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老树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

《老树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3-30 19: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多音字“乐”。  2.写字:学习写7个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读书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树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老树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多音字“乐”。

  2.写字:学习写7个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读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教学。课件

  课前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中山公园看古树,将师生与老树的合影做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引入:孩子们,上周六我们去哪了?(出示。课件中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课题:一周过去了,我们还沉浸在和老树爷爷在一起的快乐之中,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老树的故事吧!

  二、新课教学:

  1.带读课文:老师大声读,请你小声跟着老师读。

  2.教师画出老树。

  3.测读字卡:读一遍本课的生字,将学生不会的生字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

  4.指读课文中学生已经认识的生字。

  5.合作学习生字:

  (1)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学这些字。

  (2)互相帮助读读课文。

  (3)摆字卡互相检查。

  6.师生合作学习生字:

  (1)“小老师”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2)同学们自主提问、相互解答。

  7.四人讨论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你们想怎么学?(组长汇报)

  8.四人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吧!

  9.汇报学习:以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而进行。

  10.教师准备指导的教学重点:

  (1)结合学生们看到老树的感受体会:“你怎么这么大?”

  (2)引导学生想像:“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小鸟会和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3)结合教学。课件中的漂亮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礼服”?

  (4)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11.练习背诵课文。

  12.指导书写:

  (1)练习描写字本。(前面合作学习时,选择学习写字的小组,下座位去指导别的同学。)

  (2)你会写哪个字就把那个字再描一遍。

  (3)请“小老师”教书写。(同学们可自主提问)

  13.提问:要过新年了,你想对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把老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罢,你也可以再去找一些有关老树的资料。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老树的故事》是一首儿童诗,短小精粹,简洁易懂,富有童真童趣,深受孩子喜欢。是孩子开始发现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的流露。全诗以设问形式谋篇,在诗中,人与老树,人与小鸟,老树与小鸟彼此之间互相依存,和睦相处,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合,渗透环保意识。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树的情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2、本课要求会写生字7个,会认生字15个。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初步了解有关树木的一般知识。

  多媒体课件、老树爷爷头饰、学生字卡等。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趣。

  1、孩子们,你瞧谁来啦?<课件:老树爷爷>啊,老树爷爷,快打个招呼吧!

  2、小朋友可真热情呀!那,你有什么话想对老树爷爷说呀?

  3、是呀,老树爷爷经历了那么多的岁月,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每天都有小朋友围着老树爷爷问这问那。〈情景音乐〉你瞧,丁丁和老树爷爷那么高兴,他们在说什么呢?让我们快点儿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儿歌——《老树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认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听认课文。

  1、曹老师来读,伸出你的小手指。

  2、丁丁向老树爷爷提了哪些问题呀?

  (二)自主认读课文。

  1、问题都在这首儿歌里,想自己读吗?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2、那就试试读读课文吧。

  3、齐读课文,老师听听是不是每个字音都能读正确。

  三、自主学习,快乐识字。

  (一)缩小语境识字。

  1、游戏:摘苹果。〈课件〉你瞧,老树爷爷给我们送来又大又红的苹果,你能把苹果上的词语读准音,大苹果就会自己落下来。

  2、学生认读,相机指导。

  3、瞧,老树爷爷多高兴呀,你听……〈课件老树爷爷的笑声〉

  (二)认识生字。〈课件出示游戏:争分夺秒。〉

  1、你瞧,没有字朋友的帮助,现在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老师再给你一分钟时间,集中注意力,认读。

  2、活动:小青蛙跳荷叶。

  3、小青蛙既认了生字,又蹦蹦跳跳活动了身体,现在谁最有精神呢?

  四、再读课文,角色表演。

  1、你觉得自己哪一段读得最好?向大家展示展示。生生互评。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老师相机告诉孩子有关“年轮”的知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拓展知识,课外延伸。

  老树爷爷非常喜欢咱们班的小朋友,他还要给我们介绍几位树家族成员,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课件〉

  1、配乐欣赏:迎客松、柳树、枫树、榕树。

  2、交流,激发爱树的情感。

  喜欢吗?树,能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树?

  六、重点识记要写的字。

  〈课件:8个生字〉孩子们,现在的这些字宝宝,咱们不但要牢牢记住他们的长相,而且要学会正确书写.仔细瞧瞧,这里有多少是你的老朋友? 回忆回忆,咱们曾经在哪见过它?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

  2、集体交流。自主分析识记字形、交流记忆字形方法、组词。

  3、课件演示:“事”字的书写过程,帮助记忆。

  七、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事”字。

  1、小朋友认真观察,咱们怎么能把它写好看?要注意哪一笔?

  2、学生自主研究、交流。

  3、老师分步带写。讲清起笔位置,辅导笔画要点。

  4、学生书写,老师帮助。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老树的故事》是一首儿童诗,短小精粹,简洁易懂,富有童真童趣,深受孩子喜欢。是孩子开始发现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的流露。全诗以设问形式谋篇,在诗中,人与老树,人与小鸟,老树与小鸟彼此之间互相依存,和睦相处,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合,渗透环保意识。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树的情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2、本课要求会写生字7个,会认生字15个。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初步了解有关树木的一般知识。

  多媒体课件、老树爷爷头饰、学生字卡等。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趣。

  1、孩子们,你瞧谁来啦?<课件:老树爷爷>啊,老树爷爷,快打个招呼吧!

  2、小朋友可真热情呀!那,你有什么话想对老树爷爷说呀?

  3、是呀,老树爷爷经历了那么多的岁月,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每天都有小朋友围着老树爷爷问这问那。〈情景音乐〉你瞧,丁丁和老树爷爷那么高兴,他们在说什么呢?让我们快点儿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儿歌——《老树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认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听认课文。

  1、曹老师来读,伸出你的小手指。

  2、丁丁向老树爷爷提了哪些问题呀?

  (二)自主认读课文。

  1、问题都在这首儿歌里,想自己读吗?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2、那就试试读读课文吧。

  3、齐读课文,老师听听是不是每个字音都能读正确。

  三、自主学习,快乐识字。

  (一)缩小语境识字。

  1、游戏:摘苹果。〈课件〉你瞧,老树爷爷给我们送来又大又红的苹果,你能把苹果上的词语读准音,大苹果就会自己落下来。

  2、学生认读,相机指导。

  3、瞧,老树爷爷多高兴呀,你听……〈课件老树爷爷的笑声〉

  (二)认识生字。〈课件出示游戏:争分夺秒。〉

  1、你瞧,没有字朋友的帮助,现在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老师再给你一分钟时间,集中注意力,认读。

  2、活动:小青蛙跳荷叶。

  3、小青蛙既认了生字,又蹦蹦跳跳活动了身体,现在谁最有精神呢?

  四、再读课文,角色表演。

  1、你觉得自己哪一段读得最好?向大家展示展示。生生互评。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老师相机告诉孩子有关“年轮”的知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拓展知识,课外延伸。

  老树爷爷非常喜欢咱们班的小朋友,他还要给我们介绍几位树家族成员,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课件〉

  1、配乐欣赏:迎客松、柳树、枫树、榕树。

  2、交流,激发爱树的情感。

  喜欢吗?树,能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树?

  六、重点识记要写的字。

  〈课件:8个生字〉孩子们,现在的这些字宝宝,咱们不但要牢牢记住他们的长相,而且要学会正确书写.仔细瞧瞧,这里有多少是你的老朋友? 回忆回忆,咱们曾经在哪见过它?

  1、同桌合作学习、交流。

  2、集体交流。自主分析识记字形、交流记忆字形方法、组词。

  3、课件演示:“事”字的书写过程,帮助记忆。

  七、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事”字。

  1、小朋友认真观察,咱们怎么能把它写好看?要注意哪一笔?

  2、学生自主研究、交流。

  3、老师分步带写。讲清起笔位置,辅导笔画要点。

  4、学生书写,老师帮助。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

  (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蒲公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蒲公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23个生字,其田字格上面的11个字只识不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 )的大海。

  3、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 出示要求:

  (1)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自学生字新词。

  (3) 标好自然段序号。

  3、 检查。

  (1) 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 舅舅 努努嘴儿 束手就擒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偏西 满载而归

  螃蟹 嘿 不甘 东逃西窜 哎哟

  大螯 咦 吹拂 哼

  (2)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

  子.

  4、 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

  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 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 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语。

  《赶海》教学谈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在家里》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关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字,会写4 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扌、氵、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首先通过让学生听歌曲《我有一个家》,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交流歌

  词里唱了什么内容,随即导入课文的学习。在家里。

  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交流家里都有些什么?并指导用上:“有……有……还有……”说话。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文中的字卡。

  接着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在学习字卡的.同时,引导用字扩词、进行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认识,游戏巩固识字、识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为长辈做事,学习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认识14个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字卡、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一起大声地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听歌吗?(喜欢)那好!老师现在就让你们听一首歌,听完歌后,你要告诉老师,歌里唱的是什么呀?

  1、让学生听歌曲《我有一个家》

  2、指名交流,歌里唱的是什么?

  过渡导入:是啊!孩子们,有家的感觉可真好!真幸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识字一的第3课《在家里》,来!孩子们,把课题一起读两遍。

  二、引导观察课文情景图,指导用“有……有……还有……”说话,了解

  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进行说话训练。

  ⑴孩子们!瞧!这是老师最最喜欢的一个孩子,小星的家。他的家也是幸福的、温馨的。

  ⑵谁来告诉老师,小星现在正在家里干什么呀?(为爸爸、妈妈送上水果)

  ⑶那你知道孙老师为什么最最喜欢小星吗?(因为小星在家里有礼貌,尊敬爸爸、妈妈、爱劳动……)

  ⑷那我们班的孩子,在家里会像小星学习的,举手让老师看一下!

  不错!老师相信你们在家里会是一个尊敬父母、爱劳动的好孩子。

  ⑸在小星的家里还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

  ⑹指名交流:

  ⑺在小星的家里有些什么呀?

  ⑻指名交流:

  ⑼小红家有这么多东西,我们这样讲有点凌乱了。老师给你一个句子,请你选择三样东西,用“小星家有……有……还有……”把它们串起来。

  ⑽教师范讲。

  ⑾同桌互说,然后指名交流。

  三、各种形式读熟词语。

  过渡导入:小星呀!还把他家里的这些物品的名称,也像孙老师一样做成了字卡,贴在了课本49页的挂图下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在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遇到都不来的字怎么办?

  还有读到昨天我们预习时,圈出来的生字时,多读几遍,尽量做到读准字音。

  ⑴自由地词语。

  ⑵开火车读词语。

  ⑶去拼音读词语。

  ⑷玩猜谜游戏。

  过渡导入: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玩个猜谜游戏,好吗?

  听好了,谜底是打一家里的物品:

  老大天天演戏 电灯

  老二每日作文 电视

  老三千里传声 报纸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四、识记生字。

  过渡导入:哇!看着你们猜谜语这么开心,生字娃娃也急着要跟你们交朋友呢!来,我们用掌声把他们请出来!(掌声)

  ⑴这些生字,你会什么办法,记住哪一个?随机认识““氵”,认识提手旁,认识火字旁。

  过渡导入:汉字你们记得真不错!老师高兴!所以呀!我再奖励你们玩个游戏。

  ⑵玩开碰碰车的游戏:(出示小黑板)

  五、指导书写生字。

  这节课呀!咱们原来就认识的几个老朋友也来了!来,给他们打个招呼吧!“上、下、土、个“

  他们呀!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这节课,咱们先来写两个:上和下,写之前,咱们先来认识一个这课要求我们认识的一个新笔画。“、”。

  1、认识新笔画“、”。

  2、引导学生观察“上”和“下”在田字格中每个笔画是如何占格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5、评价学生的书写。

  六、走进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回家后认一认自己家里都有那些物品和家用电器。

  2、与家长合作一同制作生字卡,贴在物品上,争取识更多的汉字。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课前谈话:

  小朋友,我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了,知道我姓什么样吗?关于我,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能不能介绍介绍你自己的家?

  一、揭题。

  小朋友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

  出示卡片“家”谁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表扬好学,会学的学生)

  能给家找找朋友吗?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家”, 看老师写课题,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

  (范写,注音)

  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

  诗里的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二、看图,学习生字。

  1、观察画面。(课件演示)小朋友快看,你觉得美吗?你都看到些什么啦?

  3、学习生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词儿你都认识了吗?点击,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练练读读,比比谁先读准,

  自学。

  谁已经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注意种子、鱼儿是轻声,“子、儿”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鱼儿才可爱。种子的种是翘舌音)

  真的会读了吗?老师加大难度看你们行不行?哟,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朋友看,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地畅游,种子在泥土里尽情地发芽,成长。多美呀!

  小朋友,景色美诗写得更美,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一)、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小朋友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姿势也那么棒!小朋友向他学习。

  有的小朋友读得很认真,已经在读第二边啦!

  (二)、检查初读。

  1、谁先来读第一行?你真是个勇敢的小朋友!(注意“白云的家”要读得连贯)

  齐读。再指读。

  2、谁来读2、3、4行?这回可就难一点啦!谁来读?

  你真棒!“小鸟的家”“鱼儿的家”“种子的家”读得特别好。

  3、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小朋友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真棒。都能读通顺了,老师真高兴,你读了书知道白云的家在哪里吗? 你们愿不愿意把他们送回家呀? 谢谢你们把他们送回家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

  (美),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6、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

  五、复习生字词。

  小朋友,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块做个游戏,好吗?

  把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老师说:“种子种子在哪里?种子种子在这里,种子种子快回家!”

  发到“种”“子”卡片的学生就上台把卡片组合成词语,贴到画上的相应位置。贴对了,就齐读两遍。

  鱼儿、泥土、白云同样的方法。

  六、指导写字。

  1、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A、云有几笔?怎么写?

  B、看书上笔顺,课件演示,说说怎么写。(横,横,撇折,点)

  C、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顺口溜:一横短,一横长,撇折起笔在中央。

  齐说顺口溜。

  D、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2、学写“儿”。(机动)

  A、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

  B、看笔顺,说说怎么写。(先写撇,再写竖弯勾)

  C、范写。学生书空。

  左边是竖撇,右边竖弯勾,两笔肩并肩。(不要一笔高一笔低)

  D、学生描红。

  七、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准备:1、打印生字卡片:(一个字一张,游戏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隐隐的田字格线)

  白、云种、子泥、土鱼、儿蓝、天

  2、打印“祖国”(词语,要注音)

  3、打印“( )是( )的家。”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拱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的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文字感受画家戴嵩技艺的高超。

  4、学习牧童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敢于提意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课文的人物

  1.初步了解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家戴嵩和牧童)

  2.认读“嵩”。

  二.激趣“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读通文”

  1.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准字词音。

  2.开展名为“闪电反应”的游戏,认清“惭愧”、“和蔼”、“拱手”、等词的字形,理解其字义。

  3.读通全文。

  三.走近戴嵩,理解“著名”

  (一)从“众人眼中”,了解戴嵩的著名。

  1. 朋友之所以请戴嵩作画,是因为(引出板书:著名)。

  2.读第一自然段。

  3.用第一自然段中的词句,来说说下面这句话。

  课件出示:因为 ,所以朋友请他作画。

  4. 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朋友请戴嵩作画的原因。 (课件同上)

  5.师小结:其实刚才,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读懂了第一自然段的这3句话

  (课件:第一自然段)都在讲同一个意思(指板书:戴嵩是著名的画家)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从“现场作画”感受戴嵩的著名。

  1.欣赏《斗牛图》。

  2.品读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这么形象的《斗牛图》,戴嵩是怎么画的呢?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到那句话,划出来。

  (2)指导读“一会儿”、“很快”感悟戴嵩作画动作娴熟。

  (3)边读边演,—— “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再次感悟戴嵩作画动作娴熟。

  (三)从“他人夸奖”体会戴嵩的著名。

  1.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斗牛图》画成后,得到许多人的夸奖。

  2.初读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夸奖,找出共同之处(用重复的语言夸奖)

  3.对比理解“绝妙之作”与“请他作画”中两个“作”的不同意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理解何为“神笔”。

  5.指导学生运用神态、动作、语气更好地体现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夸奖。

  四.研读言行,感悟人品

  1.在人们都在夸奖戴嵩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引出牧童所言:画错啦)

  2. 这是一个声音,这是一个牧童的声音,这是一个牧童好像(生读:炸雷一样的声音)。

  3. 这不过是一个小牧童,声音再大也不会像炸雷。可这为什么说他的声音像“炸雷”?

  4. 指导读:是呀,这是炸雷一样的声音(生读:画错啦,画错啦)。这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批评的声音(生读:画错啦,画错啦)。

  5. 在夸奖和批评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五.总结

  1.牧童虽小,却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这真是勇气可嘉呀!(板书:小 大)

  2.那么,听到牧童这样与众不同的声音,围观的人,还有画家戴嵩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往下学。

  六.练习

  1.最后,我们来一个口头练习。刚才同学们都发现,商人、教书先生还有牧童都用重复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现在,我们也用重复的话来表达说话人的心情。我们先试着说一说。

  (创设情境练习说)

  2. 瞧,咱们用反复的话语就把人物的心情表达的更充分了。回去后,就写一两句这样的句子,这就是郑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萧伯纳和娜塔莎。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萧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做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读题质疑

  课件出示: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采纳 学科 告诉 自豪(毫米) 预料 联想 意识 感触 谦虚

  萧条 口吻 娜塔莎 请教(多音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的,来提醒一下大家好不好?

  (1)“诉”的书写,不能漏掉一点,师示范生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2)自豪(毫米) 师示范生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3)请教(多音字)教育,管教;教书

  (4)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让学生造句。

  例:我听了这个故事后深有感触。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课件出示:按照相遇——临别——事后这样一个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节):萧伯纳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与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玩了很久。

  第二段(2—4):写临别是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但小姑娘出乎意料的回答使萧伯纳为之一震。

  第三段(第5节)写萧伯纳对这件事深有感触,并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对任何人,都应该*等相待,永远谦虚,并认定那个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5、分段朗读,适当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节,再齐读。 读出小女孩的“可爱”

  (2)读2—4节,男生读萧伯纳说的话,女生读小姑娘说的话,师读旁白。

  (3)指名读最后一节(2个学生),再齐读。

  三、精读第一小节,了解萧伯纳和娜塔莎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大作家是谁?

  1、找出课文中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课件出示: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a、读句子,读加点词语

  b、给加点词语换个词

  c、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著名作家

  课件出示: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从小就爱好文学和艺术,一生写了51部剧本,5部小说和其他多种著作,成就相当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当代最迷人的作家”。他最著名的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

  师读萧伯纳的基本资料并讲解

  萧伯纳的小故事: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的信,信中说:“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做我小狗的名字。不知您同不同意?”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我觉得很有趣,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狗商量一番哦,看它同不同意啊!”

  这是一位怎样的萧伯纳?(幽默、风趣)

  不幸的骑士:一天,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街上散步。倜然以为冒失的摩托车骑士驾车闯了过来,猛地把萧伯纳撞倒在地。骑士赶忙下车吧萧伯纳扶了起来,并连忙向萧伯纳道歉。幸好萧伯纳没有受伤。他对着骑士微微一笑说:“我觉得很遗憾,您太不行幸了,假如您把我撞死了,明天您就能成为闻名天下的摩托车骑士了。”

  师:关于萧伯纳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来阅读阅读。

  2、读出名气。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小老师是谁?

  1、过渡:这么有名的大作家,却拜了一个小老师,这位小老师是谁呀?

  出示:娜塔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课件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a、指名读

  b、她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加着重号)

  c、怎样读出她的可爱呢?试一试。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有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齐读第一小节。

  4、萧伯纳和这位小姑娘“玩了很久”,从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童心)

  师:这样一位著名的大作家为什么要把小姑娘娜塔莎当做老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看看这个小老师到底教会了他什么。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一、谈话导入,烘托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你们的家长也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那好,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们走进一年 班这个大家庭。现在,就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来上这节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在家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从图入手,学习二类字

  1、(出示课件插图)你瞧,我们一起来到了小红的家,请大家仔细观察,她的家里都有什么物品?

  2、你能试着用“小红的家里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3、谁能试着读这些词语?

  4、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音节去掉,你还能认识吗?哪位同学来试着领读词语。

  5、(学生准备好卡片)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出四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力集中,猜一猜是什么?马上举起词语卡片大声读一遍:

  老大天天演戏(电视) 老二每日作文(报纸)

  老三供人休息(沙发) 老四送来光明(台灯)

  三、从文入手,练习表达

  同学们真聪明,四个谜语都猜到了啦!

  1、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上都有谁?

  2、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大家说得不错,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

  4、课文有三句话,老师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

  5、请全班同学齐读。

  6、文中也有几个二类字,你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老师出示字卡,学生读。

  7、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好吗?

  8、同学们,你们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呢?

  9、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

  四、学习一类字,指导书写

  学习“上”: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你能找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吗?(晚上)

  3、“上”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一类生字。谁愿意拼读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音节,注意它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读一遍。

  4、“上”是怎么写的,请看大屏幕:先写一竖,然后是一短横,最后是一长横。

  5、指导书写。

  6、谁能用“上”来组词呢?

  学习“下”:

  7、大家知道的词语可真不少,接下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说词语,你来说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教师边做手势边说:楼上 上坡 上车

  8、大家都用到了一个字“下”,对了,上和下就是一组反义词,这个“下”字,你认识吗?

  9、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下的音节是三拼音,中间的介母是i,跟老师拼读。

  10、谁能领大家书空写。

  11、指导书写。

  12、“下”还能组哪些词语?

  五、做游戏,巩固生字

  ke

  沙发 报纸 台灯 电视 晚上 送花 水果 可笑

  yao dong shi

  我 也 要 做 个 懂 事 的 好 孩 子 !

  六、结束语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习,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习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习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 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

  蒸融、游丝。

  知识与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 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

  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

  点 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 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

  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

  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引起学生对时光飞逝的思考,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

  生的语文概括

  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一、激趣

  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导入(3)。

  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通过资二、初步料交流,拓宽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感知课文1、学生谈此学生的知识 慢--------渐快--------快)(5)。时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对文

  (教师引导,顺势章历史背景的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读板书课题 : 匆了解。 品悟(23) 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匆)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四、配乐2、事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朗读,加深对自清的生*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课前预习,学生介的权利和机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会,培养良好绍朱自清 (3)。 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阅读习惯。 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

  五、课后义的插图。 让学生延伸,拓展阅充分地自读、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读(3)。 揣摩、细细品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发现什么?

  2、 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

  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

  年,当时,正值新文*动期间,中

  国文坛刚刚开始用写文章,所

  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通过改变文章的形式

  和启发学生想充分给

  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抓住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仿写,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生合作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通过拓展背景,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

  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

  (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读这部分,读出作者心情。

  学习第三段

  (1) 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

  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读,学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乐朗读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朗读激情充分流露。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

  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

  (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

  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

  (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

  (3)难道当时的朱自*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伯的信中写道:“我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 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

  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教学策略:谈谈你的感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他读出了作者无奈的感情了么?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随机学习饭碗伶伶俐俐。

  老师: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原来时间就在我们洗手、吃饭、睡觉,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让我们相互配合来读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想想我们自己,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出示仿写练习。

  4、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能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学们在他的朗读 中听到作者在说什么?

  四、学生质疑、释疑

  五、从阅读中想开去,学生说学了这几个自然段后的感受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预习4、5自然段,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仿写练习:

  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

  3、选做题: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咕咚》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通篇用拟人的手法,人物语言角色鲜明,其中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结构相似,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范例。

  一、听故事

  1、听故事。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想想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师范读)

  2、说“人物”。

  黑板上的哪些动物出现在故事里,哪些动物没有出现在故事里?(出示动物名称: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野牛、大象、老虎;先读动物名,注意轻声;然后再说话,把话说完整。)

  二、解课题

  1、揭示课题。

  故事里的“咕咚”一声真好玩,把这么多小动物都吓着了。现在,看老师认认真真地把“咕咚”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学习象声词。

  “咕咚”是什么?(木瓜掉到湖里的声音。)你还听过什么样的声音?

  三、读课文

  1、初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们来讲更好玩儿。你们愿意当“故事大王”吗?那就先读好这个故事,等会儿老师请你们来试试。(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请一位小朋友读全文。

  四、说故事

  1、说好一句话。

  这个故事挺长的,有300多字。想讲好这么长的故事,咱们要先把一句话说好。(板书句式,学生口述:都被“咕咚”_________,只有_________。)

  预设: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被“咕咚”吓着了,只有狮子。

  2、说好几句话。

  小朋友们都很棒,能把这么长的故事说成一句话。下面,咱们再来试试怎么把一句话变成几句话。(板书句式:_________,突然_________,一边跑,一边喊:“_________。”学生试说。)

  预设:兔子正在湖边玩儿,突然听见湖里传来咕咚一声。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板书:突然 撒腿就跑)

  狐狸正在树下玩耍,突然听见兔子慌张的叫声,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板书:慌张)

  还有谁啊?(板书句式,学生练说。)

  猴子_________,突然_________,一边跑,一边喊:_________

  小鹿_________,突然_________,一边跑,一边喊:_________

  松鼠_________,突然_________,一边跑,一边喊:_________

  3、学会简单地说。

  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要是一个一个都这么说,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怎么办呢?课文里有个好办法。(范读:猴子啊,小鹿哇,松鼠哇,都乱哄哄地跟着他们跑了起来。板书:乱哄哄)谁也能这么简单地说一说?(生练说,师相机指导。)

  4、加上故事的开头,说一说。(板书:森林 湖边。形成完整板书,略。)

  5、在情境中学词。

  动物们都被“咕咚”吓着了,真有意思。黑板上有好几个词语,都是说动物们被吓着了的,你能找出来吗?(撒腿就跑、慌张、乱哄哄)

  再次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五、写字

  1、观察结构。

  (出示生字:棵、传、乱、树)

  这节课有四个生字要写。要写好字,结构很重要。请仔细看看,这四个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三个左右结构,一个左中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左让右。)看看这三个字,左边是怎么让右边的?(棵:“木字旁”的横要短,“点”要小,给“果”的“横”和“撇”让出位置;传:单人旁要瘦,单人旁的“短撇”不能太*,要斜一些;乱:“舌”字上面的“撇”“横”要短。)

  2、师范写“棵、传、乱”,生同步说笔顺并书空。

  3、对比结构。

  “树”是左中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也要左让右,中间要最谦让,三个部分都很瘦。)

  4、师范写“树”,生同步说笔顺并书空。

  5、生描红。(师提醒:注意握笔、书写姿势和描红规范。)

  6、每个字临写两遍。

  7、师生评价,生再写。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和给句子换说法。

  3、学习作家卡片,理清文章结构,初步了解作者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生字新词,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和给句子换说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说到“春天”,你会想到些什么?

  2、有哪些花是你比较喜欢的?为什么?

  3、大家知道这种花吗?(板书课题:夹竹桃)点一组学生读题目,觉得他们读得对吗?

  “夹”有两种读音:jia jia 为什么在这儿读“jia”,两读音如何区别?(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呈现的问题】环节3在课堂上查字典,并逐个意思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了(结合动作、生活实际去理解等)本意是想通过这一环节学习据义定音的方法和复习前面一字多义,但在此环节就耗时十分钟,导致后面时间不够,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了。

  〖改进设计〗师:“夹”在字典上有两种读音,为什么在这儿读“jia”?

  师:我查了一下字典“夹”的读音有五种解释(小黑板出示据义组词)

  4、齐读课题,从名称上来看,你能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5、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说夹竹桃的样子。

  6、教师总结介绍: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伊朗,15世纪作为一种高雅的观赏植物传入我国,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一般都露天栽培,北方一般为盆栽。因为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名。它的叶、花、皮有毒,可制作除虫剂,他还有“绿色吸尘器”的美称。

  【呈现的问题】这三个环节的设计有些重复,而且学生不太会说,导致了课堂的冷场和时间的浪费。

  〖改进设计〗师:齐读课题,说说你对夹竹桃了解多少?(即: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就行。)

  7、过渡: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美文。(齐读课题)(板书:季羡林)

  8、对季羡林了解多少?请学生自由说。再学习“作家卡片”。齐读“作家卡片”。

  教师补充:这样一位文学巨奖、国学大师于2009年7月11日去世,有人这样形容他的离去“整个人文界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地震。”他的离去时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美文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呈现的问题】教师补充的环节放在这儿很是突兀,破坏了课堂的氛围。

  〖改进设计〗这个补充在此可以去掉,或放在第二课时的最后面。

  二、初读课文

  预习展示

  ①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自主学习单”上的生字新词,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用带点的词造句。

  ② 把你认为该注意读音的字,多读几遍。点名做小老师领读。

  ③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④ 小结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词语时,除了我们惯用的借助词典外,还可以利用书上的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用动作辅助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

  ⑤ 再读词语,把你觉得应该注意写法的字提出来,帮助大家共同记忆。

  重点学习的词组“无……不……”“无不”

  ① 读准短语。联系课文的句子,说意思。回忆“不”的变音规则。

  ② 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双重否定句”(板书),它一般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③ 出示例句,练习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1: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异,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无一次不名列前茅。

  例2: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不激动万分。

  【呈现的问题】在句子练习中,所呈现的句子例子比较单一,练习的效果善未完全达到。

  〖改进设计〗所给句子可以给一个双重否定句改肯定句,再呈现一个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④ 自由用“无……不……”“无不”造句,并请别的同学给你的句子换个说法,句义不变。

  【呈现的问题】在造句中,学生对“无不”应用还是比较自如的,而对“无……不……”就应用不够灵活了。尤其是无与不之间填什么词比较困难。

  〖改进设计〗造句前,还可以设计一个铺垫,在无与不之间,省略号可以填什么词?如“无处不”“无人不”“无时不”“无刻不”等等,再让学生选择造句。坡度缓了,难度自然而然就减轻了。

  3、自主探究

  ①快速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描写夹竹桃的?

  ②尝试给课文分段,谈谈分段的理由。

  ③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资料搜集

  ①季羡林老先生一生爱花,他家的院子里也总是长满了花,都有哪些呢?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花呢?(领读词语)

  ②齐读第三小节,概括主要内容。

  ③季老家常见的花可谓是应有尽有,季老家的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然而季老对夹竹桃却有着独特的情感,再默读课文,用“——”划出直接表现季老对夹竹桃情感的语句。(板书:留恋、回忆、爱)

  ④齐读第1和6自然段。

  4、课堂小结:这份留恋、这份回忆、这份爱,让季老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课文。(齐读课题)

  【呈现的问题】因为前面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此往后未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是本课的缺憾。

  三、达标检测(见自主学习单)

  四、再读课文,自主质疑

  1、自读本堂课学习目标,对照要求,看看是否达到了目标。

  2、再读课文,找找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写下来,争取让它成为我们下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8)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收获知识,又可以熏陶我们的情感。

  而《春》是一篇描绘春天的精美散文,它表达的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喜爱,对生活美好的赞美之情。作者笔下的春,波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陶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正处于形成当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文中重点字词的把握,朗读技能的训练等等。此外,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生机,所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出并书写出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指导,细细品味赏析课文中的精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了解相关的写作和修辞手法,揣摩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会文中传达的微妙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书写自己对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指导,赏析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并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通过赏析文中的精美语言,揣摩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教法:赏析法朗读法

  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圈点勾画法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同学们,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请大家认真地听一首歌。过后,请你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

  音乐播放

  教师:同学们,音乐播放完了,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学生A:……

  学生B:……

  学生C:……

  教师最后就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总结,并将主题引入《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二、作者简介(5分钟)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年仅50岁。

  了解了作者之后,我们一起走进春,感受作者笔下的春之美。

  下面,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全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稍后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钟)

  朗读全文,并用笔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借助课文的助学系统、词典等工具进行学习。

  1.读读写写

  蓑笠朗润嗡嗡酝酿卖弄婉转应和嘹亮黄晕烘托风筝静默舒活抖擞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2.问题:

  (1)课文围绕“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据此为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明确: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四、品读赏析,深入探究

  (12分钟)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明确: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朗读指导:这一段是对盼春的描写,是舒缓型节奏,为下文轻快型节奏做铺垫。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这两个小短句的层次性,中间不停顿。就情感而言,应一次比一次强烈,语调上扬。“东风来了”表明春天已近,“春天的`脚步”进了表明春天确实到了,读时应重读“来”“近”,读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第二部分:

  春醒图:

  (1)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作者对春天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明确:“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地张开了眼”。

  (2)作者首先描写的为什么是山、水和太阳,而不是眼前一草一木?

  明确:首先,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描绘。从视觉的规律来说,人观察事物时,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由主要到次要。而作者这样的描写顺序也是符合人的正常思维的。

  朗读指导:这一段是对春草图的着力描绘,也是绘春的开始,应用轻快型节奏,程度稍轻。首先粗笔勾勒:“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刚睡醒”“张开”为强调性重音,应读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朗润”“涨”“红”为强调性重音,写了春天即的色彩和动感,应读出其中包含的欣喜之情。

  春草图:

  (1)这一段写出了春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嫩、绿、多、可爱。

  (2)这一段中,没有出现一个人,但有几句描写人的活动的句子,想想这个活动的主人公是谁?作者为什么又要将春草和这个主人公联系在一起?

  明确:“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主人公是小孩子;小草和小孩子具有一个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朗读指导:绘春图首先从草写起,节奏为轻快型。“偷偷地”“钻”为强调性重音,写出了春天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带着可爱的神态。“嫩嫩的”“绿绿的”为比喻性重音,写出小草生长的清新、颜色的可爱。“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重读“满”读出草迅速蔓延的情景。随后写人物的活动,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节奏越快,就越能体现出在春景中尽情欢乐。“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应放慢速度,读出在春景中陶醉的情形。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9)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2)电脑出示生词,指名读。

  (3)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字的音、形、意进行巩固练习

  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写宋涛和陈丹的句子吧!

  课件分别演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

  也学会了画风的过程,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

  四、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五、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赵小艺、陈丹、宋涛三个小伙伴把摸不到、看不着的风画成了美丽的图画,那么你们会画风了吗?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1、说一说,你想怎样画风?

  2、画一画,把说的内容画出来。

  3、比一比,谁画的风最美?开办一次小画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手脑活动的完美结合。

  六、小结:

  孩子们,你们画的风是那么美,你们与文中的三个小伙伴一样聪明,他们也和你们一样越画越起劲

  说着、画着,这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结果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推荐访问:老树 课时 教学设计 《老树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老树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分钟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