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1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菁选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1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2
【教学设计思路】
《囚绿记》是新课程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这篇课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为“经”线,以探究文章主旨为“纬”线,在经纬线索中体会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实验情况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前导入
1、引用顾城的《一代人》。
2、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
一、课前准备
1、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二﹑阅读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
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
1、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展示课件。)
三﹑合作探究
1、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
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
(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
2、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
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说明这绿的执著深深刺伤了作者,他的满腔热情化为泡影,所以喜欢变成了恼怒。
(学生朗读,学生互评。)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尊重个性阅读。
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通过朗读品味散文艺术之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其中韵味。
通过分析囚绿的过程,进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现实意义。
四、扩展延伸
学生谈启发。
示例:常春藤的执著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放弃。
作者“囚绿”并没有带来快乐,一时的自私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愉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五、主旨探究
联系背景,作者想要通过“囚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重点研习文章最后两段。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重点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课件展示。)
明确:文中提示性语句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因此本文写作的大背景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囚绿”之“绿”其实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人。
(学生朗读最后两段。) 在扩展延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的思路告诉同学们,同一个人面对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启示。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板书设计】
中
绿 囚 国
人
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3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推荐访问:高一 教学设计 必修 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 菁选3篇 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1 高一必修二囚绿记课文 囚绿记教案必修二 囚绿记教学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