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科实习心得与体会1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实习阶段的开始,准备着实习阶段又一个接力。 进入儿科科室,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儿科实习心得与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医院儿科实习心得与体会1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实习阶段的开始,准备着实习阶段又一个接力。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
在*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实习是我踏出临床工作的第一步,等待着我的是重重坎坷和艰辛,我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医院儿科实习心得与体会2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儿科实习生自我鉴定。
在学生心理辅导员和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实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识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全面的、能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作为他们的朋友,我惟有仔细倾听、耐心询问、认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用清晰的话讲解好每一个问题,用深切的情表达每一个核心思想。
这一个月来,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切关注。他们以真诚而友善的眼神看着这么一个身材矮小却能力突出的老师充满自信的走过,走过令我难忘的实习。*人才指南网
同学们在我的讲座上积极提问、仔细听讲,尔后以热烈的掌声鼓励,鞭策着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创新开拓,不断进步!
我,以一颗真诚的心、朴实的情,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打动了学校的领导、老师和亲切、可爱的同学。
在此,我衷心的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老师、分管领导;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大学老师、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同学.
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很怕,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而且可以拿到优秀实习生,所以,得到一个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医院儿科实习心得与体会3
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有二、三两个病区,我去的是三病区即NICU,一般是情况比较重的孩子,需要重症监护、比如早产儿、足月儿出生后有窒息抢救史、有先天性畸形需要手术或者手术后的以及其他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的。二病区相对病情轻一些,也有一部分是在NICU治疗后加奶长磅到一定体重转过去的
新生儿可以说是最具“儿科特色”的科室,是其他*内外科所没有的,而且新生儿的问题涵盖广泛,基本各个科的问题都会碰到,从最基本的生长发育(出生体重的划分,小于胎龄儿的判断等,每个孩子都要画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的情况)、营养(计算每日液量和热卡)、先心病(大部分早产儿都有PDA,有时也能够见到复杂先心),到呼吸系统的NRDS,肺炎,到消化系统的NEC,病理性黄疸,还有神经系统的HIE,以及一些外科疾病(302房间是专门的外科病房,比如有食道闭锁、环状胰腺伴十二指肠梗阻、后尿道瓣膜等),还有眼科的ROP(每周三都有早产儿ROP的筛查,经常过去瞄几眼),另外,NICU有也有很多呼吸支持的设备,所以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一下辅助通气,比如CPAP,HFOV等也是很好的,所以能够学习到的东西是非常多的。
知识储备来说,除了新生儿的基本知识以外,主治查房的时候一直强调病理生理学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新生儿缺氧是非常常见的`,判断缺氧的原因,是因为呼吸系统的问题,还是心脏右向左分流,还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问题导致的呼吸暂停,不同原因的判断处理都不一样;以及出生后的电解质酸碱*衡紊乱的判断处理。另外上了临床就会知道很多书本上的知识是很不够的,比如新生儿黄疸,书上就一张简单的表格,鉴别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而实际上如何处理和体重、日龄以及TB值都有关系。另外一些基本的新生儿时期的正常值要记住,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红蛋白、每天体重增长。早产儿都会有如PDA,PFO等的先心病,也会转来一些如TGA,TOF等,所以胎儿血流动力学到出生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也要清楚,印象很深的是测量“导管前preductal”(右上肢)和“导管后postductal”(降主动脉)的氧饱和度和分压,有助于判断有无右向左分流,若导管前氧分压小于50mmhg,导管后低15%,则存在显著的分流。导管前和导管后的区分还和动脉导管的解剖位置有关,当时思考了很久所以印象比较深。另外处理PDA是选择等待其自然关闭还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结扎,对于年龄,导管直径、有无临床症状都有关系,很讲究策略。
另外,新生儿科最重要的一点还有“洗手”,以及无菌的观念。新生儿免疫功能也没有发育好,所以早上一进病房第一件事就是要洗手,墙上还贴着洗手的步骤等等,凡是要触摸他们之前也都必须用床边的消毒液擦手,检查完了也要擦手,穿的都是那里的制服,不能穿长袖的衣服进暖箱操作,*时都穿拖鞋或者鞋套。一天下来等于洗了无数次手,所以我当时觉得,就算在新生儿科其他什么都忘记了,记住洗手和消毒的观念也就够用一辈子了,其他的科室虽然和新生儿不一样,但是检查病人之前也应当注意这些,希望以后能一直保持下去。
新生儿科一般的工作就是一早去带教的老师会让你测一些新生儿的血糖和经皮胆红素,到后面可以主动一些,补充问问你觉得还需要监测血糖或者你觉得比较“黄”的新生儿。在测的过程中你就可以进行一下向阳老师所说的“自我查房”,看看每个宝宝早上情况如何,听听心肺,看看营养状况,进食情况(静脉营养or鼻饲or自己吃,有无储留,性质是咖啡色的、消化过的、还是未消化过的,这些启示护士也会告诉你)、腹胀情况以及有无肠鸣音(要非常小心NEC的出现)、看看肌张力、反应、原始反射(拥抱、吸吮和抓握)、以及监护仪上的血氧保护度、心率有无波动,晚上有无呼吸暂停出现等。然后就是看医生开医嘱,这里很重要的就是看医生如何计算液量,需要的营养以及热卡。电脑里有一个excel软件来计算,研究一下也挺有意思的,记得早产儿液量是第一天80ml/kg,正常的话每天加20,最多加到150-160ml/kg,如果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者血糖波动,再在内部进行调整,如果有症状的PDA则需要限液,除了液量每天的热卡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个软件也能算出来,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之后是主治查房或者一周一次的主任查房(儿科查房就是说得多给的足站得久,都懂的~)上午就过去了~
然后下午的话主要是跟着带教的医生看或者做一些操作,比如抽血(这边医生抽的话,血气、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都是抽动脉血)、腰穿等等,以看为主,要注意无菌原则。如果轮到带教的医生负责收病人,那么跟着收病人,因为这里的新生儿没有产科,所以主要是看转院的病史(但很多地方医院转院病史都不完全连apgar评分都没有)、初步体检看看呼吸循环情况,上监护,如果有窒息的话要立即插管,无窒息但是血氧波动的话可以给予鼻导管或者头罩吸氧并判断原因,然后体格检查,写病史,和家属谈话追问病史以及签字,开医嘱,抽血做常规检查、测血气等等。另外还有一项任务也是很重要也很简单的,就是如果监护仪报警要及时去看,常见的就是经皮氧饱和度低于了设定的报警线(一般为85%),这个时候需要去看并给予处理,尤其是早产儿,控制呼吸的中枢发育不完全所以会有呼吸暂停的现象,这个时候需要给予刺激,比如轻弹几下腿、抱着晃几下身体,我个人摸索出刺激脚底板的作用挺大,不知道有没有根据,如果不行要叫医生护士,可能需要吸痰、有辅助通气的可能需要调节参数(压力或者fiO2),或者调整为俯卧位也有助于氧饱和度。
新生儿的值班和其他科室不一样,带教老师轮到夜班的话是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而当天白天和次天八点以后就不用上班了。主要原因是晚上不能睡觉,需要看着孩子的情况。主要因为孩子不会和你主动诉说病情,家长也不许入内,所以所有的情况都要通过观察和监护设备。另外晚上收病人也是很大的工作,所以最多就是到下半夜之后稍微睡一会儿。记得我第一次值夜班感觉还不错~
另外,新生儿科貌似每周三晚上都会有给进修医生的小讲课,也可以去听听,很实际很有意思。两周里我就听了钱甜老师讲的NEC和儿外沈醇老师上的外科疾病,挺有收获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儿科医院新生儿一直有一个“中加合作班”,会有加拿大的医生来这里培训全国选*的医生(3-4个),经过一年的在儿科医院新生儿科的培训,去加拿大医院再工作一年的一个项目。除周五每天早上9:20开始都有查房,一般是培训的医生事先选择病例汇报病史,然后外国医生提问,大家讨论,我一般在早上都会去听听,结束以后正好能回来跟上主治查房,挺有意思的饿,不光是英语听力专业词汇上能给予刺激,另外感觉老外的查房方式更加活泼,更能激发人的思考,问的问题也很基础,很重视病理生理学的东西。
NICU由于家长不能进来,所以*时医患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每周二四六是医生接待提问或者电话的时间,由于一直不能见到孩子,家长这个时候一定会憋了一肚子的问题来问医生,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比较好的语言技巧。NICU的开销很大,如果需要用固尔苏这样的药就更贵了,所以一定要和家长事先交代好这些,而且新生儿病情进展快,比较复杂,所以说的时候不能说的过于乐观。
最后说说新生儿科的护士,最让我感叹就是这里的护士,训练有素技术高超,在这里是她们负责做动静脉置管的,感觉护士一直比医生还忙,很辛苦,大部分也都很靠谱,互相称呼为“老师”,护士的*时培训也特别多,经常上课,而且新生儿的护理是一大部分,所以挺佩服这里的护士的!
在新生儿NICU的这两周收获很大,带我的主治是王来栓老师,都叫他“栓哥”,人很好也很萌,而且喜欢在查房的时候说很多人文的东西,比较天马行空,很有趣。另外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位医生是王瑾医生,思路清晰又待人和善,也是一位好医生。我跟着的医生是梅玫老师,还在读研究生,非常可爱,临床技能很棒,也非常热爱儿科,也很乐于教我很多东西,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
实习的第一个科就激动的写了那么多,不知道这样的热情能否继续保持,总之写总结也是一个督促,让自己能够花点时间总结一下,即使很累,但写个几笔也是好的。新生儿科是个好的开始,希望以后能够不断努力进步!下一个科室是心内~加油!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