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得三春晖的散文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又岂是我们所能报答的了的,大多数人是这样想的。但最近看到的一幕让我彻底改变了我的初衷。 三月过去了,海棠早就化为泥碾。校园内一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报得三春晖散文,菁选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报得三春晖的散文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又岂是我们所能报答的了的,大多数人是这样想的。但最近看到的一幕让我彻底改变了我的初衷。
三月过去了,海棠早就化为泥碾。校园内一拨又一拨的游人总算到此截止,又回归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热闹虽然不在了,可日子可还是照样过。
一对坐在草坪上的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此时的校园虽说琼花开的正盛,但与处在教学楼前的海棠相较,毕竟只能算是是角落里的精彩,因此游人罕至,于是我就多瞥了她们一眼。
但很快就看出母亲应该不是来看花的,而是来探望自己的孩子的,两人说说笑笑的,令人煞是羡慕。距离虽然远了,但心却靠的更近。我离他们不远,因此他们的谈话我听的很清楚。那是一种浓厚的湖南方言:“妹儿,你爹他说想你了。我让他过来,他说多浪费钱啊!”
“妈,等我以后挣钱了我就让你们住别墅。”母亲会心的笑了,那笑容单纯而又古朴,与这座城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快乐之中又掺杂着些许害羞,但那微笑丝毫不亚于春日的暖阳,温馨而又恬淡。“瞧你这丫头,让人听见了多不好意思啊。”我的心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约摸十几分钟过去了,暖暖的日光让人有了走走的冲动,再加上我的存在本身就与温馨的场景有些不搭调,于是我便转了几圈。当我回来的时候,母女两早已不见踪影,于是我便又到处走走。当时正值下午时分,吃饭的人来来往往,但在人群中我又重新看到那些许熟悉的背影。没有了当时的呢喃细语,只有人类最简单的动作——行走。母亲每走一步,身体都要狠狠地往左倾一下。她的每一步仿佛都踩在我的心上,带给我无限的震撼。母亲是一个跛子,显然母亲的行走方式引起了周围或多或少的关注,而身旁的小女孩则镇定自若,仍与母亲说说笑笑,母亲的微笑依旧闪烁着光芒,那感觉恰似泛起涟漪的湖面,虽说看上去没有波涛的汹涌,显得有些*静,但时不时都浸渍出一种撼动的快乐。或许很多人的选择是以各种借口去搪塞,又或许仅仅带着她去些人迹稀少的地方。当母亲要做出面对异样目光的牺牲时,你是在犹豫还是找借口搪塞,当我们用她们爱的万分之一去回报她们时,你会看到:幸福,闪烁着泪光……
谁说我们报答不了母亲那无私的爱,在旁人的眼中,或许不能。但在她们的眼中,这早已足够。
报得三春晖的散文2
我的启蒙恩师——于曰启是个民办老师,在我念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三十挂零了。他是孤儿,从未有人为他提亲,所以他就一直打光棍。
一九九七年我在县城工作时,凑巧碰到于老师到县城办事,师徒俩就坐在马路牙子上,亲热地聊了半天。原来老师是来办理民转公手续的。于老师干了一辈子的民办教师,快要退休了,遇上了好政策,*把他由民办老师转为公办老师。这真是老师的一大喜事。我跟于老师说:“老师您现在工资不低了,就不考虑找个老伴儿?”于老师笑而不答。
二〇〇七年,我回老家听到于老师办喜事的消息,老伴是我们本村的一个寡妇,原来和于老师住一条胡同的,老了老了都需要一个伴儿了,经人一撮合就把事儿痛痛快快地办了。
去年回老家,见到于老师,想不到六十多岁的人了,竟然越活越年轻了,真是老来得福啊!于老师嫌我带了礼物,不住地埋怨我说:“自从你上一年级就懂事,七九年过春节你和你爸带了花生来给我拜年,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天雪下得真是大啊,你和你爸爸落了一身的雪啊!”真是难为于老师这么多年仍然记得三十多年前的事儿。
我看着老师满是幸福的脸,思绪不禁回到了过去。
一九七九年的秋天,我上了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就是于曰启老师。开学的那天正赶上秋老虎,爸爸给我装了一瓶白糖水,送我到学校,把我交给了于老师。从此我开始了漫漫求学路。记得是于老师教会我写名字。老师把我的名字用红钢笔写得大大的,交给我说:“好好练习吧!”于是放了学,帮妈妈干活的间隙,照顾弟弟的空闲,我就用树枝或尖石头在地上不停地练习,直到写得有模有样。一次我在黑板上写完自己的名字后,得到了于老师的夸奖,而且于老师是对着大家夸我,“看!孙国栋就是以后要当国家栋梁的。”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可多少年来我却只有惭愧,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并非像于老师的预言。我想想那时自己是很爱学习的,但也真的很调皮。
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全国人民热爱*”在领读了几遍之后,老师突然说:“大家看这个‘全’就是咱班刘汉全的‘全’。”我赶忙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个‘国’就是我的‘国’。”全班哄堂大笑,我清楚地记得于老师也笑了,笑得很开心。
还有一次,于老师给我们读雷锋的故事,在读到小雷锋上山砍柴,被地主婆逮到了,可恶的地主婆夺过柴刀,把雷锋的手腕砍的淌血时,我哭出了声音,而且不停地抽泣。于老师停下来,走到我的身边,轻轻地替我擦掉眼泪,又默默地回到讲台,我看到老师的眼睛也湿润了。上二年级的时候,记得是八一年过完春节,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要转学了。临走前,父亲带我去办转学手续,又看到了于老师,我感觉要哭出来,但是又想把眼泪憋回去,就那样一副欲哭又止的样子,呆呆的看着于老师。于老师拍拍我的头说:“孩子别哭,那个学校可比咱们这个学校大得多呀,还有滑梯呢!等你放假了,要是想于老师了,就来看我啊!”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那年暑假我真的和爸爸一起回来看于老师了。于老师当着爸爸的面说:“这孩子有情有义,说到做到,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说得爸爸哈哈大笑。
喝着茶水,我不禁问于老师:“当年我那么调皮,您怎么就没有打我呀!”于老师说:“我是舍不得打呀。我自己没有孩子,你们哪一个不是我的心肝宝贝啊,我心疼还都心疼不过来呢!”看着于老师慈祥的笑脸,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老师啊,您孤身一人,艰难半生,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孩子们,不才学生衷心祝愿您在晚年幸福快乐!
报得三春晖的散文3
我每一天去的健康保健馆有一个服务员大姐,离婚后每一天起早到菜市场,给人搬菜,下午到医院做护工伺候病人,就这样辛辛苦苦积攒的汗水钱,没有买房子,可女儿高中毕业要到日本,她毫不犹豫就拿出十多万,几年后,女儿不愿呆了回国找了工作。
那天去大连旅游的大巴司机说:他花费六十万,让女儿到日本,现在真好,言谈中不乏骄傲。他是退休之后再继续兼职的。
那年在体验馆遇到一位大哥,他说他出资四十万,让女儿到新加坡,现在生活的得真好。言谈中也不乏骄傲。他还不止一次的好心提醒我:你跳出了农门,要让你的儿子跳出国门。
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不断地道听途说,谁谁谁的儿女在美国、在阿根廷、在加拿大、在法国……当然在我们的小城最多的是东渡日本,占了出国人数的百分之六七十。我不禁惊诧:现在走出国门的孩子,真是不少呀,不夸张地说不胜枚举。
还有老两口,女儿已在日本成家结婚生子了,提起来,就是满脸含笑,赞不绝口,生活环境好,卫生环境好,文明程度高,各项待遇好……掩饰不住地欣喜。
真的弄得我都心思欲动了。
凡是子女在国外的父母,都是沾沾自喜的。我单位的同事,也有把孩子送日本的,送英国留学的,只是到英国的两年之后,还要回到国内工作。每年花费二三十万,也是喜不自禁。连我的外甥女,也是死磨硬缠地要去外国留学。现在已经收到了英国好几家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我是农村的孩子,也是做教育的,所以关注的重点可能跟别人不一样,我总要问他们,投入多少呀?孩子生活工作的状况呀?对父母回报没有呀?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的是:我们两人都有退休金,我们生活的很好,不需要他们给生活费。我不死心地追问:一分也不给你们吗?他们的回答是:没有,我们也不需要。
而他们之中的多数退休之后还在打工呢!
经过我的调查和询问,80后90后出国的子女,没有几个回报父母的,而父母都是那么的甘之如饴。
可怜天下的父母,只要孩子生活的开心,幸福,美好,并且前景广阔,都无一例外的欢喜欣慰。
由此我想到了千百年前孟郊的那句闪着光辉的伟大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一直在琢磨着为什么,父母投入如此之大,而儿女却像毫无知觉地不知回报呢?还是我七岁的儿子一语道破:他们的爸爸妈妈拿出那么多钱让他们出国,他们的儿女想,妈妈爸爸有钱呗,所以就不用给了呗!这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从小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父母总是满足他们,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而他们只是心安理得的索取,得之容易。没有学会付出和回报。他们根本不知稼穑艰辛,长大了,也根本不知道付出和回报的。
所以教育和习惯和美德都是一样的都需从小养成。所以我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奉行日本的节俭教育吃苦教育。丈夫和孩子有时也不配合。但我不会放松的,只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品格端正的、正直的、有用的、知道上进的人才。
推荐访问:春晖 散文 菁选 报得三春晖散文 菁选3篇 报得三春晖的散文1 报得三春晖的散文100字 报得三春晖的散文150字 报得三春晖的散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