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11篇

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11篇

时间:2022-11-10 10: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11篇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事物发展的原因——因和外因  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建波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11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11篇

篇一: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事物发展的原因——因和外因

  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建波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子兵法•谋攻篇》※事物的发展是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

  1.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2.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3.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

  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

  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围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

  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

  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

  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

  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

  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

  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

  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颇。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

  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社区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般说来,社区教育须以发达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社区学前教育都较为发达。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社区学前教育设施大致有三种: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和各种终生教育中心等;还有所谓“父母教育”,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会议等。70年代左右,英国就出现了“玩具馆”,到1996年已发展到1000多家。它实际上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玩具馆的设立者充分认识到游戏和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玩具馆酷似图书馆,所不同的是书架上列的是玩具而非书籍。玩具馆给儿童带来了欢乐,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对学校的愉快体验,有助于他们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4.倡导多元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实际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二是国际。就国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即在多民族的各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这是一国以为了解各民族文化而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或跨文化教育。它的目的或中心在于满足少数民族儿童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从国际上讲,是要加强全球观念的培养。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各文化有其独特价值。文化多元主义强调尊重异文化,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以促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今天的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爱滋病及其它疾病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为适应未来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各国普遍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全球教育或国际理解教育。教育家们提倡在婴幼儿教育阶段,就应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教师应尽量保证所使用的教具(玩具、音乐、书籍等)能反映多元文化的要求。此外,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也应尽量使用具有不同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图片等。教师应教育儿童尊重所有的人及其文化,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促使他们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愉快交往。

  №.3:当前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政府向来都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11月,中央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里设立幼教处,这是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中首次设立幼儿教育的专管机构。196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幼儿教育为我国学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明确幼儿园负有教育幼儿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的双重任务。幼儿园招收3--7周岁的幼儿,并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国的幼儿教育开始了它新的生命,从而使幼儿园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到1965年,全国有幼儿园1.92万所,入园幼儿171.3万人。然而,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幼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把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指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幼儿教育事业在积极恢复、整顿和发展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7年转发的《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管理幼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办园的新格局。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认真实施,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使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2001年5月22日,国家又依据于《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根据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儿童身心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和造就21世纪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从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4个领域,提出了2001━2010年的目标和策略措施。新《纲要》的发布与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学前教育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实践,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促进步,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重视学前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学前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师赴外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而幼儿园管理层也非常重视让教师外出学习。中国有句古话,“见多识广”。外出考察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好的途径。同时,加强了对国外学前教育的研究,使得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广为传播,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以及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重视学前教育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已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和社区联系,近年来不少城市的社区学前教育也有所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3.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中国的学前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强调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儿童的交往,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儿童分享、公正等社会性行为。4.注重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将学龄前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3岁和3~6.7岁两个阶段,我国幼教工作者已经意识到3岁前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要,也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建议,托儿所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5.转变儿童学习观,从重视幼儿的知识掌握转变为不仅重视幼儿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幼儿园的积极实践下,到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089.4万人,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年增加了4638所,增长了4%;班级数量增加了28876个,增长了4%;3-6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比2003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学前一年幼儿入

  园率为71.8%,比2003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GDP的发展现状,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

  适应,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国外相比,国学前教育状况却不乐观。

  1.农村幼儿的低入园率导致全国幼儿入园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5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8.04万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96年开始,我国幼儿园数逐年减少,在2001年出现大幅度减少。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从而导致全国入园率水平偏低。2.多主体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但管理比较混乱2001年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幼儿园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1%,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2004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在园幼儿数584.11万人,入园人数已占总数的21%。社会力量办园正在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或撒手不管的状态。3.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上升;但城乡差距大2000年全国幼儿教师114.4万人,而专任教师为94.65万人,占74%。城市幼儿教师数为44.6万人,农村幼儿教师数为69.8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72.99%。2001年一年间,专科毕业以上的教师就达到31.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等师和职业技术学校改制为专科而其幼师学生毕业人数大增的缘故。因此,到2002年,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猛增到93.82%。2003年,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70.91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7.9万人,增长幅度比较大,这说明幼儿教师队伍也在走向专业化。但城乡差距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不到40%,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是非公办教师,学历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比较差,这对于幼儿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是极为不利的。4.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1998年,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也仅为1.36%。在1996--2002年间,幼儿教育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3%左右,这与在园幼儿占全国普通教育总人数的9%的比例相比,经费的比例过小,政府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1.幼儿教育由城市向农村扩展2.幼儿教育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3.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4.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5.转变儿童的学习观6.学前教育的政策会以教育公平为原则,倾向于“弱势群体”7.随着社区建设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幼儿教育会更多地与社区服务结合成一体8.幼儿园课程会趋向多元化

  关于“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宪法》第四十六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教育法》第四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教育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宪法》第九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教育法》第十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法》第十一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法》第十七条注: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注:1.关于“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立法是一个空白。2.2001年6月22日,市颁布了第一个有关学前教育的地方法规《市学前教育条例》。3.2007年11月,国家教育部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了今后5年的立法工作重点。4.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

  №.4:谁来成就我们的梦想?——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建议

  1.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所当然地应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建议阅读教育方面的专著,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理念)

  2.生活永远不会伤害我们,伤害我们的往往是自己的观念;3.要想有地位,先要有作为;4.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命运的宽度。

  愿你:培养信心——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篇二: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浅谈中国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差异

  张瑞芳【摘要】Mainlyduetothedifferenteducationsystem,thediscrepancyofhighereducationexistsinChinaandintheWest.Inthispaper,thecomparisonisfocusedonwhatisthedifferenceandtheanalysisisemphasizedonwhatweshouldutilizefromsuperiorityeducationsysteminAustralian.%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的高等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源于教育体系的不同。本文主要以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为例,比较分析我们应借鉴的部分。【期刊名称】《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9)003【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差异;教学主体【作者】张瑞芳【作者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611

  接受了十多年的中国教育之后,我选择到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继续深造,这次有幸接触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氛围。习惯了中国的教育方式,初到

  澳大利亚时颇不习惯,在努力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在心里不免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过粗略的比较,当时,主要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多地看到中国学生和澳大利亚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回国之后成为一名教师,站在教育的最前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只是,这一次换了一个角度。两种教育最大的差异来源于教育体系的差异。众所周知,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是实用主义,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非单纯地进行理论教育。其严格的教学制度与考试制度,先进的教育方式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尝试进行教育改革,究竟朝着什么方向,又需要从外界借鉴些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对于两者之间在教育体系与教学主体两方面的差异做出浅略的分析。1教育体系差异我国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重修制度、课时划分和学生自主权三个方面。1.1重修自费制澳大利亚实行严格的教学制度与考试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实行学分制,有挂科的必须重修。而重修则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例如在澳大利亚重修一门课需要两千左右澳元,合人民币一万多元。这种金钱上的惩罚举措虽然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许多学生确实是为了这笔高昂的学费而努力学习。第二,考试若是作弊,那会被视为欺骗行为,会有不良记录,这种不良记录会影响今后的就业;另外,一些主课会有不及格率,比如我们当时修的FINANCE(类似国内的财务管理),这门课当年的通过率只有45%。第三,在判卷时,老师也是极为严格,并且上课的教师是不参与评卷的。学生们在这种严格的制度下,会踏踏实实地学习,认真诚实地对待考试,这样不仅能有真才实学,而且能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让其受益一生。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改按学费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但绝大多数高校都对补考的学生“高抬贵手”,考试过程中作弊行为屡禁不止;至于必须重修的学生那是少之又少,即使重修,也很少有学校收费。近几年来一些大学也都开始对重修的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例如福州、南京的某些高校。至于重修收费是否合理,在教育界依然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长此以往这种浑水摸鱼的状况会导致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较浮躁,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学生们会把这种不良态度带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1.2课时细分制澳大利亚的课时安排也有异于国内。对于主修课,每次课通常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讲述(LECTURE),由该科的主导老师讲述,一部分是实践操作(TUTORIAL),由助教辅助学生们做试验,做题,巩固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把一个班分成若干部分,通常一个组15人左右,便于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本次课内容更好地理解与巩固。而国内的课程是由教研组统一制定,每门课的具体授课方式,无论是全理论还是半理论半实践都是由代课老师来实施安排的。通常一个老师不能顾及到整个班的学生,每个班有50人以上,有的课课时紧的话,课后题都没有时间讲,更不用说做一些引申性的练习。1.3学生选老师澳大利亚的教师不是配置式,而是由学生自己来选教师选课程,同一门课同时由多名老师教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现有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选自己喜欢的老师。这样,老师之间就形成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选课学生人数的多少。如果人数达不到开课的最低标准,该科的教师也就面临着被解聘的可能。这样会给教师带来无形的压力,但同时也会促使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在我国,学生在这方面的自主性几乎为零,教师都是由教研组按照课程统一安排配置好。学生只是完全按照课程表去上课。

  2教学主体差异教学体系的不同直接造就了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如下:2.1教师差异在国外,学校与教师之间是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许多操作性课程的教师都来自于实践界,并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因为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选课学生的多少,如果选课学生过少达不到开课标准,对于该教师的聘用也将终止。而在国内,我们实行合同聘任制,大多教师都是有事业编制,基本上是终身聘用。教师基本上是从校园到校园,大多数是在从事着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播。学校内教师的配置,课程的安排基本是以专业为出发点。我们的讲师教授大部分都是站在书本上的,缺少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条件和机会。正如之前所说,澳大利亚的教师实行“聘用制”,授课老师很多是来自相关行业。这种类型的教师在讲课时通常会结合一些实际例子,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容易记忆。笔者在澳大利亚读会计时的审计老师,就是来自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Deloitte&ToucheLLP(德勤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他的课从来都是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他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可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我们的税法老师是一名税务官,他的课都安排在下午7:00-9:00,他结束工作之后来上课,他可以把税法讲的透彻易懂。国内的教师基本上是从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没有实际从事教学知识领域工作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们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应用性,理论知识和实践部分的脱节。早在前几年,国内一些名牌高校,例如北大清华,已经看到这种单一教育的不足,开始着手改变现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经常聘请社会名人,企业名人及文化、政界名人来校开讲座。颇受争议的台湾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李敖,新浪CEO张朝阳,微软CEO鲍尔默,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都曾受邀在清华北大演讲。近几年甚至直接聘请相关行业的

  优秀人士担任客座讲师或者研究生导师。这只是在教育改革路上迈出的一小步,这些名人讲课只能给学生带来一些外界的新鲜事物,因为没有连续性,这些专家讲课并没有形成体系,只能是一些讲座而非授课。2.2学生差异我们常说国外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独立思考能力强,这与国外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在国外,常常是学生们自己先去预习新知识,上课的时候学生先讲,然后老师再做总结与点评,补充与纠正。学生准备得认真与否都会评分计入平时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当然个个都积极准备,查询资料,归纳总结;另外还有很多课堂讲述或演讲,给定命题,学生们会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论据充分,讲述完毕后要回答教师或别的同学提出的针对性问题。有单独的和小组的方式,小组式的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单独进行的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长此以往,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会得到培养与提高。学生们很愿意去展示自己,对于上台演讲做报告之类的,都可以表现的自信大方。在我国,我们的教师是“勤劳的园丁”,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也正是这种勤劳直接造成学生的惰性。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把归纳整理好的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已习惯被动的接收。因此我们的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缺乏创造力。并且学生们不愿意表现,每当老师问问题时,都会低头避免与老师目光直接接触,即使会也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3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模式和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区别产生的源头,是教育体系的不同。而教育体系的不同也造成了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观念的不同。澳大利亚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为目标。而我国目前基本还是遵循之前的“应试”教育,我们的学生也还是处于高呼“60分万岁”的时代,以过科为目标,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

  经验。时下我们高呼的教育改革,就是从本源上进行的改革,即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把放在理论上的注意力转移一部分到实践上来,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育。总之,要注重平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届时,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的蒸蒸日上,培养出适合时代潮流的人才。参考文献:[1]杨立.浅析中西方大学教育的差异[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2]徐杰华.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差异[J].管理观察,2010(23).[3]赵居礼.澳大利亚教育体系概述[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篇三: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刘瑞阁中国与外国学前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中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比较

  班级:11级4班专业:商务英语姓名:刘瑞阁

  中国与外国学前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以下针对学前教育的比较是体现在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两者之间进行的比较.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中国:19世纪60年代,新式学堂建立;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实施;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颁布,标志着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西方:16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产生;19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单轨制,双轨制。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二、各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

  1、中国: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教育管理委员会2、法国:国民教育部——大学区—-省国民教育处3、美国:教育部—-州教育委员会(负决策职能)--学区州教育厅(负执行职能)4、日本:文部省——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市町村教育委员会

  三、教育行政体制1、中央集权制优点:能充分发挥中央办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统

  一规划全国教育事业,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改革;能集中全国力量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能规定统一的教育标准,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能增强行政效率。弊端:地方没有自主权,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容易脱离当地实际;不鼓励自由实验,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2、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优点:能充分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能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适应本地区的需要;能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实验,开展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弊端:难于作全国统一规划;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均衡;行政效率不高。有关这两种教育行政体制各有利弊,至于实行哪一个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需要来确定,不能盲目.四、各国学前教育目的

  1、美国:使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等几个方面都获得成长,并使这几个方面相互促进,以提高儿童的整体发展水平。

  2、俄罗斯:帮助家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保护并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开发其智力并纠正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缺陷,使他们作好进入小学的准备,顺利过渡到学校教育阶段。

  3、英国:丰富儿童读、写、算的知识,增强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性,促进儿童的个体和社会性的发展.法国通过对美感的启蒙,对身体的意识,对灵巧动作的掌握和对集

  体生活的学习,发展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和个性,同时还注意发现儿童在感觉、运动或智力方面的障碍并及早诊治。

  4、日本:保育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印度使每个儿童在认知、语言、身体、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5、澳大利亚:为儿童的将来作准备,使儿童在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完整的发展。

  6、中国: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由上可以总结各国学前教育目的的共性:各国都把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以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1、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2、重视幼儿智力的发展;3、重视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4、重视幼儿入小学的准备工作。

  五、各国学前教育内容1、美国: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2、俄罗斯:身体、

  认知、情感、社会性、艺术、劳动。3、英国:生理的、认知的、操作的、音乐的、自然的、社会的、游戏的。4、法国:体育、科技入门、语言交流、手工、美术、唱歌。5、德国:语言、音乐、美术、劳作、游戏。6、日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言语、表现.7、印度:巴尔瓦迪斯、日托中心:以讲民间故事和教唱歌曲为主。实验幼儿学校:言语、认知发展、身体发展。8、中国: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各国在学前教育内容方面的区别:⑴制定学前教育大纲的方式不同:国家通过立法程序颁布统一的教育大纲,确定教育内容。国家不颁布统一的教育大纲和标准,主要由各地方或学前教育机构自己决定教育内容。⑵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学习教育”思想和“自由教育"思想。

  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国教育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各国学前教育,我们增强了对外国学前教育的认识,加深了对本国学前教育的理解,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国际化,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本文旨在比较中外各国学前教育的异同,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学前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外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篇四: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在收费标准方面我国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照幼儿的年龄来进行的不同的年龄收费标准不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借鉴英国统一收费的经验同时不退还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可把这部分的资金作为提高教师工资或增加教学设施方面在师资要求方面英国的幼教界要求教师持证上岗对其学历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很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学校常年提供资金鼓励教师到大学的短期幼教培训班学习或参加各种幼教会议也会请幼教专家到学校给教师和家长作讲座或参观其它小学托儿所

  中国与英国学前教育比较中国和英国有着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本文旨在比较中、英两国学前教育的异同,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学前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英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英两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1.结构设置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其中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为父母提供方便和对儿童进行保教,以保为主,保教结合;幼儿园招收3-7周岁的儿童,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学前班招收的是没有条件进入幼儿园的5-6岁儿童(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保育学校、保育班、学前游戏小组和日托中心。其中保育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招收2-5岁儿童;保育班附设在小学里,招收3—5岁儿童。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保健和教养。学前游戏小组招收2—5岁儿童,主要是通过游戏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托儿所分为日间托儿所和寄宿托儿所,招收2-5岁儿童,主要以保育为主。另外,英国设有幼儿学校,招收5-7岁儿童,属义务教育,相当于我国小学的一、二年级。2.班级规模中国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特别是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其规模相对于其它国家仍然很大,有的幼儿园的班容量达到了40人以上,师生比达到了1:20以上。中国的幼儿园编班形式多是按年龄划分。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学前教育机构都能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师幼率会增大,但最大不超过1:8。英国的编班形式有按年龄划分的(儿童人数少时),也有按人数划分的(儿童人数多时)。3.课程内容中国教育部1996年6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行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并根据此文件于2001年7月2日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国的幼儿园主要实行全日制。英国的幼儿教育内容可划分为如下领域:交往、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创造性发展、身体的发展、了解和理解世界。英国的幼儿园主要实行半日制。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幼儿的年龄来划分的,不同的年龄班收费标准不同,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需退还家长,有的学校假期内也提供服务。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是按天核算的,收费按月进行,每月的第一天交纳全月的费用,儿童缺席时的费用不退还,儿童每天提前来园、推迟离园需另外交费,而且参加兴趣班也要额外的交费。从1998年9月起,所有4岁幼儿都可以享受每周5天,每天2.5小时的免费早期教育。

  二、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1.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年龄统划为3-5岁。从内容上看,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强调让幼儿过早地识字和书写,要求幼儿能够独立阅读一系列熟悉的单词和句子,并且能用钢笔写出可识别的字母等(过早的识字到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利弊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英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的个性与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因此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与孩子的活动紧密相连。

  2.教育方式自由宽松,对家庭、社区的重视度高英国的学前教育方式非常宽松,大多数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除了一些音乐活动

  外,基本上没有集体性的教学活动。这时,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者。英国政府将幼儿工作者这一概念社会化:首先,把母亲关心介入幼儿教育作为一项政策性要求。其次,注重“照顾人员”的介入,如校外支援者、创造者、辅导人员等。再次,重视家长工作,认为家长是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协调关系,使家庭和社区成员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者”。

  3.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已在英国的托儿所里得以广泛应用。每所托儿所的每个班级里都有一台计算机,孩子们可以使用计算机玩许多游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于图、文、声并茂,使孩子学起来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明显,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4.注意减轻幼儿学习负担和压力英国的托儿所给人感觉一般是自由而没有组织性,但这恰好是英国学前教育的特色,英国学前教育在注重培养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减少压力。幼儿一般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是5-7岁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没有。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中国连幼儿园也有适当的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相对多一点,尽管国家明文规定要减负)。三、启示与借鉴从中、英两国的学前教育制度比较不难看出,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两国在学前教育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借鉴英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对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1.在班级编制方面与我国的学前教育相比,英国的班级规模、师幼比例都比较小,我国应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注意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幼比率,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英国的编班形式也值得我国学习。我国可以适当地实行混龄编班形式,这样有利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2.在课程内容方面从两国的课程内容比较上看,英国的学前教育更重视儿童的数学教育。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科学”领域的7个条目中,有1个条目涉及到“数学”,如何把幼儿的数学教育有机地渗透到科学教育中,值得我们深思。3.在收费标准方面我国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照幼儿的年龄来进行的,不同的年龄收费标准不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借鉴英国统一收费的经验,同时不退还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可把这部分的资金作为提高教师工资或增加教学设施方面)。4.在师资要求方面英国的幼教界要求教师持证上岗,对其学历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很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学校常年提供资金鼓励教师到大学的短期幼教培训班学习或参加各种幼教会议,也会请幼教专家到学校给教师和家长作讲座或参观其它小学、托儿所;而我国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求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学历必须在本科以上。因此,很多教师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而分散了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教的质量。5.在与家庭、社区的联合教育方面英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亲密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到幼教中来,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并鼓励幼儿园把大门打开,走到社区中,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事实上中国由于过多地考虑学生安全问题,很少有幼儿园让孩子走出幼儿园参加活动。

篇五: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2。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3.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1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颇。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

  2

  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3.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社区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般说来,社区教育须以发达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社区学前教育都较为发达.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社区学前教育设施大致有三种: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有为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服务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文化中心和各种终生教育中心等;还有所谓“父母教育”,如母亲班、双亲班和家长小组会议等。70年代左右,英国就出现了“玩具馆",到1996年已发展到1000多家。它实际上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玩具馆的设立者充分认识到游戏和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玩具馆酷似图书馆,所不同的是书架上陈列的是玩具而非书籍。玩具馆给儿童带来了欢乐,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对学校的愉快体验,有助于他们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4.倡导多元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实际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内,二是国际。就国内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即在多民族的各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这是一国以内为了解各民族文化而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或跨文化教育。它的目的或中心在于满足少数民族儿童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从国际上讲,是要加强全球观念的培养.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各文化有其独特价值。文化多元主义强调尊重异文化,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

  3

  促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今天的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爱滋病及其它疾病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为适应未来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各国普遍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全球教育或国际理解教育。教育家们提倡在婴幼儿教育阶段,就应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教师应尽量保证所使用的教具(玩具、音乐、书籍等)能反映多元文化的要求。此外,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也应尽量使用具有不同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图片等。教师应教育儿童尊重所有的人及其文化,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促使他们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愉快交往.

  №。3:当前国内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政府向来都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11月,中央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里设立幼教处,这是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中首次设立幼儿教育的专管机构.196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幼儿教育为我国学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明确幼儿园负有教育幼儿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的双重任务。幼儿园招收3-—7周岁的幼儿,并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国的幼儿教育开始了它新的生命,从而使幼儿园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到1965年,全国有幼儿园1.92万所,入园幼儿171。3万人。然而,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幼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把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指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幼儿教育事业在积极恢复、整顿和发展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7年转发的《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管理幼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办园的新格局。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定政策,采取措施,认真实施,基本实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使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2001年5月22日,国家又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根据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儿童身心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和造就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

  4

  建设人才为目标,从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4个领域,提出了2001━2010年的目标和策略措施。新《纲要》的发布与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学前教育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实践,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促进步,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重视学前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学前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师赴外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而幼儿园管理层也非常重视让教师外出学习。中国有句古话,“见多识广”。外出考察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好的途径。同时,加强了对国外学前教育的研究,使得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广为传播,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以及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重视学前教育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已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和社区联系,近年来不少城市的社区学前教育也有所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3.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中国的学前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强调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儿童的交往,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儿童分享、公正等社会性行为.4.注重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将学龄前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3岁和3~6.7岁两个阶段,我国幼教工作者已经意识到3岁前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要,也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建议,托儿所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5.转变儿童学习观,从重视幼儿的知识掌握转变为不仅重视幼儿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幼儿园的积极实践下,到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089.4万人,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年增加了4638所,增长了4%;班级数量增加了28876个,增长了4%;3-6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比2003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学前一年幼

  5

  儿入园率为71。8%,比2003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GDP的发展现状,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

  适应,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国外相比,国内学前教育状况却不乐观。

  1。农村幼儿的低入园率导致全国幼儿入园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95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8.04万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96年开始,我国幼儿园数逐年减少,在2001年出现大幅度减少.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从而导致全国入园率水平偏低.2。多主体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但管理比较混乱2001年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幼儿园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1%,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2004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在园幼儿数584.11万人,入园人数已占总数的21%.社会力量办园正在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或撒手不管的状态。3.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上升;但城乡差距大2000年全国幼儿教师114.4万人,而专任教师为94.65万人,占74%.城市幼儿教师数为44.6万人,农村幼儿教师数为69.8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72.99%.2001年一年间,专科毕业以上的教师就达到31.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等师范和职业技术学校改制为专科而其幼师学生毕业人数大增的缘故。因此,到2002年,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猛增到93.82%。2003年,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70.91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7.9万人,增长幅度比较大,这说明幼儿教师队伍也在走向专业化。但城乡差距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不到40%,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是非公办教师,学历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比较差,这对于幼儿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是极为不利的。4.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1998年,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也仅为1.36%。在1996—-2002年间,幼儿教育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3%左右,这与在园幼儿占全国普通教育总人数的9%的比例相比,经费的比例过小,政府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1。幼儿教育由城市向农村扩展2。幼儿教育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6

  3.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4.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5.转变儿童的学习观6。学前教育的政策会以教育公平为原则,倾向于“弱势群体”7。随着社区建设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幼儿教育会更多地与社区服务结合成一体8。幼儿园课程会趋向多元化

  关于“教育”和“教育公平"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宪法》第四十六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教育法》第四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教育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宪法》第九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教育法》第十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法》第十一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法》第十七条注: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7

  注:1.关于“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立法是一个空白。2。2001年6月22日,北京市颁布了第一个有关学前教育的地方法规《北京市学前教

  育条例》。3.2007年11月,国家教育部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了今后5年的立法工作重点.4.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

  №。4:谁来成就我们的梦想?——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建议

  1.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所当然地应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建议阅读教育方面的专著,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理念)

  2.生活永远不会伤害我们,伤害我们的往往是自己的观念;3。要想有地位,先要有作为;4.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命运的宽度。

  愿你:培养信心-—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8

篇六: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第1篇:关于中外学前教育的立法比较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学前教育国家。但是由于传统的价值观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原因的限制,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远远落后,这将不利于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接受先进教育的迫切需要。国外部分先进国家的学前教育有其优异之处,所以,有必要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在以下几方面作一些比较,以达到吸取经验和教训的目的,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一、关于学前教育目的差异1.中国中国的学前教育目的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为打造一代新人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可见,中国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新生代力量。2.韩国韩国幼儿园主要招收三到五岁的幼儿,学前教育虽不是义务教育,但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为升入小学做

  1

  好准备,为将来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修养的新一代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3.瑞典瑞典的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儿童在以自发的活动为主的过程中,帮助学龄前儿童在社会性和个性方面都均衡发展。瑞典强调让儿童在体力、认知、社会性、个性、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使儿童将来能够发挥他自己的作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二、关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比较1.中国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三种:托儿所、幼儿园及学前班。托儿所是年龄在0~3岁的儿童集体保教机构;幼儿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3~5岁的儿童,一般都为三年制;学前班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较为普遍,招收对象一般为5~6岁儿童,学制一般为一年。2.美国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主要包括日托中心、保育学校和幼儿园三种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另外还有蒙台梭利学校、幼儿艺术等种类繁多的其他机构。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最有特色的是在一些

  2

  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地区设有临时性日托中心,为父母提供了便利。3.其他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机构,各国在有类同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在英国,主要有幼儿学校、幼儿班、日托中心及游戏小组等;在澳大利亚,包括儿童保育中心和家庭日托等;在瑞典,包括玩具图书馆和儿童护理中心等早教机构。三、关于学前教育立法的比较1.中国我国目前针对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仍然较少,仍然不全面,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意见》等,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幼教规章有两项,包括1996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1995年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制度》。我国目前制定的全国性专门的幼教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管理等做出了全面的规范。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呈现零散和不系统的特点,这十分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2.日本

  3

  日本第一部关于学前教育的法规是《幼儿园令》,这部法律是日本为学前教育单独制定的法律,它的出台标志着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地位的提升。2006年12月22日,日本的新《教育基本法》正式公布实施,首次把幼儿教育纳入其中。日本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还有关于幼儿园的《学校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纲领》等,关于保育所的有《儿童福利法》和《保育所保育指针》等规章制度。

  3.美国

  美国的历任政府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早在1970年和1981年,美国白宫就强调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国家最迫切的需要之一,美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儿童保育法》(1979)、《儿童早期教育法》(1990)、《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1994)、《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1995)、《教育研究国家重点》(1997)等。

  四、关于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

  1.中国

  我国对于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责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中进行了明确规定,虽然我国很重视对老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素质等,但是我国对于幼儿老师的资格审查并不是非常的严格。在我国,幼儿老师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幼儿老师的经济待遇也非常低,同时,我

  4

  国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弱,与先进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法国

  法国非常重视对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定位和培训工作,法国的公立幼儿老师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对于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选拔也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老师的学历资格为大学三年以上,大学三年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公开的竞争性公务员考试,政府择优录用。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考核和监督也非常严格,考核结果直接与工资、调动及晋升等挂钩。

  3.德国

  德国的学前教育老师都属于雇员性质的,其中女性所占比重较大,在德国,幼儿园老师的培养有专门教育专科学校,一般学制为五年,取得相关的学历,在毕业时参加各个州有关部门和学校组织的考试,通过后即可从事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中国与部分国家在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立法及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着差别,我国应该在本国的文化系统下探索既能适应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又能汲取世界学前教育精华的学前教育模式,认真地研究各国的做法,发展自身,不断改进完善,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为整个教育系统的良好运行打好基础。

  5

  第2篇:中外学前教育质量的比较探讨

  一、国外学前教育的投资现状

  (一)韩国

  就韩国而言,幼教经费投资占GDP的0.13%,其中69.1%投进公立学前机构,用于支付学前教职工工资和保证机构正常运作,采取明显的重点倾斜政策,对国立园重点投资,规定公立园采取排富原则而招生,重点面向贫困和特殊儿童,通过国家行为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帮助,减免学费和适当的资助政策。儿童家长有宽泛的入学选择权,激励公私托幼机构的公平竞争。通过资金投入,扩大社会福利及公益组织的影响,通过广泛的调查以掌握适龄学前儿童的家庭状况,使得国家的关怀能够帮助到那些处境不利的儿童。通过社会福利加入到学前教育之中,使得学前儿童可以以更自由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优质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能够以最适宜、最广泛、最有效的形式进行,真正使得儿童无障碍的得到适宜的教育。通过国家的投入使得学前老师的薪资得到保障,以吸引优质的师资加入到学前教育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篇七: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

  1.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2.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3.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

  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

  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

  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

  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

  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颇。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

  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篇八: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中国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比较研究

  摘要: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颇具特色,采取的双元体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对中国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比较,并探究澳大利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一、中国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发展了上千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来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6年,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逐渐走向正常轨道。最近这些年,国家在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恢复发展和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在二战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应运而生,经历了从建立到调整改革以至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TAFE模式的独具特色的澳洲职业教育,TAFE(TechnologicalAndFurtherEducation)学院是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简称。从80年代开始,TAFE学院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提供者,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平稳发展阶段。目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之一,为经济迅速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成为世界其他国家争先效仿学习的对象。

  二、中国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差异及启示

  (一)体系的法制化程度不同1978年,《职业培训法修正案》的建立,奠定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法律地位,使得其得以健康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宪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是澳大利亚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职业教育经费方面的法律有:《拨款(学校资助)法》、《拨款(技术与继续教育资助)法》、《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法》等。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即使是大学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只有取得技术继续教育(TAFE)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

  作。法律和法规的健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虽然已颁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方面的法规,但因宣传不力,执法不严,并未形成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因此,我国要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成功经验,加强职业教育的法规建设,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不同1994年,澳大利亚整个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核心机构——国家培训署成立,由国家培训署建立全国统一的TAFE标准,组织教育培训质量保证体系AQTF(AustralianQualityTrainingFramework)认证。澳大利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低一级与高一级证书之间建有衔接关系,采取的学分制可以使各模块之间进行相互转换。在取得某级证书后,再学习几个模块,即可取得高一级证书。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监控机制还没有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监督检查不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过程中缺乏监督机制,导致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我国应建立由行业组织参与与管理的,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和证书授予为一体的职业资格体系。学校应在行业的支持和指导下,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的管理,根据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对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的质量监控和管理。

  (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制结构不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采取双元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其中一元是学生在职业学校中的学习理论知识,职业学校的课程中有五分之三是围绕着职业岗位进行的专业教育进行。另一元则是在企业公司培训,即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企业优势,按企业的要求,培养高技术人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特别重视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实训环节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由于资金缺乏,职业学校自身的实训条件非常有限,学生所学的仍然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严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这与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不相一致,使得职教与普教之间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我国要加大重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制的进度,学习澳大利亚的双元培训模式,提高职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不是只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才,而是有很强动手能力的人才。

  (四)师资队伍来源不同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力量,在办学模式上有着

  显著特色。TAFE学院的教师全部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要求至少有3~5年相关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通过教师的招聘标准来实现。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1~2年的时间学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每个教师每年利用公假进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学院还规定教师定期去企业进行技术实践,确保学院教师的教学不脱离企业实际。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工程技术的双师型教师。我们应该借鉴TAFE的经验,改善我国职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聘用有多年企业工作背景的教职工,将企业内的前沿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其尽快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企业的员工兼职职业学校教师可以将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带入学校,对学生适应社会大有帮助。兼职教师可以一般白天在工作岗位上,晚上再到学校授课。行业的专家也可接受职校的邀请,定期进行专题技术讲座。

  (五)与企业合作程度不同澳大利亚重视与企业界的协作,校企双方开展合作教育,企业可以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经费,保障融资渠道的畅通,减轻政府的负担。企业为职业教育机构提供物质条件的帮助,包括实验实习设备、实习场所。这是我们现有的职业学校无法比拟的,特别实习场所的提供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工作现场实习将理论切实地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我国职教与企业脱节,职教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所致。职业教育的成本要远远地高于普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第一线所应用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无论教学设备如何先进,与工业企业的最新机器、最新生产线相比,总有距离;无论学校的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如何高,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只有通过产教结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篇九: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中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比较

  班级:11级4班专业:商务英语姓名:刘瑞阁

  中国与外国学前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以下针对学前教育的比较是体现在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两者之间进行的比较。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中国:19世纪60年代,新式学堂建立;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实施;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颁布,标志着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西方:16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产生;19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单轨制,双轨制。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二、各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

  1、中国: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教育管理委员会2、法国:国民教育部--大学区——省国民教育处3、美国:教育部——州教育委员会(负决策职能)——学区州教育厅(负执行职能)4、日本:文部省——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市町村教育委员会

  三、教育行政体制1、中央集权制优点:能充分发挥中央办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统

  一规划全国教育事业,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改革;能集中全国力量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能规定统一的教育标准,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能增强行政效率.弊端:地方没有自主权,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容易脱离当地实际;不鼓励自由实验,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2、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优点:能充分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能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适应本地区的需要;能结合本地情况进行实验,开展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弊端:难于作全国统一规划;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均衡;行政效率不高。有关这两种教育行政体制各有利弊,至于实行哪一个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需要来确定,不能盲目.四、各国学前教育目的

  1、美国:使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等几个方面都获得成长,并使这几个方面相互促进,以提高儿童的整体发展水平.

  2、俄罗斯:帮助家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保护并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开发其智力并纠正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缺陷,使他们作好进入小学的准备,顺利过渡到学校教育阶段.

  3、英国:丰富儿童读、写、算的知识,增强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性,促进儿童的个体和社会性的发展。法国通过对美感的启蒙,对身体的意识,对灵巧动作的掌握和对集

  体生活的学习,发展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和个性,同时还注意发现儿童在感觉、运动或智力方面的障碍并及早诊治。

  4、日本:保育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印度使每个儿童在认知、语言、身体、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5、澳大利亚:为儿童的将来作准备,使儿童在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完整的发展.

  6、中国: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由上可以总结各国学前教育目的的共性:各国都把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以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1、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2、重视幼儿智力的发展;3、重视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4、重视幼儿入小学的准备工作。

  五、各国学前教育内容1、美国: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2、俄罗斯:身体、

  认知、情感、社会性、艺术、劳动。3、英国:生理的、认知的、操作的、音乐的、自然的、社会的、游戏的.4、法国:体育、科技入门、语言交流、手工、美术、唱歌。5、德国:语言、音乐、美术、劳作、游戏。6、日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言语、表现。7、印度:巴尔瓦迪斯、日托中心:以讲民间故事和教唱歌曲为主。实验幼儿学校:言语、认知发展、身体发展.8、中国: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各国在学前教育内容方面的区别:⑴制定学前教育大纲的方式不同:国家通过立法程序颁布统一的教育大纲,确定教育内容。国家不颁布统一的教育大纲和标准,主要由各地方或学前教育机构自己决定教育内容。⑵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学习教育”思想和“自由教育”思想。

  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国教育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各国学前教育,我们增强了对外国学前教育的认识,加深了对本国学前教育的理解,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国际化,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本文旨在比较中外各国学前教育的异同,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学前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外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篇十: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中国与澳洲幼儿教育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刻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经观看,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一筹。中国的幼儿园偏新偏高级,一样幼儿园差不多上为建园专门设计的建筑。相比之下,澳洲的幼儿园则多屈居在一般民居内,一样都只是在民居平房原先的格局上做进一步的修改,装上相应的儿童爱护措施,把民居的后院布置为室外游乐场所,确实是一个幼儿园了。只有少数私校的附带幼儿园才有专门为建园而设计修建的建筑。第二、师生比例差异大。在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幼教师生比例是1:4,也确实是每四个小孩就要有一个老师负责看管。爱米粒在中国上的那个小二班估量有二三十人,老师不超过三个。比例大致为1:10。因此,如此的比例是依照国情制定的,中国人口多,幼教的地位和收入或许还做不到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人手短缺,师生比例自然不可能提高。园内活动内容有专门大的区别,其中在体育运动和游戏活动上的区别尤为突出。在体育运动方面,中国幼儿园运动场地的设施不差,但是却没被充分利用。不知是我没看到依旧了解不够,除了每天早上一入园的集体体操,平常小孩们看起来专门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就说那个早操吧,一开始我还觉得蛮有味的,因为小孩能从中学到一些儿歌和音乐。但是时刻长了发觉每天差不多上同样的动作和歌曲,小孩们不免厌烦,懒洋洋地随便抬抬腿伸伸脚,动作全然不到位,难以起到锤炼躯体的目的。事实上,那个年龄的小小孩本来确实是爱跑爱跳的,就算不让他们集体做操,他们确信也会一刻不停。与其让他们过早地做一成不变的早操,为何不用那个时刻让小孩们在户外自由悠闲地跑跑跳跳玩玩滑梯骑骑单车呢?国外的幼儿园也许设施不够先进,但是只要没下雨,不管春夏秋冬小孩们都会被承诺出去室外玩耍,老师们也专门强调室外运动与呼吸新奇空气的重要性。还记得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在别处玩永久是自己喜爱的!第三、游戏活动方式不同。一样来说,一切有可能让小小孩把自己衣服弄脏的游戏,如玩沙子,玩水,画油画等,往往差不多上小孩们最喜爱的活动。在国外,每个幼儿园必备一个室外沙池,里面装着卫生的细沙,还配有专门多能盛沙的锅碗瓢盆铲子杯子,供小孩们尽情地玩耍;夏天小孩们能享受到玩水玩冰块的欢乐;在室内,则一定有一个艺术角,供喜爱画画的小画家们自由发挥。在澳洲,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米粒的鞋子袜子和头发里,一定装了专门多的沙粒。她的鞋子假如不在门外抖一抖是不敢拿进家里的。倒出来的沙子往往能在门前堆个小山堆。衣服上和手上有时候有没洗洁净的颜料,一看就明白今天又当了一回小画家。但是在中国,同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却是干洁净净,鞋子和衣裤都一丝不苟,看起来从未在身上穿过一样,令我着实费解。后来一问才明白,那个幼儿园竟没有沙池,而且这种情形是普遍现象。因此,不是非要把小孩弄得脏兮兮一团糟才是成功的教育,然而,因为怕摔了小孩而不让他们自由地奔驰,因为怕沙子进眼睛而连沙池都干脆不设,如此过度爱护,过度限制,因噎废食,小孩们的天性是否就会因此被慢慢消灭呢?第四、对小孩个体差异的尊重程度不一样。在中国,园里面的活动大都以老师指定的团体活

  动为主,就我能看到的几段时刻来说,差不多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地活动。例如,每天一早入园第一件事,确实是集体早操。从小小班到大班的小朋友全部都排列整齐地站在自己的位子上跟着老师做一模一样的动作。这在澳洲是从没有见过的。再说玩滑梯这件简单的事:爱米粒平常在外自由玩滑梯的时候,一会从楼梯上,一会从管子爬,一会又会从滑梯上倒着往上走,滑下来的时候更是花样多多,什么坐着滑,躺着滑,还有头朝下趴着滑,玩得专门自由快乐。但是国内的幼儿园,难道连玩滑梯的时刻差不多上有组织的:小朋友们必须排成队,一个接一个从楼梯走上去,再从简单的直滑梯上滑下来,显得简单呆板,没有任何创新。我想,小小孩天生差不多上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制造力的,玩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假如都要规定他们如何做,而且必须人人一样,那么今后还期待他们能做出什么创新呢?据了解,一天里其他的活动也大多如此,差不多上在固定的时刻里老师拿出指定的玩具或设备,让所有的小孩玩一样的东西。在澳洲,只有两个时刻段会显现所有小孩做相同情况的情形。一个是进餐时刻,另外一个确实是每天的“集体时刻”里,老师在地上铺一个毯子,所有小朋友自由择位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故事或是唱儿歌。就算如此,假如有的小孩确实专门不想参加,也能被承诺在一个角落进行自己感爱好的活动。其他时刻段里,小孩们都能自由选择那天那刻自己正好感爱好的活动来参加:画画、手工、看书、积木、在厨房角玩过家家或者是到院子里自由活动。院子里有着各种有味的东西:植物角、多组合滑梯、大大的沙池、平稳木、三轮车等。如此的一种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小孩的主见和个性。

篇十一: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P>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

  1.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2.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3.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

  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

  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

  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

  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

  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颇。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

  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推荐访问:中国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区别 澳大利亚 学前教育 中国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