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8篇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8篇

时间:2022-11-05 13: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8篇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国内外学者根据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践中存在执行不到位执行不全面执行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现象从突破公共政策执行难的瓶颈出发挖掘政策执行的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8篇,供大家参考。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8篇

篇一: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国内外学者根据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践中存在执行不到位执行不全面执行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现象从突破公共政策执行难的瓶颈出发挖掘政策执行的内在逻辑通过把握公共政策执行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进行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作者:袁鲁宁胡丁慧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5期

  [摘要]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鲜有人对公共政策执行进行专门研究,特别是把公共政策执行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状况,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研究公共政策执行,从公共政策执行理念、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公共政策执行程序来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领;佘共政策执行

  [作者简介]袁鲁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海,200241;胡丁慧,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上海,200241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012-0003

  政策执行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政策学家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制定的作用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1]。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有的已经达成共识,有的还需进一步深化,其主要观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内涵、特点的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即将政策付诸实施的意思。最早将政策执行问题引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美国政策学家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就把政策执行定义为:“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2]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强调了执行的动态过程,但对于这一内涵的具体界定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理解认为,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某项政策、方案的具体贯彻、落实,不包括执行的准备和总结阶段,如保罗-A萨巴蒂尔将政策执行视为这样一个过程:即用法律、上诉法院决定、行政命令,或用议会决定、内阁政令的形式,实施一种基本政策决定的过程;广义的理解认为,公共政策执行是执行者为贯彻、落实政策,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涉及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各要素与环节间的关系。林水波和张世贤认为,政策执行可谓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负责执行的机关与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要素,采取各项行动,扮演管理的角色,进行适当的裁量,建立可行的规则,培养目标共识与激励士气,应用协商化解冲突[3];又如查尔斯’奥·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要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所谓解释是将政策的内容转化为民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所谓组织是指建立政策执行机构,拟定执行的办法,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所谓实施是由执行机关提供例行的服务与设备,支付经费,从而完成议定的政策目标。”[4]

  莫勇波(2007)概括了政策执行的五大特点:一是执行目标的一致性和执行途径的多样性;二是执行内容的特定性和执行范围的有限性;三是执行方向的原则性和执行方式的创造性;四是执行过程的动态性和执行活动的连续性;五是执行影响的广泛性和执行效果的社会性[5]。

  丁煌概括了政策执行的八大特点:一是对象的适用性;二是范围的有限性;三是影响的广泛性,四是过程的动态性;五是决策的多层次性;六是时间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七是空间的协调性与同步性;八是目标的统一性与途径的多样性[6]。

  二、关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研究

  国外学者把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界定为,按照政策规定,有权力实施某项公共政策行为的社会主体,而国内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包括政策执行人员和执行机关或组织两部分;国内外的研究均考虑到了执行主体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利益需求、文化知识、政策水平等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政策执行主体的问题。登哈特(1998:100)认为:“有道德的行政官员是那些以批判和独立方式来考察作决策的标准,他们努力反思社会道德,依照行政官员对组织的承诺、义务和责任来行动,同时也对其他个体和群体承担相应的责任。”[7]

  三、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理念的研究

  在国外,政府管理经历了传统行政理论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行政的三大理论,政策执行的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艾伦·劳顿指出,新公共行政要具有公共服务精神,公共服务精神的内核是按照公共利益来行动的理念,促进公共利益一直被视为政府应当扮演的角色,从而进一步提出公务员应履行的义务[7]。国内学者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中,提出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增进人民群众福利为根本的原则,服务性原则,及时执行原则、公正执行原则、依法执行原则。

  价值问题是公共行政无法回避的问题。自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以来,对于公共行政价值问题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传统公共行政学把行政视为远离政治的纯事务性的技术领域,表现出“效率至上”主义的价值取向。20世纪60年代初,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突出强调了社会公平。上世纪70~80年代,涌起了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即以追求“三E”为目标(Econ-omy,EfficiencyandEffective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体现出明显的管理主义或“新泰罗主义”倾向[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公共管理者应当有道德意识,公务员应当以公众利益为准绳,履行他们的誓言和民事责任。通过公共服务的道德和民事责任,应当体现出社会责任。登哈特(Denhardt,1991:97)指出,美德应重新作为公共服务的伦理基础,把公共政策的道德基础定义为由荣誉、善行和正义所构成。荣誉就是坚持责任、正直和原则的最高标准。它是人格品质、优秀美德和公众信任的基础。登哈特认为,我们需要综合的核心价值观[9]。

  莫勇波指出,在政府行政领域,文化往往涉及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对政府活动的价值观念、信念、传统、感情、理想等方面,它是影响政府组织全体人员的价值观念、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称。并进一步指出当前至少有三种滞后的思想文化制约着政府的执行力水平,即“领导崇拜”文化、“熟人社会”文化、“安于现状”文化[5]。

  四、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程序、执行机制、执行原则的研究

  由于国内外学者把公共政策执行界定为狭义的或广义的动态执行过程,他们也都主要从过程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有的把政策执行分为:执行的准备阶段、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执行的总结阶段三大阶段;有的把政策执行分为:政策的解释、组织和实施三个阶段;有的分为: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实施两个阶段。在实施阶段泛泛而谈政策的宣传、政策实验和全面推广等内容。赵凯农、李兆光把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是政策接受,二是政策解析,三是编制实施计划、分配政策资源,四是具体推进落实,五是政策监控与协调[9]。

  国内外学者,根据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践中存在执行不到位、执行不全面,执行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现象,从突破公共政策执行难的瓶颈出发,挖掘政策执行的内在逻辑,通过把握公共政策执行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进行研究。

  赵凯农、李兆光认为,最重要的执行原则有以下七项:忠实执行、及时执行、落实执行、配套执行、创造性执行、监控反馈畅通、利益平衡[9]。

  五、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诸因素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执行的因素很多,既有执行活动本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环境的因素;既有来自政府本身的因素,也有来自政策影响对象的因素。

  赵凯农、李兆光指出,政策执行中存在四大难点问题:一是政策文件本身有问题;二是政策实施计划有问题;三是政策环境背景发生变化;四是面对一些不确定的情景。他们还指出政策执行中必然遇到阻力:一是来自政策对象的阻力,二是来自政策执行者的阻力[9]。

  霍海燕指出,政策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项政策执行得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政策环境;二是政策执行;三是政策目标群体,即政策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象。政策执行人员是政策执行主体,是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政策能否贯彻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与他们密切相关。[10]

  陈丽珍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政策本身、政策资源、目标团体以及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1]。

  莫勇波指出,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有效执行政策的关键要素,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执行不到位、执行偏差、执行中断,等等,从而最终导致政策目标未能得到有效实现。究其原因,政府执行力的强弱是导致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5]。

  六、公共政策执行的对策研究

  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好的改进对策和合理建议。

  霍海燕指出提升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对策:一是加强中央和地方利益整合;二是提高中央政府对政策的控制能力;三是改革政策执行体制;四是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五是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10]。

  [参考文献]

  [1]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JeffLPressmanandAaronB.Wildavsky,Implementatio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4(3rcledition),pp.xx—xxi.

  [3]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0.

  [4]Charleso.Jones,Anintroductiontomestudyofpublicpolicy(2ndedition).NorthSituate,Mas:Duxburypress,1997,p.139.

  [5]莫勇波.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丁煌公共政策执行的若干基本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2,(2).

  [7][英]艾伦·劳顿.公共服务伦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高伟.公共行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赵凯农,李兆光.公共政策:如何贯彻执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0]霍海燕.当前我国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I]理论探讨,2D04,(4).

  

  

篇二: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

  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

  政策制定过

  紧张

  处理

  反馈

  建制

  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

  1

  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

  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其模型如下: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

  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

  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

  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

  (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

  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

  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

  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调适模型中,有两个方面发生互动,一是政策执行者一方,二

  是受政策实施影响的一方。在这两方中都存在一些可以进行相互调适的部分。政策执行的

  过程就是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适策略的过程。因此,按照麦克拉夫林的说法也可以这样

  说: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而成功的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

  互调适过程。

  (三)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是当代美国政策学家马

  丁·雷恩(

  M.Rein)和佛朗

  2

  西·F·拉比诺维茨(F.F.Rabinovitz)1978年在他们的合著《执行的理论观》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把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和监督阶段。所谓纲领发展是指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所谓资源的分配是指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平均分配给执行者;所谓监督是指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包括监督、审计和评估三种形式。其政策执行循环模型如下:

  拟定纲领分配资源执行原则1.合法原则2.理性原则3.共识原则监督过程

  环境条件1、目标显著性2、程序复杂性3、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

  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即是说明:政策执行是一个拟定执行纲领、分配资源和监督三个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并且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双向循环的复杂动态过程;循环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政策执行的这种循环过程也必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冲击。这些环境条件包括三类因素,即目标的显著性、程序的复杂性、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等等。(四)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

  3

  这是米德(D.S.VanMeter)和霍恩(C.E.VanHorn)于1975年在其论文《政策执行过程:概念性框架》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在构建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过程中提出了影响到政策产生的几个相关因素:(1)政策标准与目标;(2)政策资源;(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行动;(4)执行机构的特性;(5)经济与政治环境;(6)执行人员的意向。其系统模型如下:

  标准与目标

  政策资源

  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

  政

  执行人员

  策

  的意向

  执

  行

  (五)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也叫公共政策执行的变数模型。该模型是美国政策学家萨巴蒂尔(P.Sabatier)和马兹曼尼安(D.Mazmanian)1979年在其论文《公共政策的执行:一个分析框架》中提出来的,他们是较早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变量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们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变数可以分为三类:(1)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2)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3)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包括:现存的能对政策问题加以处理的有效理论和技术及运用时的困难程度;标的集团行为的多样性;标的集团所占人口的比重;标的集团行为需要改变和调适的幅度等等。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包括:明确和一致的政策目标;政策本身存在的合理的因果关系;充足的财政资源;执行机关内部的层次性整合;执行单位的决定规则;执行机构的人员征募;机构外人士的正式参与等等。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大众支持;传媒的持续注意程度与态度;支持集团的态度与资源;权威当局的支

  4

  持;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领导水平等等。其执行模型如下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综合执行模型的一个特点是联系政策执行的不同阶段来考察

  变量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他们把政策执行的阶段划分为执行机关的政策产出、标的团体对政策产出的顺从、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对政策产出知觉到的影响、政策的主要修正等四个阶段。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六)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是麦尔科姆·L·高金(MalcolmL.Goggin)等人1990年在其著作《政策执行理论与实务:迈向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型》中提出来的(关于其内容,前文已有所叙述)。政府间执行沟通模式是一种较新型的政策执行模式,其执行沟通模型是:

  5

  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

  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6

  

  

篇三: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由此可见行动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的股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强调政策行动只要坚强有力行动的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较为顺利的实现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二、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关于政策执行理论界定,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了行动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两大流派:行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查尔斯.奥。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要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所谓的解释就是将政策的内容政策的内容转化为民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所谓的组织就是指建立政策执行机构拟定执行的办法,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所谓实施就是执行机关提供例行的服务与设备,支持经费,从而,完成议定的政策目标。”由此可见,行动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的股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强调政策行动只要坚强有力、行动的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较为顺利的实现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而政策执行的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没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依托,没有一定的组织原则作为保证,任何政策目标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政策构想阶段。因此该理论认为,尽管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策组织问题是其中恒定的关键原因之一。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J.佛瑞斯特提出:“传统的政策执行规范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机构及其人员的审视检定、自省以及前瞻分析的能力和需求。但政策规划者、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预期分为分析能力,即在危机事件或事态发生之前预感并相应采取适当步骤和程序加以有效对付的能力,实际上是对政策执行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主观要看能否理解和领会政策,能否具有执行的积极性,客观上要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拥有足够的执行能力。事实上,两种关于政策执行的理论观点都各有其道理,他们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了政策执行的重要意义。不管是行动学派还是组织理论学派的观点,对于我们把握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念都有启发作用。

  

  

篇四: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组织理论学派

  (一)主讲部分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界定,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了行动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两大流派。尽管他们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政策执行进行了描述,但我们小组更倾向于组织理论学派的观点。

  以下是对组织理论学派的介绍以及本小组赞成该学派理论观点的原因。

  1.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

  (1)

  代表人物:J-佛瑞斯特、艾利森、唐斯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J-佛瑞斯特则提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策规划者应该通过先行的分析,改变以往的顺应行为,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应当加强预期分析能力。

  因为顺应行为强调对政策目标和政策规定的遵从,依法行政,基本不要求政策执行机关及其人员面对实际情况而对政策进行灵活性的发挥,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预见分析、审查检视能力。这在瞬息万变、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至少是低效率的,提高了产生公共政策执行“虚脱”的可能性,降低了可能取得的政策效果。所谓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预期分析能力,是在危机事件或事态发生之前预感并相应采取步骤和程序加以有效对付的能力,它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是否成功。J-佛瑞斯特认为,预期分析能力包括三个成梯次的阶段:能过想像政策执行后在制度、文化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特征;能过预备和管理诸多方案的论证;能过准确和有效地提出自己关于最终方案和替代方案的正式分析。但这种能力不是任意的推断和想象,它是基于组织行为、规范、文化而作出的综合判断,而是建立在组织人员的创造力基础之上的。

  (2)其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

  a.组织是政策执行的主体,执行的行动环节主要由组织来完成,研究执行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运作。故此,C-P-斯诺和特里林曾说道:“只有了解组织是怎么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也才能知道他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b.组织的设置、特点、运作、沟通和内部结构等都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而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与非正式的属性也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目标的能力。

  c.组织的研究可以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反映公共政策的过程和特点,要想通过执行研究更广泛、深入地反映生活,就必须研究执行组织,研究官僚机构。

  总之,组织理论学派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没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依托,没有一定的组织原则作保证,任何政策目标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政策构想阶段。因此,该理论认为,尽管政策执行不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组织问题是其中恒定的关键原因之一。同时,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要看能否理解和领会政策。能否具有执行的积极性,客观上要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拥有足够的执行能力。

  2.就政策执行的组织理论而言,本小组有四种考察视角:

  (1)系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非常关注组织自身建设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追求组织目标的最大化,依据组织的层级体制和职能分工来完成政策执行。

  (2)官僚过程模式:政策执行是官僚组织在行使例行规范和自由裁量权的过程实现的组织职能。

  (3)组织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打破系统模式和官僚模式的僵化和节制,力图通过对组织成员需求的满足来增强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促进政策执行的效果。

  (4)冲突与议价模式:组织内部存在多样的利益需求和各种矛盾冲突,政策执行是否成功取决于不同的冲突主体在冲突中获得益处的可能性。

  3.本小组赞成组织理论学派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将官僚制运作、组织发展和组织冲突列入到政策执行的研究中,可以使我们对政策执行的认识更加全面;

  (2)强调执行者对政策执行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不只是机械的执行和顺从,已有分析、预测、调节、创新的能力,这也更符合事实。

  (3)依托组织完成公共政策执行,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a.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的有机运动,组织通过科学、、高效、合理的配置这些要素,使其在组织的管理调度下为达到政策目标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以高效率地完成政策执行过程。

  b.组织可以给予执行人员发挥智力、才能的空间,有效地将不同能力的人员组织在一起,整合人员集体智慧,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服务。

  c.公共政策执行组织的机构和人员具有预期分析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和危机,大大提高了公共政策的可操作性。

  d.组织原则(是组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原则可以适应不同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机构(根据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分配权力,决定适用集权还是分权)、运作方式(可以是依靠权威、命令的单方面沟通,也可以是建立共识的双向互动,就现代政府的公共政策而言,建立共识,双向互动更能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公共政策,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

  总之,考察政策执行过程首先要考察负责执行的组织。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也才知道他在实际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二)补充部分

  1.行动学派的政策学家包括琼斯、爱德华兹和霍恩等人,他们皆认为政策执行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一种活动或行动的过程。

  2.行动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代表人物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要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霍恩认为:“政策执行指公私人民或团体为了致力于先前政策决定所设立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项行动,这些行动包括,一是讲政策转化成为可以运作的努力;二是为实现政策所确定的目标而做出持续的努力。”由此可见:

  (1)行动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的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2)强调只要政策行动坚强有力、行动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较为顺利地实行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

  (3)强调唯有通过行动,抽象的价值规范才能转化为具体的社会现实。

  

篇五: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大众的支持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水平问题的可处理性目标群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执行过程的各阶段对政策产出所知觉到的影响政策的主要修正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产出的顺眼执行机关的政策产出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联邦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州和地方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州政府州政府决策结果能力州政府执行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反馈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

  执行机构

  目标群体

  政策制定过程

  政策

  理想化政策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

  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

  1

  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其模型如下:

  环境因素相互调适部分

  政策

  政策执行者反馈

  调适策略

  受影响者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调适模型中,有两个方面发生互动,一是政策执行者一方,二是受政策实施影响的一方。在这两方中都存在一些可以进行相互调适的部

  2

  分。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适策略的过程。因此,按照麦克拉夫林的说法也可以这样说: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而成功的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三)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是当代美国政策学家马丁·雷恩(M.Rein)和佛朗西·F·拉比诺维茨(F.F.Rabinovitz)1978年在他们的合著《执行的理论观》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把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和监督阶段。所谓纲领发展是指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所谓资源的分配是指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平均分配给执行者;所谓监督是指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包括监督、审计和评估三种形式。其政策执行循环模型如下:

  拟定纲领执行原则1.合法原则2.理性原则3.共识原则监督过程

  环境条件

  分配资源

  1、目标显著性2、程序复杂性3、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

  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即是说明:政策执行是一个拟定执行纲领、分配资源和监督三个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并且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双向循环的复杂动态过程;循环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政策执行的这种循环过程也必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冲击。这些环境条件包括三类因素,即目标的显著性、程序的复杂性、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等等。

  3

  (四)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这是米德(D.S.VanMeter)和霍恩(C.E.VanHorn)于1975年在其论文《政策执行过程:概念性框架》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在构建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过程中提出了影响到政策产生的几个相关因素:(1)政策标准与目标;(2)政策资源;(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行动;(4)执行机构的特性;(5)经济与政治环境;(6)执行人员的意向。其系统模型如下:

  标准与目标

  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能力政策执行

  政策

  执行机构的特性

  执行人员的意向

  资

  源

  经济与政治环境

  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

  (五)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也叫公共政策执行的变数模型。该模型是美国政策学家萨巴蒂尔(P.Sabatier)和马兹曼尼安(D.Mazmanian)1979年在其论文《公共政策的执行:一个分析框架》中提出来的,他们是较早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变量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们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变数可以分为三类:(1)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2)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3)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包括:现存的能对政策问题加以处理的有效理论和技术及运用时的困难程度;标的集团行为的多样性;标的集团所占人口的比重;标的集团行为需要改变和调适的幅度等等。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包括:明确和一致的政策目标;政策本身存在的合理的因果关系;充足的财政资源;执行机关内部的层次性整合;执行单位的决定规则;执行机构的人员征募;机构外人士的正式参与等等。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

  4

  大众支持;传媒的持续注意程度与态度;支持集团的态度与资源;权威当局的支持;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领导水平等等。其执行模型如下。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综合执行模型的一个特点是联系政策执行的不同阶段来考察变量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他们把政策执行的阶段划分为执行机关的政策产出、标的团体对政策产出的顺从、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对政策产出知觉到的影响、政策的主要修正等四个阶段。

  1.2.3.4.

  问题的可处理性可资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目标群体行为的多样性目标群体的人数目标群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

  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1.政策本身含有充足的因果论1.明确的政策指令2.充分的财政资源3.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4.建构执行机关的决定规则5.征募执行的人员6.安排外界人士参与的机会

  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1.社会经济环境与技术2.媒体对问题注意的持续3.大众的支持4.选民团体的态度与资源5.立法机关的支持6.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水平

  执行过程的各阶段执行机关的政策产出目标群体对政策产出的顺眼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对政策产出所知觉到的影响政策的主要修正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六)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是麦尔科姆·L·高金(MalcolmL.Goggin)等人1990年在其著作《政策执行理论与实务:迈向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型》中提出来的(关于其内容,前文已有所叙述)。政府间执行沟通模式是一种较新型的政策执行模式,其执行沟通模型是:

  5

  自变量联邦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

  中介变量

  因变量

  反馈

  州政府决策结果

  州政府能力

  州政府执行

  州和地方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

  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6

  

  

篇六: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我们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影响的深远性(5)手段的强制性3.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公共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忠实原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2.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

  3.政策执行坚持法治原则,有利于实现政策执行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4.政策执行坚持创新原则,就是要求政策执行主体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5.政策执行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尽可能减少政策执行成本,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一)政策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多种政策执行理论: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的行动;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注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种管理过程;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6.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们建立起若干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六种:1.过程模型2.互适模型3.循环模型4.博弈模型5.系统模型6.综合模型

  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政策认知、制定政策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和组织

  准备等活动环节;二是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包括公共政策宣传、政策实验和全面推广等活动

  环节;三是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监测、再决策等活动环节。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加强政策认知2.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注意制度配套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政策宣传、政策试验和政策全面推广三个层次。

  1.政策宣传2.政策试验3.政策全面推广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1.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2.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1)政策执行监测(2)政策执行再决策

  二、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一)政策执行的资源

  1.财物资源: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配置问题。3.信息资源:充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信息加工、畅通的传播渠道,完全的信息产出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4.权威资源:政策执行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没有权威,意味着就没有权利和资格进行资源分配。5.制度资源: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是对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和对其行为责任依法予以追究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1.公共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执行机关和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贯彻落实政策的措施和方法的总和。

  2.公共政策执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执行的方法。(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5)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第三节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一、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

  1.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

  2.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手段和方法,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行者、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者。

  3.政策执行组织和政策执行人员影响着政策执行:(1)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直接对政策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2)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执行人员是执行组织的主要元素,因而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执行人员的利益、心理、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

  

篇七: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有道德的行政官员是那些以批判和独立方式来考察作决策的标准他们努力反思社会道德依照行政官员对组织的承诺义务和责任来行动同时也对其他个体和群体承担相应的责三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理念的研究在国外政府管理经历了传统行政理论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行政的三大理论政策执行的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作者:袁鲁宁胡丁慧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5期

  [摘要]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鲜有人对公共政策执行进行专门研究,特别是把公共政策执行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状况,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研究公共政策执行,从公共政策执行理念、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公共政策执行程序来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领;佘共政策执行

  [作者简介]袁鲁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海,200241;胡丁慧,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上海,200241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012-0003

  政策执行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政策学家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制定的作用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1]。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有的已经达成共识,有的还需进一步深化,其主要观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内涵、特点的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即将政策付诸实施的意思。最早将政策执行问题引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美国政策学家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就把政策执行定义为:“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2]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强调了执行的动态过程,但对于这一内涵的具体界定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理解认为,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某项政策、方案的具体贯彻、落实,不包括执行的准备和总结阶段,如保罗-A萨巴蒂尔将政策执行视为这样一个过程:即用法律、上诉法院决定、行政命令,或用议会决定、内阁政令的形式,实施一种基本政策决定的过程;广义的理解认为,公共政策执行是执行者为贯彻、落实政策,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涉及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各要素与环节间的关系。林水波和张世贤认为,政策执行可谓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负责执行的机关与人员组合各种必要的要素,采取各项行动,扮演管理的角色,进行适当的裁量,建立可行的规则,培养目标共识与激励士气,应用协商化解冲突[3];又如查尔斯’奥·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要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所谓解释是将政策的内容转化为民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所谓组织是指建立政策执行机构,拟定执行的办法,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所谓实施是由执行机关提供例行的服务与设备,支付经费,从而完成议定的政策目标。”[4]

  莫勇波(2007)概括了政策执行的五大特点:一是执行目标的一致性和执行途径的多样性;二是执行内容的特定性和执行范围的有限性;三是执行方向的原则性和执行方式的创造性;四是执行过程的动态性和执行活动的连续性;五是执行影响的广泛性和执行效果的社会性[5]。

  丁煌概括了政策执行的八大特点:一是对象的适用性;二是范围的有限性;三是影响的广泛性,四是过程的动态性;五是决策的多层次性;六是时间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七是空间的协调性与同步性;八是目标的统一性与途径的多样性[6]。

  二、关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研究

  国外学者把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界定为,按照政策规定,有权力实施某项公共政策行为的社会主体,而国内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包括政策执行人员和执行机关或组织两部分;国内外的研究均考虑到了执行主体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利益需求、文化知识、政策水平等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政策执行主体的问题。登哈特(1998:100)认为:“有道德的行政官员是那些以批判和独立方式来考察作决策的标准,他们努力反思社会道德,依照行政官员对组织的承诺、义务和责任来行动,同时也对其他个体和群体承担相应的责任。”[7]

  三、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理念的研究

  在国外,政府管理经历了传统行政理论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新公共行政的三大理论,政策执行的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艾伦·劳顿指出,新公共行政要具有公共服务精神,公共服务精神的内核是按照公共利益来行动的理念,促进公共利益一直被视为政府应当扮演的角色,从而进一步提出公务员应履行的义务[7]。国内学者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中,提出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增进人民群众福利为根本的原则,服务性原则,及时执行原则、公正执行原则、依法执行原则。

  价值问题是公共行政无法回避的问题。自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以来,对于公共行政价值问题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传统公共行政学把行政视为远离政治的纯事务性的技术领域,表现出“效率至上”主义的价值取向。20世纪60年代初,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突出强调了社会公平。上世纪70~80年代,涌起了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即以追求“三E”为目标(Econ-omy,EfficiencyandEffective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体现出明显的管理主义或“新泰罗主义”倾向[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公共管理者应当有道德意识,公务员应当以公众利益为准绳,履行他们的誓言和民事责任。通过公共服务的道德和民事责任,应当体现出社会责任。登哈特(Denhardt,1991:97)指出,美德应重新作为公共服务的伦理基础,把公共政策的道德基础定义为由荣誉、善行和正义所构成。荣誉就是坚持责任、正直和原则的最高标准。它是人格品质、优秀美德和公众信任的基础。登哈特认为,我们需要综合的核心价值观[9]。

  莫勇波指出,在政府行政领域,文化往往涉及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对政府活动的价值观念、信念、传统、感情、理想等方面,它是影响政府组织全体人员的价值观念、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称。并进一步指出当前至少有三种滞后的思想文化制约着政府的执行力水平,即“领导崇拜”文化、“熟人社会”文化、“安于现状”文化[5]。

  四、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程序、执行机制、执行原则的研究

  由于国内外学者把公共政策执行界定为狭义的或广义的动态执行过程,他们也都主要从过程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有的把政策执行分为:执行的准备阶段、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执行的总结阶段三大阶段;有的把政策执行分为:政策的解释、组织和实施三个阶段;有的分为: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实施两个阶段。在实施阶段泛泛而谈政策的宣传、政策实验和全面推广等内容。赵凯农、李兆光把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是政策接受,二是政策解析,三是编制实施计划、分配政策资源,四是具体推进落实,五是政策监控与协调[9]。

  国内外学者,根据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践中存在执行不到位、执行不全面,执行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现象,从突破公共政策执行难的瓶颈出发,挖掘政策执行的内在逻辑,通过把握公共政策执行系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进行研究。

  赵凯农、李兆光认为,最重要的执行原则有以下七项:忠实执行、及时执行、落实执行、配套执行、创造性执行、监控反馈畅通、利益平衡[9]。

  五、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诸因素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执行的因素很多,既有执行活动本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环境的因素;既有来自政府本身的因素,也有来自政策影响对象的因素。

  赵凯农、李兆光指出,政策执行中存在四大难点问题:一是政策文件本身有问题;二是政策实施计划有问题;三是政策环境背景发生变化;四是面对一些不确定的情景。他们还指出政策执行中必然遇到阻力:一是来自政策对象的阻力,二是来自政策执行者的阻力[9]。

  霍海燕指出,政策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项政策执行得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政策环境;二是政策执行;三是政策目标群体,即政策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象。政策执行人员是政策执行主体,是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政策能否贯彻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与他们密切相关。[10]

  陈丽珍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政策本身、政策资源、目标团体以及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1]。

  莫勇波指出,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有效执行政策的关键要素,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执行不到位、执行偏差、执行中断,等等,从而最终导致政策目标未能得到有效实现。究其原因,政府执行力的强弱是导致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5]。

  六、公共政策执行的对策研究

  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好的改进对策和合理建议。

  霍海燕指出提升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的对策:一是加强中央和地方利益整合;二是提高中央政府对政策的控制能力;三是改革政策执行体制;四是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五是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10]。

  [参考文献]

  [1]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JeffLPressmanandAaronB.Wildavsky,Implementatio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4(3rcledition),pp.xx—xxi.

  [3]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0.

  [4]Charleso.Jones,Anintroductiontomestudyofpublicpolicy(2ndedition).NorthSituate,Mas:Duxburypress,1997,p.139.

  [5]莫勇波.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丁煌公共政策执行的若干基本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2,(2).

  [7][英]艾伦·劳顿.公共服务伦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高伟.公共行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赵凯农,李兆光.公共政策:如何贯彻执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0]霍海燕.当前我国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I]理论探讨,2D04,(4).

  

  

篇八: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

  执行机构

  目标群体

  政策制定过程

  政策

  理想化政策紧张政策环境处理反馈建制

  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

  1

  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其模型如下:

  环境因素相互调适部分

  政策

  政策执行者反馈

  调适策略

  受影响者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调适模型中,有两个方面发生互动,一是政策执行者一方,二是受政策实施影响的一方。在这两方中都存在一些可以进行相互调适的部

  2

  分。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适策略的过程。因此,按照麦克拉夫林的说法也可以这样说: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而成功的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三)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是当代美国政策学家马丁·雷恩(M.Rein)和佛朗西·F·拉比诺维茨(F.F.Rabinovitz)1978年在他们的合著《执行的理论观》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把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和监督阶段。所谓纲领发展是指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所谓资源的分配是指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平均分配给执行者;所谓监督是指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包括监督、审计和评估三种形式。其政策执行循环模型如下:

  拟定纲领执行原则1.合法原则2.理性原则3.共识原则监督过程

  环境条件

  分配资源

  1、目标显著性2、程序复杂性3、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

  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即是说明:政策执行是一个拟定执行纲领、分配资源和监督三个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并且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双向循环的复杂动态过程;循环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政策执行的这种循环过程也必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冲击。这些环境条件包括三类因素,即目标的显著性、程序的复杂性、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等等。

  3

  (四)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这是米德(D.S.VanMeter)和霍恩(C.E.VanHorn)于1975年在其论文《政策执行过程:概念性框架》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在构建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过程中提出了影响到政策产生的几个相关因素:(1)政策标准与目标;(2)政策资源;(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行动;(4)执行机构的特性;(5)经济与政治环境;(6)执行人员的意向。其系统模型如下:

  标准与目标

  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能力政策执行

  政策

  执行机构的特性

  执行人员的意向

  资

  源

  经济与政治环境

  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

  (五)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也叫公共政策执行的变数模型。该模型是美国政策学家萨巴蒂尔(P.Sabatier)和马兹曼尼安(D.Mazmanian)1979年在其论文《公共政策的执行:一个分析框架》中提出来的,他们是较早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变量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们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变数可以分为三类:(1)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2)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3)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包括:现存的能对政策问题加以处理的有效理论和技术及运用时的困难程度;标的集团行为的多样性;标的集团所占人口的比重;标的集团行为需要改变和调适的幅度等等。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包括:明确和一致的政策目标;政策本身存在的合理的因果关系;充足的财政资源;执行机关内部的层次性整合;执行单位的决定规则;执行机构的人员征募;机构外人士的正式参与等等。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

  4

  大众支持;传媒的持续注意程度与态度;支持集团的态度与资源;权威当局的支持;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领导水平等等。其执行模型如下。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综合执行模型的一个特点是联系政策执行的不同阶段来考察变量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他们把政策执行的阶段划分为执行机关的政策产出、标的团体对政策产出的顺从、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对政策产出知觉到的影响、政策的主要修正等四个阶段。

  1.2.3.4.

  问题的可处理性可资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目标群体行为的多样性目标群体的人数目标群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

  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1.政策本身含有充足的因果论1.明确的政策指令2.充分的财政资源3.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4.建构执行机关的决定规则5.征募执行的人员6.安排外界人士参与的机会

  政策本身以外的变数1.社会经济环境与技术2.媒体对问题注意的持续3.大众的支持4.选民团体的态度与资源5.立法机关的支持6.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水平

  执行过程的各阶段执行机关的政策产出目标群体对政策产出的顺眼政策产出的实际影响对政策产出所知觉到的影响政策的主要修正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六)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是麦尔科姆·L·高金(MalcolmL.Goggin)等人1990年在其著作《政策执行理论与实务:迈向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型》中提出来的(关于其内容,前文已有所叙述)。政府间执行沟通模式是一种较新型的政策执行模式,其执行沟通模型是:

  5

  自变量联邦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

  中介变量

  因变量

  反馈

  州政府决策结果

  州政府能力

  州政府执行

  州和地方政府层次的诱因与限制

  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6

  

  

推荐访问:公共政策执行研究中的行动理论观点 公共政策 观点 执行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