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19篇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草原生态文明初探(一)摘要:草原文明作为工业化之前的既有文明,曾恪守一套环境可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些传统方式之上形成的生态价值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1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草原生态文明初探(一)摘要:草原文明作为工业化之前的既有文明,曾恪守一套环境可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些传统方式之上形成的生态价值观,是草原生态文明价值观赖以生成的源泉。本文致力于发掘草原文明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结合现有诸多生态文明的既有经验,以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草原生态恢复和改善步伐,使草原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词:草原文化;草原生态文明;生态伦理;价值Abstract:Inprairiecivilization,whichispriortoindustrialization,humanbeingsabidebyasetofenvironmlization.Incombinationwithexperiencesofotherecologicalcivilizations,itissupposed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prairie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speedupthepaceofrestorationandimprovementofgrassland,whichishelpfulforthesuKeywords:prairiecivilization;ecologicalcivilizationofprairie;ecologicalethic;value草原,作为生物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千百年来,草原生态系统曾展现出温顺的一面,丰美的水草养育了匈奴、鲜卑、蒙古等众多马背上的民族,并孕育了北方民族丰富灿烂的草原文化。随着近代人为因素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草原也展现出肆虐的一面,急剧的草场退化、惊人的草原沙漠化、可怕的沙尘暴和水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草原人民为了求得生存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党的十七大鲜明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党、全体人民的长期战略任务,广大草原人民在面对草原生态危机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应切实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草原生态文明,还自己一个稳定、和谐的草原生态系统。千百年与草原的和谐共处中,马背民族创造了与中原文明遥相呼应的草原文明。这些朴素而精髓的草原文化,是草原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集中体现,是草原人民与草原生态系统求得和谐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今,在草原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应当汲取草原文化中有益的精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草原生态系统。一、草原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一)草原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是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草原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以实现的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总和。(二)草原生态文明的内涵草原生态文明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解读:1.人与草原的互相尊重与平等草原生态文明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具体体现在人要尊重草原,认识草原自身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草原生态系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反对人类以主观主义的眼光来看待自然,承认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超越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系统价值。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大自然的一切创造物,只有在它们是自然创造性的实现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包容力的重要生态单元,整个生态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比任何有机体都更加重要。2〕75草原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个部分,而人类又是生态共同体中的有机体,因此,人类在一切活动中,都要从认知和行动上承认草原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承认它的创造性价值,承认没有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就没有人类自己的价值。以往,人们只承认草原为人所用的工具价值,更多地把草原的经济价值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着眼点。因此,滥垦、滥牧、滥采等有悖草原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行为对草原造成近乎毁灭性的破坏。要改变草原这种非生态的局面,首先应从认识上树立人与草原平等的观念。人类要尊重草原上的一切生命,尊重这些生命的价值和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只有这样,草原人民才会得到草原造物主的尊重。2.人与草原关系化“对抗”为“和解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最近的几十年,草原上的文明似乎随着工业化的脚步,一齐向前走着。但事实上,人类与草原之间的矛盾却从原有的和谐变得日益尖锐。弗腊斯认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3]他认为文明是人与自然之间不可避免和无法解决的“对抗过程”。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文明之所以同自然生态发生“对抗”,无法“和解”,从而遭遇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人们一直在以主人的身份,与自然“奴仆”发生着对抗。这种对抗同样反映在人与草原关系之上。人与草原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尖锐,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过分陶醉于对自然草原的改造和胜利,而忽视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滥垦、滥牧、滥采等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与和谐的生产方式,使得草原生态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草原生态文明理应成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意。人与草原化“对抗”为“和解”,建立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无疑是草原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3.人——草原——社会的相互和谐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最终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而这正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草原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倡人——草原——社会的相互和谐。人们不仅要注重尊重和敬畏草原,而且也应当科学和合理开发草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倡导自觉养护和补偿草原,使草原与人类协同进化,共同繁荣。如果没有人与草原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就不可能有草原生态文明的出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当然也就成为空中楼阁。二、草原文明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在马背民族创造的草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环境伦理思想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系统的“敬畏生命伦理学”,他提出“为爱一切动物的伦理学制订细则”和“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2〕75-76。阿尔贝特.史怀泽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理想,同样真实地反映在马背民族,特别是蒙古族的传统思想中。马背民族在多年的游牧生活中,已经认识和感悟到人与草原上的一切生命共生共荣,草原生态共同体是生命的摇篮。因此在牧民的生产活动与生活中,无不体现着朴素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1.对自然的尊重在生产生活中,蒙古族禁止挖掘草地、蓄意破坏草场,禁止在草地上遗留火种,禁止在河流中泼撒脏水、洗涤污物;甚至在成吉思汗时期曾将这些上升到法令的形式。在宗教信仰上,马背民族信奉的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它认为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和河流湖泊都有灵性,不能轻易地扰动、射杀和破坏,人们必须予以尊重。在蒙古族的民歌中,他们把大地比做母亲,把草原比做摇篮,把河水比做乳汁。
篇二: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史前草原文明之路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除了一望无垠的绿色,只有几只不起眼的麻雀、蚱蜢,在这片空旷的草原上游荡。这里的绿色蔓延到四野,无论是天空,还是地面都没有令人称道的动静,寂静似乎是这里的宿命。
直到有一天,一群人来到了这片空旷的草原上,在这里的一座小山上建起了自己的房屋。他们将泥土夹在两片木板间夯实,创造了数千年后都在沿用的筑房技术,板筑法。这一座座小屋虽说不上宏伟,但它们却是这片草原上最活跃的点。中央的一座大屋最为精巧,如同中国古钱币的“天圆地方”型地基则是整片聚落最为显眼的地标。在其他小屋的簇拥中,它显得格外高大。这就是这片草原上最早的文明,二道井子聚落文明。
同一时期,在中原,王国的脚步已经开始,夏、商、周依次登场。这片草原成为独据一方的方国所在地。当中原开始铸造精美的青铜器时,这里除了武器外,罕有铁制器物,更不用说什么青铜制的尊、豆、鼎了。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未因技术上的短板与材料上的短缺而放弃对文明、对美的追求。他们用古老的技艺烧制了众多精美的陶器。红陶的底色上,粉白的颜料精心描摹出同中原青铜器一般的卷云纹,尖端棱角分明,弯曲处却如玉璜,润泽光滑,这是如今藏在二道井子博物馆内的彩纹陶尊。这类陶器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大概生活在文明的边缘地带,似乎永远不在那些中原王侯将相的
眼中。但这些看似卑微的草原居民仍在自己年复一年的平凡生活中,尝试着用原始的技术创造属于自己的文明。
草原上的草不断长了又枯,枯了又长。草原上的人们也在不断进步着。到了唐宋盛世,草原民族发展到了他们的第一个顶峰。契丹人,突厥的一支,成为这片草原真正的主人。他们没有精致的武器,没有严格的阵法,却在战争中所向披靡。他们的善战广为人知,但不为人所知的是他们对文明的渴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契丹人中最强的一支,在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辽国后,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从三省六部制,到他们自己的文字,无一不是成熟文明的体现。他们的文字分表意的大字与表音的小字,都只是借用了汉文的笔划。他们本可以像南方诸族一样彻底接受汉文化,用汉字,习汉语,可他们为了这个草原民族的古老信念,创造自己的文明,而选择了一种看似更难,但却能保留本民族独立性的途径走向文明、走向发达、走向强盛。
自元灭金始,大量蒙古牧民取代了曾叱咤风云的契丹人、女真人,并从此成为这里的主人。建国后,这里成立了赤峰市,而蒙古族人民也成为了建设新城市的主要力量。建国初,一个百废待兴的小县城,被这些当年筑过夯土墙、烧过彩陶、骑过战马的草原人,修建成一座不亚于中国其他城市的大城市。抬头看看,低头想想,可以发现许多鲜艳的名字:商业城、步行街、软件园、创业谷……这些名字体现了无人能否定的,草原人对现代文明的强烈追求在城市建设上的伟大成就。
在草原上,没有太多人能永远成为历史中的主角,但也几乎没有人,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草原民族的故事,是文明的故事中重要的篇章。一统天下,征服四海固然是不少政治、军事家的夙愿,但人类最本初的目的,或者说,人类被创造出来的价值,还是对文明的探索与精神的成长。这种探索,这种成长,被草原上平凡的人们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表现可能很细微:盖好自己的小屋,装饰自己的食器,练好马术,学会一项信息技术。这样的细微之事,构成了人类成长史的一部分。
太阳从云中冒出来,照耀着有了文明之光的广阔草原。啊,草原真美,路,真长。
篇三: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草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翟禹李春梅胡玉春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第10期
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文化虽历经多次变迁和兴衰沉浮,但其内在的脉络始终没有中断,这使其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古老和悠久的地域文化之一。因此对于草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草原文化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完善与发展自身,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草原文化是世界文明最活跃的流动因子
从历史上看,草原文化及其创造主体——游牧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欧亚大陆上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当时各区域之间、各民族之间最为活跃的流动因子。
一是贯通中西大通道,创造良好交通条件。在长期的大规模迁徙和移动过程中,游牧民族不仅将活动范围尽可能地向周边延伸、扩展,而且还踏出了固定的、纵横交错的用于往来迁徙的各种通道,其中一些通道逐渐延伸演变成重要的中西交通大通道。这些交通网络促进了游牧民族内部的沟通和凝聚,也加强了游牧民族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相互交往,在不同文化的交融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先秦时期,东西方就有基本固定的通道将东亚、中亚、西亚和欧洲联系起来。通过出土于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的玉器、青铜器,学者们确认了一条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玉石之路”,也称“青铜之路”。这条路连接着西亚、中亚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中原地区。草原丝绸之路比“玉石之路”要长得多。中原的文化元素通過草原丝绸之路逐步传播到中亚、欧洲等地,为西方打开了解东方的窗口。公元前2世纪,匈奴控制了草原丝绸之路,使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沟通更为深入密切。其后,突厥、回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充分利用和保障草原丝绸之路畅通的同时,还陆续开通了四通八达的回纥道、参天可汗道、吐谷浑路、驿道、商道等。这些道路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创造和补充了更加便利的渠道。分布在交通网络上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的民族利用地缘优势,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商业贸易的中介,使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广泛。
二是游牧民族的流动影响了世界格局。草原文化的创造主体——游牧民族的活跃特性还表现在因他们的西迁而改变了世界民族及国家的分布格局,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大范围的民族迁徙及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打破了诸多民族的封闭、隔绝状态,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广泛、密切的接触,并且为此后的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创造主体——各游牧民族凭借骑马这一轻便快速移动的技术优势,秉持开放、进取的民族品格,在广阔区域内流动、扩散,最大范围地踏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沟通、凝聚着本民族,疏通着对外交往的通道,同时他们也利用这些交通网络适时地向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空间继续挺进、突破,而西迁、西征是他们利用大通道的最好证明。
二、草原文化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草原地带的先民们始终保持着频繁的交流往来。游牧生产方式产生以后,东西方之间依托草原丝路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活跃,生活在中亚、东欧、蒙古高原以及农牧交错带的游牧民族,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习俗风情等都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产生了深入的相通和共融。
一是物质文化交流。物质文化的交流是世界文化交流中最基本的内容。从公元前8世纪到3世纪,斯基泰人控制了早期草原通道并从事黄金贸易。当时欧亚草原各民族在金银器制作的造型和题材上,都与斯基泰文化有密切关系,匈奴的金银器就受到斯基泰文化的影响。匈奴之后北方草原的金银器制造更是吸收了中原、印度、罗马、波斯、粟特等文化因素。除了金银器之外,籍由草原民族为中介的其他物质文化交流也非常频繁,内容更是包罗万象。蒙古帝国时期,中原、中亚、西亚各行业熟练的工匠迁徙、聚拢到一起,从事手工业生产,各种手工艺品的工艺和技术无疑都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色。17世纪以后,清王朝在蒙古地区及中俄边境设置了多处驿站,形成了覆盖蒙古草原的道路网络,为旅蒙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来自俄罗斯、普鲁士和布哈拉的商人,将欧洲出产的毛料、呢绒等轻工业产品和中亚出产的香草、宝石、麝香等珍贵物品运到尼布楚、恰克图、祖鲁海图等地,与中国商人交换丝绸、罗缎、茶叶、大黄和瓷器等货物。同时,中国大盛魁等商号也曾组织数以百计的驼队,驮载丝绸、茶叶等货物,由归化城、北京等地出发,取道科布多、塔尔巴哈台或恰克图、伊尔库茨克,抵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欧洲城市,进行频繁的贸易活动。
这些商贸活动沟通了欧亚草原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往来,带动了各地手工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欧亚草原各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对于各地区人民之间加深了解和友好交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中国北方草原从匈奴开始设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游牧政权政治制度,如左右翼制度、分封制、大人制等。这些制度也随着匈奴的西迁被沿线诸国所吸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收,在西域和中亚诸国的政治体制中多设有各级左右职官的建置。四大汗国时期,伊利汗国统治下的波斯地区深受蒙元法律、税收制度的影响。蒙古的驿站制度也被引入到了波斯地区和当时钦察汗国控制的俄罗斯各公国。制度文化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在协调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保证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精神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北方民族中比较典型的动物纹艺术在欧亚地区被广泛发现。据文化交流史资料显示,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双向交流是显而易见的。西亚音乐的东渐,如“竖箜篌”和“琵琶”通过塞种人、大月氏、羌等民族的迁徙由西亚传入中亚再传入草原地区;由西域东传的驯兽文化,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文化、绘画技术等也都在北方草原地区盛行。
篇四: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鄂尔多斯市近五年语文考题(说明文阅读)2007年说明文(10分)阅读下面这篇说明文,完成2—5题。(共10分)致命天敌李雪健
在茫茫的非洲大草原上,野马是最矫健的动物,就是那些快如闪电的雄狮和猎豹,也远不是野马的赛跑对手。骠悍的野马,驰骋起来不仅四蹄快如闪电,它们的听觉系统也是十分敏锐的,远处虫鸣般的风吹草动,甚至连草原上一滴露珠滴落的声音,都足以让这些警觉的野马撒蹄飞奔。动物学家不得其解的是,这些善于奔跑和时时警醒的野马,它们不是狮子和猎豹们轻易能够捕获的猎物,大草原上的丰茂水草,又给它们提供了繁衍的出色生存条件,它们应该不断壮大族群,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大的动物群落才是。但令人疑惑的是,快如闪电的四蹄和丰茂的草原水草,并没有使这些野马的群体壮大,也更没有能使这些矫健的野马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活跃、最常见的一种动物。相反,在荒凉而弱肉强食的大草原上,却处处可以看见这些矫健动物的遗骨残骸。是什么动物捕食了这些快如疾风的野马呢?如果有这种动物。那么这种动物应该比狮子更凶猛,比猎豹更矫健,那么这种动物是什么呢?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和考察,那些动物学家们不仅又惊讶又惋惜,那些能够捕食这种野马的,既不是雄狮,也不是猎豹,而是连雄狮的一个脚爪大也没有,连猎豹的一只耳朵大也没有的微小动物——吸血蝙蝠。这种蝙蝠顶多就像一只大蝴蝶,浑身黧黑,飞翔从容。它们像一只只蝴蝶似的盘旋着、飞舞着贴近野马,然后轻盈地栖落到野马的身上,等到野马感到钻心的疼痛时,吸血蝙蝠的利齿早已咬开了野马的皮肤,拼命地吮吸它们的血液。于是野马开始焦躁地奔跑,开始用尾巴拼命地抽打自己的躯体,但是吸血蝙蝠们根本是甩不掉的,它们紧紧地吸附在野马的身上,日夜不停地拼命吮吸,一天、两天,直到这匹矫健又庞大的野马最后轰然倒地。高大、健壮、疾如闪电,连雄狮和猎豹也望尘莫及的骠悍野马,它的致命天敌,竟是一只蝴蝶般大小的蝙蝠!在我们的生命里,是否也有许多这样的小蝙蝠呢?2.正确认读请给文中的这两个词注音。(2分)(1)剽悍(3.对比发现从自身的生活习性角度看,野马的两大长处是:①②么?我的发现:;蝙蝠接近野马的方式是:。对比二者的生活习性,你能发现野马和蝙蝠相比,它的致命弱点是什。(4分),)()(2)矫健()()
4.准确理解“在我们的生命里,是否也有许多这样的ˋ小蝙蝠ˊ呢?——这句话中小“蝙蝠”的准确含义是:(2分)5.读后有感【相关链接】据动物学家考察,在非洲大草原上还时有刚生下来的虎崽被蚂蚁群起而吃的事发生。1
本文写到动物学家们经考察得知是小蝙蝠捕食了剽悍的大野马时,不禁又惊讶又惋惜。那么,你读了本文有何感受呢?把你的感受写一写。(20字左右,3分)我的感受:2008年说明文(10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2—4题。(共10分)被火山吞噬的庞贝原文【英】大卫·沃克①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把庞贝城烤的滚烫,天空没有一丝风。这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和难受。②突然一块奇怪的云彩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又渐渐地向四下蔓延,笼罩了太阳。天空顿时暗了下来。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覆盖了整个庞贝城——维苏威火山口揭盖了。③先是熔化的岩石以超音速的速度冲出温度高达1000度的火山口,当火山内部再也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时,惊天动地的喷发令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然后,灼热的火山碎屑暴雨一般从天而降,向着庞贝城倾泻而来。④庞贝人惊呆了!⑤维苏威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海拔1277米。它在意大利中南部那不勒斯湾海滨,位于罗马东南240公里处。山麓平原肥沃,城镇密布。西边20公里是世界名城那不勒斯,山东山南海边并列着庞贝、赫库兰尼姆、施塔比亚等小城。自公元前1000年这块土地上有人居住起,维苏威火山在那不勒斯海湾蓝色的天空下从来都是鲜花遍坡。它已经平静几百年了。那时,人们把维苏威看作一座死火山,山顶是一个截顶的火山锥,里边围成一个椭圆形的深坑,周长近5公里,最大直径约1.2公里;坑壁陡岩长满藤蔓野草,坑底是片相当大的寸草不生的“平原”。火山口外灌木丛丛,野花盛开。再下去是茂密的天然林,海拔更低处是果园和农田,山脚便是繁华的居民点。公元63年,维苏威开始变得不安静,当年一次地震给附近地区造成不少损失。其后小震不断,谁能想到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成了不眠的活火山。⑥庞贝人开始逃跑,奔跑在街道上的人被砾石击中而倒下,下落的火山碎屑在庞贝城中不断堆积,建筑物因承受不住重压而倒塌。同时,炙烫的岩浆裹挟着碎石冲下维苏威火山,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到达庞贝,覆盖了整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岩浆腾起的气浪烧烤着路边残剩的房屋和依然躲藏在那里的人。紧接着,黑色的火山灰从火山口上空滚滚而来,密不透风地封堵住庞贝城中的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户,封堵住那些在砾石的袭击中侥幸存活的庞贝人的眼睛和胸腔,令他们最终因为窒息而死——“生命中最悲惨的一刻来临了,他无法呼吸。”⑦现在的庞贝古城遗址,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受难者的石膏像。原来在火山爆发的一刹那间,许多没有逃出的人,藏身在比较空旷的庭院里,虽然没有被倒塌的建筑物压死,但是却被喷出的火山灰包封起来,窒息而死。很久以后,人体在里面枯干了,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空壳。考古学家就利用这些空壳作模子,把石膏浆灌进去,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那种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一个小女孩紧紧抱住母亲的膝盖,掩面大哭;一个拿着一袋硬币的乞丐茫然站在街口;有些人正在墙脚挖洞,寻找逃生之路;有一群被铁链锁住的角斗士痛苦地挣扎着,想要摆脱铁链,很多人双手掩面或双臂抱着脑袋。在这些石膏像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个罗马士兵的形象:他身披甲胄坚守在城门旁的岗位上,无畏的挺立着,尽忠职守,直到四周恐怖的火海把他的生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起吞没。⑧维苏威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乐园的庞贝从地面上消失了。2
2.正确认读请给文中加点的四个字注音。(2分)窒()息喷()发砾()石碎屑()3.准确理解(1)第③段中能体现维苏威火山“揭盖”时的爆发性情景的词语有:(2分)(2)将庞贝城吞噬火山物,主要有下落的砾石和火山碎屑、、。(2分)(3)第五段中,作者按顺序介绍了作为死火山的维苏威的地貌特点(1分)。4.读后有感【相关链接】有人说:大自然的神奇是永恒的人的存在是渺小的永恒也许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一次火山的爆发,美丽乐园庞贝永远从地面上消失了。面对今天的庞贝古城遗址和那些受难者的石膏像,你会作何感想?把你的感受写出来。(30字左右,3分)面对庞贝:2009年说明文(8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题。(8分)动物的“钟表”①夏日傍晚,沉沉暗去的天空,突然出现了许许多多蝙蝠,好像有什么号令,一下子把它们从古庙阴暗的角落、湿浓流的山洞或者密不透光的树丛里唤了出来。而在山村人暮时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猫头鹰凄厉的鸣声,每天几乎总是在同一个时候。②只要稍微留神一下,你就会发现,在江南的田野上,鸟儿都是按时“起床”的:东方欲晓,公鸡就一跃而起,首先“引吭高歌”;接着,鸭群苏醒了,争先恐后地发出“嘎嘎”声;隔一会儿,一种白脸的山雀醒来了,它的鸣声尖锐清越,就像带有颤音的笛声;没多久,早起的麻雀也吱吱喳喳地喧闹开了;白头翁是喜欢睡懒觉的,金色的阳光早已普照大地,它们才慢腾腾地放开歌喉。③大自然为每一种动物安排了一张“作息时间表”。猪、牛和羊等家畜总是在白天活动的,可是猫却喜欢在白天睡大觉。每当夜幕降临,猪、牛和羊开始人睡时,猫才伸仲懒腰.活跃起来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个奇特的农场,100多匹毛驴是这个农场的职工,它们承担了那儿所有的农活。有趣的是,正午时所有的毛驴都会自动停止工作,到了中午12点,谁也无法强迫它们继续干活。而到了下午6点,它们又会重新干起活来。④动物不光知道钟点,还知道日程呢!燕子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冬天,燕子南飞,到南洋群岛、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避寒”;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又成群结队地北上,早春二月,它们飞到我国的广东,3月间到达福建、浙江及长江下游,4月初就可以在秦皇岛看到它们的踪迹。⑤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沿海,一年一度总有一群来自北冰洋的灰鲸前来“拜访”。北半球漫长的冬天开始后,成百头灰鲸告别北冰洋,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南游,穿越白令海峡,横渡浩瀚的太平洋,在2月初到达墨西哥,旅程长达1万千米。它们从不“失约”,每年到达的时间,最多相差四五天。3
⑥每年五月,在月圆以后,美国太平洋沿岸会出现一次最大的海潮。闪闪发光的银鱼,就是被这一年一次的巨大海潮冲上海岸的。在海岸上,银鱼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又被海浪卷回大海。⑦为什么燕子和灰鲸在长途旅行中这么准时?为什么银鱼从不错过这一年一度的大好时机?究竟是谁向动物报告时间的?原来,在动物的体内有一种类似时钟的物质,这就是生物钟。2.正确认读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山涧()引吭高歌(3.准确理解(1)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动物的“钟表”特征,首先介绍动物的特点,然后介绍动物的(2)第②段中作者是按4.效果体会大量举例是本文的特点之一,指出第③段划线句使用举例子说明的作用。特点。(2分)顺序说明动物的特点的。(1分))强迫()
2010年说明文(11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2~4题。(共11分)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内蒙古是第一个举办活动周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匠心独具的内蒙古馆里,围绕“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这一参观主题,用“展示、演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共存的内蒙古。②内蒙古馆是世博会中国馆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主体外形采用敞开式布局,草原、沙漠、蒙古包与环幕上的白云、繁星连成一个自然空间,再由哈达飘逸环绕,仿佛让人看到了城市中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现代的城市。③经过前厅的那一片碧绿,走进实体馆的展示体验区和环幕影院,参观者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内蒙古的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灿烂的草原文化。④草原黄沙变废为宝——内蒙古馆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其展示体验区的地面是用国家技术专利——沙砖(用沙漠里的沙子制成)铸就的。展示厅里还有一面由2010块沙砖组成的特殊墙壁,上面是用少年儿童的作品制成的2010幅砂岩画,寓意2010年世博会,充分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在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聪明才智。⑤()——展厅内陈列着没有一颗铁钉的勒勒车和可装可拆、没有建设垃圾的蒙古包,这是草原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展厅内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草原民俗用品,如马鞍、马镫、奶桶等,再配以极具代表性的背景雕塑——标志着民族锐气的苏勒德,历经千年仍昂首屹立的胡杨树及奔腾的骏马等等,桩桩件件都充满了草原风情的气蕴,是草原人民自然、纯朴生活的缩影。4
⑥()——展厅地面镶嵌放置了表现元上都文化的羊皮卷画和表现草原城市早期形态的古列延模型等千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展厅内还陈列着长达148米、创中国书法长卷之最的《蒙古秘史》书法作品,它们均可谓是草原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展示区的互动活动中,人们还可以现场学习拉马头琴,弹陶布秀尔,下蒙古象棋,画沙画,羊皮画等等。这样的传统活动,不仅可以让来到这里的人们零距离地接触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艺术,更可以了解草原历史的发展。⑦草原与现代文明同行——内蒙古馆中的环幕影院运用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电影技术,为观众呈现出270度环幕影片的震撼视听效果。伴着苍凉、悠远的“呼麦”声,天幕上次第走来莽莽森林,走来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河水在奔涌,湖水在荡漾。鸟在飞,花在开,羊群在撒欢,牧人在歌唱——如诗如画,也让来到在这里的人如痴如醉。环幕影片中的天籁之音、草原迷人的风光与现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应用的展示和电动汽车、草原飞行器的互动体现,生动地展示了草原城市美好的今天和未来。⑧诉内蒙志,颂草原情。上海世博会是个契机,它一定回将内蒙古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和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带到世界各地。2.(1)文中②~③段用了的说明顺序介绍内蒙古馆。内蒙古馆的外形特征是,实体馆分为、两部分。(2分)(2)④段括号中句子的作用是(1分)(3)⑦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找出一种即可)(1分)3.给⑤、⑥两段的说明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4分)⑤段:⑥段:4.如果让你在内蒙古馆内设计一些鄂尔多斯地区的展示内容,你认为除了上面的介绍,还应该展示什么?把你想展示的内容介绍给大家。(不超过100字,3分)我的介绍:
2011年说明文(8分)阅读说明文,完成6—9题。(共8分)京剧张娜
京剧,常被人们称为“国粹”,几百年来长盛不衰。剧中演员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攀一笑,无不富有意韵、耐人寻味。殊不知这百转千回的表演,却:凝结了京剧演员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功夫”。京剧在其形成之初,便有了可遵循的基本法,传承发扬’至今,所谓“四法五功”,即唱、念、做、打与身、眼、手、法、步。唱即唱功,讲究的是字正腔圆、吐字清楚,把节奏、旋律、感情、语气自然地融为一体。念也称道白,在梨园行里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可见念功在京剧舞台上的重要性。做,指的是身段表演,无论是开门、关门还是上下楼梯,在京剧中一举一动都要有章有法。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上海,程砚秋与梅兰芳对台唱戏。程先生的水袖翻舞,如行云流水;梅先生的卧鱼完美得亦是举座叫好。打叫把子功,俗称打把子。不过,京剧中的打讲求的是绵软,不能伤人。把子功的最高境界是要求演员打出戏来、打出语言,而非单纯卖弄武功。“五功”里的手法,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手势,又分为指、掌、拳。旦角使的是兰花式。在京剧表演中,演员的5
手要始终保持弧形运动,力道要刚柔适中。眼睛是京剧演员表达喜、怒、忧、思、悲、恐、惊的重要工具。练眼神是每个演员必修的课程。眼神要练到集中,不游离,才算练到家了。身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身段。由于京剧舞台表演受到时空限制,为了让观众清楚地看到角色表达的东西,演员们会充分运用身体动作,夸大表演。在京剧舞台上有一个“四欲法则”,即“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放先收”,就是对这种表演方式的总结归纳。不发就是京剧舞台上所用的各种台布,不同的步法是不相同的……京剧表演是以“程式”为基础的。唱腔的板式、场面的锣鼓经、各种舞蹈化的动作,就连演员在台上和伴奏乐队互相联系的手势,都有固定程式。“程式”在京剧表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四法五功”不是京剧表演的全部,还要有脸谱、服装等辅助性艺术手段,而这种辅助性艺术手段也具有程式化特点。京剧舞台上有几千出戏,有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起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最初的时候,脸谱只是为了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纹理。可是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如果说京剧是一门夸张的写意艺术,那么京剧服装就是夸张的写意服装。京剧的戏服大致分为五大类,即蟒、靠、帔、褶、衣等。“蟒”是京剧里帝王将相和后妃穿的蟒袍。“靠”就是“铠甲”。“帔”即对襟长袍。“褶”在戏服中,属于便服,不论哪个行当或哪种身份的人物都可穿。“衣”是指下层人物穿的衣服……所以,京剧人物一出场,观众就能对他的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人品等有个大体的判断。6.(整体感知)京剧的特点是方面。(1分)7.(探寻方法)文段③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1分)它的作用是什么?(1分),(1分)它主要表现在等
8.下列各选项中,对文章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京剧的基本方法是在传承发扬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b.文段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详细介绍了京剧基本法中的“四法”。c.京剧演员的“打”讲求绵软,要求力道刚柔适中,不能伤人。d.京剧的脸谱和服装能帮助观众判断京剧人物的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人品。9.(拓展延伸)(1)请谈谈你对“国粹”一词的理解。(1分)
(2)我国还有那些文化艺术样式是名副其实的“国粹”,试另举两例。(1分)
6
篇五: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虎子是一个在城市生活中迷失了自我的孩子在周遭的冷遇家庭温情丧失的境遇中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城市病使幼小的心灵彻底冰冻起来而一辆勒勒车把他拉到了草原编导在这里精心构建了一个迷人的世外桃源灿烂明媚的阳光纯洁的草原雪白的羊群粗野却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父亲珍爱生命忍辱负重善良温柔的母亲还有敢于担当的勇敢的叔叔不同于城市的另一种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使虎子重新认识了世界也重新激发了生命的意义他终于在天上草原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而最后却又要回到城市中的情节多少是有些残忍也流露出编导对草原与城市的冲突的恐惧与担忧反映了创作者对草原在与城市的文化冲突中渐趋下风的情感焦虑同时却也是对草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医治城市病的一份信心新世纪以来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草原意象
作者:韦朋来源:《艺术评论》2012年第4期
草原文化早已成为蒙古民族的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流传已久的蒙古民族民歌、口头文学、曲艺还是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流行歌曲中,草原一直都是蒙古民族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安放地。蒙古民族就是草原,而草原就是蒙古民族。
草原赋予了蒙古民族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也培育了蒙古民族自强不息、热爱生命、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草原文化成为了蒙古族艺术创作者的“集体无意识”,而作为民族精英,少数民族电影导演具有更为强烈的族群意识,往往在他们创作的蒙古族题材的电影中为草原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而在现代社会转型的条件下,草原所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仪式、习俗)与现代(工业文明)、乡土(草原)与城市的矛盾冲突,自然会引起民族文化的困惑和焦虑,而这一切自然会反映到文艺作品当中,电影也不例外。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草原意象的变化
本文所要论述的新世纪我国蒙古族题材的电影是指我们国家在2000年以后拍摄的以蒙古族生活为主要内容,以蒙古族人物形象为主要人物形象的那些电影作品,主要是研究故事影片。
在上个世纪拍摄的我国蒙古族题材的电影中,无论是“十七年”时期的《内蒙人民的胜利》(1950年)、《草原上的人们》(1953年)、《牧人之子》(1957年)、《草原晨曲》(1959年)、《鄂尔多斯风暴》(1962年)、《沙漠的春天》(1962年),还是“文革”中的《祖国啊,母亲》(1977年)、《战地黄花》(1977年),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萨里玛珂》(1978年)、《蒙根花》(1979年)、《重归锡尼河》(1982年)、《母亲湖》(1982年)、《驼峰上的爱》(1985年)、《森吉德玛》(1985年)、《猎场札撒》(1985年)、《成吉思汗》(1986年)、《骑士风云》(1990年)、黑骏马(1995)、《东归英雄传》(1993年)、《悲情布鲁克》(1995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7年),不论是黑白还是彩色,不论是描写解放前残酷斗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欣欣向荣景象,不论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还是影片中的过渡的环境描写,草原基本都是这样一幅精美的画卷:那一望无际的丰美草地,如绿毯般平铺在天地之间,三三两两的蒙古包点缀其中,悠闲的羊群慢慢地划过我们的视线,高高的颧骨上有着太阳红的蒙古族姑娘,提着羊奶桶大步朝我们走来,脸上洋溢着知足而纯真的笑容,而马背上的汉子无不高大英武,面膛黑红,勇猛而彪悍。他们策马扬鞭,驰骋于万里疆场……丰美草原俨然成为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标志性符号。
而在新世纪以来,除了《天上草原》(2002年,塞夫、麦丽丝导演)中,草原延续了镜头之中的美丽以外,《季风中的马》(2003年,宁才导演)中的草原干黄枯萎,一派萧条;《圣地额济纳》(2009年,麦丽丝导演)中更是变草原为航天基地,数万牧民背井离乡;《成吉思汗的水站》中(2007年,卓格赫导演)看到一丝绿色,完全是戈壁景象;即使在并不是以草原为主要场景的《锡林浩特·汶川》(2009年,海涛导演)中,草原上沙坑遍布,以至于陷住了来旅游的四川游客的汽车……
草原为什么在导演的镜头语言中变了一幅模样呢?一个原因客观,那就是新世纪以来,草原沙化的现象确实非常严重,即使摄制组并不是有意要把草原拍成荒凉的景象,要寻找一块镜
头中唯美的场景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导演有意为之,在镜头上表现草原的褪色,反映了导演对草原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的担忧和焦虑,更不要说电影《季风中的马》本身就是反映草场退化的主旨了。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作品中草原意象的象征意味
我们在梳理新世纪以来的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时候,会发现这些近年来拍摄的电影中的草原意象都带有深刻象征意味,编导们赋予了草原各种不同内涵的精神实质,凸现了草原(传统生活方式)与城市(现代工业文明)的矛盾冲突。“引发我们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对民族性、全球性,本土化与现代化等问题的思考。”
一、草原是城市文明的牺牲
乡村(草原)为城市的繁荣,奉献着物资、人才,编导挖掘此类题材就是想诉说城市兴旺的后面是乡村或草原的牺牲。
《圣地额济纳》(2009年,麦丽丝导演)记录了从1958年开始额济纳牧民们把自己5万平方公里的美丽牧场奉献给祖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过程,片中反映了额济纳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额济纳旗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为航天事业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额济纳本来是个水草丰美,人畜兴旺的地方,勤劳的额济纳人放养着成千上万峰双峰驼,过着平静安祥的日子,但是为了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牧民们献出了自己的家园,虽然有不合,有苦痛,牧民们在遭遇无水(饮用水),牲畜死亡,甚至在野地里生育等数不尽的困难时依然默默地西迁,在洪荒大漠,广阔的草原的映衬下充分显示了额济纳人的民族大义。
在这里,草原成为了为城市发展的牺牲,草原成了城市文明、国家兴盛的牺牲。
而《额吉》(2010年,宁才导演)中,继续了《圣地额济纳》的草原牺牲的精神,在1960年天灾人祸中,草原无私地接纳了来自江南的几千名孤儿,把他们辛勤培育成人,而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养育大了的孩子却要回到城市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去拥抱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草原母亲则强忍着自己的悲痛,并没有挽留,而是用圣洁的乳汁泼洒向空中为他祈福、送行。
草原在这里成为了默默奉献的代名词。
二、草原是医治“都市病”,抚慰城市人灵魂的“天堂”
城市的高度发展,自然会产生众多的“都市病”患者,欧洲艺术片导演拍摄的一些电影很多反映这一情况,而在民族导演的镜头底下,草原成了医治“都市病”的一剂良药。
在《天上草原》(2002年,塞夫、麦丽丝导演)中,小主人公虎子是被“父亲”绑着来到草原的,而影片结束,则又是被绑着离开的。虎子是一个在城市生活中迷失了自我的孩子,在周遭的冷遇、家庭温情丧失的境遇中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城市病”使幼小的心灵彻底冰冻起来,而一辆勒勒车把他拉到了草原,编导在这里精心构建了一个迷人的“世外桃源”——灿烂明媚的阳光,纯洁的草原,雪白的羊群,粗野却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父亲”,珍爱生命、忍辱负重、善良温柔的“母亲”,还有敢于担当的、勇敢的“叔叔”,不同于城市的另一种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使虎子重新认识了世界,也重新激发了生命的意义,他终于在天上草原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而最后却又要回到城市中的情节,多少是有些残忍,也流露出编导对草原与城市的冲突的恐惧与担忧,反映了创作者对草原在与城市的文化冲突中渐趋下风的情感焦虑,同时,却也是对草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医治“城市病”的一份信心。在这里,草原与城市是对立的,却充满了对貌似强大的城市文明的一种反讽,也反映出编导对草原文明和现代文明究竟孰优孰劣的一种思考。
草原在这里是一种人类最后精神家园的象征。
《长调》(2007年,哈斯朝鲁导演)中,一个在城市生活中,遇到各种生活磨难(丧夫、失声)的长调歌手,长途爬涉回到自己的家乡——草原,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在救没有奶吃的驼羔的过程中,重新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也重新发出了美妙的长调歌声。
草原在这里成为了医治心灵创伤、抚慰灵魂、唤醒生命意义的圣地。
在《锡林浩特·汶川》(2009年,海涛导演)中,草原成了灾区人可信任的后援和温暖的家园,影片最后,蒙古族父亲从灾区带回来了地震孤儿,延续了六十年代三千孤儿的故事,把草原无私地温暖再一次洒向灾区。
在这里,草原是战胜灾难的信心来源和坚强后盾。
三、草原所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落和城市文明之间的冲突
草原代表着传统文化,不同民族都面临过同样的现代性转型的问题。《季风中的马》(2003年,宁才导演)则把草原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城市所代表的工业文明的剧烈冲突进一步呈现在观众面前,牧民乌日根就是和风车大战的堂吉诃德,草原沙化了,牧民成了商人,牧民的老马成了迪厅里人人可以去骑的玩具,乌日根无法接受这一切,他屡次驳斥妻子搬到城里去的想法,他说,我是牧民,我只会放羊,搬到城里能做什么?他不让妻子到马路上卖牛奶,说那是丢人现眼,最后,宁愿离开妻子也要回到草原上,他穿上古代武士的盔甲,头上流着鲜血,被画家画在油画里,被定格在历史的画卷里……
在这里,草原与城市的冲突呈现得如此剧烈,失去草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草原在这里成为了草原民族最后的精神家园。
在《成吉思汗的水站》中(2007年,卓格赫导演),草原进入现代文明,戈壁上开了矿,通了火车和公路,水站渐渐失去了作用。然而,牧人的后代却和他的祖先一样忠于自己的使命,不让水站枯竭。
水站在这里早已成为了蒙古民族信守诺言、坚守使命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民族审美心理始终处于一定的民族文化氛围之内,在它的滋养、熏陶下形成和发展。所谓“文化类型”就是指一个人类群体所共有和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选择性模式。它的覆盖面很广,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从一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特点(如采集、狩猎、畜牧、农耕等)转化为与之相应的文化心理结构。
在汉族导演的那些关于乡村和城市的电影中,无论是《黄土地》(1984年,陈凯歌导演)还是《人生》(1984年,吴天明导演)、《老井》(1987年,吴天明导演),乡村都是作为城市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是贫瘠、落后、愚昧的象征,乡村不可能成为离开故乡到城市生活的精神家园,而相反的是,乡村成为那些离开的人急于摆脱或抹掉的种种烙印。即使在有些汉族导演拍摄的蒙古族题材的影片中,所看到草原也不同于上述那些少数民族导演拍摄的影片中的草原意象,在《黑骏马》(1994年,谢飞导演)中,当在城市文明中熏陶已久的白音宝力格回到草原时,在他眼中所看到的是草原的落后与贫困,草原人生存的艰难和精神的匮乏,他是同情地观看“他者”的目光,最后当他离开草原,索米娅在身后高声喊:“等你有了孩子,一定要送回草原来啊!”代表的是草原对城市无限神往和地位的不对等,再和《天上草原》放在一起比较,就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两部电影中草原与城市有着怎么不同的地位。
安德森认为是“透过共同的想象,尤其是经由某种叙述、表演与再现方式,将日常事件通过报纸和小说传播,强化大家在每日共同生活的意象,将彼此共通的经验凝聚在一起,形成同质化的社群。”草原意象已经成为了蒙古民族血液里的一部分,在流传的民歌、民间故事中,草原早就成为了蒙古民族文化的载体,而对于草原不同的感受还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赋予更多不同的精神内涵。
著名东方学家萨义德指出,“每一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相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自我身份的建构——因为在我看来,身份,不管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法国的还是英国的,不仅显然是独特的集体经验之汇集,最终都是一种建构——牵涉到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构,而且总是牵涉到对与‘我们’不同特质的不断阐释和再阐释。每一时代和社会都重新创造自己的‘他者”,这可以用作我们看待少数民族电影——其无法替代的文化功能,人类学、文化地理学意义,文化的多元性性价值等所应持有的理性准则。
篇六: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初中综合能力竞赛(总分300,g=10N/Kg)
总分91
得分
第一卷填空(17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巢穴.(xuã)B.解剖.(pāo)C.脑髓.(suǐ)D.酝酿.(niàng)记载(zaì).暂时(zhàn).颠簸(bō).应酬(yìng).
)(3分)斤斤计较(jiǎo).茅塞顿开(sâ).牵强附会(qiáng).扣人心弦(xián).
2.—Whichcolordoyoulike________,blueorgreen?(3分)—Blue.A.goodB.betterC.bestD.thebest3.画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他懂得__________,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以行动回报社会。②南非曾在2000年中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________,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A.①句填“饮水思源”B.①句填“饮水思源”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②句填“功亏一篑”②句填“功亏一篑”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4.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这一举措显示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的原则(6分)5.默写(12分)(1)(),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
~1~
(2)征蓬出汉塞,((3)(
)。(王维《使至塞上》)),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湖光月影的语句是()6.“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2007年10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如图1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6分)7.Grannyoftentellsus_______waterinourdailylife(2分).A.saveB.savingC.tosaveD.saves8.《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__发生的一次战争。说到战争,你还知道1914-1918年的(),战后形成了()体系,在战争中,法国人利用硝酸钾与硫酸来制取硝酸,请写出化学方程式()(11分)9.现在地震时有发生,例如2008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之源是(),灾后人们开始重视加固维修房屋。假如工人通过一个动滑轮把50㎏的水泥缓缓提升4m到房顶,所用拉力约400N。该机械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5分)10.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将下列有关实验问题填写完整。(9分)(1)除去O2中少量的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2)除去K2SO4溶液中少量的K2CO3,不能选用硝酸的原因是。(3)测定食盐水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11.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写3个),其中有一种机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它是(),还有一种机器,可以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由()在()发明的(11分)12.—Doyouknow________theCapitalMuseum?(3分)—NextFriday.A.whenwilltheyvisitB.whentheywillvisitC.whendidtheyvisitD.whentheyvisited13.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3,EC=2把线段AE绕点A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4分)14.在函数y
x2中,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分)
15.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氢氧化镁的抗酸药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抗酸药不为氢氧化钠的原因是。(5分)16.It_______heavilywhenIleftthecinema.(3分)A.rainsB.willrainC.israiningD.wasraining17.北京以其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于世。(3分)Beijing______itsmanyplacesofinterestintheworld.
~2~
总分135
得分
第二卷阅读(31小题)
一、说明文阅读(21分)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不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体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主体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要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名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量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结合第3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3分)答:_________2.根据第2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材料一】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任务形象动感十足。【材料二】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
~3~
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材料一: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座雕像质量为500Kg,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00立方厘米,则他对地面压强为多少KPa?(7分)
4.2011年来了,请为武汉市设计一座雕像,并说出设计原因(5分)
二、文言文阅读(2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为冒号
④③②①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上使外将兵((2)置人所罾鱼腹中(6.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7.清朝类似的起义有(其直接原因是(
)起义,与此同时,美国爆发了()(9分)
)
8.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我国制订了什么政策?(5分)三、英语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IntheWest,somepeoplebelievethatpersonalitycanbepredictedaccordingtothetimeoftheyearthepersonwasbor.FromChinacomesthebeliefthattheyearofbirthinfluencesone’spersonality.Inthepastcentury,anewbeliefahsarisen:theideathatpersonalityisrelatedtoone’sABObloodtype.PeoplewithbloodtypeA,forexample,areconsideredmorelikelytobeserious,hard-working,andquiet,whilepeoplewithbloodtypeOarelikelytobepopularandoutgoing,yetoftenunabletofinishwhattheystart.Thoughthisbeliefcontinuestobestrong,somepeoplequestionwhetheritistrue.Theblood-typepersonalitytheory(理论)startedinJapanin1927whenFurukawaTakehinoticedpersonality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monghisworkers.Thisideasoonwentoutoffashion,butwasbroughtbackbyaJapanesetelevisionhostnamedToshitakaNomiinthe1970s.ThebeliefisstillstronginJapanandisincreasinglypopularinneighboringcountries.SomeyoungKoreanshavetakentothetheory.Arecentstudyshowed76percentofKoreansagedbetween13and64believingintheblood-typepersonalityconnection.ThoughmostAsiansmightbelieveintheblood-typetheory,formanyitseemsharmlessandnotsomethingtobetakentooseriously.Isthebelieftrue?ThescientistsinAsialargelydismissthebeliefasamodern-daysuperstition(迷信).Moststudieshavefailedtofindanystrongconnectionbetweenbloodandpersonality.Generally,scientistswarnagainstmakingpredictionsorimportantdecisionsbasedonthisquestionabletheory.9.ThewriterusesbloodtypeAandOasanexampletoexplain________.A.thedifferencebetweentotwobloodtypesB.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bloodtypesC.theinfluenceofbloodtypeonone’sbehaviorD.theconnectionbetweenpersonalityandbloodtype10.WhatdoestheunderlinedsentenceinParagraph2mean?A.Itwaslightlybelieved.B.Itwasbroughttothem.C.Theylikedandacceptedit.D.Theystoletheideafromothers11.Whichofthefollowingistrueaccordingtothepassage?A.MostscientistsinAsiadon’tbelieveinthetheory.B.Theblood-typetheorybeganinJapaninthe1970s.C.Theblood-typepersonalitytheoryisaboutbloodtype.D.Peopledon’tchangetheirpersonalitytomatchthetheory.12.Whatisthebesttitleforthepassage?A.Istheblood-typetheorypoplar?B.Isthepersonalitychangeable?C.Isitinyourblood?D.Isitinyoumind?
~5~
四、说明文阅读(24分)
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内蒙古是第一个举办活动周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匠心独具的内蒙古馆里,围绕“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这一参观主题,用“展示、演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共存的内蒙古。②内蒙古馆是世博会中国馆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主体外形采用敞开式布局,草原、沙漠、蒙古包与环幕上的白云、繁星连成一个自然空间,再由哈达飘逸环绕,仿佛让人看到了城市中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现代的城市。③经过前厅的那一片碧绿,走进实体馆的展示体验区和环幕影院,参观者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内蒙古的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灿烂的草原文化。④草原黄沙变废为宝——内蒙古馆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其展示体验区的地面是用国家技术专利——沙砖(用沙漠里的沙子制成)铸就的。展示厅里还有一面由2010块沙砖组成的特殊墙壁,上面是用少年儿童的作品制成的2010幅砂岩画,寓意2010年世博会,充分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在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聪明才智。⑤()——展厅内陈列着没有一颗铁钉的勒勒车和可装可拆、没有建
设垃圾的蒙古包,这是草原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展厅内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草原民俗用品,如马鞍、马镫、奶桶等,再配以极具代表性的背景雕塑——标志着民族锐气的苏勒德,历经千年仍昂首屹立的胡杨树及奔腾的骏马等等,桩桩件件都充满了草原风情的气蕴,是草原人民自然、纯朴生活的缩影。⑥()——展厅地面镶嵌放置了表现元上都文化的羊皮卷画和表现草
原城市早期形态的古列延模型等千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展厅内还陈列着长达148米、创中国书法长卷之最的《蒙古秘史》书法作品,它们均可谓是草原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展示区的互动活动中,人们还可以现场学习拉马头琴,弹陶布秀尔,下蒙古象棋,画沙画,羊皮画等等。这样的传统活动,不仅可以让来到这里的人们零距离地接触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艺术,更可以了解草原历史的发展。⑦草原与现代文明同行——内蒙古馆中的环幕影院运用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电影技术,为观众呈现出270度环幕影片的震撼视听效果。伴着苍凉、悠远的“呼麦”声,天幕上次第走来莽莽森林,走来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河水在奔涌,湖水在荡漾。鸟在飞,花在开,羊群在撒欢,牧人在歌唱——如诗如画,也让来到在这里的人如痴如醉。环幕影片中的
~6~
天籁之音、草原迷人的风光与现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应用的展示和电动汽车、草原飞行器的互动体现,生动地展示了草原城市美好的今天和未来。⑧诉内蒙志,颂草原情。上海世博会是个契机,它一定回将内蒙古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和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带到世界各地。13.⑦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1分)
14.给⑤、⑥两段的说明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4分)⑤段:⑥段:15.请你为19世纪初美国纽约世博会可能展出的一件展品作介绍(6分)我的介绍:
16.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进步的原因是(3分)
17.请简述承办世博会的意义(4分)
18.第一届世博会由英国承办,英国开始走上强大之路的事件是(分),这一事件后,英国确立起了(
)(1
)(1分),说明这件事的意义(4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后人有诗赞关公曰:“藐视吴臣若小儿,单
~7~
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19.本文出自(20.翻译句子(4分)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1分),题目是()(2分)
21.云长夺刀,意欲何为?(3分)
22.云长的故事还有(分,写2个)23.吴蜀同盟而各怀鬼胎,请再举一近代史上同盟而不同心的例子(2分)
)(4
五.议论文阅读(32分)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邓中翰
①
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
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
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
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
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们,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若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
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这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学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
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增加世界的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的温饱,高锟用光纤加强世界的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
~8~
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
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脚步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注】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24.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_________(3分)25.阅读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4分)答:_________26.根据文意,将下面三段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
27.为什么要具有创新精神(4分)
28.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创新,请解决下列化学题(18分)(1)、反应事实CO2在高温下可氧化C生成CO;C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可生成CO和H2,CO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和H2。实验装置图:
~9~
F
(1)若C中装有炭粉,D中装有氧化铜,E中不产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中试剂x是_________(1分),试剂y是___________(1分),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如果A中试剂x是锌粒,试剂y是稀硫酸,C中装的是氧化铜,D中装的是炭粉,则由D中导出的气体可能由_____________(2分)组成,那么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1分),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1分)。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取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不考虑水分蒸发,加入一定量7.3%的稀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1)溶液变质(选填“完全”或“未完全”)(2分)(2)加入了多少稀盐酸?(3分)(3)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了多少沉淀?这些沉淀倘若作为补钙剂,可以补充多少钙元素?(5分)
六、英语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ManytextbooksarenotwritteninthekindofEnglishthatwespeakeveryday.Infact,sometimesthereadingissodifficultthatitalmostseemslikeaforeignlanguage.Inaway,itis—thelanguageofscience.Youshouldnotexpecttobeabletoreadadifficultsciencepassagethesamewayyoureadaninterestingstory;youshouldnotexpecttoreaditeasilyandallatonce.Instead,youmayhavetoreaditseveraltimesthrough,catchingonthemeaningofdifficultwords,goingbackoverdifficultsentences,andfinallyputtingthewholethingtogether.Donotbediscouragesifthewholepassagedon’tmakesensetoyouatfirst.Youneedtopickitapartpatientlyuntilyoucanunderstandit.Thesearethestepstofollowwhenyouarereadingsomethingdifficult:★1.Starttoreadnormallyuntilyourunintoasentencethatdoesn’tmakesensetoyou.★2.Whenasentencedoesn’tmakesense,gobackandreaditagainmoreslowly.★3.Lookforanywordyoudon’tknowinthesentence.Trytounderstandtheirmeaningsusingwordpartsandcontextclues(上下文线索).Ifnecessary,lookthemupinthedictionary.★4.Lookatthenextfewsentencestoseeiftheyexplainmoreaboutthesentenceyouareworkingon.Donotreadverymuchfartheraheaduntilyouunderstandwhatisbeingsaid.★5.Finally,readthesentenceagain.Trytoputitintosimplerwords.★6.Readthroughthepassageonce.Trytounderstandallthehardpartswell.Thenreadthe
~10~
wholepassageoncemoreatausualspeed.Thishelpsyoutoputallidestogether.Thestopssoundalotharderthantheyare.Itisreallyjustthenormalwaygoodreadersunderstandanythingthatisdifficulttoread.Afteryouhavedonethebestyoucanthisway,youshouldalwaysfeelfreetoaskforhelpfromyourteacher,ifyouhaveone.29.Theunderlinedphrase“runinto”means___________.A.workoutB.comeacrossC.lookintoD.passby30.Fromthepassage,wecanknow_________.A.weshouldlookupnewwordsbeforereadingB.itissometimesdifficulttoreadasciencepassageC.thesixstepsarehelpfulinlearningspokenEnglishD.interestingstorieshelpreaderstoimprovetheirEnglish31.Themassageismainlyabout_________.A.stepsofstudyingscienceB.difficultiesinreadingscienceC.waysofreadingsciencepassagesD.researchesonscienceandEnglish
总分74
1.
得分
第三卷综合(8小题)
(2分,填调味品)可以加热放出气体,方程式为(3分)2.将密度为2.7g/立方厘米、体积为80立方厘米的铝块放入水中,其受到浮力为N(3分),将以密度为0.9g/立方厘米,体积为65立方厘米的木块放入水中,其受到浮力为N(3分)3.撬棍是简单机械中的(2分),使用它可以(选填“省力”或“费力”,2分)24.非晶硅光伏建筑玻璃有效发电面积5500cm,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每4h可发电1000度,阴雨天也可以发电,用非晶硅光伏发电玻璃发电时的能量转化是(2分),5.下列有关厨房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6分)A、拧开酱油瓶盖闻到气味,说明原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菜刀刀口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C、挂勺子用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是大气压的作用D、饺子在油中煎比在水中煮容易焦,说明油的密度比水小
126
6.计算−分)
−64÷(−2)+(π−tan60∘)−43cos60∘(5
3
0
~11~
7.选词填空(每空3分,共30分)先阅读短文,在其后空白处写出各单词的正确形式,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已给出。OnedayHarvey’swifewascleaningoutacupboard.“Lookatalltheseumbrellas,”Harvey’swifesaidtohim.“Thereareeightandtheyallb_____.”“I’lltakethemalltotheumbrellashopandhavethemrepaired,”Harveysaid.“Theyaretoogoodtot____away.”__themthere.The
Harveytooktheeightumbrellastotheshopandl__shopkeepersaid,“They’llber____tomorrow.”
ThateveningHarveywenthomefromtheofficebybusasheu__
__did.He_.
satnexttoanoldwoman.Shehadanumbrellaonthefloorbetweenthes_Whenthebusreachedhisstop,hepickedupherumbrellaandstoodup.“Hey!”thewomansaid,“Thatumbrellab___tome.”
“I’msosorry.”Harveysaid,givingittoher.“Pleaseexcusemefortakingyourumbrellabym____.”
Thenextdayhecollectedtheumbrellasfromtheumbrellashopandgotonthebus.Ashesatdown,av___behindsaid,“Youhavecertainlyhadas___day!”
Heturnedaroundandsawthewomanwhoseumbrellahehadalmosttakenthedaybefore.8..如图,在RT△ABC中∠ABC=90°,斜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D点,交AC与E点,连接BE(1)若BE是△DEC的外接圆的切线,求∠C的大小?(8分)(2)当AB=1,BC=2是求△DEC外接圆的半径(8分)
~12~
篇七: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锡林浩特市,草原明珠的未来路锡林浩特是“城在草原中,草原在城中”的大美之地,是一个以草原文化聚集的城市;草原文化开放、诚信、包容的精神,崇尚自然、生态永续、以人为本的理念,则与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相契合。
告别了西乌旗,我们驱车直奔锡林郭勒盟的首府锡林浩特。“锡林”就是“锡勒”的意思,是四周是山中间是宽阔平原的地方,“浩特”意为城市,有“草原明珠”之称——这是一个“城在草原中,草原在城中”的大美之地。
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中,锡林浩特实在是默默无名,她缺少大上海那种洋气,也没有苏杭那样旖旎,更不具备北京城咄咄逼人的霸气,也缺少南京城和西安市的古风古韵。但是,锡林浩特却有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自然之美,在这里既能体验现代城市的繁华,又能尽享云卷云舒、风清草美和碧野千里,感受天籁之音、琴声悠扬与民族风情,体验牛羊如珍珠撒、轻骑踏月不忍归的美好画卷。
了解锡林浩特,首先应该从敖包山开始。这是一座圣山、宝山,在蒙古族人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被人们称作额尔敦乌拉(译成汉语就是宝山)。相传,清朝年间,此处水草丰美,山脚下住着一位叫额尔敦的老牧人,他信仰佛教,因乐善好施而远近
1/4
闻名。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座山叫额尔敦山。这座山位于锡林浩特的北端,由于城市的发展,已经和城市
融为一体。她既无险峻的奇峰,也无嶙峋的怪石,严格来说就是一个大字号的丘陵。在山的顶部修建了十三座敖包,因此这座山又有了宗教意义。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牧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向敖包敬献哈达、奶酒和全羊,并沿着顺时针的方向绕敖包三周,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敖包山的南面山脚下,圣洁的锡林河水由南向北缓缓流淌,水草肥美,风光秀丽。在这块锡林浩特风水最好的吉祥宝地上,伫立着一座红墙黛瓦的庙宇,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也称“贝子庙”。贝子是清朝贵族的爵位名称,因为这座寺庙是一个叫作巴拉吉道尔吉的贝子修建的,故得名。
贝子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最兴盛时有喇嘛1500多人;它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这是内蒙古藏传佛教的圣地,享有“北国名刹”声誉。
贝子庙曾拥有铸造、雕塑佛像几千尊,各种绘画镂刻工艺品几万件,收藏各种经卷上千种。但贝子庙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几天之内庙顶被砸、塑像捣毁、堆积如山的经卷图书付之一炬,宗教活动也被迫停止。如今,贝子庙作为历史文物被重点保护起来,近些年政府投入巨资对其进行修缮,逐渐恢复了
2/4
原貌,晨钟暮鼓和咏诵经文的声音又在贝子庙上空传响起来。锡林浩特城市的文化中心是蒙元文化苑——这是蒙元历史
文化的缩影,建设有蒙元文化博物馆、民俗馆、民族歌舞剧院和历史名人雕塑群。在民族歌舞剧院,通过民族歌舞、器乐演奏等大型活动弘扬历史文化,动态的再现辉煌蒙元历史;历史名人雕塑群,以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展示蒙古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民俗馆,按照锡林郭勒草原四大部落民俗文化的特点展示民俗民风。
走进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蒙元文化博物馆,犹如遨游在蒙元文化的璀璨星空,它生动形象地诉说着蒙元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深远影响和神奇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游人流连忘返。
蒙元文化博物馆内藏有蒙元时期印章、符牌、服饰、金银器、石雕、陶瓷、绘画、兵器、建筑构件等文物7000多(组)件,其中的印章、符牌和金缕玉衣都属于国宝级文物。这些文物涵盖了蒙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鉴证着蒙元时期的辉煌以及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
在锡林浩特一路游览,我不由得想起呼和浩特、想起海拉尔,想起诸多我们平日从未留意过的小城市,它们人口不多,规模不大,却无一例外地充满了草原文明的气蕴。这气蕴藏得很深,每一个目光、每一声言语中无处不在。那酒、那茶、那音乐、那歌
3/4
声,就像着了魔法似地抚慰着你疲惫的心灵。蒙古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城市的含义也不断地变化着:从
最初的“阿寅勒”演变为“古列延”,再到黑城子,功能在于军事要塞和城堡;从元上都到元大都,功能则偏重于政治与商业易贸;而从今日的呼和浩特到锡林浩特,再到如繁星一般散落在草原、森林、田野之中的城市,则更多地兼容了文化的意味。
锡林浩特是以草原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聚集的地区,而草原文化开放、诚信、包容的精神,崇尚自然、生态永续、以人为本的理念,则与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相契合。
草原城市的明天会走向哪里?游牧文明未来的出路何在?我想,不论锡林浩特走向哪里,走得有多远,她一定是有着草原文明的火种相伴。这火种曾点燃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定能照亮子孙的未来路径。
4/4
篇八: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内蒙古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对草原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作者:山丹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13期
篇九: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随着近代人为因素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草原也展现出肆虐的一面急剧的草场退化惊人的草原沙漠化可怕的沙尘暴和水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草原人民为了求得生存而不得不面对的问党的十七大鲜明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党全体人民的长期战略任务广大草原人民在面对草原生态危机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应切实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草原生态文明还自己一个稳定和谐的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态文明的浅析
草原,作为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整个生态系统中重要环节。千百年来,草原生态系统曾展现出温顺的一面,丰美的水草养育了匈奴、鲜卑、蒙古、藏族等众多马背上的民族,并孕育了北方民族丰富灿烂的草原文化。随着近代人为因素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草原也展现出肆虐的一面,急剧的草场退化、惊人的草原沙漠化、可怕的沙尘暴和水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草原人民为了求得生存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党的十七大鲜明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党、全体人民的长期战略任务,广大草原人民在面对草原生态危机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应切实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草原生态文明,还自己一个稳定、和谐的草原生态系统。千百年与草原的和谐共处中,马背民族创造了与中原文明遥相呼应的草原文明。这些朴素而精髓的草原文化,是草原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集中体现,是草原人民与草原生态系统求得和谐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今,在草原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应当汲取草原文化中有益的精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草原生态系统。一、草原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一)草原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是人类走出以“人类为中心”的怪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草原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以实现的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总和。(二)草原生态文明的内涵草原生态文明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人与草原的互相尊重与平等,滥垦、滥牧、滥采等有悖草原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行为,对草原造成近乎毁灭性的破坏。要改变草原这种非生态的局面,首先应从认识上树立人与草原平等的观念。人类要尊重草原上的一切生命,尊重这些生命的价值和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只有这样,草原人民才会得到草原造物主的尊重。2.人与草原关系化“对抗”为“和解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最近的几十年,草原上的文明似乎随着工业化的脚步,一齐向前走着。但事实上,人类与草原之间的矛盾却从原有的和谐变得日益尖锐。弗腊斯认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他认为文明是人与自然之间不可避免和无法解决的“对抗过程”。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文明之所以同自然生态发生“对抗”,无法“和解”,从而遭遇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人们一直在以主人的身份,与自然“奴仆”发生着对抗。这种对抗同样反映在人与草原关系之上。人与草原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尖锐,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过分陶醉于对自然草原的改造和胜利,而忽视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滥垦、滥牧、滥采等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与和谐的生产方式,使得草原生态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草原生态文明理应成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意。人与草原化“对抗”为“和解”,建立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无疑是草原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3.人—草原—社会的相互和谐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最终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这正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草原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倡人——草原——社会的相互和谐。人们不仅要注重尊重和敬畏草原,而且也应当科学和合理开发草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倡导自觉养护和补
偿草原,使草原与人类协同进化,共同繁荣。如果没有人与草原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就不可能有草原生态文明的出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当然也就成为空中楼阁。二、草原文明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在马背民族创造的草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环境伦理思想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系统的“敬畏生命伦理学”,他提出“为爱一切动物的伦理学制订细则”和“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2]75-76。阿尔贝特•史怀泽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理想,同样真实地反映在马背民族,特别是藏族的传统思想中。藏族在多年的游牧生活中,已经认识和感悟到人与草原上的一切生命共生共荣,草原生态共同体是生命的摇篮。因此在牧民的生产活动与生活中,无不体现着朴素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1.对自然的尊重在生产生活中,藏族禁止挖掘草地、蓄意破坏草场,禁止在草地上遗留火种,禁止在河流中泼撒脏水、洗涤污物。在宗教信仰上,藏族信奉的藏教主张万物有灵,它认为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和河流湖泊都有灵性,不能轻易地扰动、射杀和破坏,人们必须予以尊
重。在藏族的民歌中,他们把大地比做母亲,把草原比做摇篮,把河水比做乳汁。
草原生态文明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具体体现在人要尊重草原,认识草原自身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草原生态系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反对人类以主观主义的眼光来看待自然,承认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超越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系统价值。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大自然的一切创造物,只有在它们是自然创造性的实现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包容力的重要生态单元,整个生态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比任何有机体都更加重要。[2]75草原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个部分,而人类又是生态共同体中的有机体,因此,人类在一切活动中,都要从认知和行动上承认草原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承认它的创造性价值,承认没有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就没有人类自己的价值。以往,人们只承认草原为人所用的工具价值,更多地把草原的经济价值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着眼点。
2.对生命的敬畏
游牧民族以肉为食,但不会随意宰杀动物,即使在宰杀时,也表现出对它们的感恩和怜悯。藏族在宰杀牛羊时,都有虔诚地诵读一番,以表示感念。[5]藏族禁止在动物繁殖的季节狩猎,以促进它们生命的延续,并主张有节制地狩猎,禁止盗猎。甚至对危害羊群的狼,牧民都表现得十分宽容,使它们一直能在草原上繁衍。(二)人与环境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草原上的马背民族在多年与草原的和谐共生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蕴含了诸多生态伦理思想。
游牧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游牧就是四季轮牧,牧民将草场分为四季营盘,按季节将牲畜转移到水草丰美且气候相宜的营盘内放牧。[5]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有益于牲畜防疫、长膘,还有益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游牧可以避免牲畜长期在同一草场放养而造成对草场的破坏,又能使牧民在草原上得以生存,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牲畜与草场的和谐。在草场畜载量过大,草原破坏严重的今天,这种思想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生活方式上,藏族也反映了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牧民居住的藏包,只需要少量的木材和羊毛毡就能做,把房屋对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并且方便拆卸,不会长期占用草地,避免对草原造成破坏。在燃料的选择上,牧民使用牲畜的粪便,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三)生活简约与消费的适度藏族生活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草原上,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有节制地消费也就成为他们的美德之一。藏族人民历来知道有限的草场只能养育有限的牲畜,为了使牲畜可持续的繁衍,只能有节制的宰杀牲畜以满足对食物的需求。绝对不会强行地增加养畜量以满足食肉的欲望。藏族在宰杀牲畜后,会将肉风干以长期地保存;喝不了的牛奶也会将其制作成酸奶或酥油,绝对不会倒掉。藏族不像拥有工业文明的人们那样,提倡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以些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他们深知这样的发展之路必将把自己引向穷途末路。毕竟,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是有限的。三、草原生态文明的建构草原沙漠化和水资源枯竭是21世纪草原生态系统向我们的抗议,抗议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走过的“黑色”发展道路。过度放牧、滥垦草
原、滥采资源已经让整个草原生态系统伤痕累累。如果再不走一条人与草原和谐发展的绿色道路,人类终将彻底失去赖以生存的草原。如何在草原上创建绿色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的构建是重中之重。在构建草原生态文明的探索中,对既有文明所体现的优秀生态思想的博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蕴含在草原文明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现今的理念、认识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足,为我们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并且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在认识上,要培养草原生态文明意识,把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尊重与敬畏作为我们展开一切活动的前提,树立对草原生态系统自身价值的尊重,摒弃只注重其工具价值的错误做法。人们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主要体现为经济利益获取,以经济的增长作为衡量草原价值的标准,草原成为人们获得经济利益的工具。人们贪婪地索取和对自然规律的无视,已经严重地损害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创造性价值,草原已经变得贫瘠,即将成为荒漠,这意味着,再这样下去,草原将失去它的创造性价值,人类将失去承载自己未来的基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在决策与实施行动时,都要将草原生态系统自身的利益与人类的利益联系起来,人类的利益服从生态系统的利益。要认识到人类自我的利益只是眼前
利益,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则是长远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人与自然的对抗。我们必须将草原生态系统自身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切实地创造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哪怕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减慢还是部分人经济利益的损失。在行动上,要将人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和谐作为草原生态行为的目标。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必须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文明的生产方式体现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持与促进,现今的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农业、牧业与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显然在破坏草原生态环境,是被生态文明所排斥的。在对藏族生态伦理思想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只有合理地发展牧业,采用符合草原生态规律的养殖方式才能被生态文明所欢迎。在广大的草原地区放弃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进行单一的牧业生产,注意对草场的保持,从游牧的生产方式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这样做,既能保持经济的增长又可以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完全符合草原生态的规律,值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采纳并加以推广。在城市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取代污染严重的工业,例如发展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体验式旅游,以促进经济增长。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必须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张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发扬马背民族传统的简朴、节约之风,避免浪费资源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还需要依靠人类无尽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但更需要人类发自内心的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热爱。藏族的文化是真正把他们的祖先,把他们的敬畏和伟大的情感同身边的大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或许这样一种情感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如果我们13亿中国人都有同样的生态文明意识,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在各个方面都注意环境保护,那么这样所积蓄的生态文明力量就不可比拟。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常把人的生态意识视为最大的生态资源,认为只要当今的地球人摆脱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羁绊,普遍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那么就能走出当今严重的生态危机。参考文献:[1]薛晓源.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5[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篇十: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介绍_2850字北京馆
场馆主题:魅力首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北京的神韵,无法用单一静态的形象去表达,首都的魅力正在
于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天坛、水立方、国家大剧院、鸟巢……变幻
的展馆造型,充分演绎出北京充满人文、科技、绿色的城市魅力。
在这里可以听到北京胡同中发生的故事,看到中华第一街——长安
街的实时画面,观赏张艺谋执导的精彩影片《魅力首都》。其新颖的
展示技术、别有情趣的参观方式多角度地展示北京充满活力、富有
魅力、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城市形象。
天津馆
场馆主题:激情魅力滨海,生态和谐新区
展馆的建筑外形以天津典型的小洋楼造型为设计元素,体现了
天津中西文化交融和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特点。馆内分为“序厅”、
“主题演绎厅”、“生态环保厅”、“高科技厅”、“尾厅”等五部分,
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通过高铁车厢中动感电影的设计和阵列小球
的表演给人以全新感受,展现了当代天津的高速发展和滨海新区对
生态和谐发展的积极探索。馆内还展示天津民俗等极富特色的地方
文化。
河北馆
场馆主题:京畿之地、魅力河北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1/6
透明玻璃环绕四周,内部为五个互动几何体,展馆的设计灵感
来源于河北的特色艺术——内画。五个几何体如同相互联系的基因
链,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象征着河北和北京在山川河
流、文明传承等方面“两位一体”的关系。馆内以中国哲学的“融
合共生”思想为“经线”,以京畿之地的“时间概念”为“纬线”,
追溯京畿之地的历史渊源,展示河北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调,展望
环渤海经济区的未来。
山西馆
场馆主题:动力演绎时代
展馆外形以山西最能体现古代智慧的元素——“门楼”为主要
视觉符号,以节能环保的粉煤灰砖和LED灯为主要材料,组成变幻
的外墙图案,分别展示山西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黄
河、太行等地的民俗、民情风貌。馆内分为“人文?城市之路”、“能
源?城市之光”和“和谐?城市之梦”三部分,按照城市发展脉络,
全面展示山西的人文历史、能源科技与和谐未来。通过山西传统元
素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山西悠久的历史及深厚
的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和未来发展的美景。
内蒙古馆
场馆主题: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展馆以独具匠心的展项描绘了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通过展
示哈达、蒙古包、祥云、马鞍等,体现各种草原文化元素。展厅地
面由三种不同状态的沙子叠加而成,体现了内蒙古人民使沙子变废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2/6
为宝的智慧;通过最早的游牧民族居住地——“居列延”与现代城
市的对照,描绘历史上草原城市的发展历程:巨型胡杨树外形的流
沙树则暗喻环境的变化,表达了沙漠变绿洲的理想。参观者还可以
骑上山地自行车,踏上虚拟的草原之旅。
辽宁馆
场馆主题:钢韵海律话辽宁
展馆的外观以金属板材建造富有韵律的造型,配以蓝色为主色
调,体现了钢之强硬和海之柔美。入口上方是展翅翱翔的中华龙鸟
仿真模型。馆内的展品包括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第一只会飞的鸟
和第一朵花的古化石、辽宁六大世界文化遗产及辽宁为中国经济发
展所创造的200个第一;360°的4D互动影院介绍了辽宁沿海经济
带和沈阳经济区;多媒体影片则生动直观地呈现辽宁14个城市的魅
力及科技、文化、艺术、体育、风土人情等。
吉林馆
场馆主题:长白山下放歌行
展馆的建筑外观融合了长白山天池、森林、高山花园等元素,
展示吉林独有的风貌和绿色宜居城市的理念。展馆内容,包括森林
影像互动、数字绿色环保概念车拼装、“和谐号”动车驾驶体验、4D
影院的长白山游历体验和踏雪赏雾凇体验等,众多的展项让参观者
流连忘返。
黑龙江馆
场馆主题:冰雪,让我们与众不同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3/6
展馆外立面是采用水晶树脂材料模拟冰雕设计而成的人文景
观。展馆以冰雪为主线,展示黑龙江独特的“绿色生态”、“冰雪旅
游”和“人文精神”,表现黑龙江人在神奇的、梦幻般的冰雪城乡中
快乐向上的生活情景。馆内以冰雪溶洞等元素整体造景,温度在常
温以下,感觉凉爽、舒适,参观者不仅可以坐在模拟雪橇上观看全
景电影和民族特色表演,还可以参与冰壶、滑雪等互动游戏项目。
江苏馆
场馆主题:锦绣江苏,美好家园
展馆以“园”为理念,结合多种科技手段,生动地创造了一片
虚拟园林。展馆外观由组合式动静两层LED贴膜大屏风构成,大开
大阖,显示了江苏的开放和灵动的活力。“苏韵流芳”、“幽兰雅
韵”、“春华秋实”、“玉色临风”、“物联天下”、“七色光谱”、“江海
经略”、“生命奇缘”和“锦绣江苏”等主要展项充分展示了江苏悠
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物联网、光伏、生物医药等为代表
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展现了“理想之园”的精华。
浙江馆
场馆主题:幸福城乡,美好家园
展馆内主展项设计造型取自“青瓷碗”和“水”的意象符号,
宛如一只青瓷巨碗,水波漫溢,“西湖揽胜”、“钱塘大潮”等场景投
影在巨碗中心,循环出现。四个展区分別为“崇山曲水——山水与
城市共生”、“宛若天城——家园与历史同行”、“群星璀璨——城市
与乡村联动”、“水波潋滟——生活与理想互接”,展示浙江省以城乡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4/6
统筹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安徽馆
场馆主题:徽文化让生活更多彩——无徽不成镇
展馆的主题核心是展现城市发展中“开放、进取、创新、和
谐、诚信”的徽文化核心理念。馆内分为“印象安徽”和“多彩城
市”两大展区,描绘一幅回顾历史、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安徽全
景画卷。“印象安徽”中展示书法表演、安徽民居等;“多彩城市”
中展示多彩城市、流光溢彩、七彩落沙、神奇沙画、幻化女神、漫
天花雨等。
福建馆
场馆主题:潮涌海西,魅力福建
展馆外形如船,以“绿、蓝、白”为主色调,充分体现山中有
城、城中有山,城海相连、海城一色,蓝天白云、宜居家园的魅力
福建形象。馆内通过实景、互动、展演、精品四个展区,以“开放
前沿”、“缘通两岸”与“和谐家园”三方面演绎主题,充分展示海
西经济、社会、科技、人文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和魅力。
江西馆
场馆主题:生态江西
展馆的外形犹如一个放大的青花瓷容器,让人在洁白的釉彩和
古老的青花纹中感受到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魅力。馆内
以“生态”为切入点,讲述江西绚丽的生态风光、厚重的文化积
淀、强烈的科学追求、崭新的发展景象,并以“生态风光、生态工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5/6
程、生态城市”为主线,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美好憧憬,展示江西正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生活。
山东馆场馆主题:齐鲁青未了展馆外观以雄峙天东的泰山为主视角,侧面是抽象的大海浪涌形象,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勾勒出“海岱文化”的山东地理形态。入口设计成敞开式,表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与好客。馆内有“智慧长廊”、“城市窗口”和“齐鲁家园”三大展区,展示文化山东、魅力山东、好客山东以及山东人未来的城市生活,进而表达“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的城市内涵。河南馆场馆主题:国之中,城之源展馆以河南的城市发展、演变为例证,罗列河南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表现历史成就对未来发展的启迪和推动力,展现河南城市的和谐未来。馆内展示了从城市文明的起源到城市繁荣的漫长历史过程,主要分“中国城市文明的起源”、“河南的表情”、“城市的繁荣”等部分。在主题影院区,一部多媒体影片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与世间变化之中,展望河南城市的美好未来。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6/6
篇十一: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是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盛会。世博会主要是围绕人类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人类切身自己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我们已经解决这些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对这些当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它未来如何解决得更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B、世博会的意义
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首先是经济意义。比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带动了日本大阪地区城市群的崛起。其次是科技文化意义。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方式是在世博会上被人们认识,得到普及推广的。第三是政治意义。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加速了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融合,在对外显示了国家形象,对内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第四是社会意义。世博会举办期长,参观人数多。不同语言的各国游客体会来自世界各国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同文化的演出,在场内外进行密切交流,并与举办地的普通民众进行沟通。这一切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举办地与各国的文化交流。C、上海世博会的特点
从我们的目标看,上海世博会的特点可以用“8个第一”来概括。1.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2.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3.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4.园区面积第一5.预计参展规模第一6.预计游客规模第一7.第一次设城市最佳实践区8.第一次开辟网上世博会
D、会徽与吉祥物会徽是2004年向全球征集并选定的,设计者是邵宏庚先生,上海世博会会徽
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与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南北呼应,“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已经广泛使用在宣传工作中。
吉祥物“海宝”于2007年12月18日隆重揭晓,从全球征集的26655件作品中筛选而出。“海宝”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上海世博会举办地城市的地域特征。“海宝”属义是“四海之宝”的意思,不是误传的“上海宝贝”的意思,而且发音上接近于“HI,EXPO”目前,以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特许经营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四、上海世博会的看点1.展馆
从参展主体来看,上海世博会有6类展馆:(1)各国国家馆,(2)国际组织
馆,(3)主题馆,(4)企业馆,(5)城市最佳实践区城市案例参展(6)中国省区市联合馆和港澳台地区馆。其中,前3类展馆通常称为世博会官方参展者展馆,后3类称为非官方参展者展馆。(1)外国国家馆
目前部分国家已经提交了很好的展馆设计方案,比如,英国的“创意之馆”,瑞士的“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卢森堡的“小也是美”,西班牙的“舞动之城”,加拿大的“充满生机的宜居住城市”、法国的“感性城市”,荷兰的“快乐街”,尼泊尔的“寻找城市的灵魂”等等。这些方案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对我们国内的参展工作既是压力,又是动力。(2)中国馆
“东方之冠”方案,上部由56支构架支撑起三与三纵横交错的“东方之冠”,构成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体现了很强的中国元素,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另一个是“叠篆”,运用了始于隋代并用于以后各个朝代官方封印的叠篆手法,通过笔划的多重折返实现一维笔划线条对二维空间的占据,运用了汉字的中国元素,布局合理,有利于世博会的后续使用。以“东方之冠”为主,结合“叠篆”,形成了国家馆与地区馆上下分区,主从配合。(3)主题馆共有3处。浦西2处,是以老厂房改建的“城市未来馆”和“城市文明馆”。浦东1处,为新建的会后保留利用的永久建筑,该馆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造型运用“折纸”手法,既突出反映了上海城市肌理的特征、城市生活的记忆空间和上海令人陶醉的城市意象,还考虑了外墙与屋面的保温与隔热、屋面通风与采光等各项建筑要素。会后将是上海又一处大型的重要展览设施。(4)企业馆企业馆历来是世博会上的亮点。
E、网上展示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博会历史上首个同时拥有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世界博览盛会。
F、科技亮点世博会历来是各国展示最新发明、最新科技成果的盛会,我国清代的书籍称世
博会为“赛会”。国际展览局有句著名的口号叫做“一切始于世博会”,因为世博会是一场汇聚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全球性盛会,它的每一次举办,都在科技、文化艺术、建筑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引领了时代的发展,为后人留下大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例如,在1851年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上,留下了建筑史上有名的水晶宫,初次展示了蒸汽机和电报;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使得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成为全世界耳熟能详的名曲;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首次展示了贝尔发明的电话;188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世博会初次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了著名的象征巴黎乃至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并初次展示了四轮汽车;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第一次放映了电影;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留下了著名的建筑原子球;1970年
大阪世博会展出了人类首次从月球上采下来的“月亮石”;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丰田馆的机器人乐队,引起了轰动。世博会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不胜枚举。
海世博会的举办,毫无疑问它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其他方面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并起到和谐的促进作用。
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主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城市和生活,五个副主题分别为: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世博会是一个全世界的盛会,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有所区别,一些国家更关注城市发展,能够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而有些特别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战争、冲突问题不断的国家和地区对此主题可能会不以为然。副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和发展了此次世博会的主题,从而能够实现全世界有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城市和生活。
一方面通过世博会把对城市的认识、问题摆出来,让公众共同思考,让公众参与,让好的城市使每个人,包括农民工的生活也更美好。另一方面,生活不仅是指城市中的生活,也包含城市以外的生活,即全人类的生活。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探讨如何更好生活的平台,是一个展示生活理念的空间,即它是一个理念展,非同与世博会初级阶段的实物展或者像其他展览会的成就展,更不是像广交会那样的商品展,成就是大家公认的,而理念需要思想的碰撞,另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仅指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讨。
我们需要反思,要勇于把本地城市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也展示出来,让大家来共同讨论,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世博会】
内蒙古将以“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为主题参展上海世博会,重点阐释草原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自由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的发展道路,呼应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
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内容主要有四项,除了在省区市馆内展示外,还将参与世博会论坛、文化演艺活动和网上世博会项目。目前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时间确定在2010年5月24日至28日。地点为上海世博园主场区及各演出场地,内容主要包括大型演出、节庆活动等,重点要表现内蒙古的民族区域文化、主要以内蒙古民族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文艺节目,以及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服饰表演等方面的形式。
【包头市和上海世博会】
2010上海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公众论坛暨2009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9月8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开幕。这次论坛以“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为主题,旨在揭示草原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推动未来草原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
景。同时,这次论坛也是内蒙古向世界展示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包头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廉素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题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把草原钢城建成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的主题演讲。
廉素在演讲中,沿着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阐述了草原文明对包头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包头这座工业城市对草原文明的演绎和传承。他说,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在漫长的嬗变崛起过程中,草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从“水旱码头”到草原钢城的建设,包头这座塞外古城深深地刻上了草原文明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批准了包头制定的最早的城市规划,规划坚持了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的理念,不仅考虑到要脱离老城建新城,新老城区相对独立,形成带状、组团式、多中心的城市格局,还充分考虑了工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传承了草原文明的特质,为今天包头形成舒展、开阔、大气的城市空间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入,包头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更加完善,在很多方面与草原文明的精髓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也为草原文明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崇尚自然,追求和谐”逐渐成为包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突出了生态主题。在城市建设中,把增绿、透绿、建绿等园林化设计思想体现在整个城市建设中,逐步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的绿化格局。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实施“绿水、青山、大草原”三大生态工程,为包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展示了文化内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挖掘城市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努力展现包头城市建设的魅力。三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始终把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包头先后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了一批旧城区、棚户区、小街小巷、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治理和一批“城中村”、“城中厂”搬迁改造工程,同时高起点规划、实施了南海湿地公园、昆河、东河等一批大型景观工程以及新都市区、滨河新区等综合开发项目,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包头市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第三届中华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2008年以地级城市最高分蝉联这一称号,2009年10月12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地级城市包头排名第一。包头这座草原上的工业城市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油,践行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
篇十二: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暨南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北方草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学院学系:文学院历史系
专业:历史学(内招)
课程名称:中国考古通论
学生姓名:谷鹏龙
学号:2021051164
北方草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摘要】:回眸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博大的中华文化犹如浩淼的海洋,是汇集万泉、海纳百川而形成的。她既蕴含了勤劳质朴的黄河文化,也包含着机敏睿智的长江文化,还容纳了豪放坦荡的北方草原文化,这些文化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特征,它们始终是在碰撞、融合再碰撞再融合的互动过程中发展的。每一种文化都对中华文化的丰富、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草原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就草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展开论述。
【关键词】:草原,文明,文化,贡献
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诸民族创造的古老的采集文化、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整合形态,是以中国北方草原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畜牧业经济为主要生存机理的文化模式,草原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文化中的璀璨瑰宝,我国的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作为两类典型的不同文化类型之互动,是中国文化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和充满生机的动力和源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互相撞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铸就了中华民族永久不衰的文明凝聚力。草原文化以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刚劲气质和精神风貌,与中原稳健儒雅的文化精神相融汇,使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地实现着变革和更新,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中国,草原文化在与各种人类文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交流和整合中,愈加突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趋向,展示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一,草原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政治更新中的历史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奴隶制王朝还是封建制王朝,都必然经历草创———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旧的王朝盛极而衰,又无力扭转乾坤、重振朝纲,就只有靠新的力量实现王朝的新陈代谢。这种新的力量,一种是农民起义,推翻旧的王朝,然后或者是由造反的农民登基称帝(如明朝的朱元璋皇帝),或者是由地主豪强武装乘势而起,夺取政权(如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其间也不乏掌握实权的重臣大将发动宫廷政变,武装夺权等,如王莽篡汉、曹魏代汉、司马代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隋取代北周、宋取代后周等,虽然往往披上“禅让”的面纱,却掩盖不了刀光剑影的血腥。这种新的力量的另外一种,即是北方游牧民族挟草原大漠之雄风,问鼎中原。当中原王朝盛极而衰时,往往有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发展壮大起来。一边是盛极而衰的泥足巨人;一边是迅速成长的金刚力士,力量消长的结果往往是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的草原民族却战胜了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中原民族,以王朝更替的形式实行了社会政治的革命。如商代夏、周代商,秦统一六国,北魏、辽、金统一北方,元代宋、清代明,皆是如此。它说明了在中原王朝腐朽、衰落之际,新兴的草原民族将其推翻,代表的是进步的力量,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因此,不能以夷、夏之属来作为褒毁的标准,而应以谁代表腐朽、没落的势力,谁代表新兴、前进的力量作为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当然,草原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一旦步入腐朽没落之途,毫无疑问也是要被新的进步力量取代的。草原民族在历史上虽然曾经建立过一些地方性的政权,如西夏国、渤海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些地域性国家等,但是主流是建立四海归一的统一国家。出身西戎的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统一。从大兴安岭走出来的拓跋鲜卑人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晋朝以
后北方地区的分裂局面,为隋、唐二朝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至元朝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三次大统一,将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之下,并且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在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东侵,维护了祖国的大统一。清朝乾隆年间,原驻牧于伏尔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堪沙俄的欺凌掠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毅然踏上了东归的征途,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回归祖国,受到朝廷的嘉奖。17世纪30年代以后,沙俄势力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原来居住在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和蒙古各部落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相继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和嫩河流域。此后,在抗击沙俄入侵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中,“索伦八旗”官兵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清朝名将海兰察(鄂温克族人)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
二,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对中华及世界军事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成吉思汗之前,草原民族不乏能征善战的大将和武功显赫的统帅,如:匈奴的冒顿单于、鲜卑的檀石槐、柯比能、力微、拓跋、拓跋焘等人,契丹的耶律阿保机、耶律大石等人,女真的完颜阿骨打等人,均是光辉耀眼的军事巨星。成吉思汗则是草原民族军事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与实践,将草原民族的军事思想与军事艺术提升到空前的境界。有专家评论说,孙子是中原军事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成吉思汗是草原军事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军事实践家。他使贫瘠的蒙古民
族在40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建立了席卷欧亚大陆的骑兵部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并且推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基本奠定了今天亚洲、欧洲的政治版图,成为世界级的“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对中华及世界军事文明的贡献永载史册。
三,草原民族创建的北京城,是对城市文明作出的历史贡献
北京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形成城邑也有很久远的历史。但是现代北京作为城市的基础,则是辽、金、元三朝,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奠定基础的。公元935年,辽太宗天显九年,辽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于公元936年升幽州为幽州府,建号南京亦称作燕京。在辽代的五京中,以南京(燕京)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城北有市,陆海百货山积,北国商都呈一时之盛。公元1125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代辽而立,北京作为金国的中都仍称燕京,继续成为北方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城市。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占京,复称燕京。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位,公元1264年复称燕京为中都。公元1270年迁都中都,两年后改称大都。忽必烈诏政改燕京路为中都路,府名大兴。在大兴府东北的旷野上,新建了规模宏大的都城,即以中南海、北海为中心的今天北京城的雏形。(四)草原民族创造了适应北方草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北方草原地区冬季漫长严寒,春季多风沙,夏季短暂炎热,秋季气候无常,总体上气候干旱,不适于种植业。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草原民族根据北方草原的地理气候条件选择了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四时游牧,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马、牛、羊、骆驼等,并将草原牧业延续至今。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以畜牧业、农业划分先进、落后是不科学的。畜牧业、农业是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各自都经历了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现代的畜牧业,可以利用生物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畜种,改良草场,决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落后的。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目前还大量存在着落后的手
工劳动,能笼统地说它是先进的吗?当前,我国的畜牧业、农业都面临着将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推进的历史任务,并不是以农业取代畜牧业,而是相结合、互补,共同提高的问题。
五,草原民族对生态文明的贡献
北方草原民族信奉的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形式,主张“万物有灵论”,主要崇拜自然、天神和祖先,认为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流湖泊都有灵性和种性,不能轻易地扰动、射杀和破坏,否则将受到神灵的惩罚。世上万物都是天父、地母所生,不仅相互平等,而且亲上加亲。作为天父、地母之子的人类,应像孝顺自己父母那样崇拜天宇、爱护大地、善待自然。原始宗教是草原民族确立生态思想的信念基础,内在地规范和约束着他们的后代,自觉地顺应自然规律行事。关注、保护生态是草原文化的灵魂,草原文化最根本的特点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草原文化最鲜明的特色是注重和谐、崇尚自由。正是草原文化中包含的关注、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使得草原文化虽绵延千年却历久弥新。当代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之际,在人类开始寻找人与
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出路中,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生态文化———草原文化以其内在的生命张力,为拓展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和巨大的贡献。
六,草原文化对于当代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草原文化的积极互动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动态之中,肯定对文明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这种进程不仅存在于两种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最初层面上,事实上,中原与草原的文化互动与融合远非如此简单,文化融合的过程是极其复杂和漫长的社会运行过程,两种文化得到补充和延续是整个大文化交流的关键。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外向型的草原文化给予中原文化以极大压力,游牧族群的多次内迁,则导致文化兼容形式的不断变化,游牧族群引发的周边社会动荡,同时也是重建中国封建王朝的催化剂。北方草原诸多族群不断地流入中原,从人口成分及文化因子上丰富了中原文化,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中逐渐融入中原文化,进而以中原文化群体的身份与继之而来的其他民族抗衡,这是中国古文化发展的一大特色。当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以儒家文化作为普世性价值原则的中原地区时,首先面临的是体制的选择问题。只要游牧民族认同中原文化,他们都把统一当成自己的使命,因此在这里占主导地位的中原文化的精神就是主张一统的儒家文化。在五胡十六国前后的135年间,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游牧族群在中原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不仅为北魏统一中原奠定了社会基础,也为隋、唐两代王朝强盛局面作出了贡献。历经千百年的草原与内地的文化交融,造就了不同文化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沉淀,为中华文明供给了多元文化养分。草原文化使中国文化具备了强劲的文化整合力,为中国文化提供了源泉。中原文化因农耕社会特有的固定性,其文化积淀,是一种社会优势,游牧族群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将其文化因子留存于中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游牧族群被中原文化所同化,或被驱逐出中原区域,但他们留下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化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草原文化正是以主动的文化传播者身份与内地文化进行互动,积极作用于内地文化,在加快中华文明的结构历程的同时,完成了其自身的文化转型,从而也确立了自身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草原文化是在欧亚大陆草原版图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之一,是以蒙古高原为轴心的中国北方历代的民族,在社会发展中与其他文化互动的结晶,是以蒙古族
为集大成的草原游牧文化的衍生形式,深入系统地发掘和研究草原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需求,对世界文化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通过长期的冲突和互动,相互融合、渗透,实现了不同时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在当代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融入到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种趋势。草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了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是人类应对抗击全球生态危机的精神支柱,为人类社会维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和不竭动力。中国北方草原各民族在各个不同时代对中华文明的非凡贡献已成为不争的史实,是任何势力和人群都否定不了的。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如日中天、光芒四射,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和谐文明进步的大潮之中,彰显其勃勃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1潘照东,《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2方修琦,“从农业气候条件看我国北方原始农业的衰落与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中国环境资源网3赵芳志,“草原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4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5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篇十三: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今天呼和浩特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抹去的文化烙印和不能忘却的文化记忆并创造条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自我调节与时俱进使其从内涵到形式不断增强现代性成为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各类文化交织演进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创新的活态文化草原文化与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定位
摘要:在文化根脉及地理意义上,呼和浩特城市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城市形态,是“城市版”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塑造草原城市决策个体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城市建设形态;或者渗入草原城市定位的法理基础从而影响城市建设效果。在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定位要突出发挥草原文化的作用;而草原文化建设要突出发挥草原城市的作用。
关键词:草原文化;城市建设;定位;特色
草原文化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的族群、民众共同创造的文化[1](P。3)。草原都市——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建设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文化交融。正确认识草原文化与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于推动二者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呼和浩特建城史——草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互动演变史
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功能地位、社会结构、人口构成、文化产品、精神风貌,还有市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格类型、价值准则及其人际间的交流等都可归入城市文化的内涵之中。从理论层面看,城市文化是一个价值概念,是城市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而从实践层面看,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精神、特色、市民素质、大众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建筑文化等编织而成的城市图景。城市文化可划分为互动共生、有机联系的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三是深层的精神文化。国家以文化比强弱,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城市文化“唱主角”是21世纪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呼和浩特市要想在城市文化竞争中抢得一定先机,就必须下大力气进
行城市文化建设。“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进行城市文化建设,首先应追寻其“根”——历史根脉,然后再结合现实条件,明确其“魂”——文化定位。
呼和浩特市位于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南麓。约在百万年前,这里形成了半干旱草原。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现今已考古发掘出近百处史前人类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是大窑文化遗址(位于现今新城区保合少乡大窑村),它的面积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场面之宏观是世界罕见的。它对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原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呼和浩特地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战国时代开始。战国晚期,匈奴日渐强盛。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开疆拓土,沿大青山南麓筑长城,在黄河北岸屯兵垦殖,并在这一时期兴建了云中郡的郡治——云中城(故址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呼和浩特也因此以“云中”之称始见于史册。云中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上的第一个封建城市,是呼和浩特市建城史的开端。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治理天下,将原来赵国的云中郡定为全国的三十六郡之一,仍称云中郡。西汉武帝时期是呼和浩特历史上建城最多的一个时期,至今存有遗址的西汉古城仍有三十余座,这些古城的建筑风格相仿,大部分有内外两城,建有官署、庙宇、民居、作坊、粮仓、街道等。东汉末期之后,该地区行政建制出现空缺。公元2-3世纪,原居住于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的鲜卑族拓跋部西迁到该地区游牧,并建立鲜卑人的第一个都城——盛乐城(位于现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土城子村)。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依附北魏政权的敕勒族在此地长期游牧,呼和浩特地区便有了“敕勒川”之称。隋唐时期,突厥族逐渐强大。公元六世纪中叶,以沙钵略可汗为首的东突厥归顺唐朝,经白道川,驻牧于本地区。唐朝在呼和浩特以西地区的黄河北岸修筑了三座军事城堡——东、中、西“受降城”。其中,东受降城位于今托克托县城关镇西北,俗称“大荒城”。唐朝的受降城独具特色,高大雄伟,没有瓮城和其它守备设施,这缘于当时“兵贵进取、不求退守”的指导思想。五代十国时期,呼和浩特地区被称为“哈罗川”,为契丹族所占据。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辽国,在此设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南郊太平庄乡白塔村附近)、东胜州和云内州。丰州城建筑布局仿照了唐代中原地区城市的“城坊”制度,城内由四大坊区组成,官衙府第、店肆民宅、各色作坊、以及僧道寺观等都排列有序地分布在各坊之内。城市四面设城门,并筑有瓮城。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丰州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从云中城时期到丰州城时期,由于这一地域处于游牧文化板块和农业文化板块过渡交界带,战乱频繁,军事
防御和进攻便成为城市文化的主题,进而造就了整齐划一的城墙和便于集权控制、等级划分的街坊。而先后入主城市或影响城市的不同游牧民族的文化则是城市文化的副主题,其遗存现今仍有保留。例如,位于现今赛罕区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辽塔之一。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再加上“草原丝绸之路”带来的人口流动和贸易通商,丰州封闭的街坊逐渐被开放的街巷取代。元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
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推翻,蒙古贵族退回到北方草原。自此,明朝与对其构成威胁的蒙古政权开始了连绵的战争。明朝嘉靖年间,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万户首领阿拉坦汗(又称“俺答汗”)率部驻牧于阴山南麓丰洲滩(今呼和浩特地区),于是这里也叫“土默川”。阿拉坦汗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后,在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的双重推动下,积极谋求与明朝和平通贡与互市。1571年(明隆庆五年),蒙明双方结束了对立,开设了东起宣府、西迄甘肃的十一处互市场所。在此之前,现今山西、陕西一带的农民就开始陆续迁入土默特地区垦地种植,并建立村舍(蒙古语称做“板升”)。阿拉坦汗也收留并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土默特地区汉族农民人口的迅速增加,出现了大片的定居村落。从公元1572年(明隆庆六年)开始,阿拉坦汗手下的工匠历时四年,在今呼和浩特旧城位置上建起了一座“游牧都市”,蒙古语称之为“库库和屯”(后译作“呼和浩特”),明朝廷赐其名为“归化城”。这一时期,阿拉坦汗重建了蒙藏关系,引藏传佛教(喇嘛教)入蒙,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黄教)在蒙古族中的影响日益扩大。1579年,阿拉坦汗主持建造了“库库和屯”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弘慈寺(即大召)。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呼和浩特地区兴建了大量的召庙。对此,民间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之说。据《呼和浩特市十五大寺院札记》记载,由札萨克喇嘛掌权的大召、席力图召、小召、朋斯克召、拉布齐召、班革达召和乃莫齐召为“七大召”;由首席喇嘛掌权的东喇嘛洞、西喇嘛洞、乌素图召、美岱召、太平召、慈寿寺、广福寺和巧尔齐召为“八小召”。来自17世纪的游记,都异口同声地称赞这些召庙的华美,称呼和浩特为“召城”。1581年阿拉坦汗去世后,其妃子三娘子继续保持当地安定、团结、发展的形势。
到十六世纪末,土默特地区的汉人约有十万左右,农业、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635年,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帝国的版图。清朝建立后,实施了盟旗制度,固定了牧民对各等级封建主的依附关系。1693年,聚居在归化城的回回商贩和回族官兵在今
旧城北门外修建了清真寺,这里从此形成了回民聚居和活动的中心并沿袭至今。1697年,康熙帝将恪靖公主嫁给敦多布多尔济。随公主来到归化的满族家仆、包衣大约有千人左右,在北郊兴建了公主府,府兴营和小府村等村庄也随之而建。
由于建城、通商、垦荒等原因,山西一带的大批汉族工匠、商人、农民来到塞外,“走西口”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汉人逃难、谋生的途径。尤其是1727年,清朝和俄国缔结了《恰克图条约》,清朝许可内地商人做蒙古贸易。因此,在北亚草原上,沿着队商的路途出现了众多的“买卖城”,归化城内的“买卖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买卖城”是在归化城“佛教都市”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见缝插针形成的。因此,它不是把山西的都市街区原原本本地搬来,而是以叠加的方式形成新的层面。在此建造的茶馆、酒店、车马大店,以及供驼商卸货、住宿和转卖商品的客店等设施都是合院式(三合院为多),不讲究中轴对称。“买卖城”的空间结构和归化城的空间结构有以下几点继承关系:其一,“买卖城”是以蒙古族的召庙寺院为各个核心展开的,商业街都是以召庙寺院为起点,向南、向东、向西延伸。通过考证,发现了这些商业街本是蒙古人转召巡礼的路径。其二,“买卖城”里召庙寺院的门前都有一个三角形的广场,这里是举行蒙古宗教仪式、召开夏季摔跤大会等的节日空间场所。所以,这也是对游牧都市的广场空间的继承。其三,游牧都市时的商业空间不是店铺,多是露天市场。这一点在“买卖城”中也得到了体现。“买卖城”的街道都很狭窄,但拥挤的街道的出头之处却会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大空地。通过考证得知,这些空地本是驼桥、羊桥、牛桥、骡马市、柴火市、皮市、皮硝市等露天市场。这样,“游牧”和“定居”这两种文化形态在呼和浩特的都市空间中都留下了各自的痕迹,构成重层的空间结构。
1735年(雍正十三年)到1739年(乾隆四年),清王朝为镇守边疆,进一步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修建了一座供八旗军驻扎的城池,命名为“绥远城”。当时人们称绥远城为“新城”,而把归化城称为“旧城”。绥远城修建后,满、蒙等族的八旗调拨绥远驻防,其家属也随军居住于此。清代归化城人口稠密,有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店铺、商号和娱乐场所,蒙、满、汉、回、藏等各族人口和平集居,市区不断扩展和繁荣。现今旧城的大南街、大北街和大西街都是当时热闹的商业街。因交通发达和商业繁盛,大盛魁等旅蒙商号在这里设立总号。到清代末期,绥远、归化这两座姊妹城形成了东西犄角相依的格局,1913年两城并为归绥县。1921年,平绥铁路开通,火车站附近形成独立的居民区,与“绥远城”、“归化城”共同形成“品”字形城市形态,这一格局也最终奠定了后来呼和浩特市的发展框架。
1928年(民国十七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新中国成立后,独立的三片地区逐渐连接在一起,于195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并恢复为原有的蒙古语名字——呼和浩特。
纵观呼和浩特市建城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文化根脉及地理意义上,呼和浩特城市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城市形态,是“城市版”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塑造草原城市决策个体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城市建设形态;或者渗入草原城市定位的法理基础从而影响城市建设效果。在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定位要突出发挥草原文化的作用;而草原文化建设要突出发挥草原城市的作用。
二、呼和浩特城市文化的特征
城市文化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动态系统。政治、经济、历史、环境、地理、科技、资源等诸多因素都同时发生作用。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呼和浩特市城市文化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融合性。呼和浩特市2400多年的建城史,实质上是一个多种地域文化类型、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多种民族文化类型、多种时代文化类型碰撞、交融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一部分文化的日渐式微或消失,以及另一部分文化的保留、传承、演进与积淀。近代以来,多民族、多地域人群的聚居共存,血缘、亲缘的广泛交织,多样性文化的积聚融合,以及时代变革对城市文化的冲击与洗礼,使呼和浩特市成为一个文化的大熔炉。今天,呼和浩特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抹去的文化“烙印”和不能忘却的文化“记忆”,并创造条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自我调节、与时俱进,使其从内涵到形式不断增强现代性,成为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各类文化交织演进、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创新的活态文化。此外,各种社会力量也积极吸纳、弘扬草原文化精髓。例如,许多现代企业将草原文化中敬畏、崇尚、爱护自然的生态观、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以及由英雄崇拜升华的向往成功和追求卓越,融入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中,既注重绿色环保,又注重效率与效益。呼和浩特市经济形态上的城市品牌——“中国乳都”,也得益于草原文化与循环经济、环保经济的接轨。
(二)以蒙古族文化为主要特色。蒙古族是呼和浩特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进程中,蒙古族文化以其较强的吸纳性和开放性,大量吸收汉、突厥、畏兀儿、藏、女真等民族的文化以及波斯、阿拉伯等种族的文化。也正因此,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创新最多、影响最大、谱系最完整、文化基因保留最全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虽然游牧生产方式早已终结,但蒙古族文化却正在以呼和浩特市主要文化特色的“身份”弘扬光大、再续传奇。
(三)以“和”文化为主要内涵。呼和浩特市的“和”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昭君文化。昭君文化象征着民族和睦、顾全大局、交流合作、传播文明,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统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区域交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昭君墓被誉为“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昭君文化节的举办,起到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动经贸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作用。党政机关、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和支持媒体在这一平台得以有效整合。一批以昭君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景观、艺术作品、企业品牌应运而生。昭君文化丰富的“和”文化内涵,成为构建和谐首府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二是呼和浩特市市民有着随和、合作、好客、热情的集体性格,以和为贵的价值标准,注重诚信、和气生财的道德风尚,“天人合一”的信仰体系,民族和睦的精神风貌,和衷共济的思想意识;三是蒙古包及其造型元素在呼和浩特市餐饮业、旅游业、工艺品业等行业广泛应用,这缘于蒙古包文化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团圆平等、礼宾好客等文化内蕴及风情体验;四是呼和浩特城市文化是多种地域文化类型、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多种民族文化类型、多种时代文化类型的融合。而且,呼和浩特市的名称本身就有一个“和”字。
(四)高度的集聚性和强大的辐射性。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系统地集聚了高层次的文化机构设施、文化人才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以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的地位,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乳都、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北方地区沿边开放中心城市等“品牌”,发挥其巨大的辐射力。
三、呼和浩特市整体与部分的文化定位
城市文化建设应该在城市文化定位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文化定位是指立足于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差异性原则,对城市整体和局部的文化发展模式、方向及布局进行宏观规划的过程。城市文化定位首先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其次要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现实文化;其三要昭示未来。如果城市文化定位准确,符合其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就能成为绝大多数决策者、管理者、规划设计者以及普通市民的共同价值,进而对其行为、形象、素质产生导向和优化作用。2000年,经过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所召集的专家的多次深入论证,最终形成了市委〔2000〕22号文件,确定了“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民族文化、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的呼和浩特市整体文化定位。但是,呼和浩特市所辖“四区”(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的文化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也是下文所要进行的尝试。
(一)玉泉区文化定位——弘扬召城古都之文化、彰显魅力青城之风采
玉泉区的前身是阿拉坦汗所建的“归化城”。在层峦叠嶂大青山的辉映下,当时的“归化城”显露出一派苍郁的生机,于是,蒙古族居民为其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库库和屯”,意思是“青色的城”,简称“青城”。玉泉区曾是呼和浩特召庙古迹最为集中的地方。但现在完整遗留下来的主要是大召和席力图召。大召是呼和浩特历史上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位于大召南侧门前的“御泉”(后演变为“玉泉”),源于康熙西征噶尔丹时“御马刨泉”的传说,清代文人曾题“九边第一泉”词并刻匾悬挂在大召寺山门之上。除大召外,玉泉区的五塔寺和昭君墓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塔寺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原名慈灯寺。目前大部分殿宇被毁,仅剩背后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因该塔由五座小塔构成,故俗称五塔寺。被誉为“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的昭君墓,始建于西汉时期,是由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2006年,五塔寺遗址复原重建工程和昭君墓三期改扩建工程被市政府列入城市基本建设重点项目。此外,玉泉区还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老街、晋商文化遗存和大量传统民居。
作为文化遗产富集区,玉泉区文化定位应是“弘扬召城古都之文化,彰显魅力青城之风采”。其文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进行整体性文化保护。玉泉区的历史地段、
传统街区是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空间环境,也是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之一。因此,应实行“跳出旧城,发展新区”的城建策略,废除“旧城改造”的错误方针和口号,按照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护传统风貌的完整性、维护传统民俗的延续性的原则,对玉泉区实施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二是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卓越的资源禀赋,改变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建设部门、文物部门、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对旅游景区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设计开发具有草原文化内涵和藏传佛教特色的旅游商品,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三是把建设“生态玉泉”作为城区规划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空气洁净、饮水放心、环境安全、生态恢复四大环保工程,并高标准招商,吸纳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高的企业落户,打造生态工业区。
(二)新城区文化定位——保护传统文化、打造蒙元文化、发展商业文化、建设生态文化
新城区早为清代“绥远城”。区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窑文化遗址、和硕恪靖公主府、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和硕恪靖公主府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公主府,正由国家投资修缮。绥远城墙是负载呼和浩特早期城市架构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但现已残破不全。自治区已初步投资600万元,在保持与原构造规制不变、与原规格尺寸模数不变、与原材料质地品种不变、与原传统工艺做法不变的原则下,对绥远城东、城北两段698米的残墙进行保护性维修。将军衙署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当时绥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将军衙署的产权归属于一些单位而不是国家,从而造成“重利用、轻保护、被商业店铺四面夹击”的后果。2007年5月17日,新成立的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收回了西跨院。目前,博物院正积极与有关单位协商,以尽快将东跨院的产权收回。
新城区近几年注重提炼蒙元文化精髓,然后将其渗透、熔铸、升华、移植、物化、体现到高品位的城市景观中。例如,投资3亿多元重点打造成吉思汗大街,建设蒙元文化特色景观区。景观承建单位组织了包括经济、历史、文化、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交通、生态、灯光等方面的专家团队,进行了多次富有成效的项目考察和专题研讨,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确立了成吉思汗大街明晰而富有激情的发展前景:一条特色鲜明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的蒙元文化国际走廊;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品位品质俱佳的商业旅游度假目的地;一系列普通市民精彩生活的场所。
新城区集中了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部分党政机关、火车站以及中山路商业街,商业网点密集、消费氛围活跃、生活服务设施便利、交通通讯畅通,宜于发展商业文化。
新城区地处呼和浩特市东北部,总土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64万亩,占总面积的60%,林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1999年开始,新城区先后承担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2],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也为沿山人民带来发家致富的希望。随着生态效益的初步显现,区内的大窑文化遗址、丈房片水库、神水梁、老爷庙、红山口岩画等景点也开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一些旅游设施也已建成或正在兴建,生态旅游业在这里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赛罕区文化定位——发挥教育科研优势、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升城区文化品位、营造社区和谐文化
赛罕区地处呼和浩特市东南部,位于城市发展的主方向,是呼和浩特市最年轻的城区,现已逐渐发展成为首府的科教中心区、行政中心区和经济核心区。依托富集的高校、科研单位和高技术机构,赛罕区可按照“专家论证、政府扶持、科学决策、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发展高技术含量和创意创新型文化产业集群。作为“共生效应”的产物,文化产业集群包括各类关联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基础提供者(例如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等。这种集合了产业价值链在内的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在激发创意创新、积累知识、共享资源、提高效率、节约资金、减少用地、降低成本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然后,依托产业集群的扩散效应、关联效应、极化效应和外溢效应,形成一个呈网状结构的文化产业园区,其内部实行特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享受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针对居民整体素质和文化品位较高的特点,赛罕区把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切入点来抓。形成了以楼院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家庭文化为框架的社区文化格局。学府社区开设了内蒙图书馆分馆,地北社区的活动中心成为自治区老年人书法协会的活动基地,师大社区的老年蒙古服饰表演队参加了全国比赛,广场、公园到处活跃着社区文化队伍。2005年,赛罕区采取政府组织、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手段,在全区十几个社区内举办了赛罕区首届社区文化节,营造了和谐、欢乐的社区文化氛围[3]。
(四)回民区文化定位——凸显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发展景区旅游和生态旅游
回民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是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的清真大寺,寺内有典型的阿拉伯式穹顶和精湛的雕刻,有圣殿、讲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楼等建筑,有历代石碑和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为凸显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政府着力进行了伊斯兰特色街的打造,并彻底改变了过去景区周边脏、乱、差的环境。现在这里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标志性景观区。
回民区、新城区所辖的部分大青山山区有良好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现已开发建成哈德门国家森林公园(国家2A级旅游景区)、乌素图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苁蓉山庄、太伟高尔夫度假村、奥淳生态园、哈德门高山牧场、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等景点。在此基础上,这两个区可进一步开发采摘园、休闲农场、度假农庄、市民农园等,发展以放牧、喂养、骑马、狩猎、水果采摘、森林考察、避暑疗养、特色餐饮、民俗表演、园艺劳作等为活动项目的生态旅游业。
四、体现草原文化底蕴,彰显草原文化特色
进入“十一五”以后,呼和浩特市以“民族文化大市”战略为指导,按照“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民族文化、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的文化定位,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在城市基本建设方面,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工程有:内蒙古会展中心、博物馆、大剧院、体育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蒙元文化特色景观区、成吉思汗大街、伊斯兰特色街等特色景观区(街)打造工程;用草原文化符号如哈纳墙、云图、盘肠、穹顶等装饰大街两侧建筑物的街区特色美化工程;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市绿化等优化环境工程;观音庙、大召、阿吉纳、五塔寺、大盛魁、乃莫齐召、席力图召、大东街、将军衙署、清真南寺、塞上老街、绥远城遗址、乌素图召、白塔等文化景点(区)的保护和开发工程;昭君博物院、和硕恪靖公主府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中国乳文化博物馆、和林格尔盛乐古遗址博物馆、中国马文化博物馆、中国旅蒙商博物馆、匈奴文化博物馆、和林格尔剪纸博物馆、走西口民俗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院)的建设工程[4];公主府北公园、成吉思汗公园、扎达盖公园、舒雅拉公园、北郊公园、仕奇公园、野生动物园的兴建工程;南湖湿地公园、游乐园、新华公园、蒙古风情园的续建工程;完善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环城河等水体景观建设工程;赛罕
区雕塑公园等公共艺术景观的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这些工程既体现了呼和浩特市现代景观建设对草原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情的强烈追求,又体现了“开发与保护统一”、“建设性保护与保护性建设并进”的先进理念,使呼和浩特市现代景观的规模与品位提高,草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彰显。
在文化产业方面,呼和浩特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博会展、音像图书等产业为重点门类和主导产业,以广告、文化信息服务、文化艺术培训、文化工艺品生产销售为新兴行业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及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与我国东部发达城市相比较,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认识不足、准备滞后、运作分散、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偏低、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新兴产业比重小、创意创新能力差、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匮乏、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较慢、政策供给和政策配套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欠佳等问题和制约因素。对此,呼和浩特市应以丰厚的草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为主要途径,以科技创新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手段,以政府扶持引导、体制机制创新为基本保证,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为根本战略举措,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企业和行业;应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出台扶持性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资产管理和经营政策、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人员分流和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人才政策,优化文化体制和政策环境;应大力培养、引进、激活文化人才尤其是文化产业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应确立学术界、教育界与公民应尽的草原文化传承、认知与保护义务,提高整个社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集体认知程度,优化观念环境;应进一步提升文化节庆活动的品位、规模和效益,加强与外界的文化贸易往来与合作,发展文化经纪、代理、仲裁等文化中介组织,实施草原文化“走出去”战略。
在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呼和浩特市正在实行整治性的“减法和加法”保护。“减法”是指整治古迹周边环境,拆除影响、遮挡古建筑景观魅力的低档现代建筑设施,拆除已无保留价值的危旧房,迁出不适宜的使用功能,禁止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无关的工程项目;“加法”是指在古建筑周边控制地带建设格调、品味、特色、体量与古建筑风貌协调一致的博物馆、广场、绿地等公益性工程以及人性化服务设施,恢复老字号,重建传统文化空间,按照“整
旧如旧”和可逆性原则坚持古建筑的日常修缮,在古建筑周边控制地带以外建设中高档住宅区,改善人居环境,解决以往旧城区“矮房子、窄巷子”、基础设施简陋以及市政管网不完善等问题。
在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时代背景下,草原文化是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建设的根脉、灵魂、精髓和品牌,是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雄厚资本,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基础,是可以借助创意创新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物化、渗透到城市方方面面的取之不尽的无形财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和巨大财富。放眼未来,草原文化必将是呼和浩特市综合实力函数中一个逐渐增大的自变量。
[参考文献]
[1]吴团英.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A].胡匡敬.论草原文化(第二辑)[C].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2]内蒙古林业局.新城区:实施生态建设构筑绿色屏障[J].内蒙古林业,2006,(12):17-19.[3]李润安.赛罕区:奋力打造自治区社区建设第一区[J].旗县报道,2007,(1):15-17.[4]杨洁.喜迎自治区60华诞看首府如何大变化[N].内蒙古日报,2006-04-28.
篇十四: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2010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文
说明:1.本试卷含三大版块(书写、阅读、写作),共20题,12页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交卷时把试卷按页码顺序排好。书写第1题2~4题5~7题阅读(2~19题)8~11题12~15题16~19题写作第20题总分
书写(5分)
得分评卷人1.读下面的一段话,根据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里写词语和句子。(共5分)假如生命是树,就要①qièérbùshě地将根须扎向大地深处,汲取生的②yuánquán。假如生命是树,就要努力实现树的理想,即使无缘在森林沃野里长成昂然挺立的参天大树,也要在沙漠中③juéjiàng地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④jiǎrúshēngmìng
shìshù,jiúháobùlìnxīdexiàngshìjièfèngxiànchūzìjǐdeyǐfènlǜyīn。
①④
②
③
阅读(65分)
得分评卷人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2~4题。(共11分)
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内蒙古是第一个举办活动周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匠心独具的内蒙古馆里,围绕“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这一参观主题,用“展示、演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共存的内蒙古。②内蒙古馆是世博会中国馆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主体外形采用敞开式布局,草原、沙漠、蒙古包与环幕上的白云、繁星连成一个自然空间,再由哈达飘逸环绕,仿佛让人看到了城市中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现代的城市。③经过前厅的那一片碧绿,走进实体馆的展示体验区和环幕影院,参观者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内蒙古的
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灿烂的草原文化。④草原黄沙变废为宝——内蒙古馆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其展示体验区的地面是用国家技术专利——沙砖(用沙漠里的沙子制成)铸就的。展示厅里还有一面由2010块沙砖组成的特殊墙壁,上面是用少年儿童的作品制成的2010幅砂岩画,寓意2010年世博会,充分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在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聪明才智。⑤()——展厅内陈列着没有一颗铁钉的勒勒车和可装可拆、没有建设垃圾的蒙古包,这是草原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展厅内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草原民俗用品,如马鞍、马镫、奶桶等,再配以极具代表性的背景雕塑——标志着民族锐气的苏勒德,历经千年仍昂首屹立的胡杨树及奔腾的骏马等等,桩桩件件都充满了草原风情的气蕴,是草原人民自然、纯朴生活的缩影。⑥()——展厅地面镶嵌放置了表现元上都文化的羊皮卷画和表现草原城市早期形态的古列延模型等千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展厅内还陈列着长达148米、创中国书法长卷之最的《蒙古秘史》书法作品,它们均可谓是草原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展示区的互动活动中,人们还可以现场学习拉马头琴,弹陶布秀尔,下蒙古象棋,画沙画,羊皮画等等。这样的传统活动,不仅可以让来到这里的人们零距离地接触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艺术,更可以了解草原历史的发展。⑦草原与现代文明同行——内蒙古馆中的环幕影院运用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电影技术,为观众呈现出270度环幕影片的震撼视听效果。伴着苍凉、悠远的“呼麦”声,天幕上次第走来莽莽森林,走来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河水在奔涌,湖水在荡漾。鸟在飞,花在开,羊群在撒欢,牧人在歌唱——如诗如画,也让来到在这里的人如痴如醉。环幕影片中的天籁之音、草原迷人的风光与现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应用的展示和电动汽车、草原飞行器的互动体现,生动地展示了草原城市美好的今天和未来。⑧诉内蒙志,颂草原情。上海世博会是个契机,它一定回将内蒙古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和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带到世界各地。2.(1)文中②~③段用了是部分。分)(2(2)④段括号中句子的作用是(1分)(3)⑦段主要运用了⑤段:⑥段:4.如果让你在内蒙古馆内设计一些鄂尔多斯地区的展示内容,你认为除了上面的介绍,还应该展示什么?把你想展示的内容介绍给大家。(不超过100字,3分)我的介绍:的说明方法。(找出一种即可)分)(13.给⑤、⑥两段的说明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分)(4,实体馆分为的说明顺序介绍内蒙古馆。内蒙古馆的外形特征、两
得分评卷人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5~7题。(共14分)
不要把别人的赞许当成一种需要
【美】戴埃
①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说是个人之欲望。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而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赞许是十分令人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②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③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够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④人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起初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以自己的立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奥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⑤寻求赞许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⑥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5.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分)(3惬意:.(沮丧:.())(2分)(2)第③段、⑤段主要写了(2分)(3)④段用答:(3分)7.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赞许,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利影响?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对待别人赞许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分)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③段中的哪句话?用文中原句回答。
6.(1)写出①段的中心句
得分
评卷人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8~11题。(共18分)
诗意山水
()着风花雪月,()着离愁别绪,(
佚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
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中国的山水自然,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②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登“不畏浮云遮望眼,“,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塞外草原;踏“北风卷地白草折,”的飞来峰塔;临”的
雪域戈壁。扑面都是宋唐的遗风余韵;A.泊舟枫桥,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B.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嵋,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C.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D.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③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水的,水的,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呤,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李白偶尔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使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成为名胜;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得一座平凡楼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楼;崔颢的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黄鹤楼为快;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乃诗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⑤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8.根据①段的语境,将备选的词语恰当地填在下面的括号中。分)(3缠绕(赏“蕴含拥裹)着离愁别绪,()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着风花雪月,(。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润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
9.(1)将第②段语境中空缺的诗句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分)(4,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登“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飞来峰塔;临“地白草折,A.B.C.D.楼“?(2分)答:(2)请仿照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和句式再续写一句:”的雪域戈壁。,,,,(2)写出③段画线句子中蕴含着的古诗句。分)(4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塞外草原;踏“北风卷
。。。。
10.(1)③段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说“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得一座平凡楼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
(3分)1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好山好水“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这句话的?(2分)答:
得分
评卷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0分)
慎其所处
孔子曰:“商也好与贤其君视其所香,即与之化
③
“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谱》)
⑤④
①
②
之所藏者赤,(选自【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漆:墨漆。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而不闻其香.B.故曰与善人居.C.则商也日益.D.与不善人居.)分)(2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居五日,桓侯体痛(《扁鹊见蔡桓公》).
13.将文中环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3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译句:1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这个成语是
(2分)15.人是需要朋友的。请结合君子“慎处”的观点,简要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选择朋友。分)(3我的观点:
得分
评卷人
阅读下面的小说片段,完成16~19题。(共12分)
在海边
①保尔来到大海边。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②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航行的轮船冒出一片片黑烟,像黑云似的散步在大海的上空。一群群海鸥尖叫着在大海上飞翔。③现在,他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事情等着他。怎么办?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④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⑤就这样成为队伍的累赘吗?他想起了基辅无产阶级的领袖叶夫格妮亚·博什。这位久经考验的女地下工作者得了肺结核,丧失了工作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她在简短的留言中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我不能接受生活的施舍。既然自己成了党的病患,我认为继续活下去是不必要的。”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能去责备他呢?⑥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⑦“谁想到你会有今天?”⑧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你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节编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6.②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表现是表现是段话,前一段语气语调上应读得应读得答:。分)(6(1分);后一段中他的心理。如果让你朗读这两;后一段语气语调上
17.④段和⑧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虽然都连用几个问句,但保尔的心理表现却不一样。前一段中他的心理
18.选文中的保尔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对生命获得了什么样的深刻认识?(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
19.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你知道保尔后来又遭遇了哪些磨难?他是怎样面对的?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答:
写作(50分)
得分
评卷人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其中的一篇作文。(50分)
生活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延伸。走在这条路上,体会寂寞,是人生的必修课。“人应该学会正确面对寂寞,学会在寂寞中思考,在寂寞中成长。”留心生活,你会发现,生命中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礼物,寂寞也不例外。如果你能张开双臂去迎接它,并用全心去接受它,那么,寂寞会使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别有韵味。请以“成长中的寂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以“成长需要寂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2010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书写(5分)
书写(共5分)
1.书写题答案及评分标准:(1)根据田字格内文字的书写水平给出等级分:一等5分(基本功好,整体规范);二等4分(书写认真,整体规范);三等2分(基本功较差,书写不太认真)。(2)在应得等级分的基础上,田字格内每写错一个字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3)书写内容:①锲而不舍②源泉③倔强④假如生命是树,就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绿阴。
阅读(65分)
阅读说明文(共11分)
2.(1)由外到内敞开式布局展示体验区、环幕影院(每空0.5分,共2分)
(2)对沙砖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或补充说明了沙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3)摹状貌(1分)3.⑤段:草原独特的生活(民俗)风情⑥段:草原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奇葩)(或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意思相近即可,每空2分,共4分)4.鄂尔多斯歌舞、资源(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旅游业(成吉思汗陵、响沙湾……)、城市发展等。(能够扣题而答,展示内容突出鄂尔多斯地区特点,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3分)
阅读议论文(共14分)
5.qiè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注音各0.5分,解词地1分,共3分)6.(1)中心句: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分)(2(2)把赞许当成需要会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概括出来即可,不必具体写出,2分)(3)举例论证或摆事实“如果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的心理。(论证方法1分,写对原句2分,共3分)”7.不利因素:会缺少即时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对自己的言行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会便得自以为是等,这些均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分,不必答完整,意思相近即可。(2)正确态度应是:希望得到有利于成长的赞许,但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失去自我和是非原则,不能完全把别人的赞许当成自己的一种需要。分,大意相同即可;鼓励学生发表合理的独特见解。(2)jǔ灰心丧气。
阅读散文(共18分)
8.依次为:拥裹、缠绕、蕴含(顺序不能便,每空1分,共3分)9.(1)欲把西湖比西子自缘身在最高层
塞下秋来风景异胡天八月即飞雪(每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相应之空不得分。每空1分,共4分)(2)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每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相应之空不得分。每空0.5分,共4分)10.(1)因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体现了崇高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写出《岳阳楼记》一文的中心思想亦可,共2分)(2)略(仿写时,能完整引用诗句或准确写出作者与作品名称1分,恰当表达,句式大致相仿2分,共3分)11.“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千百年来,中国的好山好水已经和文人的好诗好文融成一体。或者答:在好山好水中,融入了历代中国文人的情怀,体现了中国千百年的精神文化。(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
阅读文言文(共10分)
12.B(2分)13.译句: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是以”“处者”等词的正确翻译2分,句(、子通顺1分,共3分)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分)15.交朋友要谨慎。要交益友,不交损友。(能说明这一意思即可,3分)
阅读小说片段(共12分)
16.景物描写烘托了保尔沉重的心情和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分)(117.前一段中保尔的心理表现是:面对困难时内心的矛盾和思考过程;分)(2后一段中保尔的心理表现是:通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恢复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分)前一段应读得:舒缓、沉重,表达出(2人物犹豫、矛盾的心理;分)后一段应读得:较快、较强、有激情,表达出人物的自信与坚强。分)(1(118.“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1”分)19.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分)(1用顽强的革命意志与病魔做不懈的斗争,坚持读书学习,坚持写作。分)(1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面对困难与挫折的钢铁般遗志、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分)(2
写作(50分)
20.略
篇十五: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2010年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本试卷共20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书写(5分)1.读下面的一段话,根据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里写词语和句子。(共5分)假如生命是树,就要①qiâãrbùshě地将根须扎向大地深处,汲取生的②yuánquán。假如生命是树,就要努力实现树的理想,即使无缘在森林沃野里长成昂然挺立的参天大树,也要在沙漠中③juãjiàng地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④jiǎrúshēngmìng
shìshù,jiúháobùlìnxīdexiàngshìjiâfângxiànchūzìjǐdeyǐfânlǜyīn。
①④
②
③
阅读(65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2~4题。(共11分)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内蒙古是第一个举办活动周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匠心独具的内蒙古馆里,围绕“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这一参观主题,用“展示、演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向世界呈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共存的内蒙古。②内蒙古馆是世博会中国馆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主体外形采用敞开式布局,草原、沙漠、蒙古包与环幕上的白云、繁星连成一个自然空间,再由哈达飘逸环绕,仿佛让人看到了城市中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现代的城市。③经过前厅的那一片碧绿,走进实体馆的展示体验区和环幕影院,参观者会更深刻地感
受到内蒙古的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灿烂的草原文化。④草原黄沙变废为宝——内蒙古馆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其展示体验区的地面是用国家技术专利——沙砖(用沙漠里的沙子制成)铸就的。展示厅里还有一面由2010块沙砖组成的特殊墙壁,上面是用少年儿童的作品制成的2010幅砂岩画,寓意2010年世博会,充分体现了内蒙古人民在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聪明才智。⑤()——展厅内陈列着没有一颗铁钉的勒勒车和可装可拆、没有建
设垃圾的蒙古包,这是草原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展厅内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草原民俗用品,如马鞍、马镫、奶桶等,再配以极具代表性的背景雕塑——标志着民族锐气的苏勒德,历经千年仍昂首屹立的胡杨树及奔腾的骏马等等,桩桩件件都充满了草原风情的气蕴,是草原人民自然、纯朴生活的缩影。⑥()——展厅地面镶嵌放置了表现元上都文化的羊皮卷画和表现草
原城市早期形态的古列延模型等千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展厅内还陈列着长达148米、创中国书法长卷之最的《蒙古秘史》书法作品,它们均可谓是草原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展示区的互动活动中,人们还可以现场学习拉马头琴,弹陶布秀尔,下蒙古象棋,画沙画,羊皮画等等。这样的传统活动,不仅可以让来到这里的人们零距离地接触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艺术,更可以了解草原历史的发展。⑦草原与现代文明同行——内蒙古馆中的环幕影院运用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电影技术,为观众呈现出270度环幕影片的震撼视听效果。伴着苍凉、悠远的“呼麦”声,天幕上次第走来莽莽森林,走来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河水在奔涌,湖水在荡漾。鸟在飞,花在开,羊群在撒欢,牧人在歌唱——如诗如画,也让来到在这里的人如痴如醉。环幕影片中的天籁之音、草原迷人的风光与现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应用的展示和电动汽车、草原飞行器的互动体现,生动地展示了草原城市美好的今天和未来。⑧诉内蒙志,颂草原情。上海世博会是个契机,它一定回将内蒙古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和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带到世界各地。2.(1)文中②~③段用了馆的外形特征是的说明顺序介绍内蒙古馆。内蒙古,实体馆分为
、
两部分。(2分)
(2)④段括号中句子的作用是(1分)(3)⑦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找出一种即可)(1分)
3.给⑤、⑥两段的说明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4分)⑤段:⑥段:4.如果让你在内蒙古馆内设计一些鄂尔多斯地区的展示内容,你认为除了上面的介绍,还应该展示什么?把你想展示的内容介绍给大家。(不超过100字,3分)我的介绍: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5~7题。(共14分)不要把别人的赞许当成一种需要【美】戴埃①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说是个人之欲望。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而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赞许是十分令人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②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③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够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④人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
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起初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以自己的立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奥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⑤寻求赞许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⑥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5.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3分)惬意:(.沮丧:(.))
6.(1)写出①段的中心句(2分)(2)第③段、⑤段主要写了(2分)(3)④段用答:(3分)7.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赞许,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利影响?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对待别人赞许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分)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③段中的哪句话?用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8~11题。(共18分)诗意山水佚名
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中国的山水自然,()着风花雪月,()着离愁别绪,()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
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②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飞来峰塔;临“风卷地白草折,,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塞外草原;踏“北”的雪域戈壁。扑面都是宋唐的遗风余韵;A.泊舟枫
桥,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B.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嵋,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C.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D.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③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水的,水的,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
在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呤,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李白偶尔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使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成为名胜;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得一座平凡楼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楼;崔颢的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黄鹤楼为快;
。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润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乃诗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⑤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8.根据①段的语境,将备选的词语恰当地填在下面的括号中。(3分)缠绕(体验„„9.(1)将第②段语境中空缺的诗句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登“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飞来峰塔;临“塞外草原;踏“北风卷地白草折,(2)写出③段画线句子中蕴含着的古诗句。(4分)A.B.C.D.,,,,。。。。,衡阳雁去无留意”的”的雪域戈壁。蕴含拥裹)着离愁别绪,()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
)着风花雪月,(
10.(1)③段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说“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得一座平凡楼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楼“?(2分)答:
(2)请仿照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和句式再续写一句:(3分)1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好山好水“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这句话的?(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0分)
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漆:墨漆。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而不闻其香.B.故曰与善人居.C.则商也日益.D.与不善人居.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居五日,桓侯体痛(《扁鹊见蔡桓公》).)(2分)
④⑤③①②
13.将文中环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译句:
1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这个成语是(2分)
15.人是需要朋友的。请结合君子“慎处”的观点,简要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选择朋友。(3分)我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小说片段,完成16~19题。(共12分)在海边【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①保尔来到大海边。②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航行的轮船冒出一片片黑烟,像黑云似的散步在大海的上空。一群群海鸥尖叫着在大海上飞翔。③现在,他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事情等着他。怎么办?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④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⑤就这样成为队伍的累赘吗?他想起了基辅无产阶级的领袖叶夫格妮亚·博什。这位久经考验的女地下工作者得了肺结核,丧失了工作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她在简短的留言中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我不能接受生活的施舍。既然自己成了党的病患,我认为继续活下去是不必要的。”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能去责备他呢?⑥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⑦“谁想到你会有今天?”⑧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你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
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节编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6.②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分)
(1
17.④段和⑧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虽然都连用几个问句,但保尔的心理表现却不一样。前一段中他的心理表现是;后一段中他的心理表现是。如果让你朗读这两段话,前一段语气语调上应读得;后一段语气语调上应读得。(6分)18.选文中的保尔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对生命获得了什么样的深刻认识?(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答:
19.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你知道保尔后来又遭遇了哪些磨难?他是怎样面对的?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答:
写作(5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其中的一篇作文。(50分)
生活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延伸。走在这条路上,体会寂寞,是人生的必修课。“人应该学会正确面对寂寞,学会在寂寞中思考,在寂寞中成长。”留心生活,你会发现,生命中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礼物,寂寞也不例外。如果你能张开双臂去迎接它,并用全心去接受它,那么,寂寞会使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别有韵味。
请以“成长中的寂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以“成长需要寂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2010年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书写(共5分)1.书写题答案及评分标准:(1)根据田字格内文字的书写水平给出等级分:一等5分(基本功好,整体规范);二等4分(书写认真,整体规范);三等2分(基本功较差,书写不太认真)。(2)在应得等级分的基础上,田字格内每写错一个字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3)书写内容:①锲而不舍②源泉③倔强④假如生命是树,就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绿阴。
阅读(65分)阅读说明文(共11分)
2.(1)由外到内
敞开式布局
展示体验区、环幕影院(每空0.5分,共2分)
(2)对沙砖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或补充说明了沙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3)摹状貌(1分)3.⑤段:草原独特的生活(民俗)风情⑥段:草原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奇葩)(或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意思相近即可,每空2分,共4分)4.鄂尔多斯歌舞、资源(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旅游业(成吉思汗陵、响沙湾„„)、城市发展等。(能够扣题而答,展示内容突出鄂尔多斯地区特点,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3分)
阅读议论文(共14分)
5.qiâ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愉快。(注音各0.5分,解词地1分,共3分)
jǔ灰心丧气。
6.(1)中心句: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2分)(2)把赞许当成需要会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概括出来即可,不必具体写出,2分)(3)举例论证或摆事实“如果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
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的心理。”(论证方法1分,写对原句2分,共3分)7.不利因素:会缺少即时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对自己的言行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会便得自以为是等,这些均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2分,不必答完整,意思相近即可。)正确态度应是:希望得到有利于成长的赞许,但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失去自我和是非原则,不能完全把别人的赞许当成自己的一种需要。(2分,大意相同即可;鼓励学生发表合理的独特见解。)
阅读散文(共18分)8.依次为:拥裹、缠绕、蕴含(顺序不能便,每空1分,共3分)9.(1)欲把西湖比西子自缘身在最高层塞下秋来风景异胡天八月即飞雪(每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相应之空不得分。每空1分,共4分)(2)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每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相应之空不得分。每空0.5分,共4分)10.(1)因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体现了崇高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写出《岳阳楼记》一文的中心思想亦可,共2分)(2)略(仿写时,能完整引用诗句或准确写出作者与作品名称1分,恰当表达,句式大致相仿2分,共3分)11.“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千百年来,中国的好山好水已经和文人的好诗好文融成一体。或者答:在好山好水中,融入了历代中国文人的情怀,体现了中国千百年的精神文化。(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
阅读文言文(共10分)
12.B(2分)13.译句: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是以”、“处者”等词的正确翻译2分,句子通顺1分,共3分)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分)15.交朋友要谨慎。要交益友,不交损友。(能说明这一意思即可,3分)
阅读小说片段(共12分)
16.景物描写烘托了保尔沉重的心情和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1分)17.前一段中保尔的心理表现是:面对困难时内心的矛盾和思考过程;(2分)后一段中保尔的心理表现是:通过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恢复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分)前一段应读得:舒缓、沉重,表达出人物犹豫、矛盾的心理;(1分)后一段应读得:较快、较强、有激情,表达出人物的自信与坚强。(1分)18.“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1分)19.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分)用顽强的革命意志与病魔做不懈的斗争,坚持读书学习,坚持写作。(1分)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面对困难与挫折的钢铁般遗志、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分)写作(50分)20.略
篇十六: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ThoughtsandCountermeasuresoftheConstructionofChineseGrasslandEcologicalCivilization作者:马林;张扬
作者机构: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出版物刊名:财经理论研究
页码:64-71页
年卷期:2017年第6期
主题词:草原生态文明战略思路建设对策
摘要:认清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形势,明确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路,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既是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战略大局成败的关键之举。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困境,明确草原的战略属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系统提出高度重视草原资源的战略地位、加大草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力度、促进经济和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篇十七: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青春城市宣传文案居住在锡林、读书在锡林、旅游在锡林、创业在锡林!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她,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北方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她,是草原特色旅游胜地,更因传承了草原文明古韵而独具魅力。她,就是令人神往的宜居之地、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多彩的锡林浩特这里是青春如歌的祖国正北方!草原辽阔博大,碧野万顷,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享誉中外。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天籁般的蒙古长调中,马背民族的悠远文化从草原走向世界。她是一代蒙古长调歌王哈扎布的故乡,民间文化“潮尔道”的源头,更是骏马千年驰骋的草原,“中国马都”的核心区。十三敖包满载深情的祝福。站在敖包山顶放眼锡林浩特,从追溯城市起源、演绎城市历史的贝子庙,到展示游牧文化精髓的锡林郭勒文化产业园,气势磅礴的蒙元文明穿透历史,成就了一个草原城市的内涵与魅力。方圆草原,舞随风翩然;银色毡房,歌与酒飘香;搏克、射箭、赛马等体育竞技异彩纷呈,草原人民将多姿多彩的蒙元文化发扬光大。国际游牧文化节、草原那达幕、广场消夏文体系列活动等,像一张张相思芬芳的名片,传递出草原微笑的情怀。这里更是令人神往的休闲胜地。草原深处,“牧人之家”点起熊熊篝火,欢歌美酒共享草原夜色美;锡林河畔,热情周到的服务伴着五彩的哈达献给远方的客人。开放包容的锡林浩特,集草原生态、文化民俗、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尽展斑斓。
这里,草原文明花正艳。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单位与社区嘎查结对共建“三大体系工程”,声色交融、整体推进,草原明珠璀璨生辉。
活力的锡林浩特雄风鼓荡、沃野生波,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腹地崛起,更携以胆识与魄力跨入科学发展新阶段,描绘出一幅又一幅城市发展的壮美画卷——资源富集的锡林浩特在新型工业化的浪潮中,科学统筹、布棋落子——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形成了以“煤电油为基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神华、大唐、国电等露天煤矿正在向亿吨级产能矿区挺进;在国家“北电南送”战略布局中——锡林浩特作为江苏、山东电力能源的重要输送源,正在形成装机容量达千万千瓦的坑口电站群;以创源褐煤低温热解项目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启动,以锗研发生产为主的高新技术、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和围绕能源资源开发配套形成的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她。在美丽与发展共赢的科学思辩中,锡林浩特“两转双赢”战略深入推进,“减畜、增绿,转人、增收”四项措施全面实施,新牧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与生态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牧民合作社组织竞相催生,产业链条从大草原延伸到大市场,畜牧业插上了高翔的神翼!
为构筑好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锡林浩特50%的牧业人口从牧区转移到城市,住进设施配套的牧民新居,享受日益完善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国务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更让广大牧民成为安心城市生活的“牧业人口”,而草原深处,全部可利用草场实现休牧禁牧轮牧。城市周边,一条渐绿
渐浓的U字型防护林带为城市带来清新底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抓并举,一项项环保措施的叠加实施,使一座座开发企业变成可观可瞻的花园单位……。锡林浩特,千里草原尽现绿色生机。
神往在此间聚焦,激情在这里荡漾。凭借盟府中心城市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锡林浩特的交通物流、草原旅游、金融保险、国际商贸等产业发展策马铿锵。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联疆达海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四通八达。公路,以锡林浩特为中心,辐射形成了北通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一级陆路口岸,东连东北三省,西接呼包鄂地区,南达京津唐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铁路,通往边境口岸、渤海湾以及华北地区的几条通道铁路正在加快建设,承接华北和东北地区、沟通中蒙俄的祖国北疆重要的综合铁路交通枢纽即将形成。交通、资源优势带来强劲发展优势,以巴彦宝力格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为代表的一批物流园区迅速发展壮大。口岸、盟府中心城市的聚集优势,使锡林浩特昂首迈向区域性国际商贸的前沿。
和谐的锡林浩特锡林浩特是吉祥祝福的城,锡林浩特是锡林河吟唱的歌。开阔疏朗的规划布局、民族风情浓郁的建筑风格、温馨统一的城市色彩,勾勒出这座宜居城市的迷人风采。举目百业繁荣、配套完善的河东老城,漫步承载城市新动力的河西新区,锡林郭勒文化产业园、锡林湖、生态植物园等崭新地标建筑与山脉河流交相辉映,城市面貌别具风情,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一座草原中的宜居城市正在晨光中升起。美在锡林,爱在草原。市民就业增收、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公共服务等四大民生体系日臻完善。财政可支配收入60%以上用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民生事业。城乡低保标准等五项民生指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教
育布局优化,教学条件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民族教育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盟四分之一的学生在锡林浩特就读,升学率和教育水平进入自治区先进行列。基层医疗卫生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长调抒豪情,雄鹰荡传奇。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卓越历程,舒展出锡林浩特美丽与发展的光华形象。各族儿女正以豪迈激情放飞着绿色的希望。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态草原绿色更浓。今天,策马放歌的锡林浩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倾心吹响科学发展的号角,豪迈构筑更加富裕、文明、和谐、魅力的绿色之都!
篇十八: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草原文化与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定位摘要:在文化根脉及地理意义上,呼和浩特城市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城市形态,是“城市版”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塑造草原城市决策个体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城市建设形态;或者渗入草原城市定位的法理基础从而影响城市建设效果。在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定位要突出发挥草原文化的作用;而草原文化建设要突出发挥草原城市的作用。
关键词:草原文化;城市建设;定位;特色
草原文化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的族群、民众共同创造的文化[1](P。3)。草原都市——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建设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文化交融。正确认识草原文化与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于推动二者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呼和浩特建城史——草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互动演变史
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功能地位、社会结构、人口构成、文化产品、精神风貌,还有市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格类型、价值准则及其人际间的交流等都可归入城市文化的内涵之中。从理论层面看,城市文化是一个价值概念,是城市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而从实践层面看,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精神、特色、市民素质、大众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建筑文化等编织而成的城市图景。城市文化可划分为互动共生、有机联系的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三是深层的精神文化。国家以文化比强弱,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城市文化“唱主角”是21世纪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呼和浩特市要想在城市文化竞争中抢得一定先机,就必须下大力气进
行城市文化建设。“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进行城市文化建设,首先应追寻其“根”——历史根脉,然后再结合现实条件,明确其“魂”——文化定位。
呼和浩特市位于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南麓。约在百万年前,这里形成了半干旱草原。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现今已考古发掘出近百处史前人类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是大窑文化遗址(位于现今新城区保合少乡大窑村),它的面积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场面之宏观是世界罕见的。它对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原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呼和浩特地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战国时代开始。战国晚期,匈奴日渐强盛。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开疆拓土,沿大青山南麓筑长城,在黄河北岸屯兵垦殖,并在这一时期兴建了云中郡的郡治——云中城(故址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呼和浩特也因此以“云中”之称始见于史册。云中城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上的第一个封建城市,是呼和浩特市建城史的开端。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治理天下,将原来赵国的云中郡定为全国的三十六郡之一,仍称云中郡。西汉武帝时期是呼和浩特历史上建城最多的一个时期,至今存有遗址的西汉古城仍有三十余座,这些古城的建筑风格相仿,大部分有内外两城,建有官署、庙宇、民居、作坊、粮仓、街道等。东汉末期之后,该地区行政建制出现空缺。公元2-3世纪,原居住于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的鲜卑族拓跋部西迁到该地区游牧,并建立鲜卑人的第一个都城——盛乐城(位于现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土城子村)。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依附北魏政权的敕勒族在此地长期游牧,呼和浩特地区便有了“敕勒川”之称。隋唐时期,突厥族逐渐强大。公元六世纪中叶,以沙钵略可汗为首的东突厥归顺唐朝,经白道川,驻牧于本地区。唐朝在呼和浩特以西地区的黄河北岸修筑了三座军事城堡——东、中、西“受降城”。其中,东受降城位于今托克托县城关镇西北,俗称“大荒城”。唐朝的受降城独具特色,高大雄伟,没有瓮城和其它守备设施,这缘于当时“兵贵进取、不求退守”的指导思想。五代十国时期,呼和浩特地区被称为“哈罗川”,为契丹族所占据。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辽国,在此设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南郊太平庄乡白塔村附近)、东胜州和云内州。丰州城建筑布局仿照了唐代中原地区城市的“城坊”制度,城内由四大坊区组成,官衙府第、店肆民宅、各色作坊、以及僧道寺观等都排列有序地分布在各坊之内。城市四面设城门,并筑有瓮城。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丰州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从云中城时期到丰州城时期,由于这一地域处于游牧文化板块和农业文化板块过渡交界带,战乱频繁,军事
防御和进攻便成为城市文化的主题,进而造就了整齐划一的城墙和便于集权控制、等级划分的街坊。而先后入主城市或影响城市的不同游牧民族的文化则是城市文化的副主题,其遗存现今仍有保留。例如,位于现今赛罕区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辽塔之一。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再加上“草原丝绸之路”带来的人口流动和贸易通商,丰州封闭的街坊逐渐被开放的街巷取代。元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
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推翻,蒙古贵族退回到北方草原。自此,明朝与对其构成威胁的蒙古政权开始了连绵的战争。明朝嘉靖年间,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万户首领阿拉坦汗(又称“俺答汗”)率部驻牧于阴山南麓丰洲滩(今呼和浩特地区),于是这里也叫“土默川”。阿拉坦汗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后,在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的双重推动下,积极谋求与明朝和平通贡与互市。1571年(明隆庆五年),蒙明双方结束了对立,开设了东起宣府、西迄甘肃的十一处互市场所。在此之前,现今山西、陕西一带的农民就开始陆续迁入土默特地区垦地种植,并建立村舍(蒙古语称做“板升”)。阿拉坦汗也收留并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土默特地区汉族农民人口的迅速增加,出现了大片的定居村落。从公元1572年(明隆庆六年)开始,阿拉坦汗手下的工匠历时四年,在今呼和浩特旧城位置上建起了一座“游牧都市”,蒙古语称之为“库库和屯”(后译作“呼和浩特”),明朝廷赐其名为“归化城”。这一时期,阿拉坦汗重建了蒙藏关系,引藏传佛教(喇嘛教)入蒙,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黄教)在蒙古族中的影响日益扩大。1579年,阿拉坦汗主持建造了“库库和屯”的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弘慈寺(即大召)。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呼和浩特地区兴建了大量的召庙。对此,民间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之说。据《呼和浩特市十五大寺院札记》记载,由札萨克喇嘛掌权的大召、席力图召、小召、朋斯克召、拉布齐召、班革达召和乃莫齐召为“七大召”;由首席喇嘛掌权的东喇嘛洞、西喇嘛洞、乌素图召、美岱召、太平召、慈寿寺、广福寺和巧尔齐召为“八小召”。来自17世纪的游记,都异口同声地称赞这些召庙的华美,称呼和浩特为“召城”。1581年阿拉坦汗去世后,其妃子三娘子继续保持当地安定、团结、发展的形势。
到十六世纪末,土默特地区的汉人约有十万左右,农业、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635年,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帝国的版图。清朝建立后,实施了盟旗制度,固定了牧民对各等级封建主的依附关系。1693年,聚居在归化城的回回商贩和回族官兵在今
旧城北门外修建了清真寺,这里从此形成了回民聚居和活动的中心并沿袭至今。1697年,康熙帝将恪靖公主嫁给敦多布多尔济。随公主来到归化的满族家仆、包衣大约有千人左右,在北郊兴建了公主府,府兴营和小府村等村庄也随之而建。
由于建城、通商、垦荒等原因,山西一带的大批汉族工匠、商人、农民来到塞外,“走西口”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汉人逃难、谋生的途径。尤其是1727年,清朝和俄国缔结了《恰克图条约》,清朝许可内地商人做蒙古贸易。因此,在北亚草原上,沿着队商的路途出现了众多的“买卖城”,归化城内的“买卖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买卖城”是在归化城“佛教都市”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见缝插针形成的。因此,它不是把山西的都市街区原原本本地搬来,而是以叠加的方式形成新的层面。在此建造的茶馆、酒店、车马大店,以及供驼商卸货、住宿和转卖商品的客店等设施都是合院式(三合院为多),不讲究中轴对称。“买卖城”的空间结构和归化城的空间结构有以下几点继承关系:其一,“买卖城”是以蒙古族的召庙寺院为各个核心展开的,商业街都是以召庙寺院为起点,向南、向东、向西延伸。通过考证,发现了这些商业街本是蒙古人转召巡礼的路径。其二,“买卖城”里召庙寺院的门前都有一个三角形的广场,这里是举行蒙古宗教仪式、召开夏季摔跤大会等的节日空间场所。所以,这也是对游牧都市的广场空间的继承。其三,游牧都市时的商业空间不是店铺,多是露天市场。这一点在“买卖城”中也得到了体现。“买卖城”的街道都很狭窄,但拥挤的街道的出头之处却会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大空地。通过考证得知,这些空地本是驼桥、羊桥、牛桥、骡马市、柴火市、皮市、皮硝市等露天市场。这样,“游牧”和“定居”这两种文化形态在呼和浩特的都市空间中都留下了各自的痕迹,构成重层的空间结构。
1735年(雍正十三年)到1739年(乾隆四年),清王朝为镇守边疆,进一步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修建了一座供八旗军驻扎的城池,命名为“绥远城”。当时人们称绥远城为“新城”,而把归化城称为“旧城”。绥远城修建后,满、蒙等族的八旗调拨绥远驻防,其家属也随军居住于此。清代归化城人口稠密,有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店铺、商号和娱乐场所,蒙、满、汉、回、藏等各族人口和平集居,市区不断扩展和繁荣。现今旧城的大南街、大北街和大西街都是当时热闹的商业街。因交通发达和商业繁盛,大盛魁等旅蒙商号在这里设立总号。到清代末期,绥远、归化这两座姊妹城形成了东西犄角相依的格局,1913年两城并为归绥县。1921年,平绥铁路开通,火车站附近形成独立的居民区,与“绥远城”、“归化城”共同形成“品”字形城市形态,这一格局也最终奠定了后来呼和浩特市的发展框架。
1928年(民国十七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新中国成立后,独立的三片地区逐渐连接在一起,于195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并恢复为原有的蒙古语名字——呼和浩特。
纵观呼和浩特市建城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文化根脉及地理意义上,呼和浩特城市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城市形态,是“城市版”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塑造草原城市决策个体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城市建设形态;或者渗入草原城市定位的法理基础从而影响城市建设效果。在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定位要突出发挥草原文化的作用;而草原文化建设要突出发挥草原城市的作用。
二、呼和浩特城市文化的特征
城市文化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动态系统。政治、经济、历史、环境、地理、科技、资源等诸多因素都同时发生作用。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呼和浩特市城市文化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融合性。呼和浩特市2400多年的建城史,实质上是一个多种地域文化类型、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多种民族文化类型、多种时代文化类型碰撞、交融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一部分文化的日渐式微或消失,以及另一部分文化的保留、传承、演进与积淀。近代以来,多民族、多地域人群的聚居共存,血缘、亲缘的广泛交织,多样性文化的积聚融合,以及时代变革对城市文化的冲击与洗礼,使呼和浩特市成为一个文化的大熔炉。今天,呼和浩特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抹去的文化“烙印”和不能忘却的文化“记忆”,并创造条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自我调节、与时俱进,使其从内涵到形式不断增强现代性,成为传统与现代有机统一、各类文化交织演进、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创新的活态文化。此外,各种社会力量也积极吸纳、弘扬草原文化精髓。例如,许多现代企业将草原文化中敬畏、崇尚、爱护自然的生态观、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以及由英雄崇拜升华的向往成功和追求卓越,融入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中,既注重绿色环保,又注重效率与效益。呼和浩特市经济形态上的城市品牌——“中国乳都”,也得益于草原文化与循环经济、环保经济的接轨。
(二)以蒙古族文化为主要特色。蒙古族是呼和浩特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进程中,蒙古族文化以其较强的吸纳性和开放性,大量吸收汉、突厥、畏兀儿、藏、女真等民族的文化以及波斯、阿拉伯等种族的文化。也正因此,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创新最多、影响最大、谱系最完整、文化基因保留最全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虽然游牧生产方式早已终结,但蒙古族文化却正在以呼和浩特市主要文化特色的“身份”弘扬光大、再续传奇。
(三)以“和”文化为主要内涵。呼和浩特市的“和”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昭君文化。昭君文化象征着民族和睦、顾全大局、交流合作、传播文明,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统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区域交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昭君墓被誉为“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昭君文化节的举办,起到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动经贸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作用。党政机关、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和支持媒体在这一平台得以有效整合。一批以昭君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景观、艺术作品、企业品牌应运而生。昭君文化丰富的“和”文化内涵,成为构建和谐首府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二是呼和浩特市市民有着随和、合作、好客、热情的集体性格,以和为贵的价值标准,注重诚信、和气生财的道德风尚,“天人合一”的信仰体系,民族和睦的精神风貌,和衷共济的思想意识;三是蒙古包及其造型元素在呼和浩特市餐饮业、旅游业、工艺品业等行业广泛应用,这缘于蒙古包文化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团圆平等、礼宾好客等文化内蕴及风情体验;四是呼和浩特城市文化是多种地域文化类型、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多种民族文化类型、多种时代文化类型的融合。而且,呼和浩特市的名称本身就有一个“和”字。
(四)高度的集聚性和强大的辐射性。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系统地集聚了高层次的文化机构设施、文化人才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以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的地位,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乳都、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北方地区沿边开放中心城市等“品牌”,发挥其巨大的辐射力。
三、呼和浩特市整体与部分的文化定位
城市文化建设应该在城市文化定位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文化定位是指立足于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差异性原则,对城市整体和局部的文化发展模式、方向及布局进行宏观规划的过程。城市文化定位首先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其次要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现实文化;其三要昭示未来。如果城市文化定位准确,符合其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就能成为绝大多数决策者、管理者、规划设计者以及普通市民的共同价值,进而对其行为、形象、素质产生导向和优化作用。2000年,经过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所召集的专家的多次深入论证,最终形成了市委〔2000〕22号文件,确定了“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民族文化、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的呼和浩特市整体文化定位。但是,呼和浩特市所辖“四区”(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的文化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也是下文所要进行的尝试。
(一)玉泉区文化定位——弘扬召城古都之文化、彰显魅力青城之风采
玉泉区的前身是阿拉坦汗所建的“归化城”。在层峦叠嶂大青山的辉映下,当时的“归化城”显露出一派苍郁的生机,于是,蒙古族居民为其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库库和屯”,意思是“青色的城”,简称“青城”。玉泉区曾是呼和浩特召庙古迹最为集中的地方。但现在完整遗留下来的主要是大召和席力图召。大召是呼和浩特历史上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位于大召南侧门前的“御泉”(后演变为“玉泉”),源于康熙西征噶尔丹时“御马刨泉”的传说,清代文人曾题“九边第一泉”词并刻匾悬挂在大召寺山门之上。除大召外,玉泉区的五塔寺和昭君墓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塔寺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原名慈灯寺。目前大部分殿宇被毁,仅剩背后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因该塔由五座小塔构成,故俗称五塔寺。被誉为“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的昭君墓,始建于西汉时期,是由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2006年,五塔寺遗址复原重建工程和昭君墓三期改扩建工程被市政府列入城市基本建设重点项目。此外,玉泉区还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老街、晋商文化遗存和大量传统民居。
作为文化遗产富集区,玉泉区文化定位应是“弘扬召城古都之文化,彰显魅力青城之风采”。其文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进行整体性文化保护。玉泉区的历史地段、
传统街区是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空间环境,也是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之一。因此,应实行“跳出旧城,发展新区”的城建策略,废除“旧城改造”的错误方针和口号,按照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护传统风貌的完整性、维护传统民俗的延续性的原则,对玉泉区实施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二是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卓越的资源禀赋,改变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建设部门、文物部门、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对旅游景区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设计开发具有草原文化内涵和藏传佛教特色的旅游商品,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三是把建设“生态玉泉”作为城区规划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空气洁净、饮水放心、环境安全、生态恢复四大环保工程,并高标准招商,吸纳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高的企业落户,打造生态工业区。
(二)新城区文化定位——保护传统文化、打造蒙元文化、发展商业文化、建设生态文化
新城区早为清代“绥远城”。区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窑文化遗址、和硕恪靖公主府、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和硕恪靖公主府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公主府,正由国家投资修缮。绥远城墙是负载呼和浩特早期城市架构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但现已残破不全。自治区已初步投资600万元,在保持与原构造规制不变、与原规格尺寸模数不变、与原材料质地品种不变、与原传统工艺做法不变的原则下,对绥远城东、城北两段698米的残墙进行保护性维修。将军衙署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当时绥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将军衙署的产权归属于一些单位而不是国家,从而造成“重利用、轻保护、被商业店铺四面夹击”的后果。2007年5月17日,新成立的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收回了西跨院。目前,博物院正积极与有关单位协商,以尽快将东跨院的产权收回。
新城区近几年注重提炼蒙元文化精髓,然后将其渗透、熔铸、升华、移植、物化、体现到高品位的城市景观中。例如,投资3亿多元重点打造成吉思汗大街,建设蒙元文化特色景观区。景观承建单位组织了包括经济、历史、文化、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交通、生态、灯光等方面的专家团队,进行了多次富有成效的项目考察和专题研讨,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确立了成吉思汗大街明晰而富有激情的发展前景:一条特色鲜明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的蒙元文化国际走廊;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品位品质俱佳的商业旅游度假目的地;一系列普通市民精彩生活的场所。
新城区集中了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部分党政机关、火车站以及中山路商业街,商业网点密集、消费氛围活跃、生活服务设施便利、交通通讯畅通,宜于发展商业文化。
新城区地处呼和浩特市东北部,总土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64万亩,占总面积的60%,林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1999年开始,新城区先后承担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2],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也为沿山人民带来发家致富的希望。随着生态效益的初步显现,区内的大窑文化遗址、丈房片水库、神水梁、老爷庙、红山口岩画等景点也开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一些旅游设施也已建成或正在兴建,生态旅游业在这里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赛罕区文化定位——发挥教育科研优势、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升城区文化品位、营造社区和谐文化
赛罕区地处呼和浩特市东南部,位于城市发展的主方向,是呼和浩特市最年轻的城区,现已逐渐发展成为首府的科教中心区、行政中心区和经济核心区。依托富集的高校、科研单位和高技术机构,赛罕区可按照“专家论证、政府扶持、科学决策、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发展高技术含量和创意创新型文化产业集群。作为“共生效应”的产物,文化产业集群包括各类关联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专业基础提供者(例如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等。这种集合了产业价值链在内的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在激发创意创新、积累知识、共享资源、提高效率、节约资金、减少用地、降低成本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然后,依托产业集群的扩散效应、关联效应、极化效应和外溢效应,形成一个呈网状结构的文化产业园区,其内部实行特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享受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针对居民整体素质和文化品位较高的特点,赛罕区把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切入点来抓。形成了以楼院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家庭文化为框架的社区文化格局。学府社区开设了内蒙图书馆分馆,地北社区的活动中心成为自治区老年人书法协会的活动基地,师大社区的老年蒙古服饰表演队参加了全国比赛,广场、公园到处活跃着社区文化队伍。2005年,赛罕区采取政府组织、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手段,在全区十几个社区内举办了赛罕区首届社区文化节,营造了和谐、欢乐的社区文化氛围[3]。
(四)回民区文化定位——凸显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发展景区旅游和生态旅游
回民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是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的清真大寺,寺内有典型的阿拉伯式穹顶和精湛的雕刻,有圣殿、讲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楼等建筑,有历代石碑和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为凸显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政府着力进行了伊斯兰特色街的打造,并彻底改变了过去景区周边脏、乱、差的环境。现在这里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标志性景观区。
回民区、新城区所辖的部分大青山山区有良好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现已开发建成哈德门国家森林公园(国家2A级旅游景区)、乌素图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苁蓉山庄、太伟高尔夫度假村、奥淳生态园、哈德门高山牧场、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等景点。在此基础上,这两个区可进一步开发采摘园、休闲农场、度假农庄、市民农园等,发展以放牧、喂养、骑马、狩猎、水果采摘、森林考察、避暑疗养、特色餐饮、民俗表演、园艺劳作等为活动项目的生态旅游业。
四、体现草原文化底蕴,彰显草原文化特色
进入“十一五”以后,呼和浩特市以“民族文化大市”战略为指导,按照“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民族文化、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的文化定位,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在城市基本建设方面,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工程有:内蒙古会展中心、博物馆、大剧院、体育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蒙元文化特色景观区、成吉思汗大街、伊斯兰特色街等特色景观区(街)打造工程;用草原文化符号如哈纳墙、云图、盘肠、穹顶等装饰大街两侧建筑物的街区特色美化工程;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市绿化等优化环境工程;观音庙、大召、阿吉纳、五塔寺、大盛魁、乃莫齐召、席力图召、大东街、将军衙署、清真南寺、塞上老街、绥远城遗址、乌素图召、白塔等文化景点(区)的保护和开发工程;昭君博物院、和硕恪靖公主府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中国乳文化博物馆、和林格尔盛乐古遗址博物馆、中国马文化博物馆、中国旅蒙商博物馆、匈奴文化博物馆、和林格尔剪纸博物馆、走西口民俗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院)的建设工程[4];公主府北公园、成吉思汗公园、扎达盖公园、舒雅拉公园、北郊公园、仕奇公园、野生动物园的兴建工程;南湖湿地公园、游乐园、新华公园、蒙古风情园的续建工程;完善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环城河等水体景观建设工程;赛罕
区雕塑公园等公共艺术景观的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这些工程既体现了呼和浩特市现代景观建设对草原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浓郁民族风情的强烈追求,又体现了“开发与保护统一”、“建设性保护与保护性建设并进”的先进理念,使呼和浩特市现代景观的规模与品位提高,草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彰显。
在文化产业方面,呼和浩特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博会展、音像图书等产业为重点门类和主导产业,以广告、文化信息服务、文化艺术培训、文化工艺品生产销售为新兴行业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及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与我国东部发达城市相比较,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认识不足、准备滞后、运作分散、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偏低、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新兴产业比重小、创意创新能力差、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匮乏、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较慢、政策供给和政策配套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欠佳等问题和制约因素。对此,呼和浩特市应以丰厚的草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为主要途径,以科技创新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手段,以政府扶持引导、体制机制创新为基本保证,以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为根本战略举措,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企业和行业;应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出台扶持性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资产管理和经营政策、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人员分流和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人才政策,优化文化体制和政策环境;应大力培养、引进、激活文化人才尤其是文化产业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应确立学术界、教育界与公民应尽的草原文化传承、认知与保护义务,提高整个社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集体认知程度,优化观念环境;应进一步提升文化节庆活动的品位、规模和效益,加强与外界的文化贸易往来与合作,发展文化经纪、代理、仲裁等文化中介组织,实施草原文化“走出去”战略。
在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呼和浩特市正在实行整治性的“减法和加法”保护。“减法”是指整治古迹周边环境,拆除影响、遮挡古建筑景观魅力的低档现代建筑设施,拆除已无保留价值的危旧房,迁出不适宜的使用功能,禁止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无关的工程项目;“加法”是指在古建筑周边控制地带建设格调、品味、特色、体量与古建筑风貌协调一致的博物馆、广场、绿地等公益性工程以及人性化服务设施,恢复老字号,重建传统文化空间,按照“整
旧如旧”和可逆性原则坚持古建筑的日常修缮,在古建筑周边控制地带以外建设中高档住宅区,改善人居环境,解决以往旧城区“矮房子、窄巷子”、基础设施简陋以及市政管网不完善等问题。
在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时代背景下,草原文化是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建设的根脉、灵魂、精髓和品牌,是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雄厚资本,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基础,是可以借助创意创新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物化、渗透到城市方方面面的取之不尽的无形财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和巨大财富。放眼未来,草原文化必将是呼和浩特市综合实力函数中一个逐渐增大的自变量。
[参考文献]
[1]吴团英.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A].胡匡敬.论草原文化(第二辑)[C].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2]内蒙古林业局.新城区:实施生态建设构筑绿色屏障[J].内蒙古林业,2006,(12):17-19.[3]李润安.赛罕区:奋力打造自治区社区建设第一区[J].旗县报道,2007,(1):15-17.[4]杨洁.喜迎自治区60华诞看首府如何大变化[N].内蒙古日报,2006-04-28.
篇十九: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关于内蒙古旅游投融资峰会筹备的方案一、会议名称:
“夏之梦”--—中国企业家旅游投融资峰会
二、会议主题:内蒙草原经济圈企业家投资峰会即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三、会议背景: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和鼓励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文化旅游投资成为了地产开发和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同时旅游文化地产给予了文化产业一个全新的载体和平台。文化旅游地产如井喷般出现,业态同质化和共同的盈利模式却给市场带来了诸多困惑,在文化旅游地产开发过程中,通过和文化嫁接形成差异化策略,是避开同质化竞争的一个方向,如何以文化产业为基础与核心切入点,嫁接区域文脉资源,放大地方特色,把脉时尚文化需求是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地产投资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旅游业同时在区域发展中确立了重要地位,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加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重心。内蒙古的旅游业正经历着由观光游到文化游的战略转型,草原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发展文化旅游不仅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同时又灿烂的地域文化背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是打造高端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的需要,更是重塑和提升游牧文化价值、实现其使命的需要.
四、会议目的:
本次大会旨在通过亚洲房地产俱乐部(附介绍)和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的联合(附介绍)分别从投资回报和文化保护及挖掘的等多种角度来探讨地域文化的价值,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解析文化在旅游地产行业的价值,另一方面结合内蒙古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在地域发展中的角色,从而推动地域文化旅游甚至是行业的发展。亚洲房地产俱乐部的品牌会议之一“亚洲文化旅游地产投资论坛”,主要针对投资领域,而“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的重点会议“中国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则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等为主,通过此次会议达成资源联合,共同为区域发展及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大会目的是深入探讨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问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机会,打造一个交流经验、对接项目的平台.
五、协会介绍:
(1)亚洲房地产俱乐部
是由香港及内地知名地产人士发起,经过十余年发展,成为亚洲商业地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B2B交流平台之一和专业的投融资顾问机构,俱乐部长期以来受到来自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商业运营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致力于打造高端会议平台和商务活动,目前吸纳了千余位来自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商业运营等领域的业界精英加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商业地产热点问题,更是给一些优质的地产项目与地产金融企业搭建融资沟通桥梁,在此平台上投融资双方可以展示基金投资方向及项目投资的信
息,通过有效的互动达成合作意向,实现实质性对接。亚洲文化旅游地产投资论坛作为俱乐部的品牌会议之一,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累计超过百家地产融资企业参与,包括百强地产企业。
(2)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于2007年成立,由内蒙古仕奇集团发起,联合热爱草原文化、立志传承草原文化的海内外有识之士共同捐赠创立,是中国第一家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公墓型专项基金会。基金会的宗旨为梳理、保护、传承、发展。基金会秉承继承发扬草原文化美好愿望,广泛联系海内外关心草原文化发展的从事草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草原文化传播工作的艺术家、文学家和新闻媒介人员以及相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人士,共同筹集草原文化保护发展专项基金,以各种形式资助草原文化公益事业,推动草原文化创新,扶持草原文化新人,促进草原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致力于草原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展示草原文化的地缘和魅力。
“中国草原文化百家论坛”系基金会重点资助推动的草原文化保护发展项目,这次论坛是继2005年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后的延续活动,基金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名称
时间
第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05坛
主题共梳草原文化脉络共享草原文化荣耀共创草原文化辉煌
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06.12。17坛
中华文明史中的草原文化——13世纪以来的历史与现实
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07.12.19坛
草原文化与世界文明
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08.12。10坛
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
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09.7。9坛
草原音乐舞蹈文化研究
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09。9。11城市发展与草原文明坛
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10.9。24坛
蒙古族建筑与艺术研究
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10.12.18坛
忽必烈与十三世纪的世界
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12.1.12坛
忽必烈与十三世纪的世界
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2013.1.18坛
忽必烈的历史功绩及其深远影响
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2013.6。14
世界音乐
论坛
第十二届草原文化百家不详论坛
不详
第十三届草原文化百家2014。1。11探寻草原文化之旅论坛
六、会议时间:2014年7月
七、会议地点:内蒙古赤峰
八、会议主要参加人员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学术研究机构、国内重点媒体、旅游地产投资开发商共计约200人
九、会议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天)
上午
报到
下午
第四届亚洲文化旅游地产投资论坛暨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开幕式及晚宴
开幕式以节目表演形式为主,主要是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表演
晚上
晚宴
第二部分(第二天)
上午
主题演讲
探讨旅游地产文化价值及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下午
主题讨论
通过经验分享和思维碰撞深度挖掘文化价值
晚上
项目推介酒会
为政府等项目方提供项目推介平台,同时为参会者提供沟通交流平台
全天
第三部分(第三天)草原之旅
感受地域文化
十、筹备小组组长:王岩副组长:刘佳奇、王岩(女)组员:牛妍、钱天放、吴再悦、许东明、姚海明、(第一个字的拼音排序)
十一、具体分工
序号姓名
具体职责
完成时间
备注
1
王岩
负责跟进各项工作的进展,协调
各部门工作配合落实
2
刘佳奇负责组织筛选参会客户的人
员名单并落实到会名单同时跟进客户接待会场程序组织
3
王岩
负责会议整体策划与落实,
(女)包含会场布置,会议期间秩序组织、节目组织等
4
牛妍负责所有客户的接待含食宿
等安排
5
钱天放负责会议期间客户接待及工
作人员的车辆安排,文字稿
件打印,礼品定制、安全、
等工作落实
6
吴再悦负责会议所有需要设计的工
作落实及内部节目的安排落
实
7
许东明负责内部节目的安排和落实
配合钱天放完成安全保障工
作
8
姚海明负责客户的筛选与组织,配
合刘佳奇完成对客户的接待安排
推荐访问: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 草原 城市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