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哲学书籍3篇(范例推荐)

2023年哲学书籍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2-21 16: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哲学的书籍1  -01-《希腊神话和传说》  作者:[德]古斯塔夫·施瓦布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1  推荐指数:四星  内容简介|  在这本关于诸神和英雄的故事集中,蕴藏着许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哲学书籍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哲学书籍3篇(范例推荐)

哲学的书籍1

  - 01-《希腊神话和传说》

  作 者:[德]古斯塔夫·施瓦布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1

  推荐指数:四星

  内容简介|

  在这本关于诸神和英雄的故事集中,蕴藏着许多西方哲学的源流。神祇被具化为有生命行为的实体,分作男女两种性别,以人类秉性行事。古希腊英雄们如泣如诉的命运悲剧,也在诸多故事里被反复演绎:

  为人类盗火种而受罚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因向众神炫耀智慧而被罚反复推石头的西绪福斯的故事、为了摆脱骇人神谕努力挣扎却最终还是落入命运之手的俄狄浦斯的故事……还有诸多诞生于希腊神话中的哲学悖论,比如“阿基里斯是否追得上乌龟”的悖论、“忒休斯之船”的悖论等等,这是一本可以作为学习西方哲学的前餐尽兴咀嚼的故事书。

  - 0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作 者:[美]托马斯·内格尔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豆瓣评分:8.1

  推荐指数:四星

  内容简介|

  在这本小书和经典哲学入门书——罗素的《哲学的问题》中纠结许久,还是将这本书作为餐前甜点推荐给大家了。这本书通过多数人都曾困惑过的九个哲学问题,将读者带入思考中。这九个问题都可以被独立地理解,而不需要先有其他理论基础做铺垫。

  它会让读者感到,要评估每一种要求、每一条论证和每一套理论,并且尝试判断它们是否可信,最终依赖于每个人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非听命于权威。至于如何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内格尔的九个问题就是引导读者去探索哲学的`敲门砖。如果这本书读得你兴致盎然,不妨将罗素的那本书作为你的第二本哲学书,它会带你向哲学的汪洋更进一步。

  - 03-《苏菲的世界》

  作 者:[挪威] 乔斯坦·贾德

  出 版 社:作家出版社

  豆瓣评分:8.7

  推荐指数:四星半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一部悬疑小说的姿态,借由少女苏菲的视角,为我们科普了西方哲学史的大致框架和体系。

  它经常被推荐为学习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原因就在于作者使用了一个非学院派的视角切入,轻而易举地将读者带入对个体生命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继而引入西方哲学史上各位举足轻重的学者的论述。虽然本书也常被诟病说对每个哲学思想都走马观花,且缺乏理论之间的长短比较,但仍不失为一本引发读者学习哲学热情的好书。大家不妨将它当做学哲学的一本大型目录,借由阅读梳理一下西方哲学史的结构。

  - 04-《哲学的故事》

  作 者:[美] 威尔·杜兰特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评分:9.0

  推荐指数:四星半

  内容简介|

  杜兰特这本书更像一本好读的历史小说,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地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哲学家们的故事。

  从深度来说,较《苏菲的世界》更为深刻、严密,同时却又通俗易懂,不过作者并不企图面面俱到地将哲学史上所有的学者都收入囊中,仅围绕几位主要的哲学家展开。他以非常人性化的角度对他们的思辨进行了叙述与探讨,故事结构非常流畅且引人入胜,一个下午就能读完。

  如果说《苏菲的世界》将西方哲学史的地图在我们眼前铺开,那么《哲学的故事》就是将哲学家的人设立了起来,让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入更深的书海中,想要了解他们、读懂他们。

  - 05-《大问题》

  作 者:罗伯特·所罗门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9.0

  推荐指数:四星半

  内容简介|

  有了以上书籍的铺垫之后,可以考虑读一读所罗门的这本《大问题》。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学习哲学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堆砌知识的集邮,对于先人的思考结果,我们可以当做参照,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恐怕才能勉强算学有所成。

  《大问题》将关于哲学的系统思维拆解开来,带我们去解析一门哲学的内部结构,每部分的讲解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哲学家的论述摘抄作为补充说明,逻辑顺畅、好读,让人废寝忘食。

  好学的书友哟~,读了这些书还意犹未尽吗?对于哲学,曾有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哲学教授给过这张50本的入门书单,供你们参考好啦:

哲学的书籍2

  1.《哲学要义:大学入门丛书》,叶秀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

  2.《通向哲学的后楼梯》,[德]威廉·魏施德,李文潮译、叶秀山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3.《西方哲学史》(上下卷),[英]罗素,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4.《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 [挪]G希尔贝克,N伊耶,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5.《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1981年。

  7.《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邓晓芒,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8.《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 色诺芬,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9.《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吴飞译疏,华夏出版社,2007年。

  10.《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

  11.《理想国》,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12.《诗学》,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年。

  13.《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14.《圣经》,中英对照(和合本·新国际版)标准本国际圣经协会出版,1998年。

  15.《论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鸠,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

  16.《社会契约论:或政治权利的原理》,[法]卢梭,李*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

  17.《爱弥尔:论教育》,[法]卢梭,李*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18.《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法]卢梭,李*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

  19.《谈谈方法》,[法] 笛卡尔,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20.《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 [法] 帕斯卡尔 ,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21.《利维坦》,[英]霍布斯,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22.《*论》,[英]洛克,北京出版社,2007年。

  23. 《休谟散文集》,[英]休谟,肖聿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4.《伦理学》, [荷]斯宾诺莎,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

  25.《斯宾诺莎读本》, [荷]斯宾诺莎著,洪汉鼎编《斯宾诺莎读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26.《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27.《实用人类学》, [德]伊曼努尔康德,邓晓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8.《叔本华论说文集》,[德]叔本华,范进、柯锦华、秦典华、孟庆时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

  29.《宗教与科学》,[英]罗素,徐奕春、林国夫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

  30.《西方的智慧》,[英]罗素,崔人元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31.《哲学问题》,[英]罗素,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32.《海德格尔》,[德]比梅尔,刘鑫、刘英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33.《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英]瑞蒙克,王宇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34.《爱的艺术》,[美]弗洛姆,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5.《逃避自由》,[美]弗洛姆,刘林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

  36.《通往奴役之路》,[英]哈耶克,王明毅、冯兴元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7.《自我实现的人》,[美]马斯洛,许金声、刘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哲学的书籍3

  38.《*哲学史》,冯友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9.《*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40.《美的历程》,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41.《*佛教哲学要义》(上下),方立天,*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42.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

  43.《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商务印书馆,2007年。

  44. 《论语今读》,李泽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45. 《孟子》,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46. 《荀子》,孙安邦、马银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47.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邓晓芒、易中天,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48. 《六祖坛经》,徐文明注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中西文化比较类

  49.《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邓晓芒,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阅读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1)

——哲学书籍读书心得3篇

哲学书籍读书心得1

  今天把《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看完了,作者为托马斯内格尔,译者为宝树。书很短小,只有100多页。抽空二天时间看完了。写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体例很好,但论述不够精当。这本《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用九个问题的思索告诉我们哲学的基本任务落脚点,包括“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灵,身心问题,词语的意义,自由意志,对与错,公正,死亡,生活的意义”。作为一本普及知识作品,它并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说明这些问题和所以是哲学探讨的问题,列举了各主要派别的观点,没有对错,只有对这些基本却又最深奥问题的探索。

  按照题目而言,第一本,可惜这不是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按照张祥龙的讲法,都是“边缘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涵盖今日哲学界的争论热点,但这些确实都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哲学便是由这些问题组成的。由问题引出思考,在思考中辩证,再深入的思考。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对于外在的世界与梦,想到了盗梦空间,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开始”。如果一切都只是内心的,似乎确实有能够解释的通,但是我情愿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而且我觉得这个根本不应该作为一个问题,如果外在世界存在,我们现在的意识也是在那之外,如梦般,早晚会醒的。如果不存在,我们也是在思想上的成长,强大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能构造如此精细的“梦”,我们是不是已经够强大了?

  他人的心灵

  对于他人的思想我承认我们无法获取,或者说获取后无法确定其百分百的准确性。但是作者举的例子我并不赞同,要获取他人吃冰欺凌的感觉,我们如果把他吃时的神经刺激获取后来作用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不是也可以吗?也许你会说,即使获取了,你又怎么知道刺激后的感觉和他是否一样,呵呵,这就又是哲学?

  身心问题

  一个物质的,一个灵魂上的?我并不相信这一点。如果是哲学上的,那么请不要弄的那么模棱两可,将此二元化,不过是觉的反对者太多,折中而已。

  词语的意义

  也许是作者想的太多了,我觉的词语无非就是我们用来表示抽象的思维的具体方法的一种,词语自身的形式便表示一定的思维。

  自由意志

  在绝对意义上,我们永远不可能做与我们事实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我比较赞同这一点,比如说我们重新活一次,其他任何事物不变,估计到死我们所做的还是一样的吧。

  对与错

  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这的确是个很深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所形成的道德观都几乎是其他人那学到的。或者是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确实又说不清。

  公正

  公*与公正?在我看来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与公正。如果你出身卑微那又如何,在当今的社会里,只要你努力发奋就不可能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虽然你可能一辈子达不到某些人的经济收入。但是这又何妨,经济收入在我看来虽然重要但不是绝对的,最关键的还是你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了,通过历练学会很多,收获很多。使自己的心智强大。

  死亡

  死亡这个问题估计是很多人都思考过,我们死后会到哪里去?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还是就此消亡了?如果死后便什么都不复存在了,那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我看来,与其花时间去思考死后的事,不如好好思考下现在,毕竟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你要真的想弄明白死后会怎样,死去吧。

  生活的意义

  当你思考生活的时候,也许一开始你会想到,奋斗,活的"好,受人尊敬等等。但是当你跳出,以更远的眼光来看。很久以后,我们生活的宇宙也许会坍塌或者达到热*衡。你曾今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中干过什么都将不留一点痕迹。

哲学书籍读书心得2

  今天把《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看完了,作者为托马斯内格尔,译者为宝树。书很短小,只有100多页。抽空二天时间看完了。写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体例很好,但论述不够精当。这本《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用九个问题的思索告诉我们哲学的基本任务落脚点,包括“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灵,身心问题,词语的意义,自由意志,对与错,公正,死亡,生活的意义”。作为一本普及知识作品,它并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说明这些问题和所以是哲学探讨的问题,列举了各主要派别的观点,没有对错,只有对这些基本却又最深奥问题的探索。

  按照题目而言,第一本,可惜这不是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按照张祥龙的讲法,都是“边缘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涵盖今日哲学界的争论热点,但这些确实都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哲学便是由这些问题组成的。由问题引出思考,在思考中辩证,再深入的思考。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对于外在的世界与梦,想到了盗梦空间,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开始”。如果一切都只是内心的,似乎确实有能够解释的通,但是我情愿相信外在世界的存在。而且我觉得这个根本不应该作为一个问题,如果外在世界存在,我们现在的意识也是在那之外,如梦般,早晚会醒的。如果不存在,我们也是在思想上的成长,强大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能构造如此精细的“梦”,我们是不是已经够强大了?

  他人的心灵

  对于他人的思想我承认我们无法获取,或者说获取后无法确定其百分百的准确性。但是作者举的例子我并不赞同,要获取他人吃冰欺凌的感觉,我们如果把他吃时的神经刺激获取后来作用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不是也可以吗?也许你会说,即使获取了,你又怎么知道刺激后的感觉和他是否一样,呵呵,这就又是哲学?

  身心问题

  一个物质的,一个灵魂上的?我并不相信这一点。如果是哲学上的,那么请不要弄的那么模棱两可,将此二元化,不过是觉的反对者太多,折中而已。

  词语的意义

  也许是作者想的太多了,我觉的词语无非就是我们用来表示抽象的思维的具体方法的一种,词语自身的形式便表示一定的思维。

  自由意志

  在绝对意义上,我们永远不可能做与我们事实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我比较赞同这一点,比如说我们重新活一次,其他任何事物不变,估计到死我们所做的还是一样的吧。

  对与错

  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这的确是个很深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所形成的道德观都几乎是其他人那学到的。或者是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确实又说不清。

  公正

  公*与公正?在我看来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与公正。如果你出身卑微那又如何,在当今的社会里,只要你努力发奋就不可能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虽然你可能一辈子达不到某些人的经济收入。但是这又何妨,经济收入在我看来虽然重要但不是绝对的,最关键的还是你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了,通过历练学会很多,收获很多。使自己的心智强大。

  死亡

  死亡这个问题估计是很多人都思考过,我们死后会到哪里去?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活着?还是就此消亡了?如果死后便什么都不复存在了,那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我看来,与其花时间去思考死后的事,不如好好思考下现在,毕竟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你要真的想弄明白死后会怎样,死去吧。

  生活的意义

  当你思考生活的时候,也许一开始你会想到,奋斗,活的好,受人尊敬等等。但是当你跳出,以更远的眼光来看。很久以后,我们生活的宇宙也许会坍塌或者达到热*衡。你曾今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中干过什么都将不留一点痕迹。

哲学书籍读书心得3

  这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哲学入门书籍,由当今美国以研究政治哲学、伦理学、认识论和心灵哲学而著称的分析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撰写,书中涉及了九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如:外部世界是否存在?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死亡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并且思考过的问题,作者认为开始学习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思考这些问题,他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提供了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的观点,让读者自己来判断,甚至自己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并不长,在看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我自己在思考这些问题,而我的读书报告也将主要谈论我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以及我对它们的想法。

  读书笔记:

  1,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看过《黑客帝国1》的人相信都对母体有很深的印象,电影说实际上我们的肉体都在一个机器的母体里,我们所有经历的事都只是母体用电脑直接控制我们的大脑产生的神经化学反应,当时觉得这个设想很奇妙,而且无从辩驳,在这之后我想到了另外的几个问题:假如我现在实际上处在自己的一个梦中,我有什么办法确定自己在梦中,或者证明这不是“现实”,甚至说这是一个梦境套梦境的世界;亦或者,我甚至没有身体,没有大脑,我的一切也只是类似母体给予的生化反应。我们永远无法去验证这一切,因为所有我们能提出的理由都建立在我们本身的感官证据上,而我们想要确认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其实就已经预设了外部世界的存在,这是一个循环论证,无法得出任何东西。

  【1】也许只有人的心灵才是唯一存在的东西(唯我论,solipsism),当然我并不相信这一点,不然我写这篇读书报告也没有意义了,因为我会并不相信老师你的现实存在;另外一种观点是存在一个外在世界,它也许很像我们现在觉得的这个世界,也可能与之大相径庭(怀疑论,skepticism),当然许多人人并不认同,却没有人能提出反对的理由;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认为一个你永远不可能从中醒过来的梦压根不是梦,它就是实在,因为关于存在的东西的观念也就是关

  于能够被观察到的东西的观念(验证论,verificationism),显然,如果我们把“实在”定义为“我们能观察到的东西”,这个观点是成立的,但是: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外部世界(如母体),却没有任何人能观察到它,我们真的能否认它的存在或者说我们真的不能理解它吗?

  【2】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更加倾向于这个理论,毕竟说这个世界实际是虚幻的这并不那么容易令我接受。

  2,我们是否拥有自由的意志

  我们的选择是否都是自己决定的呢,这个问题似乎想都不用想,因为看起来我可以为我自己做一切选择,比如吃不吃饭,什么时候去吃,吃什么,它们似乎只是我一瞬间的念头就能决定的,但是有些人认为:在绝对意义上,我们永远不可能做与我们事实上所做的不同的事情。

  【3】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行动的各种条件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并且使它们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的经验、欲望、知识、遗传因子、社会环境以及其他我们尚不知晓的因素加在一起,共同使得一个在具体情景下的行为成为必然(决定论,determinism),比如说我决定吃不吃饭实际上取决于我饿不饿,现在作业紧急不紧急等,而这些条件在我做决定之前已经存在了,它们共同作用使我没有去吃饭:即使我自以为我原本能去吃饭的,但是实际上我不能。我所作的决定只是“事先就被决定好的结果在头脑中走一个过场”

  【4】而已。而这些条件实际上又是由之前的我所作的“决定”造成的,而之前的“决定”也是由之前的之前的条件决定,这样可以无穷追溯下去,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我们的一切,生命的轨迹,都是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决定了的!虽然我没有找到令我信服的否定决定论的材料,但我并不同意决定论,它让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傀儡一般,每个人都只是命运的奴隶而已,我今天坐在这里写论文也只是因为我考上了浙大,然后上了这门课,然后一定会写,虽然这一切无可辩驳,但它太令人绝望。

  3,人的构成

  这是一个讨论的非常普遍的问题,最近看的《Yale大学开放课程:death》也讨论了相关的问题。一个可能的结论是,人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有机体,和一个附在其上的完全精神性的灵魂(二元论,dualism),然而我们很难去找到这个灵魂,一切证据显示出:在人死之前,有意识的生命完全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运行

  【5】,被科学熏陶了十几年的我除了在看哲学书时会尝试考虑这个观点之外,其他时候会对灵魂存在的说法嗤之以鼻的,当然,很多人出于宗教的原因会相信这些,并且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中外的各大宗教几乎都有灵魂的概念;另一些人则认为人只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而人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只是他们大脑的生理状态(物理主义,phylicalism,也称作唯物主义,materialism),我认为这个跟决定

  论有点像,太过生硬了;实际上我比较支持的是如下观点:大脑是意识的发生地,但是他的意识状态并非仅仅是物理状态(两面论,dualaspecttheory),这个观点似乎是前两个观点的中和,也许这是因为我们*人的中庸之道吧我会更倾向这样的说法:我们的意识并不是纯精神的,它产生于大脑的物质基础上,但它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状态,除了那些物理上可以观测复杂的电化学变化,还有不能测量出来的心理过程,它是不能通过物理性分析显露出来的。

  另外还有几个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如:道德是自然存在的准则还是人为制造的?何谓公正,有没有可能做到公正?生活是否有意义,生命呢?限于篇幅不再多写。曾经觉得哲学很无聊的我,现在却深深地被哲学所吸引,在在读完这本小书之后我又开始阅读《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根据时间先后一位位地介绍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我已经读到了康德。历代思想大师们对世界对人的思考令人赞叹,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认为学哲学不仅没有浪费时间,反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思考,让我们更加大胆去质疑,这些都是现在所学的基础科学远远做不到的。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2)

——哲学书籍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

哲学书籍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而又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迹团一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人,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新东方学校的掌门人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自己有转折意义的失败。一次是连续两年高考失败,一次是出国留学梦的破灭。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样能够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哲学书籍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资料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构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一样。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情绪。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正因追求哲学,就必须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因此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资料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一样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资料广,但并不紊乱,书中资料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资料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资料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明白。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正因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能够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理解。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能够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正因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就应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哲学书籍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世界从何而来?

  这些看上去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世界像魔术师从宇宙的礼帽中拉出的一只大白兔。我们像是白兔皮一毛一上的微生物。”虽然把人类说成是微生物 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事实呢?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还不及一粒芝麻大,而人类则是更加渺小。在宇宙的外面,谁也无法否认那个魔术师的存在, “哲学家是那些站在兔一毛一顶端,俯视世界的人。”他们提出一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他们总是在思考着整个宇宙。

  《苏菲的世界》通过一个小女孩苏菲和哲学教授艾伯特之间的故事,向我们铺开了一幅神奇的画卷,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讲到马克思、黑格尔、达尔 文……这本书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通往哲学的大门,门外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一个我们还没有看到的世界,这本书牵动着我们的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碰撞出智慧的 火花,这本书带领着我们向兔一毛一的顶端攀爬。上帝是否存在?人类有没有灵魂?人类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理性和感性哪个更可靠?人们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并试图解 决这些问题,科学研究的成果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结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又否认了世间万物都有固定不变的形式的看法。

  到底有没有上帝的存在?我们到底有没有灵魂?随着情节的推进,谜一团一逐渐被揭开的同时,显现在我们眼前的真相总是让人战栗。苏菲和艾伯特原来只是艾勃特少校 写给女儿席德的书中的人物,而少校和席德也是我正在看的《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他们都只是虚构的,不是真正的存在的,他们没有灵魂,那我们呢?我们也是 真正的存在吗?我们有自己的灵魂吗?或者我们也是某个书中的人物,别人透过我们说话、行动、思考?我们只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企图看清整个白兔和魔术师。

  哲学教你质疑一切,哲学教你用辩证的方法思考,不要妄下定论,哲学教你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世界,发掘出那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无比的问题。当你在世界上生活了 十几年,对周围的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时,突然有人告诉你,你不过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你并不是真正的存在,你很可能只是别人书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只是别人一大 脑中的脑电波,你周围的一切都可能是虚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十分残酷的。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3)

——经典哲学书籍 (菁选2篇)

经典哲学书籍1

  哲学入门书:国外比较好的有《苏菲的世界》,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等;

  国内的比较好的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袁卫的《哲学家的故事》,吉林出版集团的文聘元的《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哲学故事》等。

  进阶:开始系统地读哲学史的著作。西方哲学推荐先读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老师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再读凤凰出版社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合出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哲学先看冯友兰先生的两卷本《*哲学史》,再看中山大学与武汉大学合编的《新编*哲学史》、复旦大学的《*古代哲学史》,看哲学史的时候,可以结合地看原著选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哲学原著选读》。

  深入:研读各位哲学家的原著,

  西方哲学: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奥古斯都:《忏悔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

  洛克:《人类理解论》、《*论》。斯宾诺莎:《人类理智新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等的起源》。密尔:《论自由》。

  体谟:《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原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尼采:《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胡塞尔:《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福柯:《词与物》、《知识考古学》。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等等。

  *哲学:《周易正义》、《论语集注》、《孟子正义》、《大学》、《中庸》、《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庄子集释》、《荀子校释》、《韩非子集解》、《淮南子集释》、《春秋繁露》、《王弼集校注》、《原道》、《周敦頣集》、《张子正蒙注》、《二程集》、《四书集注》、《朱子语类》、《传习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周山全书》等等。

经典哲学书籍2

  一《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豆瓣评分:9.3(5343人评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如何幸福地度过这一生

  小编有话说

  本书围绕“幸福”,从“人的自身”,“人拥有的身外之物”,以及“你向别人显示的样子”三个方面,讨论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3.*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二《身份的焦虑》

  阿兰·德波顿

  豆瓣评分:8.2(6274人评价)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关于焦虑的前世今生

  小编有话说

  你焦虑吗?它用通俗的话语告诉你焦虑的原因以及解决它的方法,教你巧妙地去克服焦虑感,做你自己。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

  2.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购买到手——就如同要想停止欣赏某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与其结婚。

  3.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三《沉思录》

  玛克斯·奥勒留

  豆瓣评分:8.2(13892人评价)

  译林出版社

  古罗马皇帝的人生哲学

  小编有话说

  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文字质朴,谈不上字字珠玑,但却在说怎样善用自己的理性和灵魂,怎样活出人的睿智、慈悲和尊严。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心思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2.所谓幸运的人乃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幸运的人;所谓幸运乃是灵魂之良好的趋向,良好的动机,良好的行为。

  3.一个人越接近宁静,越近于强有力,悲哀是一种脆弱,愤怒也是,二者皆能使人受伤,皆能使人崩溃。

  四《爱的艺术》

  弗洛姆

  豆瓣评分:8.8(12820人评价)

  上海译文出版社

  心理学大师的情感心理分析

  小编有话说

  爱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事情。所有想爱,正在爱,曾经爱过的人们都能够在这儿找到自己的影子。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爱情与成熟度无关,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

  2.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爱情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3.最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地待着。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4)

——驴的哲学故事3篇

驴的哲学故事1

  一头驴跑进羊群里。

  它看看自己,再看看羊群里的羊,觉得自己高大许多,就昂起头,很自豪地说:“孩子们,你们看见没有?我比你们高出了一倍还多。我不仅长得高大魁伟,我的智慧和勇敢也是你们不可比的。如果我愿意的话,我早就当上了百兽之王。”

  羊群里的驴驴正在得意地说着,忽然传来狼嚎声。

  高大的驴听说狼来了,赶快趴下,拼命往羊群里钻,恨不得把身子缩得比羊还小。

驴的哲学故事2

  狮子与驴的故事,不仅让人感到有趣,有时也让人觉得伤感,因为吃亏的通常是驴。

  一天,狮子与驴走到了一块儿,它们商议着合伙去打猎。说起合伙,无疑是以狮子为主,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的身体雄健,而且有勇有谋。

  不过驴也有一股实干劲,不管有什么事都能拿出百分之百的力气去干。

  狮子和驴商量好了打猎的事情,它们就朝大山的深处赶去了。驴跟狮子说:

  “狮子大王,我看见山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山洞,洞里面住满了野羊。野羊们每天早晨都会到山坡上吃草,吃饱了以后就会藏在山洞里。”

  狮子开始的时候并不相信,问道:“驴呀,你为什么知道山洞里住着野羊?”

  “因为我曾经跟野羊们是朋友,常到那里去吃饭。”驴非常肯定地说。

  于是,狮子彻底相信了。它们不久就赶到了那个山洞口,狮子跟驴说:“要想把野羊全都捉住,我们必须好好商议一下,我看你进山洞去,因为你是它们的常客,它们一点都不会怀疑到你。我就躲在山洞口,抓住跑出来的野羊。”

  驴说:“好!”

  接着,驴就甩开了四蹄跑到了山洞里。

  野羊看到驴来到了洞里,刚想跟它问好,没有想到驴对野羊又是叫又是踢,叫它们快跑出山洞。

  野羊们非常纳闷,驴这是为什么呢?以前非常友好,现在却这样。它们怎么会知道,现在的驴已经不是昨天的驴了。

  狮子守在山洞口,听见里面非常混乱,知道野羊立刻就会跑出来了。当野羊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来的时候,狮子亮出了两个大爪子,野羊跑出来一只,狮子就会捉住一只,没过多长时间就捕到了很多只。

驴的哲学故事3

  从前,一头驴和一匹马生活在一起,一天唐玄奘把这匹马带走了,说要去印度西天取经,马便跟着他走啊走,最后终于到达了印度,增长了许多见闻,大开了眼界。

  回来后,驴子对马说:“唉,去印度,我想都不敢想,你却做到了。真羡慕啊!”马说:“其实,我们走过的路是一样远的,我只不过是为着一个既定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前进,并到达了目的地!”

  我的感悟:其实驴和马走得一样远,马向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最终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而驴只不过是毫无目的"的一直绕着原地转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时老师让同学读书,有的同学就只顾大声地读,而有的同学则边读边思考。老师让拿出练习册,有的同学拿出来后先发愣,而有的同学拿出来后就认真做题。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5)

——人生哲学的作文3篇

人生哲学的作文1

  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做自己过去做过的事、所以几乎所有的人多年后还是*庸,大家好像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能突破;所以读万本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了万里路慢慢就能体味人情世故;人之几乎不能改变大的环境、但环境一定能改变人;环境能让你酷暑难当、也能让你冷飕飕,环境能让你欲哭不能、猥琐难堪,环境也能让你高端大气上档,环境能让人由*凡到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萧杀青史,环境也能让站在高堂明月的你、忽然下进十八层地狱……

  对人生佛家有八苦之说,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苦,苦就是人生的真实本相。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那样的痛苦感受,都有过因环境逼迫或希望落空所产生的焦虑与烦恼。但问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又都体验过快乐,享受过瞬间的无忧无虑。正因为人生也有欢乐,也有辉煌,大家才痴迷于对欢乐和辉煌的追求,才虽身处于痛哭境况却仍念念不忘执着于对人生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孔子去郊游,他站在玉滟潭吊桥上,看到下面的流水说:‘过去的就像这下面的流水一样,白天晚上都在流。’虽然这句话文学气息非常重,却又最富于哲学意味。我们的思想、感觉、年龄、身体,当一个钟头乃至一分钟前的我,与此刻坐在这里的我,已经不知道经过多少变化了。所以‘今我非故我’,现在的我已不是前一分钟的我了。都过去了,像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前去。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志当存高远,能安贫乐道,有坚强的毅力,有舍身饲虎的勇气,拥有自己智慧的人生,打造自己激情的人生,正视不幸的威胁,莫为浮云遮望眼,在悲剧中升华人生。

  哲学家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人在不同的人生历程中对事物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体会。

  在青年时期,年轻人挑选了自己认为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事物,就像天真烂漫的童年一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只是单纯地认为美丽,就捡起它。

  在中年,他挑选了自己认为最实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负担,时刻要为一家上下打点一切,时刻都要保持着理性的头脑。

  在老年,他挑选了自己认为是可以轻易得到,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事物,或许老人们历经沧桑之后,已经懂得,原来他们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视的事物。

  回顾一生,我们才发现,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人生历程跌宕起伏,而这样的生活,也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无意义!

  也许,我们会感到生活的压力,也许,这份压力会越来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时,我们会得到惊喜,得到安慰,抑或是悲伤,亦或是痛苦。可是人生,谁不是忽喜忽忧,苦乐参半呢?没有起起伏伏的人生,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生活不*坦,但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我们自信我们骄傲,所以我们又何必为减轻这沉重而苦恼呢?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6)

——古代的哲学名言3篇

古代的哲学名言1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古代的哲学名言2

  1.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2.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遥远的思念。我只愿你快乐,哪怕只是为我……

  3.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4.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5.他有多疼,她就有多疼。

  6.我知道,我们的分手,对你的打击很大。我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你,但事情也已经发生,我希望你能放得下心中的结,给你我之间一个新的.生活起点。有云:“好聚好散。”

  7.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8.守住的是仓皇而班驳的灾难、是用整个生命也敌不过的假象。

  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10.因为有你,我认真过,我改变过,我努力过,我悲伤过、、、我傻,为你傻;我痛,为你痛;深夜里,你是我一种习惯性的回忆、、、我不想再为过去而挣扎,我不想再为过去而努力,我不想再为思念而牵挂,可这些都是不想,我、做不到……

  11.离开,悄无声息的,就如同幸福从来不曾出现过一样,我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空,光芒诉说这我的悲伤,而归宿,是归于尘埃。

  12.你为什么这么美?那时,我没有回答,现在,我可以告诉他:因为,我为你而生。

  13.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14.网络就像是监狱,本来是偷了个钱包进来的,等出去的时候就什么都学会了。

  15.余晖洒下,三千斑白的青丝在微风中摇曳,点点白光,折射出岁月沧桑。


哲学的书籍3篇(扩展7)

——励志书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菁选3篇)

励志书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1

  稻盛和夫无疑是一个高山仰止式的传奇人物!最早知道他是源于他独创的阿米巴,阿米巴思维颠覆了传统经营理念,把企业经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了解到,他的传奇之处远不止阿米巴: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KDDI,两家公司均跨入世界500强之列,成为行业翘楚,更为惊诧的是,他78岁时仍老当益壮地救火于日航破产危难之间,仅用1年时间就扭亏为盈且创下日航历史最高利润!感叹之余,我对他的评价仅一个字:牛!

  对研究方法的重视是我们秉承的理念:既然他这么牛,那就把他的大作都先拿来吧!这不,我们顾老师一期就拿来6本:什么经营啦、精进啦、活法啦等等,不一而足!读哪本先?我个人是这么想的:成功心法的轨迹应是由①怎么想→②怎么做→③怎么改进→④怎么超脱这4个段位组成的,我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连门都没跨进去呢,决不能仓促上路就跳级学高一级的东西,所以就选择了以书名判断自认为是入门级的《心法》。

  拿到书,看了下标题,就吓了一跳:全书分21章,章节内容有关于人的存在、宇宙、意识、自由、情理、宗教等等方面,怎么研究这么深奥的话题,这是入门级吗?不禁担心自己的智力能否读的明白。静心入戏后,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全书通篇论述大道至简式地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轻松愉快,且满满的正能量,掩卷而思后又能沉淀很多启发,一着急仅用1天就读完了!

  好了,废话就啰嗦到这。我把自己的粗浅的读书心得结合顾老师的要求分成5个部分做一下分享,即总的读书体验、趣点、实践结合、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议和一点点的期望。

  1、总的读书体验:

  读完全书,除上述提到的轻松、正能量等等之外,第一个直接的感受是稻老崇尚佛学、心学且重视践行,比如他自己得癌症之后的内心*静,就是得益于13岁得肺结核后在《生命的实相》中“心怀善念”之佛学观念的启蒙,正是由于内心变得强大使稻老在与癌症抗争中获胜。第二个感受是稻老喜欢独立思考,书中的观点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且敢于对权威质疑,比如对进化论的质疑:昆虫面对天敌,生命悬于一线,为求生他们希望伪装成枯叶,难道不正是这种求生意识才促进DNA的变异吗?进化论突出的是自然选择,而稻老提到了意识的力量!第三个感受很微妙,据说稻老是崇尚王阳明的心学的,但感觉他更崇尚的还是他自己的国域文化,注意到他大多引用的是日本学人的书籍、例子,其它外域著作不多,如提到*印象中仅3、4次:*对《易经》的重视、《阴骘录》中袁了凡的故事、《尚书》的“谦受益、满招损”的警句等。

  2、趣点:

  “无生物的进化”概念。用稻老的话说,说到“进化”,人们会马上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至于“无生物的进化”却无人提及。什么是“无生物的进化”?文中指宇宙的形成历程:150亿年前,一小撮拳头大小的超高温、超高压状态下的基本粒子团块发生大爆炸,史称“Big Bang”,之后不断膨胀,变成现今的宇宙,且现今的宇宙仍在持续膨胀;膨胀的结果导致基本粒子的裂变、整合,且遵循“无机物的法则”不断进化发展,而对“无机物的法则”,稻老称之为宇宙间存在的“意志”。个人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讲的是物竞天择,属典型的唯物主义,而文中提到的无生物的进化即宇宙的形成在科学上现今成谜,在没有确切的定论的情况下用意志概念屏蔽确切认知虽一定程度上带有唯心及推测的成分,想想都挺有意思的。

  关于意识体。该书认为:世代造就的人格加上现世积累的经验构成了意识体,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释迦摩尼讲的“诸行无常,人生即苦”中的苦不仅指失败和苦难,也包括成功,在人生中都会体验的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就是修炼场,印象中记得文中提到轮回、修炼的概念,修炼至深自然成佛。很显然,稻老是崇尚佛学的!发现一个问题:信佛使稻老变得内心强大。

  六波罗蜜概念。书中多次提到这个概念,它包含6条内容,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4条其实隐含做善事、克制、进取,禅定即总结思考,最终通向智慧!而与六波罗蜜相对应的是佛教提到的六大烦恼,即贪、嗔、痴、慢、疑、见。不由得想起郑也夫在《代价论》的观点,正反两面产生的张力能促进发展,而提高心性又何尝不是在上述正反两面下抗争下促进发展呢?六波罗蜜不正是做人做事修心的好方法吗?满满的正能量,必须点赞!

  3、实践结合:

  书中提到共生与竞争的概念,所谓的共生理解的关键词就是“爱”,包含“自爱”和“他爱”两层意思,至于共生与竞争的关系,书中的观点是“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即承认对手的存在、承认多样性,只有共生与竞争同在,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讲个例子。

  之前的万宝之争。转引一个高人用围棋进行的高论:围棋十诀解万科棋局,王石~逢危须弃,华润~舍小就大、宝能~入界宜缓、深铁~势孤取和,棋盘上都是一颗颗棋子而已,哪有什么恩怨对错,围棋的精神就是一个“中和”二字,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最怕的就是你赢了,万科却输了,棋局也就散了。围棋其实是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的达成,讲究的是战略思维。

  这个例子与稻老的共生、竞争理念不谋而合。

  4、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议:

  本书为稻老82岁所出版的专著,个人认为,一个人接近暮年所写出的东西是最真挚的!何况本书中的观点大多是稻老本人的现身说法,这着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大师就是大师!坚持认为,大师是不只停留在拳脚层面的,对每一拳每一脚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的!但个人还是斗胆提个建议:与一些自成体系的书籍相比,稻老所讲述的观点就没有那么谨严了,其观点基本是对佛学理念的认可和自己的理解,缺少与同领域的观点(或不同角度,如反面、侧面不只反面)的对比,信服度就打折扣了!要使人信服,不能光说你这样这样做,不能那样那样做,还要说出要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背后的理由,如果不对比类似观点且解释的不够充分就会使表达的思想稍稍失色。

  5、一点点的期望:

  读完稻老这本书,结合我们公司,个人有一点点的期望:我们已经制定了宏大的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PC/ABS、ABS类产品的技术领导者,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为行业和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台!我想强调的是,在我们锚足了劲奋力抢占一个又一个山头、据点之前,先静心修炼我们的内心,非淡泊×、非宁静×是吧,只有内心安静,才能看到更远的灯塔!So, reading, go on!

  以上是属随性胡诌,粗浅之处,还望见谅!

励志书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2

  稻盛和夫无疑是一个高山仰止式的传奇人物!最早知道他是源于他独创的阿米巴,阿米巴思维颠覆了传统经营理念,把企业经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了解到,他的传奇之处远不止阿米巴:他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KDDI,两家公司均跨入世界500强之列,成为行业翘楚,更为惊诧的是,他78岁时仍老当益壮地救火于日航破产危难之间,仅用1年时间就扭亏为盈且创下日航历史最高利润!感叹之余,我对他的评价仅一个字:牛!

  对研究方法的重视是我们秉承的理念:既然他这么牛,那就把他的大作都先拿来吧!这不,我们顾老师一期就拿来6本:什么经营啦、精进啦、活法啦等等,不一而足!读哪本先?我个人是这么想的:成功心法的轨迹应是由①怎么想→②怎么做→③怎么改进→④怎么超脱这4个段位组成的,我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连门都没跨进去呢,决不能仓促上路就跳级学高一级的东西,所以就选择了以书名判断自认为是入门级的《心法》 。

  拿到书,看了下标题,就吓了一跳:全书分21章,章节内容有关于人的存在、宇宙、意识、自由、情理、宗教等等方面,怎么研究这么深奥的话题,这是入门级吗?不禁担心自己的智力能否读的明白。静心入戏后,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全书通篇论述大道至简式地娓娓道来、通俗易懂、轻松愉快,且满满的正能量,掩卷而思后又能沉淀很多启发,一着急仅用1天就读完了!

  好了,废话就啰嗦到这。我把自己的粗浅的读书心得结合顾老师的要求分成5个部分做一下分享,即总的读书体验、趣点、实践结合、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议和一点点的期望。

  1. 总的读书体验:

  读完全书,除上述提到的轻松、正能量等等之外,第一个直接的感受是稻老崇尚佛学、心学且重视践行,比如他自己得癌症之后的内心*静,就是得益于13岁得肺结核后在《生命的实相》中“心怀善念”之佛学观念的启蒙,正是由于内心变得强大使稻老在与癌症抗争中获胜。第二个感受是稻老喜欢独立思考,书中的观点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且敢于对权威质疑,比如对进化论的质疑:昆虫面对天敌,生命悬于一线,为求生他们希望伪装成枯叶,难道不正是这种求生意识才促进DNA的变异吗?进化论突出的是自然选择,而稻老提到了意识的力量!第三个感受很微妙,据说稻老是崇尚心学的,但感觉他更崇尚的还是他自己的国域文化,注意到他大多引用的是日本学人的书籍、例子,其它外域著作不多,如提到*印象中仅3、4次:*对《易经》的重视、《阴骘录》中袁了凡的故事、《尚书》的“谦受益、满招损”的警句等。

  2. 趣点:

  “无生物的进化”概念。用稻老的话说,说到“进化”,人们会马上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至于“无生物的进化”却无人提及。什么是“无生物的进化”?文中指宇宙的形成历程:150亿年前,一小撮拳头大小的超高温、超高压状态下的基本粒子团块发生大爆炸,史称“Big Bang”,之后不断膨胀,变成现今的宇宙,且现今的宇宙仍在持续膨胀;膨胀的结果导致基本粒子的裂变、整合,且遵循“无机物的法则”不断进化发展,而对“无机物的法则”,稻老称之为宇宙间存在的“意志”。个人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讲的是物竞天择,属典型的唯物主义,而文中提到的无生物的进化即宇宙的形成在科学上现今成谜,在没有确切的定论的情况下用意志概念屏蔽确切认知虽一定程度上带有唯心及推测的成分,想想都挺有意思的。

  关于意识体。该书认为:世代造就的人格加上现世积累的经验构成了意识体,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失,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释迦摩尼讲的“诸行无常,人生即苦”中的苦不仅指失败和苦难,也包括成功,在人生中都会体验的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就是修炼场,印象中记得文中提到轮回、修炼的概念,修炼至深自然成佛。很显然,稻老是崇尚佛学的!发现一个问题:信佛使稻老变得内心强大。

  六波罗蜜概念。书中多次提到这个概念,它包含6条内容,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4条其实隐含做善事、克制、进取,禅定即总结思考,最终通向智慧!而与六波罗蜜相对应的是佛教提到的六大烦恼,即贪、嗔、痴、慢、疑、见。不由得想起郑也夫在《代价论》的观点,正反两面产生的张力能促进发展,而提高心性又何尝不是在上述正反两面下抗争下促进发展呢?六波罗蜜不正是做人做事修心的好方法吗?满满的正能量,必须点赞!

  3、实践结合:

  书中提到共生与竞争的概念,所谓的共生理解的关键词就是“爱”,包含“自爱”和“他爱”两层意思,至于共生与竞争的关系,书中的观点是“为了共生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即承认对手的存在、承认多样性,只有共生与竞争同在,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讲个例子。

  之前的万宝之争。转引一个高人用围棋进行的高论:围棋十诀解万科棋局,王石~逢危须弃,华润~舍小就大、宝能~入界宜缓、深铁~势孤取和,棋盘上都是一颗颗棋子而已,哪有什么恩怨对错,围棋的精神就是一个“中和”二字,无形的“中”, 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 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最怕的就是你赢了,万科却输了,棋局也就散了。围棋其实是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的达成,讲究的是战略思维。

  这个例子与稻老的共生、竞争理念不谋而合。

  4、不知天高地厚的建议:

  本书为稻老82岁所出版的专著,个人认为,一个人接近暮年所写出的东西是最真挚的!何况本书中的观点大多是稻老本人的现身说法,这着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大师就是大师!坚持认为,大师是不只停留在拳脚层面的,对每一拳每一脚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的!但个人还是斗胆提个建议:与一些自成体系的书籍相比,稻老所讲述的观点就没有那么谨严了,其观点基本是对佛学理念的认可和自己的理解,缺少与同领域的观点(或不同角度,如反面、侧面不只反面)的对比,信服度就打折扣了!要使人信服,不能光说你这样这样做,不能那样那样做,还要说出要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背后的理由,如果不对比类似观点且解释的不够充分就会使表达的思想稍稍失色。

励志书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3

  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磨练灵魂,提升心性。如何磨练灵魂,提升心性呢?

  在《心法》,《活法》,《干法》里面反复地强调了:自利利他,努力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

  【《活法》这本书抄写了一遍,公众号里有笔记;《心法》在喜马拉雅读了一遍;深受感动。稻盛和夫皈依了佛教,对命运、因果报应,以及灵魂不灭(意识体)深信不已。】

  我当然也是完全信服,命运是天定,但是不代表命运不可改,而且相当可以改。

  稻盛和夫说人生有两个要素:一是命运,二是因果。因果报应的法则或多或少要强于命运。

  关于命运及改命的方法在《了凡四训》说的很详细。命运有数,但是能被数束缚的人只会是凡人;真正能改命的人才是不凡之人,命改得好可以入阁拜相,甚至后代都能感召祖上阴德而成就大业。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老话也说的特别有道理。天作孽犹可恕,就是说你本来的命运安排如此,受到报应那时可以宽恕;但是自己还要做孽,得到的报应那就怨不得别人了。

  稻盛和夫在《心法》里也说的非常明确,思善行善,发大愿为利益众生,这样的话一定会带来好的报应。当然,也有可能你看到有些好人却无法好死,有些坏人(或者奸商)却得意得志,可能会让你怀疑,甚至愤怒。稻盛和夫先生解释到:你看到的好人没有好结果,那是因为他以前的罪孽没有消完;坏人却得意得志是因为他以前积累的福报。但是现世所做的好事坏事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有报应的,这个确实真实不虚。

  我完全同意稻盛和夫老先生所说的,但是聪明如你,也要学会辩论何为“善”何为“恶”,这个在《了凡四训》中有部分说明,我们在谈《了凡四训》的时候可以具体来说说。

  稻盛和夫走过的人生道路:以一颗赤诚之心,造就稻盛哲学,高尚品格,大德,大自在。

  稻盛和夫老先生在13岁的时候得了肺结核差点死去,修养期间邻居给了他一本书,《生命的实相》,大意是相由心生,人的一生由心所造,这本书的思想和佛教很接近。在那个时候稻盛先生便确定了他要思善行善,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这便是他的愿。虽然经历了考试、工作等挫折或者不顺利,但是这个愿心是没有改变过的。

  在这本书中也反复提了六度般若,意思是用几种方法来达到般若智慧,去到彼岸,征得涅槃境界,因而可以不再轮回。

  六度般若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布施可以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如果舍不得钱财,那就去做善事呗,或者做公益。

  持戒就是要克制欲望。现在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更多的钱财名利,完全不顾后代的生存环境,对大自然、对地球为所欲为,毫无节制;这也是《心法》中稻盛老先生也疾心痛首的地方。

  忍辱就是能够忍受一切的无常变化,对于生老病死,对于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人生的各种境遇都能够坦然处之。

  精进就是要不断努力,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如此精神,才能感召天地之神为你倘开成功的大门。

  在工作中,在任何情况下,你若一直精进且毫无杂念私念,那么便可以禅定,定能生慧,及能达般若智慧了。

  至于有没有轮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家老徐先生是不信有轮回的,没有关系。人生得以大自在,心灵不受束缚,这个都是大家想要的吧,但是没有大智慧何以大自在呢。这里讲个稻盛和夫的例子,他原本计划在60岁出家,但因为工作的缘故,直到65岁才准备好。当年6月份去做了体检,发现了胃癌。稻盛和夫先生呢,直接把体检报告放进口袋,该干嘛就干嘛,去和盛和社继续讲课,继续给学员解答,和他们一起共餐,晚上回家*静睡觉。一点点都没有受癌症影响。

  后来有朋友问:稻盛先生,得知这个消息你不害怕吗?不担心不恐慌不忧虑会很快死去吗?稻盛先生说:在我50岁的时候对死亡这事已经想通了,不再有恐怖。因为灵魂不灭,所以如果这个时候我因为这件事情而死去的话,我也是很坦然接受的。

推荐访问:哲学 书籍 哲学书籍3篇 哲学的书籍1 有关哲学的书籍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