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1 鲁肃过①蒙屯下 吕蒙②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③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④欲罚之,蒙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1
鲁肃过①蒙屯下
吕蒙②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③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④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⑤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⑥?”肃造次⑦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⑧五策。肃于是越席就⑨之,拊⑩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
①过:经过。
②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③窃:私下,偷偷地,暗中。
④恚:恚,怒也。――《广雅·释诂二》。生气
⑤诣:拜访。
⑥虞:意料,预料。
⑦造次:鲁莽,轻率。
⑧划:筹划
⑨就:走进,靠近。
⑩拊(fǔ):抚摩。
拜:拜望。
【问题】
1、(1)过蒙屯下 (2)遂往诣蒙 (3)肃于是越席就之 (4)遂拜蒙母
2、翻译句子。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鲁肃为什麽和吕蒙“结友”?
5、联系《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案】
1(1)经过(2)拜访(3)走近(4)拜望
2(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3原先轻视,吕蒙出了五个计谋后转而尊重和亲近。
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5略。
【译文】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让吕蒙去了。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心里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阅读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1)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3篇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1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是帝廷誉之曰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或指其书曰()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5。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2。(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3。(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4。(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5(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是帝廷誉之曰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或指其书曰()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5。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2。(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3。(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4。(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5(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3
宋濂传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小题1】划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节奏(1分)
一 黍 上 能 作 数 字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去( ) 咸( ) 购( )
【小题3】译句(2分)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小题4】文中有一句话能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请找出来(2分)
【小题5】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宋濂的文学才华,请你作简明的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一黍上 /能作数字
【小题2】离开;全、都;用重金买。
【小题3】官僚和读书人登门求文章的"接连不断。
【小题4】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小题5】正面描写:朝中各种典章制度,赏劳碑刻文辞都让宋濂拟定。侧面描写:士大夫求文,外国使节关心,邻国重金购文,四方学者称“太史公”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概括选文内容的句子即可。
【小题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结合“宋濂”的描写情节来分析方法即可。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2)
——文言文宋书臧质传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宋书臧质传阅读附答案1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哉。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10.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质以少主遇之 遇:待遇
B.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图:图谋,打算
C.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期:约定
D.自沈于水,出鼻 沈:沉入
【解析】遇:对待。遇接了宾语之,所以应为动词。
宋书·张畅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宋书·颜竣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宋书·谢景仁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宋书·傅亮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南史·宋书·羊玄保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忧,指母亲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解官回家,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才可回朝为官。
B.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C.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古代*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弑,古时儒家尊卑思想意为以下犯上之意。如弑君弑父。此处指太子刘邵杀宋文帝,自立为帝。
【解析】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错,寡人不是皇帝的专有名词,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即指梁惠王。文中的寡人是臧质的自称。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辅佐世祖时,也专横独断,贪得无厌,多次被朝廷派人检查质问。
C.臧质因击派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解析】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错,不是臧质,应是他的父亲臧熹。
【答案】A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5分)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5分)
【解析】(1)师:军队。尔:你。生:活着。全:保全。省略句,让你活着回去。(2)以:因为。凡:*凡,*庸。暗:与*同义,*庸。制勒:控制,挟制。推奉:推举侍奉。
【答案】(1)还未等到那时,你竟然自动上门送死,怎么能让你活着跑回去,在你的桑乾宫喝酒吃肉呢。(师尔生全,省略句令(尔)生全各 1 分)
(2)因为刘义宣能力*庸,容易挟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则自己掌权。(以凡暗制勒推奉各 1 分)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3)
——新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新唐书杜甫传文言文阅读答案1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 ti)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徙:调职
B.若令执先臣故事执:继承,发扬
C.少贫不自振振:奋起,振作
D.遁还,客巴西遁:逃走,逃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B.①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A.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C.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常侍帝。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2分)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分)
(3)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迁徙)
小题2:D(A于是,就。B来。C语气词,难道。D①表转折,②表递进。)
小题3:C(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白常侍帝”只是说明李白经常在皇帝身边。)
小题4:B(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错。只是说明李白对权贵的不屑。)
小题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大意1分,窃、怜1分(2)素、耻各一分。(3)被动句、宾语前置各一分。)
(1)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2)高力士向来高贵,认为这样做是耻辱,就挑出李白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
(3)(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篇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一、借助原文上下文语境推断
先看一段文言文: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文段中几个加点字的意思的确定就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来进行推断。下面就以降字为例来说明推断的过程。因为从文中贼素闻其名,缚于柱,溢不为屈来看,是说贼*时就听到章溢的大名,想招降他,而章溢不屈服。但这个词语粗略一看会发生误解,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思,那就是贼寇们*时听到章溢的大名,想投降他,这就大相径庭了,因此借助上下文语境推断时一定要瞻前顾后,注意上下文所提供语境与推断的词语之间的相关性,保证推断的正确性。根据上下文可知,这里的降应该是使投降或招降之意,动词的使动用法。
另外,确定一些虚词用法与意思,其实也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来推断,如而的用法基本有两大类:顺接或逆接(转折)。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个句子中,青取之于蓝与青于兰前后句意思不是连贯的,而具有相反性,不是顺接而是逆接,所以而就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解释为但或但是。
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实际上是利用词语使用的情境与文章逻辑进行判定词语意思,其中词语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文章总是用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所以理解文章及语言表达逻辑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文章的相关内容。
二、借助词语或句子对称结构推断
从形式来看,并列式结构的词语,前后两部分的应该是对称的,有些词语的意思是相反或相近的,如词语若即若离的结构就是这样,若即与若离前后对称。离的意思非常清楚,而并列式结构的词语前后两部意思是不会重复的,那么离和即意思应该相反,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推断出即的意思应该是靠近、接近之意。
还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两句结构形式,前后也形成一个对称结构,通过观察和揣摩可知,这里的群贤与少长、毕与咸、至与集在词性与意义方面是相对称的,而且对称位置上的词语意思有相似性。其中群贤容易理解,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少长是指年轻和年龄长的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毕与咸、至与集分别是意思接近的词语在对称结构中的运用。在文言文中,对称结构的词语和句式非常常见,所以借助词语或句子的对称结构推断文言文词语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借助课本已学词语意思推断
借助已学词语意思推断就是利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有关词语意思来推断新的文言阅读材料中与学过的词语形式相同的词语的意思,这种推断实际上是一种知识之间的联想,是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推断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对课文中学过的知识要充分掌握,非常熟悉。如20xx年安徽省语文高考文言文部分的两个翻译中有关词语的推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其中致和行李两个词语,在这两句中也都是难点,不好解释,但这两个词语在高中语文课文中都出现过,学生也学过,可以利用课文中学过的意思进行推断。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一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其中致的意思是接或接来;在《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里也有一句话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中行李为使者之意。把学过的这两个意思分别代入阅读材料原文,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再进行推敲,经过验证是正确的,所以文言文阅读,课内的基础知识支持也很重要。
四、借助熟悉的词语意思推知陌生词语意思
熟悉的词语是指对其意思掌握的比较透彻、明白,能运用自如的词语。根据熟知的词语、成语意思来推知陌生词语的意思,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种基本能力。如20xx年语文高考海南、宁夏卷的文言文阅读第一题C选项: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缒的意思见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其中薄试题中解释为削弱。通过语境还原后发现,薄解释为削弱并不通顺。而我们联系日薄西山这个成语中的薄是迫近的意思,并把这个意思放到原文中去验证,也是是符合语境的,上下文意思也是通顺的,即朱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下士兵,逼近西夏人的营地,引起其惊慌,城里的官兵乘机大声叫喊,追逐,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五、根据汉字形体结构推知词语的意思
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文字,大部分从汉字,从其形体构造就可以看出其意义,所以利用汉字的形体构造就可以推知有些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如20xx年高考江西卷,翻译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其中瞷字就比较陌生,但仔细观查其形体,仍然可以或得其意思。首先,偏旁目字表明可与看有关系,而间有空隙之义,所以整个词义就是从空隙中看也即窥视之义,进而全句也就可以顺利翻译出来。当然,在*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学习并给给学生传授一些汉字形体结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自觉从字形推知文言词语意思的习惯,也能引起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再如对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一句的翻译。其中谮字的意思比较陌生,但仍然通过其形体结构推知其意思。谮是言字偏旁,其意思一定与言语有关。联系贯怒,归而谮之整个意思,童贯在发怒的情况下,一定说的不是好话,再根据皇上说的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可知,童贯说的是诬蔑性的话,即谮可能就是诬蔑、诬陷等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对词语意思的推断实际上是阅读者的阅读逻辑与文章的表达逻辑的重合,是阅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猜测与理解,也是阅读者良好阅读习惯与思维品质的体现,而以上这些推断文言词语意思的方式并不是孤立使用,而是互相联系,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综合运用,效果更好。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2
最近一次高三语文模拟测试,考后经过统计发现文言文阅读(该题总分15分)得分率偏低。通过细察学生答卷失分情况,以及跟部分同学的个别谈话、交流,发现造成得分率低的原因在于文章没有读懂。不管是单选题,也不管是翻译题;不管是实词解释,也不管是信息筛选与文意理解;其失误,主要在于对文章中的某些字、词、句没有准确理解,导致选择项是非无法断定,语句翻译含混不清或者完全背离原文意思。从文字层面疏通、理解文意,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力的关键。而这就需要学习者阅读文言文时拥有一种沉潜的耐心。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与固定结构等等这些是达成文言文阅读文字层面理解的前提。单以实词理解而论,除了掌握各种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之外,还要养成自觉的积累意识和勤的习惯。
高三复习阶段做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仅仅满足于解答文章后面给定的习题,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做到能贯通全文,力求不遗弃每一个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而这就需要在解答文后习题之外额外投入一些时间,学会对文言文中自己感到疑难的字、词、句等语言点进行必要的注释、归类、整理,这样才能促进文言知识的积累。比较有效的做法是:
1、笔记整理
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书页的空白部分,划出适当的区域,按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逐项归类整理笔记(也可在文本上下行空白处加注,或者另用笔记本登记整理)。通过笔记整理,可以加深对难解字、词、句的识记。
2、设题自测
在完成文言文后给定练习之外,针对文中难解的字、词、句,可自我设题,进行自测。比如将文中含有难解字词和特殊句式的语句画线标记,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标注关键得分点,经过这样的自测练习,也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聚类助记
文言实词量的多寡是文言文阅读理解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采用相关义项实词归类聚合的梳理记忆的方法,这样就可让文言实词的记忆呈滚雪球似的扩展。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
【知识网络】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内容:
1.归纳概括的原则:
(1)概括要完整、全面,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
(2)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
2.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阅读时要注意: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③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提供选项的正误。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5)
——《吕蒙传》阅读答案 (菁选3篇)
《吕蒙传》阅读答案1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小题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小题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小题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小题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
【小题1】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小题1】(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小题1】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小题1】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吕蒙传》阅读答案2
鲁肃过①蒙屯下
吕蒙②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③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④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⑤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⑥?”肃造次⑦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⑧五策。肃于是越席就⑨之,拊⑩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
①过:经过。
②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③窃:私下,偷偷地,暗中。
④恚:恚,怒也。――《广雅·释诂二》。生气
⑤诣:拜访。
⑥虞:意料,预料。
⑦造次:鲁莽,轻率。
⑧划:筹划
⑨就:走进,靠近。
⑩拊(fǔ):抚摩。
拜:拜望。
【问题】
1、(1)过蒙屯下 (2)遂往诣蒙 (3)肃于是越席就之 (4)遂拜蒙母
2、翻译句子。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鲁肃为什麽和吕蒙“结友”?
5、联系《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案】
1(1)经过(2)拜访(3)走近(4)拜望
2(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3原先轻视,吕蒙出了五个计谋后转而尊重和亲近。
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5略。
【译文】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把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让吕蒙去了。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心里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吕蒙传》阅读答案3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数讨山越(屡次)君宜顾之(拜访)
B.遂往诣蒙(到)肃于是越席就之(接近,靠近)
C.鲁肃过蒙言议(经过)非复吴下阿蒙(再)
D.因为肃画五策(谋划)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13.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以故意待也醒能述以文者
B.母哀而舍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归以告其母缊袍敝衣处其间
D.肃于是越席就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B.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有意这样对待他。)
C.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开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
15.下面对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鲁肃对吕蒙原先比较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B.从两段文字看,吕蒙是一个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的人。
C.甲段文字中,吕蒙的母亲要惩罚他的原因是他做了山贼。
D.从两段文字看,鲁肃所重视的人才必须既有武略,也有学识。
参考答案:
12.C13.A14.B15.C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6)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 (菁选2篇)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1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我欲之楚()②将奚为北面()③吾马良()④此数者愈善()
小题2:翻译(2分)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小题3: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小题1: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小题1: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含义的考查,要求学生多识记带有故事的成语,拓展自己的视野。
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阅读答案2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北,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 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的现代汉语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马虽然好,(但是)这并非去楚国的.路呀。
3.行动应与目的相一致。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意对即可)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7)
——岳飞传的文言文翻译
岳飞传的文言文翻译1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了。”
岳飞的队伍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队伍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卒有病,岳飞亲自调药;将领们远征,派妻子到他们家中慰问;将士战死岳飞悲痛流泪抚育他们的遗孤,或让儿子娶阵亡将士的女儿为妻。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荆湖*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张所死后,岳飞感戴他以前的恩德,抚育他的儿子张宗本,奏请朝廷给了他一个官职。李宝自楚州前来归附,韩世忠把他留下,李宝痛哭流涕愿意隶属岳飞名下,韩世忠写信告诉这件事,岳飞复信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要分彼此?”韩世忠感叹佩服。襄阳之战,高宗诏令刘光世为后援,六郡已经收复,刘光世才率军赶到,岳飞上奏先犒赏刘光世的队伍。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投壶为乐,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每次辞谢朝廷加官进爵,必然说:“全军将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但是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而被害。
岳飞传阅读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贳其财者不责偿赦免
B.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农历每月初一
C.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为……而死
D.籍家赀,徙家岭南。 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载糗粮以馈义军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学射于周同,尽其术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飞天生神力,尚气节,他的父亲以之为义,赞他以后定会为义而死
B.岳飞的队伍在常州多次打败金军的进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百姓牵牛拉车,载着粮食送给义军。
C.正要渡河直捣黄龙之时,秦桧却主张议和,当岳飞退军后,原来收复的失地,不久又被金人占领了。
D.秦桧构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把岳云丢弃到市场上,把岳飞家流放到岭南。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弥月,河决,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
(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参考答案
1. A2.B3.D
4.(1)还没有满一个月,黄河决口,大水突然到了,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大瓮中,随着波涛冲到岸边得以免除淹死。
(2)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究会妨碍议和,祸患必将到自己身上,所以极力谋求杀害他。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8)
——文言文《宋史·富弼传》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富弼传》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1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流民擅取 听:听任
B.天下传以为式 式:格式
C.弼为相,守典故 典故:先例
D.帝虚位五起之 虚位:空着职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富弼“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分)
①少笃学,有大度 ②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
③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④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⑤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⑥自弼立法简便周尽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自幼好学,才华出众。范仲淹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王佐才”;晏殊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在驿馆中招待使者,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却撤除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隔占宋朝国土,富弼不顾朝臣的一致拦阻,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
(2)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答案
4 .B
5 .C
6 .C
7 .(1)朝廷选择回访(复)的使臣,大家都认为契丹人的"想法不可预测,没有人敢前去,夷简因此推荐富弼。
(2)富弼规劝所管辖地区的百姓拿出粮食,加上*的粮食,获得公私房舍十余万处,让流民分散居住,以方便他们用 柴用水(烧水做饭)。
吕蒙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3篇(扩展9)
——文言文上池州李使君书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上池州李使君书阅读附答案1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上池州李使君书(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上池州李使君书(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上池州李使君书(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上池州李使君书(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碲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