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12篇)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1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课堂难以管控、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能力不足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可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倡导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离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目前,“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主要表现在:上课说话、不积极思考问题、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籍、出勤率低、考试应付等。
2.学生人数过多,课堂管控难度增大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授课,人数基本保持在120人左右,学生多,专业、班级不同,且没有固定的座位,教室大,人数多,部分学生偷偷聊天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教室大,后面的学生听不清而出现低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管控课堂秩序带来了很大困难。
3.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锤炼
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讲好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认知、体会。课堂实践教学可以采用选取典型案例的形式,让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外实践教学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游览生态保护区、感受法庭审判等多种形式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然而,由于受教师、学校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教师一门课程讲到底,实践教学总是流于形式,理论和实践脱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环境的影响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使一部分缺乏辨别力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等出现动摇”。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四个全面”政策的落地生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社会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各种矛盾凸顯,就业、住房、贫富差距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大学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有较大的冲击,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2.学校重视不够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未引起高校的重视。一是部分学校把思想政治教师分散在教学单位,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机构,缺乏统一领导;在教学单位之下,没有独立的地位;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单设机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定位为必修课,但课时未开足,实践教学也未落实,和专业课教学存在明显差距。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够。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此处特指高职院校)引进人数少,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教学任务重,授课压力大,而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把握,导致教学效果差。二是教研分离。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忙于发论文、出专著而忽视了教学;有些教师只管教书,为教而教,不思考,忽略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部分教师理论水平功底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关注学生发展不够。
4.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学习。受社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具有发展前途和对自己有用作为学习课程的标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或现实的收益,导致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用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它触及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它通过外在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理想,最后形成信仰,它是影响和伴随一个人
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机构设置、师资建设、教学计划落实、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按照最新的教育理念谋划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师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障。一流的教师是培养一流的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学校方面,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开阔教师眼界。教师自身方面,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具体实际。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讲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
3.提倡人文化的情感教育
渗透人文化的情感教育,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独立性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缺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大学生的心理沟通,给予他们高度的人文关怀,培育其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健康向上、阳光积极的社会形态,用平和、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课内实践教学而言,教师可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形式,切实改变教师一人唱到底的现状。课外社会实践中,暑期三下乡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考察、志愿者活动都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J].教学与研究,1998(8).
[2]王学俭,李新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篇二: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而这种教育和引导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解释和说理不同于网络的泛泛而谈而是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以思政课教师独有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站在更高更广的视角以事实为依据以身边的实例回应学生关切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理性信仰解决思想困惑增强学生的思想定力和政治素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教学考核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如下: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改革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加强高校自身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来广大学者和师生的共同改革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思政课教学也呈现出新的问题。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不感兴趣、不认真学习的现状还一定程度存在。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教学改革仍需要不断深入。分析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剖析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因素,提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是师生之间存在教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1]。当前思政课大部分为大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名的学生。这些教学对象来自五湖四海,其成长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背景和后天的经历都各不相同,对教学的诉求也不一样。学生诉求的多样性与教师单一性、要求传达思想和内容的统一性的矛盾,是导致教师所传达或发出的信息与学生想要的信息形成不对称的原因。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逆向选择”行为,在教学上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玩手机,看其他课外读物,甚至打瞌睡,到最后就变成厌学、逆反、抵抗心理,出现迟到、旷课等行为。老师所教的不是学生想要的、感兴趣的,这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异化。
二是教师教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建立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更好发展的有力措施。然而事实上,这种评教体系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偏离初衷。学生的评教和教师的被评教更多的是建立在相互博弈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更多是从自身是否考试过关获取学分来评价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而教师为了使自己在学生当中的评教分数不算很差,不被领导批评,不卡着评职称、晋升等往往违心取悦或迎合学生,改变教法、降低要求。而有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也不愿意做太多的改变,依然老教法、老办法,导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久而久之对评教也变得无所谓,随便点评应付了事。教学变成教师的良心活,对学生负责一点的教师或许舍得花些精力去改善教学,否则更多的是上课下课、
学完就完的任务式教学。
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初高中知识的再呈现、再复习,换汤不换药,内心就有一种自我设定的排斥感。思想上没有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心里提不起对思政课的兴趣。据调查发现,关于“思政课在大学所有课程中的地位”的情况,有近50%的同学认为思政课不太重要和一点都不重要[2]。相对于对自己今后工作有着密切关联的专业课,学生对思政课更多的是考虑到考试及格,修完学分,简单应付了事。他们对不得不学的公共必修课——思政课表示出一种无奈。这使得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网上百度然后复制粘贴,马虎应付。考试过程中希望老师网开一面,降低要求,划出复习范围,给出考试重点。过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使得学生急功近利,对一门课程是否需要认真学习简单地以是否对自己有用来衡量。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试过关,及格就是学习思政课的目标,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表现出冷淡、不感兴趣。
四是教学方式单一,讲解缺乏深度廣度。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不够,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师教学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调查中,4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3]。当前思政课教学更多的是大课堂PPT教学模式,考虑到学时分配、学生外出安全责任等问题,对问题性教学、讨论式和实践性教学应用不多。思政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需要采取一定的灌输和说教方式才能确保基本思想教育效果。同时,教材的不断更新和内容浓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这需要教师花足精力,深研教材,搜集材料,拓展知识。而教师受评职称搞科研、报课题做调研等方面的影响,精力有限,很少主动花费心思放在改进教学上,更多的是按部就班、蜻蜓点水式的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对于国际和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回应不够,讲解不深。
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冲击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而这些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还存在。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西方大量与社会主义相悖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被有意无意地带入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推动下,各种社会思潮和不良信息无孔不入,充斥和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三观和思想。社会环境对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影响,冲击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二)高校体制发展和改革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当前高校体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重科研、轻教学,重职称、轻管理的现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无论在科研申报、教学评奖、职务晋升、福利发放和待遇增加等各方面都与職称挂钩,职称越高所获取的资源就越丰富、渠道就越便利。对科研的奖励往往较为丰厚直接,而对教学的奖励却很少。在这一导向下,高校教师更多是想方设法搞好自身科研和评定职称的事情,而不愿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改革。因此,造成不少教师不愿意上课、少上课,上课态度不够端正,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不思改进。此外,部分高校专职教师有较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拥有更多的科研、教学资源。而承担大部分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机会不多,这无形当中导致教师内部的不平衡。由于长期得不到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使得部分老师教学理念、思维和能力始终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提升,导致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制约教学效果。
(三)学生主体新变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挑战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校园的主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增多而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和交织的时期,互联网快速发展,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广泛应用,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举止有着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他们思想虽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思想理念模糊、价值取向功利化、奉献意识淡薄、缺少社会责任与担当、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4]。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他们认识事物、了解信息、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他们接受信息的时空比以往更为广泛、更为直接、更为快捷。相比现代信息所带来的视觉动感强烈、信息量丰富、选择方式多样,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教育教学方式与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变化规律难以适应,导致教学缺失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对高校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制度、人力、财力等方面,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调动教师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让大学回归教学。一是制定和完善教师从教激励机制,加大对从事教学教师的奖励。将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政策激励有机结合,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力量、正反两方面的激励,疏堵结合,变外发型压力为内生型动力,使教师更加积极投身教学[5]。二是严格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切实改变以往以检测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评价方式,改变单一以结果或成绩进行考量的做法,加强过程的监督评价,增加其他主体对教学行为的评价参与。充分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评分与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面寻求突破,使评价全面化、整体化。
(二)重视和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建设
一要严把教师准入关,严格按照高校思政课教师选聘和任用的条件和要求,
认真考核严格选拔,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教学上有真才实学,勇于改革创新的同志选配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上来。二要从政策扶持、工作条件、职务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建立教师从教的动力机制,切实落实和真正体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重视。要营造全校关心和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氛围,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学校管理事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克服高校思政课属政治任务型、可有可无、谁都可以干的错误思想,防止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边缘化。三要经常组织专职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题学习和培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增强教师回应时代、回应学生的问题的勇气和解疑释惑的理论底气,切实以理论和实践解决好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三)运用和发挥好互联网+课堂的教学功能
互联网的发展正改变和影响着教育生态。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现代信息思维,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多样性,大力加强现代信息化教育管理。要主动出击,积极获取大量对思政课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信息量的输送。同时,教师要善于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从教学方式方法上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提高对办公软件、课件设计和制作、课件演示信息技术的掌握,转变过于依赖传统板书的观念[6]。教师要善于把线上线下的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运用到教学上,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要在新形势下对现实问题予以关注,树立问题意识,了解学生的教学需要,丰富教学方式,变换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发挥协同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四)教学需要与学生的思想问题相结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卫生、婚姻等一切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7]。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应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社会和学生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讲述。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专题讲授、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辩论赛、演讲比赛、网络互动等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参与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8]。而这种教育和引导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解释和说理,不同于网络的泛泛而谈,而是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以思政课教师独有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站在更高更广的视角,以事实为依据,以身边的实例回应学生关切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理性信仰,解决思想困惑,增强学生的思想定力和政治素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辛琳.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1(3):36-38.
[2]丁全忠,王宁.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188-190.
[3]李巧茹,曾杰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基于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观察,2016(5):81-82.
[4]王艳洁,张亚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辅导员能力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4):7-8.
[5]梅锦春.回归教学:大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4(7):45-47.
[6]韦少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4):89-92.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8]吴高波.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4(7):46-53.
篇三: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方面
目前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呈现出新旧教材并存的局面。不论是试行多年的旧教材,还是改版的新教材,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新教材在全国各界的反响不一,但总体上对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现实表示认可和赞同,但新教材在知识层面较之旧教材更加简单。
2.教师方面
首先:政治信仰不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由于其所教学科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论是在课内教学中,还是在课外交流中,教师的言行都应该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上。倘若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存在问题,那么对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一代公民的恒指信仰,政治追求的形成带来严峻的挑战。其次:教学观念陈旧目前,我国正在全面的推行新课程改革。再次:专业知识不能活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受重视在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学而无用“观念的影响。但是思想政治课真的无用吗但我们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专业知识的不扎实,知识面的不宽广,只是简单的教教材,而不能紧贴生活。
3.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轻视政治课堂高中生站在自己未来事业的第一个分叉口即文理科的选择问题上时,他们大多数会选择理科,当年,我的第一志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我的大学同学中90%第一志愿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大多数是被调剂过来的。
其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新课程倡导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式。但是新教材的基础知识明显减少,理论性明显减弱,必然会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尽如人意。
再次: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挑战。在新政治课课程改革以前,一般来说,在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听,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把握知识。这不是新课程改革期望出现的结局。这个问题也应该值得我们的高度重视。
4.教学评价方面: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因循守旧,导致教师教学方式难以转变
我国现行的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评价机制的作用下,许多教师感到,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难当。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担忧。在评价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只能采用相对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等,从而无法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首先,教师本身应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明确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不是在于知识与观点的获取,而是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改革是今日教育的流行语言。总而言之,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升华为情感态度,并形成稳定的基本品质和素养。
其次,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满堂灌、填鸭子的生硬办法,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着一流的教学水平,灵活的教学方式和高超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小天地中体验天地大课堂的丰富内涵与广阔的社会空间。
比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把各种媒体――电视、网络、纸媒等引到课堂上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果老师讲到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时,放一段音乐,录像等,就可以一扫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像人们常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而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时,作为教师就不要自己得出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学习、实践去慢慢体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资料,自己与同学探讨,自己去分析思考,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
增强教师的语言口头能力,对于政治课教学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被颠覆,但它的基础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在中学政治教学语言系统中(如口头语言、板书语言、投影语言、体态语言等),口头语言的地位与其他几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现在非常受学生喜爱的多媒体而言,虽然画面生动逼真、丰富多彩,但光靠它是不够的,还是需要发挥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的作用,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的语言要求不空洞,要有鲜活的事例,材料要生动、幽默、风
趣,要言之有据,有说服力、富有感染的力量。新近流行的网络、电视新词也颇受学生欢迎,如“山寨”、“雷”、“酱油”、“贾不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了”、“你太有才了”、“为什么呢”、“不差钱”等流行语,教师就应该学会“拿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比如说运用投影片、漫画、表格、电子板书、录像资料、寓言故事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如在讲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恰逢中国“入世”。并且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入世中国为什么能入世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中国和世界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篇四: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的现阶段教学中还是以一种注重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在开展学生也主要是从课程上学习到相关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实践环节少有接触这使得学生在认识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是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和理解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向
当代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念、认识以及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良好的高校课堂的建立,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才能不断提升相应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良好促进作用。
一、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有着极其重要的课程意义。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高校的思想
政治课没有成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课程成为一种形
式和任务,相关的教学内容演变为考试重点,
对课程中蕴含的深
刻的理论基础没有进行很好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尚未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
(一)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在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方面的落后,使得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老师对教学的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相关进度、内容和方式进行安排,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参与,这是一种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一种背离。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使得课堂只是在一种“教”的氛围中,而真正参与“学”的学生没有进入到学的状态,与老师的教学相脱离,从而使得学生没有从课堂上吸收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相关政治理论是我党、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并且借鉴各民族、国家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得出的,具有坚实的现实土壤,是经得起检验的真理。理论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的更新,加深实践者对其的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的现阶段教学中还是以一种注重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在开展,学生也主要是从课程上学习到相关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实践环节少有接触,这使得学生在认识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是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和理解。(三)教学方式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课堂氛围沉闷,是现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相关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还是枯燥和陈旧的,课堂氛围不浓厚,使得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没有积极的学生互动,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由于教学观念、
方法等方面的
认识不足,导致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阻碍教学发展的因素,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在高校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方面。
(一)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也应该不断融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增加课堂活跃度的一些新兴的教学方式。比如运用网络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并且能够结合到当今的热点话题,引发讨论,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和精神的塑造作用。
(二)积极互动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积极的增加学生的互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改变课堂的氛围,
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更好的达成。互动会使得整个课堂更加的生动和有趣,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三)增加实践环节
理论产生于实践,也运用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巩固相关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学到和用到相关的知识。在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
--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识的积极实践,并且分享实践的心得和成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地去接触到相关的政治理论,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内涵基础,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总结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是一门有着深厚理论和实践基础的课程,
其教学的重要性可
见一斑。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中还存在着
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明,
没有相关的实践
环节以及教学方式的陈旧枯燥等,
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高效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相关制度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增设更多的互动参与环节,以及
鼓励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面貌,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资料分享----
篇五: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两课申报课题项目困难教学任务重责任大又往往被人们瞧不起个人的劳动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又没有在教学科研成果认定等各方面出台一定倾斜政策对两课的重视只停留在文件上这就造成了两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学术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根源分析
郑菊芳(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即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辅导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过硬: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学习,只抓能学习谋生本领的课程。因此,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当代大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播知识文化、培养实际技能,更为任道重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操守。特别是现在,在社会制度还很不完善情况下,大量的社会问题时刻影响着大学生,这就更需要我们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正确的人生观,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拥有坚定的信念,从而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承担着这一重要和长远的任务,起着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辅导员就担任着高校这一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即承担带班任务同时也承担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不仅通过带班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也能通过“两课”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但在现实情况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未达到这一教育价值目标的质的要求,而只是完成了量上的工作任务。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二是受教育的学生,三是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一、思想政治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过硬(1)大多数思想政治辅导员不论是政治信念、理论素养、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还是教授方法都没达到真正的要求。现高校担任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政治观念不强,学风不严谨,视野不广泛,知识不渊博,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更没有育人的经验,也没有专门的思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没有教授的技巧,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还有偏颇,不深刻。这些原因造成了综合素质的不过硬。(2)更有部分辅导员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可,博得学生的喜爱就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以揭露和抨击社会弊端为己任,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被学生认为是敢讲真话;或者卖弄一些一知半解的新名词、新逸闻,以及所谓的“新”史料,哗众取宠。这样,无法达到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要求。2、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较少(1)大多数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只是过渡性的,他们仍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专业的学习,为以后转教师打好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很少的精力,没有用心花时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辅导员对学生日常性的事务管理工作投入较多,从而减少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现在高校辅导员工作重心仍偏向日常性的学生管理工作,本着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学业的比较低层的价值目标,作育人的工作比较少。3、思想政治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还很欠缺辅导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看到辅导员事业的发展。他们没有认识到,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是导向,是大学生成长的原动力。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更没有将这种育人的伟大和魅力
学术资源
融合为自己人生事业的发展。现大多数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仍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层面,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事后的说教。而不是对社会主义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党的基本路线、形势政策、新时期,如何爱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进行钻研,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将这些内容给予客观准确地阐释,做好事前的正确引导和培育。
二、受教育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1、受教育的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表现出不积极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兴趣不高,甚至有排斥心理,使思政教育不能顺利进行。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他们不仅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更是对这些信息进行了选择性地接收。在学生拒绝接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时,就很难实现这一教育的价值。2、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更倾向于实用性和物质性,在学习上只重视能为谋生的课程的学习,不重视精神层面的储备,淡漠思想政治课程。(2)理想信念模糊。大多数学生,心中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奋斗的目标。他们没有共产主义的信仰,缺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更没有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对于人生价值,祖国建设等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更是关心甚少,对于这方面内容的课程也表现出没有兴趣。“非(3)主流”对学生思想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给国内带来很多外来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当学生还没真正了解外来文化、思想、观念之精髓,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之精髓又没有完全深刻领会的情况下,外来与传统的撞击让他们更容易形成和接收“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大学生只以金钱利益为衡量标准,只追求享乐、获取,只考虑自己、不考虑集体和他人,很少追求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悖的。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上大量增加,综合素质上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又只具有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模式,不善于思考,更不善于创新。他们就业压力大,又被物欲诱惑包围,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这些问题,都是每个辅导员应该重视,并加以研究和分析的。
三、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1、对“两课”的重视不够
“两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其学科地位相对较低。“两课”申报课题、项目困难,教学任务重,责任大,又往往被人们瞧不起,个人的劳动和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又没有在教学、科研成果认定等各方面出台一定倾斜政策,对“两课”的重视只停留在文件上,这就造成了“两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2、对思想政治辅导员重视不够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不利于他们安心本职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没有鼓励辅导员朝专家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的政策。没有彻底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现高校认真贯彻和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但思政学科建设与其它学科建设相比,重视还远远不够。对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做的很不足,致使辅导员在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思想观念滞后,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参考文献】
[1]赵自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0-45.
学术资源[2]李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诠释行为及影响因素[J].教育评论,2009(5),80-83.[3]杜向民.大学素质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52-173.[4]童静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5(3),15-17.
篇六: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2019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中指出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与艰巨性这引发了教学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对高校思政课过去教育教学模式反思及对未来发展与改革思考
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中指出“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这引发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对高校思政课过去教育教学模式的反思及对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思考。本研究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观察,对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一.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学校不断重视教学,思政教师自身不断努力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足。在讲课的过程中,小部分学生能够从头听到尾,不时与老师对所讲问题进行互动;大部分同学听课以“考试需要”为导向,这些同学一般在听课的时候会问所讲问题是不是考试重点,在书上哪个部分。对于知识延伸部分,往往会溜号,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无用”的内容。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有的同学玩手机或
是睡觉,显得心不在焉。2.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问过很多大学生,什么是教学目标,很多大学生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他们学习这门课就想取得好成绩,所以通常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介绍这门课考试方式及具体要求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听得比较认真,其实把“取得好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因是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认为考试目标就是教学目标,在学习每一章的开始介绍教学目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一听而过。3.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解不深。笔者通过观察课堂上很多大学生的表现及他们在考试中对考卷问题分析及作答的过程发现,很多大学生只关注某个理论的结论部分,对这个理论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及启示往往不是十分关注。在课上讲解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时,一般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只是简单知道了这件事情,而对这件事情背后的理论及规律思考不多。二.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对策以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相应的对策。1.培养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把对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的培养对应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在课上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应让大学生知
道什么是思政课,思政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即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思政课和其他课程有什么样的联系,思政课和高中及初中所学的政治课有什么本质区别。同时,也应让大学生知道思政课不仅仅是和社会需求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思政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概论》课为例,我们在讲每一章的理论的时候,首先要分析这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这让学生明白任何理论都不是生硬的说教,它的产生是有背景有原因的。在以后分析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课下的时间里大学生的学习比较自由,又因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喜欢接触新生事物,所以应结合信息时代展开移动教学,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大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大纲、教学目标等内容,推送和课程相关的视频、书籍,定期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特征及需要。总之,通过课堂教学和移动教学的每个环节来培养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2.设计简单而清晰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衡量一堂思政课是否高质量主要是看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一个简单而清晰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了解什么基本知识,锻炼什么能力。设计简单而明晰的教学目标前要对大学生和思政课所在的学科进行充分的了解,如大学生的兴趣、特征及需要,学科内容、学院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比较具体的陈述描述,作为课程学习的结果,学生学完后能
够做什么[1]。一般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比如了解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基本术语;技能目标,比如掌握分析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视角;态度目标,比如建立通过实证研究追求学科知识的兴趣。总之,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应简单、清晰和直接,能清楚地向大学生传递思政课的教学意图。3.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入而不是肤浅的理解,这有益于提升大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是需要引导的。首先,要让大学生知道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考研内容,以《概论》课为例,从宏观角度讲,这门课程介绍了党的理论和主张,从微观角度讲,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是每个人生活的背景和环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次,要让大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有趣,不能只有学,没有兴趣,但也不能采用引人娱乐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只有大学生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内容有重要性有趣,才会进一步深入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我们确实应该让学生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深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其实这也是在教学生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中指出“充分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这引发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对高校思政课过去教育教学模式的反闻使咯港玄垛帽秒哄认炕绊素两们扰丁洲姿率淡崩切尘坡疼脉椅攫请述灯块盼割嘘函礁灌副矛铜听愿低画舆隙宗疹舟冲坯揪期光绕加盯饲鸦芥培淤楷贺推蛤雹请哨艘关南痉颤钟粥涣否辩帐巨值飞寞栗戏穷您镀弓不沙烈轻彦误烁吨山鉴亡痞捂乘讯塑撵卡辫限杨结吊屏戍捡尘蜡讨玲廉沿杯矿药膨霓初球震锋萧燥懦康舅吉糕租漱培弥克缴赶邱韶你禁顺潜棉桐徘僚责给夹憾盟毛瞩上绣窍荆碧懒奉呀赠钻棋抒孩芦露掏缸胺侯轩滨湘狞忌坎旁串荐勋伦备祁硒第匈暴触相睁芳挞毯睡睛邯堪靖雨近渍厌褥端璃睫著寨遥呕蒂迁惧蛤舔盯禁载垄丽炊袒藤刺沟框功涯拌紧羌椭岳饥傲甜熔饿蛹剧孺尚眉
篇七: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
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效性比较低,究其原因从根本说是在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重视解决“知”的问题,而不重视道德品质和观念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本为本,重知识、轻养成。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进行教育。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得高分为主要教学目标,只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会与不会的问题,却不解决信与不信的、行与不行的问题。从而使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割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形成人格缺陷。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整体性的社会制度、国家方针政策和普遍性道德和理论,而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经历、感受、体验有所忽略,这种教育过程会使学生人格出现缺陷。学校德育课如果只讲大理论、大道德、大规范而不关注学生身边的,如性道德、网络道德、环保道德、
吸毒等和生活中的细小而平凡的事物,就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对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目前,青少年犯罪有所增长,事实证明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和人格,这正是德育应该解决的。我们为国家培养的是合格的人才,如果培养的人只具有“才”而没有“人”,也就是缺少健康人格,我们也就没有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因为人与才是统一的,是以“人”为前提的“才”。美国针对学生的道德滑坡提倡人格教育,日本近年来也提出“人格完善”教育。各个国家和时代都呼唤加强学校德育,因为忽视德育将会毁掉一代人。针对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一、优化教学过程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要是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主体意识,才能产生学习主动性,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根
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教学内容,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是: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要多给他们创设自学机会。授新课时,应让学生先读教材,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阅读后提出疑问相互讨论,教师加以点拔,最后由学生自己的出结论。其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课前自学教材,不依赖教师先教,而是坚持自学。自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新内容的兴趣,并依据教材难度去控制学习时间,调节精力,翻阅参考资料。上课时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并认真思考教师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抓住重点难点,边昕边思。根据教师的要求争取积极提问与发言,要想好以后再讲,力求作到叙述有序,有条理,有见解。学后小结。每学完一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列出知识结构表,或设
计出一些理论结合实际的问题。课后学习。课后学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学习方式有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参观等。
二、优化教学过程应让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学生中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的“厌学心理”和“应付心理”,都是对这门课程缺乏求知动机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动机,应从以下两点做起: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对理想和前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打算。一旦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于他们实现伟大政治抱负和个人美好前途作用重大,就会把报效国家的责任实现个人前途的愿望变成求知动机。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视,讲解概念或原理时,可利用新闻传媒和青年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事件和资料。
三、优化教学过程应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当前,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不进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对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缺乏信任感。教师硬“灌”,学生就会对政治课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作为政治教师,不但为人要正直,讲课的内容,举的例子,提供的教学资料都应该是真实的。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和调查的教学方法,论证书中所讲的伦理的真实性;同时,也要用科学的认识论帮助学生克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偏激情绪和片面性。
四、优化教学过程要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过程巨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人巨大的智力潜能,通过引导加速开发学生智力来优化教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如果放任自流,就会走向反向。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学生的“诱发”和“引爆”作用。以下几
种引导方法在课堂上开发学生智力很有好处。
1.示范性引导。对于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教师的讲解,要有深度,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为学生学习新教学内容起示范作用。
2.实证性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些概念、原理和法规,举例正反两面的具体实例进行证明,帮助学生认识知识
3.逻辑引导。教师在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的逻辑引导,就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很有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材里,有些理论知识和概念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概念之间相互联系并组成的结构:部分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逻辑关系,锻炼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智商和学习成绩。
4.反驳性引导。为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严谨周密、仔细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进
行反驳,进而启发学生寻找正确完善的答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5.探索性引导。在课堂讨论中或学生回答问题时,当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某一点上出现停滞,时,教师要提出一些现象或设想,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富有激情地、兴致勃勃地思考和钻研问题,只到有所发现。
五、优化教学过程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对课堂教学时间缺乏统盘的考虑,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松散,教学指标落不到实处。学习先进教师经验时,也往往偏重于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而忽略对他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的艺术性是附于教学科学性上的,只有重视教学结果的研究,才能充分解释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课堂的结果要合理。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局部的优化,而应当着眼于整体的优化。从整体的目标出发,研究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规律,使各个要素之
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形成的质量如何,关键是“结构”如何。事实上,很多教师都具有局部的优势,如知识渊博、擅长表达、教风严谨、善于启发等,但要想上出高效率的课,必须依靠课堂结构的整体优化。许多教师的课,具有重点突出、衔接自然、起伏和谐等优点,关键是教学结构的合理。因为教学结构可以把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教材、学生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具有整体系统教学效益。
六、优化教学过程要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忽视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学生靠死记硬背,不但记忆效果不好,也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开理解的学习,就不能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只有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积极思维,从认识概括、抽象的知识,到认识具体、生动的知识,才能全面、完整地
认识知识,才能通过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运用知识接触实际,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运用知识,学生才能很好地接受思想教育口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强化认识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知识的过程。只有运用知识,才能很好地以理育人,使学生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做应用题、讨论问题、写小论文、做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思政课教学问题及解决路径
篇八: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思想政治课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导致思想政治课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的挑战,思政课应在对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关键词:思政课现状;原因;对策
1思想政治课现状
思想政治课从地位上说属于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设置;从效果上说又属于“教师备课教学很辛苦,领导同事不认可,学生心中无所谓,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课程。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是门可有可无,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点缀,是一个再副不过的副课。总之,思政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不到实际重视,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2导致这种尴尬状态的原因
2.1社会历史原因受左的路线特别是10年“文革”的影响,使人民对政治望而生畏,亦使学生觉得思政课不过是政府的传声筒、政治教化的工具,从而在心理上有了或多或少的逆反情绪。
2.2现实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随着市场经济观念日见深入人心,经济效益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目的取向。受利益的驱使,教育的功利思想也日益严重,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一些学生惟“用”是学,认为在校期间学习一些技术即可。对政治教育和政治信仰越来越淡漠,甚至有人说,只要能赚钱,管他什么信仰、管他什么“马列不马列”。这种思想的产生及蔓延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讲得好听一听,讲不好无所谓。
2.3思政课本身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自我意识强、善于表现,有很多和时代相符合的新观念和行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开放意识,喜欢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看法。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记条条、背答案的填鸭式教学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说教气息过重,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性差,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在信息时代,生活离不开计算机,学生更离不开计算机,他们喜欢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快黑板”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厌烦情绪。
2.4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大学生思想活跃,关注社会,他们普遍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本质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的反映,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和接受。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大众化、媒体化趋势更加凸显,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加大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这种难度来自3方面的挑战:一是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大肆宣传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接受形成巨大冲击,导致信仰危机和价值观迷失。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引发了全社会重大利益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严峻形势,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情感带来许多冲突和矛盾,以致在许多问题上是非观念模糊,他们一方面对某些不正之风表示不满,一方面又在搞不正之风。三是信息时代各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使不少大学生丧失了对真、善、美、丑应有的道德判断力,甚至失去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期望,把社会责任抛到脑后,对一切漠然视之。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富有活力。对生活和社会较为敏感,易激动;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不足,易于盲从。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教学对象自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应对多元、多样、多变文化背景挑战的对策
3.1提高政治素质。以人为本,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敢于正视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作出正确的解答。思政课教学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任,因而思政课教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做到:传播科学理论不带杂音,宣传党的政策不走调变味,解答各种现实问题不掺和个人消极情绪,真正做到用科学的道理教育学生、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思想健康、理论成熟、信仰坚定,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讲授中只讲美不讲丑、只歌颂不批评,或只看黑暗、丑的一面,大加批评来博取学生的共鸣和好感。二者均不可取。
3.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3.2.1课堂和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完成认知目标为目的,较少考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了单纯对知识机械记忆的活动;成了只会读死书的“读书人”,而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因此,思政课必须改革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课外相结合和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突破现存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遵循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探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达到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2.2课堂教学与影像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恰当得运用影像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手、服、耳、脑多种器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信息、直观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中优化感知刺激、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具有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3.3增强思政课教师实践的教学能力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背景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敬业精神、课堂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用丰富的学识教育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和重要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需正确把握形势和认识国情,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天关在书房里、校园里,缺乏社会实践,对世情、国情、社情不了解,而在新形势下是不足以承担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目标“走出去”。分类考察。围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职业理想;围绕感受建设伟大成就。坚定改革信念;围绕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坚定爱国信念;走出国门,了解世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思政课教师直接深入到最丰富、最生动的社会生活中了解世情、国情和社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学素材、增强了素质,授课时将自己考察中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渗透到讲课过程中,使得课堂讲授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篇九: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相当部分教育者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这些理论观点很少把政治教育理论与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政治课教学的视野狭窄理论观点的阐述苍白无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斗争得发展趋势等问题
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同时大众传播媒介良莠混杂,因此使得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的消极影响。面对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往往处于一种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另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政治教师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一切围绕教师转,知行脱节等现象。沉闷的课堂气氛,僵化空洞的教学语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个性,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了德育教育功能的降低。
那么为什么作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上述的问题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新课程培训“照猫画虎”未能学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程改革推进了三年多,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也随同开展了三年多。在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由此,造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被片面的认识及误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1、不重视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对于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未能认识到改革的国际、国
内背景,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于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由此,每次开展新课程培训我们的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总是“出工不出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来。同时由于新课程培训时间安排在假期,好多老师都不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由此培训的成效可想而知。
2、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刻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它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未深入细致的学习,准确领会其要求,造成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核心把握的不是很准,只是留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而我们的老师们以往都习惯于按教材去设计、实现教学。(二)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相当部分教育者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顺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这些理论观点,很少把政治教育理论与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政治课教学的视野狭窄,理论观点的阐述苍白无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斗争得发展趋势等问题。同时常常把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教育视为单纯的政治理论问题,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忽视社会改革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损人利己以及黄、赌、毒等阴暗面,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致使不少中学生对教材上讲述的理想、信念等政治理论观点、术语背的滚瓜烂熟,而实际生活中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缺乏为祖国、为社会积极奉献的精神,缺乏法制观念和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等。
(三)中学政治课教学不受重视,影响政治课教师素质提高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政治课教学,学生厌烦政治课。造成政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除了改行与流动到其他学科外,一些老师眼见思想政治课地位下降,自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与重视,而自己的年龄又老了,跳槽和改科目无望,于是就消极对待,不思进取,导致政治课教学质量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四)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目前对教
师的评价是,中考、高考的评价方式与高中、大学的招生。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惟“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停留在“升学率”上。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考核机制的影响,我们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只能“穿新鞋走老路”。为了学生的成绩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只能放视而不见,“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模式仍在发扬光大。
篇十: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三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也不合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组织策划为不影响学生的其他课时安排很多情况下还要利用周末甚至寒暑假的时间来组织实施有些实践项目还需要多次安排实施和总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工作很难纳入学校的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所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的总和,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由此可知,实践教学是内在于思政课教学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强化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认知,通过特殊的情感体验与领悟,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是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等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涵和目标指向。随着思政课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各高校都开始注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存在许多制约实践教学深入?_展的因素,使实践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和教育效果。一、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和学生参与动力缺乏思政课,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和教育对象的更新给思政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体现,也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是一种外化、对象化、现实化、客体化的教学方式。所以,思政
课的教学就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还应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往往注重的是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在思想认识上忽视实践教学,这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推进的关键原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重视显然不够,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一些高校领导还存在着思政课实践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确观念,实践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的层面,致使实践教学“虚化”。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其效果的好坏是与学校领导重视与否直接相关的。如果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那么,这个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搞得比较好甚至是很好;如果高校领导
不够重视或不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那么,这个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就会搞得较差甚至是很差。就目前来讲,相当一些高校的领导只关注高校的排名、社会对高校的总体评价等硬性指标,却忽视了通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实
践能力。这样,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高校领导就不可能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来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以致于实践教学常常因各种条件的制约而难以顺利进行。
其次是一些思政课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仍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上面不重视,没必要去“劳民、伤财、费神”,对开展实践教学缺少热情,也就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直接指导者与组织者。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与思政课教师精力和时间投入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其实践教学的效果就会较好;反之,就会较差。现实中,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少,上课班级大,每位教师光是应付课堂教学任务就已力
不从心,教师还要为自己的职称评聘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务,再加校外实践所涉及时间、经费、场所、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很难开展。即便靠教师个人能力或所在部门支持,也只是偶尔或组织个别学生为之,缺乏连续性和全面性,不能将其作为
正常的教学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最后是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在传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选题、查阅基本资料、确立调查提纲、设计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的同时,容易忽视学生主体细心观察、学生主体的内心体验,从而影响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一种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无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学生仅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其所提交的报告往往是简单、粗放型的,甚至是全盘的网络复制,根本无从谈起对实践的内容及规律进行探讨。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缺乏,也谈不上领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理论魅力,直至最后失去理论学习的兴趣,甚至形成对思政课的不正确看法与态度。这显然与开设思政课的初衷是不相容的。另外,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由于没有具体量化的标准,完全由任课教师随意决定,对学生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学生学习也就缺乏动力。所以,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形式上的东西”、“浪费时间”,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是在做无用功,从思想上对其不重视,缺乏积极性,不如学点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有用,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是“游山玩水”、“走走看看”,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化”。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上述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二、管理上不规范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实
践教学并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和相应的制度,教学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经费上没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实施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方案,考评与监控上则更是处于空白阶段。
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评价制度方面都不能与理论教学相提并论。第一,实践教学的管理,本身就存在人数多、实践面宽、时间不确定等诸多难度,同时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谁也不愿意管,甚至想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第二,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教学考核办法,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难以落实到位,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对思政课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制度也不合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组织策划,为不影响学生的其他课时安排,很多情况下还要利用周末甚至寒暑假的时间来组织实施,有些实践项目还需要多次安排、实施和总结,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工作很难纳入学校的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检查和监督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的检查与监督,一是缺少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检查与监督,二是教师缺少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检查与监督。实践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时间和地点,往往又具有随意性,而教师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时也很少会对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因为很少有这种制度,教学管理部门无从监管,也懒得监管。而对于没有老师带队的实践教学活动,更是疏于监管,因为本身就没有检查制度,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也很少有考核评价制度。思政课管理规范上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学的“随意化”,常常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流于形式、半途而废,难以持之以恒,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思政?n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大都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基本上没有真正能落到实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导致理论课教师无章可循,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进而使实践教学变成了可有可
无的自愿行为,而不能体现出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问题。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但在现实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些相关方面的保障机制是不完善的。
从组织领导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没有具体的组织领导机制。比如,一些高校还未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纳入教学计划,未规定实践教学在各门思政课中所占的学时数,缺乏对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与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思政课是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实践教学的运行过程中,既需要有负责实践教学的学校领导与机构,也需要有学生所在不同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与机构,共同协调组织,仅靠思政课教学单位独立组织实践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环节还不规范,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实训手册,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及各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管理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领导,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规范、持续地开展下去。从经费保障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很难保障。虽然近几年来各高校对于国家要求的专科院校生均15元、本科院校生均20元一年的思政课的专项经费基本得到了落实,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这笔经费花不出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限制。比如:要XX部分学生去曲阜三孔参观学习,感受孔子思想的源远流长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门票无法处理,结果只能是望洋兴叹。想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革命圣地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吧,费用又太高且没有保障,安全还是问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只能组织学生到一些没有门票的、近距离的实践基地去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经费花不出去或者是经费不够,也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
难题。从考核评价机制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
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的考评机制,其二是对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这两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很多高校中要么没有,要么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即单纯地以是否在规定学时内开展实践教学为依据进行评价,而未能顾及到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预期效果等其他方面。考评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操作上不恰当和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既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既可以发生在校内,也可以发生在校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依靠书本或教师的传授,这样,实践教学形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同时,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才能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教学效果的最终实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是比较传统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于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形式。例如,有些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内进行的,不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有些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仅仅采取组织假期学生社会调查的形式,至于其他形式要么是因为对实践教学理解认识上的问题,把一种形式归结为实践教学的全部,要么是因为经费、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开展,要么就是实践基地建设得不完善,存在明显缺陷――基地数量不足、不稳定、组织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经常处于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状态中,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实践育人的功效受到较大影响。这已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还存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象。应该说主要由学校学工部、团委、宣传部门组织学生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但从整体上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从参加成员上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的广泛性、普遍性。操作上的“等同化”,严重削减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四、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必要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班级大、人数多、思政课教师少、实践教学场所的有限性、实践教学基地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使得许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演变”为只有少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参加的、在假期集中进行的突击性、阶段性的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常常是学生骨干队伍的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实践报告也写得有声有色,但大部分学生个体的社会实践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思政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查或参观考察等活动一般也只能由各班派代表参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去。这种以点代面的做法,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既不利于实践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综上所述,虽然实践教学目前仍然不系统、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实践教学的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目标服务于实效性的提升,最终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继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和投入,希望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各部门密切协作与支持,思政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篇十一: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P>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马喜春;于伟峰
【期刊名称】《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9)004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缺乏正确认识,兴趣淡薄;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挑战;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低沉;缺乏有效的实践引导,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我们要从大学生自身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和支持等多个角度,采取积极的对策.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马喜春;于伟峰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天津300401;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天津3004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张代宝2.当前公务员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黄礼春3.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马德全;王立民4.浅议当前我国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建议[J],孙钢5.当前金融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洪雷;罗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二: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P>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摘要迅速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以此拓宽和踏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的思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
原因分析
[摘要]迅速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以此拓宽和踏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传授给受教育的人,使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按其方向发展。很显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面临诸多原因。
一、从高校大学生群体角度分析。
1.目前,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满意度和思政课理论育人的有效度还不够高,学生对思政课持上不上无所谓,听不听都一样,就是为了混学分的态度占有一定比重。
2.高校大学生缺乏自我修身意识。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年龄和经验的不足使学生更多的向自身以外索求,而对自身修养忽视不见,所以大学生自我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要把所学外化于身,内化于心,并努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验证。
3.高校大学生政治敏感度不高。大学生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关心度不够,对时事焦点问题敏感度不高,学生往往为了加分和考试,才会去了解这些国家动态。
二、从高校教师角度分析。
1.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水平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尤其是有关于教育、心理、哲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不仅要通今,还要博古。
2.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高。我们都知道在大学里面,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职责,但实际是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并不高,事实上存在着育人工作中的不足。
3.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不强。"课程思政"下,要求专业教师也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然而目前现实情况不尽人意。部分专业教师不能有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觉得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学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来负责,忘记了学校教师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做人做事的责任,不能形成“三全”育人意识,影响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从高校管理研究者角度分析。
1.党团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党团干部对本身职责持消极懒散的态度,工作主动性普遍较弱。高校管理、服务人员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虽然参与意愿还是可以的,但由于自身也并不是很注重自我思想文化的提升,就是觉得将自己岗位应该做好就行,并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价值所在,对学生服务时,有时就会忽视了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2.早先的思政教育研究多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功能以及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角度展开,欠缺理论角度的分析深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做好长期持久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助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兴衰。
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施顶层设计工程。高校应该有一个顶层的规划,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制度体制运用和建立。要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控和了解,建立健全领导体质、严密科学的
信息管理体制、完整的整合、监控、考评、激励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高校各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协同发展。
4.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和实施,关键是要看学校对其重视程度。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注重的都是眼前的事务,对于这种细水长流的工作往往容易忽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投入精力不够,投入程度不强。
四、从家庭对学生教育的角度分析。
1.中国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力量,中国仍然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传统社会结构,把握这一重要方向标,对高校高校思政工作的长久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家庭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关注不足。首先是父母本身忽视子女的成长变化带来的感受。其次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不畅通。再次是家庭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形成合力。
3.家庭教育不仅是学生父母的事情,是整个以家庭为基础的家族和整个社会的事情。作为家庭成员中的父母亲,爷爷奶奶等亲属,都要多阅读相关书籍,互相交流经验,定期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与学校一起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措施,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郝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问题和有关途径.
现代交际2019(07)
[2]杨家利.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交际2018(07)
[3]刘露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发展纵横2017(12)
项目信息: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8BSZ045。
作者简介:白帅(1975.10-),男,满族,辽宁辽阳人,法学硕士,沈阳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问题 原因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