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除法含义》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

《除法含义》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2-26 12:4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1  《除法的含义》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以及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除法是一种新的运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法含义》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除法含义》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1

  《除法的含义》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以及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除法是一种新的运算,理解了除法的含义,还要为学生建构起除法的模型。教学过本节课之后,我有如下思考:

  一.强调“*均分”,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要求表达,把握概念的准确性

  1.导入时评纪律奖纸船时引发的认知冲突、大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设计,都是*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均分的活动经验。又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然后结合图对*均分竹笋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了充分准备。

  2.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求学生把做法想法表达出来,梳理思维使之有序;多次强调“*均分”,要求学生表述准确,辨析概念,让概念在头脑中更清晰更牢固。

  二.认识除法,注重建构

  动手做一做,注重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呈现图片、让学生动手操作,锻炼了手脑的协调发展,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忆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三.发散思维,把学生思维导向宽广的领域,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1.小组合作操作环节,每组都有学具,但是不惟学具,可以有自己组不同的想法。

  2.让学生创造算式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故事化,激发学习兴趣;及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情感

  1.把整节课各个环节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开课时奖励小纸船引发认知冲突——乘上小船去探索——大熊猫、小猫来带领——小精灵帮忙提醒——大熊猫引领理解除法的含义(快到彼岸)——小猫带领过检验关(到达彼岸)——在彼岸休息,回顾、谈收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成为这有趣故事中主人公,实现自己的探索,体验自己的思考、荣辱、成败,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2.课前与学生商定,积极发言如果听到老师的“表扬”二字,下课就可领到一只彩色小纸船,表扬几次领几只,一石三鸟:控制了课堂秩序、节省了时间、引领了积极情感。

  五.及时渗透数学思想与情感态度教育

  1.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在具体事件中理解除法含义,到去除事件提炼数字理解含义,说一说15÷5=3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渗透模型化思想。

  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探索多种方法,在比较中优化策略。

  3.激励学生向数学家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4.让学生认识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体会除法的应用价值。

  六.不足之处

  本节课目标之一是“会读、写除法算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只在“创造算式”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下了“12÷4=3”,其余环节并没有做“写除法算式”的练习,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写这个算式,只是在“改变*均分的份数”练习时,学生汇报,我又执笔了三个算式,这样做有失恰当。如果在“改变*均分的份数”练习时指名一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或者专门安排一道写算式的练习题就好了。

  以上是我上完《除法的含义》一课后的及时反思,总体感觉抓住了重点,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了除法建构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努力让学生准确严谨表达,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推荐访问:除法 反思 含义 《除法含义》教学反思3篇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1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100字 《除法的含义》教学反思1000字 除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