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委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市委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
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X同志的讲话
(2018年2月XX日)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稍后,市长XXX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着力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我们可以看出,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这些变化充分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更加注重促进乡村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标准进一步提高,部署也更为明确。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文化兴盛、乡村善治、中国特色减贫“七条道路”。前不久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着力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充分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一句空话。XX的农业产业基础好。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污染少,土地平坦、灌溉便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且绝佳搭配,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较高;
产业规模大。土地面积大,产出量大,年产玉米种子XX万吨、蔬菜XXX万吨、马铃薯XXX万吨、中药材XX万吨,“XXX玉米种子”占全国玉米供种量的XX%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值位居全省第XX;
产品品质好。近年来我们按照“绿色、循环、效益、品牌”的发展理念,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并重,全力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奶牛、肉牛等产品已经成为了“有机、有量、有名、有口皆碑”的“四有”产品。我们积极探索的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模式,现在已经成为XX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推模式,这在全省都是“独一份”的特色产业模式;
“XX玉米种子”、中药材这两个产业都是非常有优势的“特别特”产业;
我们的XX万亩高原夏菜,凭借绿色、有机、高品质的优势销往港澳,出口中西亚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已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好中优”产业;
6万吨的食用菌,在时令季节错峰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错峰头”产业。我们的农业有基础、有优势,应当走在全省前列,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去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增速退至全省第四,这充分表明,我们在农业发展方面还有不足、有差距。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缺乏有机衔接等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挖掘潜力,彰显优势,扬长补短,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实现产业兴旺,就是要立足XX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坚持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科技支撑、集约经营、新兴产业培育和外向发展,持续推动农业从数量扩张型向品质提升型转变,促进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要切实突出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农村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优势。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向往清新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还对回归自然、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产生浓厚兴趣。而这正是新时代新农村“生态宜居”功能的具体定位和突出表现。现在,我们要搞生态宜居,绝不能只是简单的栽花种树,而是要在守住农村生态环保底线的前提下,着力打造具备生态宜居功能和品质的美丽乡村。就全省而言,XX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在推进生态宜居上有着相对较好的基础,完全可以走在全省前列。具体来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在优化农村空间布局上突出“生态”。要坚持生产集约、居住集中,高起点编制村社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强化工业园区平台作用,加快企业“出村入园”,减少污染,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二是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上突出“宜居”。坚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清洁化作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强化“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探索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力“治污”,加强农作物秸秆、养殖业粪污、农膜综合治理利用,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
要积极争取省上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大农村改炕、改灶、改暖工作力度;
争取贷款XX亿元、实施三年20万户XX计划,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植绿”,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三是在自然资源利用转化上突出“宜业”。坚持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探索推广民乐县民联镇东寨村生态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积极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兴建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精品山村旅游点。注重开发湿地资源,着力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产业,既保护好乡村传统文化、乡村记忆,又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要加大农村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力度,使农村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3.要努力筑牢治理有效这个基础。有效的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乡村稳定、有序,才能谈得上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首次在党的重大报告中针对乡村治理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XX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农村社会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一些问题、矛盾相对突出,但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还远远跟不上农村发展形势需要。加强乡村治理,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证、自治是方法。在乡村治理方面,XX最大的优势是村级组织比较完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比较强。我们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完善的优势,大力弘扬熟人社会重视亲情、讲究礼仪、尊重伦理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构建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信法守法为准绳、以崇德向善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具体要从三个方面重点着手:一要坚持德治为先。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培育新乡贤文化,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二要坚持法治为本。不断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在农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打击村霸及黑恶势力,建设平安乡村。三要坚持自治为基。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原则,以维护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为基本内容,在法治框架下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规民约、村务监督等各类制度,不断强化自治基础和根本。
4.要着力加强乡风文明这个保障。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源,振兴乡村必须振兴文明乡风,重点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培养文明行为习惯。XX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植根深厚,具有独特魅力,历来民风淳朴。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取向也正在经历剧烈变革,一些优秀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越来越失去控制力,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和纠正。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要积极传承和培树优良家风。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良好家教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助乡风。二要大力推动形成良好民风。要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传递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正能量,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用文明言行来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把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三要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千台大戏送农村”等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文艺展演、电影放映、农民运动会等文化活动,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
5.要牢牢扭住生活富裕这个根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三农”工作的基本尺度,我们所有的农村工作都必须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个根本来进行。XX农民生活水平在全省是处在前列的,2017年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X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XXXX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差XX元,农民收入相对较高但增速缓慢。脱贫的核心是收入,富裕的核心也是收入。所以,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资本和底气,还需要持续用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努力从“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迈进。具体来讲,要在四个方面用力:一要着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努力把农业附加值留在农村内部,不断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二要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技能,大力支持农民外出打工、就近务工,提高其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收入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快发展地域文化、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努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持续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三要着力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相比,我市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较低。积极做好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把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原料等资源与企业的技术、市场、资金连为一体,让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要着力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补贴,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多渠道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下一步省委、省政府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抓一些重点地区,积极培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发挥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拿出亮点、做出示范,力争进入全省重点地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
二、以扶贫攻坚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着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今年,省上把“两州一县”和XX个深度贫困县作为重点,要求以“保持战斗姿态、拼上身家性命、敢死拼命、战斗必打胜”的决心,坚决打胜精准脱贫攻坚战。目前,我市XX个“插花型”贫困县区虽已达到退出要求,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X%,但全市仍有贫困人口X万。这一数量虽然小,但都是深度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差、底子薄,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是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各县区要对照全面小康标准,紧盯短板弱项,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找不足、补差距,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突出精准性,确保脱贫目标全面实现。按照国家和省上脱贫攻坚新部署、新要求,需要对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核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核实底子,切实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要完善精准到户的工作方案。各县区、扶贫办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3月底全部制定完毕。要逐村逐户逐人制定脱贫增收方案和措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区别不同情况,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坚决避免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二要明确精准到户的时限进度。进一步细化扶贫工作进度安排和完成时限,坚持实行挂图作战、序时销号制度,脱贫一户检查一户、验收一户销号一户,确保脱贫目标落到实处,坚决防止久贫不脱、扶而无功、流于形式。三要强化精准到人的扶持措施。认真分析致贫原因,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努力推动“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增收、看病、上学、住房、饮水、行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急需帮扶的难题。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更多地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赋、设置公益岗位等机制,引导支持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四要落实精准到户的帮扶责任。进一步明确市、县、乡联系帮扶单位工作责任,整合调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到户帮扶工作力度,切实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建立完善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2.着眼整体性,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进程,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但就扶贫工作而言,仍然是带有明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取向的经济活动。脱贫致富,生产是基础、生活是目标。我们要把改善生产条件摆在第一位,只有改善了农业生产设施,才能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性设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去年年底,省上针对脱贫攻坚专门出台了“两个千亿”专项贷款政策,但这个政策不是定向定额,而是激励性的,谁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谁争取的贷款就多。对此,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争取力度,想办法争取更多支持。在产业扶贫上,要紧盯全省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工程和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元双向”循环模式打造全力争取支持,努力加大草畜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覆盖率。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上,要紧盯全省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围绕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河道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工程全力争取支持,全面巩固提升水源保证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加快实施贫困村内巷道硬化、入户道路硬化和农户庭院硬化“三化”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畜禽污染防治和“厕所革命”,持续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稳步推进旧房拆除,重点解决好无人居住的留存危旧房问题,特别是对还没有解决的农村“五保户”危旧房屋,要制定相关政策,列支一定补助资金,该拆除的拆除、该翻建的翻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3.增强时效性,全力完成易地搬迁等重点任务。易地搬迁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去年,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任务是新建安置房XXXX套,虽然全面完成了主体工程,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入住率只有27.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贫困退出摘帽整体进度。今年,我们还要对XXX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搬迁,年内完成全部安置房主体工程,加上去年未完成的主体工程和搬迁任务,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聚焦重点难点,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要坚决靠实易地搬迁工作责任。县乡政府责任、领导责任要进一步明确,上文上墙,确保责任到人。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本县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搬迁任务按期完成。二要加快易地搬迁工程进度。要全面实施“市包县、县包点”的包抓责任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每个安置点倒排工期、倒排节点,严格督查,做到“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时序、督查倒逼落实”。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科学编制2018年项目实施方案,做好对象确定、规划选址、土地落实等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要提前开工,确保2018年易地搬迁项目5月底全部形式建设。年内2017年的安置房全部实现入住,2018年的50%以上实现入住。三要同步发展后续支撑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既要“挪穷窝”,也要“换穷业”“拔穷根”,最终要通过改善搬迁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市县发改、财政、扶贫办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细化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政策,健全完善搬迁群众就业信息档案管理机制,将后续产业发展同步纳入项目实施方案,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要求,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资产收益扶持等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做起、做大支柱产业,让群众有业可就,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
三、以转型升级推动农业质量效益提升,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长期以来,因独特的资源禀赋、优越的生产条件和悠久的耕作传统,农业一直是我们的绝对优势和最靓“招牌”,XX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市。从“大”到“强”,我们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也有许多文章要做。同时,受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迫切需要农业加快转型。我们必须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以“三元双向”循环为基本模式,以“四个百万”工程为载体,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为核心关键,大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1.立足于“调优”,持续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经培育形成了玉米制种、草食畜、高原夏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优质林果等区域特色产业,但多而不优、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与“大路货”供过于求并存的问题普遍存在。我们既要抓好种植业与养殖业结构的调整,也要抓好种植业内部的调整,还要抓好农作物产品结构的调整,以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生产更多高端优质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下一步,要从三方面着力。一要推动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XXX万亩左右,着力在提升产值、效益上下功夫,拓展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根据蔬菜外调量增加和我市冬春季蔬菜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的实际,适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养殖总量、提升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按照构建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的要求,着力做好饲草加工利用、畜产品加工增值等延链补链文章,带动全市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要力促区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我们的区域特色产业,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关键是要实现绿色供给,打出我们的特色品牌。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力争食用菌产量达到XX万吨,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均达到XX万亩、小杂粮面积达到XX万亩,以规模优势彰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做好XX省长讲的两个“三品一标”的文章,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做到“量增质更优”。三要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戈壁农业是设施农业的升级版,是带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戈壁生态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引擎,抓紧抓牢抓实,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按照“生态优先、定位高端、企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原则,在南部沿山冷凉地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中部绿洲戈壁区域发展外向型蔬菜产业带、北部沿山戈壁区域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产业带,使戈壁农业成为优质高端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各级各部门要针对戈壁农业投资额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争取、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困难,做好资源利用、生产管理、技术集成等服务工作。
2.立足于“做强”,着力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产品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金XX北纬38º”“XX玉米种子”“XX肉牛”等一批地域品牌,但事实求是讲,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还不高,我们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还没有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要从四个方面打造品牌、提升效益:一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三元双向”循环为基本模式巩固提升农业比较优势。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建立起农户家庭或企业内部小循环、区域或产业之间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的循环农业体系。二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创业园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着力提升XX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XX区和XX县要以创建全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进辖区内各类农业生产组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为全市做好示范。三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XX学院、XX农科院、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作用,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和联合攻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调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才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升科技贡献率。四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投放品监管,严格落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禁用清单”,切实强化源头防控;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索建立农产品准出制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XX的农产品有自己的位置,有良好的信誉度。
3.立足于“增值”,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既是工业的重要组成业态,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农产品精深加工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但也是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下一步,要坚持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引进外地企业与培育本土企业并重,持续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产品能够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真正把XX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市场竞争优势。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好重点项目招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甘州区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新恒基农作物秸秆循环转化利用产业园项目对接沟通工作,力争早日落地建设,尽快发挥示范作用。二要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抓好XXXXX、XXXX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传统产业和落后生产线改造提升力度,破除制约瓶颈,焕发新的活力。要做好XXX等在建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融合原料供应渠道、拓展销售市场,确保企业按期投产、正常生产、满负荷生产。三要加大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集成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
进一步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干部帮扶企业制度,帮助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困难,促其正常生产、发挥有效产能。
4.立足于“扩销”,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一带一路”。XX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农业产区,全市99%的玉米种子、80%的蔬菜、60%的马铃薯、85%的中药材、50%以上的畜禽产品均要通过外销实现农产品产销平衡。随着“一带一路”及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XX不仅实现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西开放,而且实现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切切实实把XX从一个内陆腹地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我们必须积极参与、深度融入,加快与沿线国家农副产品的贸易升级、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才能为XX农业发展拓展更大市场空间。这方面,要重点补齐三个短板:一要补齐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的短板。目前,我市虽已建成农产品冷链流通企业XX家,总库容XXXX万吨,年向外销售鲜食果蔬产品XXX多万吨,但主要以生产企业自建自购自用为主,尚未形成从收购、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全程冷链体系,直接推高了运输成本,影响了鲜活农产品走出去。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规划,建立以高原夏菜为主的存储机制,建设贯穿一二三产业完整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外贸出口龙头企业,支持企业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要加大支持力度,整合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第三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要补齐外贸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短板。近两年,我们先后通过“助保贷”“双创贷”等形式向外贸企业投放资金XXXX多万元,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但仍然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农产品集中上市外销时,一些企业因为流动资金不足,不仅影响农产品走出去,也间接造成农产品“卖难”而影响农民稳定增收。为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搭建企业、银行、政府沟通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外贸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内保外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及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三要补齐外经贸人才严重不足的短板。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和农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市精通国际法、外语、外贸实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外贸经济合作与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外贸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管理等机制,从强化政府对外贸企业的人才服务和支持企业招引外贸专业人才两个方面着力,解决外经贸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为更多企业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创造更好的条件。人社、编制、商务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具体的方案及措施,再引进一批急需的外经贸人才,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以“三变”改革引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着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动力
积极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前段时间,我们已经研究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三变”改革的内容和精神实质,遵循基本原则,掌握方法步骤,着力推进“三变”改革有力有序开展。
1.抓住关键环节,确保抓实见效。“三变”改革是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对于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效应。我们必须从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五项重点:一要抓好确权这个前提。按照“清产核资、界定成员、量化资产、设置股权、颁证到户(人)”的要求,积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明晰各类资源资产权属关系,对可变的资源资产折投量化,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占有、收益等更多权能,确保农民在“三变”改革中受益。二要抓好产业这个基础。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发展适合各县区实际的特色产业,筑巢引凤,通过优势特色产业吸引投资经营主体、吸引“三变”承接主体。三要抓好龙头企业这个主体。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让他们承接农村闲置的资源、分散的资金开展经营活动,实现集体富裕、农民增收。四要抓住入股这个核心。研究制定资源资金折股量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规范的合作入股合同文本,并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和监管机制、股权收益分配和分红机制、股权退出机制,确保入股合作可操作、农村产权可交易、农民股权可进出,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五要抓住融资这个支撑。针对财政支农资金分散和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加大县区一级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力度,创新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投入机制,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股分红,激活放大资金使用效应;
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为三变改革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推进试点工作,积累改革经验。“三变”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遵循“积极稳妥、有序推广”的工作要求。临泽县和甘州区作为省、市两级的试点,要认真研究选择5个左右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亮点新经验,提供更多改革样板。其他各县也要积极行动,选择2到3个乡镇开展试点。试点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一要严格遵循改革原则和程序。要按照试点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时间安排推进工作,确保试点工作不走样、不跑偏。尤其要坚决守住政策底线和生态底线,坚持农村土地政策,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列出负面清单,加强日常监管,坚决禁止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二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三变”改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凡是涉及改革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群众讨论决定,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激发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同时,在试点方案确定的总体框架下,鼓励基层和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改,充分释放改革的潜能。三要认真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在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对试点工作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做法,认真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在全市推广复制。XX区XX村、XX村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大力发展XX产业,既强了村集体,也富裕了农民,他们的做法与“三变”改革不谋而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3.加强风险防控,保障各方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因此容易形成经营风险;
农民收入水平低,积累少,仍然是一个经不起试错的弱势群体。我们推进“三变”改革,必须突出四个方面,确保把风险估计充分、降到最低。一要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村集体、农户的部分资产权益入股进入自负盈亏的新型经营主体,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等影响,可能会出现经营亏损、无利可分,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对这些问题,要充分估计、事先预案、宣传到位。同时,要扶持发展农业保险,鼓励经营主体投保,积极化解经营风险。二要防范资产流失风险。在改革初期,可通过保底、兜底的办法,鼓励支持采取“保底分红”“按固定比例分红”的股份联接机制,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三要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健全完善监管措施,防止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被打折入股,或者改变用途,成为企业的直接利润或挪作他用;
防止一些企业和人员,以支持“三变”改革为幌子,钻政策空隙,通过虚报项目、空列股份、改变股权以及隐藏利润等方式,套取国家资金,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四要防范权益缺失风险。强化法律服务,严格股权管理,指导合同签订,监督合同履行,维护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杜绝出现“大户”套“散户”的现象。
4.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整体合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把“三变”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精心安排,严格执行改革政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县区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县区长作为直接责任人,要把“三变”改革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的重要抓手,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确保实效。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市直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或操作办法,促进“三变”改革顺利实施。督查考核局、市委农办要强化督促检查,强化考核问责,确保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