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从人类到上帝,是这本书的主旨。——尤瓦尔.赫拉利 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乍一看。啊,好有深奥的内涵,在通读后,感受变了,这分明是一本通俗易懂,却令人深思的一本书嘛! 人类的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0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从人类到上帝,是这本书的主旨。——尤瓦尔.赫拉利
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乍一看。啊,好有深奥的内涵,在通读后,感受变了,这分明是一本通俗易懂,却令人深思的一本书嘛!
人类的起源并不突兀,早在两百五十万年前,人这一族,就已经在世界出现了。而智人的出现,则又晚了五十万年。但在短短数百年数千年后,智人将世界“占为己有”,其它人类种族全部消失,只要人到了某个地方,那便是洪水,一点儿渣也不留下。从七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到一万二千年前的“农业革命”,再到五百年前的“科技工业革命”,人类只用了不到十万年的时间,走上了世界顶端,而之前一直位居榜首的老虎、鲨鱼,在智人的出现后,慢慢消失,它们想不懂,它们都几百万年未进化,智人在几万年前还是它们的食物,可现在统治世界?
在智人进化之前,非常好地利用了“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这道理,他们不断战斗,吞噬,才走到现在称霸世界的局面。现在很少人有想用,人之所以只有一个,单一的物种是为什么,而以后,世界上会不会只有人这种生物?可能几十亿年前地球从未想过会在能量耗尽前寿终就寝,而人类的出现,已大大消耗了她的生命,可能几万,不几千年后,智人这个物种会伴随着其他物种消失,而灭绝,其它生物而是幸运的,因为它们已延继了几百万年,而人类,在几万年前登上历史舞台,而没观顾整个世界,世界就要毁在自己利益中了。
“最犀利的剑,视为最强的种族推动”。这一说明,终究会让智人毁在自己手中。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20xx年春节,我在回家的高铁上,开始阅读慕名许久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书的推荐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赫拉利无疑是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的能力、本来应该成为宇宙间‘正能量’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灭天地的人类洪水’。他对人类完全无视家禽家畜的感受,用种种变态的养殖方法获取美味的行为提出的几乎声泪俱下的控诉,显然不是故作矫情,而纯粹是出于一种大慈大悲。”彼时,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假如人类都能听从《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赫拉利的教诲,尊重自然,也许就不会发生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也许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这场灾难。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具体是一本什么书呢?简介中讲到:这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10万年前,我们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全书的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认知革命使得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科技革命最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讲故事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协作,国家、宗教、企业是虚构的现实。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发展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是如何由原始时代的智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类?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原来的混沌到如今的智慧,内因的推动可能是一种非自然化的东西,也就是一些虚幻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作者在他一步一步的推论中,向我们阐释他的理解。
智人创造概念,走到食物链顶端
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创造并传递一些不存在事物的信息。人类能讲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事物,并且讲得栩栩如真。创造概念,传播想象,共同相信,让智人可以集结群体,灵活合作。对比来看,动物只能传达简单的信息,因此合作仅限于特定的群体关系中。语言和创造出来的概念,比如民族、国家、宗教、信仰、金钱等,使得人类能够大规模的合作,铲除危害人类的物种,从而走到了食物链顶端。复杂语言、八卦能力、虚构故事,这三个互补的理论是认知革命的三个维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对智人征服世界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动物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一条分界线,将生物学与历史划分了开来。认知革命之前,智人其实只是一种普通动物,所有发生在智人身上的事都可以很好地用生物模型和理论来解释。然而从认知革命开始,生物学的模型和解释不再充分,我们还要开始考虑各种故事,建构历史的叙述,才能为智人做过并依旧在做的事作出解释。
历史在不可逆转中偶然前行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使人类能收获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而这也导致更多的人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劳作。虽然更多的食物可以养育更多的人,但更多的人需要更多的食物,因此就需要更加艰辛的劳动。作者赫拉利认为农业革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未必是一种进步,虽然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能生活得更好。随着人口大量增长,产生了一群“地主”,受地主的压迫,农民的工作比之前时代的采集者更为辛苦,自由可支配的时间更少。因此农业革命对于当时绝大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按照作者的假设,农业革命并不意味着幸福。那么,人类还能回到采集狩猎时代吗?历史既然选择了某一个方向,这一选择很难说是偶然还是必然,但终究是回不去了。作者举了一个现在生活的例子:一个大学毕业生发誓努力工作,争取在35岁的时候就退休。可是,当他真到了35岁,他能放下背负的房贷、车贷,放弃现在的一切,靠到野外采果子挖树根为生吗?显然不能,只能继续努力,辛苦工作。这是因为人类关于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意义的概念都在变化,原来以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变成了现在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类很难彻底回归过去。
金钱、帝国和宗教是改变人类社会的三大重要因素
金钱,人类社会物质增长上重要的虚拟概念。刚开始的人类是以物换物,后来随着群体的扩大,贝壳等作为货币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最初钱的概念。但是贝壳等在不同的区域交换依然很不方便,随着世界贸易的扩大,纸币就顺理成章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一张本来没有价值的纸币,怎么才能让群众信任它?在稳定发展的时代,大家都相信它是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当社会混乱经济低迷的时候,纸币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因为此时的人们失去了对它使用的信心。
帝国,人类组织架构和管理上的虚拟概念。帝国统一世界,其原来的宗旨是统治全人类,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而事实上,古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其最初形成的原因可能基本都是因为抢占自然资源而开始的战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众多人类丧命,不少文化消失。
宗教,人类精神和信仰上的虚拟概念。无论是泛神教、多神论、一神论,相信的都是神灵或者超自然的对象。各种宗教,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进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在精神世界的各种困惑,都可以寄托在宗教中,得到暂时的指引和解脱。
这三个概念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本身不存在的概念。但是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依然存在着。
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快乐吗
今天,人类所享有的物质生活,在过去可能只存在童话里。但是,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吗?快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快乐是物质还是感觉?快乐又该如何计算?降低自己的期望,就能更快乐吗?如果经济增长和自立自强并不会让人快乐,又何必将资本主义奉如圭臬?最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本书,作者看待人类的政治、历史等的辩证思维,启发了我们去思考人类的本质。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很高,读了一些之后,我发觉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第一章节认知革命
第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石器时代甚至更久远的历史,作者通过研究智人和其他人种的区别,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大规模的人类合作以虚构的故事为基础。人类最开始因为自然原因限制而处于孤立状态,即使又氏族也只是小范围内部的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化,技能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密切。仅靠以前的沟通能力不足以维系大规模人群,这时候人类的智慧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虚构故事的方法,并使人们相信,从而有了共同的信念,凝聚力也就产生了。
作者指出,想了解人类的天性、历史、心理,就得想办法回到那些狩猎采集的祖先头脑里面,看看他们的想法。可是我们还没能达到看到人思维的水*,但可以从他们遗留下来的痕迹推测他们的想法,分析还原当初的生活习性。有专家说,那个时代是最初的富裕社会。在我们的印象里,他们应该是过得很贫乏,无聊的日子,可实际上是他们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这些和现代的我们比起来,听起来生活质量很好。因为人内心的满足最重要。很多人发现如今虽然安居乐业,吃饱穿暖,但是精神上很空虚,加班时间长,身体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的科技进步和物质水*发达,加上医疗设施技术进步,寿命也比他们的长,还有各种娱乐设施。但是这些还是要看个人的心理。
人类社会终究向前发展,而且更新换代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我们还是要适当的时候慢下来,回想一下,这些东西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我们真的能快乐和幸福吗?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某些少数人不正当的私欲,我们应该学会抵制,进步需要向好的方面发展。
第二部分之农业革命
照我们常人理解,人类从过去的采集狩猎到农耕文明,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前居无定所,食无定时到有固定的住所,依靠耕种获得食物,人口存活率大大增加,人口数量超过几千年前的总数。可作者却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骗局,当人类的历史发展演变到这个地步,意味着人类离灭亡不远了,这是为什么呢?
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好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有限,反而只是造*爆炸,产生一群养尊处优骄生惯养的精英分子。以至于后来的历史只告诉我们极少数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当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的数目,我们的记载就要有所取舍,不可能记录全部人。而且大部分人都做着千篇一律的事,也不便于记录,只能选择特殊的人特殊事件记载。这也是无可奈何之据举,也难以用其他言语来反驳。*等和公正,二者不可兼得。
历史的发展轨迹就是如此,最开始因为生产资料的有限,人们只能采取等级制度,保存小部分人的生存,而大部分人作为牺牲品,为历史所淘汰。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创造更多的物质,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而人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倡导全世界的人*等,排除等级制,人人享受基本权利,然而还有一些权力无法让全体人得以实现。因为资源终究有限,但人的觉悟在不断提高,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
历史背景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那段时期。仅仅是单纯的农业已经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欲望,加上各领域的主日益强大,为了利益纷争而大动干戈,如果一味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世界,倒不如闯出一番新天地,另辟蹊径,增加自己的财富。
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帝国和资本。帝国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民族是判断帝国的一个标准,不仅仅包含一个民族,而是在广袤的领土上拥有多个民族。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领土一大,所需要管辖的范围变大,利益的维护变得重要,需要详细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条文予以保障,还要依靠武器增加国防实力。这就需要资本进行支持,所以财富增长,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也促使自己想尽办法发财致富。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作为代价,引发了万恶的资本积累。最后,还有文化因素的促进功能,宗教改革,也让人们的思想有所改变,放弃了过去的苦行,禁欲,而是*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今天阅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是本书的副标题,可是作者并不认同这以观点,这只是大部分人所以为的,人类征服了全世界,以后将征服全宇宙,人不再是如动物一般的,而是他们的主宰,人就是万物的上帝。可作者却反对这一观念。本书他罗列了各种历史事件,看上去人类很伟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可是他仍然反对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观念。本书的重要意义就是思考人之为人,认识你自己。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全球通史》主要是以1500年作为分水岭,该作者的历史思路是讲述1500年以前和1500年之后的历史大事件。因为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过去需要几千年才取得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短短几百年就做到了其发展量,还超出几千万倍。作者或许是参考了这一数据。当人类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开启了工业革命,世界的发展就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是8世纪的人穿越到14世纪或许没有不适应,环境基本熟悉,而倘若是14世纪的人来到20世纪,他一定会觉得自己疯了,完全陌生的世界,措手不及。然而这些科技的发展也不是没有弊端的,特别是如今的智能时代,一旦人类发明出比自己还聪明的生物体,我们该何去何从?
正如作者所言,他特意研究了人们的快乐。他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的幸福满足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我们能发明这样那样神奇的玩意。甚至他认为我们比过去的人更加不快乐。也许是现在的我们要求太多,物质欲望太强烈,一旦没有办法实现,终身抑郁。快乐的秘诀其实就那么简单:知足常乐!无论是古人还是现在的人,穷尽一生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可惜很多时候我们难以践行,而饱受痛苦的折磨。
个人感悟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看本书,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让我们可以思考什么,这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
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由和个人意志,我所言说的自由意志,都是我的意志。但我,最终是要回到历史中去的。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即已预设了一个万能的包容性存在——历史。拆解与构建,如是推进。
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有,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只从一个角度、一种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往往很多时候,这一角度都是从世俗成功学作答的,当我们从这个角度认为自己的答案唯一正确时,我们已经默认甚至是习惯了当下社会主流观念。
人作为一个历史性存在的实体,还原到最本质层面,都是自然演进中求生存的本能动物。知识的积累和文明的出现并不是替代这种身份,它只是在这种身份基础上进行装饰和融合。一切文化的、文明的身份融合,都是对动物本能的一种可能性延伸。
所以,有人说,“人都是在按照可能性活着,只有死亡是最本质的存在。而且也是死亡让时间成为可能。”
如何来讲?没有死亡,时间将失去我们赋予它的意义。
在尤瓦尔·赫拉利看来,人类社会一切都是想象力创造的结果。想象力创造概念,指导人类合作,从远古走向现代。一切概念性的存在,都是我们以语言赋能,我们通过语言为他们命名,构建社会秩序,运行复杂的人类社会。
但同时,这一积极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虚无主义和解构气质。
人既是被想象力所成就,也成了想象力的囚徒。人类社会在初创之时,既已埋下虚无和解构之刃。
我并非鼓励虚无主义和解构社会,只是在我们执着地、群体性地被某种观念所驱使而走上强势道路,并生出一种优越感时,不免要多一些思考和追问,是什么支撑了我们对边缘化、弱小等存在观念的鄙视?
同时,当我表明上述这个观点时,我的观点已经被它自己所解构。它从来不曾静止,一直在超越。
解构从来不只为拆除,而是在拆除已有成见和弊端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创建的社会,建构更合理的社会。人类既然已经脱离原始状态,用想象力创生了概念世界,那就要不断去完善,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完善的过程并非追求量的过程,在某个阶段内,量的积累不可缺少,比如关于某个时代道德的知识量和扩散量的积累;关于金钱的量的积累和温饱的解决……
但道德本身内涵的更新和完善却是一种跨越式的质的突破。从封建道德的跪拜礼到现代道德的握手礼;从过去只求吃饱到现代追求贫富差距的弱小……无不是首先在观念上的打碎和解构。
从源初来看,想象力所创造的概念世界,没有什么是永恒,如果有,那只有死亡。一切的概念或者观念的更迭和完善,都是为人类本身更好地生活。一定注意,是为了这一动物本体更好地存在,我们才会不断地建构和积累,在这一点上,想象力不能回头。
如何反证?比如让一个人,每次丢掉一件东西,直到他没什么可丢,最后剩下什么?一个*的动物。可能诸位还记得中学时代那一幅漫画:一人过河,带八袋,有道德、金钱等等,船超重,要沉,必须扔掉一部分。课本只从一个主流角度为我们分析,说必须先扔金钱等身外之物,然后这种道德习惯就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断扩散,我们完全可以从其它层面来重新认识这一现象。
再回到前一段,在不能回头的同时,我们也将监督这种建构和积累的终极武器――解构的方法,抛离了时代,将一种批判的思维扔进了历史的角落。
人类社会能够保持*衡存在的天*,这时就失去了一端,秘密之门的钥匙被我们丢掉,魔鬼自然可以在黑暗中猖狂起舞,阳光被锁在了房间之外。放弃批判性思考,放弃对社会的解构,我们以为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和,真相却是我们为各种权力、歧视、阶级提供了群魔乱舞的黑暗空间。我们以为我们将钥匙丢掉,就把他们永远地锁在了一个空间,其结果只是将我们自己推离了房间,隔绝在了边缘。
虚无和解构并非骇人的野兽,我们在讨论这两个概念时,所设定的前提是,在想象力所创生的人类社会秩序之内,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我们常说,向前行走的同时,不要忘记回头看,因为回头看,常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因为在过去,是被我们遗忘的系铃者。
由此,我们也常常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些我们常用的语句。比如,“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假设我们先退一步,真的存在牛顿所说的“宇宙第一推动力”这一自然客体本身,但在人类社会中,“上帝”的概念缘何存在?它并非客观存在,依然是人类想象力所创造的概念,只不过在上千年的社会发展中,这一概念被赋能,被反复不断地言说和人为确认。人的思考引发人所设定的概念对象的主动性,这才是最可笑的。进而我想引出下一句话,尼采的惊世之语:“上帝死了”。当尼采在陈述“上帝死了”这一句话时,已经承认了上帝的存在,存在即合理,上帝死了但是上帝存在时的所做所为也就不会被消解。尼采并没有问:“上帝是什么东西?”所以从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从回头看的角度来说,他对上帝所代表的绝对精神的解构不够彻底。
当然我们前面说过,任何概念性的存在,向前看,出发点都是为团结人类,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从而使人这一动物更好地存在。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近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绿皮书》,就可以很好地拆除种族歧视的根基。俱乐部向来不允许黑人进入餐厅的传统力量来自哪里?如果向上溯源,想象力罪不可恕。再进一步推论,歧视观念的观念又来自哪里?为何这种观念就被允许存在。当观念已经被强化为一种习惯性的世俗力量而存在时,就达到所谓的集体无意识了,没有人去思考这种“天经地义”的力量来自哪里,只要于我的生存和更好地生活有利。有可能它就来自第一批迁移到美洲大陆的两个人,因为一个苹果而分出了身体上的优劣,从此世代累积,滚雪球原理,偶然性生发。
想象力创造人类社会,但历史一旦发生,就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在到达死亡之前,一切未发生的,都充满无限潜力;一切已发生的,就看如何博弈。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讲述了人类从形成之初到250万年后的今天的变化与发展。如果用数学模型来形容人类的发展,那它肯定不是*滑上升的曲线,而应该是十分曲折而总体上升的折线,尽管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纵观整个过程,确实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用“熵”来较为形象的描述。
熵在物理学中的表述是表征系统内混乱(或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当系统达到热力学*衡态时,熵值最大。简单来说熵是一个系统中"无秩序"的程度,但它也可以表征生命活动过程质量。这就是科学的特点,它无处不在,不仅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有效,对于社会文化同样有效。从地球物质的形态过程到社会结构的变化,再到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都体现着熵的变化过程。
如今地球的形成最初要从50亿年前的大量的气体尘埃云算起,原始的太阳星云经过分馏、坍缩和凝聚等过程,地球诞生了。星子聚集成星胎,然后再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由于星子的冲击效应、压缩效应和放射性衰变等,原始地球开始变热,几亿年后,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使得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等融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中心部位。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使得轻清者上升,重浊者下降,从而产生了地壳及大陆、大气和海洋。再经过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现象,地球的结构也越来越稳定。
从最初的气体尘埃云到如今层次分明的地球,其混乱度越来越低,经历着熵减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为智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果把地球生成以来的漫长的地质年代压缩到一年的12个月中,则可以描述成:地球一月形成,地壳二月凝结,原始海洋三月产生,最初的生命在四月里出现,最早的化石在五月里形成,恐龙在十二月中旬主宰一切,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在十二月下旬出现,而人的时代在一年最后一天才开始出现。相比于地球的衍变,人类似乎是渺小的,但是就在200万年间,或者只在500年中一系列重大的革命,似乎就让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每个革命过后都会产生新的社会形态,在此过程中,社会产生动荡、变化,似乎没有一直向稳定发展,但是从如今的形态来看,社会结构逐渐趋于稳定,在稳定中发展。
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以狩猎和采集的方式生活,此时的人们分散在各个部落内,那时的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不好揣测,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确实可以使得繁衍稳步而正常。随着小麦的出现,稳定的生活格局被打破,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小麦操纵了智人。小麦的种植的确让智人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但同时,人类也需要因此付出更多精力,同时粮食的增收导致了人类数量的激增。当一个群体种植小麦时,粮食充足的情况下,为了拥有更多的劳动力,人们的生育率也在提高,数目的增加必定导致领土的扩充,于是一个群体凭借数量上的优势侵占另一个部落,小麦种植的范围也越加广泛,土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就在减少,从整体来看,部落趋于合并、植被趋于统一,社会结构变得单一稳定,但是这种变化在今天看来是有利有弊的。虽然人类得以大量繁衍但是生活质量却不一定提高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地球没有重大的改变,我们是再也回不到采集的生活状态的。
在科学革命之前,亚洲的几大国家可谓是称霸全球,土地不断扩张,似乎从未把欧洲国家放在眼里。用能量的观点来描述社会形态就是,几个大国的能量很高,但是其他地区的能量很低,这个状态是不稳定的,势必经历熵减的过程,反应到社会当中就是此消彼长。欧洲国家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很长一段才得以形成,从而保证了在后来的短时期内,凭借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使得欧洲的帝国迅速形成。利用科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帝国不断侵略、扩张,同时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黑奴买卖的现象流入社会。此时帝国的势力似乎长得有些过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帝国的统治终究不能长久,黑奴最终得以*,帝国的统治崩塌。尽管直到今天“人人*等”依旧不能实现,但是不得不承认权利的掌控已经从少数人流向了更多的人,社会也逐渐趋于*等稳定,这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熵减过程。*所想要的*正是熵最小的社会状态。
智人的生活从开始的狩猎采集经历农业种植,再到工业生产,同时还有伴随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层次似乎越来越高,但是这样的改变却并不能代表人类的发展越来越稳定。自从工业革命后,大量的能源被消耗,作者以其新奇的角度对此做了解释,认为人类可利用的能源越来越多,因为随着矿业的不断消耗,人类的科学技术会开发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或者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我看来这无外乎是一种讽刺,人类开发资源对地球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如果开发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预测的。除此之外,人口数量的激增使得更多的植被用于耕种。
“砍伐森林、抽干沼泽、筑坝挡河、水漫*原、再铺上总长数万公里的铁路,并兴建摩天大都会。世界越来越被塑造成适合智人需求的样子,但其他物种的栖息地就遭到破环,这让它们迅速灭绝。地球曾经是一片蓝天绿地,但现在已经成了混凝土和塑料构成的商场。”这种形态的改变肯定不能用越来越稳定来形容,人类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已经是不可逆的,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脚步越来越快,越发不可遏制。只希望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考虑如何将对地球的伤害减少到最小,或者避免破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应勿施于环境。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6
花了很长很长时间,读完了这部砖头一样厚重的人类历史。一次又一次被作者优美诙谐的语言,出其不意之处透露的机智,以及犀利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所折服,并深深佩叹作者的博学和才智。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以及看待世界的角度的改变,让我有了记录和分享一些读后感的强烈动力。
与一般学术味浓重,刻板枯燥的历史书不同,这部长篇巨著把抽象的历史以*常生活的角度来解释,以你我能体会理解的方式阐述,让人很容易被吸引到历史情节中久久放不下书籍,是一部集趣味和思考深度为一体的历史著作。
除此之外,本书另一个亮点是提出了很多大胆的,挑战传统历史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比如"帝国主义"真的是万恶不赦的吗?民族主义者宣扬的所谓传统文化真的是来自于纯粹的”传统“吗?科学真的是独立于政治或资本利益的完全基于好奇心的探索吗?不管是人文主义还是*这些所谓的“意识形态”,本质上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吗?人类社会本身也许越来越和谐,但我们是否牺牲了其他动物的感情需要和生活质量?
接下来,就书中的一部分感触最深的观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首先,就人类历史的开始,作者提出了和传统历史学不同的划分方式。相对于经常被提到的.“史前社会”和人类历史正式开始的“农业社会”(大概至今一万多年前)相比,作者认为人类的历史早在7万多年前就开始了--“史前社会”的称呼忽略了农业社会之前漫长时期,人类的广泛活动和创造成就,以及其对整个地球生态的深刻影响。
其次,仍然清晰地记得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写道,进入农业社会是人类的一个巨大历史进步。作者却毫无保留地反驳了这一观点,并以实例为证:农业社会的个人,由于能耕作的食物种类有限,比石器时代行动自如的猎人们更容易遭受营养不良;加之很多在当时来说致命的流行病,都来自圈养的家畜,而一旦流行传染,由于人类的固定聚居方式,立刻大范围扩散,后果不堪。
那么,如果生活质量是一种落后,为什么人类仍然选择放弃自由的游猎生活,而选择安土重迁?作者的其中一个解释是,人类是短视的,短期的便利带来的是长期的损失。第一代的游猎者受到小麦这种拥有迅速种子散播能力的植物的诱惑,以为终于可以有安定的食物来源;于是他们停下脚步,花时间播种,耕作,犁地;经营麦地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于是人类渐渐地越来越离不开这片土地。一代接一代,等人类变得完全依赖某一片土地的产量的时候,他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从这一种意义上来说,人类,自以为选择了一条捷径,最后却被套在了历史的陷阱里。
广而推之,历史的前进总是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吗?作者举了一个很绝妙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电子邮件,由于其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书信邮递,我们都认为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但实际上,正因为这种秒传的速度,导致我们的邮箱往往塞满了不必要或我们永远没来得及打开的信息。邮件,到底是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效率,还是更多的信息垃圾和噪音?
历史的演变,与人类的根本利益毫无关联。历史,有自己的逻辑和方向。
由此逻辑推展出去,作者进一步问了一个历来被历史学家们忽略的问题:史学家们自古以来研究革命,研究历史转折点,研究征服者和艺术家......但是却很少有人问,人类越来越幸福了吗?从现代人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有比古人更卫生的条件,更先进的医疗,更便捷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赞成现代人更加幸福的观点。但是,别忘了我们得出这一结论时,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揣测古人。但如果幸福的决定因素不是外在条件的绝对优越性,而是期望值和其是否被满足的话,那么古人生来就没有要求夏天一定要住空调房,或者假期一定出国旅游购物然后发社交媒体,或者自己的短信必须在5分钟之内收到回复之类的期待—从这个角度来讲,古人不会因为期望没有达到而焦躁失落,他们的幸福感应该不会比越来越难满足的现代人差。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作者提出,现代社会中“第三世界”人民的受挫感和反抗的动因,与其说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毫无改善,不如说往往是由于全球媒体的传播力量,被“第一世界”发达国家(往往是白人中产)的生活状态所刺激并引起不*之感。比较,往往是焦虑和失望的源泉。
通过阅读这一部漫长的历史,我开始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所处的当下社会的历史位置:作为一个MBA学生,也更能够客观地看待”资本“,”市场“和”消费主义“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似乎觉得理所当然的概念;也更加清醒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其实被刻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也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是“幸福”,“成功”这些哲学性的议题。在商学院,我们学到的很多技能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标准基本上都是:怎么赢得更多消费者?怎么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怎么为股东或投资者增加价值?在一个资本为王的社会里,我们不自觉地把这些目标等同于终极意义,却很少去追问--当消费者购买了更多或更贵的商品,当创业者为自己创造了更多财富,当投资者有了更多利润回报以后,so what?人类,或者我们每一个个体,会更加满足和幸福吗?
正如书中提到的,资本主义的开始伴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以及海外殖民的兴起。人们开始不再如宗教中宣讲的一样,觉得最好的时代属于过去,生存的意义就是努力修复过去的美好。相反,大家开始相信未来,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开始相信探索未知的世界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了资本家。他们把通过商业积累下来的利润,不是用来挥金如土,而是进行再投资,由此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然后更多的财富,带来更多的投资。
于是这个世界出现了两种人--消费者和投资者。消费者,被广告和永远不断翻新的商品激起无穷的欲望,无止尽地帮助社会消费过剩的产能(如果营养过剩得了糖尿病?太好了,这时候医疗产业有了用武之地并由此获利--对拉动GDP增长真是一箭双雕)。投资者,反倒会生活节制,谨慎对待利润,并把大部分剩余用来创造新的财富。尤其,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内容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消费者被各类信息产品卷入不能自拔的怪圈(想想多少人一天对着“抖音”花了多少时间?),而投资于这些“科技公司”的创投和私募基金的利益增长前所未有。
这样看来,科技的发展,不是填补了世界的不*等,反而加深了世界的不*等。
如果说历史有自己的逻辑,不一定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人类没有停下来,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并想成为什么,那么科技本身的高速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但并不等于幸福;人类最终会走向哪个方向,恐怕我们自己也无法掌控。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此书的部分以前上学时大致也熟悉了些,小时候懵懂好奇的关注点是自己的由来,我们的祖先长什么样,而如今考虑的确是我们如何与这个社会友好生存的问题,自己的前途在哪?怎么在这个进步的社会上生存发展?不同的年龄段读此书会有不同的看法。此时我的想法也只某段稚气未干年纪的看法......
从人类认知革命的开始,残杀、抢掠、争领土,以及人类私心对权利的迷恋慢慢开始进化,这些都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工业革命到现今社会,人类的领导权也在不断扩大。
以前针对鬼神论的看法都会有莫名的恐惧并且无知的相信它的存在,现在才明白宗教的大肆宣扬只不过是政治权利下的产物,来教导人类弃恶扬善,倡导文明社会,改变以前从祖先辈们留下来的那点凶残习性。
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行为模式慢慢开始被束缚,两点一线的生活慢慢演变成新的问题,以致于现在的人类开始思考怎么能让自己快乐,亦徒生自己行为下只对自然一味索取却无所回报的悔悟。但庆幸某些人的觉悟,有时候城市呆久了就想去自然界里舒展下祖辈们留下来的这点没被磨灭掉的自由自在,不愿被框缚的习性,好好珍惜还未我们破坏的自然,人类终将依赖它的存在。现在的人类,下至每个人都需学会和自然和*共处,我也将善待我所拥有的一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8
本书来自《人类简史》第一章。关于人类脑容量大的部分 ,直立行走的部分和使用火的部分可以读一下,很有意思。这一篇和上一篇讲解的都是关于人类认知革命的事情。
第一张说到智人造成了其他物种的灭绝,为什么?因为智人有其他人种所不具备的能力——语言。
在距今7万年前到3万年前,智人创造了船,油灯,弓箭和针。同时,也出现了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
为什么智人可以有这么多成就呢?因为人类智人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智人学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思考。智人的语言也因此产生。
智人的语言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以用有限的声音来组合无限多的句子。并且有不同的意义。这是第一种理论。
第二种理论是:智人的语言主要作用是用来说“八卦”,说“坏话”。这点在现在看起来是一种陋习,但在当时却是有利于维护一个群体比不可少的方式。因为那个时候这种技能是可以知道谁比较靠谱。进而更好的笼络人心,维护当时部落的持续扩大。智人借此发展出更加紧密,更复杂的合作方式。
想想也是,谁还在吃饭的时候聊工作呢?都是说谁和谁是不是有情况啊?老板是不是该发年终奖了,发多少之类的话题。
但是,这都不是人类语言的特殊之处。
人类语言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传达一些不存在的东西,而且讲的跟真的一样。例如:
“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
“上帝会保佑着你”。
“愿圣光护佑者你”。
当然虚构不单单可以一个人想象,还可以让其他人一起“想象”。编制出各种各样等我故事。例如:《圣经》的《创世纪》。这样虚构小二故事赋予人类一种新的能力就是:我不但可以和熟人进行合作,我还可以跟相信某个故事的陌生人一起合作。这个很重要的。
人类的通过语言最多可以微信150人的群体。当人数在150人一下的时候,人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规定就可以运转流畅了。但是一旦超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讲一个故事,让大家都相信。
多年来,人类已经编制出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网络。这种故事学术上叫做“小说”,“社会结构”或者“想象的现实”。
从那个时候起,人类就生活在两个世界了,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人类想象的。直到现在。
智人自从认知革命以后,人类还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根据变化需求迅速调整行为的能力。而其他动物则是基于基因的。举个例子:
法国从帝国编程共和制只需要一场“法规大革命”;*从“封建制”到“共和制”也只需要一场辛亥革命。一场声势浩大的歌名,就能把人们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转换成“共和制”。这是其他物种不曾拥有的能力。
这些故事现在是我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直生活在故事里面。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9
人类是残忍的,只是偶然主宰了地球,因为有了认知有了集体想象,所以人类得以从动物之中脱颖而出,由于农业革命,人类得以大规模繁衍,在这过程中塑造适合的生存环境,有些物种因此遭殃,因为科学革命,人类越来越复杂,生活的巨轮越来越难以控制难以理解。
人类是残忍的,可是如果不是人类,狮子口中的羔羊,弱肉强食的丛林,难道就不残忍吗?人类是残忍的,可是人类幸福吗?历史上种种的苦难与无聊的厮杀,苦苦思索也不知为何。
全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类,有些角度真的很新奇,就比如说不仅仅要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如果从其他动物呢?是人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绑架了人类呢?书里说了好多对于人类来说难解的问题,困惑。
这世界上应该没人知道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快乐到底是生理功能还是内心感受,似乎每一种说法都有可以理解的地方,然而似乎每一种推到最后都让人觉得没有意义。这世界上没有真理,但是我们却一直苦苦寻找,人的生命也完全没有意义~
最终我觉得还是佛教更加超脱,无需追求快乐,无需追求良好的主观感受,无需追逐意义。存在的一切只是存在的一切,没有好坏,没有贵贱,没有快乐和痛苦,也没有意义之说。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0
西塞罗有句名言: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工作繁忙,但是坚持每天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仅手机版信息就让人应接不暇,看了头昏眼花。读一本好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学会系统性地认识和思考一些问题,释疑解惑,感知未来。
《人类简史》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距今7万到3万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范围大幅扩张。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认知革命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狩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出现了商品交换,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王国。关于农业社会有两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第一,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物种的大发展。这样看来,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是共生的结果。第二,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是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粮食免于饥饿和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不得不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这样,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
科技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引擎,科技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如今,科技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人类简史》不是简单地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这一独特视角,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绝妙之处。《人类简史》阐述了人类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构建民族、社会和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货币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想象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想象让人类从动物变成了主宰世界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