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续编《小摄影师》作文,供大家参考。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1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小男孩又来到高尔基家,给高尔基照相。在楼梯前他见到了秘书。秘书说:“小朋友你可终于来了,我们家先生等你好久啦!请进。”男孩说:“谢谢!”于是小男孩上去了。
高尔基看见小男孩,连忙笑容满面的.接待了他。小男孩打量着高尔基,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昨天是我太粗心大意了,忘了带胶卷了,让您多心了。”高尔基说:“不要紧,这件小事我不会放在心上的。”他们俩都笑了。男孩问“可以开始做准备了吗?”“当然可以。”高尔基说。于是小男孩专心致志地摆弄起来。“摆完了吗?”高尔基问。“摆完了!”“我坐在那里呢?”小男孩向高尔基鞠躬:“请坐在沙发上看书。”小男孩说。一切准备作好了,开始照了。小男孩说:“一、二、三茄子!”像照成了。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再见!”高尔基说:“再见。”
小男孩把珍贵的相片洗出来。一张挂在墙报上,一张挂在自己家里。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占领了列宁格勒,那个为高尔基照过像的小男孩,转移到了伊尔库茨克途中,他扔掉了许多东西。唯独那张照片,他一直保管得好好的,因为,那张照片,是那段美好的时光的永久纪念。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扩展阅读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扩展1)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5篇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1
等到小男孩回到家里,天色已晚,回程的电车已经停开了。
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就坐上电车,又来到了高尔基爷爷家。小男孩走到高尔基秘书面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秘书叔叔,能让我进去吗?”秘书叔叔笑着对他说:“快进吧,高尔基爷爷在等你呢!”
小男孩轻轻地敲开高尔基爷爷房门,红着脸走到高尔基爷爷面前,又向高尔基爷爷深深地鞠了个躬,说:“高尔基爷爷,昨天真是对不起,我耽误了您那么多工作的"时间,今天我又要打扰您了!”高尔基爷爷笑着说:“没关系!孩子,人难免会犯错误的,只要及时改正,还是好孩子。”小男孩听了高尔基爷爷的这句话,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小男孩用手指了指沙发,说:“高尔基爷爷,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高尔基爷爷像昨天吩咐的那样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只听“喀嚓”一声就照好了。小男孩又从不同角度照了好几张。
“高尔基爷爷,我照完了,真是太谢谢您了!我走了。”高尔基爷爷笑着对小男孩说:“小男孩,有事一定来找我哦!”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2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小男孩又来到高尔基家,给高尔基照相。在楼梯前他见到了秘书。秘书说:“小朋友你可终于来了,我们家先生等你好久啦!
请进。”男孩说:“谢谢!
”于是小男孩上去了。
高尔基看见小男孩,连忙笑容满面的接待了他。小男孩打量着高尔基,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昨天是我太粗心大意了,忘了带胶卷了,让您多心了。”高尔基说:“不要紧,这件小事我不会放在心上的。”他们俩都笑了。男孩问“可以开始做准备了吗?”“当然可以。”高尔基说。于是小男孩专心致志地摆弄起来。“摆完了吗?”高尔基问。“摆完了!
”“我坐在那里呢?”小男孩向高尔基鞠躬:“请坐在沙发上看书。”小男孩说。一切准备作好了,开始照了。小男孩说:“一、二、三茄子!
”像照成了。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再见!
”高尔基说:“再见。” 小男孩把珍贵的相片洗出来。一张挂在墙报上,一张挂在自己家里。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占领了列宁格勒,那个为高尔基照过像的小男孩,转移到了伊尔库茨克途中,他扔掉了许多东西。唯独那张照片,他一直保管得好好的.,因为,那张照片,是那段美好的时光的永久纪念。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3
小男孩回到家赶紧找胶卷,小男孩说:“啊!终于找到了!
小男孩急忙跑着到车站,等电车!小男孩心里想:会不会耽误了高尔基呢?他现在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电车来了!小男孩赶紧跳上了电车,到高尔基的家里。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个小男孩,您让他进来么?”高尔基从窗外望去,看见了那个小男孩,说:“快点,快点,让他进来!
小摄影师进来了,说:“亲爱的高尔基,昨天真是对不起呀!我真马虎,忘带胶卷了,高尔基说:“没关系的`!
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说:“快点照吧!小男孩又摆弄了很久,高尔基也很有耐心的让小男孩给他照相,小男孩咔嚓,咔嚓,的,给高尔基照了很多的相片,小男孩走的时候,高尔基说:“下次你一定还要来!小男孩和高尔基很开心。
过了几天,小男孩子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了!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4
有一天,小男孩又来到了高尔基的楼下了,高尔基看了急忙叫人把他放进来。小摄影师又高兴得站在高尔基面前了,说:“对不起,高尔基,上次耽误你的时间太多了,这次我把胶卷带上了,请让我给您照相好吗?高尔基说:“没关系,我早盼着你来照相了。”他又摆弄一番,就拿起照相机照相了,说:“一二三,咔嚓一声,完美的相片就展现在眼前了。回到学校,同学就高兴的都看了高尔基一遍。高兴地把这张珍贵的"相片贴在了他们班的墙报上,从那时起,他们每天都非常高兴的向高尔基一样认真的学习。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5
高尔基还在等那个小男孩,终于那个小男孩来了,秘书让那个小男孩进来了,男孩走到高尔基面前说:“真对不起我来晚了,高尔基说:“没事。我把胶卷带来了,请让我给您照相,高尔基说:”现在就开始吧,小男孩照出一张美丽的高尔基,高尔基看了一下小男孩的"照片,高尔基非常高兴,小男孩说:“把这张照片留作纪念把,高尔基说:”我今天真高兴,今天一点也不劳累,非常高兴。
小男孩说:“我该回家了
高尔基说:“孩子我把你送回去吧?
小男孩说:“行您把我送回去吧,我真得谢谢您。
高尔基把我送回家了。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扩展2)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3篇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1
一个月后,小男孩儿还是没有来。高尔基先生有点担心了,在想小男孩儿不会是生病了吧?如果她生病了,谁来给我照相呢。你对问题在高尔基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高尔基特别担心小男孩儿决定去打听他的学校看看有他有没有在那儿。高尔基四处打听小男孩儿的学校终于打听到了。她走到一位同学面前,亲切地说。小朋友,你知不知道贝芬尔在哪个班呐?不知道,小同学说。因为和蓓芬儿一个班的小男孩儿走过来说,叔叔,您是再找贝芬尔么?是的。他最近生病了,好像在家休息。你知道她家在哪儿吗?在学校对面的那条街上矮矮的.小木房就是他家。
高尔基急匆匆地跑到小男孩儿家对小男孩儿说孩子,你怎么了。小男孩儿说我只是小感冒没关系。小男孩儿又说高尔基先生,对不起,上次耽误了您这么久都没拍成,是我自己粗心大意,下次我一定帮你拍一张十全十美的照片。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2
小男孩回到家赶紧找胶卷,小男孩说:“啊!终于找到了!
小男孩急忙跑着到车站,等电车!小男孩心里想:会不会耽误了高尔基呢?他现在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电车来了!小男孩赶紧跳上了电车,到高尔基的家里。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个小男孩,您让他进来么?”高尔基从窗外望去,看见了那个小男孩,说:“快点,快点,让他进来!
小摄影师进来了,说:“亲爱的`高尔基,昨天真是对不起呀!我真马虎,忘带胶卷了,高尔基说:“没关系的!
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说:“快点照吧!小男孩又摆弄了很久,高尔基也很有耐心的让小男孩给他照相,小男孩咔嚓,咔嚓,的,给高尔基照了很多的相片,小男孩走的时候,高尔基说:“下次你一定还要来!小男孩和高尔基很开心。
过了几天,小男孩子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了!
《小摄影师》续编作文3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小男孩又来到高尔基家,给高尔基照相。在楼梯前他见到了秘书。秘书说:“小朋友你可终于来了,我们家先生等你好久啦!
请进。”男孩说:“谢谢!
”于是小男孩上去了。
高尔基看见小男孩,连忙笑容满面的接待了他。小男孩打量着高尔基,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昨天是我太粗心大意了,忘了带胶卷了,让您多心了。”高尔基说:“不要紧,这件小事我不会放在心上的。”他们俩都笑了。男孩问“可以开始做准备了吗?”“当然可以。”高尔基说。于是小男孩专心致志地摆弄起来。“摆完了吗?”高尔基问。“摆完了!
”“我坐在那里呢?”小男孩向高尔基鞠躬:“请坐在沙发上看书。”小男孩说。一切准备作好了,开始照了。小男孩说:“一、二、三茄子!
”像照成了。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再见!
”高尔基说:“再见。” 小男孩把珍贵的相片洗出来。一张挂在墙报上,一张挂在自己家里。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占领了列宁格勒,那个为高尔基照过像的小男孩,转移到了伊尔库茨克途中,他扔掉了许多东西。唯独那张照片,他一直保管得好好的,因为,那张照片,是那段美好的时光的永久纪念。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扩展3)
——小摄影师作文12篇
小摄影师作文1
小男孩立刻回家去拿电影。
一天后,他又来到高尔基家,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把胶卷带来了,请让他们让我进去,我拍完照马上就走。
高尔基看到纸条,非常高兴。他立刻让小男孩进去,小男孩顺利地给高尔基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他说,谢谢高尔基同志。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
小男孩回去后,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了学校的墙报上。第二天,小男孩邀请高尔基参观他们的"学校。高尔基看到他的照片贴在学校的墙报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想:这个小男孩是个优秀的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作文2
小男孩立刻回家去拿电影。
一天后,他又来到高尔基家,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把胶卷带来了,请让他们让我进去,我拍完照马上就走。
高尔基看到纸条,非常高兴。他立刻让小男孩进去,小男孩顺利地给高尔基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他说,谢谢高尔基同志。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
小男孩回去后,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了学校的墙报上。第二天,小男孩邀请高尔基参观他们的学校。高尔基看到他的照片贴在学校的墙报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想:这个小男孩是个优秀的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作文3
电车在小男孩的楼下停下来,小男孩三步并作两步奔向六楼,他边跑边喊:“妈妈开门,妈妈开门,”一进屋,他就叫到:“胶卷?胶卷?”他跑向小屋,翻箱倒柜地寻找胶卷。终于,他找到胶卷,又冲出了家门。
小男孩跑下楼,看看天空。天色不早了,太阳靠着山的肩膀喘着粗气。“可是,明天就要见报,必须去,不然就要误事。”小男孩想着,又跳上电车,往高尔基的家跑。
天很晚了,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跑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学四年级作文。他大声叫:“ 高尔基 先生, 高尔基 先生,我是小男孩。”高尔基隐隐约约地听到那清脆而又熟悉的声音,“快叫他进来。”秘书走出去,对小男孩说:“快进去,先生让你进去。”小男孩擦擦脸上的汗水,然后,跟秘书进去了。
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急忙说:“对不起,我刚才忘了带胶卷。现在,请您拿一张报纸,坐在沙发上。”高尔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跷着二郎腿。小男孩蹲下身子,手捧相机,摆好姿势。“一、二、三。”咔嚓一声,照好了一张。小男孩想:“应该多照几张。”于是,他就“咔”“咔”地连续照了五张。这时,小男孩才直起腰,缓缓地舒了一口气。
照完相,小男孩如获珍宝似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告别了高尔基。
小摄影师作文4
自从小男孩跑走后,高尔基做事总是心不在焉的,很让秘书担心。终于有一次,秘书忍不住了,说高尔基同志,你怎么了,总是心不在焉?高尔基听了,诚实的说出了事实,亲爱的"秘书,我还想着那个小男孩。高尔基回答,秘书为了不让高尔基担心,决定帮他找出小男孩。秘书左问问,右问问,就是没找到,快要天黑了,什么消息都没有,秘书却满头大汗。这时,对面跑来一名少先队员,她对秘书说听说您在找一个小男孩,我认识他,他叫比尔,这是他住的地方。说完,她把纸条给秘书,秘书看了看纸条,满意的走了。
第二天,秘书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她穿上整洁的衣服,带上皮包,穿上高跟鞋,着急的走出家门,不一会儿,秘书来到一座房子面前,房子很大,秘书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正是比乐,她对比尔说:比尔,请你跟我去见高尔基,好吗?比尔一听高尔基,脸便红了,但还是说:我可以跟您去见高尔基同志。说完,他跟秘书走了。
高尔基正在吃早饭,这时,门铃响了起来,高尔基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去开门,他看见秘书和小男孩一起,大声的叫起来:小男孩!说完,连忙把小男孩请进屋,秘书跟在后面,比尔站在高尔基面前,不知所措,高尔基先开口说:你愿意再帮我照相吗?我当然愿意。比尔说,说完,他就拿起相机,给高尔基照起相来,高尔基摆了一个又一个pose,开心极了。
小摄影师作文5
过了几天,小男孩又来了,他对秘书说:“对不起,上次因为我的马虎,浪费了你们宝贵的时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好吗?”秘书亲切地说:“来吧,我带你进去。”小男孩到了高尔基的办公室,对高尔基说:“高尔基先生,对不起,浪费了你的时间,这次我准备好了,原谅我吧。”“我本来每天都盼着你来,今天你来了,反而让我感到意外惊喜,我不怪你,快开始吧!”高尔基说。于是,高尔基微笑着按照小男孩的吩咐把姿势摆好,这一次,小男孩熟练的摆弄着照相机,“咔嚓”一声就把像照好了。
小男孩收拾好东西正想和高尔基道别,高尔基拉住小男孩的手,说:“孩子,我们坐下来谈谈吧。”“您是怎么成为文学家的呢?”小男孩问。高尔基告诉小男孩:“我的家境贫寒,又早年丧父,一直跟着外祖父,十岁就做工,但我十分喜欢读书。因为读书,挨过老板的打,但只要能读到书我都能忍受,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所以。你们从小就要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
小男孩听了高尔基的话,心里暗暗努力;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摄影师作文6
到了傍晚,外面吹起一阵阵冷风,好像要下雨。
高尔基正坐在桌前修改他的文稿《我的大学》,突然听到了敲门声。高尔基说:“请进。”
“先生,您想见的小男孩来了。”
“高尔基同志,打挠您了。”小男孩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高尔基抬头一看,小男孩的脸被寒风吹得红彤彤的"。高尔基连忙叫秘书倒了杯水,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柯连卡。”小男孩咧开嘴,笑着回答。
高尔基按小摄影师的吩咐坐下。这一回一切很顺利。
十天后,高尔基收到一封邀请信,信上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您的相片已经贴在我们的墙报上了。请您抽空来我们红星小学看看吧。
尊敬您的柯连卡
1928年8月2日
第二天,高尔基来到了小男孩的学校。一进校门口,就见一幅巨大的黑白相。相片上的他正专心致志地修改着文稿。高尔基微微笑了,心想:可真是一个优秀的小摄影师哪。
小摄影师作文7
第二天,天刚刚亮,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来到高尔基的住所前。
当秘书告诉高尔基,昨天那个小男孩在门口时,高尔基兴奋的.说:“快,快让他进来!”小男孩见到高尔基,不好意思地说:“先生,这么早打扰您真不好意思。请问我现在能给您拍照了吗?”高尔基说:“可以呀!还是做昨天那个姿势吗?”“是的,先生。”小男孩说。说着,只见小男孩拿起相机,“咔嚓,咔嚓”两张照片就照好了。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笑得那样甜。
过了几天,教室里的墙报挂着高尔基的照片,同学们都夸小男孩照得好。
小摄影师作文8
第二天,天刚刚才亮,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高尔基的住所。
当秘书告诉高尔基,昨天那个小男孩在门口时,高尔基兴奋的说:“快,快让他进来!”等小男孩进来时,高尔基见他满头大汗的样子,便问他说:“你怎么浑身都是汗呀?”一问完高尔基就回头跟秘书说:“快,拿块毛巾来给他擦擦。”小男孩急急地回答道:“我,我昨晚坐了好长时间的电车,拿完胶卷又坐着电车回来时,见您已经熄灯睡觉了。于是,我又回家了。今天天一亮我就跑来了。”接着,小男孩又说:“先生,这么早打扰您真不好意思。请问我现在能给您拍照了吗?”高尔基说:“可以呀!还是做昨天那个姿势吗?”“是的,先生。”小男孩说。
说话间,只见小男孩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又笑着说:“照两张,我要选一张好的。”他笑得那样甜。
临走前,高尔基拿出一个盒子拍拍小男孩的头:“这些胶卷送给你!”小男孩又深鞠了一躬,并抬头望了望高尔基,甜甜的笑了一阵。
高尔基等了几天,那个小男孩还是没有来,高尔基去附近的学校去打听。他终于找到了小男孩的"学校,可是学校的老师告诉他,那个小男孩的妈妈生病了,他回家照顾妈妈了,已经有好几天都没来上学了。在同学们的指引下,高尔基拿着礼品来到了小男孩的家。当高尔基推开门,小男孩很惊讶。只见低矮的房子黑乎乎的,床边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床上躺着一位无精打采的妈妈。高尔基说:"希望你的妈妈早日康复。"小男孩含着泪说:"谢谢您。"分别时,高尔基说:"我们来照张合影吧?"小男孩高兴极了。
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他和高尔基的照片贴在了学校的墙报上,大家都在争相观看。
小摄影师作文9
他哭着回家了,听到哭声,妈妈走了进来,摸着他的头亲切地问:“我亲爱的孩子,你怎么啦? ”
小男孩抬起头,泪汪汪地看着妈妈,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听完后,妈妈笑着说 :“ 傻孩子,不要难过,高尔基叔叔肯定很忙,但是他很关心你呀!你想想,他那么忙,还抽出时间来让你给他拍照。既然这样你就不能让叔叔失望。好孩子,好好学习,到时候把你的好成绩,把你们班级里的好事情寄给他,他会更高兴的",对吗?”
小男孩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使劲地点了点头。
小摄影师作文10
第二天,高尔基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阳台边,伸伸懒腰,突然,一个影子在摇晃,咦,不就是那个小男孩吗?高尔基冲下楼喊道:“孩子,我在这儿。”男孩子急忙跑了过来。高尔基问:“孩子,你为什么时候不接我的胶卷?”男孩回答到:“高尔基先生,我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失信了,不好意思。”高尔基微笑地说:“孩子,你为什么不当天回来?男孩子解释道:“先生,我到车站时,末班车已经开走了,所以,我赶不回来。“高尔基继续问:”孩子,你是什么学校的?男孩不紧不慢地说:“我是**小学的小摄影师。”
于是,高尔基带着小男孩来到他的"办公室,他像昨天那样,坐在沙发上,拿着张报纸,侧过脸,对男孩微笑。男孩拍下了那张照片,就开心地回家了。男孩长大以后,成了一个闻名的摄影师,他一直没忘记和高尔基的小故事。
小摄影师作文11
第二天,小男孩还没来,高尔基告诉门卫看见小男孩就让他进去。几天,小男孩还没来,高尔基时常想小男孩,他看书时,常常往窗外看,或者看桌子上的纸团。
第六天,小男孩终于来了。小男孩进去时,高尔基高兴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笑着迎接小男孩。“孩子,你怎么现在才来?”高尔基问。
小男孩:“因为胶卷被弄丢了,又买了一幅。谢谢您在这等我!我马上给您照相。”
高尔基又说:“等等,那次,我有胶卷,你为什么还跑?担心胶卷是坏的吗?”
“不,”小男孩说,“是我怕您的胶卷太大。”
小男孩让高尔基做了一个看书的样子,“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了一张像。小男孩又让高尔基做了一个写文章的样子,小男孩给高尔基又照了一张像,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今天,小男孩把照片贴到墙报上,照片下面有篇文章纪念这天。
妈妈心语:孩子在学《小摄影师》这一课时,“小摄影师”因为把照相的"胶卷忘家了,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尽管高尔基走到窗口,一再大声喊着:“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此时,“小摄影师”听到高尔基的喊声了吗?他回来了吗?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这一系列问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老师把握住他们对此的好奇心,为孩子们的思绪铺上一条想象、创造之路,就此提出问题:你觉得可能会怎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孩子们原以为文中没写结局,无从寻找结果,一听老师让自己续写,好奇心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摄影师作文12
第二天,小男孩坐着电车又来到高尔基门外。当秘书告诉高尔基,昨天的小男孩就在门外时,高尔基兴奋地说:“快让他进来”。小男孩用他那熟悉的动作摆好照相机,很快的拍完了照。临走前,小男孩低着头对高尔基说:“谢谢您,我一定改掉我这粗心大意的毛病,认真完成每项工作”。高尔基摸着小男孩的`头,笑着说“没关系,知错就改一样还是好孩子”。
第二天,高尔基的照片端端正正地挂在了教室的墙报上。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扩展4)
——《小摄影师》教案10篇
《小摄影师》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男孩对高尔基的敬爱和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关怀。
4、学会结合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高尔基的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4.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摄影”,指导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
补写板书“师”,“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补写板书“小”,结合预习,说说文中的小摄影师指谁?(小男孩)他要给谁摄影?(高尔基)
3.你对高尔基有哪些了解?(交流高尔基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指导读好“鞠躬”、“胶卷”、“摆弄”, “停当”、“打量”等词语。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后同桌读相互检查正音。
3.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板书:小男孩 高尔基)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
1.自由读读1——5段,看看小男孩是怎样见到高尔基的。
2.画出和纸团有关的内容,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话,并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1)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鞠躬”)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小男孩,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高尔基感动吗?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4)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能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一个机会,你有什么体会?
4.分角色朗读。相机提示注意人物对话中引号的用法。
小结:小男孩顺利地见到高尔基,他有没有完成照相的心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夯实基础。
1.自己认读生字,尝试给生字口头组词。
2.指名读,强调字音:准、社、侧、杂。
3.你认为哪些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建议。借机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范写:辆、卷、杂、准。
书写“辆”字的时,“车”字作为偏旁笔顺的变化,最好一笔是“提”;
书写“卷”字时,注意“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
“杂”字下面不是“木”,第四笔要写成“竖钩”。
书写“准”字,要注意左中右紧凑。
5、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练写其余的生字。
2.搜集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2.指名分角色朗读1——5段。
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
过渡: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在上节课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
(2)学生小组交流体会。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尽量放手让学生)A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C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指名分角色读)
三、读文质疑,深入理解。
1.读读12——15段,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质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
高尔基为什么没有时间不见记者一定却要见小男孩?
2.引导解疑、体会关键: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请转告他,我很忙。”)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3)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3.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该怎样读好。
四、发挥想象,学习续写
过渡: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再读课文,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
2.尝试续写。
3.交流写话,鼓励创新。
五、作业
1.接着续写故事。
2.选做:读高尔基的《童年》、摘抄并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板书设计
6 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热爱
《小摄影师》教案2
《摄影师》一课,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应该紧紧围绕“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下面所选择的两个教学片断,试图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片断一:
师: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吩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
生:“吩咐”在这里是说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要求的姿势坐下。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
生: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师: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点评:抓住“吩咐”一词,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其中包含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片断二: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再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读好些。(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所以前一句要读得*淡一些,后一句要读得热情一些。
师:确实是这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再来?
生:前面有一句“是个小男孩吗?”还有这一句中的“一定”。
师:对!那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高尔基,高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生:不光是小男孩失望,班里的同学们也肯定会失望的,高尔基是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师:是啊!你看高尔基多么关心孩子们,爱护下一代啊!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子会再来吗?
(生读课文)
点评:由读入手,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高尔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在读中想象,让这浓浓的情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评析: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面的两个教例,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一般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教例中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可以想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20xx-02-21]
《小摄影师》教案3
学习目标
⒈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⒋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⒌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
课前准备
⒈课件。
⒉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叙旧导新,揭题课题
⒈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⒉板书课题:读准“摄(shè)”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摄:摄影。摄影:这里指照相。师: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摄影师:指在拍照技术这方面有专长的人。)
⒊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图文中的“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则称为“小摄影师”。)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课上预习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了解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是怎么回事?
⒉检查预习情况
⑴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正音。
⑵读准生字,认读生词
①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②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开火车读词语
突然、纸团、立刻、墙报、人行道、照相机、鞠躬、打量
吩咐、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⑶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⒈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⒉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⒊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⒋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⒌理清层次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
第一段(1—5):讲一名少先队员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墙报上,高尔基准许“小摄影师”进来照相。
第二段(6、7):讲“小摄影师”是怎样给高尔基照相的。
第三段(8—11):讲“小摄影师”为什么没照成。
第四段(12—15):讲高尔基希望小男孩能够再来。
四、指导写字
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基、备、卷” 为“上大下小” 的上下结构,“突、弄、杂” 为“上小下大” 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⒈巩固词语
突然、纸团、立刻、墙报、人行道、照相机、鞠躬、打量
吩咐、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
⒉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⒈读悟第一段
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时间:1928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地点:列宁格勒高尔基的住所。人物:高尔基、小摄影师。起因:这名少先队员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墙报上。)
⑵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高尔基正在读书。)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对于高尔基来说,这件事发生得很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⑶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你对小男孩的这种方式怎样理解?(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是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⑷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能说明什么?(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
⑸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 ,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什么?(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鞠躬”说明小摄影师对高尔基十分尊敬,也很有礼貌。)
⑹理解“我照完相,立刻就走”一句?(表明小男孩不想过多打扰高尔基,希望得到他的允许。因为事先讲好用不了很多时间,获得高尔基允许的可能性更大。)
⒉读悟第二段
过度语: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墙报上,高尔基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允许小男孩进来照相,这是破例,也是特殊照顾。可见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⑴指名读此段,思考小男孩在给他照相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⑵教师引读第6节: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先——……打量……接着——……笑了,然后——……指了指……
⑶理解“打量”?(仔细观察。小男孩从摄影的角度仔细看高尔基,为的是照出满意的照片。)小男孩会怎么想?
⑷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描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⑸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描写都反映出什么?(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时间对于高尔基来说是宝贵的,他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也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再者“吩咐”一般是上级让下级或长辈让晚辈赶干什么,在这里充分表露出高尔基作为长者慈爱的品格。)
⑹“突然”又发生了什么事?高尔基为什么感到“突然”?小男孩为什么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⒊读悟第三段
⑴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高尔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⑵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什么?(这不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突然表现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
⑶当孩子把“胶卷忘在家里了”的事告诉高尔基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这个“赶紧”,表明什么?(表明他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
⑷当孩子跑出房间后,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这反映出什么?(这反映出他主动帮助男孩的一片爱心。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 呢?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
⑸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能反映什么?(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⒋读悟第四段
⑴理解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要抓住“很忙” 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请转告他,我很忙”,并非因为忙而不见记者,说明他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分表达了高尔基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⑵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讨论:小男孩会再来吗?(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有二: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然还会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三、课堂总结
⒈自由朗读课文
⒉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是什么?选一正确的答案
⑴高尔基工作很忙。( )
⑵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 )
⑶高尔基没有接待杂志社记者。( )
⒊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同时表现了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
⒋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一、二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如:
⑴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孩子用了很久的时间去准备,最后说这句话时,内心应该是充满喜悦的;
⑵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学生在朗读时,语气要温和亲切,语调要舒缓轻柔。
⑶“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上面已经说过,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的迷惑和对孩子的关切,因此读书时语气要温和、轻柔;
⑷“是那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仍旧挂念着那个孩子,内心充满了关切,读书时应该读出关切之情。
三、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⒉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⒊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⑴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⑵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⑶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⑷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⒋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四、练笔积累,续写故事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五、板书
关怀、爱护
高尔基 小摄影师
崇敬、热爱
《小摄影师》教案4
教学目标
1.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学习小摄影师尊敬、爱戴革命前辈的优秀品德。
2.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关怀爱护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在学习本课生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沿用前两课学过的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以此进行巩固练习,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引导学生回忆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学习本课生字,教师可继续指导学生借助音序查字法自学生字、词,其步骤是:一读;二画;三查;四选;五按要求填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检查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先回忆自学生字的方法步骤,然后口头回答,借以强化要求。
2.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完成一系列练习,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用音序查字法,及根据词义选择适当的字义等等,因此占用时间较长,约为15~20分钟。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开展自学。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舌音,在读的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和纠正。
2.指名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如:摄、贴、吩咐、胶、秘、社为左右结构;
基、突、卷、杂为上下结构;
侧为左中右结构;
者为半包围结构。
3.识记字形。
可采用区别形近同音字的方法识记字形。
比如:贴和沾、吩和份、杂和朵等。
可作补充练习,加以巩固复习。如:
4.指导书写。
卷下面的第七笔是,不是。
突上面的部首是。
杂的上半部是九不要写成几,下半部是木,不要少钩,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三)理解词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原指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小男孩对高尔基提出要求。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为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忽然事先没有料到的,在一眨眼的时间内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忽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一点儿也没想到要发生什么事情。
(四)用突然说一句话。
在训练学生用突然一词说话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理解词义。
突然是指事先没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
2.找出例句。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3.分析例句:
(1)高尔基正在读书时,一个小纸团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等待拍照时,小男孩哭了起来。
经过分析要让学生弄清上述两种情况都属意料之外,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作者用了突然一词把前后两种情况连接起来。
4.体会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事件在瞬间发生或发生了急剧变化的语言环境。以此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选择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的素材。
5.练习说一句话:
(1)教师举例范说:同学们正在专心地写作业,突然,李雨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到地上,啪的一声,吓了大家一跳。
(2)学生口头练习。
在学生口头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名让学生进行评议。
如:(1)选择的语言环境是否确切;
(2)句子是否通顺。以此训练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五)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2.围绕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1)这个小摄影师指的是谁?文中写了他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
(2)可采用填写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概述内容。
例:文中写________小男孩得到高尔基的特许为他的事情。
或:高尔基工作很忙,却特许一个________小男孩来为他的事情。
(二)了解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课后练习中的第1题,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其具体步骤是:
1.指名读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2.出示辅助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2)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借助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书思考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班内的墙报上。他的希望得到高尔基的允许,这样小摄影师便来到了高尔基的面前。二是借助这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边读让学生边用指定的符号画出文中有关句子,借以强化训练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
3.指名读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1)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指名朗读后讨论,这段话有几句?其中哪句话写明了小男孩为什么来的原因?
(2)指名让学生用画出有关句子,并集体讨论订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读书思考及会根据要求找答案回答问题的强化训练。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4)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之所以能进来是得到了高尔基的特许。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这是小男孩的请求得到特许后的结果。讨论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检查订正学生画的句子是否正确,再次进行强化训练。
4.归纳小结,练习读写句子。
(1)小男孩想给________照张相贴在________。
(2)小男孩能进来是因为________。
用填写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同时,再次强化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
即:(1)读文想问题
(2)画句找答案
(3)读句知内容
5.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2)出示辅助问题,让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
①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②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③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标画要点。
6.抓重点词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读文中原句回答思考题。
(3)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4)讨论:吩咐是什么意思?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懂得吩咐是口头指派或命令的意思。一般是在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的时候才使用它。在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愿,并尽量使他满意,充分表现出高尔基作为长者对下一代的慈爱。
(5)在( )中填写合适的词语练习说话:
小男孩(突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6)指名填写后讨论,这里为什么要填写突然一词?
正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准备拍照的时候,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这署名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所以用突然一词来连接句子。用这样的练习,再次让学生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
(7)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8)课堂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跑出去?
讨论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分析力和想象力。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摄影师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
(9)讨论:高尔基在后面喊了什么?你从中看出什么?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这句话中作者对高尔基语言与动作的生动描写突出了中心,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慈爱。感情色彩十分浓厚。
(10)教师范读,让学生仿读后指名读,从中体会情感。
7.再次小结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强化记忆。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内容,检查复习。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1.指名读课后第2题: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2.出示第一句: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3.讨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
在这句话中摆弄是支配、调整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体会:一是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二是指小男孩为调整坐姿。很久很久说明用了很长时间,联系下文,门卫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的办公室,因为他的工作很忙。高尔基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破例让小男孩进来拍照,已是特殊照顾。这时小男孩又摆弄了很久很久,占用了高尔基很多宝贵的时间,但是为了孩子,高尔基舍得花费时间接待他,耐心地摆着姿势,等着他拍照,足以说名高尔基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4.指名读课后练习2中第二个句子及括号中的问题。
5.出示重点句及问题。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6.课堂讨论:
句中他指谁?联系上文我们知道来访的一家杂志社的记者,高尔基的共有两句。但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让学生从我很忙这三个字中体会不见的意思。说明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但对关心下一代的事却是十分重视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与上句相比,冷淡与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具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应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
如:小男孩会再来,因为________。
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谈看法。理由是:
(1)他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他必然会来。
(2)高尔基那么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高尔基还会热情地接待他,所以他会再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课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了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朗读中应根据人物的身份、读出相应的速度和语调。比如文中的主人公高尔基是个伟大的文学家。说话的语气应慢些,稳重些。他热爱孩子,与小男孩的谈话要显得特别亲切。例:是你扔的纸团吗?要读出非常亲切询问的语气。怎么了?要读出非常关切的语气。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声音要加大,读出亲切、热烈的语气。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第一句语调很*静;第二句则表现出对小男孩的惦念。讲课中让学生先试读,然后可分角色朗读。
(四)作业:熟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一生写了很多的书,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在世界文坛上也很有名望,深受各国人民的爱戴。高尔基非常热爱关心孩子。列宁也曾热情称赞过他。
列宁格勒 原彼得堡,十月革命胜利后改此名。靠近波罗的海的芬兰湾,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
《小摄影师》教案5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
1、小男孩为什么要扔纸团给高尔基?
2、为什么高尔基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同意小男孩进来?
3、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
4、小男孩为什么哭着跑了?
5、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6、高尔基为什么对待小摄影师和真正的摄影师态度不同?
附板书:(在出示附板书时,不标序号,顺序可以是乱的。)
为什么扔纸团?
为什么同意进?
为什么听吩咐?
为什么跑?
为什么喊?
为什么态度不同?
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1、请一名同学读1~5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一、二个问题:
⑴ 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⑵ 汇报交流:
① 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是一位大作家,他既要看书又要写作,因此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不让外人随便出入是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打断他的创作灵感。但是,高尔基一旦知道小摄影师来此的意图后,一定会同意他进去的,因为,孩子们了解高尔基,敬佩高尔基。另外,小男孩采用扔纸团的办法说明他很机智。
② 摄影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前两句话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因此,高尔基同意放他进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⑶ 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板书:扔纸团 放他进
2、自由读6~11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三、四、五个问题:
⑴ 三人一组讨论,一个人说一个问题,说的不对,不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⑵ 按小组在班上交流汇报,可以说可以读:
① 投影出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从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一方面小男孩在调整相机的角度,解决采光等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做着准备;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多次调整高尔基的坐姿。由此可见,小男孩对此拍照十分重视和认真。从而也表达了他对高尔基的敬爱之情。时间对于高尔基来讲是宝贵的,是格外珍惜的,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板书:摆弄 微笑
② 孩子为什么哭着跑了?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这两个问题可以用读的方式汇报。在读突然一词时,速度要急而快,说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高尔基一时摸不着头脑,等反应过来,孩子已经哭着跑了,眼前的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跑了?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小男孩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男孩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从高尔基的语言与动作中看出高尔基对孩子的宽容与关爱。
板书:坐、哭 站、喊
⑶ 练习分角色朗读,也可加动作。
3、读12~15节,男生读高尔基,女生读秘书。解决质疑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大家一起交流。
从我很忙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从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看出高尔基对下一代的事却十分重视。
师: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
联系全文,小组讨论: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充分发挥想象。
可按下面的句式谈自己的看法:
小男孩还会再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他必然会来。
高尔基那么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高尔基还会热情地接待他。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借助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课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了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朗读中应根据人物的身份、读出相应的速度和语调。比如文中的主人公高尔基是个伟大的文学家。说话的语气应该慢一些,稳重一些。他热爱孩子,与小男孩的谈话要显得特别亲切。例:是你扔的纸团吗?要读出非常亲切询问的语气。怎么了?要读出非常关切的语气。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声音要加大,读出亲切、热烈的语气。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如果来的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第一句语调很*静;第二句则表现出对小男孩的惦念。先让学生试着读,然后分角色朗读。
四、作业
朗读课文三遍;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五、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男孩 扔纸团 摆弄 坐、哭
(明写) 衬托
对比
关心、爱护 高尔基 放他进 微笑 站、喊
(暗写)
《小摄影师》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⑴ 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 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 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 小男孩为什么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⑵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⑶ 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 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小摄影师》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3、续写故事。
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查听写词语
高尔基、突然、摆弄、准备、胶卷、一辆、杂志社(听写完后课件出示订正)
2.整体回顾主要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看样子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得还挺扎实的,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当我们不能很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像今天这样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
二、学习1-5自然段,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
1、学习纸团内容
过渡:高尔基可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这秘密呀,就要从这里说起!(拿出一个纸团),谁来揭开这个秘密?(请一位学生)请你把内容读一读。(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读后汇报:聪明、会想办法、懂礼貌、爱摄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亲爱的”“您”“请”“立刻”)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3)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啊,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想想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2.学习1-5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从文中的一些细节看出小男孩是那么的聪明,还能想到高尔基的内心世界。下面啊,请大家再读读文章的1-5自然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细节揣摩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教师相机出示文章的几段对话。(“鞠躬”、“请”、“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3)分角色朗读:下面请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女同学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他们的年龄和语气哦!
(4)学习标点符号。
(教师指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句话,都是引用人物的原话,不知大家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标点的用法并课件出示几道练习)
三、学习6-11自然段,体会伟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过渡:高尔基先生当年正好60岁了,而这位少先队员才十岁。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子给一位年过花甲、人人敬仰、工作繁忙的大作家照相,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赶紧读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待会咱们来交流交流。
1.学生默读,圈画。
2.学生自由汇报句子,教师课件出示(分左右两栏对比)
3.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品质
(1)学生自由对比读课件左右两边的文字
过渡:在学习1-5段的时候,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本领,那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你又能从哪些细节中,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者品质?读完后先在小组内说说,待会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集体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并板书。(尽量放手让学生)
预设A:吩咐
生:我从“吩咐”看出高尔基很*易近人……
①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是长辈对晚辈)你能用“吩咐”说一句话吗?
②是啊!课文里面说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③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预设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①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你体会到了大作家的什么?(板书:关怀)
②小男孩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这么认真地准备?(板书:热爱)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其他预设:高尔基的“侧过脸”“微笑”“大声喊”“赶紧”……
小男孩的“仔细打量”“咧开嘴笑”“哭”“跑”“跳”……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即可。)
4.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之名分角色读)
四、拓展续写。
1、高尔基很喜欢让人拍照吗,请阅读课文后回答。
(1)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并不喜欢媒体宣传自己?(“请转告他,我很忙。”)这样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口气?
(2)哪些句子说明高尔基喜欢小摄影师来拍照,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重点交流高尔基说的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这么说?
2、指导朗读。
五、课堂作业:
1、续写。
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1)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2)教师相机引导
(3)课后完成续写
2、推荐阅读《名人故事》
《小摄影师》教案8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名小男孩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小男孩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就在要拍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动人的故事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之情。全文共十五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的重点,除了采用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揣摩重点词句意思之外,着重运用变序学文,由果及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这样进行教学是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在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抛砖引玉,提出了带有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我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杂志社的记者,却愿意见小男孩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他们的答案有的是联系上下文,有的是结合对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的,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回答。有的学生说:“高尔基关心下一代,愿意帮助小男孩。”有的学生说:“高尔基觉得记者是在宣传自己,是为他自己扬名的,所以他不见记者。这还能说明他是个不图名利,关心下一代的大作家!”还有的学生说:“高尔基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只要是对下一代有利的事,他就是再忙也要帮忙的!”……
听着他们真实的感受,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表现,我趁机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说:“同学们,像这样的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回答,而且答案能够表现主人翁的好品质或者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对我们才有所帮助,我希望今后同学们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经我这样一启发,陆陆续续有学生举起了小手,他们提出了好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还要仔细打量高尔基呀?”“高尔基好心帮小男孩,可他为什么还不用高尔基的胶卷呢?”……渐渐的,有不少学生都能根据上下文提出问题来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高尔基和小男孩两人之间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以上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坚持以读代讲,边读边思,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摄影师》教案9
【学习目标】
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流程】
1、议一议:
⑴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
⑵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⑶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
⑷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
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2、说一说:
师:高尔基爷爷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时间对于他来说十分宝贵,然而还是希望小男孩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首先请与同桌讨论,然后把刚才的讨论组织一段完整的话说下来。
师:下面请小组派代表口头表达。
香剑星:第二天早上,天气格外晴朗。高尔基还想念着昨天的小摄影师呢!你看他想得多入神啊!突然,门卫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名记者。是小男孩吗?高尔基问。门卫回答说:是的。高尔基说:快,快让他进来!小男孩说:这次我记着带胶卷了,我吸取了教训,以后也不会那么马虎了。高尔基听到小男孩所说的话高兴极了!小男孩首先举起了相机,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办公桌说:请您坐在这儿工作。高尔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最后小男孩调整好相机,又摆弄了好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小男孩又换了几个角度,照了几张相,他终于心满意足了。
师:大家觉得香剑星的想像合理吗?哪些地方说得好?
生:我觉得他说高尔基还在想着小男孩,而且还想得很入神。说明高尔基一直在关心小男孩,跟课文内容相一致。
生:他用上了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用得很准确。
生:还有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得好。打量举摆弄调整都很准确。
评点:相互评价是训练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体现了说话教学的目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创新潜能。
3、演一演:
⑴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
⑵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写一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5、评一评: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
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
《小摄影师》教案10
《摄影师》一课,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应该紧紧围绕“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下面所选择的两个教学片断,试图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片断一:
师: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吩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后思考交流)
生:“吩咐”在这里是说小男孩让高尔基按他要求的姿势坐下。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再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去做,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
生:高尔基被孩子的天真感染了,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师:说得真好。高尔基确实很喜欢这个孩子,所以才那样与小男孩配合。
点评:抓住“吩咐”一词,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其中包含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片断二: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再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读好些。(学生反复朗读后讨论)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但他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所以前一句要读得*淡一些,后一句要读得热情一些。
师:确实是这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希望小男孩再来?
生:前面有一句“是个小男孩吗?”还有这一句中的“一定”。
师:对!那么高尔基为什么不愿意见记者,却又特别希望小男孩能再来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记者来肯定是为了宣传高尔基,高尔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意见。小男孩来照像是为了给班级办墙报,是为了学习,所以高尔基尽管忙,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小男孩子没有能照成像,肯定会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生:不光是小男孩失望,班里的同学们也肯定会失望的,高尔基是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小男孩能再来。
师:是啊!你看高尔基多么关心孩子们,爱护下一代啊!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子会再来吗?
(生读课文)
点评:由读入手,在读的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高尔基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在读中想象,让这浓浓的情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评析:
试用修订版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面的两个教例,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一般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教例中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可以想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20xx-02-21]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扩展5)
——小摄影师小学作文5篇
小摄影师小学作文1
晚上,小男孩回到家里,望着树上的小鸟,心里想生命真是一项奇迹连树上一对毫不起眼的小鸟。居然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男孩居然也可以给高尔基先生照相。高尔基先生是那样和蔼可亲展开大海一样的胸怀关心我包容我?想到这儿小男孩禁不住哭了起来。
小男孩觉的非常惭愧我居然用扔纸团给高尔基让我进来,真是太无理了。更糟糕的是我居然在名人面前忘带了胶卷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小男孩恨不得挖一个坑把自己从头到尾都埋进土里可哪有坑阿,他只好用厚厚的床单把自己包住,真是无脸见人。憋了一会儿,气也慢慢消了。心想光生气有什么用啊,要用行动来弥补错误。第二天早晨,他仔细地把胶卷放在照相机里又在贴身口袋里放了一个胶卷,以防万一。
到了高尔基楼下,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又不敢去敲门,又不敢去按门铃,在外面走来走去。他正在犹豫,徘徊时,秘书看见了,连忙带他去见高尔基先生。小男孩看见高尔基先生,连忙鞠了个躬,还向高尔基道歉。高尔基打断了他的话,笑眯眯地说孩子我可是一直在等你呀。完成任务了,小男孩望了望窗外,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小摄影师小学作文2
过了几天,小男孩拎着装好胶卷的相机来到高尔基的家门口。门卫看见他,想起高尔基的吩咐,就打开大门,说:“请进来吧。”小男孩进了门,向高尔基问了好,说:“请您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吧。”“好的`。”高尔基爽快地答应了。小男孩熟练地摆弄着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第二天,大名鼎鼎的高尔基的照片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引起了轰动。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夸赞小男孩是个勇敢的孩子。
小摄影师小学作文3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大家渐渐的忘了那个小男孩,但高尔基没有忘记小男孩。一天上午,高尔基正在看书,突然,秘书走了过来,对高尔基说:“那个小男孩又来了。”一听到这消息,高尔基立刻兴奋起来,连忙放下了手中正在看的书,又高兴又开心说:“快让他进来。”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带着相机过来。“你又来了。”高尔基说。“是的,我把胶卷带来了,另外工具都带来了。上次花费了你这么多的时间,我真惭愧。”“不要急,上次的事都过去了,不要再提了,我们还是先照相吧。”“好的。”小男孩说。高尔基和上次一样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小男孩认真用照相机拍了下来。“你快贴到你们墙报上吧。”小男孩深深一鞠躬说:“谢谢您,我们一定会把它制成最好的墙报!
”然后小男孩走了。之后,有很多小孩要拍高尔基,高尔基从不拒绝,孩子们都是开开心心地回去。
小摄影师小学作文4
秘书走出去,看到那个摄影师并不是个小男孩,就让他走了,回来告诉高尔基后,高尔基非常失望。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在1929年夏天,高尔基又发现了一个小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先生:我是一名小学生,我想给您照几张相,贴在我们的文化长廊里,请您允许我进去,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谢谢!”
高尔基向窗外看,“啊,是那个小男孩来了!”高尔基忍不住惊喜地叫了出来。高尔基让秘书请他进来,不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高尔基笑呵呵地说:“欢迎你,伟大的摄影师!”小男孩一本正经地说:“可以开始了吗?”高尔基微笑着点点头。于是,小男孩就让高尔基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有抽烟卷的,看报纸的,思考的,微笑的,翘二郎腿的……高尔基都一一配合,不厌其烦。一个下午很快过去了,小男孩心满意足地抱着照相机离开了。
照片冲洗出来后,小男孩拿去给高尔基看,尽管不是非常理想,但高尔基还是愉快地说:“把我拍得还挺帅嘛!”
这件事小男孩很多年以后还记得,他长大以后也成了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小摄影师小学作文5
小男孩回到家里,把每个角落都找遍了也没有看见胶卷,小男孩赶紧让爸爸给他买胶卷,买完交卷以后,小男孩急忙坐上了电车赶往高尔基爷爷家。
到了之后,小男孩看见高尔基爷爷家的灯亮着,小男孩跑到秘书跟前说:“高尔基爷爷在家吗?”
“高尔基爷爷正等着你呢!你快去吧!”秘书亲切地说。
小男孩走到高尔基家门口,敲了敲门,高尔基爷爷说:“谁啊?”
小男孩回答说:“我就是昨天早上的小男孩。”
高尔基高兴地说:“快请进!”
小男孩进来敬了个队礼,说:“对不起!又给您添麻烦了,我不应该浪费您宝贵的时间。”
高尔基说:“没关系!”并亲切地称他为小摄影师。
高尔基按小男孩的.要求坐下了,又拿起了报纸,“咔嚓”把照片拍下来。
临走前高尔基拿出了一个装满胶卷的盒子,说:“这些胶卷送给你了!”小男孩接过胶卷激动地笑了。
小男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晚上,小男孩做了个美梦,他梦见他给高尔基爷爷拍的照片贴在了墙报上,同学们都很羡慕他,老师夸他真能干。
续编《小摄影师》作文(扩展6)
——《小摄影师》说课稿3篇
《小摄影师》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表现了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导入
1、板书:摄影师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随机板书:胶卷)
2、补写板书"小"(小摄影师)(明白什么了?)
3、质疑:(预设:小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解决问题:
(1)小摄影师是谁?给谁拍照?(板书:高尔基小男孩)
(2)田字格中范写"基",学生临写。
(3)出示高尔基图像,了解高尔基。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广为流传,像《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文中所描述的高尔基当时正生活在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3、过渡:一个会拍照的小男孩跟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之间发生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板书:高尔基小男孩)让我们好好去读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师巡视指导。
2、出示:怎样标自然段序号。(第一自然段)指导后指名分段读课文。
3、理清文路:发生了什么故事?(小摄影师为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4、引导: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先来读读1—5自然段。
理清文本思路,为下文的有效学习提供基础。
四、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2、师生合作对话朗读(生——高尔基,师——小男孩)读中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
3、情境对话,朗读感悟(生—小男孩,师—高尔基)感受小男孩的聪明,大胆,会想办法,礼貌,出于无奈等。
这个环节中主要抓细节动作,重点体会"按小男孩的吩咐微笑赶紧站起来"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品味人物品德,走进人物内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爱护,再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4、过渡:我们的伟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实现了小男孩的愿望,真令人高兴啊!故事会怎么发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我以保持阅读兴趣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持续力量,正如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上结课设计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将阅读兴趣不断延伸。
五、写字指导:
胶卷
1,1,字形难点:卷,弄
2,学生练写,指导评议。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