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习作教学反思【10篇】(完整文档)

2023年习作教学反思【10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1-11 19: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习作教学反思1  作为老师,我不愿意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教。作为语文老师,我不愿意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教写作文将成为一大难题。  因为之前带过几个三年级,所以做好了心理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习作教学反思【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习作教学反思【10篇】(完整文档)

习作教学反思1

  作为老师,我不愿意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教。作为语文老师,我不愿意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教写作文将成为一大难题。

  因为之前带过几个三年级,所以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认真地备了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我的课余生活》,我让孩子们提前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说得都挺好,但不够具体,写作文这样是不行的。因此,在上习作课时,在交流了写作内容之后,我挑选了一篇范文,请学生观察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弄清写作条理,那接下来就是如何写具体了。我出示了这篇范文作者第一次写的文章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章作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引导之下,发现加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最后我教学生取题目。

  作文草稿本交上了,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分段,条理也比较清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具体。比如:写学跳舞的,在介绍完相关内容之后,就来一句“我就这样学呀学呀,就学会了。”中间遇到的困难,发生的故事通通没有,只能发回去补充;有的报流水账似的把课余生活罗列了一遍,我只好帮他理清详略再让他回去重写;但凡大体上还好,还能修改的就在原文上帮他添加、修改、删除,有时写得比他们还多,全是红色笔记。就这样反复几次,才放心让他们誊抄在作文本上。

  我知道每个班的情况都差不多,但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快地进入写作的状态,写出优秀的作文,这是值得思考的,必须让孩子们都看书,多积累,多练笔。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习作教学反思2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写研究报告,但对三年级刚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未免有较大的难度,怎样写出一篇合格的习作来,确伤脑筋。不仅是学生,连我也觉得不知该如何指导了。说穿了就是让学生赏析古诗词名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凭借他们的仅限的一点生活阅历和经验,及知识储备能写好这种赏析作文吗

  没办法,我只好让学生先去找资料,为了找到的资料能为写作有用,我让学生划好了表格,这样才不会无的放矢。学生的积极性倒是很高的,回家去都完成好了。可是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还是不少。比如,我让他们找的写诗背景几乎无人知晓,而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几乎是抄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些没有学过的诗句,他们会自己想到什么呢?真是太强人所难了。到第二堂课写自己的习作时,也差不多和书上的例文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学生选的诗句不一样罢了。

  怎样让学生在完成这篇研究报告中学到一些东西,真的是太少了。学生抄了,就是让学生学会赏析古诗词名句了吗?不是!他们还是不理解这些诗句,最多是囫囵吞枣罢了。更何况这篇习作美其名曰研究报告,总要有些自己的想法吧,我是想在他们找资料的同时,通过参考能给自己有所启发,能写出一些什么来。但,对于他们来讲,太难了,发现他们的理解力,研究力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虽然他们个个都完成了,但都是资料的堆积,于研究报告的目的相去甚远了。或许这样的习作给六年级学生来做,也不一定能写出自己对诗句字词句的理解,感想,别说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若真要说这篇习作带给学生怎样的作用的话,那么学生初步学会了在大量的资料中选择有用的记下来,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或许是有益的吧。

习作教学反思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情况。让学生代表汇报活动情况,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阅读1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三、按同学选择内容分为三个组找好位置,并确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导辩论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确定好辩论双方的角色,帮助明白各自的任务。

  五、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对辩论小组评选出最佳辩手和获胜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习作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范围。

  三、带领学生再次重温学过的课文,体会故事怎样才能表达清楚,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强调真实,有重点,有条理,精彩的地方要善于描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采访笔记要注意格式,注意语言的真实,要写出自己的心得。记一次辩论,要写清楚辩论的经过,精彩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辩论双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自己参加过的同学要写出自己在辩论时的.表现,心理活动等。还应该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学生交流选材、写作内容等。

  五、学生自己动笔形成初稿,教师随机指点,个别辅导。

  六、学生交流阅读习作,相互提出鼓励、帮助和修改意见。

  七、讲评范文。

  八、学生再次修改,誊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习作教学反思4

  这次习作让我感受到只有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才能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 孩子们最喜欢的文章便是童话,三年级的孩子应该读过很多童话,这次童话是让孩子们自己发挥想象,编写个童话故事,这对孩子们来说并不困难。但是得让孩子们明白,要通过编的童话故事告诉大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趣引路,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 我先出示些童话书的图片,《白雪公主》《睡美人》,给他们营造这样一个童话的情境,他们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很重要,这是我的第一步。然后出示几本童话书的封面,看到这些童话,说一说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相机总结:童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故事是那么有趣,有的童话还蕴涵了一定的道理,教学反思《习作8教学反思》。我们一起来读读例文,看看耿新华同学的习作中写了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读透例文,让学生的想象生动起来。 第一遍读,让孩子们读懂例文讲了什么内容,指生自由交流。第二遍读,说一说你从这个例文中读懂了什么道理。因为是孩子们喜欢看的童话故事,所以他们读得很认真。童话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他们自己很轻松就能找到故事蕴含的道理。读懂童话容易,但是自己编写童话就没那么简单了。第三遍读,编写童话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孩子们上学期写过童话故事,能够说出要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童话故事要用第一人称写。教师需要补充的是在写故事的时候,要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的内容要写完整。

  三、观察课后图片,小组讨论感兴趣的主题 例文的后面有几幅图,看一看图片中都有哪些内容?在这里我就出示三幅小动物不良习惯的图片,让学生学会观察,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针对图片中显示的内容进行想象,比如动物的一些动作,表情,语言,可能会说什么。自己想一想,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图片是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所以他们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至于整个故事该怎么构思,就等到写作文时再仔细思考。 在作文教学中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加强作文教学规律的探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

习作教学反思5

  一、 准确定位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础。

  本次习作练习,教材有两段话,一段为引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第二段话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编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人物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从中挑选出一两位,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段习作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了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每一位孩子都尝试自己设计一位卡通人物,再选用卡通人物编故事。

  二、激发习作的兴趣是习作教学成功良好的开端。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了能在开课就吸引学生的目光,整个教学的设计均以活动、游戏的形式展开,我们精心设计了卡通人物猜猜乐——卡通人物大聚会——创意大比拼——卡通新剧场等游戏环节,吸引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习作。

  三、分散练习,降低难度是习作教学成功的诀窍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选用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编一个故事。在进入此次习作之前,学生已经进行过两次类似的想象作文练习。一次是在三年级第五册,玩玩具编童话;一次是第六册的编童话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良习惯。较之前两次的自由想象编故事而言,此次习作最大的不同是要求学生用已有的卡通人物形象作为故事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选用的卡通人物有较清楚的认识,必须了解这个人物的样子、本领、喜好等特点,才能把故事编得合情理。否则,作文中就有可能出现“猪八戒说着唐憎的语言”“蓝猫使出孙悟空的本领”——不伦不类,不合情理,有胡编滥造的情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而言,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是个难点,如何突破?我们精心设计了这两个活动。为孩子后面的编故事降低了难度。孩子们通过卡通人物猜猜乐活动,从老师的描述中初步感知了卡通人物的特点,(实际是巧妙出示了范文,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写作方法的指导),为自己设计卡通人物作好了铺垫。同时,在学生兴致高涨的时候,挤出时间及时安排小练笔,给学生动脑、动笔的机会,真正体现了“苏教版”教材作文教学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动笔中学会作文!”

习作教学反思6

  一、以“知”为基石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习作教学反思。虽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在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为儿童打开一扇基于知识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的习作之窗。拍卖会是本课的一个活动*台,学生需要了解拍卖的一般流程,知晓相关规范。绿叶、水、空气这三样拍品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因为是500年后的物品,仍需要课堂上的介绍与描述,教学反思《习作教学反思》。知识的铺垫是儿童想象之翼张开、想象之轮速滑的跑道,能让儿童想得更广、更远、更深

  二、以“境”为依托 教学中,我以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图画演示等手段创设了一个仿真情景,带着学生凭借想象,穿越时空,来到500年后的拍卖会现场,学生们置身于拍卖情境,亲身体验拍卖过程,从而有了语言表达的源,有了鲜活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三、以“情”为纽带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想象不是简单的虚构,想象的世界往往就是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是充满着真情的。教学始终注重对儿童情感的唤醒和激发,让儿童的内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不吐不快的自我构建,儿童在习作时就能说真话、吐真情。四、以“导”为方略 想象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导如何把握一个度?我以为,要能在课堂上构筑收放*衡、生态和谐的习作磁场。我们不可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可硬性规定习作套路。

习作教学反思7

  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创设氛围使学生敢说,鼓励学生发现自己,说真话,是我们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学生习作时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这就是*常的积累不够。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周围的世界每天发生着多少事情?

  学校、家庭、街头……虽事事入了眼,却未必入了心,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一缺少观察,缺少体验;二缺少思考,缺少发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还要注意在习作时调动学生积累,让学生的各种积累“呈于眼前,浮于笔端”。

  而积累的途径,有效的无外乎两种,即充实生活,博览书籍。在小学生习作上,我们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则要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习作教学反思8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浓浓的乡情”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而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是本组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设计理念: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们在策划“浓浓的乡情”的活动中,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学唱思乡的歌唱,制作热爱家乡的图画,制作表现浓浓的乡情的小报,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等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朗读、演唱、办画展(小报)、习作交流会等形式中体验浓浓的乡情,感受创造的快乐。

  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实践者,在倾听与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策划,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习作教学反思9

  通过上这节写作课,我感到习作指导课要取得成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全面考虑到各种教学因素,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中我觉得有几点做的比较到位:

  首先,在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小鸭子图片,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发言。并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其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动物,那就是从头写到脚,先写小动物的头、身子、四肢和尾。在指名让学生完整的说小鸭子的可爱样子时,学生领会的非常好,综合了前面几个同学的优点,一下子抓住了小兔子的特点,并概括出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第三,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指导细致到位,让学生知道从哪入手。教师出示下水文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第四,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修改有助于让孩子将作文写得更生动。让学生们拿出笔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学生基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的比较具体,能把小动物可爱的样子一一呈现出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在一些小的细节处理上不够合理,例如我问学生谁能完整的把小鸭子可爱的样子说说,我应该找几个好的孩子说一说,这样效果会更好。

  2、教师语言组织比较琐碎,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预设环节少,以至于有点前紧后松的感觉。

  3、本单元的习作应该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

  4、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写。

  5、教师多用一点心思,就能创造出不同的课堂。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高自己。

习作教学反思10

  一、以“知”为基石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虽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在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为儿童打开一扇基于知识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的习作之窗。拍卖会是本课的一个活动*台,学生需要了解拍卖的一般流程,知晓相关规范。绿叶、水、空气这三样拍品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因为是500年后的物品,仍需要课堂上的介绍与描述,知识的铺垫是儿童想象之翼张开、想象之轮速滑的跑道,能让儿童想得更广、更远、更深!

  二、以“境”为依托

  教学中,我以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图画演示等手段创设了一个仿真情景,带着学生凭借想象,穿越时空,来到500年后的拍卖会现场,学生们置身于拍卖情境,亲身体验拍卖过程,从而有了语言表达的源,有了鲜活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三、以“情”为纽带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想象不是简单的虚构,想象的世界往往就是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是充满着真情的。教学始终注重对儿童情感的唤醒和激发,让儿童的内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不吐不快的自我构建,儿童在习作时就能说真话、吐真情。四、以“导”为方略想象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导如何把握一个度?我以为,要能在课堂上构筑收放*衡、生态和谐的习作磁场。我们不可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可硬性规定习作套路。


习作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习作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习作》教学反思10篇

《习作》教学反思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其赋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最成功的导入是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大纲,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的。

  在初次设计这一习作教学时,我煞费苦心。如何才能设计一个成功的导入,孩子既能激发对习作的欲望,又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呢?为了寻找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我每天下课后都会深入到孩子的中间,去跟他们聊天谈心,让他们告诉我一些新鲜事以及他们最感兴趣的事。但是学生给我的提示是五花八门的,让我一时无从下手。后来,在一个偶然的课间,我看到学生正在饶有兴趣地玩橡皮擦,在它上面画画、用尺子把橡皮擦锯成一块块、把橡皮擦戳一个大洞等等。看他们脸上的表情,似乎还很开心,对自己的“杰作”很满意。于是,一个灵动的念头从我脑海中闪过“何不就利用这个来作导入?”。将计就计,我在教学设计上便打下了这一些文字。

  上课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我像一个导演正在等待自己的剧本上演效果如何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讲课了。当我问学生“你*时是怎么欺负小橡皮擦”时,孩子静寂的课堂开始有一些躁动起来,从他们脸上那得意、神气的模样,我猜想,他们“中招”了。他们童真的回答更是让我惊讶、欣喜不已!接下来的课就顺利多了,整个课堂也活跃起来,让我享受其中。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习作》教学反思2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怎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整个过程需注重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先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绪,让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由于交流话题接近孩子生活,所以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学生对习作素材筛选比较准确,很少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但是具体的表现手法学生运用还不够熟练,还需二次指导。

  评价修改环节中,我们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习作》教学反思3

  一、以“知”为基石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虽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在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为儿童打开一扇基于知识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的习作之窗。拍卖会是本课的一个活动*台,学生需要了解拍卖的一般流程,知晓相关规范。绿叶、水、空气这三样拍品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因为是500年后的物品,仍需要课堂上的介绍与描述。知识的铺垫是儿童想象之翼张开、想象之轮速滑的跑道,能让儿童想得更广、更远、更深。

  二、以“境”为依托

  教学中,我以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图画演示等手段创设了一个仿真情景,带着学生凭借想象,穿越时空,来到500年后的拍卖会现场,学生们置身于拍卖情境,亲身体验拍卖过程,从而有了语言表达的源,有了鲜活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三、以“情”为纽带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想象不是简单的虚构,想象的世界往往就是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是充满着真情的。教学始终注重对儿童情感的唤醒和激发,让儿童的内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不吐不快的自我构建,儿童在习作时就能说真话、吐真情。

  四、以“导”为方略

  想象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导如何把握一个度?我以为,要能在课堂上构筑收放*衡、生态和谐的习作磁场。我们不可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可硬性规定习作套路。

《习作》教学反思4

  习作6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

  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

  因为不放心,也为了进一步降低习作难度,展示整个写作思路,我以一杆普通的带橡皮头的“中华牌”铅笔作道具,一句句点拨,生说我写,学生口述有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提示,自我感觉收效不错。有的学生口述的句子比我预设的要精彩。比如在介绍铅笔一端用来固定橡皮头的铁箍时,开始我只想诱导学生写出“我的头部包着一圈铁皮”这样的句子就行了,结果朱磊同学继续说了“像古代大将军的头盔”一句,联想不可谓不丰富。

  遗憾的是,批改完全班习作,我担心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套用教材或我在黑板上范文的语言和结构。范文开头是“我是一杆普通的铅笔”,于是有人写“我是一瓶普通的墨水”、“我是一盒普通的笔芯”,毫无创新可言;范文结尾是:“小主人每次写完字,都把我装进文具盒,让我放松放松”,有人照葫芦画瓢,这么写:“小主人每次擦完错别字,都把我装进书包,让我休息休息” 。

思维产生了可怕的定势,语言跳不出陈旧的窠臼,这是不好的苗头。尽管我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小学生习作起点要低,仿写套作是正常的,无须大惊小怪。可像上面仅改动几个字的模仿练笔,读来实在是索然无味。

  纵观本次习作,每个同学均能把文具的用途交代出来,至于能把文具外形方面的特点,写得像模像样的,就只有十来个尖子生了。不少同学在叙述文具的样子时,只关注到外表的图案、汉字、字母以及颜色、长短等,没在意内部结构。譬如写钢笔,只描写笔杆的光滑漂亮、笔帽的小巧可爱、笔尖书写的流利潇洒,是不够的,还应该旋开笔杆,观察里面的笔管,特别是吸墨水的软管,什么样啊,怎么吸,也可以顺便写几句。

  此外,文具怎么来的(书店购买的?别人馈赠的礼物?老师的奖品?)、价格几何?在习作开头或末尾都应点明,既能增加篇幅,又能全面介绍文具,可惜全班只有3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其他一些小问题有:

  (1)人称混乱。和第5次习作以“我”的口吻介绍一种动物时犯的毛病类似,有的同学写文具,一会儿是“我”,一会儿又变成文具名称,无法统一;

  (2)语言表达不严谨。“我的身上有可爱的小猪”,这种说法不够严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的身上印有(或画着)可爱的`小猪图案;

  (3)条理性不强。少数同学在开始已经写了文具的一部份外形,接着写用途,忽然又冒出两句写外形的话;

  (4)文字不简洁。在抒发文具与主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时,本应一两句即可搞定。有人翻来覆去地煽情,喋喋不休地倾诉,忽视了本次练笔的重点是文具的外形特点及用途。

  状物习作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了一点儿,但不能因为难就跳过去,老师乱教一通,学生胡写一气,还是要让同学们在日记里多尝试写写。当然,题材不局限于文具,家用电器、玩具、农具等等,都是练笔的好素材。

《习作》教学反思5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教师心痛的问题,学生感到头疼,是害怕作文;教师感到心痛,则是因为看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在是太差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起色,然而,小学生的作文状况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内容重复单调,语言空洞贫乏,不能表达真情实感。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倡导求异的个性化思维。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自我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同一事物,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从几个角度看问题。”个性化思维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有个性的内容才能有所创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个性思维能力。

  通过个人对“个性化思维”的理解,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7《星空遐想》进行了自己的设计,力求能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后,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以及学生习作的情况进行了自我反思,其中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有值得改进的方面。值得肯定的方面,比如:

  一、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

  对新鲜事物新奇,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大胆来说。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与星空想象有关的圆形与波浪线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尽情的来说自己想象到的事物,学生十分新奇,参与率也相当的高,每个学生都鼓足劲来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我让学生说说这条波浪线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海上波浪,有的学生说像头发,有的说像连绵的小山,有的说像一根快餐面……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说话产生兴趣,创造了一个融洽而又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作文教学一个敢说、想说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二、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鼓励的机制,让学生充分放开心怀来大胆的表述,没有压力,一个宽松的氛围,每个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都能接受积极地鼓励,心里十分的开心。像一个孩子他述说着自己对星空的构思,我及时表扬他“想象力真奇特,充满了神话的色彩,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写神话高手!”此时这位孩子十分激动,下半节课他的收总是举得高高的。由此可知,作文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儿童的作文大多是表述“儿童语言”,幼稚但又富有情趣。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的认知水*接纳、赏识我们的学生。

  但在本次习作教学中也产生了许多令我深刻反思的方面,例如:

  一、学生想象个性化的欠缺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力是每个孩子最杰出的才能,他们的想象会与众不同,会别具一格,会别出心裁。在这节作文教学中,我侧重作文构思的指导,同时列举了两篇范文来详细指导,从选材到确立中心到列提纲,面面俱到,一一板书,一节课下来学生重点段落能构思好并书写好,看似学生作文水*蛮高,可是一读学生的作文草稿发现全班几乎是一个模子套下来的,这样的作文不是学生内心的流露,只是用学生的手写老师的心,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怎么能有个性呢?我深深的反思着,力求在这方面有个比较好的突破,期盼能让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个性的色彩,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写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了孩子们真实的情感。

  二、学生表达的语言个性化的缺乏

  小学生的语言要个性化是说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和个体特点等。因此,个性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表现自己的个性。但在这节作文教学中,可能是范文引路了,发现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比较单一,模仿力比较强,而属于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个性化言语则荡然无存。这也不禁让我深深反思,范文引路需要吗?如果没有范文引路,学生的思维似乎是枯竭的池塘无法书写好一篇文章,而引路之后就发现事与愿违,模仿性之强,令人乍舌。由此可见要慎用范文引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中进行构思、表达,写出有个性的语言来。而这需要教师宽容的胸怀,不要精心追求每篇习作的“高要求”,要蹲下身来像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

  这次尝试性的作文教学不禁让我想到,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

《习作》教学反思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学生的天性,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这堂作文课我就设计了“杯水传情”这个游戏,目的除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内容写以外,还让他们知道要有团队精神、懂得要节约水资源,知道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看了两组图片(异龙湖的美景及现在干涸的图片),目的是引起学生要珍惜水资源及参加游戏的欲望,然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并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接着又讲了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给出写作提示,最后进行习作和作文讲评。在讲评中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互评,没想到学生评得头头是道,既说出了同学作文中的优点,还能委婉地指出不足。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课件中图片、音乐制作的比较好,能起到辅助作用;

  2、学生游戏时,制定了观察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为后面的习作作了铺垫;3、把学生游戏时的场景照下来,放到课件里,让精彩镜头重现,使学生有写作欲望。

  但课堂总是有缺憾的,我觉得在这节课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时,还不够细致,没能很好地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评价语不够全面;另外,习作时应该降低坡度,做成填空式的,如:“比赛开始了,只见啦啦队(参赛队)的同学()。活动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结束了!”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抓住主要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这样的话,展示学生作文时,效果可能会更好。

《习作》教学反思7

  今天,我给同学们讲授了习作3《写读后感》。此节习作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运用读后感这一读写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一、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二、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三、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习作》教学反思8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分数仍是主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吸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例文《龟山汉墓》,从分析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拿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而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习作》教学反思9

  一、教学设计理念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中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因而我认为将作文指导课的任务定位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重在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话要表达,有话可表达。

  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做到了课堂教学结构清晰。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叶圣陶的小诗《小小的船》目的有二,一是感受星空的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二是为了引出主题,自然,不生硬。然后,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夜空中或阅读过有关夜空的书籍中,夜空中的什么让你特别感兴趣。这一环节可不容忽视,这一环节正是为习作酝酿写作素材,有了想象的内容,才有写作的灵感,学生头脑中有了想象中的表象内容,就不愁无话可说了,动口说是写作的必要前提,会说才会写,会写才是真。之后是学习例文,再次强调“小作者看到了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学完例文,就让学生观赏夜空图片,由抽象到具体,同样让学生观看后畅所欲言。最后教师下水习作,给学生做表率。课堂始终围绕“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一主题,使“想”贯穿教学的始终。

  2、注重说的训练。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与汇报,不仅拓宽了学生习作的思路,避免了思维的单一,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

  3、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主习作空间做到了想象自由,表达自由,体现了学生是想象与习作的主人。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和特长,甚至年纪越小,想象越丰富,越大胆,越新奇。我抓住儿童这一天性,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浩瀚夜空。表达自由,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没有提纲,没有框架,没有技法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真正为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使“新课标”中倡导的“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得到贯彻落实。

  4、培养了学生赏析与评改作文的能力。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当学生自己的作品被朋友赏识、分享时,才会真真切切体会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评改习作,是情感的再次体验与交流,创设学生互评教学情境,让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学生通过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得到共同提高。 我认为习作中出现的不足,也是我备课中的不慎之处是:

  1、学生知道想象中做到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课中也强调了,但究竟怎样想象才是贴近生活,才是联系实际,如何做到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在学生头脑中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就像甄立杰想象到的:对衣服说一声“变”,衣服就会自变颜色。他认为,这样的衣服多么神奇,这就是我的美好想象。而她就不知道这种想象是脱离实际的,是空想,也就是说无论经过怎样的努力,也不可能让衣服说变就变,这就给人神话般的感觉,它不属于想象的范畴。老师在习作中应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指导,比如,在习作之前,可以出示一些句子训练,有想象合理的,有想象离奇的,也就是不合理的,让学生分析,判断,提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学生就不至于习作中出现想入非非,凭空想象的现象了。这是我在备课中忽略的一点,由此我想到,讲课是次要的,备课才决定讲课的成功与失败。

  2、评析作文中,学生善于发现优点,寻找问题,找到了问题,学生知道去修改,谈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我认为学生只做到了蜻蜓点水,但究竟如何去修改,怎样修改,才能恰到好处 ,学生谈的就不是那么深刻了。这里我认为我和学生犯同一个毛病,我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儿过,应在修改处引导、点拨,尽量让学生去改,使之完美,让汇报的学生和评的学生都明确:这样修改好多了,心中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才真正达到“评”的作用。如何修改,如何修改得更好,这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今后的作文课上,应力足引导学生不但善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这是我今后习作课的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对这节习作课的粗浅的理解与真诚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望领导与同行们给予指点,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

《习作》教学反思10

  又是一节习作课,从李老师《观察中的发现》中受到启发,我决定尝试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赋矛它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着,在习作中快乐着。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烧杯、鸡蛋和盐向教室走去。刚到门口,正在大声唱歌的同学们就发现了我的“异常”,他们面面相觑,歌声也渐渐变小,进而停止了。我收住窃笑,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做个小实验,你们想看吗?”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耶”声一片。“不过,我有个要求”同学们又立即安静了下来,“我在做的时候,你们必须认真看,不许闹。能做到吗?”“没问题!”同学们如释重负地响亮回答。于是我摆出烧杯,慢吞吞地给里面倒了两小杯水,再轻轻地把鸡蛋放了进去,只见鸡蛋马上沉到了水底。我偷偷瞥了一眼同学们,他们都瞪大双眼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沉在水底的鸡蛋,异口同声地小声惊呼:“好大的鸡蛋!”此时,我剪开盐袋,给烧杯里添加食盐,并用勺子不断搅动,让盐完全溶解于水。随着食盐的增多,横在水底的鸡蛋慢慢立了起来。我继续加盐,鸡蛋越立越直,然后慢慢脱离水底,悬在了水中。兴奋的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了起来:“鸡蛋浮起来了!”“鸡蛋浮起来了!”我也停下来,举起烧杯仔细看了看悬在水中的鸡蛋。等孩子们兴奋够了后,我接着往水里倒盐,鸡蛋继续上升,最后完全浮出了水面。孩子们更兴奋了,教室里简直就闹开了锅,坐在后面的同学还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座位。我没制止他们,而是让他们看了个够。这时,一个同学问到:“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非常不错,学会了边看边思考。”我称赞着他。“我知道”“我知道”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点名呢,他们又迫不及待地嚷嚷:“大概和死海的原理差不多吧!”“太棒了!不过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你们回去查了明天再告诉我,好吗?”同学位欣然答应。接下来,我说:“刚才我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看清了吗?”“看清了!”“说给我听听,看是不是真的看清了。”教室里小手林立。我点了一个*时从不举手,特别胆小的女同学,她竟清楚地描述出了我做实验的全过程,而且还穿插了许多我的神态描写,我异常兴奋。又说:“从我进教室那一刻说起,还别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及同学们当时是什么表现。谁再说说?”我以为加大了难度,会冷会儿场呢,没想到依然是小手林立,且描述的精彩程度超乎我的想象,真可谓妙语连珠!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刚才所说的用日记的格式记在作文本上,没有一个同学面有难色。他们拿到本子就刷刷地写个不停,以前写作文时看天花板的现象也消失了。看到孩子们言如泉涌,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我明白,习作教学的难源于我们教师自己。我们把学生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反复强调习作的技巧,不仅让习作教学变得空洞、枯燥,更严重的是打灭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我们若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点,寓习作指导于观察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和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不仅能回报我们精彩,更能感受到习作是一件愉快、高兴的事。叶老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这广阔的泉源,和孩子一起融入其中,习作这条小溪里就会充满欢快的乐曲!


习作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习作》教学反思10篇

《习作》教学反思1

  讲座主要从习作教学的典型问题分析,蕴含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策略,对应年段教学目标的典型课例分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中,王老师引用美国学者克莱默的观点非常有用:

  1.运用学生的经验。

  2.激励儿童写感兴趣的东西。

  3.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

  (1)作文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作品不成为作文本上的摆设

  (3)作品成为本人生活中重要事件

  (4)作品交流是学生习作具有实用功能的好策略

  4.大量阅读经典,模仿、对照、比较。

  (1)阅读为习作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

  (2)阅读材料为习作提供模仿的范例

  (3)习作促进阅读的深入

  5.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

  (1)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2)尽力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

  6.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

  (1)教师下水作文,是最重要的备课内容。

  (2)教师下水作文,才能体会学生习作的甘苦。

  (3)教师下水作文,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习作的前提。这些策略和方法将能较好的.解决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习作》教学反思2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习作》教学反思3

  一、以“知”为基石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虽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在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为儿童打开一扇基于知识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的习作之窗。拍卖会是本课的一个活动*台,学生需要了解拍卖的一般流程,知晓相关规范。绿叶、水、空气这三样拍品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因为是500年后的物品,仍需要课堂上的介绍与描述。知识的铺垫是儿童想象之翼张开、想象之轮速滑的跑道,能让儿童想得更广、更远、更深。

  二、以“境”为依托

  教学中,我以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图画演示等手段创设了一个仿真情景,带着学生凭借想象,穿越时空,来到500年后的拍卖会现场,学生们置身于拍卖情境,亲身体验拍卖过程,从而有了语言表达的源,有了鲜活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三、以“情”为纽带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想象不是简单的虚构,想象的世界往往就是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是充满着真情的。教学始终注重对儿童情感的唤醒和激发,让儿童的内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不吐不快的自我构建,儿童在习作时就能说真话、吐真情。

  四、以“导”为方略

  想象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导如何把握一个度?我以为,要能在课堂上构筑收放*衡、生态和谐的习作磁场。我们不可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可硬性规定习作套路。

《习作》教学反思4

  五上第一单元习作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其中角度一“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与单元专题“我爱阅读”很贴近,大多数学生也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决定以此内容习作。

  学生习作时,可参考第一单元的《窃读记》和《我的“长生果”》,但是近百年前的林海音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到书店里读书,对于今天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更不会有滋味复杂的窃读感受;著名作家叶文玲成年时情真意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作文的经历,更是不接今天孩子们生活的地气。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呢?我觉得开启学生们的思路是第一要务。口语交际课上,首先交流分享自己读书经历中的故事,可是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没人举手,我只好抛出话题:我是一个小书迷。一次,在图书馆读书竟忘了吃饭,害得妈妈着急地四处寻找……孩子们受到启发,思路大开,一生说:我没买到梦寐以求的书,懊恼地回到了家,以为再也买不到了,整天耷拉着脑袋,没想到第二天妈妈竟买回来了,我心情大喜,急忙捧起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一生说:一次,一个故事没看完,可是睡觉时间到了,于是我悄悄躲进被窝里打起手电筒看,没想到读到高兴处开心大笑,被妈妈发现……另一生说:悄悄地将妈妈给的坐公交车的钱存起来,每天上学、放学都步行,终于订到了自己喜欢的科普读物……就这样,互相启发,大家争先恐后急着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第一步水到渠成,接下来就是写法的指导了。

  首先,让学生回顾第一单元课文作者热爱阅读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总结得出:同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大家给自己的习作命题不一定非得是我和书的故事,可以用概括事件的一个短语、贯穿文章的一个线索或是比喻命题等吸引大家眼球的均可。

  文章要言之有物,可以描写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等。写故事还要言之有序,就按记叙文六要素来写,事情的经过部分要浓墨重彩来叙述。最后就是动笔习作了,看着孩子们急切的样子,我好似畅游在他们热爱阅读的故事中,和他们一起品尝着阅读的快乐,收获着阅读后的满足。

《习作》教学反思5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学生的天性,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这堂作文课我就设计了“杯水传情”这个游戏,目的除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内容写以外,还让他们知道要有团队精神、懂得要节约水资源,知道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看了两组图片(异龙湖的美景及现在干涸的图片),目的是引起学生要珍惜水资源及参加游戏的欲望,然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并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接着又讲了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给出写作提示,最后进行习作和作文讲评。在讲评中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互评,没想到学生评得头头是道,既说出了同学作文中的优点,还能委婉地指出不足。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课件中图片、音乐制作的比较好,能起到辅助作用;

  2、学生游戏时,制定了观察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为后面的习作作了铺垫;3、把学生游戏时的场景照下来,放到课件里,让精彩镜头重现,使学生有写作欲望。

  但课堂总是有缺憾的,我觉得在这节课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时,还不够细致,没能很好地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评价语不够全面;另外,习作时应该降低坡度,做成填空式的,如:“比赛开始了,只见啦啦队(参赛队)的同学()。活动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结束了!”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抓住主要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这样的话,展示学生作文时,效果可能会更好。

《习作》教学反思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从生活中取材”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也就是说,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搜集、积累和发掘习作素材,提倡写出生活的真实面目。

  前段日子刚刚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习作教学任务是: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内容是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电器。旨在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我提前了几天布置学生选择好物品,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课堂上,首先我根据学生所选物品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如介绍蔬菜的为一组,介绍水果的为一组,介绍玩具的为一组,介绍文具的为一组,介绍电器的为一组。然后,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篇相关的例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学生比较容易知道了,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接下来,我对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进行了恰当的指导。结合学过的课文《鲸》《松鼠》《新型玻璃》等文章,了解并列式、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特别是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一些学过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然后,就是动笔习作、自我修改和同桌互改,最后是修改定稿。

  这次习作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有:

  一是巧用例文,为学生掌握写作方法铺路搭桥。例文的运用应当要慎重,运用不好,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但这里主要是学习写作方法,如表达顺序、说明方法等。

  二、是自我改评有实效。学生完成初稿后,我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修改和评价,练习在原文上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并针对我给出的评价方法写眉批和尾批。眉批主要这样写:“先画记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再在旁边写上:用的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尾批这样写:“本文从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本文语言__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能够巩固写说明文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但问题还很多:

  一是资料的运用出现了偏差。我在教学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看使用说明书等,结果有的学生就大量照搬了这些资料中的文字材料。可以这样改进:建议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物品,最好不需要查资料;要查资料也可以,但要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习作时最好不要看资料。

  二是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的情况;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但没有抓住主要特征写具体。

  三是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的指导还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引导学生把写作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写实实在在的事情,写想表达的感受,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励优秀学生,带动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辅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细节,积累写作题材,在写好作文的同时,要把作文修改初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有意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中朗读,讨论分析,共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作文,不再为上习作课而犯愁。

《习作》教学反思7

  今天,我给同学们讲授了习作3《写读后感》。此节习作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运用读后感这一读写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要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把握好“读”与“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写读后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的随意而发的感慨。

  第二、“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这也是不对的。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

  第三、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的指导:

  一、精心细读课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读”,理解地“读”,有情感地“读”。没有这样的“读”,不可能有“感”。

  二、要选好“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篇文章,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或者说学生从中得到的体会不止一个。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可面面俱到。

  三、联系实际谈感受。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首先,是联系个人实际。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言行,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是真实感想。

  总之,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习作》教学反思8

  第一部分是文字说明,指出,如果心里有话想对别人说而又不便当面说时,可以用笔写下来进行书面交流,

  第二部分是例文《请您原谅我》.例文开头点明这件事一直"埋藏在心底",恳切地告诉老师这件事在自己心中的分量.事情的发展过程写得很具体,真切地反映了小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文章情真意切,语言得体,是学习如何向别人倾述,表达内心情感的好例文.

  第三部分是作业: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想对别人说的心里话,习作的内容按各自的表达需要,可以传达问候,可以表示歉意,可以诉说委屈,可以请求谅解,也可以提出建议,语言要精当,情感要真实.

  本次习作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向别人倾述,鼓励学生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感受通过以第一人称交流的形式与他人沟通,传递情感.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本次习作指导的一些感受:

  一,以情调动情,用情贯穿过程:

  本次作文指导,我从最能拨动学生情感的事例入手,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小磨檫导入.,所读的表达歉意的话,既是下水文,,能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诱发他们的情感。研读例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请老师原谅的真情,让学生明白,只有真心实意地请求别人原谅,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谅解,正是因为我以老师的情调动学生的情,,情贯穿整个作文指导过程,学生“想写”的愿望不断在心灵深处升腾,从而有话想说,有内容可写。

  二,用好例文,在例文中学写法.

  针对例文,设计了四个思考题,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第二个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导学生得出:请求别人的原谅,,写清这件事,还要写清自己的感受,事情的发展与内心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明白这篇习作如何去写.为下面如何去写心里话作好铺垫。

  三,帮助拓展,关注表达生活.

  新课标关于作文提到: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在指导写作时,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我告诉学生,你可以向亲人、老师、朋友、甚至是一面之缘、只知其名的人说心里话,可以表达歉意,请求原谅,述说委屈,也可以传达问候,、提出建议,、表达敬意等.。这样一学生思路大开,倾述起来就有话可写。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一、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相对于一二年级而言,五年级属于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其教学的要求也较之低年段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从基本的“诵读”转变成为高一级的“品读”。再如写作,也是随着年级的逐渐攀高,从短小的简单记事的日记,逐渐变成叙事抒情的小篇幅文章。

《习作》教学反思9

  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第一单元习作批改》教学反思。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利用国庆这个假期,第一单元的作文已批改完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

  1.充分利用文本

  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习作批改》教学反思》。教学本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做好充分的准备

  虽然,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进行作文教学,但我觉得值得,在孩子下笔前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下笔三思的作文习惯。教学本单元开始,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景点的资料,初步学会筛选资料,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为写作选材作准备。)接着,我利用连堂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上台介绍他们的景点,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如何写景”的几种不同结构、方法。

  3.学生写作水*有所提高

  通过批改第一单元的习作,学生的写作水*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是作文结构更加完整,掌握了习作的三段式,重难点突出,观察仔细。二是学会运用自己*时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为习作锦上添花。三是学会运用课文中学过的写作方法,如修辞方法、中心句、过渡句、首尾呼应等等。四是书写水*也有了进步,学生的对待态度端正。

  还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个别学生的习作内容有些偏少,今后还要加强阅读,多积累,多运用。

《习作》教学反思10

  又是一节习作课,从李老师《观察中的发现》中受到启发,我决定尝试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赋矛它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着,在习作中快乐着。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烧杯、鸡蛋和盐向教室走去。刚到门口,正在大声唱歌的同学们就发现了我的“异常”,他们面面相觑,歌声也渐渐变小,进而停止了。我收住窃笑,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做个小实验,你们想看吗?”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耶”声一片。“不过,我有个要求”同学们又立即安静了下来,“我在做的时候,你们必须认真看,不许闹。能做到吗?”“没问题!”同学们如释重负地响亮回答。于是我摆出烧杯,慢吞吞地给里面倒了两小杯水,再轻轻地把鸡蛋放了进去,只见鸡蛋马上沉到了水底。我偷偷瞥了一眼同学们,他们都瞪大双眼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沉在水底的鸡蛋,异口同声地小声惊呼:“好大的鸡蛋!”此时,我剪开盐袋,给烧杯里添加食盐,并用勺子不断搅动,让盐完全溶解于水。随着食盐的增多,横在水底的鸡蛋慢慢立了起来。我继续加盐,鸡蛋越立越直,然后慢慢脱离水底,悬在了水中。兴奋的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了起来:“鸡蛋浮起来了!”“鸡蛋浮起来了!”我也停下来,举起烧杯仔细看了看悬在水中的鸡蛋。等孩子们兴奋够了后,我接着往水里倒盐,鸡蛋继续上升,最后完全浮出了水面。孩子们更兴奋了,教室里简直就闹开了锅,坐在后面的同学还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座位。我没制止他们,而是让他们看了个够。这时,一个同学问到:“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非常不错,学会了边看边思考。”我称赞着他。“我知道”“我知道”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点名呢,他们又迫不及待地嚷嚷:“大概和死海的原理差不多吧!”“太棒了!不过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你们回去查了明天再告诉我,好吗?”同学位欣然答应。接下来,我说:“刚才我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看清了吗?”“看清了!”“说给我听听,看是不是真的看清了。”教室里小手林立。我点了一个*时从不举手,特别胆小的女同学,她竟清楚地描述出了我做实验的全过程,而且还穿插了许多我的神态描写,我异常兴奋。又说:“从我进教室那一刻说起,还别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及同学们当时是什么表现。谁再说说?”我以为加大了难度,会冷会儿场呢,没想到依然是小手林立,且描述的精彩程度超乎我的想象,真可谓妙语连珠!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刚才所说的用日记的格式记在作文本上,没有一个同学面有难色。他们拿到本子就刷刷地写个不停,以前写作文时看天花板的现象也消失了。看到孩子们言如泉涌,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我明白,习作教学的难源于我们教师自己。我们把学生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反复强调习作的技巧,不仅让习作教学变得空洞、枯燥,更严重的是打灭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我们若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点,寓习作指导于观察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和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不仅能回报我们精彩,更能感受到习作是一件愉快、高兴的事。叶老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这广阔的泉源,和孩子一起融入其中,习作这条小溪里就会充满欢快的乐曲!


习作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习作》教学反思10篇

《习作》教学反思1

  讲座主要从习作教学的典型问题分析,蕴含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策略,对应年段教学目标的典型课例分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中,王老师引用美国学者克莱默的观点非常有用:

  1.运用学生的经验。

  2.激励儿童写感兴趣的东西。

  3.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

  (1)作文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作品不成为作文本上的摆设

  (3)作品成为本人生活中重要事件

  (4)作品交流是学生习作具有实用功能的好策略

  4.大量阅读经典,模仿、对照、比较。

  (1)阅读为习作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

  (2)阅读材料为习作提供模仿的范例

  (3)习作促进阅读的深入

  5.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

  (1)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2)尽力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

  6.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

  (1)教师下水作文,是最重要的备课内容。

  (2)教师下水作文,才能体会学生习作的甘苦。

  (3)教师下水作文,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习作的前提。这些策略和方法将能较好的.解决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习作》教学反思2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习作》教学反思3

  一、以“知”为基石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虽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在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为儿童打开一扇基于知识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的习作之窗。拍卖会是本课的一个活动*台,学生需要了解拍卖的一般流程,知晓相关规范。绿叶、水、空气这三样拍品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因为是500年后的物品,仍需要课堂上的介绍与描述。知识的铺垫是儿童想象之翼张开、想象之轮速滑的跑道,能让儿童想得更广、更远、更深。

  二、以“境”为依托

  教学中,我以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图画演示等手段创设了一个仿真情景,带着学生凭借想象,穿越时空,来到500年后的拍卖会现场,学生们置身于拍卖情境,亲身体验拍卖过程,从而有了语言表达的源,有了鲜活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三、以“情”为纽带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想象不是简单的虚构,想象的世界往往就是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是充满着真情的。教学始终注重对儿童情感的唤醒和激发,让儿童的内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不吐不快的自我构建,儿童在习作时就能说真话、吐真情。

  四、以“导”为方略

  想象作文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导如何把握一个度?我以为,要能在课堂上构筑收放*衡、生态和谐的习作磁场。我们不可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可硬性规定习作套路。

《习作》教学反思4

  写人的文章看似简单,然实属不易,看完学生的作文发现问题不少:

  1、没有内容可以写,

  大多数学生想不到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询问才知: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体贴才是事情,那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想不到内容可写了。)

  2、不知道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地说完。

  3、对于细节描写还比较的陌生。许多同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不是典型事例,惊天动地的事才能体现老师的品质,这也是造成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文章空洞的主要原因。

  4、学生的词语匮乏。学生原先的词语、句子的积累少,也造成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学生*时的阅读量少,“肚子”中没有东西,又怎么能好文章?

  针对这些问题,我加强了对“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用小事刻画人物”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用小事刻画人物,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掌握最基本的写人方法。另外:教学中教给学生编写提纲的方法,这也是写好作文的捷径。

《习作》教学反思5

  五上第一单元习作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其中角度一“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与单元专题“我爱阅读”很贴近,大多数学生也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决定以此内容习作。

  学生习作时,可参考第一单元的《窃读记》和《我的“长生果”》,但是近百年前的林海音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到书店里读书,对于今天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更不会有滋味复杂的窃读感受;著名作家叶文玲成年时情真意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作文的经历,更是不接今天孩子们生活的地气。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呢?我觉得开启学生们的思路是第一要务。口语交际课上,首先交流分享自己读书经历中的故事,可是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没人举手,我只好抛出话题:我是一个小书迷。一次,在图书馆读书竟忘了吃饭,害得妈妈着急地四处寻找……孩子们受到启发,思路大开,一生说:我没买到梦寐以求的书,懊恼地回到了家,以为再也买不到了,整天耷拉着脑袋,没想到第二天妈妈竟买回来了,我心情大喜,急忙捧起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一生说:一次,一个故事没看完,可是睡觉时间到了,于是我悄悄躲进被窝里打起手电筒看,没想到读到高兴处开心大笑,被妈妈发现……另一生说:悄悄地将妈妈给的坐公交车的钱存起来,每天上学、放学都步行,终于订到了自己喜欢的科普读物……就这样,互相启发,大家争先恐后急着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第一步水到渠成,接下来就是写法的指导了。

  首先,让学生回顾第一单元课文作者热爱阅读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总结得出:同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大家给自己的习作命题不一定非得是我和书的故事,可以用概括事件的一个短语、贯穿文章的一个线索或是比喻命题等吸引大家眼球的均可。

  文章要言之有物,可以描写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等。写故事还要言之有序,就按记叙文六要素来写,事情的经过部分要浓墨重彩来叙述。最后就是动笔习作了,看着孩子们急切的样子,我好似畅游在他们热爱阅读的故事中,和他们一起品尝着阅读的快乐,收获着阅读后的满足。

《习作》教学反思6

  习作6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

  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

  因为不放心,也为了进一步降低习作难度,展示整个写作思路,我以一杆普通的带橡皮头的“中华牌”铅笔作道具,一句句点拨,生说我写,学生口述有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提示,自我感觉收效不错。有的学生口述的句子比我预设的要精彩。比如在介绍铅笔一端用来固定橡皮头的铁箍时,开始我只想诱导学生写出“我的头部包着一圈铁皮”这样的句子就行了,结果朱磊同学继续说了“像古代大将军的头盔”一句,联想不可谓不丰富。

  遗憾的是,批改完全班习作,我担心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套用教材或我在黑板上范文的语言和结构。范文开头是“我是一杆普通的铅笔”,于是有人写“我是一瓶普通的墨水”、“我是一盒普通的笔芯”,毫无创新可言;范文结尾是:“小主人每次写完字,都把我装进文具盒,让我放松放松”,有人照葫芦画瓢,这么写:“小主人每次擦完错别字,都把我装进书包,让我休息休息” 。

思维产生了可怕的定势,语言跳不出陈旧的窠臼,这是不好的苗头。尽管我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小学生习作起点要低,仿写套作是正常的,无须大惊小怪。可像上面仅改动几个字的模仿练笔,读来实在是索然无味。

  纵观本次习作,每个同学均能把文具的用途交代出来,至于能把文具外形方面的特点,写得像模像样的,就只有十来个尖子生了。不少同学在叙述文具的样子时,只关注到外表的图案、汉字、字母以及颜色、长短等,没在意内部结构。譬如写钢笔,只描写笔杆的光滑漂亮、笔帽的小巧可爱、笔尖书写的流利潇洒,是不够的,还应该旋开笔杆,观察里面的笔管,特别是吸墨水的软管,什么样啊,怎么吸,也可以顺便写几句。

  此外,文具怎么来的(书店购买的?别人馈赠的礼物?老师的奖品?)、价格几何?在习作开头或末尾都应点明,既能增加篇幅,又能全面介绍文具,可惜全班只有3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其他一些小问题有:

  (1)人称混乱。和第5次习作以“我”的口吻介绍一种动物时犯的毛病类似,有的同学写文具,一会儿是“我”,一会儿又变成文具名称,无法统一;

  (2)语言表达不严谨。“我的身上有可爱的小猪”,这种说法不够严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的身上印有(或画着)可爱的`小猪图案;

  (3)条理性不强。少数同学在开始已经写了文具的一部份外形,接着写用途,忽然又冒出两句写外形的话;

  (4)文字不简洁。在抒发文具与主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时,本应一两句即可搞定。有人翻来覆去地煽情,喋喋不休地倾诉,忽视了本次练笔的重点是文具的外形特点及用途。

  状物习作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了一点儿,但不能因为难就跳过去,老师乱教一通,学生胡写一气,还是要让同学们在日记里多尝试写写。当然,题材不局限于文具,家用电器、玩具、农具等等,都是练笔的好素材。

《习作》教学反思7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分数仍是主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吸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例文《龟山汉墓》,从分析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拿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而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习作》教学反思8

  一、教学设计理念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中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因而我认为将作文指导课的任务定位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重在引导学生的表达欲望,解决表达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话要表达,有话可表达。

  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做到了课堂教学结构清晰。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叶圣陶的小诗《小小的船》目的有二,一是感受星空的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二是为了引出主题,自然,不生硬。然后,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夜空中或阅读过有关夜空的书籍中,夜空中的什么让你特别感兴趣。这一环节可不容忽视,这一环节正是为习作酝酿写作素材,有了想象的内容,才有写作的灵感,学生头脑中有了想象中的表象内容,就不愁无话可说了,动口说是写作的必要前提,会说才会写,会写才是真。之后是学习例文,再次强调“小作者看到了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学完例文,就让学生观赏夜空图片,由抽象到具体,同样让学生观看后畅所欲言。最后教师下水习作,给学生做表率。课堂始终围绕“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一主题,使“想”贯穿教学的始终。

  2、注重说的训练。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与汇报,不仅拓宽了学生习作的思路,避免了思维的单一,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

  3、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主习作空间做到了想象自由,表达自由,体现了学生是想象与习作的主人。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和特长,甚至年纪越小,想象越丰富,越大胆,越新奇。我抓住儿童这一天性,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浩瀚夜空。表达自由,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没有提纲,没有框架,没有技法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的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真正为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使“新课标”中倡导的“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得到贯彻落实。

  4、培养了学生赏析与评改作文的能力。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当学生自己的作品被朋友赏识、分享时,才会真真切切体会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评改习作,是情感的再次体验与交流,创设学生互评教学情境,让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学生通过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得到共同提高。 我认为习作中出现的不足,也是我备课中的不慎之处是:

  1、学生知道想象中做到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课中也强调了,但究竟怎样想象才是贴近生活,才是联系实际,如何做到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在学生头脑中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就像甄立杰想象到的:对衣服说一声“变”,衣服就会自变颜色。他认为,这样的衣服多么神奇,这就是我的美好想象。而她就不知道这种想象是脱离实际的,是空想,也就是说无论经过怎样的努力,也不可能让衣服说变就变,这就给人神话般的感觉,它不属于想象的范畴。老师在习作中应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指导,比如,在习作之前,可以出示一些句子训练,有想象合理的,有想象离奇的,也就是不合理的,让学生分析,判断,提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学生就不至于习作中出现想入非非,凭空想象的现象了。这是我在备课中忽略的一点,由此我想到,讲课是次要的,备课才决定讲课的成功与失败。

  2、评析作文中,学生善于发现优点,寻找问题,找到了问题,学生知道去修改,谈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我认为学生只做到了蜻蜓点水,但究竟如何去修改,怎样修改,才能恰到好处 ,学生谈的就不是那么深刻了。这里我认为我和学生犯同一个毛病,我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儿过,应在修改处引导、点拨,尽量让学生去改,使之完美,让汇报的学生和评的学生都明确:这样修改好多了,心中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才真正达到“评”的作用。如何修改,如何修改得更好,这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今后的作文课上,应力足引导学生不但善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这是我今后习作课的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对这节习作课的粗浅的理解与真诚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望领导与同行们给予指点,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

《习作》教学反思9

  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第一单元习作批改》教学反思。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利用国庆这个假期,第一单元的作文已批改完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

  1.充分利用文本

  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习作批改》教学反思》。教学本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做好充分的准备

  虽然,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进行作文教学,但我觉得值得,在孩子下笔前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下笔三思的作文习惯。教学本单元开始,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景点的资料,初步学会筛选资料,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为写作选材作准备。)接着,我利用连堂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上台介绍他们的景点,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如何写景”的几种不同结构、方法。

  3.学生写作水*有所提高

  通过批改第一单元的习作,学生的写作水*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是作文结构更加完整,掌握了习作的三段式,重难点突出,观察仔细。二是学会运用自己*时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为习作锦上添花。三是学会运用课文中学过的写作方法,如修辞方法、中心句、过渡句、首尾呼应等等。四是书写水*也有了进步,学生的对待态度端正。

  还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个别学生的习作内容有些偏少,今后还要加强阅读,多积累,多运用。

《习作》教学反思10

  又是一节习作课,从李老师《观察中的发现》中受到启发,我决定尝试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赋矛它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着,在习作中快乐着。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烧杯、鸡蛋和盐向教室走去。刚到门口,正在大声唱歌的同学们就发现了我的“异常”,他们面面相觑,歌声也渐渐变小,进而停止了。我收住窃笑,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做个小实验,你们想看吗?”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耶”声一片。“不过,我有个要求”同学们又立即安静了下来,“我在做的时候,你们必须认真看,不许闹。能做到吗?”“没问题!”同学们如释重负地响亮回答。于是我摆出烧杯,慢吞吞地给里面倒了两小杯水,再轻轻地把鸡蛋放了进去,只见鸡蛋马上沉到了水底。我偷偷瞥了一眼同学们,他们都瞪大双眼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沉在水底的鸡蛋,异口同声地小声惊呼:“好大的鸡蛋!”此时,我剪开盐袋,给烧杯里添加食盐,并用勺子不断搅动,让盐完全溶解于水。随着食盐的增多,横在水底的鸡蛋慢慢立了起来。我继续加盐,鸡蛋越立越直,然后慢慢脱离水底,悬在了水中。兴奋的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了起来:“鸡蛋浮起来了!”“鸡蛋浮起来了!”我也停下来,举起烧杯仔细看了看悬在水中的鸡蛋。等孩子们兴奋够了后,我接着往水里倒盐,鸡蛋继续上升,最后完全浮出了水面。孩子们更兴奋了,教室里简直就闹开了锅,坐在后面的同学还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座位。我没制止他们,而是让他们看了个够。这时,一个同学问到:“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非常不错,学会了边看边思考。”我称赞着他。“我知道”“我知道”无数双小手举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点名呢,他们又迫不及待地嚷嚷:“大概和死海的原理差不多吧!”“太棒了!不过到底是个什么原理,你们回去查了明天再告诉我,好吗?”同学位欣然答应。接下来,我说:“刚才我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看清了吗?”“看清了!”“说给我听听,看是不是真的看清了。”教室里小手林立。我点了一个*时从不举手,特别胆小的女同学,她竟清楚地描述出了我做实验的全过程,而且还穿插了许多我的神态描写,我异常兴奋。又说:“从我进教室那一刻说起,还别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以及同学们当时是什么表现。谁再说说?”我以为加大了难度,会冷会儿场呢,没想到依然是小手林立,且描述的精彩程度超乎我的想象,真可谓妙语连珠!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刚才所说的用日记的格式记在作文本上,没有一个同学面有难色。他们拿到本子就刷刷地写个不停,以前写作文时看天花板的现象也消失了。看到孩子们言如泉涌,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我明白,习作教学的难源于我们教师自己。我们把学生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反复强调习作的技巧,不仅让习作教学变得空洞、枯燥,更严重的是打灭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我们若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点,寓习作指导于观察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和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一篇习作,学生不仅能回报我们精彩,更能感受到习作是一件愉快、高兴的事。叶老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活这广阔的泉源,和孩子一起融入其中,习作这条小溪里就会充满欢快的乐曲!


习作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习作3》教学设计5篇

《习作3》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⒈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⒉读懂例文,引导学生地进行景物描写时,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难点: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前准备】

  ⒈课本插图的黑板画。

  ⒉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

  ⒊好词语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

  (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

  ②指名说。

  (4)师生评议。

  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小小组交流。

  (3)指名大组交流。

  (4)师生评议。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3.交流草稿,评议、修改。

  4.学生认真誊写。

《习作3》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习作3》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晨会课上,口头交流“我的发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

  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四)、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五)、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 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 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六)、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习作3》教学设计3

  [课前思考]

  秋天,学生年年所见,但越是常见就是越是习以为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本次习作的前提。因此想在本课教学中,细化观察顺序与方法,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把看到的有条理地写出来,且努力做到生动活泼。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课前准备

  1. 组织秋游或秋游校园,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以及有关树叶的介绍,并做好笔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我们秋游了校园,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

  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

  板书课题:秋天的树叶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

  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 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 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 叶脉有什么作用?

  (4) 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 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指名按一定的顺序说说枫叶。

  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2.学生讨论。

  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注意采用“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3.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4.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

  4.誊写。

  六、作文讲评。

  优秀习作欣赏

  1.秋叶,特别的小船

  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着给树叶披上金装。登高远望,那田野犹如茫茫的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家似的轻盈旋转……地上满是黄叶,像铺上一层厚厚的金毯子。

  看,那边飘落了一片叶子。我急忙跑过去,伸出双手接住了它,哈,桂花叶,真漂亮!叶柄淡绿,细长细长的,叶面上的叶脉清晰可见,那线条有条不紊,宛如整齐的图形。叶边上的小锯齿儿像无数个“人”字,十分别致。这叶片活像金色的小船,它也许是想投入小河的怀抱才落下的吧!

  于是,我轻轻的把它放进小河,河水哗啦啦的响着,像是鼓掌欢迎着这“特别的小船”。小船在激流中,打了个旋,顺着流水驶去。

  如果说燕子是报春的使者,那么,我说落叶应该是迎秋的顽童。

  2.秋天的树叶

  秋天真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都是树叶的功劳,它们有红有绿,把秋天装扮得像个大花园。

  枫树叶是红色的,像手掌,正好有五个片儿。叶片上有少量的突出的齿,基部为心形,上面为深绿至暗绿,下面脉腋上有毛感,边缘上还镶着不规则的花边。树皮灰褐色,随着树龄增长,表面出现沟纹和鳞片。枫树叶,给秋天带来了喜庆和温暖。

  冬青树是生命力的象征,树冠蓬蓬勃勃,枝繁叶茂。树叶椭圆形,两头尖尖的,像两头翘起的小船。叶面上茎脉十分清晰,由下往上长,由粗变细。叶子正面是深绿色,十分光滑,反面浅绿色,由于有许多突出的茎脉而显得粗糙。冬青树叶边缘上有波浪线一样的锯齿形,但不扎人。

  在校园里,枫叶火红,冬青叶碧绿,一个充满热情,一个充满生命力,这真是我们少先队员的精神面貌呀!我爱秋天,我爱校园的秋天。

  3.我爱秋叶

  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因为秋天的树叶染出的多彩的秋天。

  你看,香樟树在其他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突出,好看。来到香樟树下,望着它们,那树上充满生命力的枝叶,在微风中像小朋友一样向我招手、点头。绿叶丛中,有点点红叶,增添了树的色彩。微风中,一叶半黄半红的叶片,像蝴蝶那样飞舞起来,慢慢地、轻盈地飘落到我的面前,好似来欢迎我这个一直想探究秋的奥秘的小精灵。

  我俯下身子,捡起树叶,一缕清香飘来。这是纯天然的清香,是秋的清香。手里的叶片,淡黄与夹杂着淡红,还有些绿的,几乎是五颜六色,似化了妆的姑娘。

  我爱这树叶,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带回了家。清香的叶片,夹进了我的书中。这叶片,椭圆形,两端有些翘,像绿色的小船,载上我驶进知识的海洋。

  我爱秋天,我更爱秋天的树叶。

《习作3》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在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向成熟。有时,我们还会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谁愿意把这种感觉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呢?

  2.创设情境。当然成长也会伴随着一些烦恼,也许你正为不佳的学习成绩而伤心,也许你正为与朋友间的一场不愉快而懊恼……

  二、自主选材,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选择的内容。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准备写哪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的选择情况,鼓励每个方面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方面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昼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

  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2、内容是否具体;

  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句话,明确习作要求。

  2.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的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投影出示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2)内容是否具体;

  (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段,共同评议。

  选择3位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佳作全文,抓住上面三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次习作的收获,从怎样个性作文方面去谈。

《习作3》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野外采风活动培养收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2、学习状物的写法,写出秋天树叶形状、色彩的变化,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采集秋叶,制作标本、贴画、串链等秋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叶是秋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前天班会课,我们开展了“走进自然看秋叶”的活动,这两天,我们又让大家走进田野,自由采集秋叶,仔细观察,精心制作秋叶的作品,相信大家一定收获很多,把你们的收获拿出来,把你们的发现、思考、感想说出来,我们开展自由的交流。

  二、交流指导

  我们可以交流什么?(秋天树叶的变化,采集到树叶的颜色、形状、气味、触感,由树叶产生的联想,秋叶作品,活动的收获……)

  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全班指名交流,通过追问,点拨,相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细致、描绘生动,见解深刻。

  三、练写片段

  为了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语句更生动,我们要练写一个重点片段,写什么?(我最喜欢的一片秋叶,我的秋叶作品)

  给你一段时间,看谁写得精彩?

  指名朗读几个不同内容的片段,进行指导和评析。

  四、顺序点拨

  给我们这篇作文起个什么题目?

  写的时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完成草稿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习作水*

  作文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充满个性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兴趣、需要、基础、能力、情感、态度等等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作文教学的设计,调控作文教学的过程,才能取得作文教学令人满意的实效。

  习作训练《秋天的树叶》选题富有时效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连通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样一个选题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这次习作训练中,我将“走进自然看秋叶”、“动手动脑做作品”、“仔细观察说秋叶”和“用心思考写秋叶”四个环节连为一体,让学生看、采、做、摸、闻、说、想、评、写,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在体验中爱上秋叶,爱上作文,努力呈现出作文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

  一、走进自然,获得亲身经历

  只有学生兴致勃勃地亲身经历的一切,才会使他们津津乐道、印象深刻。课前,我们利用班队课组织了“走进自然看秋叶”活动,带领学生走遍校园、走进田野,寻找秋天树木的变化,观察多彩斑斓的秋叶。我们在一棵树下捡到不同时期落下的秋叶对比观察,我们近观枯焦的芭蕉回忆四季的不同景象,我们远眺渐黄的水杉思考自然的生生不息……学生一路洒满欢笑,叽叽喳喳,好像难得这么开心,这么投入……

  二、动手采制,产生独特体验

  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作品,经历困难挫折,体味成功快乐,这种独特体验是习作中非常宝贵的素材,是教学中展现精彩的源泉。我给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1、到田野采集各种各样的秋叶,查资料、问别人,弄清名称,分好类别;2、用美丽的秋叶做成树叶贴画、标本、书签、串链等作品。学生对两个任务很有兴趣,完成得很出色。我检查了他们的作品,虽说良莠不齐、简单粗糙,但都是用心制作出来的。

  三、交流评说,启迪智慧火花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是一个启迪智慧、共同提高的*台,在提高学生习作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流评说需要研究内容、形式和作用三个方面。我的评说教学设计包括三步:1、探讨交流内容,拓宽视野;2、小组自由评说,多向交流;3、全班重点评说,共享见解。交流评说展示了观察、制作的成果,丰满、提升了练笔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适当的引导、点拨、归纳、总结,使交流评说取得最佳效果。

  四、练写片段,升华思考成果

  片段练笔训练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升华学生的思考成果,为完成整篇习作打好基础。作文教学课堂虽然时间短,任务紧,但不能“重说轻写”、“光说不练”,要把片段练笔训练“挤”进课堂。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练写一个重点片段,适当交流,化解了写的难点,进行了写的指导,必定会帮助学生把这篇习作写得更好。

  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挖掘资源,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性活动,一定会让学生爱上习作,写好习作,使作文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本来面貌!


习作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习作》教学设计3篇

《习作》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

  三、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 (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 (详写、重难点)

《习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事物的特征,在用准确的语言的基

  础上,力求真实。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外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大自然中的动物,并搜集其有关的资料。

  2.学生制作有关图片或相片,如:我和它的开心照、精彩镜头一百秒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就是小动物,(板书)课前你们都收集资料了吧?那么你们都收集了什么样的资料呢?(生说)

  二、作文指导:

  怎样写说明文

  ⒈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第三单元都是说明文,学完这一单元,谁来说说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有什么特点?(板书)

  ⒉写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板书)

  三、班级交流

  ⒈讨论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⒉指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物品相关资料,你要从什么方面介绍?你会用到那些说明方法?

  (如介绍动物形态、种类、生活习性,)

  ⒊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动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方法引路,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畏难情绪。组内研讨交流,则能擦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

  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清思路。]

  ⒋回忆*时积累的关于这种动物的好词好句好段,并鼓励学生适时运用,但不要大量抄录。

  5、题目的写法选择直接命题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⒈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⒉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⒊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鞋,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把习作评价的自*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⒈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⒉全班交流讲评。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⒊再次修改习作。

  ⒋习作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既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畏难情绪,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

  六、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写出这次习作的初稿。

  二、继续完成初稿,赏评佳作,修改誊正。

  三、习作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

  一、明确读后感的写法。

  二、读后感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具准备:优秀习作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不少精彩的课文,其中一定会有你最喜欢的一篇,读过后你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读过的某篇文章后的感受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自主读题目,想想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2、学生汇报交流。

  三、指导学生习作,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1、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哪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习作素材。

  3、写读后感还要注意些什么?出示课件

  四、学生当堂习作,完成初稿。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评赏优秀习作

  每小组推荐一两篇佳作,有作者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向学生推荐范文。

  总评

  这篇读后感的立意很好,感受深。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先概述所读文章内容,再突出写了自己最受感动的片段,最后联系实际谈认识,整篇文章条理连贯,一气呵成,堪称佳作。

  请学生互相谈谈例文的成功之处。

  二、眷写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眷写在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评讲要点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讲评的重点是:

  (1)语句是否通顺,流畅;

  (2)内容是否精要;

  (3)有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受。

  (4)感受是否真实具体。

  二、分类点范讲评

  出示片段范例,从文中一词一句一个细节入手,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并指出病句根源。

  三、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投影出示佳作片段,共同商读评议。

  2、结合以上提出的讲评要点,赏析两篇学生完整的习作。

  四、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阅读自己的习作,画出写的好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2、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各自修改,继续完成习作。

  五、展示习作,树立信心

  六、由学生总结这次习作的`收获。


习作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习作5》教学设计3篇

《习作5》教学设计1

  一、课前准备

  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二、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出示孔雀图片)

  (2)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熊猫)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最近,海南东山野生动物园要引进一批动物,(用幻灯展示动物:)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这些动物,准备为这些动物设计名片,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设计,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学生讲理由)

  这节课,我们就来为动物设计名片(板书:动物名片设计),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她向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

  我的名字叫鲸。(名字)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大)

  我可不是鱼哟。(不是鱼)

  那么,她怎么把“大“写具体的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的句子。

  如果我把嘴巴张开,可以当餐厅。里面放上一张桌子,周围做上五六个人绝对没有问题。(举例子)

  当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3吨重,7米长。我每天体重增加90千克,每小时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吨食物。(列数字)

  3.小结:给动物设计名片,其实就是把这种动物当作自己来进行介绍,因此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就像我们写《猜猜他是谁》一样,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特点介绍清楚;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的时候还给她的名片加上了什么?(图片)

  对,还可以配上动物的图案,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动手画,做到图文并茂。

  4.现在,我们要来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薛爱华同学设计的名片更好。相信你设计的这张名片一定能与众不同,别人读后,对这种动物会有所了解,也能喜欢上它。大家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让更多的小朋友明白。

  老师也设计了两张动物名片,大家可以看看。展示《波斯猫》、《画眉》名片

  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并进行了整理,现在你可以把它给拿出来,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选用。老师也为你们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参考选用。(幻灯出示)

  5.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设计名片。在学生动笔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设计,展示设计

  1.自己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名片认真地读几遍,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3.展示设计。*意将自己的设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学生上讲台利用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1)学生自评。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设计,分享快乐。

《习作5》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第二课时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

  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一、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六、佳作欣赏。

《习作5》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件让你感到伤心的事写一篇作文。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重点、难点:

  重点:把感受和体会写具体。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交流*时发生了哪些令人感到伤心的事,提供一些材料供学生选择。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谁都会有伤心的时候,遇到伤心的事,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向亲人朋友诉说,也可以借纸笔倾吐。你有什么伤心事?赶快说出来吧!

  二、明确目标

  选择一件最令人伤心的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三、资料链接

  《站起来》一文中,作者把父亲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非常具体。当男孩再一次被摔倒,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当男孩倒下去,站起来来回一共16次时,作者写道:“父亲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对教练说:‘开始……现在我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这两段描写把父亲当时的感受写得细致、逼真。

  四、习作构思

  想一想,你有什么伤心事?为什么伤心?当时的感受怎样?先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五、资源共享

  “我”不小心打伤了小狗、“我”和小明的争吵、“我”做了一件错事而感到伤心、爸爸和妈妈做的某件事令“我”伤心等等。

  六、习作方法

  1.这是一篇记事的习作,那么记叙文的六要素就必须交代清楚。记事离不开人,把事情写具体必须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感受体会描写出来。

  2.把你选择的意见伤心事先在小组内说出来,小组内同学相互评讲。

  3.注意段落层次分明,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七、佳作赏析,开心练笔

  教师读两篇相关例文供学生赏析、参考。

  教师指导学生写开头或精彩段落或结尾等。

  例:每当我看见别的狗,我就想起我的“小狼”,可惜它已离我而去,那伤心的往事让我感到深深的内疚。

  八、交流探究

  学生把自己写的开头、结尾或精彩片段,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评析。

  九、小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那些好的写法。

  2.把别人好的写法进行借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围绕“我的伤心事”写作。

  一、开心点评

  1.回顾上节课总结的好的写法。

  2.借鉴和修改自己的成果。

  二、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指导修改

  1.看自己的作文稿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2.事情讲述得是否具体,人物神态、动作等是否描写细致。

  3.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评讲作文。

  一、习作讲评

  1.出示需要修改的作文。

  (1)生读作文。

  (2)在小组内讨论需要修改的地方。

  (3)小组合作修改作文。

  (4)吧合作修改的作文在全班评比,比一比谁修改后的作文好一些。

  2.欣赏佳作。

  (1)生读作文。在小组内讨论:作文好在哪里?

  (2)在全班交流:作文那些地方值得我们鉴赏?

  二、总结

  1.生再次修改作文稿。

  2.师总结:对作文稿进行评析,表扬写得好的作文。

  3.誊写作文。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