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纸观察》教学设计3篇

《纸观察》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1-01 20: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1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人1份。  3.每个小组准备两本不同厚度的书。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纸观察》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纸观察》教学设计3篇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1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人1份。

  3.每个小组准备两本不同厚度的书。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以外,它还有哪些特点?请观察以后交流。

  2.每人观察一张白纸,并记录。

  3.小组交流观察特点,并记录整理。

  4.全班交流,要求排除重复的和非观察得到的特点。

  二、比较两张纸的不同特点

  1.比较白纸与卡纸,它们有什么不同?记录。

  2.比较挂历纸与报纸,它们有什么不同?汇报。

  3.比较两张纸的厚薄,除了用手摸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比较?

  4.怎样比较两本书的纸张哪种厚?引导用尺量的方法。

  5.动手测量两本书的厚度,说说书本的纸有多厚。

  三、观察纸的纤维

  1.提问:不同的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属于纸?

  2.把几种纸撕开,观察撕开的边,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再把纸揉成团,小心地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4.在观察中产生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想法?

  四、布置课外任务

  1.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裁成大小相同的纸片,做成纸的标本。

  2.收集有关造纸的知识。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课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是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假设、提出问题、设计方法、自我评价,实验学习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地认知事物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

  本课以猜谜导入,并以观察纸的特点为主线贯穿全课。在学生熟悉白纸的一些特点的前提下,组织通过实验观察白纸的特点,分析实验结果,获得结论。然后比较三种纸的主要区别,进而寻求各种纸的共同特征:纸是由纤维组成的。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纸的纤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小组实验中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相互倾听,彼此质疑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想象,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以纸的观察研究为例,在今后观察其他同类事物的时候,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课一共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一张白纸,详细描述这张纸的特点”为第一个活动:这部分内容教师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有顺序的感官观察活动和借助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多感官共同参与,细致地观察认识物体的特征。同时又是对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已有观察方法的一个检测。教师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征。

  “比较三种纸的不同”是第二个活动:通过用刚才观察一张纸的方法比较三种纸的特点,认识这些纸在颜色、渗水性、厚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利用评价达到纠正方法、丰富知识、互相学习的目的。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教师适时指导,在汇报交流中点拨激励,都体现了新课程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

  “观察纸的纤维”是第三个活动: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引导、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纸的构造来发现纸是由纤维构成的,意识到对纸进行观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纸撕开去看它的内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的表面。

  在上述三个活动中,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观察方法认真的观察一张白纸,描述它的特点,属于对单个物体的观察;第二个活动侧重对比观察,从比较三张纸的不同中提升学生的比较能力;第三个活动则是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指向对纸的内部进行观察,并从发现纸的纤维中认识纸的基本构成。学生解决问题是层层深入的,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各种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进行纸的外部主要特征的观察。

  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科学地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

  认识纸是由纤维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

  会使用各种感官及简单的工具观察纸、比较纸的不同。

  经历并理解观察比较、科学观测等过程,会把这种观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的观察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描述一张白纸及比较几张纸的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科学有序的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对于新的发现能提出新的问题和有继续研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三、教学重点:

  了解纸的外部特征、比较不同类型的纸的相同点、不同点。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五、教学准备

  1、实验报告单、显微镜、放大镜、滴管、烧杯、牛皮纸、报纸、纸巾等。

  2、纸的观察课件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请大家做个游戏,名叫“猜猜我是谁?”

  出示课件:提示一:我是由一个个像毛毛的物体组成的。

  提示二:龟甲、兽骨、竹片、和丝绸是我的前辈。

  提示三:我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提示四:邮政、图书等众多领域都有我的身影。

  提示五: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就能找到我。

  生:(每个提示出现,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答案,到第五个提示一般能说出是纸)

  师:对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纸,今天我们就用观察的方法研究纸的特点。(板书课题)

  师:如果请你观察一张白纸,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观察?

  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揉、搓,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放大镜观察……

  师:(板书:看、摸、闻、听、工具)

  我们能不能用嘴尝?

  生:不可以,因为不卫生、不安全。

  师;对,我们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工具,对纸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看看我们每天都接触的纸,在我们这样的观察下,有什么新的发现?

  (出示记录单)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生:小组合作,边观察一张白纸的特点,边记录。

  生:(一个小组)我们发现这张白纸是长方形的,表面很光滑,比较软,有小毛毛。我们汇报完了,你们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建议吗?

  生:(其他同学)你们在哪看见的小毛毛?

  生:(汇报的那个小组)我们把纸撕开发现了有小毛毛。

  〔评价方式多元化,凸显生生互评〕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其他小组)我们还发现了这张纸放在阳光下可以透光。

  生:我们发现这张纸没有气味。

  师: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了这张普普通通的白纸有这么多特点。哪些特点是你以前不知道的?

  生:我原来没有这样认真观察过纸,原来觉得纸挺普通的,没想到有这么多特点。

  生:我知道了纸还有小毛毛,原来不知道。

  〔生活中常见的纸在科学细致的观察下会有新的发现〕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一张纸的特点,如果老师在给你们几张纸,大家能不能找到它们更多的特点,我们找一找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示信封,里面有牛皮纸、报纸、宣纸、餐巾纸……)

  我们一边观察还要像科学家一样记录下我们观察的结果,(出示记录单,指导学生如何贴纸样,如何填写记录)

  为了让同学们研究的更有意思,我还特别为大家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出示装水的烧杯和滴管)让它们俩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这几种纸的特点,看看哪组发现的多?

  生:小组合作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分析几张纸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科学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生:汇报(第一小组)牛皮纸是棕色的,报纸是白灰色的、宣纸是白色的;滴上水之后,宣纸透得最快,面积最大,牛皮纸最慢,面积最小;撕起来牛皮纸最费尽,宣纸最容易。我们汇报完了,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吗?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

  生:(其他同学)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三张纸谁渗的快?谁渗的慢的?

  生:(第一小组)我们是用滴管在这三张纸上分别滴了一滴水,然后观察哪个渗水最快?是宣纸最快,还用尺子量了量渗水地方的长度,还是宣纸第一,牛皮纸最后。

  〔科学实验是用数据实现的,通过有效的数据,更能说明渗水面积的大小。〕

  生:(其他小组补充)

  师:这些纸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叫纸,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生:都能写字。

  生:都有毛毛。

  生:都很软。

  师:你们同意那种说法?

  生:都有毛毛。

  师:你们知道这些毛毛叫什么吗?

  生:纤维。

  师:对,叫做纤维(板书纤维)纤维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那我们现在就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纸纤维,看看放大100倍的纤维是什么样子的?

  生:(全班分为三个组,排队看老师调整好的显微镜,每组三台,分别有牛皮纸、报纸、宣纸的纤维)

  〔通过科技手段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了纤维的形状,抓住纤维的特点,由表面到深入。〕

  生:(讨论描述纤维的样子。)

  生:我观察到的纤维是象麻绳,有的粗有的细。

  生:我观察到的纤维是有的很紧密,有的很稀松。

  师:他观察到了纤维有疏密的不同。(板书疏密)

  师:谁能解释一下,纤维的疏密不同与纸的薄厚、软硬、渗水性有什么关系?

  生:纤维越紧密,纸就越厚、越硬,渗水性就越差;纤维越疏松,纸就越薄、越软,渗水性就越好。

  师:(出示字典)谁来说说这本字典纸的纤维是什么样的?

  生:字典的外皮的纸是硬的,说明纤维很紧密。里面的纸很软,说明纤维很疏松。

  〔能简单的分析出由于纸的纤维不同,纸的特点、用途也不相同。〕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通往我们这节课观察纸、研究纸,我们不光发现了纸的很多原来我们不知道的特点,还了解了纸的内部构造是由纤维组成的,并且通过你们自己的研究,还能说出纤维与纸的一些性质的关系。看来生活中那么普通的东西在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眼里还能发现那么多有意思的知识。希望你们课下能更多的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并自觉的观察更多的内容,真正的成为一名科学家。

  师:出示老师收集的各种纸,请同学们课下也去收集各种各样的纸。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有能够相互沟通,小组协作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自己动手造一张纸,亲身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养成了节约用纸的习惯。

  3、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造纸工艺,产生对祖国璀璨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或旧报纸),每组1份。学生查找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的资料。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性研究。

  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

  教学过程:

  一、整个教学过程

  1、引入。

  古代的造纸工艺(学生以小组汇报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

  学生通过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古代的造纸过程,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资料共享,同时每组派出一个组员到讲台前,阅读他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全班进行资料共享。

  2、授课。

  资料共享完成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古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造纸的,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自己也来制造一张纸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对比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可能会联想到自己造纸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想像空间)

  教师给予一定评价。

  引入书上的造纸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步骤讲解,学生自己动手“造纸”,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造的纸怎么样了,能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组造的“纸”很糟糕,不能揭下来。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制造“纸”的过程。(自己认为最成功的地方,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组互相交流,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自己满意的“纸”(薄、厚、均匀的纸)。

  教师提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建议:造一张纸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造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来之不易,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开展。教师在教学的引入中要让学生交流造纸的材料,再引领学生亲身经历制造纸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设计意图要明确。)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化的造纸厂也这样造“纸”吗?引入现代造纸厂的资料(或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二、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追踪记录

  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纸的游戏》教学设计3篇

《纸的游戏》教学设计1

  课程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需要用到纸。绘画、做手工、写数字等等。在小朋友的世界里,除了这些,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有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小豆花和玥玥在拿着一张废旧的手工纸,她们把它用力吹起,想试试看这张纸能不能飞到屋顶上,试了很久没有成功,于是两个人又把纸揉成一个球,玩起了抛球的游戏。看着她们玩得这么高兴,我突发奇想地想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如何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变成有趣的玩具呢?这将是考验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了。

  课程目标:

  1、探索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2、进一步发展*衡、跑跳、投掷以及手眼协调等能力。

  3、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互相协作的乐趣。

  课程准备:

  1、纸若干、蓝牙音箱一个

  2、场地布置(起点、终点线)

  3、两个箩筐、纸球若干备用

  课程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教师:孩子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瞧瞧这是什么?(出示用纸做的小棒)天气真好,我们拿着小棒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引导幼儿跑步进入场地)

  2、热身运动

  师:我们到达目的地啦!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动一动把!

  幼儿随老师舒展各个关节。

  3、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请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想想纸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幼儿讨论情况:纸有好多种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成球来踢着玩,有的说可以当成小河来跳着玩,孩子们可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和纸玩得最高兴。

  幼儿四散在场地上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请个别幼儿依次上来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刚刚我看到了有几个小朋友玩纸玩得很高兴,我们请他们来讲一讲和做一做他们是怎么玩的吧!

  师:你发明了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你遇到问题吗?是怎样解决的?

  (3)引导幼儿两人或多人合作,再次探索纸的新玩法。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方法,你可以再去试一试;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玩,试试几个人一起把纸合起来发明新的玩法。(幼儿分散玩)

  师:你和谁一起玩的,发明了什么新的玩法吗?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讲评后再玩一次)

  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4、游戏活动:男女大PK。

  师生共同布置场地,幼儿分队进行比赛。

  鱼贯式游戏:带纸球双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接力赛: 带纸球单脚跳到终点后投篮。

  合作游戏: *衡报纸上的小球到达终点。

  (视情况可重复一遍)

  5、放松活动。

  全体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像纸一样轻轻地做做放松运动吧!

  师:今天我们跟纸玩了好多有趣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地上或者手上的纸带回家吧!

  课程反思:

  自主探索是幼儿游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幼儿初次探索时,鼓励他们想出办法探索纸的玩法;再一次自主探索游戏时,可以引导幼儿合作游戏,探索纸的新玩法。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和合作游戏,孩子们能够对纸有更深的了解,也为后续纸的玩法奠定基础。

  在探索环节后的分享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玩法,极大鼓励了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为幼儿增加了活动的信心和乐趣。在集体游戏环节幼儿们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也增加了幼儿团结协作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要给幼儿充分地表达探索的机会和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新玩法,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3篇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奇妙纸的特点和作用。

  3、大胆想象一下,你还想造出什么样的纸。

  二、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不同纸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

  四、课前准备:

  准备课文中介绍的各种纸的实物。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正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纸今年有多大年纪了吗?(举一张纸)关于纸的历史和现在,你们了解多少呢?在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纸干什么?学习了《纸奶奶的生日》一课,我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纸奶奶是谁?纸奶奶有多大?有谁来庆贺?生日热闹吗?)

  (二)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出示投影一:

  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出示投影二:

  摘录课文中的新词:。

  出示投影三:

  课文中讲了哪几种纸?

  避水纸

  耐热纸

  食用纸

  容器纸

  防锈纸

  速溶纸

  (三)分组学习,合作讨论。

  1、以组为单位,用最快的方法完成下列表格。

  纸名

  特点

  作用

  避水纸

  耐热纸

  食用纸

  容器纸

  防锈纸

  速溶纸

  2、产品展销会每小组任选一种纸为参展商品,派一位代表以推销员的身份介绍该纸品的特点及作用。

  如避水纸:我有一身好本领,不怕水来不怕压;不怕泡来不怕煮,身体结实武艺强。我可以用来做雨衣,做游泳衣,欢迎大家前来选购!

  3、想象大比拼你还能发明什么纸?小组为单位,进行想象大挑战。介绍新纸品的特点和作用。

  (四)语感训练,体会写法

  1、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方法,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和向人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纸的发展,让我们对不同纸的作用、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作者的文笔很生动,将不同的"纸化作一个个可爱的人物,叙述方法也不断变化。如在介绍避水纸出场时,作者这样写道:避水纸恭恭敬敬地对纸奶奶说------同学们,你们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加以体会。

  2、体会带点词的准确用法。

  我在开水里煮三天三夜,身体照样结结实实。

  我在开水里连续煮三天三夜,身体照样结结实实。

  我能经受1000摄氏度的高温。

  我能经受近1000摄氏度的高温。

  3、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五)拓展练习:

  1、给造纸厂写一封信,介绍自己设想中的新产品。

  2、为其中的一种纸写句广告词。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能初步把握本课所介绍的各种纸的性质和用途,体会到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纸奶奶的生日》。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讲了哪几种奇妙的纸?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用?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三、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纸的种类、特点、作用,相机完成课前老师发的表格。

  2.学生交流时相机理解:恭恭敬敬、慢条斯理等词语。

  教师简介“薄铝箔”等词语。

  板书:(略)

  3.小组合作学习。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种纸,有感情地把相关内容朗读给小组中其他的同学听,大家互相评议。

  4.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一种纸,其他同学作评价。

  5.教师小结过渡:

  纸奶奶听着儿女们的介绍,心里又高兴又激动,她感慨地说了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6.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①出示幻灯片:齐读。

  ②理解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这里指纸发展太快了,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纸奶奶高兴激动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发明家,想一想,你要发明什么纸,它有哪些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发明新型房子、桥梁、道路、学习用具等,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呢?

  1.了解了课文介绍的6种新型纸的特点和用途。

  2.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明创作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想象发明的物品介绍给家长或小伙伴。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3篇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

  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人的自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本》1、2、3。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

  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自豪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习2(用图形投影显示)。

  3、学习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竹片(笨重)丝绸(价钱贵买不起)

  (3)看板书同桌互说。

  4、作业练习。

  (1):作业本1、2、3。

  (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人。

  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2、学习课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③纸是谁发明的?

  (2)检查讨论。

  ①上述问题②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发明的”的结论。

  ②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词的词意掌握。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读6、7自然段。

  (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习。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

  (6)完成作业本练习5、6。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几个同学”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

  6、完成《作业本》练习4、7。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教学难点: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5分)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骤:

  (1)、定:定部首

  (2)数:部首笔画

  (3)找:检字表中找部首

  (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系),且(|)。

  三、练习查字典(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课件: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糹)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5)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课后第四题中的(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丝绸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本2、3题。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1分)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学点什么?

  三、学习第6自然段。(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五、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 东汉时代的纸 棉絮和麻做成的

  蔡伦蔡侯纸 无法考证 具体的 人树皮和破布为原料 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 比较粗厚 价钱有点贵 两千多年前

  (3)重点理解: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点击课件(蔡侯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它以树批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你想说写什么?

  (4)课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六、学习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读。

  2、理解“不禁”,想想: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叹”?

  3、比较句子。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比外国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纸,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5、板书:边板书边理解“轻薄”

  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粗厚) (轻薄便宜)

  七、拓展说话(4分)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八、作业:(1分)

  1、完成作业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

  1、纸的故事

  纸的发明过程:

  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 (贵) (粗厚) (轻薄便宜)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却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人了不起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纸发明的过程,感受作为*人的自豪感。

  2、教学难点:了解纸发明以前的书,说说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新词,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学习1-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出示课本,问:这是什么做的?拿出“报纸”、“作业本”、“课外书”问。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纸”,小朋友们,有什么奇怪的问题从你们的小脑瓜里蹦出来了呢?(生自由提问,教师理出有用的问题。)

  这一张张白花花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同学们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们学了《纸的故事》这篇课文之后,那么一切问号就会消失了。(出示课题,请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以下自学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住字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2)认真阅读“单元学习提示”,明确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3)尝试运用部首查字法做课后作业第2题。

  2、检查指导。

  (1)浏览课后生字,学生提出确定部首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解决。

  (2)以“带”字为例,请同学介绍查字典的过程。

  3、再读课文。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3)说说课文围绕“纸”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完成课后练习3。

  三、学习课文1-5段。

  1、让学生充分自由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纸发明以前,书是用()做的,它太()了。后来,人们为了(),就用()做书,可是太()了。劳动人民()。

  2、检查讨论,得出板书:

  (材料)(特点)

  竹片笨重

  丝绸 价钱贵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5段。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2、抄写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组词。

  图()异()州()检()

  圆()导()洲()验()

  紧()絮()豪()毫()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篇(扩展4)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3篇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2、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外部结构。

  2、能够用看、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已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如实描述自己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外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难点: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已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轮廓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猜一猜。

  2、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生齐读课题。

  二、探索

  (一)观察身体外部结构

  活动一:看一看

  1、观察身体结构

  (1)引导:请两名同学上来,大家观察他们的身体,说说人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概括出人体四部分并板书:头、颈、躯干、四肢。

  (3)活动:同桌互相指认这些身体部分。

  2、找同学说人的身体分为哪些部分。

  集体说人的身体分为哪些部分。

  活动二:折一折

  1、利用老师准备的身体外部轮廓,沿中间折一折,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学生动手实践活动。

  3、学生汇报。

  4、师: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对称性。

  师:你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左右手等)

  师:因此我们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

  5、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6、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折一折的方法知道了人体外部的结构,现在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一起来指一指,我们身体结构的四个部分。

  (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三:摸一摸

  1、谈话引出对于身体内部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

  2、学生思考,汇报交流。

  3、学生活动:摸一摸胳膊、手、小腿等部位,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交流时请用这样的句式,请看大屏幕“我用什么方法,感觉到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4、学生感受。

  5、汇报交流。

  活动四:听一听

  1、提问:我们生病时,医生经常用听诊器听听我们身体里的声音。你们听到过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吗?

  2、引导:根据学生回答概括。那我们就小组之间互相听一听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听诊器)

  3、观察:小组间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

  4、汇报观察结果,汇报时要用到这样的的句式“我用什么方法,听到哪里有什么声音,它可能是什么器官。”

  5、出示器官图,让学生对照图找器官。

  6、教师评价、鼓励性表扬。

  (三)研讨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课前做的游戏,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2、这节课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观察我们的身体。知道了什么?

  3、说一说在这节课的观察中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想研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

  三、拓展

  1、PPT出示人体骨髓示意图、肌肉示意图和内部器官分布图。

  2、引导:除了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我们还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来记录我们的身体数据开展对我们身体的研究。

  3、活动:教师引导同桌互相量一量并记录。

  4、交流:请汇报测得有关数据。

  四、总结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有很多器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去探索更多的奥秘,学习更多的知识!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我们的身体》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身体的外部形态,二是观察身体内部有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用文字描述、画图等方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学会和同学交流,并相互评价,在评价中获取和巩固新知;观察内部主要是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推测身体内部有什么,希望通过看、摸、听等多种感官的亲历活动,激发它们观察和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概略地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他们已经观察过自己的身体,但这种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向更深层次研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知道人体外形的特点和人的许多功能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人体的特征;用文字描述、画图等方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学会和同学交流,并相互评价,在评价中获取和巩固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能联想人的身体如果左右不对称,生活中将会怎样,提高想象能力。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引起对自己身体的兴趣,激发进一步探究和发现人身体特点的欲望。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有机地整合单元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他们自觉地建构关于人身体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者和发现者,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布袋(内装半瓶水、洋娃娃、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篇(扩展5)

——《观察一种动物》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观察一种动物》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触角、腹足等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塑料片、棉线、竹筷、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蛤蜊、河蚌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儿歌《蜗牛与黄鹂鸟》。提问:黄鹂鸟在笑什么?蜗牛为什么那么早就开始爬了?

  蜗牛会爬行,但是运动比较缓慢。想不想来仔细观察下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这种动物。(板书课题)

  二、观察蜗牛的"运动

  1、观察要求提醒:我们要把小蜗牛请到课堂中来,同学们觉得观察小蜗牛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材料:菜叶、塑料片、竹筷、棉线。分别观察小蜗牛在这四样材料上是怎样爬行的。小组内先每人选择一样材料进行观察,然后组内相互交换观察。

  3、领取材料,学生进行蜗牛爬行观察活动。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

  (1)小蜗牛在这四样材料上都能爬行吗?

  (2)小蜗牛的爬行本领可真大!那小蜗牛是靠身体的哪部分来爬行的?(指认蜗牛的腹足)腹足是怎样在不同的物体上运动的?

  (3)爬行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观察发现?

  三、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应激反应

  1、除了腹足能够帮助小蜗牛爬行以外,小蜗牛的身体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2、强调观察要求:安静、仔细观察,轻声交流;观察要有顺序,先用眼睛观察蜗牛的整体和比较明显的部分,再用放大镜观察局部细节。

  3、小组进行观察活动,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认真仔细地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画得真实、完整,越像越好。

  4、按照要求观察并画完蜗牛的小组,老师奖励一根棉签棒,可以用它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

  5、分发材料,学生观察。

  6、观察结束,交流汇报。

  (1)观察到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教师画图记录:壳、触角(两长两短)、眼睛、口、腹足等。谁愿意把你画的小蜗牛展示给同学们看?(投影出示)请学生评价。

  (2)用棉签轻轻触碰小蜗牛,小蜗牛有什么反应?

  (3)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四、小结与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小蜗牛和同学们相处得很愉快,还要介绍几位它的好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呢!看,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蛞蝓、蛤、田螺、蛏。它们与蜗牛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期待你们有更多的发现。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标出观察顺序。

  4、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64页)

  1、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观察 《纸观察》教学设计3篇 《纸的观察》教学设计1 纸的观察教案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