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8篇

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8篇

时间:2022-11-17 12: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8篇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目录一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日本的产学研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8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8篇

篇一: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目录一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日本的产学研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义产学研联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正文查看更多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希望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孵化器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它与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和日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无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举世瞩目,可以说正是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带来国家的兴盛,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证比比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皆是通过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引导,从而有效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随着大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引发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不断演进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

  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当结成伙伴关系,首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与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也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硅谷模式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这一形式的正式成。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等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繁荣和深化。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作一概述,以资比较。希望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有所裨益,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

  一、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1美国的产学研模式美国是产学研联合的发祥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由大学组建,如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著名的“硅谷”;第二,由企业组建,如“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技术园区”:第三,由州政府主持组建,如北卡罗来那金三角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美国的企业孵化器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由地方

  政府或非盈利性组织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二类由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竞争力;第三类由风险投资公司、种子基金等私营企业主办;第四类是公私合营。

  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往往从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衍生出来,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风险创业型;二是产学合作型;三是技术植入型;四是外力嫁接型。

  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一个大学与几个企业联合形成研究中心:二是由多个学校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三是由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与企业、大学签订合同进行合作。

  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美国的专利可分为三大类:发明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职务专利。通过专利来保障科技成果发明人的利益和国家竞争优势已成为美国的一种战略。此外,为加快科研成果向企业界转移,美国还建立了一些全国性的技术转让机构。从发展趋势看,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促进产学研联合,将成为美国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日本的产学研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尖端化、复杂化和综合化,许多重大科研课题难以独自攻破,所以日本政府更加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三者的合作研究。大学主要通过从民间企业招聘教师、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通过派遣科技人员到大学进修、聘请大学老师

  讲学等途径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目前,日本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工同研究,该项制度的目的

  是通过国立大学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对同一课题的共同研究,促进优秀成果的产生。研究时间一年至数年。一般在大学的研究机构里进行,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双方共有;委托研究,该项制度是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接受民间企业、各部门研究机构、地方公共团体等委托进行的科学研究,是大学在研究方面与民间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共同研究中心,“共同研究中心”内除进行与民间的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之外,还进行民间企业有关研究开发的技术咨询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等。

  日本的产学研联合是在政府鼓励下,通过加强国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学习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第二,尖端科学技术孵化中心。主要从事大学技术转让业务,包括搜集发明、申请专利、转让交涉等,由大学教师担任股东,有经验的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以会员制方式进行。

  第三,科学城。所谓“科学城”,指在中等城市附近开辟的高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密集的新城区,类似于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其中,“筑波科学城”最负盛名。

  第四,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人才培养和交流实现产学研合作,也是日本加强产学研联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鼓励大学通过各类培训为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为大学培养教师、培训学

  生提供实践场所,并鼓励大学从民间招聘符合条件的老师。日本还鼓励大学教师脱产到国内大学、研究所、大公司进行“内地留学”,大大提高了大学老师服务产业界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二战结束后,作为后起工业国,日本政府主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以弥补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不足等问题。3英国的产学型模式

  英国的产学研主要特点也是政府推动产学研,与日本的产学研类似,英国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极浓的官方色彩。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和贸易部发表了《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有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的储存、转移和流动。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政府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第二,政府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并使之通过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科技园区通过政策倾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植,哺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小型科技企业,它们活跃在前沿科技的各个领域。第三,完善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政策。近年来英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其产学研合作存在严重弱点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英国政府于1993年5月发表了科技白皮书,这是英国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重视产学研合作,并在国内设立各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重视产业集群创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实施集群创导工程;重视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尤其要为区域创新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从法制和制度上对区域开发和创新给予了规范

  和支持,为区域创新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二、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义美国、日本和英国的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

  的经验比较,对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的构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产学研联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在产学研联盟中,需要利用法律规范不同主体的行为,保护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处理合作中可以出现的各种纠纷。因此,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制度保障。美国是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盟法律最为完善的国家,在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科研人员奖励、促进技术转移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为推动产学研联盟提供了法律上的规范和支撑。2政府应对产学研联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政府专项资金是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众所周知,在大多数产学研联盟模式中,都是由企业出资金,高校或科研院所提供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然而面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难题来说,让企业出资可能会有所顾虑,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投入这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一方面可以减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增大企业参与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缺乏现象。3应根据客观实际,设立具体明确的国家创新战略目标北欧国家的产学研联盟计划设置了不同的目标,这与每个北欧国

  家产学研联盟的状态有着紧密联系。当产学研联盟动力不足、合作不紧密时,计划的目标就定位在促进产学研聪明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如果要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层次和水平,计划需着眼于不同主体的能力建设,因为当每个主体研究能力薄弱时,产学研联盟必然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上。而当各个主体具备了较强的研究能力时,计划应以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为目标。

  4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

  产学研联盟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主体和产学研联盟的关系。英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源泉,英国政府不仅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而且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

  如果要想使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型企业,政府就有必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支持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广泛参与产学研联盟创新。

  5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中介机构具有信息渠道广泛、信息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技术转让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北欧国家的创新中继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研发交流和技术转让,再如,瑞典的技术转让网络中心密切了大学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英国政府一向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不仅积极利用、借助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联盟创新,还制订了必须有中介组织参加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因此,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中的媒介作用,是保障产学研联盟成功的重要条件。相比之下,我国中介机构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为企业提供创新粘结服务的需要。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机构,使中介机构成为产学研联盟创新的桥梁。

篇二: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高校产学研结合重要意义探求

  摘要:产学研相结合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高等院校必须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关键词:产学研结合高等学校促进作用一、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大学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高等教育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性变化,核心取决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高新科技成果向产业部门的转移。要做到这一点,高等院校必须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二、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重大意义产学研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样,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它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其二,列宁、毛泽东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实践和发展。产学研结合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它表明:其一,产学研结合是指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同企业的结合,包括两者同时和企业结合,企业是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没有企业参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结合不属于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内容,当然涉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体化,但是,不能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体化等同于产学研结合。其二,产学研结合是实现科技、教育同经济结合的重要形式,是知识经济本身的要求,也是我们迎接知识

  经济挑战的战略措施。其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产学研结合是高等院校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仅是高等院校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实现国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随着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化,科技对提高生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将成为科技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高等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三大职能,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研究和提供能够开发具

  有市场潜力产品的科技成果,为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服务。高等院校通过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科技成果,又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质量,并且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取得收益,开辟科研经费来源,改善办学条件,从而形成产学研各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三、由“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引发的产学研对高等教育促进作用的思考“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概况“武汉·中国光谷”建设于2000年5月正式启动,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化基地。武汉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企业的聚集区,也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代表着我国光通信和激光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在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国家对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现实基础的准确把握,是将国家的需要、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这对

  于发展区域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武汉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和经济的新增长极,有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与接轨,带动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及趋势证明,将优势产业纳入相对集中的区域,共享技术、人才、信息、政策与管理等要素资源,更大程度地吸引国际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性资源,对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目前,“武汉·中国光谷”在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创新建设、金融资本的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武汉·中国光谷”50km2范围内集聚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有5万余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武汉地区从事光电子领域研究开发的实体约占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总数的14%,其中国家部属4个,

  高校属20个,共占总数的63%,分别占部委属总数的18%和高校属总数的20%。在武汉的科研体系中,高层次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力量占有重要地位。武汉东湖开发区己经成为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科研和开发基地。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717所为技术依托,以长飞、烽火、华工科技、长通、楚天激光为企业依托,以光纤光缆、光电端机、光电器件、激光工业设备、应用软件等为产业依托,构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而且极具规模的开发群体。近1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武汉在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科技成果,成为了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2000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光电子生产企业480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08亿元,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光电子领域,是全国生产光电子产品最密集的地区。尤其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

  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光电企业。产学研对高等教育促进作用的思考产学研结合促进了高校和企业,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的弊端和高等教育系统固有惰性以及高校、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长期与国民经济脱节,造成教学改革乏力,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的产学研结合无论是联合科研,还是联合培养人才,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按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冲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增强了院校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许多产学研结合的实例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已故主席波伊尔博士曾就我国产学研结合做出评价时指出,这种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大学和企业的联系,克服了大学自身的惰性,促进了大学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产学研结合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了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现行高校院

篇三: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希望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孵化器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它与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和日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无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举世瞩目,可以说正是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带来国家的兴盛,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证比比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皆是通过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引导,从而有效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随着大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引发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不断演进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

  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当结成伙伴关系,首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与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也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硅谷模式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这一形式的正式成。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等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繁荣和深化。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作一概述,以资比较。希望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有所裨益,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

  一、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1美国的产学研模式美国是产学研联合的发祥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由大学组建,如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著名的“硅谷”;第二,由企业组建,如“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技术园区”:第三,由州政府主持组建,如北卡罗来那金三角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美国的企业孵化器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由地方

  政府或非盈利性组织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二类由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竞争力;第三类由风险投资公司、种子基金等私营企业主办;第四类是公私合营。

  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往往从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衍生出来,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风险创业型;二是产学合作型;三是技术植入型;四是外力嫁接型。

  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一个大学与几个企业联合形成研究中心:二是由多个学校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三是由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与企业、大学签订合同进行合作。

  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美国的专利可分为三大类:发明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职务专利。通过专利来保障科技成果发明人的利益和国家竞争优势已成为美国的一种战略。此外,为加快科研成果向企业界转移,美国还建立了一些全国性的技术转让机构。从发展趋势看,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促进产学研联合,将成为美国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日本的产学研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尖端化、复杂化和综合化,许多重大科研课题难以独自攻破,所以日本政府更加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三者的合作研究。大学主要通过从民间企业招聘教师、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通过派遣科技人员到大学进修、聘请大学老师

  讲学等途径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目前,日本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工同研究,该项制度的目的

  是通过国立大学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对同一课题的共同研究,促进优秀成果的产生。研究时间一年至数年。一般在大学的研究机构里进行,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双方共有;委托研究,该项制度是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接受民间企业、各部门研究机构、地方公共团体等委托进行的科学研究,是大学在研究方面与民间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共同研究中心,“共同研究中心”内除进行与民间的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之外,还进行民间企业有关研究开发的技术咨询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等。

  日本的产学研联合是在政府鼓励下,通过加强国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学习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第二,尖端科学技术孵化中心。主要从事大学技术转让业务,包括搜集发明、申请专利、转让交涉等,由大学教师担任股东,有经验的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以会员制方式进行。

  第三,科学城。所谓“科学城”,指在中等城市附近开辟的高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密集的新城区,类似于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其中,“筑波科学城”最负盛名。

  第四,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人才培养和交流实现产学研合作,也是日本加强产学研联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鼓励大学通过各类培训为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为大学培养教师、培训学

  生提供实践场所,并鼓励大学从民间招聘符合条件的老师。日本还鼓励大学教师脱产到国内大学、研究所、大公司进行“内地留学”,大大提高了大学老师服务产业界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二战结束后,作为后起工业国,日本政府主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以弥补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不足等问题。3英国的产学型模式

  英国的产学研主要特点也是政府推动产学研,与日本的产学研类似,英国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极浓的官方色彩。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和贸易部发表了《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有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的储存、转移和流动。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政府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第二,政府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并使之通过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科技园区通过政策倾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植,哺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小型科技企业,它们活跃在前沿科技的各个领域。第三,完善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政策。近年来英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其产学研合作存在严重弱点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英国政府于1993年5月发表了科技白皮书,这是英国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重视产学研合作,并在国内设立各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重视产业集群创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实施集群创导工程;重视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尤其要为区域创新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从法制和制度上对区域开发和创新给予了规范

  和支持,为区域创新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二、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义美国、日本和英国的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

  的经验比较,对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的构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产学研联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在产学研联盟中,需要利用法律规范不同主体的行为,保护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处理合作中可以出现的各种纠纷。因此,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制度保障。美国是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盟法律最为完善的国家,在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科研人员奖励、促进技术转移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为推动产学研联盟提供了法律上的规范和支撑。2政府应对产学研联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政府专项资金是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众所周知,在大多数产学研联盟模式中,都是由企业出资金,高校或科研院所提供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然而面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难题来说,让企业出资可能会有所顾虑,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投入这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一方面可以减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增大企业参与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缺乏现象。3应根据客观实际,设立具体明确的国家创新战略目标北欧国家的产学研联盟计划设置了不同的目标,这与每个北欧国

  家产学研联盟的状态有着紧密联系。当产学研联盟动力不足、合作不紧密时,计划的目标就定位在促进产学研聪明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如果要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层次和水平,计划需着眼于不同主体的能力建设,因为当每个主体研究能力薄弱时,产学研联盟必然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上。而当各个主体具备了较强的研究能力时,计划应以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为目标。

  4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

  产学研联盟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主体和产学研联盟的关系。英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源泉,英国政府不仅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而且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

  如果要想使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型企业,政府就有必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支持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广泛参与产学研联盟创新。

  5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中介机构具有信息渠道广泛、信息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技术转让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北欧国家的创新中继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研发交流和技术转让,再如,瑞典的技术转让网络中心密切了大学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英国政府一向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不仅积极利用、借助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联盟创新,还制订了必须有中介组织参加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因此,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中的媒介作用,是保障产学研联盟成功的重要条件。相比之下,我国中介机构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为企业提供创新粘结服务的需要。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机构,使中介机构成为产学研联盟创新的桥梁。

篇四: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希望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孵化器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它与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和日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无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举世瞩目,可以说正是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带来国家的兴盛,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证比比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皆是通过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引导,从而有效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随着大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引发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不断演进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当结成伙伴关系,首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与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也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硅谷模式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这一形式的正式成。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等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产学研

  1

  合作的日益繁荣和深化。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作一概述,以资比较。希望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有所裨益,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一、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1美国的产学研模式美国是产学研联合的发祥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由大学组建,如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著名的“硅谷”;第二,由企业组建,如“波士顿128号公路的高技术园区”:第三,由州政府主持组建,如北卡罗来那金三角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美国的企业孵化器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由地方政府或非盈利性组织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第二类由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竞争力;第三类由风险投资公司、种子基金等私营企业主办;第四类是公私合营。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往往从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衍生出来,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风险创业型;二是产学合作型;三是技术植入型;四是外力嫁接型。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一个大学与几个企业联合形成研究中心:二是由多个学校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三是由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与企业、大学签订合同进行合作。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美国的专利可分为三大类:发明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职务专利。通过专利来保障科技成果发明人的利益和国家竞争优势已成为美国的一种战略。此外,为加快科研成果向企业

  2

  界转移,美国还建立了一些全国性的技术转让机构。从发展趋势看,通过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促进产学研联合,将成为美国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2日本的产学研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尖端化、复杂化和综合化,许多重大科研课题难以独自攻破,所以日本政府更加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三者的合作研究。大学主要通过从民间企业招聘教师、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通过派遣科技人员到大学进修、聘请大学老师讲学等途径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目前,日本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工同研究,该项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国立大学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对同一课题的共同研究,促进优秀成果的产生。研究时间一年至数年。一般在大学的研究机构里进行,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双方共有;委托研究,该项制度是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接受民间企业、各部门研究机构、地方公共团体等委托进行的科学研究,是大学在研究方面与民间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共同研究中心,“共同研究中心”内除进行与民间的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之外,还进行民间企业有关研究开发的技术咨询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等。日本的产学研联合是在政府鼓励下,通过加强国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学习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联合模式。第二,尖端科学技术孵化中心。主要从事大学技术转让业务,包括搜集发明、申请专利、转让交涉等,由大学教师担任股东,有经验的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以会员制方式进行。第三,科学城。所谓“科学城”,指在中等城市附近开辟的高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密集的新城区,类似于美国的科技工业园区。其中,“筑波科学城”最负盛名。第四,人才培养与交流。通过人才培养和交流实现产学研合作,也是日本加强产学研联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鼓励大学通过各

  3

  类培训为企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为大学培养教师、培训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并鼓励大学从民间招聘符合条件的老师。日本还鼓励大学教师脱产到国内大学、研究所、大公司进行“内地留学”,大大提高了大学老师服务产业界的能力和水平。第五,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二战结束后,作为后起工业国,日本政府主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以弥补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不足等问题。

  3英国的产学型模式英国的产学研主要特点也是政府推动产学研,与日本的产学研类似,英国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极浓的官方色彩。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和贸易部发表了《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有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的储存、转移和流动。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政府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第二,政府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并使之通过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科技园区通过政策倾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植,哺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小型科技企业,它们活跃在前沿科技的各个领域。第三,完善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政策。近年来英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其产学研合作存在严重弱点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英国政府于1993年5月发表了科技白皮书,这是英国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重视产学研合作,并在国内设立各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重视产业集群创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实施集群创导工程;重视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尤其要为区域创新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从法制和制度上对区域开发和创新给予了规范和支持,为区域创新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二、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义美国、日本和英国的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比较,对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的构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

  4

  面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1产学研联盟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在产学研联盟中,需要利用法律规范不同主体的行为,保护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处理合作中可以出现的各种纠纷。因此,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制度保障。美国是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盟法律最为完善的国家,在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科研人员奖励、促进技术转移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为推动产学研联盟提供了法律上的规范和支撑。2政府应对产学研联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政府专项资金是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众所周知,在大多数产学研联盟模式中,都是由企业出资金,高校或科研院所提供科技人才和科研设备。然而面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难题来说,让企业出资可能会有所顾虑,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投入这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一方面可以减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增大企业参与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产学研联盟中资金缺乏现象。3应根据客观实际,设立具体明确的国家创新战略目标北欧国家的产学研联盟计划设置了不同的目标,这与每个北欧国家产学研联盟的状态有着紧密联系。当产学研联盟动力不足、合作不紧密时,计划的目标就定位在促进产学研聪明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上。如果要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层次和水平,计划需着眼于不同主体的能力建设,因为当每个主体研究能力薄弱时,产学研联盟必然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上。而当各个主体具备了较强的研究能力时,计划应以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为目标。4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应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主体和产学研联盟的关系。英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源泉,英国政府不仅成立了中小企业

  5

  服务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而且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如果要想使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大型企业,政府就有必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支持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广泛参与产学研联盟创新。5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作用中介机构具有信息渠道广泛、信息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技术转让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北欧国家的创新中继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研发交流和技术转让,再如,瑞典的技术转让网络中心密切了大学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英国政府一向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不仅积极利用、借助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联盟创新,还制订了必须有中介组织参加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因此,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中的媒介作用,是保障产学研联盟成功的重要条件。相比之下,我国中介机构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为企业提供创新粘结服务的需要。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盟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机构,使中介机构成为产学研联盟创新的桥梁。

  6

篇五: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及评价

  :Thecombinationoftheeducation,researchandindustryisaninevitablehistoricaldevelopment.TheimplementationofCollegeCooperativeEducationcan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andmakeasignificantlyeconomicboostofanarea.Tocarryoutcooperativeeducationneedsofthescientifictheoryandrationalevaluationsystem.ByAHP,thevarietyoffactorsinvolvedincooperativeeducationcanbeassortedandaunifiedevaluationindexsystemcanbecreated.Theeducationaloutcomesofcollegescanbe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ssessedbytheanalysisofthespecificcircumstances.1问题的提出1687年,牛顿完成了无论是从人类科学史还是文明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基了现代科学大厦并带给人类一种“确定性”的世界观[1]。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理论认为,世界是具体的,所有研究对象都可以解释成具体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对象之间关系稳定而且容量测量。这种科学观念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科学在教育领域开始受到重视,借助于数学工具,

  人类能够容量地确定任何事物之间的精确联系并基于此作出准确的预测和掌控。在这种知识确定、主动发现的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成为达到发现知识这一目的的最有用的工具。美国是最早意识到科研重要性并加以扶植的国家。18世纪中期的立宪会议提出了科学研究机构须配备必要的考察队、奖励科学和学会等措施,总统直接加入科学组织更是将科研重要性提升到了政治高度。这些举措对美国科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集中涌现出很多对当代仍然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发明。科学研究机构的数目可以最直观地反映美国科技的发展速度。从1785年到1815年,美国科研机构仅增加了四所,1815年到1825年,新建了十五所,1865年,美国已经拥有三十六所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在建设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点科学组织,如1840年成立的“国家鼓励科学研究所”、1848年建立的“史密逊研究所”、1863年成立的“国家科学院”等等。在19世纪,美国就建立了四百零七个科学学会和专业组织。其中三百一十五个是1860年以后建立起来的。这些重要的科研组织,曾经开展了十分有效的工作和实验,为推动美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当教育和科研的理论成果足够成熟,就会以实践形式落实到企业生产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0世纪初期,泰勒在美国某一炼钢厂对工人进行操作规范的科学实验,通过坏境标准化、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等一系列规范,使工人日产量由12.5吨上升到47.5吨。因此,在其总结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于1916

  年)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标准化和效率[2]。这种指导思想不仅被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也被迅速应用于教育领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斯金纳设计的“教学机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将按序列化的因果关系编制的课程,按“小步子”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并以“理性”的机器来完成教学和评价[3],成为至今仍影响深远的标准化程序教学。过去三百年间,确定性理论和数学工具、迅速发展的科研机构、标准化原理和科学管理相互融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近代社会的发展应当归结于教育、科研、社会生产的密切结合,这种结合是主动、自然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教育、科研、生产的结合使企业创造出更多效益,而高校作为先进理论和实验的平台,在三者结合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产学研合作的区域经济意义社会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对这些单位进行管理,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与高校教育科研水平有重要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经济薄弱地区也会占有优势,发达地区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高校改进教学,加强科研。高校的创新理论、研究实验和人才培养也可以服务社会,对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只有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与地区资本结合,才能共同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4]。

  这种相互扶持的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表现在我国当前存在的众多创新型区域,如科技园、产业群等,这些区域都渗透了产学研合作。这些区域都是按照科技运行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将各自资源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联合体,是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活跃的地区。麦克尔?波特在《国家的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广泛的特征决定,这些特征是环境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以及企业结构和竞争,机会和政府在影响这四个特征上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模型描述见图1。在这四个特征中,企业是生产和创造效益的主体,企业结构和竞争力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进行调节。市场需求是可观存在的,由社会环境决定,高校影响着需求环境以及与产业相关的支撑条件,市场需求可以依据政策、经济等因素做出预测。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所处的生产环境,有利的环境因素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提高竞争力。一般的环境条件包括资本和员工,而发达的环境条件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和从事尖端学科的高校研究机构[5]。关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表明,现阶段我国加大教育支出的同时注重加强研究生教育,只有企业投资与受到精英教育的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使经济显著增长成为可能[4]。高校在企业的产业支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校培养的人才通常对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产生影响,而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可以为高校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科学仪器设备和教育实践

篇六: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国外产学研合作实践及其借鉴意义1.美国“科技中心计划”科技中心(STC)计划是198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推出的一项科研计划,其目的是长期稳定地资助能将研究、教育和知识转移活动集成为一体的、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中心。在传统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以资助个人研究者作为资助基础性研究的主要手段。正如1996年NSF将该计划称为“集成合作伙伴计划”(IntegrativePartnershipsProgram)那样,这个计划的目标不是由一所大学组建研究中心,而是由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所大学共同组建研究中心;不仅由大学参与研究中心的活动,而且由大学、非营利机构、企业界和国家实验室共同合作开展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这项计划不仅开创了许多新的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少原始性的创新成果,而且在各大学、各学科之间,各研究所之间,甚至于社会各界(包括产业界在内)之间架起了桥梁,初步实现了“集成创新”的目标。科技中心计划主要设置有资格申请、竞标、评估、淘汰等环节,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科技中心采取了“严进严出”、“宁缺毋滥”的管理原则。资格申请科技中心项目可由多个单位合作申请,但是其牵头单位必须是从事重要研究工作、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美国大学机构。其它机构可以作为合作伙伴共同申请项目,但它们不能作为牵头单位。一个科技中心一般由3—4所大学合作经营,还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并规定科技中心的“合作伙伴单位”是指一个向科技中心的智力资源进行投入的机构或组织,这种投入是以财政上的承诺为依据的。这表明合作伙伴单位将实质上参与该中心的研究、教育和成果化的各项活动。竞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通过公开竞标来遴选科技中心的承办单位。在预算部分,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申请单位的配套资金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参加科技中心竞标的单位必须有占预算总额的30%的配套经费,而且要求不多不少正好30%。凡超过和不足这个比例的申请均被认为不合格而不加评审即行退回。这些配套经费可以来自任何非联邦政府的财源,但牵头单位必须证明这些经费的确已经落实。评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评审科技中心项目申请时,除采用一般项目的专家评审方法外,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1)该科技中心模式对研究、教育和知识转让的价值;(2)该科技中心成果化的特征:(3)领先地位、管理计划、单位的支持程度和预算,尤其是配套经费。科技中心项目评审过程并不局限于会议室,评审期间专家小组还要深入现场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淘汰和毕业科技中心并非终身制。如果正在运行的一个科技中心没有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那么它就会被“淘汰”。即使通过了评审的中心,在一定时间(一般为10年)后,这些中心也将“毕业”,即不再能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技中心计划资助。已批准成立的36个科技中心中有23家已经“毕业”,它们的“学历”一般是十一年。不过不是所有科技中心都能顺利“毕业”的。截止2002年,已有两个科技中心因评审不合格而遭“淘汰出局”,被迫中途关门。能顺利取得“毕业证书”的科技中心,由于在“毕业”时一般己拥有一支兵强马壮的研究队伍和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因此,他们完全有竞争能力去申请其它的科研经费,完成可以在竞争环境下进入良性循环,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2.英国系列“合作伙伴计划”英国政府从1975年开始,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先后实施了旨在

  鼓励科技界与产业部门合作的一系列计划。它们分别是:“联系计划”(LinkCollaborativeResearchScheme);“教研公司计划”(TeachingCompanyScheme)和“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伙伴计划”(College—businessPartner-shipsScheme),这两个计划于2003年合并成“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nowledgeTransferPartnershipsScheme);“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FaradayPartnershipsInitia-tire)。(1)“联系计划”(LinkCollaborativeResearchScheme)联系计划始于1986年,是英国首相直属的科学技术办公室(OfficeofScienceandTechnology)主持的。该计划是英国政府促进科学界和企业界在产品预研阶段合作的主要措施,它通过政府的研发基金来调节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行为。联系计划的执行过程大致为:每个年度,首先由政府的各个部(Departments)或研究理事会(ResearchCouncils)各自召集一批专家,列出一批本部门管辖范围内拟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及其发展规划(Programmes)。各部或研究理事会为自己开列的科研规划配备科研基金。然后,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联合向相关部或理事会提出项目(Proiect)申请,在一个规划(Programme)下可以支持多个项目(Projects)。联系计划的一个关键做法是:项目申请主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科研机构和一个企业,这样就保证了科研机构和企业必须合作才能申请到基金资助。各个部根据项目申请主体的科研开发实力来决定是否给予资助,资助的年限为2~3年,资助强度最高可达到项目总预算的50%,剩下的余额由企业提供。获得资助的一个先决条件是项目申请主体之间必须预先签订一项协议,规定好工作的分配细节,以及科研成果的归属,以免将来发生法律纠纷。按照惯例,提供资助的政府部门不要求拥有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联系汁划迄今已不间断地执行了接近20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9月,英国政府邀请一个独立小组对联系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了评审。该小组的评审总体结论是:“联系计划已产生了足够的科学与经济收益,应被认为绩效良好。联系计划仍然值得成为政府为促进创新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因此,联系计划有望在将来得到继续执行,不过在具体措施上会有所改进。(2)“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nowledgeTransferPartnershipsScheme)“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nowledgeTransferPartner-shipsScheme,简称KTP)是英国贸易与工业部(DepartmentofTradeandIndustry)从2003年夏季开始设立的,它是由“教研公司计划”(TeachingCompanyScheme,简称TCS)和“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伙伴计划”(College-businessPartner-shipsScheme,简称CBP)合并而来。TCS是英国贸易与工业部于1975年设立的,旨在使企业界能够充分利用知识库单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使研究生能够获得良好的训练和开发机会。TCS计划的执行初期,知识库单位仅限于高校,从1997年开始知识库单位扩大到包括研究机构。CBP计划是从1996年开始试运行的,其基本原则与TCS计划相同,不过CBP计划中的知识库单位是继续教育机构。由于KTP计划现在已经取代了TCS计划和CBP计划,而且三者的基本原则相同,故下面仅介绍KTP计划。KTP计划涉及三个方面:企业、知识库单位(高校,研究所,或继续教育机构)和KTP联系人。首先,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作出战略性的技术决策,如果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可向当地的KTP协调机构咨询哪些大学、研究所、或继续教育机构具有所需要的专家和技术成果;然后,企业与所选中的知识库单位协商,对共同开发项目的目标以及一些细节达成协议,并最终形成KTP项目资助申请书,提交贸易与工业部的KTP办公室批准。每个KTP项目可以招收一个或多个KTP联系人(KTPassociates),一般情况下,KTP联系人是知识库单位的研究生。KTP联系人与知识库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但却在企业工作。知识库单位派出导师经常性地到企业指导KTP联系人的研发工作,而KTP联系人则负责将知识库单位的成果转移到企业。政府对KTP项目进行部分资助,资助年限为1~3年,剩下的余额必须由企业提供。(3)“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FaradayPartnershipsInitia-tire)“联系计划”和“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是政府组织和实施的,而“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则是由

  民间组织推动的。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成立于1997年,其宗旨在于将各个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资源联合起来,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问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英国工业的竞争力和科研的水平。该倡议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法拉第的名字命名,因为法拉第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优秀的工程师。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虽然是民间组织,但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发起者首先在不同的行业建立多个行业法拉第联盟,现在已经建有24个行业法拉第联盟。然后,属于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机构可以申请加入联盟。联盟的成员承担一定的义务,如交纳会费,也享有一定的权利,例如参与联盟组织的各种会议、展览、培训和合作科研。联盟聘请一些资深专家作为“技术翻译者”(TechnologyTranslator),他们能够发现企业的需求,并将科研单位和企业联系起来。行业法拉第联盟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3.日本法案、制度、中介并举日本的产学研合作被称为“产学官”合作,一字之差道出了日本产学合作的官方主导实质和特征。日本很早就认识到推进产学联合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伴随着向知识密集型经济的转型,理论界又赋予产学联合以新的含义:即通过创设新的企业和新的产业,打破经济低迷状态,创造就业机会,而大学在传统的教育和研究职能之外又被赋予了技术转让这一新的使命。首先,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产学研的合作,l986年,日本制定了《研究交流促进法》。l998年4月、5月,国会分别通过了促进大学技术研究成果向民营企业转让的相关法律《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的部分修正案,均于该年5月实施。根据《研究交流促进法》的部分修正案的规定,民间企业在国立大学及国立试验研究等所在土地《均为国有土地)上建立共同研究设施,其土地使用费给予优惠。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完善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制度与体制。l981年,日本科技厅和通产省分别确立了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以人为中心的流动科研体制。学术振兴会是日本学术振兴事业的中心实施机构,其工作内容之一是促进大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的合作与联合。l98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成立了“综合研究联络会议”和“研究开发专门委员会”,以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的合作。“综合研究联络会议”由产界和学界有识之士20人组成,对产学联合今后应大力发展的领域及推进其发展的方法等进行综合调查研究。“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由产界和学界第一线研究人员组成,对将来技术开发上的重要课题交换意见,发表论文等,下设38个专业委员会。这些专门委员会根据各研究领域的具体情况开展工作。1983年以后,日本建立了大学与企业开展共同研究的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又建立了委托研究制度、委托培训制度、捐赠奖学金制、捐赠讲座、研究室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企业界向大学提供的课题数目、研究经费数目均有明显增加。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可以就共同的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将国立大学的研究能力和企业的技术能力结合起来,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第三,创办中介机构,促进大学科研成果产品化、加强科技信息的流通体制的建设。为了加强官产学合作,促进大学科研成果向民间企业转移和研究成果产业化,日本政府科学厅创办了促进科研成果产品化的中介机构——“高科技市场”。“高科技市场”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挑选所在地区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能够转化为产品的科研成果,对有关成果产品化的研究提供资助;代为有关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协助创办风险企业。同时,为促进科技情报的顺畅流通,使科技成果得到充分利用,日本内阁在l982年批准了以《面向情报化的新发展》为题的该年度技术白皮书,强调“要大力开展情报技术,以最新微电脑情报信息处理自动化技术,积极促进科技情报的流通”。1984年,日本政府又指出“国家要以大多数信息部门的独立活动为基础,努力谋求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重新建立符合研究人员所需要的科技流通体制”。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科学技术厅设立的能收集国内外科技情报的中枢机构――日本科技信息中心。在投资家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的中介机构,处于产学两个领域的交汇点而发挥作用,当技术

  在产与学之间转化的时候,它们承担着桥梁的作用,但因技术的成熟程度不同,与市场的距离不同,它们可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不同。诸如,在大学内设置的联络处主要协调技术获取与企业需求的关系;TLO(技术迁移机构)的任务是把大学的研究成果专利化和生产许可化;孵化器则从技术和经营角度对技术的事业化加以支持;科技园为包括风险企业在内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场所和商业便利;风险投资家以增加回报为目的,负责风险企业的选定、投资和培育;“猎头机构”的作用是负责协调人力资源;代理人负责有关合同与知识产权的法律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中介机构的多样化服务,大学与企业之间才能顺利地进行技术转化。图1:技术通过中介机构在大学与产业中移动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4.国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美国的产学研合作计划强调以项目、资金为纽带,促进若干大学机构与企业、科研院所组成新的研究实体,通过扶持、培育形成坚实的研发能力,在竞争环境下进入良性循环,进而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其政策天平更多向大学机构倾斜,培育研发实体的竞争力是其最终目标,与英国及日本的产学研实践相比,政府干预相对较弱,更具有自由竞争意味。在英国的产学研合作计划中,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重视:与美国相比,政府参与力度更大,主要表现为制定专门的产学研合作计划,通过政府的研发基金来调节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行为;强调对产学研合作计划的实施绩效的总体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特别强调在一个项目内同时完成开发和转移两个步骤,以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日本的产学研合作实践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强调产学研合作中的制度建设,表现为具备完备的法制环境,并致力于各项法律规定的修订与完善,为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供了最佳的前提和保证;政府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推动者,其政策意图往往由诸如“综合研究联络会议”、“研究开发专门委员会”、“研究协作室”、“科技信息中心”等中介机构加以贯彻。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新一届政府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产学研的合作应该由各方自发性的探求摸索上升至一定的战略高度。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见表1。表1: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实践模式

  合作模式模式内容典型机构科技园区模式以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为依托,利用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发挥高新技术的辐射作用。通过在园区内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一方面扶持大学创办各种高技术开发公司,加快大学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对那些有应用前景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高技术产品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复旦科技园联合实验中心模式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设立立科研开发机构、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产业界输送技术,并通过同企业的联合开发、实验,使技术和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力。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与山东鲁南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联合研究所企业附属研究院模式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内部成立的附属研究院,是产学研联合的一种特殊形式。上海广电集团中央研究院项目联合模式是指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大中型企业工程项目,从技术创新、设备改造、难题攻关等角度进行的产学研合作,这是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常见形式。中通客车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混合动力公交车项目资料来源: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ISTIS分析整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基本已囊括了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合作模式,但是在进一步推进合作的过程中也将面临着来自不同层面的问题:法律制度层面尚缺乏完备性。如体制衔接仍存在障碍,科技、教育和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在各方利益的分配方面协调难度较大,各主体问形成了坚厚的行业阻隔,导致产学研的紧密配合有效合作存在很大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表现为归属错位和信息泄漏两个方面。上述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进行协调,并在立法方面加以完善,如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和相关配套措施。科技管理层面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及绩效考核机制。我国虽然尚未建立直接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基金计划,但不乏以项目为纽带和载体的研发资助计划,如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但这些

  计划也曾一度呈现“监督缺失”的态势,虽然也采取了风暴式的审计手段以扼制研发金费的流失,但监督体系的缺位则是项目失控的内在痼疾。在这一点上,英美做法值得借鉴,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评估审核,甚至进行更长周期的实地访问调研,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保证研究资金的有效应用,通过更为强硬的法律机制严禁经费被挪作他用。研发资金的来源相对单一,利益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英国联系计划资助强度最高达项目总预算的50%,剩下的余额要由企业提供;对KTP项目也是进行部分资助,余额也必须由企业来提供。我国有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政府科技计划对承担单位的项目资助是全额资助,没有明确要求承担单位自身必须投入多少比例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承担单位对获得资助的项目就不用承担任何投资风险,这很容易造成项目申请单位在申报时夸大自身实力,夸大项目研发所需费用,从而使政府有限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经费不能得到有效配置。英国对产学研合作项目采用部分资助,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必须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从而减少了企业盲目申报政府资助项目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企业的资助投入科研单位,企业出于“寻求回报”的心理,有很大的动力去配合、监督科研单位的开发工作,这也大大减小了政府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成本。在这种体制下,科研单位挥霍开发资金,用劣质成果交差了事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现已存在不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如各地先后成立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它们在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信息沟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日本在促进中介服务机构方面的举措,有理由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多样性,如专利服务、信息服务等等。

篇七: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校产学研合作

  作者:阎宏艳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23期

  (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办学力度也逐步加大,各大高校通过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探索出了校企多元合作、多種形式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发展模式。文章介绍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在建立科学有效的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聚合。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3-0172-02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thedemandofhumanresourcesisalsoincreasingandmoreeffortsshouldbeputintoschoolrunning.Throughexploringneweducationalmodels,manycollegesanduniversitiesfoundoutvariousdevelopmentmodels,includ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whicharedifferentfromtraditionaleducationmodels.Thispaperintroducesthesignificance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anddiscussesanewtalenttrainingpatternonthebasisoftheestablishmentofscientificandeffective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whichcanmeettheactualmarketdemandforhigh-qualityskilledtalentsandrealizetheregionalaggregationofeducationresource.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personneltraining;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mbination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也不能领受高校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很多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育的政策制定与实施都必须通过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伙伴关系,是高校实践所需的重要资源,教育资源聚合的发展模式符合发展趋势。各大高校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不断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了不少有益的思路、做法和经验。建立高校和企业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是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客观需要。优秀的大学,承载着为社会培养精英的光荣使命,担当为企业发掘人才的重任。

  一、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教育部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与企业在双向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借助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优势,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科研实力。校企合作已呈多模式的方式有效运行,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共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重大课题,共建研发机构,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等。

  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体,是科技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技术创新,需要高校为其提供持续不断的、有力的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应加大力度支持合作院校的建设,并对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院校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吸纳学校参与本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新型创新人才的基地,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高校也需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培养人才,发展技术,提升水平。高等学校与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等,通过联合攻关,合作解决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以取得技术水平高、应用效果好的重大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可以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学而有道,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高校也应根据客户、合作伙伴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满足市场需求,按需培养输送相关人才,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技术合作模式

  应该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让企业紧紧依托周边的高校。应将服务企业与高校的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水平提高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寻一个服务企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和教育水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新模式。

  (一)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专业的职业训练主要由企业完成,学校培养的是可培训的能力,职业能力只能在工作中形成。我校地处天津滨海新区,应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建成一个集技术咨询、研发、生产和培训为一体、资源共享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学校可以参与企业员工的培训,以人力和技能优势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争取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增加人才载体的吸引力,学院应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寻求合作项目,积极进行企业信息化调研,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情况,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高申请项目的质量,为企业培训骨干技术力量。同时,以专业为纽带,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育和产业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教育和经济的共赢。学校与企业相

篇八: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37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要和共同利益而进行联合,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科研开发、营销和咨询服务等经济活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和科学院所对于创新越来越显得难以跟上其发展的趋势,由此深度对接高校的创新资源,促进创新势在必行。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高校和企业、科学院所的合作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必要性和如何深度对接高校创新资源的措施,从而对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下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当前所处的大?h境下,创新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并且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是单个企业和科学院所难以承担的。高校作为创新资源的输出地,包括思想、人才等,因此深度对接高校的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企业、高校和科学院所的合作创新,通过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形式,建立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资本与技术的合作优势,加快实现产业化进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升高校研究所的科研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政策从各个方面加大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但是目前产学研合作创新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利益主体行为方式、创新方式等。因此解决好创新当前面临的问题,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率十分必要。

  2如何对接高校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企业、高校和研究所协同合作进行创新活动,最后达到共赢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主体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应的主体地位发挥相应的作用。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并且也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开发了创新理念,那么如何深度对接高校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论述。

  21高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产学研创新素质

  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理念,因此高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产学研创新素养势在必行。高校作为创新的源头,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应该积极发挥着领头的作用,充分发挥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培养合作创新素质。

  首先,高校应该增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念,结合高校现有的条件进行合理定位。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方向、科研实力和学术造诣都是不同的,因此高校应该根据高校现有的条件进行合理定位,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比如有的高校化学是重点学科,那么就可以考虑和化工类的企业研究所合作,而不能和社科院所进行合作创新。

  其次,高校应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众所周知,高校中理论知识点的讲授居于主要地位,实践相对较少。在这种环境下将不利于科技成果孵出,因此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保障科技成果的实用性。

  最后,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是创新人才和创新理念的发源地,因此,高校应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资源来提升高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和企业举办大型创新类比赛,学生全程参与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企业完善创新运行机制、吸引高校创新资源

  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有技术化和产业化的需求,但是也具有资金支持和场地支持的优势。由此可见,对于深度对接高校资源企业完善创新运行机制,吸引高校创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吸引大量的专业性创新型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专业创新占据着重要地位,甚至于关乎企业的存亡。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大力引进相关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比如化学制药公司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应该注重引进化学专业人才,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运行。

  其次,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给高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从而发现人才并留住人才。高校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和学术的发展,对于实践相对重视不够,由此导致学生在工作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企业和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可以给高校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增强实践技能,并且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择优秀的学生留下来。

  最后,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对于高校和企业、研究所进行合理定位和职责划分,形成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创新模式。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可以给企业一个合理的定位,能够更好地对接高校创新资源。

  23研究所增强创新管理,引导高校创新

  研究所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输出方,研究所具有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和完善成熟的实验设备,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在合作创新中,研究所独特的优势促进了合作创新的发展,因此增强研究所的创新管理,对于对接高校创新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研究所应该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所的管理运行效率,促进人才的培养。在企业管理中,效率居于重要地位,研究所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员消耗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提升研究所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研究所在合作创新中应该订立合作协定,共同分享创新成果,共同承担责任后果。研究所具有先进的研究设施设备和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在合作创新中应该和企业、高校签订合作协定,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保障合作创新具有良好的环境。对于高校创新资源的对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应该事先确定知识产权的归属,从而保障自己权利的正当性,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在高校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对接高校资源,提前确定知识产权势在必行。

  24政府加强创新制度建设,指引高校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创新制度建设对于保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创新制度的建设对于高校创新资源有深刻影响。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相关的制度,培养相应的人才。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制度改革,从而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然后,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而制定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在当前社会中,不仅仅是要求培养知识性人才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应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教学制度的变化也促使高校在创新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教学制度进行人才培养是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3结论

  产学研合作??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必要性,高校创新资源的主要地位并且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更好地对接高校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各个创新要素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因此在对接高校创新资源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对接高校创新资源过程中,企业应该完善创新运行机制、吸引高校创新资源;研究所应该增强创新管理,引导高校创新。最后从

  政府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上来进行阐述,加强创新制度建设,指引高校创新。随着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不断深入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高校创新资源的对接过程中,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社会政策的内容,结合企业和研究所的发展,选择创新发展之路,从而保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推荐访问:高校产学研合作意义 产学研 意义 高校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