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会咬人电教案3篇(范文推荐)

2023年度会咬人电教案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2-22 17:3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会咬人的电教案1  活动前言:  最近家中的小淘气似乎对插座很感兴趣,自己一不留神就看到小宝宝拿起了插座,看着小眼睛似乎对那插孔很感兴趣,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家中*时的插座都是不开电的,给他们讲一些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会咬人电教案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会咬人电教案3篇(范文推荐)

会咬人的电教案1

  活动前言:

  最近家中的小淘气似乎对插座很感兴趣,自己一不留神就看到小宝宝拿起了插座,看着小眼睛似乎对那插孔很感兴趣,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家中*时的插座都是不开电的,给他们讲一些小道理又因为年龄小很难理解。而通过以上的小活动就可以合理的帮助孩子认识到触摸插座的危险性!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附故事:会咬人的电

  一只小老鼠趁喜羊羊出门去,溜进家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细尾巴,小老鼠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把台灯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台灯就亮了,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小老鼠想:这可是个好宝贝,我要把它偷走。可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么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灰太狼,小老鼠赶紧说:"灰太狼,喜羊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灰太狼马上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来到喜羊羊家,灰太狼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灰太狼一听眼睛马上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灰太狼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灰太狼,危险!快扔掉!"可是灰太狼怎么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灰太狼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喜羊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灰太狼,说:"灰太狼一定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包包大人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包包大人问:"灰太狼,你是怎么昏倒的?"灰太狼低着头说:"喜羊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包包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一定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灰太狼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总结:自从老师给我们开展了这一活动之后,我充分的认识到了电插座是不可以随便碰的.,尤其是手湿的时候更不要去抚摸插座,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妈妈教会了我正确的使用插座的方法,我还要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他的正确用法呢!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会咬人的电教案2

  活动前言:

  最近家中的小淘气似乎对插座很感兴趣,自己一不留神就看到小宝宝拿起了插座,看着小眼睛似乎对那插孔很感兴趣,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家中*时的插座都是不开电的,给他们讲一些小道理又因为年龄小很难理解。而通过以上的小活动就可以合理的帮助孩子认识到触摸插座的危险性!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附故事:会咬人的电

  一只小老鼠趁喜羊羊出门去,溜进家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细尾巴,小老鼠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把台灯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台灯就亮了,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小老鼠想:这可是个好宝贝,我要把它偷走。可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么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灰太狼,小老鼠赶紧说:"灰太狼,喜羊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灰太狼马上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来到喜羊羊家,灰太狼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灰太狼一听眼睛马上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灰太狼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灰太狼,危险!快扔掉!"可是灰太狼怎么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灰太狼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喜羊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灰太狼,说:"灰太狼一定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包包大人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包包大人问:"灰太狼,你是怎么昏倒的?"灰太狼低着头说:"喜羊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包包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一定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灰太狼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总结:自从老师给我们开展了这一活动之后,我充分的认识到了电插座是不可以随便碰的,尤其是手湿的时候更不要去抚摸插座,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妈妈教会了我正确的使用插座的方法,我还要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他的正确用法呢!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会咬人的电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相关内容

  中班安全教案:小心!危险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体验活动的乐趣。

  2、丰富幼儿安全保护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幼儿懂得危险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二、活动准备:

  生活物品若干(包括有危险因素的物品,如:打火机、插座、电线、风扇、热水器、小刀等)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了解哪些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了解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幼儿结伴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危险?为什么?教师指导幼儿结合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从图片中找出有危险的物品,向本组小朋友介绍自己图片的内容,并说出如果乱动这些物品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请幼儿分组讨论:如果发生意外,应采取自救自护的方法,了解学习意外事故的自救方法。

  (1)发生火灾时迅速撤离现场并大声呼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弯腰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2)烫伤时可先用冷水冲一会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在上面不动,再请*帮助去医院治疗。

  (3)误服药物及时告诉大人。

  (4)小刀划破了皮肤,应请*正确包扎。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地方不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等。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阅读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1)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3篇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

  2.电插座一个

  3.多媒体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分段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昨晚,小美羊家里来了一个小偷,你们想知道小偷来偷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有一只小老鼠趁小美羊出门去溜进屋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的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线。

  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只要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可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么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狐狸,小老鼠赶紧说:"狐狸,小美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狐狸马上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提问:

  ①谁到小美羊家来偷东西了?

  ②小美羊家的宝贝长什么样?小老鼠为什么说它是个宝贝呢?小老鼠有找谁来帮助他呢?

  ③你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吗?

  2、讲述故事第二段

  现在,小老鼠知道这个宝贝是电插座吗?他知不知道这里藏着咬人的电啊?对他还不知道,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听。(来到小美羊家,狐狸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

  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狐狸一听眼睛马上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狐狸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狐狸,危险!快扔掉!"可是狐狸怎么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狐狸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3、讲述故事第三段

  现在狐狸怎么样了呢,我们接着来听。(小美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狐狸,说:"狐狸一定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警察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警察问:"狐狸,你是怎么昏倒的?"狐狸低着头说:"小美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警察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一定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狐狸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①小美羊看到狐狸在自己家,他是怎么做的啊?

  ②警察告诉狐狸是什么让他晕倒的?

  ③我们教室里有没有电插座?在哪里?插座里藏着什么?电危险吗?对,电很危险,是会咬人的电。

  师:电插座的*里藏着会咬人的电,我们能不能像狐狸那样把手指伸进去?对,不能,如果把手伸进去就会被电到,全身发麻,还会有生命危险呢。

  二、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小美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三、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小美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几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几张图片上的小朋友谁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四、总结:

  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2

  活动目的

  1、认识“有电危险”标识。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标识图一张,电插线板一个,“有电危险”粘贴纸若干。

  2、《会“咬人”的电》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3)小朋友可以自己插插线板吗?

  (4)蹦蹦是怎么做的?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识。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识。

  3、寻找并讨论如何保证安全用电。

  (1)提问:我们的幼儿园那里有电插线板?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碰电插线板有危险呢?

  (2)请幼儿分别找出活动室、盥洗室、寝室、户外活动区等场地的插线板所在位置。通过讨论,找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线板旁边张贴“有电危险”的标识图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将“有电危险”的标识贴在插座旁边,以示提醒。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或小金属片插到插座的小嘴巴里,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寻找家中的电插座,并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用电安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3

  一、教学目标

  ①知道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②提高幼儿安全用电的警觉性,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教育幼儿爱惜自己、远离危险。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电的用途

  难点:提高幼儿安全用电的警觉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①触电事故视频,“神秘盒子”

  ②音乐《使用电器要小心》

  ③自制标有“√”,“×”牌若干份课前准备:搜集触电事故方面的材料

  (一)导入活动

  展示家用电器图片引出电提出问题:小朋友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作用?这些电器都要工作它们离不开什么呢?

  (二)故事进入

  观看《神奇的电宝贝》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小红帽家的宝贝是什么?

  (2)里面藏着谁?

  (3)大灰狼为什么会被电咬?

  (4)它做错了什么事?

  (三)认识“电”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这是什么标志?遇到这样的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四)看课件中的情境表演,展开讨论。

  情景一:小朋友可以玩电器吗?

  情景二:可以把手伸到插线板小眼睛里去吗?

  情景三:可以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吗?

  情景四:可以这样做吗?

  (五)游戏巩固——小小裁判员

  (1)准备一个神秘的盒子和若干张图片,让幼儿用手去摸,并判断图片上的小朋友谁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六)欣赏儿歌《使用电器要小心》

  《使用电器要小心》

  使用电器要小心,妈妈答应才能用。先把小手来擦干,轻轻地按下开关键。用完记得关上它,电器安全最重要。

  四、板书设计。

  电的用途

  自我保护意识爱惜自己远离危险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2)

——中班教案《会咬人的电》3篇

中班教案《会咬人的电》1

  活动意图

  随着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种类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电器的使用,各房间会有许多插座,插座上那黑黑的洞,最能引幼儿好奇,尽管许多家庭都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移动家具挡住插座、用透明胶带封住插孔等,但还是时不时会有意外发生。帮助孩子认识电线和电插座存在危险非常重要。本次活动借助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画一画的过程中,了解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知道电线和插座藏着“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

  2、电线一段,电插座一个。

  3、自制幻灯片,故事 《会“咬人”的电》。

  活动过程

  1、播放幻灯片,欣赏故事《会“咬人”的电》。

  (1)欣赏故事第一段,并理解故事进行简单的提问:

  猜猜故事里的“宝贝”是什么?

  “宝贝”里藏着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宝贝”?

  (2)教师出示电插座请幼儿观察并小结:

  电插座是用来接电的,里面带电,它能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欣赏故事第二段,根据故事内容提问:电插座可以碰吗?狐狸把手伸进电插座后发生什么事了?

  教师小结:电源插座是不能随便碰的,尤其不能把手放进插座的插孔里,一旦碰到电,电就会“咬人”,是很可怕的。

  3、欣赏故事第三段,请幼儿相互交流

  以后狐狸还会乱动插座吗?它会怎样教育他的小狐狸呢?

  4、教师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有铜线(或铝线),能传电。外面的塑料是保护层,包裹着铜线(或铝线),如果没了保护层,点就会传出来,不小心碰到它,这位“电”朋友就会发脾气伤人。

  5、找找教室里的电线、电插座,知道生活中不能碰出这些危险的物品。

  6、认识“用电危险”的标志,知道看见这些标志就引起注意,不能靠近。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数数家里共有几个电插座,家长协助记录下来。

  2、自制“用电危险”标志,贴在家中有电的地方。

中班教案《会咬人的电》2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教案《会咬人的电》3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有电危险”粘纸10张、课件、故事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小松鼠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听它是谁,(尾巴像把伞,住在森林里,喜欢蹦又跳,爱吃小松果)

  师:“看看他是谁,哦,原来是小松鼠,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那小松鼠今天也带来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2、听故事了解电插座、插线板。

  提问:蹦蹦想看电视她是怎么做的?

  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哦,妈妈原来说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

  3、出示课件。

  那电插座是什么样的呢?

  师:“看,这就是电插座,这一种是固定在墙上的,那这种你们见过吗?她叫插线板,它有一根长长的电线,能够移动。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才能更方便的使用电。那他们的脾气也很大,如果不小心把小手指插到它的小洞里,就会发生很危险的事情,被电到。

  师:“那小朋友我们怎样提醒大家不随便乱碰电插座呢?”

  4、认识标志“有电危险”标识。

  师:“你们见过吗?是什么形状颜色的。

  小结:三角形,黑边黄底色,中间有个像闪电样的小箭头。这个标志就叫“有电危险”

  5、寻找生活中的电插座,了解标志的作用。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地方会用到它(PPT)

  哦,原来家里那么多地方会用到“有电危险“的标志。

  6、寻找教室中的各类电插座(结束)。

  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这个小标志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3)

——幼儿园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教案 (菁选3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附故事:会咬人的电

  一只小老鼠趁喜羊羊出门去,溜进家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细尾巴,小老鼠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把台灯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台灯就亮了,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小老鼠想:这可是个好宝贝,我要把它偷走。可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么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灰太狼,小老鼠赶紧说:“灰太狼,喜羊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灰太狼马上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来到喜羊羊家,灰太狼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灰太狼一听眼睛马上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灰太狼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灰太狼,危险!快扔掉!”可是灰太狼怎么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灰太狼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喜羊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灰太狼,说:“灰太狼一定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包包大人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包包大人问:“灰太狼,你是怎么昏倒的?”灰太狼低着头说:“喜羊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包包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一定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灰太狼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幼儿园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教案2

  活动意图

  随着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种类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电器的使用,各房间会有许多插座,插座上那黑黑的洞,最能引幼儿好奇,尽管许多家庭都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移动家具挡住插座、用透明胶带封住插孔等,但还是时不时会有意外发生。帮助孩子认识电线和电插座存在危险非常重要。本次活动借助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画一画的过程中,了解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知道电线和插座藏着“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

  2.电线一段,电插座一个。

  3.自制幻灯片,故事《会“咬人”的电》。

  活动过程

  1.播放幻灯片,欣赏故事《会“咬人”的电》。

  (1)欣赏故事第一段,并理解故事进行简单的提问:

  猜猜故事里的“宝贝”是什么?

  “宝贝”里藏着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宝贝”?

  (2)教师出示电插座请幼儿观察并小结:

  电插座是用来接电的,里面带电,它能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欣赏故事第二段,根据故事内容提问:电插座可以碰吗?狐狸把手伸进电插座后发生什么事了?

  教师小结:电源插座是不能随便碰的,尤其不能把手放进插座的插孔里,一旦碰到电,电就会“咬人”,是很可怕的。

  3.欣赏故事第三段,请幼儿相互交流

  以后狐狸还会乱动插座吗?它会怎样教育他的小狐狸呢?

  4.教师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有铜线(或铝线),能传电。外面的塑料是保护层,包裹着铜线(或铝线),如果没了保护层,点就会传出来,不小心碰到它,这位“电”朋友就会发脾气伤人。

  5.找找教室里的电线、电插座,知道生活中不能碰出这些危险的物品。

  6.认识“用电危险”的标志,知道看见这些标志就引起注意,不能靠近。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数数家里共有几个电插座,家长协助记录下来。

  2.自制“用电危险”标志,贴在家中有电的地方。

幼儿园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有电危险”粘纸10张、课件、故事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小松鼠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听它是谁,(尾巴像把伞,住在森林里,喜欢蹦又跳,爱吃小松果)

  师:“看看他是谁,哦,原来是小松鼠,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那小松鼠今天也带来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2.听故事了解电插座、插线板。

  提问:蹦蹦想看电视她是怎么做的?

  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哦,妈妈原来说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

  3.出示课件。

  那电插座是什么样的呢?

  师:“看,这就是电插座,这一种是固定在墙上的,那这种你们见过吗?她叫插线板,它有一根长长的电线,能够移动。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才能更方便的使用电。那他们的脾气也很大,如果不小心把小手指插到它的小洞里,就会发生很危险的事情,被电到。

  师:“那小朋友我们怎样提醒大家不随便乱碰电插座呢?”

  4.认识标志“有电危险”标识。

  师:“你们见过吗?是什么形状颜色的。

  小结:三角形,黑边黄底色,中间有个像闪电样的小箭头。这个标志就叫“有电危险”

  5.寻找生活中的电插座,了解标志的作用。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地方会用到它(PPT)

  哦,原来家里那么多地方会用到“有电危险“的标志。

  6.寻找教室中的各类电插座(结束)。

  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这个小标志呢?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4)

——摩擦起电教案10篇

摩擦起电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的资料(主要是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通过课堂上学生阅读课文、交换资料、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验,可采用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用演示和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二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1、新课的引入

  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实验现象要新奇有趣,器材简易,并且用本节课的知识可以解释,这样可以做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选择两片吹塑纸进行实验,一片吹塑纸固定,另一片吹塑纸摩擦后靠近固定的吹塑纸,两片吹塑纸相互靠近。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

  例如塑料尺跟头发摩擦,塑料笔杆跟衣服摩擦等,但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由于静电实验容易受绝缘及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示范。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参考教材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的边学边实验,并将实验分为两步:

  (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这个实验教材上是用细线吊起玻璃棒或橡胶棒,容易晃动,不便操作,也浪费时间,为了方便省时,可以用废旧墨水瓶内灌注水泥沙浆,并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铅笔(削端朝上),将软木塞中心挖孔,塞入一很小的试管,固定好,将试管套在铅笔的`项端,在软木的另一端中间挖一条凹槽,放置玻璃棒或橡胶棒,以免滚动。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支座由于摩擦小,稳定性好,效果良好,学生也容易操作。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可以预先设计表格。对表格中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注重渗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作用规律。

  (2)提出自然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的问题,讲解人类发现采用任何方式使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存在。

  (3)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自然界只有这样两种电荷。

  上一点的分析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基础。实验时可以分别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或支在支架上),选择各种不同的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分别靠近上述的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到总是跟其中一个相吸引而跟另一个相排斥,从而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4、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用不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不张开。用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以及引入电量概念的实验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一是可使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验电器,二是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正负电荷的中和由教师演示,接着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探究活动

  取一个铝盒罐盖(其它金属盒盖均可),在火焰上*稳地给它加热,放一段蜡烛在铝盖的中心,直到它部分熔化并粘牢以做把手。取一略大于铝盖的塑料或碟(唱片盘),把这个盘或碟放在桌子上用一块毛皮或法兰绒快速地擦盘面十几下,然后,一手持铝盖把手,将铝盖*放在塑料盘面上,另一手指接触铝盖后马上离开,提起铝盖,铝盖就带电了。手持氖管接触铝盖,氖管就发光。如果手指靠近铝盖,会看到火花产生,还会有些击痛感。如此反复起电,可做数十次,再用毛皮擦盘面,又可做数十次,而且电量比一般摩擦起电要大。这种起电叫感应起电,这种装置叫起电盘。

摩擦起电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如果我们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小结: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到的办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试一试:

  请幼儿尝试用一支水彩笔把小纸片从一个盘子里取到另一个盘子。

  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看,这是什么呀?(水彩笔)水彩笔也能把小纸片取出来,你们信吗?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玩一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把小纸片掉在地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教师巡回指导)你们把小纸片取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

  三、幼儿实验,尝试用水彩笔取出小纸片。

  我的办法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小朋友仔细看,彩笔彩笔头上擦,纸片纸片起来吧。你们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吸起来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做的?(在头发上擦擦)那你们想试一试吗?(幼儿实验)你们刚刚实验成功了吗?谁来试试看?

  小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呢?原来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叫什么呀?(摩擦起电)

  四、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

  1、猜一猜。

  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看,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铅笔、筷子等)这儿还有一张记录表,先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们跟头发摩擦以后,能不能产生静电,将小纸片吸起来,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们把它记录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试一试。

  刚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朋友拿每样材料跟你的头发摩擦,看看那种物体能将纸屑吸起来,把你的验证结果告诉老师记录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儿操作,老师进行记录。

  3、提问:为什么梳子、直尺、水彩笔能与头发摩擦起电呢?它们有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想一想?(因为它们都是塑料做成的)

  五、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摩擦起电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的资料(主要是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通过课堂上学生阅读课文、交换资料、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验,可采用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用演示和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二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1、新课的引入

  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实验现象要新奇有趣,器材简易,并且用本节课的知识可以解释,这样可以做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选择两片吹塑纸进行实验,一片吹塑纸固定,另一片吹塑纸摩擦后靠近固定的吹塑纸,两片吹塑纸相互靠近。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

  例如塑料尺跟头发摩擦,塑料笔杆跟衣服摩擦等,但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由于静电实验容易受绝缘及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示范。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参考教材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的边学边实验,并将实验分为两步:

  (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

  这个实验教材上是用细线吊起玻璃棒或橡胶棒,容易晃动,不便操作,也浪费时间,为了方便省时,可以用废旧墨水瓶内灌注水泥沙浆,并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铅笔(削端朝上),将软木塞中心挖孔,塞入一很小的试管,固定好,将试管套在铅笔的项端,在软木的另一端中间挖一条凹槽,放置玻璃棒或橡胶棒,以免滚动。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支座由于摩擦小,稳定性好,效果良好,学生也容易操作。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可以预先设计表格。对表格中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注重渗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作用规律。

  (2)提出自然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的问题,讲解人类发现采用任何方式使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存在。

  (3)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自然界只有这样两种电荷。

  上一点的分析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基础。实验时可以分别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或支在支架上),选择各种不同的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分别靠近上述的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到总是跟其中一个相吸引而跟另一个相排斥,从而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4、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

  用不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不张开。用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以及引入电量概念的实验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一是可使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验电器,二是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正负电荷的中和由教师演示,接着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探究活动

  取一个铝盒罐盖(其它金属盒盖均可),在火焰上*稳地给它加热,放一段蜡烛在铝盖的中心,直到它部分熔化并粘牢以做把手。取一略大于铝盖的塑料或碟(唱片盘),把这个盘或碟放在桌子上用一块毛皮或法兰绒快速地擦盘面十几下,然后,一手持铝盖把手,将铝盖*放在塑料盘面上,另一手指接触铝盖后马上离开,提起铝盖,铝盖就带电了。手持氖管接触铝盖,氖管就发光。如果手指靠近铝盖,会看到火花产生,还会有些击痛感。如此反复起电,可做数十次,再用毛皮擦盘面,又可做数十次,而且电量比一般摩擦起电要大。这种起电叫感应起电,这种装置叫起电盘。

摩擦起电教案4

  活动目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老师的盒子里有许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儿的意见。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③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

摩擦起电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摩擦起电教案6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能。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可以。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因为D带正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C吸引A,则A与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

  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l)书上本节后的练习l、2、3。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

摩擦起电教案7

  设计背景:

  天气干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子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子惊呼:“哇!有电。好麻!”但是孩子们都说不清“电”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自己会被电到?为什么夏天不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秋天和冬天却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这样的摩擦起电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时常地出现,孩子们也产生了各种的疑问,所以针对这一客观存在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我想引领孩子们去思考、探究,发展孩子的科学的探索能力,感受奇妙地自然现象。以下是我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探索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请幼儿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与教师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纸片“小蛇”,教师与幼儿分别用塑料牙刷吸引纸片“小蛇”。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与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叫醒“小蛇”?

  2、教师揭示:因为老师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了一会儿,使塑料牙刷上带上了静电,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老师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请幼儿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一会儿,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出示材料,引发幼儿猜测,并尝试实验操作。

  1、向幼儿出示材料盒,请幼儿观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导幼儿猜测: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会儿是否会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

  (1)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2)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3)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4)用摩擦过的签字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5)用摩擦过的水彩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6)用摩擦过的木质铅笔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7)用摩擦过的橡皮靠近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3、向幼儿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记录下猜测结果,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物体能不能吸起小东西(能√,不能×)

  (三)展示幼儿的实验报告单,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1、摩擦过的塑料牙刷能够吸引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2、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够吸引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3、摩擦过的圆珠笔杆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4、摩擦过的签字笔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5、摩擦过的水彩笔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6、摩擦过的木质铅笔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7、摩擦过的橡皮不能够吸引小纸屑、泡沫、羽毛等轻小物体。

  教师小结:塑料牙刷、梳子、圆珠笔等这些物品能够吸引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是因为这些塑料物品经过摩擦后产生了静电,静电会使这些小的物品吸在这些塑料制品上,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木质铅笔不是塑料制品,摩擦后不会产生静电,所以不能够吸引小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

  (四)引导幼儿谈一谈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危害

  我们穿的化纤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会通过摩擦产生静电,静电使这些物品沾上一层灰尘,使用不久后它们失去了原来好看的颜色了。

  在煤矿里,摩擦起电放出的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

  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你穿着塑料底鞋在干净的地板或地毯上长时间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属门把,也许会“啪的一个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电了一下。”

  (五)活动延伸

  1、对照幼儿用书,利用气球和光碟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有趣现象。

  2、在科学角设置“有趣的静电”探索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探索避免静电产生的方法。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教案8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教具

  挂图,投影仪,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橡胶棒一根,毛皮两块,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演示: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将玻璃棒置于碎纸屑附近,观察玻璃棒吸引碎纸屑的现象。

  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

  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丝绸带了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演示:将摩擦玻璃棒后的丝绸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提问4:想一想丝绸会带什么电荷?

  2.引入新课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要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需要知道一些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

  3.进行新课

  (l)物质的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点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已经学过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哪位同学说一说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经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

  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还可以再往下分。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由原子的核式结构可知,物质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的。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指导同学看课本“原子结构”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了物质的原子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2)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3)摩擦起电的实质

  由上面讨论可知,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与它相摩擦的另一物体上,这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那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而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4)讨论与练习:(投影片)

  ①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能带电吗?

  答: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多,得到电子的机会少;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少,得到电子的机会多;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所以,一般来说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通过摩擦可以使它们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但是,若这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都较强,就很不容易使它们通过摩擦发生电子的得失,因此它们就很难带上电。

  ②玻璃无论与什么物质摩擦都带正电吗?

  实验: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后,去靠近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实验现象,结果:玻璃棒与橡胶棒互相排斥,说明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排出几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起电的序列:兽皮一羊皮一石英一玻璃一丝绢一木条一胶木一松香一硫磺。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

  ③有人说:带电体发生中和现象时,正负电荷都消灭了,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中和现象的实质,也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使原来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都恢到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④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答:说法A和D正确。)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1.认真看本节教材。

  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小纸筒(图1)。小纸筒先被吸过来,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当小纸筒与玻璃棒相触后,立刻又远离玻璃棒,这是因为______。

  3.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甲和乙,相互摩擦后,下面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A.甲带正电,乙带等量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等量正电;

  c.甲和乙都带等量正电。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

摩擦起电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

  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

  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

  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

  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

  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帮猫妈妈钓鱼

  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

  三、结束环节

  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

  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摩擦起电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5)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3篇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透过故事明白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能够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齐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决定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附故事:会咬人的电

  一只小老鼠趁喜羊羊出门去,溜进家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细尾巴,小老鼠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把台灯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台灯就亮了,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小老鼠想:这但是个好宝贝,我要把它偷走。但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样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灰太狼,小老鼠赶紧说:“灰太狼,喜羊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灰太狼立刻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来到喜羊羊家,灰太狼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灰太狼一听眼睛立刻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灰太狼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灰太狼,危险!快扔掉!”但是灰太狼怎样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灰太狼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喜羊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灰太狼,说:“灰太狼必须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包包大人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包包大人问:“灰太狼,你是怎样昏倒的?”灰太狼低着头说:“喜羊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包包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必须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灰太狼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透过故事明白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能够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齐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决定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附故事:会咬人的电

  一只小老鼠趁喜羊羊出门去,溜进家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细尾巴,小老鼠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把台灯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台灯就亮了,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小老鼠想:这但是个好宝贝,我要把它偷走。但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样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灰太狼,小老鼠赶紧说:“灰太狼,喜羊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灰太狼立刻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来到喜羊羊家,灰太狼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灰太狼一听眼睛立刻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灰太狼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灰太狼,危险!快扔掉!”但是灰太狼怎样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灰太狼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喜羊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灰太狼,说:“灰太狼必须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包包大人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包包大人问:“灰太狼,你是怎样昏倒的?”灰太狼低着头说:“喜羊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包包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必须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灰太狼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6)

——大班安全小心用电教案3篇

大班安全小心用电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大班安全小心用电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通过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电。

  5、培养幼儿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安全用电的知识来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带插头的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线,直接引入。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

  师:这是一段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的,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有了这个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才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就会发生危险。

  二、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你们看,这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呢?

  师:这是插座,里面含有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以为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会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之外,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去碰电源。

  三、讨论电的用处。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一些东西需要用到电呢?

  幼:电灯,电脑,电视......(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的用处很大,但是如果不安全用电,就会发生危险。

  四、认识用电的基本常识,逐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他们这样做对吗?

  五、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安全用电应注意什么。

  1、刚刚我们说了金属和水、人都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将手指伸进电源的插座孔里,不能用金属导电的东西接触电源。

  提问:如果你们家里的电线破了应该怎么办呢?(用专用的胶布包裹)

  如果看见电线段在路边了,应该怎么办呢?(绕过去)

  2、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

  要是在路边看到这个电的标志了,就应该远离它,不要去触摸,更不要去靠近,也不能去攀爬。

  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材料《小心用电》贴安全小贴纸。

  活动反思:

  上完了这节课,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至少孩子都能掌握其中的内容。课前的导入恰当,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开设这节课的时候,我没有多设想孩子的回答,毕竟孩子是纯真的 ,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也给我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可是当孩子说出奇异的答案时,我却没有及时做出回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是我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作为一名新老师,这个就是需要我改进的地方。

大班安全小心用电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7)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 (菁选5篇)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1

  活动目的

  1、认识“有电危险”标识。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标识图一张,电插线板一个,“有电危险”粘贴纸若干。

  2、《会“咬人”的电》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3)小朋友可以自己插插线板吗?

  (4)蹦蹦是怎么做的?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识。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识。

  3、寻找并讨论如何保证安全用电。

  (1)提问:我们的幼儿园那里有电插线板?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碰电插线板有危险呢?

  (2)请幼儿分别找出活动室、盥洗室、寝室、户外活动区等场地的插线板所在位置。通过讨论,找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线板旁边张贴“有电危险”的标识图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将“有电危险”的标识贴在插座旁边,以示提醒。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或小金属片插到插座的小嘴巴里,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寻找家中的电插座,并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用电安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相关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老师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总结谈话

  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够比较认真的听老师讲故事,同时也能很好的掌握活动内容,能够简单的了解开关插座不能碰,基本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会“咬人”的电》小班教案5

  活动目的

  1、认识“有电危险”标识。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标识图一张,电插线板一个,“有电危险”粘贴纸若干。

  2、《会“咬人”的电》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3)小朋友可以自己插插线板吗?

  (4)蹦蹦是怎么做的?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识。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识。

  3、寻找并讨论如何保证安全用电。

  (1)提问:我们的幼儿园那里有电插线板?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碰电插线板有危险呢?

  (2)请幼儿分别找出活动室、盥洗室、寝室、户外活动区等场地的插线板所在位置。通过讨论,找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线板旁边张贴“有电危险”的标识图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将“有电危险”的标识贴在插座旁边,以示提醒。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或小金属片插到插座的小嘴巴里,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寻找家中的电插座,并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用电安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8)

——小班《咬人的电》教案 (菁选3篇)

小班《咬人的电》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小朋友可以插电插线板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们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幼儿操作:谁做的对。

  每人一套用电方法的图片,幼儿自己判断正误,并将笑脸贴在正确的图片上,哭脸贴在错误的图片上。

  小结:小朋友不碰电插线板,不用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小班《咬人的电》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小朋友可以插电插线板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们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幼儿操作:谁做的对。

  每人一套用电方法的图片,幼儿自己判断正误,并将笑脸贴在正确的图片上,哭脸贴在错误的图片上。

  小结:小朋友不碰电插线板,不用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小班《咬人的电》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相关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老师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总结谈话:

  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够比较认真的听老师讲故事,同时也能很好的掌握活动内容,能够简单的了解开关插座不能碰,基本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会咬人的电教案3篇(扩展9)

——小班教案《会咬人的电》 (菁选3篇)

小班教案《会咬人的电》1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小朋友可以插电插线板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们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幼儿操作:谁做的对。

  每人一套用电方法的图片,幼儿自己判断正误,并将笑脸贴在正确的图片上,哭脸贴在错误的图片上。

  小结:小朋友不碰电插线板,不用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小班教案《会咬人的电》2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有电危险”粘纸10张,课件,故事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3)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插插线板吗?

  (4)蹦蹦是怎么做的?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寻找并讨论如何保证安全用电。

  (1)提问:我们幼儿园哪里有电插线板?怎样才能让所有小朋友都知道电插线板有危险呢?

  (2)请幼儿分别找出活动室、盥洗室等场地的插线板所在位置,通过讨论找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线板旁边张贴“有电危险”的标志图以及用东西遮挡等。

  (3)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将“有电危险”的标志贴在插座旁边,以示提醒。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触电插线板,不把手指或金属片插到插座嘴巴里,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1、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

  2、请幼儿回家寻找家中的电插座,并提醒爸爸妈妈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小班教案《会咬人的电》3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

  (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附故事:会咬人的电一只小老鼠趁喜羊羊出门去,溜进家里偷东西,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白色的,身上长着许多小嘴巴,后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细尾巴,小老鼠只要把电视机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视机就会说话了,把台灯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台灯就亮了,把电风扇插头往小嘴巴里一插,电风扇就转了。小老鼠想:这可是个好宝贝,我要把它偷走。可是,宝贝比小老鼠还大,怎么搬走呢?小老鼠说:“我去请朋友来帮忙。”它刚出门正好碰到了灰太狼,小老鼠赶紧说:“灰太狼,喜羊羊家有个宝贝,你敢不敢去偷?”灰太狼马上说:“我什么都不怕,快带我去吧!”

  来到喜羊羊家,灰太狼看着那个宝贝摇摇头说:“那是什么宝贝吗?又不能吃,也不好玩,我不偷了。”小老鼠很着急地说:“那个宝贝很神奇,它能让电视机说话,能让台灯亮起来,能让电风扇转起来。”灰太狼一听眼睛马上睁大了,一把抓住了那个宝贝,它的手指头伸进了宝贝的小嘴巴里,“啊!”灰太狼大叫一声,感到全身发麻,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小老鼠吓得大叫:“灰太狼,危险!快扔掉!”可是灰太狼怎么甩也甩不掉,尾巴也着火了,冒起了黑烟。“好疼啊!”灰太狼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小老鼠吓得赶紧逃走了。

  喜羊羊回到家看到了昏倒在地的灰太狼,说:“灰太狼一定是到我家来偷东西的,我得赶紧报警。”包包大人把灰太狼抓走了并关了起来,等灰太狼醒过了,包包大人问:“灰太狼,你是怎么昏倒的?”灰太狼低着头说:“喜羊羊家有一个宝贝,我一摸就昏倒了。”包包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你的手一定伸到电插线板的小嘴巴里去了,你被电到了,能醒过了就算不错了。”灰太狼吓得直吐舌头,以后再也不敢碰电插线板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推荐访问:电教 咬人 会咬人电教案3篇 会咬人的电教案1 会咬人的电教案大班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