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池上》教学反思3篇【精选推荐】

《池上》教学反思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1-01 12: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池上》的教学反思1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倡自主阅读,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在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池上》教学反思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池上》教学反思3篇【精选推荐】

《池上》的教学反思1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倡自主阅读,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在本课的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两项作业来做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台;生生互动,让思维在碰撞中跳跃。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的“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正因为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1)

——《池上》教学反思10篇

《池上》教学反思1

  本月的教研课上,我讲了《池上》这首古诗,这首古诗的语言质朴,用通俗的词句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出来。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结合插图对诗意的理解也很容易。

  在教学中,我采用看插图导入古诗,先让学生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图的主要内容,这样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说,诗人白居易看到这么有趣的景色,写了一首古诗,由此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古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知道了。由于本课人的字只有5个,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读诗句中,相机学习生字。扫清生字障碍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注意五言诗的停顿和重音。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对诗意的掌握不同于一、二年级。他们第一次接触书下注释,我就告诉他们,书下注释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小帮手。在理解“浮萍”一词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查词典,理解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最后,借助插图和自己的理解,在组内说一说诗意,最后是在班级内交流。结合课后习题,闭上眼睛想象诗意。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达到一个升华。

  因为本版块的主题是童趣,我就提问,你觉得古诗中哪一个词,最能体会到小孩儿的天真可爱。在文中找一找。学生马上就说出了“不解”和“藏”等关键词。和本版块的主题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最后,学生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很主动,教学环节很紧凑。不足之处是写字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初学钢笔字,写字也是每节语文课都要注重指导和训练的。

《池上》教学反思2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反思3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池上》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这是远教资源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师生*等的高度和老师共享生活的快乐,并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利用先进的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乐范读将诗中的小娃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快乐的儿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变枯燥的学习为多种感官的综合接触。一直以来,学生对诗人的了解都基于学生查阅书籍或教师口头描述介绍,但是本堂课,我利用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了诗人,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资源,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诗中的字词。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学会书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靠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但是,我充分运用远程资源,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采摘荷花、莲蓬、捉迷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以及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指导学生的书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提醒,再板书演示,但是通过远程资源中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生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生字的笔顺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整洁美观的汉字展示,学生感受到*方块字的豪放美观,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强调,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四、借助资源,诵读感悟,体会意境。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想像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诗句意境的体会也比较肤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以往教师只是结合诗句,讲讲其中的大概内涵,或者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诗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作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读中感悟。无疑对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精确、更快捷的供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诗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程标准强调:

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用途。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看图画读诗句,读诗句想画面,读诗句感悟意境,画配诗……)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池上》教学反思5

  在本课的教学中,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先出示前两行诗句,并且把“小娃撑小艇”的两个“小”变为红色,引导学生重读,进而体会娃娃的弱小、天真,然后再理解“偷”字,学生就自然明白不能理解为“偷窃”,而应是偷偷地、瞒着大人去的。此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然后,紧紧抓住“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联想到学过的古诗,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

《池上》教学反思6

  一、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这是远教资源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师生*等的高度和老师共享生活的快乐,并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利用先进的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乐范读将诗中的小娃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快乐的儿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变枯燥的学习为多种感官的综合接触。一直以来,学生对诗人的了解都基于学生查阅书籍或教师口头描述介绍,但是本堂课,我利用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了诗人,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资源,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诗中的字词。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学会书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靠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但是,我充分运用远程资源,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采摘荷花、莲蓬、捉迷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以及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指导学生的书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提醒,再板书演示,但是通过远程资源中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生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生字的笔顺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整洁美观的汉字展示,学生感受到*方块字的豪放美观,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强调,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四、借助资源,诵读感悟,体会意境。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想像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诗句意境的体会也比较肤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以往教师只是结合诗句,讲讲其中的大概内涵,或者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诗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作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读中感悟。无疑对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精确、更快捷的供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诗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池上》教学反思7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古诗教学应当侧重于朗读教学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我的朗读教学主要分成单个步骤:

  一、学习字词,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的重点与难点,让孩子课前注音练读,课上主要检测朗读的准确性。

  二、划分节奏,读出韵律。古诗的朗读的第二层次是读出节奏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拖腔、连音是他们常出的问题,所以要让他们学会哦划分节奏,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诗眼,情感朗读。读诗的最高水*是将诗歌的情感通过声音、表情等传达出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第三步,我抓住了诗眼“偷”字,让孩子说说对于它的理解,让孩子思考这个字是否可以换成“拿”字,又让孩子上台想象并演示小娃“偷”的动作,旨在让学生理解“偷”字的精当和小娃的天真,进而给每一句诗句配上了感叹词(小娃撑小艇—嘿,偷采白莲回—哇,不解藏踪迹—呵呵,浮萍一道开—哈哈),让孩子愉快地朗读,也做一回天真活泼的小娃。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其隐藏的语言甚为丰富,学习诗歌就要先将诗歌读厚,在补白中品味、享受、丰富。诗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写了事,写了景,却并未直接写小娃采摘成功后的心情和动作,而只写“不解藏踪迹”,可是,去偷采的时候可是“解藏踪迹”的,为什么回来时就不解了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边撑艇一边得意,一边撑艇一边高兴,一边撑艇一边低头欣赏白莲蓬,一边撑艇一边想象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快乐,一边撑艇一边已经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写小娃将小艇划得有多快,而写“浮萍一道开”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间,且富有动感和画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过程、采莲而归的心情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课前的教学案例设想中,我本来就配好图画,想让孩子将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之,自己引导的不够巧妙,孩子对于小娃“兴尽”“归舟”导致“浮萍一道开”的行为、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编讲故事未能实现,只能留于课后。

《池上》教学反思8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反思9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池上》教学反思10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在谈对“偷”的理解时教室象开了锅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问题的感悟与质辩: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所以这个“偷”字更能体现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分角色演一演,这项工作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真切的体悟。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2)

——《池上》的课后教学反思3篇

《池上》的课后教学反思1

  本月的教研课上,我讲了《池上》这首古诗,这首古诗的语言质朴,用通俗的词句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出来。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结合插图对诗意的理解也很容易。

  在教学中,我采用看插图导入古诗,先让学生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图的主要内容,这样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说,诗人白居易看到这么有趣的景色,写了一首古诗,由此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古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知道了。由于本课人的字只有5个,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读诗句中,相机学习生字。扫清生字障碍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注意五言诗的.停顿和重音。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对诗意的掌握不同于一、二年级。他们第一次接触书下注释,我就告诉他们,书下注释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小帮手。在理解“浮萍”一词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查词典,理解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最后,借助插图和自己的理解,在组内说一说诗意,最后是在班级内交流。结合课后习题,闭上眼睛想象诗意。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达到一个升华。

  因为本版块的主题是童趣,我就提问,你觉得古诗中哪一个词,最能体会到小孩儿的"天真可爱。在文中找一找。学生马上就说出了“不解”和“藏”等关键词。和本版块的主题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最后,学生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很主动,教学环节很紧凑。不足之处是写字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初学钢笔字,写字也是每节语文课都要注重指导和训练的。

《池上》的课后教学反思2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池上》的课后教学反思3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古诗教学应当侧重于朗读教学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我的朗读教学主要分成单个步骤:

  一、学习字词,突出重点。

  抓住字词的重点与难点,让孩子课前注音练读,课上主要检测朗读的准确性。

  二、划分节奏,读出韵律。

  古诗的朗读的第二层次是读出节奏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拖腔、连音是他们常出的问题,所以要让他们学会哦划分节奏,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诗眼,情感朗读。

  读诗的最高水*是将诗歌的情感通过声音、表情等传达出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第三步,我抓住了诗眼“偷”字,让孩子说说对于它的理解,让孩子思考这个字是否可以换成“拿”字,又让孩子上台想象并演示小娃“偷”的动作,旨在让学生理解“偷”字的精当和小娃的天真,进而给每一句诗句配上了感叹词(小娃撑小艇-嘿,偷采白莲回-哇,不解藏踪迹-呵呵,浮萍一道开-哈哈),让孩子愉快地朗读,也做一回天真活泼的小娃。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其隐藏的语言甚为丰富,学习诗歌就要先将诗歌读厚,在补白中品味、享受、丰富。诗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写了事,写了景,却并未直接写小娃采摘成功后的心情和动作,而只写“不解藏踪迹”,可是,去偷采的时候可是“解藏踪迹”的,为什么回来时就不解了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边撑艇一边得意,一边撑艇一边高兴,一边撑艇一边低头欣赏白莲蓬,一边撑艇一边想象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快乐,一边撑艇一边已经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写小娃将小艇划得有多快,而写“浮萍一道开”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间,且富有动感和画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过程、采莲而归的心情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课前的教学案例设想中,我本来就配好图画,想让孩子将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之,自己引导的不够巧妙,孩子对于小娃“兴尽”“归舟”导致“浮萍一道开”的行为、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编讲故事未能实现,只能留于课后。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3)

——《池上》课后的教学反思3篇

《池上》课后的教学反思1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倡自主阅读,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在本课的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两项作业来做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台;生生互动,让思维在碰撞中跳跃。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的“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正因为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4)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3篇

《雨后池上》古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解释

  池上:池塘。

  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

  明镜:如同明镜。

  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舞:飘动。

  更作:化作。

  荷心:荷花。

  诗文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静,只淡淡地出一“*”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5)

——一年级池上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池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

  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 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 池

  唐 白居易

  小娃 天真可爱 喜爱

一年级池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

  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 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 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 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 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 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的,就*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 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 出示“春天 春阳 春水 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 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 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 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仄”(板书:*——仄),领读“*——”“仄”。

  (1) 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仄?*就是*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声,需要读长;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 除了*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声用一短横;韵字用一长横;仄声用一短竖;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 出示《静夜思》

  2、 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 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 (菁选3篇)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1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2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录音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3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池上》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7)

——池上作文 (荟萃2篇)

池上作文1

  一户人家里有一个可爱的五岁小娃娃到自己家的小池塘里去采白莲了。

  今天,小娃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都出去了,只有小娃自己一个人在家。小娃特别喜欢自己家池塘里的白莲。他三番五次地问妈妈:“妈妈,我可不可以采几个白莲呀?”可是妈妈每一次的回答都让小娃觉得没有了希望,说:“如果你在小艇上一不小心掉到水里怎么办,又没有人救。”

  今天,小娃终于有个机会去采白莲了。真巧呀,今天正好是妇女节,小娃想:今天是妇女节,我可以撑着小艇到水里去采几个白莲,等妈妈和奶奶回来了之后,我就给她们一个特别大的惊喜。想到这里,小娃笑了。

  小娃把家里的小艇拖了出来,拖到了池塘里,然后自己跳进去,随手拿了一个船桨划了起来。小娃家池塘里的白莲可是多得数不过来。这还不算什么,更惊人的是池塘里的绿色浮萍,乍一眼望去,池塘满是一片绿色,从远处看来,真像一片嫩绿色的草地。有船在上面划,看起来像“草地”裂开了一条缝。

  小娃划船非常熟练,他在池塘里挑来挑去,终于选了两个非常好看的白莲。为了让白莲更加好看,他又从别的白莲上面取下了好几个白色的小珠珠。小娃又想:哈哈,这一次,妈妈肯定不会说我的,因为我有礼物要送给她。你瞧,小娃正在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高兴。可是,小娃不知道怎样隐藏踪迹,所以,池塘上的“绿草地”被小娃“划开了一条裂缝”。你也是知道的,想要让浮萍恢复原来的样子,那可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这时,门铃响了,妈妈来了。

  小娃没有把事情说出来,而是递给了妈妈和奶奶一人一只白莲。这一次,妈妈没有说他,反而给了他一个拥抱。

  告诉你,小娃采白莲的时候,头上还戴了一顶“绿帽子”,“绿帽子”就是池塘里的荷叶。

池上作文2

  夏日炎炎,池塘边,有一个小孩子顶着一大片荷叶——他的“遮阳帽”在树下懒洋洋地躺着。

  忽然,他一抬头看见池塘的远方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莲蓬,他想:“等大人们走了,我就可以偷偷去采莲子吃啦!”

  不到一会儿,大人们走啦!小孩慌慌张张地推出小船,小船太沉了,尽管他使出吃奶的劲儿,小船依然不听使唤。终于,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船推进池塘里了。

  他敏捷地一跃,跳上小船,小船划进池塘深处,瞧!这儿可都把他看得眼花缭乱了:

  荷叶碧绿,荷花洁白,更多的荷花已经结了莲蓬,真让人垂涎欲滴。他看看四周,空无一人,就毫无顾忌地开始采摘,左边扯下一个,塞进嘴里。右边又拽下一个,嗯,嘴里还没吃完,先放进船舱里......不一会儿,小船上的莲蓬就堆得像一座小山,孩子心满意足的准备离去。满载而归的他真是喜笑颜开,却不知怎样将自己来过的踪迹藏起,他原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他想:反正天快黑了,大人们看不见我吧!

  可是,他小船后的浮萍却缓缓地让出一条道来,“出卖”了他的行踪。

  回家后,父亲责怪他晚归,不光挨了顿骂,还被打了十大板。

  这一切,正巧被路过此地的白居易看见了,诗性大发.于是,就写出了流传至今的《小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推荐访问:反思 池上 教学 《池上》教学反思3篇 《池上》的教学反思1 池上教案及反思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