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风俗习惯1 献哈达 献哈达是*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藏族风俗习惯【10篇】,供大家参考。
藏族的风俗习惯1
献哈达
献哈达是*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客人落座,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接受礼物,用双手接。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寺庙
*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而少数的苯教寺庙,转经的方向正好相反,应该逆时针行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作为一个宗教信仰比较广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也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
三口一杯
三口一杯是*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伸舌头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
在称呼藏族朋友的时候,可以在后面加一个“啦”字,“啦”是敬称,这样显得尊重他,特别是初次见面的朋友,切忌直呼其名,这是很不礼貌的。到*家做客时,在室内要盘腿端坐,脚底不要朝着人,不要东张西望。
藏族禁忌杀生,佛教徒在这方面更为严格。虽他们也吃牛羊肉,但不亲手宰杀。藏族人不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还不吃鱼肉。
喝酥油茶时,不要急急忙忙的去接,主人会把茶双手捧到你面前,这时才能接过来喝。另外不要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巴掌。
到寺院、佛塔等宗教场所参观时,必须从左往右绕行(到苯教寺庙需从右边绕行),不要跨越法器、火盆等。另外转经筒,经轮不能逆时针转动。
不要随便摸藏族人的头,这点非常重要。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除了高僧和长辈外,别人是不可以随便摸自己的头的。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请大家牢记。
到寺庙参观,不要吸烟、摸佛像、翻经书等。对于*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动手抚摸。遇到寺庙内举行法事活动,要保持安静。不要在寺庙内和寺庙附近大声喧哗,更不能打猎和杀生。
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小细节,比如不要用印有藏文的纸擦东西;到藏族同胞家做客,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能混杂而坐;看到门口生一堆火,或者门口插上树枝,上面贴一红布条,这表示这户人家里病人,切勿进入。
藏族的风俗习惯2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农业。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白茫茫的雪山环绕,看上去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张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区人民喜爱白色,并视白色为吉祥、胜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吗?这可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饮料呢!它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浓浓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饮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还有个规矩呢!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气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客人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就是藏族的喝茶规矩,你也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
*的酥油茶的确好喝,因此你可别忘记它的原产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种浑身是宝的牛类,它的“脸皮”可厚了!听说连子弹都打不进去呢!话说这个头较粗重,额宽*,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还是藏族人民的“宠物”呢!别看笨拙的样子,它还有识路的本领,也难怪*族人民总是牵着它去草原上散步。
这就是藏族,一个暗藏着宝贝的少数民族。
藏族的风俗习惯3
*是以*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献哈达是*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风俗习惯4
今天本计划去玉龙雪山,再次因为我们起床晚了,车站已经没有票了。我们和老板商量把行李放到旅店寄存一天,我们开始向那个世人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出发。
在路上行走了4个小时,沿途的风景美丽而深沉,由于路途中太颠簸,我是一半欣赏、一半同周公攀谈。当下了大巴,你才发现这里很接地气,像一个镇子那样的安静存在。没有昆明的喧闹、没有大理的商业、没有古镇的精彩。
浪费了一个小时找到了一家比较满意的酒店,放下背包,我们该去安慰一下我们的胃了,已经下午5点多了我们还只吃了一顿饭。去了一家有酥油茶的小饭馆,他们的桌子比较有特色,就是我们农村用的炉子,不过炉子的边比一般的宽很多倍。我们说把菜单拿来我点一下菜,老板说他们这没菜单,都是看菜点菜,很神奇,我还想她故意忽悠我呢?后来才知道这里都没有菜单。闲说一句,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他们会看人喊价(他们也被商业了,因为有一家我们进去一看又是没菜单,就出来了,他们竟然在我们刚出门口就泼水,差劲。)。所以我和朋友只吃了这一次炒菜。
由于我们住的离古城有点远,晚上这里没有其他活动,我们俩就去了KTV,嗨,了一晚上。根据计划我们就在香格里拉停留一天,第二天要回丽江。时间紧,我们此行就只能去了古城,香格里拉的古城是遗世的、是独立。是孤独的、是空旷的、是寂寞的,可是她又是那么的淡定那么随意的存在,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笼罩反而更加超凡脱俗。虽然今年1月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半张容颜,可是她却那样淡然的接受,没有浮躁、没有愤怒、没有争执。淡定的接受这一切。其实谁能说,这不是她对世俗的(过度利用)反抗呢?选择那么决绝的手段,让我们沉痛的反思呢?宁愿摧毁了自己的半张容颜想要换回世人的执迷不悟。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经过那场大火,她的周围已经不复原来的枝繁叶茂和盛世繁华。三清殿内有*在诵经,我没用进去,周围有人在祈福,当我们逆时针行走的时候,他还给我们说了这是不对的。也许真的是那场大火,让人们觉悟,也许是因为她已不是原来繁华所以游人很少,也许这才她是真正想要的。殿宇大部分在修建中,站在这里俯视一下香格里拉的房屋,很特别,他们的屋顶是木片衔接而成,非常的别致。这里的天空蔚蓝蔚蓝,没有一丝杂质,你会觉得哪怕是静静的看看天空,那也是一种安逸的享受和无与伦比的幸福。真的应了那句,“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值得这句形容。
临走前,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博物馆,补习了一下他们藏族文化知识。不过我最震撼的是他们仿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和音效非常的逼真。你会真的认为你正在长征的路上,你会体会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你会觉悟、你会沉思、你会感动、更会由心的敬畏和感动。
时间来不及了,我们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返回的途中我们说都说这条路上的风景很美,我们俩一定不能睡觉啊。伴随着美丽的风景我们离开了香格里拉,终究抵不过周公的召唤,我们还是和他攀谈的不亦乐乎。
再见了,这个人间净土,下次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多今天欣赏你的淳朴和真诚。再见!下次再见!
藏族的风俗习惯5
献哈达
献哈达是*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客人落座,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接受礼物,用双手接。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寺庙
*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而少数的苯教寺庙,转经的方向正好相反,应该逆时针行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作为一个宗教信仰比较广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也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
三口一杯
三口一杯是*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伸舌头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与汉族有很大的不同。
在称呼藏族朋友的时候,可以在后面加一个“啦”字,“啦”是敬称,这样显得尊重他,特别是初次见面的朋友,切忌直呼其名,这是很不礼貌的。到*家做客时,在室内要盘腿端坐,脚底不要朝着人,不要东张西望。
藏族禁忌杀生,佛教徒在这方面更为严格。虽他们也吃牛羊肉,但不亲手宰杀。藏族人不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还不吃鱼肉。
喝酥油茶时,不要急急忙忙的去接,主人会把茶双手捧到你面前,这时才能接过来喝。另外不要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巴掌。
到寺院、佛塔等宗教场所参观时,必须从左往右绕行(到苯教寺庙需从右边绕行),不要跨越法器、火盆等。另外转经筒,经轮不能逆时针转动。
不要随便摸藏族人的头,这点非常重要。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除了高僧和长辈外,别人是不可以随便摸自己的头的。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请大家牢记。
到寺庙参观,不要吸烟、摸佛像、翻经书等。对于*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不得动手抚摸。遇到寺庙内举行法事活动,要保持安静。不要在寺庙内和寺庙附近大声喧哗,更不能打猎和杀生。
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小细节,比如不要用印有藏文的纸擦东西;到藏族同胞家做客,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能混杂而坐;看到门口生一堆火,或者门口插上树枝,上面贴一红布条,这表示这户人家里病人,切勿进入。
藏族的风俗习惯6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磕头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行。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行。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旁色
藏语中“旁”是“污浊”,而“色”意即“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气的一种活动。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门祝贺。客人一到,首先向母亲和婴儿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子的福运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耙,放在婴儿的额头,祝福孩子吉利向上。
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大致相仿。如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活佛看看自己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方或女方就请自己的亲戚或媒人持哈达及礼品到对方家求婚,如对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一条哈达赠来人,还之以礼。随后,双方协商订婚仪式的日期。在订婚仪式上,男方或女方向对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日。结婚之日,要么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么新郎入赘到女方家。亲人牵着马匹到对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随身带上自己的嫁妆赶赴对方家完婚。迎来新人后,安排在特设的垫子上落座,开始向其敬献哈达和美酒。晚间,新人步入洞房,此时亲人们再次向他们敬酒,唱祝福歌,愿他们白头偕老,吉祥如意。婚后半年内,夫妻双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几日。至此,整个婚礼即告结束。
泼水婚礼迪庆藏族结婚的时候,要向新娘新郎身上泼水。传说这是一种神圣的礼节,表示新婚夫妇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感情如流水一样长,像海水一样深。
*族传统服饰
藏族传统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富有夸张色彩的金银珠玉饰品等。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以及长袖长裙,自然适应于*族居住地特定的环境和气候。如藏族高原牧民的氆氇长袍胸前留有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糌粑、茶叶和饭碗等,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衣多用。
藏帽在藏语里称“霞帽”,各式各样,种类颇多。*东部昌都地区的人喜欢皮帽,藏式皮帽大多用整块狐狸皮毛制成,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而“金定幅”则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和金丝带作装饰制成的一种帽子,流行于*、日喀则等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氆氇袍藏族传统装饰,是一种用名叫氆氇的手纺毛料制成的宽大的长袍。也有用纯布料缝织的长袍。形制多为大领或圆领,右开襟,设一扣或无扣,衣边或领口多镶彩布或豹皮等。
牛皮衣在*错那地区,妇女的装束非常独特,无论老幼,背上都有一张完整的小牛皮。皮毛向内而皮板朝外,小牛皮头部只须朝上,牛尾朝下,四肢向两侧伸展。在此地区,妇女是牧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的装束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另外,背上披着牛皮,背架背米可以避免磨损衣服,同时还可以隔潮保暖。
藏鞋大致分为三种,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扎鞋”。一般以氇氆、毛呢、*绒和皮革为主要原料,色彩搭配十分讲究,有的还以丝线绣上各种花纹图案,有的用金丝缎镶边、贴花。鞋尖有方有圆,有尖有钩,形态各异。只是各式藏鞋腰后部都留有10多厘米长的活口,以便穿脱。穿藏鞋要系带。而鞋带非常讲究,使用细毛绒编织而成,附有各种优美的图案,两端还留有彩穗,色彩艳丽,与藏鞋配在一起,可谓赏心悦目。
邦垫藏族妇女腰间所围的彩色围裙。邦垫编织精细,色彩鲜丽,给人影响非常深刻。制作邦垫工序比较复杂:一般先用手工纺线,然后染色、刷毛、织成条状,最后再缝合成裙。
藏族的风俗习惯7
今天,我们接受*邀请参加藏族歌舞晚会。
一到夜晚,藏族家里就跳起了舞蹈欢迎各方游客。我们走进一家藏族大院,热情好客的“扎西、卓玛”为我们献上哈达,敬一杯青稞酒。青稞酒真香,我尝了一小口,心里甜滋滋地。走上楼一看,喔!这里的人可真多。扎西、卓玛在跳舞,游客们在欢唱,好热闹。我赶紧找了座位坐下来,小桌上摆放着许多小吃,有青稞面,酥油茶,炸青稞小米,还有香香的奶酪、青稞酒。美丽的卓玛阿姨为我们倒满酥油茶,教我们做“掌巴”。我把青稞面放入酥油茶中,加点白糖,搅拌均匀,成了一块灰色的面团,然后放在手中揉起来,揉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就是我做的“掌巴”。你想来品尝、品尝吗?歌声越来越欢快,人们都围着柱子跳起了“迎宾舞”。我也加入了舞队和“扎西、卓玛”手拉手跳起了热情的藏族舞蹈。我们开心地跺脚,欢唱“亚雄、亚雄、亚亚雄-扎西得乐”。卓玛阿姨美妙的歌声-“青藏高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歌声、舞蹈、欢笑声,大院里沸腾起来。穿着盛装的.扎西端着香喷喷的烤全羊上来了。真香啊!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烤得金黄、透红的小羊,背上插着一把藏刀,真诱人!我迫不及待地用两手撕着羊肉往嘴里塞,太美味了
!真想留下来做藏族小扎西。院子里燃起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这美好的时光,久久不愿离去,再见了,好客的扎西、卓玛、再见了,美丽的香格里拉,我还会再来的,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相会。
藏族的风俗习惯8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农业。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白茫茫的雪山环绕,看上去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张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区人民喜爱白色,并视白色为吉祥、胜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吗?这可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饮料呢!它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浓浓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饮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还有个规矩呢!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气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客人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就是藏族的喝茶规矩,你也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
*的酥油茶的确好喝,因此你可别忘记它的原产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种浑身是宝的牛类,它的“脸皮”可厚了!听说连子弹都打不进去呢!话说这个头较粗重,额宽*,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还是藏族人民的“宠物”呢!别看笨拙的样子,它还有识路的本领,也难怪*族人民总是牵着它去草原上散步。
这就是藏族,一个暗藏着宝贝的少数民族。
藏族的风俗习惯9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磕头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行。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行。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旁色
藏语中“旁”是“污浊”,而“色”意即“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气的一种活动。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门祝贺。客人一到,首先向母亲和婴儿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子的福运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耙,放在婴儿的额头,祝福孩子吉利向上。
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大致相仿。如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活佛看看自己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方或女方就请自己的亲戚或媒人持哈达及礼品到对方家求婚,如对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一条哈达赠来人,还之以礼。随后,双方协商订婚仪式的日期。在订婚仪式上,男方或女方向对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日。结婚之日,要么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么新郎入赘到女方家。亲人牵着马匹到对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随身带上自己的嫁妆赶赴对方家完婚。迎来新人后,安排在特设的垫子上落座,开始向其敬献哈达和美酒。晚间,新人步入洞房,此时亲人们再次向他们敬酒,唱祝福歌,愿他们白头偕老,吉祥如意。婚后半年内,夫妻双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几日。至此,整个婚礼即告结束。
泼水婚礼迪庆藏族结婚的时候,要向新娘新郎身上泼水。传说这是一种神圣的礼节,表示新婚夫妇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感情如流水一样长,像海水一样深。
*族传统服饰
藏族传统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富有夸张色彩的金银珠玉饰品等。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以及长袖长裙,自然适应于*族居住地特定的环境和气候。如藏族高原牧民的氆氇长袍胸前留有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糌粑、茶叶和饭碗等,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衣多用。
藏帽在藏语里称“霞帽”,各式各样,种类颇多。*东部昌都地区的人喜欢皮帽,藏式皮帽大多用整块狐狸皮毛制成,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而“金定幅”则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和金丝带作装饰制成的一种帽子,流行于*、日喀则等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氆氇袍藏族传统装饰,是一种用名叫氆氇的手纺毛料制成的宽大的长袍。也有用纯布料缝织的长袍。形制多为大领或圆领,右开襟,设一扣或无扣,衣边或领口多镶彩布或豹皮等。
牛皮衣在*错那地区,妇女的装束非常独特,无论老幼,背上都有一张完整的小牛皮。皮毛向内而皮板朝外,小牛皮头部只须朝上,牛尾朝下,四肢向两侧伸展。在此地区,妇女是牧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的装束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另外,背上披着牛皮,背架背米可以避免磨损衣服,同时还可以隔潮保暖。
藏鞋大致分为三种,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扎鞋”。一般以氇氆、毛呢、*绒和皮革为主要原料,色彩搭配十分讲究,有的还以丝线绣上各种花纹图案,有的用金丝缎镶边、贴花。鞋尖有方有圆,有尖有钩,形态各异。只是各式藏鞋腰后部都留有10多厘米长的活口,以便穿脱。穿藏鞋要系带。而鞋带非常讲究,使用细毛绒编织而成,附有各种优美的图案,两端还留有彩穗,色彩艳丽,与藏鞋配在一起,可谓赏心悦目。
邦垫藏族妇女腰间所围的彩色围裙。邦垫编织精细,色彩鲜丽,给人影响非常深刻。制作邦垫工序比较复杂:一般先用手工纺线,然后染色、刷毛、织成条状,最后再缝合成裙。
藏族的风俗习惯10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文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延续经久不衰。而藏族文化主要的表现也是藏族节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俗及历史渊源。
一、藏族民俗节日
1、藏历年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馃,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推荐访问:藏族 风俗习惯 藏族风俗习惯【10篇】 藏族的风俗习惯1 藏族的一些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