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精选推荐】

2023《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31 17:3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让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精选推荐】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能看懂座位表和入场券,找到相应的座位。

  2、形成与座位相列相关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

  座位表(用长方形表示座位,共6排,每排6个);

  入场券两套,其中一套后面贴有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早操

  师:我们刚刚做完了早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跳的很出色,动作也做的很到位。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啊刚刚也做了早操,而且她做的特别精彩,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玲玲。

  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我们看,这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就是玲玲,你们能在旁边做操的队伍中找到玲玲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排。(等待几秒钟)

  师:你们发现了么,玲玲在哪里?我们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所以玲玲在第一排的第四个。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找找在第二排中玲玲在哪里?

  幼:在第二个。

  师:嗯,对的,我们把话说完整,玲玲在第二排的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找找看,第三排中玲玲排在哪里啊?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六个。(引导幼儿说完整)

  师:最后一节操玲玲在哪里呢?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五个。

  2、看座位表

  师:我们幼儿园打算请小朋友去看电影,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入场券,我们要根据入场券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子。

  师:(出示座位表)这个是我们到时候要坐的座位表,你们能告诉我每一排有几个座位么?

  幼:六个。

  师:嗯,对,每一排有六个座位。

  3、发入场券

  师:看,这是我们的入场券,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入场券上的号码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2排3座)

  幼:表示的是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入场券,请你们看一下然后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座位是第几排第几座好么?

  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的入场券是几排几座)

  4、排座位

  师:现在请拿起你们的入场券,记住你的座位,然后把它贴在你的椅背上。

  我们要先把座位排好,我先请入场券上写的座位是第一排的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椅子拿上来,其他的小朋友都是小小检票员,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看,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排错了座位。

  第一排的小朋友你们是第几座的从左往右一二三四这样把座位排好。

  师:我们看看第一排的小朋友排的对不对啊?

  幼:对。

  师:那请我们第二排的小朋友来排座位吧。

  师:好,第三排的小朋友请上来把座位排排好。

  接下来是第四排的小朋友。

  5、找座位

  师:你们真能干,座位都排对了,现在我们就可以拿着我们新的入场券到里面去找座位坐下了,请你们先排好队来买票。记住进去以后要对号入座哦。

  师:好了,我们的小观众们都坐好了,现在我是检票员,我要来检查你们有没有坐错位置。

  (有错误的幼儿帮助他找到正确的位置)。

  现在我们都学会了如何找到正确的位置,以后我们去看电影或者乘车的时候记得要对号入座哦。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一、自制座位票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读座位票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幼儿:"三排四号..."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三、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幼儿:"电影院。"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幼儿:"好!"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扩展阅读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扩展1)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号入座》3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号入座》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号入座》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对号入座的乐趣。

  2、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学会看票,掌握票中能找到准确座位的两个条件。

  3、能通过手中的票,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他人大胆交流。

  活动准备:

  1、自制电影院座位分布图。

  2、学具:幼儿人手一张电影票。

  3、情境布置:电影院。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看过电影吗?看电影前需要凭什么进入电影院呢?

  2、出示电影票,引导幼儿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幼儿尝试根据电影票上的提示找到电影院座位分布图中相应的座位。

  (1)教师出示一张电影票,幼儿观察,引出“排”与“座”。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电影院自制图,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根据票上的提示找一找电影院座位分布图中相对应的座位。

  (3)请找准位置的幼儿说出自己是如何找到座位的。

  (4)教师梳理,小结:离屏幕近的是第一排,从前往后数一共有“几”排,每排从一边往另一边数的是座。

  3、幼儿再次根据电影票上的提示找到电影院座位分布图中相对应的座位。

  (1)请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希望坐在电影院中的第几排第几座。请另一名幼儿帮助其找到示意图中对应的座位。

  (2)请一名幼儿根据自己的表达,提前进入电影院找到自己的座位。

  (3)集体验证。

  4、幼儿集体进电影院对号入座。

  (1)幼儿领取电影票,请幼儿并介绍自己坐在电影院的第几排,第几座,并说一说进入电影院后会怎样找座位。

  (2)教师梳理、总结:根据电影票的提示先找到第几排,再找第几座。

  (3)幼儿有序进入电影院,并根据电影票的提示找到自己的座位。

  (4)检验幼儿是否对号入座,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请部分幼儿邀请客人一起看电影,并帮助客人根据电影票中的提示找到座位。

  (5)观看电影,教师小结,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与家人看电影时帮助家人根据电影票上的提示找到座位。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号入座》3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两个特征和特性进行序数练习。

  2、增进与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

  重点学习按物体两个特征和特性进行序数练习。

  难点学习按物体两个特征和特性进行序数练习。

  活动准备

  椅子,自制座位票卡,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椅子排成左右两排,每排各排成3列,每列有5个位子。

  请幼儿先根据一个条件寻找,找到后再找第二个,慢慢找出与票卡号相符的位置。

  当幼儿按照座位卡坐定之后,邀请幼儿表演。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帮忙找到3张票的座位在哪里,找到后就涂上和票根相同的颜色。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扩展2)

——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3篇

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2

  设计理念:

  《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与要求中,反复出现的“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的环境”、“生活经验”等词句,再一次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对号入座》正是这样一个取材于日常生活,并为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内容。整个活动通过一个个真实、可亲身体验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了解座位票中的“排”与“座”。通过自制座位票、看票找座位两大环节,在座位的逐渐递增中,将几排几座这个二维条件的知识点,有递进、有层次的让幼儿在游戏性参与中自然掌握和巩固,而与家长们的互动交往,更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成功感,真正做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难点: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找到相应座位的方法。活动准备: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7排的标记。

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3

  活动目标: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一、自制座位票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读座位票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幼儿:"三排四号..."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三、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幼儿:"电影院。"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幼儿:"好!"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扩展3)

——对号入座大班数学教案3篇

对号入座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对号入座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一、自制座位票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读座位票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幼儿:"三排四号..."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三、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幼儿:"电影院。"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幼儿:"好!"

对号入座大班数学教案3

  设计理念:

  《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与要求中,反复出现的“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的环境”、“生活经验”等词句,再一次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对号入座》正是这样一个取材于日常生活,并为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内容。整个活动通过一个个真实、可亲身体验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了解座位票中的“排”与“座”。通过自制座位票、看票找座位两大环节,在座位的逐渐递增中,将几排几座这个二维条件的知识点,有递进、有层次的让幼儿在游戏性参与中自然掌握和巩固,而与家长们的互动交往,更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成功感,真正做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难点: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找到相应座位的方法。活动准备: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7排的标记。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扩展4)

——《青蛙》数学教案3篇

《青蛙》数学教案1

  小青蛙请客(5以内数量)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的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3、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青蛙头饰一个;布置一个娃娃家(里面有4小板凳,其他根据情况设置)

  2、学具准备:木珠若干。

  3、《操作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准备。

  师生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找朋友。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找朋友》一边走线。

  二、集体活动。

  1、变的一样多。

  创设情境:小青蛙请客。

  请5名幼儿上前来,一名幼儿头戴小青蛙的头饰,师说:“小青蛙今天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请小客人 坐小板凳(先只放3张小板凳)请幼儿自由讨论。一个客人坐一张小板凳,4个客人坐3张小板凳,够吗?怎样变的一样多?

  “对不起,对不起,小青蛙赶快又搬了一张小板凳,现在够了吗?”请4个小客人坐板凳。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做一张 板凳,现在小客人和小板凳一样多。

  2、游戏“坐板凳”。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摆放比幼儿少1-2张板凳或比幼儿多1-2张板凳。放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坐在板凳上,比一比,每组是幼儿多还是板凳多,怎样变的一样多?

  三、分组活动。

  第一、第二组:出手指。幼儿两人一组,两人一起出手指,谁出的手指数多,谁出的手指数少,怎样变得一样多?一样多时,双手击掌,以示祝贺。

  第三、第四组:做《操作册》第五页的活动“整理书架”。

  第五、第六、第七组:摆木珠,比多少。两个幼儿面对面,一起从左到右摆木珠,在规定的时间内,比比谁摆的木珠多,谁摆的少,少几个,添上缺的使木珠一样多。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要把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可以先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用1个对应1个的方法添上缺少的,或者数数少的物体少几个,少几个就添上几个.。

  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形成》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逛苹果园

  一、活动构思

  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用了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音乐《郊游》、《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4)。

  4、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颜色的苹果。

  四、活动过程

  ㈠ 引出活动内容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衡与跨的能力)。

  ㈡ 捡苹果

  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

  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3、老师出示自己捡的苹果宝宝,利用夹苹果的机会让幼儿集体数数。

  师:“瞧,我也捡了几个苹果宝宝,你们来帮我数数吧!”

  4、请幼儿把小苹果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夹苹果,目的一是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为下面的活动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苹果数量奠定基础)。

  ⑴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跳苹果舞吧!音乐一停小苹果树就不能动喽。”

  放音乐,音乐声停,给幼儿拍照:“让我来看看哪棵苹果树是一动不动的,我来给他拍照。”(孩子都特别喜欢拍照,因此这个环节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儿是好动的,拍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以“许多”表示。)

  ⑵第二次游戏,要求音乐声一停,幼儿坐下休息:“我们再来玩一次吧,不过小苹果树们刚才站得很累了,这次音乐一停,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放音乐,音乐声停,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再次拍一张集体照。

  ㈢ 送苹果。

  1、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

  2、幼儿把苹果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去,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送错的苹果宝宝,并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

  ㈣ 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自己门票上苹果的颜色去取相同颜色的纸杯花。

  师:“我们在进入苹果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门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门票上的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为它们找个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许多小花,请你去找一朵花心颜色和你苹果宝宝颜色一样的小花,会吗?”(幼儿第二次尝试颜色配对。)

  2、师:“小朋友们,花心的颜色和你门票上苹果宝宝的颜色一样吗?看看小花上有几片花瓣?”(再次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听,那里的苹果宝宝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看看老师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那我该找什么颜色的苹果宝宝来和它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苹果夹子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夹一个夹子。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苹果夹子来装饰,先做好的可以再选择另外的纸杯花。(再次让幼儿用夹子夹物,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并第三次进行颜色配对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苹果》)

  4、拍照留念,发现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利用拍照使幼儿迅速地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同时也便于检查幼儿操作的结果。)

  ㈤ 回家,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苹果园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小救援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通过探究尝试有规律的排序,体验数学中的规律美。

  2、训练幼儿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印有各种小动物(大灰狼、小兔、小鸡、小鸭)脚印的地垫若干。

  2、音乐磁带一盘。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一个。

  4、图形卡(圆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体验感知排序规律。

  引导语:“今天我们班的‘小小救援队’成立了,我们要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小动物。现在我们就到森林里去巡视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背景音乐响起,幼儿跟随节奏律动)。

  ①设定花园、和池塘情景,请幼儿与花儿、青蛙打招呼,体验规律性排序。

  A、以“红花好、黄花好,红花好、黄花好……”的规律与花园里的小花打招呼。

  B、模仿池塘里青蛙的叫声。指导幼儿按照“见大青蛙大声叫、见小青蛙小声叫,见大青蛙大声叫、见小青蛙小声叫……”的规律与青蛙打招呼。

  2、巧设情景,感知颜色的规律性排序。

  ①设定情景:呤……电话铃响,传来兔妈妈的声音:“小小救援队吗?我是兔妈妈,一只右脚受伤流血的大灰狼破坏了好多小动物的房子,抢走了我的小兔乖乖,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②引导幼儿发现小动物脚印的规律性排序,通过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提问:哪个是受伤大灰狼的脚印?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推理。

  【预设结论】:

  黑脚印→红脚印→黑脚印→红脚印……的是抢走小兔乖乖那只大灰狼的脚印。

  ③幼儿亲身实践推理的结论。引导幼儿沿着脚印,追踪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3、情景探究,实践操作体验图形的规律性排序。

  ①帮助“小兔乖乖找家”幼儿观察寻找通往小兔家的路。(按路标指示牌:红方形、蓝圆形,红方形、蓝圆形的规律)。

  提问:请找出通往小兔乖乖的家是哪一条路?

  引导幼儿按规律找出去小兔家的路

  ②在实践体验中发现被破坏就的道路,进一步感知规律。(规律被破坏)

  教师:通往“小兔乖乖家的路”已经被可恶的大灰狼破坏掉了,我们要帮助小兔乖乖先把回家的路修好,再送小兔乖乖回家。

  幼儿共同讨论:怎样按照完整的路面找出缺失的图形?

  【预设结论】:引导幼儿明确路标指示的规律后找出缺失的图形,再动手操作。

  ③相互合作,共建“彩色路”。

  A、相互合作共同搭建。

  B、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路标指示牌的规律,找出并完成缺失的路面。

  ④共同检验铺好的路,送小兔乖乖回家

  4、教师小结:我们身边还有好多按规律排序的物品,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寻找更多的规律。

  活动延伸:

  1、娃娃家:给娃娃家按照规律排列的方式铺地板和墙纸,布置娃娃家。

  2、美工区:画“衣服、毛巾”按照规律排序涂色,利用彩泥制作彩条“棒棒糖”,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三种颜色进行排列。

  3、操作区:

  (1)给“娃娃家”的娃娃按照颜色或形状、大小的规律排序穿项链。

  (2)挂窗帘:利用形状、图案、颜色按规律进行。

  4、建筑区:“給灾区的小朋友建新房”按图形、颜色的规律自由排序的方式进行。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猫玩球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猫玩球(认识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青蛙》数学教案2

  小青蛙请客(5以内数量)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的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3、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青蛙头饰一个;布置一个娃娃家(里面有4小板凳,其他根据情况设置)

  2、学具准备:木珠若干。

  3、《操作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准备。

  师生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找朋友。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找朋友》一边走线。

  二、集体活动。

  1、变的一样多。

  创设情境:小青蛙请客。

  请5名幼儿上前来,一名幼儿头戴小青蛙的头饰,师说:“小青蛙今天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请小客人 坐小板凳(先只放3张小板凳)请幼儿自由讨论。一个客人坐一张小板凳,4个客人坐3张小板凳,够吗?怎样变的一样多?

  “对不起,对不起,小青蛙赶快又搬了一张小板凳,现在够了吗?”请4个小客人坐板凳。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做一张 板凳,现在小客人和小板凳一样多。

  2、游戏“坐板凳”。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摆放比幼儿少1-2张板凳或比幼儿多1-2张板凳。放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坐在板凳上,比一比,每组是幼儿多还是板凳多,怎样变的一样多?

  三、分组活动。

  第一、第二组:出手指。幼儿两人一组,两人一起出手指,谁出的手指数多,谁出的手指数少,怎样变得一样多?一样多时,双手击掌,以示祝贺。

  第三、第四组:做《操作册》第五页的活动“整理书架”。

  第五、第六、第七组:摆木珠,比多少。两个幼儿面对面,一起从左到右摆木珠,在规定的时间内,比比谁摆的木珠多,谁摆的少,少几个,添上缺的使木珠一样多。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要把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可以先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用1个对应1个的方法添上缺少的,或者数数少的物体少几个,少几个就添上几个.。

  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形成》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逛苹果园

  一、活动构思

  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用了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音乐《郊游》、《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4)。

  4、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颜色的苹果。

  四、活动过程

  ㈠ 引出活动内容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衡与跨的能力)。

  ㈡ 捡苹果

  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

  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3、老师出示自己捡的苹果宝宝,利用夹苹果的机会让幼儿集体数数。

  师:“瞧,我也捡了几个苹果宝宝,你们来帮我数数吧!”

  4、请幼儿把小苹果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夹苹果,目的一是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为下面的活动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苹果数量奠定基础)。

  ⑴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跳苹果舞吧!音乐一停小苹果树就不能动喽。”

  放音乐,音乐声停,给幼儿拍照:“让我来看看哪棵苹果树是一动不动的,我来给他拍照。”(孩子都特别喜欢拍照,因此这个环节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儿是好动的,拍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以“许多”表示。)

  ⑵第二次游戏,要求音乐声一停,幼儿坐下休息:“我们再来玩一次吧,不过小苹果树们刚才站得很累了,这次音乐一停,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放音乐,音乐声停,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再次拍一张集体照。

  ㈢ 送苹果。

  1、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

  2、幼儿把苹果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去,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送错的苹果宝宝,并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

  ㈣ 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自己门票上苹果的颜色去取相同颜色的纸杯花。

  师:“我们在进入苹果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门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门票上的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为它们找个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许多小花,请你去找一朵花心颜色和你苹果宝宝颜色一样的小花,会吗?”(幼儿第二次尝试颜色配对。)

  2、师:“小朋友们,花心的颜色和你门票上苹果宝宝的颜色一样吗?看看小花上有几片花瓣?”(再次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听,那里的苹果宝宝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看看老师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那我该找什么颜色的苹果宝宝来和它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苹果夹子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夹一个夹子。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苹果夹子来装饰,先做好的可以再选择另外的纸杯花。(再次让幼儿用夹子夹物,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并第三次进行颜色配对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苹果》)

  4、拍照留念,发现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利用拍照使幼儿迅速地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同时也便于检查幼儿操作的结果。)

  ㈤ 回家,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苹果园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小救援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通过探究尝试有规律的排序,体验数学中的规律美。

  2、训练幼儿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印有各种小动物(大灰狼、小兔、小鸡、小鸭)脚印的地垫若干。

  2、音乐磁带一盘。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一个。

  4、图形卡(圆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体验感知排序规律。

  引导语:“今天我们班的‘小小救援队’成立了,我们要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小动物。现在我们就到森林里去巡视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背景音乐响起,幼儿跟随节奏律动)。

  ①设定花园、和池塘情景,请幼儿与花儿、青蛙打招呼,体验规律性排序。

  A、以“红花好、黄花好,红花好、黄花好……”的规律与花园里的小花打招呼。

  B、模仿池塘里青蛙的叫声。指导幼儿按照“见大青蛙大声叫、见小青蛙小声叫,见大青蛙大声叫、见小青蛙小声叫……”的规律与青蛙打招呼。

  2、巧设情景,感知颜色的规律性排序。

  ①设定情景:呤……电话铃响,传来兔妈妈的声音:“小小救援队吗?我是兔妈妈,一只右脚受伤流血的大灰狼破坏了好多小动物的房子,抢走了我的小兔乖乖,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②引导幼儿发现小动物脚印的规律性排序,通过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提问:哪个是受伤大灰狼的脚印?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推理。

  【预设结论】:

  黑脚印→红脚印→黑脚印→红脚印……的是抢走小兔乖乖那只大灰狼的脚印。

  ③幼儿亲身实践推理的结论。引导幼儿沿着脚印,追踪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3、情景探究,实践操作体验图形的规律性排序。

  ①帮助“小兔乖乖找家”幼儿观察寻找通往小兔家的路。(按路标指示牌:红方形、蓝圆形,红方形、蓝圆形的规律)。

  提问:请找出通往小兔乖乖的家是哪一条路?

  引导幼儿按规律找出去小兔家的路

  ②在实践体验中发现被破坏就的道路,进一步感知规律。(规律被破坏)

  教师:通往“小兔乖乖家的路”已经被可恶的大灰狼破坏掉了,我们要帮助小兔乖乖先把回家的路修好,再送小兔乖乖回家。

  幼儿共同讨论:怎样按照完整的路面找出缺失的图形?

  【预设结论】:引导幼儿明确路标指示的规律后找出缺失的图形,再动手操作。

  ③相互合作,共建“彩色路”。

  A、相互合作共同搭建。

  B、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路标指示牌的规律,找出并完成缺失的路面。

  ④共同检验铺好的路,送小兔乖乖回家

  4、教师小结:我们身边还有好多按规律排序的物品,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寻找更多的规律。

  活动延伸:

  1、娃娃家:给娃娃家按照规律排列的方式铺地板和墙纸,布置娃娃家。

  2、美工区:画“衣服、毛巾”按照规律排序涂色,利用彩泥制作彩条“棒棒糖”,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三种颜色进行排列。

  3、操作区:

  (1)给“娃娃家”的娃娃按照颜色或形状、大小的规律排序穿项链。

  (2)挂窗帘:利用形状、图案、颜色按规律进行。

  4、建筑区:“給灾区的小朋友建新房”按图形、颜色的规律自由排序的方式进行。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猫玩球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猫玩球(认识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青蛙》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读汉字“一”到“十”。

  2、能顺数1—10和倒数10—1。

  3、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一”到“十”字卡。

  2、有汉字数字的物品,例如日历。

  3、青蛙头饰10个,轻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1、请幼儿在日历上把汉字“一”到“十”找出来,一起认读。

  2、与幼儿玩游戏,十人一组,扮演小青蛙,身上顺序挂着“一”到“十”的字卡。

  3、听老师的话做动作:

  (1)十只青蛙蹦蹦跳,一只青蛙跳下水,扑通一声不见了。(挂有字卡“十”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跳到一边。)

  (2)九只青蛙蹦蹦跳,一只青蛙跳下水,扑通一声不见了。(挂有字卡“九”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跳到一边。)

  4、活动余此类推,直至只剩下一只青蛙。

  5、最后所有青蛙又返回来。(十位幼儿手拉手。)

  6、请幼儿按身上的字卡顺序排列,由一到十数一次,然后由十到一再数一次。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孩子们都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幼儿能认读汉字“一”到“十”,并能顺数1—10和倒数10—1,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和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扩展5)

——《排排队》数学教案3篇

《排排队》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1、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去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活动反思:

  《排排队》本课的亮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造型表现的经验,仅靠老师的讲解是枯燥的,于是本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

  一、以趣味为本。

  学生画的人普通是用几个圆和火柴人的线条为符号的形象化,一种习惯性的表现,缺少观察和思考的成份,对此,我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同桌来感受“人”的外形线条,再用童趣的"长高高,减减肥的添画法来动动手术,在本课中有玩,有学,有乐,尽管如此,快乐了还需要有效,达到教学目的仍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的。

  二、以生活为样。

  排排队此课用公共场合常见的排除现象设置情境,进行观察和人物绘画表现,排队不管学生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很常见,上学,放学,吃,玩都经历过,容易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也能“侃侃而谈”排队时的场景和发生的故事。例如有个学生说,他在买车票的时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进一步引导,让他谈谈不排队的行为,以及他当时的感受,这样比说一句空洞*白的我们都要讲文明,守秩序要来得生动和深刻。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扩展6)

——中学数学教案3篇

中学数学教案1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学数学教案2

  许多人回想起学生时代的数学老师,常常有一个共同特征:表情严肃、特别认真。上课时将题目(特别是难题巧解)一丝不苟地演示给学生看,或者是拎着一沓卷子大步流星地迈进教室,然后威严宣布:“X分钟内独立完成,不许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于是学生立刻埋头演算,然后老师评判。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数学教学也正发生着变化。数学课堂再不是单一的从复习旧知、基础训练入手,而常常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入手来导入新课;课堂上,老师不再是通过自己“严肃、认真、精湛的讲演”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常常是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来源,紧密联系生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关注了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拓展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但对此的看法褒贬不一,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好数学,学校要教“真正”的数学;这种做法“降低了数学思维训练的作用”;“生活性、趣味性是增强了‘好玩了’,但数学没有了”;“数学教学卡通化、去数学化了”。我们的文化氛围不太习惯学术争鸣,有的一线教师甚至发出了“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听谁的”感叹。

  一、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

  对一种现象不同的认识必然有深层的根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有社会的、心理的,更多则是学术观点上的分歧,我认为从根本上讲有两个源头。

  1.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

  任何时期,数学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工作对数学形成一个看法,这在数学家内部往往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长期以来,数学知识被许多人认为是客观的、确定的、普遍有效的体系。近年来,随着相对论、测不准理论、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以及以后现代知识观从解构科学知识的元叙事出发,试图用对话、理解、协商来消解客观知识,用差异性、复杂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来取代统一性、简单性、封闭性、确定性,倡导相对主义的知识观。数学史学家M.Kline更为明确地提出了“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提出“数学注定是要探索而不是知道,去追求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这是对数学教学中重视过程性知识、进行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持。

  数学研究需要演绎证明,但也离不开归纳、实验、猜想。数学的发展正如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丹皮尔所总结的:“希腊学者关于演绎几何学的伟大发现,使得亚里士多德在创立逻辑时,过于偏重推理。反之,费兰西斯?培根坚持认为归纳法具有独特无二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自然的*,因为他看到新的实验方法具有远大的前途。穆勒指出,真正的科学方法,应包括归纳与演绎,这样就把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与培根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了。”5经典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演绎的科学,抽象和严谨使数学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证明与推理是经典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现代数学的发展表明,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与证明,更需要归纳、猜想、审美直觉、实验、探索。随着现当代数学的发展,数学中的算法与实验愈益显示出威力。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和模拟实验已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由于这种研究方法是与传统方法很不相同的,计算机的使用正在改变数学的性质,数学正在由传统的演绎的科学转化为一门实验与演绎并重的科学。

  2.数学中“活动”的不同理解

  对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现在一般持赞同意见,但对参与活动的方式却有不同的理解。数学中的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是理念世界的产物,与实践经验无关的科学。在这种观点支配下,则认为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学习数学只要纸和笔加上一个聪明的脑袋。然而,数学中的经验主义、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明确指出了数学发展对“理念世界”和“物理世界”经验的双重依托。数学是抽象的科学,但经过多次抽象,远离经验之源后,如果不回到经验就有退化的危险。许多数学家、数学哲学家都强调数学理性与经验的两个侧面的不可或缺性。人们公认的最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牛顿、高斯、庞卡莱都同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现代数学发展的趋势也表明,只有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分支才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无疑,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实践这样的数学探究活动也是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是受现代数学发展内在规律所制约的。

  二、对数学“活动”教学的认识

  关于活动教学的思想源于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据说,他和他的学生喜欢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讲学讨论,所以他的学派也被称为逍遥学派。1近代,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中强调内在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前苏联的列维鲁学派继承了皮亚杰重视“活动”的传统,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强调:不仅认知起源于外部活动,个体非认知发展也同样源于活动。人类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改造为内部活动,意识活动是物质生活发展的结果和衍生物。皮亚杰关于儿童认识发展的研究证明了反身抽象是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逻辑数学结构不是由客体的物理结构或因果结构派生出来的,而是“一系列不断的反身抽象和一系列连续的自我调节的建构。”在学生能够富有意义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抽象形式之前,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对象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学主张教育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密切相连,儿童的经验兴趣决定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倡导以儿童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即便是像数学这样的理性学科也不能例外,“因为理性就是实验的智慧……而它的作用又常在经验中受到检验”。活动对个体的影响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学习方面,学生参与活动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参与具有认知性和非认知性双重功能。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人不仅可以从参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体验,而且可以从活动中产生原动力。只有不断获得新动力,满足人的高度自主、主体的需要的活动,才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活动。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能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讨论、作图、制作模型,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数学。正如法国科学院院士G.?Cjoquest所说,“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他们不是通过聆听一堂清晰美的讲课来学习数学,而是通过对数学对象作实验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所有能使学生进入个人活动的方法都应该使用,教师的作用并非只是准备一堂单纯的课,而是要寻找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的方法。

  三、数学活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信奉“精讲多练”的金律,因为这种教学“效率高”,在知识的再现时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当然数学学习中活动不是不重视,独立思考、独立做题等“思维活动”一直是首倡的学习方式。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自然在有些人看来,数学学习中的活动就是思维活动,谁解题快、准,谁就能得高分,数学就学得好。数学学习的目的因而简(异)化为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进而升入一所理想的学校。这是许多学生、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成为相关部门评价的标准)。数学的应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是一种装饰(如果与考试无关)。数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不过是一个“跳板”,甚至是一种无奈。虽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是多数人只是由于在“知识改革命运”中举足轻重——作为一个筛子决定了一个人的“前程”。这种教学方式(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数学教育的“特色”。

  20xx年9月7日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前*W.Lott博士率领32人数学教育代表团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访问,介绍到美国的数学课堂大多数由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探索30-35分钟,甚至更多,老师讲得很少。他们也在反思,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是效率太低。他们听说,在*的情形是不是正好相反,基本上都由老师来讲解,问我们这是不是真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中美双方基本的看法是需要“寻找中间地带”。事实上,我们的数学课堂正在(或者说已经)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是不是走过头了?不可否认,这种负面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出现。2005年6月,作为中加合作研究项目到西部某县城调研,在某小学听数学课,学校领导为了能让数学课“活动起来”,安排了一位“有感染力的语文老师来上数学”,课上老师的“表演”算是出色,以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卡通画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但就是数学没有了,学生也难“活动”起来。对数学活动回归生活的这种理解必然会出现数学教学卡通化代替数学化的现象,对数学教学产生严重的危害。

  让学生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其实并没走过头,而是折射出大量具体的实践需要我们去探索、总结。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意见并不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封杀活动、探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提醒人们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而且理论研究常常是超前的,也必须是超前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其目的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完满的人格。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言:“不要忘记数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室不可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因此不该“一味追求现代数学中形式变换的花样”,一般说来,常规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而通过活动的方式学习则更注重过程、培养兴趣。事实证明,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具体问题情景到抽象化形式化的数学化过程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中学数学教案3

  一位来自阿肯色州的年轻太太格罗丽亚,正在加利福尼亚州旅行.她想在旅馆租用一个房间,租期一周.办事员此时正心绪不佳。办事员:房费每天20元,要付现钱.格罗丽亚:很抱歉,先生,我没带现钱.但是我有一根金链,共7节,每节都值20元以上.办事员:好吧,把金链给我.格罗丽亚:现在不能给你.我得请珠宝匠把金链割断,每天给你一节,等到周末我有了现钱再把金链赎回.办事员终于同意了,但格罗丽亚必须决定如何断开金链的方法.格罗丽亚:我该三思而行,因为珠宝匠是按照他所切割和以后重新连接的节数来索价的.格罗丽亚想了一下,悟到她不必把每一节都割断,因为她可以把一段段金链换进换出,以这种方式来付房费.当她算出需要请珠宝匠割断的节数时,她几乎不能自信。你想一想需要割开多少节?

  只需要割开一节。这一节应是从一端数起的第三节.把金链断开成1节,2节,4节这样三段后就能以换进换出的方式每天付给办事员一节作为房费。

  啊哈!领悟到下列两点才能解题.第一,至少需要有1节,2节,4节这样三段(即其节数成二重级数的一些段),这样才能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组成1节,2节,3节,4节,5节,6节和7节.我们在药品混乱问题中已经知道,这就是作为二进制记数法基础的幂级数.

  第二,只需要割开一节就可以把金链分成符合要求的三段.关于这个问题,若把金链的长度增加,则可以想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假设格罗丽亚有一根63节的金链,她想把金链割开,以上面那种方式来付63天的房费(价格不变).要达到此种目的只需要割开三节.你想出来了吗?你能否根据金链的不同长度设计一个通用的解题程序,要求分割开的节数为最少?

  有一个有趣的变相问题:若所经手的n节首尾相连的闭合回路,例如说格罗丽亚有一串金项链,由79节相连而成,若每天房费为一节,试问最少需要分割开几节才能支付79天房费?

  所有这些问题都跟二进制记数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格罗丽亚的63节金项链如何分割?只要将63化成二进制表示:等于111111即63=1+2+4+8+16+32只要将从第二节开始的两节割开,再将从第八节开始的八节割下来,和从第32节开始的32节割下来即可,这样就有了从1,2,3,4,5,6,直到63的所有节数.一般地,若有n节金链,n是形如2k-1类型的数,将n化成二进制表示,再将所有1的位置所代表的2的幂的数相间隔地割开即可达到目的.但是对于其他任意类型的数,却不能奏效,比如对于格罗丽亚的79节金项链,79的二进制记数法表示为1001111.即79=1+2+4+8+0+0+64,这样从1到15都能表示,可是从16到63都没法表示,我把这个问题做到这里,也一时糊涂起来,但这个问题毕竟不是很复杂,咱们也学一学闵科夫斯基在课堂上口出狂言要解决四色问题的劲头,摸索着来解决一把.咱们可以这样:你不是要求节数最少吗?假设n=a+b其中a是已经找到的最大的那一节数,b是比n小的.已经解决了的金链问题,由于b已经解决,因此b的拆分能够表示从1,2,3,...b-1,b的所有金链节数,而再大一些的数就不能够表示了,比如b+1,所以必须要a参加进来,如果n是奇数,可令a=b+1,这样n=2b+1,所以b=(n-1)/2,a=(n+1)/2,这样就找到了最大的一节的节数a,然后对b=(n-1)/2继续应用如上的办法,即可解决问题.如果n是偶数,可令a=b,这样虽然a本身不能表示出b+1,但是可以从b的拆分中拿出一个1来(这个1是必须存在的,因为要表示从1,2,3,...b-1,b的所有数)与a组成a+1也就是b+1.所以n=a+b=2a=2b,a=b=n/2.这样也找到了n为偶数时最大的一节金链的节数.对于b继续如上的过程,就可以找到全部应该断开的金链节数,我算出了从1到15的所有拆分如下:

  1=1

  2=1+1

  3=1+2

  4=1+1+2

  5=1+1+3

  6=1+2+3

  7=1+2+4

  8=1+1+2+4

  9=1+1+2+5

  10=1+1+3+5

  11=1+1+3+6

  12=1+2+3+6

  13=1+2+3+7

  14=1+2+4+7

  15=1+2+4+8

  对于上面的格罗丽亚太太的79节金项链,79+1=80,80/2=40,所以最大的一节就是40节,79-40=39,39+1=40,40/2=20,所以第二大的一节就是20节,39-20=19,19+1=20,20/2=10,第三大的一节是10节,19-10=9,9+1=10,10/2=5,又找到了一节是5,9-5=4,4的表示法如上已经列出来了:4=1+1+2.最后得到79节的金项链的分割法:1,1,2,5,10,20,40.过去我也碰到过一道类似的题,是23节金项链,也能够很容易地解决:23+1=24,24/2=12;23-12=11,11=1+1+3+6;所以23的分割法为:1,1,3,6,12.显然,对于2k-1类型的数,用这里的办法与用二进制记数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上面所列出的拆分法可以看出,如果2k=2k+1,那么n一定要用k+1个数来表示,即:n=a0+a1+a2+...+ak.

  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很容易地证明这是正确的.那么还有没有比这更少的分割法呢?可以证明没有了.从我们的分析方法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构造性的推理过程,假如还有比这更少的分割法,那么相当于在表达式n=a0+a1+a2+...+ak.中进行了某些组合,比如将a1+a2合并成新的a1,那么原来的有些组合就表示不出来了,例如a0+a2,就没有办法组合了.当然,一个数的拆分不是唯一的,前面的23节金链还可以分成1,2,3,6,11.你可以试试,这种分割法照样能满足要求.前面的分析中也可以把(n-1)/2留下来作为最大的节数,但是这样分出来的节数就不一定都是最少的了,例如把15这样分割,会得到:1,1,2,4,7.虽然能够满足付房费的要求,但是就不是最优解了.最后总结一下,把前面的算法过程公式化可以得到:

  k-1r-1k-1

  n=(n+c0)/2+{[n-cs2s+cr2r]/2r+1}+[n-cr2r]/2k

  r=1s=0r=0

  其中c0,c1,...ck-1等等是1或是0取决于每一步得出的数的奇偶性.其实最后一项等于1,这样可以得出:

  k-1

  n-2k=cr2r

  r=0

  a0=(n+c0)/2

  i-1

  ai=[n-cs2s+ci2i]/2i+11(i=1,2,3,...k-1)

  s=0

  ak=1

  当然,编成计算机程序还是用递归程序比较简单.这里列出这些公式是为了保留存照。

推荐访问:对号入座 数学教案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3篇 《对号入座》数学教案1 对号入座的教案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