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19篇

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19篇

时间:2022-11-17 14: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19篇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学反思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学校具有的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19篇,供大家参考。

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19篇

篇一: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学反思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学校具有的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常态课说课片段等进行录像并制作成光盘赠与他们作为他们自我反思的客观材料

  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

  ——开展“自助式自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昆明市五华区璧光小学孙丽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如脱产进修、累积学分制的继续教育;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等。这些培训形式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培训形式或多或少带有强制性,较少考虑受训教师的个体差异、个人愿望和自主性发展意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和实践。具体到教师培训,如果教师缺乏自主发展意识,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可能持续深入开展。因此,如何唤醒教师自主发展意识,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培训有效改进教学实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更贴近教师实际需求的“自助式自主培训”,这种培训形式将教师的发展植根于教师群体的“自助”环境中,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让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我提高,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自助式自主培训”,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教师培训方式。其中“自主”是教师发展的内因,反映了教师的内在需要,有助于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助式”要求学校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和进修渠道,让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加以选择。

  “自助式自主培训”包含以下几个要义:1、学校为教师的自我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2、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进修内容、合作伙伴、培训方式和发展成果汇报展示手段。3、让教师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和集体研修的氛围中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促进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

  “自助式自主培训”的显著特点是“自主”、“自愿”和“同伴合作”。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形成“自我需要——自主进行——自觉完善”的良性循环,使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为了增强“自助式自主培训”的实效,我校逐步建立起了“读书交流、教学反思、互为导师、科研内化和示范辐射”的培训机制,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读书交流,夯实教师培训基础学校应该成为探索求知的学园。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学校中的每一个教师都应具有学习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的紧迫感。因此,我们把倡导教师自主阅读,相互交流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1、阅读经典名著,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厚实的文化修养,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而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是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它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深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从容应对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增进教育教学智慧。2、阅读教育教学报刊,借鉴别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教学中知识建构理念,课堂生成理念,多元理解理念等。这些理念的提出是一种创新,即理论层面的创新,而将这些新理念落实在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同样是一种创新,即实践层面的创新需要悟性,需要灵感。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甚至还要从模仿起步。这就需要从教育教学刊物中学习一些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和可以借鉴的教学案例,越是具体、生动、形象的东西,越能启迪实践层面的创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除了为教师订阅《云南教育》杂志外,还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国内外教育教学刊物。3、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通读所教学科教材。研读

  学科课程标准主要是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性质、学科课程基本理念、学科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各个学段的基本要求。通读学科教材主要是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到教学这一册,联系前几册,想到后几册。我们每学期开学时组织教师进行说教材比赛,期末进行说复习比赛,对教师熟悉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4、加强交流互相学习。我们提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交流读书体会,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教学反思,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教师培训要关注实践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问题从哪里来?从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中来。这就需要切实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它既有对进行内容的反思,也有的教学方式的反思;既有对常规课的反思,也有对研究课的反思;既有对观摩同行教师教学的反思,也有根据学生的质疑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之,对教学的反思,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是现阶段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为了进一步发挥教学反思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学校具有的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常态课、说课片段等进行录像,并制作成光盘赠与他们,作为他们自我反思的客观材料。

  这种方式可操作性强,很受教师欢迎。一位老师在《我们学校的教师“自助餐”》一文中写道:“过去自己授课后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也就没有再回头看一看自己课上得怎么样,更没有去认真剖析、反省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将自己的课例真实记录下来后,就有了一面观看自己课堂教学的‘镜子’。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这样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需要。”

  三、“互为导师”:建立互助学习的平台。如果把教师自我反思作为教师个体意义上的“自助式自主培训”,“互为导师”则是教师群体意义上的“自助式自主培训”。传统的导师制是在同一学科中,年长的带年轻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带缺乏教学经验的,而且多由学校指派,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知识面广,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而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可供青年教师学习借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某方面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导师”。在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冲破片面讲资历、讲学历、讲职称的“樊篱”,鼓励人人争当“导师”。“导师制”的核心是“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我们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主选择“导师”,也可以自主选择传、帮、带的对象,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这样不仅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教师的上进心。曾有一位年轻教师,刚到学校任教时,几次随机抽查听课,他的课堂效果都不理想。正当他专业思想动摇时,学科组、年级组的老师们主动鼓励和帮助他,自愿成为他的导师,主动邀请他去听课学习,指导他备课、上课。这位老师说,是学校的“互为导师”,让自己重新找回了作为教师的勇气和自信。现在,这位年轻教师所任教班级的成绩进步很大,并获得五华区第二届“教坛新秀”称号。我们还积极鼓励教师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教学专长,展示自我。有一学期的考核课就是特色展示课,改变以往单一的竞赛内容与模式,有的老师上书法课,有的开展活动课、心理疏导活动等等,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个性风采,让人耳目一新。我们还分别请青年教师教老师们学习QQ、博客、邮箱等现代信息技术

  知识,以便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中。在全体璧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网站正式开通了。此外,我们除了请专家进行讲座培训外,还开设“璧光讲坛”,为教师自己开展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搭建平台。通过一年的实践,老师们认为自己作专题讲座不仅有助于总结经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更具有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因此,现在逐渐变原来的“要我讲”为“我要讲”,有时甚至校本教研时间还安排不过来。

  四、科研内化,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参与上级安排的课题研究相比,教师自主进行的科研,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也更具认同感。因为教师自主进行的科研,其课题是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然后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实际培训中,很多问题都来自教师的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就成了各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要攻克的课题。在确定这些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课题不求大求全,而是要避虚就实,去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与对策”;中年级“探寻学生差作业现象的对策”;低年级“如何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沟通”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等。我们提出科研内化的原则是:“发现的问题即科研的课题,研究的过程即内化的过程,教师的成长即科研的成果。”我们希望,通过科研内化,能够真正实现备课时,能进行二度开发,教师是研究者;上课时,教室就是实验室,教师要有“第三只眼”;下课后,教师就是反思者。通过不断地实践与讨论,探索与反思,发现与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我校被评为五华区2004~2007科研先进集体。五、示范辐射,形成良性循环我校的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发展的支撑力,我们坚持以师德为首,将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提升贯穿于校本研修的全过程。我们以教师为主体,开展以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起点的创造性的学习型组群活动。真正把“开展自己的教研,

  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研修目的并落到实处。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课等活动,进行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一些脱颖而出的教师的影响力。

  2007年9月~2009年6月,我们先后进行了青年教师上竞赛课、汇报课、录像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团队竞赛课、片区级以上竞赛课等活动。在比赛中,许多老师刻苦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一次又一次走上讲台试讲。这个过程,让老师们的常态教学水平有了长足提高,“人本”课改理念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深入课堂。经过不断的锤炼,学校涌现出一批全区,乃至全市都有一定影响的教师,他们在学校教师自主培训中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两年来我们的论文、课堂教学比赛共获得国家级奖17项,省级奖36项,区级28项。

  应该说,读书交流、教学反思、互为导师、科研内化和示范辐射这“五大支柱”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其中,读书交流是教师培训的基础,教学反思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科研内化是教师发展的核心,互为导师是资源共享的保障,示范辐射是培养效果的推广。由这五个支柱支撑起来的自助式自主培训,立足于教师常规教学,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创建起一个从问题的发现到解决的研修机制。归根到底,自助式自主培训既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也是一个教师探求自我发展的环境。今后学校也将不断地反思,不断的完善此项工作。这是因为:一方面,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定位应该是帮助教师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为此,学校要尽量挖掘培训资源,从机制和措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并从物质条件上尽量满足教师自主培训的需要。如我们学校将根据教师需要提供课堂教学录像服务、建立学科组基金等,就是将“管理即培训”的观点落到实处的做法。另一方面,给予教师自助式自主培训一个初始动力,是学校管理的另

  一项重要任务。自助式自主培训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自主性。但是,刚开始,教师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会自主”到“能够自主”的过程,促使这个过程顺利展开的方法,就是给教师一个恰当的初始动力,从而让教师逐渐进入自主培训的“佳境”。

篇二: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职业情感: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作者:王雪佩宋洋来源:《卷宗》2020年第15期

  摘要:职业情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的各种主观体验,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职业情感通过唤醒教师自觉成长意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全发展和提高教师生命境界等影响教师个体的发展。涵养教师职业情感可以从教师本体和外部保障两大角度入手,增强教师职业情感,促进自我成长。

  关键词:职业情感;教师成长;价值作用;涵养途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提出“好之”“乐之”的内在态度情感有利人的学习成长。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从情感这一角度来看,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动机内驱力和情绪是引起认知行为的因素”[2],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情感是影响学业的变量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教师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有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因子,“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时期你们将会感到痛苦。”[3]1993年,我国学者朱小蔓教授出版了《情感教育论纲》,认为情感教育“是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诸育之中,发挥粘合剂的作用,使原有分割的诸育实现功能性的统一。”[4]首次从教育学角度专门探讨人的情感发展问题,突出教师人的属性,强调了对教师的尊重。纵览古今中外的学者的观点,我们发现教师的职业情感影响着教师从教的积极性,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本文对教师职业情感进行分析研究,追寻其价值意义,探索如何涵养教师职业情感品质,促进教师自觉成长。

  1教师职业情感界定

  1.1教师职业情感的内涵

  情感一词本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根据主体需求的满足与否,这种体验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情感。根据《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把职业情感界定为“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心境状况。”[5]心境状况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参照心理学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师职业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的各种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因具体的教学情景不同,自然会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积极的职业情感,如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的道德感,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使命感等。目前学者对教师职业情感内涵的研究,多集中在外在的、宏观的感受,对教师成长中的微观的,内在自然的情感探索较少。本文在这一点上力求有所突破。

  1.2教师职业情感的特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师职业情感既有情感的一般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独特的要求。

  1.2.1以爱为本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是人的基本需要,而爱就是一种情感。从事业一门职业的初衷应是喜欢与爱。“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6]教师职业情感当以爱为本,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热爱知识,热爱同事,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热爱正是督促教师成长的动力。爱是最基本的职业情感,后续发展起来的情感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当一种教书育人与教师人生乐趣联系起来的时候,那么教师这一职业已然超越了它的固有属性,成为寻求人生幸福的载体。

  1.2.2丰富多样

  “真正的教育者向来都是情感丰富的人”[7]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他对欢乐,对忧愁,对令人担心的事,都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8],这种体验直接丰富了职业情感的内涵。不仅包括宏观的情感,如对教育的爱,对学生负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教育事业初心不改,敢当使命,安贫乐教,默默奉献等外显性情感。同时也包括诸多教师成长中的微观的,内在自然的情感。如内在坚定的意志力,为完成自己的目标,以强大的意志力忍受磨难,克服险阻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还包括教师的自律、自我监控、自我更新等内显性的职业情感。职业情感愈是丰富,愈能促进教师自我的成长。

  1.2.3持续稳定

  教师对教育事业应有稳定而又持久的热情,对教育事业执着痴迷。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外部环境几经转变,如若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忠诚的情感、坚贞的意志,那么必定心襟动摇,淡化了对教师与事业的热爱,从而不思进取。一名有上进之心的教师,会及时调整心态,面对人生中面临的挫折困境,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

  2职业情感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黑格尔认为:“没有激情,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不曾完成,也不能完成。”[9]教师职业情感在促进教师个体全面发展,塑造更专业的自我方面有重要作用。

  2.1职业情感唤醒教师自觉成长意识

  教师作为成长的主体,其关键是在自主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长久以来对教师的培养倾向于以外部推动替代了教师自身的内生意愿,极大限制了教师的成长,唤醒教师的自觉成长意识,教师愿意且主动成长是当务之急。职业情感包含了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的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如自我效能感、自我反思、自我监督等领域。这些职业情感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使教师有意识的反思、规划、激励自己。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产生了成长的自觉意识,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回归。

  2.2职业情感促进教师心理健全发展

  教师是教学任务繁重且容易倦怠的职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压力、困境,易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拥有持久强烈的教师职业情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心理结构健康,消减焦躁、抑郁、沮丧等消极情绪。有强烈职业情感的教师往往充满干劲、心情愉快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调整自己消极的心态,保持昂扬的激情,更好地迎接教学工作。

  2.3职业情感提高教师生命境界

  宗白华在《美学与艺术》中写道:“人生的真实内容是永远的奋斗,是为了超越个人生命的价值。”职业情感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因,促使教师思考从事职业的价值和生命的境界。在长久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须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延伸,是自己诗意的栖息在这凡世间的载体。职业情感中的事业感、责任感和神圣感使得教师超越名缰利锁的物质世界,从社会中被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是在育己。自我反思,自我塑造,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事业高度和人生价值。在点燃他人探索知识火焰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的生命轨迹,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篇三: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唤醒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首先,要尊重教师,尊重他们的专业话语权和创造性劳动成果,唤醒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学校要营造尊重教师的氛围,在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多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当师生、家校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时,要不偏不倚,并敢于同一切辱师行为作斗争;要让教师在学校有尊严和地位,集中精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体会到职业的幸福与职业的尊严。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名教师也都应该有自己的生命成长节奏。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时,充分调动教师们的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专业话语权和创造性劳动成果,和教师们一起寻找教育共识,唤醒他们的读书学习热情,优化校本研修的内容与形式,唤醒教师的自主成长意识,搭建教师展示的舞台,通过制定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次,要多发现教师的优点与特长,唤醒他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同。

  要深刻了解一位教师,就要多走进他的课堂,通过课堂观察来认识教师。我们认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发现教师的优点与特长。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把课堂观察、日常巡视和汇报交流等多种方式综合使用,以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工作和思想状况,

  唤醒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理解与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增强他们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日常工作细微、重复、琐碎、单调,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所以,要经常去发现、记录教师日常中看似平常的感人瞬间,肯定教师的点滴进步,激发其专业成长自觉。

  第三,要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尽可能成就每一位教师,以职业幸福感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学校里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优势与特长,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让教师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尽可能地展示出来,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为此,学校搭建了许多平台,除了常规的评优课、研究课、展示课外,还为他们搭建了个性化的展示平台,让教师们互相了解、支持、鼓励。例如,语文教师的朗诵大赛、工会活动的才艺展示、教师社团的剪纸和陶艺制作、艺术节师生同台表演、废旧报纸的时装设计秀等。不少教师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办学生社团、创设校本课程,在自身才艺得到展示、被认可的同时,也带动学生参与。此外,学校还坚持开展走进年级活动,每学期走进一个年级,让年级建设成果得以全面展示,让教师的工作得到充分认可。

篇四: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激发教师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激发教师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更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管理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引领教师主动发展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前沿课题,也是学校面临的难题。教师专业发展已转向关注内在自主性的生成,特别是专业意识的提升与自我觉醒。为此,学校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同伴互助、名师引领、课例示范、竞赛激发、论坛导向、课题带动、榜样激励、实践反思、机制保障十大有效策略,引领教师明确发展目標,唤醒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改善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个体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低一级需要得到满足后,还会有高一级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价值追求。学校从点滴小事入手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如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解决教师就餐、饮水、洗澡的困难,为教师更换办公桌椅、空调,订阅报刊、杂志,网络通到校园的每一角落,为教师学习提供方便等。这些举措让教师能够更加安心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指导教师拟定“三年自主发展规划”,帮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要采取的措施。针对学校实际实施分层培训,成立新教师入职培训班、区骨干教师研修班、研究生教师发展协会,帮助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新的发展。

  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校内外交流、引领帮扶、实践反思、基本功竞赛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开阔了视野、练就了技能、实现了发展。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专业发展最核心的环节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育人行为。学校在加强课堂教学规范落实的基础上,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开展学生“师友互助、合作学习”模式项目实验研究。学校不搞一刀切,不强推教学模式,以点带面,好的、成功的要搞示范交流,要因人而异,尊重差异。在个体教师的层面,通过研究课、公开课体现教师的价值,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化水平。完善体制机制,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端正管理思想,转变管理职能,建立人性化制度体系,完善民主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教师争先创优,让每一名教职工获得成功,让每一名教职工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凝聚全校教师的智慧,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实现以上目标的过程中,要克服功利思想的影响,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将教师的优先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要以唤醒“主体意识”为核心,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更好地发挥校本培训的职能作用;要坚持以活动载体推进发展,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还要有好的体制机制做保障,让教师专业发展可持续,更有动力、更长久。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近5年来,教师在市区级各项竞赛中获奖达2600项;学生文明守纪,勤奋好学,在市区竞赛中屡屡获奖;学校德育、教学、体育、艺术、科技等工作全面推进,成绩显著,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目的。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正被重新认

  识、发现和定位。要改变一个教师的思想,最关键的不是向教师传递思想,而是引领教师自己去思考、去实践,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编辑汪倩

  感谢您的阅读!

篇五: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作者:尚怀奇来源:《教育家》2018年第46期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就是在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校长们眼中、口中、心中的头等大事。但是,单纯依靠校长“强迫”,往往会事与愿违。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激发内在动力,唤醒发展自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校长首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使教师的成长由外力驱动转向自觉行动,由个别行为转向群体行动。校长应关注教师的内在需要,让增进教师的幸福感成为教师成长的第一推动力。同时,校长要画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最大同心圆,一群人,一条心,为了梦想一起拼,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确立发展目标,制定专业规划。校长要帮助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提供切实具体的指导;对教学已入门,但在教学重点内容的设计上还需有所提高的教师,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导,帮助这些老师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对于老教师,重点则是鼓励他们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个人风格。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培训、培养、培育,不同阶段的目标是规范、模范和示范。找准了切入点,对需求不同的老师给予不同的帮助,更易被教师接受,见效也更快。

  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习惯壁垒。校长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特点和课程目标,深刻理解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及时根据实际条件和学生特点更新理念,才能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应对新课程改革。行为是在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惯常的教学行为不易改变,关键是要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突破和超越。理念改进了,新的教学行为就自然流淌出来。

  构建专业团队,发挥群体作用。作为校长,首先要努力构建专业团队,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育人能力的共同提升。其次是共建学习型组织,加强交往,互相分享思想和智慧。最后是寻找专家支持,专家可以指导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建构专业发展团队,促进校内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学校间主题式教研互动,促进社会名师专家发挥引领作用,逐步形成“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的良好教育生态系统,促进育人能力的共同提升,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实施分层培养,建立长效机制。校长应注重教师的差异,从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到契合教师发展的最佳途径。采取团队合作研究的方式,积极搭建教师教与研的实践平台;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创建学科教师研究中心组,打造学习研究共同体;组建教科研小组,指导教师用科学的手段、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立导师学研团队,由学校研究型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组,针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整体指导;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为教师提供进修和成名成家的机会,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最终实现教师的全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咸阳渭城中学)

  责任编辑:周彩丽

篇六: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两样东西可以唤醒教师的激情与自觉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但是校长另一个更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做教师的引路人。一个学校,从教师所体现的专业精神和工作状态,以及整体面貌就大致可以判断学校的办学情况了。所以说,校长如何提振学校的教师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与自觉,说是头等大事也不为过。选择把教师作为职业的人,大多善良、热情、爱孩子、乐于付出,也许在长期的工作中,教师呈现了某种程度的职业倦怠,但是,一旦教师内心的良知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被唤醒了,就会发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欣喜变化。新学期刚开学的一天,我走在学校的石板路上,发现有些松动,却找不到是哪块石板松动了,于是,我来回踩,努力地想把这块石板找到。几位路过的教师目睹我所做的事并知道了我的用意,他们也一起参与找寻,很快找到了,其中一位教师掏出手机给工程部打电话,并对我说:“校长,您先走吧,我守在这里等工程部来人……”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感慨许久。

  唤醒教师内心的良知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年,我刚执掌这所学校时,每天在学校巡视,总会看到开裂的开关甚至裸露的电线,剧烈闪动的白炽灯,破落的大理石,即将掉落的壁画,被堵住的下水道,餐厅里明显的卫生瑕疵……而且,这些事的发生不只是在我发现的当时,破落的现象已经有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了。无论多么地强调精致、完美,粗糙的管理总是发生在眼皮底下,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耐心地进行纠偏。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这些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似乎与教师学科教学专业事务毫不相干的公共事务,都被人们自觉地关注,这一切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防范校园欺凌事件,急病学生的紧急送医,公共卫生管理如“对学生饭前便后洗手”的教育和全面督促,包括到校、请假以及每个学生身体排查的晨检,上学、放学小学生要戴好小黄帽,教室开关门窗及通风,课外自由活动时的操场管理……这些数不尽的琐碎事务,都需要全体教职工以出义工方式参与、配合,并作为本职工作的延伸自觉完成。对此,教职工总是表现得与课堂教学事务同样的认真,全校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之所以拥有如此良好的行为文化,源自一种文化魔力:让一切

  教职工的血液都融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良知”的兴奋剂。那些“小事情上的伟大进步”,让我坚信一个道理:提振教师精神、改良教师行为的根本动力,在于唤醒教师内心的良知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责任意味着承诺,教师的责任其本质是一种职业人的良知。“我在混口饭吃”“我在教学生”“我在塑造一个孩子的未来或者我在塑造一代人”,处在何种职业境界,决定了一个教师能够走多远。有责任心的教师,不只是对特定的结果负责,而是要把整个行动的过程当作个人的成就而为之奋斗。当一个教师作出完全的承诺时,那些不可想象的奇迹就会发生,教师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思考独立开展的工作,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再抱怨学校领导“怎么还没有修建好平坦的向前进发的道路,甚至连上山的梯子也准备不足”,而是背上自己的大砍刀,砍断影响上山的藤条杂草,开拓自己爬上山坡的道路;离开了责任心,就没有了背起大砍刀的力气,更无披荆斩棘的勇气和精神力量。现在,我不太会听到抱怨声,更多的是反哺我的力量,“校长,让我们一起想办法吧”“校长,这件事由我来干吧”……那些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于那些不平等的事,在他们看来远非那么令人无法容忍,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自己吃多少亏或有多少委屈,而是以“宗教般的虔诚”想着对于学生未来应当负责任的那些事。

  只有让所有人获得责任才能发挥更大的积极变革力量我很想给教师提高薪水,甚至做梦都在想。德鲁克说,“经济待遇不像维他命:没有它就会导致最严重的赤字症,但是它们本身并不提供热量”。虽然我只能做到争取政策支持,但是我仍然坚信这一点,比钱更重要的是鼓励,激发教师正能量的是对于坚守良知和责任的那些教师的充分肯定。

  教师承担起责任,需要用专业的心智和能力自觉地改造自身的工作。教师向孩子兑现作为教师的承诺,需要长期坚守,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还需要有不断修炼教育能力的专业进取心。教师的才华在于解决面前的教育问题,任何“教育家的语录”对于实际问题来说,都没有直接的、可用于操作的示范意义。一切现实的教育问题都没有任何简单的答案,特别是面对出现了“教育偏差”的人和事,教师有许多繁杂的工作要做,教师的工作几乎每天都要上演一幕幕展现洞察力的戏剧,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师,必须拥有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能力和方向感,不迷信速效方法,不为流行思潮所左右,要形成个性化的而且是非常成熟的处理一切事务的能力。“要找到地毯上呈现的图形,就不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教师必须

  能够做到有效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孩子坚强地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关注孩子现实之下展开“循循然善诱人”的机智行动。不管教师想不想承担责任,学校必须呼唤这种责任心。控制和严厉只是非常时期管理学校的一种手段,不能长期使用。“不愿意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身上”是教师抵制学校强权管理的原因所在。高明的学校领导,要用“一切权威性产生于对工作的客观责任”这一概念,代替“我是某个领导,我代表组织”这一类粗暴的概念。有责任的教师,是不需要通过表扬或批评知道他们做得如何,更不会屈服于某种权势,他们自己心中有数。这几年我在北外附校推进的一系列变革行动及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归因为一条“明智的工作法则”的帮助,只有让所有人获得责任之后,才能发挥更大的积极的变革力量。作为教师,在心灵深处有两个方面值得校长去挖掘,一是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奉献,二是接受变革的意愿。

  要防范“尽心尽责”的误会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也包括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而有意不提供帮助。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无论孩子有什么需要,教师都

  要提供帮助;如果孩子不需要帮助,教师就不要去提供;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那样会贬低他们……教师是会在孩子的成长史上留下痕迹的人,能促进孩子进步的是能够“发现孩子自我表现中的那些奇葩”并有效地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的那一群有责任心的教师。他们冲破死记硬背的“牢笼”,指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造、学会积极参与,而不只是简单模仿和执行指令。真正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做到长期钻研细节,通过严密的方法、严格的纪律、对细节的一丝不苟、不间断的劳作,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磐石般的决心,实现富有力量的教育成果。教师的真实责任在于“学会放手”,必须放手让孩子对自己负责,最好的方法是教师不要具体给出想要孩子必须做到怎样,而是与孩子一起建立一些基本原则,让孩子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责任和良知能够激发激情,但要防范“尽心尽责”的误会,不要错误地认为“盲目的严厉”等于责任。教师有令人折服的精神与大规模实现理想的决心,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就一定有正确的远见力,也并不代表教师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固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会使教师对于日复一日的工作显得思维僵化、行为固执,对于明显的缺憾和问题也无动于衷。学校管理者应当能够正确地判断那些缺乏教育智慧的所谓“有责任的教师”,不是去表扬他们而是要改进他们的“以负责任的名义”所犯下的过错,那些粗暴而不专业的行为,不是真正负责任的行为。

篇七: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校长要唤醒教师的“四种意识”

  作者:严卫林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6年第12期

  【摘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关心教师专业成长的校长就能使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和责任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和反思意识等发展意识,让教师在校长的召唤下快速成长。

  【关键词】校长;教师成长;科研;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5-0034-02

  【作者简介】严卫林,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江苏苏州,215228)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在教师群体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喜爱,充分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这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成长了自己。然而,也有不少教师缺乏工作热情,丧失成长的意愿。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和反思意识等发展意识。

  一、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

  在平时的学校管理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教师目光远大,目标明确,从踏上教师岗位之始就给自己树立了目标,立志要成长为“名特优”教师。这些教师靠着自己的自觉和自发,靠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向成功的道路迈进。这些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制定了长远计划,每年都会有所成就、有所突破。然而更多的教师却没有自我成长意识和觉悟——

  得过且过型教师。有的教师觉得要“成名成家”高不可攀,自己离名师相差十万八千里,教师专业成长遥不可及,自己本来就不是骨干教师的料。于是自愿选择了放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不屑一顾型教师。有的教师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养家糊口的方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没有形成教师专业成长这个概念,能偷懒则偷懒,觉得教师专业成长可有可无。

  缺乏追求型教师。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学生,看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不高,不求有名但求无过,从未考虑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尽管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靠自我觉醒,但校长的提醒和引领作用却不可低估和小看。或许就是校长的一句话、一次培训、一次谈心、一次会议、一次榜样引领,成为“引爆”教师专业成长的导火线,让教师豁然开朗,继而付诸行动,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势不可挡,从此踏上了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校长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和特长,量身定做一套教师专业成长方案,指引教师朝着目标前进,每天一小步,每年一大步,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再成为空话。

  二、唤醒教师的质量意识

  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理应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作为一线教师,理应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并将质量视为“生命线”,看作立足之本。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树立了正确的质量意识并为之努力——

  唯分是从型教师。有的教师曲解了教学质量的内涵,误认为高分数就是高质量,于是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分数,唯分是从。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布置繁重的作业,企图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做到熟能生巧。甚至连课间休息时间也不放过,通过盘剥学生的时间来获取分数的一时提高。

  目中无分型教师。有的教师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成绩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对学生成绩毫不上心。于是教师每天上完课,批改完作业就感觉大功告成,没有质量意识和分数观念。这些教师无心提高教学技能,把考得不好的责任推给学生和家长,缺乏应有的质量观念。

  力不从心型教师。当然,还有的教师也看到了质量对于自己的重要性,试图努力提高分数。但限于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方法不对路,始终不得要领。于是,虽“有心杀敌”,但“无力回天”,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教师在家长、学生、同行、领导面前口碑较差,令人担忧。

  质量才是硬道理。作为校长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思想。学生升学需要分数,关键是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对于唯分是从的教师,学校要肯定其敬业精神,但要让教师正确处理好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不能靠题海战术提高分数;对于目中无分的教师要激发其上进心,让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力不从心的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树立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力争通过教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

  “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依托教育科研可以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依靠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凭借教育科研可以提升学校内涵。然而,还有不少教师对教育科研畏首畏尾,无法在教科研上施展拳脚,或不知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望研兴叹”型教师。这类教师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搞课题研究是少数教师的事,是学校领导的工作,是研究者的专业,对于教育科研有着恐惧和陌生,把教育科研神秘化。不敢涉足教育科研,教学方法几十年如一日,踟蹰不前。

  阳奉阴违型教师。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觉得唯有多做、多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认为教育科研都是“假大空”,只是做表面文章,装点门面的把戏,没有实际价值。于是,教师对教育科研阳奉阴违,大张旗鼓搞形式主义。

  视而不见型教师。有的教师没有考虑是否需要教育科研,每天忙忙碌碌,工作连轴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构成了教师工作的全部。至于教育科研,不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与自己无关。

  作为校长首先自己要重视教育科研,通过言传身教,带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能“教育科研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甚至将教学与教研分离。校长要大张旗鼓地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问题确立课题,自觉开展课题研究,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要通过建章立制,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真正向科研要效率,向教学要质量,让教师体会到开展教育科研所带来的课堂变化。

  四、唤醒教师的反思意识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问题,修正不当思想,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准。然而,更多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

篇八: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激发教师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提要:教育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事关国民生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而实现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以来,教师居于“被发展”的状况,如果能激发教师内驱力,将会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一.问题的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发展经济以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由此可见,教育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事关国民生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而实现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纲要第十七章,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我校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1.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据统计,本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2-44岁之间。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我校仅能招收屈指可数的“新鲜血液”充实到汲汲可危的教师队伍。这不仅是本校教师队伍的状况,更是整个兴宁市以及整个梅州地区的状况。梅州历来是广东省东北部经济欠发达山区市。与珠三角地区相比,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教育投入有限。因此难以吸引和留住优质教师和生源,再加上招考的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更造成教师队伍老龄化日益严重。

  2.教师队伍“阴盛阳衰”现象严重。

  我校小学部教师队伍中,女教师仍占绝大多数。有些女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去。这与本地风俗有一定关系。梅州地区客家女子居多,大多勤劳、坚韧,更注重“灶头锅尾”“针头线尾”。

  3.职业倦怠现象有蔓延趋势。

  教师队伍整体年龄较大,会导致很多教师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有的教师常年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好,但因为身边一些人的影响,或者因为付出与得到存在差距,而产生“隐退”心理。长此以往,整个教师队伍的职业倦怠现象会逐步蔓延,很多教师有着强烈的身心疲惫感,也不乐意再花更多的时间来努力提升自己。

  三.教师内驱力发展的意义:

  1.促进自我成长。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对事物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但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师是人,是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生命个体。纵观我们的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大都是教育理论专家或者居于领导地位的管理部门提出改革方案、实验步骤,让教师作为被动执行者的身份参加其中。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是需要改造的,工作是有缺陷的,这样缺乏人性关怀的措施往往不受待见。教师也常常因为“被培训”“被研讨”“被学习”而处于消极应对的状态。

  因而,要努力发挥教师个体的特长,激发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从“要我培训”“要我学习”“要我发展”到“我要培训”“我要学习”“我要发展”的转变。教师要意识到: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更迭迅猛的时代,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如今,这种“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离教师越来越远。如果教师满足于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将很快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方能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1.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既依赖教育资源这个硬实力,又需要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软实力。要使学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自主发展。学校本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阵地,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目光大都聚焦到学生身上,教师的发展成为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学校应当创设条件、建立机制,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化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才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体,推动学校的发展。

  1.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具体措施。

  1.加强引导,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鼓励教师对近几年的专业发展作出规划。引导教师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并且思考自我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便教师能围绕发展规划开展教学工作。

  1.以人为本,唤醒教师自觉发展的意识。

  学校领导要抛开高高在上的架子,要将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当成朋友,多与教师沟通、交流;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信任和尊重,鼓励和支持,少一些指责和命令,多一些商量和自由。只有与教师建立深厚的感情,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人文的关怀,自身的成长才能真正从“我被发展”成为“我要发展”。

  1.健全机制,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被认可、被支持、被肯定。学校在要求教师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也同样可以用欣赏的目光去对待每一个教师。因此,学校在制

  定评价机制的时候,要考虑得更全面、更细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不足,能获得体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和空间。完善的评价机制将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不断提高自己。

  1.榜样引领,打造团结、优秀的教师队伍。

  积极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能更好地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我们积极尝试“以点带面、互助共进”的做法。

  首先,确立一批优秀教师为名师培养对象,通过定目标、压担子、给舞台的方法进行重点培养,比如课题组成员中,六年级英语科组长沙静红教师,梅州市优秀教师伍文丽老师等,她们在各学科领域都是教学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领军人物。我们通过各类名师培养活动,鼓励她们参加各类比赛,充分展现自我教学水平,努力向名师靠近。

  其次,搭好台子,创设环境,让她们引领学科教学,帮助更多的教师一起成长。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她们的行动力、教学力可影响身边的教师,带动更多的教师向她们靠拢,一个优秀而团结的教师队伍以此形成。

  1.品格修炼,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民族中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老师。”每个教师,都应当对职业存在敬畏感和光荣感,这种情感将会激励教师不断前行。因而,学校要努力创设条件,加以引导,让教师自我人格的修炼成为一门必修课。从而在教育道路上保持不断前行的动力。

  综上所述,激发教师内驱力,让教师的自我发展成为一种自我需要和人生需要,让教师能确定好奋斗的目标,选择一种最佳的工作态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迎春: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杨忠君:试论以“素养”为内核的教师专业成长[D]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15年4期;

  【3】龙宝新:岳欣云、董宏建:教师教学诊断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器,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15年5期

篇九: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点燃教师热情唤醒智慧自觉

  作者:金至涛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0年第06期

  推进信息化工作,是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重力加速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是学校面向未来的必经之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而这种唤醒,既需要外力,借势而行,更需要内力,智慧自觉。2016年初,我们完成了以信息化为重点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我校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定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的创新发展中,学校与教师最好的关系就是彼此成就,因此,学校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一、共同研讨,推进信息化改革

  在信息化工作推进初期,我们面临诸多的思考题,如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哪些项目、怎样在过程中培育学校特色。于是,我们与教师坦诚分享,同步深化认识。

  首先,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可行性分析是必要的。我们理性分析了学校的课堂现状,分析了未来学校的变化趋势,让全体教师了解行动的价值与意义。教育信息技术浪潮不会等待学校准备好了才会来临,所以面向和适应未来是教师的必修课。

  其次,课程改革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不能盲目跟风,必须冷静思考,因校制宜。我们通過研讨确定了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定位,即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最后,我们制定了以“信息化”为关键词的“十三五”学校创新发展的五年规划,明晰了探索方向、路径与方法,向教师传递学校创新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各项工作全面铺开行动研究,先由种子教师小切口局部实施体验,递进前行。如七年级的数学思辩型课堂教学研究,八年级的智慧课堂教学研究,九年级的虚拟云班教学研究、STEAM创客课程研究等。

  二、文化引领,倡导智慧自觉

  信息化推进工作需要思想引领。促使教师实现由观望畏难到认同接纳,再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过程,关键在于共创文化。2015年,我们梳理提炼出“明德砺新”的校园主题文化,具体阐释为敬业文化、宽容文化、共创文化、和谐文化。

  (一)敬业文化:分层共情引领

  “心动才会行动,心不动,行动也如不动。”我们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分层思想动员。

  对于安逸型教师,我们会宣传“时不待我,适者生存”的理念,使其认清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是“变”,同时也使其清醒地意识到,对于新兴事物,少一些疑惑,多一些实干,早研究,早实验,早出成果。

  对于创新型教师,我们会唤醒其“光荣与梦想”,逐步渗透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价值所在,使其认识到教师的自主发展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的创新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学校各类教研活动中,不断肯定他们的点滴变化、带给学生的新成长机遇,以此不断唤醒和激励教师的教育情怀和行动自觉。

  (二)宽容文化:缔造幸福成长

  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技术上,技术虽然先进,但由此产生的问题很多,如与教学实际结合不紧密、兼容性不足、与学生个性化契合度不够等问题,没有成熟产品,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由于我们采取的是先试先行的做法,所以出现很多低级错误,花了很多试错的成本。而这种成本不仅是时间成本,还有感情成本。所以信息技术是双刃剑,我们应该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尽量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从教师角度来看,客观上,教师从“试用”到“会用”再到“用好”,需要理念的更新、时间的磨合和经验的积累;主观上,教师内心期待“傻瓜型”产品,对于需要重新加工设计,尤其是操作不简便的软件存在畏难情绪。我们不能期待还不完全成熟的技术立竿见影地改变一切,所以采取了宽容试错的做法。一是对技术的宽容。只有先试先行,才会有好用的技术出来;主动参与建设,学校才能获得发展的新机遇。二是对实验教师的宽容。我们鼓励教师不怕失败,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成长的代价,创新往往会有试错的过程,这便需要定力,千锤百炼。智慧是在不断思考中的领悟、在不断坚持中的通透。

  (三)共创文化:激励自主创新

  课堂中每天会发生什么,是“长出来”的,改变课堂的关键是教师意识到自身问题。我们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原则是给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自主创新。学校持续给予教师技术支持与行动指导,营造共享共创的环境,激发教师的内在智慧自觉。

  多年的创新实践,我们经历了从体验感知到自省感悟,再到思辨生长的探索过程,而教师之所以能够在思辨中成长,得益于我们的“三思教研”校本研修行动策略——反观自己、自我修正、自我教育。“三思研课”强调自我审视,改变教学思维辩点,鼓励教师思考行动背后的思想,主动寻找建构自我的教育思想,采取有自己教学理念的高效行动。

  (四)和谐文化:凝心聚力同频共振

  只有当教师有了内在的智慧自觉,与学校办学文化达成一致,形成共鸣的时候,集体的运作才会产生高效率。人人都在尽心付出,同伴间相互支持、彼此信任的时候,人的创造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我们的追求。当然,这种效果需要通过引领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来实现。

  三、思维带入,促进深层互动

  设备更新、授课模式创新、网络的应用,不一定就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变革;校长的权力可以指挥人,学校的制度可以约束人,但这些都不足以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撬动教育的深层改革,关键在于改变思维。如果教育思维没改变,仅是低层次的运用技术,技术反而助推应试教育。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念突破、技术突破、应用突破,我们从六个方面对校本研修进行改良升级,让信息化融合落地生根。

  (一)改变教研方向——基于信息化,服务个性化学习

  一是从重研究“教”转向研究“学”,以研究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与归宿点;二是从重教学研究转向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研究;三是从重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向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学研究;四是引入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来理解教育。

  (二)改变教研密度——接力研课,促进自我修正

  信息化融合中,教师传统经验归零,新问题不断产生,而一般性的浅思考、蜻蜓点水式的改进,会让改革低效运行,而且会影响教师改革的激情。因此,我们改变每周一次的集备方式,采取每个学期在期初、期中,各连续三周开展密集教研,每天基于主题接力研课,头脑风暴式研讨,校领导跟进提炼,总结指导。事实证明,这种密集教研的效果优于一学期的常态教研,更好地促进教师自我修正,持续改变教师的行为,进而改变教师的思维和教学理念。

  (三)改变教研深度——“三思教研”,引导深层互动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迫切需要根据教师内在需要、量体裁衣的实践引导,而当这种引导能够随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促进教师自省自悟内生,才能真正改变教学思维方式和习惯。

  数年的创新实践,教师之所以能够在思辨中成长,得益于我们的“三思教研”校本研修行动策略。“三思教研”包括学生三思学习任务单、教师三思备课、教师三思反思、教师三思研课等。“三思”是指从三个层面进行自我追问:“思源”,追问源起与目的意义;“思用”,从术的层面阐述教学疑难突破及其成效分析;“思辨”,从道的层面自我建构,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三思教研”实现了教师“三思而后行”。

  在每次研课活动中,我们不將个人意志强加给教师,而是以教师需要点为契机,共同解决老师们的微问题,将自己定位为观察者、引导者、提炼者。引导原生态教研走向规范和深层互动。

  (四)改变教研手段——数字化纪实,助力教研高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大多数是面对面的教研,信息化推进以来,教研活动也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一是鼓励“照镜子”反思,让教师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是教学反思的好方法,尤其是为年轻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帮助。

  二是开展碎片教研,确定教研主题—组内同课异构—录课—主题下的教学片断剪辑—分享研讨,更加短时高效,做到精准教研。

  三是制作数字化成长档案,把每位教师的主备、上课、同组评课为一个循环的研课过程,录制下来,一学期下来,每位教师都能积累一定数量研课实录,既可以做主题案例分析,又可以记录每位教师的可视化进步痕迹。

  (五)改变教研活动——业务内训,激励教师成长

  学术节是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内训活动,我们采取系列活动“推着走,逼着想,盯着做”,促进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如2016年采取“训、研、赛、谈、晒”的方式,2017年采取“两研、一分析、一展示”的方式,在学术节活动中,我们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教师。

  (六)改变教研保障——与专家团队合作,提升科研能力

  2017年,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开展课题合作,围绕学校“泛在学习”发展主线,以学校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资源、高水平的交流与分享平台等优势,结合我校全体师生实践意愿与实践智慧,开展课题合作。目前,我校教师有30名教师开展了围绕学生学习模式改变研究的7个小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四舍五入”,注入改革动力

  学校对教师采取宽容试错的态度,推进工作的“四舍五入”原则:给教师减负松绑,为改革注入动力支持。

  “四舍”包括:其一,舍得人力。如为了实现七年级思辨型课堂大翻转,在数学、语文、英语学科教师配置上,每个教师只教一个班;同时争取校企合作,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驻校提供服务。其二,舍得课时。如为数学学科大翻转安排了双倍课时,每天一节课内预习课和一节课内展示课,使学生打下自学基础,保证翻转效果。其三,舍得“慢”。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与自学能力提高是慢功夫,需要足够的自学时间与空间,我们要求教师慢下来,开展细致入微的指导。其四,舍得“放”。信息化推进需要更高层面的驱动,我们采取项目驱动式管理,学校自上而下的设定项目,种子教师自下而上申报立项,学年末根据成果展示效果,给予项目团队适当的奖励,并给优秀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外出学习机会。

  “五入”包括:企业进入(多家平台技术,按需服务)、课题进入(科研引领)、研训进入(教研落地)、数据进入(精准)、专家进入(校正)。

  教师的专业成长始于规范,行于精细,利于团队,成于自觉悟道。在学校的创新发展中,学校与教师彼此成就,让教师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我们努力让适合的教师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鼓励担当与责任,激励并保护他们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赵昆伦)

篇十: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教师的成长自觉性才是个人成长的根

  代安荣

  《师资建设》编辑专题策划《像根一样扎下去》一文,对“2011年‘国培计划’重庆市初中数学教师高级研修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报道,也进行了比较中肯的评价,尤其是那个《像根一样扎下去》的题目破具有震撼力,极大地激发人的阅读欲望,让人非常想探究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样的东西能够让教育或者说新教育能够真正在一线扎根。

  客观地讲,这个报道从理论到实践、从现象到本质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解读,为这个国培计划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国培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但笔者看完这个报道后,却情不自禁地生发出这样的培训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感叹。国培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国培的受众面有多广、落实国培计划重要的支撑点又在何方?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国培的根是什么?只有有效探究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让国培像根一样扎下去,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吸取泥土中的养料、水分,开出茂盛的参天大树,而不是昙花一现。

  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提升的重要目标,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指数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以前不成体系的教育培训和各自为阵的培训模式下,国培应运而生,并成为最近几年教育改革和培训重要的关键词。这样的期盼是非常好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至于能提升多少,能不能把这些种子在一线教育中播种,能不能真正像根一样扎下去,并能够像种植的树木那样能够成活,这个有待考证。

  为什么笔者有这样的质疑?笔者主要基于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国培计划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只要稍微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即这样的国培计划名额是非常有限的,受众面是非常小的。其次,在这些培训学员中,有多少人真正怀抱教育理想,有多少人真正能热爱教育,有多少人坐在国培的课堂里真正在认真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礼,并且,经过洗礼的这些学员能不能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学习理念,而不仅仅是这几个月短暂的突击式的学习,然后结业获取一个象征某种经历的证书。最后,这样的国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校长选择学员时,都不是真正按照学校某个教师真正具有教育理想、具有培养潜质,然后打造这个好苗子;反而作为校长对平时里校长认为工作努力、在升学考试中、各种评比检查中做出过“突出贡献”教师的一种在现金之外的奖励方式,以此激励这些教师们奋发图强。因此,靠这些没有自觉专业化发展意识的教师去承载国培计划的伟大使命,无疑于成了一种变相的奖励方式,只不过这样的方式不由学校买单、也不是教育局买单,而是国家教育部专项资金买单而已。

  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需要一种自觉的行为,离开这个自觉的行为和行动,一切行动和努力都是徒劳和白费。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就告诉大家一个没有理想的士兵永远都只能做一个士兵的角色、只能简单地从事士兵的工作,而且这样的工作还是在被动形式下按部就班进行的一种活动,其没有主动性、创造性、预见性、更没有思考性,当然,结果就只能当一个普通的士兵。同理而论,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教育追求,不论外界给予多少培训、为其提供多少优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都无济于事,其只把这些活动作为一种生命活动形式而不会思考其本质的含义和价值。

  一个教师自己都没有专业化成长的自我发展意识、自觉性,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不可能怀抱梦想、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有所为有所不为、更不会站在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师、站在学生生命发展和成长的角度、站在校长管理学校的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和从事自己的教育行为,更不会站在中国一线教育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发展的宏观角度思考问题、践行教育行为,当然,这样的教师也不可能获得专业化发展。屈原、范仲淹等为什么能够名震天下、令

  后人尊敬和敬仰,根源就在于情系祖国、心系天下、怀抱大梦想、人生有大追求;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为什么能够成为令人尊重的教育家,甚至专门成立机构对其思想进行研究,根源就在于他们心系学生、情系教育、对教育怀抱大梦想并一生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造福一方百姓、并泽被后世。

  不论是拿破仑提及的问题,还是屈原、范仲淹,抑或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等名人,他们都有一种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不同领域的专业自觉性,不一定特指教师专业化自觉性),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专业自觉性,才导致这些人以理想指导行动、以思想引领人生,才会在一线教育实践中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能想一些大事情又能老老实实地做一些小事情,有理想而不好高骛远、有思想而不妄自菲薄,总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不断奔跑,把自己幻化成连接理想和现实的那条美丽的彩虹,编织出一个美丽的教育人生,擎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教育天空。

  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疑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其实,大家反观一下现实生活中那些参加国培计划回到学校后的教师的现实生活、教育改变情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曾有一次参加一个读书社的年度总结会,和一个朋友谈及这个问题。朋友问我认为这样的读书活动是否有效,当时我给予的回答是有但效果不大,因为被动的阅读始终不能触及阅读的灵魂,如果自己真有阅读自觉性,再此之前就会自我阅读、自我专业化发展。但是,这样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一些人的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能够让一些人顿悟、觉醒,认识到自己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性。正如有个朋友参加这个读书会后写了一个题为《四十岁才开花》的文章,指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个女教师由此迸发出了生命的激情,从阅读开始走向写作,从写作开始提升自己课堂教育和研究能力,从写作开始让她自我感觉教育不再是那样枯燥无味、教育变得分外的活力四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所以,这样的作用会有,但不会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人觉醒、顿悟,反思自己的行为,更多的人则还是处于一种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角度而置身事外,但一旦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其使命也就完成了。

  国培计划的根是教师的专业自觉性,只有教师个体拥有这个专业成长自觉性,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拥有生命的自觉、教育自觉、阅读的自觉,才能以一种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方式去行走教育,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踏实地践行想些大教育做点小事情。一旦教育个体能完成这样的转变,国培、或者任何一种培训模式就达到了启发、点化、顿悟的作用,教师专业化成长也就能实现。否则,一切都是徒劳,只不过是一些成为一些政绩工程,不会取得多大实质性的贡献和作用。

篇十一: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自觉

  学习反思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近期聆听了史建筑教授主讲的《教师的自觉与行动》深有感触,史教师提到教师的自觉行动之一就是要学会深思。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如今多变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每个学生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学效果与教龄成正比关系。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稳发展的“高原期”。第八年之后,教师群体逐渐开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逐渐下降,虽然各人的徘徊期长短不一,下降的速度也不一致,但他们逐渐变得平庸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的厌倦与自身的惰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深思,不断探索,突破了“高原期”,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可见,教学深思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必须学会深思,善于深思,让深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深思应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常态”1.深思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全新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新课程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的课程或教案去完成知识传授目标的“技术员”。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学深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因此,教师应“走进新课程”,着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深思中唤醒自我成长的意识、生命的意识、成功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深思能力,适应时代的新要求。2.深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深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深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显然,深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深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深思=成长,没有经过深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深思,使原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二、深思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程”1.把握教学深思的内容操作深思性教学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深思。教师深思的基本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着眼课堂操作,即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与学的习惯、教与学的理念、教学结果等进行的深思。二是着眼教师自身,即教师对自我教学理念和行为的深思。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师的经验、习惯之中,它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三是着眼学生,思考和研究学生学习的习惯、行为、方法、效率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提升教学深思的内在实效教学深思首先表现为自觉性。教师深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从经验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三、在深思性教学实践中打造深思能力深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在深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提高,逐步提升教学的品味和境界而成熟起来的。当前,教师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打磨教学技术的匠师;追求教学艺术化的艺师;学科精通,有使命感的儒师;在思考和创造中教学的哲师。不难看出,上述四种类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依次提高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心态面对教学情境,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保持一份敏感;以深思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探究教育实践的各种问题,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深思,在自我深思、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近期聆听了史建筑教授主讲的《教师的自觉与行动》深有感触,史教师提到教师的自觉行动之一就是要学会深思。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如今多变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每个学生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学效果与教龄成正比关系。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稳发展的“高原期”。第八年之后,教师群体逐渐开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逐渐下降,虽然各人的徘徊期长短不一,下降的速度也不一致,但他们逐渐变得平庸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的厌倦与自身的惰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深思,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断探索,突破了“高原期”,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可见,教学深思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必须学会深思,善于深思,让深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深思应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常态”1.深思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全新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新课程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的课程或教案去完成知识传授目标的“技术员”。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学深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因此,教师应“走进新课程”,着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深思中唤醒自我成长的意识、生命的意识、成功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深思能力,适应时代的新要求。2.深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深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深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显然,深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深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深思=成长,没有经过深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深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二、深思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程”1.把握教学深思的内容操作深思性教学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深思。教师深思的基本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着眼课堂操作,即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与学的习惯、教与学的理念、教学结果等进行的深思。二是着眼教师自身,即教师对自我教学理念和行为的深思。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师的经验、习惯之中,它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三是着眼学生,思考和研究学生学习的习惯、行为、方法、效率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提升教学深思的内在实效教学深思首先表现为自觉性。教师深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从经验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在深思性教学实践中打造深思能力深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在深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提高,逐步提升教学的品味和境界而成熟起来的。当前,教师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打磨教学技术的匠师;追求教学艺术化的艺师;学科精通,有使命感的儒师;在思考和创造中教学的哲师。不难看出,上述四种类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依次提高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心态面对教学情境,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保持一份敏感;以深思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探究教育实践的各种问题,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深思,在自我深思、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近期聆听了史建筑教授主讲的《教师的自觉与行动》深有感触,史教师提到教师的自觉行动之一就是要学会深思。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如今多变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每个学生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学效果与教龄成正比关系。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现一个平稳发展的“高原期”。第八年之后,教师群体逐渐开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逐渐下降,虽然各人的徘徊期长短不一,下降的速度也不一致,但他们逐渐变得平庸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的厌倦与自身的惰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深思,不断探索,突破了“高原期”,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可见,教学深思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就必须学会深思,善于深思,让深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深思应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常态”1.深思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全新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新课程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的课程或教案去完成知识传授目标的“技术员”。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学深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因此,教师应“走进新课程”,着力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深思中唤醒自我成长的意识、生命的意识、成功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深思能力,适应时代的新要求。2.深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深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深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显然,深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

  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深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深思=成长,没有经过深思的经

  验是狭隘的经验,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深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二、深思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程”1.把握教学深思的内容操作深思性教学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深思。教师深思的基本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着眼课堂操作,即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与学的习惯、教与学的理念、教学结果等进行的深思。二是着眼教师自身,即教师对自我教学理念和行为的深思。教学理念植根于教师的经验、习惯之中,它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三是着眼学生,思考和研究学生学习的习惯、行为、方法、效率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提升教学深思的内在实效教学深思首先表现为自觉性。教师深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从经验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三、在深思性教学实践中打造深思能力深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在深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提高,逐步提升教学的品味和境界而成熟起来的。当前,教师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打磨教学技术的匠师;追求教学艺术化的艺师;学科精通,有使命感的儒师;在思考和创造中教学的哲师。不难看出,上述四种类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依次提高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心态面对教学情境,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保持一份敏感;以深思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探究教育实践的各种问题,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深思,在自我深思、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篇十二: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教师成长,自己培养自己》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教师成长,自己培养自己》学习心得体会1

  “好老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一书,感受颇深。李老师讲到成长的力量,在于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发展。我们不可回避现实对教师的挑战。

  有人说优秀老师标准: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在优秀老师基础上再加上”能说“与”会写”,就是走向卓越的“名师”标准了。李老师告诉我们是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一、不停地实践教师上课,带班,找学生谈心,处理突发事件等等,都在实践中见证教师成长。教师成长当有这样的心态,把每一堂课都当做研究课。把每一个班都当做试验田,精心耕耘,记载诸多样本,数据,不断掌握第一手资源。

  李老师将日行千里的马与同样”日行千里“的驴做了比较。一个是变化着行程,看了无数风景,积累了人生的经验。一个是围着磨盘转了千里。就像不会思考的老师用一个教案教了一辈子书。而优秀的老师终其一生都在思考新的教育。李老师说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集子汇总学生成长的记载。这就是朴实的实践。

  二、不停地思考

  知识分子以思考赢得尊重。思考每一天的教育行为,生活细节蕴含着诸多的教育至理。李老师举例谈到对学生的尊重,从学生借用水杯到老师借用红笔的故事对比中,我们思考对教育的认识。凭着良知做事,凭着常识思考,就可以将很多炫目的东西揭示出最本真的质地来。

  三、不停地阅读

  作为教师,不读书,无以教,无以活。李老师建议我们教师应该读四大类别的书籍:教育刊物,了解学科领域,同行的人在思考什么,可以促进自己思考;教育经典,比如读苏氏著作,就是很好的教育阅读开始;学生读物,这是了解学生的捷径,走进心灵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学生读物里感知儿童世界。人文书籍,对教育提高到了很高境界。教育,教学,到人文素养积淀。

  四、不停地写作

  写什么,怎么写,李老师说教育的写作不等同文学的创作。可以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实录。教育随笔,教师思想一个流淌的地方。教育故事,将师生的成长故事记载其中。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多姿多彩,有情感,有智慧,有思考的老师。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班级,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记载有意义的包含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故事。记载完整故事,有曲折性。记载故事有现场情节,有细节。不要追求华而不实的词语,重在真实。不要以写作时候的认识代替事情当时的思想。教育实录记录原生态的资料,它会在写作中丰满起来,灵动起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

  当这些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常态,就是找到了自我培养的方法了。带着成长的心态,给自己一片浩瀚,只要在路上,我们就在奔赴优秀,而后就是卓越路上!让我们记住李老师的成长元素:四个“不停”。

  《教师成长,自己培养自己》学习心得体会2

  一、师者——襟怀与才情的合融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而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着眼于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提升、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正是作为师者尊重、平等、宽容的襟怀气度的体现。

  在如今的语境中,两柄利剑正悬在语文教师的头顶,因为高考指挥棒,我们把教学中的阅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讲解与肢解了审美意味的层次分析,阅读变成了应试的技巧训练,鲜活的文学失去了血色,明眸善睐的抒情文字垂下了眼帘;因为络快餐文化,阅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感官刺激,阅读原本具有的灵魂引领与对生活灵敏的感悟异化为灵魂缺位的文化消费,经典名着的阅读变得无足轻重,正在一步步远离我们文化阅读的视野。这些对提高人文素养、夯实文化底蕴起到了极大的反向作用,解构了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对历史现实的文化感知。

  读一篇__,就是走进一个时代,走进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读庄子,是领悟“大道无形”、“遗世独立”的无穷智慧;读苏轼,是领悟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一切精奥的思想都蕴含于语言之中。先贤留下的文字是一盏盏美妙的明灯,温暖着一代代后来者的眼睛。

  二、课堂——民主与智慧的相遇

  李镇西老师在《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中提到教育要有“儿童视角”,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李镇西老师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一封信》中所体现的教育智慧,这是一堂学生讨论“爱情”的语文课,李老师是针对学生的心灵需求而设计的教学问题,

  课堂上有精彩的思想碰撞,有感人的情感生成,最终孩子们明白了“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师,其实也承担着育人、树人的责任,我们都可以成为现在所提倡的“全课程育人”的实践者。

  “总统是靠不住的”这句话是李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培养批判精神,破除迷信。这里的“迷信”主要是指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多数人的迷信。教师不应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我们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的志同道合者。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以为课堂不必一昧示强,偶尔示弱,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理想——素养与应试的双赢

  李镇西老师强调,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最后李老师还特别强调“心态”的重要性。自己培养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可不切实际,要切实定制自己的发展目标。心态要摆正,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要自己培养自己。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要学会思考,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受。同时要将自己的感

  受、看法整理记录,从中吸取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的成长,需要他人的引导,更需要自己的努力。李老师强调“自己培养自己”,并不意味着李老师反对他人的作用。从李老师举的一个个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出,人成长的过程中,重要他人对自己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如果那位唐老师没有得到李镇西老师的指导,也许还会在消极中度过每一天;“快乐小荷”如果没有李老师的指导,也许永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可见,人的一生,需要他人的引导,他人的点拨。而一旦人的自我成长的意识被唤醒,下面就要看他个人的努力了。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做一个循规蹈矩、专抓成绩的教书匠无疑会更轻松。正如温先生说的:“理想主义嘛,就是要高一点,要有引领的作用”。做一个庸俗功利的现实主义者固然可以适应现实,但只有不惧变革的理想主义才能改变现实。任何新事业都需要有更多人愿意当那个“理想主义者”,去勇敢实践、去大胆反思、去切实改造。“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亮灯火。”

  博爱存心,和光映面,不惑不忧,不惧不恋。

  《教师成长,自己培养自己》学习心得体会3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我们一定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站在社会的高度看教育,站在人生的高度看社会,站在星空的高度看人生。教师的人文情怀,应该是一个特别有学问,是一个有人文底蕴的人,是一个文人。人文素养至少包括:情感与理想、风骨与良知、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情感与思想情感这里当然是指对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情感。李镇西老师写过一段话:我不止一次的庆幸我是一个老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是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份情感就是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首先,风骨与良知:所谓良知,通俗的说,就是随时都想着孩子的今天和明天,孩子就是一切,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当学生利益和学习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当然要维护学生的利益。

  其次,视野与思考:首先是专业视野,我们至少要读三方面的书:教育学著作,杜威的《民主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陶行知名篇精选》等;学科教育专业著作和专业杂志。比专业视野更重要的是人文视野,对于国际国内富有影响的思想家的著述,包括人文知识分子的著作,你阅读多少?对于中国20世纪的历史你凝望了多少?对于20世纪中国

  知识分子的命运,你思考了多少?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和民众社会民众的生活,以及各种暗流汹涌的思潮,已关注了多少?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而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因此“人”——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生命。而教师是否真正有民主的胸襟,就是看他能否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阅读是为了充实我们作为教师的精神世界,为了让我们能够站在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度俯瞰我们的每一堂课。学生思考的火焰,只有只有用教师思考的火种去点燃。

  什么样的人最快乐?英国《太阳报》一次有奖征答活动,这次活动从应中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的四个最佳答案。“完成作品,吹着口哨,欣赏自己的艺术家”、“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给婴儿洗澡的母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生命的医生”。这四种人都不是教师,但他们快乐原因都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有关,没有创造的教育生活是没有快乐的,只有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创造的因素,我们的职业才充满幸福。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能够给我的学生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如果他们感到在李老师身边生活的几年,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有了职业幸福。”“芬芳的笑容是精神绽放的花朵,美丽的校园,灿烂的童心,明媚的

  笑声是灵魂散发的阳光,照亮了理想,辉煌了人生。”明媚的笑声是心灵散发的阳光,教师心中只有装着阳光,才可能在孩子面前有那么名位和灿烂的笑容。

  我并不领先,但我在行进,我并不优秀,但我很幸福。“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

  平台再好,不参与,也成就不了梦想;舞台再大,不表演,永远都是观众。别人的鼓励只是短暂的,关键是自己的内驱力,自己要成长的愿望和持之以恒的行动!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教师成长,自己培养自己》学习心得体会4

  20__年3月17日,本个参加了市沈志亮教师工作室的《教师成长——自己培养自己》专题学习会。李镇西指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局长的事,不是校长的,是自己的事。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四个“不停”:一是不停地实践。二是不停地思考。三是不停地阅读。四是不停地写作。关于这四个“不停”,李老师也强调:实践要做到科研性、创造性;阅读要做到专业性、人文性;思考要做到独立性、批判性;写作要做到日常性、叙事性。通过本次的专题学习,李镇西老师指出的四个“不停”,使我深刻感悟到,要成长为一名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贵在坚持。

  1、坚持学习,做个读书人。

  首先,学习自己任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管你是教什么科目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过硬,在学生面前就没有说服力,更难以树立起你的学科魅力,何谈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其次,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我们本身就是做教育工作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本质是受教育的人。所以,这些书籍实质上是教育家们集体经验智慧结晶的高度总结,而且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是我们的“看家书籍”。对于这些书,我们必须要坚持阅读。

  2、坚持反思,做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时刻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目标达成三者之间实际作用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关系,学生学习行为对学习目标达成的因果关系。作为“善于思考”的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会“指导”去“思考”,从而使学生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影响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影响他们学会思考,影响他们学会反省自己,学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不再是每天只知道“接受知识”、完成作业再做大量练习题目的考试机器。

  3、坚持实践,做个实践型教师。

  教师必须是善于实践的人。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和“优化”,而这必须通过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的“运用”才能实现。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和“本本”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模仿、搬用、拿来,不经过一番消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都很难变成自身真正需要的营养。所以,这里的实践,既是对新理论的尝试与“扬弃”,又是对“原我”的挑战与“扬弃”,不是一般意义的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完善自我,“趋近”理想。

篇十三: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唤醒教师的自觉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彭菲飞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9期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核心发展力的重要支柱,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已经得到了人们更为广泛的认同。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充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日益成为教育关注和探索的重点话题和热门话题。

  其实,教师的专业成长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当教师专业成长缺乏最基本的发展意识和成长欲望时,即处于“沉睡期”。有专家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出现“沉睡期”的原因有三:一是社会期望与现实的反差,让教师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从而产生一种“屈尊感”;二是教师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错位,导致教师心理矛盾加剧,产生了“失落感”;三是当前教师工作的低创造性,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如何才能让教师走出专业成长的“沉睡期”呢?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不是被动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自主发展过程,而自主发展离不开主体意识的唤醒。谁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是我们自己!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唤醒教师专业自觉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充分激发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并不神秘,它是教师朝着一定的专业发展的目标,不断追求和成长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专业态度、专业信念、专业情感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主动发展,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自身的内驱力最为重要。那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兴趣,来自为人师的沉甸甸的责任,来自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很多人把教师所从事的这种职业生活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这样三种状态。我认为现代教师在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还应该努力追求一种“过有意义的教师职业”生活,每位教师都应该树立“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由“牺牲性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的职业理念:教师不仅要“育人”,也要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育己”。唯有这样,教师专业成长才才有了力量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才有实现的保证。那么,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就应该以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为目标,要建立健全一种机制,从而不断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的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二、引导教师制定专业规划,在激发专业内驱力上做文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蕴涵着思想,蕴涵着价值,蕴涵着动力,蕴涵着自我期待和希望。教师的专业规划是教师专业的生涯设计,是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成长设计。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学校应激发、激活、唤醒教师的专业理想目标,使其成为具有理想信念、有生命自觉和价值自觉的现代教师。为此,学校要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载体,通过“自我设计——读书活动——自我反思——同伴互动——辅导报告——反思修改——榜样展示——自我完善”等,引导教师制定自己专业发展愿景,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三、树立教师专业进步标杆,在激起专业增长力上想办法

  眼界决定境界,没有广阔的视野,就不能志存高远。教师的专业自觉需要不断提供新的参照系,为他们树立前进的标杆,让他们“学有标杆,赶有榜样”。确立“标杆”,也就确立了工作基准,它可以帮助教师增强信心,确信自己有更好的竞争与发展前景。所以,学校要立足于教师实际,组织开展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并授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确立为校内标杆。在此基础上,重视对“标杆”的培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名师、专家等来校上示范课、做讲座,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名校学习研修,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加以引领,由此激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增长力”。

  四、互为导师,建立互助学习的平台

  如果把教师自我反思作为教师个体意义上的‚自助式自主培训,互为导师则是教师群体意义上的自助式自主培训。传统的导师制是在同一学科中,年长的带年轻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带缺乏教学经验的,而且多由学校指派,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知识面广,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而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可供青年教师学习借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某方面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可以成为导师。在实践中,可以鼓励教师冲破片面讲资历、讲学历、讲职称的樊篱,鼓励人人争当导师。导师制的核心是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主选择导师,也可以自主选择传、帮、带的对象,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这样不仅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教师的上进心。

  五、搭建教师专业实践平台,在提升专业发展力上添措施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适合的温度和土壤,只有给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的个性才能张扬,水平才能发挥。所以,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力”。

  总之,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唤醒教师专业自觉,才能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化为教师个人自愿、自觉的行动,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健康地成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十四: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

  激发生命自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这样一个团队,她点燃教师智慧的光芒;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追求一辈子的成长;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驰骋于个性发展的生命课堂;有这样一所学校,她正成就这一个、一批、一群人的梦想。

  教育是什么?德国教育专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换言之,教育是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职业贯古今,串未来:师者,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者;师者,价值的弘扬与坚守者;师者,生命的激发与提升者。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认为,一个学校的成败,关键看教师素质的高下;一所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当今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

  那么,如何打造一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师队伍呢?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发挥生命共同体的作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一、思想引领,氛围营造,动因激发,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学校有一个开拓进取、高效务实的领导团队。他们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使命所在,任重道远。只为学生打造一流的育人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丰富学校的内涵,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奋斗有目标,精神有家园多年以来,学校坚持“人本”理念,不断发掘和积淀学校传统文化,形成了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优秀的学校文化,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经过一〇一人的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执着求索,敢为人先,同侪共济,立德树人”的学校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学校秉承历史,从发展的现状和愿景出发,确立了“激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价值”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高品质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提炼出“爱、和、博、雅”的校训、“崇文尚德,格物致知”的校风、“学高、身正、敏行、兼爱”的教风、“好学、善思、博采、笃行”的学风,努力营造“自主、多元、开放”的教育文化氛围,追求高品质教育。这就为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寄托。2、在“生命课堂”中,彰显生命的价值为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的学校办学理念,大连市一〇一中学围绕“生命”大做文章,积极探索追求“高品质课堂”之路。(1)“生命课堂”的内涵“生命课堂”是人本思想在课堂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师生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和敬畏,是在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内,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规律,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激发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主动性自觉性,注重生命发展的全面性,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生命课堂”探索实践①成立“生命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生命课堂”建设的领导和指导。②召开专题讲座、主题式研讨,加强对“生命课堂”基本内涵及要求的透彻理解。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

  .

  .

  ③开展“生命课堂”典型引路活动。④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每学期围绕“生命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在备课、观课、议课中不断加深对“生命课堂”的理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⑤开展“生命课堂”优秀课堂教学评选、展示活动,设立“教学改革创新奖”,表彰在“生命课堂”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优秀教师及教研组、备课组。⑥围绕“生命课堂”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校要开展论文评选活动,举办研究成果发布会。⑦每学期开展一次“生命课堂”论坛,教师结合自己教学案例来提高对生命课堂的认识和理解。⑧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和生命课堂理论测试。⑨申报市级课题《构建以促进师生发展的生命课堂的行动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⑩提炼“生命自觉”的课堂教学文化,以丰厚、灵动、和谐、创新为课堂文化的评价维度,形成生命课堂评价标准。“生命课堂”的探索,极大的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潜力与活力,不但学生从中受益,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3、建立有效机制,营造氛围激励学校把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新一届教师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主抓此项工作。学校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布局,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各阶段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评价细则及验收考核标准。学校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各项教师教育活动,为教师参与各项教育活动提供时间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保证。每个学期期末学校进行教师教育的工作总结,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予以表彰。这有利的推动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领导特别重视,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切合教师实际,教师逐渐把被动教育变为自主自觉的行为,成效斐然。

  二、精心规划,合理安排,多措并举,为教师撑起一片翱翔的蓝天

  学生的成长靠学校,学校的发展看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教师教育工作,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和多项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把教师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使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提升,得到发展。

  1、师德为先,建设具有高尚职业情怀的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传递价值,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教师的职业情怀可谓事关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因此,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教育的首位。强化师德文化建设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师德建设十项禁令》,以及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状》,举办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评选优秀德育导师,积极培育以“爱•和•博•雅”为核心的师德情怀。学校将“生命自觉”作为师德考量的最高境界,学校跟每位教师签订规范从教行为公开承诺书,通过家长会和校园网,每位老师的承诺书都晒给家长,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到两次的校本培训,同时将培训作为给予老师的最大福利,每学期都安排百人次老师外出培训,培训经费在10万元左右。校长每学期要为全体教师做两次师德建设报告或讲座,学校每学期要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状,每学期学校要为每位教师推荐一本有关师德方面的书籍,并引导教师写出心得体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召开一次师德研讨会,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师德交流会。由于学校重视师德建设,两年来,教师的职业情怀大幅提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已蔚然成风。

  .

  .

  2、理念为重,建设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队伍近两年,学校积极探索追求“高品质课堂”之路——2011年9月,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状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2012年3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五有课堂”教学研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012年9月,开展了课例创新研究、小课题研究和同课异构研究,目的是:把教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用科研来促教研,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打造高品质课堂。2013年3月,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开展了“生命课堂”教学研究,目的是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一系列探索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的过程,更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的过程。为了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学校每年投资几万元,为教师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供教师阅读。教师耳濡目染于其中,订阅教育刊物,从中汲取营养已经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校长经常向教师推荐书籍或文章并以此为契机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每周写出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发布在校园网上与全校教师分享读书的快乐、发展的滋味。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教师读书大讲堂”活动。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教学的本质是用一个思想点燃另一个思想。只有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有可能培育出一代有思想的学生。3、专业为本,建设具有精湛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怎样才能让教师的一桶水成为源头活水,成为长流水,就需要活水常来。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主要采用了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我校采取五种机制,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培养目标:培养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培养思路: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的培养力度,压担子、搭平台、给机会,创新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培养措施:①学习机制培训式学习-----请中央教科院驻区工作小组及教师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围绕高品质课堂建设对教师进行讲座培训;解读式学习-----学校领导班子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分专题进行解读,如学校工作计划解读、学校办学理念解读、学校校训文化解读、生命课堂教学文化解读等,让学校文化深入人心。阅读式学习-----在教师中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购买一本教育专著,举办教师读书笔记展评、教师读书交流等活动;每周每名中层以上的干部要通过校园网向老师推荐好的文章、读书、教学心得等。对话式学习------围绕“生命课堂”“责任教育”等学校特色活动定期进行沙龙、论坛等形式的交流、研讨。加强学科教研,有效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式学习------开展校内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研活动等观摩活动;邀请全国语文名师余映潮老师到我校做课并亲自指导青年教师上课;走出去,到各地名校学习观摩。②反思机制围绕课堂四问,在教师中倡导课堂反思文化:一问: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了吗?二问: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的了吗?三问:我的课堂状态以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为着力点了吗?四问:我的课堂文化以师生平等对话、情感共融为标准了

  .

  .

  吗?教师要撰写教学反思,期末评选“反思型”教师。③互助机制成立全方位的“生命成长共同体”:校内初一初二年级组之间、备课组之间、班与班之间

  结成目标、口号一致的共同体,双方签订协议,明确互相的责任、权利,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捆绑式的评价外,双方还自主进行活动。如一年十班与二年十班共同体一起上反思课;一年九与二年九共同体在全校率先进行读书交流会,还有的共同体同上一节语文课等。校外,我们与开发区十一中也结成共同体,去年十一中初二年级所有学生在我校生活、学习整整一周,走进我们的课堂,生活在学生家里。两校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上课、研讨中老师对生命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了将老师、学生、家长这三方共同体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我们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每天两个班级,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听同一班级至少两位老师的课,跟校长进行座谈,每位家长都是我们生命课堂的监督员、评价者。

  ④研究机制围绕生命课堂和责任教育,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市级立项课题《构建生命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开展实践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破解个人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的研究分为三种: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围绕生命课堂,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全体老师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一节课提出解决设想,在上课中检验,课后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再次改进。并在集体备课、各级展示课、公开课、学科总结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倡导备课组每位老师都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度的思考和研究,长期坚持,有利于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⑤评价机制出台“生命自觉”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细则”,本着“保底不封顶”的原则,设“基础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学期末开展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评选活动。

  三、聚焦课堂,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更是教师发展的地方。1、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分为三种: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围绕生命课堂,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全体老师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一节课提出解决设想,在上课中检验,课后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再次改进。并在集体备课、各级展示课、公开课、学科总结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倡导备课组每位老师都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度的思考和研究,长期坚持,有利于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2、集体备课研究,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及课堂的能力,我校特别重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集体备课有明确的目标定位:通过集备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教什么(学什么);二是为什么教(为什么学);三是怎样教(怎样学)集体备课有明确的流程:个人独备(每次集备之后都要将下次集备的任务布置给组内老师,集备前组内老师必须先做好个人独备才能保证集备的有效)-----集体研讨------修正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交流,提出改进建议集体备课有具体的要求:即五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主要内容;统一作业

  .

  .

  集体备课更有充实的内容:①备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本章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抽象的课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的具体的教学目标。②备教材:主备人介绍本章节内容,提出自己对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设想,组内讨论后对教学重难点做出准确定位。③备教法: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注重知识的呈现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生活中掌握知识。④备问题: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牵动学生的思维,切忌问题的随意化。⑤备学生的“可能”:从学生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研讨找出解决的办法。⑥备课件:课件是为本节课任务的完成起辅助作用的,切不可喧宾夺主,老师成了“放映员”。⑦备小结:每节课精当简洁的小结,可直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⑧备练习和作业。练几道题,分几个梯度,哪道题先练,针对性经强。作业不可一刀切。而且集备还有是否有实效的评价:①看主备人的备课是否充分;②看组内成员是否在集备前进行了个人的独备;③看集备的过程是否围绕上述八个方面开展;④看是否开展积极、有效的研讨交流,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⑤看集备是否做到有计划性、是否有足够的提前量。在这种紧张、有序、充实、实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位教师想不发展都很难。3、开展生命课堂教学研究,加深教师对现代教学思想的理解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①教学示范引领:在区2013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年---高品质课堂研讨活动中,我校作为承办学校之一,向来自全区一百多名领导和同行现场展示了我们的生命课堂教学活动及数学组校本研修活动,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在区《高品质课堂教学丛书》编写中,我校语、数、英、物、化、生多个学科老师作为编委,多次向全区同学科领导和老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参与丛书编写研讨,展示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关迎春老师执教的体现我校生命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节生物课在新区电视台《直播课堂》节目中,向全区直播,受到了大家的好评。②教育教学特色引领: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在德育上形成了“责任教育”的特色,现已申报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同样,在教学上我们形成了“生命教育”的特色,“生命课堂”引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更主要的是教师在践行中自身得到了提升。我校的《构建师生发展的生命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已被确定为市级课题,我们将向课堂教学内涵发展上用力,构建我校生命自觉课堂教学文化。③专业技能的引领: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在备课、备考等方面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备课上理科积极探索“导学案”备课模式,文科积极探索“备课记录表”,通过“核心问题”的确立,通过“问题解决”来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在初三备考上,初三各组教师根据“考纲”“课标”“教材”“学情”制定周详的备考计划,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备考期间,各组教师还分工协作,将大连市近三年中考试题的每个考点提取出来,不但是初三的备考更有针对性,而且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专业水准更是大为提高。

  这些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意义的认识,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走出去、请进来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扩大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

  .

  .

  学校在教师教育工作中采取了校内教育与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教师发展的速度。几年来,我校先后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国家教科院李铁安博士、杜郎口中学特级教师、北京大学的专家以及市、区教研员等各级各类专家学者到校做课、作报告、举办讲座;还不惜财力派出教师到国内外各地考察学习、充电提升;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到两次的校本培训,同时将培训作为给予老师的最大福利,每学期都安排百人次老师外出培训,培训经费在10万元左右。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首先必须激发教师的生命自觉;要想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首先就要让教师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发挥生命共同体的作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三年来,一〇一人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他们正用教师教育张开奋飞的翅膀,更用教师教育构筑教育的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必将用教师教育写下不朽的篇章。

  .

篇十五: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唤醒教师主动发展内驱力唤醒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从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谈教师专业化发展泰州市小学是一所在区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牌老校如何让这所老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尊重管理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唤醒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从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谈教师专业化发展泰州市小学是一所在区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牌老校,如何让这所老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尊重管理,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一、积极打造书香文化,点燃教师内心主动发展的激情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我校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创建书香校园是我校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学校格外重视教师阅读工作的的引领,带领全体教师围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想,在充满团结充满书香充满和谐的校园中学习、工作、生活。一是持续开展“魅力教师读书工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润泽生命”已成为我们的读书口号。学校每年采购万元新书,供老师们随时阅读;坚持开展赠书活动,每年赠送两本教育类好书给教师。我校还重视传统的学习摘抄,定期互相进行交流观摩,开展就某书的新观点或一个故事,展开沙龙研讨。通过系列读书活动,阅读已成为我们学校老师的习惯,大家在共享读书乐趣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阅读品质和效能。二是重视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在青年骨干中开展了“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如何实现教育幸福”等讨论,还通过举办“学习吴邵萍,争做师德标兵”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身边的勤廉标兵事迹介绍”“泰东教师妈妈”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

  1/9

  等活动,让反思与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让合作与包容成为教师成长的润滑剂,让关爱与责任构成了教师成长的主旋律。三是坚持开展“认识你自己——做大气、睿智的实小人”系列主题活动。在立足现状的思考中,在与各界人士特别是老教师老校友的倾心交流中,我们不仅加深对实小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尊重、理解、个性、自主、多元”等关键词逐渐变得清晰,唤醒老师发展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想发展的内心渴求,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坚守一个理念:最是书香能致远;打造一个文化:尊重为本,助推成长;追求一个愿景:让学校成为师生主动发展,幸福生活的乐园。我们认为,搭建高品位的书香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的精神建设,使教师烙上学校精神的新符号,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强效措施。

  二、懂得尊重与理解,让主动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教师的发展有文化的熏陶与引领,有内在的渴求与动机,要形成比较强的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行为,还要改革管理举措,助推教师成长。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我们觉得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因此,我校提出的管理理念是“尊重为本,助推成长”。具体工作中有三点思考:南风法则——尊重教师的人格。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法则。基于我校的实际,学校摒弃了“强、逼、围”的管理战术,而是采用了尊重的管理、柔性的管理。“感谢老师们工作中辛勤付出

  ”“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帮助你解决困难是我应尽的责任”这些是校长与教师交流中常挂在嘴边的话,教师们也经常为此感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育中,校长就是这样的智慧“引导者”,让全体教师在发自肺腑的感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你很重要——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在实小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很重要,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最大化的发挥着他们作用。青年教师在成长着,中年教师在研究着,老教师在奉献着。师徒结对是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形式,我校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为她们配备指导老师,在双方的互动学习中各自获得了提高;对于老教师的研修,学校也很重视,学校不仅安排机会让他们外出学习,还根据实际情况把他们安排到管理岗位上,参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你很独特——张扬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刚去世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这样说到:“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教学要有自己的风格,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本色,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总是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创造教学提供机会,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形成对教育的崇敬,对教育科研、教育艺术的兴趣。为了让教师把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总结出来,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教学风格梳理活动。让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个性、发展走向进行明晰的梳理与

  定位。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学校趣味与个性课堂的研究与深化工作。

  三、缤纷的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开拓空间在今天的教育现实中,如火如荼的校本研修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这么多年到底培养出多少真正的名师或专家型教师,结果不敢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研修成了外部强加于身的一种负担。要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成长也是慢的艺术。那种集中数天的专门式培训,看似重视有加,其实是“狂吃狂饮”,不倒教师的“学习胃口”才怪呢。而我们所青睐的校本研修则重在行动,重在实践,重在过程。教师在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中,在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中,享受成功,享受乐趣,享受幸福。引领教师仰望星空,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由于小学教师长期单纯的教学工作,会出现才三十几岁就喊老了,四十几岁就等着退休的现象,还会出现为了一些针尖小的事情斤斤计较,常常勾心斗角,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功利心,影响同事关系,影响教育学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觉得,教师发展要有一种精神支撑,要向着理想的天空升腾。我们认为如果老师真的开始读书学习了,开始思考反思了,开始研究写作了,就可以使教师思想永存活力,产生创造的火花,从而产生生命的冲动与力量,教师就会永远把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问题,每一天都认为是全新的,就会每天在仰望未来,就会把教育生活当成是一种享受,一种创造,而不仅仅是奉献。

  现在,我的老师们有不少正在改变着自己的教育行走方式,开始读书写作,有不少作品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有自己的博客,甚至自己主动承办学校的校刊和校本教材。目前,我们的校本教材《我爱诵读》正式投入使用,自主创办的校刊《新苗月刊》已经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和展示的重要平台。当老师们摒弃功利,带着对美好教育理想的追求,不懈探索追寻,就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滋润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行动中不断提高,也不断成长。

  在“原生态”的草根研究中,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一是共同体建设。源于民间,在学校支持下,志同道合者自愿结盟形成的共同体是我校有效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开展校本研修很好的载体。老师们立足实际开展的各种活动自行开展沙龙式的对话、互助式的听课议课、趣味性的交流反馈,学校开展了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共读经典的读书交流会,教师结对捆绑发展等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兴趣盎然,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与成长。尤其以优秀教师为核心,一群志同道合者结成的发展共同体更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他们为了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自觉自愿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赛课活动。我们开展的赛课活动立足学校课堂改革总要求并体现个性化,赛课以学年为单位,分别在两个学期组织青年教师、中年教师两个系列比赛,目的不在于评出的名次,而在于形成的开放的研究氛围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以

  本学期语文赛课活动为例简说其过程:首先确立比赛研究专题“第一课时有效性”。再是教师组内赛课。各教研组教师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再由35周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评出年级优胜者出线学校赛课。这时候,教研组会倾尽全力帮助执教者磨课,营造浓郁的团结合作的研修氛围。最后是学校赛课,评委议课。教师讲完课,评委现场进行点评,为执教者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指出今后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由于教研组已经形成了团结合作的研究氛围,评价一个教师就代表评价这个教研组团队课堂教学水平的格局。为此,为教师评课时,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都会参与听评课活动并及时整改出现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这样欣喜的场面:前面刚评了课,后面另一个教师的课堂中评委的意见就会得到很好的体现。大家取长补短,你追我赶,形成了开放、和谐、务实的研究氛围。三是优化校际合作。基于“优势互补”的共同愿景,我校与兴化城东中心小学建立了“烛光行动”农村教育对口帮扶学校;与连云港滨海县的小学成为结对学校;还与苏州新师附小建立了校群合作关系结成了教育共同体,定期开展“联动教研”活动,先后组织了十多次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磨练的机会,也为学校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

  开展自由对话,引领教师的提升智慧、追求卓越。首先是开展好主题论坛活动。我们一直坚持搞好每月一次的魅力教师论坛。每次,老师们围绕一个中心议题,或交流教育信息,或表达自己的教育见解,或畅谈自己的教育理想,形式不限。老师们进入彼此的心灵,在互动中,在不断反馈、

  调节、体验中,贡献自己的思想,吸取别人的创意火花,相互切磋,取长补短。

  论坛活动使智慧在这里碰撞,激情在这里飞扬,水平在这里得到了有效提升。其次是名校考察活动。每年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名校,参加高端论坛,回校辐射共享。我们考察了浙江、上海、苏州、南京等教育先进区的知名学校,吸收先进经验,开拓创新思维。

  总之,“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它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应该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情感、人格得到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教师自主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变得主动起来,能够点燃自我发展的激情。人生需要境界,境界需要体悟,体悟需要教育,而教育依靠的是教师。为了更好的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沿着自主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篇十六: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作者:张艳

  作者机构: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

  出版物刊名:华夏教师

  页码:79-80页

  年卷期:2017年第3期

  主题词:校本培训教师教育生命成长

  摘要:校本培训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举措。本文重点推出了四项校本培训项目:教师讲坛、整体把握教材、专题课例研讨、课题引领。

篇十七: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浅谈促进教师成长的自省式教学

  摘要:自省式教学,不仅关注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且注重对教学主体、客体的不断探究、质疑,对发现的问题,能自觉矫正并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一般需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全面的自省,不仅要树立自省意识,掌握自省方法,还应积极地把自省成果转化到教学行为的转变上来。

  关键词:教师成长;自省式教学;自我意识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反省自己言行的过程。教师的自省主要体现在教学上的自省,对教学行为的自省,我们把它称为自省式教学,它不仅关注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且注重对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能自觉矫正其教学中的不正确的行为,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自省式教学,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教师自省的三个阶段1.教学前自省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后的教学自省,忽略或不做教学前的自省。实际上在教学前的自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省可以通过扬弃,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使未来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预测和分析能力。其内容包括:教学关注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吗?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接轨了吗?教学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吗?教学方式的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吗?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吗?教学环节的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点了吗?师生关系的位置摆正确了吗?作业的设置与问题的生成恰当了吗?

  2.教学中自省教师在课堂上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控,并进行及时性的自省,这种自省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与达成的效果,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要能及时调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其自省内容可以包括: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所有人都有效吗?对学生课堂上的各种表现有效评价了吗?对偶发事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了吗?对课堂教学秩序问题适时调控了吗?师生之间的关系摆正了吗?现代教育手段有效运用了吗?3.教学后自省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自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自省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出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自省,促使教师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端正了吗?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了吗?预先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学生有效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了吗?学习的新旧知识得以迁移了吗?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了吗?学生的自省行为形成了吗?学生的困惑我找到了吗?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合理吗?

  二、教师自省的方法自省并不意味着求全责备。正确的自省是了解自我的途径、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人生旅途的“防腐剂”、事业走向成功的催化剂。1.要树立自省意识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都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即教师往往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不能及时地总结提炼和研讨交流,这些都导致了教师自省意识的淡薄。教师只有具有自省意识,才能不断地优化其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只有树立自省意识,不断自省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才能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达到自我完善。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2.要掌握自省方法(1)撰写自省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写下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特别是一些事件的细节。通过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力求在教学中寻找选择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最好的教学方法。(2)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自己不仅要独自细品,还应学会与其他教师分享;不仅关注自己的心理,更要听取别人的感受。可邀请其他教师互相观摩自己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或利用录像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通过教师的描述或录像,寻找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并与自己的自省相比,找出差距。而且教师在对话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观念时,也可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明确,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自己进行更深入的自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3)开展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学环境中,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实质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自省的意识才能得到加强,教学才能得到发展。3.要提升自省成果通过一定阶段的实践与自省,教师会积累很多问题,会产生很多迷惘和困惑,我们应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筛选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

  出具有共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或“微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深刻自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么把小问题放大寻找症结,要么把大问题分割探索方法,最后通过总结归纳,把实际问题逐步上升到理论层次,积极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依据。而自省的最终目的,就是促成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优化上来。

  自省式教学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式的教师,同时也有利于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只有坚持自省,才能深入地探究教育现象和规律,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申继亮.教师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编辑薛直艳

篇十八: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作者:钱颖萍作者机构:江苏省张家港市乘航小学出版物刊名:华夏教师页码:88-89页年卷期:2018年第12期主题词:现场学习力;发展内驱力;专业成长力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今,教师的自主成长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行走在教育路上,每位教师唯有不断改变行走姿态,提升现场学习力,唤醒发展内驱力,催生专业成长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优秀"筑梦人"。

篇十九: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让教师自觉超越和成

  长

  作者:梁哲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3年第09期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对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从理论上讲,对教师进行教研的意义已达成共识,但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教师的教研活动多处于停滞状态,广大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还缺乏理性认识,缺少专业自觉性和自主性,教研的原动力不足。要打破教师这种职业“倦怠感”,就要有效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引导教师自觉地走到“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从教学论看,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四种专业与教研自觉的推动。

  个人兴趣自觉。教师应转变观念,由学校的规约任务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应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事物,以研究成果来支撑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师从兴趣出发,从实践中汲取现代教学理念的养份。

  工作问题自觉。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自觉教研,即教师开展教研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基于课堂、基于问题、基于学生”。教师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研究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找到合适的方案和办法,解决问题和困难,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只有亲身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并积极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促进专业有效成长。

  组织任务自觉。学校应充当起促进教师开展自觉教研的组织者、服务者的角色,同时应该构建从规约走向文化的自觉。教师以所在学校等各级组织、机构的研究课题为研究对象和任务,为各级组织、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加强对校本研究管理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搭建互助性研讨的多样化平台,让教师在参与组织任务中获得成长的喜悦。

  综合自觉。兼具上述两个或三个类型教研自觉的特点和优点,主动投身教学改革,“问题就是课题”,教研积极性高,教研是其日常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教研成果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如何唤醒教师这四种专业成长的教研自觉呢?

  一是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在激活教师的教研原动力上下工夫。一方面学校格外重视教师的阅读引领,为每位教师定专业学习报刊,不定时组织各类阅读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润泽生命”,带领全体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另一方面,重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例如开展“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如何实现教育幸福”等专题讨论,通过举办“争做师德标兵”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组织参加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主渠道,让爱与责任成为教师进步的主旋律。

  二是引导教师制定自主发展的专业规划。在激发教师教研内驱力上做文章。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展现了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对专业理想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教师人生之路的一盏明灯。它不仅能帮助个人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而且能引领教师立足教育事业,努力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目标,为教师提供不断上升和发展的内驱力量。近年来,我校成立了教学视导室,具体负责指导中青年教师的成长。视导室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指导年轻教师做好五年内的成长规划,规划内容包括“自我设计——读书活动——自我反思——同伴互动——辅导报告——反思修改——榜样展示——自我完善”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作为载体,引导教师确定自己专业发展愿景,从而激发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积极实践反思的“内驱力”。

  三是积极搭建教师教与研的实践平台。在提升专业发展力上添措施。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适合的温度和土壤,只有给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的个性才能张扬,水平才能发挥。我们每年通过建立党员教学示范岗,组织课件大赛,开展名优教师展示等活动,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的个性化教研,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教师专业自觉的“发展力”。

  四是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在追求教师发展的幸福道路上循方法。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评价能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不合理评价会打消教师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为此,我们十分关注对教师的评价,努力建立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专门修订了《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激励教学实践中的校本教研工作。学校还通过教学视导建立以青年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师电子成长记录册”;教导处每年组织“优秀教研组长”、“示范教研组”等项目的评比,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随笔评比”、“我的教育故事征文”等活动,让成功的快乐浸染教师的成长之路。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龙建刚

推荐访问: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教师 唤醒 自觉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