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17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中的传统文化〞,特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 族在特定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1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中的"传统文化〞,特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
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构造、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本课题把"优秀传统文化〞定位在:根据小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如德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智育中的经典诵读等;美育中的民乐、书法、国画、剪纸、优秀传统艺术欣赏等;体育中的棋艺、武术等〕,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渐染,对自身道德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学校的每一个人化为个人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足于"学校〞,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实践与探究〞,寻求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以期达成提高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目前国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教育都不遗余力。
主要做法有:一是思想重视。很多国家,在面临"古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立〞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面承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则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的道路,比方日本、国、意大利等,二是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氛。
.
z.
-
例如,日本的小学里面都有一个雕像——孩子背着一捆柴,手里拿着中国的"大学"。三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比方,日本的茶道、花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女孩子的必修课。四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国家的成功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历借鉴。但是,别国的成功经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际,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之路,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在中国近年来,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是很多学校、纷纷通过开设诵读班、兴趣班、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形式,进展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二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总体而言,形式较为单一,围较为狭小,容相对狭窄,似乎更多集中在文学、德育方面,对于传统艺术的教育普及涉及较少。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也略显滞后。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尽如人意。
受应试教育惯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仍然重视不够,普及不够,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弱化。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扭转,也许假设干年后,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会淹没在一片外来文化之中。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濒临拯救的边缘。2.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开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是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对于学生的开展有着
.
z.
-
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比方,通过阅读传统经典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智力,修养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比方武术操,可以安康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习传统绘画、民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千年传统文化,滋养当代学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开展。四、课题研究价值1.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国人的根。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局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直接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每况愈下。因此,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自身开展的需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3.通过改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4.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童蒙养正、明礼导行〞,为一生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根底。五、课题研究目标
.
z.
-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价值取向和实效性。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解决目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能适应学生素养开展的因素。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之路。七、课题研究容1.在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对在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作出客观的评价,找出优点,查找问题,从而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2.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相关研究。
通过比照实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所起的作用。3.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之间形成的相关研究。
研究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的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来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4、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研究。立足课堂教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八、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拟创新点1.研究假设
.
z.
-
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在价值,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华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养,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他们烙下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当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奉献的栋梁之材。2.拟创新点创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相融合〞的理论体系;创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行为习惯〞有机结合的方法、策略和途径。九、课题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一〕研究思路沿着现状研究——根底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研究的思路展开。
篇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就学校而言本课题组研究旨在在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的总课题下全面探索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理论体系及可行性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和实验学校提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
基于项目的作业设计:我爱中国传统文化开题报告
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四年级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总目标”
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相比以往的教学
大纲有了很大提高,明确了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尽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
(-)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经活动。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早已自发形成了校本特色,甚至编写出了校本教材。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不够切合实际,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研究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中华
传统文化探究的方式方法。本课题也是想就此展开探究,为教学改革服务。二'项目的界定'假说和目的(一)项目的界定: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况,克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都以取得显著成效,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和方法实践研究却比较欠缺,传统文化遭受严重侵蚀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进行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迫切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在综合性学习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必将为语文新课改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假说:如果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针对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性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学校可持续地稳定发展。
(三)目的:就学校而言,本课题组研究旨在在“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总课题下,全面探索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理论体系及可行性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和实验学校提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
就学生而言,是要促使其具有创造的意识,培养创造的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学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发展个性,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三、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大观》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
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四、研究的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研究预期时间为1年。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一)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1、成立项目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和相关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认识笔记并进行交
流。
3、认真研究实验课题,提高对课题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对实验项
目的共识。
4、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如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的登记工作及
其他准备
(二)实验阶段(2018年2月——2018年4月)1'指导不同实验班级开展实验项目,做好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工作。2、做好实验阶段的评估工作。3、针对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策略指南。4、定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举办实验工作研讨会和交流
4
No
(三)结题阶段(2018年4月一一2018年9月)1、呈现师生实验成果。2、做好项目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项目报告与结题报
告,汇编项目优秀论文'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3、推广成功的实验经验。
七'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一)集结汇编研究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案例等(二)集结汇编教师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论文'研究论文等(三)建立参与项目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档案
八'项目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负责情况祁天华具体负责本项目总的构想、设计,组织管理,人员协调,全面主持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总调控,负总责。王兰兰、李月月具体负责最新经验信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收集、比较'分析'筛选、整理和项目实施的科研工作,以及实验研究的指导和实验研究资料总的积累,实验成果的整理与申报'推广。陈红娟'陈松伟具体负责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和研究指导工作,负责各方面研究案例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等工作。方芳具体负责本项目方案的落实。
篇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最新资料推荐…………………………………………………
基于项目的作业设计:我爱中国传统文化开题报告
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四年级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总目标"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明确了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尽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经活动。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早已自发形成了校本特色,
1/4
……………………………………………………………最新资料推荐…………………………………………………
甚至编写出了校本教材。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不够切合实际,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研究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探究的方式方法。本课题也是想就此展开探究,为教学改革服务.
二、项目的界定、假说和目的(一)项目的界定: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况,克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都以取得显著成效,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和方法实践研究却比较欠缺,传统文化遭受严重侵蚀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进行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迫切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在综合性学习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必将为语文新课改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二)假说:如果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针对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性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学校可持续地稳定发展。(三)目的:就学校而言,本课题组研究旨在在“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总课题下,全面探索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理论体系及可行性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和实验学校提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
2/4
……………………………………………………………最新资料推荐…………………………………………………
就学生而言,是要促使其具有创造的意识,培养创造的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学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发展个性,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三、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四、研究的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五、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基本步骤:本课题研究预期时间为1年。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一)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1、成立项目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和相关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认识笔记并进行交流。3、认真研究实验课题,提高对课题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对实验项目的共识。4、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如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的
3/4
……………………………………………………………最新资料推荐…………………………………………………
登记工作及其他准备。(二)实验阶段(2018年2月――2018年4月)1、指导不同实验班级开展实验项目,做好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
工作。2、做好实验阶段的评估工作。3、针对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策略指
南。4、定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举办实验工作研讨会和
交流会.(三)结题阶段(2018年4月――2018年9月)1、呈现师生实验成果。2、做好项目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项目
报告与结题报告,汇编项目优秀论文、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3、推广成功的实验经验.七、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一)集结汇编研究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案例等(二)集结汇编教师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论文、研究论文等(三)建立参与项目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档案八、项目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负责情况祁天华具体负责本项目总的构想、设计,组织管理,人员协调,全面主持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总调控,负总责。王兰兰、李月月具体负责最新经验信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收集、比较、分析、筛选、整理和项目实施的科研工作,以及实验研究的指导和实验研究资料总的积累,实验成果的整理与申报、推广。陈红娟、陈松伟具体负责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和研究指导工作,负责各方面研究案例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等工作。方芳具体负责本项目方案的落实。
篇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xx大学为例院系:xxxx姓名:xx学号:xxxxxxxxxx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
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
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探寻
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
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七.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
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60%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
1
承发扬为主”,36%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第二题“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学看好传统文化未来前景,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的地位。而在稍后的有关传统节日,四大名著以及四书五经的问题,各有56%,46%,56%的同学给予其较高评价,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认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实际情况却更加感性,例如在问题“你会听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戏曲吗?”只有22%同学回答“很喜欢,听得很多。”另外在问题“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没看过”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虽然大学生在理性上认同传统,但是兴趣并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们也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而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弥补的地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首先我们问到“你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如何?”选择了解很深的只有8%,绝大多数选择有些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很多不足。随后的问题“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同学们的选择不一,但56%的同学都选择“古典诗词赋或小说”,这肯能是由于中小学学科教材中古典诗词赋或小说占很大的比重。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四个关于具体文化知识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绘画的,当被问及“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有4%的大学生回答可以较为专业的评价,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46%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28%完全没有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
2
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当被问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6%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24%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18%基本不知道。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书法的,当问及“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22%可以区分,40%勉强可以,26%不能区分。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你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吗?”16%几乎所有节日都知道,38%了解大部分节日,30%只了解常见节日,16%了解的很少。八.意见与建议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体系。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
3
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题目: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二)调查目的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三)调查过程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2、调查数量:90份3、调查时间:20xx年寒假期间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四)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1、有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2、有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1%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有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什么4、有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
4
为我国传统学派5、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的认为评剧为我国
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什么6、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7、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医学
著作两部及以上8、有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数学
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9、有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农学
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五)调查总结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
来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外患一、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20xx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xx年韩国拟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10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证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为价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诗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国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内涵,然而“清明节”、“端
5
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只在民间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断续;倒是所谓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我并不排斥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落里。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内忧一、重大文化事件,领导从不做准备。中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现状,那就
是不管什么事件,领导永远都没有做准备。之所以不做充分准备的人,那是因为有人替他准备好了。清华大学校长没把自己赠给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为他自己没准备,是别人准备好了给他“上上台面”就罢了,尴尬当然在所难免。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影射了一个社会文化的怪圈。领导不是领导,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充台面的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请个明星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取了清华大学校长
前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陈词也已经无济于事。在这里用
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这是文化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三、语文、民族历史受到国人的冷遇。我们的语文和历史是国之瑰宝。从甲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传载着我们先人的思想;从北京猿人开始,我们的历史就开始辉煌演绎……美国——号称超级大国的繁华社会,它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它连最起码的传统文化都还得沿袭英国的。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试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上,凡是涉及语文和历史的,都视为是副科附属物,这多么悲哀。随便抓一个在大街上的年轻人,问“开元盛世”是指哪个朝代的,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他们都支支吾吾搔头挠脑不懂回答,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6
篇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开题报告LT
2
3
4
论体系及可行性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和实验学校提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
就学生而言,是要促使其具有创造的意识,培养创造的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学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发展个性,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四、研究的内容: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五、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基本步骤:本课题研究预期时间为3年。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一)准备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0月)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和相关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认识笔记并进行交流。
5
3、认真研究实验课题,提高对课题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对实验项目的共识。
4、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如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的登记工作及其他准备。
(二)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1月)1、指导不同实验班级开展实验项目,做好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工作。2、做好实验阶段的评估工作。3、针对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策略指南。4、定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举办实验工作研讨会和交流会。(三)结题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0月)1、呈现师生实验成果。2、做好课题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汇编课题优秀论文、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3、推广成功的实验经验。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集结汇编研究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案例等(二)集结汇编教师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论文、研究论文等(三)建立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档案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负责情况王艳具体负责本课题总的构想、设计,组织管理,人员协调,全面主持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总调控,负总责。杜凤珍、廖锡英具体负责最新经验信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收集、比较、分析、筛选、整理和课题实施的科研工作,以及实验研究的指导和实验研究资料总的积累,实验成果的整理与申报、推广。李燕娥、李秀珍具体负责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和研究指导工作,
6
负责各方面研究案例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等工作。
石翠玲、黄月霞具体负责本课题方案的落实。九、课题研究开展的保障条件(一)配备精干的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头人作为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保证研究的质量。(二)制定科学严格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和正常推进。(三)学校领导重视支持和配合,保证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活动相互交融,有序展开和共同推进。(四)学校在经费、场所、资料、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7
篇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二加大对古村落文化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活态传承近年来我市宣传部门一方面印发宣传画册制作电视专题片请国家级专家走进陆丰讲授古村落保护知识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另一方面依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文保工作原则加大对全市已申报古村落的保护使古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生态传承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陆丰是粤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城之一,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深挚的传统文化底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陆丰人民,影响着陆丰文化艺术的发展。一、文化根本情况(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镇文化站21个,村(社区)文化室326个,在建市民广场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在建)、景观路1条。(二)基层艺术团体、文艺协会和职校、各艺术门类工作室建设情况1.专业戏剧艺术团体情形:有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和陆丰皮影戏传承维护中心各1个,两中心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3名,有国家三级导演1名、三级演员4名,四级演(奏)员共29名;有青年演(奏)员33名,委托专业艺校代培毕业、结业学员19名。2.基层文艺协会、艺术工作室情况:全市有各艺术协会(研究会)16个,拥有国家级协会会员51名,省级会员143名,市级会员277名,本级会员1209名。各艺术门类工作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室约160个。3.民营剧团情况: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66个,演员1980名。4.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情况:有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开设有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有艺术类老师33名,现在校艺术类学生293人。(三)文化遗产项目情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陆丰皮影戏参加“中国皮影戏”申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甲子英歌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碣石麦秆画、玄武山庙会等15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市级保护项目达29项,县级保护项目54项。有省级传承保护基地2个、市级传承保护基地8个,省级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保护体系。2.文物普查情况:博物馆文物登录编号554件套、序号为649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3000件;玄武山管理睬馆藏的文物登记号为348件套、序号为525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1022件。包括了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3.古村落保留现状:拥有国家级“四料”古村落1个,国家级古村落1个,省级古村落5个。还有一批古村落正在普查中并予以活态保护。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四)文化艺术发展情况1.戏剧、民间文艺创下了汕尾地域多个第一。陆丰正字戏第一个晋京加入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珍稀剧种展演,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第一个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成为在央视亮相最多的稀有剧种;XX年出版的《正字戏》一书成为广东省首部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书籍,并取得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一个把明宣德七年正字戏手抄古剧本整编打造成精品剧《刘文龙》并荣获第九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陆丰皮影戏第一个荣获“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的“最佳传承奖”;第一个走进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访谈节目《城市1对1》;第一个赴香港迪斯尼乐园持续展演56天;《中国皮影戏正面影身第一“家”》于XX年3月被省政协录入《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中国皮影戏”(含陆丰皮影戏)参评世遗,被结合国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丰皮影戏是汕尾市首个也是唯一被评为“世遗”的项目。民间文艺方面,大安滚地金龙第一个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第一个随省政府拜访团出访白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洛杉矶参加展演;甲子英歌舞作为民间文艺第一个代表汕尾市登上央视综艺频道《舞蹈世界》献艺;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陆丰渔歌《锦海渔歌》第一个荣获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金奖。2.民间工艺品方面,麦秆画、金属雕、木雕、贝雕等闻名遐迩,屡次代表汕尾市参加省工艺精品展并获奖。此外,还有八仙八骑、鲤鱼灯、旱龙船、麒麟舞等都被很好地保护传承下来,这些民间艺术以其奇特的风情尽展陆丰文化丰厚的底蕴。3.美术书法、文学创作和音乐舞蹈各方面佳作连连。如舞蹈《麦田童话》获“星耀杯”第六届国际青少年艺术竞赛广东省总评最高奖项“特金奖”。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做法及工作思路陆丰市委、市政府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先后出台了《陆丰市建设文化强市计划纲领(XX-2020年)》《陆丰市文化体系改革实施计划》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实行意见和办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和文化强市的建设。(一)鼎力宣传和培养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导常态化。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活动,融会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团体章程中。2.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以陆丰组织原创的创文宣传工艺品、家风家训漫画、禁毒漫画为蓝图,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在全市各镇(场、区)主要街道、学校围墙(栏)等绘制张贴文化墙,建主题公园、景观路等,从而到达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良好效果。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开展文明家庭创立活动,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挖掘乡土民俗道德文化,开展“颂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的活动。4.深入道德模范评比表扬和学习宣传。运用媒体报道、文艺演出、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动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常态化;深化拓展“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汕尾好人”“陆丰好人”推荐评比评议活动;开展“访问老模范”活动,树立完善表扬鼓励机制、媒体宣传展示机制,建立好人好报鲜明导向。5.引导文化祠堂建设,给传统祠堂文化注入新内涵。注重施展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挖掘祠堂家谱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为乡村大众性精力文明建设和先进思维文化流传的阵地。6.抓好道德讲堂建设。推动道德榜样、身边好人进讲堂,使之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群众参与道德实际的社会课堂。(二)加大对古村落文化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活态传承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近年来,我市宣传部门一方面印发宣传画册,制作电视专题片,请国家级专家走进陆丰讲授古村落保护知识,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另一方面依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文保工作原则,加大对全市已申报古村落的保护,使古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生态传承。(三)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1.开展送戏、送字画进校园活动。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进入中小学校园,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共同打造陆丰非遗文化传承的新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懂得、学习并喜爱上传统文化,不断夯实文化基础。2.举办“书香陆邑”全民读书活动,开展“中华诵经典”活动。3.全市各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增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设、绘制文化长廊、文化墙,让墙壁“谈话”,让文化上墙。4.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名贵的民间艺术,扶植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民间艺术与民间技能,陆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成立陆丰市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并于XX年秋季开设戏曲表演专业,通过增设特色课程,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可贵的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弘扬。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四)引导群众开展节庆活动为群众搭建舞台,让百姓唱主角。XX年底以来,陆丰市委宣传部打造的“百姓周周乐舞台”群众文化运动,为基层人民群众送上300多台出色纷呈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的喜爱,被授予“汕尾市特点文化品牌”名称。民间还有联合民俗、节庆发展的“妈祖文化节”“端午龙舟大赛”“中秋诗会”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参加。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一方面动员老百姓讲身边人、身边事,突出乡土特色,贴近群众生活;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文化强烈的艺术沾染力与思想号令力,既“活”了宣传又“聚”了人心,丰盛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五)创新形式,通过媒体全方位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主流媒体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陆丰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道德讲坛》栏目,有《百家姓》《史记》《弟子规》等125部中华传统文化节目,将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与电视媒体的通俗抒发融合,完成了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化解读。创新活动形式,发挥新媒体受众广、受众年青化和传播倏地的优势,打造宣传文化网站手机版,开设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精彩视频等艺术栏目,加大传统艺术的宣传传布;挖掘民间网站人才优势和工作热忱,支持开展“网络摄影大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赛”“网络征文活动”“网络书法漫画大赛”等,激励多拍摄、多传播陆丰人文、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六)加大文化艺术人才造就力度,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宣传部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传、帮、教”等举动,培育了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拥有艺术中专学历的青年演员61名,依托各艺术工作室、职校培养了各艺术门类、群众文化人才约万名。打造出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妈祖》《青蛇传》等,陆丰皮影戏《哭塔》《飞天》动漫版和传统长剧《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将剧种存留的优秀传统剧目通过整理工程挖掘、整理出来,通过精品打造活态传承下去。将《三字经》、寓言、成语故事等编成短剧,由正字戏、陆丰皮影戏等国家珍稀剧种进行演绎。如陆丰皮影戏《龟兔赛跑》《东郭先生》等。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提议(一)由相关部门成立编纂机构,编写相关艺术教材和剧本在落实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教材(如有关戏曲科学发声、民间工艺的教学等方面的教材)。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教材、剧本编写难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业人才把《三字经》、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寓言、成语故事编写成剧本,提供应基层文化团队进行演绎、宣传,以灵巧多样的方式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二)重视传统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贮备储藏,蕴藏纳入工作议程创造更多的机遇让基层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学习、学习,以增强本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举行民间文化人才大专研修班、地方戏曲人才大专研修班,供给更多的艺术学习平台。增进地方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后劲。(三)谋划组织处所戏曲擂台赛,培植地方戏曲的发展组织开展地方戏曲擂台赛、民营剧团汇演等,给予地方戏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同时,也建议媒体组织此类活动时多向地方戏曲倾斜。(四)把乡村戏台、县级剧团剧场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予以支持目前,乡村剧团没有本人的排练场,基层专业剧团原有场地大部分年久失修,而新建剧场又往往受限于资金无法筹措而使他们望而却步。倡议有关部门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通过公道利用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群众戏曲文化集合区;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改良基层戏曲创作生产前提,支持县级剧团建设专业性、规范性剧场。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篇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1/3
*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
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2/3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
3/3
篇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
-
红星路小学教师小课题申报表
课题
荆楚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资源的研究
名称
研究程思琦X红秦小莲
者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
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选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缘由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
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
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之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
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更
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
界之东方的基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
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
文化则是我们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
研究
研究的意义:
的意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上
升,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时间、空间跨度大,让教师不
义与易说清,学生又难以明理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教
目的学中的重难点,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
然。而有些课文的重难点,如果适时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就
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重难点化整为零,逐一突破,以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
的直观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主要体现为:
1、使学生感受荆楚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
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2、新课程改革后,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语文学
习和应用的部分,如课本上的“资料袋”、“宽带网”、“日积
-
-可修编.
.
-
月累”、“综合性学习”等众多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
土文化资源,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语文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语文是民族文
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
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承担育人的任务,它要培养
人的修养,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
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
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教
得充实,教得有深度,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的神圣使命,同
时语文学科也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其主要体现为:
1、能够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这些丰厚的地方文化资
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增
强学生的自豪感。
2、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学中遇到古诗及古代名
人时,要及时进行古文化知识的讲解,用浅显易懂的方法教
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能够塑造学生的性格。我国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物及事
迹,对于学生的性格塑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古以来,荆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楚文
化、三国文化、关羽文化等等,传承下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文
化遗存。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我们的研究努力去帮助学生传承家乡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设想华民族的地方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传统为文化的熏陶下,
(研加深加厚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思想素养,从
究内而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及各方面的素质。
容、预
荆楚文化源自身边,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是一个荆州人的情感之根,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性土壤,是学习者容易
期成接近的现实情境,具有很强的可感性。学生们可目视之,耳
效)闻之,心触之。如果能结合荆楚文化的核心要素,引导学生
走近它们,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带向更深远、更广阔的文化空
间。
一、参观名胜古迹,了解家乡文化历史。
荆州有“楚国古都”,“三国名城”之称。禹划九州,始
有荆州。荆州是华夏上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护城河边古老的明清城墙,灰瓦红墙、画栋雕梁的
关帝庙,曲径通幽的X居正故居,汇集了历史文物精华的博
-
-可修编.
.
-
物馆······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对于他们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观每一处景点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问他人)大致了解一下这里的人文历史,然后带他们到实地参观,孩子们的感受就更深刻了。
大到著名的名胜古迹,小到荆州的街道地名,处处都有历史感,颇具文化韵味。如以古代著名人物命名的屈原路和X居正街;为纪念X,关,X三人的结义之情而命名的三义街;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居住的青莲巷······这些路平时走的次数多,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去寻找曾经这些路上发生过的名人轶事,走走那些街道,感受历史文化。
二、走近家乡名人,触摸他们的灵魂。荆楚大地,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就是这么一块土地,生养的男人才华横溢,生养的女子国色天香。而作为楚文化发祥地、楚国故都、三国战略中心的荆州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在滔滔的历史长河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他们或生于荆州,或长于荆州,或成于荆州,或败于荆州,在荆州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的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们的子子孙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一代明相伍子胥,万历首辅X居正,中华第一诗人屈原······利用这些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儿童,让学生走近家乡名人,了解他们的事迹,触摸他们的灵魂,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种下思想、形成美德。可以采取具体做法:1、寻访名人足迹,开拓视野。通过参观、祭扫、听讲座、开故事会、上网搜寻等形式,利用休息日开展“探访家乡名人足迹”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历史、走近名人,从而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从中受到启迪和感化。2、记家乡名人名言,树立远大目标。广泛发动学生课外、双休日、节假日到图书室或书店翻阅书报、上网查询、走访长者搜集家乡名人曾说过的话,开展名人名言摘录活动,并让学生们把搜集来的名人名言进行交流,畅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理想,并自发的把搜集来的名人名言编成精美的小册子,供大家随时参阅,了解名人事迹,体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树立远大志向,获得向上的动力。3、介绍名人,锻炼能力。介绍名人是以探究学习的方
-
-可修编.
.
-
式进行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试图通过学生自己寻访名人、阅读名人、介绍名人、感悟名人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从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等方面建立广阔的视角,在探究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并从中主动接受人生理想教育。
三、讲述荆州故事,颂扬传统美德。荆州故事多,有历史名人的开拓胸怀、高风亮节的故事,有存传于百姓人家的美德和善举的故事。提起三国,使人想到荆州;说到荆州,又使人想起三国。一些脍灸人口的三国故事,诸如X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吕蒙袭荆州等等,都发生在荆州;三国时期涉及三分形势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些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及关羽北攻襄樊失荆州等,也都以荆州为中心舞台。而关羽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守荆州始终立足威武自强,采取与魏、X强硬对抗的态势,充分显示出他作为三国名将的英雄本色,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对此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其中不少篇幅着重塑造了关羽形象,使关羽的忠义武勇精神更为丰满、完善。讲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语文活动。而把三国中关羽的事迹单独拿出来讲,也颇具文化韵味。孩子们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将历史人物活化了。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明析了事理,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也深深融入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四、搜集民俗风情,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民俗,亦即民间风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地域文化传统。在荆楚大地上,早自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曾创造出了堪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如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悬挂蒲艾、喝雄黄酒、系香袋等。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仍然是有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糙取精,义不容辞地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或个人、或小组搜集家乡的民俗风情,在全班作交流汇报。当然,我们要宣传科学对待民俗的做法,激励更多人弘扬民间文化。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民俗风情非常有趣,因此,他们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项活动培养了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在
-
-可修编.
.
-
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五、举行“爱我荆州”主题报告会,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在上述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材料,在
此基础上举行“爱我荆州”报告会,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在报告会的举行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介绍家乡丰富的物产;
可以“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为题,讲述了家乡的巨大
变化,并展望家乡美好的未来;也可以用老照片的对比向大
家展示了荆州的变化等等,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精彩纷
呈的主题报告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富饶和人杰地
灵,决心努力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宣传荆楚的传统文化,和身边人一起弘扬家乡文化。
利用荆州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
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
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生在为
家乡秀美的自然景观深感自豪的同时,更在家乡悠远的历史
文化长河中游历,让他们接受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文化
底蕴的浸染,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更能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的陶冶。具体做法如下:
1、以荆州为题材,进行摄影、绘画、小报、书法创作等
展示,宣传自己的家乡荆州。
2、为亲人和朋友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
活动,如包粽子比赛等。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
研究传统文化的情况。2、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总体目标,对开展的各种语
文活动进行研究,边探索,边研究。
方法
3、文献研究法:对荆楚传统文化搜集资料,查找文献。
4、总结研究法:对各阶段的研究经验、教训及时总结,
对研究种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具有普
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1、准备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研究
调查了解学生的荆楚文化知识储备,以及对地方传统文
化的兴趣爱好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制定研究
步骤方案。
及
2、研究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6月)
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
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开展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激
-
-可修编.
.
-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总结阶段(2017年7月-2017年8月)对研究过程中记得材料进行全面的整合,对学生进行后
测,进行前后对比,得出结论。
参考【1】中视传媒股份XX出品《中华文明五千年》,文物。文献
【2】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中、下),复旦
大学
【3】《荆楚百位名人》、《荆楚百件大事》、《荆楚百处名胜》、
《荆楚百项非物资文化遗产》等4套普及丛书。
课题组对开题报告的意见及建议月日
课题组长签名:年
-
-可修编.
篇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三年突破平阴”的目标。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了解、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的追求和谐、以人为本、见利思义、诚信待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价值理念,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政法系统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在增强司法干警素质的同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效果。
二是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我县孝直村作为XX市惟一的“全国文明村”,其独创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先进经验曾在全市农村推广。孝直村成功的秘籍就是传统文化。十几年来,村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和影响村民,通过村广播、闭路电视、村办报、培训班、评选“五好家庭”等形式,学习《弟子规》、《论语》、《百孝经》等文化典籍,让群众在这些意味深远的历史故事中受到教化。多年传统文化的熏染,让这里家家都有和谐之风,楷模和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某村民不孝敬老人,甚至夏天吃西瓜时故意在老人面前吃,很得意的向老人宣称:“就是不给你吃,馋馋你。”村里多次做工作,成效不大。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村里依据传统美德标准评选“五好家庭”,看到自己数次名落孙山后,该村民幡然醒悟,羞愧的说:“如果不是学习这些知识,我恐怕要一辈子背上不孝的骂名了。”无独有偶,村里另一户不孝敬老人的家庭,学习传统文化后,兄弟姐妹开始争着赡养老人。前不久,孝直村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和50岁以下的媳妇分别学习了传统文化,村民们在感触良多的同时,纷纷写下心得体会。村里择优在村报上予以发表,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
三是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品格起到积极作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胡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胡斌今年22岁,来自甘肃兰州,自小父母感情不和,年幼的他为了报复父母,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的父母没有放弃这个“万恶不赦”的儿子,母亲的不离不弃、良苦用心和一本传统文化瑰宝——《弟子规》共同作用,触动了迷途少年的内心,让一个即将坠入深渊的青年改过自新、走上正途。胡斌的故事具有典型的现实教育意义,也给人们启迪:在教授孩子课本知识的同时,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我县孝直村也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一位村民时常与邻居发生纠纷,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很郑重的对父亲说:“爸爸,以后和邻居好好相处吧,咱们家总是评不上五好家庭,我在班里都感觉抬不起头来。”孩子的话对这位父亲触动很大,经过反复思量,他鼓起勇气敲开邻居们的门,挨家道歉。邻里之间从此和睦相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与传统文化割裂。当代中国文化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割裂,使得许多人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盲目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遗忘。学习、借鉴甚至吸收一些西方文化固然必要,但是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
(二)经济至上盛行,道德滑坡。目前,我国道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据媒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约有2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比如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此外,逃课、酗酒、网恋、少女怀孕、自杀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几年,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恶性事件,甚至老人跌倒该不该扶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折射出经济至上、道德底线缺失的社会问题。这一系列严重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人们的伦理道德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则是我们几代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丢失了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准则。
(三)教育实践中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虚位现象。如: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教育内容上分量不足;教学形式上仅仅依赖少量的课堂教学,且教学手段简单化;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等。另一方面,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而相关传统读物晦涩难懂,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加之宣传导向上对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有害信息津津乐道,一定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心灵。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诸多有远见卓识人士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推广和引导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像任登第、刘余莉、陈大惠等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公民道德教育论坛,通过亲身感受阐释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相当多的听众,受到世人的关注。安徽省庐江汤池镇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用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智慧,进行一场浩大的“新国民教育”,将汤池变为“礼仪之邦”,成为国人行为规范的道德样板。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从学雷锋到新版“24孝”,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教师”张丽莉,从“最美战士”高铁成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都表明了社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认同和赞赏,很值得让人深思。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县已进入“实施三年突破平阴计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巩固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建精神文明和谐家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率。要做好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按照中国传统思想的道德理念,做人的根本是正心、修身、积德、为民。历史的事实证明,清官不是作了官才清廉的,而是在人品上已具备了清廉的品格。选拔领导干部要以传统的道德品质修养为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格修养当作终生的必修课,以大公、孝廉、勤政、诚信、高尚的情操、为民的思想、关注民生的贤德,引导更多的人做道德高尚的人,也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使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坚强有力。同时,各级领导也要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摒除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用注重文化安全、重视传统文化建设的忧患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为“三年突破平阴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美德教育入手,以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俭学、爱国爱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全县“道德讲堂”要把传统文化价值标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融入到全县城乡居民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素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平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工厂、车站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四)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在县有影响的媒体上设立传统文化论坛,研究和梳理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教师节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和文物进行民族精神和思想施行教育。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同时不断赋予时代精神,改进过节方式,使它们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吸引未成年人。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宣传,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传统文化教育。
(五)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于日常生活之中。建议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街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内家长,从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定期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借此来增强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以达到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的目的。
更多相关文章阅读
篇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集结汇编研究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案二集结汇编教师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论文研究论文等三建立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档案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负责情况王艳具体负责本课题总的构想设计组织管理人员协调全面主持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总调控负总责
如何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总目标”里指出:“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升,明确了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当前,相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即使引起了各方面的注重,但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增强研究。(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近些年来相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重,很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展开诵经活动。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当前,相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早已自发形成了校本特色,甚至编写出了校本教材。即使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各方面的注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不够切
合实际,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增强研究,研究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探究的方式方法。本课题也是想就此展开探究,为教学改革服务。
二、课题的界定、课题假说和研究目的(一)课题的界定: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况,克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使用水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都以取得显著成效,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和方法实践研究却比较欠缺,传统文化遭受严重侵蚀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实行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迫切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在综合性学习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必将为语文新课改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水平的培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二)课题假说:如果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针对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性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那么,就能有效地促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校可持续地稳定发展。(三)研究目的:就学校来说,本课题组研究旨在在“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总课题下,全面探索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的理论体系及可行性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和实验学校提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就学生来说,是要促使其具有创造的意识,培养创造的水平。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学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发
展个性,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
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研究的内容: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水平的有效途径。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五、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基本步骤:本课题研究预期时间为3年。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工作。(一)准备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0月)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和相关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理解笔记并实行交流。3、认真研究实验课题,提升对课题的理解,统一思想,形成对实验项目的共识。4、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如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的登记工作及其他准备。(二)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1月)
1、指导不同实验班级开展实验项目,做好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工作。
2、做好实验阶段的评估工作。3、针对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策略指南。4、定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举办实验工作研讨会和交流会。(三)结题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0月)1、呈现师生实验成果。2、做好课题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汇编课题优秀论文、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3、推广成功的实验经验。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一)集结汇编研究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案例等(二)集结汇编教师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论文、研究论文等(三)建立参与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档案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负责情况王艳具体负责本课题总的构想、设计,组织管理,人员协调,全面主持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总调控,负总责。杜凤珍、廖锡英具体负责最新经验信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收集、比较、分析、筛选、整理和课题实施的科研工作,以及实验研究的指导和实验研究资料总的积累,实验成果的整理与申报、推广。李燕娥、李秀珍具体负责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和研究指导工作,负责各方面研究案例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等工作。石翠玲、黄月霞具体负责本课题方案的落实。
九、课题研究开展的保障条件
(一)配备精干的骨干教师和学科领头人作为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保证研究的质量。
(二)制定科学严格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和正常推进。
(三)学校领导重视支持和配合,保证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活动相互交融,有序展开和共同推进。
(四)学校在经费、场所、资料、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篇十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P> 近年来我市宣传部门一方面印发宣传画册制作电视专题片请国家级专家走进陆丰讲授古村落保护知识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另一方面依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文保工作原则加大对全市已申报古村落的保护使古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生态传承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陆丰是粤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城之一,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深挚的传统文化底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陆丰人民,影响着陆丰文化艺术的发展。一、文化根本情况(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镇文化站21个,村(社区)文化室326个,在建市民广场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在建)、景观路1条。(二)基层艺术团体、文艺协会和职校、各艺术门类工作室建设情况1.专业戏剧艺术团体情形:有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和陆丰皮影戏传承维护中心各1个,两中心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3名,有国家三级导演1名、三级演员4名,四级演(奏)员共29名;有青年演(奏)员33名,委托专业艺校代培毕业、结业学员19名。2.基层文艺协会、艺术工作室情况:全市有各艺术协会(研究会)16个,拥有国家级协会会员51名,省级会员143名,市级会员277名,本级会员1209名。各艺术门类工作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室约160个。3.民营剧团情况: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66个,演员1980名。4.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情况:有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开设有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有艺术类老师33名,现在校艺术类学生293人。(三)文化遗产项目情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陆丰皮影戏参加“中国皮影戏”申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甲子英歌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碣石麦秆画、玄武山庙会等15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市级保护项目达29项,县级保护项目54项。有省级传承保护基地2个、市级传承保护基地8个,省级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保护体系。2.文物普查情况:博物馆文物登录编号554件套、序号为649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3000件;玄武山管理睬馆藏的文物登记号为348件套、序号为525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1022件。包括了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3.古村落保留现状:拥有国家级“四料”古村落1个,国家级古村落1个,省级古村落5个。还有一批古村落正在普查中并予以活态保护。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四)文化艺术发展情况1.戏剧、民间文艺创下了汕尾地域多个第一。陆丰正字戏第一个晋京加入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珍稀剧种展演,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第一个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成为在央视亮相最多的稀有剧种;XX年出版的《正字戏》一书成为广东省首部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书籍,并取得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一个把明宣德七年正字戏手抄古剧本整编打造成精品剧《刘文龙》并荣获第九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陆丰皮影戏第一个荣获“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的“最佳传承奖”;第一个走进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访谈节目《城市1对1》;第一个赴香港迪斯尼乐园持续展演56天;《中国皮影戏正面影身第一“家”》于XX年3月被省政协录入《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中国皮影戏”(含陆丰皮影戏)参评世遗,被结合国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丰皮影戏是汕尾市首个也是唯一被评为“世遗”的项目。民间文艺方面,大安滚地金龙第一个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第一个随省政府拜访团出访白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洛杉矶参加展演;甲子英歌舞作为民间文艺第一个代表汕尾市登上央视综艺频道《舞蹈世界》献艺;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陆丰渔歌《锦海渔歌》第一个荣获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金奖。2.民间工艺品方面,麦秆画、金属雕、木雕、贝雕等闻名遐迩,屡次代表汕尾市参加省工艺精品展并获奖。此外,还有八仙八骑、鲤鱼灯、旱龙船、麒麟舞等都被很好地保护传承下来,这些民间艺术以其奇特的风情尽展陆丰文化丰厚的底蕴。3.美术书法、文学创作和音乐舞蹈各方面佳作连连。如舞蹈《麦田童话》获“星耀杯”第六届国际青少年艺术竞赛广东省总评最高奖项“特金奖”。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做法及工作思路陆丰市委、市政府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先后出台了《陆丰市建设文化强市计划纲领(XX-2020年)》《陆丰市文化体系改革实施计划》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实行意见和办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和文化强市的建设。(一)鼎力宣传和培养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导常态化。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活动,融会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团体章程中。2.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以陆丰组织原创的创文宣传工艺品、家风家训漫画、禁毒漫画为蓝图,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在全市各镇(场、区)主要街道、学校围墙(栏)等绘制张贴文化墙,建主题公园、景观路等,从而到达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良好效果。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开展文明家庭创立活动,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挖掘乡土民俗道德文化,开展“颂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的活动。4.深入道德模范评比表扬和学习宣传。运用媒体报道、文艺演出、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动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常态化;深化拓展“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汕尾好人”“陆丰好人”推荐评比评议活动;开展“访问老模范”活动,树立完善表扬鼓励机制、媒体宣传展示机制,建立好人好报鲜明导向。5.引导文化祠堂建设,给传统祠堂文化注入新内涵。注重施展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挖掘祠堂家谱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为乡村大众性精力文明建设和先进思维文化流传的阵地。6.抓好道德讲堂建设。推动道德榜样、身边好人进讲堂,使之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群众参与道德实际的社会课堂。(二)加大对古村落文化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活态传承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近年来,我市宣传部门一方面印发宣传画册,制作电视专题片,请国家级专家走进陆丰讲授古村落保护知识,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另一方面依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文保工作原则,加大对全市已申报古村落的保护,使古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生态传承。(三)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1.开展送戏、送字画进校园活动。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进入中小学校园,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共同打造陆丰非遗文化传承的新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懂得、学习并喜爱上传统文化,不断夯实文化基础。2.举办“书香陆邑”全民读书活动,开展“中华诵经典”活动。3.全市各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增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设、绘制文化长廊、文化墙,让墙壁“谈话”,让文化上墙。4.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名贵的民间艺术,扶植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民间艺术与民间技能,陆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成立陆丰市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并于XX年秋季开设戏曲表演专业,通过增设特色课程,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可贵的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弘扬。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四)引导群众开展节庆活动为群众搭建舞台,让百姓唱主角。XX年底以来,陆丰市委宣传部打造的“百姓周周乐舞台”群众文化运动,为基层人民群众送上300多台出色纷呈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的喜爱,被授予“汕尾市特点文化品牌”名称。民间还有联合民俗、节庆发展的“妈祖文化节”“端午龙舟大赛”“中秋诗会”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参加。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一方面动员老百姓讲身边人、身边事,突出乡土特色,贴近群众生活;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文化强烈的艺术沾染力与思想号令力,既“活”了宣传又“聚”了人心,丰盛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五)创新形式,通过媒体全方位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主流媒体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陆丰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道德讲坛》栏目,有《百家姓》《史记》《弟子规》等125部中华传统文化节目,将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与电视媒体的通俗抒发融合,完成了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化解读。创新活动形式,发挥新媒体受众广、受众年青化和传播倏地的优势,打造宣传文化网站手机版,开设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精彩视频等艺术栏目,加大传统艺术的宣传传布;挖掘民间网站人才优势和工作热忱,支持开展“网络摄影大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赛”“网络征文活动”“网络书法漫画大赛”等,激励多拍摄、多传播陆丰人文、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六)加大文化艺术人才造就力度,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宣传部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传、帮、教”等举动,培育了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拥有艺术中专学历的青年演员61名,依托各艺术工作室、职校培养了各艺术门类、群众文化人才约万名。打造出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妈祖》《青蛇传》等,陆丰皮影戏《哭塔》《飞天》动漫版和传统长剧《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将剧种存留的优秀传统剧目通过整理工程挖掘、整理出来,通过精品打造活态传承下去。将《三字经》、寓言、成语故事等编成短剧,由正字戏、陆丰皮影戏等国家珍稀剧种进行演绎。如陆丰皮影戏《龟兔赛跑》《东郭先生》等。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提议(一)由相关部门成立编纂机构,编写相关艺术教材和剧本在落实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教材(如有关戏曲科学发声、民间工艺的教学等方面的教材)。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教材、剧本编写难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业人才把《三字经》、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寓言、成语故事编写成剧本,提供应基层文化团队进行演绎、宣传,以灵巧多样的方式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二)重视传统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贮备储藏,蕴藏纳入工作议程创造更多的机遇让基层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学习、学习,以增强本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举行民间文化人才大专研修班、地方戏曲人才大专研修班,供给更多的艺术学习平台。增进地方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后劲。(三)谋划组织处所戏曲擂台赛,培植地方戏曲的发展组织开展地方戏曲擂台赛、民营剧团汇演等,给予地方戏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同时,也建议媒体组织此类活动时多向地方戏曲倾斜。(四)把乡村戏台、县级剧团剧场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予以支持目前,乡村剧团没有本人的排练场,基层专业剧团原有场地大部分年久失修,而新建剧场又往往受限于资金无法筹措而使他们望而却步。倡议有关部门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通过公道利用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群众戏曲文化集合区;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改良基层戏曲创作生产前提,支持县级剧团建设专业性、规范性剧场。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动与水汗是聚凝获收会体深又乐快实充中了到感既作工教顾回,束结以可于终天今期学一的碌忙张紧
以先首节环个好抓按须必率效到会体地深们我中程过践实求要和范格严了行进都面方等析分试测改批业作堂设与课;备划计从组科各期下置布一统校在。证保本基的量质高提是,理管规常学教强加
篇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P>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之甚少,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2.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识记: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②文字的作用、意义③史学典籍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②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③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性;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有鉴于此,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奉献给各位读者。
中华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实质获得较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整体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数、树的文化全才。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于文化的全面追求,启发本书作者将不同门类的知识融汇贯通,集为一帙。
本书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因门类而略有差别,一般说来,上起原始社会,下至近现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人物、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存,本书没有采取编年体的中国文化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和按词条分门分类的文化词典的编纂形式。大量人物、著作、术语、事件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在有限的篇幅内,本书为读者奉献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本书努力把寻找中华传统文化各个门类的发展线索放在首位,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同时,本书也试图分析每一文化门类的基本特点,阐释这些文化门类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处的位置。最终展现给读者的,除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以外,还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品味,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总结与反思。相信这种撰写方式能帮助读者获得清晰、明了和系统的知识。
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变的过程。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自宋代以来,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繁荣。然而,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因此,本书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各门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因内容和篇幅所限,本书只是约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篇十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P>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下面带来两篇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xx大学为例院系:xxxx姓名:xx学号:xxxxxxxxxx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
七.调查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60%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6%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第二题“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学看好传统文化未来前景,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的地位。而在稍后的有关传统节日,四大名著以及四书五经的问题,各有56%,46%,56%的同学给予其较高评价,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认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实际情况却更加感性,例如在问题“你会听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戏曲吗?”只有22%同学回答“很喜欢,听得很多。”另外在问题“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没看过”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虽然大学生在理性上认同传统,但是兴趣并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们也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而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
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弥补的地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首先我们问到“你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如何?”选择了解很深的只有8%,绝大多数选择有些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很多不足。随后的问题“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同学们的选择不一,但56%的同学都选择“
古典诗词赋或小说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
”,这肯能是由于中小学学科教材中古典诗词赋或小说占很大的比重。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四个关于具体文化知识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绘画的,当被问及“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有4%的大学生回答可以较为专业的评价,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46%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28%完全没有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当被问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
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6%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24%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18%基本不知道。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书法的,当问及“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22%可以区分,40%勉强可以
,26%不能区分。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你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吗?”16%几乎所有节日都知道,38%了解大部分节日,30%只了解常见节日,16%了解的很少。
八.意见与建议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体系。
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政府部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
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
篇二: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调查目的
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调查过程
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
2、调查数量:90份
3、调查时间:2015年寒假期间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
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四)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1、有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2、有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1%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有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什么4、有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为我国传统学派5、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什么6、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7、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8、有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9、有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五)调查总结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外患
一、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韩国拟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0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证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
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为价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
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诗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国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内涵,然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只在民间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断续;倒是所谓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我并不排斥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落里。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内忧
一、重大文化事件,领导从不做准备。中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现状,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件,领导永远都没有做准备。之所以不做充分准备的人,那是因为有人替他准备好了。清华大学校长没把自己赠给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为他自己没准备,是别人准备好了给他“上上台面”就罢了,尴尬当然在所难免。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影射了一个社会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编辑
文化的怪圈。领导不是领导,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充台面的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请个明星
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取了清华大学校长前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陈词也已经无济于事。在这里用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这是文化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
三、语文、民族历史受到国人的冷遇。我们的语文和历史是国之瑰宝。从甲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传载着我们先人的思想;从北京猿人开始,我们的历史就开始辉煌演绎……美国——号称超级大国的繁华社会,它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它连最起码的传统文化都还得沿袭英国的。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试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上,凡是涉及语文和历史的,都视为是副科附属物,这多么悲哀。随便抓一个在大街上的年轻人,问“开元盛世”是指哪个朝代的,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他们都支支吾吾搔头挠脑不懂回答,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篇十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P> 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方面调查汇报发表时间:组长:组员:
序言
调查地点: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调查对象: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
针对现在在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识而且对传统文化缺乏爱好,造成传统文化日益衰落现象,应该怎么办?鉴于此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相关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方面问卷调查,进行此次调查,意在分析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部分新提议,并期望经过此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关键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必需性。
主体
我们在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经过走访派发问卷方法进行了调查,共派发纸责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52份。调查关键内容有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
化认识及对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态度,我校学生对中国经典著作态度及对经典著作阅读量,孔孟文化对现代大学生道德品质是否还有作用,我校学生对将传统文化制成速食文化现象想法,造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重视原因,应怎样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在校大学生对传统节目标认识态度。经过统计分析数据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了此次调查。
研究结果和分析1.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有什么样作用?您对中
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态度是怎样?据统计数据可知,有84%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对当下中国很关键,有16%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有部分作用,有90%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只有10%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持忧虑态度。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了解,并对传统文化持有主动乐观态度,这为传统文化传输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利于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您对中国古代经史子集态度是什么?您能背诵古诗词数量有多少?
据统计数据可知,只有5%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爱不释手,58%学生偶然翻阅,37%学生敬而远之,有68%学生背诵古诗词数量
不多。这说明我校大部分学生对经典著作并不是十分热爱,且对经典著作阅读量并不是十分丰富,这不利于经典著作流传,且轻易造成经典慢慢淡出大家日常生活,造成传统文化缺失。从侧面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存在糟粕部分,这是造成中国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失去爱好关键原因。所以要从根本上提升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爱好,就必需对中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扬长避短还要努力汲取其它民族优异精华。
3.仁义礼孝忠义廉耻”是是对现代大学生道德品质评判标准。对此,你见解是?
据统计数据可知,有87%学生认同“仁义礼教忠义廉耻”是对现代大学生道德品质评判标准,但有13%学生不认同。这说明孔孟文化对现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仍然有促进作用,并从侧面反应出传统文化对大家思想道德境界提升有促进作用。
4.前几年大热“百家讲坛”,针对将传统文化制作成速食文化现象,你有何种想法?
据统计数据可知,有42%同学较为支持,有47%同学不太看好。绝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制成速食文化持反对态度,但也有部分同学赞成,这说明传统文化在我校大部分学生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将传统文化制成速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亵渎。对待传统文化就应该秉着如朝圣般态度,心存感恩接收传统文化洗礼。
5.您认为关键是什么造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重视呢?据统计数据可知,有74%同学认为是社会主流文化倾向,8%同
学认为是学校不重视这方面教育,10%同学认为是传统文化本身缺乏吸引力。决大部分学生认为因社会主流文化倾向错失造成大学生漠视传统文化,造成传统文化如秋风之中百花般逐步凋零。这说明在现代要重振传统文化当年雄风,相关部门必需主动引导社会主流文化发展,使之朝着一条康庄大道发展,还要不停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并引导我校大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认识和了解,同时学校需加强对学生相关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在必需时可将关键传统文化知识设为上课课程,从而起到使大学生重视传统文化作用,将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
6.对于现代大学生,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
据统计数据可知,39%同学认为本身要多和传统文化接触,40%同学认为应该自觉形成保护传统文化意识,21%同学认为学校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熏陶。这说明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应该怎样保护好传统文化还是有深刻认识,知道处理问题就要从根本做起。想要保护好传统文化,就要从本身做起,应提升自我对保护传统文化意识,本身还要多和传统文化接触,接收传统文化熏陶,使传统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翻一部分。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我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还是怀有深厚感情,并不如媒体报道那样,对西方文化全盘接收,排斥中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根还是在,只要根不死,肯定有发扬光大一天。
7.你关心传统节日来历和纪念意义吗?据统计数据可知,76%同学比较关心,16%同学无所谓,只有3%
同学很关心。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还是较深入,对中国传统节日历史因由、纪念意义全部有一定了解,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对祖宗流传下来东西还怀有深厚感情,这就足以证实我们是不会被西方文化打败,中国并不会在我们手中衰败,中华民族崛起指日可待,东方雄狮清醒时候到了。现在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但其横行日子不长了,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唯有中国传统节日才是最适合我们,我们骨子里流仍然是中国血。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根深蒂固,对大家生活是无处不在。不过伴随时代发展,在西方文化软实力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逐步减弱。在大气氛影响下,我校大学生对其关注程度也在逐步降低,经过对调查问卷分析,我们不难发觉这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1、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对其缺乏爱好。2、我校学生极少阅读中国历史文化古籍、诗词歌赋等,甚至对其反感。3、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热情降低,反而热衷于过洋节。
篇十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P> (一)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
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
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递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
止匕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止匕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
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
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尾。帖窗花:
在窗上帖各种剪纸一一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
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
篇十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P> 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之甚少,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2.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识记: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②文字的作用、意义③史学典籍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②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③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性;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有鉴于此,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奉献给各位读者。
中华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实质获得较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整体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数、树的文化全才。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于文化的全面追求,启发本书作者将不同门类的知识融汇贯通,集为一帙。
本书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因门类而略有差别,一般说来,上起原始社会,下至近现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人物、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存,本书没有采取编年体的中国文化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和按词条分门分类的文化词典的编纂形式。大量人物、著作、术语、事件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在有限的篇幅内,本书为读者奉献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本书努力把寻找中华传统文化各个门类的发展线索放在首位,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同时,本书也试图分析每一文化门类的基本特点,阐释这些文化门类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处的位置。最终展现给读者的,除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以外,还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品味,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总结与反思。相信这种撰写方式能帮助读者获得清晰、明了和系统的知识。
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变的过程。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自宋代以来,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繁荣。然而,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因此,本书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各门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因内容和篇幅所限,本书只是约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篇十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P>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xx大学为例院系:xxxx姓名:xx学号:xxxxxxxxxx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七.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60%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6%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第二题“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学看好传统文化未来前景,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的地位。而在稍后的有关传统节日,四大名著以及四书五经的问题,各有56%,46%,56%的同学给予其较高评价,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认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实际情况却更加感性,例如在问题“你会听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戏曲吗?”只有22%同学回答“很喜欢,听得很多。”另外在问题“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没看过”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虽然大学生在理性上认同传统,但是兴趣并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们也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而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弥补的地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首先我们问到“你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如何?”选择了解很深的只有8%,绝大多数选择有些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很多不足。随后的问题“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同学们的选择不一,但56%的同学都选择“古典诗词赋或小说”,这肯能是由于中小学学科教材中古典诗词赋或小说占很大的比重。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四个关于具体文化知识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绘画的,当被问及“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有4%的大学生回答可以较为专业的评价,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46%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28%完全没有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当被问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
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6%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24%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18%基本不知道。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书法的,当问及“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22%可以区分,40%勉强可以,26%不能区分。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你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吗?”16%几乎所有节日都知道,38%了解大部分节日,30%只了解常见节日,16%了解的很少。
八.意见与建议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体系。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
题目: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推荐访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性报告 中华 传统文化 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