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反思第1篇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选择的是课文的2、3、4段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研读本文写景部分的特点:是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教学反思24篇,供大家参考。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篇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选择的是课文的2、3、4段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研读本文写景部分的特点:是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要求学生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开课时我选择了初三(2)班(平行班)作为教学班,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向学生宣布时,他们很兴奋,认为老师很看重他们,于是大家在课前积极参与预习,课前又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为听课老师准备好椅子。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虽算不上踊跃发言,但也超出了平时的拘谨,沉默,使我倍感欣慰。学生们通过这节课充分感受了本文语言凝练,对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2篇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欧阳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画卷,抒发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醉翁亭记》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本课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读懂课文,解决文言知识的问题,再理解鉴赏文章内容,两者彼此关照,相辅相成,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醉”字为切入点,理解“乐”的情怀。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并采取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帮助学生体会“乐”的情感,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第二课时以读贯穿,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较为复杂的思想情感。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3篇
学校领导统一要听九年级老师的课,从周一开始每天听两个老师的课,今日周三,轮到了听我的课。中午第二节,三班的语文课。
多年课堂教学的磨炼,心理素质强了好多,对领导入班听课已能泰然处之,但具体如何上一节有领导在场的课,心里上还是和平常不一样的。
要讲《岳阳楼记》,今天早起从梦中猛然醒来,是因为睡梦中得到一个好的题目《另辟蹊径,成就经典》。为此兴奋起床,头脑里便一直在思考如何顺着这一想法而下笔成文。起的还是不够早,没写几句儿就到了早餐时间。
对于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几篇,可谓篇篇经典,每一篇都是一座山峰,峰峰厚重俊美。虽每年都在品读,可是越读越觉高不可攀。每读一回,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启示。对于《岳阳楼记》这篇一问世就名振天下的美文,历经千年而吟诵不衰,必有后人取不尽的法宝。我对此深有体会。
今天这节课,要学的第五段内容。
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五段,识记段落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理解作者的胸襟和远大报负。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也是经历了一场头脑革命才能做到脱繁就简,简单明了。以往制定目标都是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前人的经验,制定所谓的“三维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渐渐懂得,在一节课中如果能达成一个目标,实现“一课一得”也是了不起的作为。面对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定的目标越多,越会驾空课堂,自己抬高自己,无疑于面临难以下台的尴尬局面。
因此从这学期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允许自己只规定一个,最多两个。事实上,一个目标足矣。
在这节课上,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住文段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一是为了应对考试,现实面前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农村中学,语文课上仅仅给学生讲思想,讲情怀,真的很难。
还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是一件飘缈的事情,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习古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是走向作者情感世界的必经之路。以往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这个最基础的环节,跳过字词直接讲“高大上”的东西,现在想来真是有点“形而上”了。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很想从地面做起,重视中最基础的元素,带着学生在语文的寻美之路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对于第二个目标的设定,是想让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真实感情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报负,以实现本文主旨的一个升华。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已经明白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写风景”而是为“写情怀”。因为对岳阳楼下的洞庭湖胜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自然不愿重复前人之语,他要说的是赏景之人的“览物之情”。通过三、四两段的阴晴变化所产生的心情变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细细品读已明白了这一点。而在这节课中,我想让学生通过品读第五段内容明白作者的真实感情是和“迁客骚人”们的思想感情不一样的。通过细读本段文字以理解作者苦苦探求“古仁人之心”进而理解作者的胸襟和抱负。最后理解真正的写作目的,既是应邀而作,也是表明心志,还要与朋友共勉,而布局谋篇又不落俗套,这样的构思真是一举多得。堪称岳阳楼之绝唱。
心里想着,达成教学目标之后,还要进行一个小拓展,给学生回顾有关“唐贤”们写的一些关于岳阳楼的诗词及有名的对联,作为补充扩大学生的视野。
心里这样想着,美美的就去上课了。
以上是为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想象和现实总是有些出入,自己做好的充分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学生的接受水平想高了。
心想着这篇,已经带着学生读了两节课了,对最后一段的内容,学生应该提前学习,或是因为好奇心而早就熟知了吧?事实是,课堂上你带着他们学到哪里,就到哪里,九年级的孩子学习时间真的很紧张,根本没有课余时间来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仅是第五段的重点词语部分,就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而到进入“理解作者情感”这个目标的学习时,课堂上已经没有时间了。只稍稍点了一下,就下课了。
课后,细下心来,想想时间都“花”在哪里了?这节课上得也太薄了吧?
上课后的三分钟内,学生自背课文。按计划是没有安排学生自主背课文三分钟的。因为电脑突然关机,临时决定让学生背课文,我在这个空档里开机,打开。准备好了,三分钟也过去了。开始提问学生背课文,想让学主动发言,就耐心的等待,真有三个女孩子勇敢的站起来,顺利的背完了课文,师再评价一番。之后开讲。再齐背课文。课前热身完毕,开讲。这个环节,少说也花去了八、九分钟了吧?
学习第五段重点词。其实好多词语课下注解都有,只要细心一看就可以搞定的。可是还是有几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比如“之”的用法;
比如“然则”;
比如“进”和“退”。中间如果哪个词语解释有误,就需要耐心的做一个更正。在中间还加了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句子的翻译和用法的解释。等等等等之类的词语。真没想到,这么一小段,仅词语解释这一项竟然引出这么多的问题,这是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还没有检测句子的翻译呢!如果再提问,恐怕一节课时间都不够呢?可怜的孩子,就怕老师的追问,说实现,现在上课基本上在演“独角戏”,学生最怕老师提问,一提问,准搁车。
以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不敢再追问了。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后来,没办法,直接自问自答好了!
因此,本节课制定的两个目标,依然只实现了一个,而对于理解作者情感这一目标,还是到下节课吧。
以上是为对上课过程的粗略再现。
课后,很认真的听取了两位领导的意见。对这一节课的课后反馈,站在教学进度方面考虑,他们还是觉得教学环节按排不是很合理。我笑问他们,要给这节课定个什么位?是优质课,还是常态课?心里很清楚,如果是讲公开课或是优质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很明显不会很出采。但领导明确表示,这是常态课!我想,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恐怕就是这个样子吧!
其实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深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效果。有很多的不如意在折磨着自己的内心,多年的语文教学,对课堂教学,竟然越来越惶恐不已了。对自己钟爱的语文课课堂,内心充满了敬畏之情。面对眼前的学生,自己如何授课才算是高效的?或是有效的?
走过了花红柳绿的青青世界,现在只盼望欣赏秋日的静美。不想再在课堂上搞花架子,很想实实在在的教好语文课。不在乎一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想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了多少知识;
不在乎一堂课赶了多少进度,而是想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了多少收获。很想在课堂教学突破自己,很想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缺少深思了,以至于课堂进度如蜗牛般缓慢爬行。
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一个警示,优化教学内容是上出一节好课的一个突破口。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说来也是很没底气的。在制定第一个教学目标时,对文段中的重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选择的就直接用了下载的PPT。如果在重点词语的选择上,能够进行优化,把一些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让学生解释出来,而对一般的词语忽略过去,可能会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来突破教学难点。两位领导提出的建议很是可取,以后要精简教学内容,争取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
教学环节再紧凑起来,课堂效率可能会提高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成教学目标,不该引申的知识点可以少说或者不说,这样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细想下来,这样的引申纯属随性而为之。这不正显示出教师的基本功了吗?想到了如果不说出来,该有多憋屈吧?哎,还是照顾一下自己的情绪,该出口时就出口。帮助孩子整合一下小知识,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儿。比如这节课对“互文”手法的引入,自我感觉是不错的一个知识整合。
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不二法门。精选教学内容,掌握学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等。这对哪个学科的教师,也许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作业。王君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把每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会走的更远。虽记不清君老师的原话了,但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这也正是我接下来要做了。卸去了班主任工作的重担,在如何上好课方面,好好修炼修炼吧!
真正的学习与反思,才刚刚开始,学习王君老师,努力上出好的课,做一个好的人。
以上是为今天这节课的课后反思。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4篇
1、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就每个组派人到黑板上板书出来,向老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2、分层次活动,要明确活动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六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
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3、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和搞活活动的方式。但是难免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合作讨论有明确的要求和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不是盲目的一阵热闹和喧哗,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别对少数不动脑筋,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单独提问和督促。像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价值。许多学生从过去不敢读、不敢写,到主动上台,而且表现很不错。甚至加强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读得不好,其他同学也很着急,大胆地上台为他纠正,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竞争意识。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5篇
有一幅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写了四位著名历史人物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件著名的事:杜甫的诗、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绩、吕洞宾的轶事。
其中关于范仲淹的文,没有直说他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而是只说其"两字关情"——将一篇三百六十多字的著名文章归结为两个字,而这两个字之所以要紧,只因一个情。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这两字,当然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二字。一篇《岳阳楼记》,虽然字字珠玑,要是没有这两句,不过一篇文字优美的普通抒情散文而已,能否还会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篇章不得而知,但至少不会如此地震撼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的心灵。而这两句表现作者伟大人格、令后人无限景仰和崇敬的名言,要紧的也的确是忧乐两个字。忧天下之所忧,乐天下之所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何等崇高的牺牲精神!何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这正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济世治国平天下。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楹联作者才将范仲淹称为儒,而称杜甫、滕子京、吕洞宾为诗、吏、仙。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6篇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后,我对自己的古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了一些改革,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自主预习、合作探讨、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在上完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我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方式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带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提交给老师,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足够,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实施三个“加”。
所谓三“加”就是加大对课文朗读的力度,加强对重点字词的落实,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重点字词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衔吞(景),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正好可以点拨文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则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预习效果又品味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内容与学习感悟相结合
简介作者时,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年轻时的刻苦学习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在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时,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四、难以排解的郁闷
学完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如果说加大读诵的力度和德育还算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文言词语的落实与句子的翻译,无疑还是应试教育的味道太浓,有悖《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却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我小心翼翼的走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间,究竟该何去何从,我犹豫难决,彷徨不定。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7篇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
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8篇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我们中学生语文积累的必诵之篇。但有很多的初学者不得背诵要领,往往费时费力而效果不佳。这里简单谈谈有关这篇文章的背诵要领。
每篇文章作者都有其写作的思路,因此,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它的脉络层次。只要抓住它的关键性词句,理清文脉,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就有助于快速的记忆。《岳阳楼记》都有很清楚的文脉。下面就这篇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岳阳楼记》作者以“记”为名,不记岳阳楼的景色,却借题发挥谈了一个人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滕子京。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先以叙事带出写景,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骈散结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
其具体思路为:开头叙述滕子京虽“谪守巴陵郡”,但是“越明年”,却也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这一段看似无味,而绝非闲笔。
第二自然段即以“予观夫巴陵胜状”引起,紧扣题目中的“记”,简要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大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角度去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从时间角度描绘。原以为作者要大写、特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不想却用“前人之述备矣”止住写景。“然则”一词使文章由景转入到写一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而文章三、四两段就紧承上文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第三段先写“悲景悲情”。“若夫”一语开始,极尽全力铺陈渲染“悲”的气氛。yin雨、阴风、浊浪一片阴晦。此种天气“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洞庭湖上是“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由物及人,又从视觉写到听觉,“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情此景,又怎么会不令“去国怀乡”之人顿生悲伤之情呢?由“悲景”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悲情”,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四段开始的“至若”与上文“若夫”遥相呼应。用“景明”、“一碧万顷”的湖水、自由飞翔的沙鸥、闲适游弋的锦鳞、郁郁青青的芷和兰,勾勒出明快、祥和的画卷。至此作者并不尽兴,又从阳光明媚的白天转移到星汉灿烂的夜晚。“而或”一词相连,“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时此刻,“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是情理之中。这两段写景一明一暗,写情一悲一喜,情景交融,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五段开始写“古仁人之心”与上文“迁客骚人”之情相互对比,指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后探讨其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以此来表明自己心志并劝慰友人。卒章显志。由此可见,前文叙事、写景、抒情皆为此议论。只要抓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关键性的语句,就有助于快速记忆。
很多的课文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主旨句,如果能够以此去理解文章脉络。就能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达到快速背诵课文的目的。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9篇
这是一位老师教《岳阳楼记》第一课时的过程记录。他的设计与一般的语文老师不同,我们喜欢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翻译与理解重点实词,第二课时才分析课文的主题与写法。我觉得这样教学使文言文更加有语文味,不会让文言文教学成为千篇一律的翻译与理解,使学生厌学文言文。也许我们都应该经常使用类似的方法上文言文。引导学生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人乐”的主旨时的问题设计也很奇妙,值得学习。唯一觉得有遗憾的是觉得从新闻为《枫桥夜泊》的作者修建金质奖章导入本文感觉不咋样,还不如直接用描写岳阳楼的诗句导入。而且在讲四大名楼的时候觉得所用的时间过多,离开文本时间太长。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老师和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尤其是这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岳阳楼记》,讲过之后,深有感触。教学中我尝试,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学生自己阅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听对方读课文,互相正音。将重点的字、词标上记号,借助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每个小组共同提出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将之汇总,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之后再有个别同学补充没有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选择的是课文的2、3、4段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研读本文写景部分的特点:是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要求学生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开课时我选择了初三(2)班(平行班)作为教学班,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向学生宣布时,他们很兴奋,认为老师很看重他们,于是大家在课前积极参与预习,课前又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为听课老师准备好椅子。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虽算不上踊跃发言,但也超出了平时的拘谨,沉默,使我倍感欣慰。学生们通过这节课充分感受了本文语言凝练,对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0篇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岳阳楼记》。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文章的大致轮廓。《岳阳楼记》是一篇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好文章。
接下来我带领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引导大家认真体会文中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在实施教学中,具体可结合时代背景,在阐述清积极面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怎样面对挫折的问题上,来理解其消极面。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怎样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我们对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1篇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后,我对自己的古文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了一些改革,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自主预习、合作探讨、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在上完名篇《岳阳楼记》之后,我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方式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
带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
解决不了的问题以纸条的形式提交给老师,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足够,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参与其中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实施三个“加”。所谓三“加”就是加大对课文朗读的力度,加强对重点字词的落实,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以诵读为主,以读促悟,而且读分读准,读通,读美,三个层次,五个环节即自由读,分组读,跟读,齐读,美读这样五个环节,收到了预期效果。这也符合古文的教学特点。
重点字词的选择也费了些心思:记之(事),衔吞(景),得无异乎?这几个字的解释正好可以点拨文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则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预习效果又品味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内容与学习感悟相结合
简介作者时,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年轻时的刻苦学习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在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时,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四、难以排解的郁闷
学完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虽然注意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但缺少学法的指导,比如:读书时对于停顿、重音、语气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再比如:翻译时没教给学生对于省略的句子成份,词序的调整上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如果说加大读诵的力度和德育还算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文言词语的落实与句子的翻译,无疑还是应试教育的味道太浓,有悖《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却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我小心翼翼的走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间,究竟该何去何从,我犹豫难决,彷徨不定。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2篇
《岳阳楼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古文诵读中的名篇。
本文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在教学设计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导入到结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现代教学思想渗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学的应用,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采取了应变得当的措施,问题的设计突出重点,降低难点,难易适中,能让同学自主解决问题,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本文的教学也存在缺点: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的朗读不是太好,没能给学生作出表率;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
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没有对学生放手。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努力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3篇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根据学生的现状,我在对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把知识直接展示给学生,还通过我们生活中最浅显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对他们来说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扫清生字词的障碍并疏通全文,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和老师共同探讨了课文的一二段。第二课时让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让学生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第三课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背诵全文。今天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互动,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从学生今天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本节课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教师教学的合理运用,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但本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能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谈了他们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的理解。学生的交流和发言出乎我的意料,很有自己的想法,特别谈到了:他们也许不能对国家有多大的贡献,但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家庭、对关心过自己的朋友,对关心过他们的社会中的爱心人士尽以及比他们更需要关心的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更好的传递下去,这正好也体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传递爱与责任”。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不足之处:
我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更加完美地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教学过程还缺乏淡定,有一定的口误。如果有下次,我会让教学少点遗憾。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4篇
1、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就每个组派人到黑板上板书出来,向老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2、分层次活动,要明确活动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六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3、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和搞活活动的方式。但是难免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合作讨论有明确的要求和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不是盲目的一阵热闹和喧哗,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别对少数不动脑筋,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单独提问和督促。像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价值。许多学生从过去不敢读、不敢写,到主动上台,而且表现很不错。甚至加强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读得不好,其他同学也很着急,大胆地上台为他纠正,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竞争意识。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5篇
《岳阳楼记》是杰作。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但作者范仲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毕竟离不开封建社会的宰相加状元,他所憧憬的只能是封建地主的王国乐土,尤其是文章中“则忧其君”,更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国与君”的统一—所谓“忠”。
教学这篇文章,可抓住这句话,讲清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也包括其艺术构思和创作风格,应根据情况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因为既然是文章,就离不开思想。如果轻视和忽视《岳阳楼记》的消极面,显然是不妥的。在实施教学中,具体可结合时代背景,在阐述清积极面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怎样面对挫折的问题上,来理解其消极面:怎样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我们对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则忧其君”的“君”含义是什么?君与国是什么关系?“君”与“民”是什么关系?封建社会中这几个概念与现代社会是否相适应?由此引导学生对其消极面进行反思。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6篇
1、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活动为辅:
古文教学离不开预习,没有学生主动的阅读和预习,古文的学习往往就是囫囵吞枣。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自己的安排,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在每个人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再把不明白的问题向小组长或者组内同学提出,大家商量解决。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文学常识提示以后,就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字、词打上记号,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再参与到小组中去,进行上面的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就每个组派人到黑板上板书出来,向老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思考的余地很多,老师所给的时间要足够,不要慌着去收拢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优势,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结果,很多问题都是大家能够解决的,只有少数问题,比如《岳阳楼记》中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和几个过渡句的翻译向老师提了问。这样的方式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装进他们的头脑里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
2、分层次活动,要明确活动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六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3、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和搞活活动的方式。但是难免有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对合作讨论有明确的要求和合作探讨的具体任务。不是盲目的一阵热闹和喧哗,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敷衍,特别对少数不动脑筋,依赖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单独提问和督促。像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价值。许多学生从过去不敢读、不敢写,到主动上台,而且表现很不错。甚至加强了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一个人读得不好,其他同学也很着急,大胆地上台为他纠正,形成了一种很良性的竞争意识。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7篇
1、本节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课前通过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将文本内容通过相声、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表现得淋淋尽至,课堂完全由学生来支配,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课堂上学生活而不乱,紧张有序,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通过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可看出我校当前推行的“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当堂检测”这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力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这样的课堂调动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能力得以了提高。但发现少数学生课堂上几乎没有参与,如何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们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进行交流展示,整堂课同学们致力与紧张的智力活动。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演和学生较高的学习能力使观课教师为之震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确不错。但这样的课学生课前预习需多长时间,平时的每一堂课学生都这样吗?若是这样,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按减负后的课时分配,多数学科完不成教学任务。
再比如:
(1)主课的课下预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部分学生被动参与,效果不佳。
(2)课堂堂还给了学生,教师缺少了将内容重讲重敲的机会,心里总不踏实,在当今的考试制度下怕影响成绩,总怀疑自己敢不敢往下改。
(3)学科之间,教师之间改革的力度不同,对当前的课堂改革不能形成共识,有的甚至持反对的态度。
(4)学生面对面而坐,给不自觉的学生提供了说闲话的机会,课堂上老师也不容易统揽全班,部分学生、教师强烈要求坐位复原。面对课改中的众多问题,望同行给予帮助和指导。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8篇
一、从教学设计的总体上评价:
优点:对学习者的分析详细准确;
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全面详尽;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较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缺点:“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的普通话不是太好,没能给学生作出表率;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
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学生包办了的味道。
二、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评价:
优点:整个过程比较合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导入到结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现代教学思想渗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学的应用,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采取了应变得当的措施,问题的设计突出重点,降低难点,难易适中,能让85%以上的同学都能自己解决问题,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缺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的探究、合作学习比较多,没能尽情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特别是对于差生、没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对特们今后的成长很不利。
改进建议:
1、走出去、请进来,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2、努力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3、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
三、从技能和策略的运用上评价:
优点:注重了对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朗读技能的培养(放朗读带、进行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技能的培养;
(问题由学生找、问题由学生解决、教师归纳)让学生收集有关背景资料、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学生收集、教师补充)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语言的能力;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增强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比较阅读的能力等。这篇课文教学策略的运用也比较恰当合理。以诵读和探究式、自主讨论式为主,当然,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做出合理的调整,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打印、或投影、或放朗读带、或用多媒体中音频、视频、图片,在增加学生积累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它发挥最大的才能与创造力,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缺点:尽管我也在尽我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至臻至善。但总有那么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有时对多媒体的运用,时机掌握不好;
或运用的不太合理;
有时对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
对学生的思维束缚的太死;
教学方法运用的欠妥等。
改进建议:
1、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着眼与学生未来的发展。
2、多与同行们探讨、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3、抱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只要我努力就会走向成功。
4、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5、引进生活的“活水”,随时给自己注入教育、教学的新鲜血液。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19篇
一、赏景悟情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二、拓展延伸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三、人物材料补充
自幼苦读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直言强谏
政治革新屡遭贬责
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捐资购田兴学育才
一生济人无银丧葬
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范仲淹一生的总结,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范仲淹,进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与抱负,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让我的课堂更加有效。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20篇
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向来被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是最枯燥的学习内容上本课,要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我今天在上完《岳阳楼记》之后,觉得效果还可以,为此,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出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好的:我运用了“组合”学习法,注重各种形式的组合:
1、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
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2、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注重新课的导入。
3、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辩异、归纳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中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
4、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读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使课堂疏密相间、跌宕有致。
不足:因为本文太著名,我参考的资料太多,对岳阳楼、范仲淹的历史知道的越多,想传达的东西也就越多,于是教学目标要求也会多,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平时备课,要从学生的低限起步,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学生,都可以激起他们的共鸣,否则,曲高和寡,只有一部分响应,课堂氛围自是不佳,也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我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吸取教训吧。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21篇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
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22篇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当我讲完课文后,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上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我的设计本着语文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朗读感悟,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我仍然觉得有一些遗憾在其中我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赏景悟情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二、拓展延伸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三、人物材料补充
自幼苦读,立志天下
青年入仕,直言强谏
政治革新,屡遭贬责
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捐资购田,兴学育才
一生济人,无银丧葬
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范仲淹一生的总结,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范仲淹,进而更好的理解他的胸襟与抱负,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更加用心的去挖掘教材,让我的课堂更加有效。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23篇
本文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在教学设计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导入到结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现代教学思想渗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学的应用,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采取了应变得当的措施,问题的设计突出重点,降低难点,难易适中,能让同学自主解决问题,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本文的教学也存在缺点: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的朗读不是太好,没能给学生作出表率;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
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没有对学生放手。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努力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第24篇
《岳阳楼记》是杰作。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但作者范仲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毕竟离不开封建社会的宰相加状元,他所憧憬的只能是封建地主的王国乐土,尤其是文章中“则忧其君”,更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国与君”的统一—所谓“忠”。
教学这篇文章,可抓住这句话,讲清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言文的主题思想,也包括其艺术构思和创作风格,应根据情况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因为既然是文章,就离不开思想。如果轻视和忽视《岳阳楼记》的消极面,显然是不妥的。
在实施教学中,具体可结合时代背景,在阐述清积极面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怎样面对挫折的问题上,来理解其消极面:怎样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我们对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则忧其君”的“君”含义是什么?君与国是什么关系?“君”与“民”是什么关系?封建社会中这几个概念与现代社会是否相适应?由此引导学生对其消极面进行反思。
其中关于范仲淹的文,没有直说他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而是只说其两字关情——将一篇三百六十多字的著名文章归结为两个字,而这两个字之所以要紧,只因一个情。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这两字,当然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二字。一篇《岳阳楼记》,虽然字字珠玑,要是没有这两句,不过一篇文字优美的普通抒情散文而已,能否还会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篇章不得而知,但至少不会如此地震撼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的心灵。
而这两句表现作者伟大人格、令后人无限景仰和崇敬的名言,要紧的也的确是忧乐两个字。忧天下之所忧,乐天下之所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何等崇高的牺牲精神!何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正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济世治国平天下。