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

时间:2023-03-02 13:1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形*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B.不同的饮食习惯 C.不同的心理素质  D.不同的劳动方式

  2、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中华文明

  3、耶稣诞生与今天哪个西方节日有关?(   )

  A.万圣节  B.感恩节  C.狂欢节  D.圣诞节

  4、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所倡导的社会思潮是(   )

  A.人文主义   B.复古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族主义

  5、推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日本统一 B.宫廷*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6、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其中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荷马 B、但丁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者同盟的成立

  C.《*宣言》的发表    D.马克思、*在巴黎会晤

  8、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 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  B.耶稣  C.宙斯神 D.乔达摩•悉达多

  9、"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些歌词引自国际歌,下列与它有关的是(  )

  A.宪章运动 B.美国独立 C.巴黎公社 D.法国大革命

  10、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都与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有关,南美洲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与下列哪个国家的殖民有关( )

  A. 西班牙 B. 法语 C. 英国 D.葡萄牙

  11、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诞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教-基督教-佛教 B 、基督教-*教-佛教

  C、基督教-佛教-*教 D、佛教-基督教-*教

  12、一天,阿基米德光着身子从浴室中狂奔而出,高声大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阿基米德这样惊喜,是因为他从洗澡中发现了(  )

  A.杠杆定律 B.浮力定律 C.万有引力定律 D.惯性定律

  13、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1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那么,成为“一粒火星” 的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9•11”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凡尔登战役

  15、截至2006年,核能发电占世界总电力约15%。核能一般称为原子能,这是二十世纪人类发现的一种新能源。你知道是哪位科学家为原子 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A.牛顿 B.伽利略 C.达尔文 D.因斯坦

  二、连线题(6分)

  史蒂芬孙      飞机 达芬奇 《战争与和*》

  卡尔•本茨     火车机车 莎士比亚 《蒙娜丽莎》

  莱特兄弟      汽车 托尔斯泰 《哈姆雷特》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印度种姓制度按照贵贱依次为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 (  )

  2、今天的马拉松比赛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战争有关。 (  )

  3、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  )

  4、1773年,美国青年约翰看到英国对家乡的殖民统治,激起他反抗英国统治的决心。(  )

  5、1519—152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洋、印度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  )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静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二: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中的英国的变革指的是什么?(1分)这场变革首先从什么行业开始的?(1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分)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怎样做?(2分)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3分)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扩展阅读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扩展1)

——怀化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怀化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

  15.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钻孔石斧 ③鱼纹彩陶盆 ④稻谷遗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17.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18.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这个诸侯国是

  A.晋 B.齐 C.楚 D.秦

  1 9.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20.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选项是孔子的主张

  A.兼、非攻 B.实行“法治” C.“无为而治” D.“仁”

  21.“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是指哪个朝代

  A.夏 B.商 C.周 D.秦

  2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23.“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

  24.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元世祖

  25.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 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6.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反映的接见后,成就了民族关系史上的哪次和亲?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27.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 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8.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B.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C.该工程以长安为中心 D.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它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0.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31.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员去管理市舶司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A.秦国*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B.西晋*顺应入口南迁浪潮

  C.宋朝*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2.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33.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C. 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产 D.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34.历史叙述有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5.从“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

  A.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36.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 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C.启蒙运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形成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

  37.“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8.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右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39.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对外文化的交流

  C.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D.民族政策的演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9分,第2题9分,第3题7分,计25分

  1 .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古代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2分)

  (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有哪些权力?这对皇权产生怎样的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3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1分)

  (4)材料四中导 游所说的“偏房”指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2分)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1分)

  2.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1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 如果说从*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2)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2分)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2分)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4)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2分 )

  3.人类社会从 分散逐步走向整体,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从那时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大国崛起》)

  材料二 读右图

  材料三 1405年,郑和率领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驶向洪涛接天的大海……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的对外贸易联系,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前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最终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材料五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既相互竞争,更相互依赖。比如美国波音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发动机由英国制造,尾翼由中国的工厂制造。

  (1)材料一中“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1分)

  (2)材料二图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在给非洲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拓展了全球市场。请写出这一历史现象的名称。(1分)

  (3)据材料三,写出一项支撑郑和下西洋的技术条件。(1分)

  (4)据材料四,从动力(或能源)、交通、通讯三方面各举一项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在加强世界联系、促进全球化方面的科技成果。(3分)

  (5)据材料五,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事务,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有①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积极倡导亚太地区经济合作②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对外国进口货物设置关税壁垒④“中国制造”遍及全球各地(1分)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扩展2)

——淮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淮安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2、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 “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 “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A交通非常发达 B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 D名胜古迹众多

  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诸侯同列,批评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夺百姓财富等许多过失。这反映

  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 B《史记》的艺术性相当高

  C《史记》的体裁多样 D司马迁史德高尚

  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他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 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 ——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 定

  9、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粮食产 量 比上一年减少

  1958年 20000万吨

  1959年 17000万吨 3000万吨

  1960年 14350万吨 1650万吨

  1961年 14750万吨

  10、右面表格是某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灾害

  B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挫

  C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

  D农业生产合作社效率低下

  11、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国宴上,考虑到贵宾来自不同国家,熬汤时特地选择了**食材。这反映对哪种文化国家的尊重?

  A犹太教 B*教 C基督教 D佛教

  12、16-17世纪的西方人眼中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材料中当时西方人看来,哥伦布的发现①使人类历史进入了欧洲时代 ②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 ③追逐黄金、发财致富 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13、近期,乌克兰局势发生变故,克里米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代历史事件中,与克里米亚命运紧密相关的是

  A彼得一 世改革 B十月革命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二月革命

  14、右图是罗斯福新政时 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A扩大企业规模 B规定价格水*

  C保证工资水*和工作日时数 D遵守市场分配

  15德华•斯诺登做了一件让让全球震惊的事情:把“山姆大叔”的监控项目和手段曝光。从媒体角度看,突出反映了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二、非选择题

  16、2014年5月,英国议会各党派在欧盟议员的选举中,独立党获得英属最多的席位。有评论称:这是17世纪英国爆发“重大革命”以来,新兴党派首次在重要的议会选举中战胜工党和保守党。

  ——据央视新闻述评整理

  请回答:

  ⑴17世纪英国爆发的“重大革命”指哪一次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17世纪英国的“重大革命”有何重大成果?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17、阅读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 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⑵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⑶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扩展3)

——茂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茂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栖息(qī) 宿怨(sù) 灼热(zhuó) 芊芊细草(qiān)

  B.脸颊(jiá) 谷穗(suì) 濒危(bīn) 翘首遥望(qiào)

  C.蹊跷(qiāo) 瞥见(piē) 霓虹(níng) 熠熠生辉(xǔ)

  D.肇事(zhào) 悭吝(jiān) 恣睢(suī) 倾家荡产(q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忐忑 峰峦 浮光掠影 星罗奇布

  B.诧异 遨翔 肆无忌惮 受益匪浅

  C.娴熟 消遣 死心塌地 争奇斗艳

  D.眩目 颁发 络绎不绝 屈指可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 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⑵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 呢?

  ⑶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终不愿意。

  A.扑面 亲热 罩住 各行其是 B.迎面 亲近 盖住 各得其所

  C.扑面 亲热 盖住 各行其是 D.扑面 亲近 罩住 各得其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学校决定招收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计算机软件等专业

  B. 通过开展“今天我步行上学”的活动,使玉溪上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的现象得到缓解。

  C. 玉溪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D.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玉溪*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②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③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④一阵清风袭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⑤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A. ①③④②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6.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孔乙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B. 奥楚蔑洛夫、韩麦尔、夏洛克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C.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欧阳修、王安石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曾巩。

  D. 《汤姆•索亚历险记》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汤姆•索亚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历险的经历。

  7.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⑷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⑸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 ,

  。”

  ⑹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表达深刻哲理的诗句,请写出上下连续的两句: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8—9题,共4分)

  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年内问世。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即将面世的25套省级版实验教材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课题组专家委员还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 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

  8.请你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2分)

  9.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2分)

  三、阅读(10—23题,共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⑴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2分)

  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⑵曾益其所不能 曾: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列举一种即可)(2分)

  14. 依据本文阐述的观点,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忧患意识”的理解。(2分)

  (1)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

  (2)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安宁”环境中的鹿,悠闲自在,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9分)

  启动PM2.5监测之旅

  ①2011年入秋以来,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头浪尖。其实PM2.5由来已久,早在1997年美国便提出了PM2.5的标准。到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

  ②PM2.5究竟为何物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那PM2.5又是从何而来? PM2.5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工厂、燃煤到汽车尾气的工业燃烧,从树叶、藤蔓到秸秆的作物燃烧,从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的燃烧活动,都会产生PM2.5。

  ③秋冬季一直是我国雾霾多发季节,雾霾天气多发导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空气污染加重, 甚至出现短时间的重度污染。据气象部门统计,入秋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确实偏多,先后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并具有雾霾日数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特别近一年来,河北中东部、天津、安徽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

  ④越小的颗粒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而且对降低能见度加重雾霾天气的作用也越大。PM2.5容易被吸入人体,而且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降低能见度上,PM2.5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⑤PM2.5超标对农业也有 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员王亚强认为,“对农作物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比如在污染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等等。”

  ⑥据了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对于PM2.5的监测与标准的制定过程有非常详细的备忘录。美国从1997年发布标准到2000年全国监测常规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澳大利亚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随后即开展全国监测。

  ⑦目前,上海、广州、南京、青岛等城市已经展开对PM2.5的监测工作。早在2000年,上海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工作。广州市共设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10个,各区、县级市自动监测站点28个。此外,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在七区五市范围内启动雾霾PM2.5监测点的逐步布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⑧我国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且在极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各种污染交织。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减排最大的难度,就是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⑨从1998 年的北京“蓝天”计划,到2005年的首钢搬迁,北京等各大城市探索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衡之路一直在进行,然而要真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用绿色发展之路换蓝天,仍然任重而道远。

  15.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用意是说明什么?(2分)

  16. 本文条理清晰,第③至⑦段说明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两条。(2分)

  17. 第③段画线句“特别近一年来,河北中东部、天津、安徽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8. 第⑧段写到:“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生活在PM2.5值很低的玉溪,我们是幸福的。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将如何为远离雾霾做贡献。(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剪不断的乡愁

  崔明秋

  ①我依然记得多年前我出走的那个四月,硕大的朝阳一直紧紧跟随在我的身后,温暖着我的身心。春日的田野,泥土深处的梦正在复苏,一棵小草悄悄探出头来,为我送行。我没有离愁,眼里充满对于远方的渴望。当绿皮火车拉响汽笛,载着我慢慢驶离这古老的小镇,我没有与故乡温厚的背影告别。

  ②出走,从来都没有一条笔直的路可走。在异乡的夜空,我只看到一颗颗哭泣的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当风从我的双肩掠过,我听到来自故乡的低语。我依稀觉得我的双肩还保留着四月的温度,那是故乡的手掌的温度,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冷却过。是它抚慰着我,让我在远走他乡的日子里,走得端正而夯实。

  ③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故乡的凝视,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故乡的山水都一如既往地守望着游子的回归。故乡,如果说我你,为什么又一次次地离开你?在渴望逃避的瞬间,故乡那爿小站,絮叨着叮嘱与不舍。时间的手指无论怎样坚硬,都扯不断满腹绿意的祖先 的遗嘱。在人生不停顿的迁徙和别离中,依然保留着这块土地的方言,那是历史的血脉,总不干涸。

  ④远离故乡的日子,我夜夜怀抱旧日的回忆入梦。当我置身故乡的怀抱,寻找着旧日足迹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风,却牵引着我去领略故乡全新的风貌。贯穿小镇南北的通江路,已由尘土飞扬的土路变为柏油路。成长的记忆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路边高大的杨树亲切地看着我,仿佛在问我: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我已寻不到那些错落在低矮*房中弯曲的小巷,那棵长在房檐的小草只有在我的记忆里碧绿着。在小巷里玩耍的孩子们都已长大*,他们继承了父辈的朴实与勤劳,在这块土地上支撑起一个新的时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让我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街市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人们的脸上依旧挂着我熟悉的朴实的微笑。而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条在小镇东边修建的大路与大桥。那一带原来是稀稀落落的破旧*房与废弃的厂区,一直都冷清萧条。如今人们搬进了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在废弃的厂区上建起了休闲娱乐广场。一条宽阔笔直的 大路与气派的新桥连接,成为小镇里的一条运输动脉。每天清晨,一颗颗还带着露珠的蔬菜与瓜果从这里运送出去,丰富着城市的餐桌。人们带着心中的理想蓝图从这条路离开小镇,又从这条路回到小镇,带回了山外先进的理念与思想。日子就在这条路上一天天忙碌并富裕起来。

  ⑤远处的田野,庄稼的面孔在阳光下晶莹闪亮。我寻根的目光在燃 烧,乡音在我的耳畔感情纯正。清澈明亮的江水,滋润着*,水草肥美,绿树成荫,那一片片叶子上有父亲的体温, 母亲的体温。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心是那样的安宁,踏实,跋涉的思想不再疼痛。不知是谁在喊我的乳名,我回过头去,竟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她刚刚从广州回来,探望父母。

  ⑥一阵鞭炮声打断了我们的交谈,一排迎亲的车队停在了我们身后,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询问着是谁家的喜事。岁数大的人慨叹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小孩子不停地拍着巴掌,蹦蹦跳跳……我们 也随着人流,感染着喜气,默默地为这对新人祝福。

  ⑦转眼间,又要离开故乡了,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凝望故乡,我收藏起故乡的宽厚与沉实,这里是我永远眷恋的港湾。

  ⑧在告别的时候,我看到故乡潮湿的背影。而我从今后的漂泊,无论多远、多久,我的乡愁都是岁月的剪刀无法剪断的一根棉线……

  19.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的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1.请将文章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2分)

  离故乡 ( ) ( ) 再次离故乡

  22.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子。(3分)

  凝望故乡,我收藏起故乡的宽厚与沉实,这里是我永远眷恋的港湾。

  23.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

  四、写作(40分)

  24.请以“阳光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扩展4)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篇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1分)

  (2)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1分)

  (3)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2分)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了作者求学艰苦的情况,他吃穿都不如别人,但他既不羡慕富家子弟,又不自惭形秽,这是因为他“□□□□□□,□□□□□□□□□□”。

  (5)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í dǎo的钟声也响了。

  (2)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职业之神圣。

  (3)八宝酒,gù míng sī yì,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4)先生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鸟儿安身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

  B.莫言告诉我,拥有成就不代表沉湎名气,拥有只是人生路途上的一个站台。

  C.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那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D.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往年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大年初一汕头市区广场轮渡附近的空气质量一般不达标,市民和游客从来没看到过蓝天。(将“从来没看到过”修改为“一般看不到”)

  B.近日,一则消息在微信圈里刷爆:国家将对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加征个税,并称未来个税改革将“分三步走”,而且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将“并”改为“不但”)

  C.汉语取代日语成为韩国第二外语的原因,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D.*厅负责人认为,通过购买假火车票进行报账的金额,如果数额达到一定额度就会构成犯罪,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将“报账的金额”改为“报账的行为”)

  5.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广阔的语文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拍案叫绝;意蕴深厚的唐诗宋词,让我们回味无穷;(1) , ;

  (2) , 。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8题。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举于版筑之间 (2)人恒过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为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这样排比说理,气势磅礴,力度非凡。

  B.孟子从个人事例对比推理,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时主要是对最高统治者而言。但这一观点现在的使用范围更广,已经深入到几乎所有领域。

  C.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篇末得出中心论点。其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例的高度概括。

  D.忧患与安乐相伴而生,在安乐中思忧患,在忧患中求上进。范仲淹也正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学习孟子这样的古仁人,以居安思危的“忧乐观”,鞭策自己和友人,也告诫后人。

  (二)孙权重用吕范(9分)

  吴王以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未下而卒。初,孙策使范典财计,时吴王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①,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②。吴王守③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④,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⑤,使无谴问,王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注释】 ①关白:禀告,报告。②见望:被怨恨。见,被。③守:担任。④料覆:审核。⑤傅著簿书:变着法儿登记账目,意思是制造假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私从有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不敢专许/潭中鱼可百许头C.王临时悦之/俟其欣悦 D.孙策使范典财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 范 忠 诚 厚 见 信 任 以 谷 能 欺 更 簿 书 不 用 也。

  11.吴王(孙权)为什么重用吕范而不用周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3分)

  (三)童年都去哪儿了(10分)

  【案例回放】

  A.某电视台一档少儿才艺节目,让一位5岁的小女孩穿上“性感露背装”学扭臀。接着主持人问小女孩:“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交上男朋友啊?”……

  B.在一则儿童食品电视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学着古代皇帝的样子,一边背着手踱步,一边用极其*化的口吻说:“吃方块酥,享皇帝福,我是小皇帝!”

  C.某市新华书店,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充斥着暴力、*、惊悚等不堪入目的内容。

  【调查统计】

  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

  求购行为

  无明显反应

  模仿广告词

  不相信

  其他

  19.6%

  27.5%

  33.5%

  11.4%

  8%

  【网友声音】

  @小黄蜂: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儿童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成为大众逗乐的工具。大众有一种畸形的癖好,他们愿意观看儿童对*的戏仿,这种不伦不类的娱乐性场面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得意。

  @胡桃夹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危害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语言使用上出现早熟,更加严重的危害是使孩子由于语言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成为思想早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大人”。

  @没枝叶的树:许多家长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急躁的拔苗助长的心态里,儿童的天性被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像被拔过苗的庄稼那样逐步枯萎。

  【专家看法】

  陈沉(*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陈志雄(心理咨询师):儿童*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大量的*、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化的时间。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这种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12.下列关于童年过早“消逝”原因的概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大众对儿童戏仿*的畸形癖好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急躁心态。

  B.电视广告中儿童的*化语言容易被儿童模仿。

  C.儿童阅读*化源于对*世界的好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网络世界里*化的内容,使儿童容易在情感经历上越来越早熟。

  13.下列关于儿童过早“*化”的危害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容易引起孩子语言、情感、思想的早熟。

  B.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C.儿童的天性被摧折,发展的基础断裂;

  D.学校的过度教育与超前教育其实是拔苗助长。

  14.针对【专家看法】中尼尔·波兹曼的观点,请你站在儿童的立场,发表不同的观点,阐述相应的.理由。(4分)

  (四)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17分)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5.本文写男人喝了三碗水,但每次喝完水的感受都不同,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分)

  心理

  原因

  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

  1

  解决了饥渴,酷热顿消

  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舒适

  2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

  3

  被妻子的宽容和善良感召

  16. 小说在结尾才暗示男人就是男孩儿的父亲,而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四处。(4分)

  17.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和加点词。(5分)

  ①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②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2分)

  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18. 小说题目“一朵一朵的阳光”有什么含义?(4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材料作文

  近一年来,为响应市委市*的号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汕头市各地都掀起了“创文”活动高潮。从城市到农村节节推进,存在多年的违建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地休闲广场遍地开花;制约城市发展的断头路被打通了,使得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脏乱差的农贸市场被改造了,使得市民买菜的心情更加舒畅了;学校周边的环境得以净化,招牌广告得以规范,马路人行道正在改造……我们的城乡变得更加整洁、优美、文明。

  文明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文明在哪里?在家里,在校园里,在小区里,在马路上,在公共汽车中……

  请以“最美的风景叫文明”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你对“文明”的体验经历,或写出你对“文明”的理解看法,写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扩展5)

——梅州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梅州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最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标志是( )

  A.金字塔 B.木乃伊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2.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 )

  3.佛教、基督教和*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

  ①希腊帕特农神庙 ②巴黎圣母院 ③洛阳白马寺 ④麦加大*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条条大路通罗马”

  5.某九年级开展“古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下列与此主题无关的是( )

  A.《天方夜谭》 B.浮力定律 C.《俄底浦斯王》 D.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6.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 )

  A.农耕文明发达 B.对外交流频繁 C.民主政治在到顶峰 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7.下列史实促进了日本社会性质转变的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太学制度的建立 C.大化改新 D.大和改名日本国

  8.备受同学们喜的NBA球星多是黑人。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美洲有关的史实是( )

  A.光荣革命 B.三角贸易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9.在“你最崇拜的美国总统”的民间调查中,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三人得票最多,其中华盛顿的主要事迹

  A.推行新政并领导了反*战争 B.领导北美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

  C.*黑人奴隶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余年的隔绝状态

  10.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洋*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 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德国 C.德国和法国 D.美国和德国

  11.小明是一位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崇拜者,他在对朋友介绍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时,不小心把一个剧本名称弄错了,请你来帮助他指出来 ( )

  A.《神曲》 B.《哈姆雷特》 C.《奥塞罗》 D.《李尔王》

  12.2011年10月17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一组美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以纪念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该“地理大发现”的发现者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郑和 D.迪亚士

  1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是( )

  A.《*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14.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单独创立的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5.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该体系形成的国际会议包括(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莱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珍珠港事件 D.德国闪电袭击波兰

  17.“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18.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协定》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1933年为了尽快摆脱世纪“在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征是( )

  A.颁布“产业复兴法” 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推动社会福利政策

  20.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

  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焕发了生机

  二、读图理解(共计24分,第21题12分、22题12分。)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图一场景发生在哪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4分)

  (2) 图二自由女神像左手的铭板上刻着1776年7月4日,这天发表的什么文件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这场战争的美国民族英雄是?(4分)

  (3) 图三罗伯斯庇尔是哪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该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通过的法律文件是什么?(4分)

  2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B图、C图的改良或者创造者分别是?(4分)

  (2)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称什么?请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最少两例。(8分)

  三、材料分析(共计3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 理论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思想*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4——16世纪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思想*运动被称为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一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名称。(6分)

  (2)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运动——启蒙运动,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是哪几位?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法国发生了那次资产阶级革命?(4分)

  (3)19世纪中期,马克思、*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作什么?其意义是什么?第一次成功实践这一理论的事件是什么?(6分)

  (二) 材料一 :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 : 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请回答:(1)任选上述材料中两个材料并写出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主要领导者。(4分)

  (2)材料一、三中的两国家通过战争或改革分别废除了什么制度?(2分)

  (3)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我们国家借鉴外来文明方面应该怎样做?(2分)

  (三) 材料一 : 见右图(两大军事集团形势图)

  材料二 :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 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一一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0000 亿美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分别写出A 、B 两个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图中外圈联系的A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三角线联系的B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一战的性质和二战中最具转折性的战役;(4分)

  (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2分)世界反*战争胜利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4)材料三告诉我们,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2 分)(答出两条即可)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扩展6)

——苏州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州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积累与运用(2 0分)

  1 . 在第一个括号中填上一个字,使每项成为一个成语;接着在第二个括号中解释所填的字。 (4分)

  (1)惟妙惟( )( ) (2)不( )( )无术

  (3)相形见( )( ) (4)不( )( )之客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 . 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 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全长5 0 .8 2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全长2 6 5米,卢沟桥的长度比赵州桥略胜一筹。

  D . 《 命运交响曲》节奏铿锵,气势雄浑,大家不由得被它的旋律所感染,每次听到,它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人叹为观止。

  3 . 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 (2分)

  (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看到他被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

  (3)有些人非常酷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4 . 名著阅读。 (4分)

  (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历时三年才写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 (2分)

  (2)下列选项是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其中两项有错误,请你找出来。 (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2分)

  A .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 . 书中的故事取材于俄罗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C .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D . 在课本选取的一个精彩片段中,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保尔战胜软弱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5 . 默写。 将相关的诗文名句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 (8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

  (2)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后的结果是 , 。

  (3)写出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 , 。

  (4) “左牵黄,右擎苍”的后两句是 , 。

  二、综合性学习(5分)

  6 .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在答题卡选择题处填涂答案)(1分)

  A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D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 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2分)

  语文试卷第1页(共1 0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1 0页)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 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活动二:学对联

  (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

  的修辞格。 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

  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 2分)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 .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 . 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 . 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三、文言文阅读(1 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 1题。 (1 4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 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7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 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C . 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 .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 . 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 2分)

  9 . 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 停数日,辞去 B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 . 此先人之庐 D . 咨臣以当世之事

  1 0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6分)

  (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1 1 . 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 2分)

  四、现代文阅读(3 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 2—1 7题。 (1 4分)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 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 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 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 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的《 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 荡寇志》强多了。

  …………

  ⑧《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0)我自1 9 8 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 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 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 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 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1)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2)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 忆读书》,略有改动)

  1 2 . 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1分)

  1 3 . 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 .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 . 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 . 读过《 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 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1 4 . 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1 5 . 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 水浒传》? 为什么不喜欢读《 荡寇志》? 为什么喜欢读《 西游记》? 为什么不喜欢读《 封神传》? (4分)

  1 6 .《 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 水浒传》《 红楼梦》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 从它们的体裁上看,《 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 (3分)

  1 7 . 马南邨在《 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 结合冰心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马南邨文章中“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 8—2 1题。 (8分)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付秀宏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 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 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 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 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 高 价,令 世 人 刮 目。 任 伯 年 和 赵 之 谦 联 袂 的 扇 面,墨 笔 与 金 石 同 在,更 价值不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 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 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 秋江垂钓》, ,令人冥思。 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 9 .5厘米、横宽1 5 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 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 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 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自《 百科知识》,有删改)

  1 8 . 第①段按 顺序,说明了 。 (2分)

  1 9 . 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分)

  2 0 . 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分)

  2 1 .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 2—2 6题。 (9分)

  多一些宽容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 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 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 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 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

  低。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 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 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朋友,你说呢?

  2 2 . 文章引用了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海”在这里比喻什么? (2分)

  2 3 . 本文可以分三层,请依次把第一层和第二层最后的几个词写出来。 (2分)

  2 4 . 在论证“互让”时,运用了 论证方法。 (1分)

  2 5 . 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 6 . 请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 )

  (2)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 )

  (3)爱能化解矛盾芥蒂( )

  (4)摒弃私心杂念( )

  五、作文(5 0分)

  2 7 . 小作文(1 0分)

  改写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求:

  (1)不少于1 3 0字;

  (2)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六、2 8 . 大作文(4 0分)

  题目:我们班的故事

  要求:

  (1)故事本身要有积极意义,故事要写得生动感人;

  (2)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几个故事;

  (3)要善于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

  (4)至少运用下列修辞方法中的两种: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或反问);

  (5)文中涉及到学校与班级名称时,一律写成“我校”与“我班”;涉及到老师和同学的姓名时,一律写成“某某老师”与“某某同学”;如果文中出现了学校与班级的真实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则视情况轻重,至少扣5分;

  (6)不少于6 0 0字,字要写得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7)不得抄袭。

推荐访问:茂名 模拟试题 中考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茂名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23广东茂名中考历史试卷 2016年广东中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广东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