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训是学校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途径,帮助教师促进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校本研训工作方案,菁选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校本研训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训是学校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途径,帮助教师促进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水*,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目的任务
1、通过校本研训,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扎实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通过校本研训,让每位教师学习、接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一批能教书、会育人的合格教师队伍。
3、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通过校本研训,使我镇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技能`再度提高,真正形成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5、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三、基本模式:
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基本模式有八种,按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个人研修;第二大类是同伴互助。
第一类:个人研修(业务学习、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育叙事)
1、业务学习。
真正的业务学习应该是有主动性,自觉自主地去学,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学,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处方”。有系统性,抱着“补”的心态去学,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在教师业务学习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过关式学习:让教师特别是初上讲台和专业知识较薄弱的教师去学习教材,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做教材中的作业,做相关的试题,使其对教材专业知识通关,为进一步熟练使用教材奠定基础。
(2)、吸收式学习:指定某一篇目(一般地是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里去通读并完成相应的问题。
(3)、休闲式学习:根据学科,要求每位教师订阅一种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性杂志,让教师借鉴其成功经验。
(4)、作业式学习:向教师推荐带有普遍积极意义的论文,让教师精读,并要求思考相应的问题。业务学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研训模式,我们的校长应该抓住不放。要保证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的落实。可悲的是我们有些教师,没有一本专业刊物。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针对己确定的研究对象(问题),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或检讨在教学中对解决问题所用的理念是否先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科学合理,用文字加以表述,归纳出自己新的见解和观点,形成自己新的方式与方法的一种研修模式。
(1)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呢?主要是八个方面:①教学理念是否先进;②教学情景是否和谐;③教学过程是否优化;④教学环节是否合理;⑤教学方法是否灵活;⑥教学策略是否得当;⑦教学手段是否科学;⑧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当然,作反思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取一、两项作为反思重点即可。
(2)反思的策略:
第一,在理论的引领下反思。反思应该是在某种理论和观念的引领下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也只有引入新异观点才能打破定势和*衡,激活反思思维,拓宽反思思路,开启反思智慧。否则,我们的反思只能是简单的回顾和浅层次的检讨,没有触及灵魂,不能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那我们的专业水*自然也就无法上档次。
第二,有针对性的反思。即对课前设计的问题所解决的程度作反思。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把要解决的问题预设其中,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让问题在教学中得到解决。课后,再对问题解决的情况作反思,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在教学全过程中反思。首先要在课前对自己所设计的预案进行瞻前性地再审视,看教学思路有无调整和补充的需要。其次在课中要根据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进行反思,依靠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策略。再次在课后作全面(或重点)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体验、体会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在合作中反思。把自己的困惑告诉同事,以期得到同事支持,听取他人的见解,或把自己写成的反思文稿交与同行进行分析和批判,让其提出新的建议。
第五,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反思不是局限于、终止于“课后记”、“教学随笔”,而是要用自己在反思中所产生的新异观点来指导新的教学,让自己的新异观点在新一轮的教学实践得到验证。然后,又对“检验”的情况再作反思:进行前后对照、分析、归纳。这样,新一轮的反思自然会使前一轮反思所得出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自己也就在这“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3、案例分析
抓住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检查对研究的问题所解决的程度。这就是案例分析。
4、教育叙事
将自己所经历或见到的带有典型意义的教育行为和过程以叙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再用教育原理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二大类是:同伴互助。(集中研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骨干引领)
1、集中研讨,就是以学科组为单位,以某一课堂教学为案例,围绕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研究、探讨,形式初步结论的一种集体活动。这种研训模式,就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小学开展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
第一点:当前集中研讨中存在的问题
①简单化。听课前,听课教师没有去接触教材文本、更没有思考“若我来讲,我是怎样讲”这个问题,因此在听课时,无法将听者与讲者进行比较。评课时缺乏有主见的观点,显得非常浮浅。中心发言人不去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形式结论,会后,教师个人又没有进行再思考,没有消化提升过程。整个研讨活动显得非常的简单。
②形式化。一些人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完成,评课时,参与评课的老师往往更多地是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己时才发言;既使发言也往往过于客套,优点一、二、三,然后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或者由少数人说了算,形成“一言堂”,人云亦云。这种*的集中研讨活动,自然是低效的。这是“去专业”第二种表现。
③庸俗化。“去专业”现象还表现为“不合而作”。我们发现在听评课的群体中,有三类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这类人员一般是由主任、教研组长担任,形成名副其实的“中心发言人”;二是“仿课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不加分析和甄(zhen)别,全数照搬,成为“拿来主义”;三是“听课任务户”,听课就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不去思考,也没有反馈,按规定填完“听课手册”了事。这三类人凑合在一起,其集中研讨活动就庸俗了。无法达到“全员参与,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点: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
①提倡合作精神,搭建合作*台。②明确听评程序,强化研讨过程。③注重活动结果,提升研究成果。
2、集体备课
所谓集体备课就是以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为研训团队,以某一课文某一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为研训项目,以集思广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研训模式。这是同伴互助当中的第二种研训模式。
3、课题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以专题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用1~2年的时间,以实验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提炼为研究成果,并以此指导后继教学。这就是课题实验。
做好课题实验工作,必须抓以下几点工作:
①明确目的,②选准项目,③扎实研究,④注重总结与推广。
4、骨干引领
充分发挥现在专业素质较强、学科教学水*较高的的骨干分子的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与同伴交流、传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作法,以带领同事一道成长进步。这就是骨干引领。
四、主要原则:
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五、主要内容
(一)教师基本功:
1、三字一画以及实验操作;
2、普通话的的运用与提升;
3、常用教具的制作与运用;
4、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
5、远教设备和资源的运用;
6、常规教育教学教研技能。
(二)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2、实行集体研课备课;
3、开展讲课达标活动;
4、开展四优评选活动;
5、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6、聘请骨干专家指导;
7、实行同伴互助活动;
8、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三)理论业务知识
1、教育教学理论;
2、师德修养理论;
3、课改理论知识;
4、现代教育技术;
5、教学技术技能;
6、教育科研理论;
7、学校管理实务;
8、政治理论知识。
20xx年秋季的重点:一是抓好以考促学的专题业务学习,二是开展以提高课效为目的的各种讲课活动,三是抓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六、具体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训一体化计划,建立和完善研训制度,包括教师培训制度、研训奖励制度、远程教育及网络信息*台保障制度。
2、建立校本研训一体化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校本研训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校长亲自关,每月对教师的研训情况进行打分,一月一公布。
3、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网络,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积极性。
4、经常进行校本研训视导检查,对在研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各学校每期对校本研训要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对教师总体评价装入档案袋。
5、坚持开展“十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专业报刊;参加一次以上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有学习笔记、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写一篇示范教案、拟一篇教学案例、确定一个教育研究课题、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每周上好一节网络教学课;每学期写一篇校本研训心得体会。
七、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校本研训工作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训是学校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途径,帮助教师促进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水*,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目的任务
1、通过校本研训,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扎实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通过校本研训,让每位教师学习、接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一批能教书、会育人的合格教师队伍。
3、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通过校本研训,使我镇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技能`再度提高,真正形成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5、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三、基本模式:
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基本模式有八种,按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个人研修;第二大类是同伴互助。
第一类:个人研修(业务学习、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育叙事)
1、业务学习。
真正的业务学习应该是有主动性,自觉自主地去学,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学,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处方”。有系统性,抱着“补”的心态去学,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在教师业务学习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过关式学习:让教师特别是初上讲台和专业知识较薄弱的教师去学习教材,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做教材中的作业,做相关的试题,使其对教材专业知识通关,为进一步熟练使用教材奠定基础。
(2)、吸收式学习:指定某一篇目(一般地是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里去通读并完成相应的问题。
(3)、休闲式学习:根据学科,要求每位教师订阅一种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性杂志,让教师借鉴其成功经验。
(4)、作业式学习:向教师推荐带有普遍积极意义的论文,让教师精读,并要求思考相应的问题。业务学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研训模式,我们的校长应该抓住不放。要保证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的落实。可悲的是我们有些教师,没有一本专业刊物。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针对己确定的研究对象(问题),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或检讨在教学中对解决问题所用的理念是否先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科学合理,用文字加以表述,归纳出自己新的见解和观点,形成自己新的方式与方法的一种研修模式。
(1)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呢?主要是八个方面:①教学理念是否先进;②教学情景是否和谐;③教学过程是否优化;④教学环节是否合理;⑤教学方法是否灵活;⑥教学策略是否得当;⑦教学手段是否科学;⑧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当然,作反思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取一、两项作为反思重点即可。
(2)反思的策略:
第一,在理论的引领下反思。反思应该是在某种理论和观念的引领下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也只有引入新异观点才能打破定势和*衡,激活反思思维,拓宽反思思路,开启反思智慧。否则,我们的反思只能是简单的回顾和浅层次的检讨,没有触及灵魂,不能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那我们的专业水*自然也就无法上档次。
第二,有针对性的反思。即对课前设计的问题所解决的程度作反思。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把要解决的问题预设其中,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让问题在教学中得到解决。课后,再对问题解决的情况作反思,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在教学全过程中反思。首先要在课前对自己所设计的预案进行瞻前性地再审视,看教学思路有无调整和补充的需要。其次在课中要根据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进行反思,依靠教学机智,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策略。再次在课后作全面(或重点)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体验、体会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在合作中反思。把自己的困惑告诉同事,以期得到同事支持,听取他人的见解,或把自己写成的反思文稿交与同行进行分析和批判,让其提出新的建议。
第五,在反思之后再反思。反思不是局限于、终止于“课后记”、“教学随笔”,而是要用自己在反思中所产生的新异观点来指导新的教学,让自己的新异观点在新一轮的教学实践得到验证。然后,又对“检验”的情况再作反思:进行前后对照、分析、归纳。这样,新一轮的反思自然会使前一轮反思所得出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自己也就在这“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3、案例分析
抓住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检查对研究的问题所解决的程度。这就是案例分析。
4、教育叙事
将自己所经历或见到的带有典型意义的教育行为和过程以叙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再用教育原理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二大类是:同伴互助。(集中研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骨干引领)
1、集中研讨,就是以学科组为单位,以某一课堂教学为案例,围绕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研究、探讨,形式初步结论的一种集体活动。这种研训模式,就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小学开展校本研训的主要形式。
第一点:当前集中研讨中存在的问题
①简单化。听课前,听课教师没有去接触教材文本、更没有思考“若我来讲,我是怎样讲”这个问题,因此在听课时,无法将听者与讲者进行比较。评课时缺乏有主见的观点,显得非常浮浅。中心发言人不去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形式结论,会后,教师个人又没有进行再思考,没有消化提升过程。整个研讨活动显得非常的简单。
②形式化。一些人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完成,评课时,参与评课的老师往往更多地是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己时才发言;既使发言也往往过于客套,优点一、二、三,然后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或者由少数人说了算,形成“一言堂”,人云亦云。这种*的集中研讨活动,自然是低效的。这是“去专业”第二种表现。
③庸俗化。“去专业”现象还表现为“不合而作”。我们发现在听评课的群体中,有三类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这类人员一般是由主任、教研组长担任,形成名副其实的“中心发言人”;二是“仿课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不加分析和甄(zhen)别,全数照搬,成为“拿来主义”;三是“听课任务户”,听课就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不去思考,也没有反馈,按规定填完“听课手册”了事。这三类人凑合在一起,其集中研讨活动就庸俗了。无法达到“全员参与,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二点: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
①提倡合作精神,搭建合作*台。②明确听评程序,强化研讨过程。③注重活动结果,提升研究成果。
2、集体备课
所谓集体备课就是以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为研训团队,以某一课文某一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为研训项目,以集思广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研训模式。这是同伴互助当中的第二种研训模式。
3、课题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以专题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用1~2年的时间,以实验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提炼为研究成果,并以此指导后继教学。这就是课题实验。
做好课题实验工作,必须抓以下几点工作:
①明确目的,②选准项目,③扎实研究,④注重总结与推广。
4、骨干引领
充分发挥现在专业素质较强、学科教学水*较高的的骨干分子的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与同伴交流、传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作法,以带领同事一道成长进步。这就是骨干引领。
四、主要原则:
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五、主要内容
(一)教师基本功:
1、三字一画以及实验操作;
2、普通话的的运用与提升;
3、常用教具的制作与运用;
4、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
5、远教设备和资源的运用;
6、常规教育教学教研技能。
(二)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2、实行集体研课备课;
3、开展讲课达标活动;
4、开展四优评选活动;
5、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6、聘请骨干专家指导;
7、实行同伴互助活动;
8、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三)理论业务知识
1、教育教学理论;
2、师德修养理论;
3、课改理论知识;
4、现代教育技术;
5、教学技术技能;
6、教育科研理论;
7、学校管理实务;
8、政治理论知识。
20xx年秋季的重点:一是抓好以考促学的专题业务学习,二是开展以提高课效为目的的各种讲课活动,三是抓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六、具体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训一体化计划,建立和完善研训制度,包括教师培训制度、研训奖励制度、远程教育及网络信息*台保障制度。
2、建立校本研训一体化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校本研训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校长亲自关,每月对教师的研训情况进行打分,一月一公布。
3、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网络,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积极性。
4、经常进行校本研训视导检查,对在研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各学校每期对校本研训要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对教师总体评价装入档案袋。
5、坚持开展“十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专业报刊;参加一次以上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有学习笔记、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写一篇示范教案、拟一篇教学案例、确定一个教育研究课题、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每周上好一节网络教学课;每学期写一篇校本研训心得体会。
七、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校本研训工作方案3
一、落实本培训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若干规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育人,质量立校”理念,认真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身边资源优势,努力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进一步细化教学管理,稳妥推进课程改革,着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实施校培训工作目标
好的管理,一定是有明确目标的管理。本学期我们的培训目标是:
1.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造就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切入点,力促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精心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着力培养科研型、创新型、效益型的名师团队。
3.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将集体培训、个人研修和交流培训纳入常态管理,使师德培训、技能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参训人员的积极性。
三、培训内容及措施
目标只有建立在坚实措施基础上,才能构成有效达成度的因果联系。我们的培训措施是:
1.师德培训深挖潜,塑造形象恐师魂
师德,是教师求真向善、主动发展的原动力。本学年计划在全体教师中每周“写一篇师德启示”,让教师用心感受师德魅力,及时回顾师德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师德启示录、师德报告会、师德大家评等有效形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强化结合起来、榜样示范与问题整改结合起来、集体倡导和个体修行结合起来,让健康的舆论形成导向,使师德风范占领主阵地,使之成为全校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切实解决为人正气问题和追求进取问题。
2.观念培训正思路,思想引领谋发展
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的。观念,是走向成功的向导。为此,我们计划对员工进行“三观”培训。
(1)价值观培训。通过价值观培训,解决为什么要干、怎样干的问题?校长和教师不是雇佣关系,都是学校的.主人。让教师明确付出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实干才有发展,以此解决要*和我要干的问题,激发广大老师发自内心的进取精神。
(2)教育观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的基础,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根本。通过培训让教师明确教育是雕刻人生的艺术,教师不是刻板的教书匠。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优化孩子的心智模式、实现人的心灵成长,倡导“四生”课堂(生活课堂、生机课堂、生成课堂、生命课堂),把教书育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内化顿悟、体验生成有机结合起来,将育人渗透于教书过程中,真正实现无痕化育人。
(3)发展观培训。每个人都处在终生社会化进程中,教师的发展是终生的事情,任何一位教师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职业发展培训,引导教师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追求,特别是引导老教师和小有成就的教师再创新、再发展问题,把每一位教师送入持续发展的传送带。
3.技能培训增才干,教育实践谱新篇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能制约着教师良好愿望的发挥。为此,我们制定了技能培训计划。
(1)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性培训。针对学校反复出现的问题,引导教师反思问题成因、反思采取的方法、反思巩固性措施等。通过培训,力求深层次解决问题。
(2)基于攻坚克难的创新性培训。针对传统课堂重教不重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诸多问题,进行四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实验课)的课例培训,以此落实青蓝工程,促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3)基于梳理提升的总结性培训。教育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不能觉得学校要求了教师就能做到,也不能对教师枉加指责。对布置的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清点梳理,没做好的和做得不到位的要进行总结性培训。
(4)基于经验传播的推介性培训。发现身边的工作典型或引进校外成功经验,都要由当事人或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教师身临其境取到真经,从操作层面学到真本领。
通过系统培训,尽快提高教师六种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管理学生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将更多教师培养成为质量效益型、实践创新型、专家学者型的高素质人才。
推荐访问:校本 工作方案 菁选 校本研训工作方案 菁选3篇 校本研训工作方案1 校本研训项目方案 校本研训活动内容 校本研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