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4篇

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4篇

时间:2022-11-10 14:4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4篇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培育同时进行,应该是高等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4篇,供大家参考。

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4篇

篇一: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培育同时进行,应该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实施的基本要求。我院的2017年《学院工作报告》也提出“构建由思政?n、人文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程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全面推进大思政工作体系内涵建设和品牌铸造,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内容。”

  本文试从《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专业课程中如何开展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大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目标

  1.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时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与工程项目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工程项目方案比选、工程项目的不确定分析与风险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工程项目后评价,以及价值工程、工程经济在工程中的应用等。

  1.2《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通常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三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实现:

  (1)知识目标。掌握建设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经济分析基本方法及其经济评价指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对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后续课程工程造价控制、建设项目评估和房地产投资分析等经济分析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后从事与工程经济相关的工作(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评价报告、投资咨询)奠定职业和能力基础。

  1/4

  (3)素质目标。提供课程教学过程,同时让同学们树立经济成本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可持续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全面意识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完成“立德树人”与培养正确“三观”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

  (1)思政理论教育。目前高职思政理论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其教学任务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塑造和价值行为引导的思想观念系统,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日常思政教育。日常思政教育是高职思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是思政理论课的拓展与延伸。一般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班级或学生社团为单位,通过日常管理、社团活动和各种素质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其他实践锻炼中达到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提出的素质和价值期望。

  3《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的实践

  《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是一门政策性和思想性较强的课程,它饱含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经济思想、经济建设政策,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充满着丰富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与人生哲学,比如:

  (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三思而后行,市场、技术、经济的可行性;

  (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对立与统一无处不在;(3)调查预测与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

  现金流量的方向的确定――先有付出、再有回报,先有CO、再有CI;

  2/4

  (4)现金流量表中的“年份”含义――不唯书,“年份”实为“年末”;

  (5)资金的时间价值――时间就是金钱!当金钱遇到时间呢?

  (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买的没有卖的精,调整计息周期变化大;

  (7)不确定性分析的原因――风险来自变化;

  (8)不确定性分析的步骤――以不变应万变,以确定性分析为基础;

  (9)问题树分析――原因表明方向,后果决定态度;(10)期望值法与决策树分析――馅饼的后面有陷阱,期望值后有风险;

  (11)项目后评估的作用――失败怎样成了成功之母。

  《建设工程经济》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与工程经济理论与方法同时展开、除实现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素养培育无疑也非常有利。

  4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反思

  (1)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思政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与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专业课教师大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传授专业知识的“本职工作”上,以便能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同时思政教育本身就教师需要具有过硬的思政理论与思政教育实践。不少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深厚,但他们的思政水平以及解决思政问题的能力不一定就高,又如何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起来?所以要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

  (2)加强专业课教师师德建设与修养培育。学校应该着重加强教师德育建设,教师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又怎么培养出有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融合是一个方面,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动,与教师在课堂上宣讲的思想政治知识一样,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教育,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甚至形象气质、教学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政素养与道德品质。

  3/4

  (3)第二课堂与社团活动要与专业课程对接,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课外教学活动。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参加课外活动比较积极,要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还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与社团活动,将专业课程学习延伸到各种各样的日常思政教育实践中去。同时专业课教师要改变上课才进教室,下课就远离学生的状况。如《建设工程经济》专业课程就可以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方案的设计中的项目策划、可行性分析与《建设工程经济》课程中的方案创新方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财务评价、调查与预测等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专业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缩小与学生的距离,用专业知识让学生全面、理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点,她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专业课教师有必要积极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尽可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4

篇二: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培育同时进行,应该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实施的基本要求。我院的2017年《学院工作报告》也提出“构建由思政?n、人文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程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全面推进大思政工作体系内涵建设和品牌铸造,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内容。”

  本文试从《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专业课程中如何开展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大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目标1.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时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与工程项目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工程项目方案比选、工程项目的不确定分析与风险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工程项目后评价,以及价值工程、工程经济在工程中的应用等。1.2《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通常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三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实现:

  (1)知识目标。掌握建设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经济分析基本方法及其经济评价指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对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后续课程工程造价控制、建设项目评估和房地产投资分析等经济分析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学生将来毕业后从事与工程经济相关的工作(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评价报告、投资咨询)奠定职业和能力基础。

  (3)素质目标。提供课程教学过程,同时让同学们树立经济成本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可持续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全面意识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教学任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完成“立德树人”与培养正确“三观”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1)思政理论教育。目前高职思政理论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其教学任务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品质

  塑造和价值行为引导的思想观念系统,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日常思政教育。日常思政教育是高职思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转化为思想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是思政理论课的拓展与延伸。一般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班级或学生社团为单位,通过日常管理、社团活动和各种素质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以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其他实践锻炼中达到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提出的素质和价值期望。

  3《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的实践《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是一门政策性和思想性较强的课程,它饱含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经济思想、经济建设政策,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充满着丰富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与人生哲学,比如:(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三思而后行,市场、技术、经济的可行性;(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对立与统一无处不在;(3)调查预测与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现金流量的方向的确定――先有付出、再有回报,先有CO、再有CI;(4)现金流量表中的“年份”含义――不唯书,“年份”

  实为“年末”;(5)资金的时间价值――时间就是金钱!当金钱遇到时间

  呢?(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买的没有卖的精,调整计息

  周期变化大;(7)不确定性分析的原因――风险来自变化;(8)不确定性分析的步骤――以不变应万变,以确定性分

  析为基础;(9)问题树分析――原因表明方向,后果决定态度;(10)期望值法与决策树分析――馅饼的后面有陷阱,期望

  值后有风险;(11)项目后评估的作用――失败怎样成了成功之母。《建设工程经济》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思想道德价值观

  念与工程经济理论与方法同时展开、除实现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素养培育无疑也非常有利。

  4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反思(1)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思政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与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专业课教师大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传授专业知识的“本职工作”上,以便能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同时思政教育本

  身就教师需要具有过硬的思政理论与思政教育实践。不少专业课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深厚,但他们的思政水平以及解决思政问题的能力不一定就高,又如何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起来?所以要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

  (2)加强专业课教师师德建设与修养培育。学校应该着重加强教师德育建设,教师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又怎么培养出有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融合是一个方面,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动,与教师在课堂上宣讲的思想政治知识一样,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教育,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甚至形象气质、教学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政素养与道德品质。

  (3)第二课堂与社团活动要与专业课程对接,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课外教学活动。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参加课外活动比较积极,要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还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与社团活动,将专业课程学习延伸到各种各样的日常思政教育实践中去。同时专业课教师要改变上课才进教室,下课就远离学生的状况。如《建设工程经济》专业课程就可以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方案的设计中的项目策划、可行性分析与《建设工程经济》课程中的方案创新方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财务评价、调查与预测等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专业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缩小

篇三: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每日经典阅读:友谊天长地久不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里,人人都会有朋友。如果没有朋友情,

  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如死水一滩;友情无处不在,它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友情,是雨季中的一把小伞,它撑起了一个晴朗的天空;友情,是风雪之夜的一杯淡茶,它能将寒意驱走,带来温暖;友情,是迷途中的一盏灯,它在你迷失时给你方向……人生漫漫,若能拥有一段地久天长的相知相伴的友情,生命亦无憾。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一年又一年的风风雨雨,几许微笑,几丝忧伤,随着时间小河的流淌,许多人和事都付之东流去。但有一种人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ta的交往,如陈年酒香,沁人心肺。你与ta的友情是世上最珍贵的情感。这种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

  小时候,友情是简单的一个玩伴,是一份哭哭笑笑的天真无邪。儿时的友情是真切的我和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吵架,互相赌气撅起的嘴,片刻之后又携手言欢。那时的友情是那一块小小的糖,甜甜的味道,永远留在了儿时的记忆里,无论何时回味起,都是美滋滋的。

  长大后,友情是一樽透明的酒杯,举杯邀明月时,对影成三人。失败或落寞时的酒话连篇,ta不会觉得你烦。友情,是伤心不必躲在一个角落悄悄地哭泣,ta默默地陪你,告诉你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爬起来。于是,成长里有我们友情地久天长的足迹。烦恼时,友情如醇绵的酒;痛苦时,友情如清香的茶;快乐时,友情如轻快的歌;孤

  寂时,友情如对饮的月……友情是一汪温泉,是共同烦恼和喜悦的点点滴滴,最后汇聚成一

  条友情的河,在生命里潺潺不息。友情是一缕轻柔的风,是懊恼时送来的缕缕畅意,是烦闷时真诚互吐的心曲,是节日时互赠的声声祝语……那时的友情,是一卷明朗的画,无论何时想起都清爽亮丽;是生命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一个人的天空是狭小的、单调的。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也是灿烂的。友情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更多的洞悉外面的世界。友情是一股互助的动力,是互相欣赏的知己。是成功时的互相致意,是失败时永恒的鼓舞,是一曲豪迈的歌,何时唱起都激昂如昔。友情,又像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是成熟后的淡淡的香醇与苦涩,是愚人节一个善意的玩笑,是生日时的那一句:生日快乐!

  你是天上的云,我就是吹动你的风,我们彼此依赖,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友情,有时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是桌子前的两两对坐,无言亦是懂得。友情是一处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接待疲惫的你靠岸。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结下了友谊之情。友情犹如夏日的雨露,冬日的太阳,心田靠它滋润,冰雪靠它融化,万物赖以生长。无论身处何地,忘不了的是友情,让我们共同度着浓情岁月。友情,让我们共同携手一生,地久天长。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机械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①诚信: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②友善: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助、合作;③爱岗:热爱自己的专业;④敬业: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①结合课程要求,平时考勤、作业等,要求学生从诚信做起,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不弄虚作假等。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之间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友善合作精神;③通过学生动手自己加工产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自己的专业;完工后整理工具,清除垃圾等,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达到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

  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程之间产生“两张皮”现象、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根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针对这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强调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每日“三省吾课”: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篇四: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浅谈课程思政与工科专业教学相融合

  摘要:工科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人文关怀少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与工科专业教学的高质量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科专业;教学融合

  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开始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1]《纲要》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对于工科课程来讲,工科教学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在人文关怀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才更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课程思政与工科专业教学相融合进行探讨。

  一课程分析

  工科专业课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具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小班授课,教师可以和学生深入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提高教学效果。另一个是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大大增加学生的接收程度和理解程度,使得教学更具有厚度和温度,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2-4]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工科类专业主要是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型人才,所以专业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5-7]传统的高校课程教学,

  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思政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工科专业课教师更应该重视思政,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要充满感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教师要积极提高教学水平,让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提炼出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教学自然而有效。

  课程思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新的课程观,而应视为一种全新的思想工作理念。课程思政绝不是任课教师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思政教育,而是教师在授课中全方位灵活、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如果用做菜来比喻教学的过程,那么思政教育就是调料,味道在而不显形。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工科大学生来说,不要只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思政元素设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在熟悉授课内容的同时不断发掘专业知识中新的思政素材,并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统一专业课的显性教育和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使其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师应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提升个人思政素养,绷紧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这根弦。

  (一)工程伦理学教育

  工程伦理学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包括纯粹的技术,还包括生态、人文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程伦理学教育作为工科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对学生的培养是否全面。工程伦理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把伦理作为重要元素溶于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观和塑造全面的工程文化,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最终使得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忠诚于职业共同体,具有合格的技术和追求工作效率的精神。

  首先,教师要改善工程伦理学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跳出学习本身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然后,教师要更新工程伦理学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进行的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要优化工程伦理学教学模式,注重从实践和案例中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工程伦理意识。

  (二)工匠精神教育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从工程师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教师要将工匠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并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新时代人才。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案的编写到授课的过程都要精细,为学生做好榜样。

  然后,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实验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培养一种创造精神。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工作态度、规范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三)家国情怀教育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素养和品质,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首先,教师在课程中要能够使学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根据史料记载:中华民族在科学、文化、艺术和经济等领域都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然后,教师在课程中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记在心里、落实于行动中。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的尊重和深厚的文化的传承。

  最后,教师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梦想融入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因为个人家庭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好国才好,国好家更好。

  (四)使命担当教育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并突出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相关行业的现状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我国艰难的奋斗历程以及当前所取得的良好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带领同学们充分领略智能制造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智慧,加强同学们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道路的信心,增强同学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思想认同。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得学生在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在顺境中不骄傲不急躁,耐得住寂寞又经得住风雨,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然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能力。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宽广心胸,进而敢于担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正确运用所有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小结

  本文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提取了工程伦理学、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四个思政元素,探讨了如何在工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既要种好课程教学这块责任田,还要守好思政教育这段渠,实

  现课程思政与工科专业教学的高质量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广才.课程思政推行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路径[J].昌吉学院学报,2020(02):30-34.

  [2]刘泽林.“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20(01):98-101.

  [3]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74-78.

  [4]于桂花.“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5):27-29.

  [5]冯译冉,孙志勇.讲好有“温度”的疫情防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50-51.

  [6]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关键问题之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5):68-75.

  [7]于桂花.“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5):27-29.

  作者简介:

  赵明(1986—),男,硕士,工程师,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Email:****************

  3

推荐访问: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 融合 课教学 思政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