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

时间:2022-12-28 20: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供大家参考。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2

  1.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3

  1.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有以下三个特性:

  (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力强。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

  (3)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红外线的应用: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用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

  3.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

  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同时发出紫外线。

  紫外线有以下特征:

  (1)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适当的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们促进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过度照射会损害身体健康,不要用眼睛直视紫外光,不要照射过量的紫外线。

  太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但大部分被大气层上的臭氧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鉴别古字画、晒粮食等。

  4.光的散射:

  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把阳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所以整个天空都是明亮的。如果没有大气,散射将无法进行。

  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那么显然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还长,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还短。

  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越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大雾弥漫时,汽车必须打开雾灯才能保证行车安全。汽车雾灯使用黄色光,是因为黄色光的穿透能力比较强,不容易被散射。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4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5

  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1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6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IN视频输入VIDEOOUT视频输出

  AUDIOIN音频输入AUDIOOUT音频输出

  RADIOIN射频输入RADIOOUT射频输出

  S-VIDEO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7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千米;1米=10分米;1米=10厘米;1米=10毫米;

  1米=10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微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

  (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

  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

  (3)*移法用*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

  (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

  5.速度和*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4)*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均快慢程度。

  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8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9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

  电路安装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温馨提示: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扩展1)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1.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2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

  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

  略

  五、电流的测量: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电流表;

  量程;

  读数方法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I=I1+I2;

  (2)并联电路:I=I1+I2

  七、【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

  ①确认所选量程。

  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两要: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八、电压的测量

  1.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九、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U=U1+U22.

  并联电路:U=U1=U2

  十、常见的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十一、【方法提示】

  1.关于电源、电流、电压三者关系。电源在工作中不断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2.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1)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2)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3

  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1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4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IN视频输入VIDEOOUT视频输出

  AUDIOIN音频输入AUDIOOUT音频输出

  RADIOIN射频输入RADIOOUT射频输出

  S-VIDEO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5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千米;1米=10分米;1米=10厘米;1米=10毫米;

  1米=10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微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

  (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

  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

  (3)*移法用*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

  (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

  5.速度和*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4)*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均快慢程度。

  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6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7

  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gv计算。

  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6、物体匀速水*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8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9

  电路安装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温馨提示: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扩展2)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IN视频输入VIDEOOUT视频输出

  AUDIOIN音频输入AUDIOOUT音频输出

  RADIOIN射频输入RADIOOUT射频输出

  S-VIDEO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2

  1.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3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衡力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4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108m/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c=f单位分别是m/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IN视频输入VIDEOOUT视频输出

  AUDIOIN音频输入AUDIOOUT音频输出

  RADIOIN射频输入RADIOOUT射频输出

  S-VIDEO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xiaolin@sever.com.cn@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5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千米;1米=10分米;1米=10厘米;1米=10毫米;

  1米=10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微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

  (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

  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

  (3)*移法用*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

  (3)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

  5.速度和*均速度

  (1)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t

  (3)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4)*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这里的v只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或s路程中的*均快慢程度。

  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算。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6

  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gv计算。

  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6、物体匀速水*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1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7

  电压、电阻

  1.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3.测量小灯泡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串联电路公式

  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

  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

  4.并联电路公式

  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

  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8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同一液体

  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9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

  【分子的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不管温度高低,分子都在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快慢不同。

  扩散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

  对比法判断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机械运动:

  (1)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机械运动则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置的改变;

  (2)从微观与宏观上判断,微观世界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而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机械运动则是用肉眼能看到的;

  (3)从引起运动因素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水不停息的,不受外界影响的,而物体的机械运动则要受到外力的影响。

  注意:

  1,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越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认为0℃时就没有了分子运动。

  3,布朗运动仅仅是了反映分子的运动,但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是中考中一个经常考的知识点,属于简单题,要熟练掌握分子运动的概念,在中考中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存在。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扩展3)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归纳3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归纳1

  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

  【误区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衡力还是非*衡力),物体受非*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3、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典型例题】

  例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

  B.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具有惯性,物体受力后,它的惯性就减小或消失了。

  C.把铁锤的锤柄在地上碰几下,锤头便套紧了,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D.公共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由于人具有惯性的原因。

  解析:A.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惯性大小与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锤头套紧不是利用锤柄的惯性,而是利用锤头具有惯性。D.汽车上的人原来是与车一起运动的,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站不稳。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归纳2

  物理公式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归纳3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扩展4)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归纳1

  1、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

  Q=cmΔt(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 =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 =20℃。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练习题

  1.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无关。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 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3.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水的比热是煤油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是煤油的1/3倍,则它们的质量之比m水:m油是 ( )

  A. 3:2 B. 2:3 C. 1:6 D.6:1

  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比是( )

  A.3:8 B.8:3 C.4:3 D.3:2

  5.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是4.2×103焦耳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归纳2

  (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练习题

  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是( )

  A.细濛濛 B.桂花飘香

  C.雪花飞舞 D.树叶凋零

  2. (2015•江苏扬州中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3. (2015•乌鲁木齐中考)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4. 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D.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5.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扩展5)

——天津政治中考重要知识归纳3篇

天津政治中考重要知识归纳1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1 、列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政治:

  ①*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②发起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③主持召开了“六国朝核会议”

  ④派驻维和部队

  经济:

  ①加入世贸组织

  ②三峡水电站的建成

  ③青藏铁路的建成

  ④人民生活水*总体达到小康

  文化:

  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②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

  ③“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

  ④嫦娥奔月 等等

  2 、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变化发展最快

  ②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 和*、合作、负责任 的*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显示

  3、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说明的道理)?

  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②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保证经济的蓬勃发展

  ④始终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产力水*低

  ②科学水*、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阶段表现在 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的各个方面。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算起,至少需要 一百年 的时间。

  4.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沿着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 *要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 始终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天津政治中考重要知识归纳2

  1.我国经济社会大体分“三步走”:(“三步走”战略)

  (1)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 100年目标”:

  (1)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2)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

  4.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的含义:

  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6.集体经济的含义:

  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7.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8.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广泛存在于城乡各行各业中。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9.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10.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1.“两个毫不动摇”:

  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要坚持这一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3)这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4.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分别是什么?是由什么决定的?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这一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扩展6)

——物理知识点归纳

物理知识点归纳1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

  (一)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二)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人教版物理学习方法

  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人教版物理学习技巧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推荐访问:归纳 中考 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篇】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 中考物理知识归纳100字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