经完全取消市场准入限制。2.行业隐性壁垒较多。针对一些服务业领域和制造业的服务环节,尽管已经从政策上允许外资进入,列为外资鼓励类领域,但是仍存在着行业和人员资质、用地、备案、消防等进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资进入。以建筑设计为例,存在如下障碍:一是外资设计企业在申请设计资质时,无论其规模、经验与国际业绩记录如何,外资设计企业的初始申请只能为乙级或以下。二是外资建筑企业受到资本金和部分专业岗位人员配备的管理。中国法律不接受使用银行担保、履约保证或母公司担保等标准金融工具充当成立外资建筑企业的保证金。对于某些关键职位要求的最少人数,只有本地具有相关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可纳入计算范围,而具有相应资质的外籍员工不算在内。

  三、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的基本原则及政策建议

  优化我国的营商环境,必须恪守以底线思维确定开放边界、以辩证思维发挥最大效能、以系统思维加强整体谋划、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方向、以法治思维构建制度体系、以精准思维推进优化进程等六大基本原则,同时在放、改、减、惠、守五个方面做文章。(一)基本原则优化完善我国当前的营商环境,需要从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出发。但企业和政府对于营商环境的要求是天然存在矛盾的。从企业的角度看,最优的营商环境就是百分之百放开市场以及政府对其所有行为都是零监管,这显然既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也是无法构建起真正完善的营商环境。因此,

  我国政府必须对于营商环境有着正确的认知,对于大方向有清晰判断,有改善营商环境明确的基本原则。1.以底线思维确定开放边界。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开放的边界底线。在外资市场准入方面,必须做到有守和有为的统一,既需要以开放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同时也要对于开放的底线有科学的认识,对于那些将产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风险乃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坚决不能开放,在扩大开放中管控风险、守住底线。2.以辩证思维发挥最大效能。坚持辩证思维,把握便利化与监管之间的度,提速要适度,监管要到位。一方面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不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提升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商事制度便利化以及取得要素资源的便利化,努力营造高效活力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要保证监管到位,完善监管制度建设、厘清监管职责、突出监管重点,不能取消的审批一律不取消,不能减少的监管一律不减少,不能压缩的时限一律不压缩,着力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3.以系统思维加强整体谋划。坚持系统思维,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优化营商环境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和全局性工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理顺营商环境纷繁复杂的方方面面,凝聚优化营商环境的共识,实现营商环境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优化举措的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提升系统性。4.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方向。坚持战略思维,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方向。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这一重大工作,要有战略判断、战略部署和战略重点,要在中

  央大方向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的能动性,进一步明确国家相关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职责,中央定下的底线不能突破,中央明确的方向要尽早推进,在把握全局方向做到上下一致。5.以法治思维构建制度体系。坚持法治思维,把握处理和解决各类营商环境问题的方式方法。将法律法规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准绳和最优方法,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轨道,切实通过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区分市场与政府的功能界限,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破重大利益藩篱、提升政府履行职责水平,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体系化、制度化、法律化。6.以精准思维推进优化进程。坚持精准思维,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环节和具体细节。从实际发展诉求出发,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从复杂的因素中找出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重点内容、关键变量和薄弱环节,据此确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具体着力点,明确具体目标、发展重点、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及时出台配套的细则和指南,避免原则性的要求和空洞的口号,把具体优化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实现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二)政策建议1.放:合理放宽束缚企业经营发展的制度性限制。一是逐步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放开会计审计、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外资准入限制,推进增值电信、医疗机构、水上货物运输、律师服务、资信调查、演出经纪、娱乐场所、电影院等行业有序开放,逐步降低其在出资规模限制、设立主体限制、软硬件标准等方面的政策门槛。二是加快清理行业隐形壁垒。各部门根据自身行业主管职责,加快梳理内外资企业进入

  相关行业差别待遇的管理规定,加快清理人员资质、企业资质、保证金、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外资进入障碍。三是尽快放宽外籍高端人才进出的制度性规定。制定外籍高端人才进出实施细则,开通外籍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家属申请签证绿色通道,适度放宽对签证有效期、永久居留准入标准及审批的限制。2.改:全面改进政府职责中的短板、障碍与不作为。一是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除非涉及国家重大安全事项,制定和修改与企业投资相关的重大政策,应全方面听取内资和外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出现中短期内政策的颠覆性变化,保持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法规清理长效机制,推进各部门各地方定期开展清理工作,并及时发布当前实行的以及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二是提升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对于多头管理的行业,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及时出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或指南手册,为各地方执行政策提供标准指导。同时,强化国家政策法规严肃性,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擅自突破国家政策法规,尤其是不得擅自增加对企业投资运营的限制。三是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资需要额外提供的信息外,对内外资企业实施统一的业务牌照、资质取得、登记注册等领域相关标准、程序和时限。重点推进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实行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竞争性配置,在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政府、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的合作模式。四是积极稳妥推进行政综合执法。分阶段、分步骤整合执法主体,在有基础、有需求的地区,率先探索设立跨部门、跨行业、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充实和加强执法力量,重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相关部委应加强信息互联互通,给予地方综

  合执法工作的支持。五是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借鉴和推广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探索成熟的公共信用信息体系,在国家层面加快推进统一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明确各地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系统的时限。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结合企业自律,建立利益相关方申诉制度、社会举报奖励制度和处罚违规结果信息社会共享机制,建立市场监管的信息共享及公开平台、部门协同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服务机制。六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多元机制,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增设地方知识产权法院,明确其管辖知识产权纠纷的区域范围,力争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以最高人民法院为牵头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加快推进建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探索商业模式等新形式新形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探索知识产权保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相关国际组织在华设立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分支机构。七是提升政府机构服务能力。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等改革试验的同时,推进国家部委层面的改革进程,推进不同主管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当前可重点聚焦以下领域:简化企业投资审批手续;探索工商注册和商务审批一表申报、“一章审批”服务模式;进一步明晰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权利清单、收费清单和责任清单,简化各阶段、各环节的运行流程,促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实行“一口受理”服务模式,加快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从企业设立向企业工商变更、统计登记、报关报检单位备案登记等环节拓展,逐步扩大“单一窗口”受理事项范围;尽快推行社会保险全国联网,实现对参加全民参保登记地区的数据全覆盖,为企业用工创造

  良好环境。3.减:努力降低企业要素成本与税费负担。一是继续推进税制改革。大幅度降低和压缩间接税,缩小间接税税基,降低间接税税率,删减间接税税目,合并间接税税种,将目前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70%的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等间接税,逐步调整到60%左右;提高直接税比重,将所得税、契税、土地使用税等直接税占比由目前的30%左右提升到40%左右*盛松成、梁斌:《我国企业税负亟待降低》,《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3月1日。,切实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负。二是加快清费立税进程。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清理和规范收费基金工作力度,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务性基金。切实将适合税收形式征缴的收费项目、基金项目改为税收,适时将一些无法改税的收费项目并入到税改系统中统筹实施。尤其是在企业反映较大的物流等关键领域,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同时,健全地方税体系,确保地方财源稳固。三是增加对企业税收补贴。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增加企业补贴和税费优惠,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税收优惠权。在企业收入下降时,允许地方政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投资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如根据企业新增投资规模,直接一次性扣减企业所得税,可以在投资周期中更早地扣除折旧成本,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等。四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设立行业发展基金、企业资金池等融资渠道,探讨设立贷款利息浮动区间。解决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探索设立针对民营及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对行业领先或优质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及贷款优惠政策。加强政策性银行对行业领先及技术创新的民营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探索扩大保险机构产品覆盖范围,灵活机动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保险产品。4.惠:出台惠及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一是出台支持劳动力培

  训的优惠政策。借鉴美国、德国高级技工培训经验及支持措施,设立政府培训基金,加强企业高级技师与高校、培训机构间合作,针对行业需求,聘请行业高级技师培训大量高校毕业生及一线技术人员,解决企业用工瓶颈。二是出台支持产业项目用地的优惠政策。各地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对鼓励类项目可优先供应土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重大战略的重点项目,由各地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对于承担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可将工业用地出让年限由20年提高到50年,对于承担地方重大战略的项目以及研发总部等,可采取“带项目出让”的方式供应土地。经规划批准,企业可以缴纳土地出让款的方式,提高项目用地的建筑容积率。三是出台支持研发活动的优惠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建立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协议转让制度,实施支持个人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和转让的政策。建立连通国际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外资将更多知识产权技术和成果在我国国内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根据对等原则,允许外资参与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享受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同等的政策。四是量身定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临时优惠政策。研究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体现政策精准性。针对内陆沿边等一些具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条件的地区,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允许缓缴土地出让金、调整“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优惠电价等临时性支持政策。尽快采取以实际控制人为标准确定企业性质的方式,对我国返程投资企业给予内资企业待遇。五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优惠政策。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探讨出台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物流补贴制度,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企

  业吸引、留住国际高端人才及其团队,探讨在国际专家个人所得税减免、保险保障、科研创新支持等领域出台优于东部地区的政策。加大东部地区结对帮扶力度,深挖中西部地区资源能源、产业基础优势,开展错位竞争,完善产业链条。5.守:牢牢守住关乎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的底线。一是涉及国家军事安全的重要区域不能开放。以中央有关军事单位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当前涉及军事安全的区域进行梳理,对其开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估。建立开放区域内部负面清单制度,将评估为不可开放的区域纳入清单之中,清单内的区域一律不得开放,并对负面清单定期进行评估调整。二是涉及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产业不能开放。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测量、测绘、地图编制、环境地质调查等不能放开,关系到意识形态的义务教育、新闻机构、出版、广播电视等不能放开,关系到信息安全的数据跨境传输、使用当地生产的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设备等管制规定不能取消,涉及到农业安全的稀有和特有的珍贵优良品种、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养殖、种植不得放开,关系到人种健康安全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不得放开。三是完善风险防范制度。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系统性。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监管,推进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加强政府监管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完善社会参与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肖林:《国家战略与国家试验》,《文汇报》2016年9月10日。。[责任编辑赵丽娜]

  

  

篇五: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精选3篇)

  第一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工作作风漂浮。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二、担当意识不足。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

  三、解放思想不够。我们前段时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整体的营商环境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

  升的空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解放思想不到位,因循守旧,胆子不大,步子不快。我们有的部门提出了“最多跑两次”服务理念,和以前相比确有进步,但是和沿海城市相比,我们的步子落下了。杭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了引领全省的“杭州速度”,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提速,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商事登记一张网”,公民个人办事实现了“简化办、一证办、网上办、就近办、全时办”。而我们有的部门还停留在“两集中、两到位”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门实质授权不到位,部门之间工作不协同,部分单位的办事窗口仅仅是“收发室”,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处跑,“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政务服务谈何营商环境?谈何筑巢引凤?

  四、办事效率低下。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五、政策支持落实难。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但是,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有的企业家表示,他

  们并不在乎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希望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就要践诺,否则就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

  第二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工作作风漂浮。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二、担当意识不足。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

  三、解放思想不够。我们前段时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整体的营商环境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解放思想不到位,因循守旧,胆子不大,步子不快。我们有的部门提出了“最多跑两次”服务理念,和以前相比确有进步,但是和沿海城市相比,我们的步子落下了。杭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了引领全省的“杭州速度”,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提速,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商事登记一张网”,公民个人办事实现了“简化办、一证办、网上办、就近办、全时办”。而我们有的部门还停留在“两集中、两到位”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门实质授权不到位,部门之间工作不协同,部分单位的办事窗口仅仅是“收发室”,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处跑,“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政务服务谈何营商环境?谈何筑巢引凤?

  四、办事效率低下。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五、政策支持落实难。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但是,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有的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在乎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希望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就要践诺,否则就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

  第三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的便利性有待加强。企业投资项口申报要有一定浮动标准。如,江苏省地区总部企业申报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瞬联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23日,当时并不符合2022年地区总部申报要求,但2022年的申报标准为当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导致该公司2022年也没能参加申报。企业建议能否把申报期延长,能够让类似他们这种下半年成立的企业,在第二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当年标准的也能参加申报。

  二是营商软环境还比较欠缺。现有的招商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明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扶持政策,但有些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招商人才还比较匮乏。懂项LI、懂经济、懂政策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重大项U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U建设质量和效率。列外招商人员的行动迟缓,投入的精力不大,服务意识不强。

  二、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依法简化项U落地流程。利用某络平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雨花外资企业”工作群,由专人负责、提供政策解答、发布市场资讯、某上业务培训,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根据我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和《雨花台区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10条政策》、《雨花台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稳定发展30条服务措施》的要求,拟111区政府、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银行等三方合作,设立“南京市雨花台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有潜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确保我区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三是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四是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整合招商某络、资源信息、项訂信息共乍等三大服务平台,避免各责任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自为战,浪费资源;

  加强项目载体政策支持,制定对楼宇(园区)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

  推出招商人员激励政策,采取市场化招商、全员招商,制定招商人员奖励办法。

  

  

篇六: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2022营商环境的建议和看法

  2022营商环境的建议和看法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全县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县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县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我县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需要不断深入和优化。一、当前全县营商环境面临的困难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总体安排部署,我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最多跑一次”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但对照发现,我县的营商环境在全市仍处于倒数,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1、相关机制不健全。县上出台了一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但在安排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系统推进等方面还有差距。相关部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定不及时,少数部门具体职责还未落实,工作推进不够系统深入。2、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一是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三是并

  联审批还不尽完善,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彻底实现;四是少数部门本位思想依然存在,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

  3、企业生存难、发展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有的企业反应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实体经济难以为继。十九大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作为特别生态功能区,我县更要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市场主体活力的充沛。

  4、惠企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有难度。我县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

  二、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建议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为切入点,完善制度、强化服务、转变职能、加大宣传、狠抓落实,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1、完善制度,理清清单。一是县上应尽快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相关制度及任务、责任清单,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二是系统把握中央、省、市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县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三是重点开展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大行动,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抓到底工作机制,使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

  的协调者。2、强化政府服务力。以营商环境提升为契机,强化主动服务意

  识和担当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软环境;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实现我县营商环境中各个环节“最多跑一次”的办理模式;强化政府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尤其是对于承担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选派硬人。

  3、转变政府职能。始终将“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简政放权不停步、强化监管不松劲、优化服务不打折。一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二是强化监管,规范市场;三是加强企业扶持力度。对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要积极兑现,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见成效。

  4、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要通过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营造我县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在网站上发布;要强化宣传引导。针对营商环境优化的问题,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出面协调解决,最大限度把最优惠的政策红利广而告之。

  5、强化效能监督,狠抓政策落地落实。一是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二是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进

  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集中规范,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全县营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2营商环境的建议和看法一、基本情况营商环境是指企业运行的生态环境,包括:开设、经营、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近年来,我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开展“三服务”活动等多措并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二、主要问题虽然营商环境优化得到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规划、土地、人才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二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尚未完全清除;三是公正司法护航企业发展还有待加强。三、意见建议针对以上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突出经济中心,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理念。要弹好钢琴,切实把经济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议区委政府研究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考核机制,注重培养选拔懂经济且有能力的干部充实到镇街和经济部门。镇街的主要领导要把经济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放在党政议事的重要日程,绝不能因重点工作、突击任务而放松抓经济工作,做到抓经济重点明确、班子配强、精力集中。镇街、部门要敢

  担责任、积极向上争取,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引进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2.优化发展空间,打造“两业”发展新高地。加快融杭发展,要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现有产业为基点,探索建设“融杭入湾”的先行地,提前做好土地收储、规划调整及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各项准备,为承接大湾区产业功能疏解拓宽战略空间。进一步谋划四大产业区块的集聚,加速产城融合,加快“两业”发展。进一步探索古城文商旅相结合发展路子,充分挖掘现有名人文化、历史街区、景点的文化特色,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推进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产业,依托“中芯国际”的芯片项目,加快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篇七: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市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市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思考建议一、主要做法。作为承接“放管服”改革和具体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责任主体,全市X县X区政府及高新、瀛湖管委会自X月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后,立即组建机构,强化配套措施,创新推进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X.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区均成立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机构,专题召开了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制定了行动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职责分工,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X县形成了“十大行动”+三个配套(政务提升、新闻宣传、专项督查)+两项机制(第三方评估、监察协作)的“X+X+X”模式。X县制定了“X+X”行动方案,新增《X县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创新行动方案》和《X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升行动方案》。X县采取了营商环境部门公开承诺的形式。高新区向社会公布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方式。

  X.助力企业“减负降压”。市县联动,围绕企业“减负降压”,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市规划部门制定了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图,取消了各类保证金等“搭车”和“捆绑”事项。全市X个政务大厅已有X个实现不动产登记“一厅办理”,审核环节由“四审制”变为“两审制”,推出合并办理。X县深入开展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先后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获得国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

  X县率先出台了《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多渠道解决企业还贷周转资金难题。X区对融资担保机构年化担保费控制在X.X%以下。X县出台《减税降费实施细则》,在X个方面实行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全市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X户次,总计减免企业所得税X.X万元,受惠面达X%。

  X.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各县区在事项审批环节上积极创新,在办理时间上大力压缩。我市一站式办结占本级政府部门全部审批服务事项比例为X.X%,全省最高。高新区、X县、X县、X县、X县设立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经验。市工商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实施规范》并全省推广;全市企业登记申请材料受理到发放营业执照平均X.X个工作日,在全省用时最少。高新区、瀛湖区自我提标“加码”,确定X个工作日、X个工作日分别完成政府投资审批类和社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所有行政审批环节。X区清理公示行政许可事项X项,公布首批X项“最多跑一次”和X项“零跑路”事项清单。X县建立预审服务制度和“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审查制度,将施工许可证办理所需要件由X项精简至X项。平利县上半年累计办理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X个,平均办结时间为X个工作日,减少了X个工作日。镇坪县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和规范中介行为,X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中介服务和招投标环节。

  X.强力保障施工环境。我市创新把优化建设环境作为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特色指标,公安部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X类X条措施》,深入开展“五霸三抢一哄”专项行动治理及非法阻工严打行动,对各类犯罪分子形成了强烈震慑。上半年,X县查办“五霸”和暴力阻工案件X起,X县查办“五霸”等影响投资环境案件X起,平利县查办阻工案件X起,X县化解涉企矛盾纠纷X起,X县调解各类企地纠纷X余起,镇坪县共处置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警情X余起。

  X.不断优化服务事项。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了X热线,全方位、X小时受理

  1

  企业和个人关于营商环境的诉求。在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电气暖报装方面,大力精简办事环节,用水由X项减少至X项,用气由X项减少至X项,用电高压客户和低压客户报装分别缩减为X个和X个环节。税务部门全面推行“电子税务局”办税,取消纳税人报送资料X项,将不需要实地核查的X项统一前移办税服务厅当场办结,高新区率先设立X小时智能自助办税服务区。X县X个部门进驻政务大厅,在全省县(区、市)级政务大厅进驻部门最多。X县、X县等开通办事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X县、X县等推出干部“带办”“代办”“包联”等便民利民举措。全市公章刻制受理到办结平均用时X个工作日、平均费用X元,两项均属全省最少。X县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网上办理。X区针对边远镇村集中安置点不动产登记办理采取服务窗口下延的方式。X县开设新办企业辅导课程,为纳税人讲解涉税政策、办税流程、网上办税等。

  二、存在问题。X.观念认识需深化。营商环境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要工作,但是个别县区和部门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认识还不深刻,思想上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甚至还存在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虚工作”“软任务”的认识,履行职能职责还未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上来。

  X.数据壁垒需打破。政务服务网络缺乏统一标准,各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不统一,贯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数据壁垒未能打破,各系统数据无法高效衔接和共享。如:不动产登记平台与房产交易信息未互通、政务服务中心系统与相关在线审批平台数据未共享、企业开办全流程涉及的相关部门信息未共享、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和市政务服务系统审批事项所需资料清单不统一。

  X.简政放权需协同。简政放权协同不够,中省行政审批和监管责任下放到市县后,与之相应的人财物保障措施配套不到位。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按现行法律法规“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审批和监管分离模式导致审批易、监管难。用时最长、流程复杂的施工许可证办理涉及X个部门X个环节,但是目前上级尚未出台优化办理实施细则,具体操作缺乏精准“标尺”。

  X.两大成本需降低。尽管中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但金融机构在执行层面由于“门槛”高、政策“死”等原因难以有效落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全市还有X、镇坪、X个县无人行机构,企业因银行开户手续需到市人行审核而耗时增加。同时,由于各县区公路等级低、内部循环不通畅致使企业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X.政务服务需配套。按照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审批的要求,X区、X县、X县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尚未进驻政务大厅,平利县施工许可证办理窗口、镇坪县不动产登记窗口尚未进驻政务大厅。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流程、办事指南尚未全部公示公开,“最多跑一次”事项公示后,部分县区由于配套服务不到位,一些事项无法真正实现。各县开户银行和公章刻制企业进驻政务大厅情况不一,X县、镇坪县等无公章刻制窗口。

  X.企业主体需培训。由于初创企业财务不健全,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优惠政策落实的效率。同时,由于纳税人信息化应用水平滞后,导致服务质量被动低效。

  三、对策建议。X.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转变工作观念。要从“抓项目”转向“抓环境”,将政府抓经济工作的重心由项目建设转向优化环境上来,用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来激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要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政府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

  2

  原则精简管理,支持企业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创新发展。要树高标杆,找准差距,对标国际一流抓营商环境优化。要积极外出“取经”,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X.加快推进信息共享进程。信息共享系统是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载体。加快推进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整合省市县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上下级、各部门审批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并统一接入平台,切实解决信息壁垒问题。当前,需协调相关部门和政务中心对接一个平台,确保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市政务服务平台“同口径”办理。

  X.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和难点是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要围绕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推进施工许可证办理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为全面释放和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强化制度保障。要通过审批改革,统筹实施审批事项流程再造,精简环节、精简材料、精简时间,从而确保“十大行动”提出的办理事项最优时限、便捷高效的目标顺利实现。建议上级出台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有关具体操作办法,确保统一行动、按章运行、有序操作。

  X.完善金融配套政策体系。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更多金融优惠政策在市县执行层面真正落地生效;进一步研究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持续加大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提高担保能力,切实缓解融资难。积极协调人行机构,加快解决X个县企业银行开户手续问题。

  X.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要围绕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继续完善证照联办、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配套措施,加快建立流畅有序的“一厅通办、一网通办”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效。要按照“应进全进”要求,推进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并探索完善审批和监管配套有序、跟进有力的机制。

  X.提升企业自主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助企业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涉企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享受更多实惠。“一对一”落实企业帮包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

  

  

推荐访问: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优化 建议 环境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