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说课稿1 一、主题背景说明: 从古至今,龙与中国人的关系非常密切,龙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龙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万兽之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龙》说课稿,菁选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国龙》说课稿1
一、主题背景说明:
从古至今,龙与中国人的关系非常密切,龙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龙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万兽之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在古人眼里,龙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物;氏族社会,龙是他们的图腾;封建社会,龙是皇帝天威和权力的象征,现在,龙是吉祥、幸福、威武的象征;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动物、植物更是处处可见。五月端午要赛龙舟,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现在的舞龙文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细细剖析龙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经历过几千年的演变,龙的身上有很多动物的显著特征和代表意义:鹿角象征着力量、长寿与权贵;牛鼻象征荣华富贵;鲶鱼长长的须子用来探路;龙的眼睛虎眼代表睿智和威严,上面有像火焰一样的眉毛代表英武;龙还有马的鬃毛与耳朵,代表名列魁首;龙还可以有狮子的鬃毛增加威武之气;鹰爪代表腾云驾雾;蛇身脖代表游刃有余;鱼的鳞代表财富……。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龙精神发扬光大,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要让东方的这一条巨龙飞得更高、更远!
二、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探究中国龙的造型特点,以合作创造的形式共同制作一条中国龙。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养成搜集、探究、交流、创造的学习习惯。
3、走进中国龙文化,体会中国龙精神,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三、活动年级:
定位于五年级
四、活动实施方案:
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合作,掌握龙身的折纸技巧。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做出一条中国龙的形象。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龙的历史、风俗、来历、图片、传说等资料,了解更多龙的知识。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等工作。
五、实施过程:
在课前用小游戏调动积极性,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先做好铺垫:
第一轮——记动物,游戏内容是:看在相同的时间之内,谁记的动物多。既融入游戏的内容,又培养专注、合作力。
第二轮——-猜动物,游戏内容是:给定动物身上的一部分图案,你来猜,看出来就大声喊出来。并谈谈刚才怎么能猜的这么准?为后面的找龙身上的显著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共分七个环节,包括:
导入——了解中国龙文化——探究中国龙的特点——探究中国龙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展示作品——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拓展“龙年欢乐行”活动
导入环节由12生肖中的龙年开始,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了龙的形象。
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初步探究中国龙环节:
主要由老师播放生活中关于龙的资料,激起学生探究做龙的兴趣。
探究中国龙的特点环节:
主要引导学生找出龙身上综合了不同动物的显著特点。老师总结:不管是腾飞中的龙,还是行走中的龙,万般变化都离不开这些特点,能工巧匠们再赋予龙艳丽的色彩,一条条真龙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探究要快速动手制作出一条龙,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会谈到:分工合作、画一画。剪和画相结合都可以等等。
探究中国龙的制作环节,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先让每位同学尝试折出龙身,交流做法,这是学生初探中的小试牛刀,在热身之后,老师出示一条龙身,请学生谈优缺点,学生会从美观和造型方面谈,老师适当补充用途:你看它的龙身威武刚劲有力,可以当成龙舟稳稳当当漂在水面上,而且可以放上硬币,比赛玩“龙舟承重”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起来了,纷纷想办法快速学会这种做法。
预设中方法有很多,比如:
A、拆开看一看。这是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很多孩子会想到。
B、问老师、问同学。
C、看折纸图。适当复习折纸示意图上信息:虚线、箭头、文字说明。这也是自己学习折纸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有了这些方法,学生自主探究,难折处借助多媒体录像的作用,教师一边播放一边难点处点停,让每个孩子跟得上,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动手、动脑带来的自我肯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制作、展示作品环节:
我设计的要求是: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学过的方法共同制作一条中国龙,也可以大胆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龙。并给你们小组做的龙起个好听的名字,说说它的寓意。
给每个小组10分钟的时间:请做完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拿着作品上台展示解说自己的龙名字及包含的寓意,用美丽的彩龙装扮我们美丽的海滨小城。
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环节:
1、拓展不同艺术家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龙。
2、创新、发散思维,使龙身大变样。
教师用刚刚折过的龙身,巧妙变化,如:竖起来变成海马、加上眼睛变成蛇、一只海鸟、小老鼠、趴在地上的小狗……然后请学生也试试,在你灵巧的小手里能变成什么?让学生体验到:一张纸,一双手,可以在活跃的思维中变得不再寻常,把他的价值和意义变得不同凡响。
拓展环节:
设计“欢乐龙年行”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假日里学着捏面龙,剪龙的窗花,也可以搜集龙的对联,自制龙的玩具,通过不同的形式,继续探索龙身上的奥秘,在实践中掌握龙的更丰富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旨在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知识,探究、动手、学习、合作做一条中国龙,虽然预设了这么多,但是课堂上还会出现很多预想的情况,我会在课上完之后再一一总结得失,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中国龙》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这节活动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世界真精彩》中的一个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知道了龙的外型特征,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龙鳞,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看看龙的图案——说说龙的特征——学剪龙鳞方法———动手剪*龙——欣赏评价作品五步,通过这五步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动手剪纸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难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欣赏不同造型龙的图案,知道龙的外形特征。
2、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3、乐于参与剪龙活动,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不同造型龙的图案视频,幻灯;剪刀、胶棒人手一个;白色a4纸、不同形态龙的图案若干;展板一块。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欣赏、示范、操作法等,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谈话、观察获得认知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观看视频,了解不同造型龙的图案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欣赏生活中以龙做为图案的物品。
(二)、经验分享,说说*龙的外形特征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让幼儿说说*龙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这一步我运用了示范法、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动,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剪龙
本步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剪出不同形态的龙。
(五)、作品展示,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
最后,让幼儿欣赏并评价各自的作品,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动手操作表达的机会较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尝试与交流的*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龙》说课稿3
一、主题背景说明:
从古至今,龙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龙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龙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万兽之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社会的文化。在古人眼里,龙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物;氏族社会,龙是他们的图腾;封建社会,龙是皇帝天威和权力的象征,现在,龙是吉祥、幸福、威武的象征;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动物、植物更是处处可见。五月端午要赛龙舟,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现在的舞龙文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细细剖析龙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经历过几千年的演变,龙的身上有很多动物的显著特征和代表意义:鹿角象征着力量、长寿与权贵;牛鼻象征荣华富贵;鲶鱼长长的须子用来探路;龙的眼睛虎眼代表睿智和威严,上面有像火焰一样的眉毛代表英武;龙还有马的鬃毛与耳朵,代表名列魁首;龙还可以有狮子的鬃毛增加威武之气;鹰爪代表腾云驾雾;蛇身脖代表游刃有余;鱼的鳞代表财富……。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龙精神发扬光大,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要让东方的这一条巨龙飞得更高、更远!
二、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探究*龙的造型特点,以合作创造的形式共同制作一条*龙。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养成搜集、探究、交流、创造的学习习惯。
3、走进*龙文化,体会*龙精神,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三、活动年级:
定位于五年级
四、活动实施方案:
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合作,掌握龙身的折纸技巧。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做出一条*龙的形象。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龙的历史、风俗、来历、图片、传说等资料,了解更多龙的知识。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等工作。
五、实施过程:
在课前用小游戏调动积极性,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先做好铺垫:
第一轮——记动物,游戏内容是:看在相同的时间之内,谁记的动物多。既融入游戏的内容,又培养专注、合作力。
第二轮——-猜动物,游戏内容是:给定动物身上的一部分图案,你来猜,看出来就大声喊出来。并谈谈刚才怎么能猜的这么准?为后面的找龙身上的显著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共分七个环节,包括:
导入——了解*龙文化——探究*龙的特点——探究*龙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展示作品——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拓展“龙年欢乐行”活动
导入环节由12生肖中的龙年开始,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了龙的形象。
了解*龙的文化,初步探究*龙环节:
主要由老师播放生活中关于龙的资料,激起学生探究做龙的兴趣。
探究*龙的特点环节:
主要引导学生找出龙身上综合了不同动物的显著特点。老师总结:不管是腾飞中的龙,还是行走中的龙,万般变化都离不开这些特点,能工巧匠们再赋予龙艳丽的色彩,一条条真龙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探究要快速动手制作出一条龙,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会谈到:分工合作、画一画。剪和画相结合都可以等等。
探究*龙的制作环节,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先让每位同学尝试折出龙身,交流做法,这是学生初探中的小试牛刀,在热身之后,老师出示一条龙身,请学生谈优缺点,学生会从美观和造型方面谈,老师适当补充用途:你看它的龙身威武刚劲有力,可以当成龙舟稳稳当当漂在水面上,而且可以放上硬币,比赛玩“龙舟承重”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起来了,纷纷想办法快速学会这种做法。
预设中方法有很多,比如:
A、拆开看一看。这是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很多孩子会想到。
B、问老师、问同学。
C、看折纸图。适当复习折纸示意图上信息:虚线、箭头、文字说明。这也是自己学习折纸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有了这些方法,学生自主探究,难折处借助多媒体录像的作用,教师一边播放一边难点处点停,让每个孩子跟得上,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动手、动脑带来的自我肯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制作、展示作品环节:
我设计的要求是: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学过的方法共同制作一条*龙,也可以大胆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龙。并给你们小组做的龙起个好听的名字,说说它的寓意。
给每个小组10分钟的时间:请做完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拿着作品上台展示解说自己的龙名字及包含的寓意,用美丽的彩龙装扮我们美丽的海滨小城。
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环节:
1、拓展不同艺术家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龙。
2、创新、发散思维,使龙身大变样。
教师用刚刚折过的龙身,巧妙变化,如:竖起来变成海马、加上眼睛变成蛇、一只海鸟、小老鼠、趴在地上的小狗……然后请学生也试试,在你灵巧的小手里能变成什么?让学生体验到:一张纸,一双手,可以在活跃的思维中变得不再寻常,把他的价值和意义变得不同凡响。
拓展环节:
设计“欢乐龙年行”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假日里学着捏面龙,剪龙的窗花,也可以搜集龙的对联,自制龙的玩具,通过不同的形式,继续探索龙身上的奥秘,在实践中掌握龙的更丰富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旨在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龙的知识,探究、动手、学习、合作做一条*龙,虽然预设了这么多,但是课堂上还会出现很多预想的情况,我会在课上完之后再一一总结得失,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中国龙》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这节活动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世界真精彩》中的一个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知道了龙的外型特征,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龙鳞,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看看龙的图案——说说龙的特征——学剪龙鳞方法———动手剪*龙——欣赏评价作品五步,通过这五步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动手剪纸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难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欣赏不同造型龙的图案,知道龙的外形特征。
2、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3、乐于参与剪龙活动,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不同造型龙的图案视频,幻灯;剪刀、胶棒人手一个;白色a4纸、不同形态龙的图案若干;展板一块。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欣赏、示范、操作法等,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谈话、观察获得认知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观看视频,了解不同造型龙的图案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欣赏生活中以龙做为图案的物品。
(二)、经验分享,说说*龙的外形特征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让幼儿说说*龙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这一步我运用了示范法、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动,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剪龙
本步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剪出不同形态的龙。
(五)、作品展示,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
最后,让幼儿欣赏并评价各自的作品,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动手操作表达的机会较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尝试与交流的*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龙》说课稿5
一、主题背景说明:
从古至今,龙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龙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龙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万兽之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社会的文化。在古人眼里,龙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物;氏族社会,龙是他们的图腾;封建社会,龙是皇帝天威和权力的象征,现在,龙是吉祥、幸福、威武的象征;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动物、植物更是处处可见。五月端午要赛龙舟,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现在的舞龙文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细细剖析龙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经历过几千年的演变,龙的身上有很多动物的显著特征和代表意义:鹿角象征着力量、长寿与权贵;牛鼻象征荣华富贵;鲶鱼长长的须子用来探路;龙的眼睛虎眼代表睿智和威严,上面有像火焰一样的眉毛代表英武;龙还有马的鬃毛与耳朵,代表名列魁首;龙还可以有狮子的鬃毛增加威武之气;鹰爪代表腾云驾雾;蛇身脖代表游刃有余;鱼的鳞代表财富……。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龙精神发扬光大,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要让东方的这一条巨龙飞得更高、更远!
二、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探究*龙的造型特点,以合作创造的形式共同制作一条*龙。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养成搜集、探究、交流、创造的学习习惯。
3、走进*龙文化,体会*龙精神,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三、活动年级:
定位于五年级
四、活动实施方案:
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合作,掌握龙身的折纸技巧。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做出一条*龙的形象。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龙的历史、风俗、来历、图片、传说等资料,了解更多龙的知识。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等工作。
五、实施过程:
在课前用小游戏调动积极性,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先做好铺垫:
第一轮——记动物,游戏内容是:看在相同的时间之内,谁记的动物多。既融入游戏的内容,又培养专注、合作力。
第二轮——-猜动物,游戏内容是:给定动物身上的一部分图案,你来猜,看出来就大声喊出来。并谈谈刚才怎么能猜的这么准?为后面的找龙身上的显著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共分七个环节,包括:
导入——了解*龙文化——探究*龙的特点——探究*龙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展示作品——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拓展“龙年欢乐行”活动
导入环节由12生肖中的龙年开始,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了龙的形象。
了解*龙的文化,初步探究*龙环节:
主要由老师播放生活中关于龙的资料,激起学生探究做龙的兴趣。
探究*龙的特点环节:
主要引导学生找出龙身上综合了不同动物的显著特点。老师总结:不管是腾飞中的龙,还是行走中的龙,万般变化都离不开这些特点,能工巧匠们再赋予龙艳丽的色彩,一条条真龙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探究要快速动手制作出一条龙,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会谈到:分工合作、画一画。剪和画相结合都可以等等。
探究*龙的制作环节,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先让每位同学尝试折出龙身,交流做法,这是学生初探中的小试牛刀,在热身之后,老师出示一条龙身,请学生谈优缺点,学生会从美观和造型方面谈,老师适当补充用途:你看它的龙身威武刚劲有力,可以当成龙舟稳稳当当漂在水面上,而且可以放上硬币,比赛玩“龙舟承重”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起来了,纷纷想办法快速学会这种做法。
预设中方法有很多,比如:
A、拆开看一看。这是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很多孩子会想到。
B、问老师、问同学。
C、看折纸图。适当复习折纸示意图上信息:虚线、箭头、文字说明。这也是自己学习折纸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有了这些方法,学生自主探究,难折处借助多媒体录像的作用,教师一边播放一边难点处点停,让每个孩子跟得上,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动手、动脑带来的自我肯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制作、展示作品环节:
我设计的要求是: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学过的方法共同制作一条*龙,也可以大胆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龙。并给你们小组做的龙起个好听的名字,说说它的寓意。
给每个小组10分钟的时间:请做完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拿着作品上台展示解说自己的龙名字及包含的寓意,用美丽的彩龙装扮我们美丽的海滨小城。
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环节:
1、拓展不同艺术家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龙。
2、创新、发散思维,使龙身大变样。
教师用刚刚折过的龙身,巧妙变化,如:竖起来变成海马、加上眼睛变成蛇、一只海鸟、小老鼠、趴在地上的小狗……然后请学生也试试,在你灵巧的小手里能变成什么?让学生体验到:一张纸,一双手,可以在活跃的思维中变得不再寻常,把他的价值和意义变得不同凡响。
拓展环节:
设计“欢乐龙年行”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假日里学着捏面龙,剪龙的窗花,也可以搜集龙的对联,自制龙的玩具,通过不同的形式,继续探索龙身上的奥秘,在实践中掌握龙的更丰富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旨在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龙的知识,探究、动手、学习、合作做一条*龙,虽然预设了这么多,但是课堂上还会出现很多预想的情况,我会在课上完之后再一一总结得失,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阅读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1)
——中国龙教案 (菁选5篇)
中国龙教案1
教学目标:
认识*龙,了解*龙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龙的外形特征
2、注意细节部分的处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幼儿用书,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主题——
——我这里呢有一个谜语想请小朋友们猜一下,是一生肖,看看谁能猜到。
腾云驾雾非等闲,施恩布雨在人间;
家有珠宝寻常事,统领兵将皆海鲜。
一、介绍*龙及外国龙的特征
出示图片,欣赏*龙和西方龙的外形特点。
——*龙和西方龙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龙代表吉祥、威严、幸福
西方龙代表邪恶的势力
二、讲解*龙的来历
——我们*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龙的传人,那么龙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龙有九个儿子,我们来看一下分别都叫什么。
三、了解什么地方会用到龙
——我们生活当中都有哪些地方出现龙的身影呢?
如:龙袍、瓷器、建筑、服装、节日活动等等。
四、学习关于龙的成语
——龙腾四海、龙马精神、生龙活虎、飞龙在天、龙飞凤舞、龙潭虎穴
五、开始绘画涂色
中国龙教案2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能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龙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都说*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初步了解*龙的历史。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
教学难点:
在绘画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在“欣赏.评述”中请同学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学习材料:
课件、计算机、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让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有什么好吗?
[播放动画片]
2、你们喜欢龙吗?谁能说说你第一次见到龙时的感受?龙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它因为造型威武,身材强健深得大家喜欢。下面我们就带着崇敬的心情感受一下*龙。[板书课题]
二、认识*龙形象:
1、孩子们,真正的龙我们都没见过,但龙的传说已源远流长,龙的形象出现于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6400年,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课件出示龙形象出现的时间]
2、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变,让我们来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龙演变的三个时期]
3、虽然经过时间的磨砺,龙的造型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龙是*人造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到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找找吗?
[课件出示寻找龙与其它动物的相似之处]
4、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并没有龙这样的神奇动物,但在人们的幻想中,它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千姿百态,大家想看看*龙到底有哪几种动态吗?
[课件出示龙的动态]
三、寻找生活中的*龙形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龙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来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龙的形象呢?
四、感受身边和艺术中的*龙形象:
1、在今天,*龙文化上下八千年,龙的精神无处不在,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来,让我们瞧瞧吧。
[课件出示龙与艺术的图片]
2、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关龙的形象图片,那么龙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出示龙的主要组成部分]
3、龙是一种内在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龙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各种不同的龙的图片]
4、龙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人,是自强不息的炎黄子孙,大家想不想看看小朋友是如何表现*龙的呢?
[课件出示小朋友的画]
五、表现*龙形象
1、看了这些小朋友的画,大家是不是也心动了吧!小花猫看我们学习得这么认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作业提示]
2、你们小组想表现一条什么样的*龙?小组里商量一下。
3、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4、我们小组里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它表现出来吧。
5、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放音乐。
A、辅导不能表现龙特点的小组。
B、辅导画面单调的小组。
六、展示*龙、体会龙精神。
在小组里说说你喜欢哪一条*龙,为什么?
七、 延伸龙精神。
我们是龙的传人,就让我们致力于繁荣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昌盛龙的故乡。
中国龙教案3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龙》一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融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于一体的一节美术课。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应会:会讲出笼各部位的象征,能创作出一幅龙的绘画作品,能够抓住龙的头、身、尾三部分特点进行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收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历史。
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
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
难点:在绘画中表现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
在欣赏?评述中让学生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学习材料:
有关龙的资料、彩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说龙:
1.收集关于龙的资料。
2.说说你对龙的了解。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感受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看龙:
1.欣赏龙的演变:
a、玉龙猪——新石器时代
b、瓦当上的行龙——汉代
c、赵州桥栏板上的双龙——隋代
d、通经北面上的云龙——唐代
e、高足杯上的云龙——元代
f、金冠上的升龙——明代
g、黄帝玉玺上的蟠龙——清代
2.了解龙的组合形象:骆驼头、鹿角(风华稳重)、马齿、牛耳、蛇身(灵敏矫健)、鲤鱼鳞(条理有序)、鹰爪(扎实气魄)、泥鳅尾。
教学意图:了解龙的演变过程,如商周粗狂抽象;春秋战国秀丽洒脱;秦汉雄建豪放;隋唐健壮圆润;宋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等。龙是摄取了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是万物之灵,同时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画龙:
1.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2.画龙的口诀:昂首、张口、露齿、睁眼。
3.提出作业要求:画一条龙。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四、赏龙:
1.欣赏作品。
2.谈谈创作体会。
教学意图:体验成功感。
五、做龙:
1.我们是龙的传人。
2.怎样做一个龙的传人
教学意图:树立民族精神。
中国龙教案4
一、指导思想
《中国龙》一课是以“欣赏与评述”为主,融“设计与应用”、“造型与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她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2、既能目标:会讲出龙的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创作一幅龙的绘画。
3、情感目标:体会龙的精神,树立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课件、龙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构想:
1、通过教师演示龙的画法,使学生了解龙的特征及其特征的象征意义。
2、通过课件演示龙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龙经历几千年的演变,最初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理解事物是不段的变化的。
3、通过欣赏龙的一些生活图片,使学生了解龙在我们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它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
4、通过欣赏龙的组成,了解画龙的过程及重点是龙头。
5、通过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构图。
6、通过作业展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认识中国龙,了解中国龙的象征。
2、学生是否体会到中国龙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
3、学生能否形象地表现出中国龙的造型特点。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老师黑板演示一幅龙的作品导入
同学们,老师首先给你们画一个动物,注意仔细观察,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学生猜)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说(龙)。老师激情说: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一下中国龙。(板书课题)
2、新授:
(1)龙的起源与特征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龙?(没有)那么这个龙的形象是怎么产生的,你们知道吗?(学生说)
师:关于龙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龙就是我们的祖先集飞禽、走兽、水族以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而理想化的动物。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祖先还是原始部落的时候,各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作为图腾。传说有一个部落的图腾是蛇,这个部落很强大,它把各个部落都打败了,然后它把各个部落的图腾集中到了一起变成了龙。不管是哪个传说,龙都是集各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现在让我们来找一找,龙身上都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鹿角、虎眼、蛇身、骆驼头、鱼鳞、鹰爪、泥鳅尾)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为龙选择这些动物的特征吗?(学生说老师总结)因为啊,鹿角是所有的动物中最美丽的角;蛇是爬行的动物中速度最快,身体最灵敏矫健的;鹰爪是所有的飞行动物中爪子最厉害的;鱼鳞波关闪闪,有秩序也非常的美丽。从这些动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为龙所选择的都是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使龙自然成了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龙的演变过程
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最早的龙形象是什么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又变成了什么样?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欣赏课件,请你找一找,哪个是最早的龙,哪个是现在的龙?(讲解龙的演变过程)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非常的喜欢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龙更是古代帝王们崇拜的权贵的象征。看,这是谁穿的衣服?(课件展示皇帝穿的衣服)皇帝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其目的也是希望拥有龙的威严、精神和本领。在今天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也是借龙的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广大。
(3)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呢?(举例)每年的正月十五要耍龙灯;二月二龙抬头取其谐音人们要剪头;五月初五端午节要赛龙舟。今天的龙舟已经走向世界,成为海内外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活动。
(4)观察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仔细观察龙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我们在画的时候龙头是重点。龙头主要由鹿角、虎眼、大大的鳄鱼嘴和龙发组成。老师指黑板让学生牢记。记住画龙的诀窍是昂首、张口、露齿、睁眼。这样才能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5)欣赏龙的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画龙的。(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及龙的各种姿态)
3、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画一幅与龙有关的画,要求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4、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评价,选出优秀的作业。
5、教学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龙的有关知识,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是造福人类的"精神,是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希望同学们都拥有龙的精神,为国争光!
中国龙教案5
教学目标:
认识中国龙,了解中国龙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龙的外形特征
2、注意细节部分的处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幼儿用书,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主题——
——我这里呢有一个谜语想请小朋友们猜一下,是一生肖,看看谁能猜到。
腾云驾雾非等闲,施恩布雨在人间;
家有珠宝寻常事,统领兵将皆海鲜。
一、介绍中国龙及外国龙的特征
出示图片,欣赏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外形特点。
——中国龙和西方龙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国龙代表吉祥、威严、幸福
西方龙代表邪恶的势力
二、讲解中国龙的来历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龙的传人,那么龙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龙有九个儿子,我们来看一下分别都叫什么。
三、了解什么地方会用到龙
——我们生活当中都有哪些地方出现龙的身影呢?
如:龙袍、瓷器、建筑、服装、节日活动等等。
四、学习关于龙的成语
——龙腾四海、龙马精神、生龙活虎、飞龙在天、龙飞凤舞、龙潭虎穴
五、开始绘画涂色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2)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3篇)
中国龙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节活动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世界真精彩》中的一个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知道了龙的外型特征,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龙鳞,从中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美。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看看龙的图案——说说龙的特征——学剪龙鳞方法———动手剪中国龙——欣赏评价作品五步,通过这五步让孩子们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动手剪纸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难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1。欣赏不同造型龙的图案,知道龙的外形特征。2。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3。乐于参与剪龙活动,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美。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不同造型龙的图案视频,幻灯;剪刀、胶棒人手一个;白色A4纸、不同形态龙的图案若干;展板一块。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欣赏、示范、操作法等,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感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谈话、观察获得认知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观看视频,了解不同造型龙的图案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欣赏生活中以龙做为图案的物品。
(二)、经验分享,说说中国龙的外形特征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让幼儿说说中国龙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这一步我运用了示范法、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动,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剪龙
本步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剪出不同形态的龙。
(五)、作品展示,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
最后,让幼儿欣赏并评价各自的作品,感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反思: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动手操作表达的机会较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尝试与交流的*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龙说课稿2
教学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龙》。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十课,本课通过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体会龙的精神。起到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而每周的信息技术课,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绘画软件,拥有浏览网页的经验和技能,并能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关键词比较快速的获取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
了解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
利用金山画王绘图软件完成一副龙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图片,了解龙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从而体会龙的精神。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特点分明的龙的图片,小组讨论,归纳出画龙的要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做为龙的传人的民族自豪感,感受龙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
了解龙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体会龙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画龙的要诀,抓住龙的特点大胆造型。
教学媒体:
本课是一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绘画课。具体的学习环境有网络教室、网络收索引擎和绘画软件。从技术上强化互动性、信息的丰富性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多面的教学辅助功能。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重教学重难点设计了短片激趣,揭示课题;问题驱动,初步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学习;创作实践,深化主题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目标。
一、短片激趣,揭示课题
通过播放舞龙的视频,感受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
二、问题驱动,初步感知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初步了解龙的历史。进而提出问题,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深入探究,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了网络资源信息量大,资料充分共享的特点,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整理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小组讨论两个阶段来完成的。
首先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关键词:龙的组成,利用百度收索引擎中的知道进行第一次的资料收集。
通过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到对于龙的头、角、身、鳞、爪这些部位的动物原型说法比较一致,而对眼睛、牙齿、尾巴的动物原型在说法上出现的分歧。
对于问题的出现,我指导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资料收集:分组查找相应的动物原型的图片,将查找到的图片保存到共享文件夹中,(这是学生搜集到的一些图片),我根据这些图片进行选择制成幻灯片展示,(由于幻灯片数量较多,在这里我把它缩小后全部展示出来,教学中每一组图片是一张幻灯片)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引导学生感受龙的精神,增强学生做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亲自收集图片资料,不但能够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而且还更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深学生对龙各部位动物原型的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二阶段:我通过出示两组特点分明的图片,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到龙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归纳画龙要诀:昂首、张口、露齿、瞪眼。
在四环节、创作实践,深化主题中,学生是通过金山画王绘图软件来完成龙的绘画。
【因为龙的形象比较复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金山画王的素材库,添加了很多龙的不同部位的图片素材,学生根据自身的绘画水*利用已有素材,结合绘画添加的方法完成作品。这样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但比传统绘画的效果好,还培养了学生的绘画热情。 】
在学生作品的展示中,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来完成的。
最后通过展示大量的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场面、和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龙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深化做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教学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台,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每一个学生在绘画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绘画水*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通过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这节课使学生在学习、观察、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正因为课程整合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更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探究。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中国龙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节活动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世界真精彩》中的一个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知道了龙的外型特征,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龙鳞,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看看龙的图案——说说龙的特征——学剪龙鳞方法———动手剪*龙——欣赏评价作品五步,通过这五步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动手剪纸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难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1。欣赏不同造型龙的图案,知道龙的外形特征。2。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3。乐于参与剪龙活动,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不同造型龙的图案视频,幻灯;剪刀、胶棒人手一个;白色A4纸、不同形态龙的图案若干;展板一块。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欣赏、示范、操作法等,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谈话、观察获得认知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观看视频,了解不同造型龙的图案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欣赏生活中以龙做为图案的物品。
(二)、经验分享,说说*龙的外形特征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让幼儿说说*龙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这一步我运用了示范法、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动,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剪龙
本步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剪出不同形态的龙。
(五)、作品展示,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
最后,让幼儿欣赏并评价各自的作品,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反思: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动手操作表达的机会较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尝试与交流的*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3)
——人美版《中国龙》说课稿
人美版《中国龙》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节活动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世界真精彩》中的一个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知道了龙的外型特征,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龙鳞,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看看龙的图案——说说龙的特征——学剪龙鳞方法———动手剪*龙——欣赏评价作品五步,通过这五步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动手剪纸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难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欣赏不同造型龙的图案,知道龙的外形特征。
2、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3、乐于参与剪龙活动,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不同造型龙的图案视频,幻灯;剪刀、胶棒人手一个;白色A4纸、不同形态龙的图案若干;展板一块。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欣赏、示范、操作法等,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谈话、观察获得认知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观看视频,了解不同造型龙的图案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欣赏生活中以龙做为图案的物品。
(二)、经验分享,说说*龙的外形特征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让幼儿说说*龙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这一步我运用了示范法、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动,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剪龙
本步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剪出不同形态的龙。
(五)、作品展示,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
最后,让幼儿欣赏并评价各自的.作品,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反思: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动手操作表达的机会较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尝试与交流的*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4)
——《*龙》说课稿3篇
《*龙》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节活动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世界真精彩》中的一个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知道了龙的外型特征,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龙鳞,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看看龙的图案——说说龙的特征——学剪龙鳞方法———动手剪*龙——欣赏评价作品五步,通过这五步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动手剪纸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难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欣赏不同造型龙的图案,知道龙的外形特征。
2、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3、乐于参与剪龙活动,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不同造型龙的图案视频,幻灯;剪刀、胶棒人手一个;白色a4纸、不同形态龙的图案若干;展板一块。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欣赏、示范、操作法等,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谈话、观察获得认知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观看视频,了解不同造型龙的图案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欣赏生活中以龙做为图案的物品。
(二)、经验分享,说说*龙的外形特征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让幼儿说说*龙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这一步我运用了示范法、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动,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剪龙
本步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剪出不同形态的龙。
(五)、作品展示,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
最后,让幼儿欣赏并评价各自的作品,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动手操作表达的机会较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尝试与交流的*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龙》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这节活动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大班第九主题《世界真精彩》中的一个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知道了龙的外型特征,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龙鳞,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看看龙的图案——说说龙的特征——学剪龙鳞方法———动手剪*龙——欣赏评价作品五步,通过这五步让孩子们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动手剪纸的乐趣。
重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难点: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欣赏不同造型龙的图案,知道龙的外形特征。
2、学习运用剪刀剪出镂空部分和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龙鳞。
3、乐于参与剪龙活动,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不同造型龙的图案视频,幻灯;剪刀、胶棒人手一个;白色a4纸、不同形态龙的图案若干;展板一块。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欣赏、示范、操作法等,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谈话、观察获得认知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五步:
(一)、观看视频,了解不同造型龙的图案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观察法,让幼儿欣赏生活中以龙做为图案的物品。
(二)、经验分享,说说*龙的外形特征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让幼儿说说*龙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这一步我运用了示范法、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学习剪龙鳞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动,尝试运用不同方法剪龙
本步主要是让幼儿动手剪出不同形态的龙。
(五)、作品展示,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
最后,让幼儿欣赏并评价各自的作品,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
反思:
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动手操作表达的机会较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尝试与交流的*台。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龙》说课稿3
一、主题背景说明:
从古至今,龙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龙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龙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万兽之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社会的文化。在古人眼里,龙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物;氏族社会,龙是他们的图腾;封建社会,龙是皇帝天威和权力的象征,现在,龙是吉祥、幸福、威武的象征;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动物、植物更是处处可见。五月端午要赛龙舟,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现在的舞龙文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细细剖析龙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经历过几千年的演变,龙的身上有很多动物的显著特征和代表意义:鹿角象征着力量、长寿与权贵;牛鼻象征荣华富贵;鲶鱼长长的须子用来探路;龙的眼睛虎眼代表睿智和威严,上面有像火焰一样的眉毛代表英武;龙还有马的鬃毛与耳朵,代表名列魁首;龙还可以有狮子的鬃毛增加威武之气;鹰爪代表腾云驾雾;蛇身脖代表游刃有余;鱼的鳞代表财富……。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龙精神发扬光大,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要让东方的这一条巨龙飞得更高、更远!
二、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探究*龙的造型特点,以合作创造的形式共同制作一条*龙。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养成搜集、探究、交流、创造的学习习惯。
3、走进*龙文化,体会*龙精神,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三、活动年级:
定位于五年级
四、活动实施方案:
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合作,掌握龙身的折纸技巧。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做出一条*龙的形象。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龙的历史、风俗、来历、图片、传说等资料,了解更多龙的知识。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等工作。
五、实施过程:
在课前用小游戏调动积极性,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先做好铺垫:
第一轮——记动物,游戏内容是:看在相同的时间之内,谁记的动物多。既融入游戏的内容,又培养专注、合作力。
第二轮——-猜动物,游戏内容是:给定动物身上的一部分图案,你来猜,看出来就大声喊出来。并谈谈刚才怎么能猜的这么准?为后面的找龙身上的显著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共分七个环节,包括:
导入——了解*龙文化——探究*龙的特点——探究*龙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展示作品——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拓展“龙年欢乐行”活动
导入环节由12生肖中的龙年开始,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了龙的形象。
了解*龙的文化,初步探究*龙环节:
主要由老师播放生活中关于龙的资料,激起学生探究做龙的兴趣。
探究*龙的特点环节:
主要引导学生找出龙身上综合了不同动物的显著特点。老师总结:不管是腾飞中的龙,还是行走中的龙,万般变化都离不开这些特点,能工巧匠们再赋予龙艳丽的色彩,一条条真龙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探究要快速动手制作出一条龙,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会谈到:分工合作、画一画。剪和画相结合都可以等等。
探究*龙的制作环节,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先让每位同学尝试折出龙身,交流做法,这是学生初探中的小试牛刀,在热身之后,老师出示一条龙身,请学生谈优缺点,学生会从美观和造型方面谈,老师适当补充用途:你看它的龙身威武刚劲有力,可以当成龙舟稳稳当当漂在水面上,而且可以放上硬币,比赛玩“龙舟承重”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起来了,纷纷想办法快速学会这种做法。
预设中方法有很多,比如:
A、拆开看一看。这是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很多孩子会想到。
B、问老师、问同学。
C、看折纸图。适当复习折纸示意图上信息:虚线、箭头、文字说明。这也是自己学习折纸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有了这些方法,学生自主探究,难折处借助多媒体录像的作用,教师一边播放一边难点处点停,让每个孩子跟得上,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动手、动脑带来的自我肯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制作、展示作品环节:
我设计的要求是: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学过的方法共同制作一条*龙,也可以大胆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龙。并给你们小组做的龙起个好听的名字,说说它的寓意。
给每个小组10分钟的时间:请做完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拿着作品上台展示解说自己的龙名字及包含的寓意,用美丽的彩龙装扮我们美丽的海滨小城。
发散思维——龙身大变样环节:
1、拓展不同艺术家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龙。
2、创新、发散思维,使龙身大变样。
教师用刚刚折过的龙身,巧妙变化,如:竖起来变成海马、加上眼睛变成蛇、一只海鸟、小老鼠、趴在地上的小狗……然后请学生也试试,在你灵巧的小手里能变成什么?让学生体验到:一张纸,一双手,可以在活跃的思维中变得不再寻常,把他的价值和意义变得不同凡响。
拓展环节:
设计“欢乐龙年行”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假日里学着捏面龙,剪龙的窗花,也可以搜集龙的对联,自制龙的玩具,通过不同的形式,继续探索龙身上的奥秘,在实践中掌握龙的更丰富的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旨在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龙的知识,探究、动手、学习、合作做一条*龙,虽然预设了这么多,但是课堂上还会出现很多预想的情况,我会在课上完之后再一一总结得失,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5)
——《变色龙》的课件 (菁选5篇)
《变色龙》的课件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
对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学难点:
透析文字认识社会。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叫《变色龙》(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这是初中三年级的一篇小说让我们把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家对接受这个挑战有没有信心?
明确目标: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教师简介作者: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世界级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2、明确学习要求:
A、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文章写了多少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讨论明确:
小说讲述的是*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讲解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章写到的人物有很多:*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主人公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是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三、学生探究、教师精讲。
请学生用“ 的奥楚蔑洛夫”更换文章的标题。
1、 组织学生讨论。
2、 学生发表见解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厚颜无耻等。
3、 教师精讲:主人公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如果能够一个字概括奥楚蔑洛夫的话,那就是变。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
四、局部探究:
*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
要求学生从第一段中透析时代背景。
明确: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 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介绍社会背景及课文的社会意义:
像奥楚篾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五、拓展延伸:
有位教育家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要说语文就是生活。所以说学好语文、学好小说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那怎样才能学好小说呢?
学生畅谈体会,教师总结:
读小说,理情节, 知内容;抓人物,看言行,知性格;
析环境,认社会。
六、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变色龙》一课,分析了人物,通过字里行间读出了时代背景。但我想,我们更重要的是总结了阅读小说的方法。愿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读更多的小说。
七、布置作业:
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之后
《变色龙》的课件2
一、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发言。
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二、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丰富想象。
三、活动准备
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变色龙,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丰富变色龙的特点:身体能够变色。
(二)出示彩色变色龙,幼儿观察、表述看到了什么? (集体认识"变色龙",知道这只变色龙的尾巴是红色的,身体是黄色的,脚是绿色的。)
五、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一)(小汽车)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贪吃的变色龙看见红色的小汽车,啊呜一口吃下了红色的小汽车,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噢,尾巴变成红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红色?
(二)(黄色的桌子)请看变色龙又看见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贪吃的变色龙又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吃下了黄色的桌子。那小朋友猜猜看,变色龙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看一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噢,变色龙的身体变成黄色的了。小朋友想一下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黄色?
(三)小朋友你们看变色龙的身体哪儿又发生了变化?(脚变成了绿色)咦,这次贪吃的变色龙又吃了什么?原来变色龙吃了一棵绿色的大树,脚变成了绿色。贪吃的变色龙还会吃掉什么东西身体变成绿色?
(四)小朋友你看,天黑了,变色龙不见了,他藏到哪里去了?噢,原来他藏在了黑夜里,这次他又吃了什么?小朋友猜猜看,他吃掉的是自己的影子。小朋友你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变色龙也吃掉了自己的影子变成了黑色,藏在了黑夜里,所以小朋友找不到它。
(五)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月亮)贪吃的变色龙又啊呜一口吃掉了又大又圆的月亮,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原来贪吃的变色龙吃掉又大又圆的月亮后身体变得又白又亮。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遍吧!
六、结束
小朋友让我们去外面休息一下,顺便去寻找更多的色彩,回来让我们来给这贪吃的变色龙画出漂亮的颜色!
七、活动延伸
给贪吃的变色龙涂色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变色龙》的课件3
活动目标:
1、获得听故事的乐趣。
2、学习翻阅图书的顺序。
3、运用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2、透明片,油性笔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
2、教师讲故事时,要求幼儿跟随老师讲的内容翻阅幼儿用书。
3、用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请小朋友说说恐龙吃了什么改变了颜色?
4、教师用油性笔在透明片上示范画图,画好后贴在玻璃窗上,请幼儿欣赏。
5、给幼儿一人一张透明片,请幼儿自由创作。
6、完成的作品,贴在窗户上,让大家欣赏
《贪吃的变色龙》反思
这次活动让我的思路一下子就拓宽了,小班幼儿仿编故事,确实很难,但是通过他们画的画,就能够很好的指认和表达,使幼儿表达出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想法。我成功的把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融合在了一起。
《纲要》中指出:“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与能力。”确实领域之间是相互渗透,互相影响的,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意识,注意领域间的相互渗透,使不同领域的经验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孩子们获得整体的、丰富的经验。
《变色龙》的课件4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分析及课前准备
本课主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地将它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对于这
新奇有趣的小动物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有关变色龙的影象资料。
组织学生收集变色龙的资料。
教师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
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多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架设生活和课文联系的桥梁,关注学生的内心
感受;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教师引入: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我们走进了大自然,了解了很多奇妙有趣的事物,昨天我们又
认识了一种奇怪的动物——变色龙,说说在你的印象中,变色龙是怎样的。
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变色龙。
二、识外形
1、播放变色龙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变色龙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顺势列出描写变色龙外形的顺序错乱的句子,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成文。学生思考,指名说。
3、学生齐读组织好的课文。
4、教师进行写作顺序指导。
三、体会变色龙的“怪”
(一)师:当工人小李看到变色龙时,给了它一个什么名字?——(怪蛇)。为什么会这么叫它呢?请同学们自渎课文11-15自然段,看看变色龙哪些地方比较怪?要求: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如果有想法也可以写写。
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见机讨论下列内容;
眼睛段
1、有学生肯定会读描写眼睛的段落(如果学生读不全,在指名其他学生补全)
2、不看书来介绍一下眼睛的特点,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酌情评价指导。
3、结合学生介绍眼睛时的语气表情等情况来理解“绘声绘色”。
捕食段
1、当学生读到这一段落时,教师问:这一段写变色龙在干什么?
2、读读这一段,说说变色龙捕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指名说,指导通过“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等词来理解捕食快的特点。
4、自由练读,尝试读出“快”的感觉。
5、指名读,酌情评价,齐读体会。
6、模仿这一自然段,写写某同学跑步快。
7、学生练写,指名交流,酌情评议。
变色段
1、当学生读到只一段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读这一段,然后说说:正因为它能(),所以叫它(),这就是()。
3、如果你掌握了这种本领,你想把它用在哪儿?
四、保护动物
自读16自然段,说说这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五、形象感知、迁移拓展
1、播放介绍变色龙的录象,学生观看。
2、去掉录象中的解说词,让学生来配合介绍,
学生练习准备,指名说,酌情评价。
六、作业
1、了解“变色龙”的其他意思。
2、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说一句话。
《变色龙》的课件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变色龙”性格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在品味其“变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不变”的一面,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认识到人物的内在本质。
3、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呼唤良知,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三)深入研读
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3)“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4)“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2、学生结合语境诵读、揣摩,教师明确:
(1)“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跟许多饥饿贫困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夸张的修辞于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3)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4)用拟人手法写小狗,把它作为具有“狗性”的人的辉映。
(5)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面前的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
(6)双重否定的修辞手法。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势,与后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绝妙讽刺的效果。
3、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学生筛选、思考,教师点拨:
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它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以“军大衣”这一服装,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
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心灵。
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他的军大衣。这里穿大衣则是心冷胆寒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罢了。这里的一“脱”一“穿”,热而不冷,把奥楚蔑洛夫凌弱臣强的丑态暴露无遗。
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军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4、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教师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五)小结作业
纷繁世态给了你了解社会、关照人生的思考与启迪,请构思一篇小小说,以你的独特视角去展现现代社会的横断面。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6)
——三角龙作文 (菁选5篇)
三角龙作文1
恐龙是一种庞大的动物,但和传说的龙,是没有瓜葛的哦。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就突然神秘的消失了。
我喜欢三角龙。它身长九米,体重大约有五吨,生存在白垩纪后期。
三角龙有三只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所以因此得名,它的每只角都有一米长。它的脸型方方的,正正的,好像一个庞大的正方形。
三角龙宝宝出生后,三角龙妈妈就会喂宝宝吃草,(你要知道,三角龙是吃素的。)等三角龙宝宝长大后,三角龙妈妈就不会再喂三角龙宝宝吃草了,这证明三角龙宝宝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找食物吃了。
三角龙它们力大无穷,它可以用尾巴撞树,有不着几下,树就会倒下来,这样的话,它就可以吃到树上的嫩叶了。
三角龙它们很有爱心,也很团结,通常是不会决斗的,它们不会向其他恐龙一样,向别人挑战的。
我喜欢三角龙。
三角龙作文2
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有一头小三角龙和一头小剑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小三角龙和小将龙在玩123木头人,突然周围响起了“碰碰”巨响,他们回头一看,哇,一头饥饿无比的成年霸王龙正悄悄的靠近他们,小三角龙慌忙用角向霸王龙奔去,攻击霸王龙。可是小三角龙的角。并没有像成年三角龙一样锐,它的角毫无攻击力。于是小三角龙眼珠子一转,看霸王龙嘲笑自己和好朋友时,一起喊道:“妈妈!妈妈!救命。”
而正在半山腰上寻找食物的三角龙妈妈和剑龙妈妈听到了小三角龙和小剑龙的声音连忙跑上山去。
三角龙妈妈和剑龙妈妈合力用角和大尾巴上的向霸王龙的脖子、肚子刺去,霸王龙哗哗地流了好多血,立即仓惶逃走了!
过后,小三角龙和小剑龙又开开心心的玩耍。他们明白:有时,叫大人来帮忙,或许比自己面对更好。
三角龙作文3
我正在回忆以前的对我来说很有价值的东西。突然,我灵光一闪,想到了上学期妈妈给我买的乐高三角龙。
它有一个小小的头,头上有一对尖尖的角,一张红红的嘴。它的身体可比头大多了,而且整个身体圆圆的,有点滑稽。四条腿能支撑起身体,一条长长的尾巴,用来保持*衡。按一下它的背部,还会发出吼叫声。远远看过去,这只三角龙还是很完美的,我特别喜欢它。
我喜欢它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它很精致,里面还藏着一个小故事。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考得比较优异,妈妈给了我一个奖励,我就选了这个三角龙。它的难度系数特别高,有1976片,不过我就是喜欢挑战这种难度系数高的东西,就把它买下来了。
从那天起,我写作业以外的时间就用来搭这个三角龙,搭的时候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前面一步和后面一步连接不了了,这时候,我就会去检查前面的步骤。有时候入迷了,连吃饭都忘记了。
过了几天,我终于把三角龙搭完了,我无比激动开心,像吃了蜜一样甜。
我把它放在我们家最亮眼的地方。有时候起了灰尘,我还会帮它擦一擦;有时候不小心碰掉了表面的小零件,我会重新安装上去;慢慢地我更喜欢它了,就拿它当作我写作文的题材。
好啦,这就是我的心爱之物。怎么样,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
三角龙作文4
这一天我在公园散步,突然!我看到了一颗蛋,我很好奇的把这一颗蛋带回家养,这一颗蛋有椭圆形的形状和金黄色点点,我摸它时有一种滑滑的感觉,我觉得好开心。
我把这一颗蛋放在一个小篮子里,为它加上一条毯子盖着,我用爱心和温暖来对待它,等到每天晚上,我就把它抱上来,跟我一起在床上睡觉,我紧紧的抱着这一颗奇怪的蛋。
再这一天早上,我突然听到我的蛋快要孵出来了,我屏息以待的看着蛋孵出来。最后蛋终于孵出来,我看到了一只三角龙宝宝,我好开心啊!这时,这一只三角龙宝宝用楚楚可怜的眼神看着我,我也目不转睛的看着它,真得好可爱啊!
当它在挖土时,突然把金矿挖出来,我好高兴啊,当我把它带进房间时,突然妈妈来,一不小心的三角龙又跑出来找我,妈妈看到三角龙宝宝就大叫说:“这是什么奇怪的动物啊?”妈妈还叫我把它丢掉,但是我就是要把他养下来。突然失火了,三角龙宝宝挖了一个洞,把温泉挖出来让水来灭火,最后三角龙宝宝得到大家的夸奖,我好快乐。
过了不久,有一天,我放学回家之后,想要带三角龙宝宝出去吃草,但是我一回到房间都找不到三角龙宝宝,只看到一个很大的黑影,最后原来三角龙宝宝长大成一只很大的三角龙,真是一个好开心的事情。
三角龙作文5
Hello,我叫三角龙,个儿挺大,30吨,身高5米,是食草动物。吃大量的青草,每天体重增加一千克。
我头上有一个像盾牌一样的硬骨,就连霸王龙坚硬的牙齿,都刺不穿。
我还有一个能让人致命的武器:角。共有三只,所以,别人都叫我“三角龙”。两边的"角很长很尖,刺穿一个一厘米厚的铁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我告诉你,如果你激怒我,你可倒了八辈子霉了。因为,有时候我发起怒来,就连霸王龙都得让我一马。否则,我就把它撞得头破血流。所以,你要小心一点儿!
我的家庭成员有很多,霸王龙、剑龙、翼龙。它们的性格都很暴躁,(也包括我)。可最暴躁的是霸王龙。
有一次,我不小心闯到了霸王龙的地盘去吃草。这可激怒了它,它趁我不注意时,猛得向我扑来。幸好,我眼疾手快,躲过了它的偷袭。要不,就变成它的“美餐”了。霸王龙没扑到我,还不甘心。过了一会儿,又向我扑来。我十分紧张,但是后来,我又冷静下来,想“反正也要死,但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于是,我用角对准它的肚皮,也向它扑去,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快、准、狠、辣”。这时,我好象碰到了什么东西。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猛地一顶,然后,我跌落了下来。啊!我把霸王龙的肚子顶破了!它还躺在地上挣扎呢!哎,我这才松了口气!
我就是这样一个,勇猛、厉害的三角龙。
……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7)
——谈中国诗说课稿 (菁选5篇)
谈中国诗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过程 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然而,什么是*诗的一般印象呢?*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板书课题《谈*诗》)
二、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 简介背景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诗打开了一扇窗。是*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 谈“*诗”的前提与立场。第2段, *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 *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第4、5段,*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诗清淡、安和的诗调。
第7、8段,*诗内容上的特色:和外国诗大同小异。
五、 重点解读
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离篇)(讨论)
示例: 1.*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诗发展的特点,突出*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人的聪明。2.比着西洋的诗人,*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3.西洋读者也觉得*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理解:“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
课堂拓展:钱钟书语言精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钱钟书的趣言妙语呢?请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同分享。(自由发言)
示例展示:(1)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围城》
(2)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灵感》
六、教读小结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诗的特征。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引导美国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的古诗——*古代的抒情诗——*古代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并注意调动听众的知识积累,时不时地进行对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七 、布置作业
1.把本文所引用的*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2.幽默风趣是钱钟书作品的一贯特点,我们写作时有意为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的一部分,语句不够幽默,请打破拘谨严肃、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写套路,重新写作,使它生动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个子较高,身材微瘦,虽然年轻,却已稀顶,幸亏周围头发还算茂密,才不至于让人误认为是一个老头。”
谈中国诗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过程 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 简介背景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 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第2段, 中国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 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第4、5段,中国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中国诗清淡、安和的诗调。
第7、8段,中国诗内容上的特色:和外国诗大同小异。
五、 重点解读
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离篇)(讨论)
示例: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中国诗发展的特点,突出中国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中国人的聪明。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3.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理解:“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
课堂拓展:钱钟书语言精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钱钟书的趣言妙语呢?请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同分享。(自由发言)
示例展示:(1)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围城》
(2)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灵感》
六、教读小结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中国诗的特征。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引导美国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中国的古诗——中国古代的抒情诗——中国古代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并注意调动听众的知识积累,时不时地进行对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七 、布置作业
1.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2.幽默风趣是钱钟书作品的一贯特点,我们写作时有意为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的一部分,语句不够幽默,请打破拘谨严肃、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写套路,重新写作,使它生动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个子较高,身材微瘦,虽然年轻,却已稀顶,幸亏周围头发还算茂密,才不至于让人误认为是一个老头。”
谈中国诗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内容是:钱钟书的《谈中国诗》。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设计反思。(附《谈中国诗》导学案)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谈中国诗》是高二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必修五第三单元。必修五作为必修教材的“终结者”及选修教材的衔接者。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文艺评论和随笔,都是对诗歌鉴赏问题的讨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从必修二到必修四的第二单元中都是诗的舞台,学生对诗的发展有了整体认知。必修五则借助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中的大量诗例进行了呼应与提升,《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构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上;《说“木叶”》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谈中国诗》文采飞扬,中外诗例信手拈来,令人视界大开。
本单元是全套必修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在阅读上给学生增添了些许难度,因此本单元学习时要让学生注意:1.反复阅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况全文大意;2.理清文章思路;3.抓住文章主旨;4.对课文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鉴于此,在《谈中国诗》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是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同时本文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读起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让学生认真欣赏和品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等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从学习背景来看,学生经过小学到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对于中国诗歌也有自己的认识。对论述体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有所了解。于是把握文章的论述的思路,结构不再困难。
但学生缺乏对中外诗歌审美特点的认识,对于较为陌生的文艺评论和随笔,特别是文中大量的引用使得文章局部的理解困难,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形象说理能力更为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去启发引导,让学生更快适应,帮助他们顺利达成目标。鉴于以上教学和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改革中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学情,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作者比喻说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对比和比喻等论证方法,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学生求学欲。
确立依据: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所以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对比中外诗歌异同之时,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提高了解读诗歌的能力;在品味作者比喻说理的语言之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合作探究和写作训练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本文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在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求学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文章构思的妙趣之处。
2.品味本文语言的风趣幽默。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本文比喻论证方法。
确立依据:本文较之其他课文有两个方面的特点:1.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分析中外诗歌的异同,以此明确中国诗歌的特征;2.幽默睿智的语言。
了解作者文章构思的妙趣之处,能让学生对作者运用的比较文学方法及文章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为学生分析中西诗歌异同,特别是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打下基础。全文充满着幽默睿智的语言,很多语句或者说法学生是第一次见识,因此要对文章语言进行分析和品味,如此对钱钟书这位“文化大家”才有更深的了解,所谓“观其文,知其人”。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他的比喻说理,用于日常作文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尽量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的语文课程目标上获得发展。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加之本文为略读课文,因此在本文教学过程中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经过一年多的高中课文学习,学生对高中课文已有一定的理解力,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锻炼学生,将引导学生进行“看、听、读、议、写”,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和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教学过程中将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总结中国诗歌特点,分析比喻句和片段试写等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
二、合作教学法
主要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援,进行学习。总结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品味语言等教学过程将依靠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实现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一教学法也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心,本课的部分重难点就是以本教学法所实现。
三、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或难以理解处,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课本、教师板书等相结合,使两者间的优势得以充分配合,促进教学。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扩充课堂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因课堂容量大,使得一些教学重难点快速翻过,如本文中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对比和比喻,中国诗歌的特点的总结等。这些可以借助传统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楚本课的重心。在分析文章思路、品味语言、展示高考范例时,多媒体能为教师减少很多时间,更清晰的展示了问题的解答。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为配合本文教学,学生学习时将实行如下方法:
一、课前预习法。本单元是必修五本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本文又是学者散文,语言幽默睿智,同时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阅读时必然会出现困难,因此应适当预习,完成导学案。
二、反复阅读法。本文在遣词造句、行文布局、言语妙趣上与学生*日阅读的作品有很大差别,在阅读之时会遇到不懂的地方,这就需要从头到尾反复阅读。阅读之初会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但仍不够,直到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分别采用跳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如初读课文时,学生可采用跳读理清文章思路;再读课文时,学生可选择跳读与精读相结合,归纳中国诗歌的特点;三读课文时,学生可用精读仔细阅读自己选择的比喻句,分析该句,理解作者内涵。
三、合作探究法。在总结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品味语言时,学生要进行合作探究,在讨论问题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写作练习法。学以致用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设计了一个片段描写,检测学生对这一论证方法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并能在日常写作中运用。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故本课教学过程共分为七个部分:课前预习(导学案)、导入设计、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合作探究)、走出文本(写作训练)、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其中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和走出文本是本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绝大部分教学目标之所在。
一、课前学习:导学案(详见附录)
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3.品析文章中比喻论证的妙用。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对知识掌握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自学能力。
二、激发兴趣,情境导入(2分钟)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钱钟书是如何谈论中国诗的。(板书:《谈中国诗》)
设计意图:学生已阅读过不少诗歌,虽然不能系统的理性的认识中国诗歌,但会有真实的阅读体验,此导入能引起学生共鸣,为理解钱钟书理性的分析做铺垫,为课堂奠定良好的氛围。
三、走进文本——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诗歌特点(9分钟)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钱钟书语言幽默的特点。(结合导学案)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
第二部分(第2段),概况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3.再读课文,明确中国诗歌的特点(小组讨论2分钟)
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歌的特点。
(板书)发展:成熟早
形式:篇幅短
技巧:韵味长
语言:词气和
内容:无甚差异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对论述体文章的要求是:阅读理论类文本,着重思考其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因此对文章思路的理清应放在首位,对文章的中心——中国诗的特点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本过程将突破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文章构思的妙趣之处。
4.三读课文,品味语言——合作探究(15分钟)
作者在论述特点的过程中进行了中西方诗歌对比,并运用了大量精彩的比喻,生动形象颇具说服力,充分展示了钱氏语言的幽默与智慧。请你选择一处进行赏析,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5分钟后由小组发言人与全班交流)
(赏析要求:指出本体、喻体,比喻义,表达作用)
赏析示例: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本体:中国诗喻体: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
本体:中国诗人喻体:在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上雕刻的雕刻者
“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指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设计意图:理解文意,品味钱氏语言的魅力,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说理。合作交流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是在突破本课重难点。同时语句的分析为走出文本——学以致用提供了准备基础。
5.走出文本——学以致用(12分钟)
1)比喻论证(高考链接)
比喻说理可以用在高考作文中,如20xx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中有这样的语句:“我特别*凡,又*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凡,却*凡得有价值;我*凡,却*凡得有尊严。”再如: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那鱼那鹰那人》中这样写道:“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写作提示:学会联想和想象,注意从身边的事物取材。如人——小草(*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提示:善用大自然这个无尽的宝藏);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如:风雪中的苏武——(执着坚守)——不倒的胡杨;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如:生命——歌(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
2)写作练习之——小试牛刀
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设计意图:鉴于本文说理的特点,学生写作时形象性说理语言匮乏的情况,让学生学习进行比喻论证,提升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突破本课难点:学习并运用本文比喻论证方法。
6.课堂小结(1分钟)
钱钟书融汇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的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证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彩多姿。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设计意图:回顾了本节课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对钱钟书先生有了进一步认识。
三、课后作业(1分钟)
联系课文,课外阅读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两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强化,联系高考考点,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第四部分说板书设计
方法:比较、比喻
发展:成熟早中外诗
形式:篇幅短互相影响,
技巧:韵味长共同发展。
语言:词气和
内容:无甚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板书,清晰展现出本文论证方法包括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中国诗歌的特点从五个方面体现,对待中外诗歌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第五部分设计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课前导学案,能够掌握自我学习方法。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及写作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自主探究及语言表达等能力有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课后作业的布置更是对本课重难点的一个巩固,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课堂是生成的,是鲜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从学生的角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环节,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谈中国诗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过程 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然而,什么是*诗的一般印象呢?*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板书课题《谈*诗》)
二、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 简介背景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诗打开了一扇窗。是*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 谈“*诗”的前提与立场。第2段, *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 *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第4、5段,*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诗清淡、安和的诗调。
第7、8段,*诗内容上的特色:和外国诗大同小异。
五、 重点解读
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离篇)(讨论)
示例: 1.*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诗发展的特点,突出*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人的聪明。2.比着西洋的诗人,*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3.西洋读者也觉得*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理解:“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
课堂拓展:钱钟书语言精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钱钟书的趣言妙语呢?请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同分享。(自由发言)
示例展示:(1)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围城》
(2)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灵感》
六、教读小结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诗的特征。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引导美国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的古诗——*古代的抒情诗——*古代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并注意调动听众的知识积累,时不时地进行对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七 、布置作业
1.把本文所引用的*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2.幽默风趣是钱钟书作品的一贯特点,我们写作时有意为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的一部分,语句不够幽默,请打破拘谨严肃、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写套路,重新写作,使它生动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个子较高,身材微瘦,虽然年轻,却已稀顶,幸亏周围头发还算茂密,才不至于让人误认为是一个老头。”
谈中国诗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内容是:钱钟书的《谈*诗》。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设计反思。(附《谈*诗》导学案)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谈*诗》是高二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必修五第三单元。必修五作为必修教材的“终结者”及选修教材的衔接者。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文艺评论和随笔,都是对诗歌鉴赏问题的讨论。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从必修二到必修四的第二单元中都是诗的舞台,学生对诗的发展有了整体认知。必修五则借助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中的大量诗例进行了呼应与提升,《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构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上;《说“木叶”》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谈*诗》文采飞扬,中外诗例信手拈来,令人视界大开。
本单元是全套必修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在阅读上给学生增添了些许难度,因此本单元学习时要让学生注意:1.反复阅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况全文大意;2.理清文章思路;3.抓住文章主旨;4.对课文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鉴于此,在《谈*诗》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是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同时本文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读起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让学生认真欣赏和品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等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从学习背景来看,学生经过小学到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对于*诗歌也有自己的认识。对论述体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有所了解。于是把握文章的论述的思路,结构不再困难。
但学生缺乏对中外诗歌审美特点的认识,对于较为陌生的文艺评论和随笔,特别是文中大量的引用使得文章局部的理解困难,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形象说理能力更为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去启发引导,让学生更快适应,帮助他们顺利达成目标。鉴于以上教学和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改革中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学情,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的特征,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作者比喻说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对比和比喻等论证方法,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学生求学欲。
确立依据: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所以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对比中外诗歌异同之时,理解*诗歌的特征,提高了解读诗歌的能力;在品味作者比喻说理的语言之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合作探究和写作训练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本文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在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和求学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文章构思的妙趣之处。
2.品味本文语言的风趣幽默。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本文比喻论证方法。
确立依据:本文较之其他课文有两个方面的特点:1.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分析中外诗歌的异同,以此明确*诗歌的特征;2.幽默睿智的语言。
了解作者文章构思的妙趣之处,能让学生对作者运用的比较文学方法及文章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为学生分析中西诗歌异同,特别是理解*诗歌的特征打下基础。全文充满着幽默睿智的语言,很多语句或者说法学生是第一次见识,因此要对文章语言进行分析和品味,如此对钱钟书这位“文化大家”才有更深的了解,所谓“观其文,知其人”。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他的比喻说理,用于日常作文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尽量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的语文课程目标上获得发展。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加之本文为略读课文,因此在本文教学过程中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经过一年多的高中课文学习,学生对高中课文已有一定的理解力,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锻炼学生,将引导学生进行“看、听、读、议、写”,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和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教学过程中将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总结*诗歌特点,分析比喻句和片段试写等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
二、合作教学法
主要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援,进行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和品味语言等教学过程将依靠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实现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一教学法也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心,本课的部分重难点就是以本教学法所实现。
三、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或难以理解处,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课本、教师板书等相结合,使两者间的优势得以充分配合,促进教学。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扩充课堂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因课堂容量大,使得一些教学重难点快速翻过,如本文中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对比和比喻,*诗歌的特点的总结等。这些可以借助传统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楚本课的重心。在分析文章思路、品味语言、展示高考范例时,多媒体能为教师减少很多时间,更清晰的展示了问题的解答。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为配合本文教学,学生学习时将实行如下方法:
一、课前预习法。本单元是必修五本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本文又是学者散文,语言幽默睿智,同时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阅读时必然会出现困难,因此应适当预习,完成导学案。
二、反复阅读法。本文在遣词造句、行文布局、言语妙趣上与学生*日阅读的作品有很大差别,在阅读之时会遇到不懂的地方,这就需要从头到尾反复阅读。阅读之初会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但仍不够,直到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分别采用跳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如初读课文时,学生可采用跳读理清文章思路;再读课文时,学生可选择跳读与精读相结合,归纳*诗歌的特点;三读课文时,学生可用精读仔细阅读自己选择的比喻句,分析该句,理解作者内涵。
三、合作探究法。在总结*诗歌的特点和品味语言时,学生要进行合作探究,在讨论问题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每个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写作练习法。学以致用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设计了一个片段描写,检测学生对这一论证方法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并能在日常写作中运用。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故本课教学过程共分为七个部分:课前预习(导学案)、导入设计、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合作探究)、走出文本(写作训练)、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其中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和走出文本是本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绝大部分教学目标之所在。
一、课前学习:导学案(详见附录)
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在*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诗的特点。
3.品析文章中比喻论证的妙用。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对知识掌握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自学能力。
二、激发兴趣,情境导入(2分钟)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钱钟书是如何谈论*诗的。(板书:《谈*诗》)
设计意图:学生已阅读过不少诗歌,虽然不能系统的理性的认识*诗歌,但会有真实的阅读体验,此导入能引起学生共鸣,为理解钱钟书理性的分析做铺垫,为课堂奠定良好的氛围。
三、走进文本——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诗歌特点(9分钟)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钱钟书语言幽默的特点。(结合导学案)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
第二部分(第2段),概况*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7段),阐述*诗的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诗没有特别“*”的地方。
3.再读课文,明确*诗歌的特点(小组讨论2分钟)
在*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诗歌的特点。
(板书)发展:成熟早
形式:篇幅短
技巧:韵味长
语言:词气和
内容:无甚差异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对论述体文章的要求是:阅读理论类文本,着重思考其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因此对文章思路的理清应放在首位,对文章的中心——*诗的特点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本过程将突破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文章构思的妙趣之处。
4.三读课文,品味语言——合作探究(15分钟)
作者在论述特点的过程中进行了中西方诗歌对比,并运用了大量精彩的比喻,生动形象颇具说服力,充分展示了钱氏语言的幽默与智慧。请你选择一处进行赏析,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5分钟后由小组发言人与全班交流)
(赏析要求:指出本体、喻体,比喻义,表达作用)
赏析示例:
比着西洋的诗人,*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本体:*诗喻体: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
本体:*诗人喻体:在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上雕刻的雕刻者
“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指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设计意图:理解文意,品味钱氏语言的魅力,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说理。合作交流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是在突破本课重难点。同时语句的分析为走出文本——学以致用提供了准备基础。
5.走出文本——学以致用(12分钟)
1)比喻论证(高考链接)
比喻说理可以用在高考作文中,如20xx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中有这样的语句:“我特别*凡,又*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凡,却*凡得有价值;我*凡,却*凡得有尊严。”再如:20xx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那鱼那鹰那人》中这样写道:“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写作提示:学会联想和想象,注意从身边的事物取材。如人——小草(*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提示:善用大自然这个无尽的宝藏);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如:风雪中的苏武——(执着坚守)——不倒的胡杨;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如:生命——歌(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
2)写作练习之——小试牛刀
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设计意图:鉴于本文说理的特点,学生写作时形象性说理语言匮乏的情况,让学生学习进行比喻论证,提升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突破本课难点:学习并运用本文比喻论证方法。
6.课堂小结(1分钟)
钱钟书融汇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的论述了*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证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彩多姿。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设计意图:回顾了本节课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对钱钟书先生有了进一步认识。
三、课后作业(1分钟)
联系课文,课外阅读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两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强化,联系高考考点,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第四部分说板书设计
方法:比较、比喻
发展:成熟早中外诗
形式:篇幅短互相影响,
技巧:韵味长共同发展。
语言:词气和
内容:无甚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板书,清晰展现出本文论证方法包括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诗歌的特点从五个方面体现,对待中外诗歌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第五部分设计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课前导学案,能够掌握自我学习方法。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及写作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自主探究及语言表达等能力有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课后作业的布置更是对本课重难点的一个巩固,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课堂是生成的,是鲜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从学生的角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环节,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8)
——龙的睡前故事 (菁选5篇)
龙的睡前故事1
小龙在水族宫上学了。
上初二时,蟹老师给他们带《海洋学》。上完课还却还有十多分钟才到下课时间,他让同学们上自习,自己坐在南排看书。小龙坐在北排,以为老师已经出去了。因为老师是个年轻的寄居蟹,班上有不少寄居蟹同学,所以老师混于同学之间难以分辨。小龙拿了一串烤虾给自己喜欢的女生吃,冲着不远处的红鲤鱼示意,在教室里很安静的情况下大喊一声:“小红鲤,过来吃虾!”同学们很惊讶小龙的大胆,其实小龙只是以为老师不在而已。结果蟹老师起来,很严厉地问小龙啥事,让小龙站起来。拿起小龙的《海洋学》课本,在小龙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三下。小龙书里夹着未合上的钢笔,钢笔像发射的火箭一样飞出去,扎在后排座位的凳子上,晃了一晃,固定站立在那儿。蟹老师依然回到南排坐下看书。后排同学花小龟对小龙说:“小龙,你的钢笔扎在这儿了!”小龙一看,很得意,蟹老师呀蟹老师,我看你怎么跟我交待?得给我赔钢笔了吧。在这不久前,小龙从《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中看到一篇作文,说是有个老师把学生的钢笔弄坏了,后来给买了一支新钢笔。小龙并没有奢望蟹老师能给自己买钢笔,而是想为难一下蟹老师,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体罚学生,特别是体罚龙族的学生。
下课铃响了,小龙冲着蟹老师说:“蟹老师,我的钢笔扎在后排板凳上了!”
“扎在上面你拔了嘛!”蟹老师揣着明白装糊涂。
“扎在凳子上了!”
“扎在上面拔了嘛!”
“钢笔坏了!”
蟹老师走过来,说:“坏了拿来!”便拿走了小龙的钢笔。小龙想,弄巧成拙了,人家把钢笔没收了!
为此,小龙写了检讨,蟹老师才把钢笔还给了小龙。
小龙就一直很疑惑,这个蟹老师为什么这么不讲道理呢,为什么不按着书本上的师长标准做呢?
龙的睡前故事2
很早以前,西边很远的大山里有个深水潭,人们都靠潭里的水浇地、做饭过日子。
有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风,刮得树倒屋塌。原来有一条黄龙从别处飞来,钻进了深潭里。它吃人,害得百姓往外地逃。
人祖爷伏羲正在八卦台推算八卦,掐指算出这个事情。他拿起青龙拐杖,说声“变”,青龙拐杖变成了一条青龙。
伏羲骑着黄龙来到深潭边儿,青龙又变成拐杖。
伏羲从身上掏出个小铜锅,用火石打着火用柴草烧起来,烧一个时辰能烧干四海的水。
黄龙顶不住,变个老头儿从潭里钻出来,指着伏羲问:“我跟你没冤没仇,你为啥来害我?”说着,还要拼个你死我活。
伏羲说:“小小恶龙,还不跪下认罪,看我要你的命!”
这时,老头儿现出了黄龙原形,张牙舞爪,口吐黑气,直向伏羲扑来。伏羲不慌不忙,拿起青龙拐杖迎了上去。这青龙拐杖是老天爷送给伏羲的,不管遇上啥妖怪,只要用它去打,没有打不胜的。
黄龙不知道这拐杖的厉害,一个劲地往伏羲跟前蹿。伏羲一拐杖打在黄龙身上,打得它鲜血直流。黄龙害怕了,眼看斗不过伏羲,赶紧朝东逃窜,拱到东边的大海里。
黄龙经过的地方,拱出一条曲里拐弯的大沟,这就是黄河。
龙的睡前故事3
龙王住在海底深处,传说它是水族中的至尊,水中一切动物都是它的臣民;龙王还能呼风唤雨,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民间百姓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民间百姓虽不是水族动物,也同样对龙王非常敬畏,总是顶礼膜拜。一天,龙王出外巡游,在海滨遇上了一只青蛙。龙王和青蛙相互致以问候以后,便友好地攀谈起来。青蛙问:“龙大王您居住的地方是怎样的呀?”“我住在宫殿里,那不是一般的宫殿,而是海底宫殿,是用珍珠宝贝建造的,里面珠光宝气、金碧辉煌。”龙王说。接着龙王又问青蛙说:“那么你居住的地方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住的地方嘛,在山间小溪边,那里有绿色的苔藓和碧绿的青草,还有清亮的泉水和洁白的山石,简直美丽极啦!”青蛙说着不禁高兴起来,便问龙王道:“龙大王,您高兴和发怒的时候是怎样的呢?”龙王说:“我高兴的时候,就给人间适时降下滋润的雨水,使五谷丰登;我发怒的时候,就刮起暴风,使天地间飞沙走石,然后,再加以霹雷闪电,使得千里之内寸草难留。不知你在高兴和发怒的时候是怎样的?”青蛙回答说:“我跟龙大王您就没法比了。我高兴了,就在风清月明的夜晚亮起我的歌喉,一个劲地‘呱呱’鸣叫,唱上一阵;我要是发怒了,就先睁大眼睛凸出眼珠子,接着便鼓胀起我的肚子,表示我的气愤,最后把肚子这么胀过以后也就罢了。因为我就这么大能耐。”
龙的睡前故事4
据说玉皇大帝要开个十二生肖大会,住在清水适里的龙,也被邀请参加。
龙虽然有一身亮晶晶的鳞甲,很是威武,但是,头上却只有一个小小的红冠,十分难看。龙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想:如果我能有一对美丽的角该多好啊。于是,他决定去借一对角。
正巧公鸡从清水酒路过,那时候,公鸡的头上都有一对美丽的大角。龙哥哥连忙向公鸡打招呼:“鸡老弟,明天我要参加生肖大会,可不可以把你美丽的角值我戴一戴?生肖大会一结束,我就把角还给你。”
公鸡说:“哎呀,真对不起,明天我也要参加生肖大会呢!”龙继续哀求:“鸡老弟,你的花外衣那么漂亮,即便没有这对美丽的`角,也会赢得大家的赞笑。……。
公鸡听到龙的赞美,不禁有点骄傲起来,心想:对啊,就算没有这对角,我依旧是最漂亮的一个。于是,便把角借给了龙,自己则戴着龙的红冠走了。
可谁知,生肖大会上,大家都对龙头上的角赞不绝口,根本没人理睬公鸡的花外衣,弄得公鸡一肚子怨气。
生肖大会结束后,公鸡决定把自己的角讨回来。他走到清水潭边,看见龙正在兴高采烈地玩耍,便叫道:“龙哥哥,请你把角还给我吧!”
可是,龙却笑着说:“哎呀,鸡老弟!你要角做什么呢?说实在的,你戴着红冠比长着角更美丽呢!”公鸡听了,很不高兴地说:“龙哥哥,借了人家的东西,就应该按时归还啊!”
龙知道自己理亏,便一头扎进了水底。公鸡又气又恨,拍着翅膀,在清水澄边拼命地大叫:“龙哥哥,角还我!龙哥哥,角还我。……”可是,龙却再也没有浮上来。
从此,每天天一亮,公鸡总要放开喉咙大叫几声:“龙哥哥,角还我。…
龙的睡前故事5
从前有一个专门同养龙的人,他研究龙的嗜好和愿望,侥幸地成功了。他得到了两条龙,就将它们饲养起来。
家龙安心呆在院中的小水塘里,以为江河湖海不足以供它游玩,觉得人喂它的食物很香甜,以为大海中巨大的鲸鱼也提不起它的胃口。
家龙高兴躺着就躺在那儿,喜欢活动就活动一下,很喜欢这个环境,不愿意到别的地方去。
这一天,有条野龙正好路过这里,被饲养的家龙高兴地和同类打招呼:“你往哪儿去啊?冬天就要到了,还在无边的天地间到处邀游什么,快到润穴中躲起来吧!你到处飘游不觉得很劳累吗?相比之下,还是我俩呆在这儿清静安逸些。
野龙笑着回答:“你怎么铁隘到这种程度呢?大自然赋予我们健美的躯体,头顶静瞬的龙角,身披闪闪的鳞甲,既能潜入深深的水底,又能飞腾于高高的天空,可以召唤浸天彩云,驱使万里长风,抑制如火的骄阳,滋润干枯的大地。我的视野能达到无边的宇亩之外,栖息在洪荒的旷野之中,走遍天涯海角,阅尽一切变化。这,不正是我最大的快乐吗?可是,现在你们这样窝麦地呆在像马蹄印子一样大的水塘中,泥沙限制了行动自由,只有蚂城、蚯之类的东西与你们作伴,求得一些残汤剩菜。这样,你们和我的形体虽然完全相同,乐趣却完全不一样!受人愚弄,被人豢养的你们呀,迟早会被人家掐住喉管,割食身上的肉。我准备向你们伸出救援之手,可你们怎么反来引透我,想把我也引入到陷阱中去呢?看来,执迷不悟的你们是难逃这本来可以避免的灾难了。”
于是,那条野龙离开了。隔了不久,被养的家龙果然被人遗住,剁成块,成了餐真上的佳肴。
《中国龙》说课稿 (菁选5篇)(扩展9)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稿1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的水资源》。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向大家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属于地理课程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自然资源》中的第三节。第三章是介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一节独特内容,它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系统讲述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两个问题,突出体现了人地矛盾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法。既联系到已学过的气候、河流等知识,又为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奠定基础。教材结构侧重于资源本身,重点突出了水资源分布及解决措施,更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地理问题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并且有着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欲望。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能结合实例,提出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读图分析、归纳概括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珍惜、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2、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
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第二部分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学——议——评——练”四环节教学模式。
说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自学、讨论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建构知识。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设计目的:出示*水资源这位病人的图片,创设请大家来集体会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 (15分钟)
(设计目的: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来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设计目的:明确本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活动一至四部分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1、自主学习、查病症:
自学教材P73—74页,读图3—20,完成下列问题。
(1)、*的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具有东 西 ,南 北 的特点。
自学教材P74页,读图2—41*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2)、*的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多, 少和年际变化 的特点。 夏半年连续四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 ,丰水期枯水期常 出现。 (设计目的:组织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掌握*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活动2、合作讨论——找病因:
联系已学过的P40气候和P47外流何的水文特征完成问题1,自学P77页完成问题2。
(1)、导致*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2)、导致*的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还有哪些其他原因?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由此拓展到水资源紧张的其他病症和病因以及给水资源利用带来的困难,进而认识水资源的价值及合理利用水水资源的重要性。为如何解决水问题做准备。)
活动3、群策群力——开处方
根据*水资源现状和原因,讨论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设计目的:根据活动1得出的病症——水资源现状和活动2找到的病因——水资源的现状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
活动4、温馨关怀——留医嘱
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问题不断更新,同学们作为治理水资源的专家对今后的水资源使用有何建议?
(设计目的:依据新课标建构开放式的课堂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角度发散思维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用水观。)
三、议(15分钟)和评(5分钟)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以竞赛的方式用小黑板展示学习活动一、三的成果,小组互相纠错。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活动二至四的问题,师生共评。
(设计目的:
1、通过展示暴露问题,体现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多样化的思维,在相互启发、沟通中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2、学生通过议和评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结论。从而生成和建构起目标知识。)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并指明由哪个小组解答。
(设计目的: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兵帮兵的方式,通过学生质疑合作答疑来弥补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4、教师针对以上讨论点拨。
5、课堂小结:
(1)、播放30秒节水广告——包租婆篇。
(2)、小结:*水资源面临严重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均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浪费污染等方面,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固然可以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
(设计目的:强调节水的重要性、全民性,形成节水意识突破难点达成情感态度目标)
四、 练(10分钟)
(设计目的:及时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巩固所学。)
1、猜猜我是谁
(1)、我用来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衡,我是 工程。
(2)、我将黄河水调入青岛市,以缓解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我是 工程。
(3)、我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我是 工程。
(4)、我用来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衡的最大工程,我是 工程。
(5)、我是南水北调工程中,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调水的方案,我是 工程。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2)、下列地形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 ( )
A、东北*原 B、华北*原 C、长江中下游*原 D、成都*原
(3)、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
A、防治水污染 B、兴修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4)、我国北方缺水的原因是 ( )
A、降水少、径流量大 B、降水的季节变化小C、植被多吸收水量小D、降水少,用水量大
五、课后作业
(设计目的:为将课堂学习拓展延伸到生活,将学地理和用地理紧密结合起来。)
用水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