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9篇)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报告 某某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 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报告
某某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
某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某某的省情,某某省下辖14个市州,
122个县市区;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5个民族;总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35.6万。2013年某某GDP总量24502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其中,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5.3%。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某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人才辈出。某某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省级公共图书馆2个、省级群众
2
艺术馆1个;地市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4个;县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9个;博物馆10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2238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平方米;可以说,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们注重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实践操作等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了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2013年全省文化事业费14.47亿元,在全国位居13位。投资9.68亿元的省博物馆改扩建、某某图书馆新馆、某某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市州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资金,普遍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达标改造工程,据统计,2012年-2013年某某省市(州)县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建设规模976万平方米。我厅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评出一级站253个。从2009年起,文化部为城市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和文艺活动基本设备,目前,中央已累计安排下达我省286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76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采购资金12267万元;安排我省199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22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2143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
3
4
5
注重解决基层尤其是乡镇文化站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目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重视有待提高。尽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文化自觉”和政府主导意识还不够强的现象;对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文化是“软任务”,不如抓经济、抓城建见效快,没有真正将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二是投入有待加强。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有了较大地增长,但市、县两级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不刚性、不均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我省作为中西部省份,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相对薄弱,省级财政压力很大,尽管投入在逐年增长,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差距仍然很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全国范围而言,我省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排名第29位;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排名第26位;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排名第24位;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
6
经费排名第17位。尚无省级美术馆。三是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管理手段不够先进,以“办文化”替代“管文化”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存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普遍缺乏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问责机制,“为谁抓、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难于协调、监督缺位、资源浪费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三、思考与建议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文化民生的主要途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部门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的思考和建议如下:一是加快公共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国家层面已出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等,但还没有出台关于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建议把公共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二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建议抓住国家、各省正在筹划出台“十三五”规划的契机,积极促进各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一同规划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
7
促进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考评范畴,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促进各地建立稳步增长的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三是注重新型城镇化中的公共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国家已经发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04—2020年),规划对文化传承在城镇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作了明确的要求。可在城镇化建设中,文化规划的缺位还普遍存在。建议抓住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契机,努力推动各地在城镇化建设中把保护文化作为考量执政能力、执政理念和文化素养的指标来进行考核,确保城市建设中文化规划不缺位。
四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议尽快出台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明确各级政府的文化保障责任和底线。我们将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某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某某特色,积极制定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管理和服务等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篇二: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也有利于各级宣传文化干部在实践的土壤中把握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三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尤其重要它是一个社会的公民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社会整体创造能力形成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基础组成部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xx年11月18日)
尊敬的王部长、各位领导:下午好。受邓书记委托,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就我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一、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新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满足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海珠区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市的正确领导下,海珠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始终坚持“五个注重”,着力构筑“五个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台”,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注重加大投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平台近几年来,我区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区文、图、博三馆齐全,文化馆连续两次、图书馆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重点建设文化项目广州市群艺馆海珠分馆、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海珠分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和潘鹤雕塑艺术园先后在我区落成。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十香园”第一期工程相继建成。先后确立三批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18个,新确立区国防教育基地3个。目前,全区省一级以上文化站占全区总数的89%,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区街道文化站存在的不达标状况。图书服务网点日益完善,分别开设了区图书馆赤岗、土华、琶洲三个分馆;在华洲街土华村、小洲村、南洲街西窖村、官洲街仑头村、琶洲街黄埔村开设了5个“农家(社区)书屋”示范点,今年我区还将建成17个“农家书屋”;设立海军通讯连、赵广军工作室、南粤印社等基层图书服务点七个。继20xx年区投资400余万元建成海印“周周乐”群众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化广场后,我们争取市的支持建成了赤岗街的“鹭江文化广场”、沙园街的“广重文化广场”、素社街的“大家乐文化广场”、南洲街的“爱都青年文化广场”。并陆续打造了中大北门文化广场、洲头咀绿化文化广场、北山公园、庄头公园、龙潭公园、磨碟沙公园等新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为加强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注重满足干部群众文化需求,构筑公共文化供给平台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是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条件。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干部群众,以全体干部群众为导向就要认真研究他们的需求,对他们的文化需求进行分类分析,区别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为他们提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几年来,我区先后探索建立了“海珠讲坛”、“海珠区理论教育讲师团”、“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海珠区街坊讲坛”等4个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品牌,形成了菜单式服务的运行模式。如以配送优质讲座资源为主的“海珠讲坛”,以提高全区宣传文化干部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以“周周乐”群众文化广场等为阵地开展的“公益文化春风行”、“经典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电影社区行”等,将丰富文艺套餐配送到街道、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文化大餐,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和广泛的欢迎。(三)注重支持创作文艺精品,构筑公共文化创新平台我区自1995年以来,区文化系统获得全国性奖项103个,并6次荣膺“群星奖”及“蒲公英奖”,在全市各区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区进一步加大了对文艺创作的支持力度。全区宣传文化战线干部立足基层,面向群众,注重从实践中吸取创作营养,文化文艺创作质量不断提升,一批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大奖。其中美术作品《伐木场》、舞蹈作品《老火靓汤》、曲艺作品《新娘借官》荣获全国“群星奖”,舞蹈《人鸟情》、《哈罗,靓姨》获广东省文艺创作一等奖。街舞《魔力锁舞》、《极力舞动》分别荣获cctv全国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及上海、香港国际街舞邀请赛等多项冠军。今年,我区组织创作的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作为广州市唯一的节目荣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在11月17日结束的第四届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上,我区创作的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获金奖,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获银奖。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今年,我区还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有利契机,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歌咏比赛以及三十年来我区获奖文艺作品展演等大型活动,激发了全区本土艺术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讴歌海珠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四)注重整合全区文化资源,构筑公共文化品牌展示平台打造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是展示城区文化底蕴、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良好载体。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来,我区在市的支持和关心下,对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进行修缮保护,并籍此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精心组织了五大系列28场不同规模的岭南书画艺术展览,擦亮了岭南书画的品牌。鼓励和支持各街道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思路,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创建活动,在全区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经多年努力,目前我区各街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滨江街每年举办的咸水歌歌会,昌岗街每年都举办的地区钢琴比赛,素社街街头的曲艺展演,沙园街的群众合唱团,南华西街的粤曲,南石头街的书画等均成为各自街道的知名品牌。20xx年,我区被评为广东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民族民间艺术书画之乡,滨江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咸水歌艺术之乡,南华西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粤剧艺术之乡,南石头街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书画、摄影艺术之乡。与此同时,加大了对广彩、广绣、剪纸等海珠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合力度,利用中秋佳节举办活动,邀请广彩、广绣、榄雕、剪纸、书法等方面的大师现场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五)注重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筑公共文化遗产保护平台我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地上、地下遗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民间流传着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几年来,我区在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方面有了新突破。在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全区共挖掘整理出文物线索285条,包括遗址、墓葬、祠堂、庙宇、民居、石刻等多种类型。目前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登记在册的普查项目共计37项,其中,广州木雕、广州咸水歌、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广州咸水歌、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广式家具工艺、陈李济中药、岭南古琴已成功入选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为理清海珠历史文化脉络,我们先后编辑出版了《甲午名将邓世昌》、《海珠古诗录》、《文史纵横》、《居巢、居廉白描手稿》、《居巢、居廉研究》等系列读本,为加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公共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条件。二、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会在加强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六点体会:(一)必须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一个地方的发展,经济为“形”,文化为“神”,光有经济没有文化,那是“有形无神”,只有二者同步发展,才叫“形神兼备”。这些年,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与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分不开的,也是与区委、区政府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市区共向黄埔古港、潘鹤雕塑艺术园、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海珠分馆、“十香园”纪念馆等文化项目投入经费约1.5亿元,这些投入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借此机会,我代表海珠区委、区政府对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一直以来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创作出一流的公共文化文艺精品,都依赖于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培养。缺乏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一定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我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问题,在区委全会、区委常委会议及全区领导干部参加的“海珠讲坛”上,区领导都经常强调这一问题,我区出台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也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教育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树立,有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也有利于各级宣传文化干部在实践的土壤中把握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尤其重要,它是一个社会的公民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社会整体创造能力,形成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础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区文文艺创作质量不断提升,一批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相关奖项,这是与长期以来我区坚持创新精神的培养分不开的。比如,我们积极探索文化馆管理的新模式。针对我区特点,提出“一馆多中心(基地)”的管理模式,成立了流行舞基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流行舞基地组织创作的街舞《阳光总在风雨后》把街舞和抗震救灾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赋予现代表现形式以主旋律的内涵,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受到了国内舞蹈界专家的一致好评。最近,我们正抓紧建立现代舞培训中心、戏剧创作基地、漆画工作室。(四)必须重视公共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工作生命力的来源,文化品牌打造是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灵魂。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加大对全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深度和力度,相继打造了岭南书画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有效提升了我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加快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特别是去年,我区成功举办了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在首届“广州岭南书画艺术节”上,来自海内外的岭南画派五代传人齐聚海珠共襄岭南画派发展大计;由数名书画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巨幅扇面画《十色天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成功载入上海基尼斯世界纪录;参加这次书画活动的群众达数十万人次,成为我区有史以来书画展览活动最密集、参观人数最多、群众覆盖面最广的群众文化盛事。岭南书画艺术节也因此成为了广州市文化建设新的亮点和品牌。(五)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文化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竞争力归根结底决定于文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和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建立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一直是我区文化建设工作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区“文、图、博”三馆大力实施专业人才引进制度,针对性地从声乐、戏曲、图书管理、文物博物等不同领域逐步汲取新鲜血液。通过新老更替,三馆已基本实现年轻化、专业化的老、中、青合理配置。获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殊荣的男声四重唱《咸水歌、疍家情》就是我区文化战线年轻人创作、表演的杰作。今年以来,结合十七大召开后全区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区加大了对全区宣传文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逢双月开设“海珠区宣传文化干部大学堂”,对他们进行文化修养等多个层面的培训。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氛围,吸引各种优秀专业人才特别是思想素质高,有开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拓精神,懂文化、能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型人才到我区创业发展,不断为我区文化工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六)必须重视公共文化社会力量的整合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用品无法满足全体民众的差异化需求,需要非营利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介入,提供多元的、多样的产品与服务,以形成良性竞争、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又可以改变过去由政府包办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品种单一的局面,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比如,陈李济岭南中药博物馆的建设,龙潭白纶生公祠、黄埔村北帝庙等历史文化古迹的修复等就是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完成的。此外,我们还正在与“芳华十八”集团合作,在小洲村建设岭南民族乐器展览馆。实践证明,这些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各位领导,近几年,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层文化服务能力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与海珠区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十分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还需要加强,与海珠区作为建设中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广州市“南拓”、“中调”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广交会已整体迁驻海珠区,以广州电视观光塔为标志的城市新中轴线和白鹅潭文化观光休闲区在我区的建设,必将为海珠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借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始终坚持以广州市建设“首善之区”新目标、新定位引领海珠新发展这个主题,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全面整合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完善文化设施,创新文化管理,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拓展文化服务,为把海珠区打造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谢谢大家。
篇三: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自xx以来每年在社文工作会议中我局都进行文化站建设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在认真总结全市乡镇文化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推动乡镇文化站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服务质量我市建立十佳乡镇文化站评选活动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和活动开展的考核标准加强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达标建设和活动开展的辅导考核工作极大地调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乡镇文化站的社会影响力
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随着新泰州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泰州市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按照调研考察的内容提纲,结合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现将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大政府投入,努力推进市、县两馆建设
抓住国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等契机,积极争取政府投入,通过新建、置换等方式,全市两馆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文化馆建设情况
我市所属四市两区文化馆,其中姜堰市、泰兴市、靖江市、兴化市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高港区文化中心新馆XX年年建成已经正式对外开放;海陵区文化馆新馆也已经进入内部设计,但是新馆面积没有达到国家一级馆的要求;市文化馆硬件条件达不到国家文化馆评估定级三级馆的必备要求,但新馆建设已列入了市文化中心建设工程,整个工程已经动工在建。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
泰州市图书馆现馆建于1994年12月,1996年上划为地级市图书馆。泰州市图书馆软件完全可以达到国家一级馆的要求,但是由于面积不达标,因此目前勉强定级为国家二级馆。我市尚没有独立的少儿图书馆。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均为国家(县级)一级馆图书馆,兴化市图书馆为国家县级二级馆。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二、以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1.基本情况:我市乡镇区划调整后,全市现有88个乡镇文化站,1574个村文化室。根据XX年统计数据,站房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的有5家,1500-500平方米的有12家,不达标45家,无房29家。全市乡镇影剧院现存68家,其中21家消防不合格。全市乡镇图书馆(室)80多家,藏书万册以上的有41家。全市共有村图书室927个,能够基本正常开放的91家。80多个乡镇建有露天文体活动场地,每个乡镇都有宣传画廊、阅报栏,村村都有黑板报。全市乡镇文化站目前在岗人数321人,50岁以上73人,占22.7%;文化站长中,大专以上61人,占63.5%,高中以下93人,占28.9%;中级职称11人,占11.4%。全市乡村还活跃着221个群众文化业余团队,团队文艺骨干5000多人。48家乡镇文化站有创收补文项目,XX年平均创收1.55万元。XX年全市财政补助文化事业经费累计320万元,每个乡镇平均3.2万元。
2.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XX年省、市、县共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对经济薄弱地区分别给予一定资金或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扶持,极大地推动了全市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我市全年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各乡镇实际,确定文化站达标序时建设任务,并逐一到各乡镇过堂,实地勘察,了解乡镇文化站的实际状况和建设设想、计划;与有关市(区)沟通,跟踪督查,加强指导协调;专题召开会议,组织各市(区)交流乡镇文化站建设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要求各地落实措施,抓好进度;对和省签约的列入建设目标的乡镇深入乡村,实地进行指导。XX年我市完成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11家,XX年年完成达标建设任务12家,2010年将完成省补助范围内18家、省补助范围外5家文化站的达标建设任务。至2010年底,全市将实现用三年时间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的目标任务。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建成后的文化站内部设施基本齐全,全部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以及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文化站运行管理良好,较好地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自XX年以来,每年在社文工作会议中,我局都进行文化站建设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在认真总结全市乡镇文化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推动乡镇文化站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服务质量,我市建立“十佳乡镇文化站”评选活动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和活动开展的考核标准,加强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达标建设和活动开展的辅导、考核工作,极大地调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乡镇文化站的社会影响力。
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中,泰州市政府明确,从XX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实施新农村建设“5+1”工程,其中将切出1块专门用于对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行以奖代补。高港区、兴化市、姜堰市、泰兴市也相继出台政策,高港区奖励建成达标的无房乡镇文化站5万元、不达标乡镇文化站3万元,兴化市补助建成达标的无房、不达标文化站5万元,姜堰市奖励建成达标的无房乡镇文化站5万元、不达标乡镇文化站4万元,泰兴市补助每个无房站10万元。
3.农村文化室建设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XX〕27号)精神,按照“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XX年年我局全面启动并实施农村文化室建设工程,争取用五年时间解决全市1574个村文化室达标建设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室建设,加强对农村文化室建设的指导,我们下发了《泰州市农村文化室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各市(区)村文化室的建设目标任务,建设要求,建设标准等,并要求各地结合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点、万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积极推进村文化室建设。在考核验收过程中,我们调查发现各地都根据实际,利用村部办公用房,或借用闲置学校、厂房或具备一定条件的民房、文化中心户等,通过闲置资产调配、整体置换和改(扩)建等途径解决文化室阵地。在“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点”、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基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添加设备,增加活动内容。XX年年,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室666个,完成42%的建成率.力争2010年建成率达60%,2010年达80%,2010年达100%。为发挥农村文化室作用,长期巩固阵地、正常开展活动、繁荣农村文化,各市(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文化站每年下达村文化室建设的目标任务,负责督促村文化室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定期对村文化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村文化室有兼职管理人员,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三、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们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省级群众文化先进乡镇和先进县(市)区活动,靖江、泰兴、姜堰三(市)被评为省级群众文化先进市,泰兴市创建成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和江苏省文化示范市。积极组织新一轮全国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四特”评选命名申报工作。认真对照重新修订的全国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四特”评选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经过推荐和评选,我市姜堰市溱潼镇被评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兴化市周庄镇(民乐)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泰兴市鼓楼街道老年艺术团、泰州市京剧票友联谊会、姜堰市俞垛镇农民乐队、靖江市季市镇京剧联谊社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与此同时,我局每年都积极推荐国家级、省级两个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和个人等名单,给各地文化部门单位集体和个人以鼓励和荣誉.
四、以繁荣为目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使得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我们先后主办了两届少儿艺术节、两届农民艺术节和两届戏曲票友大赛,XX年年推出每月一场“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各市(区)也都形成自己的文化艺术品牌,靖江有“文艺节”,泰兴有“银杏艺术节”,姜堰有“激情三水”、“溱潼会船节”,兴化有“板桥艺术节”,海陵有“民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间文艺大会串”,高港有“啤酒节”,这些活动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还先后推出了“共建和谐社会欢乐行”系列文艺演出、“文明社区环省行”社区文艺演出和各类才艺大赛、“快乐暑假”系列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遵循“政企合作,市场运作”方式,与各企事业单位、各剧团联手打造泰州市“三下乡”公益品牌,由企事业单位出资购买电影、戏剧场次,流动电影队、各演艺剧团将免费公益场次送至村头、田垄,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据调查统计,至目前为止,XX年我市共放映电影3500多场,其中公益电影放映2400场,观众人数82.05万人,送戏下乡350多场,组织送书下乡3万多册。XX年年我市送电影3500多场,其中公益电影放映1000场,观众人数68.05万人,送戏下乡350多场,组织送书下乡3万多册。
牛牛文库海量资料分享
篇四: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推精品育人才初步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氛围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推精品、育人才,初步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氛围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城市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2021年就对市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了调研,常委会领导赴江苏、浙江考察学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左新军主任高度重视,要求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看作是整改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要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疫情防控条件,改变了常规的调研、视察方式,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协助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6个县(市)区43个办事处进行了抽样调查,占全市总数的79%,基本反映了目前全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情况。
一、基本特点和主要成绩银川市是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县级两馆覆盖率100%,乡镇文化站覆盖率100%,农家书屋覆盖率100%,直播卫星“村村通”巩固率达到100%,“户户通”安装率100%。年均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0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演出1000场次以上,公益电影放映*****场次以上,组织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赛事)50项,参与群众300万人次以上。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向社会力量购买
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政策措施,打好了政策基础。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有乡镇(街道)文化站49个、文化广场12个、街道中心图书馆2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城市阅读岛30个、农家书屋274个、农民文化大院87个。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内容和数量较为丰富。据抽样调查统计,乡镇街道以上单位组织的全民阅读活动达350次以上,全民普法、健身、科普活动达650次以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410次以上。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得到改善。据抽样调查,免费或优惠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达到310处以上,公共文化服务岗位210个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人员290人以上,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检查130次以上。
重点推动了五项:第一,补齐短板,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银川文化园文化艺术博览中心、银川秦腔传承保护基地等项目建设;
整合打造了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第二,按需定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机制,实行“你点单·我送戏”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四送六进”“美丽乡村文化大集”“一元剧场”“市民艺术节”等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第三,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扩大文化影响力。重点推出了“中国银川贺兰山文化旅游节”,举办贺兰山音乐节、非遗博览会等11项126场主题活动,吸引近10万名游客参与。举办第三届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第四,促进转化与创新,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各类传承活动近千场次,参加学生人数约1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2019全国文化遗产日宁夏主会场活动,全年组织各类非遗传承展示活动1000余次。第五,拓宽发展渠道,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重点购买服务及实施项目177个,参与企业团队105家,撬动社会资本5700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一)农村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抽样调查反映,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场馆老旧、设备落后,利用率有待提高;
三区都存在新建社区和老旧小区没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现象,基层文化阵地缺失问题不容忽视。
(二)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没有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制度,没有吸引社会投资的政策环境,公共文化经费开支难以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缺乏,许多公共文化活动因为缺乏基本经费而无法开展。
(三)公共文化重数量、轻质量现象较为普遍。公共文化活动和场所粗放型管理、支摊子方式随处可见。一些乡镇文化设施注重对外宣传展示,忽视本地村民的文化需求,图书阅读室随意放置了大量旧书刊或专业研究书藉,忽略村民日常生活生产需要;
一些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居民上班我上班”、“你休息我休息”,只重门开着,不管人进门。一些基层文化活动只看重举办和次数,不过问观众数量和人群,不看重社会效益,活动没有主题,匆匆完成任务了事。
(四)文化人才队伍缺口较大。复合型管理人才少,内容创意型人才少。抽样调查反映,基层文化站、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专干一般都身兼数职,普遍存在“专干不专”、“专而不精”情况,做不到开展质量较高或周期较长的文化活动。据抽样调查统计,2021年全市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也只有140多人次。
三、今后工作建议(一)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思想性、针对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规定,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做下去。要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乡村和居民社区等广泛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和事,在各种新媒体、公共文化设施和各类文化活动中,积极契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使城市和农村文化生态主题鲜明,处处彰显正能量。(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要求,以街道文化活动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为
重点,编制专项规划,补齐和改善基层文化站点。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利用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文化设施,实施学校、企业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银川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科学设计服务提供方式和内容,改革服务管理机制,发挥大项目建设辐射带动作用。
(三)完善多元有效的投入机制和效能评价制度。加大对基层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乡镇和社区公共文化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完善提升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
鼓励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在保障基本群众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以文养文、以文补文、以文促文”的方式,利用文化经营收入补助群众文化服务活动的不足,形成公共文化投入的良性循环。建立公共文化设施每天使用次数、每天服务人数、每天有效开放时间(小时)的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以社会效益为重点的投入产出关系,扶持效益好的场所和活动,调整取消闲置无效的服务,建立长效投入补助机制。
(四)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方式。积极推行数字图书馆、图书总分馆、流动图书馆、图书漂流点、市民一卡通、通借通还等多种方式,建立以市图书馆为核心,县乡村(社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和方便快捷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采取聘任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服务、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丰富新型文化业态。注重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培育“书香银川·百姓讲堂”等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形成学习型社会。
(五)培育有素质、有活力的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好大规模计划。采取灵活的招聘用人方式,大力发展和补充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和人员,重点配好配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多渠道培育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村、社区文化员队伍。全面启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鼓励退休干部、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不定期志愿服务,发展文化员和文化辅导
员队伍,培养一大批热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社会人员。
篇五: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紧紧围绕**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要求,抓重点、破难点,牢固树立全省争领先、全市争第一的工作目标,超前谋划、多措并举,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升级硬件设施,强化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为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从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度财政拨款达**万元以上,其中,图书馆免费开放资金**万元、电子阅览室运行管理经费**万元、图书购置费**万元。二、壮大文化队伍,提高服务质量2013年,文化馆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为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年共举办大中小型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近百场,年活动经费达**万元。同时,文化馆组建了**市文化馆文艺演出队和文化辅导员大队,招募文化辅导员104人、文化志愿者860余名,并在15个社区建立了群众文化辅导点。制定了群众文化辅导员管理和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责任表,每年不定期召开群众文化辅导员座谈会。三、加快城市规划,推进剧场建设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2007年5月投入使用的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就设有建筑面积约1800㎡的小剧场,由于历史原因,小剧场近两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让该阵地充分发挥作用,丰富宁国市民的文化生活,2013年市国投理清历史债务,将小剧场收回由市统一管理。四、强化管理制度,推动工作落实2013年,按照省定民生工作任务安排,我局承担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文化服务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共四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民生工程的浓厚氛围,2013年,我局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高标准完成了6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3个行政村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全年我市共举办农村文化惠民公益演出538场次,文化信息
1
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开展培训、文化娱乐活动692场次,开展体育活动520场次,放映公益性电影1322场,累计观看人数达229960人。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杂志、流动宣传车等宣传手段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开展民生工程相关政策宣传,向广大群众发放了5000份《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五、整合有效资源,加快乐园建设**下辖**个乡镇(办事处),**个行政村,在启动文化乐园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市紧紧围绕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工作要求,经过认真调研摸底分析,按照,三年实现全覆盖的总体建设要求、明确提出了“示范一批、建设一批、推广一批”的建设思路,2013年以“2+5”模式全力推进“文化乐园”建设,即:率先建设基础设施相对成熟的千秋村、鸿门村为示范点.为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文化乐园”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宣传部负责统筹协调,市文化旅游局负责“文化乐园”建设的日常工作,全程指导各乡村建设“文化乐园”。于此同时,为保障文化乐园建设顺利完成,市本级对省级试点村配套资金20万元,并将“文化乐园”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要求相关部门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配合“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村所在乡镇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强力推动。组建由宣传部、文旅广新局、文联、美好办及各文化单位“文化乐园”专家指导组,并整合全市资源组建规划设计施工、资料整集、文化种植3支工作队,从规划、布局、建设、特色发掘、长效发展等方面指导“文化乐园”建设。六、创新活动形式,加强文化惠民由于各项民生工程的大力推进,我市文化活动日趋丰富,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文艺社团等多种文化齐头并进。组织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文艺赛事、节庆主题文艺演出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同时,积极完成市局布置的各项文化活动任务,并取得可喜成绩。七、下一步工作举措2014年,我局将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2
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力争各项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完成省定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公共场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任务,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套功能;启动图书馆、大剧院建设工作。
2、加强文艺创作工作。以文化品牌活动为平台,以精品文艺创作为抓手,结合“旅游突破年”活动,组织创作人员到各旅游景点进行采风、考察等活动,深入挖掘**多元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创作一批具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3、重视文化惠民工作。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各项政策制度,进一步促进文化惠民工作的快速发展。
3
篇六: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推进(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建成。1、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一是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持续推进,目前已建成文化分馆15个,图书分馆12个;免费开放政策全面落实,年均服务群众15000人次。二是建成了八旗广场、御路广场、箭亭广场等综合性文体活动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是“一场两馆”联动效应逐渐显现,运动场利用频率不断提高,大型演出、汇演、比赛等活动接连不断;2019年6月,建筑面积18000多平米的民族体育馆投入使用,基本可满足县内所有文化体育活动需要;2019年10月,珍珠球馆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达到国内先进标准,为文体活动特别是满族传统珍珠球运动提供了场地支持。2、乡镇、街道文化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全县15个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站舍内配备电脑、音响、室内健身器材等设备,配发图书近18000册,并配有专职文化干部负责日常工作。每年为文化站补充各类文体设备,2019年为各文化站累计发放服装3000套,室内大型音响15套,便携音响30台,乒乓球台一套,象棋桌一个。各乡镇文化站作为联系县城和农村的“中间人”,其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在建设基层文化阵地、扶持文艺团体发展、培训基层文化人才、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搭建基层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19年6月全省第二次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我县有景台镇、三道镇等6个文化站被评为三级站。全县10个社区均建有文化服务中心,我局为每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配发了音响、秧歌服、广场舞服、扇子等文化用品。3、农村文化阵地不断夯实。截至目前,我县共建成农村文化小广场228个,计划年底前,实现高标准农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两室一场一栏(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文化小广场、文化宣传栏)”的标准,目前已建成107个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计划年底前,实现187个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载体多元、活动多样、惠民深入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1、服务载体多元化。经过我局不断努力,目前已打造成几个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载体。一是文旅局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建小分队,把丰盛的文化套餐送到基层,包括演出、培训、春联年画、服装音响等。近年来小分队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成为农民朋友两节期间的一道文化大菜。二是送戏下乡,满族艺术团有限公司每年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全县各村屯,每年为农民朋友演出近50余场。三是农民、市民文化节,每年夏秋,文化节如约而至,期间由文旅局、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组织的各种演出、展览、汇演等文化活动共计30多场,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文体活动多样化。按照“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演出,处处有亮点”的文化工作目标,广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年均组织、承办、联办、指导各类文艺演出、文艺比赛、汇演、展览、阅读、体育比赛等群文活动50余场次,形成了传统重大文体活动年年办,乡镇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的良好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色文化活动亮点纷呈,二道镇石场村农民春晚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当地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小孤山镇农民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四届,营城子镇民间艺术节已举办五届,在当地都有极大反响。
3、惠民工程深入化。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一是文化用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年均为基层文艺团体发放服装近万套、扇子5000多把、便携音响150多台;
二是文化下乡范围更加广泛,除了文化物资发放,每年利用文化小分队、送戏下乡等活动平台,为基层送演出70余场,发送各类书籍共计15000余册,送春联、福字、年画计约12000幅,书法名家现场书写春联、福字近600幅,拍摄全家福150多张,惠及基层群众6万多人。三是各类文体培训不断加强,采取县内集中培训和下乡现场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每年组织舞蹈、书法、乐器、体育等各类培训近30场,年均培训近5000人次。四是“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深入落实,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从2016年开始,招募了卢晶、张慧敏、张秋菊等几名农村文化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工作,基层文化活力得到很大激发,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三)文化扶贫持续发力,坚持扶贫先扶志和扶智的理念,各项政策向贫困村倾斜。1、动员贫困村群众开展、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以2019年为例,8月初,通过各乡镇文化站举办全县基层秧歌、广场舞展演活动,动员全县14个乡镇20个贫困村21支秧歌队的872名秧歌爱好者,和14支广场舞队的423名广场舞爱好者参加汇演。指导西苇镇孤山河村举办秧歌比赛,指导二道镇宏明村举办文艺汇演,此外,支持二道镇石场村举办农民春晚,已连续举办五届。2、针对贫困村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送演出以贫困村为重点,每年文化小分队及送戏下乡等活动,都以贫困村为重点,年均为贫困村演出20多场。二是发放文化用品适当倾斜,仅2019年针对贫困村发放的服装就达到6500套(件),扇子3000多对,便携音箱近50台。三是针对贫困村的培训力度逐渐加大,2019年6月末,组织文化馆舞蹈老师下乡培训,对我县靠山镇、小孤山镇、莫里青乡等乡镇的贫困村300多名舞蹈爱好者进行了广场舞培训;8月中旬,组织全县27个贫困村60余名文艺骨干到民族体育馆进行集中培训,由专业舞蹈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并进行现场辅导。3、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目前,我县27个贫困村实现文化小广场全覆盖。二是贫困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我局在2018年年底前,就为全县27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齐了每个村价值3万元的设备,贫困村高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四)保障政策逐步完善2018年,根据上级文件指示要求,我局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发布,同时,向县政府报备。二、文艺精品创作、展演百花齐放大地历史悠长、人杰地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2017年,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文化工作者和文艺创作者提供了政策保障。文艺创作者们用笔书写满乡故事,诞生了一大批精彩的文艺作品和精品剧目。(一)精品文艺作品不断涌现。2016年以来,诗词《临江仙·七夕》获全国最美原创诗词大赛一等奖;歌词《萨满婆婆晚情浓》获得市原创歌曲大赛歌词一等奖;大戏《虎将军和云燕儿》获第四届“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征集一等奖;剧本《李连贵传奇》入选2018——2021省重点文艺项目;拉场戏《五万块》在首届“金百花”全国小型戏剧戏曲作品展演赛中获最佳剧目奖;
篇七: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保障标准落实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保障问题建立各类文化人才文艺专家和文艺团队数据库并制定有利于长期发现培养与奖励优秀文化人才的政策与措施不断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繁荣实现公共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着眼于××县文化现状,我们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应以文化领域的扩展为方向,以文化载体的创新为依托,加快实施公益性重点文化工程,推动城乡文化市场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服务格局。
一、××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根据××县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按照发展城市公共文化功能、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具体思路,全力推进文化工作。我们以“四大工程”重点项目为着力点,实施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文化特色品牌工程”、“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和“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少儿版画创作基地”等称号。不断缩短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差距,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在新起点上实现××文化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一)近几年我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加快完善城区文化设施功能配套。近年来,我县共投入1亿余元用于城乡文化建设。先后投入4600万元,新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少儿版画活动中心;投入1500万元建设晶都文化广场,将其打造成全县文化产业聚集区;投入近1000万元兴建了文化馆综合楼,成为全县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培训中心,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馆;投入500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图书馆,是全市唯一的国家一级馆,实现了文化资源县乡村三级共享;投资近200万元对影剧院进行了改建;投资近20万元改建了博物馆展厅,作为对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适时对群众开放;总投资2.3亿元的体育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新体育中心建设新的“四个一”(即一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一座3000座看台体育馆和1500
平方米的训练馆、一个50米宽室内游泳池、一个4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目前中国××水晶博物馆筹建工作正在推进中。2、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有省、市资金补助的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县财政补助3万元,对未列入省市补助的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助10万元,县财政对改扩建的补助6万元,对新建的文化站补助10万元,县财政共为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补助160万元。我县已实现所有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部达标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乡镇文化阵地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和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在20XX年召开的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乡镇文化站建设经验做法交流发言,并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3、积极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工程。我县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办的方法,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并实现所有行政村文化室全覆盖。购置141个书橱和28000余册图书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已建成25个藏书量不低于1000册的农家书屋,为知识兴农、科技兴农提供了便捷服务,丰富了农村农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农村“农家书屋”经验在全省推广;加强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健身条件。目前,全县共有全民健身工程4个,晨(晚)锻炼点541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县366个行政村安装了由中国体育彩票资助的篮球架368副、736张乒乓球台(其中部分村还配备了棋牌室)。4、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不断凸显。围绕每年重大节日,举办一系列声势大、内容新的大型文化活动。连续成功组织了十届中国××水晶节文化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分别举办了全国少儿版画展、全国楹联大赛、全国水晶雕刻大赛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县乡村三级大中小型各类广场文化活
动700余场。积极开展送图书、送戏、送电影下乡“三送”工程,每年县乡送电影5000多场,(其中“2131”工程送电影4000多场)送科普图书下乡3万多册,全年送戏下乡200多场,为乡镇送戏100多场。同时,全县所有乡镇都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走街串巷进行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我县农业人口占多数,除主城区和一些大的中心城镇建有文体广场和活动场馆外,在大部分镇街和广大农村,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陈旧落后,有的挪作它用,新建文化设施寥寥无几,群众很难找到文艺活动场地。虽然已经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但与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还有差距。我县还没有制定过明确具体的文化设施管理制度,文化设施管理成为管理“盲区”,直接导致文化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困难,造成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浪费,也直接影响我县文化设施的使用寿命。(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建管机制不畅。文化站管理“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后,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管理和指导的难度不断加大,难以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和有效管理,对乡镇文化人才队伍的管理缺乏机制保障。甚至有少数乡镇对文化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文化工作无人管、不愿管。
(三)公共文化活动人才大量缺失。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乡镇文化站和文化专干起着关键性作用。部分乡镇文化站人员随意安排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乡镇文化站专干不专、职责不明,业务工作没人干、干不好,造成活动策划、活动组织和文艺创作、文艺表演人才的流失与缺乏,直接导致文化活动上不了档次、文艺作品出不了精品。
(四)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十分缺乏。我县目前尚未建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政府对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业务活动经费十分紧张。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更是缺乏资金保障,已建成的文化设施也存在着维护与管理资金缺乏的问题。三、关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县乡财政要统筹规划,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系。上级公共财政要向农村配套延伸,明确界定政府责任和支付力度,落实和完善财政对村级的补助政策,提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水平。(二)设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制定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的软硬件建设标准,并纳入当地的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公共财政是其主要经费来源,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对重要项目和文化产品采取财政补贴,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村流动图书”和“送书下乡”工程专项资金等。
(三)成立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效益评估机构。县、乡(镇)级的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予以大力扶持,坚决制止挤占、变卖文化设施的行为。要形成一套具体的评估细则,对社会效益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农民自主文艺活动,公共财政要以奖代补,集中优势资源,抓典型,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四)以加大政府转移支付为重点,实现基本文化权益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保证基本文化权益均等化的关键是资金投入。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能力比较强,县乡政府财政因税改政策调整县乡收支缺口呈持续刚性增长的态势,且越来越大,县乡财力比较薄弱的格局在相当一段时期难以改变,仅仅依靠县乡财政投入很难实现基本文化权益均等化,政府转移支付在相当一段时期
仍然是实现均等化的主要手段。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区别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发挥中央和省财政在消除城乡、区域文化建设差距中的积极作用,逐步使中央和省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主体,支持经济薄弱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完善公共文化供给长效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保障标准,落实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保障问题,建立各类文化人才、文艺专家和文艺团队数据库,并制定有利于长期发现、培养与奖励优秀文化人才的政策与措施,不断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繁荣,实现公共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建立公益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改造投入长效机制和文化设备、体育器材、娱乐设施、图书更新长效机制;以政府文化投入为主力,积极引导并扩大社会各类资金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不断加强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文化项目建设,逐步拓展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与作用,实现公共文化对社会闲置资金的合理吸收与有效利用。
篇八: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城乡公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公共人文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公共文化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逐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现将全县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公共民俗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基础设施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制约文体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发生改变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跑上争取争得大笔资金和争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先后完成了总投资1300余万元的三县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总投资1200余万元的镇文化中心建设;总投资300余万元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总投资80余万元的33个村级农民健身场地建设;总投资200余万元的县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130余万元的干部队伍全县优秀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完备足球了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了较高水平的文娱活动处所。
为了给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咨询服务,积极促进民俗体育“五项惠民工程”建设。在上所乡镇综合书屋建设工程上,新建8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提供服务条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上,目前全县共创办农村文化大院78个,覆盖9个乡镇近60%的农村人口;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上为,从省州争取资金建设农家书屋176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老百姓“看书难”、“求知难”的问题;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上,建立原始数据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1个、镇街共享工程服务室9个和村基层服务点129个,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县各乡镇村屯的文化信
息资源共享网络;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上,修建农民健身场地33个,改变了农民“以劳带健”的传统健身模式;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覆盖。
二、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归属感。
一是以广场为侧翼,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城乡群众的业余生活。充分利用长白山文化博览城等广场,每年组织30—40场广场文化活动,为老百姓生活增添了浓郁别具特色的文化色彩。
二是调动社区群众积极性,活跃活动中心文化活动。文化馆积极推动协调帮助社区和老年组织,成立业余活动队伍。明月镇两个街道办事处所属的8个社区,均已组建文化活动队伍,县老年协会还就成立了老年合唱团、老年交谊舞表演队和朝鲜族舞蹈队等。这些群众性文艺队伍扎根于干部队伍,活跃在社区,有效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牧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社团组织县文化馆每年都组织演出小分队,利用农闲季节深入村屯,送文艺下乡,为农民演出,平均每年演出达50场以上,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是为人所知了朝鲜族民俗文化活动,找到文化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了配合长白山旅游,在旅游沿线,我们加大了对万宝红旗村等重点村屯的扶持覆盖面,抽出专人到万宝镇红旗村辅导,编排朝鲜族舞蹈节目、培训人员,组建民俗表演队,年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既丰富了我县旅游文化含义,又为红旗村民不断增加了收入。
五是村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组建9个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落实安排专业工作人员13名,在他们的带领下,乡镇文化工作重新得到加强。各乡镇都能根据自身的各乡镇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六是积极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我县图书馆原有图书5万余册,通过三年的努力藏书量已增加到8万余册,年借阅1万余人次,每年订阅100多种报刊。为扩大功能,图书馆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在县内设立了全州十余个图书流通站,全面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个人信息工程施工”,在农村、社区、学校、部队建立了基层服务点,并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省第一个进行了两个工程的结合尝试,得到了省文化厅及省图书馆的文化部门既然,被评为全省共享工程先进全国单位,首批被列为国家跨平台工程示范县,得到价值68万元的共享工程设备。以县图书馆为主阵地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吸引近万名城乡群众参与,通过读报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感受了快乐。受表彰县图书馆也喜获第五届读书节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三、深挖民族文化、强化保护意识,加大市场监管,确保公共文化相关服务建设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文物的搜集、保护和研究工作,特别是搜集、整理、保护了国民革命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而使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作用。我县现有2处省级、6处州级、6处县级重点第六批单位。2021年,圆满完成出色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县境内文物遗迹在册的共有109处。截止目前,已完成9个乡镇的实地调查,抽样调查和复查革命遗迹、革命战迹地180多处,新发现140多处。
挖掘成绩斐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效显著。我们加强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普及。几年来,我县编排的《天堂圣水》、《奔向明天》、《牙拍舞》、朝鲜族民族打击乐《喜庆农家》等节目,先后在全州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迎春花卉展演中获得特别奖。同时,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开掘和保护力度,已对5类21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深入挖掘,其中《鹤舞》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牙拍舞》、《老白山皮制作技艺》、《两江口松花砚制作工艺》、《朝鲜族拔草
龙游戏》和《朝鲜族龙头游戏》已地质公园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红皮书;《朝鲜族民间游戏踩地神》和《隋氏铁制品工艺》业已被列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老白山张氏皮匠》、《松花砚制作工艺》和《朝鲜族龙头游戏》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舞蹈《鹤舞》、《牙拍舞》和民俗游戏《拔草龙比赛》、《龙头游戏》等为代表的一批民俗节目,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电台等传媒录制播放。
狠抓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净化了文化海外市场环境。全乡现有文化经营场所106家,其中,网吧22家,练歌厅16家,2021年通过改制,将脏乱差的25家小型游戏场所整合为大型动漫游戏场所4家,音像制品零售点7家,大型音乐酒吧4家,书报刊零售摊点18家,印刷厂7家,打字复印社24家,台球厅4家。近年来,文化市场所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使县的文化市场兴盛更加健康繁荣、有序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连续5年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先进单位。
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县的文化新起点体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国家、省州各级相关部门的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中华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行政执法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省“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州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州文化其他工作标兵单位、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州“农家书屋”建筑工程先进集体、七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州“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县“好班子”、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集体、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县“平安单位”、县“道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四、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力促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上新台阶。
我县成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建设的进展有目共睹,但相对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该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化、体育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系统人员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体事业发展。
2、公益场馆运营养护经费难以得到外展保障。
3、探索群众文化竞技新途径、新招法不多,提高文体工作者整体素质措施不够。
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我们要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借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重点抓文化培训、文化产业建设等惠民措施,力促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上新台阶。
继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相关服务服务的供给专业知识,不断减低文化民生,巩固提升在全州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
加强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保护措施与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建设优秀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体系,延续和发展文脉。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古建筑,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承好朝鲜族民俗《鹤舞》、《拔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与饮食文化现代文明遥相呼应。
知识结构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加大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扶持文化娱乐、印刷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发展,培强做大一批文化街区、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实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建设长白山经济强县提供文化支撑。
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培养造就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结构合理,有一定规模和质量民俗的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类专业性、群众性艺术团体,繁荣文化产品创作,推出十多家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繁盛文化繁荣发展的机制。围绕已形成的文化管理模式,深化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同时,完
善文化发展战略保障体系,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篇九: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201x年201x年的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从乡村海选县市区初赛到市州复赛和决赛汇演群众演出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发动之深参与之广规模之大持续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达到了草根当主角让群众乐起来的目的受到基层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尊敬的: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某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某某的省情,某某省下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5个民族;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20xx年某某GDP总量24502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其中,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某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人才辈出。某某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x年底,全省有省级公共图书馆2个、省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市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4个;县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9个;博物馆10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2238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可以说,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一、基本情况我们注重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实践操作等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了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全省文化事业费亿元,在全国位居13位。投资亿元的省博物馆改扩建、某某图书馆新馆、某某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市州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资金,普遍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达标改造工程,据统计,201x年-201x年某某省市县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建设规模976万平方米。我厅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评出一级站253个。从20xx年起,文化部为城市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和文艺活动基本设备,目前,中央已累计安排下达我省286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76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采购资金12267万元;安排我省199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22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2143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3519万元,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二是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年初,在某某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系列问题,并提出探索建设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据此,我厅就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问题在内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责任分工,开启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人大、省政协、省委宣传部、我厅都组织了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省人大还推动制定出台《某某省公共文化事业保障条例》。近三年来,公共文化建设成为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热点,涉及相关内容的很多。省政府近日印发了《某某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x-2020年)》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我厅正在与省发改委积极沟通,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某某省“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三是加大了实践操作创新力度。首先,积极创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据统计,免费开放前我省各级图书馆、文化馆日接待量为万人,免费开放后的日接待量达万人,增长%,免费开放社会影响面正在进一步扩大。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项活动都有显著增长,据统计,XX年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169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各级文化馆举办展览4152个,较上年增长%。全省87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201x年上半年接待观
众万人次,观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其次,打造深受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x年、201x年的“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从乡村海选、县市区初赛,到市州复赛和决赛汇演,群众演出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发动之深、参与之广、规模之大、持续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达到了“让草根当主角,让群众乐起来”的目的,受到基层和群众的广泛好评。连续五年开展每年1万场的“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基层、送到农村。积极组织“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活动,去年演出181场,惠及观众20万余人次。“三湘读书月活动”,全省少年儿童读书活动,“湘图讲坛”等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广大民众欢迎。“出版湘军”、“广电湘军”等全国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和促进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第三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我厅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厅在绩效考核中,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点的考核指标;在新的一轮机构的改革中,主动与编办、人事等有关部门沟通,注重解决基层尤其是乡镇文化站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目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一是重视有待提高。尽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文化自觉”和政府主导意识还不够强的现象;对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文化是“软任务”,不如抓经济、抓城建见效快,没有真正将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二是投入有待加强。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有了较大地增长,但市、县两级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不刚性、不均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我省作为中西部省份,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相对薄弱,省级财政压力很大,尽管投入在逐年增长,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差距仍然很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全国范围而言,我省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排名第29位;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排名第26位;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排名第24位;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经费排名第17位。尚无省级美术馆。三是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管理手段不够先进,以“办文化”替代“管文化”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存在。
推荐访问: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文化建设 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