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 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台车质网统计,2023年1月车质网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9,573宗(其中含10宗针对第三方*台投诉),创造了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
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台车质网统计,2022年1月车质网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9,573宗(其中含10宗针对第三方*台投诉),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环比下降19%,同比上涨18.3%。
数据显示,本月车质网受理的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687款车型,其中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共128款。此外,本月车质网共接到车企针对投诉的回复9,458条(含部分之前月份投诉的回复)。在去除投诉人因为车企解决得当而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22年1月投诉量前30的车系(车型)排名如下:
2022年开年首月,国内汽车消费者投诉意愿持续高涨,投诉量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9,000宗。具体来看,榜单前十名变化较大,出现不少新面孔。沃尔沃XC60延续了上个月的投诉增长势头,本月投诉量环比再次实现翻倍增长,排名榜单首位。同期,沃尔沃XC60新能源车型投诉量也迎来爆发式增长,两者典型投诉问题相同,其中“疑似减配”投诉最为集中。据部分车主反馈,沃尔沃在未提前告知的前提下,“减配”了沃尔沃XC60的感应后备厢功能。此外,正式交付不足四个月的极氪001本月投诉也出现异常波动,首次入榜便排名榜单前十名,投诉大多集中在服务问题。
本月国内汽车投诉数据看点:
1月份,自主品牌投诉量和投诉占比有所回落,但占比仍略高于合资品牌。相比之下,合资品牌的投诉量虽同样有所下降,但投诉占比较上月提高了5.1个百分点。
本月大部分国别品牌投诉量环比均有所下降,仅德系和欧系品牌投诉量环比出现明显提升,其中欧系品牌涨幅最大,较上月上涨20.6%,投诉增量主要来自沃尔沃XC60车型。值得注意的是,美系品牌时隔1年投诉量再次跌破千宗,成为本月降幅最大的国别品牌,整体质量口碑有所提升。
从车型属性来看,SUV车型投诉延续了上个月的上涨势头,投诉量环比上涨59.6%,再次刷新了近一年来的月投诉量纪录。此外,中大型车本月投诉量环比也出现了微增,而其余车型本月投诉量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1月份,2021款车型投诉量环比出现一定回落,但依旧遥遥领先于其他年款车型。本月2022款车型投诉量迎来爆发,环比暴涨约2.1倍,已逐步接近第一梯队,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德系和欧系品牌车型。
本月汽油车型的投诉依旧占据绝对主体,虽投诉量环比略有下降,但投诉占比出现大幅提高。本月纯电动车型投诉量较上月出现明显回落,占比下降12.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汽油+48V轻混系统车型投诉量和占比逆势攀升,环比上涨26.8%,投诉多来自于沃尔沃XC60车型。
车质网受理的投诉主要分为质量问题、服务问题、综合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四大类。2022年1月,单纯质量问题投诉量环比下降18.3%,投诉占比与上月基本持*。服务问题投诉量同样出现环比回落,但仍处于2000宗以上的高位,投诉占比依旧超过1/4。
在1月份车质网受理的"质量投诉中,所有系统的投诉故障数环比均出现下降,其中发动机降幅最小,较2021年12月份下降了3.4%,显示出一定的“抗跌性”,投诉依旧来自于部分德系品牌SUV车型。
本月,服务问题(包含综合问题)投诉占比出现一定变化,服务流程不完善的投诉问题点环比出现暴涨,占比较上月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投诉问题集中在“系统升级问题”。相比之下,销售欺诈问题本月投诉问题点数量出现明显下降,但依旧是占比最高的服务问题。
1月份,其他问题投诉量环比出现明显增长,达到了近一年来的最高点。其中,“疑似减配”问题环比上涨50.9%,投诉多集中在沃尔沃XC60和沃尔沃XC60新能源两款车型。
从创立伊始,车质网一直致力于成为车主与车企之间协调解决消费纠纷的优选第三方,终极目标是推动企业重视产品缺陷,积极解决更多车主的合理诉求。据车质网统计,2022年1月份共有5,220宗投诉因厂家解决得当,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数据显示,1月份投诉回复率达100%的车企共52家,较上月减少14家,另有22家车企回复率达到90%及以上。总体来看,车企对于消费者通过车质网提出的*诉求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充分凸显了车质网在调解处理汽车售后服务纠纷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扩展阅读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扩展1)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情况100篇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情况1
日前,汽车门网发布了2022年1月国内汽车质量投诉分析报告。刚刚过去的1月份,汽车门网的整体投诉指数达到了7317.8,环比大幅下降了17.5%。去年12月出现的多个集中投诉本月都归于*静,成为投诉指数下降的根本原因。受电动化和智能化风潮影响,多款新能源车入围榜单TOP20,车机系统成了主要“槽点”。而在芯片短缺影响下,无法交付问题也成了很多车主投诉的对象。
投诉总结发现:
一、从投诉品牌来看,大众超越欧拉登上榜首,投诉指数大幅下降的欧拉退居次席,投诉指数同样大幅下降的吉利退居第四,长安排名第三。品牌投诉指数TOP10中,自主品牌占据六席,四个合资品牌上榜。大众、丰田、本田和欧拉、吉利、奇瑞、哈弗等热销品牌悉数上榜。值得一提的是,本月突遭集中投诉的沃尔沃排在了榜单的第六位,替代奥迪成为唯一一个豪华品牌。
二、从车企类别来看,自主车企的投诉占比达到了55%,比上月有所回落。合资品牌的投诉占比相应上升。长城、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位居前列。上汽大众位居合资车企投诉榜首,沃尔沃亚太紧随其后,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别克和北京现代位纷纷“挤进”前五。
三、从车系来看,保有量和车企众多的华系车投诉占比依然远多于其他车系。车机故障、配置与官宣不符、无法按时交车等很多问题都遭到了大面积投诉。本月,德系车超过日系车排在第二位,变速箱顿挫异响和机电单元故障、颗粒*堵塞等问题继续困扰着德系车主。日系车排名第三,丰田的变速箱顿挫异响、发动机机油增多等问题依然遭到了很多车主的投诉;多个日系老车型的仪表台开裂、车内异响问题也普遍存在。
四、从车型类别来看,保有量最大的SUV仍然是投诉占比最高的细分车型,而且由于沃尔沃XC60、几何EX3功夫牛等车型遭到了集中投诉,本月的SUV投诉占比超过了一半。紧凑型车的投诉指数仅次于SUV车型,但由于本月紧凑型车集中投诉消失,投诉占比降到了17%。此外,由于极氪001遭到集中投诉,中型车的投诉占比有所上升。
五、从投诉车款来看,本月的投诉指数仍然集中在2021款、2020款和2019款等三年内新车型,投诉占比超过了63%。其中,2021款车型的投诉问题最多也最为集中,EX3功夫牛、极氪001、沃尔沃XC60、吉利星瑞等遭到集中投诉的车型是主要槽点。2020款车型和2019款车型的合计投诉占比达到了27%,但投诉问题相对比较分散。
六、从投诉问题来看,车身电气依然是投诉最多的问题,占比达到了31%。沃尔沃XC60、吉利星瑞和欧拉好猫是车身电气类问题最多的车型。其中,沃尔沃XC60因减配电动后备箱遭到了集中投诉;吉利星瑞的车机系统再次被车主吐槽;欧拉好猫仍然收到了芯片问题的干扰。服务类投诉排名第二,欧拉好猫、极氪001、几何EX3功夫牛和零跑T03的服务类问题最多。这其中,欧拉好猫因芯片问题招致了很多服务类投诉;极氪001、几何EX3功夫牛和零跑T03则因无法交付问题引发了车主对服务的集体不满。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情况2
纵观2022年1月的投诉榜单前十名可以发现,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投诉车型数量相同,都有5款车入榜。与以往的投诉榜单不同的是,以产品质量为主的投诉被销售纠纷类问题所超越。销售纠纷类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有实车配置与宣传不符、提车难、系统升级问题等,涵盖的车型既有上汽大众朗逸、沃尔沃XC60这样的合资车型,也有欧拉好猫、极氪001这样的自主品牌车型。
合资车里的“钉子户”和“新面孔”
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途观L、东风日产轩逸、广汽丰田雷凌已经是连续多月名列前茅的“钉子户”了。
其中,途观L还是老生常谈的“颗粒*堵塞”问题,尽管官方后来陆陆续续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始终效果不明显,去年同期的一汽大众探岳也是同样的症结,车主们目前也仍在等待实质解决措施的到来。
而东风日产轩逸虽然一直是轿车细分市场的销量神话,但伴随而来的也是它的投诉量常年居高不下,主要问题体现在变速器无法加速、影音系统故障、电瓶故障、发动机漏油等。其中,有不少问题已经是多年来的通病了。
至于广汽丰田雷凌,和上月投诉暴涨相比,这款车1月的投诉量有明显的回落,变速箱顿挫异响和发动机机油增多问题仍然是其倍受吐槽的两个主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变速箱顿挫异响频发的雷凌成了广汽丰田问题最多的车型。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外,广汽丰田雷凌还被车主投诉存在刹车系统升级后混动逻辑混乱的问题。
“新面孔”的上汽大众朗逸之所以在1月份投诉量位居榜首,主要是因为2021款的朗逸中控屏幕存在与厂家宣传不符的问题。据车主们所说,展厅车的中控屏是原厂的MOS中控屏,但却没有提前告知其销售给车主的车辆中控屏与广告宣传不符。由于实车中控屏与原厂宣传不符,因此不能支持厂家宣传的无线carplay功能,无法享受原厂MOS中控屏的声音聚焦功能,无法进行大灯照明距离调节,且目前的中控屏也无法和车辆的数据相关联,无法享受原厂系统持续升级所带来的其他功能。
尽管上汽大众朗逸的问题被多家媒体报道过,但上汽大众仍未对2021款朗逸车机减配事件做出回应,这不由得让人想到途观L这款车,同样是上汽大众的产品,同样是被大量消费者投诉,但是时隔一年了依然没有解决。
合资品牌里另一位“新面孔”——沃尔沃XC60被大量投诉同样是因为减配问题,据消费者反映,2022款XC60智远豪华版在2021年6、7、8、9月份生产制造的车都有后备箱感应功能,而在10月、11月偷偷减配了,12月后生产的车,又恢复了该功能。厂家并没有发公告提前说明,也没有对“减配”的车辆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才导致了大量车主投诉。
印象中,在汽车投诉榜单上很少见到沃尔沃车型,毕竟这个品牌一向以稳定、安全著称,除了零整比似乎也没有什么可吐槽的点。但在最近,沃尔沃XC60却突然登上了1月投诉榜单的第四位。
自主品牌销售纠纷多发
1月上榜的自主品牌车系多为销售服务问题,欧拉好猫的“换芯”风波在经历多月的发酵后总算在1月份给了车主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案,即10000元现金以及多种权益的补偿政策,不过,这需要撤诉才能领取。从投诉量反馈来看,相比此前大面积的投诉,1月的投诉数量仅为68例,投诉集中度明显下降。
领克01被大量投诉则是因为2021款领克01车身钢材强度与宣传不符,而除了车身钢材强度的问题外,还有车主指出,领克称因为国外规定需要具备中部气囊等配置,但是国内的车由于没有法规规定就可以没有,这与厂家宣传的“用同一车身结构覆盖全球市场”的宣传有明显差距。
风波不断的极氪001这次的新账为虚假宣传优惠政策,诱导消费者提早下单,本以为早买早享受,谁知道竟然是早买早吃亏?值得一提得是,吉利旗下几何EX3功夫牛也陷入了消费纠纷漩涡,又是提车难,又是被下定车主反映“非法集资”,又是宣传电机与实际车辆电机不符。总而言之,这款上市不到3个月的车一地鸡毛。
此外,吉利旗下的星瑞也被大量投诉,主要是因为车机问题,这也是吉利星瑞的老毛病了。此外,就车机卡顿一事,星越、嘉际等吉利众明星车型亦有同感,看来车机难用是吉利翻不过去的案底了。
虽说人无完人,车无完车,但是涉及销售纠纷类的问题投诉真的不应该啊!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扩展2)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情况 (菁选2篇)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情况1
日前,汽车门网发布了2022年1月国内汽车质量投诉分析报告。刚刚过去的1月份,汽车门网的整体投诉指数达到了7317.8,环比大幅下降了17.5%。去年12月出现的多个集中投诉本月都归于*静,成为投诉指数下降的根本原因。受电动化和智能化风潮影响,多款新能源车入围榜单TOP20,车机系统成了主要“槽点”。而在芯片短缺影响下,无法交付问题也成了很多车主投诉的对象。
投诉总结发现:
一、从投诉品牌来看,大众超越欧拉登上榜首,投诉指数大幅下降的欧拉退居次席,投诉指数同样大幅下降的吉利退居第四,长安排名第三。品牌投诉指数TOP10中,自主品牌占据六席,四个合资品牌上榜。大众、丰田、本田和欧拉、吉利、奇瑞、哈弗等热销品牌悉数上榜。值得一提的是,本月突遭集中投诉的沃尔沃排在了榜单的第六位,替代奥迪成为唯一一个豪华品牌。
二、从车企类别来看,自主车企的投诉占比达到了55%,比上月有所回落。合资品牌的投诉占比相应上升。长城、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位居前列。上汽大众位居合资车企投诉榜首,沃尔沃亚太紧随其后,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别克和北京现代位纷纷“挤进”前五。
三、从车系来看,保有量和车企众多的华系车投诉占比依然远多于其他车系。车机故障、配置与官宣不符、无法按时交车等很多问题都遭到了大面积投诉。本月,德系车超过日系车排在第二位,变速箱顿挫异响和机电单元故障、颗粒*堵塞等问题继续困扰着德系车主。日系车排名第三,丰田的变速箱顿挫异响、发动机机油增多等问题依然遭到了很多车主的投诉;多个日系老车型的仪表台开裂、车内异响问题也普遍存在。
四、从车型类别来看,保有量最大的SUV仍然是投诉占比最高的细分车型,而且由于沃尔沃XC60、几何EX3功夫牛等车型遭到了集中投诉,本月的SUV投诉占比超过了一半。紧凑型车的投诉指数仅次于SUV车型,但由于本月紧凑型车集中投诉消失,投诉占比降到了17%。此外,由于极氪001遭到集中投诉,中型车的投诉占比有所上升。
五、从投诉车款来看,本月的投诉指数仍然集中在2021款、2020款和2019款等三年内新车型,投诉占比超过了63%。其中,2021款车型的投诉问题最多也最为集中,EX3功夫牛、极氪001、沃尔沃XC60、吉利星瑞等遭到集中投诉的车型是主要槽点。2020款车型和2019款车型的合计投诉占比达到了27%,但投诉问题相对比较分散。
六、从投诉问题来看,车身电气依然是投诉最多的问题,占比达到了31%。沃尔沃XC60、吉利星瑞和欧拉好猫是车身电气类问题最多的车型。其中,沃尔沃XC60因减配电动后备箱遭到了集中投诉;吉利星瑞的车机系统再次被车主吐槽;欧拉好猫仍然收到了芯片问题的干扰。服务类投诉排名第二,欧拉好猫、极氪001、几何EX3功夫牛和零跑T03的服务类问题最多。这其中,欧拉好猫因芯片问题招致了很多服务类投诉;极氪001、几何EX3功夫牛和零跑T03则因无法交付问题引发了车主对服务的集体不满。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情况2
纵观2022年1月的投诉榜单前十名可以发现,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投诉车型数量相同,都有5款车入榜。与以往的投诉榜单不同的是,以产品质量为主的投诉被销售纠纷类问题所超越。销售纠纷类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有实车配置与宣传不符、提车难、系统升级问题等,涵盖的车型既有上汽大众朗逸、沃尔沃XC60这样的合资车型,也有欧拉好猫、极氪001这样的自主品牌车型。
合资车里的“钉子户”和“新面孔”
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途观L、东风日产轩逸、广汽丰田雷凌已经是连续多月名列前茅的“钉子户”了。
其中,途观L还是老生常谈的“颗粒*堵塞”问题,尽管官方后来陆陆续续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始终效果不明显,去年同期的一汽大众探岳也是同样的症结,车主们目前也仍在等待实质解决措施的到来。
而东风日产轩逸虽然一直是轿车细分市场的销量神话,但伴随而来的也是它的投诉量常年居高不下,主要问题体现在变速器无法加速、影音系统故障、电瓶故障、发动机漏油等。其中,有不少问题已经是多年来的通病了。
至于广汽丰田雷凌,和上月投诉暴涨相比,这款车1月的投诉量有明显的回落,变速箱顿挫异响和发动机机油增多问题仍然是其倍受吐槽的两个主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变速箱顿挫异响频发的雷凌成了广汽丰田问题最多的车型。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外,广汽丰田雷凌还被车主投诉存在刹车系统升级后混动逻辑混乱的问题。
“新面孔”的上汽大众朗逸之所以在1月份投诉量位居榜首,主要是因为2021款的朗逸中控屏幕存在与厂家宣传不符的问题。据车主们所说,展厅车的中控屏是原厂的MOS中控屏,但却没有提前告知其销售给车主的车辆中控屏与广告宣传不符。由于实车中控屏与原厂宣传不符,因此不能支持厂家宣传的无线carplay功能,无法享受原厂MOS中控屏的声音聚焦功能,无法进行大灯照明距离调节,且目前的中控屏也无法和车辆的数据相关联,无法享受原厂系统持续升级所带来的其他功能。
尽管上汽大众朗逸的问题被多家媒体报道过,但上汽大众仍未对2021款朗逸车机减配事件做出回应,这不由得让人想到途观L这款车,同样是上汽大众的产品,同样是被大量消费者投诉,但是时隔一年了依然没有解决。
合资品牌里另一位“新面孔”——沃尔沃XC60被大量投诉同样是因为减配问题,据消费者反映,2022款XC60智远豪华版在2021年6、7、8、9月份生产制造的车都有后备箱感应功能,而在10月、11月偷偷减配了,12月后生产的车,又恢复了该功能。厂家并没有发公告提前说明,也没有对“减配”的车辆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才导致了大量车主投诉。
印象中,在汽车投诉榜单上很少见到沃尔沃车型,毕竟这个品牌一向以稳定、安全著称,除了零整比似乎也没有什么可吐槽的点。但在最近,沃尔沃XC60却突然登上了1月投诉榜单的第四位。
自主品牌销售纠纷多发
1月上榜的自主品牌车系多为销售服务问题,欧拉好猫的“换芯”风波在经历多月的发酵后总算在1月份给了车主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案,即10000元现金以及多种权益的补偿政策,不过,这需要撤诉才能领取。从投诉量反馈来看,相比此前大面积的投诉,1月的投诉数量仅为68例,投诉集中度明显下降。
领克01被大量投诉则是因为2021款领克01车身钢材强度与宣传不符,而除了车身钢材强度的问题外,还有车主指出,领克称因为国外规定需要具备中部气囊等配置,但是国内的车由于没有法规规定就可以没有,这与厂家宣传的“用同一车身结构覆盖全球市场”的宣传有明显差距。
风波不断的极氪001这次的新账为虚假宣传优惠政策,诱导消费者提早下单,本以为早买早享受,谁知道竟然是早买早吃亏?值得一提得是,吉利旗下几何EX3功夫牛也陷入了消费纠纷漩涡,又是提车难,又是被下定车主反映“非法集资”,又是宣传电机与实际车辆电机不符。总而言之,这款上市不到3个月的车一地鸡毛。
此外,吉利旗下的星瑞也被大量投诉,主要是因为车机问题,这也是吉利星瑞的老毛病了。此外,就车机卡顿一事,星越、嘉际等吉利众明星车型亦有同感,看来车机难用是吉利翻不过去的案底了。
虽说人无完人,车无完车,但是涉及销售纠纷类的问题投诉真的不应该啊!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扩展3)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
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台车质网统计,2022年1月车质网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9,573宗(其中含10宗针对第三方*台投诉),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环比下降19%,同比上涨18.3%。
数据显示,本月车质网受理的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687款车型,其中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共128款。此外,本月车质网共接到车企针对投诉的回复9,458条(含部分之前月份投诉的回复)。在去除投诉人因为车企解决得当而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22年1月投诉量前30的车系(车型)排名如下:
2022年开年首月,国内汽车消费者投诉意愿持续高涨,投诉量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9,000宗。具体来看,榜单前十名变化较大,出现不少新面孔。沃尔沃XC60延续了上个月的投诉增长势头,本月投诉量环比再次实现翻倍增长,排名榜单首位。同期,沃尔沃XC60新能源车型投诉量也迎来爆发式增长,两者典型投诉问题相同,其中“疑似减配”投诉最为集中。据部分车主反馈,沃尔沃在未提前告知的前提下,“减配”了沃尔沃XC60的感应后备厢功能。此外,正式交付不足四个月的极氪001本月投诉也出现异常波动,首次入榜便排名榜单前十名,投诉大多集中在服务问题。
本月国内汽车投诉数据看点:
1月份,自主品牌投诉量和投诉占比有所回落,但占比仍略高于合资品牌。相比之下,合资品牌的投诉量虽同样有所下降,但投诉占比较上月提高了5.1个百分点。
本月大部分国别品牌投诉量环比均有所下降,仅德系和欧系品牌投诉量环比出现明显提升,其中欧系品牌涨幅最大,较上月上涨20.6%,投诉增量主要来自沃尔沃XC60车型。值得注意的是,美系品牌时隔1年投诉量再次跌破千宗,成为本月降幅最大的国别品牌,整体质量口碑有所提升。
从车型属性来看,SUV车型投诉延续了上个月的上涨势头,投诉量环比上涨59.6%,再次刷新了近一年来的月投诉量纪录。此外,中大型车本月投诉量环比也出现了微增,而其余车型本月投诉量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1月份,2021款车型投诉量环比出现一定回落,但依旧遥遥领先于其他年款车型。本月2022款车型投诉量迎来爆发,环比暴涨约2.1倍,已逐步接近第一梯队,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德系和欧系品牌车型。
本月汽油车型的投诉依旧占据绝对主体,虽投诉量环比略有下降,但投诉占比出现大幅提高。本月纯电动车型投诉量较上月出现明显回落,占比下降12.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汽油+48V轻混系统车型投诉量和占比逆势攀升,环比上涨26.8%,投诉多来自于沃尔沃XC60车型。
车质网受理的投诉主要分为质量问题、服务问题、综合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四大类。2022年1月,单纯质量问题投诉量环比下降18.3%,投诉占比与上月基本持*。服务问题投诉量同样出现环比回落,但仍处于2000宗以上的高位,投诉占比依旧超过1/4。
在1月份车质网受理的"质量投诉中,所有系统的投诉故障数环比均出现下降,其中发动机降幅最小,较2021年12月份下降了3.4%,显示出一定的“抗跌性”,投诉依旧来自于部分德系品牌SUV车型。
本月,服务问题(包含综合问题)投诉占比出现一定变化,服务流程不完善的投诉问题点环比出现暴涨,占比较上月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投诉问题集中在“系统升级问题”。相比之下,销售欺诈问题本月投诉问题点数量出现明显下降,但依旧是占比最高的服务问题。
1月份,其他问题投诉量环比出现明显增长,达到了近一年来的最高点。其中,“疑似减配”问题环比上涨50.9%,投诉多集中在沃尔沃XC60和沃尔沃XC60新能源两款车型。
从创立伊始,车质网一直致力于成为车主与车企之间协调解决消费纠纷的优选第三方,终极目标是推动企业重视产品缺陷,积极解决更多车主的合理诉求。据车质网统计,2022年1月份共有5,220宗投诉因厂家解决得当,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数据显示,1月份投诉回复率达100%的车企共52家,较上月减少14家,另有22家车企回复率达到90%及以上。总体来看,车企对于消费者通过车质网提出的*诉求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充分凸显了车质网在调解处理汽车售后服务纠纷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扩展4)
——2022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2.51亿人次100篇
2022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2.51亿人次1
[ 交通运输部通报称,春节假期7天,预计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1.3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31.7%。 ]
尽管受到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春节假期依然呈现出“安全、*稳、有序”的特点。多地假日市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新消费模式,正带动旅游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假日市场总体安全*稳有序
2月7日,春节假期刚结束,多部门就发布了最新统计数据:
交通运输部通报称,春节假期7天,预计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1.3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31.7%,比2019年(疫情前)同期下降69.2%。
其中,预计铁路发送旅客3029.7万人次、公路发送旅客9127万人次、水路发送旅客304.6万人次、民航发送旅客500.9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车流量预计23946万辆次,比2021年同期上升约9%,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13%。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也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
2022年春节假期,旅客出行出游面临安全与防疫双重考验。
1月29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执行防疫政策提出明确要求: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得随意扩大限制出行范围;不得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所在地市及全省;不得对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采取强制劝返、集中隔离等措施;不得随意延长集中隔离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限。这使得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相比去年有所增加。
依据百度迁徙指数,分地区看,广东、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以迁出活动为主;相比之下,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区迁入的活跃度更高。这主要反映了春节外出农民工返乡的规律。
从城市间的迁徙活动看,迁徙受疫情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如北京,春节前一周的净迁出指数虽然高于去年,却与疫情前相比明显偏低。
在节前交通运输部2022年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表示,受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今年春运期间公众出行主要以中、短途为主。从流量变化看,呈“节前*稳、节中反弹、节后回升”的特征。
交通运输部有关人士介绍,眼下,各地交通部门正精心精细做好春运返程服务。比如江苏交通部门组织志愿者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国省干线、城市出入口处免费提供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等。
冰雪旅游空前火热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地旅游、林草部门了解到,2022年春节假期,旅游活动“小型化”“线上化”的特色明显。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号“乐游上海”6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农历虎年春节假期7天,上海共接待游客1098.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7.21亿元。
上海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推出“云展览”“云演出”“云课堂”等,累计吸引326.99万人次浏览和参与。携程、抖音、美团、腾讯、得物等推出的“云上过大年”主题活动累计浏览量近6亿人次。话题浏览、视频播放量达2.1亿次,直播互动观看近400万人次。
江西明月山旅游度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假期人气火爆,除夕至初六7天共计接待游客83.61万人次,综合门票收入5821.51万元,旅游综合收入60547.47万元,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11.54%、16.34%和13.7%。
受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各地冰雪旅游空前火热。今年1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名单里,以“冰雪体验”“滑雪体育”“冬日时尚冰雪”为关键词的景区景点最为集中。冰雪旅游在今年春节假期急剧升温。
携程数据显示,连日来,以“冬奥”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比往年增长超过200%。在北京后海、颐和园等景点,从大年初一开始,游客们就成群结队地赶来滑冰、玩雪。在云南,滑雪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两成。今年春节假期滑雪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3%,滑雪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52%。昆明融创雪世界、曲靖大海草山滑雪旅游度假区等冰雪游景区人气旺。
*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但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活动也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7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春节受连续阴雨天气和深圳疫情影响,游客量大幅锐减。除夕至正月初六,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接待游客量约为2.8万人次(往年超过10万人次),同比下降七成。
生态旅游超过国内旅游人数一半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业没有消极懈怠,而是贴近市场和公众寻求突破。国家公园、森林步道、冰雪旅游等成为旅游热门。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林草专类园、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等区域共接待游客20.93亿人次,超过国内旅游人数的一半,生态旅游游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游客量的约70%。
以广西为例,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介绍,2021年,全区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年接待游客量约1.45亿人次,总消费额超1300亿元,占全区文旅产业总收入的20%以上。
广西是森林资源富集区,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广西已建成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人家等森林康养目的地158处,创建62处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森林康养集散中心。
“来宜春的游客,多是冲着森林旅游来的。”江西省宜春市林业局局长介绍,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宜春做好养生休闲、文化创意、生态观光三篇文章,打造了既有看头又有玩头的休闲度假产品。
介绍,观光、游憩、住宿、餐饮、会议、商务洽谈、康养等“全套”的旅游服务,拉长了宜春的旅游产业链,在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的同时,也增加了旅游综合效益。
*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明确,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推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推出一批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丰富优质产品供给。
马蜂窝旅游国内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对此表示,后疫情时代,“人山人海”的大众旅游路线逐渐“退居二线”,文化、艺术、体育、生态、亲近自然等重体验的内容逐渐走红,也成为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的研究结果预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疫情影响和市场因素,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2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近七成。预计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达两成,恢复至2019年的两到三成。
该数据分析所研究人员胡咏君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旅*业的冲击仍在持续,宏观经济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旅游业表现得更为明显,需要对困难、问题和风险做更充分的准备。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扩展5)
——2022年国内货物运输合同范文 (菁华1篇)
2022年国内货物运输合同范文1
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xx年国内货物运输合同范文三篇,欢迎查阅!
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乙方(承运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其它相关法规,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等互利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合作范围
1、甲方委托乙方承运由甲方指定的起运点至目的地的货物运输。
2、具体货物的托运内容,以出货时甲方发出的《派车单》为准。
3、甲方将合同区域的货物全部委托给乙方运输,不论货物多少统一以合同价为准。
第二条服务要求
1、乙方负责提供充足的车辆资源用于甲方货物的运输,运输车辆的车况和车型应符合甲方货物的安全要求。
承运司机与车辆:
(1)乙方需确保承运车辆、司机的身份证、驾驶证、司机上岗证、行驶证、营运证、车辆购置附加费、养路费、保险卡真实有效;
(2)如因上述证件不齐全或伪造,由此带来的相关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
业务操作指令的安排:
(1)甲方提前用传真方式向乙方发出《派车单》,乙方应在收到《派车单》后一小时内盖章确认,并确定司机姓名、手机号码、车牌号码一并回传给甲方。
(2)乙方接到甲方托运通知及《派车单》一小时后,如不能派车装货,甲方有权自行调派车辆,如甲方自行调派车辆的成本高于与乙方的合同价格,此高出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装货的要求:
(1)乙方必须保证在于确认《派车单》当日履行运输责任,并在合同约定的运输时效内
将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
(2)乙方司机在装车时应负责对所装货物的品种、数量、包装,认真清点、把关。对于残缺或包装损坏的货物必须在装车时向仓库提出更换。对于司机未履行以上约定致发生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
(3)装车完毕,乙方人员必须当场与甲方工作人员或仓库办理货物移交手续,并承担货物的安全保管及承运责任、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失的完全赔偿责任。
运输:
(1)乙方在运输途中,不许中途换车,确因特殊原因(车辆故障或交通事故)需换车,必须经甲方书面(或传真)同意。否则由此造成甲方货物损失或延误送达时间的一切损失均由乙方负责。
(2)乙方必须确保做好防火、防盗、防雨、防潮等工作,货物从装车后直到货物交付甲方指定收货人签收之前发生的损毁、被盗、丢失、淋湿、残损、交货不清、短缺等以及由此导致的损失均由乙方负责赔偿,按货物价格倍予以赔偿(赔款在运费中扣除)。
(3)乙方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事故时,必须及时电话通知甲方,如出现货物损坏时,必须及时按甲方的相关指令要求报当地*交通部门及保险公司,并保护好现场及货物,及积极配合甲方办理有关理赔手续,并承担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剩余损失部分,如因乙方不及时报案、报保险公司和通知甲方,致甲方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乙方负全部责任。
(4)如乙方运输途中发生意外事故,需甲方人员出面协调处理事故时,其差旅费用(包括甲方委派人员食宿费、通讯费、交通费、处理事故应交费用和应酬费等),凭发票或收据由乙方负责承担.
卸货:
(1)将货物准时送达甲方指定之收货人,否则每延误24小时按人民币500元罚款。该罚款在乙方运费中扣除。
(2)乙方必须严格按照《送货单》地址送货,乙方未取得甲方书面许可擅自改换送货地点的,罚款人民币20万元。
(3)乙方需确保收货单位和经手收货人的身份真实无误;核实收货人后,协助卸货,并在场监督,由于运输途中出现的货损、货差等情况当场确认清楚,并予当场赔付。
(3)卸货完毕,必须由收货人在收货单上加盖公章及收货人签名,如因特珠情况无法盖到公章,则需收货人签字的同时并签上身份证号码。
签收单的返还:
(1)每月1-15日的签收单必须在当月20日之前送交甲方指定工作人员;每月15-30日的回单在次月的5日之前送交甲方指定工作人员,由甲方登*收。乙方未按规定时间完整提报相关文件的,当月不予结算,延迟至下一个帐期进行结算。(2)若乙方无法如期将运输签收单交付甲方,并按每批次100元/天罚款。
(3)凡出现签收单单据丢失或涂改或损毁,乙方负责复印件的补签,并确保能正常与客户办理结算。否则,不予结算当次运费,并罚款500元/单。信息反馈:
(1)任何异常情况出现时,乙方必须于1小时之内,以各种有效途径反馈到甲方;(2)乙方需确保司机的通讯畅通,如甲方客服人员在跟单查询时每出现一次手机关机或无法联系到司机,则罚款100元/次(特殊情况需书面解释)。
(3)次日早上8:00前,乙方必须将运输情况真实地反馈给甲方。
第三条运输价格
1、运输价格:按双方确定的附件《价格表》执行,附件中未列明地区的运价,以双方操作前书面确认的价格执行。
2、价格时效:价目表所述价格的时效与本合同一致,在合同期内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运输。(如遇市场行情大的变化,应不少于7天提前和甲方协商解决,协商期间内按合同约定价格执行)
第四条费用结算
1、乙方需于每月的5日前,将上月相关单据(签收单,回执、各项票据、结算书),交予甲方,甲方于10日内核对无误后予以确认,乙方按照确认无误的运输费开具统一的《内陆河运输统一发票》。
2、甲方在收到乙方正式运输发票并审核无误后安排请款,每月25-30日为付款日(逢节假日顺延)。
3、付款方式:支票、银行电汇。
第五条履约风险保证金
1、为确保本合同的严格履行,在本合同签定之时,乙方同意向甲方缴纳履约风险保证金人民币壹拾万元整。
2、该风险保证金在合同终止,双方结帐时予以统一清算,并于15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结清;3、履约风险押金不计利息。
第六条违约责任
1、甲方对于乙方提供的服务未达到本合同服务标准的,甲方有权根据情况对乙方采取减少运输数量、暂停乙方运输资格、立即终止合同等处罚。
2、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如违反本合同有关规定,对方均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合同,对于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均由违约方负责赔偿。
3、因乙方责任(不可抗力因素除外)造成货物逾期到达,产生收货单位拒收货物或退货,所有产生的费用及其它经济损失,均由乙方负责承担。
3、乙方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未经甲方同意对承运之货物行使留置权,否则,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由乙方全部承担。
第七条、特别约定条款
双方合作过程中,乙方或乙方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甲方货物,如出现此种情况乙方将承担该货物价值2倍的责任赔偿。
第八条合同的时效及争议解决
1、本合同有效期自20xx年月日至年月日止;2、本合同一式二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双方各执一份,具备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一致后,签定补充协议书,确认之后作为本合同的必要补充,与本合同具同等效力。合同履行期间,如因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均应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提请深圳市人民法院予以裁决。
甲方:_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
委托方:贸易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承运方: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鉴于甲方和乙方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双方本着公*、*等、等价有偿和诚信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承运货物事宜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
第一条:运输费用
1、1甲乙双方建立战略商业伙伴关系,乙方给甲方惠的价格。
1、2运输费用以甲乙双方签章确认的乙方报价单为准,该报价单作为本合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如果乙方需变更价格,须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甲方。经甲方书面确认后,方可执行,否则,甲乙双方按变更前的价格结算。
第二条:甲方责任
2、1运输时间年月日起至年月日,甲方预报当月运输计划,货柜数量根据甲方所提供的数量而订,以便乙方提前调配车辆,确保运力。
2、2甲方需调用车辆前,应提前一至两天向乙方传真书面的《托运单》并注明装柜地点和时间、货物名称、箱型、重量及卸货地点,联系人及电话,落重日期等。并对所提供托运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3特殊原因需临时增加拖柜量,提前24小时通知乙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由乙方安排拖柜来厂装货。
2、4厂方正常装柜时间为每天24小时。
甲方按协议约定及时与乙方结清各项费用。
第三条:乙方责任
3、1乙方所提供的车辆必须是技术性能良好,证照齐全、合法、有效,并购买了交强险、商业险、物流责任险。货物启运前,乙方须向甲方提供承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基本资料复印件(行驶证、营运证、保险卡、驾驶证、身份证)
3、2乙方需按甲方《托运单》准时安排货柜到工厂装货,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准时到厂,需提前6小时书面通知甲方,并经甲方同意后方可延迟。否则,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3、3货物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无论是否导至货物损坏,乙方在启动交通事故救急预案的同时,还应及时通知甲方,并随时通报事故处理情况。
3、4本协议为甲方商业机密,乙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否则,由此所产生的后果由乙方负责。
3、5乙方在运输过程中对甲方的货物造成损坏、丢失的风险责任由乙方承担,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乙方负责。
第四条:费用及结算方式:
4、1乙方车辆按计划时间正常到达甲方指定工厂或仓库,如厂方无法即时装货,所产生的压夜费用为元/天,由甲方支付。
4、2运输费用以月结方式结算,乙方需在次月5日前将上月的月结对帐单传给甲方,甲方须在10天内核对完后回传给乙方确认,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提交给甲方财务部,于10个工作日内将该费用按以下约定的方式支付给乙方。
4、3乙方同意采用以下方式收款:
由甲方将款项付至乙方如下账号:
账户名:物流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支行
账号:
以上信息如有变更,乙方应书面通知(需加盖公章)。
第五条:合同的终止
5、1如因不可抗力(仅指战争四级以上地震)无法履行本合同的,本合同自动终止,甲乙双方承担各自的损失,互不追究责任。
5、2乙方在一个月内延迟到柜10次,六个月内累计延迟到柜60次,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并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5、3除上述外,甲、乙任何一方终止合同,需提前二个月以书面报告形式告知对方。
第六条:违约责任
6、1乙方需按甲方的装柜时间表安排到柜,在未经甲方同意而延迟到柜,每延迟6小时按该柜的运输费用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6、2甲乙任何一方违反诚信商业、有贿赂行为的,守约方有权不再向违约方支付所有应付但未付的款项。
第七条:其它
7、1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提交人民法院管辖,诉讼解决。
7、2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年月日止。合同期满前二个月,双方可商议续约,协商一致,另行签订续约合同。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公司乙方签章:货运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签署日期:年月日签署日期:年月日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经协商,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运输方式
甲方调__________吨位船舶一艘,按照乙方的要求由__________港运至__________港,按现行包船运输规定办理。
第二条装船时间
乙方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将货物集中于出发港,由甲方负责装船(也可以由乙方装船,甲方指导)。自船舶抵港已靠好码头时起____日内装完货物。
第三条运到期限
船舶自装船之______日起日运至到达港。逾期运到,甲方须向乙方支付______违约金。
第四条卸船时间
船舶到达后,乙方负责卸船。乙方应在______时内卸完货物。因乙方责任迟延卸货的,每迟______支付______违约金。
第五条运输质量
甲方应当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损坏、灭失的,由甲方按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条运输费用
双方约定,乙方按每吨______元向甲方支付运输费用______元。港口装卸费用按规定办理。
第七条费用结算
本合同签订后3日内,乙方预付运输费用______元。在卸货后,双方据实计算,多退少补。
第八条法律适用
本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同意由*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处理。
第九条附则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承运人:____________托运人: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附: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是指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订立的旨在明确海上货物运输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本格式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参考文本。在具体办理货物承运手续时,各种运输单证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1)承运人、托运人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2)货物名称、数量、重量、包装等基本情况;(3)装船港、到达港、中转港名称;(4)运费及其支付方式;(5)违约责任。
签订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应当按照海商法的规定,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涉外海上货物运输,往往涉及第三国的法律规定,在合同中应明确法律适用及纠纷处理方式等问题。另外,运输单证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承运人应当按照单证记载的要求,认真填写,避免因填写不清而导致纠纷。
2022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同比上涨18.3%100篇(扩展6)
——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涨 (菁选2篇)
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涨1
2021年*汽车销量终于止住连续三年下滑颓势,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的新能源车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某种程度来说,去年汽车行业销量能实现增长,主要“涨”在新能源。
可以预见,不仅传统车企对于新能源车型研发和生产投入会大幅加大,而且会有越来越多“新面孔”投身于造车行列中,主要目的就是生产电动车车型。虽然新能源车型是汽车行业趋势,但是如此“疯狂”扩张,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产能过剩。
想当初,正是在*汽车销量高速增长的时间段,让许多车企对于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市场汽车保有量盲目乐观,所以纷纷扩建工厂,造成如今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火热,很可能带动新一轮新工厂建设。
新能源车规划产能已严重过剩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虽然比2020年的48.45%提高4%,但还是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区间。
2021年有销量的86家企业中,就有11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于100%,包括6家外资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和5家是内资企业。这其中有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有8家企业产能利用率在80%-100%之间,其中合资企业3家、新能源汽车企业3家,产能属于处在正常状态。
由此可见在产能利用率最高的19家车企中,新能源车企有7家,这样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也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车企头部阵营仍处于供不应求的上升态势,但是从新能源产能整体情况来看,却并不这么乐观。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32.6万辆,而新能源乘用车的专用产能已经有569.5万辆,产能利用率是58.4%,并没有比行业整体高出多少。而已经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还有1046万辆在建产能将陆续建成投产,这些在建产能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车。
有不少新建项目将于2022年投产,如一汽红旗规划年产能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汽丰田年规划产能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光束汽车年规划产能16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等。还有一些造车新势力新工厂,也将在今年正式投产。
所以即便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突破500万辆,但是与新建成工厂增长的产能相比,仍会有大量产能闲置。乘联会已提出预警,汽车行业在解决传统汽车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还要防止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整合闲置产能成为行业新考验
为何车企热衷建新能源新工厂,除了有些车企确实是燃油车产能紧张,不得不建新工厂外,多数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新能源车型特别是全新*台设计的电动车,相比燃油车型基本“另起炉灶”,很难与现有燃油车型实现共线生产。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和新品牌,如果通过购买其他车企工厂进行生产,仍需要不菲的投入进行全新改造,所以不如向各地方*批地建设全新工厂,按照最新的流程工艺进行设计更为“省事儿”,还能得到地方*各种政策支持。所以如今一面是不少工厂“休眠”,另一面是新工厂破土动工。
根据去年新能源车型在各类型市场渗透率来看,仅有个位数的合资车型中显然是新能源亟待开发的新市场,而合资车企在引入更多新能源车型同时,也已经开始筹备和规划新能源车型生产,但是采用的方式也殊途同归。
比如大众虽然两家合资公司都分别建设新工厂引入新的MEB*台,但是与江淮汽车的合资公司仍将基于江淮汽车二工厂,改造扩建在*的第三家电动车制造工厂,预计在2023年年底投产,该工厂的设计年产能为30万辆电动汽车。大众希望通过此举大幅增加其在华电动车产量,为销量增长做储备。
而计划未来五年,将推出三款e:N品牌车型的东风本田,则计划接手神龙汽车位于武 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二工厂,将其改造为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全新工厂。根据规划,改造后的电动车型工厂将导入最新自动化技术,成为本田在全球的第一个新能源标杆工厂,为东风本田向电动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显然建厂的方式不同,带来投入和效果也会不同。随着新能源市场高速发展,不仅为车市带来新增长点,也同时为整合闲置产能带来新方案。但是如果希望这些闲置产能能够有效利用起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工厂集中的地方*进行政策性引导,以及汽车集团等进行协调与推动。
而对于车企而言,面对新能源车型对于传统燃油车型替换的加快,也应在生产上对两者作出合理的加减法,控制工厂数量减少未来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风险,这也是去年多个国际车企关闭部分海外工厂的原因。而*新能源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是车企也要对于产能过剩风险有所准备。
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涨2
尽管多个不利于新车销售的因素聚集在1月爆发,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仍然暴涨,火热程度丝毫没有减退。
由于补贴退坡、原材料上涨导致新车提价、保险费上涨等因素叠加,此前行业分析,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乐观。
但等到春节后,各家车企公布1月销量时,才发现分析人士“想多了”,不利因素根本阻挡不了购车热情。市场出人意料的好,新能源车企普遍飙涨。
而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反差的是,传统燃油车企销量普遍出现了较大跌幅。以目前已经公布销量的车企数据看,日系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首月在华销量均出现下滑,自主品牌吉利也有较大跌幅。
虽然相关部门还未公布1月的整体数据,但从目前能获取的`信息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销量在1月的景气度上,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暴涨不仅是因为订单释放
比亚迪最先发布销量成绩。据官方数据,比亚迪新能源车型1月份销量为92,926辆,同比上涨367.6%,其中,DM车型销售46,540辆,EV车型销售46,380辆。细分来看,比亚迪宋、秦两大车系表现出色,1月份销量纷纷破2万辆,最新推出的海洋系列也有不俗表现,首款车型海豚1月销量达到10,602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补贴退坡政策实施后,比亚迪是首批宣布涨价的车企之一,旗下多款车型均迎来涨价。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方面表示,坚持DM混动及EV纯电两条路线并行的策略是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不久,广汽集团也发布了亮眼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广汽集团1月生产新能源汽车17,294辆,同比增长96.08%;1月销售19,121辆,同比增长115.21%。其中,公司新能源汽车品牌广汽埃安1月生产14,601辆,同比增长98.7%;1月销售16,031辆,同比增长117.9%。
2月10日,上汽集团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上汽乘用车1月新能源车型批售16,414辆,同比增长22.6%;终端销量1.44万辆,同比劲增79.2%,环比增长34.9%。上汽方面表示,2021全年,上汽乘用车新能源全球销量跻身全球第七,国内第四。
造车新势力的景气度更高。小鹏汽车1月交付量为12,922辆,同比增长115%,累计交付量突破15万辆。具体车型来看,小鹏P7交付6,707辆,小鹏P5交付4,029辆,小鹏G3系列交付2,186辆。据悉,小鹏汽车连续5个月交付破万。
理想汽车排名新势力1月销量第二。2022年1月,理想汽车交付12,268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28.1%,连续3个月交付过万。哪吒汽车紧随其后,同样连续三个月实现交付破万辆,1月份交付量为11,009辆,同比增长402%。尽管蔚来汽车1月销量屈居第四,交付新车9,652辆,但同比增长也达33.6%;截至2022年1月底,累计交付量为176,722辆。此外,零跑汽车 1 月交付 8085 辆,同比上涨434%。
在高市场热度下,二线、三线新能源汽车品牌也被带了起来。
据北汽蓝谷最新产销快报显示, 1月份,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量1031辆,同比增长73.57%;销量2122辆,同比增长97.95%。
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1月份销量为20762辆,同比增长2.4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0辆,同比增长176%。
传统燃油车被暴击
有人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是因为此前芯片短缺,造成了订单积压,在1月份释放。
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因为传统燃油车面临同样的芯片短缺,但1月份出现了大面积的销量下滑。
2月9日,丰田*公布,2021年1月销量为14.88万辆,同比下滑21.5%。其中,广汽丰田当月销量同比增长0.8%至8.75万辆,一汽丰田同比下滑46.0%至4.1万辆,而进口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受零部件供给短缺等影响,1月销量仅1.75万辆,同比下滑27.9%。
同样是日系车企,本田汽车1月在*终端销量为14.66万辆,同比下滑6.9%,其中广汽本田为79973辆,东风本田为66668辆。具体车型来看,雅阁终端销量超2万辆,缤智皓影、CR-V、思域、XR-V和英仕派六款车型终端销量均超1万辆。
日产的数据显示,1月在华终端销量为13.35万辆,同比下降8.7%,其中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英菲尼迪)销量为11.13万辆,同比下滑11.4%。
在合资品牌里,这几年日系的丰田、本田都表现不错,一直呈现上涨态势,1月份的下滑,对整体市场的景气度的判断上较有代表性。
自主品牌也未能幸免,甚至比日系合资更难受。从已经公布数据的车企看,销量普遍大面积下滑。
2月10日下午,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2022年1月总销量为146380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主要受春节假期提前和各地零星疫情影响。
当天,江铃汽车也发布了2022年1月产、销情况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2022年1月江铃汽车汽车销量为2.01万辆,去年同期为2.7万辆,同比减少25.56%。
不过,车企普遍对今年汽车市场的预期相当乐观。拥有新能源汽车优势的比亚迪,预计今年的销量可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64%;吉利尽管没有很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但目标是165万辆,增长约24%;长城的目标是190万辆,而2021年销量为128万辆,这意味着今年的涨幅为48%。
车企对今年的预期都膨胀了吗?汽车市场往往复杂多变,但同时做出如此乐观的预判的年份并不多。对于有较强新能源产品的车企,可能今年真是一个狂飙的年份。
推荐访问:同比 国内汽车 上涨 2023年上半年汽车投诉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