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3篇

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3篇

时间:2022-11-05 15: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3篇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3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13篇

篇一: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2.初一年级的老师虽然通过与六年级老师进行座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毕竟所获有限,造成对学生的品行,个性,特长,家庭背景情况的掌握磨合期太长,一般需要一个学期才能基本掌握。从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发生。

  3.中小学德育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常常“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表面看来大家都扎扎实实、热热闹闹,实际上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郭校长提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但在具体内容和操作上,中小学也是各行其是,缺少良好习惯培养的序列规划。这对“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实施策略和整体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校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注意不够,往往是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造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出现许多不适现象,诸如学习困难,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不适应,对学校和老师的不适应,对初中教育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掉队生”再度分化,出现“问题学生”,甚至辍学失学现象以及其他严重违纪现象。

  二.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我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中小学处于相同的学习、生活空间,作息时间也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拥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并由郭校长统一领导。这些为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分别从德育体系、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中小学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1、加强中小学部门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有特点。这就决

  定了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教育阶段应有各自的教育内容。但学校德育

  是一个系统,是由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系统

  论告诉我们: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

  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

  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只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校德

  育工作要对不同阶段的德育进行全面的规划,各阶段的德育既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

  独立的内容,又要考虑到中小学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以便发挥德育

  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改变过去那种“你敲你的锣,我擂我的鼓”的

  现象,加强初中部与小学部之间的沟通,建立中小学一体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2、系

  统设计德育目标,实现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有效衔接。

  德育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素质的规格、标准,是德育的核心部分,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制约着德育各方面的工作。我校初中部和小学部是各具独立性又密切联系的教育整体,可以根据整体性原则对德育目标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一体化的德育目标,大体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纪素质、健康心理素质方面,在实施中需明确中小学各应达到的程度。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以“我是中国人”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小学以培养小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一代小公民为目标,分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中学以培养中学生成为肩负历史使命又有民族意识和为国效劳好思想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分四个阶段实施。这样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爱的情感逐步升华到中学的民族意识、历史使命、祖国前途上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在道德法纪教育方面,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定势,中学则偏重于认知和评价,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培养学生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的能力。在心理教育方面,着重从悦已、焦虑、交往和情感四个方面开展探索,让学生以崭新的自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3、整体设计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是特定社会对双向互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关德性的具体规定性要求。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的直接依据是该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及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政治教育热爱祖国教育。

  热爱祖国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热爱学校教育;思想教育

  热爱老师、热爱父母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

  良好的伙伴关系教育;

  科学启蒙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

  道德、法卫生环保教育;

  制和纪律

  教育

  遵守秩序教育;

  民主与法制启蒙教育。

  科学态度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民主遵纪守法教育。

  小学生活的适应;

  情绪、行为的调控;

  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心理教育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养成;青春期心理卫生、人际交往的教

  注意力、观察力、表达力、想像育。

  力等智能的开发。

  按照重点性、层次性、阶段循环性、整体性的原则,应配置各分段的德育内容重点。如小学六年级重点是:在坚持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及意志品格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与民主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以热爱祖国为动力的学习理想及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的教育。初中一年级重点为: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做好中小衔接,进一步奠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基础。

  三.做好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应注意方式方法

  根据我校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是有章可循的,也是可以操作的。但要转变观念,讲求方法,不能操之过急。

  1、遵循学生发展特点,改进德育方法。

  中小学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小学阶段,教师扶持较多,而初中则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渐进”是事物正常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应根据渐进性原则,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管理。

  初一老师不能让学生一入校就接受全新的管理模式,放手过多,要做好与小学高年级管理方式的衔接。同时,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又在不断增强,教师应转变观念和角色,逐步增加德育工作中的民主性。教师不应再是以道德教育权威者身份出现,而是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儿童发现问题的引导者,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主动帮助儿童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变盲目、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初一学生是既像大人又像小孩,这就要求教育者用很大的机智来对待少年的这些特点,既要尊重他们,又要适当的引导、监督他们。可采用主题讨论法、心理活动法、民主对话法、比较鉴别法等,让学生在班会、家庭、社会上获得、印证道德认知;体验、深化道德情感;培养、巩固道德意志;训练养成道德行为,强调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小学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组织设计队会教育活动,其理性成分要逐步上升,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师应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民主性;应相互走访,相互介绍,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2、改进学校管理,保证中小学德育衔接。

  初中学习的科目、内容、深度、矛盾及评价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大量全新的信息输入与学生原有的心理结构不相符合,这是学生进入初中感到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就可能发展为“问题”学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团、队的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最经常性途径。为此,各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中小学衔接,而且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上也要注意中小学的衔接,作为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放手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来组织教学。在各分段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严格性,要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能有适应中学严峻学业成绩评价的承受能力。中学则要通过课堂教学,注意“接”点。注意中小学知识衔接,精讲多练,防止学生“走神”,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活动方式及作业批改的方式上仍需实行多样化。少年儿童多需要成功的激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成功机遇,充分体现激励性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登上不同的目标,在自己的发展区尽快成长。

  当然我们深知,衔接问题是复杂的,要真正解决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初中和小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德育的系统性、教师工作风格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连续性、班队会活动设计的对应性考虑“衔接”,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定能有效实现小学——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亦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二: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学德育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标准养成

  教育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假设干意见》精神,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开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1、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优化校园文化,逐步凸显校园文化特色。4、深化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5、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6、健全平安制度、精细平安管理构建平安校园。三、主要工作任务〔一〕细化、实化常规工作,提高效能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2、要继续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气氛,要按要求办好,做到方案落实、内容落实、主讲人落实,各项资料齐全。

  3、树立德育典型。在本学期学期中期开展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十佳少年、十佳礼仪之星、十佳学习之星、十佳环保之星评选。从各方面加强德育典型的引领作用。

  〔二〕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凸显德育的深度

  1/3

  1、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珍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班级小报、黑板报创作评比、各类征文评比、校歌、国歌演唱比赛活动。

  2、精心、合理组织各类体育趣味活动。3、加强孝道教育,开展孝敬父母大家谈主题班会,和给妈妈洗脚活动。4、扎实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要求各班都要建立图书角、读书角、人人都有读书笔记,形成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气氛。5、进一步加大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校园。9月份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学习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坚持班班每周评选文明标兵。〔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1、进一步发挥校徽、校歌、校训、校风、学风的引领作用。做到人人明晰校徽所蕴含的独中含义、人人会唱校歌。2、抓好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办好校园宣传栏、校园播送站、校园网站等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让正确的舆论、先进模范人物、健康书籍、现代科学技术走进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崇高的精神品质,不断完善自我。3、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年段、各班教室张贴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办好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在班级环境建设中表达学生会员参与的主体意识。〔如:闪光台、留言版、互助栏、才艺展示区等。〕做到班班有亮点,班班有特色,4、抓好校园标语建设。让墙壁会说话,形成对学生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四〕关爱后进生、和留守学生使他们快乐成长1、后进生和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到有方案,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后进生和留守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周周要谈话,给学生以关爱和亲情。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德育处也将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严格控制学生落伍。2.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健全学生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挥心理教师作用,出好心理健康讲座,结合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转化率,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正常化、科学化轨道。

  2/3

  〔五〕强化平安管理措施,杜绝平安事故发生1、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关于学校平安工作的指示精神,把平安教育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板报、校园播送、班会、宣传栏,通过观看平安教育影片,召开平安教育主题班会,平安讲座举办平安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平安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2、定期搞好平安检查,及时消除平安隐患。〔1〕继续做好平安日报告工作,要求各班都有平安员、天天进行管制性刀具并记录详细。〔2〕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平安管理规定和各种应急预案。〔3〕加强防火、交通平安、用水、用电、防盗等方面平安教育,防止火灾、触电、雷击、溺水、中毒等平安事故的发生。〔4〕发挥保安、门卫的职能作用,把一切的不安定,不平安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①作好门卫来访登记,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校园;②学生出入校园必须有年级主管签字的请假条。③加强对门卫保卫工作的检查指导。〔5〕学生放假时,安排和组织有关人员到校外各路段进行巡查,以维护学生平安、平安离校回家。〔6〕加强大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防止在活动中出平安事故。

  3、切实实行平安管理承包制和责任追究制。值日行政领导、值日教师要加强对校园、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外活动的巡查,及时制止校园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假设当天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或平安事故,违究当天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根据季节特点,宣传普及传染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定期举行卫生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建立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挫折和挑战的能力。

  3/3

  

  

篇三: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白云湖中学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白云湖中学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来源xx课件白云湖中学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七年级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标准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⑶相信科学,拒绝迷信。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自觉意识;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1/8

  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⑵初步具有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加强和稳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教育;⑵保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保护公物教育;⑶平安意识教育;⑷良好的文明礼貌标准教育;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

  2/8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⑸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八年级德育工作重点:稳固七年级德育成果,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稳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一、德育目标㈠思想品德目标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⑶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⑷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参加团组织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标准意识;

  3/8

  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意识;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时机,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养成与稳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⑶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效劳思想的教育;⑸社会开展根本规律的学习与根本国情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教育;

  4/8

  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保护,帮助他人的教育;

  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标准的教育;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⑸为人正直,老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决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九年级德育工作重点:稳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一、德育目标

  5/8

  ㈠思想品德目标⑴了解我国根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常识;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根本路线和方针政策;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⑷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参加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⑴继续培养与稳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标准,“做一个社会的人〞;⑵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⑴进一步养成与稳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⑶根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德育内容㈠思想品德方面

  6/8

  ⑴我国的根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常识的教育;

  ⑵党史和党的根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开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那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的教育;⑵“五爱〞与“五心〞教育;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教育;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⑸谦虚、老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㈣毕业教育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

  7/8

  ⑵“为人民效劳〞的思想教育;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白云湖中学xxxx年9月来源xx课件

  8/8

  

  

篇四: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意见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2013年初中德育工作目标

  一、德育状况: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协力,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变化。学生思想稳定,打架闹事等严重违纪现象只有6起,比同期明显减少,学生普遍已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学习、生活习惯,校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中。很多班级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班级风貌,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正悄然形成。新的学年,学校的班级数保持不变,仍为6个班级。班主任队伍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优化,一批年富力强,更有工作经验和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走到了班主任队伍中来。

  二、指导思想: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意见,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本学期将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载体,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同时要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地缩小落后面。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师德修养,师表风范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之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使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能更上一个台阶,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工作目标: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继续以“好习惯伴我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现根据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如下:初一年级:勤奋自信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2、树立自信心,进行感恩教育和为他人着想教育。初二年级:求实向上1、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2、唤醒学生向初三挑战的意识。初三年级:拼搏冲刺1、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2、始终做好向中考冲刺的精神激励,保持学生兴奋点。四、工作思路:(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使德育工作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1、每月举行1-2次班主任沙龙,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特别加强年轻班主任的自培和他培工作;继续开展撰写教育故事活动。2、落实班级常规工作,如班团队活动课、班级日记评阅、“特长生”培养、“问题学生”转化等。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②规范日记的评阅,充分发挥日记教育的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特长生”、“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加大优力度,使优者更优;对“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跟踪教育,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保证零犯罪率。④加强班级民主管理建设,强化学生组织作用,定期检查班委会议记录。3、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的德育观。通过评比考核制度,构建学校——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

  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4、努力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案例或德育

  论文,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交德育文章一篇。(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支显宗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使学生做到①监

  督②自查③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以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校园之星”、“班级之星”评比为载体,激发学生自我教育。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各项评比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人、学习和生活习惯。

  3、深化每月主题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系列化、主题化。本学期要充分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做到在活动中育人。

  4、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和爱心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正义,勿偷窃、勿抄袭,多为他人着想,努力替他人排忧解难等,提高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奉献爱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观念。

  4、充分发挥团委作用,吸纳优秀学生干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注重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外,准备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专栏,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破解学生心理难题。各班要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开展“班级是我美丽家园”、“班级之星”评比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1、落实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要求年级组每学期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家长会,每学期班主任家访率要求达20%以上,力争全学年家访校访普访率达100%。学校拟定11月份召开一次家长会、12月各班召开一次后进生家长会,和家长共同探讨后进生转化工作。2、加强警校联系。本学期联合上党镇政府、上党派出所、交警大队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各项工作,并拟定9月份组织学生学习“珍爱生命”读本。

  

  

篇五: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二)教育学范畴的德育与伦理学范畴的道德教育的关系联系: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反映伦理学范畴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区别:伦理学范畴的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相对于政治观念、法律观念、宗教观念和艺术观念来划分的,因此它侧重人的行为规范和风尚。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体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德育的性质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四)德育的形式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否则就可能误入迷途。(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等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德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概念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三)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五)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制定德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依据:①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的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唯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一)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三)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懂得一般的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①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②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的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篇六: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

  第九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二、“德育”一词的由来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三、我国德育的内容:四、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一)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三)道德教育层次划分: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1.阶级性和历史性2.共同性和继承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

  六、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德育目标的概念: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的分类: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德育目标内容分层:道德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制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二、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内容构成结构):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在1988《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把全面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4、具有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三)】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

  尊自强的品质。第三节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了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建设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①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②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③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发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④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合作的精神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2、理想教育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等等。是否具有健康、正确的理想是儿童能否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小学理想教育的内容:①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②帮助儿童认识到理想对于人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理想。③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光荣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3、集体主义教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集体主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①教育儿童关心集、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

  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规范言行。③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尊重他人与服从集体的意识。4、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的意义,尊重和热爱劳动。②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③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④安排劳动时间,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和规律。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人道主义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是一种重要公德,主张尊重人、信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与互助。小学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①引导儿童学会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②培养儿童的文明行为,如讲规矩、有礼貌、爱整洁、尊敬师长、举止文雅等。③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诚实、热情、谦虚、朴素、勇敢、果断、沉着、耐心、埋头苦干等。第二章德育过程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一、德育过程的概念概念: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于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三、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的规律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③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二、德育过程的特点:1.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2.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3.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面施加影响的过程4.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3、德育要有针对性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一)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2、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个体的品德发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首先,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其次,在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发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第三章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德育原则一、疏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二、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使学生道德成长。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第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苏联马卡联柯)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要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尊重学生第二、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四、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的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做到: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苏联马卡联柯)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的统一起来。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第二、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三方面要求:第一、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是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第二、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第三、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状态。七、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

  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要求: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第二节德育途径概念: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一、各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各学科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主要有:主题班会报告会劳动节假日活动另外,还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旅游社会服务活动等。三、少先队教育少先队教育是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的。四、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实施德育,学习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学习应起主导作用。五、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六: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第三节德育方法概念: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包含教育者的施教方式和受教者的受教方式。一、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

  分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运用时要注意:1、说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期3、说理要具有趣味性4、教师要以诚待人二、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包含了三方面:1、人格感化2、环境熏陶3、艺术侵染运用时注意几点: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三、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包括三方面:1、典范2、示范3、典型榜样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时代性原则4、德智并重原则四、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1、行为训练2、娱乐或休闲活动3、社会实践4、委托任务运用时要注意: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3、坚持严格要求4、注意检查和坚持五、奖惩法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一)表扬与批评: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二)奖励与处分(奖励一般包含颁发奖状,发送奖品和授以称号注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德育模式概念: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道德模式。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观点:1.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2.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体谅模式)时间和代表人物: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理论假设。(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

  社会学习模式代表人物: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S—R说”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为此,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

  

  

篇七: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万州上海中学初中德育目标

  一、初中德育内容与培养目标国家规定的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结合新阶段、新形势和我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现状,我们把初中德育的内容分列出以下六个方面:

  1.政治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等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包括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2.道德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又包括伦理道德、社会公德、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包括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等教育。其中卫生习惯教育包括日常卫生行为、卫生仪表和环境道德教育。

  3.安全卫生教育: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卫生防病饮食安全、防近控烟、环保生态等教育。

  14.遵纪守法教育:

  1/8

  包括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禁毒禁赌教育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和生理成长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包括智力素质教育(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和非智力素质教育(如情感、性格、气质、意志、兴趣、需要、动机等)。生理成长教育主要是指对初中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变化教育。6.科学世界观教育:包括科学思想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二、初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分解及实施途径

  1.“政治思想教育”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实施途径初一年级:(1)爱祖国教育①尊重国旗、国徽,升国旗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唱国歌声音洪亮,严肃认真,呼号有真情实感。保护国旗、国徽,使其不受损坏。②了解我国经历的历史朝代、重大历史事件、民族英雄、爱国人物、革命英烈、科学家、文学家,初步了解我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及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争史、解放史.(2)道德素质教育①家庭道德教育2有作为家庭一员的觉悟,有强烈的家庭亲情感和责任感,能为父母分忧解愁,互相合作,共同生活,为家庭建设承担应尽的责任。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邻里中树立自己家庭的美好形象。

  实施途径:“我为父母解忧愁”实践活动、“我爱父母”征文活动。

  2/8

  社会公德教育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热爱社会公益事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发扬助人为乐精神,力所能及地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奉献爱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有自觉的环保意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实施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活动、爱心助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②行为习惯教育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对社会公共信息有一定的评判、选择和利用能力,能自觉抵制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网上等不健康内容的入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决远离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录像厅、舞厅等场所。不看黄色、暴力、反动的书籍、录像带、光盘等。能努力顽强地学习,掌握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生活节俭,做到自理、自强,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生活要求。积极3参加校内外各项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珍惜劳动成果,掌握基本劳动技能。自尊自爱,待人友善,并学会与人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正确的审美观、升学观和择业观。实施途径:校五项竞赛检查评比、校园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文明上网教育检查活动

  3/8

  3.“安全卫生教育”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实施途径初一年级: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能郑重地认识到生命与安全的密切关系。了解安全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卫生防病饮食安全等,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生命意识。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掌握交通安全常识,骑车、步行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无违章行为。能注意饮食安全,不吃变质、过期的食品,不吃无证摊贩上的食物。注意用水安全,掌握一定的用水安全知识,不嬉水,能学会游泳,不会游泳的不独自下水,且必须带好游泳救护器材。紧急情况下,会使用110、119、120等报警电话。实施途径:“安全知识学习与测试”活动、安全检查活动、“安全在我身边”主题班会等。初二年级:尊重生命,健康成长。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能安全使用各类电器。有一定的卫生防病意识,掌握预防常见病、传染病的方法,能及时就医。在家务劳动或校内外活动中对轻伤、烫伤、割伤、撞伤、摔伤等现象能作自护处理。对比较严重、不能处理的症状要及4时护送去医院治疗或呼救世主

  4/8

  120。实施途径:安全讲座、安全录像、外伤包扎演习、安全检查活动等。初三年级:保护自己,救护生命。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常识,有强烈的消防防范意识,不玩火、放火,在火灾发生时有一定的自救、救人与扑救能力,会使用灭火器。掌握一定的溺水救护常识,学会口对口式、口对鼻式人工呼吸法。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有一定自护处理能力,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的险情,能机智勇敢地正确处理,力保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实施途径:安全救护录像、消防演习、“寻找我身边的安全隐患”主题班会、安全检查活动等。4.“遵纪守法教育”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实施途径初一年级: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仁爱中学学生规范手册》及有关补充条例。认真参加校五项竞赛,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仁爱学生。认识到违法乱纪的恶劣性,树立起我们国家是个法制国家的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合格公民。

  

篇八: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3、整体设计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确定和安排的教育内容,是特定社会对双向互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的有关德性的具体规定性要求。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的直接依据是该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及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依据中、小学德育衔接的目标和渐进成长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了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基础文明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为基础的有“衔”有“接”的德育内容: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政治教育热爱祖国教育。

  热爱祖国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热爱学校教育;热爱老师、热爱父母教育;思想教育良好的伙伴关系教育;科学启蒙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科学态度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

  道德、法制卫生环保教育;

  和纪律教

  育

  遵守秩序教育;

  民主与法制启蒙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民主遵纪守法教育。

  小学生活的适应;

  情绪、行为的调控;

  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养

  心理教育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养成;成;

  注意力、观察力、表达力、想像青春期心理卫生、人际交往的教育。

  力等智能的开发。

  按照重点性、层次性、阶段循环性、整体性的原则,应配置各分段的德育内容重点。如小学六年级重点是:在坚持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及意志品格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与民主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以热爱祖国为动力的学习理想及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的教育。初中一年级重点为: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华南碧桂园学校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的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做好中小衔接,进一步奠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基础。

  三.做好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应注意方式方法

  根据我校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是有章可循的,也是可以操作的。但要转变观念,讲求方法,不能操之过急。

  1、遵循学生发展特点,改进德育方法。

  中小学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小学阶段,教师扶持较多,而初中则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渐进”是事物正常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应根据渐进性原则,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管理。

  初一老师不能让学生一入校就接受全新的管理模式,放手过多,要做好与小学高年级管理方式的衔接。同时,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又在不断增强,教师应转变观念和角色,逐步增加德育工作中的民主性。教师不应再是以道德教育权威者身份出现,而是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儿童发现问题的引导者,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主动帮助儿童消除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变盲目、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初一学生是既像大人又像小孩,这就要求教育者用很大的机智来对待少年的这些特点,既要尊重他们,又要适当的引导、监督他们。可采用主题讨论法、心理活动法、民主对话法、比较鉴别法等,让学生在班会、家庭、社会上获得、印证道德认知;体验、深化道德情感;培养、巩固道德意志;训练养成道德行为,强调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小学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组织设计队会教育活动,其理性成分要逐步上升,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活动。

  中小学教师应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民主性;应相互走访,相互介绍,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

  2、改进学校管理,保证中小学德育衔接。

  初中学习的科目、内容、深度、矛盾及评价与小学有很大不同,大量全新的信息输入与学生原有的心理结构不相符合,这是学生进入初中感到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就可能发展为“问题”学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团、队的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最经常性途径。为此,各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中小学衔接,而且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上也要注意中小学的衔接,作为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渐放手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以学生为主来组织教学。在各分段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严格性,要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能有适应中学严峻学业成绩评价的承受能力。中学则要通过课堂教学,注意“接”点。注意中小学知识衔接,

  精讲多练,防止学生“走神”,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活动方式及作业批改的方式上仍需实行多样化。少年儿童多需要成功的激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成功机遇,充分体现激励性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登上不同的目标,在自己的发展区尽快成长。

  当然我们深知,衔接问题是复杂的,要真正解决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初中和小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德育的系统性、教师工作风格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连续性、班队会活动设计的对应性考虑“衔接”,大家互相交流合作,定能有效实现小学——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亦能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九: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小学德育目标

  UpdatedbyJackonDecember25,2020at10:00am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

  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新时期爱

  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看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又称共产主义人生观、革命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科学的人生观。革命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人类美好未来、为共产主义奋斗。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应得的劳动报酬,以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纪律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提倡自觉纪律,即建立在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人们自觉遵守的纪律。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重要的内容,懂得一般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审美及情操教育能净化人的灵魂,使青少年在体验祖国壮丽山河、英雄及先辈高尚情操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升华。社会公德是维护正常人

  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首先要求培养学生有关相互尊重的人际意识,懂得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文礼貌的行为举止。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读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的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篇十: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中学德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大纲的核心部份,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途径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都要致力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大纲德育目标是依据绪言提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面向共产主义的未来,从当前中学的实际出发而科学地制定的。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上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初中阶段德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2)德育的基本内容(一)初中阶段的基本内容: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国家观念的教育热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3、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学习目的教育。4、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5、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和勤劳致富的教育。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初步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教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的教育。《中学生守则》的教育: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升学与就业的指导。(二)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经济常识教育。政治常识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3、国际主义教育: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教育。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4、思想教育: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立志成才教育。5、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利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6、劳动教育: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指导。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育。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7、民主、法制与纪律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育。进一步的法制与纪律教育。8、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继续行青春期教育。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除对高中、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后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篇十一: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深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推向新的高度。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德智并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三、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深入贯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宣传,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时效性各地各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构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精心组织,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升华青少年学生精神品格各学校要结合课程学习,培养国家意识,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培养文化认同,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三)持之以恒,加强以校风建设为重点的“教风、学风

  和校风”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应注重与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结合,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方式和内容,以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为重点,使德育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四)全员育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者水平和能力

  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强的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坚持抓好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全面结合,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素质

  

  

篇十二: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初中各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为了将我校初中部班级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逐步实现自主管理,真正达到管理精细化,特制定各级分层管理目标,以供借鉴:

  初一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初一级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初一级学生心理特点:

  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是我们正确、有效施教的依据,研究表明,初一级学生已经凸显以下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二、初一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一)、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善于自治,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同时在班上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发动学生讨论,归纳在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哪些违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

  规范;同时要同学们分析这些行为给学校会带来哪些危害,给班级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通过讨论,同学们把不良行为及其危害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发动学生积极为班集体的建设出谋划策,广泛采纳意见,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制止不良的现象出现。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明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重点对优秀学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让他们引领带动全班学生努力学习,团结奋进,为实现创建优秀班级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注重安全教育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五)、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开展健康、有益的课余生活。

  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服从内容,学习有主次、详略之分,能够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

  (六)、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学会感恩。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和同学之间要和谐相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成长。

  (七)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形成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2、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独立、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中应该做的每件事情,解决好学习中遇到每个问题。

  3、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4、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各种学习材料,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功效,实现学习的目标。5、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实施。(八)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等。

  初一级学生教学管理目标

  学生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而升入中学,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学业上也是一大转轨,这个过渡阶段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变小学中托儿式的教育方式。着重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指导,全面落实中学教育的各种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引导预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授他以“渔"后,方可给适当的“鱼"或让其自己获“鱼”,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安排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切不可抛弃任何一个学生。从一开始要全面发展,发展全面,力争将所有学生的所有机能都打开,完成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

  教导处政教处

  2012.10。20

  初中各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为了将我校初中部班级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逐步实现自主管理,真正达到管理精细化,特制定各级分层管理目标,以供借鉴:

  初二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

  一、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可概括如下: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明显,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二、初二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一)、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三)、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

  科学的学习方法:1、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形成对学习如饥似渴的需要。2、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独立、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中应

  该做的每件事情,解决好学习中遇到每个问题。3、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4、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各种学习材料,充分发挥

  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学习的目标。

  5、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实施。(四)、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五)、培养学生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等。(六)、注重安全教育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七)、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榜样作用;消除中等生发展的瓶颈,促进其超越;帮助学困生转化,以消除两极分化或防止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初二级学生教学管理目标

  学生经过初一一学年的学习,对初中的学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均有所知,故而进入初二阶段,就应加强巩固其获得的结果。教学上要针对课程的结构和量,做一定的加强,要让他们熟练掌握概念,

  准确理解原理,力争做到“堂堂清",“月月清”.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将初一阶段练就的一切学生,牢牢地巩固在发展全面的教学环境中,决不能流失。当然学生到初一阶段自然会出现分化,这是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可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分层次管理,即:尖子生的引领,中等生的超越,后进生的转化,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的这种特殊的环节能过渡平稳,为初三阶段的冲刺复习和升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导处政教处2012、10、20

  初中各年级德育管理目标

  为了将我校初中部班级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逐步实现自主管理,真正达到管理精细化,特制定各级分层管理目标,以供借鉴:

  初三级学生德育管理目标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理想压力不断增大;与异性的交往有所分化;自私叛逆日益强烈;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自我管理两极分化;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根据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初三级学生德育管理的目标:(一)、继续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二)、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同学之间强调友情和关爱,反对粗鲁和暴力;(三)、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四)、培养学生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及耐压抗挫能力等,并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

  良好的学习状态。(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六)、注重安全教育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七)、进行理想教育及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八)、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初三级学生教学管理目标

  学生进入初三阶段各学科内容已接近尾声,学生的学业素养也已逐步形成,因此,有计划、有策略地备考应成为该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教学中特别注意遵循规律,循序深入。在巩固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复习方法,讲究技巧,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弱点,纠正易错知识点,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以积极的态度,巧妙的方法准备中考和冲刺中考。

  教导处政教处2012、10、20

  

  

篇十三: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学德育大纲

  七年级学生一、初一学生的德育目标

  1.政治思想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1)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初步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的思想情感。(2)懂得学习与祖国建设的关系,初步具有为祖国而学习的意识。(3)初步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思想观念。(4)初步具有惜时守信、讲究时效、竞争意识等思想观念。(5)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

  2.道德行为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1)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标准。(2)尊敬师长,与同学友爱相处,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积极为集体做好事。(3)文明有礼,遵守社会公德,初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4)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养成勤劳俭朴品德,逐步做到生活自理。(5)能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兵希中学一日常规》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6)初步形成爱惜时间、自觉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3.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初步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2)初步形成诚实正直、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3)初步能够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言行。(4)初步形成健康的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

  二、初一学生的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

  (1)关心热爱班级、年级、学校集体的教育。(2)关心热爱家乡与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3)热爱祖国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英雄、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4)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家尊严、荣誉--的教育。(5)尊重兄弟民族、民族团结的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1)心中有集体、有他人,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教育。(2)尊重集体意志、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识教育。(3)尊敬师长、友爱邻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4)热爱集体、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5)正确处理与同学、与集体关系的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1)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的教育。(2)初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4.理想教育(1)正确的学习目标教育。(2)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的教育。5.道德教育(1)《中学生守则》教育(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3)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4)初步环境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1)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2)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3)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劳动教育和劳动习惯的教育。7.遵纪守法教育(1)守法的教育。(2)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1)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2)青春期心理卫生、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及真诚友爱的教育。(3)正确的自尊、自爱教育。(4)初步的良好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德育工作四大原则1、坚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

  

  

推荐访问:中学德育目标有哪些 德育 目标 中学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