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评课稿1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的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识别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李**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课堂结构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轴对称图形评课稿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1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的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识别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李**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课堂结构变化明显,教学理念有所创新,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方式有所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李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还在课前搜集了本课所需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上,通过操作与观察,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了学习,这样将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在教学中,李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唤醒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关注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直观形象的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同时,也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太得当: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对折"正方形纸来判断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时,教师没有给足学生时间,没有让学生真正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就公示了答案,有点操之过急了。
通过这次评教评学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自我认知、提升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引领方向的角色,我们交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并不是知识本身。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2
今天听了刘惠梅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 本节课刘老师设计理念新,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做中学”等数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开始刘老师直接出示课题,说说在生活中觉得对称应怎样的?再出示图形:蝴蝶、树、衣、蜻蜓等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生活中事物美的同时,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来源与生活;通过探究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应用特征对一些图形进行判断,使学生在探究这些图形美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习数学知识的学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刘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重视“做中学”,促进数学知识的科学结构。
刘老师遵循了“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感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征:剪一剪——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折一折——判断轴对称图形;画一画——对称轴的位置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创造出各种形状的轴对称图形,学以致用。轴对称的数学美在课堂中得到了再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的到了有机的结合,数学建构思想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4、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主要优点:
1、 执教老师的教学准备是非常充分的,从课件的制作、到剪纸、以及学生上课用品(剪刀、水笔等)都是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工作态度是非常认真的。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具有对称美的事物,从而得出结论——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3、 本课的课堂容量大,练习形式多样,学生动手操作参与程度高。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课件在新授的时候不需要用到的,就不要提前出示给学生,因为课题轴对称图形是要等到教学过程中才概括的。
2、 脸谱的识别——不容易分别,另外一定要强调对称必须是完全重合的。
3、 对于横着的“8”字,可以顺势引导有两条对称轴。 总之,刘老师的这节课很好的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很多地方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3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我在细细品尝潘老师的《对称图形》一课时,觉得有种“美”的享受。
整堂课自始至终围绕着“对称”来研究图形,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施展才能,通过赏、找、折、画、剪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快乐地赏,自由地折,大胆地剪,高兴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既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反映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本节课,在对学生体现“ 五个让”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三次美”。
对学生“五个让”体现在:
1、让学生猜一猜。
让学生观察花瓶、小女孩、蜻蜓的一半来猜全貌;让学生在猜中对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个初步印象,同时也顺利引出课题。
2、让学生折一折。
在各种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后,潘老师放手让学生去折一折自己手上的小鱼蝴蝶,潘老师在讲授时,有意将小鱼横着放,蝴蝶竖着放,小鱼是上下对称,蝴蝶是左右对称,教材只提供左右对称,这是教材上的不足之处。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时,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在折、找的动手体验中,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
3、让学生画一画。
感受了对称图形的特点后,让学生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特殊的图形可能可以画出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4、让学生剪一剪。
“百闻不如一动”,看了那么多、那么美的对称图形,学生也早就跃跃欲试了,这时潘老师自己先示范给学生看怎么剪出对称图形,然后给足时间让学生去剪一剪,在剪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图形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让学生赏一赏。
伟大的建筑物、漂亮的民间艺术,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过程“三次美”体现在:
第一次“情境引课,初步感悟‘美’”。
潘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展示课件,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建筑物、民间艺术中感受“美”的对称图形,一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美”,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第二次“动手折剪,亲历体验‘美’”。
这一点在刚才的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中已有说明,这里就不再展开。总之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想让学生亲历体验“美”无处不在。 。
第三次“拓展延伸,再次升华‘美’”。
“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吗?”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感受生活中的对称无处不在,也就是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从教学小课堂走进生活大课堂,再次让学生的“美”感得到升华。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潘老师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体验,深刻感受学习中的“对称美”、生活中的“对称美”、创造中的“对称美”,教学效果非常好。
推荐访问:轴对称 图形 评课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3篇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1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