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力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写好汇报材料诀窍——在业务技能培训班上授课提纲(范本)(精选文档)

写好汇报材料诀窍——在业务技能培训班上授课提纲(范本)(精选文档)

时间:2022-06-11 14: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好汇报材料诀窍——在业务技能培训班上授课提纲(范本)(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写好汇报材料诀窍——在业务技能培训班上授课提纲(范本)(精选文档)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32.20kb

安卓手机可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

电脑可以登录PC版微信打开资料库下载。

写好汇报材料的诀窍

——在业务技能培训班上的授课提纲

同志们: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大家面对面地交流关于公文写作方面的业务知识。我到机关工作已经将近二十个年头了,岗位换了多个,无论身处哪个位置,都是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回望来时路,是这支笔让我得到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走上了今天的领导岗位。所以,今天我来也是给大家加油打气来的,在做的都是各大单位的笔杆子,文字工作的苦累艰辛大家都深有体会,从事这个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我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太功利,干一项工作不要急于看到收益,只要踏实工作,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好,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言归正传吧,今天我给大家专题讲一讲汇报材料的写法。

总的来讲,汇报材料是机关应用材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文体,因为下级向上级领导当面汇报情况,是各级领导和机关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有时,它只是把打算汇报的要点按顺序写出来,是“提纲”式的;
有时则要写出较为详细的内容,甚至还要将汇报的内容打印成材料,在汇报前呈送给听汇报的领导阅读,使其对汇报的内容事先有所了解,达到更好的听取效果。少数汇报材料在向领导汇报之后,根据领导者的意见加以修改、充实,成为正式文件,以批转形式下发有关单位参考或执行。

一、汇报材料的作用

这部分就简单讲一讲,汇报是汇报人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及情况的依据,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凭证,是总结重要会议内容的“脚本”,随着中央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指示的贯彻,上级领导到下属单位调查情况的频率增多了,汇报的次数也增加了,因此要的汇报材料也就频繁了,要求也更高了。作为下属单位的领导而言,写好汇报材料,搞好工作汇报,它能够得到上级的有效指导,能够更加清醒地看待自己,能够使今后工作减少失误。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上级领导对某一单位的初步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工作汇报。上级领导,尤其是没有直接领导关系、高出好多层的领导,在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产生的第一印象,很多要来自听取所在单位的第一次汇报。特别是领导巡视,因时间安排的紧,见一下面,听一下汇报就离开了,在这种情况下,当面的汇报更显得重要。这并不是说不靠干工作光靠汇报,或者是在汇报材料中搞什么名堂。而是说在单位认真抓了落实,也都如实反映的前提下,工作汇报材料搞的如何是非常重要的。用机关的话来讲,一个汇报材料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一个单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和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具体讲就是:汇报材料得体不得体,反映一个单位或个人把握宏观情况的能力强不强;
汇报材料深刻不深刻,反映一个单位或个人认识事物的水平高不高;
汇报材料准确不准确,反映一个单位或个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扎实不扎实;
汇报材料丰满不丰满,反映一个单位或个人的工作实绩是大还是小。

二、汇报材料的特点

讲求真实、简练,这是汇报材料和其它材料共同具有的特点。除此而外,汇报材料与其它文体材料相比较,在写作的思考和追求质量上还需要把握这样几个特点:

(一)汇报基调是“下对上”。各种文体材料,都是表达领导和被领导之间关系的材料。从成文角度和表达走向来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上对下”。比如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报告、工作讲评材料。二是“下对上”,如情况反映、请示报告材料,工作汇报材料是属于这一类。三是”平对平”,指为合作办某件事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协商公函、领导到平行单位参加有关场合的贺词和讲话。把握材料写作的角度和表达基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然的话,就会混淆几种交流关系文体的界限,搞出四不像的材料来。有个单位曾经出过这样的事。单位领导为了迎接高层次领导来视察。很重视组织力量准备汇报材料。其中有一位机关干部自告奋勇执笔拉初稿,很快就搞出来了。他还向领导说:这次材料好搞,咱们单位刚刚开过工作总结会。把材料搬过来就是了。结果领导看了,感到从角度到语气都不对头,造成材料连夜翻工。原因就是没有掌握住汇报材料是“下对上”的交流特点。

准确掌握工作汇报的“下对上”的交流特点,不是为了对付一次领导检查的汇报,而是它本身在领导角色中就应承担的一种责任和应持有的一种态度。说是一种责任,就是说,作为一级领导,它既有教育指导下级的责任,又同时具有对上级要听取指示,汇报贯彻执行情况的职责。作为领导干部把握了这—点,他就会自觉把工作汇报当作一种本职工作任务来认真完成。起草汇报材料的人员如果能把握这一点,就能在材料中把握准表达的角度和基调。说它是一种态度,这种“下对上”,就是把握住领导听取汇报的目是为了准确掌握下情,指导工作,为制定决策找准依据。那么作为下级就应该如实的、深刻的提供情况。把握准这种态度,就会激起准备材料的责任感和对质量的高追求,就不会出现因图表扬而报假情况、为对付检查汇报的好而经不起核实的情况。

(二)思想内容求“价值反馈”。作为上级领导(层次越高的领导越明显)的工作思路的展开和进行,一般呈现这样的轨迹:发出指示、部署任务——了解情况——针对问题深入抓落实——总结讲评工作,再进入下一循环过程。而作为下级来说,他们的工作思考和展开也形成一种对应的轨迹:听取指示——抓贯彻落实——汇报反映执行情况——根据上级新的指示深入抓落实——听取上级讲评。从信息原理来分析,上下级之间有一个阶段,就是“了解情况”和“汇报反映情况”,它是信息交流供求关系最密切的阶段。所以,作为一级领导对上的工作汇报是他向上级反馈信息的过程。这种反馈是应上级领导为指导工作开展而对下级信息的急需。这种对信息的反馈和需求虽然来自两个方面,但他们都有一个对信息质量的共同要求,那就是具有重要的价值。上级需要有价值的信息,去修正自己的工作思路,去完善工作设计和方案,去有效地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这就决定了下级对上级反馈的信息不是以数量多为标准,而是要以价值量之高来引起领导重视。因而,我们在准备给上级汇报的材料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考虑:我们的汇报能否为上级提供有参阅价值的情况和材料。只有这样去想去做,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汇报材料的质量。

(三)表现形式重展现“亮点”。作为一级领导和机关在材料准备、汇报,直至汇报后,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汇报能不能使本单位的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这样说,是因为情况汇报是工作实际的反映(这里当然不包括那种工作做的不好,却喜欢在汇报上临阵磨枪做文章、搞水货),领导对汇报材料的满意也就是对我们单位实际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把握住这种效果标准,就会产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使领导和机关人员在研究准备材料中认真思考能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工作开展得比较突出的单位,机关人员就会产生一种压力:本单位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如果反映不上去,或者反映的不深刻,那就怪我们的水平低了。促使他们去认真调查,反复提炼,几易其稿,直到满意为止。二是产生一种责任感。正像一名机关干部对自己准备汇报材料时的心情时表达的那样:上级领导来检查,上上下下都想得到上级领导对本单位工作的肯定。大家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工作,又不能人人都去汇报,只有通过我们的笔和材料,为他们代言。如果不反复认真的去研究和起草,收不到“被认可”的效果,我们将感到愧对“江东父老”。

三、汇报材料的写作要领

在讲它的要领之前,先分析一下当前一些单位在口头汇报以及汇报材料写作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问题。

(一)工作汇报材料中常见的问题。听完同一内容、同一件事的汇报,有的给人感觉这个单位不仅工作做得好,而且这里的领导干部思路清、有思想、有见地、有水平;
相反,对有的单位感到工作做得不错,但没有讲出来,汇报者水平一般,这里除了与汇报者本身的思想认识水平或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联系外,很大程度上与汇报材料准备得不充分、不精当有着直接的关系。常见的问题有:

散:主题不突出,上级本来是想了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且汇报的内容多半是工作过程与事例的堆积,没有用主线来串引。

偏:汇报中对听汇报的对象认识不清、把握不准,重点应该讲什么,不应该讲什么,以及讲的内容是否符合汇报的主题,心中无数,因此过多过细地讲了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话。

乱: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边想边讲或者是边讲边想。结果是往往是这个问题没有讲完,又讲到另一个问题上去了,或者又讲回到原来的题目上,甚至滔滔不绝讲半天,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

空:不是紧紧把握住本单位的特色汇报,而是大话、套话、空话连篇。

浅:对工作过程和典型事例缺少分析、提炼,往往是就事论事。

假:不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不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而有意掺水、拔高,把点上的成绩说成面上的成就,把个别的进步讲成是普遍提高,甚至把工作设想说成是已做的工作等等。

为什么在汇报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从汇报材料方面来寻找原因,大概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缺乏对汇报针对性的研究。出现了一稿对多层、多人的现象。就是不管是哪层、哪位领导来,需要听什么,我都是这“一堆”材料。

二是混淆了工作汇报材料同本单位工作总结的界限,出现了照搬工作总结现成材料的现象,造成“以上对下”和“以下对上”的领导角色错位。

三是面面俱到。认为汇报的内容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重点的内容被淹没在其中,缺乏本单位工作的特色。

四是长而空。动不动就是洋洋万言,空话和套话多,造成担任汇报的领导当场删简难办,影响了汇报效果。甚至有的时候,出现听汇报的领导实在听不下去了,当场勒令“放下稿子,用自己的话表达”的尴尬局面。

五是汇报材料中缺乏典型的人和事,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汇报材料的具体写作要领。汇报材料起草的要领是多方面的,除常讲的要真实、准确,要坚持两分法等,这里主要研究一下怎样在汇报这种被动式交谈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讲几点要领。

(1)认真对听取汇报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对方的需求,主动搞好材料的准备。领导要来本单位听取汇报,有关机关会事先通知。但有时也会很突然,甚至让人措手不及,从这个角度来讲,搞工作汇报材料的起草属于被动性的。但是作为机关人员,要掌握准备材料的主动权,找准针对性,还是有可能办到的。这里首先一个问题要弄清听汇报的领导是第一次,还是好几次来单位;
他来的目的和任务是初次见面,还是检查工作,或者是搞调研;
听取汇报是全面性还是专题性。更细一点还要搞清楚他这一次听汇报,按顺序排本单位是第几家。还要研究领导,他在听取汇报、检查工作上有什么特点,以及他关注问题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好工作汇报材料的思路、重点和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我们下基层调查研究时,有一位基层同志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一次体会。他说:有一次,接到上级通知,有一位领导要来单位检查,并讲了要听取主要领导的汇报。我们了解到这位XXX在到我们单位之前,已经在七八个单位搞过调查。我们向兄弟单位了解,搞清了他这次调查研究的重点是XX等问题。而且还了解到他最不喜欢长汇报,有喜欢边汇报边插话提问的特点。我们根据这些情况,又重新把这位XXX近些时期来所作的重要指示集中进行学习研究。从我们单位重点是XX的情况出发,重点研究如何反映搞好XXX方面的工作实际:然后整出了12页纸的简短汇报材料。在汇报中,当我们汇报到认真贯彻XX的指示时,着重讲了XX等方面的情况和体会。XXX听了很满意,作了大段插话。鼓励说:你们是XX。你们的做法和体会对各单位都有指导性。在总结这次材料准备的体会时,参与起草的同志都深深感到:写好工作汇报材料不仅仅是个文字表达问题,它要有对上级和下级负责的高度一致性,不断深化对上级指示的理解,才能把汇报的针对性和重点把握准。

(2)突破“面面俱到”的习惯,抓住重点,点面结合。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能来本单位检查和指导工作,真是多年不遇。抓住这个机会,想让领导多了解些本单位的情况,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面面俱到会导致泛泛地汇报,不能集中而有特色的反映本单位实际情况.反而造成不好的印象。

造成面面俱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本单位平行的几大项工作都想提到,不然漏了哪一项,怕分管的领导有意见。二是过分讲求工作程序化的东西,而忽视了表达工作的深度内容。一讲到对上级某次会议的贯彻和某项工作的开展,都是清一色的从党委重视讲到领导带头,从抓思想发动讲到抓检查评比。总是不能冲破老的套路。因此,要解决面面俱到,就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加以纠正。首先要认清领导听取汇报是为了掌握情况指导全局,对一个单位也是总体把握,而不是对每项具体工作都一一给予评价。因此,我们没必要以评功摆好的思想去件件不漏的汇报。其次,贯彻上级指示的情况反映不在于贯彻的程序和经过,重要在贯彻的效果、质量和特色。所以对领导最有参考价值的是那些在贯彻中产生出的新做法、新经验;
我们反对面面俱到,并不是仅孤立地抓住几个重点,其它方面都不涉及。这里在表达方式上要抓好两点:

一是坚持对面上概述和重点方面重述相结合。光抓重点,没有面的结合,材料表达显得单薄,缺乏依托。我们在表达中,要注意对面上工作总的形势有概述的表达,勾画出一个单位总的轮廓和印象。在此基础上,主要汇报其中几项工作开展情况,这样点面结合,有详有略。使人感到你的这项工作搞得好,是受总的指导思想支配的结果,觉得可信,不是“单打一”,搞“一招鲜”。二是以重点带动其它,从效果反映重点。在反映重点工作抓的如何好,创造了什么经验后,不要就此停笔,要用其产生的幅射作用介绍如何去推动和促进其它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准确的体现出单位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使人听了才能产生以点带面,点上经验面上开花的总体印象。

(3)搞出特色和深度来。一篇工作汇报材料的特色和深度来自起草者对本单位工作经验和特点的提炼和对工作开展深入的思考。有的领导同志曾谈过这种看法:有时,听一路汇报,都是一个模式,一个面孔,偶尔听到一份有特点的汇报,就感到特有兴趣。上面已经阐述了领导听取汇报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工作,去寻求群众中所涌现和总结出的新经验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对策。所以我们起草工作汇报材料要紧紧跟上领导的这种需要和思路,突破材料的一般化和肤浅。特色,是指挖掘本单位最具本质特点的做法和经验。这种特色的东西,要与其它单位和人们已知的经验有明显的区别、有新意、有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兄弟单位的情况,掌握已有情况的反映程度。努力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有独创和领先。一位XX主任向我们讲了他向上级汇报的一次体验。他介绍道:有一次,上级领导机关为了召开安全工作现场会,来我们单位考察抓安全工作的情况和经验。我们在研究起草汇报材料中,开始,从党委重视抓安全,机关合力抓安全,群众共同努力保安全等五个方面形成了工作汇报的路子。搞出来以后,总感到虽然都表达到了,但经验不新鲜,容易和过去的经验雷同。于是推倒重来,认真寻找有特点的经验和做法。这样几个一般化的做法被删掉了,几个有特点的做法就显露出来了。比如在抓安全的指导思想上,和往年相比,从抓物转变到注重抓人,抓人的思想教育,为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宣传下属单位连续多年保安全的先进经验,采取给这些单位颁发荣誉牌匾的办法,激发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还有以单位能否保证安全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使用的依据等做法是有本单位特色的。所以在汇报材料中,甩开老套路,直接在做法中反映出有特色的经验:

①运用“人本原理”,把抓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搞对头。

②正确把握奖励导向,培养连续保安全的意识。

③坚持以保证安全作为主要政绩,考核和使用干部。

由于这几条经验是从实际工作中抽取出来的,很管用且有新意,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领导听了汇报,当即决定在他们单位召开抓安全工作的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深度,是反映出深层面上的认识,或者是把握事物的发展,预测下一步可能出现什么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工作汇报中非常可贵的。有位领导说的很形象,如果我们会上怎么讲的,你在汇报中也照样怎么讲,那就等于你没消化,原封不动地送回来了。这说明,我们的汇报材料主要体现如何把上级指示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的新认识,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对领导思考问题、指导工作有帮助。在汇报了本单位工作情况后,直接谈到:“我们认为对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给上级,这就能使汇报材料加大深度,提高质量。(4)在汇报材料中,要注意对典型人和事的推荐和表达。有的同志会认为,汇报材料要求简练,又不像典型材料,把经验和做法反映出来就行了。殊不知,在听汇报中发现典型线索是领导的一大任务,在很多重大典型宣传中,开始就是领导在听汇报中发现,给予肯定和拍板,确定宣传的。所以,向上级推荐典型,也就成了工作汇报的一个功能和内容。我们在起草汇报材料中,一定要预先考虑,本单位有什么突出的人和事,在材料的适当部分提供出来,并且能用简要生动的叙述把典型人和事勾勒出来,以初步引起领导的重视。

(5)讲究工作汇报材料的语言表达。汇报材料有它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由于它是以下对上,反馈式的,所以它既不像演讲那样正规、也不像讲话稿那样要搞很多的论述。语言上应以通俗自由,少用华丽的词汇和过于激情的语言。汇报材料属于口头表达语言。它不同于书面表达的文字语言,人能边看边理解,汇报者的发言连接很快,听者的听、记、想的时间短暂,这就要求汇报材料的语言要使人一听就懂,主要的观点易于入耳,便于记忆。

此外,要把汇报材料中的要点给领导标划出来,并把其中所涉及到的数字类的资料注释在材料的一旁,以备在回答上级领导插话提问时使用。对于在本单位开展工作中的带有个性的做法,如实行了“2314”工程,还有什么“三破三立”的做法,使人费解,最好在汇报材料中不要用。如果想用,要紧接着用文字把它解释清楚。

四、口头汇报的技巧

有了一个好的汇报材料,就为搞好汇报打下一个基础。但这仅仅是一个基础,要真正汇报好,还需要汇报者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技巧。

(一)要预有准备,忌杂乱无章。有的同志在汇报前,以为有了汇报材料这个“剧本”,自己不做充分的准备,以为有了稿子再加上自己临场发挥,效果一定错不了。结果一到现场,或者是场合比较严肃,或者是前面有几个单位已经先期汇报逼着自己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是在汇报过程中领导插话问了几个问题,便慌了神,乱了阵,出现了思路紊乱、内容杂乱的现象。要克服这个毛病的关键是汇报者事先要做必要的准备,理清思路,明确中心。事先准备什么?一是基本素材的准备要根据汇报要求,熟悉材料中的有关情况。涉及基本看法和结论性意见,由党委或领导集体分析研究,形成统一的看法;
有关单位的全面情况,要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吸取大多数人的看法;
不是很清楚的具体事例,可以找有关人员个别交谈,弄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二是汇报思路的准备。在有了汇报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开动脑子想一想对汇报的几个问题,排列一下顺序,哪方面是重点,哪些可以略讲,必须想清楚。每一个问题准备用什么数据和事例来说明,都要心中有数。总之,对汇报中涉及的主要观点、基本内容、典型事例、重要数据、经验体会、主要教训,自己在汇报之前必须“滥熟于心”。三是临场应变的准备。有的时候事先准备的内容,临场可能会因情况变化而需要调整,如果对此事前预有准备,就会遇变不慌,成竹在胸。例如,可以预计上级领导对哪个问题可能比较关心,汇报中可能还会提什么问题等,有一个预测,才能临场不慌不乱。

(二)要明确身份,忌角色错位。一是明确自己是个人汇报还是代表一级组织汇报。个人汇报可以侧重于从自身角度来叙述问题。这种汇报一般是上级领导找自己个别谈心时实施,这种情况下,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和对单位的评价、打算等,都可以侧重谈自己的看法。代表一级组织的汇报,则要从整体角度来叙述问题,不能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而应侧重汇报班子、单位的思想工作情况。二是明确向谁汇报。要清楚自己在汇报中与听汇报的领导是一种什么关系。在不同的领导面前,自己的身份不同,汇报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地讲,向直接领导汇报,应汇报得相对具体一些,向高一层或高几层的领导汇报,则需要汇报得相对概括一些;
向有隶属关系的领导汇报,应着重讲新情况、新问题、新内容,向没有隶属关系的领导汇报,则还应该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和有特色的工作。三是在集体汇报时,要明确自己和其它汇报人的关系。作为主汇报者,要把主体内容汇报清楚,但不要“一言堂”,应给其它同志留出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机会,让他们作补充汇报;
作为辅助汇报者,要起到助手作用,适时发言,补充完善,但汇报时间的掌握,汇报过程中的插话等都要恰如其分,不可喧宾夺主。

(三)要紧扣中心,忌偏离主题。一是围绕目的来把握。汇报的主题是由汇报目的决定的,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主题。比如,这次汇报是为了让上级领导了解情况,就应突出汇报基本情况、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可行对策等;
如果是为了帮助领导决策问题的汇报,就应突出汇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迫切程度、基本要求等。总之,内容的展开、材料的选用等都要对照汇报目的来考虑,这才能紧扣中心,把握主题。二是提炼主题来把握。在一个特定的题目下,要汇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典型事例、工作过程、具体现象等等,都有大量素材。对此,不能就事论事,平铺直叙,而是要提炼出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思想,既是串联主要观点和事例的主线,又是取舍各种素材的衡量标准,凡是有利于突出这根主线的就保留加强,否则,就毫不可惜地舍去。三是恰当安排详略来把握。在考虑到听取汇报者的身份、级别,考虑到自己在这场汇报中的角色等情况下,恰当地安排汇报内容的详略。一般说来详略安排要把握这样几条:凡是有本单位特色的可具体讲,而各单位都有的特色则简单讲;
凡上级关注的内容可具体讲,而常规性工作则应简单讲;
凡是上级不大了解的工作可具体讲,而对上级较为了解的工作则应简单讲;
在几个单位共同汇报时,对外单位没有讲到的,可具体讲,有人已经讲过的,则应补充讲;
向直接领导汇报情况,可具体讲,而向高一级甚至几级的上级领导汇报,则应概括地讲;
等等。

(四)要言之有物,忌流于空泛。一个好的汇报,必须实实在在,如果尽讲空话、套话,就会白白耗费时间,不但收不到好效果,还可能造成不好的印象。要克服空泛的毛病,关键是要体现一个“实”字。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反映本单位特色来体现“实”。有些工作是不言而喻的,你也做,他也做,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讲来讲去都一个样,就显得空泛乏味。有的同志常叫苦道:既然是大家一样做的,哪里去找特色呢?其实,即使是一样的动员、讨论和小结,各单位的具体做法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之点,特殊之处,实际就是特色。只要抓住这个问题,就会使汇报言之有物。二是通过事理结合来体现“实”。汇报如同写文章、作报告一样,只有解决了事理的结合,才能充实丰富。光有观点没有事实,显得空空洞洞。但是,也并不是多举几个事例就能实起来。有时候,事例一大堆,没有一个思想将其统帅起来,仍然感到空洞无物。因此,要解决好事理的有机结合。

(五)要换位思考,忌一味叫困难。在单位的具体工作中,有许多的实际困难需要上级帮助解决。有的同志见上级领导来了,机会难得,在汇报具体困难时,往往从局部利益考虑的多,从整体利益考虑的少,认为“不要白不要”“张嘴三分利”,结果反倒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在汇报具体困难时,要善于转换角色,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提请领导解决困难,要想领导所想;
提出的问题,既要符合单位需要,又要考虑现实可能性,要量领导之所能。上级领导职责不同,工作上有明确分工,汇报困难时要考虑领导权限范围,不要使领导感到为难。

(六)要善待功利,忌过分表现自己。有的同志感到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不但很努力,而且很有成绩,想通过汇报反映出来,让上级领导认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看待荣誉,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在汇报工作成绩时,切不可自恃有功,大谈自己如何起带头作用,而应多讲讲班子成员里的其它同志,自己是主官之一,则应多讲另一位主官的成绩,多讲其它副职的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下一步工作,又能展现你的思想水平。另外,还兼顾到上级领导和机关的指导作用。当然,赞扬上级的领导作风,要情真意切,翔实具体,符合实际,不能给人留下“溜须拍马”的感觉,其目的是为了上级领导和机关以后的指导帮助提供依据。

今天就和大家交流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课下可与我交流,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九力公文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九力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九力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3036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