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个人说课稿五篇

2023年个人说课稿五篇

时间:2022-12-29 17: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个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课题来源: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个人说课稿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个人说课稿五篇

个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课题来源: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繁忙的工作和琐事,难免有时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在家呆着,是幼儿生活中难免发生的事,如果在家中幼儿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大人在家的时候,有些事物孩子好奇,但恐于大人不敢去玩,当大人不在家时,他们的好奇心就得以释放了,*时感兴趣但不敢玩的他们这时就会去碰一碰,玩一玩了,但孩子毕竟小,安全意识还很薄弱,玩的时候几乎不去考虑他玩的游戏的危险性,同时家里的电、刀,暖壶,以及火机等等都是幼儿感兴趣,极容易去玩的,这些又是给幼儿带来最大的伤害的东西,甚至回危及幼儿的生命,同时幼儿一个人在家,如果来人怎么办,现在的社会极其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个空子来进行各种违法活动的。根据以上现象,从而产生了本次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幼儿的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利于其长远发展,既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服务于幼儿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把目标定为:

  (1)让幼儿知道自己在家的时候有些东西是千万不能去玩的,否则会有不良的后果。(2)看情景表演讨论,在幼儿讨论中幼建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玩火机,弄电,玩刀的危害,知道家里来了陌生人因该怎么办从而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情景中,让幼儿真实的感受到如果自己没有安全意识,随意玩不该玩的东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活动难点是:幼儿说的很好,但做起来由于自制力弱却做的不好,因此我就鼓励台下幼儿上来演一演,从说转化为做,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一)在师生互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情景表演,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教育。例如:在活动中,我多次让幼儿在直观情景中找错误,然后鼓励幼儿说一说。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说说各自看到了什么?他们错在哪儿了,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也就是教育他们的过程。幼儿自己说出来的东西往往对他们的教育最深刻。

  (二)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要把握好时机。”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因而在特定的环境中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几个幼儿在家中会发生的情景,活动前找能力强的幼儿,给他们编排情景表演。情景表演是幼儿生活的重现。在看情景时,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去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看了情景表演后的感受。幼儿在说的时候就已经从内心里知道了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不安全。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幼儿能说出来,其实已经达到了对他教育的目的。

  (三)在生动的表演中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

  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角色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生动的表演结合幼儿的自由表达,避免了活动的空洞性。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他们对动的东西也十分感兴趣,生动的情景表演,正符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的心情中,明白了道理。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上台,把自己一个人的时正确的做法演一演,这既是一个提升幼儿能力的环节,又是对幼儿安全教育的一个升华,有些时候,幼儿说的好,未必会象自己说的那样去做,这是幼儿身理发展的又一个特点,我鼓励台下的幼儿演一演,这样加深了孩子心理上的记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一个人在家”的安全意识

  三、说学法

  (一)看一看

  在活动中我主要以情景表演为线,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形象直观的东西幼儿最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也最直接。让幼儿在看表演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因该怎么做是最安全的。看情景调动幼儿的视觉,让幼儿最直观的看到不对的做法造成的严重的后果,从而从心理上对幼儿进行干涉,让孩子形成自我防护的意识。

  (二)想一想

  情景的表演并不是为演而演的,对观看着进行安全教育是它的目的,因而,在看表演前,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你们看情景中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去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一节成功的活动,因该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提高,在这节活动中,我不简单的让幼儿在看情景中得到安全教育,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看的过程中养成边看边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非常的重要。

  (三)说一说

  新《纲要》目标明确指出:“活动中要调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幼儿在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教师应在各种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心理学也指出“凡是人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此看完情景,我就鼓励幼儿大胆去说,在说中,得到教育,在说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回答时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有错误时教师及时告诉幼儿怎么做是安全的,避免他们在实际中发生危险。最后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小结。活动中孩子始终处于自由,宽松探论氛围中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引出本活动的主题:“现在爸爸妈妈那么忙,有时难免要把你们一个人放在家里,你们一个人在家因该怎么做呢”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幼儿的思绪引入实际生活中。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看情景,说一说“小朋友在家是在家是怎么做的?”作为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看情景,互交流

  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孩子带着问题看生活情景情景。在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当孩子看完情景后就引导他们说一说,“情景中的小朋友在家都做了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最后鼓励幼儿上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的得到发展。

  (三)教师与孩子一起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加以整理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对本节可做了个小结。幼儿在说的时候,他们所表达的知识是零碎的,这就要求作为活动支持的老师,在幼儿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把孩子所说的知识加以整理,让孩子在本次活动结束时,对活动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让幼儿明白,生命是最可贵的,对自己和别人有伤害的事情绝对不能去做的

  (四)在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走出教室,本次活动结束。

  五、活动效果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在看完别人表演后,都有很强烈的表达的愿望,都想说说自己看完情景表演后,自己对情景中小朋友的看法,纷纷举手发言。在活动我鼓励所有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从而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本节课,幼儿不但知道了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都有所提高。

个人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颗《个人小档案》。这是一堂基础课,关系着以后教学中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以完成任务为过程,更注重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学会拿工具做事情,正如这节中以完成输入个人小档案为教学任务,从中学会在记事本中使用键盘输入以及保存文件,主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信息运用能力,发挥学生充分想象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记事本和键盘。

  技能目标:使用记事本和键盘输入,基本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符号,让学生体验在电脑上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键盘输入字符和保存文件。

  难点:功能键的使用。

  二、 说教法

  三、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在老师引导下,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学习的内化。本节课主要设计层次递进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对照网上邻居的范例,打开记事本中输入个人小档案。

  设计意图:是本课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为了掌握键盘输入技巧,同时这个个人小档案是具有个性特色的,也是以后课程任务中所需的。考虑到学生键盘熟悉程度不同,速度有异,安排约1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二: 记事本保存在网上邻居教师机“学生档案”,注意保存三要素。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计算机操作的关键,设置任务来检验巩固学生掌握情况,今后的课中还会不断强化这项操作直到学生熟练无误,安排大约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三:模仿、设计表情符号、字符图形添加到“个人小档案”中。

  设计意图:实现分层教学,对于技能熟练的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兴趣,进一步了解网上交流的习惯表示方法,同时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个性得到发展。根据课本“随堂练习4”,以模仿提供的图示为主,对与技能一般的学生要求输入表情符号,技能熟练的学生要求输入字符图形,时间大约安排7分钟左右。

  1、操作演示法: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以及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情景创设法:设置情景,导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重难点。

  三、说学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法: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课中的“小帮手”给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

  2、尝试操作法: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摸索,经过自己的理解,虽然获得的技能未必完全正确,但由教师纠正演示后更能掌握牢固,同时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3、自我检查法:针对计算机水*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情况,不仅方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是学生一种独立的表现,新教材中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每课后的“随堂练习”中都设置了自我检查这项。

  四、 说教学过程:

  围绕重点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情景创设,导入知识

  通过网上邻居打开学习范例中的个人小档案,将本节课的任务成品展示给学生,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建构新知,驱动任务

  (1) 键盘输入:由于键盘输入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里以有学到,这部分内容就带有复习的性质,把键盘输入包括指法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演示操作一个例子来完成任务教学任务。通过图示、现场视频等效果来给学生一个整体形象了解,再利用输入有误的简单例句,然后通过一些功能键修改,与此同时,学生在同屏幕上又能看到我键盘的指法输入。紧接着,布置任务一让学生熟悉强化操作。

  (2) 文件保存:保存操作是本课的重点,是一项时常使用到的技能,同样演示操作并利用任务二掌握保存技能,同时注重细节的点述(修改后再次保存文件时只需直接保存)。当然,接下来的几节课保存操作将会反复出现,通过重复的操练达到技能的熟练,这也是新教材的又一特点,并不讲究一步到位,注重在不同任务中反复这一技能操作达到教学目的。

  3、熟练运用,能力培养

  最后的符号表情和字符图形是本节中最有趣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相对比较高,利用任务三,让学生模仿这些表情添加到记事本,强化保存操作。同时鼓励能力好的学生尝试类似表情符号,在课的末尾让学生放松心情,发挥充分想象力,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

  本节课中没有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这个环节,这堂课教学量比较大,考虑到学生的水*差异教大,因而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可以在以后的课中进行学生的自评,集体互评和教师点评。

  原教材是以知识体系结构来安排章节,新教材打破了这个知识体系,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为目标,在这节课中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会操作。

个人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保护个人隐私》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节内容是简略介绍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中的几种具体权利,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种权利--个人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自觉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比较难以理解,是第六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导学、课堂讨论等活动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隐私和尊重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依法行事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以尊重隐私为荣,以侵害隐私为耻的价值观念。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的内容具体范围,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知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社会不断发展,但中学生对隐私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了解孩子、教育学生,常常有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网络的发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手段侵犯个人隐私事件时有发生。

  学生的需要:了解保护隐私权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知情权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了解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学生有必要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

  2、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案例导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因此,我积极倡导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变“学会”为“会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时数为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 。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条理。按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导学、解读新知-- 新闻调查、理性思考--漫画赏析、要点点拨--直面现实、提升认识--课堂讨论、情感体验--归纳总结、明理践行”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一个很熟悉的话题:*人见面一般喜欢问些什么?而老外呢?

  设问:从*人和外国人不同的见面问候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人特别喜欢关注别人的私事。*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注也是正常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保护个人隐私”问题。老师板书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取钱的人围着她,观看她取钱。

  (设计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引出个人隐私的含义。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案例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某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吗?你谈过几次恋爱?设问:职场招聘人员的这种询问内容合适吗?(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不尊重他人隐私会给他人带来精神上伤害,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尊重公民个人隐私。从而得出结论: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案例三](你来当法官)*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线索。李某认为这是他个人隐私权,*不该这么做。

  设问:*机关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三个关键点。此处设置一个[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以案例形式出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透过短片来思考:(多媒体播放“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你觉得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你认为保护隐私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案例,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尊重个人隐私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漫画赏析 要点点拨]

  (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媒体展示:漫画--“偷看”)

  设问: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小王的什么权利?小王可以寻找什么的保护呢?我国主要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呢?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学生对照教材查找答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邮政法规定;律师法规定等。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赏析,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理解。

  [直面现实 提升认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母女对话”:

  (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老师点拨))说明了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家长或老师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即必要又重要。结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指导学生看教材中“小链接”的内容:(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自然得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的结论。

  [课堂讨论 情感体验]

  [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组讨论:“成长的烦恼”--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反对和制止他们的行为,据理劝说,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理解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里要明确知情权、监护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对立统一关系)

  设计意图: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突出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重点,突破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成年人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一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 明理践行]

  [大家一起来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希望学生既能明理,又能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明理践行的目的。

  [课堂延伸 课外拔高] 布置作业

  1、[课堂延伸] 隐私权小调查(P/47)

  2、[课外拔高] 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隐私权的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拔高和减负兼顾,让学生课堂延伸,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以知导行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他人隐私的必要性

  二、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2、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我国法律的保护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设计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预设性”教学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会不会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效果?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态度情感思想得到转变,那么思想怎样才能内化为实际行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个人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多彩的个人理想》。

  一、教材地位: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四单元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要话题,意义重大。多彩的个人理想是第一节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调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体会理想的真正内涵;比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认知水*,我确定本框题的重点是:对理想的理解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理想。难点是: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本框四个教学内容,都是关于个人理想方面的,理论性不是太强,与学生联系很紧密。为落实教学目标,我主要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旨在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真正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对理想的清晰认识。

  五、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口、动手等多种能力。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我通过现身说法,谈自己的理想导入课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与陌生感,容易进入情境。

  2、以学生交流为主,由名人谈理想到凡人谈理想,准确把握理想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绘自己的理想蓝图。

  3、在准确把握理想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理想是固定不变吗?为什么理想会不断调整,会发生变化呢?安排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4、由于理想的重要性是本框难点,我通过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获得对理想的正确认识,从而明确要树立崇高正确的理想。

  5、运用课本材料,阅读感悟,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理想应从实际出发,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6、课堂小结,我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框架图”的总结方式。设置了“反思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内容,加深对理想的认识。

  7、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里,鼓励学生自创理想名言或寄语,送给同桌,互相勉励,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二十年后再相会》音乐声中。我设置了一个活动,作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对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有了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书写自己的理想,装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梦想瓶里,与学生共享共勉。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多彩的个人理想》这一框题内容的整体构思,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个人说课稿5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理想因努力而实现,教育因奉献而发展。今天我就围绕责任与奉献这一主题来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教师转变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体现主导地位。

  二、说教材

  首先说说课程内容标准:一是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二是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接下来说教学目标: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录像及图片、阅读教材、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个人反思、情感渲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因为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缺乏责任感,无心向学,突出这一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奉献精神。我确定的依据是: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从现实看,不少学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缺乏爱心。在维护公共利益中,有可能与实现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甚至会损害个人利益,这使学生在思想上难以接受。突破这一难点,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五、说学情

  初中生的价值取向正处在转轨时期,由于受年龄限制,不少学生认为维护公共利益是*、社会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公益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一是有效教育,简称EEPO。另一种方法是问题教学法。在教法方面,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说教学手段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节课我主要的教学准备是采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角色导入,整体感知。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这些角色履行着哪些职责?

  (2)你在社会中充当什么角色?承担着哪些责任?

  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教材。学生看完录象后,2人小组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我提出一个引领性问题: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预习本节内容,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整体感知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接着说第二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看两组录象、图片,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下面现象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2)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先看一组反映“和谐玉林”的录像、图片(学生看),再看一组与“和谐玉林”不相协调的图片(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说)学生通过强烈的对比,懂得要形成公德意识,要遵守社会规则,要学会关怀他人、心系社会,要勇于付出、乐于奉献。看完录像后,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完以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我进行点评、精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下面说第三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活动,我让学生组成6人小组,说一说:

  (1)自己*时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承担责任的?

  (2)有什么不足?如何纠正?

  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承担责任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第二个步骤是做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品课的时效性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接着第三个步骤,社会实践活动。我组织学生组成4——8人小组,任选下列一个活动并积极实施。活动一: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为学校或社区服务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活动任务。活动二:观看我镇大良江河段被污染状况的录像,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良江实地考察(注意安全),写成调查报告,交学校备案,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设计这两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和行为融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下面说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情感共鸣,思想升华。我让学生跟随投影画面,高唱《爱的奉献》,达到本接课的高潮。学生唱着这高昂的歌曲,他们的心灵将会引起震撼,思想将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以这些*凡而伟大的人物为楷模,用高尚的思想引领他们以后的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奉献公益事业,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奉献他们的力量。从而再次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次强化本课的重点、难点。

  八、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图解式的板书,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九、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节课安排4个小组活动,内容教多,在1个课时内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会有所欠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个人说课稿5篇扩展阅读


个人说课稿5篇(扩展1)

——《寓言》说课稿5篇

《寓言》说课稿1

  教材分析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

  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做为语文学习材料,实施教学更应遵从这些原则。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不放松,充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以便他们能从对课文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做到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激活、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于寓言创作之中。所以,教法上应做到走进例子解读与走出例子创作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寓言的主人。

  教学过程

  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对知识感兴趣并想拥有它、实践它,是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所具有的情感冲动,任何一个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任何一项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知识或技能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极有可能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我们做老师的,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

  一、看动画引入,初识寓言

  在师生互动学课文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拟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他们已取得的经验出发,借助多媒体播放他们熟悉的寓言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初识寓言,培养学习寓言的兴趣。

  二、互动学课文,了解寓言

  教学的第二步,便是与学生一起完成两则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以一个语文活动中心和实际主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首先通过观看动画对两则寓言有整体感知,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印象,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理请故事情节,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联想加想象,创作寓言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第一是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第二是进行简单的寓言创作。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有对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写出来的寓言也必定个不相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以指导,仅借助一节课两个例子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学得关于寓言的所有知识的,在课堂上创作寓言也因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功利性,这与语文学习的渐进性、广泛性要求是不相适宜的,一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相同类的语文材料,推荐几本寓言故事集他们阅读。这其中有*寓言(如《*寓言故事》),也有国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二是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熟悉的寓言进行改编,进行交流;也可以搜集存于民间的寓言故事,举办一个“讲寓言故事”比赛活动,把对寓言的学习延伸下去。

  教学反思:

  老师角色的恰当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导,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必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运用自已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实现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的转化,再结合相应训练在实践中得以历练,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这样的教学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伊索寓言》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所以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赫》、《蚊》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与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赫》采用白描的手法,讲了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问自己身价的故事,这是寓言的身体,而它的灵魂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所以,这则寓言身体与灵魂俱在。《蚊》也有着类似的结构,只是情节要比前者复杂一些,但学生通过阅读是可以理解的。

  《赫》共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故事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这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故事短小,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结局出人意料,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在人物描写上注重心理活动描写和对话描写。

  《蚊》在结构上与《赫》相同,故事情节较《赫》复杂一些,在写法上侧重于动作描写,并将蚊子、狮子拟人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贴切。文中描写蚊子与狮子战斗的过程,以及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两相妙合,毫无牵强之感。由此可以看出,创作寓言也离不开生活,不能违背常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伊索寓言>两则》做为语文学习材料,实施教学更应遵从这些原则。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不放松,充分借助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以便他们能从对课文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要能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伊索寓言>两则》的教学,应做到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激活、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于寓言创作之中。所以,教法上应做到走进例子解读与走出例子创作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寓言的主人。我的做法是:通过“画画讲故事”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初识寓言,接着在师生互动和小组学习中走进课文解读例子,再以学生在解读例子时获得的语用经验和语感体验为基础,进行自我创作,引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物化作者的语用经验、情感和生活经验为自己的语用经验、情感和生活经验,实现语用经验的转移、语感的迁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学生如何学习这两则寓言,我认为方法也是多样的。在“小鸟找水喝”的故事教学中,学生的学法便是一种,他们通过画画讲故事学习寓言。学习《赫》,我建议采用“读读—讲讲—演演—评评”的方法,即先自读故事,然后讲故事、演故事,最后师生互评故事说收获。而学习《蚊》,由于前面已有两种学法做例子,我将采用更大胆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前面的“抛砖”,直接产生效力作用,“引玉”必将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程序

  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对知识感兴趣并想拥有它、实践它,是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所具有的情感冲动,任何一个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任何一项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知识或技能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极有可能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我们做老师的,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

  1.画画讲故事,初识寓言

  “如果你想记住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套用这句话,如果你想让学生学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与学生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在师生互动学课文时,我拟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他们已取得的经验出发,采取“画画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以便学生从心理认识到学习(寓言)是一种快乐,也很容易,引导学生初识寓言,培养学习寓言的兴趣。借助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题为“小鸟找水喝”的一组简笔画(这组画共四幅,展示出来的仅有三幅,一幅图为小鸟在太阳底下飞翔,一幅为小鸟在一棵树上歇息,并在小鸟的头部画一个小的问号,第三幅图意为小鸟看到一个瓶子里有水,但却无法喝到水,水瓶旁有瓶倾倒的虚影。而第四幅图则为空白,用一大问号表示),

  看。 请全班学生思考小鸟如何才能喝到水,并画第四幅画。鼓励学生将自己画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这样做,我有两个意图。一是将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简笔画知识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实现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运用。二是结合画的结果,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讲《小鸟找水喝》的寓言故事,向学习课文中的寓言故事牵移,实现生活例子与课文例子的衔接。我尽量借助投影设备将学生画的画投影出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画,然后请同学们结合所画的想故事,并给许多学生以机会,让他们讲这个故事(这时学生必将因为自己的画得到展示而高兴,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完成讲故事的活动)。老师对在讲故事时想象出了小鸟心理活动的学生大加表扬,以问“我们应向小鸟学习什么?”为结语,完成学生由已有知识和经验(画画、讲故事)向未知知识(寓言)的隐性转换。

  2.互动学课文,了解寓言

  教学的第二步,便是与学生一起完成对课文中两则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以一个语文活动中心和交际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他们一起完成对《赫》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分读、讲和演、评三步,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走进故事,然后让学生在揣摩人物的基础上讲故事,并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个故事,结合学生讲、演情况师生同评,找出讲、演中的不足和优点,对故事的写作特色作一简要分析(侧重于让学生说学习收获),弄清寓言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挖出隐藏的寓意,并找到人物描写的侧重点。

  我再以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对《蚊》的学习之中。学生分小组对《蚊》进行学习,我穿行于小组之间,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学生清除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给一定时间让学生代表小组宣讲他们的学习过程,我在给予表扬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这两则寓言的收获,弄清哪些事物可以做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寓言故事在篇幅、情节上的特点以及如何进行寓言创作等知识,从写法上对学习过程做一个简要总结。

  3.联想加想象,创作寓言

  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倘若从一般教训出发,仅仅把寓言写成寓意的,写出来的准是一个恶劣的寓言。”这告诉我们,学写寓言若仅有简单的议论,而没有生动活泼的故事是不行的。莱辛还说:“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遍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所以,对于寓言的创作,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故事要有生动活泼之处,故事里所藏的寓意读者一读便能知,不给读者设置理解障碍。二是人物描写的手法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灵活使用。如何借助课堂教学的“举一”,实现“反三”的历练目标呢?我跳出《<伊索寓言>两则》给学生设定的框架模式(先讲故事后点明寓意),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原始创作材料,让他们在其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作。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照顾个体的不同,给学生以广阔的施

  展空间,空间越广,学生想象和联想的余地就越大,就越能让学生自由发挥。

  一是给出不同类的写作题型。我列出给题目写寓言、给开头续写寓言、给寓意写寓言、完全自主创意写寓言等多种写作题型,并在各题后附一定量的参考题目,给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

  二是提出不同类的写作要求。给题目写寓言(太阳和大风、水滴与石头、新龟兔赛跑、粉笔与黑板的对话等)、给开头写寓言(老虎回家之后??树干对树叶说:“??”等)、给寓意写寓言(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等)、自主创意写寓言(自拟题目,自找寓意进行创作)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有对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写出来的寓言也必定各不相同。这样既避免了雷同思维,又能让学生给合各自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寓言。

  四.说课外延伸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以指导,仅借助一节课两个例子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学得关于寓言的所有知识的,在课堂上创作寓言也因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功利性,这与语文学习的渐进性、广泛性要求是不相适宜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也说:“在学习方面,没有东西可以替代针对个人的、有目的的家庭作业。”老师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作业”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我将给学生布置两类作业。

  一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相同类的语文材料,推荐几本寓言故事集他们阅读。这其中有*寓言(如《*寓言故事》),也有国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

  二是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课堂上写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进行交流;也可以搜集存于民间的寓言故事,举办一个“讲寓言故事”比赛活动,把对寓言的学习延伸下去。

  老师角色的恰当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导,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必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运用自已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实现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的转化,再结合相应训练在实践中得以历练,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这样的教学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言》说课稿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谈话: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如果它们再举行一次比赛,你会想什么办法使小白兔反败为胜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①、比赛时以为“我准拿第一”的许小满,为什么没讲好

  ②、从未参加过讲故事比赛的凌云,为什么讲得有声有色?

  2、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3、指名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回答。

  4、讨论:

  学了课文,如果让你从许小满和凌云中选交好朋友,你会选谁,为什么?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辨析明理

  1、说一说

  《知了学飞》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议一议

  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用“yes”or“no”回答,并说明原因)

  3、记一记

  齐读格言,并背一背

  4、读一读

  读故事《学演讲》想想:苏格拉底为什么要教那个年轻人两门功课?

  二、总 结

  自满是失败的祸根,谦虚是成功的法宝。记住“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要虚心,不自满。

  满 招 损 谦 受 益

《寓言》说课稿4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名是《人生寓言》,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我认为周国*先生是一位哲人,他的文章虽形式浅显通俗但意义深刻隽永,耐人寻味。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这个单元继续教学有关人生的课程,它是第一单元的延续。第一单元的内容侧重写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本单元则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而周国*的《人生寓言》正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更深入切身的感受、体会、思索有关人生的问题,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2.初一的学生要继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提高朗读水*,此文优美的语言,精美的表达正适合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这是初中首次出现的寓言文体,编者延续第一单元的人生主题,让学生通过感悟人生,得到启示从而概括出文章的寓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了解到寓言的文体特点,易于开展寓言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寓意。

  3.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4.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是目标2、3;目标1、3是本文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运用;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整体阅读,探究质疑”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找出关键词句,教师展示屏幕板书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理解故事从而能概括寓意;然后让学生分组就文章自己的一些想法展开讨论质疑,再进行集体研讨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最后通过看图编写寓言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写法。

  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新课标所突出强调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五点:

  用普通话正确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悟人生。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联系第一单元有关人生的感悟及学生作文中展露的坚强不屈的人生观,激*感,创设氛围,导入本课的学习。

  2、揭示目标

  3.目标的实现:

  ①看导语,默读课文《白兔与月亮》,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屏幕板书复述故事,概括寓意。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落难的王子》,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通过屏幕板书提示概括寓意。初步完成目标2、3 ,接触难点; 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就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进行集体探究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完成目标3 及重点; ④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图片发挥想象,比赛编写寓言故事,并让其他同学揣摩概括寓意。完成目标1及通过训练解决难点;⑤寓言文体小结,布置作业。强化拓展训练,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附一:(1)《白兔和月亮》板书

  (2)《落难的王子》板书

《寓言》说课稿5

  教材分析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

  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做为语文学习材料,实施教学更应遵从这些原则。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不放松,充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以便他们能从对课文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做到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激活、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于寓言创作之中。所以,教法上应做到走进例子解读与走出例子创作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寓言的主人。

  教学过程

  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对知识感兴趣并想拥有它、实践它,是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所具有的情感冲动,任何一个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任何一项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知识或技能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极有可能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我们做老师的,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

  一、看动画引入,初识寓言

  在师生互动学课文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拟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他们已取得的经验出发,借助多媒体播放他们熟悉的寓言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初识寓言,培养学习寓言的兴趣。

  二、互动学课文,了解寓言

  教学的第二步,便是与学生一起完成两则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以一个语文活动中心和实际主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首先通过观看动画对两则寓言有整体感知,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印象,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理请故事情节,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联想加想象,创作寓言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第一是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第二是进行简单的寓言创作。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有对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写出来的寓言也必定个不相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以指导,仅借助一节课两个例子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学得关于寓言的所有知识的,在课堂上创作寓言也因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功利性,这与语文学习的渐进性、广泛性要求是不相适宜的,一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相同类的语文材料,推荐几本寓言故事集他们阅读。这其中有*寓言(如《*寓言故事》),也有国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二是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熟悉的寓言进行改编,进行交流;也可以搜集存于民间的寓言故事,举办一个“讲寓言故事”比赛活动,把对寓言的学习延伸下去。

  教学反思:

  老师角色的恰当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导,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必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运用自已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实现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的转化,再结合相应训练在实践中得以历练,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这样的教学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说课稿5篇(扩展2)

——武术说课稿5篇

武术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二四年级的武术。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武术运动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强身健体,强国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次课以武术基本动作组合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游戏、自编的武术操以及武术的基本动作,结合示范等直观教学法,让同学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通过分组自主创编等教学手段,培养同学展示自我、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注重创新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同学对*功夫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简单动作的组合给同学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针对同学的身心特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相互评价等教学方法,为同学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提供了保证。

  根据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水*二同学对武术的认知基础上,能自由组合三到五个武术动作;

  2、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在集体创编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任务。

  本节课的重点是弄清动作方向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是动作准确,做到有力、有神。

  三、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兴趣导入、活跃身心。

  首先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使同学集中注意力,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接下来,充分利用同学喜爱而且熟悉的游戏进入主要学习内容。第一个游戏为:“超级棒棒狼”。游戏的方法是:教师扮演“棒棒狼”,同学做小羊。“小羊”齐叫“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报一个数字(比如五点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组拉成圈,“离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过来拍拍老师的手)。通过游戏,不仅锻炼同学的反应能力,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进行友伴型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两人一组进行第二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在进行游戏时,要求同学将“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按武术要求做出来。如:“石头”为“歇步”、“剪刀”为“弓步”、“布”为“马步”。游戏动作自然过渡到武术的基本步型与手型练习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创新:

  首先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同学学会武术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个步形动作。并带领同学做模仿练习,让同学体会动作的精气神。

  然后在练习中激发同学的练习兴趣,引导同学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练习的方法。让同学在练习中适时的配合声音来提升信心与气势。在互练过程中能够互相发现其错误并改正。

  最后动作串连,加深印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带领练习,将基

  本手形与步型结合到一起,形成串联动作,让同学体会武术动作的流畅与美观。

  让同学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联动作。此时,教师适时的配乐展示《*功夫》,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大大调动同学的学武积极性。这时,教师指导同学分组进行组合学习的练习,就能满足同学自我展示、自我创新的心理需求。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分成五组自己进行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2)、小组为单位展示自编动作。

  (3)、由教师评价选择出每组做的最好的一名同学委认为小组长。

  (4)、由选出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5)、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武术动作。

  (6)选择出创编动作做的好的一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展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给同学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又培养了同学的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第三部 调整身心、课后延伸:

  通过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同学评教师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课进行总结;利用教师的展示进一步提高同学对武术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武术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二七年级的武术。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武术运动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强身健体,强国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次课以武术基本动作组合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游戏、自编的武术操以及武术的基本动作,结合示范等直观教学法,让孩子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通过分组自主创编等教学手段,培养孩子展示自我、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注重创新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孩子对*功夫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简单动作的组合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相互评价等教学方法,为孩子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提供了保证。

  根据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水*二孩子对武术的认知基础上,能自由组合三到五个武术动作;

  2、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在集体创编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任务。

  本节课的重点是弄清动作方向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是动作准确,做到有力、有神。

  三、说教法

  第一部分、兴趣导入、活跃身心。

  首先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接下来,充分利用孩子喜爱而且熟悉的游戏进入主要学习内容。第一个游戏为:“超级棒棒狼”。游戏的方法是:教师扮演“棒棒狼”,孩子做小羊。“小羊”齐叫“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报一个数字(比如五点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组拉成圈,“离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过来拍拍老师的手)。通过游戏,不仅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进行友伴型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两人一组进行第二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在进行游戏时,要求孩子将“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按武术要求做出来。如:“石头”为“歇步”、“剪刀”为“弓步”、“布”为“马步”。游戏动作自然过渡到武术的基本步型与手型练习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创新:

  首先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孩子学会武术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个步形动作。并带领孩子做模仿练习,让孩子体会动作的精气神。

  然后在练习中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引导孩子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练习的方法。让孩子在练习中适时的配合声音来提升信心与气势。在互练过程中能够互相发现其错误并改正。

  最后动作串连,加深印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带领练习,将基

  本手形与步型结合到一起,形成串联动作,让孩子体会武术动作的流畅与美观。

  让孩子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联动作。此时,教师适时的配乐展示《*功夫》,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大大调动孩子的学武积极性。这时,教师指导孩子分组进行组合学习的练习,就能满足孩子自我展示、自我创新的心理需求。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分成五组自己进行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2)、小组为单位展示自编动作。

  (3)、由教师评价选择出每组做的最好的一名孩子委认为小组长。

  (4)、由选出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5)、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武术动作。

  (6)选择出创编动作做的好的一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展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给孩子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又培养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第三部 调整身心、课后延伸:

  通过教师点评、孩子互评、孩子评教师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课进行总结;利用教师的展示进一步提高孩子对武术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武术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伴随我园教育科研课题《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探索与研究》的实施,我选择开展大班艺术活动《*功夫》。近年来社会上对外国的节日、文化比较崇尚,同时很多地方也在逐步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就像我们大班年龄段都会开展 “*娃”的主题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金牌到我国的名胜特产;从国粹京剧到各民族歌舞┅┅孩子们发现这些关于身边的事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

  随着前段时间热播的《功夫熊猫》、《成龙历险记》,以及《西游记》、《功夫小子》等动画片,我发现孩子们对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的*武术产生了很多的兴趣。同时结合我园申报的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功夫”的音乐片段让幼儿体验*功夫的雄壮有力的气概,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工夫,给幼儿以表达表现的空间。使幼儿能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在富有力度的动作表演中,对民族精神有所体味,萌发做*人的自豪感,并了解学习功夫不仅有趣而且能强身健体和保护自己及他人。

  二、策略体现:

  具体说来,在结合策略的使用上,有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激发幼儿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感受*武术的力量和精神。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掌握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做到路线清楚,音乐和动作配合一致。

  3.情感目标: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培养幼儿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法体现:

  1.教法:

  根据武术教学套路相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改变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图示学习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连杰的表演应使幼儿为之一振,激发起习武的兴趣和欲望。同时我的示范动作和孩子的表演也让会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武术基本动作,会感染幼儿,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武术动作的欲望,激发幼儿“我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2.学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同时注意培养幼儿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学习能力。活动中幼儿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中悟出动作要领。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四、活动综述:

  总而言之,作为课题研究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我把生活中只能通过电影电视才能学习到的功夫,设计到教学活动中,将孩子们生活兴趣通过教学活动展现出来,并能从中激发幼儿热爱运动的情感。通过活动的学习,相信幼儿对武术会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幼儿的创编能力,孩子们不再用武术打闹,而是课下“切磋武功”,游戏秩序也会好了很多。将教学活动和生活较好的联系在一起。同时让幼儿知道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师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武术说课稿4

  一、教材:

  《英雄少年》武术操

  二、教材分析:

  《英雄少年》武术操结合了中学生的身体发育阶段的特点,既吸取了广播体操的规范和韵律,又结合武术的刚劲有力。学生通过学习《英雄少年》武术操,能得到美育熏陶,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使身体得到强健,能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深刻领会和了解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养成经常运用武术操锻炼身体和修身养心的习惯。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武术操1-3节,教材特点是动作简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动作为主,为今后武术操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东方中学初二女生,共32人。她们喜爱体育运动,具有较好运动能力和自学能力,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和运动参与积极性。但由于文化课学习的压力较大,她们有时会出现浮躁的心理,产生消极的情绪,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本节课力求从教法和学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武术操有一定的认识,明白《英雄少年》武术操的锻炼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武术操1-3的动作,并做到线路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较好地掌握跑的节奏,发展跑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崇尚武德精神、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稳扎稳打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武术的重点:手形的变化,重心的移动

  难点:动作的连贯和稳定性以及武术的精气神。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课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首先针对武术教学比较简单和枯燥的特点,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讲解示范法,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正确完整的演示武术操,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想学”的情感,从而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打下基础。

  2、学法:本课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比较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究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

  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10’)

  1.课堂常规

  2.师生问好 (抱拳礼问好)

  3、慢跑

  4. (1)徒手操:冲拳,推掌,手型变换等。要求讲清楚每节动作的要点与难点。动作要规范、到位,使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二、基本部分(25分)

  (一)武术操:一组动作。(4个8拍)

  1。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口令下进行练习。

  2。教师进行纠错,学生在教师口令下进行练习。

  3。完整练习,并跟随教师在音乐伴奏中进行。

  (二)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三)素质练习-障碍跑

  三、结束

  教学效果预计:

  一)生理负荷:预计学生*均心率为120次/分,练习密度为40%,运动负荷中等。

  (二)心理负荷: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九、场地:篮球场

  器材:录音机一台 ; 垫子10个

  排球4个; 跳绳4根

武术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二四年级的武术。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武术运动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强身健体,强国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次课以武术基本动作组合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游戏、自编的武术操以及武术的基本动作,结合示范等直观教学法,让同学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通过分组自主创编等教学手段,培养同学展示自我、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注重创新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同学对*功夫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简单动作的组合给同学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针对同学的身心特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相互评价等教学方法,为同学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提供了保证。

  根据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水*二同学对武术的认知基础上,能自由组合三到五个武术动作;

  2、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在集体创编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任务。

  本节课的重点是弄清动作方向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是动作准确,做到有力、有神。

  三、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兴趣导入、活跃身心。

  首先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使同学集中注意力,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接下来,充分利用同学喜爱而且熟悉的游戏进入主要学习内容。第一个游戏为:“超级棒棒狼”。游戏的方法是:教师扮演“棒棒狼”,同学做小羊。“小羊”齐叫“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报一个数字(比如五点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组拉成圈,“离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过来拍拍老师的手)。通过游戏,不仅锻炼同学的反应能力,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进行友伴型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两人一组进行第二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在进行游戏时,要求同学将“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按武术要求做出来。如:“石头”为“歇步”、“剪刀”为“弓步”、“布”为“马步”。游戏动作自然过渡到武术的基本步型与手型练习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创新:

  首先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同学学会武术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个步形动作。并带领同学做模仿练习,让同学体会动作的精气神。

  然后在练习中激发同学的练习兴趣,引导同学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练习的方法。让同学在练习中适时的配合声音来提升信心与气势。在互练过程中能够互相发现其错误并改正。

  最后动作串连,加深印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带领练习,将基本手形与步型结合到一起,形成串联动作,让同学体会武术动作的流畅与美观。

  让同学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联动作。此时,教师适时的配乐展示《*功夫》,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大大调动同学的学武积极性。这时,教师指导同学分组进行组合学习的练习,就能满足同学自我展示、自我创新的心理需求。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分成五组自己进行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2)小组为单位展示自编动作。

  (3)由教师评价选择出每组做的最好的一名同学委认为小组长。

  (4)由选出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5)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武术动作。

  (6)选择出创编动作做的好的一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展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给同学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又培养了同学的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第三部 调整身心、课后延伸:

  通过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同学评教师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课进行总结;利用教师的展示进一步提高同学对武术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个人说课稿5篇(扩展3)

——统计说课稿5篇

统计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a、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b、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c、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体会研究有关问题的方法;

  b、能从各种途径获取有用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信息、感受生活中的数据,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法

  从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问题情境引入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广泛性,引导学生体会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到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问题的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时,对教材上的例题和有关练习作适当的调整,从书本指向性非常明确的问题改成了比较开放的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少讲,多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对一次事项作出正确的决策;

  2、通过实例、归纳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培养对扇形统计图的敏感性

  4、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出示一组事先收集的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出现的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些也是一种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都有哪些特点?(折线和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看清楚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看清楚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出示图形,隐射教学重点

  通过《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让学生领悟怎么获取信息,并归纳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1、出示扇形统计图。提问:

  (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

  (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揭示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并强调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的是总数量,圆中的各个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说明:我国国土总面积有960万*方千米,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后,可启发学生把算出的各类地形面积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960万*方千米,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2、小结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计算书上的前2个问题。指名口答结果。最后提问回答。

  4、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在班级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十五第2题

  组织学生交流。

  3、练习十五第3题

  先出示*地图先让学生说说我国这几个海域的大*置,再让学生对照统计图说说体会。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后,也可让学生通过求和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五、课后反思

  1、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与已学过的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学生还会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从生活中选择数学元素,会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3、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台。围绕某一问题展形讨论,学生会相互补充,产生各种灵感和火花,在讨论中不断完整自己的知识。无论涉及哪些版本,基本都可以通用,大家都可以参考借鉴,无论是人教版、北师大版 苏教版等,可以互用!更多请访问本站的说课稿频道,谢谢!

统计说课稿2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

  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反思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它是在学生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时,往往要用去一节课的大半时间,当要组织学生评价、分析,针对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推测问题时,却出现草草收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法上作了新的改进和尝试。复式条形统计图

  1、给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探究、观察、想象素材。

  选择怎样的素材更有利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课本例1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材料,而选择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更容易调动学生探究、观察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画统计图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读统计图,要从统计图所反映的事件、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并发挥想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留

  给了学生更多的质疑、评价和想象的空间。

  2、让学生感受到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先向学生呈现复式统计表以及由此得出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观察,感悟到复式统计表能直接比较出各项目男、女生的相差数,但不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变化;而单式条形统计图随能直观地看出男生或女生人数的变化状况,但不容易对同一项目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要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低思维的操作层面上。

  为了节省画图时间,本课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以摆代画”的方式,形象地突出了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如何去合并的思考过程。这总方式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操作时间,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区别不同的合并方法上。由于纸条可以随意移动摆放,学生在合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想法。在反馈时我注意呈现学生不同的合并方法,并及时引发学生比较评价,再通过电脑演示画法过程,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规范的

统计说课稿3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的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奠定了必须的知识基础。对于本节课我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1、让学生把统计看成一种策略让学生自主产生对复式统计表的需要。

  2、让学生亲历一种过程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统计表。

  3、让学生学会一种眼光从统计的角度看待生活。

  根据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

  3、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我认为本节课中:

  教学重点: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因为本节课针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作了如下四大环节的设计:

  第一大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先出示例1中的四幅场景图及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当学生填完表格后,提问:14怎么来的?表示什么?对单式统计表中合计格表示的意思及其数据是如何算的做一个回顾。

  然后提出一简单的问题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根据单式统计表很快便能看出,接着再提出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是无法一眼看出有多少人,这个时候我就反问学生为什么速度没有那么快了呢?(因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张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问题答案在几张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较慢)因为需要计算,那么如何才能够一眼看出来呢?使学生自主产生对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从而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第二大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于本环节我将分为三个层次来教学:

  1、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首先出示一个简单的直接由书中四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的统计表,让学生思考就是这样合并吗?那么该如何完善这张统计表?学生一眼可以看出有四栏是重复的,可以去掉三行性别那一栏,并且为了看出是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将四个人数分别改成四个小组的名称。然后揭示表头的含义和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思考现在是否能够一眼看出总人数了?不能,因为有了需要所以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完善表格,于是出示总计栏。由于这一栏是新学知识,因此三个格子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表示什么,同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加以手势表示,横栏、竖栏,用手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统计表应该是横栏与纵栏相结合地去看,同时带领学生认识统计表中的其它一些相应的格子表示的含义。

  2、尝试填写,交流填法:

  由于填写表格时学生最容易遗忘的就是写日期,因此要求学生在拿到这样的统计表的时候,先写好日期,然后再独立填写。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学生都能很快填出来,再让学生汇报是如何填写这些数据的(总的来说是按照先填写每一小组男、女生人数,然后填每一兴趣小组的合计数,再填男、女生各自的总计数,最后填写四个组总人数),男生总计数、女生总计数都要求学生说说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对于总计数,设置一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认识到总计数既可以根据四个小组男、女生的总计数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合计人数得到。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可以起到检验的作用。

  3、引领分析,体会优势:

  学生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设计和填写之后,接下来是对这张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先以你能看出四个小组中哪个组男生最多吗这一问引出,要求说说答案及是如何看出来的,接着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内说说从统计表里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如果学生无法说出看出总计数,则提问现在从这张统计表里是否能够很快地看出四个组的总人数,让学生从心里面有个感知,这张统计表比前面四张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加全面。

  再与刚才单式统计表比较,发现复式统计表在统计多个项目时的数据多,信息量大的优势。 并揭示课题。

  第三大环节:实践提高、巩固新知

  为了对所学知识进行形成性的训练及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三个梯度的练习题:

  1、练习巩固:练一练 统计我国前由届奥运会奖牌数

  在教学时先通过2008年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题主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给出的数据是按照奥运会的届数横着排列的,而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都是竖着排列的,借此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养学生更加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另外,这一题书上只有一问还能看出什么信息,而其实我感觉单独这一句话太空洞了,于是我先设置了四个小问题,让学生对于从统计表中能看出的一些基本信息有个了解,再放手让同桌间互相说说,然后全班交流。这样也是在给学生一个引导,如何去分析统计表,并且以此可以联想到从一张统计表中还能够看出别的信息来。

  2、练习二十中的习题第2题。

  这一题,比较简单,在学生填写完后直接展示学生作业,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与前面所学的复式统计表的区别,了解三个不同机场的面积总计是意义不大,而机场面积、长与宽之间进行合计是没有意义的。明确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是否需要合计与总计是根据实际需要的。

  四、根据板书:回忆一下这节课,认识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在学生了解到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广泛运用之后,提出在粮店工作的王阿姨经常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她现在也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她不小心将几滴墨汁滴在了表上,你能帮帮她吗?

  出示统计表,同时在课件中也设置将几滴墨水涂在上面,更加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利用今天的所学去解决问题。

统计说课稿4

  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成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特征——运用知识五块内容,

  在激趣导入部分:通过今年奥运会的知识进行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在探究新知部分:复习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和根据变化趋势预测下一届奥运会*的金牌数量。

  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乐乐的体温统计表:让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除了能读懂图外,还初步理解倾斜角度是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从而总结特点:

  先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对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不同点来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观察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数量增加,下降——减少,倾斜角度——增减幅度,从而引出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清晰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最后,在运用环节,设计了三个练习内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并简单分析数量的变化(股票图、心电图)。

  二是用江南车城两个销售员的的统计图来选择进修的名额,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三是比较两个内容,从而来选择哪一个内容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进一步突出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

  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这节课,我认为学生动手了,但小组合作,讨论得还不够

统计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统计》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但如果对统计图不进行认真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因此,我们应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判断正确性。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考虑到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它们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和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与形成猜想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

  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

  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能从统计图中 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

  关键: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


个人说课稿5篇(扩展4)

——《冰花》说课稿5篇

《冰花》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本文通过写小童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第六条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本课以故事的形式,通过小童的观察和赞美,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介绍和描写了“冰花”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基本特征。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认识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冰花”的优美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冰花的美。

  “他、她、它”的区别与应用。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冰花”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课前对课题进行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去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

  2、观察感受,自主探究。

  课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在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等描写冰花的词语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想像、动手实践、对比感受等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培养其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的学习方法。

  3、朗读积累,说话迁移。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上,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忆,进行积累,然后再启发发挥想像力,照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冰花还像什么?”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各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三、说教学程序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CAI课件,两种树叶,两朵花,一把小草。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 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三、 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四、 学写生字,寻找规律。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我重点阐述一下对本课时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教学设计:

  四、 品读课文,感受体味。(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冰花的一些常识,现在想不想再领略一番冰花那优美的姿态呢?

  1、 教师展示搜集来的冰花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边看边想像,你觉得冰花像什么?看完后由学生自由地交流,汇报。

  (意图:用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地感受冰花姿态的优美,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为理解后面三个比喻句的做好铺垫。)

  2、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描写冰花姿态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让学生带着美的感受去朗读美文,更能引起共鸣。“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3、 当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出示课文句子:“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一定要醒目地显示出来,并在深入理解前读正确。)

  4、 接着,教师以“你觉得哪种冰花最漂亮?”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展开讨论。

  重点是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的三个词语的意思。

  教师可以这样点拨:①观察想像一下,像什么树的叶子?(梧桐叶、芭蕉叶)对,这些树叶看起来又宽又大,感受了“宽大”。

  ②可以准备一些小草,让学生亲手摸一摸,问问他们“有什么感觉?”感受了“柔嫩”。

  ③准备两朵花,一朵饱满的,一朵干瘪点。让学生比一比,感受

  “哪一朵开得好看?为什么?”因为色彩鲜艳,形状饱满。理解了“丰满”。

  最后指导读好三个比喻句,表现出不同的美。

  (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所以教师在此环节中,教给了学生观察想像、动手实践、对比感受等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化难为简,生动直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此处得到充分地体现。)

  5、教师出示拓展练习,启发学生,“小童的想像力好丰富呀,同学们的想像一定也很丰富,你觉得冰花还像什么?”它像( 的 ),像( 的 ),像( 的 )。

  (意图:“学以致用”,及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借此渗透比喻句的概念。这个练习要求不能太高,应充分考虑到各各层面的学生,以激发想像为主,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5、 在感受了不同姿态的冰花后,再引导学生读书,“冰花还美在何

  处?”重点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莹”、“洁白”。这些词语体现了冰花的多,质地和色泽的美。然后指导读好整个句子。

  (意图:这半句是从另外几个角度去描写冰花的,所以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细心体味去理解,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6、 在启发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冰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惊奇、赞叹)然后来学习第一句。还是通过唤起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感受来理解什么是“惊奇”?就是“惊讶”、“奇怪”。小童和我们有一样的感觉。 接着出示小童的话。指名读。引导喊出惊奇的感觉。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意图:这又是一次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词语的例子,朗读时加上动作更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态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7、 在学句的同时,相机学习生字“他”、“它”。

  教师指着句子中的“他”问:这个“他”是指谁?学生说“小童”。教师解释:他是个男孩子,所以用“亻”。紧接着启发学生,“你会不会记‘他’字?”学生肯定会用上一课中的“她”来记忆,教师抓住切入点,再追问下去:“文中‘她’是指谁?”学生异口同声“大海”。教师点拨:作者把大海比作妈妈,妈妈是女的,所以用“女”字旁。教师再指着句子:“它”在课文中是指谁?学生答:冰花。 师:冰花是人吗?生:不是。师:所以用在除人以外的事物上的是“宀”宝盖头的“它”。

  8、 出示练习,及时巩固。

  选字填空:

  她 他 它

  (1)( )是我哥哥。

  (2)妈妈拿着( )的书,走进了房间。

  (3)( )是一只可爱的小猫。

  (意图:随课文识字,可以将字的音、形、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三个字是本单元识字的难点,把它们放在课文中,结合所在的句子,利用得天独厚的现成的语言文字环境来,将字音和字形相结合着来理解,直观生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及时练习,巩固加深,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冰花》说课稿2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析:

  刚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对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课文写的是北国特有的景致冰花,对于生长在北方的的小朋友来说,冬天随处可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认识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冰花的优美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4、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冰花的美。

  5、理论依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加强语文同其他学科的融合及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

  6、说教法、学法

  (1)指导观察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朗读积累,说话迁移。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上,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忆,进行积累,然后再启发发挥想像力,照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冰花还像什么?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各表达能力,实现知识蚰芰Φ那ㄒ啤?

  7、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学冷不冷?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自由回答。

  师:冬爷爷给我们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那就是美丽的冰花!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亲切的谈话,由学生的生活导入,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接着,我让学生拿出一周之前布置的作业:拍摄冰花的照片,学生把各种姿态的冰花照片展示给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语文课内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打破传统语文课分析课文的教学模式,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冰花的美。

  我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冰花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制作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这些冰花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并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去感受作者描写冰花的语言美。

  三、贯穿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带着美的感受去朗读美文,更能引起共鸣。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读书方法:如男女生比赛读,同桌读、小组读、跟老师比赛读等形式,把学生的朗读落到实处,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点,在朗读感受冰花的美,作者语言的美。

  四、读中评价,给予鼓励。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评价、生与生评价、都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满足学生的进取心,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评价的语言也要丰富,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如;听了你的朗读,你把冰花的千姿百态展现在我们眼前,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读了。

  五、抓住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想象力训练和语言训练。

  1、出示文本的重点句:他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重点句,我通过给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冰花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冰花的冰花的美,从而读出冰花的美。]

  2、师说:冰花是千姿百态的!随后又出示了许多冰花的图片,请同学们观看,发挥想象力,说说这些冰花想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很自然地联想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幻灯出示句子:像.像像.。句式练说比喻句,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使学以致用,及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借此渗透比喻句的概念。这个练习要求不能太高,应充分考虑到各各层面的学生,以激发想像为主,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3、感受了不同姿态的冰花,引导学生读书

  教师质疑:冰花还美在何处?重点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莹、洁白。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体现了冰花的多,质地和色泽的美这些词语时,我及时出现了冰花透明光亮,数量和多的图片,借助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挖掘词语的含义,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细心体味去理解,然后指导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在启发学生心智

  师:看到这样美丽的冰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惊奇、赞叹!

  师:让我们再来学习第一句。

  还是通过唤起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感受来理解什么是惊奇?就是惊讶、奇怪的意思,小童和我们有一样的感觉。接着出示小童的话。指名读。引导喊出惊奇的感`觉。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这又是一次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词语的例子,朗读时加上动作更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态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5、在学句中相机学习生字他、它她。

  教师指着句子中的他问:这个他是指谁?学生说小童。教师解释:他是个男孩子,所以用亻。紧接着启发学生,你会不会记他字?学生肯定会用上一课中的她来记忆,教师抓住切入点,再追问下去:文中她是指谁?学生异口同声大海。教师点拨:作者把大海比作妈妈,妈妈是女的,所以用女字旁。教师再指着句子:它在课文中是指谁?学生答:冰花。师:冰花是人吗?生:不是。师:所以用在除人以外的事物上的是宀宝盖头的它。随课文识字,可以将字的音、形、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三个字是本单元识字的难点,把它们放在课文中,结合所在的句子,利用得天独厚的现成的语言文字环境来,将字音和字形相结合着来理解,直观生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及时练习,巩固加深,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冰花》说课稿3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析:

  刚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对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课文写的是北国特有的景致冰花,对于生长在北方的的小朋友来说,冬天随处可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认识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冰花的优美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4、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冰花的美。

  5、理论依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加强语文同其他学科的融合及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

  6、说教法、学法

  (1)指导观察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朗读积累,说话迁移。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上,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忆,进行积累,然后再启发发挥想像力,照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冰花还像什么?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各表达能力,实现知识蚰芰Φ那ㄒ啤?

  7、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学冷不冷?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自由回答。

  师:冬爷爷给我们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那就是美丽的冰花!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亲切的谈话,由学生的生活导入,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接着,我让学生拿出一周之前布置的作业:拍摄冰花的照片,学生把各种姿态的冰花照片展示给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语文课内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打破传统语文课分析课文的教学模式,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冰花的美。

  我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冰花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制作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这些冰花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并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去感受作者描写冰花的语言美。

  三、贯穿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带着美的感受去朗读美文,更能引起共鸣。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读书方法:如男女生比赛读,同桌读、小组读、跟老师比赛读等形式,把学生的朗读落到实处,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点,在朗读感受冰花的美,作者语言的美。

  四、读中评价,给予鼓励。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评价、生与生评价、都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满足学生的进取心,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评价的语言也要丰富,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如;听了你的朗读,你把冰花的千姿百态展现在我们眼前,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读了。

  五、抓住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想象力训练和语言训练。

  1、出示文本的重点句:他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重点句,我通过给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冰花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冰花的冰花的美,从而读出冰花的美。]

  2、师说:冰花是千姿百态的!随后又出示了许多冰花的图片,请同学们观看,发挥想象力,说说这些冰花想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很自然地联想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幻灯出示句子:像.像像.。句式练说比喻句,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使学以致用,及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借此渗透比喻句的概念。这个练习要求不能太高,应充分考虑到各各层面的学生,以激发想像为主,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3、感受了不同姿态的冰花,引导学生读书

  教师质疑:冰花还美在何处?重点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莹、洁白。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体现了冰花的多,质地和色泽的美这些词语时,我及时出现了冰花透明光亮,数量和多的图片,借助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挖掘词语的含义,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细心体味去理解,然后指导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在启发学生心智

  师:看到这样美丽的冰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惊奇、赞叹!

  师:让我们再来学习第一句。

  还是通过唤起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感受来理解什么是惊奇?就是惊讶、奇怪的意思,小童和我们有一样的感觉。接着出示小童的话。指名读。引导喊出惊奇的感`觉。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这又是一次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词语的例子,朗读时加上动作更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态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5、在学句中相机学习生字他、它她。

  教师指着句子中的他问:这个他是指谁?学生说小童。教师解释:他是个男孩子,所以用亻。紧接着启发学生,你会不会记他字?学生肯定会用上一课中的她来记忆,教师抓住切入点,再追问下去:文中她是指谁?学生异口同声大海。教师点拨:作者把大海比作妈妈,妈妈是女的`,所以用女字旁。教师再指着句子:它在课文中是指谁?学生答:冰花。师:冰花是人吗?生:不是。师:所以用在除人以外的事物上的是宀宝盖头的它。随课文识字,可以将字的音、形、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三个字是本单元识字的难点,把它们放在课文中,结合所在的句子,利用得天独厚的现成的语言文字环境来,将字音和字形相结合着来理解,直观生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及时练习,巩固加深,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冰花》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冰花》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刚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对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课文写的是北国特有的景致——冰花,对于生长在北方的的小朋友来说,冬天随处可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认识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冰花”的优美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冰花的美。

  五、说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加强语文同其他学科的融合及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

  六、说教法、学法

  (1)指导观察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朗读积累,说话迁移。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上,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忆,进行积累,然后再启发发挥想像力,照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冰花还像什么?”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各表达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1.经过课前谈话,已经基本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板书“花”,引导学生转换话题,继续谈话,聊聊见过的各种花的形状,及自己最喜欢的花。

  2.补充板书“冰”字,继续谈话:见过冰花吗?哪儿见过?

  让学生谈谈对冰花的认识。

  3.引入课文: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也发现了冰花,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发现的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上课伊始,我便创设了学生喜爱的谈话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及时地从学生的谈话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迹地转换话题。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

  1.听录音,边听边标好小节。

  2.激发兴趣,指导读文:你能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吗?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告诉学生读文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拼音多读几遍)

  3.交流:

  (1)哪些字你是通过拼拼音学会读的?

  (2)生字会读吗?组词。

  (3)检查读文情况。指导学生读准确。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同时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不仅关注它的读音,而且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力求识用结合。

  (三)、朗读想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1.学习第一小节

  (1)刚才有好些同学愿意读第一节的,你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第一节吗?

  (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并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最喜欢第二节的同学站起来,齐读第二小节,指导读好“惊奇地喊”的语气。

  (2)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3)当学生说出喜欢冰花的形状或样子时,让学生找找有哪些形状并板书:宽大的叶子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

  (4)看着这些冰花,你们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好“啊,真漂亮!”并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好。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由学生自己喜欢的原因出发,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荚的熏陶。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做做说说,发展学生语言。

  (1)你觉得冰花可能还会像什么?你们想做一做吗?让学生拿出纸、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状,剪好后贴在窗玻璃上。

  (2)交流各自做的形状,教师小结。

  (3)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用“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像,像,像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说说这些漂亮的冰花。可自己说,也可几个人一起说。

  (4)指名说,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四)、反馈评价,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

  1.让学生回去每天早上起来都观察一下自家窗户,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诉老师,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种吗?还看到了哪些?及时记录下来。

  2.让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学科等的综合。这样的设计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另外,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心中有数,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出示今天所学到的生字:见、他、它、丰。读一读。

  2.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笔画,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设计意图]: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地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八、说板书设计

  10 冰花

  晶亮 一朵朵

  像……

  啊,真漂亮!

《冰花》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冰花》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分三个自然段描绘了冬天里窗户上冰花的千姿百态。文中配有一副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本文图文并介绍了冬天冰花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从课文内容上来看,本课所描述的内容是冬天里的自然景象。但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对其的认识因为自身智力的缺陷而缺少足够的观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课建议采取4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步朗读课文,学习相关词语。第二课时学习朗读课文,读通读熟悉,在此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第三课时巩固朗读,提高对冰花的认识。第四课时加强朗读指导,学习用语言描述冰花。。

  二、学情分析

  以我班学生为例(三年级学生),班级内共有9名学生,智商多在40-60之间,基本符合目前培智学校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的现状。班级学生中两名学生有语言障碍,一名学生以自我为主,沟通困难。其他学生思维比较缓慢,抽象问题理解困难。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参与各项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能力,我把学生分成ABC三组,为每组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的学习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1、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及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3、学习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段落结构,能够初步读通课文。

  四、教法分析

  朗读、观察、多元评价将是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观察指导:课文的观察和生活的观察,相互对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直观、形象。

  2、朗读训练:熟练地朗读是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智障学生,朗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将会在学生读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3、评价策略:借助言语、小红花等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鼓励鞭策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冬天里冰花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

  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在冬天里你看见过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纸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冰花》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导入,让学生对冰花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赏课文,要求能够仔细听老师课文,并边听边用手指出相对应的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的速度慢一点,边指边读。

  (2)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不会读的字词,请老师帮助解决。

  (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分成了几个部分。

  3、巩固认识词语,交流朗读情况

  (1)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朗读是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读,带着问题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意思

  1、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

  (2)点名学生朗读

  (3)说一说,小童在玻璃窗上看见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冰花。(结合图片理解“一朵朵”的意思)

  (4)齐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老师示范朗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3)课文中所写的冰花有哪些形状,请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分别出示相关的图片,请学生对比看一看。

  (4)你觉得冰花好看吗?指导学生用兴奋、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完成口语填空:

  “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牡丹,像___________,像_______,像__________,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5)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一说冰花是从哪里来的。

  4、齐读课文

  (培智学校新课程方案中对于语文的目标要求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对于冰花这样一种智障学生并不熟悉的自然现象,教学中只有通过直观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朗读,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动手动脑,巩固认识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觉得冰花还会是什么样子,你能画出来吗?

  3、请学生介绍自己所画的冰花。

  4、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每天起床后看看自己家里的窗户上有没有冰花。


个人说课稿5篇(扩展5)

——《泉水》说课稿5篇

《泉水》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泉水》。《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凡却温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讲述的是清泉从石缝冲出来,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带给伙伴温暖甘甜的泉水,给朋友带来快乐和帮助。文章无华丽的词藻,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却告诉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温暖时我们应伸出热情的双手,献上火热的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哦”等八个生字,学会本课生字“瓦、泉、然”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所给词语“天然水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学会关心别人,懂得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双手,在他人需要温暖的时候,献上一颗火热的心。

  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泉水乐于奉献、无私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读通课文,理清层次,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趣

  上课伊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丁冬、丁冬”的泉水声,随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泉水声。然后,出示山泉图片,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你见过泉水吗?在你眼中,泉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此处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泉水给自己怎样的感觉。估计学生会说泉水很清凉、清澈、甘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有关泉水的故事。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文,使学生对泉水有了个性化的感受,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感悟真情

  板块一 理解文本,初悟真情

  学生自读课文2至5小节,思考泉水一共流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同伴,自读后指名回答。通过回答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写了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遇到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

  随后让学生分段来体会泉水带给伙伴的快乐、指名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感受泉水流过这些地方时给这些伙伴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泉水,这些伙伴又会怎样。在个别读和讨论过后,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给姐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泉水,泉水让姐姐能够喝上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可以让姐姐洗澡、做家务。此处相机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清澈、明亮的泉水流进山间的*地,给美丽的杜鹃花当镜子。甘甜、清凉的泉水流进山坡的果园给果子充足的水分让他们长得更大更甜。清脆、响亮的泉水声可以为画眉鸟伴唱。

  这一部分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挖掘文本含义,更深入地感受到泉水带给这些伙伴的益处,从而感悟泉水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板块二 想象表演,温暖心田

  在分析完课文内容后,要求同桌两人来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想象让学生能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更好地诠释。

  板块三 设计问题,深入感悟

  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泉水,在为别人奉献了这么多之后,你的心情怎样?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走进泉水的内心,进入一个角色的转换,真正地从内心去感受泉水给他人带去帮助、温暖时内心的那份甜蜜、快乐,从而使学生理解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含义。

  板块四 反复读文,升华情感

  在学生以第一人称感悟泉水内心世界后,再次出示“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让学生再次通过读感悟泉水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这一浓烈的情感氛围中引读课文第六、七节。

  三、想象练说,训练语言

  在课文最后,结合最后两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说一说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给哪些人带来了快乐?

  在练说的过程中,把爱扩散、放大,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需要爱,人间处处充满爱。

  四、回归整体,升华中心

  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一处整体回归,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感受泉水在他人需要帮助和温暖时给予的热情和快乐,结合课前的提问,再次提问:此时,你眼中的泉水有了怎样的变化。相信学完课文学生对于泉水的感受不会在是表面的形象,会更关注泉水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最好小结: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困难,让我们学会关爱别人,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献上你火热的心,让他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爱心。

  作业设计:写一写你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事例。

《泉水》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泉水》。《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凡却温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讲述的是清泉从石缝冲出来,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带给伙伴温暖甘甜的泉水,给朋友带来快乐和帮助。文章无华丽的词藻,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却告诉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温暖时我们应伸出热情的双手,献上火热的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哦”等八个生字,学会本课生字“瓦、泉、然”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课文中所给词语“天然水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学会关心别人,懂得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双手,在他人需要温暖的时候,献上一颗火热的心。

  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泉水乐于奉献、无私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读通课文,理清层次,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趣

  上课伊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丁冬、丁冬”的泉水声,随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泉水声。然后,出示山泉图片,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你见过泉水吗?在你眼中,泉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此处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泉水给自己怎样的感觉。估计学生会说泉水很清凉、清澈、甘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有关泉水的故事。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文,使学生对泉水有了个性化的感受,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感悟真情

  板块一 理解文本,初悟真情

  学生自读课文2至5小节,思考泉水一共流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同伴,自读后指名回答。通过回答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写了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遇到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

  随后让学生分段来体会泉水带给伙伴的快乐、指名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感受泉水流过这些地方时给这些伙伴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泉水,这些伙伴又会怎样。在个别读和讨论过后,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给姐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泉水,泉水让姐姐能够喝上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可以让姐姐洗澡、做家务。此处相机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清澈、明亮的泉水流进山间的*地,给美丽的杜鹃花当镜子。甘甜、清凉的泉水流进山坡的果园给果子充足的水分让他们长得更大更甜。清脆、响亮的泉水声可以为画眉鸟伴唱。

  这一部分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挖掘文本含义,更深入地感受到泉水带给这些伙伴的益处,从而感悟泉水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板块二 想象表演,温暖心田

  在分析完课文内容后,要求同桌两人来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想象让学生能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更好地诠释。

  板块三 设计问题,深入感悟

  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泉水,在为别人奉献了这么多之后,你的心情怎样?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走进泉水的内心,进入一个角色的转换,真正地从内心去感受泉水给他人带去帮助、温暖时内心的那份甜蜜、快乐,从而使学生理解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含义。

  板块四 反复读文,升华情感

  在学生以第一人称感悟泉水内心世界后,再次出示“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让学生再次通过读感悟泉水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这一浓烈的情感氛围中引读课文第六、七节。

  三、想象练说,训练语言

  在课文最后,结合最后两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说一说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给哪些人带来了快乐?

  在练说的过程中,把爱扩散、放大,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需要爱,人间处处充满爱。

  四、回归整体,升华中心

  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一处整体回归,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感受泉水在他人需要帮助和温暖时给予的热情和快乐,结合课前的提问,再次提问:此时,你眼中的泉水有了怎样的变化。相信学完课文学生对于泉水的感受不会在是表面的形象,会更关注泉水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最好小结: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困难,让我们学会关爱别人,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献上你火热的心,让他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爱心。

  作业设计:写一写你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事例。

《泉水》说课稿3

  【说教材】

  《泉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旨在教育学生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泉水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喜欢童话色彩的文章,本篇文章就是,它赋予了泉水生命的色彩。因此,我结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听歌激趣的导入方式和情景鼓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外延伸时,我能运用以往的旧知识(泉水流进小溪里,溪水流进江河里,江水河水都要流进海洋里),从而起到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导书写“股、鹃”两个生字。

  2.通过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体会泉水的奉献精神,并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说教法、学法】

  泉水很美,课文写泉水的语言更美,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根据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些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让学生的心跟着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本课安排为两课时。我说讲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以歌曲《泉水丁冬响》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安排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边读边记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欣赏好词佳句,达到背诵课文,并受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教育。

  【说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 泉水资料

  【说教学时间】

  《泉水》这篇课文我将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激趣 上课伊始,先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丁冬、丁冬”的泉水声,随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泉水声。然后,出示山泉图片,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你见过泉水吗?在你眼中,泉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此处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泉水给自己怎样的感觉。估计学生会说泉水很清凉、清澈、甘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有关泉水的故事。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文,使学生对泉水有了个性化的感受,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感悟真情

  1.理解文本,感悟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2至5小节,思考泉水一共流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同伴,自读后指名回答。通过回答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写了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遇到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

  随后让学生分段来体会泉水带给伙伴的快乐、指名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感受泉水流过这些地方时给这些伙伴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泉水,这些伙伴又会怎样。

  在个别读和讨论过后,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给姐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泉水,泉水让姐姐能够喝上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可以让姐姐洗澡、做家务。此处相机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清澈、明亮的泉水流进山间的*地,给美丽的杜鹃花当镜子。

  甘甜、清凉的泉水流进山坡的果园给果子充足的水分让他们长得更大更甜。清脆、响亮的泉水声可以为画眉鸟伴唱。 这一部分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挖掘文本含义,更深入地感受到泉水带给这些伙伴的益处,从而感悟泉水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2.想象表演,温暖心田 在分析完课文内容后,要求同桌两人来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想象让学生能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更好地诠释。

  3. 设计问题,深入感悟 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泉水,在为别人奉献了这么多之后,你的心情怎样?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走进泉水的内心,进入一个角色的转换,真正地从内心去感受泉水给他人带去帮助、温暖时内心的那份甜蜜、快乐,从而使学生理解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含义。

  4. 反复读文,升华情感 在学生以第一人称感悟泉水内心世界后,再次出示“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让学生再次通过读感悟泉水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这一浓烈的情感氛围中引读课文第六、七节。

  三、想象练说

  训练语言 在课文最后,结合最后两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说一说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给哪些人带来了快乐?在练说的过程中,把爱扩散、放大,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需要爱,人间处处充满爱。

  四、回归整体

  升华中心 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一处整体回归,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感受泉水在他人需要帮助和温暖时给予的热情和快乐,结合课前的提问,再次提问:此时,你眼中的泉水有了怎样的变化。相信学完课文学生对于泉水的感受不会在是表面的形象,会更关注泉水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小结:

  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困难,让我们学会关爱别人,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献上你火热的心,让他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爱心。

  【说板书设计】

  泉 水 水池——*地——果园——山谷 多 —— 清 —— 甜 —— 美

  我的板书以文字和横线为载体,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课文的脉络。通过四个词语来体会泉水的特点,通过四个地方来体会泉水的精神。这样的板书既简明又直观,把繁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泉水》说课稿4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股、缝、罐、塔”等8个生字,会写“股,脆、鹃”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学习课文,认识泉水的特点。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教学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在学习会认的字这一环节,我们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带拼音自主读、同桌合作读、游戏开火车读,最后去拼音读的方式设计,全部生字的识记过程体现梯度。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学习本组课文,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写字教学要继续培养学生写字的姿势习惯,重视书写正确、美观,在朗读训练时,要让学生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借助树叶上的拼音,把课文读得正确、读通顺。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泉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主题是: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四是基于对二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应切实引导学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虽然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存在的问题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课文的技巧还有待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因此确定以下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在识字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每个学段都必须贯彻落实的教学任务,通过指导识字、写字,来完成此项任务。在学生充分认识了生字后,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

  三、延伸课外。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在田字格中把这几个字写美观。

  五、说教反思

  不足:

  1、教师在课堂上评价的方式单一,评价的针对性、激励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学生交流的识字方法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加强。

《泉水》说课稿5

  《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凡却温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讲述的是清泉从石缝冲出来,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带给伙伴温暖甘甜的泉水,给朋友带来快乐和帮助。文章无华丽的词藻,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却告诉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温暖时我们应伸出热情的双手,献上火热的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泉水一文中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串词成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串词成句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使本节课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在PPT演示中集文字、图片、FLASH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练习结合起来,有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灵活整合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演示PPT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课要学习的课题“泉水”。

  2、简要介绍泉水方面的知识及泉水的作用。

  二、看图说话,串词成句

  1、认识图片上的几个词语:一股、石缝、哦。

  2、看图说话,写出关键词:丁冬、泉水、石缝......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这几个词串成一句通顺的话。然后再比较作者是如何写的。在比较中发现,如何才能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得更精彩。

  3、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从石缝里冲出来)

  三、承上启下,讲解下面几幅图片

  1、出示图片,根据前面学到的串词成句的能力,观察老师展示出来的四张图片,张图片写出一段话。其格式为“***在干什么泉水说:“*吧,*吧,我的水很*,很*,*得可以怎样。”经过这样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写作的能力。把作文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2、体会泉水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泉水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好下面的词句“来吧,来吧,很清很清;很多,很多;很甜,很甜.....”.等。

  3、读懂全文。明白泉水从哪里,中途又流经了哪些地方,最后又将到哪里去。让学生理清文章脉落,便于背诵。

  四、放FLASH动画,学生跟读课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看图说话

  关键词:泉水 石缝 丁冬

  串词成句

  一股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


个人说课稿5篇(扩展6)

——中职说课稿5篇

中职说课稿1

  大家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发展的高峰时期,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是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唐诗两首。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这唐诗两首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拓展模块第四册第六单元(古诗单元)的第三课。唐诗两首都是写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同登岳阳楼,抒怀写志迥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将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轻快欢乐的心情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登岳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把内容同是登岳阳楼的两首诗放在同一课中,可领略别样情怀,领悟其各自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诗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色和诗人不同的境遇,体会其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2.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别理解李白旷达的胸襟和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诗歌主题思想。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2.对比两首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水*。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诵读、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搜集资料:

  1、搜集岳阳楼的图片并归纳出图片中岳阳楼的特点。

  2、搜集诗人李白、杜甫生*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成名片样式。

  3、反复朗诵,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意。

  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三)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体会其风格。

  初析诗歌

  1、分组初读、听读、仿读:学生通过三遍朗读,会读准字音,划分节奏,读懂字面意思,组与组朗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以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情感。

  (1)比较分析,鉴赏古诗。采取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诗歌。(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时,可按小组分别完成“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中的一项。教师提前准备表格发给小组,课堂完成并展示。)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体会意象之间对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2)描摹诗人形象。引导探讨诗人此时登楼的形象:我们所描绘的是李白杜甫在楼上看到的风景,而我们眼里,李白、杜甫也是风景之一。此时在楼上看风景的李白、杜甫是以何种姿态站在岳阳楼上,脸上又有什么表情呢?结合诗歌学生不难找出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凭轩涕泗流。

  (3)感受诗人情感及艺术风格。组与组探讨合作,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展现课前所作的诗人名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字里行间无不显出李白登楼喜悦心情之高;《登月楼》设置问题: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这部分中我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涕泗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患,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国家之痛,忧国忧民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深沉蕴藉;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3、美读。至此,学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让学生高声自主诵读,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让学生配音乐诵读或学生到手机上自找背景音乐朗读)

  4、背诵全文。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应自然完成。

  为了授学生以“渔”,在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赏析的课堂过程:吟诵——赏析方法——主题探讨——诗风。

  (四)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并实践所学的鉴赏方法,在赏析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宏观上领略诗人诗歌风格。朗读诗人同时期作的诗《早发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五)作业:请课后朗读并鉴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情和景的角度比较她与本文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置身于诗境的鉴赏方法赏析孟浩然诗中的景和情。(从百度搜索原文及写作背景,完成之后发到班上的QQ群)

  五、说板书设计

  《唐诗两首》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又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做到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既了解并运用诗歌赏析方法,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鉴赏能力。

  在描摹诗人形象时,学生能入木三分的学着诗人登楼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讲台上大方的表演。

  学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当然也有需改进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讨从“形象”方面赏析诗歌时,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通过学生建议和老师提示从诗歌意象出发感受意境,学生才完成了任务。

  结束语

  本文最后,我以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结:“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课的整体思路,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中职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参评的说课题目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内容和作用分析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高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说学情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课件演示过程)

  (一)第一课时 本课时分三个环节:授课——习题练习——情境解析,从而达到“学习——学会——会用”的目的。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简介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并带领大家宣读南丁格尔誓言,进行职业情操的熏陶,激发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介绍细菌的生长繁殖。

  2.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采用类比法教学,以人为例让学生讨论生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2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使学生建立直观、立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理解浸泡医疗器械的消毒液、各种灭菌敷料包需详细注明灭菌日期时间、有效期和失效日期时间的必要性,学会使用知识。

  2.3细菌的人工培养,我引用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导出人工培养的概念,进而引出培养基。在这里我设计了超链接,链接到各种类型的培养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知识点。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我使用了相关图片,让学生先行观察、讨论,然后我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给予评价总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及口头表达能力。介绍完知识点之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练习。最后设计了一个情景:“静脉输液时药物配置前药液检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检查内容及方法,然后总结发言,我针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矫正。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沿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最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总结,从而完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首先介绍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根据专业需求本节重点介绍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这部分知识点多且琐碎,学生容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感觉。我通过超链接使授课内容层次感更清晰,便于学生紧跟老师思路。把每一种产物的特点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讲解毒素时我例举了两个例子:“思念”水饺中毒事件和破伤风,

  让学生体会毒素的致病作用。讲解色素引入两张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色素的性质。介绍完知识点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最后创设“药物配置和静脉输液”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发言,我做出评价、补充,不足之处给予矫正。

  2.第二介绍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主要结合图片讲授,同时辅以引导探究,让学生即通过直观印象深刻理解知识点,又能深入思考挖掘新的知识。

  3.教学总结:

  3.1通过提问巩固知识点,保证知识目标的完成

  3.2通过自由发言讲述学习体会和心得,保证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达成

  4.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条件

  (二)方式与速度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教学反馈

  本次课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通过习题和情景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了知识点。师生关系融洽,效果较好。

  由于授课内容偏多,在扩充知识点和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少许矛盾,今后将注意针对教学专业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衡点,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教材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最新的改革成果教材之一。

  对于我们“准导游”来说,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家乡的旅游资源是我们的第一财富,掌握好就近的旅游资源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我们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2、本课教学对象的分析(高二)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接受了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概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作为这个阶段的职高生,他们的个性特点也明显,体现为:

  1、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及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一般。为此,我会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感性材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思维。

  2、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喜欢生动直观的新式教学,教师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3、自我控制能力差,为此,我会建立帮带小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优等生也能从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结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温州旅游资源的类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创新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互助与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来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导游职业道德

  4、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何掌握温州旅游资源的类型

  下面,为讲清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加以说明:

  二、说教法

  旅游学科重点在于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岗位意识,本课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少、透、厚”,所谓“少”,即教学内容围绕一个重点展开,不宜太多,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所谓“透”,即透过教学看到行业的动作,听到行业的声音,把行业的信息、热点融入课堂;所谓“厚”,即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分层化,使教学内容有厚度、深度。从而体现堂课的趣态、动态、业态和情态。具体方法为:

  1.开发多元智能,体现“趣态”。

  2.挖掘行业信息,体现“业态和动态”。

  3.培养职业素养,展示“情态”。

  三、说学法

  新课改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形成,基于此,本课采取以下学法指导。

  1、团体协作、互助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即生生互动,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2、三自一导法:即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发挥导思、导读、导学、导疑的主导功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角色体验法:即通过情景设置再观重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和渴望表现的心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下面,为落实本课重难点,我重点对教学过程加以详细的阐述。

  四、说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生们在初中没有接触过此类识,属于初次接触专业课,对旅游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烈,心中十分渴望学习专业知识,作为这个阶段的职高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一般。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不喜欢传统的枯燥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生动直观的新式教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心理的变化。

  五、说教法

  本堂课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少、透、厚”,所谓“少”,即教学内容围绕一个点展开,不宜太多,尽量不满堂灌,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所谓“透”,即透过教学看到行业的动作,听到行业的声音,把行业的信息、热点融入课堂;所谓“厚”,即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分层化,使教学内容有厚度、深度。从而体现堂课的趣态、动态、业态和情态。

  1.开发多元智能,体现堂课“趣态”。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开发多元智能,实现堂课“趣态”。通过音乐引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通过讨论列举温州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通过有目的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通过组合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总之,整堂课至少有意识培养学生六大方面的智能,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挖掘行业信息,体现课堂“动态”。为了让学生学得有用,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是“以就业为主导,以任务为导向”。本堂课很好贯彻了这一新理念,教师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温州的实际,把温州旅游业的最新动向,发展的新内容,新举措适时引入课堂,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并以“温州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体现课堂的“动态”和“业态”。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3.培养职业素养,展示课堂“情态”。为了学知识又学做人。本课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组与组之间列举旅游资源、组合旅游资源,设计旅游线路的比赛,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竞争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自己。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教师通过音乐引入课堂,以家乡温州为切入点既降低学生答题难度,保证学生的参与面,又增强爱乡意识,提高职业敏感性。同时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面对任务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伴随着优美的自然旋律,教师宣布上课。教师深情地说:温州,就是不冷不热的人间宝地,我们的家住在人间天堂,碧绿的塘河荡漾着美丽的梦想,大家是否为身为温州人感到自豪,深为未来的旅游工作者感到骄傲呢?展示今年十一黄金周雁荡山、楠溪江和江心屿等旅游景点拥挤人群的图片,结合20xx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7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接待入境旅游者4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总收入39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3%。问:温州为什么会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主要原因是温州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师引出本堂课的任务:举行温州旅游资源推介,把我们美丽的温州介绍给五湖四海的游客,让大家来认识温州,亲近温州。

  大家对完成此任务有何困难?教师通过这一问题,以达到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案,同时也过渡到新课学习。

  学生一般都会说,什么是旅游资源?温州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推介?……学生们说的,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很自然引入新课。

  巧归纳:分析概念结合行业,分析概念,提高专业意识,培养逻辑智能

  任务驱动:

  音乐引入,抛出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

  勤列举:张贴交流联系实际,列举资源,张贴黑板,培养自然观察智能

  教学内容:1.1旅游资源概念1.2温州旅游资源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培养能力

  课堂总结:知情合一,发展升华

  勇实践:讨论探究小组讨论,设计产品,触摸社会,培养人际、语言智能

  善观察:材料提炼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师生概括,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教学内容:2.2旅游资源的特点2.1旅游资源的分类

  (二)新课学习

  环节一:巧归纳

  这一环节主要以问答形式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教师尽量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又有吸引力的图片、数据、旅游政策等作为资料,为学生完成任务做好理论知识的铺垫。

  1、旅游资源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旅游资源的概念。

  (1)吸引性。

  归纳法:主要是通过展示北雁大小龙湫、楠溪江、江心屿、南麂列岛四张副照片,今年十一期间整个温州市接待游客量和上诉四个景区分别接待游客量的数据,问这说明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可进入性。

  对比法:主要采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选择学生有兴趣秦始皇陵、华山为材料,告诉学生同样都有吸引力的两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境遇,一处未开发,一处每年收人5。4亿元人民币。说明什么?很自然得出结论:可进入性。同时以温州旅游为例,简述为了提高整个温州的可进入性,温州已经把永强机场建设为入境口岸。吸纳专业热点知识。

  (3)价值性。

  讲授法:以旅游资源也正是有可进入性,旅游者才会大量涌入,才会让其产生经济效益为引子,2011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7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接待入境旅游者4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总收入39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3%。20xx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温州旅游总收入达28.49亿元,排全国第22位。同时以楠溪江为例,由学生来说说价值性。

  (4)变化性。

  观察法: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五马街、江心屿的老照片,让学生猜,然后出现对照图片,新五马街、江心屿的照片。在学生的感慨声中,告诉学生温州市*从20xx年开始投入近100亿对我是各大景区进行大力的开发扶持,当您漫步在我市各景区的时候,你要想想脚下踩的都是百元大钞。让学生认识到变化性的重要性。

  环节二:勤列举

  这一环节主要以活动形式为主,采用头脑风暴法,选择学生有所知但又不全知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答案张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教师预备的资料,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明白了旅游资源的含义,为了搞好此次温州旅游资源推介会,进入第二阶段,请以组为单位,列一列温州的旅游资源:①温州的“AAAAA”景点;②温州的纪念馆、博物馆;③温州的特色街区;④温州的特产;⑤温州的工艺品;⑥温州的小吃;⑦温州的传统风味名菜;⑧温州的节庆活动。

  教师按4—6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8个组,每组分配一个内容,同时教师下发8K铅画纸一张,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按标题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比一比,看哪组列得越多越快。

  请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把铅画纸张贴在黑体上)教师对学生所列内容进行简单评价。(下发“温州旅游资源”补充资料)

  教师强调刚才让同学们列的内容正是导游证考试的内容,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积累,为以后的学习进行铺垫。

  环节三、善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以看图、看视频的形式,采用直观教学法,选择温州的旅游宣传片和温州典型旅游资源图片,通过集体探寻的方法,学习新知。并融合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看:展示学生们眼中的温州后,再来看看人民*宣传的温州。看视频:温州旅游宣传片《魅力温州》。同时要求大家一边看一边找视频资料中出现了温州的哪些旅游资源,最好在纸上记一记。

  说:教师课前已下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讲学生说,引导学生从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寻找片中相应的温州旅游资源。并会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忆:为了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立刻用PPT展示八幅图,均为温州的旅游资源,并尽量体现时代性,如瓯江大桥、温州全国品牌皮鞋、拦街福等,八幅图一一对应八个主类。让学生回答这些图片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以此当堂巩固知识。

  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通过教师激情讲解,让学生明白旅游目的地居民热情友好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学术界把这一资源称为人力旅游资源,我们作为未来的旅游工作者要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客人满意,很好发挥人力旅游资源的优势。

  环节四:勇实践

  设计思路:这是本课最核心的环节,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环节——各组组合温州旅游资源,设计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讨论,采用学生交流法,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提供了舞台,让学生感受“我会学,我能做,我运用,我创新”。

  (三)总结反馈

  知情合一,发展升华。

  结合板书以问答形式对本堂课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温州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温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温州市*对旅游业的重视,温州人民的热情好客,都为温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们坚信,温州旅游的明天会更好。作为未来旅游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时刻准备着呢?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从食、住、行、游、购、娱等角度,设计一份温州一日游的旅游宣传册。让所学内容体现价值。

  八、教学反思

  本课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旅游资源推介会这一任务主线,设置情境,将新知融入实践任务之中,先做后教。同时体现行业气息、地方特色,突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动静相宜间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通过歌曲、视频、头脑风暴、推介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们都生活在老师的欣赏与尊重之中,并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

  (2)应关注任务设计的梯度。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本堂课从个体看视频找熟悉的旅游资源,到小组头脑风暴张贴旅游资源,再到团队推介旅游资源。三个任务设计围绕教学内容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有个人独立完成的也有团队合作的;任务有简单模仿的,也有探索创新的。

  (3)应体现行业气息,地方特色。忽略了学生感受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课堂上教师寻找学生尽可能熟悉的、有兴趣的、有所知而又不全知的内容。同时捕捉行业信息,创设职业情境,把行业“热点”、社会生活“活水”引入课堂,调动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同时常识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中职说课稿4

  一、说学情

  中职生已进入青春期的后阶段,比初中阶段的“狂飙期”情绪相对稳定,但与同龄人比较情绪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也积郁了更多的负性情绪。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来到中职学校,如果遇到专业不理想、就业压力大等情况,会体验更多的痛苦、愤怒、冲动、焦虑、忧郁、自卑等。中职校学生的负性情绪一般表现为两极分化,一是外显的,比如愤怒、冲动,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二是内敛的,比如焦虑、自卑,容易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这两者都不利于中职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生对情绪的觉知、探索、疏解、反省的能力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总体目标是让中职生了解情绪的特点、成因以及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情绪、情绪特点、情绪的成因、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3、了解信念对情绪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识别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2、能够分析自己和他人情绪产生的成因。

  3、掌握基本的处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测试和分析了解自己日常的情绪状态。

  2、体验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所引发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3、学会面对负性情绪。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懂得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了解自己负性情绪产生背后的原因,掌握驾驭情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1、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状态。

  2、合适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分组交流,共同分享成长和提高的快乐。

  (一)教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五、说教学手段

  1、制作PPT使教学设计的思想得以体现,扩大学习信息量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2、通过团体游戏和情境分析引领学生深入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感悟,在分享中提高。

  3、观察和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团体或单独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六、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以问题“今天你快乐吗?为什么?”开始,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其对情绪的自我探索和情绪的自我觉知能力。

  2、教师对其中今天情绪起伏较大的学生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和引导。

  (二)认识情绪:

  1、通过PPT打出两组情绪词汇,要求学生区分表达正性和负性情绪的词汇。

  2、引导学生懂得正性和负性情绪是因人而异的。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前半部分,帮助学生了解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表现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导致对事件起了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解读情绪:

  1、从导入课题时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恰当、典型的回答中,简单分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点明情绪与需要的关系、情绪与认识的关系。

  2、简单介绍情绪ABC理论。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后半部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析:在张晓峰和丁伟明打架事件发展过程中,双方产生负性情绪背后头脑里可能出现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罗列出来。

  (四)驾驭情绪:

  1、将罗列出来的非理性信念以小组PK的方式一一进行驳斥。

  2、根据学生统一起来的理性信念,要求他们集思广益,改写案例的结局,小组讨论、练习,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以后,各小组推荐1名代表和1名观察员上台交流感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五)课堂小结:

  1、认识自己真正的情绪。

  2、了解引*绪的原因及想法,检测其合理性并能对不合理的信念及时加以修正。

  3、掌握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负性情绪的策略。

  (六)拓展训练:

  1、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未来可能会去从事的职业,调查周围熟悉的3—5位该职业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寻找其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加以澄清。

  2、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展现中职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应对策略。

  附: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

  张晓峰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身材高大壮实,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时表现较好,对老师有礼貌,但是做事比较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点小事、一句玩笑话,就可能把他激怒。他发怒的时候非常恐怖:脸通红,跺着脚,喘着粗气等等。不过,他的火气会很快*息,或许一会儿就会因为其他事高兴起来。

  这天,在篮球场上,张晓峰和班上同学正在激烈地进行篮球比赛,眼看着对方防守空档,一个球抛过去,稳中!正因为太着急,不好!篮球飞偏了,砸到了正在篮球场边上的丁伟明的头上。

  “眼睛瞎了,神经病!”丁伟明被砸得疼痛,出口大骂起来。

  张晓峰本想跟丁伟明说声对不起,没想到他一开口就伤人。这时,班上一起打篮球的同学都围了过来,郑晓峰觉得很丢面子。

  加上投球失利,张晓峰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喊:“就砸你,怎么样!”

  “来呀!砸啊!你再砸啊!”丁伟明边嚷嚷边用手推了推张晓峰。

  这下张晓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握起拳头朝丁伟明砸过去,两人打起来。

中职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充分注意了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兼顾了不同基础水*学生的提高。每单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训练模块,有利于学生构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体系。根据职专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本册书的十一单元,本单元围绕求职展开话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共安排四课时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其中第一、二课时完成词汇和阅读部分,第三课时完成听和说两个部分,第四课时完成写作部分。本节课为第三课时,众所周知,听与说是英语教学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难掌握的部分,听说是语言交流的输入与输出过程,是学生获取语言和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把这两个模块放在一节课里用45分钟进行训练。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面向的是职专一年级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我校已经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再过一年就将面临着实习就业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他们将来的求职就业做好语言方面的准备,同时也为二年级的职业模块打下基础。虽然他们基础薄弱,听说能力差,但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富有好奇心,有一定的求知欲,对与求职相关的知识感兴趣,争取使每一位同学通过本课的学习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听懂关于求职面试的叙述;掌握求职面试方面常用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择业观,具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听懂关于应聘条件以及应聘人员应具备能力的叙述;运用求职面试方面的常用语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力技巧,运用相关语句进行情景对话、交流,模拟实际应聘场景。

  四、教学理论与方法在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下,本课教学采用了

  1、目标导学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3、竞争激励法有效教学理论提倡有效、灵活、恰当的教法与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法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总体步骤:

  复习――――――――――――― 济南

  闻名天下

泉城说课稿3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写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鉴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来审视。崔峦说:“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写景类的文章必须要在四年级完成。三年级上册做到有物,下册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到四年级下册,做到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写景类的习作文章基本到此结束,学生完成一个能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刚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点”的写景类文章的能力,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泉城》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用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在学本篇课文之前,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等总分总的写景类文章。那么,如果我们还从内容上来理解的话,就完全丧失了这篇文本的价值,我们把这篇文本定位于是写作的一个样品,(即王荣生博士对文本功能分类中的一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式地练写。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李海林先生曾说:语文等于言语,等于语言的运用;语文教育等于言语智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转向了“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16字——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借鉴语言”,我们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本课将文本定位于样品,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在将学生的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即雁荡瀑布的写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我们的目标体系当中,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读促写,为真正

  实现学生的学而教。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其实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品味文章第一、二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开头、结尾以及大龙湫。

  第二课时:品味文章的三、四、五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分述部分,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预设了“揭题启课——读文解构——泉水印象——赏珍珠泉——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揭题启课

  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喜欢玩吗啊?到过哪些地方?玩完回来,最怕什么?预设大部分会说“写作文”课件:“写游记有妙招”,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机教学“济南”,学生书写“济”字。

  【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揭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解决他们的困难——学写游记的妙招,简洁明了。】

  二、读文解构。

  1、检查朗读。先指名分节读课文一节。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学习“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等词,并讲讲该段的主要内容。接着指名读第二节,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与第二段相似的段落,并挑选其中的一段读给同桌听。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关注结构。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总分总的游记,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并适机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的总起和总结段,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为下一步的写作了铺垫。

  3、以读促写。你看看,好多作家都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雁荡山的瀑布,怎么写呢?为了降低难度,请生试着在作业纸上写开头或结尾。个别学困生仍觉得很难下笔,教师将引导他们看课外链接资料或者仿课文句式来减低难度。给足学生时间练写,写后交流评价。

  三、泉城印象。

  第三环节是我要重点阐述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分:

  第一步: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孩子们,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学生说:多、奇、美等,请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并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这句话的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层次:

  1、读通顺、流利。

  2、引导想象。孩子们,哪一处的泉水最吸引你?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那么,教师就进一步引导:走近这样的泉水,你看到了这些浪花有的像——预设学生会说(有的像美丽的牡丹,有的像可爱的喇叭花),你侧耳倾听,你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我听到了“哗哗”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动听的歌曲)。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教师引导:孩子,还没走近这泉,你就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听到前方传来了“哄哄”的水声,那声音震耳欲聋)。走近他,你听到的声音如虎啸狮吼一般,让你听了感觉——预设学生会说(激动、害怕等)。你看,这泉——预设学生会说(这泉喷地很急,水花四溅等)。不管学生说到上面四分句中的哪一句,教师都做进一步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看与听”方面展开想象并随机做好朗读指导。如果个别学生朗读有困难,老师将采用范读的方法来指导。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泉”的。由于第二部分充分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发现是从“看和听”的角度来写的。及时小结:待会儿我们写瀑布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4、再次完整的读句,之后出示图片观看并试着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5、小结批注:孩子们,读着背着,我们对济南的泉水有了整体的印象,像这样的描写我们就叫做“整体描写”,给你们二十秒,把这四个字送到这句话的边上,我们应该留下一些学习的痕迹。

  第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1、出示雁荡山的瀑布图片让生欣赏。

  2、请生试着说一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点拨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如大小、粗细、形状等,引发其他学生更多角度的想象。个别学生可能觉得有难度,站起来只能说一两句。教师就请学生把他们几个讲的连起来讲从而形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3、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讲,我都身临其境了。孩子们,你最想去欣赏哪个瀑布?预设学生会说单个词语,如大龙湫、小龙湫等瀑布名。教师引导:把他们的话合起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预设学生会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龙湫、小龙湫、梅雨瀑了。

  4、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简介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四、赏珍珠泉

  第一步:赏珍珠泉

  1、读文本。看来我们接下来就要写写这些瀑布了,该怎么写呢?请你们去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泉的,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2、直接聚焦语言。孩子们,喜欢珍珠泉吗?作者怎样写出珍珠泉的美?文中哪些字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美?请拿起笔来圈圈画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涌”。一个“涌”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吐着一个个小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串珍珠等。同时,还请学生关注到“拎”。生活中,你拎过什么东西。预设学生会说拎袋子,拎水桶等。你有想过“拎泡泡”吗?点出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

  3、回读整段话后小结:作者就是这么写珍珠泉的,用上想象,特别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动词。

  第二步:以读促写。

  1、出示视频、画面,请生欣赏。

  2、想象画面:作者眼中泉水涌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在你的眼中瀑布又像什么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的骏马,宝剑,珍珠,天女散花等

  3、提炼动词:这么美的形象你打算用哪些动词来写生动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飞泻、洒、飘落等词

  4、配乐写话,教师巡视指导笔并交流修改。

  五、拓展延伸

  1、小结:孩子们,就这么学着写着,你们不知不觉把写游记的妙招都学会了,就这么简单,按照一定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上准确的词语就能够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2、布置作业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力点

  一、遵循学生学的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几次的读写结合)

  二、化教为学,真正实现为学服务。(降低习作的难度,为其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关注言语特征,关注语用,实现从吸纳到表达的过程。

  (在第一段:对比发现作者描写的不同角度;关注整体描写与过度句;在第二段引导学生关注“涌、拎”)

泉城说课稿4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如“珍珠泉”是“涌”,“五龙潭”是“汇注”,“黑虎泉”是“喷吐”,“趵突泉”是“冒”。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在写泉的文章中,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从语言表达上来说更胜一筹,那么这篇文章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借鉴从人教版教材编排的特点来审视。崔峦说:“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需求,写景类的文章必须要在四年级完成。三年级上册做到有物,下册做到有物、有序;在四年级上册,学生需要形成的是有物、有序、有特点。到四年级下册,做到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写景类的习作文章基本到此结束,学生完成一个能力训练。”我们的学生刚好是四上,需要形成“有物、有序、有特点”的写景类文章的能力,这篇文章正好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趵突泉》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四下的目的也在于此。由此可见,《泉城》的价值在于它的篇章结构更符合该年段的学生搭建写景类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用的路径就是通过写来带动对内容的理解。在学本篇课文之前,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等总分总的写景类文章。那么,如果我们还从内容上来理解的话,就完全丧失了这篇文本的价值,我们把这篇文本定位于是写作的一个样品,(即王荣生博士对文本功能分类中的一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结构。)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不是学总分总,而是运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实际上就是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框架,即图式式地练写。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李海林先生曾说:语文等于言语,等于语言的运用;语文教育等于言语智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时候,转向了“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点”,“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16字——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借鉴语言”,我们始终围绕为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而进行教学。我们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本课将文本定位于样品,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在将学生的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即雁荡瀑布的写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我们的目标体系当中,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以读促写,为真正实现学生的学而教。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其实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品味文章第一、二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开头、结尾以及大龙湫。

  第二课时:品味文章的三、四、五节,迁移练写《雁荡山瀑布》的分述部分,完成第二文本的建构。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预设了“揭题启课——读文解构——泉水印象——赏珍珠泉——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揭题启课

  教学开始,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喜欢玩吗啊?到过哪些地方?玩完回来,最怕什么?预设大部分会说“写作文”课件:“写游记有妙招”,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随机教学“济南”,学生书写“济”字。

  【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揭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解决他们的困难——学写游记的妙招,简洁明了。】

  二、读文解构。

  1、检查朗读。先指名分节读课文一节。在读的过程中随机学习“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等词,并讲讲该段的主要内容。接着指名读第二节,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与第二段相似的段落,并挑选其中的一段读给同桌听。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关注结构。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总分总的游记,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并适机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的总起和总结段,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为下一步的写作了铺垫。

  3、以读促写。你看看,好多作家都用这种方法。如果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写雁荡山的瀑布,怎么写呢?为了降低难度,请生试着在作业纸上写开头或结尾。个别学困生仍觉得很难下笔,教师将引导他们看课外链接资料或者仿课文句式来减低难度。给足学生时间练写,写后交流评价。

  三、泉城印象。

  第三环节是我要重点阐述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我主要分:

  第一步: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孩子们,济南的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学生说:多、奇、美等,请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并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这句话的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层次:

  1、读通顺、流利。

  2、引导想象。孩子们,哪一处的泉水最吸引你?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那么,教师就进一步引导:走近这样的泉水,你看到了这些浪花有的像——预设学生会说(有的像美丽的牡丹,有的像可爱的喇叭花),你侧耳倾听,你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我听到了“哗哗”的声音,仿佛在唱一首动听的歌曲)。预设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教师引导:孩子,还没走近这泉,你就听到了——预设学生会说(听到前方传来了“哄哄”的水声,那声音震耳欲聋)。走近他,你听到的声音如虎啸狮吼一般,让你听了感觉——预设学生会说(激动、害怕等)。你看,这泉——预设学生会说(这泉喷地很急,水花四溅等)。不管学生说到上面四分句中的哪一句,教师都做进一步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看与听”方面展开想象并随机做好朗读指导。如果个别学生朗读有困难,老师将采用范读的方法来指导。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泉”的。由于第二部分充分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发现是从“看和听”的角度来写的。及时小结:待会儿我们写瀑布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4、再次完整的读句,之后出示图片观看并试着引导学生积累背诵。

  5、小结批注:孩子们,读着背着,我们对济南的泉水有了整体的印象,像这样的描写我们就叫做“整体描写”,给你们二十秒,把这四个字送到这句话的边上,我们应该留下一些学习的痕迹。

  第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1、出示雁荡山的瀑布图片让生欣赏。

  2、请生试着说一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点拨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如大小、粗细、形状等,引发其他学生更多角度的想象。个别学生可能觉得有难度,站起来只能说一两句。教师就请学生把他们几个讲的连起来讲从而形成一句完整的句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3、听了你们绘声绘色的讲,我都身临其境了。孩子们,你最想去欣赏哪个瀑布?预设学生会说单个词语,如大龙湫、小龙湫等瀑布名。教师引导:把他们的话合起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预设学生会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龙湫、小龙湫、梅雨瀑了。

  4、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简介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四、赏珍珠泉

  第一步:赏珍珠泉

  1、读文本。看来我们接下来就要写写这些瀑布了,该怎么写呢?请你们去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泉的,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2、直接聚焦语言。孩子们,喜欢珍珠泉吗?作者怎样写出珍珠泉的美?文中哪些字词写出了珍珠泉的美?请拿起笔来圈圈画画。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涌”。一个“涌”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吐着一个个小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一串串珍珠等。同时,还请学生关注到“拎”。生活中,你拎过什么东西。预设学生会说拎袋子,拎水桶等。你有想过“拎泡泡”吗?点出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

  3、回读整段话后小结:作者就是这么写珍珠泉的,用上想象,特别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动词。

  第二步:以读促写。

  1、出示视频、画面,请生欣赏。

  2、想象画面:作者眼中泉水涌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在你的眼中瀑布又像什么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的骏马,宝剑,珍珠,天女散花等

  3、提炼动词:这么美的形象你打算用哪些动词来写生动呢?预设学生会说奔腾、飞泻、洒、飘落等词

  4、配乐写话,教师巡视指导笔并交流修改。

  五、拓展延伸

  1、小结:孩子们,就这么学着写着,你们不知不觉把写游记的妙招都学会了,就这么简单,按照一定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上准确的词语就能够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精彩。

  2、布置作业

  在整个教学流程的预设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几个力点

  一、遵循学生学的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几次的读写结合)

  二、化教为学,真正实现为学服务。(降低习作的难度,为其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关注言语特征,关注语用,实现从吸纳到表达的过程。

  (在第一段:对比发现作者描写的不同角度;关注整体描写与过度句;在第二段引导学生关注“涌、拎”)

泉城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其中有三篇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一篇课文介绍了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异国风情。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这四节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段的阅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义;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运用本课生字词。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1、2两点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第3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三、说教学准备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前我准备了文中重点语句、以及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的图片、趵突泉的视频等做成的多媒体。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精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泉城有一个大致的总的印象。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第一自然段,回忆泉城总的特点,引出新课:游览其中最著名的四处泉水。

  (二)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以采访的口吻收集学生对游览这四处景点,希望获得的知识,定出游览目标,也就是阅读目标。

  (三)导学“趵突泉”。

  先带领学生游览最著名的“趵突泉”,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趵突泉这一景点的三个知识点:位置,特点,名字由来。为学生接下来进行的自由阅读指明了方法。

  (四)选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潭:

  由于四个景点的介绍方式是一样的,所以在此处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品读,体会,用和“趵突泉”同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自己喜欢的泉水,并且把自己的收获和同桌分享,最后还叫学生把自己对景点的游览感受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景点知识点印象的同时,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现了出来。

  (五)写作方法指导:

  小组讨论完成课后第四题,引发学生对作者用词精准的赞叹。

  (六)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到的写景方式,技巧,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推荐访问:说课稿 个人说课稿五篇 个人说课稿1 我的说课稿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