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优秀范文】

2023年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3-29 15:0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1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优秀范文】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1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2

  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2.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4.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5.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6.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7.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

  生成氧气的反应小结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 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生成氢气反应小结

  (1) 锌、镁、铁等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钠、镁、铁等金属在一定的温度下与水反应

  (5)钠(钾、镁、铝)与醇类反应

  (6)苯酚与钠反应

  (7)焦碳与水高温反应

  (8)一氧化碳与水催化反应

  (9)碘化氢热分解

  (10)硫化氢热分解

  (11)电解水

  (12)甲烷高温分解

  其中(1)、(2)适用于实验室等少量氢气的制取;(7)、(8)、(12)可用于工业制氢;(11)可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来源。

  氯气的反应小结

  (1) 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 氯气与磷反应 3Cl2+2P==2PCl3 PCl3+Cl2==PCl5 (白色烟雾;哪种生成物制敌百虫?)

  (3) 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混合气爆炸;卤素的"活泼程度比较)

  (4) 氯气与水反应(跟其它卤素比较:氟的特殊性;溴,碘与水反应的程度)

  (5)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

  (7) 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氟置换其它卤素有何特殊?)

  (9) 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 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 氯气与苯的取代反应(条件?)

  (12) 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3) 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4) 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5) 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氯化氢、盐酸、卤化物小结

  (1) 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用于实验室制氯化氢;温度的影响;溴化氢及碘化氢制取的不同点)

  (3) 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4) 盐酸与碱反应

  (5) 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 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7) 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8) 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9) 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10) 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1) 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2) 浓盐酸与乙醇取代反应

  (13) 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14) 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

  (15) HF对玻璃的特殊作用,如何保存*?

  (16) 溴化银的感光性

  (17) 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

  (18) 氟化钠在农业上有何用途?

  氯水性质的多重性

  1、 氯水的多重性质

  (1)Cl2的强氧化性

  (2)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3)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4)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2、 氯水反应时反应物的处理。

  (1) 作氧化剂时,如果Cl2能发生反应则主要是Cl2反应,氯气不能发生的反应则认为是次氯酸的作用。

  (A)氯水与碘化钾、溴化钠、硫化钠等溶液反应是Cl2反应

  (B)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是Cl2的反应

  (C)氯水与SO2溶液反应是Cl2的作用

  (D)氯水的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作用。

  (2) 氯水中加AgNO3是盐酸的作用(即Cl—)的作用。

  (3) 氯水与强碱(足量)反应时,盐酸和次氯酸共同作用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阅读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

  1. 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 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 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 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 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2+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C) 品红溶液——红色 *: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褐色[Fe(OH)3]

  19.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空气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在左边先配*电荷,再在右边配*其它原子;(3)H、O不*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衡、物料*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26、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3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1、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或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P36图2-17(如14的A)

  或P111.图6-10(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正放倒放正放

  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2、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①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还原性:

  H2+CuO===Cu+H2O

  3H2+WO3===W+3H2O

  3H2+Fe2O3==2Fe+3H2O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O2==2CO2

  ②还原性:

  CO+CuO===Cu+CO2

  3CO+WO3===W+3CO2

  3CO+Fe2O3==2Fe+3CO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4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三、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

  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色的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六、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 H2O NH3 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一、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 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

  CuSO4 5H2O;⑨石膏:CaSO4 2H2O;⑩明矾:KAl(SO4)2 12H2O

  十二、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 H2O=Al(OH)3↓+3NH4+

  十三、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四、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十五、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食盐:NaCl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HCHO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其他: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摄氏度)

  品红溶液——红色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

  MnO4-(紫色)

  有色固体:

  红色(Cu、Cu2O、Fe2O3)

  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

  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在左边先配*电荷,再在右边配*其它原子;

  (3)H、O不*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3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衡、物料*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

  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

  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

  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五、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

  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 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 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六、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衡,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2SO4 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6)“=”“ D ”“↑”“↓”符号运用不当,如:Al3++3H2O=Al(OH)3↓+3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2)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3)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4)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七、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

  2.“从左到右”原则

  3.先“塞”后“定”原则

  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

  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2)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3篇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1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蒸气(红棕色)、I2蒸气(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X(如HCl、HBr)、NH3、SO2、NO2、X2(如Cl2、Br2)、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但含氢键的NH3、H2O、HF沸点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熔沸点: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单质、干冰,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X(如HCl、HBr);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如AlO2-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铜,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不同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但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均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 、 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 H3PO4>(弱): CH3COOH > H2CO3 > H2S > HClO > C6H5OH > 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还有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的铵盐、铝、锌等。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 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但数目不一定越多。

  20. 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四、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 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

  26. 同种元素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元素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 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 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 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 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 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 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 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 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41. 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 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 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 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 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 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 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 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5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52. 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53.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54.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55.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56. 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57.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58. 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59.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6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6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6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2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3

  1.分子结构与性质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

  非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2.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判别:

  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全部成键;

  非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

  3.氢键: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3)

——初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3篇

初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1

  一、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二、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初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2

  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4)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1

  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氧化物:NO2和NO

  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上三个反应是“雷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

  (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应

  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下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生成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氨气(NH3)

  (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可做红色喷泉实验)。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 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并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

  氨水中的微粒:H2O、NH3、NH3·H2O、NH4+、OH—、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2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①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②*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③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④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⑤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⑥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3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Na + NaOH→ 加热-- Na2CO3 + CH4

  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

  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

  CaO作用: 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

  5. 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6.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 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

  2C2H5OH-- 浓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 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 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4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①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②*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③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④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⑤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⑥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5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①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②*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③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④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⑤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⑥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5)

——天津高中化学的知识点3篇

天津高中化学的知识点1

  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 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 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 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5).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

  MgCO3+H2O==Mg(OH)2 ↓+ CO2↑

  (6).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Fe3+ + SCN- ==Fe(SCN)2+ 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7).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

  2Fe3+ + S2- = 2Fe2+ + S ↓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2. 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1).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 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6)

——高中化学的常考知识点总结 (菁选3篇)

高中化学的常考知识点总结1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正确,浓溴水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正确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错误,硅胶为nSiO2mH2O

  硅胶变色是化学变化,由于其中CoCl2的水合分子量不同而颜色不同[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错误,应当盐析

高中化学的常考知识点总结2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正确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错误,PH试纸不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正确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正确

  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

  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正确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的左盘中

  错误,左物右码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应为SO2+品红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正确,浓溴水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错误,应该使用渗析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正确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错误,硅胶为nSiO2mH2O

  硅胶变色是化学变化,由于其中CoCl2的水合分子量不同而颜色不同[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错误,应当盐析

高中化学的常考知识点总结3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七、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7)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菁选2篇)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1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2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8)

——高中化学教材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选2篇)

高中化学教材重点知识点总结1

  一、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6H+=2Al3++3H2O )

  Al2O3+ 2NaOH == 2NaAlO2 +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 =FeCl2 +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二、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 Al(OH)3

  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②Al(OH)3受热易分解成Al2O3:2Al(OH)3==Al2O3+3H2O(规律:不溶性碱受热均会分解)

  ③Al(OH)3的制备:实验室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Al(OH)3

  Al2(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因为强碱(如NaOH)易与Al(OH)3反应,所以实验室不用强碱制备Al(OH)3,而用氨水。

  2、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Fe(OH)2(白色)和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

  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2+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

  Fe(OH)3+6HCl=2FeCl3+3H2O(Fe(OH)3+3H+=2Fe3++3H2O)

  ②Fe(OH)2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③Fe(OH)3受热易分解生成Fe2O3:2Fe(OH)3==Fe2O3+3H2O

  3、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高中化学教材重点知识点总结2

  知识点一: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 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A,由此可以推知n = N/NA NA = N/n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知识点二: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n(B)在公式c(B)=中 V(B)

  (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位为L。

  (2)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括结晶水。

  (3)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4)气体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根据溶液密度和溶液质量求算。

  (5)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

  2.辨析比较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

  选择容量瓶必须指明规格,其规格应与所配溶液的体积相等。如果不等,应选择略大于此体积的容量瓶,如配制500 mL1 mol·L-1的NaCl溶液应选择500 mL容量瓶,若需要480 mL上述溶液,因无480 mL容量瓶,也选择500 mL容量瓶,配500 mL溶液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应按配制500 mL溶液计算。

  (2)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是否漏液

  方法是: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紧玻璃塞,用手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按住瓶底倒转容量瓶,一段时间后观察瓶塞处是否有液体渗出,若无液体渗出,将其放正,把玻璃塞旋转180°,再倒转观察。

  (3)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器,不能加热,也不能久贮溶液。

  (4)配制好的溶液应及时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推荐访问:常识性 知识点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1 高中化学常识性知识点总结100字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